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问卷调查

2024-10-24

党员问卷调查(通用8篇)

1.党员问卷调查 篇一

党员党性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政治面貌

A.中共党员 B.中共预备党员 C.共青团员 D.群众

3、您觉得党员在理想信念、政治觉悟方面相比周围群众

A.普遍较高 B.少数较高 C.等同于群众 D.不如群众

4、您认为当前的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

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5、您认为身边党员履行权利、义务的情况

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6、在民主评议党员时,您对有缺点的同志是什么态度

A.敢于大胆批评 B.含蓄地提提建议 C.不敢批评或不愿批评 D.看情况而定

7、您对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的态度是

A.积极参与 B.有组织就参加 C.不关心,不了解 D.坚决抵触

8、您所知道的党员能以实际工作去影响群众,带动群众吗

A.能 B.不能 C.有的能

9、您认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哪一种最合适

A.通过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引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B.通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 C.通过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 D.通过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

10、您认为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做到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做实事吗

A.能 B.不能

C.有的能

11、您认为当前党员对“做合格党员、建过硬支部”的态度是

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12、深化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促进您村或单位工作的作用

A.很大 B.较大 C.一般 D.不好

13、您认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主要通过

A.多组织集中学习 B.多开展活动 C.多表彰党员

D.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14、您认为目前党员首要加强的是

A.理想信念 B.廉洁奉公 C.工作能力 D.讲真话办实事

15、你认为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最好方式是

A.自由讨论

B.授课 C.社会实践 D.集中学习

16、您通常通过何种方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A.网络 B.课堂教育 C.报刊和书籍 D.党校政治理论学习

17、您平时对思想政治学习的态度

A.自主学习 B.偶尔会主动关注 C.被动接受 D.漠不关心

18、您最想在哪些方面希望组织上创造条件促进成长

A.学习培训提高素质动活跃生活

B.岗位锻炼提高技能

C.政治关怀促进成长

D.文体活

2.党员问卷调查 篇二

关键词: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调查研究

中共中央办公厅2014年5月印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提出了发展党员新十六字方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说明新时期对发展党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本课题以惠州学院为研究个案, 就地方院校健全学生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问题在该校范围内采取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800份)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为地方院校在探索健全学生不合格党员能退出机制问题上提供相应的借鉴与参考。

一、惠州学院党员退出机制的现状分析

(一 )基本情况 。

惠州学院位于广东粤东,全国文明城市———惠州市,一所全日制公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现有教职工1073人,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6643人。截至2014年12月,全校共有学生党员1147人,其中正式党员828人,预备党员329人;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全校共发展学生新党员2014名。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全校没有评议出一名不合格学生党员 ,没有任何学生党员受到党内的任何处分。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追求数量 ,忽视质量。惠州学院从2012年到2014年6月共发展党员2014名,和大多数高校一样,都是上级摊派给各高校具体发展党员指标,然后各校分派到各系或二级学院,从数量看,发展党员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在党员发展结构、发展质量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发展标准不够严,过于看重成绩,各种奖励及荣誉称号等易衡量的指标,而对难以量化的内容,比如坚定的政治标准,良好的综合素质方面却退而求其次,当然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很难找到学习好、思想觉悟也高的理想人选,为了完成指标,往往成绩好的就顺利入选;二是发展对象的结构不平衡,在党员发展上,普遍存在普通学生少,学生干部多,高年级学生多,低年级学生少的现象。

2.注重发展 ,轻视培养。在发展党员过程中 ,对大学生进行入党知识的宣传、普及,积极分子的确定,党课培训,团组织推优,群众座谈会,政治审查,发展对象的考察,支部大会讨论表决,组织谈话,党委审批,入党宣誓,预备党员的接收、转正等环节,都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程序。一般而言,各高校对学生党员的发展基本上比较重视,实现日常化运作。但是入党后,对学生党员的培养与再教育,力度不够,往往流于形式。参加有限的几次支部大会外再没有其他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后期教育严重缺失,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党员入党后进取心不足,纪律松弛,模范带头作用不突出,损害了党员形象。

惠州学院在学生党员教育培训设立了校级党校及系级分党校,明确规定了各级党校在党员教育培训的职责。但从目前情况看, 两级党校的教育培训工作主要还是针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 针对党员入党后再教育尚未形成健全完善的培养体系,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还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中,没有形成常态化。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党员对近年来学校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培训效果感到“满意”和“比较满意的” 分别占13.5%,30.5%;40.2%的学生党员认为“不太满意”,15.8%的学生党员认为“很不满意”。

3.党员的管理监督不到位。党员的管理监督工作是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和先进性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地方院校的党员数量不断增加,管理监督工作的难度也在加大,目前惠州学院这方面的工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回答“你觉得当前的党员管理如何”时,选择“严格管理”的仅占13.4%,选择管理较严格的为20%,选择管理松懈的高达35.6%;选择“时严 时松”的有31%。“您如何看待当前的党员监督问题”,34.2%受调查者选择“监督到位”,38.9%选择“监督不力”。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党员管理,还是党员监督,受调查学生党员的认可度均不是太高。

4.思想认识不端正 ,高校对党建的投入太少。目前各大高校过于重视教学、科研,对于学生工作,尤其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轻视。最近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中办、国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文件,要求各高校把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这是对以往高校工作把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学科建设、科研指标上面,对学生思想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较少的纠偏。过往,我们过于重视那些可以量化的硬指标, 对于高校学生思想的引领等无法量化的工作投入较少,具体表现为:学生党建师资严重不足,配套设施不到位,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1]。

5.不合格党员退出渠道不畅。在调查“你所在的基层党组织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情况”时,有28.1%选择“时而处理,时而不处理”;42.1%选择“没有处理”。关于“你所在的党支部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最主要方式”问题时,选择“限期整改”的占53.1%;选择“帮扶教育”的占25.8%。选择“请退或开除党籍”的为0%,从惠州学院最近三年来的党内年度统计情况看,没有一名党员受到劝退、除名等处置。这可以反映出两个方面的问题,要么就是学生党员素质高,都是合格党员,要么就是我们在不合格党员的处置上,怕麻烦,担心给本支部造成不良影响给自己带来不利,不敢亮剑,怕得罪人,以说服教育为主,“和稀泥”。

不合格党员退出,面临党员或党组织的障碍或壁垒,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不合格党员退出时面临的识别壁垒,二是不合格党员退出时所面临的观念壁垒[2]。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 惠州学院在发展党员的工作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程序, 但目前在不合格党员的认定与处置的工作上还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 更谈不上完善的工作机制。这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均有反映:在回答“您认为处置不合格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有36.8%的人认为是“退党对学生影响不好,老师往往会手下留情”;有41.1%的人认为是“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机制不健全, 导致不合格党员‘出口’不畅”;有22.1%的人认为是“老师怕麻烦 ,处置了学生 ,还影响自己所在组织的形象,又对自己影响不好”;在回答“您认为处置不合格党员处置不畅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有66.5%的人认为是“清退机制不健全 , 衡量标准难把握”;有43.2%的人认为是“劝退条件太笼统 ,失之于宽”。

