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面教学设计

2024-10-29

2一面教学设计(共8篇)

1.2一面教学设计 篇一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读“假日”、“防止”、“荒无人烟”等13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我”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

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引发话题,鼓励交流:

1.师:(出示一面五星红旗)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一面五星红旗。

师:关于五星红旗,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生:我们每个星期一早晨都要升国旗。

生:奥运会上,当中国运动健儿获得冠军的时候也要升国旗。师:对,他们取得的荣誉不只是个人的,而是我们全中国的骄傲。生: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应该向国旗敬礼,眼睛注视国旗。因为我们是少先队员,我们要尊重和爱护国旗。

生:五星红旗的红色象征革命,五颗五角星象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整个五星红旗象征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师:关于五星红旗,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围绕一面五星红旗发生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感知“我”的爱国之情。

1.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现在小组交流一下预习情况。2.检查预习情况。

/ 5

(1)师:你们的生字都过关了吗?老师要考考你们。(看卡片,开火车读词语,如果读的对,同学们跟着一起读。)

(2)师:同学们的词语读得不错,你能给课文中的生字组词吗?(看卡片,读字组词,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3)师:同学们的生字、词语预习的这么好,老师太高兴了,老师相信,同学们的课文也一定能够读得正确、流利,谁来读课文?先听清老师的要求,读的同学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听的同学要认真听,读错的地方,帮助他纠正,同时,还要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指三人读全篇,读后正音。

3.师:同学们的课文果然读得正确、流利。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继续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师: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漂流过程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他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他的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精神感动了老板,老板把他送到了医院,并为他支付了医疗费。(板书:我```老板)。

三、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感悟我“我”的爱国之情。

1.说的真好,是课文中“我”的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精神感动了老板(板书:热爱),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留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文,动笔圈画,然后小组交流。

3.师:谁来说,从哪些地方看出留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 4.学生汇报:

生:“收拾好„„便出发了”从这句话我知道留学生出发的时候,手举一面五星红旗,可以看出,他无论走到哪儿,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生:从“手举”这个词我能看出这位留学生特别尊重、爱护国旗。生:“筏子顺流„„系在脖子上”从这段话我知道当出现危险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把国旗系在自己的脖子上,我能看出他非常爱护和尊重国旗。

师:世上的事情总是让人难以预料,危险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接下来发生了

/ 5

什么事情?

生:“醒来的时候„„走进一家面包店。”从这段话,我知道他当时的处境非常危险。板书:危险

师:你能读出当时处境的危险吗?试一试。

生:练习读——指名读——指导读(危险应该用低沉的语气,语速稍慢)——教师示范读——模仿读——指名读——评价。

师:多么惊险的场面,多么危险的经历,那么接下来会怎样呢?

生:我知道我向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老板并没有给我面包吃,因为老板讲究平等交易。板书:平等交易

生:我知道我拿大衣跟老板换面包,老板也没有答应。

师:是啊,越是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越能体现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你还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这位留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呢?

生:当老板看到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时,“我犹豫了一下„„再展开”从“慢慢”和“展开”能看出这位留学生特别爱护国旗。

生:我知道“犹豫”的意思是思考、迟疑。从“犹豫”这个词能看出他害怕老板让他用五星红旗换面包。

生:老板说可以用旗子换面包时“我楞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从这句话看出他非常舍不得这面五星红旗。

生:我知道“久久”的意思是时间很长,“凝视”的意思是聚精会神地看。师:他这么长时间聚精会神地看着五星红旗,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我该不该用五星红旗换面包呢? 生:我太饿了,我用五星红旗换面包吧。

生:我虽然饿,但也不能用五星红旗来交换。这样做有损于祖国的尊严。师:对,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知道了象征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国旗是不能用来交换任何东西的。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体会“我”当时的想法。

师:谁能接着往下说。

生:面包店老板又拿出两块面包让我交换时,“我摇摇头„„拿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宁愿死也不愿用国旗换取面包。

/ 5

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摇摇头”看出他拒绝了老板的要求。

生:“吃力”可以看出他非常饥饿,连穿衣服都没有力气。生:我知道“趔趔趄趄”的意思是身体歪斜,脚步不稳,可以看出他已饿到极点。

师:那你能用趔趔趄趄来说一句话吗? 生:这个人喝醉了,走起路来趔趔趄趄的。生:从“向外走去”能看出他内心的想法很坚定。师:坚定的语气该怎样读?

生:坚定的语气应该重读,语速稍快。师:就请你用坚定的语气来读一下这句话。生:练习读——指名读——评价。

师;这位留学生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板书:尊严

师;那么这个故事的结局如何呢?

生:这位留学生的爱国之情终于感动了这位外国老板,也受到了这位老板的尊敬,得到这位老板的帮助可,为他支付了医疗费。板书:感动、帮助。

师:看来,只有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这也充分体现了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往来。板书:友好。那么,此时此刻,你想对面包店老板说些什么呢?

