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心未来发展

2024-08-17

创新中心未来发展(共8篇)

1.创新中心未来发展 篇一

南丹县芒场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2016年1月——2020年1月)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正面临一场新的调整和变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创建学校品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五年发展规划,作为芒场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发展的办学指引。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现状

芒场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1905年建校。学校占地面积7千多平方米,终极规模为20个教学班,现有14个教学班,学生486人。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4人占 35 %;小学高级(副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 35人。

(二)办学优势。我校我校被评为 学校,还先后获得 先进学校、等市级以上荣誉20余项。

芒场镇中心小学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保障。学校语文、英语、综合科组均被评为“ 先进教研组”。

学校地处芒场镇中心地段,是镇经济最活跃的地带,社区环境、学生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期望值很高,对学校的教育行为高度关注。

(三)面临的挑战与此同时,学校发展中也存在诸多不足,办学现状与名校梦想之间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五个“不适应”:一是队伍不适应(管理团队——尚处于磨合期,创新思路、创新方法不足。教师团队——观念转变不够;学识眼界不宽;教育技艺不高);二是育人模式不适应(育人目标的细分和阶段性实施不清晰;育人活动的系统性、层次性尚未解决);三是课程与教学不适应(不少课堂效益不高;教育科研水平不高);四是质量不适应(“学生综合素质”总体含金量不高;特别优秀的学生较少;学生特长培养未起步;师生 品位尚需提升);五是办学硬件条件不适应(专用室场与办学规模的扩大不匹配;教学设施、设备亟需更新;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还需加快完成。)

二、发展思路

(一)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

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旨在培养和造就新一代优秀人才,所以学校管理和运行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和教育发展的规律,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改革的能动性。为此,要通过规范办学、创造性办学,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和课程体系,塑造精品课堂,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最终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学校的良性循环,较好地形成和提炼芒场镇中心小学的办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品牌美誉度,成为芒场教育的标杆,办成南丹县的窗口学校。

(二)学校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有尊严的活着。具体要求是具备“三爱、三好和三高”,其中三爱是指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三好是指育人好、教学好、合作好。三高是指质量高、效益高、品位高。

学生——有底气的学习。具体要求是具备“三学、三强、三有”:其中“三学”是指善学、乐学、勤学;“三强”是指体魄强、创新强、动手强;“三有”是指有能力、有特长、有特质。”

学校——有名气的办着(在南丹教育内有响亮声誉、社会上有良好口碑)。

(三)学校文化的基本理念

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宗旨,我们确立了“阳光.朴素”办学理念,以儿童为中心,努力构建一个阳光、友好、自然、平等的生态教育环境,构筑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让师生在丰富多元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兴趣得到激发、习惯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张扬。

三、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终极)定位

将我校办成与社会相适应的、能与全县先进教育对话的县内一流的学校,让每个孩子享受学习成长的快乐,让每个教师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培养目标(终极)定位

培育有根基的人,就是培养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朴实的品德根基、扎实的知能根基、较深的文化根基。

四、重点发展项目

(一)着力队伍建设,凝聚团队力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1.发展目标:以“服务、表率、执行”为主题,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教育思想端正,服务意识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行政队伍;完善校本培训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一支有崇高职业道德、良好人文素养、过硬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努力实现“人人善教”。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注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和评价观,要突出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新教师向合格教师发展,合格教师向骨干教师发展,骨干教师向品牌教师发展。

2.具体措施:(1)行政队伍建设

①强化行政领导成员的学习、教育和培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行政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岗位职责要求,分类进行培训,增强干部推进学校发展的工作能力。三是围绕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提高行政办好精品学校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特别是要不断增强干部开拓创新的能力,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条条框框束缚,发展上善于谋划新思路,工作上敢于探索新举措。四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让教师“走出去”,参与高层次的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考察学习或经验交流等。

②做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使芒场镇中心小学的管理队伍梯队呈现。(2)教师队伍建设

①积极探索教师队伍管理的新机制与新方法。在教师队伍管理中,既要重用人机制,又要重营造人文和学术氛围;既要重管理,更要重建设;既要重使用,又要重培养。要创造教师得以充分发展的环境,让教师成才、成名。

②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树立“培训即福利”的思想,不断增加经费投入,最大程度地保障教师素质提升的需要。根据需要每年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进行提升培训。

③充分利用会议和集体学习时间,分享有关国内外教育发展最新动态与成果、教育新政策与新法规、知名学校的办学经验、本校发展的新战略和新举措,不断引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强化学习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④以学科组为引领,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深入开展以学科教学为主线的课改研究与实践,着力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引导教师逐渐形象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

⑤引导教师主动读书、主动分享,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和人生修养,用人文呵护心灵,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⑥对教师队伍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并结合教师个人发展愿望和规划、职称等级、年龄特征等因素,对教师进行分类指导、分层培训和分级管理(包括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品牌教师等三个层级),力争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⑦充分发挥好“三个平台”的作用:一是“双师教学”平台;二是骨干教师研课坊;三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平台(主要依托校外名优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在教改实践和教育科研中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实施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研讨互助式培训,助推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⑧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勤管理制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和《教师奖励制度》,突出用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应用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观其在课改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评价时既要坚持德才兼备,又要注意个性差异;既要加强教师自评,又要发挥其他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的评价作用,努力做到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3.预期成效:

(一)加快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形成一支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构建起由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品牌教师和卓越教师组成的“金字塔型”教师发展梯队,让每一位教师在每个阶段皆有所成。

(二)整合德育工作体系,坚持“养成教育是德育之本”、“体验参与是德育之魂”、“家校合作是德育之源”的理念,为培育有品德根基、知能根基、文化根基的人夯实基础。1.发展目标:

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协调发展;个性彰显,差异发展;集体与个体均衡发展;各类学生同步发展;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建立“生活化德育”、“文明体验课堂”,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三自主模式”的德育教育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2.具体措施:

(1)学校要坚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为重点,以班级特色建设为切入点,以习惯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着力点,以阳光体育活动为载体,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保证,以家校合作为支撑的德育工作思路。实施“生活化德育”、“体验式教育”、“三自主管理”的德育教育机制。

(2)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诺制

对孩子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与孩子交谈──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帮孩子明理──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给孩子机会──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为孩子着想──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完成六年学业。育人,是 教师的天职,班主任的首职。要做好这项工作,务必要全身心投入,全方位重视,全过程负责。

(3)加强“礼仪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

培育课堂礼仪规范、校园礼仪规范、家庭礼仪规范和社会礼仪规范。习惯养成教育重在:学习好习惯、礼貌好习惯、卫生好习惯、饮食好习惯、阅读好习惯、安全好习惯、运动好习惯、劳动好习惯。

(4)完善德育工作体系。一是明确德育目标;二是内容形成序列;三是优化德育途径;四是构建德育课程;五是落实德育措施。

(5)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校评、家长评、社会评相结合,最终引导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探索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教师德育工作绩效考核、班主任工作评估等三项德育评价机制。

(6)建立家校合作、社区协同的共育机制。

①不断完善和创新家委会和家长学校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努力构建并实施制度化、课程化、多样化的家长课程,积极普及家教知识,大力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构建和谐共进的家校教育氛围,促进优良家风的形成。

②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积极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增强社区和学生的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建社区、共享资源的良好态势,最大限度地实施人力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3.预期成效:

使学生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和关注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自觉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做一个有兴趣特长、有一定审美能力、生活品位高的人。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是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文明习惯方面,做到礼仪规范,仪表庄重,举止得体。总的预期目标是 品德高尚,学业优良,身心健康,能力全面,有理想有追求,有鲜明的个性,积极进取,善于合作,乐于助人,能应对各种挑战,具有新视野和现代公民意识的“中心学子”。

