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报告

2024-08-29

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报告(通用5篇)

1.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报告 篇一

关于市政府巩固水环境整治成果工作情况的

调 研 报 告

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水环境保护专项工作报告并形成了审议意见,市政府就落实审议意见的计划和措施向人大常委会书面作了汇报。为监督支持市政府抓好落实,市人大常委会把巩固水环境整治成果跟踪调查列入2008年工作要点。今年以来,工委全体同志在分工主任带领下,对市政府巩固水环境整治成果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工作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工委紧紧围绕审议意见的落实,重点抓住自来水水压和水质保障、纯净水行业治理整顿、区域供水工程的推进、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内外城河整治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和跟踪监督工作:一是先后听取了建设局(自来水厂)、环保局、质监局、城管执法局等相关责任单位巩固水环境整治成果工作情况汇报;二是对审议意见要求的重点污染企业在2008年底前全面安装水质监控仪的情况逐一进行实地检查;三是对全市100家重点水污染企业排放的废水和76家纯净水生产企业的制成水进行了抽样化验;四是召集环保局、疾控中心、自来水厂等单位就自来水水质检测报告的公布进行座谈,并达成统一意见;五是对分布在全市各镇(区)的纯净水企业生产情况向各镇人大主席团发出协助调查通知,并征求了他们对于全市纯净水生产监管工作的建议意见;六是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别对区域供水取水口周边环境和内外城河整治现场进行了视察,并根据委员们的意见形成了《关于南通市西北片引江区域供水工程取水口水质安全隐患的调研报告》和《关 于内外城河整治跟踪调研的报告》,经常委会主要领导审阅后批转市政府进行落实。

二、市政府巩固水环境整治成果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为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巩固水环境整治成果,市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了巩固整改的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切实保障居民用水,大力推进区域供水工程。

由于城市的不断改造和拓展,通城主管网口径偏小导致部分区域用水压力不足,用水高峰时部分居民用不上水,市民对此反映强烈,为此常委会审议意见提出:市自来水厂在2008年上半年要完成供水主管道的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好因水压低造成用户经常断水的问题。2007年下半年以来,市水厂开足机泵保证出厂水的压力,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对通城主管网进行改造,投资1300多万新铺设了十里墩水厂至城区DN1000输水干管,整个工程于2008年元月18日顺利竣工并网运行,扩大了城市主管网输水能力。从社会各界反映来看,因水压不足造成的居民用水困难基本得到解决。

为扩大居民的用水知情权,市政府召集建设(自来水厂)、环保、疾控中心等单位,专题协调自来水水质公布问题,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确立了以水质检测中心(自来水厂)的出厂水检测报告作为向公众公布的依据,同时要求环保部门做好水源水的监控、疾控中心增加对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检测频次并定期向市政府报告,杜绝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目前,如皋电视台、《如皋动态》等新闻媒体每周都对水质检测报告向全市人民公布。

为尽快改善全市居民的饮用水水质,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今年市政府将继续推进区域供水工程列入十件为民办实事工程。到目前为止,区域供水土建主体工程已全部结束,41.6KM主输水管线已全部铺设到位,完成了主管网与市自来水厂的对接改造,与各镇管网对接工程也已启动并取得实质进展,各类 设备安装调试已接近尾声,计划于12月28日实现试供水。

2.加大行业整治力度,努力提升纯净水质量。

2007年10月,市质监局开展了以“整顿纯净水生产秩序、打击无食品生产许可证加工纯净水”的专项整治行动;12月上旬,经市工商联批准,市纯净水同业商会正式成立,有利于加强纯净水行业自律,改善经营秩序,遏制恶性竞争行为;今年3月份,质监局再次以“规范取证企业的生产行为、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展开治理。两次整治行动,共对10家(次)无证生产行为进行了查处,拆除扣押了其关键生产设备,并对6家取证企业的违规行为进行了处罚。根据市质监局提供的资料,经与各镇人大主席团协查上报的情况核实,目前全市共有纯净水企业75家,其中44家已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1家准备领证,无证企业的30家(24家已关停,另外6家已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今年二季度省监督抽查通报显示:我市抽查纯净水27家,不合格3家,合格率为88.9%,较去年省级抽查结果(2007年5月和8月的合格率分别为52%和63%)有较大幅度提升。10月14日,工委从市质监局提供的全市75家纯净水生产企业名单中随机抽取了12家进行检查,其中无证的3家均已停产,9家有证企业的产品抽样化验结果显示,除1家因电导率超标不合格外,其余8家产品全部合格,合格率约为89%,我市纯净水质量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3.限期安装在线监控系统,不断强化水环境监管。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要求:对重点污染企业在2008年底前全面安装流量计和水质监控仪。市环保局按照“日排放废水100吨、化学耗氧量10公斤以上”的标准,从全市100家水污染型企业中筛选出31家重点水污染企业,下发文件,限其于2008年10月底前安装废水在线监控系统(含流量计和水质监控仪)。经工委实地检查核实,截止10月底,31家中已有28家安装到位且运转正常,3家企业(林梓污水处理厂、如城东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德峰医药化工)因项目尚在建设未能安 装到位,另外计划外新增四家,全年可安装到位35家。10月24日,工委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以片为单位对全市100家水污染型企业达标排放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检测结果显示,100家企业中仅有8家存在排放超标问题,并已作出了相应的处罚,污水排放合格率达92%。今年入冬以来,如泰河、通扬运河等骨干河道水质明显好于往年。