生:我想对面包店老板说„„

师:我想,面包店老板如果听到了你们所说的话,一定会非常高兴的。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课文中“我”对国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你对面包店老板的感谢,来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吧。

5.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看看你喜欢哪一段或哪几段,用你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练习读。

6.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呢? 7.指名说。

四、升华爱心,寓德于教。

/ 5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能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一定要爱自己的祖国。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但惟独不能选择的是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祖国,或许将来的一天,你也会身在国外,但请你一定不要忘记这面五星红旗的故事。

/ 5

2.2一面教学设计 篇二

1.复习生字, 巩固词语“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摔倒、费用、竖起、大拇指、漆黑、脖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 感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4.抓住文中关键词句, 细读品味, 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 联系上下文,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进行初步的课前预习。2.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出课题。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 一面五星红旗。来, 举起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板书:一面五星红旗) 。齐读课题。

(二) 检查生字词。

1. 出示课件: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摔倒、费用、竖起、大拇指、漆黑、脖子

2. 齐读、点名读、开火车读。

(三) 课文朗读汇报, 练习概括段落大意。

教师导言:同学们自学字词的能力可真强, 相信你们一定也能把课文读好。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1、

2、3自然段。

1.学习课文第1、2、3自然段。 (1) 指名读。

(2) 齐读。

(3) 学生思考填空:

我在国外[]时, 意外[], 三天后, 来到[]。随机激励学生。

2.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1) 指名读。

(2) 齐读。

(3) 引导学生填空:

老板[]免费给我面包。老板[]我用大衣换面包。

(4) 引导学生抓住写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研读。

3. 学习课文第6、7、8、9、10自然段。 (1) 指名读。

(2) 引导学生填空:

我[]用五星红旗换面包。

(3) 抓住具体句子体会我的态度。

4. 学习课文第11、12自然段。 (1) 齐读。

(2) 引导学生填空:

老板态度发生[], 帮我[], 冲我[]。

5. 师小结, 过渡。

(四) 改变句子顺序, 师生合作朗读, 体会老板态度的变化, 引出“国旗”。

1. 出示句子。

2. 师生合作读。

改变文本中老板态度变化句子的顺序, 通过师生合作朗读, 在读中深入理解老板态度的变化, 顺势引出国旗。

(五) 朗读包含“国旗”的句子, 在文中标出, 强调“国旗”为故事主线。

1. 出示齐读。

2. 标出表示五星红旗的词语。

3. 师小结。

4. 齐读。

(六) 研读“热爱”, 感悟赤子之心。

1. 句子:我犹豫了一下, 把国旗慢慢解下来, 再展开。抓关键词“犹豫”“慢慢解”的体会。

2. 句子:我愣了一下, 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感受“我”漂流失事后的艰难险境。

(1) 读文感受处境艰难。

(2) 想象画面, 深入体会。 (感受无助、急需帮助)

(3) 指导深情朗读。

3. 句子:我摇摇头, 吃力地穿上大衣, 拿着鲜艳的国旗, 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1) 理解“趔趔趄趄”。

(2)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 谈体会。

(七) 介绍《国旗法》规定。

1. 出示朗读。

2. 师小结“爱国”—“国旗”—“尊敬”的关系。

(八) 说话、写话训练, 感悟升华。

1. 出示句式, 生想一想。

你想向谁竖起大拇指:

我想对留学生说:“”。

我想对老板说:“”。

2. 写话、交流。

(九) 总结, 扩展延伸。

配乐生朗读《国旗护卫队队歌》:

迎着东方的晨曦, 怀着赤诚的情意,

伴着庄严的乐曲, 我们升起了国旗,

国旗, 国旗, 高于一切。

我们向你敬礼,

时刻守卫在你的身旁,

永远飘扬在我们心里。

迎着东方的晨曦, 怀着赤诚的情意,

站在光荣的哨位, 我们守卫着国旗,

国旗, 国旗, 重于生命

我们世代铭记,

时刻护卫在你的身旁,

永远飘扬在我们心里,

永远飘扬在我们心里,

飘扬在我们心里。

(十) 课后作业 (选作任意一题) 。

1. 摘抄课文中感人的句子。

2. 阅读有关五星红旗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一面五星红旗

热爱感动

留学生面包店老板

尊敬

点评:

语文课, 要上出语文味, 这是我们衡量一节好课的基本条件, 如何引领学生走近语言文字, 品味语言, 感悟文字, 体会情感呢?借冯丽老师的《一面五星红旗》的这一课, 谈谈我的理解。这节课自始至终都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一、动情诵读, 静心默读的“读味”

