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劳动关系协调员管理规定

2024-11-08

县劳动关系协调员管理规定(精选7篇)

1.县劳动关系协调员管理规定 篇一

第五章

劳资沟通与民主管理

1.简述产业民主与员工参与的概念、意义(重点)基本形式(形态)

概念:在一个企业或产业中,劳资双方代表通过某一程序和机制,共同协调处理企业内劳动关系的一种制度;

意义:促进劳动关系稳定,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基本形式:获得信息,劳资协商,共决权,自我管理。2.企业有哪些经营指标

生产经营指标,资产管理指标,负债指标,盈利指标。3.如何编写公开的信息(什么信息需要公开)(重点)和选择公开的载体 通过文件或表格的形式,确定本单位需要向职工公开的信息范围与公开的内容,即确定什么可以公开和公开什么;就编辑某项公开的信息,予以公示。(主要围绕重大决策,日常经营管理、与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相关问题,领导干部廉政建设。)载体:职代会,会议通报,厂务公开栏,公司闭路电视和内部信息网络。

4.什么是劳资沟通,其影响因素有哪些(掌握),有哪些类型(选择)劳资沟通指组织的管理者与员工所进行的各种信息交流活动。

因素:沟通者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沟通者态度,沟通者对人个利益的追求,沟通者之间的信任程序,沟通时间地点的选择,组织内部机构设置,组织内部沟通氛围。类型:(按渠道)正式与非正式、(按形式)单向与双向、(按方式)语言与非语言,(按级别)下行,上行,平行。

5.如何进行问卷设计和 访谈提纲设计(要点)

问卷设计步骤:探索性工作,设计问题初稿,试用和修改,问题设计具体方法,答案的设计与要求

访谈提纲设计:结构式访谈(标准化访问),无结构式访谈(非标准化访问)。【按交流方式:直接访问(面对面)和间接访问(电话访谈);按人数:个别访问和集体访问。】 6.合理化建议的征集与处理有哪些方法(要点)设立建议箱 课题招标揭榜 领导征询法 专题大奖赛

专题献策会和专题答辩。

7.劳资协商的概念和目标(要点)

概念:为区别于集体协商而提出的,在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以外,由用人单位的工会、职工代表或劳动者个人为一方,与用人单位的雇主代表,就涉及劳动者集体或个人的合法的或法律未加以规定的权益事项和程序规范,以及工会组织自身的权利义务进行商谈的行为。目标:依照法律所规定的程序和事项,采取“先民主、后集中”与定期、不定期的协商方式,使用人单位的改革和发展战略、规章制度、劳动标准的制定与修改能够建立在劳资协商和职工参与的基础之上,使劳动者个人的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修订、解除和终止能够反映个人的意愿和要求,使劳资协商的机制能够建立和渗透到用人单位任何层次和领域的决策过程中去。

8.中国对劳资协商作了那些哪些法律政策规定

?????

1)劳动标准条件规范部分。主要有以下内容: 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与休假、保险待遇与福利、职业培训、劳动安全与卫生等、2)一般性规定。规定劳动合同履行的有关规则。包括职工录用规则,劳动合同的变更、续

订规则,辞职、辞退规则等。

3)其他规定。通常作为劳动条件标准的补充条款。

9.简述中国工会的基本制度???【我国工会具体有哪些权利(重点)】

① 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权利。② 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参与的权利。③ 帮助、知道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

④ 代表职工签订集体合同、因签订合同争议提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⑤ 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⑥ 交涉和协商的权利。⑦ 监督和调查的权利。

⑧ 参与劳动争议解决的权利。

10.如何收集整理劳资协商议题意见及相关资料(重点)

1)收集整理有关劳资协商议题的意见和建议(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座谈会以及文献资料分析、社会实践等方法)

1)收集劳资协商议题涉及的相关资料(包括用人单位的外部信息资料和内部信息资料)2)收集相关资料的主要方法

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向有关部门及专业管理人员进行咨询;对有关当事人进行访谈;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等。

(收集职工意见和建议时,劳动关系协调员影应特别注意:)(重点)

 第一,在收集的职工意见和建议应围绕着工行的劳动关系议题,在议题内容上,应发挥劳资协商对集体合同和个人劳动合同的拾遗补缺作用,注重完善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

 第二,应特别注意职工权益因受到侵害而产生的各种不满情绪,及时将此类问题纳入劳资协商,避免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发生,防患于未然。 第三,对职工意见和建议中反映出的某些问题做进一步实地调查

11.如何安排召开劳资协商会议(组织劳资协商会议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协商会议事前信息的收集及组织筹办人员的选择 2)明确协商会议的目的与必要性

3)与会者的选择,具体操作上有两个原则,一是劳资双方的代表,二是能够因参加会议而得到好处的人。

4)会议日程的安排要秉承全面、具体、轻松、紧凑的要求。

5)协商会议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及早动手,二是全面考虑,三是订出落实的会议时间表。