(三)构建科学、完善的镇中心小学“阳光.朴素”课堂教学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1.发展目标:构建科学、完善的“阳光.朴素”课堂教学体系,一线教师能够娴熟运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开展日常教学;打造一支热爱学习、观念创新、能力过硬、个性突出的专业教师队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优质的服务。2.具体措施:

(1)定期进行教师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问题聚焦、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的体验式校本研修活动,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学习促实践,以实践助学习,学用结合,提高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组织专任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开阔眼界,吸纳一切先进的教学思想与科学的教学手段,让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大幅提高。

(3)开展常态课、研究课、实验课等的展示与交流,大力倡导任课教师积极参与课改研究的磨课、观课和议课中去,教务处将教学常规检查改为推门听课,并将相关数据纳入管理考核之中。

(4)加强学科组、备课组的微课研究,同伴互助,智慧同行,促进团队成员共同成长。

(5)探索网络化教学,将信息技术与个别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将“前置学习、探究学习、巩固学习”作为“阳光.朴素”课堂教学的新常态。3.预期成效:“阳光.朴素”课堂教学体系建设完成,有系统的课堂教学目标、理念、模式、变式、物化成果,并形成课改品牌形象;教师中获县级、市级骨干教师的人数逐年递增;县级学科带头人有所突破;教师参加县级赛课或技能大赛并获奖;教师撰写的论文或文章能在市、省级教育报刊上发表。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战略,构建契合培养目标的现代课 程体系。

1.发展目标:学校和教师要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现行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保质保量完成国家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个人人文修养,以实现“培育有根基的人”的培养目标。

2.具体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并按照新课程标准、课程理念、课程功能实施课堂教学,注意把握其在以上方面以及教学方式上的最新发展和变化。重点要根据校情和学情,深入研究“阳光.朴素”课堂教学模式并使其具有推广示范效应;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要求,精心研究教学设计、作业布置、日常检测等,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乐趣、留有潜力。同时要抓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2)精心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要制订出《芒场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科学统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程,条件成熟可以探索低年级包班授课,启动全科育人模式。中高年级可以探索大课制、走班选课制的学科教学。综合学科要全力依托教师专业特长、地域文化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寻求专家指导,完善课程体系,推广应用。在实施过程中,要同步建立与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

(3)整合校内其他课程资源(社区活动、艺体节日、主题活动等),构建“阳光.朴素舞台”,力争形成活动的序列化和特色化,为学生才艺展示提供广阔平台。3.预期成效:

接受新课程理念,实施“阳光.朴素”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视野拓宽、思维发展、创新进取,培养一大批基础宽厚、思想活跃、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的长安中心学子;打造一批有课程新理念、有课程建设能力、有开拓精神的学科教师,让一部分教师成为课程建设的优秀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并获奖,学生文章能在县、市级刊物上发表;学校综合评价位居南丹县前列。

(五)坚持“科研强校”战略,充分发展教师的研究能力。

1.发展目标:形成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骨干队伍,教师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识,学习研究氛围更加浓厚;扎实推进各层面科研课题的研究,建立课题之间的统筹体系,加强课题的整合力度,形成课题之间的优势互补,最终使每个课题都对我校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具有推广意义。

2.具体措施:统筹、规划学校教科研工作,形成学校科研框架;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激励机制,让全体教师立足课堂,提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分层次提出要求,发挥骨干引领作用,主动申报并承担市、区各级重点课题研究,重视教科研成果的总结、提炼与推广。

3.预期成效:现有的县级课题要顺利结题;通过课题研究有效解决制约教育教学的一些瓶颈问题;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较好发展,形成一批研究型、反思型、创新型的优秀教师。

(六)推进教育信息化

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学校实现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信息化集成。重点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力争走在信息化背景下区域教育发展的前列。通过教师外派交流、培训、课程建设、承办大型研讨交流活动、校际交流等途径,促进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发展。

1.发展目标:校内教育教学的数字资源日趋丰富并得到广泛共享;信息化环境下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2.具体措施:取得上级支持,对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加强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的培训、研讨和应用实践。

3.预期成效:专任教师普遍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进行鼓励性、发展性评价;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 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积淀学校文化

1.发展目标:主要通过实践“阳光.朴素”教育,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使之入脑入心并内化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2.具体措施:

(1)持之以恒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家校关系。

(2)不断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公平、公正、公开地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管理。

(3)坚持“校园文化自己创”的理念,优化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改造校园环境,特别是重视对“学校文化、理念、价值和精神”的标识设计和对全体成员的心智启发作用,使学校成员以理解学校的目标和追求为己任,达到高度的认同。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互动体验来塑造属于芒场镇中心小学自己的“阳光.朴素文化”。

(4)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育人文化,如课程文化、教研文化、教师文化、班级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等,同时加强校内外文化交流。

(5)建设紧扣主题而又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在班级形象设计,班级特色创建,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活动设计,班级工作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追求卓越,塑造个性”的教育理念,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6)推进办公室文化建设。在符合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与文化建设的方向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展示才艺,丰富办公室文化内涵,努力营造愉快、合作、和谐、文明、高效的办公室氛围,创建学习型、和谐型、健康型办公室,教师之间彼此尊重、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和谐奋进,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形成强有力的教师团队。3.预期成效:

初步达成全体师生对学校优秀文化建设的一种认同,自觉承担起弘扬和传承学校文化的责任。全体教师传道授业德才兼备,导学得法育人出新;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传承创造与时俱进。学校行政管理要实现“以人为本,班子务实,科学规范,宽严相济”;队伍管理要实现“志向高远,爱生敬业,潜心治学,精心育人”;教学管理要实现“立足课堂,注重规范,讲求方法,突出效益”;学生管理要实现“从严要求,狠抓细节,铸成合力,疏管并举”;后勤管理要实现“服务到位,效益优先,工作精细,协力育人”;环境管理要实现“整洁美观,功能清晰,文化厚重,氛围和谐”。2.具体措施:

(1)完善学校主体建筑的“阳光.朴素”建设。

(2)完成各个功能室的建设,以最大可能地满足校本课程实施的需求。

(3)完成校园网络的网速升级,建成“数字化校园”。

(4)完成图书室、阅览室、灯光球场、舞蹈室、跑道等建设与改造工作。

(5)各个场所的文化建设、相关标识、标牌、制度、职责等更新到位。3.预期成效:建成一所环境精致、干净整洁、文化浓郁的数字化学校;全体后勤员工有责任感,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

(九)筑牢安全防线,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1.发展目标: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类应急预案不断完善;教职工岗位安全工作责任感全面增强;学生安全教育全面而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和事故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2.具体措施:全面梳理各项制度,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安全职责层层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开发1本安全教育校本教材,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季节变化、社会形势等,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组织开展有关应急演练和技能培训,提高师生应急自救、互救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常态化隐患排查与整治,不留安全盲区和死角;定期进行安全工作例会和专题会议,研判安全工作形势与环境,制定应对措施,未雨绸缪。3.预期成效:学校不发生安全事故、重大责任事故或重大群体性事件;学生犯罪率为零;安全文化氛围更加浓郁。

五、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体教职工或教代会成员认真讨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集思广益,统一认识,凝神聚力。

(二)组织保障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定、论证、实施、评估等。

2.召开教代会,《规划》需经教代会讨论通过;一经通过,认真落实;同时要突出重点,制定实施方案。每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和修订。

(三)后勤保障

发展目标:学校办学的硬件环境显著改善,形成优美、精致、干净、书香的校园环境;校舍、校产、食堂、财务管理等规范到位,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四)经费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堂改革、课程建设、特色打造以及校园环境改造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芒场镇中心小学 2016年3月

2.创新中心未来发展 篇二

兵团党校屯垦资料中心是兵团党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党校图书馆的情报资料中心,是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是党校教师和学员学习、查阅新疆屯垦资料的主要场所。兵团屯垦资料中心主要从事新疆和兵团屯垦戍边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为我国稳边兴边服务,为新疆和兵团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屯垦戍边研究服务,为兵团领导、兵团机关有关部门及致力于屯垦戍边研究的专家学者服务。屯垦资料中心现有藏书20000余册,是全国具有自身独有的、特色的文献资源库。

