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博士科研计划书

2024-10-22

管理学博士科研计划书(通用9篇)

1.管理学博士科研计划书 篇一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2-08-01

财教〔2002〕123号

为进一步加强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的建设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发展,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以下简称博士点基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博士学科点的建设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博士点基金管理工作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博士点基金来源于中央财政专项拨款,用于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并优先资助具备以下条件的课题:

(一)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有重要科学意义或重要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

(二)促进新学科、新专业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加速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研究课题;

(三)促进学科间渗透,开拓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以及有利于发挥高等学校优势的跨学科联合研究的课题。

第三条 博士点基金依照“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公正合理、择优资助、专款专的原则进行资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必须符合本办法及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要求。

第四条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办公室(以下简称博士点基金办公室)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管理博士点基金。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按发布博士点基金优先资助领域;编制基金经费总预算和总决算;组织课题的申请、评议,提出资助课题及其经费预算;编制计划管理费预算;监督检查资助课题的执行情况和经费管理、使用情况;总结和课题验收;建立健全专家评审系统等。

第五条 博士点基金资助分为面上课题、优秀年轻教师课题和重点课题三类。

面上课题用于资助高等学校中在科研第一线工作、经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具有指导博士生资格的教授。课题研究工作中应有博士生参加。

优秀年轻教师课题用于资助在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工作,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正、副教授。

重点课题用于资助博士学科点的教授,开展已有研究基础、短时间内可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有望纳入国家重大科研计划的研究课题。

第六条 博士点基金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凡申请资助的课题只能确定一个课题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七条 一个课题必须且只能确立一个课题依托单位,课题依托单位应提供必要的课题实施条件。

第二章 课题申报与审批

第八条 博士点基金申请的受理工作每年一次,受理时间为当年3月。

申请资助的课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目的意义明确,立论根据充足,研究技术路线合理可行;

(二)作过国内外情况调研,研究内容有独到之处,与其它单位不重复;

(三)有一定的研究工作基础和实验条件;

(四)人员落实,具备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

(五)经费预算实事求是。

第十条 课题的申报程序:

(一)课题申请人应按照本办法规定,填写《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申请书》(以下称《申请书》)。在填写《申请书》时

应按照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原则,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现有条件,编制切合实际的课题资助经费预算,且须说明是否已有其他经费渠道的资助。面上课题、优秀年轻教师课题单项申请经费最高不超过二十万元,重点课题单项申请经费最高不超过五十万元。

(二)课题依托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核《申请书》,签署意见后报博士点基金办公室。

第十一条 博士点基金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提出拟资助的课题及其经费预算报教育部审批后,通知课题依托单位。

第十二条 受资助者再次申请课题时,须等原资助课题完成后,方可申请。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具有指导博士生资格的教授可获两项资助课题(包括参加研究课题),受资助者再次申请时,须等其中一项资助课题完成后方可申请。

第三章 课题执行与验收

第十三条 凡经批准资助的博士点基金课题,应作为国家资助的课题列入课题依托单位的研究计划,课题依托单位负责课题执行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并在人力、物力等条 件上给予支持保证。

第十四条 课题依托单位接到批准资助课题的通知后,在一个半月内填写《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实施计划表》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预算资助表》报博士点基金办公室,逾期不报,按自动放弃处理。

第十五条 博士点基金办公室在收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实施计划表》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预算资助表》并经审查合格后,将课题资助经费核拨付到课题依托单位,课题即开始执行。

第十六条 课题负责人每年11月 15日前填写一次上《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工作报告》,并由课题依托单位汇总,于11月 30日前统一报博士点基金办公室。过期不报,将暂缓拨款。

第十七条 博士点基金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资助课题执行过程中如有重要人事变动或研究方案有重大修改,课题依托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应及时写出书面报告,报博士点基金办公室审查同意后,才可按新方案执行。

第十八条 课题因故终止,由博士点基金办公室主持或组织进行清查处理。剩余经费交回博士点基金办公室,仍用于博士点基金课题。

第十九条 课题结题后,必须填报《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由课题依托单位的学术委员会会同博士点基金办公室组织验收,做出评审意见。

第四章 预算管理

第二十条 博士点基金包括计划管理费和课题资助经费。

第二十一条 计划管理费是指博士点基金办公室为博士点基金课题遴选、评审、监督检查等管理工作而支出的费用。计划管理费预算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评审费收入。其中,财政补助收入部分不得超过博士点基金总额的3%。

支出预算包括调研费、会议费、评审费、项目检查与绩效考评费等与基金管理工作直接相关的开支。

第二十二条 博士点基金办公室负责编制计划管理费预算,但不得编制赤字预算;教育部负责审核计划管理费预算;财政部按审批计划管理费预算。计划管理费收支相抵后如有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第二十三条 课题资助经费是指按规定直接用于资助高等学校博士点研究人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支出。具体包括: 科研业务费:测试、计算、分析费;调研、学术会议、差旅费;业务资料、论文印刷费。

实验材料费:原材料、试剂、药品等消耗品购置费;实验动植物的购置、种植、养殖费;标本、样品的采集、加工和包装运输费。

仪器设备费:专用仪器设备购置、运输、安装费;自制专用仪器设备的材料、配件购置费和加工费

劳务费:用于直接参加课题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人员的劳务支出,一般不得超过课题资助经费的5%。