12.为什么说职工代表大会是民主管理和员工参与的基本形式?(重点!)1)职工代表大会具有广泛的代表和充分的民主性 2)职工代表大会是有法定权利的组织。(法律依据:宪法、基本法、行政法规)3)职工代表大会有完整的组织体系 13.职工代表大会有哪些职权

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核心问题,职代会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如何更好地行使好职权,对协调劳动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1)听取和讨论本公司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重大决策方案(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除外)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2)讨论通过集体合同草案,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和重要规章制度事先提出意见和建议。

3)审议决定本公司提出的公益金使用方案。

4)评议、监督本公司董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向有关方面提出奖惩的建议。5)依法选举和更换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6)其他须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或者决定的事项。14.简述收集职代会议题的程序、途径和方法

程序:征求职工代表和职工群众意见,了解迫切需解决的问题;与领导进行协商,提请党委讨论形成议题的初步意见;进行讨论,征求意见;提出大会议题建议,并由预备会议通过。途径方法:通过网络向职工群众收集议题;向职工代表征集议题;通过职工代表团(组)长联席会议收集议题。

15.职工代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基本条件:按照法律规定享受政治权利的企业职工,均可当选为职工代表。2)只要职工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固定的劳动关系,就拥有了当选为职工代表的资格。3)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两年或几年改选一次,可以连选连任。16.简述职工代表大会的会议议程和主要程序(了解)1)会前准备。(提前正式通知职工代表与会。)2)会议开始。(核实人数,开幕词)3)行政负责人做工作报告。

4)由行政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做专题议案的报告。

5)工会主席及职工代表大会专门工作小组负责人作报告。6)职工代表分团、组讨论。7)归纳依意见。8)大会发言。9)选举。

17.如何安排召开职代会(了解)1)会议筹备 2)发布会议通知 3)印发会议材 4)会场管理

5)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形成与修改(表决方法:鼓掌、举手、投票)18.简述监督职代会决议落实的方法与途径(掌握)1)发布落实决议通知

2)通过职工代表落实职代会决议

3)对决议目标进行分解,以行政会议的方式进行落实。

2.县劳动关系协调员管理规定 篇二

一、档案保管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这是要求能够有利于克服高校档案管理的分散性, 切实贯彻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根据档案学全宗理论的原理, 一个企业事业单位在其活动中所形成的档案材料, 特别是一个成功运行的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材料, 是这个单位在其和谐发展中所形成的材料, 也是该单位的历史面貌的真实记录, 它们构成档案全宗, 成为该单位档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显然, 学校中的一切档案, 包括各个职能部、处、室以及教学系、研究所 (室) 、学院以及个人在公务和教学、科研活动中所形成的档案材料, 都是该学校档案的总和。尽管性质不同, 其中有公务活动的材料, 也有私人活动的材料, 都是学校教育和谐发展过程中的真实历史记录材料, 必须实行统一的集中管理原则。然而, 档案收集难的问题, 至今仍然是学校档案管理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例如有的机关部门和个人贪图工作方便, 喜欢自己保存文件材料, 甚至长期不愿交档案材料, 有的是把文件材料看成是个人所有, 部门所有。特别是那些教学、科研档案和技术资料, 也不同程度地被视为部门和个人的财产;有的是怕负责任, 怕麻烦, 不愿收集、整理文件, 视此为一种额外负担;有的是做事心中有鬼怕文件保存起来容易留下尾巴等。这些现象的存在, 在档案管理中是一种不和谐的行为, 不仅给档案收集带来许多困难, 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档案的分散现象, 不利于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为了消除克服这些现象, 高校档案实行和谐管理, 就应当从和谐管理思想高度, 把管理的视线扩大到单位和部门的各个方面, 扩大到学校的各个角落, 包括每一个教职员工, 并通过《档案法》及其有关文件的宣传和贯彻, 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档案意识, 将档案的收存、保管和整理归档等工作, 看成是本部门本单位和个人应尽的职责范围, 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与部门、与个人, 或个人与部门、与学校整体关系, 即和谐的档案管理关系, 自觉地把档案材料上交档案管理部门, 实行全校档案的统一集中管理。为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在《档案法》的框架下, 档案的统一集中管理就是档案的和谐管理。

二、档案完整安全与损毁失散的关系

处理好档案信息安全与损毁失散的关系, 这是要求和谐的档案管理能够促使档案信息得到有效保护, 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维护其齐全、完整和安全, 包括确保党和国家机密的安全。因为和谐的档案管理应当体现对学校中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个人所形成的档案材料进行统一的收集、整理, 把分散于各部门各个角落的档案材料收归档案部门保存, 相对改善了档案保存条件。反之, 各自为政, 分散保存, 分散管理, 就形不成一个单位和谐的档案管理, 也形成不了一个完整充实的档案信息库, 自然地容易加剧档案材料的损毁和失散, 例如保管条件的恶劣, 就容易受潮虫蛀腐烂, 容易被盗和发生火灾等等。而和谐的档案管理, 要求各个部门各个机关人员都把档案工作当作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来做, 把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按规定要求及时完整地移交档案部门, 给予妥善保管, 这样有利于推行全校范围内的文书处理部门和科研文件形成部门立卷归档制度, 确保档案的齐全完整和安全。