二、健全不合格学生党员退出机制路径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 , 既取决于党员数量 ,更取决于党员质量”。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阶段,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高瞻远瞩,要求各级党组织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发展党员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高等教育出现的新情况,作出几项重大决定,要求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以此为契机,高校健全学生党员退出机制,不断提高党员的质量,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强、素质优良的学生党员队伍,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智力与坚强的组织保障。要做好该项工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严把入口关 ,确保发展党员高起点 。

教书育人是高校的一项核心职责, 教育的本质或者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社会主义高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活力,可塑性极强的群体,把他们当中的先进分子吸纳到党组织中,对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关键问题。

1.政治标准是首要。在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 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否承认党的纲领,在学习、工作中自觉起带头作用。严格遵循党章“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发展党员新方针,一改过去那种下指标、下任务发展党员的弊端,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宁缺毋滥,防止“带病入党”。

2.严格程序是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发展党员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预备党员的接收、教育、考察和转正等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党章宗旨,《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的要求进行,不能搞变通,走形式。要经过党组织较长时间的考验,严格履行入党手续,确保发展的党员都是先锋,都是招之即来,战之即胜。

3.严肃纪律是关键。加入党组织是一个人政治生命的起点,绝不能搞庸俗化,搞不正之风,特别是对那些开后门,打招呼、做交易的发现一起要查处一起,才能切实维护发展党员的严肃性。

建立党员发展责任追究制度。本着“谁介绍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细化问责办法,将参与发展党员工作的所有单位和责任人列入追究问责的范围,严把党员的“入口”关。党的基层组织和入党介绍人对发展党员负有重要责任。入党介绍人对申请人的思想、品质、经历和工作表现不向党组织作出负责的报告而造成党员发展工作失误的,要追究介绍人的相关责任。党支部对入党申请人不进行严格审查或者对预备期考察失真而造成党员发展工作失误的,要追究支部负责人的责任。上级党组织不坚持标准、违反程序、审查把关不严、违反规定发展党员的,要追究其负责人和相关人的责任[3]。

(二 )完善党员教育培训机制 ,提 高党员质量 。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高校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仍存在明显的短板,没有做到全覆盖。重视入党前的教育,入党后再教育这一块存在居多缺位。有些学生入党前与入党后判若两 人 ,普遍存在 积极分子 积极干 ,预备党员 松一半 ,正式党员成懒汉的反常现象,认为拿到“党票”就像进了“保险柜”思想[4],部分学生党员,迟到、早退、逃课,甚至考试作弊现象。为此要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体制,一定要贯穿全程教育。

1.把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 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我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加强学生党员党性教育, 就是要加强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党员队伍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党员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思想保障。对学生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教育,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进行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作风的教育,提高党员的作风修养;进行党规党纪的教育,更新党员的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

2.把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放在突出位置 。

“技多不压身 ,礼多人不怪”。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他们要严格要求,既要关注平时表现又要考察关键时刻表现。高素质的党员能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身边的同学,带领同学,在同学中树立党的威望,就能够“以一当十”,“以一当百”,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3.创 新教育形式 ,增强教育实效性 。

入党前教育大多数高校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机制, 入党后教育相对缺位与滞后。受市场经济还有社会多元化影响,学生难免有功利思想。这要求党务工作者、老师们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旗帜鲜明,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党员的品行。必要的讲座、必要的说教还是要进行的。社会已进入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党务工作者、老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提高管理效能,增强教育实效性。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建设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通过开展网上党建论坛、网上党校、网上党课等活动、微信、微博,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拓展党员再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从而提高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实效。

(三 )健全党员退出机制 ,增强组织活力 。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只有吐故纳新 ,才能把思想腐蚀纪律涣散素质低下的党员清除出党员队伍,把党性修养高、纪律严明作用彰显的人才吸收进党员队伍, 保持党员队伍的蓬勃生机。

由于“退党不好”的传统观念在作祟,以为学生自动退党、还是组织开除党籍都是给党组织抹黑,给自己抹黑。我们应该以马克思实事求是的原则看待这个问题, 不合格党员的产生可能是前期我们把关不严导致的,及时处理,也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也可能是因为有些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而蜕化落伍甚至犯错误, 这个时候我们给予及时清退也是对组织负责。吐故纳新并不是对组织当初发展党员决定的否定,恰恰是组织对自身发展的自我肯定。因为党组织新陈代谢,只有祛除机体的一些毒素,才能确保党永葆生机。

根据党章,结合本调查、访谈情况,总结过往经验,对于学生党员退出机制,可以概括为三种。

1.清除出党型。政治立场淡化 ,理想信念严重动摇 ,道德败坏,违纪犯法一定要毫不犹豫地清除出党。在学校主要表现为:经常逃课、学习散漫、打架斗殴、酗酒闹事、考试作弊,破坏别人家庭等,触碰公序良俗红线和底线,一旦触碰,就要付出代价,绝不姑息。

2.留党察看型。对那些既没有犯法违纪 ,但是思想懈怠 ,锐志丧失,自律性不够,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者,本着“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工作方针。组织处置采用劝退,对那些还有意留党,痛改前非者,限期改正,到期仍然达不到标准的,严肃处理。到达标准的就给予登记。

3.自动退党型。有些学生党员如果由于工作 、学习、实习等原因,经常无暇参加党组织活动,自己认为不能胜任党员这一神圣称号,主动提出申请退党,只要填写退党申请书,党支部就应该同意,然后报上一次党组织备案。这体现一个开放政党的胸怀,入党自愿,退党自由。

(四 )加大对高校党建投入 ,推进物质保障 。

高校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只是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一部分,学风建设,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各高校党委借国家加大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之际,对高校思想建设方面加大必要的投入。

1.按照法律规定 ,配备结构合理的师资。要增加人力的投入,不断完善校、院两级学生党务工作队伍,并定期组织他们接受党务知识技能培训进修,提高党务工作者的能力素养,打造一支业务精良、作风正派的党务工作者。

3.大学生党员形象调查研究 篇三

关键词: 大学生 党员形象 调查研究

一、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生党员形象调查结果

本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党员形象调查问卷》,对南昌工程学院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收集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生党员形象现状的评价资料。本次调查共向南昌工程学院160名本科、专科学生发放大学生党员形象调查问卷,调查采取网上随机抽样调查,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党员在政治形象、品德形象、生理形象、业务形象、礼仪形象五个方面的评价中,得分最高的一项是业务形象,得分最低的一项是政治形象。51%的师生赞同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很熟悉,并不断学习,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和群众联系很紧密。60%以上的师生赞同大学生党员作风正派,敢于改正自己学习和工作中的错误。并且总是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学生作模范。63%以上的师生赞同大学生党员的学习成绩很好,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并取得好成绩,始终争创一流业绩。56%以上的师生赞同大学党员总是积极乐观、精神饱满。身体较健康且无不良嗜好。60%以上的师生赞同大学生党员朴素得体,言行举止适当。调查发现,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生党员整体形象在形象各维度的平均分都超过问卷分值的平均数分,依次为业务形象、礼仪形象、生理形象、品德形象、政治形象。这表明南昌工程学院师生对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生党员整体形象给予了“中上”的评价,也就是说师生对大学生党员的整体形象还是比较满意的。调查结果和访谈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党员形象与其身份存在一定的落差,一些学生还达不到党员形象的要求,这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大学生党员形象与身份出现落差的原因。

