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2024-09-08

饮料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共8篇)

1.饮料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篇一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一)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

英文译名:Precision and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Technology 课程学时:30 讲课:28

实验:2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教研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系 开课时间:第七学期

先修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测试技术与仪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袁哲俊、王先逵主编《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2.王先逵编《精密加工技术实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3.刘贺云、柳世传编《精密加工技术》,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

(二)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任务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是机械制造学科的专业课。本课程研究对象是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加工工艺、加工设备、测量技术及环境技术等。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建立起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范围。

2、掌握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具有选择和应用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工艺和设备的基本能力。

3、了解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新理论和新技术。培养学生在相关技术领域从事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工作和研究的能力。

(三)教材的选择与分析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是一门正在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国内外有关的教材和书籍不是很多,一些专著也不完全适合作教材。目前国内可供选择的教材有:袁哲俊、王先逵主编《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王先逵编《精密加工技术实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贺云、柳世传编《精密加工技术》,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袁哲俊、王先逵主编《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一书,是目前国内现有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教材中比较权威和使用广泛的教材,该书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涉及的面较广,其内容有相当的深度和权威性,被许多其它学校使用,并多次再版。在目前情况下是一本比较合适的教材,但不足之处是编写的时间较早,未能反映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最新的发展情况,有些内容不够系统,需要在讲课时补充部分内容。根据现在的情况和我校的特点,我们选择该书作为教材。

2.王先逵编《精密加工技术实用手册》涉及内容较多,适合作为参考工具书使用,由于我们讲课学时所限,不适合作为教材,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参考书。

3.刘贺云、柳世传编《精密加工技术》教材于1991年由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较早,不能反映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新发展,内容基本上被袁哲俊、王先逵主编《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一书所包括,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参考书使用。

(四)本课程各章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学时分配

第1章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及其发展展望(2学时)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重要性、现状及技术发展展望。基本要求:

搞清楚本课程学习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了解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范围和重要意义、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重点与难点: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应用范围。第2章 超精密切削与金刚石刀具(4学时)

切削参数选择,金刚石刀具的性能、设计与制造,切削变形和加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基本要求:

了解使用金刚石刀具进行超精密切削的基本规律、超精密切削对刀具的要求及金刚石刀具的性能、设计与制造,单晶金刚石刀具的磨损破损机理。

重点: 1)使用金刚石刀具进行超精密切削的特点和基本规律。2)超精密切削的机理和对金刚石刀具性能的要求。3)金刚石刀具的设计制造。4)金刚石刀具的磨损破损机理。难点: 1)切削参数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2)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及刀具晶向的选择。第3章 精密和超精密磨削(4学时)

精密和超精密磨削概述,精密磨削,超硬砂轮磨削,超精密磨削,精密和超精密砂带磨削简介。

基本要求:

1)了解和掌握精密和超精密磨削的基本原理。

2)掌握超硬磨料砂轮磨削的特点、砂轮修整方法和磨削工艺。

3)掌握超精密磨削的机理及对工艺系统的要求。4)了解砂带磨削的特点和基本原理。重点: 1)精密和超精密磨削的机理及工艺特点。2)超硬磨料砂轮磨削的特点及砂轮修整方法。3)超精密磨削对工艺系统的要求。难点: 1)精密和超精密磨削的机理。2)超硬磨料砂轮修整方法。第4章 精密研磨和抛光(4学时)

研磨抛光机理、工艺因素,采用新原理的研抛工艺方法。基本要求:

1)了解和掌握研磨和抛光加工的机理及工艺特点。2)了解影响研磨和抛光加工的主要工艺因素。

3)了解各种新原理的研磨抛光加工方法的机理、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等。

重点:

1)研磨和抛光加工的机理及工艺特点。2)各种新原理的研磨抛光加工方法 难点: 1)研磨和抛光加工的机理。

2)新原理的研磨抛光加工方法的机理。第5章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机床设备(4学时)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机床发展概述,典型超精密机床简介,超精密机床的主要部件及关键技术。

基本要求:

1)超精密加工对机床的技术要求、超精密机床的基本概念。2)了解超精密机床的技术特点。

3)掌握超精密机床主轴、床身和导轨、进給驱动系统等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重点:

1)超精密机床的技术要求和结构特点。

2)超精密机床主轴、床身和导轨、进給驱动系统等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难点:

不同工作原理的机床主要部件的性能特点及选用。第6章 精密加工中的测量技术(2学时)

精密加工中长度、直线度、圆度的测量方法,激光测量技术。基本要求:

1)了解长度、直线度、圆度的测量方法。2)了解和掌握激光测量原理和特点。重点:

1)长度、直线度、圆度的测量原理。2)激光干涉测量原理。难点:

激光干涉测量原理。

第7章 在线检测与误差补偿技术(2学时)在线检测与误差补偿方法,微位移技术。基本要求:

1)了解和掌握在线检测与误差补偿方法的原理和特点。2)了解和掌握微位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特点。重点:

1)在线检测与误差补偿方法的原理。2)各种微位移装置的工作原理 难点:

在线检测与误差补偿方法的原理。

第8章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环境技术(2学时)

空气环境和热环境,振动环境,噪声和其它环境,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环境要求及技术设施。

基本要求:

1)了解和掌握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对环境的要求。2)了解和掌握振动、温度等环境对超精密加工的影响。重点:

1)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对环境的要求及措施。2)振动、温度等环境对超精密加工的影响。难点:

振动、温度等环境对超精密加工的影响。

第9章 典型零件的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2学时)

典型精密件的加工工艺,半导体基片、光学非球面等器件加工技术。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半导体基片、光学非球面等典型器件加工技术。重点: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在半导体基片、光学非球面等重要器件加工中的应用。

难点:

超精密加工新工艺的综合应用。

第10章 微细加工和纳米加工技术简介(2学时)

微细加工技术的概念、加工机理及方法简介,纳米和纳米加工技术 5 概述,微机械及微机电系统简介。

基本要求:

1)了解和掌握微细加工技术的概念、加工机理及方法 2)了解纳米加工技术和微机械及微机电系统的基本概念。重点:

1)微细加工技术的概念及加工机理。

2)纳米加工技术和微机械及微机电系统的基本概念。难点:

微细加工的机理。

(五)教学环节

1.课堂讲授(28学时)任课教师必须做到下面几点:

1)认真备课,做好教案,熟练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讲课思路要清晰,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条件、建立模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解题和总结等;

概念要准确,重点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要适时反映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和技术,特别是将本单位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

4)教学手段要完备,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恰当运用图片、挂图、CAI课件和多媒体等。

5)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上课精神饱满,以人格的魅力和精神气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动。

教学组要开展以下教学活动:

1)集体备课。2)制作CAI课件。3)试讲。4)相互听课。

5)组织课堂教学检查,教学讲评。6)教学研讨,撰写教研论文。2.实验(2学时)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由于条件和学时限制,安排了2学时的超精密车削和磨削实验。

实验时每组人数10人,任课教师要指导实验,并且批改实验报告,写出评语,评出成绩。

(六)考核办法

1.采用累加式考试方法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考核)20﹪,期末考试成绩80﹪。2.期末考试,以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防止死记硬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饮料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篇二

在各高职院校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中, “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是核心课程之一, 而“茶业机械与设备”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又能体现和推动现代茶产业发展。这2门课程在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中一般都有开设, 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而解决。本文拟就高职院校“茶叶加工技术”“茶业机械与设备”2门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课程性质与任务

1.1 “茶叶加工技术”的性质与任务

“茶叶加工技术”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一门高技术性、高实践性的核心主干课程。该课程在该专业的知识结构中属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 能力结构中属专业核心能力部分之一, 对学生的就业方向起着指导性作用。“茶叶加工技术”课程主要面向茶叶加工岗位, 根据制茶原料的基本性状、制茶技术的外在条件与产品质量的转化规律, 讲授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基本工艺、加工方法及相关技术。要求学生能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学会主要茶类的制造, 能独立指导和组织茶叶加工生产, 能总结和推广先进制茶技术;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茶叶加工实践中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指导茶叶的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 为实现茶业高产、优质、高效服务。因此, 本课程承担着培养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提高茶叶加工技术的双重任务。

1.2 “茶业机械与设备”的性质与任务

“茶业机械与设备”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为学生学习“茶树栽培技术”“茶叶加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该课程主要面向茶叶生产和茶叶加工岗位, 根据茶叶生产加工的特点与需求, 讲授茶园机械、茶叶初精制加工机械、小型茶叶加工厂的规划与设计、茶机的选型与配备等, 同时了解茶叶深加工机械和包装机械。要求学生掌握主要茶业机械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安装技术、操作规程以及茶厂的规划与设计等。因此, 本课程既可以为学生学习“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又可以指导现代茶叶的生产与加工。

2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涉茶专业一般均要开设上述2门课程, 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 学习任务重, 因此上述2门课程在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设置上的衔接不畅

根据茶叶生产的季节性特点, 高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一般在第2至3学期开设“茶叶加工技术”课程, 重点介绍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加工工艺, 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而根据课程体系的设置, “茶业机械与设备”一般开设在第2至4学期, 主要介绍各类茶业机械尤其是加工机械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使用方法与维护保养等,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一般情况下, 学生在掌握了主要茶叶加工机械的基础上, 再学习茶叶加工技术, 才能更好地发挥出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因此, 从笔者所在院校涉茶专业的课程设置上看, 上述2门课程的衔接尚需进一步梳理。

2.2 对授课教师素质要求高

作为高职院校, 上述2门课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茶叶加工技术”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具备明确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 熟悉各类茶叶加工的品质特征和加工工艺, 并能指导茶叶企业的生产与加工。而作为“茶业机械与设备”的教师, 不仅要懂得各种加工设备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更要懂得如何利用这些设备用于茶叶的加工, 因此, 作为“茶叶加工技术”和“茶业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教师, 既要懂得加工的知识, 又要熟悉茶业机械的内容, 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2.3 课程内容与生产脱节

在高职院校中, “茶叶加工技术”课程多使用安徽农学院主编的《制茶学》 (第二版, 1986年出版) , 授课内容更新较慢, 尤其是随着茶叶加工的机械化、清洁化、自动化与程序化程度越来越高, 出现了一些新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技术, 一些授课内容已经远远滞后于现代茶叶加工的实际。“茶业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授课内容一般以浙江省农业大学主编的《茶叶机械》 (1994年出版) 为依据, 仍在讲授大量落后的、淘汰的设备, 而在现代茶业企业中出现的新机械、新设备尚未涉及, 与生产环节脱节现象严重。随着茶产业的发展, 茶叶加工技术、茶叶机械也在迅速的发展, 有些内容需要及时补充更新, 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具先进性。

2.4 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 茶叶加工实训基地尚未完全建设好, 因此上述2门课程一般采用单纯的课堂讲授法, 教师满堂灌, 学生被动学。在课堂讲授中, 教师容易照本宣科, 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只会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识点, 缺乏自主性, 尤其是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 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观察分析的能力。

3 对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 上述2门课程尚需要进一步改革, 笔者就近年来从事上述2门课程的教学实际, 提出几点建议, 仅供参考。

3.1 科学融合课程内容

一般情况下, 各高职院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的培养核心主要是茶叶的生产加工、品质管理、经营贸易、茶文化传播等, 其中茶叶的生产加工是核心中的核心, 因此, “茶叶加工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茶叶加工核心能力, 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而“茶业机械与设备”课程又为茶叶加工提供设备方面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因此, 应该明确的是, 上述2门课程将直接为培养学生的茶叶加工核心职业能力服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 二者不应严格的分开, 其教学内容应融为一体。

具体实施上, “茶业机械与设备”的内容应融入到“茶叶加工技术”课程中, 形成1门新的“现代茶叶加工技术”课程。“现代茶叶加工技术”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 以各类茶业机械原理与操作为设备基础, 以各类茶叶加工工艺为理论基础, 讲授各类茶叶的加工技术, 同时介绍现代茶叶加工厂的规划与建设, 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例如, 在大宗绿茶加工中, 当介绍杀青工艺时, 其课程教学思路与流程为:杀青目的→杀青技术理论→杀青设备 (主要的设备类型、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操作方法、使用维护) →杀青程度。组织新的教学内容, 就使2门课程在授课内容上衔接顺畅, 条理清楚, 学生学起来清晰明了, 更容易掌握茶叶加工、茶业机械与设备的教学内容。

3.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条件是实现实践教学改革设想的载体, 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目前, 众多高职院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都建立了综合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一般位于城市之中,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都是以基础课程实训、茶艺实训或简单的茶叶加工设备为主, 而成套的茶叶加工机械与设备在建设时, 需要鲜叶原料的支持, 需要较大的厂房面积, 以及设备价格较为昂贵等原因,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茶叶加工技术、茶业机械与设备仍以校外实训为主。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 但校内茶叶加工与加工机械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刻不容缓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需要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 而校内茶叶加工机械实训基地的建设, 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效果, 学生可以在校内就掌握各种茶叶加工设备的基本原理、基本构造、简单操作和设备维护等技能, 也可以直观的掌握茶叶加工中某些经验性参数, 在顶岗实习或工作时即可一步到位。同时,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对于教师开展科研与社会服务也具有积极意义。

