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设计之我见

2024-09-23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之我见(通用9篇)

1.高中音乐教学设计之我见 篇一

小学音乐有效教学之我见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如何使小学音乐的教学更高效是达到新课改教育目标的热门课题。作为一名当代的音乐教育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也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笔者总结了几点体会。

关键字新课标 小学音乐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小学音乐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目标。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让充分的课前准备成为有效教学的基础

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而教材是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音乐课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研究文本并充分理解,整合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确定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考虑哪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会构成挑战, 并针对性地设计策略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将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真正吃透教材,充分掌握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学生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将教材内容完整地诠释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内容有个全面的掌握并很好地吸收,所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

现代音乐教育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格局,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与教师的单向活动方式,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三、让恰当的教学方法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当教师在课堂上拥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时,学生也会被深深感染,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应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戏剧化。如利用VCD 片、讲故事、游戏等多种手段进行情境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如在五线谱识谱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在地板上画上五条线代表五线谱,让学生像跳格子一样,在上面边唱边跳,这样识谱既好玩又有趣,学生易于接受,识谱能力在玩中得到了提高。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方法中的重点,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运用灵活的课堂语言

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这样在整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课堂评价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四、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

实践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通过学习音乐,并把音乐融入生活实践,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目标的延续。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实践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知识观察分析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并在指导学生自己模仿、重新编排、自唱旋律等创作过程中,让学生们在体验美妙音乐的同时,在实践中提高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体验音乐活动、音乐游戏、音乐竞赛等形式,丰富学生的音乐实践经验,从而教会学生将音乐融汇到生活当中,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

总之在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充实和丰富自己,大胆创新,为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不断发展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徐春雨. 音乐传播视野下有效音乐教学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3] 刘辉.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中),(05).

2.高中音乐教学设计之我见 篇二

关键词:艺术高中,教学,内容,形式,方法,改革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为了响应国家教育部提出的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的号召, 艺术教育在高中普遍实施。很多普通高中不仅开设音乐欣赏课, 更有许多普通高中设有专门的艺术班。但是本人通过在艺术高中实习过程中, 发现了艺术高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从而影响了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所以将通过这篇论文谈谈艺术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存在的某些问题, 以及本人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达到使艺术高中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提高艺术高中升学率的目的!

一、艺术高中音乐课程设置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内容方面。

从艺术高中艺术班的教学内容来看, 它们已经开设了声乐、钢琴、视唱练耳、乐理等课程。有些城市的艺术高中甚至开设了中、西方音乐史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 让艺术高中变的更加专业性。但是更多的学校只是开设和高考有关的课程, 并且都让学生以声乐或钢琴为主。像中、西方音乐史这样的专业基础课更多的学校选择放弃开设。原因之一是很多学校入学考试的时候不考这些课程, 其次很多老师也并不具备上这样专业基础课的能力。因此, 很多从艺术高中出来的学生缺乏艺术修养, 因为他们对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有的学生在唱的一些歌剧咏叹调时根本不知其要表达的意思, 不明白要表达的情感, 一味追求声音。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弹曲子的作曲家不了解, 因此不能很好的把握作曲家风格。这就使我们大多数艺术高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唱歌、弹琴都是一个模子, 缺乏情感的表现, 更不用说很好的诠释和把握一首作品的风格。而这正好是我们培养的音乐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所以, 艺术高中在教学内容方面忽视了很重要的关于音乐本质的问题!

(二) 教学形式方面。

首先, 艺术高中每个星期用大部分时间上音乐理论基础课的安排就不是很合理。学校的初衷是好的, 想让所有学生能有同样的时间学专业。但是据笔者所了解, 除了是乐理这样的大课之外, 像上声乐、钢琴这样小课的时候, 少数的学生在老师琴房里上课, 其他的大部分学生有琴点的都去自己练琴, 没琴点没小课的同学都是自己在音乐教室自习并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习, 无人监督, 靠自觉。像正处在心理生理都没完全发育成熟的高中生, 大部分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 自己根本不可能很好利用这些自习时间学音乐知识。很多学生不是在教室聊天, 就是在教室里串来串去的, 真正认真学习的学生没有几个。这就与学校当时的初衷有很大的差距!其次, 学校在视唱练耳课上对学生按水平进行分组, 有的学校还让老师们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教学, 这就使得学生的视唱练耳成绩更加参差不齐。学校对老师的专业并不确定, 有的程度好的组分到的老师也相对好些, 这就是学生进步的更快, 而成绩稍微差点的学生其自卑的心理在加上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差异久而久之成绩更不理想。这就使学生成绩好坏的两极分化更加的明显!最后, 在声乐、钢琴这样的小课教学时间安排上, 这些学校的学生都是两三个星期才能上到一节声乐、钢琴课, 非常不利于他们专业水平的提高!像声乐、钢琴这种专业技能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指导, 让学生很快的找到演唱和演奏的方法!

(三) 教学方法方面。

笔者在实习的过程中听了不少老师的公开课, 了解了部分学生的水平, 并且通过调查也了解到了其他学校老师的教学, 有很多学校的老师无论是声乐、钢琴、视唱练耳都还是在用一层不变的教学方式, 与时代脱节。所以我们也常听到一些学生在进入专业音乐院校以后, 专业老师会说你的歌曲太陈旧或是方法不正确需要改进。因为在艺术高中, 部分教师自己方法有偏差, 水平有限难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错误的指导!这个问题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除此之外, 很多高中的学生正处在变声期, 老师对他们没有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而是拔苗助长, 违背了生理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之后, 声带很容易产生病变, 从而不能再歌唱!这些学校本来都没有开设有些音乐基础课, 学生对音乐专业知识了解本来都甚少, 有些学校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又只为学生考试进行教学, 所以更多的学生唱歌和弹琴处于比较僵硬的状态, 缺乏音乐表现力, 让人感觉他们演唱演奏出来的音乐没有灵魂!失去了学习音乐的真正意义!

二、艺术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措施之我见

(一)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

在发现艺术高中音乐课程设置及教学存在的这种种问题以后, 笔者也随之想到了一些改革的措施和建议:在原来的四门课程的基础上, 加入音乐理论课程如中、西方音乐史。这样的音乐理论基础课程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更多的音乐知识, 对于音乐发展的历史以及在音乐史上具有影响力的部分作曲家及其作品有个最基本的了解, 在了解这些知识以后, 对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也更能从作曲家和作品本身来把握其要演唱或是演奏的风格。除此之外, 还可以加入舞蹈, 朗诵等课程。现在不仅许多高等院校入学考试需要加试这些内容, 而且对学生自身专业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各个方面的, 而不单纯的局限于声乐、钢琴、视唱练耳、乐理这四门课程。

(二) 从教学形式的角度来看。

本人认为除了像乐理这样的大课以外, 学校可以将学生上专业课的时间分成几个时间段:有专业课或是琴点的同学便到音乐教室去上小课或练琴, 没课的同学则在教室里面学习文化课。高考专业固然很重要的, 但是文化课也同样决定着命运。最好是安排一个负责的老师或是班干部在教室里面维持纪律, 真正的让学生利用好自习的时间, 而不是在教室里面聊天、疯闹。视唱练耳课可以按水平分组, 但是每组最好是有同一个专业老师来教。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太大, 真正的做到让每个学生的视唱练耳成绩都能够有一个提高!