1.1从服务的角度分析兵团屯垦资料中心

屯垦资料中心主要收藏着新疆和兵团屯垦戍边及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新疆兵团的年鉴史志,是一个区域性的独有的文化资源库。区域性文化资源是在特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是一个区域文化的沉淀,又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标志,它翔实地记载了新疆兵团独有的文化,有着自身的史料价值,它反映了新疆兵团在特定时期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为收集、整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图书馆将有关新疆和兵团屯垦戍边及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在一起,供党校教职员工阅读一个区域、一个地方的史志、文化。从而对各个学科的前沿研究有所了解,准确地把握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教学科研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1.2从研究的专家学者的角度分析屯垦资料中心

新疆兵团各师的年鉴史志县志记载着新疆兵团自成立以来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反映了当年的社会、政治、历史、地理、经济、军事、物产资源以及人文活动等内容,这些文献是其他图书馆无法替代的资源优势,为研究新疆兵团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新疆兵团未来的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兵团党校屯垦资料中心的未来发展

2.1优质服务要求服务载体专业化和高效化

优质服务有多种形式,但它必须通过高效的专业载体来实现。图书馆管理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专业人才。图书馆员应具备熟练掌握文献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的技能,对大量信息进行深加工,提升信息的知识含量,在信息深加工和二次开发上多研究。图书馆员不能仅是文献载体的管理者,而应该是能够研究文献自身的图书馆学科馆员,是某个领域、某个学科方面的专家,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素质,具有驾驭电子设备、处理信息的能力。从实践的角度增强捕获信息、更新知识的能力,使馆员的知识结构与工作相适应,才能使自己融入推动屯垦资料中心发展的潮流中。

2.2网络技术要求服务手段数字化、网络化

现代信息技术是促进图书馆建设的助推器,兵团屯垦资料中心部分资料查询还停留在手工查询,这不仅不利于屯垦资料的利用,也不能满足读者在家就能了解相关信息、查阅相关资料的需要。为满足教职员工和研究的专家学者的要求,屯垦资料中心必须借助网络,并利用网络技术为读者提供更完备、多角度的检索系统,应用先进技术提供网络化、个性化服务,实现服务手段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服务内容丰富新颖,从而提高文献资料的利用率,才能更好地为党校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的专家学者服务。

2.3兵团屯垦资料中心要凸显其独特性

1)不断深入基层,充实馆藏文献资源。兵团屯垦资料中心的部分文献资料可以算是“人无我有”的独家收藏,是其他馆不具备的有独特风格的文献资源体系。其独特性要求图书馆员应持之以恒地深入各地师市县团连乡,与当地史志单位等有关部门联系,着手多渠道收集、整理、利用、储存与新疆兵团相关的音像及文献资料,不断拓展和丰富屯垦资料中心的馆藏,才能增强其吸引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大力传承兵团文化,彰显屯垦资料中心特色。其一,屯垦资料中心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力条件,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为党校主体班开展培训活动,为配合党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应选择各专业中涉及到新疆兵团的内容都可以在屯垦资料中心进行授课,以电子大屏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现给大家,使学员不但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也学到了书本之外的知识。在课余时间,教师和学员也可很便捷地大量翻阅屯垦文献资料。党校学员大多来自一线领导岗位,他们带来许多工作中的难题,很需要在学习中得到帮助和解决。在学习期间,也会遇到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他们完全可以通过电子大屏的音像、文献资料中展现的第一代、第二代屯垦战士的历程中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

其二,屯垦资料中心应大力发展科学化建设,逐步完善网络化服务。为加速兵团屯垦资料中心服务的现代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党校教职员工和研究学者的知识、信息和文化需求,加强信息资源的网络建设,加大电子信息储备,突出信息资源的互动性和个性化,如:教师和学员能够轻松通过某师或者某年关键字进行常规检索,检的结果将自动聚类或分类控制,浏览聚类的结果,查询所需资源,为读者带来种种便利。

其三,屯垦资料中心也可作为屯垦文化基地,来传播兵团文化。兵团屯垦资料中心每年都有来自内地的研究新疆兵团问题的专家学者和兵团领导视察,图书馆员可利用本馆独特的藏书资源,以焕然一新的兵团军人的衣着作为讲解员,讲解兵团人的故事,介绍兵团屯垦资料中心的发展历程,阐述新疆兵团的基本情况与问题和国家对兵团的支持政策以及各种社会思潮和发展趋势。以达到有效地开发利用及宣传,有力地推动屯垦资料中心的发展,不断提高其社会效益。

总之,建设兵团屯垦资料中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根据屯垦资料中心的实际情况,使藏书多而精、全而特,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将一切先进的文化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向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其功能。才能加强自身发展,积极推进党校图书馆建设,更好地为党校教学科研和教职员工以及研究学者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彩霞.关于公共图书馆科学发展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冷文集,2009.

3.创新中心未来发展 篇三

中关村创新中心区(CID)位于海淀北部地区,面积226平方公里,涵盖西北旺、温泉、苏家坨、上庄四镇。它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都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的重要构成。通过与中关村科学城等重点创新功能区建立对接机制,建立起高端的战略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产业集群,构建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区域,从而使CID成为海淀创新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为更好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大力提升CID“专精特新”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10月28日,由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组委会、海淀区北部平台和北京实创公司共同举办的“未来智造:中关村CID创新型产业集群”主题论坛在永丰产业基地举行,这也是中关村创新创业季(2015)系列精彩活动中的最后一场活动。

中国第三代科技园区揭幕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陈小娅,科技部火炬中心副局级调研员段俊虎,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宣鸿,海淀区区委常委、海淀区副区长、海淀园管委会主任孟景伟,中国科技战略发展研究院所长刘峰等领导与专家出席本次论坛,并与众多行业专家、企业家、投资机构等就创新集群建设、创新投资机会等主题进行了分享讨论,共话中关村创新中心区CID未来发展蓝图。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海淀北部园区产业空间已达1000万平方米,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中关村翠湖科技园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汇聚了华为、用友、腾讯等600多家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初步形成了移动互联网、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网络通信、北斗和空间信息服务等特色产业聚集,产业发展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陈小娅在致辞中指出,目前,一种以知识生态理念为基础、以人才为引领、以创造力为核心、强调社区和城市融合、突出网络创新的第三代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正在形成。中关村CID就是中国第三代科技园区发展的典范,这里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生态环境优美,高端人才集聚,产城融合发展成效初显,是创新创业的前沿阵地。

中关村CID放弃过去的工业基地、产业园区模式,按照产城融合理念,以创新产业驱动城市繁荣,以完善的配套服务推动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重点打造成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区、专精特新产业创新集群区、产城融合发展智慧新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已经成为海淀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加速器。

段俊虎充分肯定了中关村CID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取得的成效,并针对集群发展现状,建议CID创新型产业集群下一步要突出特色、树立品牌、形成亮点,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形成更大的影响力,为全国高新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希望集群建设单位,特别是科技管理部门全力推进创新集群试点工作,要注重发挥集群产业联盟的创新协同作用,拓展国际渠道,创建共赢机制,并总结经验,示范全国。

“产业间的融合,激发出更多新业态、新模式,进而引爆新产业,”中国科技战略发展研究院产业科技发展研究所所长刘峰由理论再到实践,他提醒囿于单个领域的视角有悖于创新创业的需求,区域规划一开始就要注重跨产业协同,避免小而全“闷头”发展。