3.3 加强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理论在课堂中讲授, 实训在实训室里进行, 理论和实践是单独分开的。这种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因此需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3.1 采用多媒体授课

我国茶区广, 加工工艺复杂, 加工设备繁多, 有的工艺和设备只有在特定的茶区才可以看到。因此, 授课内容比较抽象、校内实训室又无法满足的, 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通过展示茶叶加工的视频、茶叶机械的图片, 对视频、对图讲解,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同时充实课堂容量, 培养和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3.3.2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上述课程实践性较强, 而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机械操作, 甚至没有机械基础。因此,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理论授课地点与实训地点合二为一, 即在实训室中开展理论授课。可以结合现场情况, 将理论性较强的、抽象不具体的内容和知识点, 转变为具体直观的内容, 便于学生了解和掌握。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便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 又能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3.3.3 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刻理解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机会, 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2]。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 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上述2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可以整合在一起, 在介绍茶叶制作工艺和加工技术的同时, 也介绍茶叶机械与设备的性能与操作维护;在讲解茶叶加工机械技术参数的时候, 也学习掌握茶叶加工关键参数的经验性。同时, 要强化校外实践教学环节, 以茶叶企业的生产加工为活动中心, 根据茶叶企业的设备和加工工艺, 掌握地区性的茶叶设备和加工工艺, 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上手服务。

3.4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的根本,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改观[3]。上述2门课程均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 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该门课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 教师除了在教学主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学习先进的研究技术外, 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 熟知当地茶业发展水平, 还要开展茶叶加工、茶业机械方面的前沿动态研究, 在教学上才能得心应手, 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同时, 要引进长期在企业管理和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的茶叶加工经验的老技师、工程师, 作为学生技能培养的导师, 结合生产实际, 以利于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茶叶加工、茶业机械与设备方面的技能。

参考文献

[1]金心怡, 刘江平, 郝志龙.适应社会需求, 培养复合型茶学人才[A].2007茶学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香港:国际华文出版社, 2007.80-81.

[2]陈义, 孙慕芳, 郭桂义.高职高专茶叶机械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7) :32-33.

3.淡竹叶饮料加工厂项目简介 篇三

一、项目法人或承办单位

长沙镇卫生院。

二、项目基本情况

长沙镇位于赤水市东部,森林覆盖率达72%以上,生态环境优美,竹资源丰富,辖区内有竹林5万余亩,林下生长着大量的淡竹叶中药材。为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对淡竹叶进行深加工,生产适销对路的淡竹叶饮料,供应广大消费者。

三、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项目建设规模:年产淡竹叶饮料200吨。

项目建设内容:生产厂房及配套用房8000平方米,建设安装1条加工生产线。

四、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1、项目估算总投资800万元。

2、资金来源以招商引资方式。

五、建设条件

1、土地供给。拟建项目在长沙镇长兴村烟坪,土地可向农民租用,当前价格为800斤粮食/亩/年。

2、水、电、气供给。长沙镇位于习水河中游,水资源十分丰富,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四座,装机容量为9000千瓦,并有1000千伏电网通过;接通川南天燃汽,日供气能力25万方;因此,水、电、气供应均有保证。

3、交通条件。有省道马合公路横穿长沙全境,长沙集镇距赤水市区60公里,距合江县城26公里,距习水县城56公里,在未来两年之内,从长沙到赤水、合江、习水后均可上高速公路,交通便捷。

4、原材料供给。赤水是我国的“竹子之乡”,竹资源极其丰富,现有竹林面积120万余亩以上,竹林下生长着大量的淡竹叶,长沙镇辖区内可年产鲜淡竹叶10万公斤,价格为2元/公斤,再引导农民规模种植和长沙镇外采购相结合,该项目的原材料供应应有保障。

5、劳动力条件。我镇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工工资为1000-1800元/月。

六、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1、淡竹叶是一种具有良好保健效果的名贵中药材,具有清热除烦、利尿等作用,主要用于胸中疾热,咳逆上气。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痛头风,止惊悸,瘟疫迷闷,1

妊妇头旋倒地,小儿惊痈天吊,喉痹,烦热。

2、淡竹叶具有增强新陈代谢、抗衰老等作用,有良好的保健治病效果,在我国及东南亚国家十分畅销,因此本项目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七、项目的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产淡竹叶饮料200吨,年销售收入800万元,利润200万元。同时每年可上缴国家税收50万元,带动项目区群众共同致富,发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沙镇卫生院

联系人:蔡 林(***)、李大清(***)

4.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四

(一)

一、电工技术课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电工技术课程既包括电路的理论知识,又包括具体的实验内容。作为学生,要学习基本的名词解释、如何分析电路、电路的计算步骤、以及看懂相关的电气图等,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能够熟练地操作。经过学习,学生不但学会了理论知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能够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这就为以后能够顺利工作铺平了道路。电工技术课程的公式和基础性的知识较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有很多的学生认为较难掌握。

二、实施高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些相关的研究表明,智力水平高的不一定比智力水平低的人更能够成功,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发展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是受到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帮助学生改变不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发他们的潜力。让学生对电工技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很重要的,要在教学的前期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是要有自信,自信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自信,将很难获得成功,不自信的人是不会有创新意识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上中学的时候,由于得不到教师的关心,不被重视,因此导致自信心不足,跟教师的关系日益紧张。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和学好电工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激发创新意识。

(二)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跟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虽然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但是他们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在讲解电工技术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跟学生和谐相处。对于学生反映的各种问题,教师要认真地对待,鼓励学生提问,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设疑引导,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力

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应该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再课堂上不断探索、思考。例如,直流电路的计算主要有基尔霍夫定理、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他们属于电工技术理论解题占有重要地位,理论考试是考试的基本知识点,试卷中经常会出现,理论讲授完之后,由于几个定理解题各有特色,所以,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每位同学至少找出两个例题来分别说明采用那个定理解题较好;再如交流电路的计算有代数法和相量法,讲授完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在什么条件下用相量来计算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代数来计算问题。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就明确各定理的应用范围,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达到了解题方法能灵活应用的目的。