公共设施费:课题实施过程中使用学校公用设施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如:水、电、气、场地等费用。公共设施费最高不得超过课题资助经费当年拨款额度的5%,且不得超前提取、重复提取。

课题资助经费预算一经审批,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按规定程序重新上报审批。

第二十四条 在研课题的结余经费,结转下一继续使用。结题课题按规定考核验收后,其结余经费用于学校补助科研发展,课题负责人可优先使用。

第二十五条 博士点基金办公室、课题负责人、课题依托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不得超出预算范围开支费用。

第二十六条 博士点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二十七条 博士点基金不得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项支出,不得用于各种福利性支出,不得用于国家规定禁止列入的其他支出。

第五章 经费拨款和决算

第二十八条 课题资助经费按按课题一次核定,分三年拨款,第一次拨款按当年批准课题总经费的50%核拨,一般在批准的9月以前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拨款原则上按25%核拨。

第二十九条 各课题承担单位应按有关制度和规定向博士点基金办公室报送本学校的博士点基金决算表。

第三十条 课题的决算验收应当与其成果验收、固定资产验收同时进行。

第三十一条 资助课题结束后该课题负责人应及时清理帐目,核实拨款与支出数字,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和本办法规定的开支范围认真编报《博士点基金总决算表》,送课题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审核意见后报送到博士点基金办公室。

第六章 资产、成果管理与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用博士点基金专项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应纳入课题依托单位的固定资产账户进行核算与管理。

第三十三条 博士点课题研究形成的论文及专著应标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字样。著作权的归属和使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研究成果的评审或鉴定,需报博士点基金办公室审核批准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教育部会同财政部或委托其他机构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建立课题追踪反馈制度,及时了解课题合同执行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以保证经费按核定的预算合理使用。

第三十六条 课题依托单位应建立、健全经费使用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对本校的博士点基金经费使用开支行使监督权,做到审批手续完备,账目清楚,内容真实,核算准确,监督措施得力,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第三十七条 课题执行人必须严格执行课题经费预算、自觉控制经费的各项支出。对于弄虚作假、挪用、挤占专项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对课题执行人和学校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同时根据情况可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课题等措施。

第三十八条 博士点基金办公室建立基金项目库,并按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十九条 博士点基金经费管理将逐步建立课题经费支出绩效考评制度。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往发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教育部负责解释。

2.管理学博士科研计划书 篇二

1 构建高校博士后科研创新环境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们创造活动及创造力的开发,而不良的环境则不利于人们创造活动的开展[1]。研究博士后科研创新环境的构建是基于下列因素:

时代发展的要求。党中央在充分分析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作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为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人才的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进程中,在提高国家创造能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理所当然地要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要把为国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输送更多的科研创新人才,提高博士后群体对社会科研创新的贡献力度作为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自觉地为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一个以研究创新为导向的科研创新平台,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科研创新环境,使博士后在流动站期间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把博士后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只有这样,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培养博士后创新能力的需要。博士后阶段是一个学者生命中思维最活跃、创造力最强的生理阶段,同时也是确立其研究方向、形成研究风格的关键阶段[2]。而环境是人才成才的外部条件,对博士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如果外部环境良好,将会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进而激发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潜心研究,不断创新。因此,要更好地发挥博士后制度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博士后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深入细致地开发建设博士后工作的小环境,积极为他们搭建科研创新平台,才能更好的培养博士后的科研创新能力。

增强博士后流动站吸引力与感召力的需要。高等学校博士后流动站要为国家输送更多、更好的科研创新人才,生源的质量相当重要,因此,高等学校应该重视博士后科研创新环境的建设,积极整合科技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做到人人关心、重视、参与博士后科研创新环境的建设,实现科研创新平台各方面工作良性循环,保证博士后能聚精会神地从事科研工作,这样才有利于吸引和聚集一批不同学科和知识背景的优秀博士人才到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使博士后流动站真正达到汇集人才、储备人才、培养人才、发现人才、服务社会的目标,从而提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感召力与吸引力。

保证博士后培养质量的需要。随着博士后招收规模的扩大,博士后的培养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保证博士后的培养质量不因招收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就必须为博士后提供科研创新的土壤,提供良好的学术条件,建立具有综合性、交叉性、集成性及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科研创新平台,为博士后营造包括制度环境、学术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在内的创新环境,使他们不会因科研条件的不足而分散精力与浪费时间,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在学术研究领域精耕细作,打造学术精品,从而提高博士后的培养质量。

2 构建高校博士后科研创新环境的对策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构建高校博士后科研创新环境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建设,才能形成工作合力。

营造创新校园文化。创新人才的成才需要宽容、进取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博士后在站期间最直接、最容易接触的文化,对博士后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大校园创新文化的建设,营造一种崇尚学术,探索真理;大胆质疑,敢于批判;追求个性,求新求异;勇于尝试,勤于实践;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让人想创、敢创、争创、严谨求真的学术氛围,让博士后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形成不唯上、不唯书、不惧权威、敢于超越前人的学术风格,具有探求真理、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勇气,自觉将科研创新作为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研究中通过知识的不断更新寻求创新突破口,锲而不舍的对关心的问题一直探索下去。