(三)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

社会是在不断变化, 我们的知识也是在不断的更新。所以笔者认为艺术高中的音乐老师有必要定期进行一些专业知识的培训, 这样可以不断改进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 接受一些新的知识和方法, 不断的来自笔者完善;并且还可以培养出更多的有用的音乐人才。

(四) 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的角度来看。

笔者前面也一直提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很多艺术高中的老师已经有十几年的教龄, 老师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是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 这些资历颇高的老教师们能否在教育战线工作十几年之久后仍然把握着时代的新潮流、仍然了解现在社会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音

浅析中国音乐史教学

王丹 (四川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四川成都610081)

摘要:中国音乐史是为我院音乐类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增长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认识。使学生对中国远古时期至新中国成立时期音乐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对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音乐品种、作家、作品和成就有较系统的了解。进而掌握我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 提高自己对传统音乐的鉴赏能力, 为表演艺术打下基础。本文试图对副科中国音乐史的教学做浅析。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双主体;知行合一;构建主义

一、中国音乐史课程简介

中国音乐史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 它讲述中国音乐发展的线索, 阐明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些基本概念, 提供必要的音乐历史知识。因此, 音乐史是历史学与音乐学交叉渗透的一门学科。中国音乐史是为我院音乐类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音乐史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两大部分。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 该课程的学习时间共两个学期, 每周授课2学时。除国庆、五一、元旦等节日以及两周机动安排外, 每个学期的教学时间一般在18周左右。

教学内容如下:

乐人才呢?笔者还是建议教师们除了给学生上课外, 平时也要多学习多了解;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要, 做到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符合时代需要的音乐人才!

本人认为, 现在正在就读音乐院校或是普通高校的音乐系音乐教育专业的同学们应该把自己的思维放的更宽, 不单单是局限于学好自己的某个专业, 平时多读音乐知识方面的书籍, 开拓的视野和知识面;对能提高音乐修养的课程要重视。除此之外, 也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不仅了解这些知识, 而且也要做到讲出来能让学生听的懂, 知道你想表达的意思, 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 通过本人对艺术高中音乐课程中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问题所提出改革的一些建议可能还存在很多疏漏的地方, 提出的某些措施也可能较肤浅。但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希望本文对艺术高中在教学内容、形式及培养

本课程学生用书为夏野编著的《中国音乐简史》。教学参考书有:

1孙继南周柱铨编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2秦序编著《中国音乐通史简明教程》

3蓝玉松著《中国古代音乐史》

4杨荫浏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5汪毓和编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6刘东升编著《中国音乐史略》

7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词典》

8许海山主编《中国历史》

在专业音乐院校里, 表演专业的课程都采取一对一的授课方式。这样的教学个性化较强, 强调你教我学, 使学生缺乏相互的观摩和交流。而像中国音乐史这门课为大班课, 为集体授课形式, 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由于授课方式不同于专业小课, 所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与专业小课有所区别。在专业音乐院校里, 史论课的教学也存在着特殊性。

二、副科中国音乐史的教学意义

在专业音乐院校里, 除了作曲和音乐学、音乐教育外其他都是表演专业, 为什么中音史是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呢?是因为中音史的教育有三个必要性, 一是史论课的教学能帮助我们提高对听觉文化的认识作出选择。拉开时间距离去看事物。历史这门学科通过研究以往的事, 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远距离审视的效果。例

学生目的方面, 能起到微薄力量。使艺术高中在经过改革之后做到为社会培养更多音乐人才, 并且提高自己升学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高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与《普通艺术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艺术研究》, 2009年第3期

[2]吴淑妹:如何调动学生上音乐欣赏课的积极性, 《音乐时空》, 2011年第10期

3.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兴趣;个性发展;创新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在音乐鉴赏课教学中,我们应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要结合高中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立足于音乐本身,开展创新式教学。

一、培养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审美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应该根据现实状况,借助多媒体手段自己动手有目的、有选择地搜集相关知识,把有内涵的音乐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不再感到音乐课的单调与乏味,充分感受音乐课堂的乐趣。

二、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音乐欣赏课不仅要重视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而且要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使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大面积地动起来,使他们有大量的实践音乐、运用音乐的机会,从而提高音乐学习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音乐中的美来唤醒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注重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核心内容。音乐是体验性的学科,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选择,善于表现,使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五、多变的教学评价方法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在平时注意做到自评与互评相互结合。这些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

4.初中音乐课的情感教学之我见 篇四

简阳市石板凳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2010年12月

张初中音乐课的情感教学之我见

简阳市石板凳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从事音乐课堂教学十余年,我深刻地体会到要让音乐唱起来动听感人情感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好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因此,情感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课堂中怎样才能将情感投入其中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课中的情感投入

备课是为上课做铺垫的,一堂课能否上好取决于备课是否到位,同样备课中有了情感的投入,上课也就有了激情,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它本身都是体现了作者的内在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去深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体会他们在创作时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作品,备好课。

二、课堂中把情感教学渗透到学生心里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的第一平台,能否将情感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引起学生共鸣,是音乐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常对孩子们说:“任何一首歌曲,它都是一首情歌,只是它表达的情感不一样而已”。“一首歌曲,情感就是它的灵魂。” 创设情景,以情感知。我在上八年级16册中的《化蝶》时,一谈到“爱情”二字,孩子们都显得很羞涩,我说:“你们对‘爱情’有什么看法?”大家都不说话,把头也埋得低低的,遇到这样的情况,别说情感教学无法进行,连最基本的歌曲也学不好。于是我先范唱、范奏,让他们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印象,再让他们讲一讲梁祝二人的爱情故事,并对二人的遭遇深表同情,再唱一唱歌曲,听一听小提琴协奏曲,让他们的情感再将由同情转化为敬佩,最后再演一 演。这样通过师生、生生双边互动,再用准确、富有感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到音乐作品中,带他们进入角色,让自己成为故事的男女主角,去领会作者的创作心境,去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让整个课堂“活”起来,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用怎样的情感去诠释它,还对“爱情”有了更新的认识。现在的孩子为去追逐流行音乐,而对书本上所谓的“老”歌不闻不问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身心正处在情感懵懂的年纪,流行歌曲符合他们的情感需求,即“老”歌离他们的情感世界太远,又没经历过,不喜欢是可想而知。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当前的任务是引导孩子们在音乐作品中去感受世界的真、善、美,感受喜、怒、哀、乐、敬、爱六种情绪。在上欣赏曲《保卫黄河》时,让孩子们去体会当时中国人民国破家亡的情绪,学生能用词语表达出来,但真正唱时去找不到对的情绪。于是我便下载了一些抗战和黄河奔腾的视频,让他们换位思考,如果其中有一个战士是你,你怎么做?通过听、看、想、唱、演等形式,孩子们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手舞足蹈。情感自然而然地涌入了其中,歌声也更富感染力了。做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在上课时,对教学内容不能照本宣科,应灵活地组合。我在上《唱脸谱》时,根据本地学生对京剧、川剧不是很了解,利用相应的投影资料,并用音乐激起学生兴趣,再和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如画脸谱、讲讲京剧的故事,使学生在民族音乐的魅力中,增强民族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激活了学生的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创造才能,使其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音乐课程的创造性发展价值所在,我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配合,主动进行思考,不断参与活动,给学生较多的自由学习时间,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获得了丰 富的情感体验,音乐素质得到了提高。