(四)授课教室可以适当调整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目的,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尺度,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老师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且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互相分开,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相互脱节是不可避免的,也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只要合适的内容我们就应搬移到实验室进行讲授,学生一边动手一边学习,这是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时候,教师结合书本理论知识讲解,且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当然,教师要教好边学边做的知识,就必须要准备好很多东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情况,比如损坏元件、实际操作效果不理想等,因此,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准备:首先选择某一教学主题来组织课本若干章节的内容;其次再思索怎样导入课题,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具体操作,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例如,在学习电器控制线路(原理)时,就要先了解其中各个低压电器的控制作用,为此,就让学生在实验室对着已经接好的线路板认识、拆卸、组装各种低压电器,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理解了各种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也掌握了他们的结构和应用范围,理解了整个控制线路板的原理,这时学生对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的连接就会迫不及待的跃跃欲试了。到具体连接电动机控制电路时,就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难度:如先连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到电动机的长动控制;又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再到电动机的Y-△换接起动等,与此同时,让学生自己选择增加新元件,分析工作原理,连接完后通电试机,如果在操作时出现控制功能不能实现,教师应指导学生用万用表采用电阻法进行检测,以找出故障点,若个人无法解决,可让其他几个学生共同分析,直至找出、排除故障点,这样就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起来。教师在具体指导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实践环境讲解安全用电知识,这样学生在掌握了安全用电知识的同时,又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即使有些对理论知识掌握不是很扎实的学生,通过这种具体形式的实训,动手能力和活动能力都会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掌握了电工工具和万用表的使用技能和导线连接的技能,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在实验室教课,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在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为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重点,显然,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要更换学生的学习场地,在实验室讲解电工技术这门课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听讲的同时,积极地动手操作,对于一些知识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都给予满意的答复,这就要求教师一定把课程准备好。在实验室,对学生遇到的实际难题,可以先让学生共同研究解决对策,最终把问题解决,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加强,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明显地提高。

三、教学模式多元化

(一)引入“构建主义”教学思想,“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角色,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的构建主义教学模式。教师从“传道、授业”的讲解员、指导者转变成创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加工信息知识,探索验证理论的“解惑”者。采取“设计问题”、“引导思考”、“假设结论”、“探索求证”的课堂设计,无形中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主体,知识意义主体。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及独立思考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素质。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采用多媒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黑板粉笔、电子教案、实物投影、动画课件、录像、虚拟电路。使教学艺术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的交流,而且辐射到知识与人交流、形体与视觉交流,语言与思考交流,使传统死板的课堂气氛变得生机勃勃,使学生在快乐与新奇中享受知识的洗礼。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关于电工技术技术应用的网络教学交流平台。除电子教案、网络课件、精品试卷、习题库外,还提供了相关元器件应用资料、趣味制作项目和电路仿真软件资料等课程资源。正是由于网络教学系统的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进度(预习、答疑、自测),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晦涩难懂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强调知识结构完整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知识,不善于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应加深学生知识逻辑架构意识。教学授课中采用“树形网络式”结构:总目标—分目标—具体内容。使学生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可将“知识树”纵横联系比较,以“树干”内容为主心,先分析后归纳概括;并在“树枝”内容方向拓展实例,将现实应用及其他学科知识与本课程相联。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应用的广阔性,活跃思维,还可加深其对课程体系的认识。

四、小结

综上所述,电工技术这门课程确实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对学生动手操作的评估是非常必要的,以此发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变得游刃有余。倘若在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模拟施工,可以更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不过,这会使学习的成本增加。因此,学校应在固有条件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

一、增强教师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1.1学科之间进行联络,加强所需知识的学习

《电工技术涉及到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需要掌握住欧姆定律,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相关计算,数学中三角函数及复数知识、微积分和向量,难点是向量表达式与表示符号对应不清,计算混乱,如果学生能把上述有关的物理和数学知识掌握好了,则《电工技术》的定性、定量分析就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在讲掇电工技术》新课前,与数学、物理教师共同协献电工技术撕需数学、物理知识非常必要的,这样数学物理老师授课有针对性,电工课上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

1.2吃透教材,深研教法,教师真正起到领路人的作用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打铁还需自身硬,都是说明教师自身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实践专业能力,应用自如的技能方法,真正起到领路人的作用,对学生授道解惑,深人浅出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要实现这一点,要从多个方面来提高:

1.2.1精心备课,精编教案

备课是一个获取和提炼知识的过程,需要深研教材、精心设计、用心编写、并要反复修改补充和及时总结,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并能有效删减或增补相关知识,备课也是提高教师本身知识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

1.2.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粼电工技术嫩学中,中职对口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电工知识的部分内容,重点要求掌握交流电和复数计算的内容。普通高中的学生,分类型引导,对智商较高学习主动的同学,引导他们自学,提供思考题,鼓励多看参考书,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对智商一般,学习态度一般的同学要求他们掌握每一堂课的`内容,多做基本练习题,提供少量有难度的习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鼓励他们多问多练,个别指导,帮助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1交给学习方法,理解原理

《电工技术这门课知识脉络清晰规律性强,按照电流形式划分,就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两大部分,直流电路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定理定律与分析方法和一阶动态电路,难点是分析电路的方法;交流电路也包括正弦交流电路和三相交流电路,难点是用向量法来表示,而整个电路涉及到的元件不外就是电阻、电感、电容,原理不外就是欧姆定律,串并联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电路计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这种对比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对所学内容也熟记于心,应用起来轻松自如。

2.2优化组合,全面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成立了以宿舍为单位的学习小组,(曾经也成立自由组合的学习小组,但效果不好,毕竟学生除教室学习,大部分时间在宿舍)某个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小组自行解决,如果遇到重点的知识,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各学习小组均为一个参赛单位,课堂上根据小组讨论情况给以平时成绩,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指出个小组讨论时存在的问题或正确的观点给以肯定。这样,学生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活跃了,通过讨论辩证,真正理解了所学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积极性。

2.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实验,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验中,明白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找到原因,明白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整周实训相结合,学生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形成良好的实训技能。其次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基本操作训练,重点选择了双控开关,电动机的连续控制、顺序控制、时间控制等试验,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操作并掌握了电气原理图,在实验中教师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使基本操作和训练贯穿在整个实验教学的始终,巩固了知识,达到了目的,培养了学生基本操作技能。

三、结束语

5.饮料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篇五

题目:先进制造技术院系:周口科技机械工程数控

班级:数控

姓名:闫文磊

4班

时间:2010年12月251

先进成型技术

摘要

一、特种加工技术在国际上被称为21世纪的技术,对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别从激光加工技术、电子束加工技术、离子束及等离子加工技术、电加工技术几方面介绍了国外的发展现状,同时提出了国内相应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特种加工;高能束流;激光技术;发展趋势

特种加工亦称“非传统加工”或“现代加工方法”,泛指用电能、热能、光能、电化学能、化学能、声能及特殊机械能等能量达到去除或增加材料的加工方法。本文所述的特种加工技术主要是指激光加工技术、电子束加工技术、离子束及等离子加工技术和电加工技术等。