遴选创新型合作教授。博士后合作教授是博士后成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导航人,因此,拥有一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合作教授队伍是培养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合作教授的科学探索精神、治学态度和师表形象,将全方位、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博士后,他对博士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因此在合作教授的遴选过程中,要遴选那些学术思想活跃、科研成果丰硕、学术态度严谨、精益求精,对与本专业相关交叉学科的最新理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敢于创新的学者做合作教授,以他们的创新精神去培养博士后敏锐、流畅、变通、开放的创新意识,激发博士后的求知欲望、好奇心和独创精神,促进博士后创造能力的发展,带动博士后去创新。

建设交叉学科平台。在各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学科不断发展的今天,各学科的知识往往相互交错,互相促进,不同学科的知识互补能促进复杂问题的解决,是产生新学科的源泉,是获得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途径,更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依托,因此,在博士后的培养中,高等学校必须积极构建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机制,营造多学科交叉的学术氛围,逐步打破专业和学科壁垒,调整专业设置,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使新兴学科异军突起,为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综合化的多学科环境。同时,要鼓励博士后流动站跨学科、跨专业招收博士后科研人才,寻找不同学科和知识间的联系,以开阔学术视野,用多学科优势来增强博士后的科研知识底蕴,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交流是科研创新的灵魂,不同的学术思想、学科领域更多的交流和碰撞,能够产生更多的创新火花。因此,博士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特别注重交流,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开展跨学科、跨学校、跨国界的学术交流,要主动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联系,拓展国内、国际合作研究的空间。要根据不同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如学术报告、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举行讲座和做专题报告、举办博士后科研进展报告会与论坛,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让博士后了解科研前沿,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促进思想的碰撞和观念的更新,打破原有思维模式,让交流成为创新的催化剂,在“相互”作用中提供学术启发和科研指导,萌发科研创造的火花,促进博士后自身科研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快速提高。

构建科研工作平台。博士后进站一般是与合作教授一起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但由于目前各高校内部的仪器设备使用权主要控制在院系或课题组手中,校内院系之间壁垒森严,“部门意识”严重,各单位的仪器设备只对本单位开放,导致博士后只能使用合作教授所在科室(研究室)的仪器设备,对其他院系所拥有的先进仪器设备有时只能“望仪器兴叹”,但先进的仪器设备是科研创新的关键性条件,是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保证。因此,高等学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构建科技工作平台,克服分头管理,无法统筹、分散学校有限科技资源的弊端,重新整合、优化现有科技资源,建立大型仪器公共服务科研工作平台,优化调控新增科技资源,使博士后能够充分利用整个学校科研工作条件,更好地开展科研创新活动。

制订灵活的管理制度。研究过程中的创新性与风险性是成正比的,要加强原创性研究就必须有相应的制度鼓励冒必要的风险,宽容可能的失败[2],因此,要培养博士后的创新能力,制度建设应先行,高等学校要改革与调整博士后科研评价与奖励制度,为科研创新行为提供制度保障,让制度引导博士后、鼓励博士后开展科研创新。要充分把握时代的特点与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度建设,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构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扬学术民主,鼓励自由探索的学术环境。对于那些具有创新性或前沿性的研究课题,只要立意新颖、逻辑清晰、方法得当,要让制度保证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出站考核时可以不受量化指标的限制,只有允许失败,博士后才能大胆地开展科研创新工作。

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博士后的培养质量是博士后流动站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高等学校必须建立健全以创新为本的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体系。一是要抓生源质量,想尽办法招收到脚踏实地,真才实学的博士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起点。二是要完善质量监督考核制度,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科研质量评价机制,做到既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和科研环境,又严格执行考核标准,规定不认真开展科研工作办理出站手续的警戒底线;实现既倡导崇尚科学,崇尚创新,又克服浮躁心理,避免短期行为。三是建立博士后科研创新工作跟踪档案,从博士后进站起直至博士后出站后,给予每个博士后建立个人科研创新工作跟踪档案,加强对博士后科研创新工作的管理,使博士后出站后仍与设站单位保持联系,建立科研合作,实现博士后在站单位与出站后工作单位科研创新工作持久双赢。

3 结语

博士后科研创新环境不仅是博士后科研创新的工作平台,而且是博士后知识创新的源泉,是保证博士后培养质量的关键。建立博士后科研创新环境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多方面因素,不仅需要依靠国家、高校制订相应的制度给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而且需要高校内部多个部门通力协作,才能保证高校博士后科研创新环境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宫丽华.高校要着力营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生态环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3):48-50.

3.博士逃离科研的三重叩问 篇三

首先,“理想”教育莫要天真。长期以来,“科学家”作为一个令人心驰神往又稍带几分神秘的神圣称谓,曾被多少学龄孩子奉为理想。但其实在人们追求理想、攀登科学巅峰的道路上,充满荆棘、劳累、孤独与乏味。博士生的半途而废,让人们看到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无权对博士的选择说三道四,只想告诉我们的老师,告诉那些怀抱“科学家”梦想的孩子们,“理想”教育莫要天真,“追梦”征程充满艰辛。引导孩子们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还应练就他们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坚韧性格。