二、大学生党员形象与身份出现落差的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新时期下,社会对大学生党员有更高的要求,社会认为大学生党员是高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是未来中国科学合理发展的重要人群,不仅承载着一个党的未来,更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和14亿人民的希望。基于此,大学生党员“压力山大”,对部分心理素质不强或者说自我要求不高的大学生党员来说压力太大,承担不了如此责任,就草草行事,敷衍塞责。导致形象与身份出现落差。社会对大学生党员提出的要求说明是对他们的肯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个党员在未来党和国家建设中都能正面地表现出来,这个社会需要那些幕后的党员同志默默付出,可能他们不直接参与其中,但是他们在自己的职位上展现党员应有的形象,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所以社会在看大学生党员时更应该客观和理性。

2.高校因素。江西高校在吸收、管理大学生党员时,也出现许多问题。导致大学生党员水平参差不齐,从而使大学生党员形象与身份出现落差。部分江西高校在吸收党员时往往单从一点出发,即学生成绩是否优秀,而忽略学生其他品质。另外各高校都有自己学生党员数量指标,部分高校学生可能根本不符合或者说不想入党,但校方为了不浪费指标,硬性地让学生入党。高校在管理党员上也需要提高,当党员自身在思想上、作风上、工作学习上放松警惕时,学校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干预,从而使部分大学生党员形象与身份出现落差。

3.个人因素。在入党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常常表现出积极要求进步,努力提高自身党性,工作和学习争创一流业绩,其他形象也往党员方面靠近,较好地用标准党员形象要求自我,而一旦入了党,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党务知识理论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懈怠或停滞,不能自觉地利用现有条件充分发挥自觉主观能动性学习党的文件和方针政策,日常思想上、作风上、工作学习上也放松警惕,不愿参加党组织活动,起不到先进示范作用。更重要的问题是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尽管他们在政治上不会犯大错,但是日常生活中混同于一般学生,从而他们的政治形象、品德形象、业务形象、生理形象和礼仪形象与党员身份出现落差。总的归纳就是部分大学生党员形式上入党,但是思想和行动上却没能入党。

三、提升大学生党员形象的几点建议

1.大学生党员应该提高自身的形象意识。大学生党员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对自身的标准有所懈怠。政治理论水平没有提升,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后对于政治理论学习没有继续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错误地认为理论学习枯燥无味。大学生党员应该继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学习党章党规,理解党的纲领,牢记党的宗旨;学习党的历史,学习革命先辈和先进典范;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学习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的第一要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才可以更好地为同学为学校服务。生活上要乐于助人,有奉献精神、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学校应该创新党课加强党性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自觉按照党员的标准规范言行。要积极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引导大学生党员在生活中做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学校要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通过微党课、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公共平台,宣扬党的精神,将党的教育渗透入生活中。重视党员培养创新模式构建,实现党员终身培养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契合。加强党支部书记示范引领工作的实质性推进,构建党员培养平台。加强低年级学生党支部党团共建平台搭建,通过党员引领和学生骨干互相培养促进,完成示范引领、培养学习工作的同步进行。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完善党员志愿服务体系,为了加强对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大学生党员要引领社会风气。部分社会群众不了解大学生党员的形象,所以大学生党员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学生党员的生活。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号召群众做的事,学生党员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求群众抵制的事,学生党员自己坚决不做。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这样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走入社会要学会进行自我转变和提升,不能松懈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更要保持高度重视,联系岗位的职责,发挥带头作用,严守行为规范,遵纪守法,要站在时代前列,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坚持和发扬就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

参考文献:

[1]丁文勤.试论大学生党员形象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

[2]毕艳玲.高等院校大学生党员形象问题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

4.党员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篇四

近日,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全省基层党员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的通知》,要求各地精心组织好所属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问卷调查,力争每一个基层党支部都有党员参与。

依托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开展党员教育,是创新党员教育手段和方式的有益补充。据悉,党员教育中心在对全省各地开展调研和充分掌握基层党员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下一步将依托全省党建云平台建设,针对党员教育集中学习问题,构建“互联网+党员学习教育”互动交流学习的平台,面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精准推送学习内容,将党员学习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变党员教育“被动学”为“主动学”,确保基层党员学习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本次问卷调查自印发通知之日起,至7月1日前结束,主要通过“贵州万村千乡网页工程”进行网页问卷调查和“万村千乡”微信进行微网页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也可点击各媒体网站的链接地址参与。

5.党员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篇五

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信息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工作调研的通知》文件精神,为了解在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党员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在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队伍中开展调查问卷活动。市教育党工委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对党员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组织教育局机关及市属6所学校42人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中:在职教职工41人、离退休干部1人。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个人基本情况问题10项;面对信息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党员教育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的问题23项,发出调查问卷42份,收回调查问卷42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2份,空白问卷0份)。安排专人负责对调查问卷进行认真梳理。

一、年龄:30岁以下(包括30周岁)5人占11.9%;40岁以下(包括40周岁)14人占33.3%;50岁以下(包括50周岁)13人占31.0%;60岁以下(包括60周岁)9人占21.4%;60岁以上1人占2.4%。

二、性别:男性:12人占28.6%;女性30人占71.4%。

三、民族:汉族29人占69.0%;少数民族13人占31.0%。

四、学历:研究生5人占11.9%;大学、大专34人占81.0%;高中、中专3人占7.1%;初中、小学及小学以下0人。

五、职业:事业单位在职职工41人占97.6%;离退休干部、职工1人占2.4%。

六、目前行政级别:科级5人占11.9%;科级以下4人占9.5%;没有行政级别33人占78.6%。

七、入党时间:1949年9月30日以前0人;1949年10月—1966年4月0人;1976年11月—1978年12月4人占9.5%;1979年1月—2009年12月35人占83.3%;2010年1月以后3人占7.1%。

八、目前所在党支部类别:学校党支部人数42人占100%。

九、是否党务工作者:是11人占26.2%;不是31人占73.8%。

十、现居住地:城镇42人占100%。

参与问卷调查人员分布于不同的性别、职级、文化程度和不同岗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调查内容和数据比较贴近实际,具有客观性、公正性。

第二部分:综合分析

一、所在的党支部2010年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情况

(一)召开支部党员会的次数:每月一次41人占97.6%,两个月一次1人占2.4%,每季度一次0人,半年一次0人,全年一次0人,没开过0人。

(二)召开支部委员会的次数:每月一次40人占95.2%,两个月一次2人占4.8%,每季度一次0人,半年一次0人,全年一次0人,没开过0人。

(三)召开党小组会的次数:每月一次41人占97.6%,两个月一次1人占2.4%,每季度一次0人,半年一次0人,全年一次0人,没开过0人。

(四)上党课的次数:每月一次3人占7.1%,两个月一次39人占39%,每季度一次0人,半年一次0人,全年一次0人,没开过0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各基层党支部召开支部党员会基本上能够保证每月一次;召开支部委员会基本上能够保证每月一次;召开党小组会基本上能够保证每月一次;上党课的次数基本上能够保证每两个月一次。