三、爱是情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5.高中篮球教学之我见 篇五

湖南省汉寿县第一中学王健

摘要:重点分析了高中篮球运动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并对篮球教学中五个环节的讲解示范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篮球教学;讲解与示范

篮球运动是一种充分利用人的四肢、躯体和头脑的体育运动,它可以促进人体的全面发展,快速、准确、灵活多样、变幻莫测是篮球吸引学生的原因。在全国高中都开设了篮球课,这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运动”。篮球也是一种聚集了所有时尚元素的体育运动,是广大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所以教师在传授篮球知识的过程中示范和讲解就尤为重要。

一、高中篮球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高中篮球教学特点,可以在教材内容安排上以移动、运球、传接球、投篮、个人防守技术为主。基本技术教学顺序是:移动—运球—传接球—投篮—个人防守技术。在加强重点教材的教学内容上应重点加大示范讲解的力度,使学生从开始就对篮球的技术动作,基础配合有明确而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高中篮球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

二、讲解与示范

讲解是体育课教学中运用语言的一种最主要、最普遍的方式,讲解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作用、要领、方法和要求等,以指导学生掌握技术、技能,进行练习,组织教学和进行

思想教育。讲解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示范动作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方法,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所指定的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正确的示范不仅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所以,示范对促进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三、基本技术教学过程中讲解示范应注意的环节

(一)移动

移动是篮球运动攻、防技术的基础,对学习和掌握、巩固和提高篮球技、战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不怕累的拼搏精神具有很大意义。因此在篮球教学中,首先应从移动技术学起,要抓住控制身体重心的平衡和变化这一关键环节,认真讲解,正确示范。在强调正确基本姿势的同时,注意蹬、跨、碾的动作用力与协调配合,进而不断地提高脚步动作的快速、突然和灵活性。

移动技术动作的讲解与示范。

(1)移动技术动作的讲解,首先要使学生明确移动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移动技术的积极性。

(2)移动技术的关键是屈膝降低重心、前脚掌的蹬地、碾地动作以及在移动过程中腿部和腰部用力,腰胯灵活带动躯干使动作协调配合,保持身体平衡和转移身体重心。

(3)移动技术动作示范,先分解各部分技术,后综合技术,示范动作要正确、无误,使学生较快认识正确动作的概念。

(二)运球

运球是持球队员在原地或移动中,用单手连续拍按由地面及反弹起来的球的动作。

运球技术动作的讲解与示范。

(1)运球技术动作的讲解,要使学生明确技术运用的时机、动作方法和要点。

(2)动运球技术的关键环节是正确的运球手法对球的控制能力和熟练的脚步动作与手法的协调配合对球的保护能力。

(3)运球技术动作的示范,应先做慢动作示范后做快速动作示范,由无防守人的示范到有防守人的示范。

(三)传、接球

传、接球是篮球比赛中队员之间有目的转移球的方法、是组织进攻配合的纽带,实现战术配合的桥梁,传接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战术配合的质量。

1.传球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地转移球的方法,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传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战术质量和比赛的胜负。

2.在传、接球技术教学示范与讲解中教师要在强调正确动作规格的基础上,不断地注意传球的速度、准确性练习,做到传球快速及时,准确到位,同时还应注意提高传球前视野的观察能力和动作的连

贯性。在传球教学时要抓好臂、腕、指力量的协调用力,注意纠正肘外张、双手用力不一致和推球的错误动作。接球要注意接球后的基本姿势及与下一个技术动作的连贯性。

3.传、接球技术的动作讲解与示范

(1)讲解各种传球技术的运用时机、动作方法和要点。

(2)讲解手腕及前臂用力方法。

(3)各种传、接球技术动作示范要正确,并应注意合理的示范位置。

(四)投篮

投篮是篮球运动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篮球比赛中—切技、战术的运用都是为了创造良好的投篮得分机会。投篮技术运用得是否合理、准确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胜负。投篮动作是从准备姿势开始,用蹬地、提腰、伸臂、抖腕、手指拨球的全身综合协调力量将球投出。其中伸臂举球和手腕前屈或翻转与手指拨球的力量是控制与调节身体各部位用力的关键,也是取得合理的投篮出手角度与速度的保障。通常投篮距离越近,身体综合用力程度越小,以手指与手腕动作用力为主;在远距离投篮时,身体综合用力的要求则愈高,特别是手腕与手指调节力量能力也要求越强。

在投篮技术教学示范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强调正确的投篮手法和正确投篮技术的规格,使学生明确身体各部位和手臂、手腕、手指的正确动作与协调用力,是掌握投篮技术的关键,同时还应强调投篮时的瞄点、球的飞行弧线和球的旋转,这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强调手脚的协调配合,全身重心的控制能力和投篮与突破、传球技术的综合运用。

投篮技术动作的讲解与示范。

(1)明确各种投篮技术动作的方法和要点。

(2)要突出强调:掌握正确的手法和全身协调用力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关键,必须掌握正确的手法,形成正确的投篮动作定型。

(3)教师的示范动作要正确无误。优美大方。

(五)个人防守技术

在个人防守技术教学示范讲解中,教师应强调根据不同特点的对手选择正确的防守位置和不同的防守方法,积极移动,判断准确,行动果断,大胆地运用合理正确的打、抢、断技术动作,破坏对方的进攻,同时还应强调,如果防守行动未能奏效,要求队员迅速恢复正确的防守姿势,重新抢占有利的防守位置。

个人防守技术的讲解与示范。

(1)要使学生明确攻守的辩证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要以攻练守,以守促攻,攻守平衡,防止重攻轻守的偏向。

(2)要强调正确的防守姿势和各种防守脚步动作是提高防守技术的基础。

(3)明确个人防守的基本原则是以球为主,人球兼顾。如防守位置、距离的选择,防守中的移动、堵截、抢断以及集体防守的配合都是以球为中心和依据的。

总之,在篮球教学示范讲解过程中,应根据高中篮球教学特点和

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合理地安排讲解与示范的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高中学生篮球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教材编写委员会篮球教材组.篮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6.