虽然我们阅读的语言文字是静止的、沉默的、黑白的, 但是进入我们的心灵世界却是灵动的、火热的、缤纷多彩的, 当我们的目光走过一行行的文字, 其实我们步入的是一个七彩的时空。在教学中, 冯丽老师用了齐读、指名读、角色读、小组读、默读、师生读、情景诵读等, 不仅是读味浓浓的语文课, 而且自始至终都在进行着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悟。例如冯丽老师的师生合作朗读, 体会老板态度的变化, 引出“国旗”。

在读书声中, 学生感受语文, 与语言文字亲密触摸、相融、对话、收获。课堂活起来了, 灵气起来了, 学生也兴致勃勃起来了。

二、品词品句, 咬文嚼字的“品味”

当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我们就可以借助语言文字飞翔阅读的时空, 语言是温度的, 有色彩的, 有情感的。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多姿多彩的内容呢?

冯老师在教学中, 品词句更有特色。“我犹豫了一下, 把国旗慢慢解下, 再展开。”她抓关键词“犹豫”“慢慢解”通过师生的多次品读, 激发学生对国旗的热爱, 感悟赤子之心。深情的品读和想象画面“我摇摇头, 吃力地穿上大衣, 拿着鲜艳的国旗, 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让学生在品读中, 体会“我”的无助和急需帮忙。

冯老师的课, 让我看到学生在“品味”中, 走进了文字, 走进了心灵, 输出了见解, 传达了心声;在“品味”中, 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学生对文本的欣赏;在“品味”中倾吐己见, 聆听他言, 见仁见智, 彼此点燃, 相互唤醒;在品味中求解、获得, 语文课升值了, 有了广度、厚度和深度。

三、圈点批注, 摘抄书写的“写味”

这节课, 我们更欣慰的是学生的笔动起来了。冯老师在教学中, 设计这样的写话练习:

出示句式:我想对留学生说:“—————————————”。

我想对老板说:“—————————————————————”。

3.《一面》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类型:新课

教材选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六年上册

授课对象:小学六年级

教材分析:

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记“ 窘相、殷勤、失业、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等词语。

(2)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反复朗读,激发想象,感悟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

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 犀利的批判文章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先生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和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交流《一面》写作背景,帮助了解课文内容。

3.师:与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留给阿果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

4.生:是瘦!六处都写到了鲁迅先生很“瘦”虽然没有直接出现“瘦”这个字,但从“竹枝似的手指”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真的很瘦,从“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这里的两个感叹号看出,鲁迅先生缺少营养,很瘦很瘦,让人揪心。

师:鲁迅先生怎么会这样瘦啊?

生: 鲁迅先生长期工作,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所以很瘦。书上说: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 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师:虽然鲁迅先生是被工作拖垮的,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为营靖华的译作《苏联作家七人集》写序;逝世前两天,还在写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5.师生共同朗读这六处句子,交流朗读情况。

6.你从作者刻意对“瘦”的描写(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中体会到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既是鲁迅先生的外貌的特征,又显示了他刚强坚毅的性格!

7.读描写外貌的句子,感悟人物特征、性格、精神。

三、感悟主旨

1.:“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2.交流明确

(1)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存别人的书,多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期望。

(2).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是永远在一起的!

四、课堂小结

本文抓住特征描写外貌,但通过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这种表现人物的方法。

4.2一面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一面”的经过,掌握记叙文六要素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进行外貌描写的写法。

3、体会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爱和作者对鲁迅先生的信赖、崇敬、热爱、爱戴的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一面”的经过。

2、学习本文顺叙的写法和作者抓住人物特征进行外貌描写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信赖、崇敬、热爱、爱戴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掌握抓住人物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教学方法:讲读法、提问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和某人难忘的一面、为什么难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谁和谁的“一面”?这个“一面”的含义是什么?它给了作者怎样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面》吧!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请用一句话试着概括文章内容。(提示:这是谁和谁怎样的“一面”)

2、请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六要素。

三、自主探究

1、文章标题是“一面”,这是作者和鲁迅先生匆匆的一面,那这“一面”的由来、经过和结果怎样?为什么以“一面”作为文章的题目,而不以“我和鲁迅先生”或是“鲁迅先生对我的关怀”为题?这样命题有什么好的地方?

2、你从课文标题“一面”中发现了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3、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刻画鲁迅先生的外貌的呢?速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留下的深刻印象。

四、合作探究

1、课文中一共有几次刻画鲁迅先生的外貌?

2、为什么要几次刻画鲁迅先生的外貌呢?这几次外貌描写是一样的吗还是存在不同的地方,它表现在哪里?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3、思考问题:人物描写方法有几种?文章中除了对鲁迅先生进行外貌描写还有其他描写 吗?请找出来。文章中重点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为什么要重点采用这种描写方法?