打造北部智能硬件孵化器

“中关村一二三工厂”孵化器揭牌是此次论坛的重头戏之一。实创公司董事长陈晓智介绍,该孵化器位于CID核心区域永丰产业基地内,是北清路沿线首家创新型孵化器。一二三工厂将重点为智能硬件和可穿戴设备核心技术领域的创业小伙伴们提供全方位的空间、后勤、技术、金融和创业指导等服务,建设成为空间共享、无限互联的服务平台。初期,一二三工厂将通过对现有厂房的改造,打造一个集办公、会议、展示、休闲和交流于一体的孵化空间,计划年入孵30个团队。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在会上发布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专利态势”报告,报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热点技术,归纳主要申请人的专利技术研发思路,根据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研发力量和水平,提出了适合国内企业的专利申请策略。

在本次活动上还有多个产业服务平台揭牌、授牌。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并揭牌;中关村虚拟现实空间(Strong VR)教育部虚拟现实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联盟实验室授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实习基地授牌等。

滴滴出行、赛尔网络、联想之星等企业高管分别从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机会等角度做了主题分享,介绍了他们的创业经历与投资故事,使众多创业者受益匪浅。

“电子技术在基础研究上已经形成了深度积累,半导体、下一代显示技术等都已纯熟,解决了穿戴产品现有的耗电、延时等缺陷;虚拟环境的重构技术也不成问题,人工智能技术也进入成熟期,智能机械从配件到独立‘正当其时’”联想之星合伙人刘维表示,这个节点正需要推动“产业从描绘转化为现实”。

论坛结束后,举行了无人机障碍赛。无人机应用日渐广泛,航空拍摄、比赛直播、快递物流等领域都出现了无人机的身影。本次障碍赛吸引了10多个团队参加,各团队操控四轴(或多轴)无人机在规定的场地和时间内,围绕障碍物,进行了一场速度与技术的较量。

4.创新中心未来发展 篇四

热点聚焦

材料一:2014年全国科普日 2014年全国科普日主题为“创新发展,全民行动”。201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重点突出四个方面:一是围绕创新引领未来;二是围绕创新改变生活;三是围绕创新在我身边;四是围绕创新圆我梦想。

材料二: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014年8月21~26日,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北京举行。本届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板块,主要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等

竞赛及展示活动。此外,组委会还围绕“中国梦、科学梦、青春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交流活动。

相关链接: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考点链接

①创新 ②青少年健康成长 ③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1.2014年全国科普日以“创新发展,全民行动”为主题,表明了什么?(1)我国大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国家重视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4)我国努力营造全民创新的氛围。

2.国家为什么要在全国举行科普日活动?

(1)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国家举行科技活动,大力宣传科技知识,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促进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

3.举行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活动有何重要意义?(1)有利于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广大公民的科学素质。(2)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氛围,调动公民学科学的积极性。(3)有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弘扬科学精神。(4)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促进经济发展。(5)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4.为什么要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2)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还不够高。(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4)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高。

5.谈谈你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认识。

(1)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2)是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3)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的需要。(4)是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差距的重要途径等。

6.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行为习惯。(2)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3)有利于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7.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1)组织科技专题讲座。(2)举办科学技术小发明等创新比赛。(3)举办科技活动征文比赛等。

8.传承科技薪火,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2)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现代科技充实自己,提高素质。(3)培养好奇心,善于质疑,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4)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敢为人先。(5)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热点新题预测1、2014年10月20日14时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二号送入太空。这表明我国()

A.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B.科技发展迅速,是世界上最快的国家

C.科技整体水平已居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D.已经全面建成自主创新性国家 2、2014年8月21日至26日,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北京举行。本届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板块,主要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等竞赛、展示活动。举办这类活动()

A.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B.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科技落后的局面 C.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需要D.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热情,提高青少年创新能力

3、改革开放36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经济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从1978年世界第十五位到2010年上升到第二位,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 600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56万亿元;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国际范围内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A.经济实力的竞争 B.人才的竞争 C.军事实力的竞争 D.科技与经济的竞争 4、2014年9月10日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的致辞中贯穿始终的主题是“改革创新”。他强调,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中国永远做开放大国、学习大国、包容大国。从中国国情出发,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大国。(1)李克强总理为什么如此重视和强调创新?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③创新能力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④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亟待提高。

(2)要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创新大国,需要国家和社会付出哪些努力?

①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②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④要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3)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

启示我们: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②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③积极参加科技实践,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

热点专题4 建设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热点命题解读 命题点一:防治雾霾

材料一:北京出台“最严禁燃区”方案多种高污染燃料将被禁用 2014年8月4日,北京市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原(散)煤、粉煤、燃料油、石油焦、可燃废物、直接燃用的生物质燃料等十余种高污染燃料种类将被禁止在特定区域内使用。北京城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远郊区县十个新城建成区及全市市级及以上开发区将分步骤完成禁燃区建设工作。

材料二:李克强“硬措施”见成效节能减排创6年来最好成绩 2014年8月12日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字,2014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这是近6年来的最好成绩。2009~2013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了2.2%、4.01%、2.01%、3.6%、3.7%。材料三:中国入秋连中“霾伏” 四大“雾霾带”渐显 2014年十月以来的第三轮大范围雾霾造访中国中东部。随着秋冬“雾锁连城”常态化,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川渝(成都、重庆)四大“雾霾带”轮廓渐显。治理不能一蹴而就,今后数月中国还将面临秸秆焚烧、燃煤采暖、春节爆竹“三道坎”的考验。

相关链接:煤业大迁徙背后:每年雾霾导致25万人过早死亡;《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称中国根治雾霾最快需15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发布;京冀首台“近零排放”燃煤机组三河投产;多地开启“雾霾模式”。

考点链接

①保护环境 ②节约资源 ③可持续发展战略 1.北京出台“最严禁燃区”方案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治理大气污染。(2)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是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4)有利于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用能清洁化。

2.“节能减排创6年来最好成绩”说明了我国实施哪项基本国策取得了成效?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3.国家为落实节能减排采取了哪些措施?

(1)加快淘汰耗能严重的落后生产企业。(2)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

和推广。(3)严格执法,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4)加强宣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5)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奖惩政策。

4.雾霾作为一种大气污染,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危害?(1)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有重要影响。(2)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5.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费量过大,燃煤污染排放日益增多。

(2)城市机动车加速增长,建筑工地扬尘大,污染控制力度不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

6.面对雾霾问题,政府、企业、公民应该怎么去做?

(1)政府: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③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④严格执法,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⑤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推广高效清洁能源和节能电器。

(2)企业:①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企业的行为;②加快科技创新,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③坚持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3)公民个人:①树立生态文明观,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②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少乘汽车多走路;植树造林,不乱砍滥伐,保护植被;③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同各种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④积极参与环保宣传,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7.改善空气质量、建设美丽中国,请你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给青少年提出一些建议。(1)衣:少买不需要的衣服,少机洗多手洗等。(2)食:少吃烧烤食品,不用或少用一次性塑料袋、木筷子、快餐盒等。(3)住:使用节能家电,夏季空调温度设置在26摄氏度以上,养成随手关水龙头、关灯的良好习惯等。(4)行:外出时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选乘公共交通工具等。

命题点二:建设美丽中国 热点聚焦

材料一:世界环境日 2014年6月5日是第4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

材料二: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开幕 2014年9月23日,联合国气候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峰会开幕式上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致力于在2015年达成一项新的气候协议。根本出路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推动能源变革,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高效率利用。

材料三:环保部发布公民行为准则 动员公民举报污染行为2014年8月13日,环境保护部对外发布了《“同呼吸 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准则》动员公民发现污染大气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拨打12369热线电话进行举报。

相关链接:新“环保法”规定包庇环境违法责任人或被开除;国务院:建立环境管理和监测信息公开制度;文明建设保护先行,专家献计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四:沙漠“女汉子”殷玉珍“治沙女杰”殷玉珍。她从1986年开始种树,从自家门前仅有的1棵树,到如今坐拥6万余亩“碧波”。殷玉珍用20多年苦行僧般的劳动,在毛乌素沙地腹地画了一个绿色的圈。29年前,殷玉珍初嫁到毛乌素沙地深处的井背塘时,面对寸草不生的黄沙,绝望得几次寻死。一趟趟担水种树,累得不行了,双手护住脸在沙里睡一会儿。中午沙子烫,走一会儿脚就烫出大泡„„而今,6万亩绿树从她手底下冒起来,把沙漠变成了“塞上江南”。

相关链接:治沙标兵曾凡江。考点链接

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②依法治国③可持续发展战略④监督、建议权 1.“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体现了什么?

