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论文

2024-07-26

女权主义论文(共8篇)

1.女权主义论文 篇一

中国的女权主义

摘要:人类文明几千年历史的长河之中,绝大部分的社会都是一种崇尚男权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体制下,相当于男性,女性享有更少的权利,位于被支配的社会地位。这种情况在古代中国显得尤为突出。“女权主义”是一个近代才出现在中国的词,但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中国仅用了差不多100年的时间,就大体上把之前5000多年的男权观念颠覆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心中有着一个观念:追求性别平等。这篇文章概述了中国女权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男权社会的本质与物质基础做了剖析,对理想的性别制度做出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女权主义平等 性别制度 男权

一、女权主义

(一)女权主义在中国的产生

1903年8月,金一写的《女界钟》由上海爱国女校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作者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

金一在写《女界钟》中开宗明义写得非常生动,并未用太多华丽的辞藻,震撼到了我们:“梦想欧洲白色子,当此时日,口卷烟,手榔仗,肩随细君,挈带稚子,昂头掉臂于伦敦、巴黎、华盛顿之大道间,何等快乐,何等快乐!何等自在!吾恨不能往!(那些欧洲的白人男性啊,这会儿正嘴里叼烟斗,手里拿着斯地克,挽着爱人,带着小娃儿,昂首勾肩搭背在伦敦、巴黎、华盛顿大街上啊„„我恨自己不能那样!)”高彦颐教授对此评论说:“金一在开头写得很坦率,他讲的是女权主义、男女平等,但动机实际是他认为中国男人在欧洲白人面前丢脸,他自己不能昂首,矮人一截,回过头来要去解放比他更该出色的女人。原来近代中国的女权主义的萌芽和原动力竟是男人在帝国主义冲击下所产生的自卑!”【1】

那么来分析一下,在当时金一提出“解放女性”这样一个口号下,国内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这个口号代表着部分中国男人什么样的心态呢?

首先,当时欧美的性别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女性大多接受了先进的思想教育,而且很多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性,开始努力追求自身的价值。在婚配制度上,男女自由恋爱,维持双方之间关系的是美好的爱情而不是其他约束。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男人“羡慕嫉妒恨”了,他们看外国男性可以有那么美好(受过教育、大方得体、和他们有共同思想)的女性陪伴,而且拥有爱情这个东西。然后转过头来看自己身边的女性,却基本上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甚至连感情都没有,心中自然产生一种落差感,于是,中国男性转过头来说,中国的女性你怎么能这样啊,你应当受教育,应当和男性平等啊!其思想大概可以这样表示:

眼界变开阔→见到更多欧美男女生活→羡慕外国女性的思想、修养及爱情→渴望得到这样的伴侣→中国的女人普遍综合素质较低→解放女性,男女平等的口号提出

这也难怪高彦颐教授感慨“近代中国的女权主义的萌芽和原动力竟是男人在帝国主义冲击下所产生的自卑!”

因为虽然男性提出了解放女性的口号,但毕竟这是一种唯男独尊的想法,因为这样的解放女性,其目的还是男性想要享受女性,只是自己的眼界高了,对女性的要求也高了,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只能提升女性的内涵,比如受教育。然后男性美其名曰“解放女性,女权主义”。

当然,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这种思想,因为不管出于那种动机,毕竟它开启了中国女权主义的先端,让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在这方面思想有了萌芽。毕竟历史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要男性在男权至上的社会环境中突然认真反思性别制度,提出“解放女性”不大现实,所以无论如何,从历史上看,《女界钟》还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二)二十世纪女权主义在中国发展

20世纪是中国女性地位得到飞跃性提升的一个世纪。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便可反应出这些变化。

五四启蒙运动时期,人们提出“个性解放”“民主自由”,打破了一部分女性的传统束缚,一大批知识女性参与写作,她们努力寻找属于女性的视角、叙述方式和女性话语,着标志着现代文学中女性写作的生成,代表作家冰心、庐隐、凌叔华等人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作家群。

但是,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基本上等同于女性作家的文学,其划分标准仅建立在女性作家与男性作家天然的生物学差别之上。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新时期总体人文话语的转型,出现了中国女性文学及其研究的第二次高潮,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张洁《方舟》的发表被视为“中国女性写作的起点”,作品中塑造了中国当代文

张爱玲—代表作学史上第一个“女性性别群体”。文学理论方面主要体现为对日益繁荣

《半生缘》 的女作家的关注和对西方女性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初步吸收与运用。

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市场经济的出现使得女性文学作品以各种系列形式出版。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女性文学出版数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王安忆、陈染、林白等人。随着西方女性主要理论的逐步引入,对于女性文学的涵义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主要表现为“女性主义”概念的引入。【2】

此外,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发现很多女权发展的痕迹:

1.女性和男性一样开始走进学校,接受教育。这点对女权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受到足够的思想教育,女性才能意识到权利的重要性。

2.新中国《婚姻法》规定中国实行自由恋爱、一夫一妻制,并立法保护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从此,女性的权利在法律上得到了保障。

3.女性开始和男性一样从事社会上的工作。这对女性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这代表女性大体上在经济上摆脱了对男性的依赖,从此,女性再也不是男性的附属品。

4.女性开始追求自身的人生价值,不再受男性的意识支配。

但是,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也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即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往往受到欧美女权运动和思潮的影响。中国很少有自己的女权运动,近代史上,女性团结起来为自己权利去抗争的运动十分少见,更多地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外国思想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性别观念。

(三)女权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状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已经颠覆了过去男权至上的性别制度。但是,目前中国社会只能说是“半男权主义”社会,女性还是处于社会的劣势地位。主要表现在:

1.在日常生活上,由于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如女性本身身体素质不如男性,加上有生理期、孕期,而且在理性思维方面不如男性,在找工作、谈婚论嫁时,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2.在政治、经济方面,男性往往占着支配地位。在政客、大公司高层、科学家这些群体中,女性占的比例十分底。这样就在公众中形成一个印象:男性是强势的,女性是弱势的。

由此看来,女权主义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

二、男权主义的本质与基础

性别的社会角色是由人们的生理特点决定的,世界上所有成功辉煌和延续至今的文明和民族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男权社会,这并不是偶然,其实是人类各个民族发展和竞争生存中实践出来的必然选择,里面有很深刻的社会哲学。

——林维红【3】

古代,受到科技发展和交通、地理的限制,世界各个文明的发展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在各个文明没有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各个社会却不约而同地发展成以男权为主的社会。这充分地表明,人类社会性别制度的发展表现为男权主义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的。

那么,这个规律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决定这样的规律呢?

用唯物主义的思想来解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性别制度里,男权主义属于社会意识。而最早的社会并不像今天这样,每个人都受到身边根深蒂固的性别思想的影响。最开始决定社会分化的肯定是物质基础,即上文提到的社会存在。

男性与女性在“物质”方面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方面。人类的基因决定了男性的身体是远强于女性的。人类原始社会主要的物质生产方式是狩猎,显然,这个任务交给了身体素质更为优秀的男性。于是男性承担了获取生活必需物质的责任,女性开始在最基本的物质层面依赖于男性。

当社会发展到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出现经典的“男耕女织”的局面,此时女性已经有一定生产能力,但生产仍主要由男性来承担,故社会仍表现为男权性质。而且在数千年社会发展过程中,男强女弱的思想应该深入人心,根深蒂固,这更为社会男权化起了推动作用。

从唯物的观点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看,男权产生的本质实际上是女性在物质生产上对男性的依赖。此外,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男性在性行为方面是主动、强势的一方,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男权的发展。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女性的地位会在近两三百年内得到很大的提升了:由于科技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机器解放了人力,使得女性与男性生产能力的差距减小,女性能承担更多的物质生产,经济地位上升,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社会地位。

而发展到现在,男女之间在生理、心理方面仍有一定差距,故男女的社会地位没有达到相同。

而对于未来,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男女社会地位的差距会越来越缩小。但是我认为这个差距不会无限缩小甚至到0,而是会无限接近于一个最小值。因为即使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男女生产能力相同,其生物学上的生理差异也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尤其是在性这一方面,受生物因素的制约,女性实际上很难占到强势的地位。

三、理想的性别制度

(一)男女平等观

自从女权主义萌芽,很多人都在呼吁男女平等,极端者甚至对于今天社会上男女在某些方面不平等的现象口诛笔伐,称之为“对女性的压迫”。

很多人说,女性要追求平等,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认真去思考过这个“平等”的本质和意义,很多时候,平等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只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去利用这个口号而已。所以,我们必须对“平等”这个词重新做出审视。

首先,应该把平等分成两类:绝对平等和相对平等。

绝对平等即严格的平等,从字面上理解意思相当于“相同”;相对平等即在公益之下制衡成平等的利益关系。

(二)性别制度的选择

有了绝对平等和相对平等这两个概念,接下来要探讨的就是:我们是应该追求绝对平等还是相对平等的性别制度?

考虑到男女生来就有性别的差异,女性阴柔,男性阳刚;女性柔弱,男性强壮;女性婉约,男性粗犷;这些东西都是人生来就有的,是写在基因里面的,任何人也改变不了。所以在性别体制这个范畴中,笔者并不崇尚绝对的平等。笔者认为,相对平等,即在考虑到男女客观差异的基础上形成利益的制衡,才是关于性别制度的最优解。

很多人的观点是女性受到了压迫,的确,在当今社会,男性似乎更容易获取比较高的社会地位。比如说在职场,女性和男性的条件和机会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想和男性一样取得成功,女的在家庭、婚姻、幸福那方面或多或少都会比男性牺牲得多。再比如女性在政治、经济、科研方面成功的概率也比男性小很多很多。这是对待女性的不平等,但是从性别角度来看的话,女性本来就承担着种群繁殖、照顾后代的任务。再者,在理性思维上女性确实不如男性,所以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女性自然而然难以成功。其实,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社会并不会太多束缚女性的发展,是女性的自然属性使其难以在这些领域取得成就。君不见模特空姐幼师翻译家那些令人羡慕的职业多为女性?