二、2010年参加党校、干校等培训机构或本单位组织的集中培训时间是: 2天以内5人占11.9%,3天4人占9.5%,4天14人占33.3%,5天以上19人占45.2%,未参加0人。

三、认为目前党员在党性修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原则性不强、是非观念淡薄20人占47.6%,信奉实用之

一、功利主义14人占33.3%,理想信念动摇3人占7.1%,对马

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4人占9.5%,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1人占2.4%,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立场不坚定0人占%,信仰宗教0人,说不清楚3人占7.1%。

四、认为目前党员在理论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重视理论学习13人占31%,学用脱节8人占19%,动力不足、效果不佳15人占35.7%,为了装潢门面、应付检查5人占11.9%,浅尝则止、不求甚解、流于形式6人占14.3%,说不清楚2人占4.8%。

五、认为目前党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形式单

一、缺乏吸引力20人占47.6%,优质党员教育教材不足13人占31.0%,重视短期集中性教育、经常性教育活动重视不够1人占2.4%,上级党组织重视党员教育,基层党组织重视不够4人占9.5%,多以教育者为中心,党员被动受教育4人占9.5%,教育内容单

一、陈旧、针对性、时效性不强15人占35.7%,党员教育走形式2人占4.8%,现代信息传媒在党员教育中发挥作用不够3人占7.1%,对党员教育缺乏效果评估5人占11.9%,其他0人。

六、感兴趣的党员教育内容是:党的基本理论知识15人占35.7%,党路线方针政策知识10人占23.8%,党的基本知识10人占23.8%,党史6人占14.3%,党风党纪和反腐倡廉知识15人占35.7%,国内国际形势知识17人占40.5%,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3人占7.1%,社会管理方面的知识2人

占4.8%,民主法制方面知识17人占40.5%,履职所需业务知识0人,实用技术技能0人,先进模范事迹2人占4.8%,民族宗教知识0人,维护稳定知识0人。

七、感兴趣的党员教育培训形式是:集体学习研讨12人占28.6%,专题讲座11人占26.2%,先进事迹报告会9人占21.4%,参观走访24人占57.1%,案例教学6人占14.3%,观看电教片12人占28.6%,互动教学9人占21.4%,在职自学3人占7.1%,网上学习15人占35.7%,内地学习考察12人占28.6%,其他0人。

八、希望到哪些机构参加教育培训:党校19人占45.2%,党员培训中心14人占33.3%,高校9人占21.4%,职业技术学院0人,社会培训机构0人,科技示范基地7人占16.7%,爱国主义、廉政警示教育基地4人占9.5%,军民、警民共建党员教育培训基地2人占4.8%,境外培训机构8人占19.0%,其他5人占11.9%。

九、希望谁讲课:党政领导干部12人占28.6%,组织人事干部10人占23.8%,专家学者10人占23.8%,基层党组织书记4人占9.5%,先进人物8人占4.8%,党校教师2人占19.0%,其他1人占2.4%。

十、认为应着重加强哪些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17人占40.5%,开拓创新能力20人占47.6%,沟通协调能力17人占40.5%,群众工作能力7人占16.7%,人际交往能力10

人占23.8%,信息网络应用能力12人占28.6%,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1人占2.4%,环境适应能力3人占7.1%,推动跨越式发展能力9人占21.4%,维护社会稳定能力12人占28.6%,促进民族团结能力8人占19.0%,处置突发事件能力3人占7.1%,其他0人。

十一、希望通过教育培训达到的目的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30人占71.4%,提高理论政策水平15人占35.7%,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30人占71.4%,取得学习证书0人,档案有记载0人,与任职或任用挂构0人,完成组织要求的培训任务1人占2.4%,便于交流合作5人占11.9%,其他0人。

十二、认为最需要建立健全的党员教育培训制度是:轮训制度12人占28.6%,学习考核制度8人占19.0%,学习成果交流制度19人占45.2%,学习激励制度11人占26.2%,学习培训责任制3人占7.1%,学习档案制度2人占4.8%,其他2人占4.8%。

十三、平时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广播7人占16.7%,电视41人占97.6%,报刊30人占71.4%,图书3人占7.1%,互联网19人占45.2%,单位局域网0人,手机2人占4.8%,沟通交流2人占4.8%,其他0人。

十四、平时是否喜欢看手机报:喜欢24人占57.1%,不喜欢11人占26.2%,不知道什么是手机报4人占9.5%,没

手机1人占2.4%。

十五、平时喜欢收听收看的广播电视节目类别:新闻类37人占88.1%,综艺类9人占21.4%,党建类1人占2.4%,体育类8人占19.0%,生活服务类8人占19.0%,财经类6人占14.3%,科教文化类6人占14.3%,交通类0人,民族团结、维护稳定类1人占2.4%,其他0人,很少看0人。

十六、平时喜欢看的报刊图书:党报党刊13人占31.0%,法律类10人占23.8%,管理类0人,历史类14人占33.3%,财经类8人占19.0%,生活文艺类12人占28.6%,文摘类1人占2.4%,科普类5人占11.9%,体育类2人占4.8%,民族宗教类和维稳工作类0人,其他0人,很少看0人。

十七、上互联网的情况:每天上12人占28.6%,一周上几次16人占38.1%,一个月上几次8人占19.0%,很少上6人占14.3%,想上但没条件0人,从来不上6人占14.3%。

十八、上网主要做什么:浏览新闻32人占76.2%,查找资料35人占83.3%,收发电子邮件9人占21.4%,欣赏视频或音乐5人占11.9%,浏览论坛或发帖子、写博客6人占14.3%,聊天交友、玩网络游戏1人占2.4%,网上购物、炒股5人占11.9%,其他0人。

十九、在网上进行过哪些与党建有关的活动:浏览党建新闻33人占78.6%,参与有关讨论12人占28.6%,查找下载党建资料21人占50.0%,参加党组织举办的各类活动9人

占21.4%,与其他党组织或党员建立联系、开展活动3人占7.1%,其他5人占11.9%。

二十、认为信息可信度最高的渠道:党建网站信息34人占81.0%,政府网站信息20人占47.6%,商业网站信息0人,手机信息0人,境外网站信息0人。

二十一、认为信息网络对党员最大的影响是:思想影响30人占71.4%,工作方式影响23人占54.8%,行为方式影响12人占28.6%,生活方式影响12人占28.6%,学习方式影响13人占31.0%。

二十二、在信息网络条件下开展党员教育,希望采用的形式:网上党校30人占71.0%,网上大讲堂24人占57.1%,网上视频12人占28.6%,网上创业园0人,手机短信5人占11.9%,手机报6人占14.3%,电视专栏8人占19.0%。