三、档案资源共享与独享的关系

处理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独享的关系, 这是要求和谐的档案管理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 促使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全校教职工乃至全社会的共享。当前我们国家机关在公共服务产品分配上依然是严重不均衡, 在公共服务总量不足的情况下, 公共服务的分配还是存在失衡问题, 影响了不同群体享有公共信息服务的基本需要, 影响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 影响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档案管理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方面, 档案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信息资源之重要种类, 应当为全人类全社会所共享。然而, 在档案信息的是否占有与享用的关系上, 还是有不和谐的因素, 这就是反映到档案信息的服务上往往档案信息不能为各个不同社会群体所共享, 使社会利用档案产生不和谐的现象。为此, 从和谐管理的视角看, 不论是文书档案还是科技档案, 不论是部门的档案还是公务性个人拥有的档案, 都应当得到统一的管理, 开发利用就方便多了。部门和个人可以根据工作和自己需要, 在确保部门、个人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 包括在确保国家秘密和个人秘密安全的前提下, 管理和利用所需要的档案文件, 特别是后人利用前人, 后任利用前任的档案文件, 就使档案信息冲破个人或部门所有的圈圈而得到信息的共享。这就是学校范围内的共享。同时, 高校档案的社会性, 也决定它实现全社会的共享。

四、档案信息开发与控制的关系

处理好档案信息开发与控制的关系, 这是要求和谐的档案管理不仅仅体现于实时地公开档案信息, 能够做到公平、公开地为全社会不同的群体所利用, 同时, 它也要有效地控制其利用, 而不是无限度地任由任何人所利用, 这是一个既开放又有控制的系统管理, 是一个和谐运作的档案管理模式。例如高校档案虽然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一部分, 但其中仍然具有党和国家机密材料, 特别是科技机密材料, 不少教师与科研人员承担了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重点科研项目, 包括国家国防军工项目, 有些机密程度相当高, 涉及和关系到国家安全。另一方面, 有些教师与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文件材料, 如工艺流程、技术配方、实验数据等等是具有私人的隐秘性, 不宜外人知道了解。而实行和谐的档案管理, 通过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通过有效地控制调节, 就可以保障师生员工的权益不受侵害, 保障党和国家机密材料的安全, 又能够使档案材料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就这个意义上说, 和谐的档案管理, 不仅强调档案管理的社会性和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而且也强调保证公民权益与党和国家机密的安全。为此, 高校档案的和谐管理既有开发的一面, 又有控制与封闭的一面, 其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都是为了共同使高校档案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 为社会各方面服务,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为发展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五、档案管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处理好档案管理的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这就要求和谐的档案管理, 应当促使档案管理能与单位、与学校管理形成和谐管理的局面, 创造高校档案管理的良好大环境, 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步前进。事实证明, 许多学校档案工作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关注与赞扬。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广大档案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奋斗, 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档案工作有了长足发展, 学校档案馆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及有关个人利用档案信息的服务中心, 受到普遍好评, 发挥了应有作用。为此, 和谐的档案管理要求把档案管理看成是国家管理、社会管理和学校管理的一部分, 看成是学校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教学管理、社会管理和机关管理的一部分, 并与之同步发展。对此, 2008年8月20日教育部、国家档案局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 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 明确岗位职责, 强化责任意识, 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如能确实按此执行, 那么, 和谐的档案管理, 就能为学校整个档案事业的发展创造很好的大环境, 提供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在实际工作中, 档案管理是学校全局管理的一部分, 是一个局部, 是学校整体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应该协调运行。然而, 在现实中, 档案部门是一个弱势群体, 我们应当想尽办法克服管理中的不和谐因素, 在全国教育系统努力建设和谐校园的新时期, 各级档案部门要抓住这个大好时机,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高度, 重新审视我们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思想方法, 创新档案管理机制, 把档案工作切实纳入国家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 纳入社会和谐管理范围, 纳入本部门和本单位与学校和谐管理的全局, 使档案工作与本单位和学校整体保持和谐发展, 与社会整体保持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家明.试论政府公共服务产品意识的建立.唐山学院学报, 2006.9

[2] .陈琳.档案技能训练.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21

3.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的关系协调 篇三

会计准则的目的在于把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按所起的作用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基本准则是概括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依据、主要规则和一般程序;具体会计准则是按照基本准则的内容要求,针对各种经济业务作出的具體规定。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二者在很多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很多冲突,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协调这种差异,使二者的关系更加协调,从而优化企业的资源。

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关系经历了从统一到差异再到协调的动态发展过程,合理协调二者的关系对于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及税法的模型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实现二者关系的协调有利于企业能够正确地执法,履行纳税义务,减少纳税风险,使企业免于受到处罚;对于投资者而言,有利于企业投资人、债权人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另外,能够正确的认知会计和税法在相关方面的不同规定进而进行会计处理,也能使企业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实现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期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二者的差异