其次,缺乏“兴趣”难以成功。应该说该博士生弃研从教的选择是兴趣战胜了天赋,理智战胜了盲从。在自由择业的今天,这种对从业的个性选择无可厚非。毕竟,没有兴趣便没有激情,更谈不上事业上的成功。而在我们长期实行的“听话”教育中,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被忽略,个性棱角被千篇一律的教育磨平了。于是,统一答案、千人一面就成为教育结果的常态。但深埋于心的“兴趣”犹如伺机萌动的种子,终归是要发芽的。该博士生厌恶科研而选择逃离,就是“兴趣”的力量在驱使。

其三,“功利”心态应当反思。尽管该博士生以“我也很喜欢教会别人知识的那种成就感”解读其弃研从教的选择,但透过这种似乎是在强调个人价值、否定“大材小用”的回应,人们不难窥测其急功近利的心态。因为传授知识的“成就感”是现实的、显性的、立竿见影的,而科研的“成果”是遥远的、隐性的、不确定的。有些人可能致力科研一辈子都难以功成名就,只不过是充当了人类科研探索的“铺路石”而已,但谁又能够否认他们未竟的“成就”和甘为人梯的奉献呢?

4.博士科研工作总结 篇四

时光荏苒,一转眼博士一年级已经结束,回头想想这一年的时光,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回味、思考。

在思想品德上,我一直在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习,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博士研究生。始终对自己有着较高的要求,时刻紧密围绕在党组织周围,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有着坚定的政治方向及崇高的信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积极参加学校的爱国主义活动。

在学习方面,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活动。认真阅读了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和论文,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的认真学习,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做学术研究时发散思维。在博士一年级整个学年里,我完成了我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全部课程。

博士一年级这一年,我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自己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完成了我国水稻主产区水稻害虫白背飞虱的抗药性水平监测,协助完成我国水稻主产区水稻害虫褐飞虱的抗药性水平监测,完成了自己课题的部分内容,发表英文文章一篇,参与发表论文1篇,这些文章的发表是对我工作的肯定,鼓励我前进。通过开展导师指定课题的研究,掌握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训练了自己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也使得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寓学于实践。

在生活中,具有强烈的集体观念和为实现集体目标努力工作的愿望;与人相处豁达大度、公正开明、不计小利、主动沟通、倡导协作共赢;具有独立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的初步能力。

5.清华博士逃离科研去中学教数学 篇五

“昨夜无眠,为了一个学生”,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程代展日前很痛苦惋惜,为他在清华的学生博士萧杨。这个他心中“最有天赋的学生”,最近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选择到中学做数学老师,这让他觉得是“大材小用”。

清华博士做中学老师,在现实中太罕见,给人感觉是“落差”很大,容易让人觉得是“人才浪费”。但我想说,祝贺这个逃离科研的博士吧。

科研,学术,听起来很宏大,很神圣,容易让人想到高远的价值意义。但绝不是搞科研学术的,才叫“人才”。在当前这个学界充斥种种潜规则,学术研究存在严重造假的社会,很多时候极其工具化与功利化的“搞科研”,恰恰就是浪费人才,浪费生命。

“人才”,这两个字,排在前面的是“人”,后面的是“才”。梭罗说,“我们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公民”。作为个体,首先就要尊重自己的内心,来寻求自我价值实现。一个人,也只有注重内心,活着真实中,生命才不至于被浪费。

清华博士也好,中学教师也好,自己喜欢做什么样的人,那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现在,祝贺你,萧杨,你终于懂得告别此前被支配的人生,来寻求真实的自我,实现个体价值了。要知道,对于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来说,越是个体的,那才越是社会的。

那些还是没有回过神,缓过劲的人们,真的不要再去搬来那些公共意志中的价值选择,来试图改变别人的命运了。在一个多元文化价值的年代,不要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捆绑别人。每个人最需要的,有勇气从集体意志中走出,回归真实的自己。

好好聆听一下这个博士真实的内心吧。

“我已经厌恶科研了”萧杨一再这样说,“我希望自己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别把中学教师不当人才。古今中外,多少专家学者,都曾做过中学教师。朱自清、叶圣陶、夏丐尊,还有大哲学家黑格尔,不都曾在中学校园工作过吗?中学是人生必经的重要阶段,教师同样需要“专家”。做中学老师对萧杨来说,完全可以实现自我实现,创造更大的公共价值。

也别把博士就一定当成人才。中国是绝对的论文大国,但太多失去价值信仰的论文,并没有让中国成为最一流的学术大国。反而不乏一些扛着学术旗帜和顶着学位头衔的学界混混,胸无碗墨,庸常之极。学术应该成为信仰,而不是工具。一个人背离真实的内心,背离自己的兴趣,忽视人性的真实感受,那是极其可怕的。

博士首先是人。很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博士被一种集体意识与学界权威严重捆绑了,失去了本心。萧杨这个曾经的学界宠儿就说,“我只是被教育成听话的好孩子”。这种听话,意味着兴趣遭受压抑,偏离独立意识,失去自由人格。被这种学术机制和氛围扭曲的人性表现,还有太多太多。

比如,很多女博士被称为“灭绝师太”,成为很多男人望而怯步的“剩女”,这背后,不只是因为她太有个性了,还有她们被迫错过的人性。

其实,在清华博士萧杨做中学教师之前,著名的北大才子柳智宇早就遁入空门了。柳智宇不但放弃拿全额奖学金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还选择到古刹龙泉寺修行。才子内心透彻,知道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才是最好的人生路。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现在,萧杨选择做中学教师,绝不是人才浪费,而是人才回归人本身。由此引领人们“生活在真实中”,不论对科研,还是教育,都是好事。

