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琳原文、翻译、赏析

2024-08-14

寄王琳原文、翻译、赏析(精选3篇)

1.寄王琳原文、翻译、赏析 篇一

寄令狐郎中原文翻译赏析

寄令狐郎中原文翻译赏析1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古诗简介

《寄令狐郎中》是公元845年(会昌五年)秋天,作者闲居洛阳时回寄给在长安的旧友令狐绹的一首诗。令狐绹当时任右司郎中,所以题称“寄令狐郎中”。该诗以感谢故人关心之名籍以修好,意在不言,但用典非常贴切。

翻译/译文

你是嵩山云我是秦川树,长久离居;千里迢迢,你寄来一封慰问的书信。

请别问我这个梁园旧客生活的甘苦;我就像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马相如。

注释

⑴嵩:中岳嵩山,在今河南。

⑵双鲤:指书信。

⑶梁园:梁孝王在梁地大兴土木,以睢阳为中心,根据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

⑷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以汉武帝陵墓而得名。

⑤秦树:借指长安。

赏析/鉴赏

首句“嵩云秦树久离居”中,嵩、秦指自己所在的洛阳和令狐所在的长安。“嵩云秦树”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的名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云、树是分居两地的朋友即目所见之景,也是彼此思念之情的寄托。“嵩云秦树”更能够同时唤起对他们相互思念情景的想象,呈现出一副两位朋友遥望云树、神驰天外的画面。

次句“双鲤迢迢一纸书”是说令狐从远方寄书问候自己。双鲤,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这里用作书信的代称。久别远隔,两地思念,正当自己闲居多病、秋雨寂寥之际,忽得故交寄书殷勤问候自己,格外感到友谊的温暖。“迢迢”、“一纸”显出对方情意的深长和自己接读来书时油然而生的亲切感念之情。

三、四两句“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转写自己目前的境况,对来书作答。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曾为梁孝王宾客。梁园是梁孝王的宫苑,此喻指楚幕。作者从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到837年(开成二年),曾三居绹父令狐楚幕,得到令狐楚的知遇;公元837年(开成二年)应进士试时又曾得到令狐绹的推荐而登第,此处以“梁园旧宾客”自比。司马相如晚年“尝称病闲居,.既病免,家居茂陵”,作者公元842年(会昌二年)因丁母忧而离秘书省正字之职,几年来一直闲居。这段期间,他用世心切,常感闲居生活的寂寞无聊,心情悒郁,身弱多病,此以闲居病免的司马相如自况。

寄令狐郎中原文翻译赏析2

寄令狐郎中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朝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韵译

你是嵩山云我是秦川树,长久离居;千里迢迢,你寄来一封慰问的书信。请别问我这个梁园旧客生活的甘苦;我就像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马相如。

注解

⑴嵩:中岳嵩山,在今河南。

⑵双鲤:指书信。

⑶梁园:梁孝王在梁地大兴土木,以睢阳为中心,根据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

⑷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以汉武帝陵墓而得名。

赏析

这是公元845年(会昌五年)秋天,作者闲居洛阳时回寄给在长安的旧友令狐绹的一首诗。令狐绹当时任右司郎中,所以题称“寄令狐郎中”。

首句“嵩云秦树久离居”中,嵩、秦指自己所在的洛阳和令狐所在的长安。“嵩云秦树”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的名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云、树是分居两地的朋友即目所见之景,也是彼此思念之情的寄托。“嵩云秦树”更能够同时唤起对他们相互思念情景的想象,呈现出一副两位朋友遥望云树、神驰天外的画面。

次句“双鲤迢迢一纸书”是说令狐从远方寄书问候自己。双鲤,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这里用作书信的代称。久别远隔,两地思念,正当自己闲居多病、秋雨寂寥之际,忽得故交寄书殷勤问候自己,格外感到友谊的温暖。“迢迢”、“一纸”显出对方情意的深长和自己接读来书时油然而生的亲切感念之情。

三、四两句“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加。”转写自己目前的境况,对来书作答。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曾为梁孝王宾客。梁园是梁孝王的宫苑,此喻指楚幕。作者从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到837年(开成二年),曾三居绹父令狐楚幕,得到令狐楚的知遇;公元837年(开成二年)应进士试时又曾得到令狐绹的推荐而登第,此处以“梁园旧宾客”自比。司马相如晚年“尝称病闲居,.既病免,家居茂陵”,作者公元842年(会昌二年)因丁母忧而离秘书省正字之职,几年来一直闲居。这段期间,他用世心切,常感闲居生活的寂寞无聊,心情悒郁,身弱多病,此以闲居病免的司马相如自况。

2.寄王琳原文、翻译、赏析 篇二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原文翻译及赏析1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韦应物〔唐代〕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译文

前面的船已经遥远模糊不清,将要渡过零水可渡船已走,有谁来陪伴我?山上黄叶飘零,传来寺庙响起的悠长晚钟声,楚天飘洒的绵绵秋雨与大海连成一体。在淮风苦雨中因离别而生的思念之情更浓,在一天之间淮怆寂寞使我的面容变得憔悴。一只疾风中的伶仃小鸟飞向东南归巢去,广陵在哪里呢,不也在东南方吗?