1.二者的目标存在差异

税法是以法律形式将一国的税收制度确定下来,税法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企业会计的主要目的是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向管理部门、股东、贷款人和其他有关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因为会计和税法的目标不同,所以在一国的税法和会计准则制度设计和制定的层面,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制度内容必然存在差异。

2.税法和会计的形式特征存在差异

由于会计和税法的目标不同,会计准则和税法将表现出不同的形式特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税法的强制性表现为政府依据其权力制定税法使税收具有强制性,在税收法律主义原则之下,纳税人纳税义务法定,纳税人必须依据税法对经济事项进行税收分析。对企业经营的核算应站在客观、公允的角度来加以确认和计量,因此,企业依据会计准则对企业生产经营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应当一定程度表现出不确定性,从而会计准则与政府取得税收收入的目标有所偏离;同时,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按照谨慎性原则计提各项准备金,以防范潜在风险,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从而在成本费用的确认时间及范围上与税收法规规定有所不同。

3.税法和会计的部分差异永久性存在

从税法制度设计角度,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始终会保留一些固有的差异,这里包含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符合具体税种计税原理,在税收实体法对具体税种设计时,从某一税种的计税原理出发,对一部分经济事项的涉税要素进行特定列举,确定某一税种的税法要件,将与会计准则中相应要素有所区别;其次是符合税法应具有防范功能的要求,从维护国家整体利益,防止和减少制度性税收流失的角度,税收制度设计和制订应具有防范功能。为了避免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漏空进行避税,税法制定了一些对会计核算结果进行调整的法规规定,形成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最后是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税法控制,企业发生的因违法性支出(如贿赂性支出)、违法性经营活动而承受政府部门的行政罚款和司法部门的罚金在企业所得税确认为扣除项目的控制。企业的财务会计可以作为损失列支,而税法不允许在所得税前列支。

二、协调会计准则和税法差异的必要性

1.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体现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之后,对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使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快速地占领市场,使外国投资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企业的经营状况、资本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外商投资,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向着国际会计准则的方向靠近。从国际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的关系来看,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地缩小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的差距,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体现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我国也应当致力于协调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的差异,不断地缩小它们之间的差距,力求税收制度公平、公正、高效,在保证我国有足够的税收情况下,尽量减少企业的负担,给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一个税收优惠的环境,更好地吸引外商的投资,为我国企业的资本筹资带来便利,有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2.协调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的差异有利于降低纳税成本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在企业进行税费缴纳时需要调整的项目就比较多,这不但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对税法很熟悉,这就使得企业进行税费缴纳的成本大大增多。首先,由于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较大,企业在日常活动中都是按着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在年度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时还要按照税法的要求重新调整,这就使得企业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使企业的成本增加。其次,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差异的调整时,很有可能由于对税法认识不够计算出错误的税费,如果多缴,则直接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如果少缴,则会造成企业偷税漏税的行为,使企业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也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最后,对企业会计人员的要求提高了,企业就需要定期的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工作,特别是当我国的税法有所改变时,企业必须要及时的请相关专家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使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及时地掌握税法改变的知识,避免调整工作的错误,给企业造成偷税漏税的行为,使企业的声誉和经济利益都受到损害,最终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更多成本,使企业的纳税成本提高了。

三、协调会计准则和税法差异的方法

1.会计目标与税法目标相协调

我国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认为企业的会计目标就是管理当局能够向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目标是能够为政府的税务管理部门进行税收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为企业加强财产、成本、费用和产品质量等的内部管理工作提供直接的有关决策方面的信息,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商业客户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正确的决策,降低经营决策的风险。而税法是指由国家制定的用以调节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目标主要是为了保证国家有稳定的税源,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保证企业能够在一个稳定的税收制度下健康的发展。因此,在制定会计目标和税法目标的时候,可以尽可能的将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的差异进行协调,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出更好的环境。

2.加强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处理方法的协调

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在处理方法上可以进行协调,以方便税务机关和企业的征、纳税工作。一方面,在企业的资产减值损失处理和企业对外捐赠的处理中,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差异的类别不同,重新制定所得税法,以降低财务会计的核算成本,从而降低企业年末纳税的调整工作,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另一方面,目前企业进行差异的处理主要在账外进行,税务部门并不能真正看到企业的具体调整处理,这就阻碍了税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因此,加强会计准则和税法处理方法的协调,尽可能的使税务部门与企业之间有个良好的沟通机制,使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企业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各自的目标能够共同实现。

(作者单位:成都天奥实业有限公司财务部)