4.突出城河整治重点,积极改善城区人居环境。

市政府成立了以姜永华市长为组长的城河管理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开展城河整治的督查、巡查,围绕重点工程进行全面整治。一是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出台了《如皋市餐饮行业油烟油水分离管理暂行办法》,为控制和查处城河排污行为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大力开展城河排污专项整治,对向城河排污的单位发放了18份限期整改通知书,11家已整改到位,封堵了6个污水直排口。三是加大管网改造力度,建设局对南门桥东侧的污水主管道破损下陷及河坡下沉投入100多万元全面修复到位;东大街老居民区沿河管网已结合东大街改造工程规划到位;一洲大酒店、新天地沿河边污水管网已建设到位。四是强化城河日常管理,加大城河换排水频次,加强对河面漂浮物的打捞及河坡绿化带的保洁,还将人民公园东水关泵站和通城桥泵站移交城管执法局管理,统一调度。

三、存在问题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水源及水质安全带来的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正逐步加大。市政府为巩固水环境整治成果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对照审议意见的要求和我市水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来看,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区域供水工程进展缓慢,取水口水质安全隐患丛生。区域供水工程已经连续三年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但供水日期却一再推迟,今年年底前实现供水还存在很多困难。资金是影响区域供水工程进度的主要因素,由于工程预算时的材料 价格、拆迁安臵等费用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有较大差距,今年来追加的1500万美元中尚有900多万美元未到帐,这给设备采购、工程施工带来了直接影响;投资方缺乏组织类似工程的经验、施工组织能力低、施工力量不足也是影响工程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更为严重的是区域供水工程的水源水质存在安全隐患:位于取水口上游的如皋港区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不到位、运转不正常且两者距离仅2公里;化工园区生产废水存在偷排、直排的现象;靖江市拟于取水口上游的如靖界西侧建化工园区和集中式污水处理厂,随着进入该化工园区的企业数量增加、规模增大,必将对区域供水的水源水质造成严重威胁。

2.纯净水质量还不够稳定,监管的力度和人员不足。虽然今年我市纯净水监督抽查合格率高于往年,但仍有不少企业产品质量不合格或不稳定,少数经营者存在侥幸心理,不愿加大投入改进生产条件,部分企业生产环境恶劣;目前我市纯净水企业达到44家,占全部食品生产企业202家的五分之一强,数量为南通六县(市)之最,行业内部无序竞争,产品低质低价现象(调研中发现每桶纯净水价格从1.5元到8元不等)普遍存在,加之质监部门监管的力量和人手不足,纯净水产品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3.水体污染减排形势严峻,违法排污行为时有发生。我市“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即COD,是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应出水体的污染程度)年排放总量必须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7.1%,控制在8700吨以内,万元GDP水耗由47立方米下降到42立方米,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由98.5%上升到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由40%上升到70%。目前我市还存在较大缺口,形势相当严峻。尚有部分工业企业缺乏环保责任意识,治理污染自觉性差,偷排漏排、设施空转、暗管排放、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很多老企业废水处理设施锈蚀老化,处理效率已经很难达到设计要求。今年6月份城区自来水的异味问 题就是由少数企业违法排污造成的。

4.城河水质未能根本改观,中心城区水环境亟待优化。内外城河的源头——龙游河水质得不到保障,龙游河清水泵站两台提水泵仅有一台能运转,另一台则因通向城河的清水管道破裂下陷出水不畅不能发挥作用,影响了城河换水的频度;城河河底超过1.5万立方米的淤泥及建筑垃圾急需清理;城河周边新老居民区以及餐饮企业雨污合流、污水直排问题未能根本解决,这是造成内外城河水体浑浊的一大原因。

四、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营造保护水环境的良好氛围。2008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颁布施行,这对于促进我市水资源保护,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遏制水环境污染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全市上下要以此为契机,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为动力,以“3.22”世界水日、“6.5”世界环境日等环保节日和各项环保专项行动为载体,采取环保讲座、知识竞赛、专场演出等多种形式,通过新闻媒体加大舆论宣传,普及水污染防治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市民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同时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水环境保护日常监督中来,及时向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举报企业的非法排污行为。

2.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努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市政府要根据审议意见的要求尽快编制完成全市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规划,结合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将水环境质量指标层层落实分解到各部门、镇(区)、企业,使各部门、镇(区)、企业都要明确本单位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的工作目标,特别是所有排污企业及学校、医院都要明确实现污水稳定排放的具体时点;要采取有力措施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确保区域污染物排放量零增长;要在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大力倡导节约用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3.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水环境违法行为。市政府要严把项目审批关,坚决摈弃小型化工、电镀、印染等工艺落后、易污染水环境的项目,从源头上控制新增水污染源。环保部门要全面加强对全市重点污染企业的排污监控,切实加大监测和巡查力度,定期不定期的组织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执法,严厉查处污染水环境、破坏水生态的违法行为。要继续强化对化工、电镀、肠衣等三大行业的清理整顿。要结合当前的污染源普查工作,对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停产整顿,执法部门要尽快装备地下管线探测仪,有效查处企业暗管偷排直排行为,并坚决从重予以处罚。要切实提高我市的环境污染事故的防范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4.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着力化解水环境保护主要矛盾。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努力化解当前我市水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1)多措并举改善城河水质。内外城河整治必须立足根源,城市改造建设应按照雨污分流的规范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区排污管网体系,加快实施老城区截污工程,逐步消除城区雨污合流问题,封堵所有通向城河的排污口,提高城市建成区污水接管率和处理率;要有计划分步骤的提升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加快同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城区污水处理问题;要尽快组织对内外城河进行分段清淤;采取措施修复受损的清水管道(龙游河泵站通往城河),使泵站按设计能力正常为城河提供清洁水源。继续巩固河道整治成果,尤其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解决恶性水生植物治理难题。