6.高中教学课堂管理之我见 篇六

李芹

摘要:课堂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当今时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协调好课堂上的各种关系,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成为有效课堂管理的重点。

关键词:课堂管理学生教师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为了保证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这一过程称之为课堂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教学目的,贯彻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要求,而这些是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下完成的,所以,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教学过程很好实现的必要前提。笔者对于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谈了以下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学记》里有句话“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学生接受老师,喜欢老师,就会更愿意接受老师的课堂。南京师大曾进行过一项“学生对教师态度与学习兴趣、成绩的关系”的调查,结果是:有将近70%的学生认为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喜欢上他的课,还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不喜欢一个教师就没兴趣听他的课。要想真正实现课堂高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做学生喜欢的老师非常重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做到相互理解、尊重与关怀、密切联系、真诚交往、关心学生,让学生带着“教师总是在关心我”的想法来接受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这样他们就会理解教师、体谅教师。大多数教师偏向喜欢成绩好的学生,这样在跟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会在无形中表露出来,学生都比较敏感,从而自尊心会受到伤害。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平等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每一位学生都有闪光点的,教师树立全民教育,全面教育的理念,真正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友好型为最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首先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缺失需要的实现,其次在实现缺失需要(尤其是爱和尊重的需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负责并自主选择的从成长需要中追求自我实现的结果。最后对于缺失需要得到满足但依然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要给以必要的引导。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实现缺失需要的第一步。在地理课堂上,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师要注意自身仪表,言谈高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这其中包括了教师的仪表,如果学生对一位老师的印象不好,那么

不管这位老师多么努力,也很难获得学生的好感。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注重仪表,让学生觉得教师热情和蔼,他们才愿意亲近,教师才有可能有效地对学生加以影响,实现对课堂的有效管理。

首先,教师必须和蔼可亲。当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首先看到的是教师的一张脸。这张脸必须是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的。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学生对教师的脸色特别敏感,若板着脸孔上课会给学生一种压抑感。反之,看到老师灿烂的笑容,他们会感到亲切,受到向上的感染,就会思维活泼,反应敏捷。

其次,教师要衣着得体,干净整洁。教师的衣着必须是“得体、整洁、随众”,不穿奇装异服。着装颜色也可以尽量的深一点,随众、脱俗,刷洗干净,扣子扣齐,拉链拉上,男教师领带要打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集中在黑板上,集中在教师上课的内容上,而不是老师的着装上。

第三,举止大方,言谈高雅。教师走上讲台,应举止大方,精神饱满,语言文明高雅,不说脏话,不带脏字。教师跟学生交谈或课堂提问应带鼓励、启发式的口气,不用低卑的语言讽刺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或答错时,教师应从某一侧面提醒。当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更要正面表扬。大方的举止、和善幽默的语言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

学生是否敬重一位老师,主要看他是否具有专业的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只有这样的教师,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发自内心地服从教师的管理。如果一位教师总是说话声音比别人大,自觉高人一等,在教学上没有什么真材实料,那么学生会只会觉得这位教师夸夸其谈,从而不会听从其管理。

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专业知识。例如,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多以身边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为素材,以“人地合一”为主要的地理观念,这更需要地理教师多观察,多思考,更好的从生活中为地理课堂搜集材料,尤其是遇到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时候,如近几年国际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可引用到课堂,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对其分析评价。在教学方法方面,摈弃传统的说教法,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采用案例法、学案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共同学习,不可固步自封。“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我们可通过听讲座、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形式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切磋教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尤其是要多向老教师,名教师取经。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许多名教师的课堂录像,在网络上也都可以找到,我们都可以拿来学习。

四、管理教室的光线、卫生,教室布置有地理特色

教室的光线、卫生情况也会影响到学生上课时的情绪和效率。光线太暗,学生容易瞌睡,情绪提高不起来,相反,干净,明亮的教室则会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管理好教室的光线问题。教师一走进教师,首先要检查教室的光线情况,当教室光线不好时,教

师要拉开窗帘,阴天时要打开教室的灯。然而,当我们使用多媒体时,光线太亮又会影响到使用效果。所以,这个时候又需要拉上窗帘,关上灯。学生要每天打扫教室卫生并保持教室清洁,保证有一个清洁的上课环境。

课堂环境的布置,要求具有学科氛围,在一些活动区域,教师可以动动脑筋,营造好的学科氛围,教室可以布置地理角、英语角等,例如在地理角,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在墙角里摆放地球仪或者矿石标本等,在教室的读书角里摆放一些有关地理知识的报刊杂志,比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华夏地理》等。在黑板报中,开设地理学习的专栏。这些小细节都可以增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五、提前五分钟到教室

很多教师想到上课前班级的情况都会无奈地苦笑,追逐的、打闹的、睡觉的、吃东西的,像菜市场一样。尤其是非高考科目上课之前,更是如此。如果教师打上课铃了再进班级,至少要用三到五分钟时间整顿班级秩序,才能使学生进入上课状态。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变成了四十分钟,很多教师为了能完成地理教学的进度就不得不推迟下课。这样既影响到学生的休息,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教师可以提前五分钟到班级,维持班级秩序,组织学生拿出地理课堂上需要用到的课本、地图册、练习册等,教师需要作图的,提前在黑板上作好图,需要用到多媒体的,准备好多媒体。有了这五分钟,学生可以很快的进入状态,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保障。

六、善于运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通常, 教师在课堂中经常运用的肢体语言包括: 一是眼神接触。眼神接触是课堂上师生最常用和最普通但却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因此, 教师要做到和每一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眼神接触, 并努力熟悉每个学生的眼神意义, 读懂每一个眼神反应。二是身体接近。课堂上教师的言语批评既会中断教学活动, 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就是身体接近。在大多数情况下, 教师走近学生, 或轻轻地拍拍学生的肩膀就能使其端正行为。三是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是语言的重要部分。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尽可能变换身体姿势并结合讲课内容, 惟妙惟肖地表现课程内容, 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 从而被学习内容所吸引

七、善于处理应急事件

任何教师的课堂上都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学生上课吃东西、说话或不服从教师管理等等,这些会令教师生气、失望甚至会感到非常失败,一旦教师的情绪受到干扰或带着不良情绪上课,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这对学生和教师自身都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教师必须摆正心态,不断锤炼自身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会感到很疲劳,课堂上的一些小插曲有利于调节气氛,创造活跃的氛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不断总结,把坏事向好事的 方向转化

7.初中音乐教学之我见 篇七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初中音乐教学,现象,分析

长期以来, 由于家长和学生, 甚至部分教师都认为音乐课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 以及教材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枯燥乏味, 逐渐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味地只学习考试学科。这种现象固化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越发感到学习的疲惫, 从而产生了厌学的想法。而现代素质教育制度强调了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 并要求在初中必须普及音乐教学。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处于核心的位置, 所以在整个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音乐的美来感染学生, 以音乐中表达出的丰富情感来感染学生, 从而使学生慢慢形成好的审美观念。根据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 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对音乐的各个要素、各种方式产生反应, 积极地指导学生学会感受、表达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此外还要坚持引导学生鉴赏、体会音乐表现出的美, 进而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改变初中教学模式, 在课上分析验证