4、“我”与鲁迅先生匆匆的“一面”时,“我”的心理活动怎样,请找出来,看看有几次 并分析它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

2、仔细观察身边的人,描写他或她的外貌特征,字数一百左右。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目标:

理解“一面”的含义。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和叙议结合、记叙基础上画龙点睛地议论的表现手法。情感目标:

体会“一面”对“我”的深远影响。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一面”的含义和对作者的影响。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3、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教学难点:

1、叙议结合、记叙基础上画龙点睛地议论的表现手法。

2、“一面”对作者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复习法、讲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检查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和复习提问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质疑探究

1、齐读倒数第二段,思考“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这句该如何理解?

2、理解“一面”的含义。

三、读读句子,体会精彩的句子。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赫然”、“像得到了保证似的”有什么作用?

2、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犹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以及“战士”各是什么含义?

四、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1、题材典型,以小见大。

2、抓住特征描写外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五、小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和作品,进行知识整理和积累。

2、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

海口市沿江中学语文组

高梅凌 初中语文

《一面》教学反思

在学习了杨教授的视频讲座后,我受益匪浅,现在我结合所学光盘内容与自己实际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我教了《一面》后,我对该课进行了反思:

1、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安排他们预习课文,利用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引领学生用多种读法读课文,促使他们主动地读,兴致勃勃的读,积极鼓励学生阅读,以读促悟,以悟引读后我引领着学生找出文中鲁迅的六次外貌描写,然后主要抓住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又适时地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鲁迅的相关资料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感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较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宽松民主活跃,达到了清晰授课的目的。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考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一面》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描写十分精彩,鲁迅先生的外貌特点是瘦、但精神很好,我从这儿入手,提问:鲁迅先生的瘦表现在哪里呢?学生找了找课文回答:作者对他的描写从“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到“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然后到“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再到“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最后到“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我开心地说:“同学们表现得很好,请你们把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瘦的特征的语句读一读,然后用笔勾画出来,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鲁迅先生的瘦的,共有几次描写鲁迅先生的瘦的呢?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突出他的瘦的特点的呢?作者运用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和描写方式呢?”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渐入佳境,让学生在成功的突破难题中快乐地学习,鲁迅先生的形象在师生心目中高大起来。在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上,我先是由以往的普通的写作方法太一般太过于陈旧讲起,如何能够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来刻画人物切入,谈到本文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共有三次,从暗处到近处再到特写,写作顺序由远到近,刻画人物外部轮廓由粗到细,文笔由略到详,对人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地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瘦,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的人。我让学生试着小结鲁迅的性格特征,又让别的同学补充,最后把鲁迅先生归结为他是一个慈爱、谦虚、乐于奉献、爱憎分明、精神矍铄、坚强刚毅、关心支持追求进步青年的老人。我安排的课后作业是仔细观察身边的人,描写他或她的外貌特征,字数:一百字左右。这样趁热打铁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刚刚学到的写人的描写方法。

总的来看,本课教学思路较为清晰,教学目标分层次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板书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解决,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成功的收获中强化学习的信心。

但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的地方:

5.一面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2.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难点: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划出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词语或句子。

2、试着以青年的口吻,用两三句话讲清这件事。

三、深入探究,重点体会

1、在阿累眼中,鲁迅是什么样子的?跳读课文,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

2、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 3、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呢? 4.感情朗读课文,深入体会。

四、仔细品读,体会关怀

1、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里能感受到者当时的心情?

3、这一面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引导练笔:

在黑暗的旧社会,一个平凡,普通的底层工人会受到许多虐待:当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升华:

七、布置作业:

1.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2.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板书设计:

6.《一面》教学设计 篇六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面》

[教材分析] 《一面》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我”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课文重点展开叙述的。先写作者与鲁迅先生这一面之交的原因:因为要等早班车回来,为了避雨,因此到内山书店去躲一躲。再写内山先生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窘,为鲁迅先生的出场作铺垫。接着重点记叙作者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里既有对先生的外貌描写,又有对先生推荐书、送书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课文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

[学生分析] 我班有学生40名,这个班基本每年都换老师,我也是今年才接的,绝大部分学生家庭都在农村,纪律可以,学习一般。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并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落实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略读课文教学“粗知文章大意”和“运用方法自己读懂文章”两大任务。我们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自由阅读——自能阅读——自得收获,即延续“鲁迅对广大青少年的爱”之情,自觉走进文章;以弄清文章主要内容为任务自由阅读;针对重点问题,运用学习方法阅读,解决问题;最后交流自己在文章内容、表达方法,以及精神、情感等领域的收获。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生词、理解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正确领悟文章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感受青年作者对鲁迅革命忘我、关爱忘我崇高精神的敬仰和爱戴。

[课前准备]

1、本文作者阿累简介。收集鲁迅的资料、照片

2、小黑板(生字词、重点句子)

3、鲁迅逝世前日记、背景音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一面就印象深刻,难以忘记的人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一面》就是作者阿累在见过主人公一面之后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而写的,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就是鲁迅。

2、对于阿累和鲁迅,大家了解多少?【交流资料,了解阿累、鲁迅以及当时社会背景】

3、同学们对于阿累和鲁迅已经了解了不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明白为什么阿累只见过鲁迅先生一面之后就难以忘怀呢?

