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县城乡建设局经验交流材料

2024-08-19

吉安县城乡建设局经验交流材料(精选4篇)

1.吉安县城乡建设局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

高规划设计 高品位打造 高标准实施

倾力打造凉山北部人文生态宜居第一县

——全州城镇建设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会议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越西县城市建设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向大会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一、规划先行,构筑城镇发展新蓝图

越西县城总规面积7平方公里,修建性详规4平方公里。近年来以规划为龙头,坚持城乡建设统筹规划,在全域凉山战略大格局和“十二五”规划大背景中谋划和定位城市建设,与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合作,完成了《县城总规》、《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彝家新寨修建性详规》等几十项规划编制工作。发展定位上,突出交通区位优势,确立了打造凉山北部人文生态宜居第一城,打造凉山北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特色品位上,以文昌文化、红色文化、商旅文化等本土历史文化为背景,赋予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竞争力;发展布局上,构建了以县城为中心,普雄、中所两镇为重点,新民、乃托、大瑞为延伸的整体开发格局;发展目标上,以越西河为轴,滨河大道为载体,成昆铁路复线越西站点设置为平台,南北延伸、东西拓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十三五”初,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县城扩容3倍,面积达15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15-20万, 全县城镇化率达45%。

二、创新体制,增添城市建设新动力

一是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成立了规划编制、滨河公园、河堤治理、园林绿化等23个项目建设工作组,集中力量,整体推进城市建

1设。实施城市建设项目工期倒排、奖惩明确、问责到位的激励机制,实行项目推进跟踪督查制度,将每一个项目建设任务与县四大班子领导、部门领导、施工业主捆绑,形成 “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担子”的目标责任制度,把项目建设作为考察干部、培养干部、发现干部、使用干部的主战场,大力营造了干在实处、争创一流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氛围。

二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针对征地难、拆迁难等城市建设中突出矛盾和棘手问题,在2009年启动以滨河大道建设为中心的城市大建设前期,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组建9个工作组,开通群众利益诉求“绿色通道”,坚持群众反对的不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不做、底数不明的不做,做到依法拆迁、和谐拆迁、阳光拆迁。通过近9个月模拟拆迁工作,城市建设得到群众大力的支持和参与,县城新区涉及6个村63个组1780户7950人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实现无一例上访。

三、市场运作,构建多元投入新机制

一是政策主导,激活民间资本。围绕资本“准入” 等关注点,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和办法,推行代理服务,创建“高效、优质、便捷”的政务环境,营造“人人都是招商员、处处都是招商环境”的氛围,武汉新六建设集团、温州商会等省内外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纷纷入驻,“撬动”了民间资本。

二是抢抓机遇,争取上级资金。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政策机遇,抓好项目库建设,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总投资8410万元的城市供水管网改扩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城市河堤治理等一批国家投资项目相继落地,推动了城市设施建设。

三是宣传促销,加大招商力度。通过举办文昌故里油菜花节等活动,精心选题包装城市建设项目,积极组团参加各种博览会,让

外商认识越西、落户越西、建设越西,推动外来资本快速流入。2010年,全县城市建设项目完成总投资12亿元;目前,参与越西城市建设的外商企业36家,城市建设投资总额突破36亿元。

四是市场运作,破解资金难题。大力推行土地招、拍、挂,盘活土地市场,变资源为资本,解决建设资金难的问题。引进华蓥建工集团等4家企业,采用BT模式融资市政建设资金1.96亿元,实施了滨河大道、果园路、城北路、文昌大道、滨河生态长廊、滨河公园等项目建设,推动了土地价格上扬,县城新区土地拍卖均价达每亩150万元,最高达每亩218万元,全县305.66亩土地拍卖收益达34187万元。

五是搭建平台,畅通融资渠道。积极与州商业银行、州国投发展公司、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等8家金融机构合作,发挥国资公司龙头作用,建立商业金融机构,搭建了银、政、企广泛合作的平台。

四、项目支撑,加快城市建设新步伐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以路为纲,按照“两纵六横”城市道路建设规划,投资1亿元,新建滨河大道、果园路、文昌大道等“一纵四横”,全面改造升级旧城区新大街道路“黑化”为主的所有城市道路,构建了12.9公里县城交通骨架网络,实现了新老城区有效对接,扩大了城市容量。

二是狠抓风貌塑造,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坚持“不求新建、但求新貌”的原则,实施县城“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集中清理建筑立面,完成县城1.4公里新大街风貌塑造和店招店牌改造,安