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 往往同样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方法, 不断地分析验证教学教案设计的合理性, 不断进行反思并对症下药。课堂教学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有它不足的地方, 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分析材料, 为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提供帮助。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 我们还应当努力去构建互动课堂, 打破传统的灌输呆板的学习方式, 比如大多数学生都没去过非洲, 当我们给学生欣赏非洲音乐的时候, 很多学生都感到陌生, 此时教师就需要把非洲一些部落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非洲音乐的发展过程讲给学生听, 并且为学生示范一些非洲音乐特有的动作, 比如用手打鼓等等, 并让学生进行模仿参与, 从而增加课堂互动性, 活跃教学气氛。

二、取长补短, 不断对音乐教学进行改善

年轻一辈的音乐教师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在教学时应吸取年长教师的经验, 取长补短。在新课改下,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通常与教材息息相关, 绝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而疏忽了音乐知识的传授, 因此, 教师要认真备课并仔细设计教学内容。

2.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 按其个性气质对其进行个性化教育。

3.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和学生一起探索音乐的奥秘。

三、明确音乐课堂上的教学重点

长期以来, 初中学生一般认为音乐课仅仅只是唱唱歌曲而已, 谁唱的歌多, 谁的音乐课成绩就比较优异。所以音乐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明确音乐课的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意识。音乐课的重点是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认识各种器乐, 欣赏前辈们的创作各种乐曲, 在各个方面感受音乐的价值, 从音乐中感受生活的意义。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音乐世界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 带领学生学习

如果学生不具备兴趣意识, 学生学习知识就好像攀爬珠穆朗玛峰, 困难重重。所以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能够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态, 是教好音乐的一门技巧。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唱歌,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的智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提高。因此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的探索欲望, 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如果对音乐产生了学习兴趣, 便会积极地探索音乐知识, 不会再觉得学习音乐是一种无关紧要的事。如果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其思维也会变得更加灵活自由。此外, 教师还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 例如, 教师应该善于抓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 利用学生拥有极强的团队荣誉感的特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不断鼓励学生勇于表现个人才艺,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程的乐趣, 激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 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氛围, 不断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爱好。

五、设立情境模式, 引导学生萌生音乐情感

音乐情感可以通过情境的磨练来萌生, 它是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积累丰富、不断完善提高的。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 教师需要设立音乐教学情境, 根据所处环境调整音乐教学模式, 以便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例如, 在组织郊游时, 教师可把环境所衬托出来的情感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 还可以把音乐教学的过程与各种郊游活动或节日相结合, 利用学与玩的教学模式, 开发音乐情感, 最终让音乐教学模式得到优化。教师设立音乐情境, 在情境中实现师生互动, 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心态,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完善。比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的形式来演绎一段音乐剧, 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极大魅力, 深切感受到音乐潜在的内涵, 并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深切情感。对音乐的良好感受与认知,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 让学生的情操得到不断的陶冶。

六、以学生为中心, 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的音乐潜能有着明显的差异, 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也各不相同。所以音乐教师就不能以同一个标准来看待学生,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尊重学生之间的各种差异, 并要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 以此作为基础, 因材施教,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以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 参与音乐, 积极肯定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总之, 现代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 可以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音乐的美, 获得美的体验, 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里放声欢唱。

参考文献

[1].肖迪.初中多媒体音乐教学实效性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07) .

[2].汪薇.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06) .

8.高中音乐教学设计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在我国新课标准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我国高中音乐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同时我国高中音乐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取得较好的发展。但由于过去人们对高中音乐学科的误解及时代的不断进步,所以对当前我国高中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教学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当前为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提高高中音乐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在音乐教学时不断地转变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采取相关的措施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从而促进我国高中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当前我国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当前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教学体制及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教学理念不仅对教学活动开展的全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高中音乐教学体制的制定也有着十分关键地作用。高中音乐教学理念时是对高中音乐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规律的观念和看法,正确的教学理念不仅要重视教学效益的提高还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要求老师讲究教学策略并有时间观念与效益理念,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中音乐教师教学理念仍未跟随社会的发展进行与时俱进。教师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时依旧采用这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有效地激起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此外,当前我国对高中音乐教学的改革力度也不充分。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以及欣赏音乐不仅是音乐教学主要环节,同时更是教师完成音乐教程所包含的内容。但是目前我国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只是简单的将音乐教学变为单一的音乐鉴赏,而未让学生进行创作和实践,未能有效地创新改革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教学方式,使得高中音乐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

1.2高中生面临着学业压力缺乏学习音乐的动力

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他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音乐学科的关注度较低。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社会、学校及家长等认为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属于副科,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上理想大学,所以没必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在这些课程上。所以,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时缺乏主管能动性,且存在应付音乐老师的现象,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缺乏学习音乐的动力。

1.3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养较低

虽然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我国的教育制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升学率只重视语文、数学等主要课程的教学,而始终未提高对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的关注。所以,高中学校在聘请音乐教师时未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明确的要求,从而导致我国高中音乐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1]。这不仅不利于我国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限制了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此外,由于音乐教师在专业素养较低所以他们在教学时经常随意的改变教学内容,从而使得高中音乐教学轨道大大偏离。

2.现阶段完善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对策

2.1不断地深化改革我国高中音乐的教学模式

在现阶段我国高中音乐教学中,不近要打好学生的音乐基础,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音乐的能力。为进一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必须要不断地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断地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要从传授学生们音乐知识变变为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2]。所以,高中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要尽可能的采用情景教学法、专题讨论法等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同时也要注意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

2.2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由于高中音乐学科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艺术性及专业性,所以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要有效地结合多种教学资源来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完美的音乐学习环境。所以,这就要求高中音乐教师要为学生们创造出一个相对有效地音乐实践路径,在提高他们心理素质的同时激发他们的音乐创造灵感,从而更有效地激发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3]。此外,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帮助学生们树立起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趣,在提高学生们分析辨别音乐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2.3有效地提高高中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

要想切实有效地促进我国高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必须要有效地提高高中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所以这就要求高中学校要加大对音乐学科师资力量的投资,高中音乐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此外,高中音乐教师也应该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保证高中音乐教学队伍的教学水平有效地提高[4]。

结束语:总而言之,现阶段在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对音乐艺术的需求和要求也随之增多。在我国的素质教育领域中高中音乐教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高中生紧张的学习压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素质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所以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不断探索自身教学的方式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及社会阅历的同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激发高中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同时提高自身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地推进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蕾. 新课程改革中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课程(下),2014,06:54.

[2]《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总目录(一)(2012年第1期~第21期)[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1:126-144.

[3]王晔楠. 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的学习方式创新[J]. 成功(教育),2010,04:34.