二十三、对信息网络条件下开展党员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无)

第三部分:今后打算

6.党员问卷调查 篇六

一、我县远程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全县辖4镇2乡,总面积517平方公里,84个行政村,总人口14.3万人,共有农村党员3420人。2005年11月基本完成了90个各级各类站点建设工作。其中,6个乡镇级站点(均建在乡镇中学),84个村级站点(村党员活动室20个,学校64个)。基本实现远程教育培训网络覆盖全县各乡镇、村。有远程教育专、兼职管理操作人员130名,各级远程教育站点“五支队伍”90支共560名人员。

二、当前全县远教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良好态势。

1、群众对远教工作的知晓率比较高。在走访的30个站点中,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组织群众座谈6次,参加座谈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共计38人,走访群众21户。据统计,所有被调查对象都知道村里有远程教育这套设备,是用于农民培训。这说明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远程教育这一新鲜事物已经基本接受。

2、站点制度建设比较规范。全县有所走的30个站点中有20个站点在完善县远教办统一制定的十项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科学而规范的制定远程教育设备管理、维护、学习等16规章制度。理论上做到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干部管站的管理机制。

3、力所能及的准备了培训资料。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各终端站点基本上收集了相关的培训照料如:三簿一志一册等,比较翔实的记录了培训的开张过程。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远教工作开展四年多来,我们总结出了不少的工作经验,但涉及面宽,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和困难。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乡镇领导认识不到位。

检查乡镇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是本此调研的第一个重要内容,尽管为了实事求是的搞好本此调研,准确的摸清远程教育工作家底,我们通过会议要求、文件规定、电话催促等方式对调研提出明确要求、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是狠满意。调查显示:6个乡镇中仍然有1个乡镇对调研工作行动缓慢,措施不力,导致调查不实事求是,不彻底,能够真正走在站点前线的有3个党委副书记,1个党委书记。其中1个乡镇存在应付检查,不说全部去检查,调研40%还达不到,(事后已及时补救)。材料上老一套比较严重,6份调研报告2份不符合实际。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乡镇领导认识不到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

2、远教设备分布不够合理。

近三年时间以来,一方面我县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部分学校在不断合并规划,存在一所学校两套设备的现象,导致远教设备多余闲置浪费;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的蓬勃发展,百姓素质的需要部分远播放点村设备以及设备建立在学校村,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有待统一协调。具体如下:(1)设备多余站点有:彰寨学校站点、长岭学校站点、亚鱼学校站点、新店学校站点、新隆学校站点。

(2)缺乏设备站点有:清水塘村站点、七里塘站点、彰坪村站点、五里桥村站点、舞阳村站点、老寨村站点。

3、学校站点远教设备管理混乱,场地闲置。

我县90个站点中,70个站点建立在学校,由于电脑对学校作用比较明显,许多学校站点专门使用电脑,进行单独的教学或办公,对电视等其它设备私自拆分,甚至杂乱堆放。远程教育室挪作它用,许多站点没有桌椅等配套设备。

4、活动开展方面。

由于种种原因我县真正利用远程教育站点主动开展活动的站点在5%以下,村校结合一篇空白,村、校领导主动组织开展党员培训率几乎为零。通过调查部分学校负责人、村干部对活动措施有了朦胧的意识,也提出了许多合理性的意见。

5、学用转化不及时,几乎为零。

从本此走访的12个厂矿、企业等来看,主动为他们提供资料、组织他们来参加培训的站点非常少,而培训的欲望和知晓率又明显加大。反之远教不能为他们解决问题。

6、站点运行经费保障机制不够。

如何保证终端站点长久运行是我们工作中探讨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此次调研,虽然各级政府部门配套了一定的运行经费保障机制。但是还是没有具体,由于经费,管理员无待遇、导致责任心和主动性下滑,普遍存在,活动开展不开展一个样,开展好与不好一个样,看好设备不被盗万岁的普遍现象。另一方面,没有必要的办公经费购买光盘、配置合理的桌椅等设备。

7、设备老化、自然损坏有所抬头。

由于设备安装时间过长,有点是在2003年,所以自然损坏现象有点严重,给维修站加大了工作量。

8、村活动室站点的管理人员素质较底,学校站点缺少管理员编制问题影响了站点功能的发挥。

由于村站点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基本都由村干部担任,他们大都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底。对设备操作不熟练,也缺乏主动思考如何开展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部分村虽然明确由年轻人担任操作管理人员,但大多不是村干部,由于没有报酬和编制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同时缺乏责任心。

三、建议采取的对策及措施

1、宏观调控、统筹协调解决设备分配。由县远教办、县教育局联合牵头制定一套合理的调配方案下发,根据站点实际情况统一对全县远程教育设备进行一次调配,将新店等九年

制学校多余的设备调配到清水塘等缺乏和需要的活动室,确保设备分配合理,突出实用性。

2、全面清查学校站点设备管理,发挥学校站点的作用。由县教育局牵头,全面清查、理顺学校站点远程教育设备、场地、多渠道解决桌椅、教室等配套设备,发挥学校站点的作用,并且制定一套详细的管理细则,建立健全学校设备管理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杜绝设备闲置、挪作它用的现象。

3、结合实际制定一套可操作性的管理方案。由县远教办根据本此调研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办发[2007]18号文件精神分类、分别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

4、加大办点示范力度。远教工作面大内容广,做到各个站点齐头并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最好采取办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来开展此项工作。重点建立20个示范点。要求(1)、完善一切常规材料,实行月查周抱制度。(2)、实行绩效工资奖励制度。即管理员工作和县级补助资金作为奖励基金,由县远教办统一管理,根据月考核兑现工资、奖金。(3)、建立学用结合机制。定点定站建立远程教育站点基地(每乡镇至少2个)。让学到的及时得到运用,建立基地站点互动机制,力所能及解决企业的基地的实际问题。

7.党员问卷调查 篇七

一、培训农村基层党员的应对动因

长兴县委党校通过政府办公系统对全县部分乡镇 (街道) 的分管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涉及到党员基本情况、党员培训需求、乡镇 (街道) 和乡镇党校培训党员情况、乡镇 (街道) 在培训党员中遇到的困难、对开展党员培训的意见建议等方面。通过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 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1. 农村基层党员素质教育的现状不尽理想。

调查中发现, 虽然各乡镇都举办了主职干部、“两委会”干部、创业中心户、普通党员、承包组长、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培训班, 但是存在着几个共性的问题:一是素质教育内容偏少。宗旨、党纪、形势等素质教育内容安排, 以会代训、以会为主的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培训时间不足。大多乡镇是每年安排1天培训, 与《规划》要求的老党员16学时、新党员24学时还有较大的差距。三是培训缺乏长远规划。没有整体的安排, 年度虽有计划, 但也刚性不够, 随意性较大, 执行不到位。素质教育的缺位, 使得许多党员长期得不到经常的、系统的、及时的教育培训, 与党组织处于一种较为松散的状态, 非常不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 农村基层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不如人意。