如果从男性的角度来看,社会是不是同样对男性有“压迫”呢?比如男性的社会压力巨大;比如社会、舆论对男性的包容度比对女性小很多;比如,一个男性碌碌无为,别人会说他窝囊,而女性碌碌无为,只要找到以个好老公就行了;比如还有男性包养女性和女性养男性,舆论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比如生活中平常出去聚会,举行活动,男性出资出力比较多;在各种公共场所对女性的待遇也是比较好的,比如公交车、地铁上给女性让座,火车票、地铁站给女性开辟专用通道等。在著名的泰坦尼克号事件中,船上成年男性死亡率为81%,而成年女性死亡率只有23.5%。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男性在社会充当着保护女性的角色,甚至不惜生命。如果要谈公平,这对男性是不公平的,但是我又觉得是合理的。因为这是自然界给男性安排的责任和义务,如同女性所承担的一般。就如动物中大多都是雄性保护雌性和幼儿,这都是自然界的安排,来自我们不能改变的客观世界。

所以,笔者认为,女性追求男女平等,应该改为男女追求相对平等才比较合适。因为毕竟男女从本质上是有差别的,世界的繁华和五彩缤纷正是这些差异造成的。强行、认为地消除这些差别不现实没有意义。

四,后记

虽然社会的性别制度相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女性在人身和经济上已经有自己独立的能力,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但是性别的不平等还是没有消除,只是进入一个大体可接受的范围。性别制度的完善任重而道远。性别制度的完善,主要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此外,我们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改自己心中的那些根深蒂固的、错误的性别观念。相信不远的未来,社会性别制度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参考文献:

【1】《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2005.7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王政、陈雁 主编 【2】《中国女性主义》(2007.3第一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荒林 主编 【3】《性别视角:文化与社会》(2009.7第一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林维红 主编

2.女权主义论文 篇二

关键词:简·爱,女性主义,反抗,独立

一、前言

《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带有自传色彩, 是勃朗特以自身的经验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的产物。《简·爱》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深受读者的喜爱。小说的主人公简·爱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简单敢爱敢恨、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地位与幸福努力着, 成为那一时代新型女性形象的代表。本文将对《简·爱》这部小说中的女权主义色彩进行分析, 并对主人公简·爱小姐的女性主义意识进行研究, 希望能对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有所帮助。

二、《简·爱》及主人公

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作者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 通过简·爱这一人物形象, 表达了自己身为女性的艰难, 同时她也像作品中的简·爱一样, 努力为自己的幸福而突破重重阻碍, 最终取得了成功。夏洛蒂·勃朗特生于一个普通的牧师家庭, 父亲是一位牧师, 由于母亲早早离世, 她不得不在女子都会学校上学。这与《简·爱》作品中的主人公身份颇为相像, 夏洛蒂把这一经历经过加工与修饰, 进而成为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简·爱》这部小说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 关键在于这部作品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权主义思想, 这对传统文学、男权制社会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文中的主人公简·爱小姐, 也成为夏洛蒂所塑造最成功的女性形象。

《简·爱》中的主人公, 是一位出生贫寒、地位低下的女子, 在亲情淡泊、贫富差异悬殊的社会里, 像她一样的穷人成为人们所耻笑与欺压的对象。面对这样一个虚伪、物质盛行的生活环境, 她没有向命运低头, 更没有被黑暗的社会所同化, 而是不断与黑恶的社会进行斗争, 在不断的反抗中, 她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 她是一位勇敢、独立、善良又坚强的女性, 是那个时代具有女权主义思想的新女性形象的代表。同时, 简·爱也是一位具有理性思维的女子, 她对事物的认识与思考不单单是靠自己的理性, 更是靠自己对正义与邪恶的反抗和忍耐而进行的。她知道自己身份、地位的卑微, 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贬低自己, 对于社会对她的不公平, 她勇敢地进行表达, 这是传统女性最应该学习的地方。此外, 简·爱也是一位平凡的女子, 她也会做错事情, 但当她意识到之后却能够接受批评与指正, 这是一位理性女子与其他传统女性最大的不同。

夏洛蒂在创作简·爱这一人物形象时, 她的目的是想唤醒女性沉睡多年的女性意识, 让她们摆脱传统封建思想的压迫, 为了自身的价值与地位而努力去奋斗。在西方传统文化统治之下, 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下没有任何自由与地位, 她们生下来就是为了结婚生子和照顾家庭, 对于这一现象, 夏洛蒂用她的文学作品倡导女性去追求自由、平等与真爱, 主人公简·爱正是在这样的创作意图下产生的, 简·爱用自己的美好的性格、无私的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 受到人们的喜爱。

站在女权主义立场来看, 简·爱用自己女性的原则与立场反抗不公平的社会, 尽管她受到了很多的欺压, 但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 最终获得了女性的尊严。简·爱是传统女性的学习榜样, 她不肯受社会的压迫, 而努力追求自己应有的地位与价值, 这正是女权主义者所倡导的, 因而简·爱成为英国社会中女性追求自由与地位的象征性人物。

三、《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色彩

在英国传统思想统治之下, 女性一直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 她们没有自己的思想与自由, 其生活重心就是丈夫与孩子, 一直受到男权制社会的压迫。就像《简·爱》中提到的“忍受”信条: “要是你无法避免, 那你的职责就是忍受。仿佛女性生来就是男性与社会压迫的对象, 她们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与地位, 而这部小说中, 简·爱勇敢地打破了这一传统, 为自己女性的地位而奋斗, 成为女权主义思想的传播者。

1. 为理想而执着的女性形象

在英国传统社会中, 女性的事业就是家庭, 她们在社会里没有自己的地位, 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没有人会去雇佣一个女性工作者。就连写作这样的工作, 女性都是不可能得到的, 夏洛蒂在写作的路上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 但她一直坚持写作, 并把写作当作自己的梦想。

《简·爱》这部作品, 正是夏洛蒂执着地为理想而奋斗的结晶, 在这部作品中, 她故意将主人公写成了一位没有美貌、没有家世背景的女性, 她的妹妹劝说她应该把女性人物写得美丽一些, 这样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夏洛蒂却坚持说: “我要向你们证明你们错了。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个像我一样普通的小女人, 然而这个人物会像你们塑造的人物一样精彩。”

事实上, 夏洛蒂做到了, 也用自己其貌不扬的主人公形象, 得到文坛的认可, 她也因此实现了自己作家的梦想。在这部作品中, 简·爱成了夏洛蒂的化身, 她不想一直处于别人的压迫与欺压下, 因而她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着。在寄宿学校里, 面对异常困难的生活环境, 那里给学生吃的饭经常是馊的, 每天简·爱都无法下咽, 学校里细菌滋生, 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死于疾病。在这样艰难的生活下, 简·爱仍旧为了自己以后能摆脱这种环境而努力着。经过自己的努力, 简·爱在学校里当了老师, 她的生活开始有了转机; 而当她进入社会后, 她仍旧没有放弃自己工作的权利, 而是努力为自己的幸福与自由而执着地追求着。

2. 具有反抗意识的女性形象

夏洛蒂的反抗意识在《简·爱》这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小, 简·爱就生活在没有亲情的舅妈家里, 她像一个奴隶一样被舅妈家的人欺负着, 她甚至连家里的仆人都不如。当她舅舅去世之后, 她的舅妈对她百般虐待, 就连家里的表兄也把她当成欺负的对象, 简·爱因此对他们十分憎恨。

舅妈的冷漠与虐待、表兄妹对她的颐指气使, 使她从小就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意识。有一天当她的表兄再一次欺负她时, 她忍无可忍地对他喊道: “你是个恶毒残暴的孩子, 你像个杀人犯, 像个奴隶监工, 你像个罗马皇帝!”为了表达愤怒, 她甚至与表兄打了起来, 她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处于这样的地位, 每一个人都歧视她、折磨她, 这样的生活并没有让简·爱消沉下去, 她为自己的不公而感到不平, 因此发出“不公平! 不公平啊! ”的呐喊。

《简·爱》中的反抗思想, 还表现在简·爱对罗沃德寄宿学校的反抗方面。舅妈把她送到了罗沃德寄宿学校时, 就曾“嘱咐”过洛克尔赫斯特: “要是你让她进罗沃德学校, 请监督和教师严厉地管教, 特别是提防她爱骗人这个最坏的缺点, 那我一定很高兴。”在罗沃德寄宿学校里的生活, 让简·爱更加无法忍受, 学生们的冷嘲热讽、打骂使得她心里充满了反抗的意识, 她唯一的朋友海伦受到惩罚时, 她对海伦说: “我要是换了你, 我就讨厌她, 我就会反抗。她要是用教鞭打我, 我就会从她手里夺过来, 当着她的面把它折断! ”从中可以看出, 简·爱天生有一种不卑不亢的反抗精神, 在学校里的生活, 使她认识到自己应努力地去改变现在的生活, 追求属于自已的生活。

3. 对真挚爱情的追求

《简·爱》中女权主义思想的体现, 简·爱的爱情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简·爱是一位敢爱敢恨的女性, 在爱情上她没有传统女性那种被动的思想, 面对自己的爱情, 她并不会把自己放到弱势的位置上, 也不想成为男人的附庸, 当罗彻斯特要她留下来与他一起生活时, 简·爱没有因为爱情而丢失自己, 而是认为自己拥有足够的能力时才能去接受爱情。