4.县劳动就业管理处述职总结报告 篇四

今年以来,县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了48场招聘会,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3568人。1月中旬,邮寄1万封《致全县在外就业创业人员一封信》,宣传家乡企业良好质态和创业优良环境,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1月25-26日在各镇举办“春风送岗位服务促赶超”返乡人员专场招聘会。2月8日举办了“宝应县2011年新春大型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在举办大型活动的同时,每月5日、20日定期举办招聘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今年部分企业的用工不足矛盾。同时,努力做好企业用工服务指导,帮助企业优化用工环境,适时召开企业座谈会,通报分析全县用工形势,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合理确定工时制度,规范用工管理,规避用工风险,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2、搞好内转外引,助企业吸收合格劳务。

一方面,引导本地劳动力留在县内就业。积极开展“充分转移镇、工业滤布村”创建活动,挖掘县内富余农村劳动力,在今年新增转移就业7252名农村劳动力中,有6107人在县内就业。我们还主动与县职业技术学校对接,通过送政策、送法律进校园的形式,引导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今年在省外建立了3 个劳务协作基地,引进劳务2130人,满足企业对普工的需求。

3、抓好技能培训,向企业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充分利用省补培训资金,组织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免费培训,提高农民本地转移就业的能力。加强对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指导,及时发布紧缺工种信息,引导培训机构合理确定培训项目和培训方式,鼓励培训机构通过校企联办的方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做到企业需要什么工种,就培训什么工种,以满足企业对各类工种的用工需求。同时,动员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开展我县企业紧缺的缝纫工、电子操作工、焊工、车工、钳工等工种培训,为我县企业输送技能人才。今年以来,共培训劳动力8351人,其中实用技能培训基地为县内各类企业输送技能人员7971人。

4、实施就业惠民、创业富民工程,实现人民群众充分就业创业。

围绕充分就业目标,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优惠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着力解决农民、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同时,以创业政策为支撑,以创业孵化基地为阵地,以创业培训为抓手,广泛推介创业项目,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1月26日上午,在望直港镇举办返乡人员暨党员干部SIYB创业培训班。2月下旬,省人社厅根据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对我县申报的9个社区,通过实地走访、检查台账、听取汇报等形式组织开展创建验收工作,至目前,我县已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创建目标。5月3日至4日滤布,在黄塍镇举办“迎五四促赶超”青年创业培训班。上半年,我们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40多人进行了实地调查核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1万元。

5、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就业服务能力水平。

根据上级部门关于加强能力作风建设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就业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方面,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窗口监督机制,大厅实行主任值班制度,定期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行为举止、办事态度、服务质量进行评比。另一方面,主动做好就业服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对就业工作需求,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征求基层建议意见,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根据局统一安排,在大厅设置了服务对象满意程度测评系统,及时掌握大厅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3月份,组织专人走访我县重点用工企业,调研企业用工需求状况。对县督查考核指挥部的督办件,与开发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康源纺织、昌辰和宝生的用工情况定期对接,并及时形成书面汇报。

5.县劳动关系协调员管理规定 篇五

文明创建结硕果 劳动就业谱新篇

沈卫东 邹盛瑜

英山县劳动就业管理局成立于1982年,内设7个股室,现有在职干部职工32人,其中党员22人,团员6人。主要担负着全县城乡统筹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失业保险申报核定、发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及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等工作任务。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为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推动了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创造出了一流的工作业绩。2007年,打造了全国优秀劳务品牌――荆楚(英山)缝纫妹,是全国第一个引进美国惠普公司援助培训项目的县,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被评为全国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10月被黄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表彰为多年来为劳动保障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2008年5月被市文明办、关工委表彰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局长沈卫东同志被授予“全县十佳人民满意公仆”荣誉称号,工会主任段志华同志被县委授予“全县设岗创星优秀星级党员”称号。英山县劳动就业工作经验和先进事迹两年来在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和国家、省、市级报刊上予以报道37次,今年10月份惠普公司在泰国曼谷举办了亚太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年会,沈卫东同志代表中国的发言受到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在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中,局领导始终坚持两手抓方针,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

1、成立专班抓落实。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文明创建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同量化,同下达。与年终考核挂钩,确保了文明创建工作不流于形式,扎实顺利地开展。

2、提高认识抓落实。我局从开始创建工作以来,已连续十年获得了县级、市级文明单位、最佳文明单位。我们坚持抓创建,一直在干部职工中不断加强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创建的自觉性,在深化创建内涵,务求创建实效上再提高认识,再统一思想,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提高创建的积极性。

3、措施到位抓落实。为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我局出台了系列规章制度,让制度管人、让制度约束人。先后出台了《开展“文明家庭”、“文明股室”、“文明职工”评选活动方案》、《关于开展创新活动实施方案》、《干部职工竞争上岗试行办法》、《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以及上下班签到制、首问负责制、财务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制度等,使干部职工自觉履行职责。