在素质教育弱化的情况下,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一是党员意识有所淡忘。较长时间没有得到经常系统的教育培训, 使得有些党员对自己的党员身份逐渐淡忘, 宗旨观念逐渐削弱, 对自己的言行要求逐渐放松, 从而在先进性方面与普通群众没有多大区别。二是乐于奉献的精神有所淡化。正是由于党员意识、宗旨意识的淡忘, 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 常常发生与民争利, 与组织讨价还价的情况, 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一心为民, 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逐渐淡化。三是坚持真理的正气有所淡薄。正是由于缺乏学习, 思想上、观念上、知识上不能与时俱进, 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主张正义, 坚持原则, 有时甚至与错误观点站在一边, 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立场。先锋作用的缺失, 造成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 凝聚力不足, 严重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 严重影响了党的农村的执政基础。

3. 乡镇党校机制建设及师资队伍不符形势。

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存在这种令人担忧的状况,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就是承担农村党员培训的主体———乡镇党校的组织机制、运行机制和师资队伍等方面, 不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一是组织机制不够科学。目前乡镇党校实行的党校成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机构设置, 党校校长由乡镇党委副书记或班子成员兼任, 成人学校校长任常务副校长, 工作归口由县委宣传部领导。这种组织机制与整个党校系统不相吻合, 工作衔接不流畅, 信息交流不及时, 不利于党员教育培训的统筹安排。二是履行职能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党委领导忙于经济工作、稳定工作等, 投入党员培训的精力不够, 成人学校校长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农村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 党员的培训基本上处于无计划看着办, 或者有计划无落实的状态, 个别规模较小的乡镇甚至没有乡镇党校的阵地, 党员培训工作被严重地弱化。三是师资队伍不够健全。乡镇党校自身师资缺乏, 同时又没能充分挖掘和发挥乡镇党委、党校系统、村干部的师资优势, 建立符合本乡镇党员培训特点和需要的师资库, 从而使党员培训的开展更加难有成效。所以, 要实现中央在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任务, 县委党校应当承担这个责任和义务。

二、培训农村基层党员的实践探索

1. 分层次培训,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我们主要进行五个类别和层次的培训。一是村两委主职干部培训。从2002年以来, 每年将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的培训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次计划进行培训, 时间一周, 内容涵盖中央最新精神、县政府发展政策、现代农业、现代家庭工业、农村平安稳定、农村民主管理、廉政建设、经验交流、参观考察等方面。二是“两新” (1) 党员培训。每当村级换届后, 将首次担任的村组织部书记或村主任, 同样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次进行上岗培训, 进行党性、县情、工作方法、农村法律等方面的培训, 使他们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提高工作能力。三是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与组织部、人事局共同举办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 并以此为抓手, 作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的重要举措。四是创业能手党员培训。与乡镇联合举办农村创业典型培训, 宣传创业政策、表彰先进典型、交流创业经验, 进一步提高创业能力,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普通全体党员培训。与乡镇或规模较大的村进行联合培训, 进行党章、形势等方面的教育, 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一年多来, 县委党校与雉城、和平、吴山、白岘、槐坎等九个乡镇共同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班13期, 2 290多人参加了培训。

2. 多方式培训, 提高培训的经济性。

我们在培训中坚持高效经济的原则, 开展灵活多样的多方式培训, 主要采取四种方式。一是专题培训。县委党校的主体班次, 围绕县委的年度工作重点, 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进行培训, 做到教学工作为党委中心工作服务。二是联合培训。根据乡镇或村的需求, 结合乡镇或村的党员实际、发展实际, 确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内容,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是主题论坛。与县委组织部紧密配合, 在村党组织书记中开展主题论坛, 以乡镇为单位, 全体党组织书记参加, 以当前较为突出的队伍建设、民主管理、和谐稳定、集体经济等为主题, 展开充分的研讨和辩论, 统一认识, 开拓思路, 相互促进。四是送教下村。对较为偏远的村, 党校帮助制定教学方案, 安排教师, 选择乡镇或本村就近进行培训, 既保证教学质量, 又能做到节约开支, 保障安全。

3. 菜单式培训, 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方面。党校将教学内容形成两份菜单, 一是课堂教学菜单。针对农村党员实际, 认真准备, 精心备课, 形成党建理论、争当先锋、当前形势、党风党纪、农村县情、农村稳定等课堂教学专题菜单。二是现场教学菜单。将城乡发展展览、现代农业基地、家庭工业基地、新村建设基地、革命传统基地、生态建设基地、民主建设基地等形成现场教学菜单。在安排教学计划时, 两份菜单供各乡镇、村制订培训计划时参考, 同时根据各乡镇和村实际, 安排特色的专题课,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培训者培训, 提高培训的高效性。

我们分别选聘自身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创业成效大、特色建设好的村书记或主任作为党员培训的兼职教师, 请他们给党员上课和互动, 用身边的典型人物鞭策身边的党员, 用身边的典型事迹感染身边的党员, 用身边的成功案例教育身边的党员, 使党员们切身地体会到榜样就在身边, 先进就在身边, 激发党员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三、培训农村基层党员的显著成效

1. 强化了党员意识。

通过培训, 广大党员对自身的身份意识、角色意识更加增强了, 从而强化了党员意识和党性意识。一是强化了党员标准意识。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标准与普通百姓是不一样的, 应当以党员的八条标准来要求和约束自己。二是强化了党员组织意识。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是党组织的一员, 是先锋队的一员, 应当以维护党组织的利益为己任。三是强化了党员责任意识。进一步认识到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 应当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为党工作。四是强化了党员先进意识。进一步认识到一个党员在群众面前就是一面旗, 应当时时刻刻在群众当中树立闯在前、冲在前、干在前模范形象。正如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党员所说的:这是我近十年来第一次坐在县委党校教室, 第一次住进县委党校, 第一次听党校老师讲党课, 不学不知道, 学了吓一跳, 很多东西我都不知道, 不学习真要落后啊, 希望明年还有机会再来党校学习提高。

2. 强化了发展意识。

通过培训, 广大党员更加明确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我们国家的首要任务, 也是我们党员的第一责任。作为党员, 首先要带头发展, 带头创新, 带头承担风险, 为群众树立一个带头发展致富的榜样。其次更要带领群众共同发展, 在技术、资金、市场、管理等各个方面, 为群众排忧解难, 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导和相互交流, 先富一步的党员发展意识更强了, 并且涌现了更多的带头发展、带领发展的先进典型。

3. 强化了大局意识。

通过培训, 广大党员更加明确了个人与组织、小家与大家、小局与大局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小家利益与大局利益相冲突时, 能够以大局为重, 不计个人得失, 为大局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作出牺牲和奉献。当遇到与自己“无关”的利益冲突时, 同样能够宣传政策, 秉公说话, 耐心说服, 努力帮助完成中心工作。有个党员说得好:谁叫我是党员呢, 党员就得要吃亏, 顾大局。