(2)切实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市政府要加快区域供水的建设进程,加强对项目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尽早谋划、认真研究区域供水与各镇(区)管网对接工作,将区域供水管网覆盖到全市所有镇、村;在参照周边县市供水价格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供水价格方案;强化对区域供水水源的保护,安装取水口水质在线实时监控装臵,制定备用水源方案,采取有效措 施切实防止水源地污染事故:如皋港区内的企业废水必须全部接入污水处理厂,并尽快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移工程,同时请上级部门协调解决如靖界西侧靖江化工园区企业的监管问题。质监部门要继续加大对纯净水企业的整顿力度,充分发挥好行业协会的自律职能,鼓励有潜力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全市纯净水质量水平。

(3)要扩大污水排放的在线监控范围。废水在线监测是当前治理污染、加强环境监管的革命性措施,自动监测数据是污染减排、环境执法等工作的主要依据,环保部门应充分认识做好污染源在线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扩大在线监控范围。在线监测设备作为治污设施的一部分,维护、运营、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重点排污企业应提高认识,明确专人做好在线监测仪的运转维护,按时限落实好数据上传工作;环保部门要以现场督导为手段,确保实现在线监测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切实提高环境监管水平。重点水污染企业2010年底前全部安装水质监控仪。

5.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共同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水环境保护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市政府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体系,形成分管市长挂帅、环保部门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市镇两级联动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互通信息,提高监管效能。要进一步加大水环境保护的投入,将环保经费和装备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加强环保执法力量,采取补助、奖励等措施积极支持清洁生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建设。

2.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报告 篇二

1 增强环保意识, 村民自身做起

农村是村民赖以生存的地方, 每一位村民都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将村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重视起来, 并将整治村庄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是村民保护环境的前提, 只有从思想上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才会真正地落实到行动上。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需要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宣传力度, 让村民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例如:村长可以在每天的村广播播放时间播放与环保有关的知识, 可以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环境污染对我们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的危害、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等等。当村民深入了解环境污染对我们身体的危害:环境污染源造成水和大气的严重污染, 水和大气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污染过的水和大气进入我们的身体后会使我们的细胞产生癌变, 从而癌细胞扩散我们就会有生命危险, 不仅如此, 环境污染对我们身体还有别的方面的影响。在了解基础环保知识的基础上, 村民就会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从思想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另外, 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应该组织村民参加更多的环保活动, 在环保实践中让村民切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如:村长可以定期组织一部分村民前往垃圾处理厂去实践或者村长也可以带领村民立即处理示范村去参观考察。一个村的清洁卫生程度影响着村容村貌, 当村民生活在干净清洁的环境中会有更大的动力去为了生活奋斗。

最后, 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可以邀请村民参加环保讲座, 村长可以邀请一些环保专家对村民进行环保普及, 分析当前村中的环保问题, 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讲座上专家给村民展示一些环境整治规划成功的案例, 让村民对环保整治充满信心从而才会对村庄的环保建设付出自己的力量。

2 优化经济结构, 激活农村经济

一直以来农村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占得比重较大,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产业转移的脚步不断加快, 城市中的重化工产业、以及重污染型产业逐渐转移到农村, 产业转移虽然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同时由于转入的企业属于高耗能、废气、废水排放量大的企业因而农村的环境遭受了很大的威胁。与此同时焚烧秸秆以及使用化学肥料等造成了农村的土壤污染, 下雨时节土壤中的重金属就会汇入河流中从而造成了水污染, 由于“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农村的环境污染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此整治规划村庄环境需要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控制农村高污染企业的废气废水排放量, 发展新型农业打造创新型农业基地.控制农业秸秆环境污染。首先, 优化农村经济机构需要发展新型农业, 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在低污染的情况下提高产量。

例如: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作为一种无污染且营养成分高的肥料应该为土地所吸收, 从而给土地更多的养分。为了规范农民的行为, 政府也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 禁止焚烧秸秆并把秸秆随意乱丢, 对于触犯者将进行罚款。政府也可以给予农业发展足够的支持, 为农业发展购买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并邀请一些秸秆研究专业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3 打造人居环境, 突出当地特色

每一个村庄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历史文化, 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住宅, 因此在村庄环境整治中要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根据每个村庄的环境特征、居民喜好、居民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村庄环境整治。例如:由于南北方气候特点不同南北住宅在设计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村庄环境整治中要根据南北方的具体特点进行环境整治。在陕北村庄中居民大都居住在窑洞里, 陕北地区由于地处黄土高原上, 窑洞式的住宅可以在冬季遮挡寒冷的风, 与此同时在炎热干燥的夏季, 窑洞式的住宅又给居民带来了凉爽。窑洞式的住宅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地质问题,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是黄土高原典型的环境问题, 窑洞式的住宅具有很好的稳固性, 而且在水土流失的环境问题下可以抵挡洪水的袭击, 保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在陕西村庄环境整治过程中要注意陕西的两大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在此基础上打造坚固的窑洞, 在环境整治中不仅可以对窑洞的外部进行整治也可以打造窑洞的内部环境, 结合西方时尚的住宅特色进行窑洞内部环境设计从而打造出符合当地特色的人居环境。

4 结语

总之, 在村庄环境整治规划中要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 从村民自身做起, 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形成可持续性经济结构, 打造符合当地特色的人居环境, 追求个性化和村民生活的舒适度。

参考文献

[1]王引, 石晓冬.浅议商业街整治规划与实施──以北京王府井商业街整治规划为例[J].规划师, 1998 (03) .

[2]俞可达, 郑振华.江南水乡城市水环境整治规划研究[J].山西建筑, 2007 (07) .