装新型LED节能路灯762盏,坚持政府补贴、单位自筹完成58栋建筑物亮化工程,完善了交通标识标线、指示灯、信号灯、“天网”等设施建设。

三是狠抓房地产开发,改善居住环境。严格规划的审批和监管,加快文昌大酒店、世纪城·荆越苑、第二商业步行街等56个150万平方米房地产项目建设。其中按四星级标准设计、层高16层、总投资1亿元的文昌大酒店建设,填补了越西无星级酒店的空白。总投资6亿元、占地104亩、建筑面积30万平米的荆越苑,建成后将成为凉山首个多功能大型生活居住区。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9.5万平米的广场国际城,建成后将是集人文景观、生态环境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档商贸、消费和娱乐中心。

四是狠抓新区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按照“以水为灵、以文化为魂”的理念,加快新区开发建设。新区由滨河大道、滨河公园、商业用地和行政办公区三部份组成,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50亿元以上完成规划建设任务。总投资1.5亿元,实施了长5公里、宽23米、双向四车道的滨河大道项目建设;充分挖掘文昌文化、古商旅文化、红色文化为主要特色的越西人文资源,融入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实施文昌圣迹、驿道古风、红色记忆、神龟演义四大主题公园、“十二个广场”、7600平方米商业用房、15万平方米景观绿化、河堤治理等项目组成的20万平米滨河公园建设项目;将新建公共服务项目往新区转移,旧城区其他公共服务项目往新城延伸,全面启动实施公安、法院、检察院等13家行政单位办公区及医院、学校、农贸市场、加油站、汽车站等公益项目规划建设;目前,总投资12.8亿元493811平方米的新区房地产开发建设正抓紧推进。

五、强化治理,塑造城乡环境新面貌

坚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百村示范建设相结合、与彝家新寨建设相结合,与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相结合。强化“六乱”治理,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规范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在13个乡镇114个村实施“户定点、组收集、村分类、乡运输,县处理”的集中处理模式;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并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建立“流动红旗”评比和“一通报二诫勉三责令辞职”的问责制度;县财政投入460万元增添环卫设施设备,新增160名环卫工人,组建5支乡镇环境治理监察队和1支城管综合执法队;投入2196万元完成9个乡(镇)21个村3050户公路沿线风貌塑造;投入4569.69万元,完成4个省州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和1个示范乡建设;组建由50名城镇低保户、社区干部组成的专业文明劝导队,组织学生和志愿者开展日常文明劝导活动。今年全面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投入350万元的县城1125米四条老街改造正有力推进,完成3360户农房风貌塑造,结合“彝家新寨”建设,打造37个环境优美示范村,启动州级卫生县城创建活动,进一步塑造城乡环境新面貌。

越西城市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虽然取得初步的成绩与进步,但离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及各兄弟县市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虚心借鉴和学习兄弟县市的经验和方法,真抓实干、主动作为,负重拼搏、加快发展,不辜负州委、州政府及全县各族人民的厚爱和期待!

2.云安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交流 篇二

提高社会诚信水平

--云安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交流

201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云安县继续围绕建设“信用云安”总体目标,以推进“信用村、信用户”创建为切入点,以完善非银行信用信息数据采集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成效

截止到8月,云安县已创建信用村80条,在建信用村31条,已完成调查及初评户数3127户, 已完成评级26125户,授信金额9528万元,用信金额3759万元。

(一)抓好信用村创建工作。今年4月中旬,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确保2013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建设勿坦模式信用村,按时按质完成省政府和市政府签订责任书中的建设任务”的工作要求,云安县于5月初向各镇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度信用村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认真总结去年创建经验,严格按照《关于印发云安县推进农村信用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云县府办„2012‟51号)要求做好今年信用村建设工作,着力提升信用村创建质量。同时加强对各镇的沟通和业务联系,于6月初派出工作组到各镇进行业务指导工作。针对个别镇信用工作人员出现较大变动的情 1

况,采取“结对帮扶,网上培训”措施,落实专人负责跟踪协助,定期联系,加强业务指导,确保信用村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二)抓好征信系统数据更新工作。今年,云安县继续主动认真抓好县联合征信系统的数据更新工作,大力开展农户非银行信用信息查询系统的更新工作。在前期录入全县76389户农户户籍信息的基础上,今年以来,云安县继续指导各镇做好农户信息的更新录入工作。据统计,县征信系统目前已累计录入全县18724户农户的非银行信用信息,包括农户社会信息19204条,农户经济信息17022条。