因此,还是让我们祝贺这个逃离科研的.博士吧。

-----------------

近日,清华博士生萧杨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其导师写下3000多字的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数日后,萧杨在一个社交网站上贴出一封长信回复老师,“我已经厌恶科研了。”

新京报讯 “昨夜无眠,为了一个学生。”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程代展陷入困惑,他在清华的学生博士萧杨(化名)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程代展在博客上写下3000多字的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

“大材小用”、“太过现实的社会环境让人才流失”……这封信引起网友热议。

18日,萧杨在一个社交网站上贴出一封长信回复老师,“我已经厌恶科研了。”

导师 他是我最有天赋的学生

“他的选择让我很惊讶,我彻夜失眠也没想明白。他是我遇到过的最有天赋的学生。”昨日,程代展盯着办公桌上放着的他与萧杨合著的英文书籍,眉头紧皱。

程代展称,萧杨曾在系统控制领域的国际顶级专业期刊(IEEE TAC)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数篇长论文。“中国系统控制领域的博导没有几人在这本期刊上发过文章。”

“想当然地认为他会从事高端的科研”,程代展说,矛盾出现在半年前,萧杨突然告诉他,毕业后想去银行或者到中学当教师,并已经考过会计师。当时,程代展以为这只是“年轻人一时头脑发热。”

但11月初,萧杨突然告知导师,他已经被北京某中学录用,即将签约。

网友 钱学森之问PK自由选择

“你这样做,中国,甚至世界可能会失去一个优秀的科学家。”那天晚上,程代展彻夜难眠,在博客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今夜无眠》。

随后,这封信被科学网转载,激起网友热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研人才?”钱学森之问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不过,也有一部分公众认为萧杨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中学老师的贡献不比高校科研人员低。”

学生 唯一原因就是没兴趣了

对于导师的不理解和网友的议论,日前,萧杨也在网上贴出长信,称“其实很简单,唯一的原因就是没兴趣了。没兴趣还算个比较中性的词的话,我其实可以说我已经厌恶科研了。”“做科研太累,当我决定退出科研的时候,心里是久违的无比的轻松。”

“我肯定不是科研界需要的人才,对科研没有兴趣的人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意义的成果,我希望自己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萧杨表示,对去中学当老师充满期待,他很喜欢教会别人知识的那种成就感。

对话导师 博士教中学是人才分配的失衡

新京报:为什么极力反对萧杨放弃科研?

程代展:他是我从事科研30多年来见过最有天赋的学生,是科研界很少见的好苗子。他在清华读了四年本科,数学功底打得很扎实,头脑很灵活,他善于发现问题的实质,并提出解决方案,和他讨论数学是一种享受。他也非常勤奋。已经有三所国外的大学邀请他去读博士后,他的科研前途很光明,就这么放弃了,太可惜了。

新京报:你问过萧杨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感兴趣吗?

程代展:这点我需要反思,我从没有问过。我一直认为有兴趣才能做得好,能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情。我完全没想到他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感兴趣,没有体会到成就感。这点到现在仍使我困惑。

新京报:有人认为做中学老师的贡献并不比做科研的贡献低,你怎么看?

程代展:我决不怀疑中学教师的重要性,我的数学兴趣也是被几位中学教师培养起来的。但是我坚持认为博士当中学教师是一种浪费,特别是像萧杨这样有天赋的理工科博士。他在博士阶段的积累几乎用不到中学教学中去,国家的投入、导师的心血、个人的努力,几乎白费。难道让他去和中学生讲微分流形、鞅不等式等知识?

让博士们,特别是像萧杨这样优秀人才去教中学,是教育制度的失败,社会人才分配的失衡。

博士 我只是被教育成听话的好孩子

前日,记者联系到尚在美国访问留学的萧杨,他表示,已将自己的全部观点写在信中。

新京报:老师对你的选择很失望,你怎么认为?

萧杨:我深知程老师对我寄予厚望,我说出来他肯定非常失望的,我甚至一直在想就这样坚持搞科研搞下去,但真正到了该抉择的时候,我还是选择了自私地按自己的意愿。

退出科研界是因为很累,也没觉得自己是很有能力的人。(此前一直坚持科研)不是程老师强迫的,只是因为我从小被教育成“听话的好孩子”,只要别人给了我任务并且应该是我做的任务,不管我喜不喜欢,都会尽力去完成,不只是科研问题,甚至是帮实验室干杂活,都是完成的既快又好。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了程老师以为我喜欢做科研。

新京报:家人对你的选择是否支持?

萧杨:11月11日,我回姥姥家和家人开了个会。并不是他们劝我赶紧去挣钱,而是我想问问他们对我选择中学这样一个地位不高,挣钱也不多还挺累的职业有没有意见。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我真的厌恶科研的话,坚持干一辈子科研一定不会幸福的,而他们并不在意我的名利地位什么的,中学老师也挺好。

新京报:不少人认为博士去当中学教师屈才了?