3.村庄环境整治方案 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不断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巩固生态乡建设成果为目的,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分阶段的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村民公共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面貌。

二、基本原则

1、政府组织,农民参与。通过加强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同时通过政策鼓励,典型示范等措施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进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受益最直接以及影响村庄环境最突出的问题。

2、依据规划,科学整治。根据城南乡地处城郊结合部,淮安市区南大门的特点,依据新城区总体要求,优化城乡空间,重点以推进小区环境整治,切实加强小区功能配套建设,以新城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

3、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结合全乡自然村庄分布的现状,新城区规划建设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整治目标和方式,实施近期整治和长远整治两大步骤,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分类指导,科学有序实施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具有城南特色的农村新风貌。

4、健全机制,协调推进。坚持以村为主,建立乡、村两级联动机制,形成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合力,建立健全乡、村管理机制,努力巩固整治成果,持续改善村庄环境。

三、目标任务

用3年左右的时间对全乡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村庄美化、绿化、净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对自然村庄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农业废弃物以及改造沟塘,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对新建小区重点整治道路通达,垃圾清理,河道疏通,主要目标如下:

一是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得到提升。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建立。

二是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农村环境连续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池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4.村庄环境整治技术指引 篇四

村庄环境整治应该在现有村庄建筑、设施和路网框架的基础上,以“六提升、六整治”为主要内容,杜绝大拆大建、平山填塘、砍树侵田,破坏历史风貌和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通过各方全面参与,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通过村庄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

一、整治生活垃圾

(一)设施建设。

1、垃圾收集点:根据村庄规模和规划,原则上每个村庄应不少于一个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点的位置应固定,并应符合方便居民、不影响村容观瞻,周边应有适当宽度的硬质地,方便清洁、转运,利于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车辆收运作业等要求;垃圾收集点应布局与村庄主次道路旁,方便村民使用,并与道路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周边有适当灌木遮挡,保持与周边农宅保持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2、垃圾箱:对于居民自行投放垃圾的村庄,宜设置垃圾箱。垃圾箱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设置,一般不少于30户设置一个,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米,优先考虑采用垃圾桶、密封式垃圾池的形式;

3、清运车辆:垃圾运输设施主要采用专用人力收集垃圾车、垃圾收集机动三轮车、专用垃圾运输汽车等。总人口3000人以下的村配1辆,3000-5000人的村配2辆,5000人以上的村配3辆,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二)村庄保洁、垃圾分类、收运。

1、组保洁:建立并落实农户门前屋后包垃圾清扫、包垃圾进箱、包无污水溢流的“三包”责任制,由农户自行收集门前屋的垃圾倒入垃圾箱,通过制定卫生保洁村规民约予以明确,将各项制度送发到户并张榜公布,对村级卫生保洁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场所、目标要求制定相应制度给予明确规定。

2、村收集:生活垃圾的应分类收集,宜按照大类粗分、系统衔接、因地制宜、就地处理的原则,以建设成本省和运行费用低为首要考虑因素。收运方式可采用环卫工人上门收集或居民就近投放至垃圾收集点,后经镇垃圾转运站统一运转处理,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封闭或覆盖,避免遗撒。对距垃圾填埋场距离在10公里以内的村庄,由所在镇补贴,由村上直接运送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其余村通过所在镇的垃圾转运站接收各村垃圾转运,清运车辆由各镇解决。

二、整治生活污水

(一)排放与收集。

1、预处理:村庄生活污水包括厨房、洗涤、洗浴和厕所冲洗排放的污水等。粪便污水可先汇入三格式化粪池或沼气池,饭店污水汇入隔油池,其它污水可直接进入排水管网;

2、排水体制的选择:一般可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村庄排水体质尽量采用分流制,经济条件一般或欠发达地区近期可采用不完全分流制,有条件时过渡到完全分流制。已经采用合流制的村庄,近阶段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

(二)排水管道系统。

1、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可根据各地实际,采用沟渠、管道收集或就地自然排放。雨水收集应充分利用地形以自流方式及时就近排入池塘、河流等水体;

2、生活污水收集系统:有条件的村庄宜采用管道收集生活污水,无条件的村庄可参照排水沟渠的标准建造加盖的暗渠;

3、排水管网建设:村庄排水系统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污水管道管材应采用UPVC塑料管、高密度HDPE塑料管等塑料管材,严禁使用混凝土管或陶土管。推荐采用塑料、玻璃钢等材质的成品检查井。

(三)村庄污水处理。

1、污水处理应遵循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因地制宜,分类处置;源头分离,资源利用;经济适用,便于管理的原则。

2、污水处理技术模式分为:接入城镇市政管网统一处理模式,集中处理模式,分散处理模式。其中集中式处理模式应保证后期的维护与长效管理,与周边卫生环境相协调。

(四)运行维护管理。

1、排水设施及处理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由所在镇、村或者其委托单位负责,并指定专门的运行管理人员,明确职责范围及奖惩制度,并挂牌公示。

2、工程设计或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之后、正式交付之前应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及时将施工资料及系统运行管理要求等一并交付。

三、整治乱堆乱放

(一)杂物堆放。

1、杂物及废弃物品:主要堆放地点是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对以上位置的杂物堆放进行重点清除。

2、草垛及柴禾堆:村庄可根据自身情况,划定一些重要区域,比如房屋背街面或有绿化遮挡的区域允许给村民们堆放,这样既不影响村庄主要的景观风貌,也方便村民们使用;主要道路沿线、河道池塘周边、公共设施与活动场地附近等地方禁止村民们堆放柴草。这样每户村民可结合自身情况,在这些区域外选择最方便使用的地方堆放。这样也方便村干部后期对整个村中的柴草堆放情况进行管理;当村庄的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密集时,柴草不应堆在电气设备附近及电气线路下方,不能紧挨着建筑物堆放,体积不宜过大,草垛之间应有防火间距。