随着新型武器装备的发展,国内外对特种加工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不论飞机、导弹,还是其它作战平台都要求降低结构重量,提高飞行速度,增大航程,降低燃油消耗,达到战技性能高、结构寿命长、经济可承受性好。为此,上述武器系统和作战平台都要求采用整体结构、轻量化结构、先进冷却结构等新型结构,以及钛合金、复合材料、粉末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等新材料。

为此,需要采用特种加工技术,以解决武器装备制造中用常规加工方法无法实现的加工难题,所以特种加工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是:

难加工材料,如钛合金、耐热不锈钢、高强钢、复合材料、工程陶瓷、金刚石、红宝石、硬化玻璃等高硬度、高韧性、高强度、高熔点材料。

难加工零件,如复杂零件三维型腔、型孔、群孔和窄缝等的加工。低刚度零件,如薄壁零件、弹性元件等零件的加工。

以高能量密度束流实现焊接、切割、制孔、喷涂、表面改性、刻蚀和精细加工。1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1 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而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它是具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1.2 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特别注意产生最好的实际效果,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目的是要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3 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 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1.4 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市场的全球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1.5 是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

在20世纪 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因此,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研究现状

新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是近二、三十年来材料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活跃的方向之一。先进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加上了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进程,促成了诸如微电子和生物医用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形成,促进了现代航天航空,交通运输,能源环保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先进工业国家对材料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十分重视。美国制定了“为了工业材料发展计划”,其核心是开放先进的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提高材料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满足未来工业发展对材料的需求。德国开展的“21世纪新材料研究计划”将材料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列为六个重点内容之一。在欧盟的“第六框架”计划中,先进制备技术时新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先后实施了“超级金属”、“超钢铁”计划,重点是发展先进的制备加工技术,精确控制组织,大幅度提高材料的性能,达到减少材料用量、节省资源和能源的目的。同时开展本科学领域色前沿和基础研究,并综合利用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科技发展成果,提供预备新材料的新原理新方法,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

一大批先进技术和工艺不断发展和完善,并逐步获得实际应用,如快速凝固、定向凝固、连续铸轧、连续铸挤、精密铸造、半固态加工、粉末注射成型、陶瓷胶态成型、热等静压、无模成型、微波烧结、离子束制备、激光快速成型、激光焊接、表面改性等,促进了传统材料的升级换代,加速了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解决了高技术领域发展对特种高性能材料的制备加工与组织性能精确控制的急需。

现在将主要的先进材料加工技术分别介绍如下: 1.快速凝固

快速凝固技术的发展,把液态成型加工推进到远离平衡的状态,极大地推动了非晶、细晶、微晶等非平衡新材料的发展。传统的快速凝固追求高的冷却速度而限于低维材料的制备,如非晶丝材、箔材的制备。近年来快速凝固技术主要在两个方面得到发展:①利用喷射成型、超高压、深过冷,结合适当的成分设计,发展体材料直接成型的快速凝固技术;②在近快速凝固条件下,制备具有特殊取向和组织结构的新材料。目前快速凝固技术被广泛地用于非晶或超细组织的线材、带材和体材料的制备与成型。2.半固态成型

半固态成型包括半固态流变成型和半固态触变成形两类:前者是将制备的半固态浆料直接用于成型,如压铸成型(称为半固态流变压铸);后者是对制备好的半固态坯料 进行重新加热,使其达到半熔融状态,然后进行成型,如挤压成型(称为半固态触变挤压)。

3.无模成型

为了解决复杂形状或深壳件产品冲压、拉深成型设备规模大、模具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灵活度低等缺点,满足社会发展对产品多样性(多品种、小规模)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柔性加工技术的开发受到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视。典型的无模成型技术有增量成型、无摸拉拔、无模多点成型、激光冲击成型等。4.超塑性成型技术

超塑性成型加工技术具有成型压力低、产品尺寸与形状精度高等特点,近年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型结构件、复杂结构件、精密薄壁件的超塑性成型,如铝合金汽车覆盖件、大型球罐结构、飞机舱门,与盥洗盆等;二是难加工材料的精确成形加工,如钛合金、镁合金、高温合金结构件的成形加工等。5.金属粉末材料成型加工

粉末材料的成型加工是一种典型的近终形、短流程制备加工技术,可以实现材料设计、制备预成型一体化;可自由组装材料结构从而精确调控材料性能;既可用于制备陶瓷、金属材料,也可制备各种复合材料。它是近20年来材料先进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的热点与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粉末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研究重点包括粉末注射成型胶态成型、温压成型及微波、等离子辅助低温强化烧结等。6.陶瓷胶态成型

在围绕着提高陶瓷胚体均匀性和解决陶瓷材料可靠性的问题,开发了多种原位凝固成型工艺,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温度诱导絮凝成形、胶态振动注模成形、直接凝固注模成形等相继出现,受到严重重视。原位凝固成形工艺被认为是提高胚体的均匀性,进而提高陶瓷材料可靠性的唯一途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逐步获得实际应用。7.激光快速成型

采用该技术的成形件完全致密且具有细小均匀的内部组织,从而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同时零件的复杂程度基本不受限制,并且可以缩短加工周期,降低成本。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主要应用于国防高科技领域。激光加工技术 1.1 现状

国外激光加工设备和工艺发展迅速,现已拥有100kW的大功率CO2激光器、kW级高光束质量的Nd:YAG固体激光器,有的可配上光导纤维进行多工位、远距离工作。激光加工设备功率大、自动化程度高,已普遍采用CNC控制、多坐标联动,并装有激光功率监控、自动聚焦、工业电视显示等辅助系统。

激光制孔的最小孔径已达0.002mm,已成功地应用自动化六坐标激光制孔专用设备加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燃烧室气膜孔,达到无再铸层、无微裂纹的效果。

激光切割适用于由耐热合金、钛合金、复合材料制成的零件。目前薄材切割速度可达15m/min,切缝窄,一般在0.1~1mm之间,热影响区只有切缝宽的10%~20%,最大切割厚度可达45mm,已广泛应用于飞机三维蒙皮、框架、舰船船身板架、直升机旋翼、4 发动机燃烧室等。

激光焊接薄板已相当普遍,大部分用于汽车工业、宇航和仪表工业。激光精微焊接技术已成为航空电子设备、高精密机械设备中微型件封装结点的微型连接的重要手段。

激光表面强化、表面重熔、合金化、非晶化处理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激光微细加工在电子、生物、医疗工程方面的应用已成为无可替代的特种加工技术。

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已从研究开发阶段发展到实际应用阶段,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内70年代初已开始进行激光加工的应用研究,但发展速度缓慢。在激光制孔、激光热处理、焊接等方面虽有一定的应用,但质量不稳定。目前已研制出具有光纤传输的固体激光加工系统,并实现光纤耦合三光束的同步焊接和石英表芯的激光焊接。完成了激光烧结快速成型原理样机研制,并采用环氧聚脂和树脂砂烧结粉末材料,快速成型出典型零件,如叶轮、齿轮。1.2 发展趋势