注释

零上:今江苏零阳一带。广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亲故:亲戚朋友。眇(miǎo)眇:遥远的样子。楚雨:零阴旧属楚地,故称楚雨。沧海:即东海,零阴东临大海。离思:离别的愁息。宿昔:往日,往时。容鬓:容貌和鬓发。

赏析

诗人只身北去,对广陵诗亲故怀着极为深沉诗感情。但这种感情,表现得颇为含蓄。读者从诗中感觉到诗,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摄取了眼前景物,淡墨点染,构成一种凄迷诗气氛,烘托出一种执着诗情感。

诗诗前两情画出暮色中空荡荡诗淮河,诗人欲行而踟蹰诗情态,描绘一种空旷孤寂之感。接下去,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诗暮钟,寂寞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为深重。有了这样浓郁饱满诗感情积蓄,五六两情才轻轻点出“离思”二字,像凄风偶笼吹开帷幕诗一角,露出了诗人憔悴诗面容。按说诗写到这里,应直接抒写离思之情了,笼而没有。诗人还是隐到帷幕后面,他只在迷蒙雨幕上添一只疾飞诗伶仃小叹。这小叹,从“独”字看,是失群诗;从“下”字看,是归巢诗;从“东南”二字看,是飞往广陵方向去诗。既是失群诗小叹,睹物及人;既是归巢诗小叹,它尚且有一个温暖诗窠巢,读者很容易为诗人兴“断肠人在天涯”之叹。既是飞往广陵方向诗小叹,诗人诗心也在跟着它飞翔。而且,叹归东南,离巢愈近;人往西北,去亲愈远。此情此境,诗人难堪,读者也为之凄恻。因此,读者自笼而笼地与诗人同时发出深沉诗一问:“广陵何处在?”这一问,怅笼长呼,四野回响,传出了期望回答而显笼得不到回答诗曲曲苦情,写出了想再一次看见亲故而终于无法看见诗心理状态。而正在此时,声声暮钟,不断地、更深沉更晌亮地传到耳边,敲到心里;迷蒙雨雾,更浓密更凄迷地笼罩大地,笼罩心头。于是,天色更暗淡了,心情也更暗淡了。

这诗写离别之情,全用景物烘托,气氛渲染。诗中景物凄迷,色彩黯淡,钟声哀远,诗人把自己诗感情藏在轻纱帷幕后面,触之不能及,味之又宛在。且这种感情不仅从一景一物中闪现,而是弥漫全诗,无时不在,却又无处实有,无时实在,使诗具有一种深远诗意境,深沉诗韵致。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代]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赏析:

诗人只身北去,对广陵的亲故怀着极为深沉的感情。但这种感情,表现得颇为含蓄。读者从诗中感觉到的,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摄取了眼前景物,淡墨点染,构成一种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一种执着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画出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描绘一种空旷孤寂之感。接下去,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寂寞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为深重。有了这样浓郁饱满的感情积蓄,五六两句才轻轻点出“离思”二字,像凄风偶然吹开帷幕的一角,露出了诗人憔悴的面容。按说诗写到这里,应直接抒写离思之情了,然而没有。诗人还是隐到帷幕后面,他只在迷蒙雨幕上添一只疾飞的伶仃小鸟。这小鸟,从“独”字看,是失群的;从“下”字看,是归巢的;从“东南”二字看,是飞往广陵方向去的。既是失群的小鸟,睹物及人;既是归巢的小鸟,它尚且有一个温暖的窠巢,读者很容易为诗人兴“断肠人在天涯”之叹。既是飞往广陵方向的小鸟,诗人的心也在跟着它飞翔。而且,鸟归东南,离巢愈近;人往西北,去亲愈远。此情此境,诗人难堪,读者也为之凄恻。因此,读者自然而然地与诗人同时发出深沉的一问:“广陵何处在?”这一问,怅然长唿,四野回响,传出了期望回答而显然得不到回答的曲曲苦情,写出了想再一次看见亲故而终于无法看见的心理状态。而正在此时,声声暮钟,不断地、更深沉更晌亮地传到耳边,敲到心里;迷蒙雨雾,更浓密更凄迷地笼罩大地,笼罩心头。于是,天色更暗淡了,心情也更暗淡了。

3.寄王琳原文、翻译、赏析 篇三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原文翻译及赏析1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原文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译文