[设计意图] 了解阿累、鲁迅以及当时社会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行为。以“为什么阿累只见过鲁迅先生一面之后就难以忘怀”为任务驱动,激起学生对这篇略读课文的阅读期待,自觉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初读课文,指名认读生字词,及时正音。

jiào hâ qiàn jiǒng xūn zēng 地 窖 赫 然 嵌 着 窘 相 熏 黑 憎 恶 nüâ kāi zì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以时间为顺序,讲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的内山书店与鲁迅见了激动人心的一面。

[设计意图] 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设计了一个口头练习,即用青年工人的口吻用两三句话来讲述书店偶遇鲁迅的事情。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1、在阿累眼中,鲁迅先生是什么样子的?那么短暂的一次会面,我对鲁迅的印象怎么样呢?【学生浏览全文】

sǒu sháo 虐 待 揩 油 恣 情 抖 擞 脑 勺

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我”对鲁迅最深的印象,那就是——“瘦”。(板书)找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仔细品读。【小组同学一起找,品读,派代表在班上汇报。】【重点朗读这几个句子,个人挑战读、小组读、全班读】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他用竹枝似的手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4)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5)我又仔细看他的脸——瘦!

(6)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衣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2、这六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出示六个句子,同桌互说,在班上说】

第一句从总体上描写了鲁迅先生的瘦。第二句主要描写了他的脸部。第三、六句描写了他的手非常瘦。第四、五句描写了他的脸。

这几句话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鲁迅的?

第一次是总体写他的瘦,有两次是写他的手,有三次是写他的脸非常的瘦。

3、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这么瘦?【小组同学一起找,在班上汇报】 同学们,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这么瘦呢?请同学们再继续读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8自然段:“正是他,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同学们,我们从“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还有“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这里可以体会到什么?

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是全心全意革命一生的,他身上有一种奉献精神。(板书:全心全意 革命一生 奉献精神)这就是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瘦的原因了。(板书:鲁迅)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材略读课文教

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因此,在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后,也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地深入阅读。

作者对于鲁迅外貌上“瘦”这一特点的反复描写,是文本在人物描写上的凸显之笔,让学生重点品味这些语句,能准确地感受人物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

文中有很多写得好的句子,让我们一起去品析一下吧。【小组内品读交流、选代表在班级汇报】。

1、文中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书脊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赫然”的意思是很鲜明、很明显的意思。作者眼前为之一亮,表明了他对鲁迅的敬仰,以及见到“鲁迅译”这三个字的兴奋心情,是因为鲁迅在当时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征,看到了他,就好像看到了光明一样,所以,作者的眼前为之一亮。

2、文章的13自然段最后一句: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摩挲”的意思是“反复地抚摸”。

我反复地抚摸,但是还舍不得买,这里写出了作者渴望得到书,但又难以得到的心情。

3、文章的16自然段: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同学们,想一想,“父亲”是多么亲切的字眼,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公车售票员,可是鲁迅先生却对我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温和,让我的心里感觉到了温暖,有一种慈父般的爱涌在了我的心头。

4、文章的27自然段:“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一个是热爱文学的青年,一个是热爱文学青年的鲁迅,他们是心有灵犀,一见如故,当我见到鲁迅的时候,心里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快乐,想叫出来却又不敢叫出来,所以就结结巴巴的。这结结巴巴显示出我突然发现自己最崇敬、热爱的鲁迅就在身边,这种激动的神态,幸福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出来。

“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同学们,为什么作者当时不直接喊出鲁迅先生的名字,而是向四周望了望呢?

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而且环境非常险恶,怕有密探之流秘密偷听。“可没有蹦出来”这是因为我要保护鲁迅先生,不让他被发现,这也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无比的敬爱之情。

让我们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5、文章的29自然段: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 ——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在这里,既写出了作者被鲁迅先生崇高的品质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所感动,也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感激之情。

带着这种感激之情,同学们,再把第29段读读吧。

6、文章的最后一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因为我和鲁迅先生之间的一面,就给我极大的鼓舞,而且还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使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能够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给了我巨大的力量,通过这句话,作者将一次小的见面和鲁迅大的精神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板书:“小’见面 “大”精神)

7、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又给予了我怎样的关怀呢?