(1)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治理污染紧迫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彰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精神。(2)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2.为什么国际社会需要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的平衡,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了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应该怎样做?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②树立责任意识,积极承担责任;③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4.青少年应怎样为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1)要密切关注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积极向公众宣传我国的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习惯。(3)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积极同破坏环境、资源浪费的恶劣行为作斗争,依法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5.环保部发布公民行为准则,动员公民举报污染行为有什么意义?(1)有利于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工作。(2)有利于动员公民积极与污染大气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3)有利于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知识,使公众认识到个人在防治大气污染和健康防护方面应履行的义务和采取的行动。(4)有利于公民行使批评、建议、监督权。

6.公民应该怎样践行环保部发布的行为准则?

(1)公民在重污染天气情况下,应响应各级人民政府启动的应急预案,采取健康防护措施。

(2)公交优先,尽量合作乘车、步行或骑自行车,不驾驶、乘坐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

(3)焚烧垃圾秸秆,不燃用散煤,少放烟花爆竹,抵制露天烧烤;优先购买绿色产品,不使用污染重、能耗大、过度包装产品;厉行节约,节俭消费,循环利用物品,参与垃圾分类。

7.请你简要评价殷玉珍、曾凡江的行为。

他们环保意识强;他们植树造林,保护和改善了环境;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正义的行为,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促进了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8.沙漠“女汉子”殷玉珍的优秀品质给你哪些启示?

①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优秀品德是我们的强大精神支撑;③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家园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义务,要自觉履行这一义务保护我们的家园;④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我们要学习她为改变荒漠而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9.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1)国家: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②依法治国,加强环境立法执法,依法保护环境;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④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与环保意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生态保护区。(2)个人: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种植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卫生、不乱扔废弃物,开展环保宣传等公益活动,节约水电纸张等;进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勇于同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热点新题预测1、2014年9月23日,联合国气候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世界各国之所以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并采取积极行动,这是因为()①人们的环保意识总体水平不强,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仍在继续②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 ③环境问题制约着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④世界各国都存在着同样的环境问题,不可能解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绿色梦想”不只是中国的,更是全球的;不只是政府的,更是每个人的;不只是未来时,更是现在时,关键是要有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思路。我们必须实施的战略是()A.依法治国 B.可持续发展 C.科教兴国 D.一国两制

3、“向污染宣战”,我们应该()①控制PM2.5,保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坚持“先污染后治理”原则 ④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国家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4、右图《雾霾笼罩美丽中国》启示我们必须()①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减缓经济发展步伐

②积极践行低碳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材料一:2014年9月23日,为期一天的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峰会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召集,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专门讨论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会议,120位国家和政府首脑及250名企业界领导人出席。

材料二: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之一,积极制定节能减排措施,号召企事业单位行动起来降低能耗;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

(1)召开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②有利于世界各国更好的合作交流;③有利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2)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许多措施,这说明什么? ①说明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②说明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③说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3)青少年能为改善气候问题做出哪些贡献?

5.创新中心未来发展 篇五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影响下,形成并发展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公司财务在许多方面显示了其不适应性,文章从财务观念、财务目标、财务内容、财务治理结构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知识经济 ; 财务管理 ;创新; 观念 知识经济与未来财务管理的创新及发展

从财务管理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财务管理发展与创新的动力来自于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6年提出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替代工业经济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比工业经济替代农业经济更深远、意义更重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形成并发展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公司财务在许多方面显示其不适应性,因而必须考虑其创新与发展的问题。

一、财务观念的创新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变迁,可以从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从宏观环境看,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知识经济方兴末艾,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等等;从微观环境看,公司内部的机构重组,虚拟公司的兴起等方面。而每一个方面的特点及其对财务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挑战。

(一)确立“泛财务资源”观念

传统财务学中的资源概念通常指的是资本,基本上属于硬资源的范畴。知识经济对企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是改变了企业的资源结构,并丰富了资源的内容。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必须确立新的“泛资源”财务观念,并以此拓宽理财的范围。泛财务资源概念是对传统财务资源概念的延拓。在这里,它被定义为:“对企业有用或有价值的所有部分的集合”。从形态上划分,泛财务资源可以分为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两大类。其中,硬财务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企业利用的有形资源,其构成主体是自然资源和传统的财务资源;软财务资源是以智力为基础的或无形的资源,包括知识资源和时间资源等。根据现有的研究文献,知识资源通常被划分为四类:(1)市场资源,即企业通过其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而获得的潜在利益的总和,包括企业品牌、商誉、顾客信赖度、营销网络与渠道等;(2)知识产权,包括生产技术原理、专利权、商标和服务标识、版权、土地使用权、技术诀窍和商业秘密等;(3)人力资源,即企业中每个人优秀品德和能力的总和,包括领导和职员的技术专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开拓能力、管理技巧及团队精神等;(4)组织管理资源,指企业采用的技术、工艺、生产流程和管理方法等,用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的知识因素,如企业文化、管理哲学和管理方法、信息技术系统和网络体系、财务结构和融资关系等。

(二)建立融智比融资更重要的观念

融智比融资更重要的观念,从一般意义上说,软资源对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这个作用的结果又反馈于整个泛资源系统。硬资源是被动的,软资源是主动的,人往往利用软资源来开发和利用硬资源。软硬资源的这个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表现得更加明显。工业经济时代,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 战略性资源为硬资源即传统的自然资源和财务资源,而知识经济则将战略性资源转移到知识、信息及其创新能力上来,软资源或知识资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位资源。据西方学者测算,本世纪初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5一20%,如今已达60一80%。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预计将达90%。知识经济的主体是知识型企业,而对知识型企业来说,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硬资源而是知识资源。有鉴于此,企业在理财时应确立“软资源第一”的观念,并通过合理的资金运作,培育和扩张软资源,以此优化企业资源结构,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建立“人本财务观念”

“人本管理”是与“以物为中心”管理相对应的概念,它要求把人作为“社会人”或“文化人”而不是“经济人”来看待,要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人的价值为工作重心的财务管理工作并不是将每个人的价值都能量化以后才可以进行,重要意义也不在于为财务管理工作加了什么新内容,而在于强调各财务管理内容应围绕什么来招徕外来人才,并为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激发其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由人发起、操作和控制的,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因此,随着管理理念和技术的进步,当人力资料可以从价值角度量化以后,人的价值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在财务上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贯彻“人本财务观念”要求做到:第一,增加人力资源投资,提高企业领导和员工素质;第二,推行财务分层管理和全员财务管理,实行民主式和参与式财务管理,提高员工对财务的参与意识;第三,加大软资源投资力度,为培育企业文化和良好人际关系创造优良环境。

二、财务目标的创新与发展

普遍的观点认为,公司财务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从“产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到“股东财富最大化”,无疑是认识上的一大进步,但仍存在缺失。首先,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仅考虑了硬资源而忽视了软资源问题;其次,在资源分配问题上存在“狭隘主义”观点,在资源配置上仅考虑了股东而忽视了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正常需要以及非人类的资源分享主体的需要,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再次,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所追求的是单纯的“经济效率”,当企业资源配置有利于股东财富增长时,就被认为是优化的,否则就认为是非优化,照此目标运行,难免不会导致资源环境的破坏。