(三)抓好农户不良记录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云安县率先在全市开展农户不良记录信息采集,此项工作成为该县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大特色。通过为县综治维稳部门提供比较全面的农户信息,实现信用建设还与信访维稳工作机制相结合,更好地对社会实施动态管理。为此,县征信中心督促各镇信用记录中心从个职能部门档案中认真收集农户不良信用记录。今年1至6月,各镇信用记录中心以本辖区为单位,在各职能部门配合下,积极收集农户各类不良信用记录,包括违法违规违纪及其处罚情况等信息共2795条,累计收集达8000多条。目前,县征信中心已将收集到的农户不良记录全部录入县征信系统平台,为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发挥了应有作用。

(四)抓好2012年度信用村及“以奖代补”项目督查考

评迎检工作。5月15日,市发文通知将于6月初对全市各县(市、区)、园区管委会信用村建设开展督查考评暨2012年“以奖代补”项目验收工作。为做好迎检工作,云安县根据相关县领导批示,统一规范各镇迎检要求,并多次深入到镇信用记录中心、部分信用村指导迎检工作,督促各镇查漏补缺,完善各类信用建设资料。同时,还指导各镇做好“2012年“以奖代补”信用村项目申报工作,向市提交8个镇共54个行政村的项目验收申请表。目前,市督查考评组已于7月12日到我县进行了督查考评,经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环节,市督查考评组对该县的信用村建设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该县农村信用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工作开展有特色,有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存在问题

云安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一是群众信用意识较低,对信用村建设、信用户评定等还存在片面理解,以为取得了授信就等于获得了贷款,导致部分获得授信农户到农信部门申请贷款,却多次未果,直接打击了农户参与信用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农户信息资料收集难度依然较大。由于各镇在册农户大多外出打工,诸如户籍、婚姻、财产、身份等证明材料难以收集、收全,且收集周期较长。部分涉及农户隐私的指标(如家庭资产、收支和债务等)则更是难以获得,农户信息资料存在不全及失实的情况。三是信用

信息采集工作量大,特别是当前农村工作重心下移,镇村一级工作任务多、压力大,镇村干部一时之间难以全部兼顾,致使工作开展较缓慢。

三、应对措施

云安县正视相关问题的存在,结合云安工作实际,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一)广泛开展信用宣传教育。加大对农户的宣传,让广大农户认识和了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其顾虑,积极配合信息采集工作。同时综合运用广播、宣传牌、标语等公共舆论工具,采用符合农村地区特点和形式多样的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大力营造“诚信为荣、失信可耻”的浓厚舆论氛围,使广大群众进一步认识信用建设的重大意义。

(二)探索多种信用惠民措施。在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业,如有线电视收费优惠、城乡居民医疗保助比例等方面探索给予信用户、信用村一定的实惠,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觉到参评信用户的好处。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政府部门在审批相关专业资质认定等方面探索优先考虑、优先办结机制。

(三)以信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围绕该县“十大特色农业”,加快信用村建设。在前锋镇,充分发挥榃蓬园艺绿化种植(“公司+农户+政银保”模式),在全镇推广榃蓬模式,引导其他村的群众种植园艺绿化树。在高村镇,结合油茶现

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种植油茶,形成产业化发展。在白石、镇安、南盛镇,引入企业对西瓜、木薯、蚕桑、沙糖桔等进行深加工,形成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3.吉安县城乡建设局经验交流材料 篇三

一、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支教教师的归属感

我校教师住宿生活条件都很差,很多教师目前借住在校外,但为了安排好支教教师的生活,我们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在他们的协调下,我们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到了条件比较好的住处,同时把学校最好的房子腾出来让支教教师住,为了缓解他们离家的寂寞,还专门安装了闭路电视,并把学校电视机借给他们看,加强了教师伙食的管理,变换了饭菜的花样,保证营养丰富,尽量满足不同教师的口味,虽然每天只花6元钱,但教师们都能吃上满意的饭菜。考虑到他们双休日能有更多时间和家人团聚,在周一早上和周五下午都没有给他们排课。我校债务大经济非常困难,但我们却为支教老师报销了回家的车费。同时要求本校教师以主人翁的态度来与支教教师相处。首先,当好东道主为他们提供生活便利,最初我们主要安排曾经相识的或者有同学关系的老师多在一起交流,把他们当成客人,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本校老师很快与支教教师成为了生活上的朋友;支教教师生了病,学校领导、老师、学生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端药、送饭,买药、请医;在工作上把他们当成我们请进来的老师,因为他们来自不同学校,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学校要求本校老师主动听课。通过结对子,集体备课等活动,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支教教师的尊重和关心,使他们有了归属感,把支教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学校,减少了打短工的思想。