萧杨:我觉得我有足够能力应对中学数学的知识。这与我觉得我完全没能力做有价值的科研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也很喜欢教会别人知识的那种成就感。我做过家教,我觉得当几个小时的家教比搞几个小时的科研舒服多了。

今年寒假我还帮一个微积分挂科的大一孩子补了两天课,当她告诉我她补考得了90多分的时候,那成就感啊,杠杠的。

此外,做教师比较稳定,虽然收入不高。我也真的是没时间找其他工作,找工作的黄金时间因为我在美国访问留学错过了。

声音 我不了解详情,不评论具体的人和事。

中国社会对智力的追求一直比较低,以前科研被认为是比较时髦的职业,大家认为科研能带来财富、地位、名誉,对科研很热衷,一旦他们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就纷纷离去。此外,中国社会还存在一种小富即安的可能性,缺少更高的追求。

学生不想继续从事科研,那就让他走好了,真正喜欢科研的人会留下来做,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

程代展是老一代的知识分子,他更重视为国家培养人才,强调贡献精神,萧杨是新一代青年人,更强调个人的价值和兴趣,这应该是时代的进步。每一个个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不是为了集体压抑自己的兴趣,每一个个体好了,社会才会更加和谐。而且萧杨表示对科研没有兴趣,程代展看到的是萧杨的天赋,但天赋不等同于兴趣,只有兴趣作为原始推动力才能在科研方面走得更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郝雪梅

既然想的那么清楚,不是盲目的,那就只有尊重他的选择了。放弃科研也许跟老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逼得太紧或者压力太大。学生去当中学老师,是想换个环境放松自己,也许有一天,他还会发觉学术界的好,回到学术界。

--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教育和文化学者 杨东平

这位博士生如果去中学任教,也许他将来对社会的贡献要比发几篇SCI文章大得多得多!也许程老师的课题组损失了一个优秀的博士、一个未来优秀的研究员;但他将来也许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博士或研究员。--网友 赵明

6.中原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篇六

中原油田2011年博士后科研项目计划

(共100项)

一、东濮凹陷勘探开发技术(30项)

(一)东濮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增储领域

1、深层油气基础研究及资源潜力再认识

(1)复杂断块群、洼陷带岩性、潜山圈闭特征及成因机制

(2)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生、排烃模型建立

(3)深层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2、深层油气成藏机制及富集规律

(1)典型油气藏解剖

(2)油气来源、动力环境、输导体系研究

(3)不同层系油气充注期次及过程

(4)油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研究

(5)深层油气藏成藏模式与分布规律

3、增储领域评价与关键技术攻关

(1)主要增储领域评价

(2)深层勘探关键技术攻关(物探、测井、压裂)

(二)油气田开发

1、油气藏精细描述技术

2、高精度三维地震应用技术

3、高分辨率测井技术

4、中渗油藏精细注水开发技术

5、低渗油藏逐层上返注水开发技术

6、小井眼开窗侧钻技术

7、水平井、侧钻水平井技术

8、不压井作业技术

9、水平井油层改造技术

10、油水井防砂、固砂技术

11、层间动用状况监测技术

12、找水找窜卡堵水技术

13、复杂井况修复技术

14、分层压裂技术

15、气驱先导试验

(1)空气泡沫驱油技术试验研究

(2)水驱废弃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3)氮气泡沫驱

16、深层异常高压泥岩裂缝稠油油藏勘探开发技术(1)深层高温高压泥岩裂缝稠油油藏成因机理研究;(2)濮深18-1深层高温稠油油藏描述技术研究(3)深层高温高压泥岩裂缝稠油油藏开发技术

二、普光气田开发建设技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3项)课题

一、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精细描述及开发规律研究

1、超深层礁滩相气藏精细描述技术

2、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多相渗流规律研究

3、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开发动态研究

4、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技术政策优化研究 课题

二、高含硫气藏超深水平井钻井配套技术

1、超深水平井轨迹控制及安全钻井技术

2、超深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3、超深水平井固井配套技术 课题

三、高含硫气井稳产增产工艺技术

1、超深层水平井完井与分段酸压技术研究

2、高含硫气井产气剖面监测技术

3、高含硫气井增产工艺技术研究

4、高含硫气井硫沉积动态预测及治理技术研究

5、高含硫气井高钢级抗硫套管变形修复技术研究 课题

四、集输系统积液、硫沉积与腐蚀控制技术

1、集输系统积液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

2、集输系统硫沉积防治技术研究

3、集输系统工况条件腐蚀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 课题

五、百亿方级净化厂安全优质运行技术

1、百亿方级净化厂安全运行技术研究

2、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优化研究

3、新型脱硫剂、克劳斯催化剂研发

课题

六、高含硫气田开发关键装备及管材研制 1、6″抗硫钻杆研发

2、HH级抗硫采气井口研发

3、新型井口高压分离器研发

4、大口径镍基双金属高压复合管管材研发

5、大口径L360S抗硫输气管材研发

三、内蒙探区勘探开发技术(28项)

(一)白音查干凹陷勘探开发技术

1、白音查干凹陷缝洞型储层形成及分布规律研究

2、白音查干北坡成藏条件研究

3、白音查干凹陷隐蔽圈闭识别与描述

4、白音查干凹陷锡26块白云质泥岩油藏分布规律及开发方案研究

5、白音查干凹陷缝洞型储层测井评价技术

6、内蒙两干地区钻井提速方案

(二)查干凹陷勘探开发技术

1、查干凹陷成岩演化及有效储层分布研究

2、查干凹陷热史和成烃研究史

3、查干凹陷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

4、查干凹陷沉积体系与沉积相研究

5、查干凹陷乌力吉构造带成藏规律研究

6、查干凹陷构造特征与演化研究

7、查干凹陷地震成像技术攻关

8、白音查干、查干凹陷储量参数研究

9、查干凹陷毛8块稠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10、查干地区玄武岩井段油包水钻井液应用技术研究