(二)建筑材料、垃圾。村庄内村民们翻修或新建房屋后,常会剩余红砖、石子、黄沙、水泥管、木板等建筑材料。一般随意堆砌于道路边或者住宅周围。使村庄整体环境显得杂乱,可将此类乱堆乱放根据其种类的不同,在清理的同时,使用到村庄整治的建设中,比如可将石子与黄沙修补破损的村道、水泥管用于排污水雨水等;装修剩下的木料堆放于院落门口的巷道内,使得本就不宽的道路更加狭窄,也显得很杂乱。将其清理走,也许村里景观木桥的材料就可来源于此。

(三)禽畜散养。农村中禽畜散养的情况较为普遍,对村庄环境与卫生防疫状况带来很大的影响。按家庭散养禽畜应做到人畜分离,结合沼气池建设,改造分散的畜禽圈舍。确保环境卫生,合理集中布置养殖点,逐步实现家畜禽集中圈养。对于禽畜饲养场(点),均应建立并严格执行及时清扫和消毒等防控疫病等管理制度,对村中禽畜房可以通过一些绿化植物对它们进行一定的遮挡。

(四)杆线。

1、电线杆的设置。电线杆的设置应当保证道路的通畅与安全,不妨碍交通与行人安全;不影响主要建筑美观和村容村貌;位置不得过于靠近公共场所及村民住宅门口两侧,在建筑物边立杆不应靠近窗子,不影响其他设施;在街道口或分线处应考虑线路转弯、引接或分支等措施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在桥梁下坡、拐弯等易发生车祸的地方不应立电杆。

2、线路如何优化。疏理现有的供电、电话、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线路,规范线路设置,确保线路安全、有序;对于各种线路(如供电、电话、有线电视等),有条件的要按照规范进行铺设;供电线路的布置应沿道路布置,应减少交叉、跨越,线路应尽量减少跨越村民住宅,不宜在醒目的地方穿越活动广场、公共绿地等;电信线路的布置应避开地质危害地段,应便于架设和检修,宜设在电力线走向的道路的另一侧,防止强弱电的相互干扰;村庄供电、通信线路宜以架空方式为主,各种线路应尽量同杆敷设,杆线应结合道路自然取直,拉平。

(五)广告招牌。在具有旅游功能的村庄中,多采用地方材料来制作广告招牌。木制的、竹制的,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要盲目的照抄城市里的招牌样式,越是乡土的越是特色的;招牌的大小要与悬挂的建筑体量相适应;悬挂的位置要注意,不要挡住窗户,影响通风采光,放在屋顶也是不妥当的;颜色和建筑的颜色要协调。

四、整治工业污染源

(一)优化空间布局。根据区域环境容量和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优化村镇工业布局,引导乡村工业向镇以上工业区集中,以便对污染源实行集中控制。引进的工业企业项目按照依法批复的乡镇总体规划进行布局,不通过环保部门的验收坚决不能投入生产。

(二)开展专项整治。开展小化工、小制革、小漂染等“十五小”企业专项清理整治,对已审批的落后、淘汰工艺,责令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对未经审批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以及未取得资质认可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加工点,要坚决依法取缔、关闭。

(三)建全监管机制。建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采用自查自纠、分组排查、明查暗访、集中整治的方式,经常进行全方位拉网式检查,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五、整治农业废弃物

(一)秸秆。禁止秸秆就地焚烧和随意堆放现象,大力推进秸秆还田、资源化利用和能源化开发等多形式综合利用,加快农村秸秆还田补贴和秸秆气化工程建设。

(二)畜禽养殖废弃物。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干清粪养殖模式。加快分散养殖畜禽粪便集中处置工程建设,加强分散养殖户的环境监控管理,严令粪便变粪水的养殖模式。

六、整治疏浚河塘沟塘

(一)水体。全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突出整治污水塘、臭水沟,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加快河网生态化改造,加强农区自然湿地保护,提高水系自净能力。推进河道沟塘轮浚机制建设,实现农村河道沟塘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

(二)堤岸与护坡。堤岸的横截面不必强求统一,更不要拘泥于左右对称的形态;为方便人们接近水边,与水亲近,同时又使堤岸在河道风景整体中不过分突出,不宜将堤岸的视觉高度差做得太大;为避免给人以整齐划一的印象,不应在长区间内连续出现同一形态硬质堤岸。护坡形式:天然材质护坡,生态护坡,湿生植物护坡,干砌石护坡,实木桩护坡。

(三)滨水空间。

1、道路滨水。应尽可能沿路布置公共设施,以方便更多人享受滨水空间,并应注意临水一侧的安全防护;

2、建筑滨水。宜公共建筑、特别是公共活动类、旅游类建筑滨水,要旨是临水一面应充分开窗,或采取其他措施支持活动亲水,保证视野及水。滨水资源丰富时住宅亦可临水,形成私密性滨水空间;

3、绿化滨水。注意选择亲水品种,植物成熟体量应与所在空间的尺度和环境风貌相协调,避免不恰当地遮挡视线和其他景观;

4、产业滨水。具有运输功能的水体旁宜布局依靠水上运输的企业,包括依靠水运农产品的农户。有旅游功能的村庄宜充分挖掘滨水空间,发展特色旅游业。

七、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

(一)村庄公共服务建筑。充分利用闲置的厂房、仓库、小学等加以改造为村庄公共服务建筑。引导将村委会、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卫生所、计生站等功能综合布置,形成村庄公共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按村庄规模及服务人口配置,为防止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大而无当,村委会建设规模应控制其上限,一般使用面积不超过350平方米。距离城区较近的城镇型及城郊型村庄,其公共设施配套可借助城镇,村庄不需要单独配置。

(二)教育设施。小学应按学校布点规划单独设置,位置应方便学生到校,环境安宁,具体建设标准按小学设置要求。幼儿园、托儿所可单独设置,也可附设于其它建筑,具体建设标准按相关设置要求进行配置。

