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生活)第九课: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案问题汇总(5篇)
1.【政治】(文化生活)第九课: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案问题汇总 篇一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案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①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4)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
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科学
1地回答了当今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加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100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③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培育一代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地位和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如何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如何发展科学技术?
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
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
(如何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
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③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主体: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内容: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
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等。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养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综合迁移拓展】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重要性: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公民政治素质。
(2)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3)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4)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而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必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p96
2.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5)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3.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此,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热点链接】
热点一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1.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2952个公共图书馆、3285个文化馆、3413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省级美术馆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之所以要实现文化惠民,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B.文化建设都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呼声
C.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D.发展先进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文化惠民的原因,应选A,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
2.踏上富裕小康之路的广东,顺势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广东立足“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推动文化“流动”,文化“联动”,文化“互动”。“情系岭南”百场优秀节目巡演。节目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员是文艺爱好者。群众演戏,群众看;群众生活,群众演。这表明()
①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②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③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共建共享 ④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知识。大力发展经济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②可排除。用排除法得出答案为D。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据此回答3~4题。
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坚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C.对全体公民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解析:选A 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A正确。B、D、C均不符合题意。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做到()
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④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④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故选A。
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①错误,两者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但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④错误,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6.目前浙江不仅已经实现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同时,浙江艺术院团还开展“2012年万场文化活动下基层”活动,这两项活动共同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思想道德修养
B.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C.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D.变革文化传播方式,促进中国先进文化发展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免费开放,深入基层体现的是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故选A。
附【作业8】答案:国家:①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把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引导到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中来。
②大力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奏响文化主旋律。
企业:要加强自律,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则,遵守相关法律,不生产、不传播、不经营非法产品。
广大群众: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拒绝污染;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作业9】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1)结合材料一,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原因(12分)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健康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发挥文化引导社会的作用。(3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可以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分)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促进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3分)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3分)
2.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篇二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高考考点】
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课前预习案】
【知识梳理】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奉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国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________________为指导思想,始终代表中国________的前进方向。
3.实现强国梦的必由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当代中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梦。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强国的必由之路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_____________。
2.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
3.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_____________决定的,是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_____________的关系。
5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需要树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化自觉,是对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刻认识、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确把握、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充分肯定、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满信心。
(3)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6.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此,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表现
(3)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6.要确保文化建设、改革和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培育“四有”公民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____________________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_________________.精神文明建设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________________的基石。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充分认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助互爱、见义勇为的___________
2.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的形式。例如_____________
3.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构建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案】
【自主检查】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含义?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系是什么?
4.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5.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何进行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判断并纠错】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生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适应。
3促进中华文化不断走向辉煌,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标。
5、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合作探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进一
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部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材料一:《纲要》强调: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
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二:山东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2013年作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攻坚”,拨款新建美术馆等三馆,供免费使用;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丰收年”,举办“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文艺创作生产的“提升年”,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同时,还围绕“山东精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材料三:山东省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分析和把握山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山东特色、齐鲁风格的文化品牌;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