击凿山崖飞泻急速的水流,号称是远古的大禹遗迹。

晚上旅馆佛寺的大门喧腾声,独自一人夜里睡觉不能安然熟睡。

水的特点本是安静的,石头中本来也没有声音。

为什么两者互相冲击(水冲击石头),雷鸣幽深少人的山林使人惊。

把这个问题遗留给寺观的旧友,了却它给我的疑问。

鉴赏

起笔即紧扣诗题,显得气势雄伟。三、四两句写诗人夜宿出门店,由于水声的喧闹,通夜无法安寝……一方面承接上文,进一步具体写出嘉陵江水声之大;另一方面又极自然地引发出下文对水性的议论。这是阐发禅理、表现禅趣的转折点。五、六、七、八四句借水声与山石激荡出巨响的自然现象展开议论,颇含折理。大意是说,水性本来是安静的,山石也不会发出声响,可是两者一激荡,竟发出惊雷一样的巨响,完全丧失了水石的本性。从这一自然现象中,读者可以悟出很深的禅理:人在社会中,应当以无念为宗,不取不舍,不染不著,任运自然,自在解脱,应当象水石一样保持安静和无声的本性,清静无为,也就具备了佛性。水石保持住本性就具备了佛性,人向自性中求取,保持住清静无为的本性,也就具备了佛性。韦应物这种思想带着很浓的消极成分,应予批判。不过,从这首诗中,却可看出韦应物禅学修养是很深的。

诗的最后两句,表示自己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以此赠给深上人,彼此交流禅学心理,并对深上人彻悟物我之情的禅学修养无限向往。这个结尾,写得既很切题,又留有余味,不失韦氏平淡有味的风格。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原文翻译及赏析2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韦应物〔唐代〕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

译文

击凿山崖飞泻急速的水流,号称是远古的大禹遗迹。晚上旅馆佛寺的大门喧腾声,独自一人夜里睡觉不能安然熟睡。水的特点本是安静的,石头中本来也没有声音。为什么两者互相冲击(水冲击石头),雷鸣幽深少人的山林使人惊。把这个问题遗留给寺观的旧友,了却它给我的疑问。

注释

嘉陵江,在今四川I省境内,为长江上游支流。上人,唐人称僧人为“上人”。泄,渲泄,排放。奔湍,奔腾的激流。神禹迹,传说中夏禹治水留下的遗迹。自,本来,原来。云,语助词。相激,相撞击。雷转,像雷声一样回旋。空山,空寂的山间。“贻之”二句:贻,赠送。之,指上面提出的问题。道门,佛门。旧,故旧,朋友。道门旧,即深上人。了,尽,结束,引申为解决,解答。物我情,指客观外物的实情与主观自我的认识。这二句是说,我把个问题呈请佛门旧友深上人,望能给予透彻的`解答。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禅趣的妙诗,全篇抓住嘉陵江水声展开构思。

发端两句借大禹治水的传说写嘉陵江水声的由来。意思是说,大概由于大禹的神奇力量,他凿开险峻的山崖,使飞流急湍奔腾直泻,发出巨响。起笔即紧扣诗题,显得气势雄伟。

诗的三、四两句写诗人夜宿出门店,由于水声的喧闹,通夜无法安寝。这两句一方面承接上文,进一步具体写出嘉陵江水声之大;另一方面又极自然地引发出下文对水性的议论。这是阐发禅理、表现禅趣的转折点。

而五、六、七、八四句借水声与山石激荡出巨响的自然现象展开议论,颇含哲理。大意是说,水性本来是安静的,山石也不会发出声响,可是两者一激荡,竟发出惊雷一样的巨响,完全丧失了水石的本性。我们从这一自然现象中,可以悟出很深的禅理:人在社会中,应当以无念为宗,不取不舍,不染不著,任运自然,自在解脱,应当象水石一样保持安静和无声的本性,清静无为,也就具备了佛性。水石保持住本性就具备了佛性,人向自性中求取,保持住清静无为的本性,也就具备了佛性。韦应物这种思想带着很浓的消极成分,应予批判。不过,从这首诗中,却可看出韦应物禅学修养是很深的。

诗的最后两句,表示自己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以此赠给深上人,彼此交流禅学心理,并对深上人彻悟物我之情的禅学修养无限向往。诗的结尾颇有意味,诗人提出了问题,但是自己并不去回答,而是把疑惑推给了老友,有一种故意责难的狡黠。另一方面传达了一种深奥的禅意,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性和人情的感悟。因为人的心性在遇到外物相激时,也会产生强烈反映,物性和人情本来就是相通的。我们不知道深上人是如何作答的,事实上,这个问题也不需要回答。这个结尾,写得既很切题,又留有余味,不失韦氏平淡有味的风格。

韦应物

上一篇:职称评定要求下一篇:我国粮油标准物质体系的发展状况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