首先,他是廉价卖书,而且还无私地赠书给我,另外,他还推荐别人的书给我,就说明他是一个非常谦逊的人,还有那点头,那微笑,都是对我们年轻人的信耐,给我们信心。

8、小结:

同学们,你觉得这一面给了我什么样的印象呢?给了作者怎样的影响呢? 可以说这一面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力量是无穷的,时刻以“鲁迅先生是和我们是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是永远在一起的,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作者牢记了这一面。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这一环节中体现,促使着学生沉浸在一种积极的深入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五、课外拓展

1、补充材料

下面老师补充一点材料给大家,这是鲁迅逝世的前三天的日记,我们听听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做什么。【两名学生读日记,同时配以渲染气氛的背景音乐】

鲁迅逝世前后

1936年10月15日 发表《半夏小集》,无情地揭露了叛徒、汉奸之类的丑恶嘴脸。

16日 下午作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

17日 上午续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系最后一篇文章,未完稿。午后复曹靖华信,表示要养好病继续战斗。下午,访鹿地君,往内山书店。晚,周建人来,谈至十一时。至一时上床就寝。

18日 二时即睡不好觉,三时半坐起来,气喘又发,后来继以咳呛,咳嗽困难,气喘更加厉害。六时半左右,支撑起来执笔,断续写成一信,通知内山完造:“出乎意料之外,从半夜起,哮喘又发作起来了。因此,已不能践十点钟的约,很对不起。”并托内山请医生。此信为鲁迅之绝笔。

19日 早晨5时25分,一贯言辞激烈、最富战斗性的作家鲁迅,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现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寓所。

同学们,听了这些,结合你在脑海中的印象,你想说些什么呢? 鲁迅先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革命家,他是奋斗不息,战斗不止的。

2、总结文章写作方法

同学们,通过作者的文笔,鲁迅先生的印象已经深深印在你们的脑海中了,你们能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这篇文章的吗?

这篇文章能够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人物的外貌,并且还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的思想性格。

同学们,你可以选择你周围的你熟悉的一个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抓住他的特征来描写他的外貌,最好能够通过外貌描写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个任务就留给大家课下去做。

[设计意图] 其一:学生在学习本文课的基础上,了解鲁迅逝世前的工作情况,能更深地感受到鲁迅是怎样忘我地工作的,达到延续情感的目的。其二:教材是蕴含丰富写作资源的宝藏,结合文本进行作文训练,把作文练笔融进课堂,让学生动笔成为一种常态,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板书设计:

鲁迅

“瘦”

全心全意 “小”见面

19、一面

革命一生

“大”精神

奉献精神

[教学反思]

目标及设计

根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的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为:

一、导入(了解阿累、鲁迅;为什么阿累只见过鲁迅先生一面之后就难以忘怀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1、在阿累眼中,鲁迅先生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品读体会

2、这六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第一次是总体写他的瘦,有两次是写他的手,有三次是写他的脸非常的瘦。

3、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这么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四、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同学共同找出体现鲁迅关心青年人的句子,品读体会,并归纳提升——这一面给了我什么样的印象呢?给了作者怎样的影响呢?)

五、课外拓展(了解鲁迅逝世前的工作情况,能更深地感受鲁迅是怎样忘我地工作的;把作文练笔融进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落实情况

1、学生了解阿累、鲁迅以及当时社会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2、学生能带着问题,积极深入学习。

3、关于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能通过读课文,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比较具体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人物描写是本课的重点,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学生找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不难;六处外貌描写的异同,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句子,学生能找出侧重点;通过深读课文,学生能体会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这么瘦。

5、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部分,是全文的升华,学生通过深读探究,从指导读书、赠书等环节体会到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了解鲁迅以后形成共鸣“鲁迅是同我们一起的”,对鲁迅的尊敬和爱戴油然而生。本环节的困惑: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贯穿全文,学生容易体会语言中的关怀,而对于外貌动作体现出关怀,学生有点转换不过来。

5、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课外拓展了解鲁迅逝世前的工作情况,配以渲染气氛的背景音乐,学生能感受出鲁迅是怎样忘我地工作的,甚至有的学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由于这是家常课,教具是有限的,如果是多媒体,在学习课文的前部分应用影片,效果可能更好些。

本人教学

1、教学中我按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进行,只要按照总的思路,尽量不以老师的主观意志去限制学生,但在课堂上,学生对“关心青年”体会有点反复不清,只要有人抓住语言部分,其他的也仅局限于本部分,只有在老师启发外貌动作之后,学生才能归纳理解。课下我认真进行了反思,可能是我高估了学生,今后要把较难的问题再分几步,让学生更容易走向目标。

7.2一面教学设计 篇七

一、介绍作者,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上世纪30年代,有这么一位地下共产党员,名叫阿累。1933年,他因参加声势浩大的工人大罢工运动被捕判刑,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他丝毫没有低头。1935年,在工友们的辗转奔波下终于获救,然而他又马不停蹄地前往马来西亚参加共产党活动,后被马来西亚政府驱逐出境。颠沛流离的日子他历经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但他哼都不哼一声,因为在他心中有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一直支持着他!这股力量,这股可以战胜一切的力量,来自于仅仅的一面之中。(板书:一面)