(三)公共活动及健身场地。已有公共活动及健身场地的村庄应充分利用和改善现有条件,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无公共活动场所或公共活动场所缺乏的村庄,应采取改造利用现有闲置建设用地作为公共活动场所的方式,严禁以侵占农田、毁林填塘等方式大面积新建公共活动场所。

(四)公共活动及健身场地。可与绿地广场结合设置,村庄活动场地应充分结合现状大树、场地、公共建筑、村口进行布置。村庄重要场所可布置环境小品,应简朴亲切,以农村特色题材为主,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五)公共厕所。结合村庄公共设施布局和活动场地,合理配建公共厕所。1500人以下规模的村庄,宜设置1~2座公厕,1500人以上规模的村庄,宜设置2~3座公厕。公厕建设标准应达到或超过三类水冲式标准。特色村庄应结合村庄功能,适度增加公厕布置,公厕应保证与村庄整体风格的协调。

(六)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日用百货、集市贸易、食品店、综合修理店、小吃店、便利店、理发店、健身娱乐场所、农副产品加工点等。

(七)布局方式。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宜集中布局,有结合主要道路带状布局、结合公共空间设置、结合村口设置、点状布局等多种形式。

八、提升绿化美化水平

(一)路旁绿化。道路两侧绿化以乔木种植为主,灌木、藤本为辅,应避免城市化的绿化种植模式和模纹色块形式。

乔木型绿化采用乔木孤植或者乔灌混植的方式,主要适用于村庄主要道路,或者交通性道路。灌木型绿化采用群植或者孤植的形式,主要应用于次要道路。爬藤型绿化适用于道路两侧种植空间较小,道路两侧界面较为生硬的地段。

(二)水旁绿化。根据岸线功能和现状植被,可分为生态自然岸线、经济观赏岸线和公共休闲岸线。

1、生态自然岸线:采用自然式种植方式,种植乡土植物,营造充满地方特色、充满野趣的岸线景观;

2、经济观赏岸线:简洁明快,透水做为基本原则,考虑到观赏性,乔木选择季相变化的秋色叶树种;灌木可以选择耐水湿或临水开花灌木或水岸栽植水生植物;

3、公共休闲岸线:结合广场、小游园等园林形式为人们提供休闲场所,植物配置时可以选择分支点高的乔木为人们在树下活动提供空间,配以花灌木增强观赏性。

(三)宅旁绿化。宅旁绿地贴近居民,要具有通达性和实用观赏性。宅旁绿地的植物配置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建筑物南面不宜种植过密,以免影响通风和采光。靠近窗不宜栽植高大乔木及灌木,特别是常绿的乔灌木,而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种植高达阔叶落叶乔木,夏季可以起到遮阴蔽日,冬季又可以达到充分采光的效果。

(四)村旁绿化。村旁绿化以塑造村庄主要景观面,以乔木、果树种植为主,形成房在树中的景观效果。以村庄为中心,四周农田环绕,村旁形成以道路为线,农田为片的景观带。既可沿道路种植整齐的林木,用以防风保土,又可结合农田经济作物的自然景观。

(五)重要节点绿化。

1、村委会:周围种植可以选择较为肃穆庄严的雪松,或是圆柏。也可以选择种植简洁大方的植物作为组团。如果周围有围墙的话,建议做成铁艺围栏式,这样“透绿”效果好,能突显村委会公开的行政特点。同时栏杆上面可以种植爬藤植物。如有水塘,池中可种植睡莲、荷花,有清廉之意。

2、村口:注意增强可识别性,可结合小品、假山等形式,配置以高大乔木和花灌木增加其可识别性;可设置景石与植物相结合,形成盆景式景观入口;如果留有百年古树,就地取材作为村口标志,这里也是村民聚集较多的地方。同时可利用大树自身形态,在旁边配以硬质景观小品,如界碑、古井等,配以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形成村口景观节点。

3、公共活动区:绿化以简洁实用为主,由于人群聚集较多可选用耐踩踏的草坪。灌木尽量不要用到有毒或带刺植物,乔木选择冠型较优美的作为中心广场的庇荫地。

九、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一)水源保护。

1、划定水源保护区 :对于独立设置的集中水源,应建立水源保护区,并设置保护范围标志。保护区内不得种植庄稼或堆放废弃物。严禁倾倒垃圾和从事一切有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2、优化布设排污口:做好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粪便的处理,防止排污口污染饮用水源;

3、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耕措施,加快饮用水水源上游及周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种植水源保护林,保护和涵养好水源,防止水源地生态环境破坏;

4、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树立警示牌,大力宣传普及水源保护知识,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减少面源污染,提高村民环保意识,防止破坏和污染水源;

5、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有关部门应对所辖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源进行监督管理,严格监督管理污染源,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特别要防止采矿、工业等对水源地的污染和破坏,加大执法力度。

(二)水质处理。村庄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85749-2006)的规定,适时逐步取消村级供水站。为保证饮水安全,对原水需进行处理或消毒后再饮用。地下水流经的地层溶解有多种矿物质,一般含盐量大、硬度偏高,有的含氟等有害物质,应视地下水水质状况加以适当处理。对水质好、未受污染的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供水井,只需进行消毒处理。

(三)供水管网。村庄供水管网应根据相关区域供水规划优先与城镇自来水厂管道对接。根据各地村庄的地理状况、地貌特点、水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进程等因素,主要通过合理设计供水管网、保证管网施工质量、优选供水管材、更新老旧管道、延伸管网入户等措施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1、对集中式供水管网的设计、施工应通过技术比较和论证,根据供水规模,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负责;