面对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财务管理目标将从“股东财富最大化”发展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从一般意义上说,企业资源配置的目标就是通过合理地分配资源使其利用达到最优化。这里涉及三个问题:一是配置什么资源,二是将资源配置给谁,三是如何判断配置优化的实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目标体系结构的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框架如下:

(一)“泛财务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企业财务的对象是微观资源配置。财务所配置的资源应是“泛资源”,如上所述,它在结构上是由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组成。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硬财务资源在企业发 展中的作用和相对价值下降,而软财务资源的作用和相对价值在上升。因此,企业的理财应在尊重硬财务资源在整个泛资源系统中的作用的同时,重视软财务资源的战略作用及其对硬资源的调控作用。

(二)利益相关者——“泛财务资源”配置主体

与工业时代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时代的资本范围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泛财务资源”配置的主体是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股东;这里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个体和群体,而不管这种利益关系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企业的管理层通常把利益相关者分为第一级和第二级。其中,第一级利益相关者被认为是同企业之间拥有正式的、官方的或契约的关系,包括出资人(股东与债权人)、员工和顾客,其他利益相关者如所在社区、特殊利益团体和社会公众等,都被列入第二级。在产权理论的研究中,近年来兴起的“共同所有权论”和“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论”,将企业视为“一种治理和管理着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和“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合约”。这里的“利益相关者”概念特指向企业投入“专用性资本”(包括“特型实物资本”和“特型人力资本U”的个人和群体,这些专用性资本构成“企业剩余”生产的物质基础,而任何控制着这些联合专用性资本中任何一种的一方,必然会要求获得由整个企业所创造财富中的剩余,从而成为企业的产权主体。新的产权理论实现了从“股东至上逻辑”向“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的转变,既扩大了产权研究的视野,又给我们从更宽广的产权和利益基础上反思传统的财务目标观念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当人们看到美国IBM公司把其目标定为“为员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共同服务时,多少会对流行的单一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发生动摇。而新的产权理论的基百就是对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重视,这正是符合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的。不过,新的产权理论中的“利益相关者”概念在结构上还是偏窄的,局限在“第一级利益相关者”上。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要求来看,“第二级利益相关者”也应当纳入泛财务资源配置的范围。换句话说,企业在配置财务资源时,必须考虑其全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要求,投资者期望其资本有效增值最大化,员工期望其薪金收入最大化,政府期望企业的社会贡献最大化,公众期望企业的社会经济责任与绩效最大化等等。企业的理财,兼顾和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要求。这样定位财务目标,既考虑了出资人的利益,又兼顾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既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又体现可持续发展财务的特征。

(三)“泛财务资源”配置规则

在“泛财务资源”的配置、开发利用与分配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这种规则最基本的思想应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然而在现实中这两个方面又难以兼顾,要么忽视公平去获取效率,要么牺牲效率去实现公平。“泛财务资源”的配置规则可以作为一个体系来设计,包括社会规则、人的规则、经济规则、资源规则和环境规则等方面,后两者又可统称为生态规则。这里我们不妨举一些基本的规则,如公平与公正属于基本的社会规则;帕累托最优属于基本的经济规则;“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属于基本的生态规则。为了便于操作,每一类规则还可以细分为若干细则。资源配置规则的缺失必然会发生利益相关者过度“拥挤”和“摩擦”的 问题,最终将危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财务内容的创新

资本通常被理解为财务的起点和对象,财务学的核心是“研究资本的生产力问题”。工业经济时代的战略性资本是财务资本,因此形成于这个时代的财务学也是研究财务资本的财务学,其核心问题是解决财务资本的合理筹集与配置。很显然,这种以财务资本为核心的财务学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务学的内容必须进行调整与拓展。

(一)将知识资本纳入财务学范围

主要研究知识资本的构成、知识资本的培育、筹措、分配、运营及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企业要把知识资本作为对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资本来培育,需要财务的有效配合。一方面,企业应把培育知识资本作为理财工作的内生性要素来看待;另一方面,财务在运作资金时要有利于知识资本的培育,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理财战略。财务所筹措的资本,应当既有财务资本,又有知识资本,应尽可能多地吸收外部知识资本。

(二)将资本经营纳入财务学体系

知识经济加剧企业的技术竞争与商品竞争,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应善于寻找和开拓新的盈利空间和机会,资本经营就属此类。资本经营是对资本的筹划和管理活动,其类型有三种:一是资产重组,即通过调整资产存量和增量结构、资产功能来提高资产运作效率的经营活动,具体方式有多元化经营、兼并与收购、剥离与分立、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等;二是负债经营与债务重组,债务重组的具体方式有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修改负债条件及债权转股权等;三是产权重组,即通过产权主体的换位、产权主体的多元化、产权功能的分割等提高资产运作效率的经营活动,具体方式有股份制改造、股份合作制改造、产权转让、合资与联营、承包制、租赁制、授权经营、托管、破产等。资本经营活动中,收益、成本与风险并存,因此应研究对资本经营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的程序和方法,并将其纳人财务学的体系,同时还应研究制定一套资本经营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三)建立利益相关者财务学体系

主要研究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财务要求、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财务权利及行使方式、企业对利益相关者财务要求的回应等问题。以此来拓宽财务学的视野,将现有的“股东财务学”和“股东一经营者一财务经理”三位一体式财务学,拓展为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服务的“社会财务学”和“可持续发展财务学”。

(四)改革成本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知识经济对企业传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信息及时反馈系统”、“作业流程电脑化”、“特别作业班组制度”、“灵活制造”、“零仓储(JIT)管理”及“网络经营”等一系列新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制度和技术的出现,都要求研究和建立相适应的新型成本管理制度如作业成本管理等。同时,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以及知识产品的大量出现,也要求对传统的成本管理控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重大改革和发展。

四、财务治理结构的创新

企业治理的核心是财务治理,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治理权配置的核心是财务治理权的配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财务治理结构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其要点是:(一)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财务治理

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不仅有财务利益要求,而且也都应有参与企业财务治理的资格和权利。这个原则在实践中的贯彻方法,就是利益相关者共同组成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尤其是让员工、债权人等第一级利益相关者进入财务治理结构,财务是分层管理的。早在1994年,汤谷良博士就从现代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性质和地位出发,提出企业财务应当划分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的观点,并认为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同时,财务还是分权治理的,财务决策权、财务监督权与财务执行权分而治之,分属于三个彼此相独立的财务治理机构,即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监事会及以总经理为首的行政指挥系统。让员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迸人财务治理结构,实际上主要是进入财务决策机构和财务监督机构。这个做法,80年代以来实际上已经成为西方企业财务治理制度演进的一个趋势。如1988年德国I叨家大公司的496名监事中,员工代表平均占48.9%,英美法国家虽不要求员工直接进人董事会,但通过劳资纠纷的谈判参与多层次的财务决策已是普遍现象。此外,银企人事结合也已成为西方企业财务治理的重要机制之一。198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25名董事中,金融界占5名。鉴于银行是我国国有企业资金的最大供给者和企业风险的最大承担者,建议在设计我国企业的财务治理机制时也不要忽视银行的参与作用。

(二)人力资本最大者拥有最重要的财务控制权

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企业财务治理,并不等于控制权要平均分配,主要的财务控制权总是由经营者掌握。这与汤谷良博士提出的“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的观点是一致的。历史地看,企业经营者经历了一个从“财务资本最大者”向“人力资本最大者”的演进过程,并且这一过程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过程是相吻合的。据美国学者统计,1950年时企业界最高领导层中有30%是富豪家族的后裔,而到1976年就只有10%了。另外,在200家大工业公司中,个人所有或家族所有的在1929年占到55%,而到1963年只占15.5%。现在,除极少数大的家族仍握有一些企业的多数股票外,其他家族的股票大部分都已分散出售,家族的成员也几乎全部退出大企业的领导,只有极少数的家族后裔仍在一些公司的董事会中挂个名,并不担任实际职务。