二、目标引领,活动铺路激发工作原动力

我校已连续六年在市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获等级奖,学校教学质量受到了社会、家长的普遍认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宣传,无形中也成为学校的压力和动力,在教师团队中已形成强烈的质量意识。因此,每学年初学校就制定了明确的学校工作总目标,通过对总目标的分解、细化,再分解到年级、到班、到学科教师,通过捆绑落实,打桩定位,目标成为了年级、班级共同的奋斗理想。因此,当支教教师们踏入漓江初中大门时就感受到目标带来的不仅是压力,更多的是对自己一年支教生活的一个美好的远景,他们在与社会、家长、学校师生的广泛接触后,兴奋地说:这里是一个展了劲就能出成绩的地方。同时,学校组织了教师敬业奉献的主题演讲活动;邀请党政主要领导到学校看望支教教师;召开支教教师座谈话;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震后送教下乡”等家访活动,在活动中加强了支教教师的团队精神,增进了师生感情,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形象,更坚定了他们要把一年支教生活谱写成自己教育生涯中最精彩华章的坚定信念。

三、严格过程管理,敢于叫真逗硬抓落实

4.吉安县城乡建设局经验交流材料 篇四

一是结对子,支部互联手拉手。按照“党群部门联系党建工作薄弱村、政法部门联系社会稳定问题村、经济部门联系经济发展贫困村、涉农部门联系特色规模专业村”的思路,采取支部“1+1”和在职党员“1+2”的形式,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和党员干部与农村党支部和党员群众开展结对互帮活动,共结成支部互联对子136对,党员互动、干群互助对子2320对。结对互帮一定三年不变,保持互助互帮网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是定目标,城乡互帮共提高。通过结对互帮活动,机关单位帮助农村党支部实现“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理出一个好思路、形成一套好制度、建设一个好阵地”的“五个好”目标;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帮助农村党员群众实现“有固定增收项目、有较强致富技能、有一定道德素质”的“三有”目标。农村党支部帮助机关单位做到工作效能和管理制度“两促进”;农村党员群众帮助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做到群众观念和工作作风“两转变”。

三是建机制,定期交流促深化。积极建立长效机制,机关单位按照“五个一”(每半个月与结对村党组织和结对户通讯联系一次;每一个月开展本文来源:查字典范文网

fanwen.chazidian.com一次帮扶活动;每一个季度主要领导到结对村进行一次现场办公,至少要为结对村解决1―2个难题;每半年和结对村党组织召开一次互帮联席支委会,研究解决互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每年和结对村党组织共同组织开展一次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确保了结对互帮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四是抓核心,支部共建夯基础。围绕“建班子、建阵地、建项目、建制度”和“助党性提高、助观念转变、助发展信心、助致富本领”的“四建四助”任务开展支部共建活动,通过选派驻村党建联络员,建立城乡党建联席会议和党员教育管理经验交流制度,开展城乡党组织交流互动活动,帮助结对村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完善党建资料、改善阵地面貌,共同推动城乡党支部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带动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五是强载体,帮办实事助发展。坚持把活动的`着力点放在解放思想、推动产业发展和改善农村设施面貌上。通过学习政策、分析村情、算账对比、观摩考察、典型引导等措施,帮助农村党员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发展症结,理清工作思路。坚持把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农村的土地、资源、劳动力优势等有机结合,通过帮助建基地、引项目、设协会、办市场等途径,大力扶持结对村发展主导产业,培植“农”字号龙头企业,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建设资金、致富信息和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困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六是拓空间,丰富内涵显特色。具有较强资源、技术、信息、人才等优势的农口、卫生、文化、政法等部门,立足业务特点,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帮扶内容,深入基层开展各种宣传、培训、义诊、咨询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宣传、党校等部门与农村党员群众开展理论对谈活动,农口部门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卫生部门开展“送医送药下乡”义诊服务活动,文化部门积极帮建“农家书屋”,政法部门开展“法律进村入户”活动,帮助结对村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始发阶段。

上一篇:机场登机流程下一篇:支部2013年党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