激光加工技术今后几年应结合已取得的预研成果,针对需求,重点开展无缺陷气膜小孔的激光加工及实时检控技术、高强铝(含铝锂、铝镁)合金的激光焊接技术、金属零件的激光粉末烧结快速成型技术、激光精密加工及重要构件的激光冲击强化等项目的研究。实现高温涡轮发动机气膜孔无缺陷加工,可使叶片使用寿命达2000小时以上;以焊代替数控加工飞机次承力构件,以及带筋壁板的以焊代铆;实现重要零部件的表面强化,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等,从而使先进的激光制造技术在军事工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无再铸层、无微裂纹涡轮叶片气膜孔激光高效加工技术研究;

2)铝合金、超强钢、钛合金、异种材料构件以及大型空间曲面零件的激光焊接工艺研究;

3)三维激光切割工艺规范及表面质量控制技术和在线测量控制技术研究; 4)提高高温合金、铝合金等重要部件抗疲劳性能的激光冲击技术研究; 5)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研究; 电子束加工技术 2.1 现状

电子束加工技术在国际上日趋成熟,应用范围广。

国外定型生产的40kV~300kV的电子枪(以60kV、150kV为主),已普遍采用CNC控制,多坐标联动,自动化程度高。电子束焊接已成功地应用在特种材料、异种材料、空间复杂曲线、变截面焊接等方面。目前正在研究焊缝自动跟踪、填丝焊接、非真空焊接等,最大焊接熔深可达300mm,焊缝深宽比20:1。电子束焊已用于运载火箭、航天飞机等主承力构件大型结构的组合焊接,以及飞机梁、框、起落架部件、发动机整体转子、机匣、功率轴等重要结构件和核动力装置压力容器的制造。如:F-22战斗机采用先进的电子束焊接,减轻了飞机重量,提高了整机的性能;“苏-27”及其它系列飞机中的大量承力构件,如起落架、承力隔框等,均采用了高压电子束焊接技术。

国内多种型号的飞机及发动机和多种型号的导弹壳体、油箱、尾喷管等结构件均已采用了电子束焊接。因此,电子束焊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电子束焊接设备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国外的电子束焊机,以德国、美国、法国、乌克兰等为代表,已达到了工程化生产。其特点是采用变频电源,设备的体积、噪声、高压性能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在控制系统方面,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采用了先进的CNC及PLC技术,使设备的控制更可靠,操作更简便、直观。

国外真空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已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高温防腐隔热陶瓷涂层,提高了涂层的抗热冲击性能及寿命。电子束刻蚀、电子束辐照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正处于研究阶段。2.2 发展趋势

电子束加工技术今后应积极拓展专业领域,紧密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针对需求,重点开展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关键技术研究、主承力结构件电子束焊接研究、电子束辐照固化技术研究、电子束焊机关键技术研究等。1)150kV、15kW高压电子枪及高压电源的技术研究; 2)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技术的研究;

3)大厚度变截面钛合金的电子束焊接技术研究及质量评定; 4)典型复合材料飞机构件的电子束固化工艺研究及其工程化研究; 5)多功能电子束加工技术研究。离子束及等离子体加工技术 3.1 现状

表面功能涂层具有高硬度、耐磨、抗蚀功能,可显著提高零件的寿命,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用途。

美国及欧洲国家目前多数用微波ECR等离子体源来制备各种功能涂层。等离子体热喷涂技术已经进入工程化应用,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的产品关键零部件耐磨涂层、封严涂层、热障涂层和高温防护层等方面。等离子焊接已成功应用于18mm铝合金的储箱焊接。配有机器人和焊缝跟踪系统的等离子体焊在空间复杂焊缝的焊接也已实用化。微束等离子体焊在精密零部件的焊接中应用广泛。我国等离子体喷涂已应用于武器装备的研制,主要用于耐磨涂层、封严涂层、热障涂层和高温防护涂层等。

真空等离子体喷涂技术和全方位离子注入技术已开始研究,与国外尚有较大差距。等离子体焊接在生产中虽有应用,但焊接质量不稳定。3.2 发展趋势

离子束及等离子体加工技术今后应结合已取得的成果,针对需求,重点开展热障涂层及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的新技术研究,同时,在已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等离子体焊接技术研究。

1)复杂零件“保形”离子注入与混合沉积技术研究,获得高密度等离子体方法研究; 2)空间结构焊接工艺参数自适应控制及焊缝自动跟踪系统研究,以及等离子弧焊过程中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3)等离子喷涂陶瓷热障涂层结构、工艺及工程化研究; 4)层流湍流自动转换技术及轴向送粉、三维喷涂技术研究; 5)层流等离子体喷涂系统的研制及其喷涂技术的研究。4 电加工技术 4.1 发展现状

国外电解加工应用较广,除叶片和整体叶轮外已扩大到机匣、盘环零件和深小孔加工,用电解加工可加工出高精度金属反射镜面。目前电解加工机床最大容量已达到5万安培,并已实现CNC控制和多参数自适应控制。电火花加工气膜孔采用多通道、纳秒级超高频脉冲电源和多电极同时加工的专用设备,加工效率2~3秒/孔,表面粗糙度Ra0.4μm,通用高档电火花成型及线切割已能提供微米级加工精度,可加工3μm的微细轴和5μm的孔。精密脉冲电解技术已达10μm左右。电解与电火花复合加工,电解磨削、电火花磨削已用于生产。

参 考 文 献

6.饮料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篇六

关键词: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技术基础》,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而现代企业需要的是一批既有专业课程知识, 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现代型的数控加工人才, 《数控加工技术基础》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课程改革建设尤为重要。

一、《数控加工技术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历年教学中, 学生对零件加工工艺编制、编程和零件加工过程存在认识困难,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 经常听到这样的反映:听老师讲解似乎明白, 而自己独立完成工艺编制时无从下手。这与我们的培养目标存在差距。分析讲授《数控加工技术基础》过程, 可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生缺乏零件加工的感性认识。

从初中到职校学习的学生, 对数控加工实践性认识知之甚少, 有的甚至对机加工要求及要点都不懂, 因此对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就难懂。

2. 教师缺乏质量意识。

虽然安排学生机加工实习, 如普车实习、钳工实习, 但学生只是简单地模拟老师的加工步骤, 在实习过程中, 很少涉及质量检验, 更谈不上如何控制质量。

3. 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致使学生主观能动不足,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课程教学内容狭隘, 不能突出实用性、先进性, 与企业生产脱节。课程教学手段单一, 实践环节不够, 不能满足岗位需要。