(2)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三中文化强省建设做法的依据。
【当堂检测】
1.“一大一小,国图3G时代领先时尚。”“一大一小”指的是国家图书馆以电视、手机为终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3G)推出的数字电视(国图空间)、国家图书馆移动服务(掌上国图)两项服务。这标志着国家图书馆在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每天24小时,每周7天连续提供服务的现代化方面迈出
了新的一步。国家图书馆的发展()
①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②有利于增强文化公共设施的经济功能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有利于传播和普及各种思想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为此,我们应该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3.(2012·合肥模拟)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意识到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意识到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提高民族的精神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这就要求我们
①自觉意识到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②自觉意识到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④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建设多种价值体系,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2013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在报告中提到“教育”共计35次。之所以要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因为()①教育在提高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③人才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培养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②③④
5.(2012·莱芜模拟)2011年底,山东省美术馆、全省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如果让你就此写一篇新闻稿,你拟定的标题是()
A.满足文化需求,提升公民文化素质B.加强文化传播,增强文化渗透力
C.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认同D.展示文化魅力,提高国际影响力
6.2012年春节期间,山东省各地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这说明()
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基层首要的工作②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决定着文化前进的方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2013·日照模拟)城市建筑领域文化的生态平衡,是判断城市与建筑是否先进的标准。近年来有些城市以追求“现代化、国际化”名义,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过多地拆除,造成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强调城市建筑领域需要文化生态平衡,是因为()
①不同文化艺术风格的建筑,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②在城市建筑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③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是城市建设的工作中心④建筑文化具有多样性,其空间环境情景能够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愉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2011·山东高考)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9.2013年2月,媒体报道了行走在怒江大峡谷深处被称为“索道医生”的邓前堆。30个寒来暑往,他出诊5000多次,步行约60万千米,从来不收出诊费的先进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也让我们见证了榜样的力量。宣传其先进事迹有利于()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 ③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彻底消除腐朽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2012·山东潍坊质检)兖州市把市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动员全民参与。全市10个镇(街)普遍成立了民间艺术团,开展了“我的好邻居”摄影大赛、“乡村少年宫”、“牵手关爱”活动、“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兖州城乡公共文明指数不断上升,城市公共文明水平不断攀升。兖州市的做法表明 ①建设和谐文化,要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②建设和谐文化,就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③和谐文化,重在参与 ④培育文明和谐的新乡风,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环节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1.深圳市采取多项措施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的道路。深圳市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
①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④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课后拓展案】
12.辨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与发展文化多样性相矛盾。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答案
课堂探究案答案:
第一问: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过程中,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我国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④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不断增强,逐步树立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二问: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拨款建三馆供免费使用。大力开展群众性活动,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④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的专项治理。
当堂检测答案:
1.【解析】选B。图书馆是国家大型文化公共设施,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①③符合题意。②④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故选B。
2.D
3.【解析】选D。题干材料强调文化的作用和如何进行文化建设,②③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观点错误。
4.【解析】选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观点不确切,培育人才的地方很多,③观点错误,排除
5.【解析】选A。免费开放文化设施是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公民文化素质,A项符合题意。“增强文化渗透力”说法错误,B项排除;C、D不符合题意。
6.【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及其地位,可见②③符合题意。①④错误,基层首要工作应是发展经济,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则保证文化前进的方向。
7.解析:此题强调文化环境的打造。文化建设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排除②。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排除③。答案:D
8.【解析】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不能一概而论,B项排除;C项说法不确切;对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态度不同,应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D项排除。故选A。解答本题注意抓住题干“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明确题目的指向性。【答案】 A
9.【解析】 ④中“彻底消除”的说法错误。①②③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宣传先进人物事迹的意义,选A。
【答案】 A
10.【分析提示】
本题考查对和谐文化的认识。①建设和谐文化,要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③和谐文化,重在参与;④培育文明和谐的新乡风都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都符合题意。②建设和谐文化,就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表述错误,排除,答案为C项。
11.答案 A
【课后拓展案】
12.(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统一的,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化也是统一的;
(2)没有多样化,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
(3)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
3.【政治】(文化生活)第九课: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案问题汇总 篇三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1)修订解读: 当前,我国进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从文化角度看,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频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情愿望。
基于此,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此,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单元解读:本课时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课时的内容。本单元是教材最后一个单元,是整个《文化生活》教材的逻辑终点和最后的落脚点。本单元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题,以文化建设为主线,包括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等内容。第八课从个人生活的层面,讲当代文化生活的现象和特点,提出了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的问题。第九课从国家层面,讲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发展道路,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第十课分别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讲述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阐述了我们如何开展文化建设。由此可见,本课既是第八课的逻辑延伸,又是第十课的逻辑起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框题解读:第九课包括两个框题,本节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主要引导学生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和要求。论从史出,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看,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特别是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色彩斑斓,面对各种文化并存、相互交织的现实,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就为本课走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目标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顺理成章的指明文化建设的道路和发展目标。
从生活经历看,学生对国家大事比较关心,有所了解,初步具备由现象到本质、有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品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可以引导学生论从史出,探索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但是农村寄宿学生,接触新鲜事物有所限制,学生思想往往停留的位置不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目标分析和文化自觉自信必须得立足于学生生活实践,这就对探究活动材料选择提出了挑战,探究活动设置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合学生实际,真正让学生能有思考、有感触、有启发从而有认同。
3.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一“针锋相对、论从史出”,明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2)通过探究活动二“冷静分析、着眼现在”,我们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通过探究活动三“饱含信心、憧憬未来”,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整个第四单元的主线,其他知识的理解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难点:进行文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欠缺,积累的知识有限,所以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5.教学方法
(1)情景设计法,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展示课件,教学中选取了一些时代感和说服力都较强的图片、视频资料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悟。
(2)合作探究法,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由学生探究中得出结论,发挥高中学生较强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在互动中既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也可以使学生对教师的工作有更深的理解尊重和认同。
(3)启发引导法,教师在问题情境设计上要有层次性和梯度,由浅入深,由生活到理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把握知识。
6.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导入新课 入场之前,播放歌曲《中国梦》,出示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相关论述,引导学生思考实现中国梦我们在文化上应该怎么办?