二、加大投入,改善环境。

1、加大办公条件的改善。挤出资金对办公楼内外进行全面改造装修,扩大人力资源市场办公空间,改善办公条件,实行一站式服务。重新规划了创建活动室,对院内外统一安装了摄像探头,达到了安全防范的目的。每周五定期进行卫生大检查,室内外环境基本上达到了净化、硬化、美化、绿化、亮化。优美的环境陶冶了干部职工的情操,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加大培训基地的建设。去年县委、县政府将原温泉城区第三中学划拨我局作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后,我们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将原一栋办公楼、一栋教学楼、一栋实验楼分别进行加层盖顶,将原租用的土地全部征用,新建300平方米的实习车间、10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150平方米的教师食堂,整个校园区内全部进行改造装修,共投入资金320万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优美的学习环境。

3、加大办公自动化投入。为适应新形势下劳动就业工作的需要,我们不仅在每个股室配备了1至2台电脑,而且对人力资源市场办公室配备电子显示屏、传真机等先进科技设备,所有数据100%实现了网上传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开展活动,务求实效。

为吸引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来,我局积极开展系列活动,从而推动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文明创建根本目的是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从中受到教育,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我局经常性地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支持干部职工参加自修、函授等高等教育学习,局内现有大学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22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6人。不定期选派干部参加省、市业务培训。为提高办公自动化操作水平,我们去年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的基础上,今年又利用晚上和周六时间开展办公自动化业务培训,从而在全局上下营造了讲学习、爱学习、活学活用的浓厚氛围。

2、开展活动,增强活力。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

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干部职工情操。除局内经常性地开展乒乓球、羽毛球、蓝球、象棋、书法、演讲等群众性娱乐活动外,还走出去与县工行、财政局、审计局、红山镇、农行、金马玻纤公司等单位进行联欢,通过活动进增友谊。局内组建了羽毛球队、乒乓球队、蓝球队、太极拳队,今年五一在全县举办的羽毛球比赛中,我局分别夺得了女子单打、女子团体两个第一,女子双打第二,男子团体第二的好成绩。在劳动保障系统八个单位举办的文娱体育活动中,我局拿奖名额占一半以上。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干部职工八小时以外的业余生活,展现了干部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

3、开展联创,扶贫助爱。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我局在县委宣传部的统一领导下,加大了对城乡联创的工作力度,为红山镇扶贫攻坚村横山村修建公路捐款2000元,为村文化活动中心捐款3000元购买文化娱乐设施,七一期间全体党员为该村贫困党员捐赠化肥2吨。为援助四川地震灾区,不仅对灾区来的务工人员实行免费培训、免费介绍就业等全程免费服务,而且两次捐款达7850元,有力地支持了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四、服务社会,提升形象

在创建进程中,我局始终坚持“两手抓”方针,在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创建一流工作业绩。

1、创新就业模式,发展打工经济。在全省率先以省劳动厅名义设立驻外劳务机构(宁波站)后,去年又在玉环站设立了第一个外出务工人员流动党员支部,由我局工会主任段志华同志兼任支部书记。今年又依托省邮科院率先在全省开通了农民就业直通车项目,将务工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直接发送到农民手中,已有237人受益。现英山外出务工人员7.1万人,年打工收入5亿多元,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2、创新培训模式,提高人员素质。一是依托市场规律,灵活设置培训专业,已开设专业18个,培训中心年培训能力达2000人以上。二是注重市场效应,打造劳务品牌。为了扩大培训规模,注重打造缝纫工品牌。依托罗蒙集团、雅戈尔服饰公司等国内外知名服装企业在英山建立培训输出基地,提高品牌效应。现英山缝纫培训班遍布全县八个乡镇,培训输出缝纫工远近闻名,被省厅命名为“湖北缝纫之乡”,“荆楚缝纫妹”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品牌与市场效应,帮助英山缝纫工实现打工收入近1.4亿元。三是适应市场变化,走联合办学之路。我们积极争取省劳动保障厅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省厅无偿支持资金200万元,县政府将县原第三中学整体划拔我局,我们抓住机遇,与县民办学校卫东中专联合组建了英山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强强联合,取长补短,实行股份制合作、市场化运作,到九月份已有近400名学生入住新校区。四是抢抓市场机遇,引进国际项目。一个偶然机会,中国就业促进会官员参加了我县举办的首届缝纫技能大比武,亲身感受到了我县培训工作的扎实开展和劳动者求知的欲望,于是大力推荐和引进国际项目给我县。去年四月份开始,我们成功引进了该项目,虽然只有8万美金的设备和资金扶持,但我们决定要用小项目做出大文章,开创性地将惠普创业培训项目与SIYB课程相结合,深受国内外专家好评,惠普专家将英山这一运作方法作为“惠普英山模式”在全国的执行援助项目县市中推广。

3、创新管理模式,夯实发展基础。单位管理实行企业化运作,干部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能上能下,各股室每年都有严格的软件指标考核,年终奖惩兑现,从而增强每个干部职工紧迫感和使命感,让每位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的激情竞相迸发。

6.协调劳动关系构建和谐轮渡企业 篇六

轮渡企业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通过实践我们的体会是:

1 良好的经济环境是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当前,国内的轮渡行业普遍存在着政策性亏损的问题,传统的轮渡行业不断被挤压被萎缩,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客观上为企业内部和谐劳动关系的创建增加了困难与挑战。因此企业应在积极向政府要政策、谋支持的同时,勇于打破原来江、河、湖、海的经营局限,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登陆上岸”,实现两栖并进,使企业步入平稳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改革开放以来,厦门轮渡公司就率先推行多劳多得、优胜劣汰的劳动机制,推行“以副养主、主副同兴”的经营策略,使企业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目前企业总资产已达1.2亿多元,年利润总额2000多万元,分别是20年前的12倍和36倍。职工收入也不断增加。职工见证了企业的发展,看到企业的未来,认同企业经营发展的理念与方向,对企业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愿意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劳动关系。

2 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劳动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加强劳动关系调整的体制和机制建设,为维护长期协调、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制度保障,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一个关键。企业要把制度建设、制度创新、制度完善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包括薪酬制度、岗位制度、休息制度等,来规范和调节包括劳动关系在内的各种关系,使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有效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机制。

3 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动力

要把企业经营发展的重大事项,以及各项开支情况都及时让职工知道,做到透明、公开,积极发动职工参与到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上来。每年厦门市轮渡公司都不定期召开职代会,向职工汇报年度工作情况、财务预决算、船舶建造维修情况等企业重大事项,增强了企业民主管理的透明度。

签订修订“工效挂钩方案”安全生产责任书、评议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等重大事项和内容,也必须通过职代会进行讨论审议。公司每年都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每位员工积极参与,广开言路,参政议政,为企业建言献策。公司领导认真审阅,对有价值的建议都能积极采纳,并给予相关人员奖励,使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凝聚了人心。

4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点

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使职工能够安心工作,施展才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点。

(1)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近年来,厦门市轮渡公司就组织了《工伤保险与预防事故》、《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安全生产与工伤事故处理》、《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等内容的培训。考虑到海上作业的特点,公司听取职工建议,夏季为避免海面反光对职工眼睛造成伤害和安全隐患,给每一位驾驶人员配备了墨镜;冬季公司给每位职工发放了御寒的大衣、此外,还及时发放防暑降温费及为一线职工发放抗高温补贴、清凉饮料等,每两年为职工安排体检,对个别患重病职工强制休假治病,保障了职工的身心健康。

(2)关心职工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对职工的关心就是对职工的尊重,职工自然会铭感于心,振奋精神,努力工作。遇到职工生日、结婚、生育、乔迁新居等,企业都要派员前往祝贺;职工家庭出现矛盾,公司、工会或部门领导就及时从中协调,帮助化解。职工及其直系亲属生病,派员到医院或家中探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职工或家属去世,企业领导或工会都前往吊唁与慰问,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公司还成立了互助基金,对遭遇困难的职工予以帮助,基金成立六年来,已对150多位职工家属提供了20多万元资助。2008年,公司共组织慰问86次,发放补助金14万元,有效地为职工排忧解难。

(3)为职工创造培训和提升的机会。

公司以培训和活动为载体,在思想、安全、服务等方面给员工创造不断提高的机会,在广大职工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职工培训档案,根据职工的工作岗位,安排培训内容,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知识更新,提高了职工各方面的能力。近年来,公司先后组织开展了“海员适任证书培训”、“服务礼仪礼节培训”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培训和活动使广大职工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公司建立了一年一聘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了员工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4)满足职工的精神需求。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陶冶职工精神境界。近年来,公司举办了共建单位体育比赛、迎新春联欢会、亲子夏令营、庆“六一”老少联欢会,以及游泳培训班等活动。2007年11月份,公司隆重举办了庆祝轮渡公司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联欢活动,体现了轮渡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公司还投入40多万元开辟了职工活动中心,内设舞厅、卡拉OK、健身房、图书室等,成为职工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公司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有效发挥了先进文化陶冶情操、凝聚人心、寓教于乐的良好功效。

5 培育职工高度认同的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员工所共同认可的目标方向、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文化的最大作用在于能够将职工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统一起来,从而把企业和职工凝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高度认同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员工才有可能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热爱本职工作,才有可能通过努力工作来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实现职工个人利益和企业整体利益的统一。因此企业领导要重视培养职工的企业文化意识,建立活动载体,激发群体智慧,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引导职工把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看成是自己的目标,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从而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统一。

7.县劳动关系协调员管理规定 篇七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然后介绍了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的委托代理关系,最后探讨了协调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关系的方法。

关键词:物业管理;业主;关系

一、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的定义

1、物业管理公司

物业管理公司简称物业公司。物业公司是专门从事地上永久性建筑物、附属设备、各项设施及相关场地和周围环境的专业化管理的,为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提供良好的生活或工作环境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物业管理公司必须由明确的经营宗旨和经行业主管部门认可的管理章程,能够独立承担民事和经济法律责任。物业公司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运行。

2、业主

业主是在区分所有建筑物内或者在一个建筑区划内拥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专有建筑物空间或者房屋的所有权人。业主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可以是本国公民或组织,也可以是外国公民或组织。业主是在区分所有权制度下的一个法律概念。