4. 强化了党纪意识。

通过培训, 广大党员的法规纪律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特别是党员村干部, 在听取了廉政教育课, 参观了红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和廉政展览, 以身边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来激励自己, 同时以昔日共 (下转48页) (上接42页) 事今日分道扬镳的反面教材来警示自己, 党纪观念、廉政意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进一步认识到党纪党规是党员言行的准则, 必须时刻牢记于心, 付之于行, 任何时候都不能违反, 否则, 将会愧对于党, 愧对于百姓, 有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不少党员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后感慨万端:过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现在到了这个地步, 实在可惜, 我们一定要警惕啊。

四、培训农村基层党员的几点启示

1. 规划先行是基础。

党员教育培训是一项基础工程, 同时又是一项务虚工程, 它与其他工作相比, 有着基础性、长远性、综合性的特点, 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是通过日积月累蕴涵在各项工作之中。因此, 要做好这项工作, 必须加强规划和计划的制定与落实。长兴的实践体会是:理念要靠规划来部署, 规划要靠计划来落实。没有先进的理念, 就不可能有好的规划和计划。换言之, 如果有了好的理念, 而没有规划和计划加以落实, 再好的理念也是一句空话, 永远不能成为现实。

2. 领导带头是关键。

规划和计划能否得到切实执行或者能执行到何种程度, 领导是关键。长兴的实践给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县主要领导亲自审定村主职干部培训班计划, 县委书记、县长以及全体县委常委和副县长都到主职干部班上为学员上课, 乡镇 (街道) 主要领导在联合办班上给学员讲课, 分管领导亲自带班, 县委组织部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到论坛发表演讲和参与交流, 这一系列的举措, 都为推进计划落实和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学以致用是根本。

教育培训的成效如何, 归根结底要落实到组织是否满意和党员是否满意。长兴的做法可供参考:教育培训全过程必须坚持学以致用原则, 一切从“三需求” (1) 出发, 力求“三满意” (2) 结果。只有在培训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上紧跟县委的工作中心、紧扣学员的迫切需要、紧贴学员的岗位实际, 培训才能得到取得实效, 才能得到学员赞成的欢迎, 才能得到组织的认同, 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4. 确保经费是保障。

确保培训经费的充足来源, 是党员培训顺利进行的物质保证。长兴的安排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作出不同的费用负担安排, 村主职干部和“两新”党员参加培训只承担食宿费用, 大学生村官党员、党员创业能手和普通党员培训费用由县或乡镇 (街道) 承担, 既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 又减轻了经济压力, 县和乡镇 (街道) 也都有承受能力, 各方都较满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EB/OL].新华网, 2009-07-26.

8.党员问卷调查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党员意识;实证研究

“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是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重要前提。”[1]由此可知,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全面了解大学生党员的精神面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笔者对部分高校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期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当前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初步找到大学生党员意识淡化的表现和原因,为全面巩固和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着力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非标准化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并根据研究问题的重点辅以个案访谈。

(一)问卷设计

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了以下三点:第一,问卷的结构参照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关于党员队伍中还存在着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4个问题。第二,问卷的内容参照了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在五年的高校党建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第三,问卷设计完毕后,请资深党建专家对问卷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质量控制。综合专家的意见,对问卷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调整。

(二)被试选择

采用分层抽样法,在部分高校在读的党员中抽取1200名党员展开问卷调查。采用整体抽样法选择10个党支部的200名学生党员开展非标准化访谈。

(三)数据采集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使用统一指导语,对问卷作答时间及现场的其他干扰因素作了力所能及的排除;在非标准化访谈过程中采取循序渐进、由抽象到具体、先简单问题后敏感问题的方法调动现场氛围,展开访谈。

(四)统计方法

运用SPSS11.0 for Windows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统计分析

问卷调查采用笔者自制的《关于“党员意识”问题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08份,有效回收率为92.3%。样本的构成情况表1所示:

表1 样本构成情况

政治面貌年级构成身份构成

正式党员预备党员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干部非学生干部

74.7%25.3%8.3%12.3%31.0%48.4%83.8%16.2%

(一)理想信念情况

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因此,笔者首先设计了关于基本政治问题的态度的问题(参见表2)。

表2 大学生党员对基本政治问题的态度

你对下列观点是什么看法?同意不同意

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10.8%89.2%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7.2%92.8%

共产主义必将实现。94.6%5.4%

实行多党制才能真正实现民主。6.1%93.9%

从上表可以看出,少数大学生党员对于一些最基本的政治问题没有正确的判断,而同时对上述4个命题持正确认知的党员只占样本总数的82.7%。这说明,少数大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不高。对问卷中的2道常识型问题进行统计后,再次印证了这个结论,正确率都不到70%。虽然少数大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不高,但通过统计,笔者发现,大学生党员对于党员应具备的理想信念还是十分向往和渴望的。对于这一结论通过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对先进典型的看法以及对党的性质的认知中等可以初步得出。首先看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参见表3),其次,当提及对献身党的理论事业的方永刚同志事迹的看法时,有63.9%的大学生党员都表示要向他学习。

从大学生党员对党的性质的认知(参见表4)以及大学生党员对周围党员的理想信念情况的认知(参见图2),也都印证了上述判断。

表3 大学生党员对基本政治问题的态度

入党动机我信仰共产主义入党是一种荣誉为了好就业随大流满足父母的要求其他原因

选择比例79.0%10.1%4.0%1.8%2.9%2.2%

表4 大学生党员对党的性质的认知

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百分比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98.6%

党组织本身的利益1.1%

部分党员的利益0

党组织涉及单位的利益0.3%

基本结论:大学生党员信念比较坚定,但是少部分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掌握得不扎够实。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的数量日益剧增,不少基层党组织对于党员的后续教育还跟不上,缺乏有效的措施,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也很明显的说明了这个问题,这是我们进一步增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二)能力素质情况

大学生党员应该有强烈的“先锋意识”和良好的能力素质表现,时时、处处、事事走在广大学生的前列。笔者首先对党员日常的理论学习进行了分析统计。统计数据表明,61.3%的大学生党员入党以后还是能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并且大学生党员进行理论学习的途径也比较广泛,除了参加各级党校组织的党课学习以外,还能积极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进行理论学习,少数党员还能坚持阅读经典理论著作。但是理论学习的实效性欠缺,党的创新理论还没有能够入脑入心。比如,绝大部分党员写不出近一年来印象最深刻的党课,写不出平常看的政治理论书籍的名称,还有25.3%的党员认为平时学校组织的党课教育“讲得还可以,但对自己用处不大”,15.5%的党员认为“枯燥乏味,理论没有联系实际”。

大学生党员专业课学习的情况也反映出其党员先锋意识的强弱。统计表明,大学生党员成绩排名和专业平均成绩均呈正态分布,这也与笔者对近年来党员成绩统计的结果相一致。但是,作为广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大学生党员的成绩排名和专业平均成绩应当位于前列,排名靠前的学生应多于排名靠后的党员。