9.高中音乐教学设计之我见 篇九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教学‛中‚以人为本‛的音乐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寻求知识,教师则由教学的主体转化为学习的辅助者,而学习者成为教学主体的变化势必引起音乐教育方法的重大变革,学习者的主导地位必须在新的教学方法中得以体现。那么,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鉴赏课教学又将如何呢?针对以上几点,笔者从自身学习经历和实习经历出发,深入探讨新课程标准下音乐鉴赏课教学的内涵和先进性,并从中得出自身心得体会。

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法;以人为本;教学实验

On music appreciation coure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bstract

Human-oriented idea in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 has made the students to change from passive to positive and the teachers are form teaching subject to teaching assistance.The change of the students’ role must lead to a revolu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 students’ leading position should be embodied in the new teaching method.Then, what about the musical appreciation couse unde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these questions, the writer has made a deep analysis of the musical appreciation course from his own experience.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humanist-oriented;teaching experiment

关于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鉴赏课教学之我见

音乐学 李百凯 0403402050

引言

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性情陶冶的熔炉。‛生活需要音乐。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而独具魅力,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代替的。一位西方哲人曾说过:人类把握和认识客观事物的钥匙有三把,一是文字,二是数字,第三就是音符。可见,欣赏音乐对于人类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早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人类历史的经验表明,无论是哪一社会,哪一社会组织,甚至哪一正常个人,都不能没有音乐。可见音乐在客观上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现在,人们获得音乐认知的途径有很多,这就使人们获得音乐认知能更便捷,内容更广泛。人们参与音乐的主要方式是音乐欣赏,而不是直接参与。因此音乐欣赏活动的研究与分析也成为了许多教育学家的话题。脱离了音乐欣赏,离开了听众,音乐的创作活动和表演活动就会失去意义。音乐的美以及包含在音乐作品中的价值和内涵都需要在欣赏过程中得到最终的实现。任何音乐作品都要经过欣赏才能真正成为一部现实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们必须把音乐欣赏活动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认清音乐欣赏活动的内在规律。

随着旧的教学大纲从音乐教学中退出,新课程标准顺应时代进步和教育需要广泛应用于教学工作,新的试验教材也突破了旧的传统教材的模式,提出以审美为核心,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以人为本‛即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活动,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似乎都忽视了‚以人为本‛这个中心,以致隔离了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抛开了学习者,当然就难以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因此音乐教学中应做到:一.以尊重学习者为出发点;二.培养创新教育观;三.积极倡导音乐生活观。

新的教学标准和新的教材发生革命性变革的同时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是不是也该换一种与之对应的方法呢?是的,而且是必须的,及时的。新的教学方法应摒除旧教学大纲前提下的诸多不足,应以学生为本,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创新,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一言以概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自主学习和自我创新,教师进行辅助工作,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之前旧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在我脑子里的边界非常模糊,没感到太大的区别。教育实习期间听取了大量关于音乐鉴赏教学的优质公开课和高中音乐教学的示范课,并结合了一下自身的经历,再加上多次的实践,感到两者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是颠覆性的,因此笔者在这里就想总结一下,自己重新定位一下的同时也给别人做一个虽浅陋但笔者希望会有用的参考。

一、寻找提高学习者音乐鉴赏学习兴趣的因素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笔者有幸担任了实习学校普通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工作。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习者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好习惯,为终生爱好音乐奠定基础。[1]‛把培养学习者的音乐兴趣,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作为目标提出,可见音乐兴趣对于音乐鉴赏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在学段目标中把激发和培养学习者对音乐的兴趣,保持和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提到了首位。

音乐兴趣,是指人在积极接触和认识音乐时的一种心里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并有了强烈明确的指向性和探究性。在音乐鉴赏课程教育中,学习者对音乐的兴趣是其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学习者如果没有音乐兴趣,音乐课就如同虚设。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其重点不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是音乐兴趣的培养,如果没有音乐兴趣做基础,基本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任务就很难完成。就终身音乐教育而言,音乐兴趣是学习者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即学习者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与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动力和催化剂。因此,音乐兴趣应该是学习者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

那么,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下音乐鉴赏课教学的实施中,诱发、培养、发展学习者音乐兴趣的因素有哪些呢?为求究竟,笔者利用教育实习的机会进行了第一次调查实验: 教学实验一:

笔者先抽取了两个班,一个文科班和一个理科班共120人进行了书面的问卷调查,问题是:请问能让你在音乐鉴赏课上产生或提升音乐兴趣的因素有哪些?将结果进行统计后又在120中随机抽取了20人进行了座谈,以便于客观、全面的了解能让他们增强音乐兴趣的因素,在他们的积极配合下有结合了一下笔者自己多年来的音乐学习,最后还请教了几位教学经验丰富、有相当资历的音乐教师,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教学实验结论一:

首先,施教者应该对音乐教学充满激情,对音乐爱之如痴。如果施教者自己对音乐教育态度冷漠,在施教过程中表现的疲疲塌塌、松松垮垮、随随便便,那么被施教者也很难对音乐产生兴趣,一定要表现出施教者对所授内容是感兴趣的。

其次,‚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老师要为学生探求创新地学习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和环境氛围,让学生感性地接触活动内容,再进行理性的加工准备。[2]‛确实,培养学习者音乐鉴赏兴趣应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因为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是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教室的布臵应该优雅,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诗意,诱人遐想;音乐家的画像,音乐格言的挂贴应具有视觉欣赏的意义,让学习者走进音乐教室后有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学校音乐鉴赏教育来说,整个校园也应该营造一个大的音乐学习环境,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在课间播放一些抒情性、叙事性、赞美性等舒缓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学习者的神经思维,愉悦学习者的身心,利用学校广播站还可以开办一些音乐专栏,如‚音乐欣赏知识讲座‛、‚点歌台‛、‚音乐评论‛、‚我与音乐‛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广播栏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鉴赏音乐的稳定兴趣。

再者,各中小学及高等教育学府应该成立各种音乐团队,如合唱团、民族管弦乐队、管乐团、管弦乐团、舞蹈兴趣爱好小组等,给学习者提供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此外还应该组织各种音乐活动的竞赛,如个人的声歌类、舞蹈类、器乐类等,团体类竞赛如班级合唱比赛、音乐知识竞赛、音乐类报刊创编比赛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参与意识和表演欲,还可以在竞赛的同时发觉有潜力的音乐学习者。

另外,‚在教学中在教学中感受与鉴赏是互相关连的,音乐是最能直接感染和打动人的。要通过相关的服饰、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投入到音乐中发挥其想象力,引导学生去鉴赏、感受音乐作品的风格、意境,悟出其中的道理。[3]‛在音乐鉴赏课教学中,施教者应具有美的仪表、良好的教态、生动的语言、正确的讲解、优美动听的歌声和伴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来激发、培养、发展学习者的音乐兴趣。

最后,‚专业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欣赏存在很大偏差,最明显的问题是轻视通俗音乐,漠视通俗音乐文化的存在。[4]‛新概念音乐欣赏应把通俗的音乐与古典的、传统的音乐放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艺术化的欣赏。执教者应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如学习者对流行音乐感兴趣,那施教者就可以利用这个兴趣点让学生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有哪些有点与不足?然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概念以及流行音乐的历史。施教者不可以不顾学习者的兴趣一味的排斥与贬低流行音乐,反而可以抓住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兴趣特点,让学习者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而拓宽其音乐视野,提高学习者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为了验证结果是否正确,笔者又对其进行了实践: 验证试验一:

在5个不同班级的音乐鉴赏课上,首先笔者将课堂从堆满书籍的教室搬到了音乐气息浓厚的艺术楼钢琴房,抛弃了板凳转为席地而坐。放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已经让学生开始摒弃以前的被动应付状态,变得积极主动而活跃。上课的过程中笔者不仅加入了跟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如在讲蒙古‘呼麦’艺术时提到了青年歌手大奖赛中的呼麦歌手),还穿插了几个互动的小游戏(如分声部合唱脚本中的旋律片段),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下课时由以前的慵懒困乏变成了如今的意犹未尽。这样理论联系实际,证明了调研结果的正确性。

二.重视培养学习者的审美能力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习者的高尚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特点是审美性,它是通过音乐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音乐审美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是以艺术化的音响之美感染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审美意识,而后潜移默化地美化人们的道德情操和美化其言谈举止。[5]‛审美教育是以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和表现及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音乐在实施美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的功能,他通过多种题材或体裁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学习者对音乐美的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创造能力。

所谓‚艺术就是感情[6]‛,而音乐美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方式。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而审美情感的获得主要是从音乐审美愉悦体验中得来,只有让学习者亲自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才可能产生审美愉悦。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音乐课程辅德的外在价值,而忽视了音乐课程的内在本质价值——审美价值;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联想、想象、创造、情感等审美体验;淡化了音乐教育在培养创造力、开发潜能、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忽视音乐的审美育人目标,忽视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从而导致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的严重丧失。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音乐鉴赏课程的内在价值,提高学习者的审美能力呢?为了让理论更有说服力,笔者又进行了弟二次教学实验: 教学实验二:

调查对象是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的音乐老师,因为高三是高考年级,老师和学生都处于应试状态,所以考虑到结果的客观性,先不对其进行这方面的调研。利用课余时间,笔者分别到了两个年级的音乐教研组,对音乐老师们进行了请教和沟通,期间笔者发现年轻老师对本人提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心得比较多,而有的老教师对此好像很不屑,笔者私下做了了解,那几位老教师在学生中的口碑很不好,而且教学成绩也是倒数的。这也算是笔者这次试验实验的一个小插曲吧,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新教学方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经过两天的讨论和综合,以下的结论得到了两个音乐教研组老师们的认可: 教学实验结论二

首先,必须加强音乐鉴赏教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把感受与鉴赏的内容也摆在了首位。确实,音乐欣赏鉴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富有感染力,音乐知识面最广的一种形式,音乐鉴赏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最佳方式。由于音乐本身存在着不具向和无语义的美学特征,所以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还能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音乐鉴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体,它不仅可以发挥施教者个性化的创造潜力,而且可以让学习者在赏析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丰富审美情感、提高感受与鉴赏能力。穆塞尔曾说过:‚音乐教育的中心是欣赏课,假如我们不能创造欣赏课,我们就马上变成了不过是训练者不过是教窍门的教师,而不是教育工作者了。[7]‛所以感受和体会音乐的审美价值,音乐鉴赏是最主要的途径。音乐新课程加强音乐鉴赏教学,不仅仅是音乐鉴赏教学本身的需要,而且也是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的需要。因为音乐鉴赏教学无论对音乐表现活动的开展还是音乐创造的进行,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音乐鉴赏活动中,学习者往往能够自觉自愿的,有时甚至是不知不觉的进行音乐表现与创造。人们对音乐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进行着审美再创造,从中获得音乐审美愉悦,进行审美再创造,学习者在审美活动中不断的肯定自我和实现自我,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

其次,‚聆听者、聆听背景以及音乐内容三者间的关系是:聆听者的个性以及他(她)们对聆听活动的自主程度都影响其情感体验,聆听背景与音乐内容共同影响聆听者的情感体验。[8]‛所以,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施教者应该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者的‚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围绕一个‚情‛字,把学习者导入一个统一的氛围之中,产生人与人,人与音乐情感上的共鸣效应。例如通过创设愉快的音乐氛围,利用形式多样的新课导入,通过施教者的演唱和演奏,通过施教者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等手段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情‛,使学习者情绪受到感染。音乐的本质特征在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生活,音乐创造的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表现这一本质特征而服务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活动的本质特征,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欣赏活动的主要目的。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应加强理性认识,反复聆听感知音乐;提倡主动参与;加强人文艺术修养。[9]‛在音乐教学中,只有处处突出情感因素,才能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三.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体验、被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转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单纯的、主动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受教育者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者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的得到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音乐新课程的实施中,音乐鉴赏课应怎样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呢?为此笔者又进行了第三个教学实验: 教学实验三:

利用实习期间教师大会的机会,在单位领导的帮助下,笔者邀请了几位资历高和成绩好并深受学生爱戴的几位老师进行了座谈。虽然老师们分别教授不同的科目,但领导和老师对这个研究题目的重视,老师们几乎是知无不言,老师们精准的用语和几十年实践让笔者受益匪浅,真的是胜读十年书!三个小时的时间转眼就过了,怀着激动的心情笔者即刻对谈话内容进行了总结整理,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最终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教学实验结论三:

首先,要求施教者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教学行动上产生相应的变化。音乐教学长期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施教者始终把自己看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形象,把学习者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收器,前人经验和知识的储存器。这种‚凝固的课程教材体系,不能及时地反应当代科学发展观的新材料新成就,学生学习的主要是前人留下来的‘昔日信息’,学生成了一个被动的‘信息受纳器’,因而面对大量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会变得一筹莫展[10]。‛在课堂式教学中,施教者是课堂的主体,学习者一味的模仿,循规蹈矩,被动接受音乐知识,使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遏制。所以便出现了学习者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实际上,这种课堂教学没有尊重学习主体,忽略学习者的音乐潜质和成长能力,甚至是在扼杀‚创造力‛。在音乐新课程下音乐鉴赏课的实施中,施教者的角色应由‚传授知识者‛变为学习者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施教者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手段。

其次,在音乐教学中应尊重学习者的需要。人是万物之灵,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关注和尊重学习者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尊重学习者,更多的欣赏与鼓励学习者,将人生美好的前景展示在他们面前,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再者,应重视音乐教学的网络环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音乐教育与学习也有了新的发展契机。‚多媒体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能够优化音乐教学手段,丰富音乐教学资源,创建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学情景。[11]‛学习者在课堂上面对的不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而是一个信息资源极为丰富、视野极为广阔,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且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利用网络进行音乐教学的方式是一种自助式的无边界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让学习者掌握了研究性学习和资料搜集的手段,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另外,应提倡以音乐为本的学科综合。《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学科综合‛,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较大的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首先是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结合。从艺术的本质上讲,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只是各自所有的感性材料不同而已。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各艺术门类本是源于一家的,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把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其他艺术形象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让学习者通过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即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可使学习者更形象的接触音乐。

音乐课程与包括语文、历史等在内的与音乐艺术有关的其他非艺术课程,适当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音乐教学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段落教学相沟通;音值和节奏等等内容可与数学课中的数量概念结合讲解;节奏与自然界现象,与人的生理现象以及人的运动方式有关,教学时可以与自然常识课沟通;体育课的广播操及韵律操等与音乐节奏感和旋律感的联系很紧,也能够有效结合;一定的音乐与文化产生的民族、地理环境、历史条件、语言特征、生活习俗、文化交流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故音乐课与历史课和地理课的教学也能有机结合。比如,‚音画舞结合的欣赏,符合学生思维带有形象性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12]‛