----引出第九课的标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引出本节课课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的知识回答问题,学生思路开阔:
(1)要增强全民族的创造活力(2)要弘扬爱国精神
(3)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各抒己见,运用以前所学(4)必须在文化上成为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在文化发展上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是密切联系时事政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方针政策,体现思想政治的与时俱进性质。二是用音乐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和热情。
二、探究活动 导思明理 【探究活动一】
出示幻灯片:“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问题设置:
1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提出的背景介绍
2、运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道理,分析上述观点
3、呈现毛泽东的话,谈谈自己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师讲解含义及重要性
第(1)问充分调动历史知识感悟并简单介绍。
第(2)问充分调动以前知识,分析说明两种观点的错误性,温故而知新。第(3)问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第(4)问学生阅读课本,理解含义
引导学生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一二单元和历史相关知识分析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重要意义
【探究活动二】
1、文化强国这个宏伟目标是在深刻把握我国文化建设实际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了人民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
2、设置情景,从四个不同视角探究:
为什么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让学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可结合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来思考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小组合作讨论(提示:视角一可结合第一课及影响文化发展因素来讨论,视角二,可结合第四五课知识来讨论,视角三可结合第二单元知识,视角四可结合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来分析)
展示交流
设置四个探究视角,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所选材料难度适宜,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用简单地材料将抽象知识化为具体。
【探究活动三】
播放视频剪辑:是否缺少文化自觉和自信? 问题设置引发学生思考:你是如何看待上述现象的? 唇枪舌剑明道理,小组辩论: 正方:是缺少文化自觉和自信 反方:不是缺少文化自觉和自信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点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化体系指导实践
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史实,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基础上小组合作,发散思维进行辩论 辩论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学生在准备材料、思维交锋中深刻明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文化自觉、自信的例子,自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
三、巩固提升体验践行
1、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的辉煌,伴随着近代民族危机,文化也走向衰微,探索道路上充满荆棘也充满希望。历史用响亮的声音告诉我们: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振兴必须 “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B西方文化先进,“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C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 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决定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因素有()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文化自身发展规律
③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 ④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在于()①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 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为此,我们应该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5、2013年6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我们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6.板书设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7.教学评价
1、通过导学案的检查,90%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导学案-课前导学知识梳理部分,以检查学生对所预习知识的掌握情况;
2、结合师生、生生提问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必由之路,谈谈自己的理解,90%的学生能够掌握,以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2的达成情况。
3、在辩论赛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此环节采用的是评分量表形式,从多个角度综合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思考、给与深刻有见解的回答,语言严谨、思维扩散,学生对教学目标3的达成情况较好。
4、通过自评和互评相结合,90%的学生能够掌握本框题的重点知识。8.设计思路
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合作学习能力。所以本课采用搜集材料、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对教材探究材料进行了合理的利用,对教材的知识顺序进行了重新的设计。
本课包括四个环节 目标导航,有的放矢 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探究活动,引思明理 巩固提升,体验践行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引导挖掘学生的潜力,努力构建高效的生命课堂。
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提高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以场景再现作依托,设计情景式教学;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以达到学生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提升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理解,从而努力地去分析与寻求精神文明建设方法与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坚定爱党、爱国信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学情分析】
中学生对精神文明认识比较模糊,很多同学会觉得精神文明建设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另外,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处于主导地位,但中学生容易受不良文化的诱惑,引起思想上的困惑。教师要结合学校班级这些学生身边的一些素材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教育工作。
【重点难点】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活动1【导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旅游成为许多人的第一度假选择。五月也是非常适合旅游的季节,5月19日还是“中国旅游日”,但是每次假期一过,包括我们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电视上,网络上就会曝光不少游客不文明的行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
师:播放游客不文明行为图片。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文明行为?