4. 学生不会查工具书。

在教学中, 经常要查一些资料, 如切削速度、进给量、机床参数、公差等级等, 不少学生不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资料。

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违背了学生认识规律。对《数控加工技术基础》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 其原则是: (1) 职业岗位的定位是课程改革的基础, (2) 实践教学、技能培养是课程教学的主线, (3) 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是课程改革的方向。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数控加工技术基础》和数控机床操作紧密结合, 该课程是为从事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编程做准备的。高职院校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培养不仅理论知识面广, 而且有大量的实践经验, 能在工厂担任数车、数铣和加工中心工艺及编程工作的人才。

在教学中, 以行动为导向, 以实际生产的工作任务为主线, 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技能。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实践的全过程。这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工作情景中完成典型零件的加工, 有效实现知识与技能向实际应用转移,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

《数控加工技术基础》主要是介绍典型零件在数控加工时工艺的编制,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数控车削主要讲轴类、套类、叉架类三种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编制, 数控铣削主要讲二维內、外轮廓、型腔、孔糸类、三维轮廓的工艺分析及编制。

三、教学要求的改革

1. 确定教学目标。

从典型的加工任务开始, 明确告知学生学习任务、达成目标。如轴类零件学习目标: (1) 分析轴类零件的图纸。 (2) 选择合适的毛坯, 既要能加工出合格产品, 又要能最大限度节约材料。 (3) 选择合适的刀具, 尤其是凹弧面、倒锥等加工所用刀具, 制定刀具卡。 (4) 正确运用轴类零件常用的几种安装方法, 如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 一夹一顶装夹, 两顶尖装夹, 等等。 (5) 根据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技术要求等合理安排加工顺序, 制定工艺过程卡。 (6) 根据加工要求, 确定各工序间余量。 (7) 查阅资料, 确定切削参数。 (8) 进行轴类精度检测, 会使用常用工量具。 (9) 总结加工中遇到的问题, 评定产品质量。

2. 教学内容。

数控加工切削基础、工件装夹、数控加工工艺基础、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及编程、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及编程、数控加工中心工艺及编程、数控线切割和电火花加工工艺及编程。

四、教学的实施

教学过程实施, 采用小组形式。学习场景与实际生产场景类似, 学习时采用这样五个步骤。

1. 任务分析。

给出的任务通常以图文结合的形式, 说明需加工的零件形状、技术要求等。引导学生思考完成此工件需考虑图纸中加工内容、尺寸及其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类型、生产批量等, 分析计算工艺尺寸是否完整、合理, 选择加工方案, 让学生知道加工方案不是凭空想象的。

2. 搜集资料, 自主学习。

教师向学生提供完成该工艺分析所需资料, 让学生掌握工具书的使用。

3. 讨论加工方案。

以小组形式, 讨论加工内容, 编制加工工艺。在这个阶段, 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 有些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 有的找不到, 老师需要参与其中,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老师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要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最终同组学生形成统一的加工工艺路线。

4. 制订加工方案。

各组通过多媒体等形式, 与老师一起讨论方案可行性。提出方案可能存在的问题, 告知学生这些问题可能引发的结果, 最终由学生完善并确定小组加工方案。

5. 加工并检测零件, 检查方案的优劣。

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要求学生严格按操作规程安全操作, 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文明生产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 控制加工精度, 增强学生使用量具的准确性、熟练性。

五、师资要求

1. 所用教材与教学目标不配套, 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教学中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企业需要, 自编本课程教材。

2. 教师要深入企业, 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了解企业需要, 这样才能深化对课程的改革。

根据市场需求, 不断深化对课程的改革, 才能使学生增加对加工工艺编制的理解, 掌握操作技能, 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成为“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翟瑞波.数控加工工艺.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7.饮料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篇七

代宏伟(毕节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摘要:本文针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师范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今后工作的实际情况,阐述了自己对师范类《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探索及其达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多媒体技术;师范类学生;实践教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三大领域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技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师范类大学生的多媒体技术要求已经有了普遍提高。由于《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涉及的学科和技术领域相当广泛,所以对现代大学生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必须进行分类分层次进行。当然对于师范类学生而言,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结合师范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从总的情况看,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及教学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宽,教学难以把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内容涉及到电视机原理、网络与通信、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从而导致本课程的内容复杂、庞大,难以把握.例如:音频与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采集、播放、压缩、保存与传输及其相应的电子设备如录音机、收音机、电视机原理属于电子学科与通信技术以及信号处理与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内容,这些对于一个非电类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该课程的多数学生而言,学习和接受这些内容就有相当大的困难。

(2)由于目前国内主流《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材是按照同一种教学模式编写的,这些教材授课内容的按排对师范类专业而言是相当不合理,从而导致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的难度较大。

(3)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师范类学生要求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由于学生的课时总数有限,所以干脆就不再开设此课程,从而导致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重视不够。这对后续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

(4)有的高校虽然开设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但不是作为师范类学生的公共课,只有个别专业开设,并且课时较少,又不在机房里上课,造成教学与实践相脱节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后果。

2.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认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选取问题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是一门将多种学科和多种技术进行交叉的学科,涉及到学科种类多,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因此,面对如此繁多的教学内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以及恰当的教学深度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取舍问题

本课程特点是:理论知识涉及领域广、比较复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觉枯燥无味;而实践操作则生动实用,学生对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面临如何对理论和实践进行取舍的问题。

三、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师范类学生而言,本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对他们的后续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实践环节,达到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的目的。为此我提出以下两个建议与各位同行共勉。

1.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的改革和探索

教学内容有:

(1)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让师范类学生知道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能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2)文本素材及其处理技术:PDF文件格式目前已成为数字化信息事实上的一个工业标准,Word是Microsoft公司最常用的办公产品,PDF文件格式和Word文件格式的转换成为获取信息的常用手段。

(3)音频素材的处理与制作:学习音频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在软件技术处理方面的素养, 还可以为多媒体创作莫定坚实的基础。

(4)图形图像素材的处理与制作:这部分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中是最重要的内容,师范类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 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图形制作软件,还要学会矢量绘图。

(5)动画素材的制作: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师范类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动画制作技术不仅要了解动画的原理, 而且更要掌握多媒体动画的关键技术。

(6)视频素材的处理与制作:学会用视频处理工具进行视频采集,并结合数码视频的制作,掌握对数字视频的相关编辑技术。

(7)多媒体网络技术:主要培养学生从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

(8)多媒体课件制作: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文本处理工具、音频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和视频处理等工具制作一个自己专业相关的课件。