(三)二连盆地勘探技术

1、赛汉塔拉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研究

2、二连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研究

3、二连盆地中原探区侏罗系石油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区优选

(四)内蒙合作区块勘探开发技术

1、乌利雅斯太凹陷中、北洼石油地质特征

2、乌利雅斯太凹陷开发方案研究

(五)内蒙探区压裂技术

1、内蒙探区砾岩、砂砾岩储层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2、内蒙探区白云质泥岩酸压工艺技术研究

3、内蒙探区火成岩储层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4、内蒙探区低压低渗储层快速排液技术研究

(六)其它

1、内蒙探区稠油降粘增能工艺技术研究

2、内蒙探区油气地面工艺技术研究

3、冀北承德双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技术

四、石油工程提速提效技术(19项)

(一)钻井工程方向

1、涡轮钻具特性研究(钻井工程、油气井工程)

2、水处理装备设计、井下工具设计与分析、流体机械设计与分析

3、油基钻屑生物复合处理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油田化学)

4、测控技术与仪器、钻井测量技术(钻井地面仪表测控技术软硬件研制、单片机软件开发)

5、高温高密度水泥浆体系研究、6、低密度高强度水泥浆体系研究

7、泡沫/超高温超高密度钻井液流体力学研究

8、复杂地层钻井液井壁稳定力学研究

9、保护储层钻井液、完井液技术研究(化学专业背景)

10、钻杆耐磨带敷焊材料及焊接工艺

11、井下打捞工具材料优选及加工工艺

(二)地面工程方向

1、高含硫天然气积液与硫沉积控制(油气储运)

2、高含硫天然气腐蚀控制(材料工程)

3、智能电网故障识别定位与隔离

4、智能电网的数据自动监测

(三)地球物理测井方向

1、薄差层测井资料解释研究

(四)其它方向

1、生态监测技术和治理方法研究(环保专业)

2、油田装备检测技术研究(设备及自动化专业)

7.管理学博士科研计划书 篇七

2008年12月9日, 全国安全生产系统首个博士后工作站-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仪式在中国安科院隆重举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华山,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黄毅,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技司司长孙建立,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技司博士后处处长刘连军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中国安科院刘铁民院长出席揭牌仪式并致欢迎辞,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北京科技大学有关领导和专家, 中国安科院施卫祖副院长、陈江副书记, 以及相关研究所、中心、职能部门负责人共40人参加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中国安科院总工程师张兴凯主持。

安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今年6月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成立, 将为全国培养高层次安全生产科技人才, 为安全生产提供科技支撑。中国安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立将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推进“科技兴安”、“人才兴安”战略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也标志着中国安科院的科技研究和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孙华山指出,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 是安全生产领域的一件大事, 对于全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施“科技兴安”、“人才强安”战略, 加强安全生产科研的产学研结合, 促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高度重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工作, 加强领导, 完善制度, 落实责任, 理清工作思路, 明确目标任务, 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 努力与安全生产的实践相结合, 发挥博士后工作站以点带面的作用, 推动安全生产科研工作, 不断创新安全生产科研成果, 为实现安全发展做出贡献。

8.管理学博士科研计划书 篇八

近年来,内蒙古地矿局认真落实自治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抓住自治区实施草原“英才”工程的契机,加快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紧紧围绕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对接高校、对接产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应用的主体作用,所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获得提高。

作为内蒙古地矿局的直属企业,内蒙古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8月30日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也是全国地勘行业获准设立的第1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在当日的挂牌仪式上,内蒙古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工业大学三所高校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后人才的协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标志着内蒙古地勘行业在吸引、培养和利用高层次人才方面搭建起了一个新平台,必将拓宽内蒙古地勘行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选、育、用、留渠道,提高引进人才质量,推进人才创新的载体建设,使地质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大大提升内蒙古地勘行业的科研能力,促进内蒙古地勘行业又好有快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内蒙古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拥有雄厚资金实力和技术力量的矿业企业集团,公司参股、控股和直属的子公司已经达到10家。

近年来,该公司累计完成大中型地质项目46项,特别是先后探获煤炭资源量640亿吨,新增铁矿资源量2000万吨,探获电石灰岩资源量6亿吨,并在阿拉善盟、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等地发现了一批极有前景的金、银、铜、铅、锌等金属矿产地,总计实现产值约19.6亿元。

9.管理学博士科研计划书 篇九

黄石电视台(记者 熊斌 唐崖岩)从2002年至今,我市在省人事厅和省博管办的关心和支持下,先后建立了5个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为企业在新形势下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创新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科技进步。

这五家博士后产业基地分别为:华新股份有限公司基地、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基地、劲牌有限公司、湖北登峰换热器有限公司基地和湖北新冶钢基地。这些单位都是我市经济实力雄厚和技术力量较强的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分布在建材、机械、保健食品、冶炼等行业,均是国家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博士后产业基地共有博士导师14人、博士后10人、博士16人、国家级专家14人、省市级专家3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37人。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技术开发队伍,保持着国内同行一流的技术开发水平。