生:观看图片,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文明行为。看完图片,互相讨论并回答。师:上述不文明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
师:出门旅游,特别是出境游,要知道你走出国门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你,踏出国门,你就是一张中国名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一言一行代表国家形象,体现中国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修养。为建立文明旅游长效工作机制,国家旅游局依法制订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已于2015年4月施行,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工作也同时开展。近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第一批不文明行为“榜单”。包括引起国内外关注的大闹亚航的张艳和王生、强行打开飞机舱门的周跃以及攀爬红军雕塑的李文春。除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之外,《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和《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也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
活动2【讲授】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生:讨论回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需要。
活动3【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学生的回信,并思考总书记在回信中对当代青年提出的期望是什么? 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生:观看视频后。(一起回答)我们应该像总书记期望的那样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师:(总结)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而这同样是对全国广大青年的希望。培育“四有”公民,这就是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也希望我们能像他们一样怀揣理想,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像他们一样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中国梦,我的梦。让我们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活动4【活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师:(设疑)如何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请大家看课本100至103页。生:阅读课本。合作讨论、回答。
(一)要培育“四有”公民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三)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活动5【讲授】发展教育事业 师:(设疑)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生: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师:加强教育还是是提高国人素质的根本途径,让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是提升国民出游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请大家联系《文化生活》前面所学内容,看教育对于经济发展,对于文化传播有什么作用?
生:课本第8页,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课本第35页,教育是文化转播的又一重要途径。课本第46页,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师:(设疑)应该如何发展教育?
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师:(总结)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应该立德为先,树人为本。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活动6【活动】发展科学事业
师:多媒体展示图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习近平主席亲自弯腰颁奖。还有,被《华尔街日报》誉为无人机领域“苹果”的大疆创新无人机,以及李克强总理到中关村创业大街看望创业者们。这些都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
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师:是的,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设疑)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教育事业?
生: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反对迷信和伪科学;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师:为发展科学事业,国家正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年轻人创业创新,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师:带领学生分析讨论课本102页的两个观点,进一步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里的科技不只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哲学社会科学也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有一些自然科学家在哲学社会领域同样很有建树。例如“氢弹之父”于敏,他虽是位大物理学家,其实他最大的爱好是中国历史,古典诗词和京剧。活动7【练习】发展文化事业
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设疑)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有哪些要求?
生: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师生共同讨论区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文化事业前面带公益性说明它主要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不以赚钱为目的。而且提供的主体应该是政府,是政府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例如:我们的公办学校,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还有为退休老人建设的老年大学,以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恩来纪念馆。而文化产业主要是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以市场为导向以赚钱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
师:设置探究题。以比较中美文化产业发展和美国电影《速度与激情7》在中国超24亿的成绩登顶中国内地影史票房冠军为背景。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探讨我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意义。
生:讨论3分钟,列出答案要点。教师多媒体呈现较为详细的参考答案。锻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组织语言的能力。
活动8【活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除了要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还需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设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原因及措施有哪些?
生:看课本,讨论回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措施:
1、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2、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3、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师:多媒体展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感动中国”“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等,联系我们身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创建国家卫生文明城市,校园的“书香校园”书展,迎接“五四青年节”的主体板报,手抄报比赛。设计以“青春与责任”为主题的班级朗诵会。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热情。活动9【讲授】课堂小结
让我们一起做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去。如果我们出去旅游,要时刻谨记,我不仅是游客,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而文明才是最美的风景!