2.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1)向学生公开测评方案,强化实践操作

学生最看重的是分数,测评的重心是实践操作,测评不再是期末结果的评价,而是学习过程中必要环节,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激励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在课程初期就向学生公开测评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标准,学生可参照标准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然后他们学习才有动力,才能主动地去使用各种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自己的作品,从而达到强化实践操作的目的。我们采用的是平时成绩+作品设计的考核方式,通过实际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有了较大提高,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增强,所交作业的雷同现象大大减少了,同时达到强化动手能力的要求,为尽快地适应今后的工作要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角色。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求学”。教师也应由讲授转向引导,由主讲转向主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建构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只能是问题的发起者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学生才是问题的解决者和解决问题的执行者。

(3)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法”相结合的教学法。

对于“应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即对任务进行合理的设计,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完成各项任务。例如在制作多媒体作品时对学生进行分组,各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客户组提出自己对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其余组作为研发组,分配不同的制作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成任务以后,学生非常有成就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我们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这些案例都是在教学前进行精心准备的,例如:当今市场对婚纱影楼的视频制作需求较大,于是我们准备了“比翼双飞”的视频教学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精讲,让学生知道整个案例的制作过程,使学生感觉到这比较实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分组去完成各自的视频作品。最后,从学生完成的作品中选出比较优秀的,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体现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束语

本人在从事师范类学生《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师范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今后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实践结果表明:不仅解决了教学的“学难致用”的问题和普遍存在的作业抄袭现象,而且还实现了学生由“厌学”到“乐意学”的巨大转变,从而能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的各项处理及制作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晓兰.《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研究与实践》[J].福建:福建电脑,2007

[2] 钟玉琢.《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3[3] 崔毓娟.《注重应用能力培养探索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J].常州:常州信息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0

4作者简介:代宏伟(1974-),男,河南省平舆县人,毕节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联系方式:贵州省、毕节市、毕节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办公室)

邮编:551700

常用电话:***

8.《特种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篇八

课程中文名称:特种加工

课程英文名称:Non-Traditional Machining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编号:0400051221 课程归属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制订时间:2015年11月10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工业院校机械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及任务是:

(1)使学生了解与常规切削加工方法不同的一些特种加工新工艺。懂得可以用电、化学、热、光、声等能的形式加工材料。

(2)使学生基本掌握电火花成型加工、线切割加工和电化学加工的基本原理,机床结构,工艺规律、特点和应用范围。

(3)使学生了解超声加工、激光加工、电子束和离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基本设备、工艺规律、特点和应用。

(4)使学生了解其他的特种加工方法和特殊、复杂、典型难加工零件的特种加工技术。(5)培养学生对物理、化学、电工、液压、机械等多门课程各种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巩固并深化前期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能合理选择加工方法的基础知识,提高其解决工艺难题的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制造业发展的需求。

2.教学要求

(1)要求课堂讲解内容简练、清晰,概念正确,突出重点、难点,取舍得当,举例合适。(2)严格遵守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内容。

(3)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分析讨论案例的作业。

3.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其他与机械相近专业。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机械加工工艺课程的延续,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后讲授。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等。

5.学分、学时数

本课程学分数为2学分。教学总教学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

6.推荐教材

《特种加工》(第5版),刘晋春、白基成、郭永丰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

7.推荐参考书

1.精密与特种加工,张建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版日期: 2011年6月。

2.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袁哲俊、王先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99年7月第1版。

3.精密加工技术实用手册,王先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4.《精密与特种加工》,王贵成等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5.《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袁哲俊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6.《特种加工》,刘晋春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4版,2004年。

8.主要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要求:

(1)主要教学方法

ppt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2)多媒体教学要求

把ppt理论教学与动画演示相结合,在教学中ppt要尽量避免文字化,要生动、形象,使学生通过图片、声音等比较直观的方式掌握知识。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1、课堂讲授内容(30学时):

绪论(2学时)基本内容:

1、特种加工技术的产生及发展

2、特种加工方法与分类

3、特种加工对材料可加工性和结构工艺性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特种加工的定义 难点:特种加工对材料可加工性和结构工艺性等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特种加工的定义,了解特种加工方法与分类

2、了解特种加工对材料可加工性和结构工艺性等的影响 第一章 电火花加工(8学时)基本内容:

1、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其分类

2、电火花加工的机理

3、电火花加工中的一些基本规律

4、电火花加工用脉冲电源

5、电火花加工的自动进给调节系统

6、电火花加工机床

7、电火花穿孔成形加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机理及基本规律 难点:电火花加工的机理及自动进给调节系统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基本原理及机理,机床结构,工艺规律等内容。第二章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4学时)基本内容:

1、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原理、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2、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设备

3、电火花线切割控制系统

4、影响线切割工艺指标的因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原理、加工设备 难点:电火花线切割控制系统 教学要求:

1、了解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的机理

2、掌握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的一些基本规律

3、掌握电火花线切割控制系统 第三章 电化学加工(6学时)基本内容:

1、电化学加工原理及分类

2、电解加工

3、电铸、涂镀及复合镀加工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化学加工的基本规律 难点:提高电解加工精度的途径 教学要求:

1、了解电化学反应过程

2、了解电解加工过程及其特点

3、了解电铸及电刷镀加工 第四章 激光加工(2学时)基本内容:

1、激光加工的原理和特点

2、激光加工的设备

3、激光加工工艺及应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激光加工的原理和特点 难点:激光工作原理 教学要求:

1、了解激光原理与特点

2、了解材料加工用激光器

3、了解激光切割和打孔技术

4、了解激光焊接技术

第五章 电子束和离子束加工(2学时)基本内容:

1、电子束加工

2、离子束加工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子束加工和离子束加工设备和应用实例 难点:电子束加工和离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 教学要求:

1、了解电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2、了解离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第六章 超声加工(4学时)基本内容:

1、超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超声加工设备及其组成部分

3、超声加工速度、精度、表面质量及其影响

4、超声加工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超声加工设备及其组成部分 难点:超声波特性及其加工的基本原理 教学要求:

1、了解超声波特性及其加工的基本原理

2、了解超声加工设备及其组成部分

3、了解超声加工的应用 复习(2学时)

2、课带实验的教学内容(6学时):(实验大纲另行制订)

实验一电火花加工实验(2学时)实验二电火花线切割实验(4学时)

三、考核方式

1、明确考查或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

2、明确成绩设定比例及设定原因

成绩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平时成绩的构成及比例为:实验报告占30%,考勤占30%,作业占 30%,课堂表现10%。

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成绩设定原因:该门课程的学习是一个有一定时间长度的过程,学生期末总评成绩不能单单根据期末考试成绩来定,而应根据学生在该门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来综合评定。

制订人(签名): 审核意见:

上一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下一篇:运动精神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