2、应严格按照管道施工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应严格按照管道施工验收标准进行验收,确保管道施工质量;

3、供水管材应选用质量高的新型塑料管或球墨铸铁管;

4、对使用年限较长、陈旧失修或漏水严重的管道应进行更换;

5、对自来水没有辐射到的农户应将供水管道延伸入户;

6、对需要在管网末梢进行水质消毒的,应安装消毒设备或采取消毒措施,防止微生物超标;

7、集中式给水工程配水管网的供水水压宜满足建筑室内末端供水龙头不低于1.5米的水压要求。

十、提升道路通达水平

(一)道路整治与设施建设。

1、清理占道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满足出行畅通的要求;

2、村庄道路的建设应与村庄自然肌理相符合,总体原则是宜窄不宜宽,宜弯不宜直,宜短不宜长,道路的宽度、线型、路面等应与村庄的尺度相吻合。有完善的道路绿化、排水、行车安全等设施;

3、村庄道路照明有一侧布置和两侧交叉布置两种形式。路灯间距应根据灯头瓦数确定,原则上能使行人发现路面上的障碍物,相遇时能彼此辨识脸部,有助于行人确定方位和辨别方向,推荐使用85w节能灯,假设高度5-6米,照射半径25米,可采取随杆架设或单独架设。

(二)路面材质。村庄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已采用硬质材料路面,一般情况下使用水泥路面,也可采用沥青、块石、混凝土砖等材质路面;还应根据地区的资源特点,先考虑选用合适的天然材料,如卵石、石板、废旧砖、沙石路面等,即加强村庄了道路的乡土性和生态性,又节省造价;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路面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保留和修复现状中富有特色的石板路、青砖路等传统街巷道。

(三)停车场。可沿村庄支路相对集中设置停车场地或路边停车;规模较小的村庄可结合村庄出入口,选择靠近村庄边缘地带设置集中停车场地;散点分布的村庄结合自家院落分散停车;规模较大村庄的停车场宜分散布置,特别是河流较多的村庄,应结合水体的分隔,分片布置。

十一、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

(一)建筑立面。主要是对建筑立面的整治、建筑传统装饰符号的运用、建筑色彩的协调等。在满足现代居住与生活功能要求、不破坏原有农村风貌的前提下,注重道路沿线的建筑天际线变化、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立面形象,展现地域性农业住宅区的新农村特色。

(二)重要公共建筑。农村公共建筑主要包括祠堂、学校、卫生所、社区服务中心、市场等建筑类型,有着体量大、质量好的特点,承担着农村主要的公共活动、教育活动、商业活动等。在建筑风格上,公共建筑与普通农宅相协调,区别在于装饰更考究,用材也更加严格,但能够反映共同的地方建筑文化特色;在建筑体量上,公共建筑与普通农宅相比不宜过大,可采用群落式布局,建筑层高比普通农宅略高。

(三)建筑传统装饰与符号。无论是新村还是老村的建设与整治,建筑传统装饰符号的利用是最有生命力的。在近年新建起来的农民住宅中,屋顶、屋脊、屋檐、围墙、大门等都会采用地方传统建筑装饰,延续原有建筑尺度、形式、材料、色彩,将建筑文化韵味表现出来。对村庄整体外部立面形象中的传统特色进行保全,一些不协调的建筑做法,在村庄整治建设整治中,引入传统符号,地方文化特色在新村建设中得到体现。

(四)公共空间。传统村落外部空间在形态上主要以街巷为代表的“线”空间和相对独立的“点”状空间组成,例如,广场、街巷内节点、水埠、特色植物景观和一些构筑物等。这类空间数量众多,形式各异,是村落空间中最为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要素,是村落区别于城镇的重要特色,也是村落之间区别的重要特征,体现了村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点。这些点状空间内容纳了村落基本的日常公共活动也承载着特殊习俗或节庆丧娶等重要活动,是村落活力的体现。

十二、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

(一)长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制度,是确保村庄环境整治成果的关键。可通过建立村庄环境保洁制度,保持村庄道路、河道和公厕等公共场所的整洁;制定相应制度,让每户村民对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整洁和绿化进行包干。村委把这些制度印发给农户,并在醒目处张贴,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执行、人人监督,在全村形成共有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长效管理队伍。村庄环境整治的长效管理,除了培养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村规民约以外,还需要组建一支队伍对村庄垃圾收运、公共场所绿化养护、污水处理设施维护等方面进行管理,可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兼职的管护人员可根据就近方便的原则,挑选勤劳朴实、工作细致的人员担任。

(三)制定管理标准,量化工作目标和要求。

5.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汇报 篇五

一、基本情况

庄园镇是典型的近郊型农业大镇。全镇下辖21个行政村、131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8130户、人口3.5万人。镇域面积2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万亩,人均1.5亩。辖区共有主干道路8条,村庄巷道960余条。截至目前,全镇共拆除土坯房3562套,改造和新建坡屋顶砖瓦房3542套,砖瓦房率从原来的不到30%上升到75.7%;“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连片推进,村庄面貌大为改观。今年,预计全镇社会生产总值实现8.26亿元,同比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6064元,同比增长16%。

二、整治效果

为实现村庄整体环境“干净、整齐、优美”,镇党委、政府把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以镇成立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服务站,实行以村清扫、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清运模式,严格实施定目标、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定标准的“五定”方案,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形成了全镇上下人人讲卫生、户户搞环境、村村抓整治的大好局面。