虽然她只是罗切斯特家里的女教师, 地位低下, 而罗彻斯特却是一位有着显赫身世的贵族, 但是简·爱并没有因此而觉得自己卑微, 也没有觉得自己地位低下。她认为在爱情里, 她与罗切斯特是平等的, 因而当她知道了罗切斯特前妻的存在时, 她非常气愤, 因而愤然离开, 她认为罗切斯特欺骗了她, 她受到了伤害。简·爱一直爱着罗切斯特, 她一直认为爱情里的男女都是平等的, 与身份、地位和财富没有多少关系, 因而当爱情降临时, 简·爱并没有因为地位而贬低自己, 看重的是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当她去印度时, 面对约翰·里弗斯的求爱, 她清楚地知道她真正爱的人仍是罗切斯特, 当罗切斯特遇到了困难以后变得一无所有,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对罗切斯特的爱, 她毅然留在了罗切斯特身边。简·爱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是新时代女性女权主义的典型代表。

四、总结

随着时代的进步, 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因而女权主义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从女权角度进行分析, 《简·爱》中的主人公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她女性思想的觉醒, 是同时代女性学习的榜样。因此, 《简·爱》中所表达的女权主义思想, 在当代社会仍旧有着现实意义, 女性人格的独立、经济的独立, 以及社会地位的提高, 是对当今社会女性的尊重。女权主义倡导女人的独立, 倡导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与生活, 不能受男权制社会所压迫, 要在事业上做一个自强、自立的女性, 在生活里做一个有思想、能够与时俱进的新女性, 这也是《简·爱》的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祝庆英,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72-75.

[2]邹志红.对《简·爱》中女性意识主题的诠释[J].镇江高专学报, 2008, (4) :56-57.

[3]董菊.自卑—自强—自信—解析《简·爱》的人物性格[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8) :82-83.

[4]左丹桂.浅析简·爱中的女权主义特色[J].文学评论, 2009, (10) :119-120.

3.女权·女权癌·伪女权 篇三

“男女是平等的,我不是你的附属品,我也有权利做我喜欢的事,请你不要干涉我的自由让我来迎合你的品位和爱好。”——这是女权。

用挪威来举例子。挪威作为女权主义最成功的国家,女性呈现出了不同的风貌:当女权获得真正的法律保障(挪威法律规定了女性在政治与经济生活中拥有和男人一样的权利,挪威的现任政府内阁18人,8位是女性,加上首相也是女性,刚好一半,两党党魁也均是女性,而早在2003年,挪威就产法要求企业董事会保证40%成员是女性。)之后,女性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嫁人不是挪威女人最热衷的话题(这一点恰好和中国女人相反),工作是聊天的主题。她们普遍走路飒爽英姿,那种极为女性化的,穿着窄身裙子,戴着首饰,化着严妆的职场女性极为罕见。街上到处都是穿着跑鞋牛仔裤的精明干练的挪威女人,开车的是女人,主持国际文学讨论会的是女人,挺着大肚子在台上当主持的还是女人。

“男女是平等的,我不是你的附属品,我也有权利做我喜欢的事,请你不要干涉我的自由让我来迎合你的品位和爱好,但是你要是想娶我必须有房有车房产证上还要加我的名字,我爸我妈我弟弟妹妹七大姑八大姨家你都要养着。”——这是女权癌。

有一个网贴精辟地总结了这类“女权癌”患者们的两大特征:一是一边主张男女平等,却又主张男人应该从经济、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无条件照顾、容忍、谦让女人。简单地说,就是有困难男的上,有便宜女人占。说到底还是男女有别。第二,一边主张男女平等,一边对男女在道德上采取双重标准。被解放了的女人自然是不必服从相夫教子、妇德妇容的封建陈腐旧道德了,但对于男性的道德要求,却一点不比传统的少。具体表现为,男人必須依然保持绅士风度,要温良恭俭让,而女人则不必再有半点“淑女风度”;女人的钱是女人的,男人的钱也是女人的;男人不小心说一句“小婊砸”就是不尊重女性,是用观念来“物化”女性,而女人满嘴的“小鲜肉”,则是社会平等开放的标志……

女权癌女权主义者如同一句曾在美国广为流行的俗语:“男女平等,但女人更为平等。”但“更平等”的潜台词,意味着“更多不平等”。

伪女权有两种,第一类,一开口振臂高呼:“你要独立、你要自强、你要平等、你要不依靠男人……”最后画风一转:“因为只有成为这样的女人,才会有更好的男人。”也就是,追求女性独立只是手段,找到更好的男人才是目的。

第二类,则是混淆了“男女平等”和“男女相同”的概念。如上世纪60年代西方女权运动中女性拒绝穿高跟鞋,不戴胸罩,以及抽烟和留短发等,这些行为看似在抛却各种男权社会强加于女性的含有物化意味的性指认,实则是在试图成为男性。她们甚至不去客观地探讨一下,不戴胸罩会令女性更舒服还是更不舒服。

4.14女权主义批评 篇四

(2)是20实际60年代以来盛行于欧美的一种新的文化思潮,女权主义文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它从政治性的男女平等的要求出发,清算和批判文学艺术领域存在的男权中心主义的弊病,肯定妇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力图确立女性独立的审美价值系统。

(4)肖沃尔特主张女性写作是一种与男性沟通,而又自身独立的“双重声音的话语”,强调女性写作的独特性与差异性。0256、女权主义批评的现实背景:

(1)女权主义批评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2)在要求男女平等、争取妇女权利的妇女解放运动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女权主义批评应运而生,首先发现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主义的存在、主流文学的男性文学作品中的大量性别歧视和女性作家作品受到男性中心话语的控制等现象,并对之加以批判。

(3)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就是这样依托争取女权的政治斗争的强大动力发展起来的,反之又为女权政治运动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武器,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0257、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

(1)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至今仍在持续发展。它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结果,因而有着较为鲜明的政治倾向。(2)它广泛改造和吸收了当代西方影响很大的诸多批评流派如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体现了鲜明的开放性,增强了其对父权中心文化的颠覆性。(3)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与女性阅读等。

①要求以一种女性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歪曲更是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②努力发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新评价文学史。

③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状况。④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权主义的写作方式。(4)主要代表是英国的弗吉尼亚•沃尔夫和法国的西蒙•德•波娃。

(5)评价:最根本的局限是都没有把批判男权中心的触角深入到社会阶级斗争层面,带有相当大的乌托邦色彩。

0258、简述女权主义批评流派:

(1)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可以分为英美派和法国派,黑人女性批评和女同性恋女性批评也丰富了这一阵营的理论。

(2)英美派女权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努力发掘寻找女性文学自己的传统并重新予以评价,以建立独立的女性文学史,同时揭示出女性作者之间存在着的亲密关系,以鼓励当代妇女加强联系和团结挣脱父权中心文化的压抑。英美派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是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是凯特•米勒特。

②第二阶段是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是卡普兰、莫尔斯、吉尔伯特、格巴和肖瓦尔特等人。

③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以后。

(3)法国派女权主义批评更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本,更多地体现出解构主义的特色。①对“女性本质论”和“女性文学传统”等命题均持怀疑态度,认为如果一定要寻找固有的“女性文学传统”,客观上反而加强甚至维护了父权制的文学史观。

②她们的批评吸收了德里达结构主义和拉康解构化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某些思想,面向未来将重点放在“女性写作”上,期待建立一种标举差异的文学乌托邦式的符号学。③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克莉丝蒂娃、西苏和伊瑞格瑞等。

(4)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崛起,是与黑人妇女遭受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这一现实密切相关的。

①她们一方面长期与黑人男性一样受到种族歧视,另一方面在黑人圈内她们还要受到黑人男性的压迫。

②经受双重压迫体验而写出的黑人女性文学作品自然有其独特性,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正是为了强调这种独特性进而改变黑人女性文学受冷落和曲解的状况。③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巴巴拉•史密斯、苏珊•威利斯、迈克多威尔等。(5)女同性恋主义文学批评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①把异性恋主义观念同父权制联系起来对之采取激烈批判态度。②力图寻找和建立起一个女同性恋文学的传统。③努力建立一种女同性恋主义的批评原则。0259、弗吉尼亚•沃尔夫的女权主义理论是什么?

(1)肯定了女性文学有不同于男性文学的独特题材、语言和风格等,并努力寻找妇女自己的文学传统,初步体现了对传统男性中心论文学史观的反叛。

(2)明确提出“双性同体”的思想,认为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力量一个女性力量。这种双性和谐合作是文学创作成功的重要保证,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同男性中心的单一标准相对抗,体现了对性别二元对立进行解构的一种最初尝试。

(3)认为在父权制社会中,不仅广泛的生活经验之门对妇女关闭,法律和习俗也严格限制了她们的感情生活,这是妇女创作难以发展的根本原因。这种社会学批评,既抨击了男权中心社会对妇女创作的压制,又在方法论上直接启发了当代女权主义批评。0260、西蒙•德•波娃的女权主义理论是什么?