几年来,我市企业博士后产业基地先后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3所知名院所进行全面技术合作,共建校企研发中心,定期开展技术合作交流培训,充分整合并利用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依托项目取得科技成果。湖北登峰换热器有限公司博士后产业基地同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的“新型汽车换热模块”项目,适应下游产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价格逐步下调的趋势。该项目实施后,预计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6500万元,累计工业增加值为3312万元,可新增加就业90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几年来,5家博士后产业基地先后同高校院所联合开展的主要项目有49项,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

产业博士后基地的建立、也为企业搭建了一个新产品研发、工艺研究、重大质量问题分析的科技平台。培养了一大批科技攻关人员,带动了一大批学科技、搞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的专业技术人员。湖北省华新博士后产业基地近5年来,完成国家重点项目3项、大型项目7项,总投资逾43亿元。为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16亿元。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实施国家973项目1项,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6项。一批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取得国家专利8项。其研究成果已直接应用在企业生产实际。显著的科研和技术成果,可持续性的深远地影响着中国水泥制造行业。

与此同时,我市在博士后产业基地实施了“项目+人才”工程。以项目实行产、学、研,以项目实施人才战略。企业和高校院所直接获取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基地实施“人才+项目”工程,既促进了高校院所博士科研成果转化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又使基地专业技术人员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得到锻炼成长,取得较好的社会、人才效果。

如何申请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根据《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号文件规定:(1)申报条件

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事业单位、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申请设立工作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①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 ②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③拥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有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的博士后研究项目; ④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建有省级以上研发和技术中心,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单位可优先设立工作站。(2)申请程序

①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省院士和博士后工作办公室)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申报博士后工作站的通知,组织全省的申报工作;

②各单位接到申报设站的通知后,按通知要求的条件、范围、组织程序提出申请,填写相关表格后,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③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将各单位的申报材料汇总并组织初评后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经专家评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核批准。

北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湖北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以下简称资助经费)的申请与管理,充分发挥资助经费的使用效益,根据《湖北省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资助范围是:湖北省境内的博士后人员的科技活动项目、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项目和政府资助流动站招收博士后。资助经费申报主体为博士后人员所在单位、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双方 O 所申请的科技活动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所申报项目属于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具有应用开发前景,可直接为湖北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并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项目主持人员应具有博士后经历资质,能独立主持研究开发工作,有培养发展前途;

(三)项目申报单位有一定的匹配经费。

第二章 经费来源及资助标准

第三条 湖北省博士后科技活动择优资助和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项目启动资助经费来源有省级财政专项经费等。

第四条 资助经费分类

(一)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资助,额度为5-10万元资助省内博士后人员从事与湖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项目;

(二)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项目资助,额度为2-15万元。资助博士后产业基地与各流动站的合作项目;

以上两项资助原则上按项目合同经费的 5% 予以安排,但最高金额不超过 15 万元,最低不少于2万元O

(三)政府资助流动站招收博士后,人为l.5万元,采取政府资助与设站单位按1:l匹配安排,主要资助从事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项目研究的博士后人员。

第三章 经费的申请、审批

第五条 申请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应按申请资助类别分别提交以下资料:

(一)申请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资助经费,须提交:

1、所在单位申请报告;

2、博士后身份证明;

3、《湖北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申请表》

4、已承担项目立项文件(复印件);

(二)申请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项目资助经费,须提交:

1、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项目资助经费申请报告(由申报主体撰写);

2、《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项目资助经费申请表》;

3、《技术项目合作协议书》一份(复印件);

(三)申请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助经费,须提交:

1、设站单位申请报告及本自筹招收博士后计划;

2、《湖北省择优资助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表》;

上述申请表(一式三份)、项目软盘(一张)及单位报告一并报省博管办。

第六条 省博管办组织或邀请相关专家对资助对象的资格条件、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专业方向及申请项目的先进性、应用前景、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估,提出拟资助项目和经费额度。

第四章 经费划援、使用与管理

第七条 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经评审确定后,由省博管办全额划拨至受资助单位。其中,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项目资助视项目合作进展情况一次或两次拨完, 政府资助招收博士后按一年1.5万元分两年拨完。

第八条 省博管办对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实行统一管理,跟踪监督;各受资助单位具体负责资助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提取管理费。

第九条 获得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和博士后产业基地合作项目资助的单位,须在每年终向省博管办报告资助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资助项目完成三个月内,须向省博管办报送资助项目工作总结、科研成果结论和经费决算情况。

第十条 受资助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资助项目研究工作的,按终止资助处理,收回资助经费。如所在单位有能力继续完成资助项目,应当向省博管办提出申请、说明情况,经批准后可继续使用经费。

第十一条 受资助单位因各种原因未能按协议履行项目合同,按终止资助处理,收回资助经费。

第十二条 受资助单位在接到拨款后应及时开展项目合作研究。对项目合作研究不能正常开展或经费使用不当,并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省博管办将视情况收回资助经费或取消再申请资格:

1、擅自变更资助项目内容;

2、挪用资助项目经费作它用;

3、资助项目协议经费不到位。

第五章 附则

上一篇:运营人员工作总结下一篇:企业管理系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