年内,全镇完成八字渠、白桥、**桥、**、美利、韩闸、瑞应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7处,李姚路、五葡路样板示范路2条。共清理干道及巷道障碍物6560余处,清理垃圾、三堆25500立方,拆除棚圈9170平方。完成农田防护林植树139.3亩株,村庄巷道绿化76条,造林177亩。配备铁制垃圾箱100个、大中小型垃圾清运车49辆;清除乱建、乱占农宅15户,通巷道331条23.6公里,铺垫夹砂石1.2万方,新建和加固桥梁24座,移电杆98处,硬化巷道204条25.4公里,埋设下水管道154条29.8公里;新建垃圾池22个、化粪池126处、沼气池150个、检查井23个;粉刷外墙11740平方米。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领导责任,实行目标管理

一是建班子。以镇成立了由分管镇长任组长,规划办主任任副组长,规划办成员及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镇设立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服务站,确定保洁人员编制40人,划片包干,以岗定责,统分结合,集中管理。各村也成立相应组织,形成了一条龙、网络化协同推进的农村环境保洁组织体系。二是定目标。根据市委、政府及环保部门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认真制订了《庄园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整治内容和目标,巷道及主干道路实行一周一清扫、三天一保洁,垃圾清运实行每天定时中转,全镇各庄点环境卫生保证整体清洁、生产生活物资堆放有序、无明显的脏乱差区域。三是严明职责。制定了《庄园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制定了保洁服务站站长职责、保洁员职责及垃圾运转人员工作职责,村支部书记村庄环境卫生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考核结果纳入村级干部目标考核,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四是强化督查。成立镇督查考核领导小组,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对没有认真履行自身工作职责的村及保洁人员,采取严格的惩治措施,为全镇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突出重点区域,加大整治力度

一是实施环境整治示范工程。采取点面结合策略,在搞好全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狠抓示范点建设,打造亮点工程。整治出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7处,样板示范路2条,其中**桥村示范点被确认为市级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示范村。组织开展以“清洁家园”为主题的环境突击整治活动,对重点区域暴露性垃圾、乱堆乱放杂物、杂草等进行集中清除,年内共组织6次大规模的环境突击整治活动,共清理干道及巷道障碍物6560余处,清理垃圾、三堆25500立方,拆除棚圈9170平方。

二是实施示范区域绿化工程。以镇为单位,对全镇50户以上连片整体推进示范点进行绿化,对主要建筑物和沿路单位庭院拆墙透绿、见缝插绿,采取乔、灌、花、草相结合方式,立体复合式绿化,最大限度地增加绿化面积。年内完成村庄巷道绿化76条、177亩。

三是实施沟渠环境治理工程。结合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后投入劳动力5.89万人次、机械4.52万台次、资金1039.98万元,共清淤支斗农沟845条526.6公里、各级渠道2303条1059.2公里,整修生产路848条456公里,刷白树木98万株。全面完成了辖区沟渠清理工作,达到了沟渠畅通、渠岸无杂物垃圾、渠面无杂草漂浮物,底清、面净、岸绿的要求。

(三)强化宣传教育,规范村民行为

为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镇村环境综合整治,镇上通过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镇村会议、广播、板报、标语、横幅以及干部入户做工作等宣传形式,教育和引导群众增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意识,充分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村民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关注自身和社会利益,从根源上保证农村环境卫生,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四)创新运行模式,建立长效机制

村庄整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在抓好点面结合的同时,不断研究探索村庄环境整治的新思路、新办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是以镇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服务站,以村落实低保户清洁队伍,采取由村低保户每天清扫保洁、镇保洁服务车辆划片区及时清运、应理公司中转填埋模式,目前全镇共落实低保户卫生清扫人员64人、镇保洁人员40人,对各村各场区生产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垃圾清扫收集处理难题,非常好地维护了全镇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二是建立健全镇规划办、专设保洁站、村环保队伍三级联动工作机构,环境整治工作长抓不懈。三是制订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村容村貌整治等规章制度,并认真抓好落实。四是实施农户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制度,巩固好整治成果。

(五)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整治效果

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面广量大,我们一方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全民爱护环境的素质,另一方面广泛筹措资金,为环境整治提供经济保障。以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创建工程为抓手,争取项目资金420万元,对曹闸、瑞应村进行生活污水综合处理,并对周边**桥、谢滩、美利等5个村进行垃圾集中收贮转运,使周边环境得到显着改善。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出发点,争取道路硬化及排水项目资金396.3万元,硬化主干道路204条25.4公里,埋设排水管道154条29.8公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争取“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238.7万元,实施了双渠、**桥等8个村的道路硬化、下水埋设和渠道砌护工程。以专款专用为原则,在全额用好72万元预算内农村环境卫生保洁专项资金的同时,立足稳定低保户清扫队伍,按每户每月征收3元、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营业房每平方米每月征收0.2元的垃圾清运费,全部用于各村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费用。以奖励补贴为策略,对改厕及“一池三改”的重点村,以每户新建一座沼气池镇补800元、新建一座厕所镇补200元进行奖励补贴,全面推动此项工作。通过种种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村居住环境还有一些区域改善难度大。受财力制约,村基础设施投入不够,公共卫生设施规模小、配置不均,现有设施不能满足需要。二是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还需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依然存在上边热、村上不热以及前边整治后边破坏的现象,大大降低了整治效率。三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有的村由于历史遗留等原因,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存在抢占、乱占现象,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四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车辆日常维修、燃油、管理运行经费没有保障,投入不足,缺口大;村级低保户保洁人员待遇低,队伍不稳定。

五、几点建议

(一)加快新村规划。高度重视新村规划工作,加快新村规划编制进程。结合我镇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及农机具等生产生活实际,在今后的村庄规划建设上,建议市上综合考虑配套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功能因素,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

(二)加大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是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关键所在,应建立完善实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分级负担资金筹措投入机制,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持续长效运行。建议市上增加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管理运行专项资金,多方筹措环卫经费,以保障工作运转。

上一篇:参观世博心得体会下一篇:教师读书随笔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