(三)工财务相机治理

人力资本主导企业财务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经营者治理财务无效时,财务控制权就会向非人力资本或财务资本所有者转移。财务资本所有者主导控制的选择依据,是对企业贡献和风险的大小,这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是有差别的。在股权分散的公司或银行资金占主导的公司里,贡献和风险承担最大者通常是银行,因此财务相机治理的含义通常也被解释为一种在有银行举债条件下的控制权配置。意思是:经营者主导财务控制得以保持的条件是企业财务生存能力,当经营者偿债困难时,银行就会出面干预企业财务与经营。银行在企业财务出现困难时主导财务控制,也是80年代以来新型银企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国学者明茨和施瓦茨对1977一1981年间美国主要金融机构通过贷款干预和控制工商企业的42个案例的研究,证明了财务相机治理机制的现实性。

(四)知识和信息专家参与财务治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尤其是作为财务决策机构的董事会,应当是知识型的。做到这一点,董事会成员中除各类利益相关者代表外,还应吸纳外部的知识和信息专家参加,这些专家的职能是参谋型而不是控制型的。近一、二十年来,许多西方大公司的董事会构成中外部董事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如IBM公司有74%,英特尔公司有62%。他们中的大部分不是产权所有者代表,而是有知识和经验的相关公司的领导人、大学教授、律师、咨询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等。另一种让知识和信息专家参与财务治理的方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规模扩大,以及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未来可预见期内,经济全球化将呈现出新特征:一是网络经济将带动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全球服务业市场扩张;二是跨国公司已突破反垄断法约束,全球购并将涉及更多领域,规模不断扩大;三是WTO等多边组织,通过全球范围或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安排,将推动全球化进程。为了应适全球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活动也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才能生存,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提供服务。

6.创新中心未来发展 篇六

----国土资源局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根据州国土资源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要求,局党组紧扣中心抓党建,规范制度抓落实,使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巩固中有了新的发展。

一、以理论建设为基石,着力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上下功夫

学习是创新党建工作的基础前提,我们始终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一个示范工程来抓。

1、围绕党建抓学习。一是完善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年初制定了学习教育计划,明确全年学习重点、方法和要求。二是在学习方法上,坚持“三带”学习制度,即:中心组带机关,领导带干部,党员带群众,不断丰富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三是在学习内容上,坚持以全面贯彻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州党委工作会议精神为主题,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新思路,积极为建设“民生、宜居、人文、幸福”察布查尔作贡献。四是在学习效果上,建立了党组中心组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档案,制定了领导干部周末大课堂学习计划,支部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学习活动有安排,讨论发言有记录,学习情况有通报,学习效果有保证。

2、围绕党建抓考学。按照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要

求,制定了《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建立“比学”、考学、评学、奖学”等促学制度,并把学习情况作为党员干部述职的重点内容,注重自身评学与考学制度的落实,对学习笔记进行批阅,对学习内容进行考试。使教育内容落到了实处。

二、以组织建设为基线,着力在制度落实上下功夫

我们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做到在建设

中巩固,在巩固中提升提效。

1、围绕责任抓党建。一是局党组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和研究党员思想动态。结合本系统实际,提出解决党员干部思想存在的问题。二是进一步完善了书记负总责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组领导下的成员分工负责制,建立了“谁主管谁负责”和“管工作必管党风”的一岗双责领导机制,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局面。

2、围绕制度抓党建。一是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做到

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决定,防止个人说了算。二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特别是领导带头讲党课制度。做到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活动经常。三是严格落实谈心制度。结合工作随机谈,始终把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四是进一步健全学习签到、学习记录、学习笔记、学习考勤、学习交流和学习通报制度,不定期对党员干部学习笔记进行调阅检查。五是严格落实收缴党费制度,做到了党费及时、足额上

缴,并做好党员年报。

3、围绕管理抓党建。一是严把入党前教育培训、跟踪培养、考查监管关。二是坚持以活动为载体,适时组织学习时事政策和开展党务活动。注重党员的日常管理,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党员干部示范岗、帮扶结对、“下基层、大走访、入万家”等一系列的活动。

三、以作风建设为基础,在提质提效上下功夫

坚持经常抓、抓经常,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已任,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三讲三比”活动,努力打造服务型机关。

1、严格落实公开公示制度。在供地与征地补偿标准及招拍挂出让公示公开制度方面下功夫,今年已成功出让8宗国有土地,其中:中电投以1774万元成交,没有出现被征地群众任何不满情绪。

2、严格落实用制度管事管人机制。建立健全了《国土资源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目标管理实施办法》。实现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管人管事。前不久出现一名干部不服从安排,没有及时去党校为参训村队干部授课,我们采取大家讨论的方式予以帮助,最后按照组织纪律进行了处理。

3、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了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即“三岗”:党员示范岗、文明示范岗、帼国示范岗;

“四型机关”:学习型机关、文明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廉洁型机关;“四个文明”:文明科室、文明窗口、文明服务、文明家庭的创建评比活动等等。

四、以经济建设为基点,着力在服务社会上下功夫

今年以来,我局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国土资源工作在经济发展大局中发挥有效作用。一是依法依规报批,保证了重大项目的用地需求。伊泰、中电投、中煤等大型项目陆续开工。中小工业园7家项目也在分期建设;二是煤炭资源整合取得效果。伊泰已整合巴音、苏阿苏等6家9万吨煤矿;中煤已与乌库尔奇就整合事宜达成协议,重点工程有序推进;三是南岸干渠国有土地清理清查取得较大突破,清理国有农用土地356宗,面积28万余亩;四是随着大走访、大回访的深入推进,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群众反映良好。

虽然我局机关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将及时对症补课,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自治县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土资源局

7.创新中心未来发展 篇七

关键词: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创新现状,发展趋势

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对地质勘探和找矿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领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找矿勘查技术是地质找矿工作的关键,当前我国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在创新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部分找矿技术难以实现矿产资源位置的精准确定。所以地质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对找矿勘查技术的思考、研究,充分开发矿产资源,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1 地质勘查技术

地质矿产勘察主要是指以先进的地质学理论和大量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地质资料,野外勘察资料为依据,通过使用地质测量、物化探、钻坑探等地质手段和方法实现可靠地质矿产信息的确定[1]。地质找矿勘查工作在开展之前首先要进行勘探区域的全方位的整体筹划,例如,在对中央体制调查统筹规划、地方体制调查统筹规划,商业性质地质调查的统筹规划等,以促进勘探事业的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现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勘探流程:首先勘探单位制定具体的勘探方案、其次有相关工作单位进行报价、再次签订《备案合同》、《勘探合同》,同时进行审图中心盖章,送至市审中心审批,然后进行施工。现阶段我国的环境基础、地质基础、重点矿产区等的地质勘查工作以实现地质勘查深度、广度、精度三度的提高为发展目标,不断拓宽地质勘查工作领域。时代的发展要求地质找矿勘查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实现地质勘查工作的现代化。这就要求地质勘查研究工作人员不断创新地质勘查理论和地质勘查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地质勘查工作当中,注重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勘察人才的培养。

2 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现状及创新方法

2.1 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现状

现阶段我国地质找矿勘察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勘查工作整体统筹规划有待加强,地质勘查区域的勘查工作缺乏全面系统科学的考虑,严重影响矿产资源的开发。其次,资源分布和地质规律掌握不足。在找矿勘查工作中地质地层构造、自然环境、土地等众多因素都会影响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实际工作中未能很好遵循地质规律和资源分布规律,从而影响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选择,降低工作效率。再次,勘查领域有待扩展。地质找矿在施工过程中,自然环境、市场条件、地质条件等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在开展工作时,相关单位采取针对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采取的应对措施针对性不强,难以实现重点矿产资源勘察效益的最大化。以及,勘察工作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先进技术使用不规范,总体来说勘察工作相关创新能力是较为薄弱的。