基本结论:当前,部分大学生党员还没有完全成为学习创新理论的先锋和学习专业知识的先锋,这虽然和党员数量的增多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我们必须从本质上来找原因。应加强党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大学生党员的能力素质。同时,要尝试多种有效途径,增强学生党员的先锋意识,使其在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遵守纪律情况

党纪校规是大学生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党员是能够模范地遵守日常的党纪校规,并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只有11.6%的党员没有获得过任何奖励。

统计结果也反映出一个问题,一旦需要大学生党员针锋相对表明立场时,一部分大学生党员往往不能很好地履行党员义务(参见图2)。此外,个别党组织也没有很好履行党纪规定的职责,做好党员的监督管理工作,有10.3%的党支部一年来基本没有和所属党员谈过心。

基本结论:“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候站不出来”在个别大学生党员身上表现的较为明显,归根结底是由于党性不强造成的,迫切需要各级党组织履行工作职责,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能,加大对党员的教育、监督、管理的力度,以增强学生党员的角色意识。

(四)践行宗旨情况

统计表明,大多数党员曾经参加过志愿者组织并积极进行活动,对于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大学生党员也都愿意参与,平时都十分乐于帮助同学。但是,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当涉及到自身的实际利益时,党员的宗旨意识表现得有所淡化;二是虽然党员主观上有践行宗旨、争当模范的意愿,但实际行动还有所欠缺(参见表5)。此外,调查中,笔者还发现,竟然还有18.8%的党员只知道自己班上大部分的党员。至少能够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少数党员模范作用发挥欠缺,混迹于普通学生之中,二是个别支部的组织生活不落实,运作机制不健全。

表5 对大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的评价

评价比例

发挥得非常好。45.1%

发挥一般。50.9%

不好。4%

基本结论:由于缺乏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和思想基础,因此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宗旨意识还仅存在于思想中,并没有化为实际行动。强化党员意识,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党员的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

三、对策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教育、管理、服务并重,教育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遵守组织纪律、争当先锋模范,永葆先进性。”[2]这一论述,阐明了增强党员意识的方式和要求。基于这一论述,结合调研获得情况,笔者认为,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应以改革创新精神完善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的工作体系,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组织模式

结构决定功能,因此,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组织功能,必须进一步优化高校党组织的组织模式。一是优化组织形式。目前,“支部建在班上”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的主要组织形式。然而,增强大学生的党员意识,是一项从学生入学到其毕业都必须全程化地系统安排的复杂工作,因此在学生党员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支部进行培养、教育、管理和监督。笔者认为,可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构建起复合型的组织形式,即低年级学生党支部以“支部建在专业”为主,高年级学生党支部以“支部建在班上”为主,必要时还可以尝试“支部建在楼上”、“研究生党支部建在实验室”等形式,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支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作用。二是优化结构体系。优化结构体系的目的主要是以增强现有结构体系的适应性提高工作效能。目前,高校党建工作的结构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多校区办学、学分制体制和信息化条件的要求,必须改变现有的层级式“树状”结构体系为网络化结构体系,构建起一个由高校党委、院(系)党委(总支)、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作为节点的、与校园网结构相匹配的网络型结构体系(图3)。在这样的结构体系中,通过发挥高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基层党委的统筹协调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学生党员时时、处处、人人都处在有效教育、管理、监督之中。三是优化工作模式。当前,很多基层党支部仅仅满足于完成日常性的党务工作,对如何以开拓创新精神做好党务工作缺乏有效途径和有效方式,必须把“创新”作为考察基层党组织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使创新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导向和良好风气。此外,个别党务工作者在开展党务工作的过程中,仅仅满足于按部就班的接收组织下达的各项任务,很少“主动出击”去做好“一人一事”的具体工作。因此,必须提高党务工作者的能力素质、完善政策机制,增强他们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新制度安排

要根据时代发展特征、高校党建特色和学生党员特点,以“三会一课”制度为基础,以增强党员意识为核心,以永葆党员先进性为目标,创新党建工作制度安排。一是创新党性分析制度。每年“七一”左右,组织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分析。对照《党章》,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看自己是否能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是否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是否服从组织领导,积极参加组织生活,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是否学习目的明确,成绩优异,努力构建和谐班级,并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分析原因教训。结合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年级党员的情况,制定科学的实施计划,分别提出不同要求,以增强针对性,避免一旦入党一劳永逸的思想出现。二是创新实践锻炼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3]可以“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岗、文明示范岗、助学帮困岗等制度,使学生党员在为同学服务的具体过程中将先进性要求具体化,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在化”,从而进一步示范和引导党员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恪尽职守,努力创造一流成绩。三是创新素质提升制度。要明确素质目标,促进党员素质提升。学生党支部要对所属党员进行分析,因人制订党员培养计划。每年帮助学生党员确立阶段性目标。要广泛拓展渠道,充分发挥党员素质。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生党建工作、学生工作、学生宿舍管理等工作中的作用,采取下班级、下寝室、担任班主任助理等方式,让大学生党员直接参与到这些工作中去,给他们下任务、压担子,既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党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管理工作。

(三)完善运作方式

以增强党员意识为目标,完善党建工作的运作方式,具体包括:一是完善党员发展方式。在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运作方式。要坚持制度,严格落实好党员联系人工作制、发展对象集中培训制、发展党员公示制和发展党员票决制;要创新考核方式,除了由支部按照党员发展规定对发展对象进行定性考核外,基层党委还应对发展对象进行定量考核,按照平时表现和“双考”结果择优发展;要拓展推荐渠道,除了要发挥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外,还应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社团的作用,使“推优”的内容更全面、方式更科学、要求更严格。二是完善党员教育方式。结合高校的特点,可以建立协作制度,上好“专题式党课”。充分利用高校和其他合作单位的教育资源,通过建立协作制度,聘请兼职教师,由基层党委组织集中授课。可以过好政治生日,上好“纪念性党课”。以党支部为单位,以党员大会为基本形式,为本月入党的党员过“政治生日”。在这个特殊日子里引导大学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对党的承诺,也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可以起到一般党课起不了的作用。可以开展“三问”活动,上好“自省性党课”。适时在全体学生党员中开展“我有什么成绩、我有什么特长、我有什么不足”的“三问”活动,让大学生党员登台自问,让普通学生进行评议,以起到客观认识自我的效果。三是完善党员管理方式。除了基层党支部对于党员的直接管理外,可以同时采取其他的形式。例如,建好“学生党员之家”,为学生党员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也让党员自己管好自己。在“学生党员之家”悬挂党旗、张贴党员的权利、义务和入党誓词,建立党员管理档案。让党员一看到“学生党员之家”就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一走进“党员之家”就感到自己到组织中。为改变以往单靠行政约束管理大学生党员的不足,要发挥基层党委委员和教师党员等的作用,集体与“党员意识”不强的党员进行谈心交心,帮助他们找问题、挖根源、定措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高校党委可以依托互联网、校园网、学校橱窗等方式,将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学风纪律等方面的情况予以公示,让广大学生参与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胡锦涛.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教育部社政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建筑石桥邓氏宗祠施工劳务承包合同下一篇:企业普通员工优秀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