(1)波娃的女权主义理论主要体现在“女人形成”论的观点上。

(2)她认为一个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后天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心理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与无性之间的所谓女性。

(3)这个女人形成论的观点无论在观念上还是方法上都对后来全世界的女权运动发生了重要影响。波伏娃从存在主义的观点出发,对劳伦斯、司汤达等五位男性作家的作品进行了分析,批评了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歪曲表现,对后世女权批评提供了极好的范例。0261、凯特•米勒特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

(1)米勒特在60年代末出版的重要著作《性政治》标志着女权主义批评的正式诞生。(2)该书从男女生理差异出发,重点揭露男性中心文学对女性形象的歪曲,批判男性的父权制社会。

(3)作品分为性政治、历史背景和文学上的反映三部分,从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在性别权力关系中所处的受支配受奴役的地位入手,来揭露父权制社会男性控制、支配女性的政治策略。

(4)其重要性在首次引入了一种女性阅读的视角,突破了以往读者作为男人阅读作品的角度,第一次要求读者作为女人去阅读作品。

0262、锡德妮•简尼特•卡普兰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

(1)卡普兰考察了20世纪上半叶英国小说中的女性小说及其中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揭示了女性小说发展同20世纪第一个十年第一次女权运动高涨的内在关联。

(2)她认为如果打破传统研究视角,从女性作家角度来审视会对某些文学史现象作出全新解释。

(3)她别出心裁的把现代主义的形成与女权主义运动联系起来考察,不但提高了女性文学的地位,而且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0263、艾伦•莫尔斯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

(1)莫尔斯的《文学妇女》首次描述了女性文学写作的历史,分析了奥斯汀、勃朗特等人的著作,把她们视为富有生命活力的女性写作先驱,认为她们的作品汇聚成一股与男性主流文学传统不沾边却同样不断前行的强大潜流,形成了一种女性自我写作的传统,使得女作家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信心。

(2)莫尔斯考察了女作家之间的相互友谊和共同兴趣,认为正是男性社会的拒斥促使女性作家相互关注、交互阅读作品,这有利于女性创作的进步,进入20世纪以来女性写作的传统正日趋扩大,影响也日益深远。

(3)莫尔斯的批评方法也突破了新批评把文本看做封闭系统的形式主义框架,而对女作家的生平传记和个人情况十分重视,虽然莫尔斯的理论并不系统而稍显混乱,但她作为率先寻找探讨女性写作传统的开拓性研究却对女权主义的文学史研究起到了奠基作用。0264、苏珊•威利斯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

(1)威利斯在反对晚期资本主义的大前提下,从团体、旅行和情感与性欲这三个主题对黑人女性文学进行了考察。

(2)她认为当代黑人女性作家以战斗和写作反抗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不良影响,是一个女人走向认识自我的过程,且这个自我并非作为个人而是作为一个集美国黑人的群体经验于一身的主体被认识的。

0265、迈克多威尔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

(1)迈克多威尔认为黑人女权主义批评不应该只局限于黑人女性范围,也应该从白人女性批评那里吸取有益的东西。

(2)同时在批评中也不应该局限于对主题、意象的研究,还应该重视语言研究,调查女性语言问题是最重要的、最富于挑战的工作。

(3)黑人男性作家的作品也应该被纳入黑人女性批评研究之中,这对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显然是十分有益的。

0266、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

(1)吉尔伯特和格巴的《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书是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优秀代表。(2)该书研究了天使与妖妇这两个在19世纪前男性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妇女的两种不真实的形象,揭露了这些形象背后隐藏着的男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歪曲和压抑。

(3)作者认为把女性神圣化为天使的做法实际上一边将男性审美理想寄托在女性形象上,一边却又剥夺了女性形象的生命,把女性贬低为男性的牺牲品。而作为妖妇或恶魔的女性则体现了男性作者对不肯顺从不肯放弃自私的女人的厌恶和恐惧,因而这些女恶魔的形象恰恰是女性创造力对男性压抑的反抗的表现。

(4)该书分析了奥斯汀、狄金森等19世纪女作家的创作,探讨了她们采取的在遵守父权制文学标准方式下向父权制发起挑战的复杂而微妙的写作策略。

(5)作者不但批判了男权文化下被歪曲和压抑的女性形象,还以一种新的女权主义的视角重新阅读和阐释了19世纪著名女性作家的作品,对女权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0267、伊莱恩•肖瓦尔特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

(1)肖瓦尔特是英美女权主义批评第二到第三阶段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著作《她们自己的文学—从勃朗特到莱辛的英国女性小说家》是第二阶段的重要著作,被称为女权主义的划时代著作。

(2)不再把女性文学传统仅仅看成少数几个伟大女作家及其作品的突现,而认为女性文学传统是持续的。(3)肖瓦尔特将女性文学传统看成一种文学的亚文化群,并根据其共性将女性作家的创作分为女人气、女权主义、女性三个阶段,并对女性阶段的创作最为肯定。

(4)肖瓦尔特在其著作中研究了美国女性创作中的各种主题、形象、文体、文化实践和历史选择,显示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已经进入了性别诗学的跨学科文化研究之中。

(5)肖瓦尔特提出了建立新的独立的女权主义批评的基本思路,即妇女批评的宗旨是为妇女文学建构一个女性的框架,发展基于女性体验研究的新模式,创建女性文化的新的蓬勃发展的世界。

(6)在方法论上肖瓦尔特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与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女权主义研究结合起来,不仅将女权主义批评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方法去阐释女性文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的文学。0268、茱莉亚•克莉丝蒂娃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

(1)克莉丝蒂娃认为不可能也不应该界定“女人”,界定女人实际上等于把女人当物来看待,贬低了女性的价值和地位,女性的这种不可界定的边际地位模糊了男女的明确界限,也就具有了消解父权制男女二元对立的特殊意义。

(2)提出了一种对男权中心具有颠覆性的符号学。克莉丝蒂娃认为象征秩序与父权制社会文化秩序相联系,而符号学则产生于前俄狄浦斯阶段,与女性密切相关;符号学不是取代象征秩序而是在象征语言内部,组成了语言的异质分裂的层面,颠覆并超越象征秩序,从而模糊了父权制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而产生颠覆父权制社会的作用。由此符号学就具备了结构父权制二元对立的女权主义的意义。

(3)她也重视母性的意义,认为女人生育子女并不意味着她不能从事专业工作,而反而意味着女人经历了与文化活动相一致的孕育生命的过程更能深刻理解生命的内涵。克莉丝蒂娃从解构主义消解二元对立的立场出发,将母性看作是对男性中心主义的一种挑战,孕育生命的过程打破了自我与他人、主体与客体、内部与外部的对立,因而其符号学具有反抗男权中心的革命性意义。

0269、埃莱娜•西苏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

(1)西苏提出了以实现“双性同体”为目标的女性写作理论。她认为女人在被迫保持沉默的状况下只能靠写作行为来改变这一被奴役的关系,写作解除了对女性特征和存在的压制关系,还原了女性的快乐与资格,使之挣脱自我结构,因此女性写作有女性解放的特殊功能。(2)西苏用“描写躯体”这一写作口号和要求表达了两层意思:

①表达了一种男女性别的隐喻,男性追求世俗功名,隐喻着父权制象征秩序的要求,而女性的“身体”本身摆脱了象征秩序,更多地投入“写作”,写作就有了女性的隐喻。

②认为女性写作的特点是“描写躯体”,揭示出通过描写躯体而在肉体快感与美感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这是西苏为女性写作和“描写躯体”所做的旗帜鲜明的美学辩护。

(3)她认为女性写作语言是一种反理性、无规范、具有颠覆性和破坏性的语言,但它又不完全排斥男性话语,因为它一直都在男性话语之内活动。女性话语是一种无尽包容男性语言在内的双性同体式女性语言,是一种颠覆了父权制中心话语的“新语言”。

(4)评价:西苏希望通过写作活动引导妇女觉醒走向妇女真正的解放,这种理论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把妇女解放运动建立在女性写作活动的基础上,只能是一种写作乌托邦。0270、露丝•伊瑞格瑞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

(1)她是法国派女权主义又一位重要批评家,提出了独特的“女性谱系”和“女人腔”的主张。

(2)所谓女性谱系,是伊瑞格瑞吸收精神分析学的思想提出的主张,核心是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母女关系,以取代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中的男性中心。

①在前俄狄浦斯阶段,认为那时的母亲是无性别之分的,是一个同时兼具男性创造力和母性的双性同体形象,而其女儿对双性同体母亲是完全认同的,这才是人类起始的女性谱系。②俄狄浦斯阶段开始之后女儿转向了“恋父”,一方面抛弃了双性同体的母亲,一方面肯定了父权制,这一过渡是父权制对女性谱系的压制与剥夺。父权制文化建立了一个男性形象的上帝作为母亲的母亲来压制母亲并排斥到社会价值之外,切断了女儿通向母亲的道路,女儿与女性潜在力量的关系也被切断了。

③该理论是要建立前俄狄浦斯阶段的女性谱系,恢复一种新型的母女认同关系而不是“恋父”关系,女性之间的关系上升为主体之间的关系,而不再单纯的作为客体而存在。(3)所谓女人腔,是与女性谱系相联系的颠覆父权制的主张,是指与男性理性化语言相对立的一种非理性的女性话语方式。

①这种非理性的女性话语方式永远在变化之中,是意义不定、无中心的,具有跳跃性、隐秘性和模糊性等特征,这就是与女性语系相对应的“女人腔”。

②女人腔的话语方式有一种包容二元对立的特征,像女性语系包容双性的母亲一样。③“女人腔”包容对立双方于一体的功能就消解了父权制坚持的男女二元对立,否定了父权制对女性的统治与压迫。

0271、巴巴拉•史密斯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

(1)史密斯是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其理论最基本的出发点是承认黑人女性文学创作与黑人女性在政治上所受的性与种族双重压迫密不可分,强调批评者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自己作品的政治含义而且将其与所有黑人妇女的政治状况联系起来,把文学批评自觉的同社会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女权批评由此被定位为一种涉及性与种族政治的社会政治批评。

(2)史密斯努力寻找发掘黑人女性创作的传统,认为必须明确承认黑人女作家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有其自身特点的文学传统,她通过对大量黑人女作家作品的分析,揭示出她们在文体、主题、意象、审美上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区别于白人与男性作家的特点。