是谁、在什么情况下给予他力量呢?请大家翻开课本朗读课文。(生读课文)

什么时间,作者与谁,在什么地方有了一面之交?(理清文章脉络)

过渡: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

二、感受鲁迅先生短短一面给予作者的爱

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后反馈。

(板书:赠书推荐书廉价买书)

随学生回答读相应的句子。

体会“我”以及像“我”一样普通百姓生活的艰难;

体会“我”渴望进步;

体会“我”对先生的尊敬爱戴;

体会先生对“我”,对进步青年的关爱。

(板书:关爱进步青年)

过渡:这短暂的一面,因受先生的关爱而难忘。令“我”难忘的还有别的原因吗?

这短暂的一面先生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三、谈鲁迅先生留给作者的第一印象——“瘦”

1.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先生瘦的语句。

2. 指名读句子并说说每个句子是对哪部分的描写。

“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感受由整体到部分,由粗到细的描写。)

3. 将6个句子连起来读。

过渡:“我”与先生的距离越来越近,“我”对他的观察也越来越细,越看越觉得他——瘦。(板书:瘦)

四、感受鲁迅先生“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的精神

先生为什么这么瘦?文中有答案吗?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相关语句。

1. 大屏幕出示句子,读句子。

“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2.“一生的时光”“完全”你怎么理解?你相信吗?老师这有一则很揪心的资料。

(屏幕出示《鲁迅逝世前三天》,指名读。)

“1936年10月15日发表《半夏小集》,无情地揭露了叛徒、汉奸之类的丑恶嘴脸。

16日下午作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

17日上午续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系最后一篇文章,未完稿。午后复曹靖华信,表示要养好病继续战斗。下午,访鹿地君,往内山书店。晚,周建人来,谈至十一时。至一时上床就寝。

18日二时即睡不好觉,三时半坐起来,气喘又发,后来继以咳呛,咳嗽困难,气喘更加厉害。六时半左右,支撑起来执笔,断续写成一信,通知内山完造:‘出乎意料之外,从半夜起,哮喘又发作起来了。因此,已不能践十点钟的约,很对不起。’并托内山请医生。此信为鲁迅之绝笔。

19日早晨5时25分,一贯言辞激烈、最富战斗性的作家鲁迅,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现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寓所。”

读了这些资料,结合你脑海中鲁迅的形象,你想说什么?

(学生谈体会)

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这句话。

先生可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恨是横眉冷对的恨,爱是甘为孺子牛的爱。让我们再读一次——

“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五、谈鲁迅先生留给作者的第二印象——“精神”

先生虽然很瘦,但是——精神很好。

(出示句子:“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有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文中有一处还写到了先生的无畏,这一处藏在了文字后面,你能找出来吗?

生:“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师:“鲁迅”这个名字那么亲切,那么值得信任,为什么作者没有说出来,并要“向四周望了望”?(结合鲁迅的一百多个笔名让学生谈)

生: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和险恶,怕有密探之流在旁边。

师:身体这么瘦,瘦得教人担心,然而,又这么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不顾惜自己的安全,是什么使他这样?是谁?

生:是劳苦大众,是人民。

师:对劳苦大众,对人民的爱是怎样的爱?

生:无私的,伟大的,甘为牛马的爱。

师:用先生的名言回答——

生:“我好像是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血和奶。”

六、感悟“一面”给予作者的巨大力量,一生影响

当作者从先生那竹枝似的手中,接过两本书时,面对着身躯极其瘦弱,而灵魂无比伟大的先生,作者一句话也没有说,也不能说,只是恭敬地鞠了一躬。这一躬里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在先生的激励下,在历尽艰苦,受尽非人虐待的四年里,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屏幕出示,生读:“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作者深深敬仰,人民深深爱戴的先生,离开了我们,作者没有放肆的悲痛,而是写道——(出示原文结尾: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只有踏着先生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这短短的一面之交,给了作者巨大的力量,影响着他的一生。

七、拓展

先生是伟大的,希望大家多读他的作品,多了解他。

了解这位被毛泽东赞为“现代中国圣人”“中国第一圣人”的鲁迅先生。

教学反思:

这是“初识鲁迅”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然而却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读完文章,先生那无私的爱,那为着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品格深深打动了我。

先生对“我”的爱容易感受,然而那对劳苦大众深深的爱,学生的感受不一定那样深。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像我一样被感染?几经思索,我决定以外貌描写为突破点:看到先生的瘦——研读瘦的原因——补充相关资料,直观感受瘦的原因,从而体会先生无私而伟大的爱。