2.2 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创新方法

2.2.1 综合掌握与应用现代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找矿工作不在是某一专业技术所能够解决的,现代化的找矿勘查技术涉及各学科各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例如岩石的性质特点、山川的形成原理等都需要地质学、物理学、统计学等众多知识,同时会涉及地质勘探技术、物质成分检测技术等。因此可知在实际的地质找矿勘察中,通过各项先进现代化技术的使用,利用精密的仪器设备,建立与运用矿山及区域级成矿构造带的各类资料数据库,以实现矿产信息的准确获取和判断。

2.2.2 3D扫描技术

3D扫描技术在地质找矿勘查方面的应用表现在两方面。(1)高边坡变形检测。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运用于地质找矿勘查具有精度高、范围广、资金投入少的优点,例如使用RIEGLMS420i,扫描范围1000m,误差控制在5mm,但是该技术受植被影响较大,难以实现实时监控。(2)岩石断裂结构调查。3D扫描技术能够实现露岩石裂隙勘查,使用该技术进行扫描的数据输出值CAD软件总,以实现地质调查工作效率和精确度的提高。

2.2.3 地、物、化三场异常互相约束方法

地、物、化三场中的地是指地质结构场、物是指地球物理场、化是指地球化学场[3]。三场技术是我国现代地质找矿技术的重要理论依据,在推动地质勘察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三场技术对于渗入地下深度、设备精度、数据的精准度等要求较高,在部分工作中难以满足要求。例如由于深入地下一定深度之后无法保证细密线圈和线圈边界的准确度,从而降低三场技术使用的准确性。当前的找矿勘查技术只能大致判断矿藏的方位,难以实现精准位置的确定。地质勘探技术研究人员要不断加强技术的创新,推动地质矿产勘探行业的快速发展。

3 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0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由于矿产资源的储备量不足,严重影响各项工业活动的正常开展,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处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经济活动的持续发展,就要保证矿产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因此地质找矿勘察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加快找矿勘察技术的研究和创新[4]。首先相关领导要对于找矿技术给予充分的重视,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将地质勘探工作纳入重点关注的范畴。其次,地质勘察工作部门要不断加强高技术人才的引进,注重工作人员的先进技术学习和培训,以拓宽技术人员的工作视野,提升工作效率,在日常工作中规范工作人员各项技术使用的科学化、标准化。最后,高度重视地质研究工作,通过相关技术的研究实现地质找矿行业的快速发展。

地质项目确定后,首先收集资料,其中包括地质条件、自然环境、水质情况等;其次,建立地质宏观模型,根据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并地质体宏观模型。再次选择勘探方法与布置,根据搜集的情况和项目规模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此外,综合勘察手段的实施,根据勘察方案,在实际勘查工作中综合运用以经确定的各项勘查技术,以实现矿山资源的矿产的类型和矿中的评定和预测,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4 结束语

地质找矿勘查技术是整个地质工作开展的关键,当前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存在矿产资源定位范围较大,定位不精准。效率不高的问题。为了实现地质找矿勘查行业的快速发展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在遵守技术原则的基础上,突出勘查工作的重点,针对当前阶段的技术缺陷研究相应的应对策略,推动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在地质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玉斌.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创新[J].黑龙江科学,2013(11):260.

[2]朱明星.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5):50.

[3]李汝红,潘万益,陈明勇.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创新问题[J].现代矿业,2015(07):119-120.

8.北京青云:创新发展 超越未来 篇八

长期以来,青云公司科协坚持以企业科技工作者为主体,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在科技人员和员工中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和“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为国防武器装备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丰富活动形式 注重活动实效

青云公司党委高度重视“讲、比”活动的开展,加强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人员的创造才能,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建立了符合技术创新需求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青云公司在“讲、比”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专业和技能大赛、合理化建议、“五小”(小改革、小发明、小设计、小建议、小革新)成果评比等活动,活动竞赛和评比结果作为“讲、比”活动的重要考核条件,经评委会最后做出全面综合的评定,使得“讲、比”活动更加注重实效,提高员工“节能、降耗、减排、增效”意识,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截至目前,公司开展的“五小”活动涉及产品的生产工序、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成本核算等多个方面,已取得了诸多成果,其中多项建议富有建设性,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增加了经济效益,充分体现了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

公司科协联合公司工会开展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先后收到合理化建议200余条,积极引导了员工围绕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和设备改造工作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活动,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为促进企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公司科技委、科协每年还下发文件,积极组织开展“公司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2009~2013年度,公司先后评选出“公司科学技术奖”91项,在公司内部评审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向上级部门推荐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1项,其中,荣获中航集团科学技术奖8项、国防科学技术奖3项。

近年来,公司科协借助北京市科协“优秀青年工程师”品牌活动,在新人奖中选拔推荐2名市优秀青年工程师及标兵,推动“讲、比”活动在青年科技工作者中的开展。从第一届到第二十一届,公司累计共有46人次获市级优秀工程师及标兵称号,为企业赢得了荣誉,同时为青年人营造了一个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在青年科技工作者中起到了表率的作用,增进青年科技工作者争优创先、爱岗敬业的热情,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加企业活力起到了推动作用。

为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帮助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公司充分利用北京地区专家、院士资源雄厚的特殊优势,2010年4月23日,青云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杨凤田,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成为首批进站院士。

进站以后,院士专家及其研究团队积极为公司提供发展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急需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搭建起院士专家与公司技术人员交流的平台,锻炼、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水平较高的科技队伍,为企业技术创新、科研能力的提高和高新技术发展积蓄人才资源。

搭建服务平台 增强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公司在开展“讲、比”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科技工作者将创新成果进行产业化,确保科技成果高效利用,应用于生产制造过程,为企业增收增效做出贡献。

公司科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科研院所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利用院校的理论知识,与公司的工程经验相结合,共同研制和开发,发挥各自长处,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将院校、科研院所成熟技术移植到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中,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其中,“MDI模块的研制”、“口服液洗、烘、灌、轧联动机”、“高速动平衡及超速试验设备”是公司与北航、北京机械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开发的项目,它们被列入了北京市“金桥工程”项目。每一项目都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双方互补共赢,是产学研联合攻关成效显著的范例。

中航集团为支持所属企业创新项目的开展,在集团内部设立了创新基金,青云公司科协积极组织企业内部项目的调研与论证,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申报材料,开展申报工作。公司先后组织了“高速动平衡及超速试验设备”、“高速抗生素洗烘加塞灌轧联动线”、“兆瓦级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光电角度传感器”、“新型小型化一体机按需印刷设备研制”、“双模式无线电高度表”等10余个项目,其中5个项目顺利通过评审,为企业争取到2000万元创新基金。

同时,公司科协积极协助公司企管规划部门对立项的创新基金项目进行阶段评审和验收管理,积极促使公司按项目管理模式对创新基金项目实施管理,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参与创新基金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全程提供技术信息及知识产权方面的技术支持。

为鼓励科技人员积极申报专利、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良好氛围,公司制定了专利申报奖励办法,对发明人所授权后的专利给予一定奖励。公司先后邀请了国防专利局副局长杨建兵来公司讲述申报专利的重要性及国防专利条例相关知识,邀请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宋鱼水、商标协会秘书长宋启才等来公司授课,讲述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和真实案例。

公司科协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为配合知识产权推进工程和专利工程,切实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科研、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鼓励技术人员发明创造、积极申请专利,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和竞争能力。

2009~2013年间,公司共申请专利35项,其中13项专利已授权,(其中6项国防专利授权),为提高企业竞争力作出了贡献。公司也因此顺利通过集团公司知识产权和专利工程一期验收。

多年来,青云公司科协开展的“讲、比”活动为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青云科协将在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协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继续开展好本公司的‘讲、比’活动,为首都经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青云科协负责人如是表示。

上一篇:开展预防近视宣传活动下一篇:感恩从心开始,用爱温暖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