(3)史密斯强调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应该重视研究自身和黑人女性作家的创作经验,而不应该受白人男性创作标准的束缚。认为批评家应该从自身经历出发进行思索和写作,而不是用白人男作家的文学思想和方法去认识黑人妇女可贵的艺术资料。0272、(肖沃尔特)双重声音话语:(1)这是女权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

(2)肖沃尔特认为女性与男性不是完全隔绝的,彼此存在交迭的情况,女性写作,因此是一种双重声音的话语。

0273、女权主义批评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的弗吉尼亚•沃尔夫,明确提出“双性同体”的思想。《一间自己的屋子》

女权主义批评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的西蒙•德•波娃,其理论主要体现在“女人形成”论的观点上。《第二性》

0274、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可以分为英美派和法国派,黑人女性批评和女同性恋女性批评也丰富了这一阵营的理论。

0275、英美派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是米勒特《性政治》、卡普兰《现代英国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莫尔斯《文学妇女》、吉尔伯特和格巴《阁楼上的疯女人》、肖瓦尔特《她们自己的文学——从勃朗特到莱辛的英国女性小说家》等人。

0276、法国派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有克莉丝蒂娃《关于中国妇女》、西苏和伊瑞格瑞等。

0277、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代表人物史密斯、威利斯、迈克多威尔等。

0278、女权主义批评西苏提出了以实现“双性同体”为目标的女性写作理论,提出了“描写躯体”这一写作口号。

5.简爱的女权主义思想试析 篇五

内容摘要:

夏洛蒂在《简爱》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简爱,她敢爱敢恨、敢作敢当、反抗着社会的不公,追求者平等、自尊、自强,成为传统女性叛逆者的化身。简爱不幸的童年和学校寄宿生活一直被鄙视、嘲讽、毒打所包围,但是她没有被这些所吓到,反而激发起了她对这些丑陋人的嫉恨,她要反抗,要平等,要自尊。该文以结合夏洛蒂的经历及作品《简爱》的故事情节,浅析《简爱》中的女权主义思想。关键词:女权主义 爱情 男女平等 经济独立 自我价值

正文: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功之作,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作品。女权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在西方有着漫长的历史。艾略特·伍尔夫、西蒙·波夫瓦等都是著名的女权主义理论家。女权主义的核心是抗议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奴役,强调女性应有和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呼吁女性不应受制于男性社会,应有其自身的价值。颠覆男权社会的不合理性,确立和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女权主义奋斗的目标。

简爱以经济独立为基础,以自尊自爱为人生支柱,走了一条自己为自己铺就的人生道路,表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展现了女性的情感与自我。她从追求理想爱情开始,逐渐转向对男女平等地位的要求,再深入到对女性自我价值的认证与追求,彰显了强烈的女权主义思想。

一、夏洛蒂的女权主义思想首先表现在爱情的追求上。她反对传统的婚姻观,追求理想的爱情。传统的婚姻跟爱情大都没有太多的关系,妇女把嫁人当作衣食之计和终身经营的职业。财富和社会地位成为衡量婚姻的唯一标准,因此为了利益而结合的婚姻比比皆是,许多少女人生的唯一目标就是投机经营,攀上一门有利可图的亲事。无数的功利婚姻造就一对对怨偶。夏洛蒂通过切身感受和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理解,认为这是女性可悲的堕落,并对传统的婚姻给予强烈的鄙视。她提出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真正的爱情不取决于任何外在的条件,是男女双方心灵的契合和精神的交融。她把对两性之爱的理解上升到了精神追求的崇高层次,也表达了自己对心中理想爱情的渴求。

在小说中,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没有落入传统的俗套。既不是男性对女性的征服,也不是女性对男性的诱惑。它超越了年龄、姿色、财富门第的世俗层次,是精神上的平等和相互吸引。简爱没有花容月貌,她矮小、瘦弱、低微,但她却凭借着卓异的人格力量发出灼灼光华,把美丽富有的贵族小姐逐出爱情竞技场,突显了内在美不可抗拒的力量。简从不把取悦男主人作为自己跨入上流社会的阶梯。面对罗切斯特的居高临下,她不卑不亢,从容大方,谈话中直言不讳,不察言观色迎合主人的意图,也不为讨好主人而作违心的回答。她深刻的思想和优秀的品格深深吸引了罗切斯特,并与之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早年的罗切斯特是金钱婚姻的受害者,在情感上饱受挫折,曾在流浪中寻找安宁,在放荡中寻找快乐,结果只能是更加的空虚和绝望。简像一股清新的风,拂过他伤痕累累的心灵,简巨大的精神炬火和灵魂力量点燃了他的生命之烛,崇高和纯洁的情感在他心中复活与再生。对于简爱而言,吸引她的不是罗切斯特的财富和显赫门第,而是他的真诚、友好、坦率、放弃贵族偏见的平等作风和对金钱社会世俗观念的蔑视,与简在思想认识上高度的统一。

简坚信自己与罗切斯特的精神平等和相通,所以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也表现出一往无前的勇气。她敢于蔑视英格拉姆小姐高贵美丽外表下的浅薄与低俗,勇敢地向罗切斯特说出“你娶了一个配不上你的人,我不相信你真正爱她”。她那句经典的人格宣言打动了无数的知识女性,“你以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我们站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对爱情的追求发自内心的平等,并带有宗教般的虔诚。这虽然是她经历了痛苦的挣扎所发出的呐喊,但它的圣洁高尚足以让当时虚伪的世俗社会深深的震撼。在小说的结尾,一场大火,使得桑沧巨变,罗切斯特变得一贫如洗,又瞎又残,而此时已成为富家女的简爱却义无反顾的回到了他的身边。男女双方年龄的差距,地位的悬殊,甚至身体的缺陷,都被 高尚而深邃的感情所超越,被异乎寻常的心灵契合所升华了。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还突破了传统的艺术模式。简爱是英国小说史上第一位不借容貌赢得男性喜爱的女主人公,而罗切斯特既非英雄亦非完人,而是一位难看又有过放荡生活经历的人。在女权主义看来,出卖姿色的爱情是女性的拍卖,英雄崇拜的爱情是女性的臣服,只有精神和灵魂的两相呼应与吸引才是男女平等的真正爱情。可见夏洛蒂对爱情的见解已具有女权主义的高度。

二、夏洛蒂的女权主义思想 又表现在反对传统的角色定位,追求男女平等上。

夏洛蒂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并未仅仅停留在爱情婚姻的基础上,而是转向更深一步的探索。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维多利亚时的英国。当时虽然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不少处于小资产阶级范畴的女性有幸受过文化教育,但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并没有改善,远远没有获得平等的权利。女性还是很少参加社会工作,过着依附于男性的封闭式家庭生活。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充斥着“家庭天使”一类的女性,她们温柔、顺从、美丽、勤劳,是当时的男性作家们按照自己意愿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这些作家们普遍认为女性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良好的妇德,家庭生活才是妇女最合适的天地。他们要求女性以侍奉男人、操持家务为己任,把自己全部的身心都奉献给自己的丈夫、孩子、及亲人。生活空间的狭小,精神上的空虚与压抑,使得“家庭天使”们已成为男子的附庸、家庭的奴隶、生育的工具。夏洛蒂以其自己的切身感受和敏锐的观察力关注着当时妇女的悲剧命运,大胆地对男权社会强加给女性的卑微定位以狠狠的回击。她有意拉大简爱与“家庭天使”之间的差距,出现在读者眼前的简爱既没有美丽的外表,也没有温顺的性情,而且个性极强,对社会充满了反叛的激情。她从不刻意装饰自己,甚至“还没有使女穿戴的一半那么漂亮。”当罗切斯特要用绸缎、花边、玫瑰、珠宝把她包装起来时,她提出了强烈的抗议。罗切斯特总想照自己的意愿把简打造成世人眼中的“美人”,试图培养简温柔顺从的“天使”美德。其实男性对女性服饰装扮的关注背后无非是男权社会对女性形象千古不变的追求,而男性对女性温顺性情的标榜则更能暴露他们希望助长女性性格中卑微特征的自私。因此追求平等的简爱大声疾呼:“我不是天使,我是我自己”,表达了她对男权社会最强烈的抗议。她不再承认传统女性的“美德”,不肯再扮演传统女性的角色,认为“女人一般被认为是极其安静的,可是女人也和男人一样有感觉,她们像她们的兄弟作学问时一样,需要运用她们的才能,需要一个努力的场地;她们受到过于严峻的束缚、过于绝对的停滞会感到痛苦。”女性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家庭生活的狭小空间,安分守己的充当“家庭天使”。针对这一点,恩格斯也曾指出“只要妇女仍然被排斥在社会生产劳动之外,而且限于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与将来都是不可能的。”从小说对传统美的否定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内在美深刻而独道的认识。因为女性在未走出家庭之前,“花容月貌”是衡量其价值的唯一标准。只有女性走出家庭,从事社会工作,才华才能被体现,内在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女性也只有参与社会劳动,取得相应的报酬,才能够自食其力,才不会为了生存而屈附于男性。妇女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她的社会地位,要实现男女平等的核心就是要实现经济的独立,这也恰恰是简苦苦坚守的原则。即使在她濒临死亡的时候,简也没有放弃这种意识,教师的职位一直是她经济独立的保障,桑菲尔德府是她经济独立意识体现最强烈的地方。面对成为庄园女主人后得到的丰厚物质财富,简依然坚持担任阿黛尔的家庭教师,用自己的酬劳换得自己的食宿费,自食其力得过着简朴的生活。简拒绝婚后被丈夫供养,不愿接受他对未来生活种种美好的设计。她认为心安理得的不劳而获,会使自己降至男性目光的海平面之下,失去了与丈夫平等的地位,所以任何物质的馈赠都使她烦恼。也正是因为简经济上的独立,所以她敢于向罗切斯特发出:“我们是平等的!”宣言。尽管在物质上他们一个贫穷,一个富有,但在社会心理上他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他们经济自主,人格平等。在简爱的眼中,诚实劳动换来的面包永远要比不劳而获得来的香甜。