结合结尾的一段表白,结合作者不平常的一生,感受这一面给予作者的巨大力量,一生的影响。

8.拼音教学中抓好“两点一面” 篇八

一、注重情感交流,这是拼音教学的切入点

(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激活课堂氛围。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我鼓励、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期望的标准答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我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对每个学生都予以同样的尊重和真诚的关爱,不“喜优厌差”。学生回答问题时,若答错了,不严加批评、指责,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大胆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充满好奇心、不断探索的寻宝人,体验发现宝藏的成功与快乐。教学音节拼读时,如是图文结合的音节,让学生看图猜音,如教学bā bá bǎ bà,先出示图,再出示声韵母,让学生自主发现bā—八个,bá—拔萝卜,bǎ—打靶,bà—爸爸,看着图,学生很容易地拼出了音节,而自主发现的乐趣比枯燥的一遍遍教读更能让孩子记忆音节的发音。又如区分b和p,一个发音不送气,一个发音送气,我拿一张薄纸在嘴边,发出两个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学生们纷纷仿效,在趣味盎然中掌握了b、p的发音。作为教师就要乐其所乐,好奇所奇,才能促使学生不断有所发现,不断有所感悟,思维才更敏捷。

二、以人为本,多形式进行拼音教学,这是拼音教学的支撑点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的,采用灵活多样形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创设情境。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所以,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能主动地投入到汉语拼音的学习中去,让学生学的有趣。例如,在教“ai”这个音节时,我请一个孩子上台来和老师站在一块比身高,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用一两句话说出来。孩子们有的说:“老师高,xx小朋友矮。”有的说:“老师比xx高,xx比老师矮。”甚至有一个孩子还用这样两句非常精彩的话来概括出他所要表达的意思:“老师是a,我是i,高高矮矮在一起。”由此可见,当音节仅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兴趣,更关键的是在强化音节教学的同时又能够发展孩子的语言智慧。

(2)儿歌。儿歌琅琅上口、通俗易懂,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在拼音教学中,无论是教字母的发音,还是规范字母的形式,我都运用了大量的儿歌,有的是传统的儿歌。例如。《戴帽歌》“有a在,给a带,a要不在oe戴,要是iu一起来,谁在后面给谁戴”,孩子们边做动作边唱歌,标起声调来也颇有情趣。有的是我为了教学需要,自编的儿歌。“小ü见到jqx,擦干眼泪笑嘻嘻”,“小i的妈妈是大y,大y、小i快快乐乐生活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yi yi yi。”通过儿歌,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

(3)图片。语文书的每一页上都有著精美的插图上,我在想方设法的教学生拼音时,从来没有忽略过插图的意义,那是编者精心设计的结果,是让学生更好的记住音节的捷径之一。例如在教学z,c,s,zh,ch,sh时,我并没有浪费时间让学生再去编顺口溜,而是直接利用书上的插图引导学生记住字母的音和形,这样就能省出很多时间用在音节的拼读上,提高了学生的拼音能力。

(4)游戏。处于幼童期的孩子,是十分活泼好动的,单靠图片和活动教具学习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所以上课时让他们动动手、动动脑,做做知识性游戏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例如,打“拼音牌”,这种牌可以四个人打,也可以两个人打。将“牌”分发到每个参与者手中后,一方先出一张“牌”,口里还要念“我出……(如我出“b”)”,然后该对方出牌,所出的“牌”要能与对方的“牌”相拼,(如出“a”,出牌者还要念“我出a,b—a——ba,尾巴的巴”),拼对了对方的牌就被你赢过来了,最后看谁赢的牌多。在开心的玩耍中,不知不觉地还复习了字母,训练了拼读,学生们玩得可开心了!此外,我在课堂上还开展“我说你猜”、“摘苹果”、“摆字母”等游戏,这些游戏使学生的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暂时联系,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肢体运作智慧,使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学起来轻松愉快。

三、学以致用,加强语文实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语言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将拼音教学生活化,能使学生更熟悉拼音这套工具。我把拼音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边学边用,学以致用。①在拼音全部教授完之后,可以试着用拼音来练习组词、造句的练习。一开始可先用拼音来试着写词语,鼓励学生在家中家具、日用品上贴上拼音标签……待熟练之后,让学生用口头说一句完整的话,再用拼音写下来。这样的练习可以布置在周末做,题为《每周一句话》,这一练习不必过于严格要求,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可以巩固、运用拼音,也可以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②指导学生阅读带有汉语拼音的读物,从读字、词、句子到读儿歌、短文,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鼓励他们从课外读物中去摄取多种营养,发展自己的语言,自觉自愿地进行快速拼读和直呼音节。学生看到自己会读书了,会说话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激发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新的知识。

上一篇:2022年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下一篇:初三政治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