最后,在音乐教学中应积极创建良好的民主教学环境,创建良好的民主教学环境,应该是把课堂交给学习的主体——学习者,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换为信息加工者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如让学习者自选歌曲或乐曲进行演唱和欣赏。各种媒体所传播的不同风格的音乐给学习者的音乐生活带来很大的选择空间。施教者应该尊重学习者的选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一些他们所喜爱的和内容健康的流行歌曲向老师推荐,只要情趣高雅、格调高昂的流行歌曲都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学唱,如《同一首歌》、《爱我中华》、《一个真实的故事》等。

让学习者自行收集资料也有利于创建音乐教学的民主环境。在欣赏教学中,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来感知、欣赏,使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课堂中再让学生们交流信息。‚感性与理性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两种倾向,前者‘求动’,试图从动态角度把握生命的整体过程;后者‘求稳’,试图从静态角度确定生命形成成分。两种倾向在音乐认识活动中以赏和析的方式并存,并贯穿在全面、完整的认识音乐过程中,缺一不可,共同发挥作用。前者把音乐作品感知为生命的整体,后者帮助人们理解作品的形式特征和结构性质。[13]‛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的大量资料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开阔了施教者的视野,便于挖掘出更新更广的内容。四.评价对音乐教学的作用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进行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和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习者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习者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体改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的实现其自身价值。‚艺术评论必须建立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是对鉴赏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同时艺术评论自身又体现出客观性和科学性、实用性的特征。[14]‛

传统评价往往用行为目标作为判断的依据,而行为目标是有结果取向的,它重视的是学习结束后的成绩,而忽略学习过程。过去的评价不管你的音乐特长如何,不是一首歌、一条视唱曲,就是做一张枯燥无味的乐理试卷就算是本阶段你的最终音乐成绩。考试的方法简单、内容贫乏、评价十分随意,这样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的进取,完善教师的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教学的建设与发展‛。因此音乐课程评价形式必须多元化,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只有通过这些评价方式的结合,才能准确公正的评价一个学习者。既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又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施教者教学的积极性。鉴于音乐课一周一节,音乐教师的课时量较多,如果建立传统的文件夹式的评价方法,一个教师要掌管数百个文件袋,这不太可能,也很难操作。要按照音乐中欣赏、歌唱、舞蹈、乐理、器乐特长一项项来考察也不现实,更不科学,这样的话不仅历时较长,况且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要采取一种什么样的评价方法才更简便、明晰又便于操作呢?怎样把评价融进音乐鉴赏教学的全过程呢?为此笔者做了第四次意见的征集,对象是笔者实习所在学校所有的音乐教师。针对上述三个问题笔者征求了所有音乐教师的意见,最后将结果进行了汇总和总结,得出了几个方案,又经过向资历较老的教师的请教和数次的修改,以下的方法被老师一致认为是较科学、可行性较强的方法: 教学实验四: 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五线谱本,要求是第一页为个人档案,贴上照片,写清班级和姓名。包含的内容有:我的兴趣爱好、我的音乐特长、我的音乐资料库、本学期音乐得分、学期总结(又分为我对自己说,老师对我说,家长对我说),要求学生的个人档案设计只要包含这些内容,但排版设计要求个性化。个人档案的背面就是每堂音乐课所获得的原始分数,即成绩栏。要求学生从第二页开始些课后记录,谈谈自己在这堂音乐课有什么感想与收获,或者对老师提一些建议。课堂偶尔有一些随堂联系,就从五线谱本的最后一页开始做。例如教师播放五首器乐曲,要求学生写出分别是由哪些乐器演奏。让学生动笔写就是等于给每个学生思考的机会,因为平时不写,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答案就让其他同学回答了,这样就剥夺了他们思考的权利。

期末考试学生可以自选一种方式进行。考试菜单有演唱、演奏、欣赏、舞蹈、相声、小品、课本剧、音乐常识,可以单选也可以多选。欣赏和音乐常识作为笔试,其它项目的考试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进行。然后学生在‚我对自己说‛这一栏中填上自我评价,‚父母对我说‛这一栏要求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做一个评价,最后把乐谱本收上来,教师再参考学生的各个方面,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写在‚老师对我说‛这一栏中。验证试验四:

为了验证这种方式的实际可行性和学习者是否会接受,笔者利用上课的机会对5个班级共计260人进行了口头的调查询问,发现赞同的有230人,不臵可否的有20人,持反对意见的只有十人。说明了这种评价方式得到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习者的肯定。

这种评价方式既尊重了学习者的个体性,又发挥了他们的主观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挖掘了学习者的潜力,让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为学习者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论:

综上所述,要做好现阶段的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必须明确一点就是‚以人为本‛,学习者是教学的主体。首先要培养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旨在培养学习者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善用及时准确的评价来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或者因人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施教者教、学习者学的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教学计划。简言之,应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的总结和研究,为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鉴赏课教学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音乐欣赏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是一种为各年龄阶段的、终生性的、广泛性的、社会性的、最为方便普及又可行的形式。[15]‛音乐鉴赏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不仅会扭转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局面,将教学主体由施教者变为学习者,还在一定基础上促进了全民学习热情,极大的提高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类大学生,我们应当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新课程标准的推进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ISBN7-04-012342-8.p30.[2]梁兆芬.论音乐欣赏中创造性表现的学习指导[J].中国音乐教育.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2004年第8期.CN11-2543.p2.[3]余玲.音乐课堂教学的感受、鉴赏、创造与能力[J].湘江歌声.湖南音乐艺术出版社.2002年第6期.CN43-1086.p27.[4]徐元勇.音乐是认识、欣赏?还是感受、体验?[A].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1004-2172(2004)02-04.p66.[5]柳良.培养音乐审美意识与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改革[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CN51-1067.p83.[6]罗丹.罗丹艺术论[M].[7]陈曼君.中等学校音乐教学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ISBN7-4320-2630.p76

[8]钱丽娟.日常音乐聆听中的情感(上)[A].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津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2005年第1期.1008-2530(2005)01-0089-07.p42.[9]侯新兰.浅议音乐欣赏教学[J].音乐教育与创作.音乐教育与创作杂志社.2006年第5期.CN34-1432.p30.[10]朱则平.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ISBN7-5622-2794-2.p5.[11]薛晖.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音乐教育与创作.音乐教育与创作杂志社.2007年第2期.CN43-1432.p36.[12]张新民.强化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素质[A].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2000年9月第版.ISBN7-103-02131-7.p387.[13]柳良.综合的‚赏析‛[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编部.2002年第1期.CN51-1067.p83.[14]郑锦扬.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ISBN978-7-04-020775-0.p106.[15]吴跃跃.音乐欣赏与素质教育[M].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ISBN7-5405-1606-8.p1.致 谢

上一篇:胜利小学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开小差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