著名的女权主义理论家西蒙·波夫瓦在《第二性》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她认为“在社会历史中,男性处于主导和决定地位,女性处于被主导和被决定地位,关键在于女性经济不能自立,这是极其重要的原因”。女性要解放,“首先要完成女人经济地位的演变”。因为经济依附,女性只能封闭于家庭,而使女人注定成为附庸的祸根就在于她没有可能做任何事,所以摆脱低下的地位,就必须走经济独立的道路。“女性通过有报酬的职业可以极大地跨越同男性的距离,而女性要真正实现经济独立并不容易。女性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又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每一种事物都在诱惑她走容易走的道路。”如果贪图安逸,女性就会堕入“附属”的生活。简爱的辛酸历程正说明了这一点,夏洛蒂的良苦用心也正在于此。小说对经济因素决定妇女社会地位的揭示,表明了作者为妇女解放,为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地位所做出的努力。同时作者也为全天下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妇女指出了一条明确的出路,那就是:千千万万受过教育的女性只有像简爱一样自食其力,不依附他人,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热爱,也才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从这层意义上讲,夏洛蒂无疑是女权主义者的先驱。

三、夏洛蒂的女权主义思想还表现在自我认证与自我价值追求上。

简爱对女性作为社会人的角色认证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是在一次次地反抗中得以升华的。

小说在表现生存意义和价值取向上实际已经超出对“男女平等”的要求,而达到通过反抗来证实自我、维护自我、表现自我,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更高层次的思想境界。

简爱在幼年时代每天面对的是少爷的专横、小姐的无礼、夫人的厌恶、女仆的歧视,尽管她每天小心翼翼,循规蹈矩,但还总是无故挨打受骂。简觉得自己做为一个真真实实存在的人,却没有人顾及自己的感受,也没人为自己申张正义,为此她不顾一切的进行反击,为了要求公平合理的待遇。看似弱小的她在一次次非理性的、暴虐的、没有怜惜的威胁面前,经受了恐怖、憎恨、绝望,却依然坚强。在洛伍德学校,女学生们被强制剪掉长发,穿最粗、最丑陋的衣服,吃不饱、穿不暖,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甚至受到非人的体罚。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简没有屈服,也没有顺从,对于不公正的惩罚,表现的正气凛然、傲骨铮铮。并且,简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以无可挑剔的成绩成为该学校的一名教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简爱的自强不息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体现了生存的价值及生命的意义。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说明了她对人生真谛的探索,除了精神平等和心灵契合的爱情外,还有对崇高事业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及意义的探索。她通过一系列的超越性的行动实现了她生存的价值。正如波夫瓦所阐述的“女性的真正解放应当也必将在女性通过超越性的行动实现她的真实的存在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四、夏洛蒂的女权主义思想还表现在她的思想局限性上。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简爱》的反传统性受到质疑,更有一些女权主义批评家们认为《简爱》不仅没有对传统观念进行冲击,还顺从了传统文化,甚至是传统制度的维护者。

“知人论世”是文学研究的一贯方法。我们应从作家的生活时代和生活经历来整体把握作品,任何极端的定论都是不正确的。夏洛蒂由于身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制约,肯定有其无法逾越的束缚和障碍。作者虽有对男权统治的不满和反抗,但毕竟接受的是男权文化的教育。因此叛逆与从俗的矛盾造成了她思想的局限。

首先,简爱始终存有精神平等和物质平等间的困惑,她主张精神平等,但对建立在精神平等上的爱情始终抱有疑虑,感到不安。她反对建立在世俗物质基础上爱情,但又不能释怀,所以无法快乐而幸福的拥抱爱情。简爱拒绝接受罗切斯特一切金银珠宝的馈赠,小心翼翼的维护着自己的尊严,不愿罗切斯特以“救世主”的姿态对待自己,觉得“像苏丹在充满幸福与温情的时刻赐给那些用金子和宝石抬高起来的奴隶时的微笑”。婚前的日子,她的情绪中透着不安、抵触,弥漫着淡淡的恐惧感,总怀疑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不相信这是真的,“像这样的命运会落在我的头上,那真是神话,真是幻想”。她还在不安中祈祷“要是我能有很小的一点儿独立财产,那将是一种安慰”。这些正说明了简对世俗的平等既敏感又在意。其次,简爱既坚持爱情至高无上,又屈从于传统法律条文对婚姻的定位,宁可牺牲自己的爱情,也不愿意向所谓的“法定婚姻”挑战,把名节看得比爱情更重要,暴露出其在男权文化里顺从的一面,也体现了她性格中的保守和对名份的过分重视。最后,要不是一场大火使疯女人葬身火海,为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结合扫清了障碍,那么简爱将永远无法超越心中名节观念的藩篱,与罗切斯特失之交臂,带着永远无法磨灭的痛苦,教书终其一生,至死仍念念不忘罗切斯特。这种下场,将与《廊桥遗梦》中的弗朗西斯卡有点类似。但弗朗西斯卡却有深爱自己的丈夫和一双儿女,她只是由于强烈的家庭责任而没有去寻找自己的真爱,在读者看来会觉得情有可原。人们不是批评弗朗西斯卡的传统与保守,相反的,是欣赏她崇高的家庭责任感和她身上体现的现代女性的坚强。弗朗西斯卡的故事是一曲爱情悲剧,但同时也是西方人重伦理、重家庭责任的写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值得称赞的。与弗朗西斯卡不同,简爱仅看到罗切斯特的疯太太就认定,她与罗切斯特不能相随,从而逃离的做法,则有点盲从于封建旧秩序,她在所谓的法律约束面前完全低头了。针对这点,韩敏中就对此作了批评:“这至高无上的原则其实只是英国改革离婚法之前现存的婚姻戒律,如果开始以反叛形象出现在小说中的简爱此刻成了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守法公民,岂不大大降低了小说的力度?”

最后,简爱是一个有理想的女性。她一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她的教师生涯明显地从家庭走向了社会,具有鲜明的崇高事业追求的色彩。但她最终又回归了家庭,成了一个以侍奉残疾丈夫为职、对生活境遇心满意足的家庭妇女。她通过丈夫的存在而存在,这依然体现了她作为传统女性的精神归宿。由此看来,简爱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仍然是茫然的,最终导致她没有逃脱男权文化的世俗巢穴。

从女权主义批评的角度来看,夏洛蒂的女权主义是不彻底的。简爱幸福的充当了“家庭天使”,并发表了著名的“天使”宣言:“我认为自己无比幸福,幸福的难以言传,我完全是我丈夫的生命,他也是我的生命„„”,她对爱情的渴求和对男性的依赖有着“小鸟依人”的非女性独立的意味。虽然她对男性超出了物质上的依赖,但在精神层面上却无法真正因为“自我”而存在。“经济因素在女性发展的演变过程中曾经是并且依旧是根本因素,但女性要想完全改变的命运,还必须摆脱爱情依附”。作者的时代局限造成了作者的目光不能够看得很远。由于夏洛蒂特殊的成长经历,她出生在牧师家庭,受到了严格的传统教育,并且所接触到的几个男性仅有父亲、兄弟和文学教师埃热,使得她对男性始终持有一种崇拜的思想。正像她自己所说:“倘若我有朝一日结婚,我对我的丈夫必须怀着崇拜的感情,且甘愿为他去死”。长期男权文化的影响,造就了她有着严重的男性崇拜,她认为女人最大的幸福源于家庭内部,女人一生似乎也只为爱情而生活,所以简爱的归宿也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从这点看,她思想的不彻底性也就不足为怪了。

夏洛蒂的女权主义思想尽管不够完善,但她所表达的对妇女解放的追求和向往,是具有积极和进步意义的,她是开女性解放浪潮的先锋人物,也为以后轰轰烈烈的女权主义运动提供了不尽的话题。

参考文献:

1、韩敏中《坐在窗台上的女人》,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1期。

2、王珂《平权与霸权》,青海社会科学报2001年第6期。

3、高文斌《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的范本》,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1期。

4、[英]夏洛蒂·勃朗特著:《简爱》,凌雯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5、《圣经》,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联合出版社1981年版。

6、[英]玛丽·伊格尔顿著:《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 陈映霞 林树明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7、[英]柯文垂·帕特摩尔著:《家里的天使》中国社科出版社1983年版。

8、[英]盖斯凯尔夫人著:《夏洛蒂·勃朗特传》,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年第1版。

6.女权主义的流派及理论. 篇六

总的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激进女性主义为主;70年代以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为主;80年代全面保守回潮;90年代是各流派的综合。90年代,性别概念出现危机,出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

第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是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发展而来的。主要是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观念的影响。

它认为,社会剥夺了女性的平等权利这一点是不能容忍的。女性无论是作为一个群体还是一个个人,都应当享有与男性相等的权利。它主张将过去大多仅仅与男性连在一起的与个人自由和社会平等有关的价值扩大到女性中间。

首先,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早期的代表思想是提倡理性,向传统的权威提出质疑,这一理论依据人们具有同等的理性潜能这一假设,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在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中,平等主要被解释为机会均等。