活动10【练习】随堂练习
1、中央电视台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以评选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开展 ①有利于发挥先进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示范引领作用 ②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知荣辱、树正气的良好风尚 ③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不开发,不使其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前几年,美国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的动画片在全国热播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B.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
C.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活动11【讲授】板书设计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 原因: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需要 二 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 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培育“四有”公民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3.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活动12【讲授】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首先从理念上进行构思。这节课中我想做到两个有机结合,一个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结合,试着用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二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既用到传统的读书、写字、解说等手段,又借助多媒体视频、图片来给学生多重感官的直觉感触,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大容量的知识展现。使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各显其能,各施所长,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生的特点,研究时事热点,从游客不文明行为,国家旅游局《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批不文明游客“黑名单”等材料引入本节课内容。利用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学生的回信,大疆创新无人机的素材、李克强总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美文化产业比较,美国电影《速度与激情7》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还有所在城市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及校园、班级的精神文明活动。找到这些素材同教材知识的连接点。进而确定教学目标、找出教学重点与难点,研究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的办法。
最后,设计教案与课件。具体贯彻前面构思的理念与办法,分激情导入、指导预习、学习交流、梳理落实、效果检测、课堂总结等六个步骤来实施教学。基本方案出来后,我进行了反复推敲与修改,并按照方案做了教学前的准备。
4.文化生活第九课复习学案 篇四
一、考情分析
本课内容变化较大,多是十八大精神的贯彻,2014年高考复习中,从知识方面讲,要特别关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时政热点角度讲,要关注中外文化交流、继承传统文化、结合十八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以近几年来我国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保护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如何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二、考点梳理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含义:这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这是一条强基固本之路;这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这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3)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
(1)两者是途径和目标的关系。(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1)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2)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3)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3.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体来说就要有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责任的历史担当。要有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1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必要性: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重要性: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根本任务、目标: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3)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三、考点训练
(一)选择题
1、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单地说就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需要()
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②坚持开放包容、继承创新 ③不搞文化复古,需要全盘西化④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但在当前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深刻纠结、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背景下,各种形态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远远超过以往,这就要求我们()
①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②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③树立应有的文化自信 ④积极借鉴和认同各民族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中华文化向何处去,是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
①形成能够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 ②要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③优先发展文化产业,兼顾文化事业 ④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年学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部署,最重要的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据此做4-5题。
4、90多年来,我们党继承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未竟的事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成功地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这就是()
A、“中体西用””“复兴儒家文化” B、“西体中用”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全盘西化”、5、民族复兴与文化复兴的关系是()
①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 ②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文化复兴决定民族复兴 ④民族复兴就是文化复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在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
①集中体现了党对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文化自觉 ②要求我们必须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③要求我们必须借鉴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 ④要求我们必须牢记文化建设的根基和力量在政府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必须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为()
①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③对世界文化繁荣昌盛充满信心 ④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是()
①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意识到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意识到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提高民族的精神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这就要求我们
①自觉意识到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②自觉意识到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④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建设多种价值体系,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2013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在报告中提到“教育”共计35次。之所以要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在提高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②教育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人才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培养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选择题答题区:
(二)非选择题
1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部要求: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
结合材料,简要回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别说明理由。
坚”,拨款新建美术馆等三馆,供免费使用;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丰收年”,举办“开心广场、百牲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文艺创作生产的“提升年”,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同时,还围绕“山东精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材料二:山东省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分析和把握山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山东特色、齐鲁风格的文化品牌;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
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文化强省建设做法的依据。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轮复习学案参考答案
1-5 BAACA6-10 BDDDB11、(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过程中,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我国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4)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不断增强,逐步树立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2、(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拨款建三馆供免费使用。大力开展群众性活动,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4)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的专项治理。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轮复习学案
参考答案
1-5 BAACA6-10 BDDDB11、(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过程中,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我国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4)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不断增强,逐步树立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2、(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拨款建三馆供免费使用。大力开展群众性活动,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5.【政治】(文化生活)第九课: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案问题汇总 篇五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需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民族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
(4)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需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点拨: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相关内容(见《优化方案》P162)。
(三)应用:高考中,本考点常以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考点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内容: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
(1)基本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基本要求:①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②要坚持“三贴近”原则;③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是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因: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2)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3)是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4)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5)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6)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内容
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原因:
(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基本要求: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灵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主题),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精髓),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基础)。
(二)点拨: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相关内容(见《优化方案》P162)。
(三)应用:高考中,本考点常以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意义及要求。
------1
我读我思我研我评我创造!
合阳中学有效教学讲义指导单 —高三一轮政治复习(必修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考点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内容
1、实质: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重要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3、根本任务: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4、措施(如何):(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①地位(原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②基本要求: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3)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4)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5)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6)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心环节)。
(二)点拨:
1、正确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见《优化方案》P164)。
2、正确理解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见《优化方案》P165)。
(三)应用:高考中,本考点常以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措施,尤其是教育的重要性。
考点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一)内容 1.和谐文化的地位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2.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
(1)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3)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二)点拨:
正确理解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关系(见《优化方案》P164)。
(三)应用:高考中,本考点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及措施。
【【政治】(文化生活)第九课: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案问题汇总】推荐阅读:
政治社会公民文化10-16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试题09-08
政治文化专题07-19
政治文化生活知识06-30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06-26
文化与经济政治108-11
文化的作用高中政治08-11
谈企业文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09-08
高中政治文化的知识点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