3、物业管理公司的性质

物业管理公司的性质是由物业管理的性质决定的。物业管理具有服务性,因而物业管理公司也具有服务性。物业管理公司不生产产品,而是提供服务,享受第三产业的优惠政策。物业管理公司的性质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物业管理公司是独立的企业法人。物业管理公司是按合法程序建立,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为业主和租户提供综合服务和管理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物业管理公司作为企业的主要标志是:拥有一定的资金和设备,具有法人地位,能够独立完成物业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等。

第二,物业管理公司属于服务性企业。物业管理公司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对物业的管理和提供的多种服务,为业主和租户创造一个舒适、方便、安全、幽雅的工作和居住环境。物业管理公司作为非生产性企业,主要是通过对物业的维修养护、清洁卫生以及直接为业主和租户提供服务来达到自己的工作目标。

第三,物业管理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着某些行政管理的特殊职能,因此它是现阶段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正处于改革发展中,某些管理的职能和职权并没有完全转轨和明确,所以物业管理公司在向业主和租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承担了部分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管理的职能,例如大厦的质量安全、住宅小区内的市政设施等等。

二、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的关系

物业管理公司受业主的委托,对其物业实施管理与维修,对业主提供各种服务。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的关系是委托与受托、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目前的物业管理公司很大一部分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组建的子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建成房屋后,将其交由子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还有一部分物业管理公司由原房管部门中剥离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竞争机制的建立,这种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物业管理公司为业主进行管理的方式越来越不适合时代的要求。随着招投标机制引进物业管理行业,业主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多的尊重,物业管理公司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参与投标竞争。在这种“双向选择”之下,物业管理公司要想占领市场,就必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端正服务态度,保证工作质量;业主与物管公司是相互独立的,业主委托物管公司代表业主从事某类活动,这实质上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不是民法意义上的)一种委托代理關系。业主被称为委托人,物管公司被称为代理人。

委托人想使代理人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行动,但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选择了什么行动。我们应明确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通过对物管公司(代理人)与业主(委托人)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代理人的目标是追求自身收入或期望效用最大化。而委托人的目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如何使预期损失(如火灾、盗窃、污染等)最小化;另一类是如何使其预期效用(如舒适的生活环境、便利的服务等)最大化。

三、如何协调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关系

1、明确双方定位,利益共享

关于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在总体层面上,《物业管理条例》中已确认了两者是两个独立平等的民事主体;在经济层面上,是两个合同当事人的平等关系;在劳动关系层面上,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平等关系;但是在社会层面上,人们受旧的传统思维影响,在观念上使得双方原本平等关系的地位产生错位,部分业主采取了拒绝的态度,给物业管理活动增加了困扰。因此,明确双方的定位,是处理好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关系的前提。

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虽然在经济利益上有差异,但目标是一致的。人们常常忽视了物业管理活动中推广的“合伙经营”的理念。双方的思维都单方面地局限于一般的商品交换,遵循着市场经济原始规则,即“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利益”,这势必造成双方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

2、建立互信机制,共存共荣

有了“利益共同点”,只有彼此“互不设防”,互相信任,真诚合作,才能达成共同目标。因此,建立一种互信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不论是物业的所有者,还是物业管理服务的经营者,达成共同利益是永恒的原则。不论是物业管理企业还是业主,都应该以“合作伙伴”的姿态出现,站在公正、诚信、互利的基础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处理双方关系时,应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采取包容,互让,友好的态度。

作为物业管理企业应该正确对待业主的利益,要把业主利益摆在首位,力戒追求现实利益的短期行为。应在提高服务品质与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档次、推行“品牌”效应上下足功夫。要在员工的思想意识中肯定和树立“业主至上”的观点,认真对待和处理业主的诉求。同时,要在提升一线员工素质上下足功夫,动用企业的一切资源作为支撑,这样才能促使员工有效地与业主进行沟通。

和谐的小区,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双方都将对方作为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应该共同使业主委员会成为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反馈体系,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桥梁”和“润滑剂”作用。在业主委员会这个平台上,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平共处、共存共荣。

3、促成交流沟通,完善法制

沟通是把思想、情感、知识、信息等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交流的过程,它是增加感情、拉近距离的有效手段。因此,不管是物业管理企业还是业主,都应重视和加强彼此间的沟通,这样才能关系融洽、和睦共处。

由于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国内推行时间还很短,为了保证其健康发展壮大,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是前提。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地方性法规的建设,细化条款,简化程序,增加可操作性。此外,应该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强化行业协会指导协调功能和“桥梁”的作用,才能确保物业管理市场健康、有序、规范地发展。

总而言之,要处理好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的关系只要思想观念端正,并且巧妙地利用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就一定能够做好物业服务工作,就一定能够提升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就一定能够打造自己的服务品牌,实现物业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颜哲,魏锋.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化分析.重庆建筑大学报,2000;22

上一篇:入党誓词是什么下一篇:毕业催泪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