其次,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十分看重公正和机会均等,认为女性的地位受到习俗法的局限,限制了女性对社会的参与。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个人和群体缺乏公平竞争机会与受教育的机会。解决途径是通过教育和经济制度的改善,争取到平等机会。

最后,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反对关于女性的传统哲学思想,即女性与男性相比在理性上是低劣的。它认为,是教育方面的机会不均等造成了两性之间在理性上的差异,在未来,虽然两性在生理上的差异会依然存在,但是性别心理的差异将会因男女之间

教育机会的均等而消失。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反对强调性别的差异,而非常强调男女两性的相似性。

对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的批评主要体现在: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不承认非性别形式的其他种类的压迫,尤其不承认阶级压迫的存在。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未能在工作和政治领域争得两性平等,甚至在法律方面的平等也没有完全争得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两性平等要求忽略了性别社会角色的差异,忽略了两性的生理区别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人性观视个人基本上是理性的、独立的、竞争的和自治的存在,忽视了人类社会的抚育、合作和相互支持的性质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仍旧以男性的规范为标准,要求女人变得和男人一样,忽略了女性品质所特有的价值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理性观念仍然是男性观念,所谓客观性和普遍性只是有限的男性实践的结果

第二、激进女性主义

激进女性主义于20世纪60 年代出现,它来自新左派,又脱离了新左派。左派的运动和斗争并不能满足女性主义者对女性平等的要求

激进女性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建树是男权制理论。激进女性主义坚持认为,自己独立创造了男权制理论,并宣称自己一派的理论,完全没有男权制的痕迹。

激进女性主义非常强调自己的理论是关于女性的理论,是由女性创造的理论,又是为了女性而创造的理论。

它的基本观点有:把对女性的压迫视为统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其目的在于理解和结束这一统治。

在所有的概念中,男权制是关键概念;女性作为一个群体同男性利益相对立,这一利益使女性在姐妹情谊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超越了阶级和种族的界线,所有的女性都应当为女性的解放而共同斗争。

男权的统治不仅限于政治和有报酬的工作这类公众领域,而且存在于私人生活领域,例如家庭和性这两者都是男权制统治的工具。

激进女性主义主张个人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即使是女性最私人最隐秘的经验,也是由拥有特权地位的男性原则的制度和结构造就的。

激进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是一个阶级,男性是另一个阶级女性是被压迫阶级,并称现行的社会体制是性阶级体制男女不平等是由性别所造成的,消除不平等的方式就是要破坏性别角色的分工。

对激进女性主义的主要批评有: 它没有能够解释生理性别是如何变成社会性别的。如果将男性压迫女性的原因归结为生理上有问题,是生理原因使他们变得残忍,那么就很难认为这种压迫关系是能够改变的。此外,激进女性主义被批评为具有种族中心主义的缺点。

第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论,其基本论点是:物质生活塑造人的意识。经济制度决定上层建筑。它强调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阶级压迫,看重物质和经济力量。关注男女不平等的经济原因和资本主义问题。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必须改变整个社会结构,真正的性别平等才有可能。

认为,女性问题在工人运动、社会民主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运动中将得到根本的解决。女性解放最主要的途径是进入社会主义劳动市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四种结构¡ª生产、生殖、性和儿童教化¡ª在家庭中结合在一起,是女性受压迫的物质基础。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并将男权制得心理加以转变,才能使女性得到真正的解放。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最关注的问题有:女性参加社会劳动的问题;家务劳动不被当作工作的问题;女性的劳动报酬低于男性的问题。

对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批评意见是:它将男性的主要领域定义为生产,而将女性的主要领域定义为生殖是错误的。实际情况是,男女全都参与了生产¡°物¡±与生产¡°人¡±的过程。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就把女性的位置固定在私领域之中,而把公领域仅仅限定为男性的领域。这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中对女性也很不利。

第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性别盲点和早期激进女性主义的阶级盲点,将马克思主义与激进女性主义结合起来。

它的两个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的消除阶级压迫和激进女性主义的消灭性别压迫 除了关注阶级压迫和种族压迫外,还关注男权制,主张消灭私有制以改变种族、阶级和性别关系,关注家庭,改变性别的劳动分工,要求男性分担家务。

其在分析男权制时,刻意模仿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分析方法,只是以女性的生殖概念代替马克思主义分析中的生产概念;用性别阶级代替社会阶级;用对女性身体的所有权代替控制权;目标是消灭男性的阶级特权和性别特权。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相比,经济决定论的因素较少,虽然他不否认女性解放同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一致的。

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所坚持的阶级压迫是最基本的压迫形式不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认为男权的压迫同阶级压迫一样重要,二者都是最基本的压迫形式。

西方女性主义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看法是,它过于强调女性解决与无产阶级解放的一致性,忽略了女性的特殊要求和利益。

第五、后现代女性主义

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理论在法国首先兴起,1968年这一思潮出现在女性主义之中。

该理论挑战关于解放和理性的宏大叙事,否定所有的宏大理论体系。应当对我们的社会合法性所建立的法则和原理作重新的审视。认为所有其他女性主义理论都是以偏概全,没有一个单一的女性主义理论;反对二元,提倡多元的模式。

反本质主义的社会建构,反对性别两分和性别不平衡;而且反对性别概念本身,反对性别天生的、不可改变的思想。

该理论中关于话语及权力的理论,即福柯的理论。认为后现代女性主义反对其他女性主义在性问题上的观点,认为他们都没有摆脱权力的压制模式,都把权力视为由某种机制和群体所占有的一种东西。

其抱负之一就是要发明女性的话语

关于身体与性的思想。关注主体、身体、话语和权力,关注文化塑造身体和主体的力量

多元论与相对论的思想及其最终导致的个人主义政治 对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批评主要有: 非政治或后政治的倾向。在女性刚刚成为她自身权利的主体之时,后现代主义就剥夺了女性在普遍人性中的权利

现实运动与政治斗争。反对派认为,如果取消了¡°女性¡±这一概念,女性如何能够组织起来发展新的正面身份?如果根本没有¡°女性本职¡±,就更不会有把女性团结在一起的姐妹情谊这种精神了。

质疑宏大叙事会减少知识的可能性

指向其认识论、多元主义、相对主义,最终导致个人主义政治:后现代主义抛弃性别、种族、阶级等概念

第六、文化女性主义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女性主义中出现

目标是创造一种独立的女性文化,赞美女性气质,限定男性统治文化的价值 主张重新评估女性的重要性,认定女性价值高于男性价值,如果社会建立在女性价值之上,社会会变得更加¡°富于生产力、和平和正义¡±

主张重新评估传统女性的技术和观点,超越男性的思维模式,重新评估女性对文化的贡献。

该理论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她们主张消除和较少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异,以便消除性别歧视;第二阶段,谴责男性的生理特征,主张排斥和脱离男性;第三阶段,转而赞美女性的心理特征,主张女性的生理优越和道德优越。--女性是优越的

第七、生态女性主义

该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90年代得到重要发展 女性主义的生态学和生态学的女性主义两种提法

试图寻求一种不与自然分离的文化,批判男性中心的指示框架,目标是建立一个遵循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原则的乌托邦。

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信念包括: 1女性更接近于自然,而男性伦理的基调是对自然的仇视 2地球上的生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网,并无上下高低的等级之分

3一个健康的平衡的生态体系,其中包括人与非人在内,都应保持多样化状态 4物种的幸存使我们看到,重新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必要性。

此外,女性主义理论还有第三世界女性主义和黑人女性主义,同性恋女性主义等。

各流派的差别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研究框架是理性与感情的问题;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关注点是公众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问题,关注资本主义阶级社会所造成的男女不平等,关注女性的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问题;激进女性主义的关注点是自然与文化的问题,关注对女性的暴力、兴、生育等问题;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关注主体与客体的问题等。

对女权主义理论的评论

第一,女权主义理论具有多元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以至于缺乏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共识,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存在不同见解。

第二,女权主义理论以大量的笔墨对传统男权主流学术思想进行批判,但缺少与主流学术的对话。

第三,女权主义理论和妇女运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女权主义理论建立在强大的妇女解放运动基础上的,因此对理论抱有相当的警惕;另一方面,妇女运动与女权主义理论相互分离。

第四,女权主义理论的传承发生变化,特别是西方年轻一代的女性甚至怀疑妇女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

7.浅谈中国女权主义艺术及其预期 篇七

然而, 中国的女权主义运动至今并没有发生, 虽然从宪法到相关法律法规毫无例外地引用了马克思主义女权思想包括西方男女平等和妇女法定权力的行为规范, 但是, 这仅是一种挪用或引用, 表现为某种离开男女平等实质的现象性呈现。比如, 法律规定在国家权力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构成中, 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女性, 但是, 这种安排对女权主义的建立仅是一种表象, 在参与社会各种领域的活动、行使社会治理以及个人对社会的影响力等诸多方面, 并没有表现出较为充分的男女平等。究其原因:

一是中国社会进程仍然处于后农业社会形态, 几千年以来逐步加深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意识和精神实体不可能受到本质性冲击甚至被摧毁;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有关女性的观念没有受到本质性动摇, 虽然很长时间高呼男女平等的口号, 但是, 建立男女平等和女权的文化模式尚未真正起步;三是女权启蒙没有开始, 社会大众的心理取向和价值取向并没有完成女权启蒙的任务, 中国女性解放运动几乎都与国难、国运联系在一起, 使女性解放最终无法摆脱成为这些国运的组成部分, 女性诉求和女权诉求都被所谓国家利益、国家命运所掩盖。

二、中国女权主义艺术的预期、展望

中国女权艺术短期内很难形成一种范畴, 因为中国的社会形态和文化背景决定了女权运动或者女权启蒙短时间内难以发生, 尤其是全民女权意识的建立需要经济文化的拓展以及社会进程的演进。因此, 中国女权主义艺术只能是一种预期或憧憬。

在未来的某个时期, 中国女权艺术肯定会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艺术范畴。因为女权问题会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从而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发生, 并且在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相互摩擦和碰撞中成为这种意识形态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 从而影响社会结构包括观念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就业结构、生活结构等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 引起有关社会关系的思维形态的一系列变化。

女权运动发展的重要依据是, 社会历史进程实现从后农业文明向前工业文明或者工业文明过渡, 这是历史的必然走向。一旦使工业化变成一种工业文明, 女权主义思潮和女权运动就会出现, 随着社会组织形态的改变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 女权主义就有了生存的基础条件。中国传统观念在社会结构改变当中走向极端, 从而使这种传统观念丧失了客观现实的基础, 比如, 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观念在现代医学技术推动下造成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将会引发巨大的社会矛盾, 这种矛盾最终演变为从根本上调整女性社会地位与社会价值的女权运动。另外, 社会结构的一些细微改变、民众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价值的确认, 会逐渐消解传统的传宗接代、男尊女卑等观念, 近些年特别是在城市越来越淡化的生男生女问题就是一个例证, 这种倾向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理性恢复相融合, 也会推动女权运动的形成。

按照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进程, 在一定时期譬如二、三十年以后, 女权艺术会成为一种艺术范畴, 在女权艺术兴起的时期, 更多的女权艺术指向无疑是关于女性社会意识觉醒、符合女性性别属性的各种社会身份的确立与认同, 以及女性权益的直接体现。这个时期的女权艺术, 开始站在社会的、历史的基点正视女权问题, 与社会性女权运动相一致, 出现对阻碍女权实现的种种传统价值建构和现实女权矛盾的批判, 出现中国女权形态以及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及其实现途径的辨析、主张, 出现女性真正觉醒与自我完善的追索和推动等等。可以肯定, 这个时期的女权艺术, 其主流绝不是基于个人的以及女性纯粹性别意义上的困惑、挣扎或者心理关系, 而是在女性觉醒过程中从女性角色、权利的角度直接介入。这个过程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中国女权主义艺术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艺术的走向, 从全民女权意识的角度, 最早受到关注的应该是女性的生命权利, 包括女性的出生权、受教育权利、受到法律相关保护的权利以及其他平等权利等等。这与西方主流的女权主义艺术比较, 就有了不一样的女权主义思潮和女权运动主题, 比如女性的生命权, 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并不面临的主题, 但中国则面临这样的主题。关于女性的生命权, 除了极少数社会学家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外, 很少有人关注并意识到这种社会现象的严重的腐朽落后以及特别的历史危害性。对于艺术家, 则更难以关注到这种层面, 由于艺术家群体存在的显著的城乡断裂, 使中国农民问题作为制约社会变革最关键的问题, 而这种特殊性易被艺术领域忽视。因而, 从艺术层面关注女性生命权, 一定是在中国事实上的城乡文化断裂消除, 至少是在出现城乡文化融合的时候, 显然, 距离这个时候的到来还有很长的时间。

实现女性从属和依附地位的消除, 有赖于经济社会的演进程度和社会生产力状态的全面变革。中国现行的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中关于引用过来的男女平等口号与语词, 要变成中国语境之下、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的规范, 要把这些女权主义的思想变成全社会的普遍意识, 一定需要社会物质文化的保障以及全民女权意识的建立。这就需要个人文化程度的提高和精神实体的完善。当然, 也有赖于女性的觉醒与自我价值的确认, 这种价值是文化自信与超越性别的地位、形态的确认。在这种情况下, 女权艺术必定会超越性别意义的呈现于困惑、挣扎, 是现对新的文化样式的建构、弘扬或者站在新的精神高度的呼唤、批判。

这种形态, 会直接演进到某种女权文化的形成, 这是女权运动的完成时期, 也就是女权概念消解直至消除的时期。超越了个体情绪和体验的社会意义的叙述这个时期, 有关女权主义的文化包括艺术实际上进入了一种“常态化”。从另一个角度讲, 带有启蒙和批判意义的女权主义艺术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进入一种新的文化语境, 或者说, 女权主义艺术不复存在。当然, 这个过程与艺术没有多大关系, 而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乃至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直接关系。

摘要:本文是对中国女权艺术存在状态思考的文章。从中国女性艺术、女权艺术和西方女权主义艺术的比较, 中国女权艺术与男权中心主义的关系出发, 探讨了中国女权艺术的状态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女性艺术,女权艺术,男权主义,预期

参考文献

[1]美术文献 (中国女画家专辑) .湖北美术出版社.1995.

[2]高氏兄弟.中国前卫艺术状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8.女权主义与当代婚姻 篇八

其实,最早在中国倡导女权思想的并不是妇女,而是那些同样深受“父母之命”约束,渴望享有自由择偶权利的男性。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满清政府选派一批又一批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大量的青年学生得以走出封闭的国门,接触到西方的文化和思潮,呼吸到自由的空气,也享受到男女自由交往的快乐。大多留学生虽然到了国外,但国内往往还有一个父母为他们选择的妻子。对自由婚恋的向往和对包办婚姻的反感,促使他们对儒家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他们认识到儒家文化束缚下中国青年的生命力被压抑到极致,无助于民族国家的进步。民族要进步,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将青年从旧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青年人的解放,首先体现在冲破婚姻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旧模式,使青年们获得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权利。由争取个人的权益着手,继而达到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的目标,这就是新文化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的追求。包办婚姻不仅约束男性,更约束女性,婚姻是由男女双方构成的,只有男女都获得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的权利,婚姻幸福才有可能实现。因此,让妇女走出封闭的家庭,走向社会,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潮。正是在这些有识之士的呼吁和鼓动之下,一些觉醒的妇女走出家庭,投身于争取妇女解放的社会运动之中。经过近百年几代人的努力,当下世界大多数国家中“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已成为普遍共识。妇女在教育、就业和择偶等方面的权益已经在世界大多数国家获得法律上的保障。中国在这些方面与世界的发展同步,保障妇女权益的步伐仍在政府的主导下不断前进中,这已是世界所公认的事实。

女权主义运动成为社会变革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之后,西方一些妇女运动的研究者开始以“女权主义者”(Feminism)指称那些为争取妇女权益而积极从事社会活动的女性。中国“五四”以后女权运动的内容又更多体现在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这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大众渐渐地通过各类媒体获知了“女权主义”这一新名词,并将这一标签贴在某些不愿接受传统婚姻观念束缚追求独立的女性身上,也常常贴在那些打着性解放的旗号纵情声色的女性身上。这种理解尽管不很贴切“女权主义”(Feminism)的原意,却也显示了中国大众善于改造外来文化的特色。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加大,女性追求自身幸福的步伐也越迈越大,背离传统文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几乎令人目不暇接。

从根本上说,保障妇女权益的目标是为女性获取生活的幸福提供广泛而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个人追求的生活目标不尽相同,对幸福的理解也千差万别。女权主义理论进入中国大众的生活之后,对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争取女性合法权益产生了巨大了推动作用。然而中西文化有差异,各人追求的生活目标有不同,对“女权”内涵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女权主义者强调男女平权,其理论前提是女性只要获得与男性相同的权利,就会获得独立,一旦政治、经济地位获得独立,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就会消失,与之相对的自然是女性幸福生活指数的提升。然而,一切理论都必须经过实践检验方能获得认可。不同国度不同时代,各有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有对幸福生活的不同理解,也有对男女关系的不同定位。就当下中国社会现实而言,不能否定女性合法权益受保障的程度较之百年前已有巨大提升,但女性的幸福指数是否与之相应提升,却是令人生疑的。自由恋爱自主婚姻除了促成不少美满婚姻之外,还衍生了大量的未婚生育和离婚男女,单亲家庭中子女的成长也成了派生的社会问题。此外,由于一些女性对“女权”的理解过于随意,甚至将“女权”的内容无限放大,把个人欲望完全注入其中,以至于将个人权利完全置于社会责任与义务之上,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过分强调个体权利而忽视社会责任与家庭义务,这在现代人婚姻观念中时有显现,它与儒家传统文化中过于强调责任和义务,忽视个人权利形成了对照。

其实,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被视为“封建旧文化”的儒家伦理观念,也并非一无是处。与张扬个人权利,主张男女平等自由的新文化不同,儒家传统文化强调秩序,强调责任和义务,并将责任与义务置于个人权利之上。为了有效维护秩序,儒家强调男尊女卑,这是早已被文明社会抛弃了的陈腐观念和制度。但在家庭关系上,儒家主张父慈子孝,却是值得肯定的,也是今天我们仍然要倡导的家庭伦理。在男女婚姻缔结方面,儒家看重婚前贞操,重视仪式,强调门当户对。这些观念和制度曾被视为是“封建糟粕”而大受抨击。然而,放纵个人欲望也导致了当下屡见不鲜的“一夜情”“婚外情”现象。滥情纵性,在满足了个人感官享受之后,却留下了种种恶果,它对女性身体或精神的伤害远超过对“性自由”带来的一时享受。即使是一度被视为是陈腐落后观念的“门当户对”婚配模式,从婚姻生活角度上看,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其实也着眼于避免婚后双方条件差距过大而导致的诸多生活不适。即使是男女自由恋爱自主结婚已成常态的现代社会之中,因个体条件差距过大而导致的婆媳冲突、闪婚闪离、婚外恋等等问题仍大量存在,如果男女双方条件相当,修养接近,彼此间的矛盾冲突或许会少一些。

上一篇:放疗皮肤反应及护理下一篇:以歌颂教师为主题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