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2024-10-13

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精选9篇)

1.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篇一

儿童情商测试:“自我控制能力”测试 儿童情商自我控制能力测试题:

1、在游戏活动中我总觉得身体很灵活。A、是 B、否

2、看到别的伙伴有新玩具,我一定要父母给我也买一个。A、是 B、否

3、我可以较长时间地思考一个问题。A、是 B、否

4、对于自己熟悉的事情,我能很快地完成。A、是 B、否

5、碰到烫的东西我能很敏捷地缩手。A、是 B、否

6、我宁愿放弃一部分玩的时间来多学一种乐器。A、是 B、否

7、即使现在很饿,我也能等爸爸妈妈都坐好了再一起吃饭。A、是 B、否

8、吃饭时我总是先把自己喜欢的吃完,最后剩下很多不喜欢吃的饭和菜。A、是 B、否

9、我玩耍时通常一直玩到累得筋疲力尽为止。A、是 B、否

10、我常常能忍住不发火。A、是 B、否

11、我的四肢感觉伸展自如,不僵硬。A、是 B、否

12、跳舞时,我的动作很协调。A、是 B、否

13、我一高兴起来就很难平静下来。A、是 B、否

14、对于较难的问题,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然后再动手做。A、是 B、否

15、做作业时,我总是想清楚了再动笔。A、是 B、否

16、我现在花时间学知识,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A、是 B、否

17、每天我都觉得过得很高兴。A、是 B、否

18、当有两样我都喜欢的东西只能选择一样时,我会很难做出选择。A、是 B、否

19、父母如果不答应我的要求,我常常会大哭大闹。A、是 B、否 20、我相信自己即使面对一个难题,也能很快做出解答。A、是 B、否 计分办法: 下表中的答案计分栏中,如果A=1;B=0则表示这道题选A得1分;选B得0分,其他题依此类推。

题号 答案计分 题号 答案计分 题号 答案计分 1 A=1;B=0 8 A=0;B=1 15 A=1;B=0 2 A=0;B=1 9 A=0;B=1 16 A=0;B=1 3 A=1;B=0 10 A=1;B=0 17 A=1;B=0 4 A=1;B=0 11 A=1;B=0 18 A=0;B=1 5 A=1;B=0 12 A=1;B=0 19 A=0;B=1 6 A=1;B=0 13 A=0;B=1 20 A=0;B=1 7 A=1;B=0 14 A=1;B=0 参考评语: 0~5分:显示孩子的自我控制里弱。原因可能是由于孩子的大脑发育水平或日常行为习惯不良所致。

得分处于这一分数段的孩子缺乏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以及认知活动的能力。即孩子可能是缺乏高级运动能力,不能完成一些精细运动;或是较为缺乏情绪控制力,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大哭大闹,产生偏激的情绪;或是缺乏思维控制力,不能估计出自己完成一项思维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和步骤。

5~10分:显示孩子的自我控制力较弱。原因可能是由于孩子的大脑发育水平或日常行为习惯不良所致。得分处于这一分数段的孩子较为缺乏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以及认知活动的能力。孩子可能是较为缺乏高级运动能力,不能良好地完成一些精细运动;或者较为缺乏情绪控制力,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可能会大哭大闹,产生偏激的情绪;或者较为缺乏思维控制力,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自己完成一项思维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和步骤。

11—15分:显示孩子的自我控制力较强。其大脑发育水平或是日常行为习惯较好。得分处于这一分数段的孩子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以及认知活动能力。孩子具有很好的运动能力,可以完成一些精细运动;具有很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出现过分偏激的情绪体验;具有很好的思维控制力,能够准确地估计出自己完成一项思维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和步骤,具有较为成熟的自我控制能力。

2.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篇二

一、鼓励儿童自己动脑, 培养独立做事能力

孩子模仿性和依赖性是一对孪生姐妹。指导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主动模仿老师,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独立习惯, 有助于他们在主动锻炼中加深识记运用。引导孩子在反复自我模拟运用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独立做事能力, 有利于破解他们的依赖心理, 帮助他们在做事中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

当前, 由于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的溺爱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 甚至吃饭时也玩耍, 家长吃饭时竟也围着他跑或由家中老人给喂食。教师应针对不同孩子的特征, 制定具有差异性的应对方案, 采取鼓励加奖励的方式, 让其自己动脑解决问题。期间, 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可对表现差的孩子点名批评或要求上台亮相, 而应通过发小红花或者其他奖励方式让其接受表扬, 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 让他们的闪光点更亮。

二、引导儿童自己动手, 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造成“中国小皇帝”现象不能不说与家庭教育有关。任何事情都越俎代庖, 只能使得孩子的自我意识更加浓烈。培养孩子自主管理能力, 应当从日常生活入手, 多关注他们的行为习惯, 引导他们在做事过程中能主动安排整理, 形成善始善终的思维方式。

有的孩子总是丢三落四, 习惯于乱放乱丢东西, 没有良好的整理物品的习惯。一次, 一个孩子在班级中将物品弄丢, 竟然大哭了一场。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其上衣口袋里找到了丢失的物品。于是, 老师趁机教育引导:每件物品都有属于自己的家, 像大家每天按时回家一样, 应多给他们准备专门收集放置的地方, 要按照原来的路线, 让他们各回各家, 物归原主。

良好的习惯是在细节中一点点培养起来的, 教师要在指导中让孩子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一方面, 教师万不可凡事代劳, 让孩子养成依赖的惰性;另一方面, 多运用竞赛的形式激励孩子自我管理, 帮助他们增强管理自觉性。

三、支持儿童自我展现, 培养自信尝试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 同时, 也不要盲目限制孩子对美的追求。美丽是自信的内在展现。孩子喜欢打扮, 只要不刻意追求另类, 教师可适当鼓励, 多给孩子机会展现自我, 这能使得他们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自信和活力, 增强自我管理的内驱动力。

在许多活动中, 教师可以多放手让孩子自我动手, 进行自我“包装”。让他们的奇思妙想能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如, 在一次“六一儿童节目汇演”中, 我就让参加节目的孩子自己梳妆打扮, 教师给他们做评委指导。他们有的给自己的头上插上了蝴蝶结, 有的给自己穿上了色彩斑斓的花衣;有的化妆成老爷爷、老奶奶……效果让所有的家长、老师吃惊, 使其产生了耳目一新的新鲜感。孩子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多彩。这次汇演, 有利于激活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活动的动力, 让他们的实践更加得心应手。

虽然在孩子的审美观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但是要让他们在尝试失败的过程中找到解决的办法, 并在多次尝试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问题与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 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另想它法, 让他们在自我探寻的过程中找到最佳破解策略, 让他们养成顽强的意志品质。当正确的审美观成型后, 他们的自信随时展现在笑容里, 他们自我管理也就结出了绚丽花朵。

3.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篇三

一、鼓励儿童自己动脑,培养独立做事能力

孩子模仿性和依赖性是一对孪生姐妹。指导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主动模仿老师,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独立习惯,有助于他们在主动锻炼中加深识记运用。引导孩子在反复自我模拟运用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独立做事能力,有利于破解他们的依赖心理,帮助他们在做事中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

当前,由于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甚至吃饭时也玩耍,家长吃饭时竟也围着他跑或由家中老人给喂食。教师应针对不同孩子的特征,制定具有差异性的应对方案,采取鼓励加奖励的方式,让其自己动脑解决问题。期间,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可对表现差的孩子点名批评或要求上台亮相,而应通过发小红花或者其他奖励方式让其接受表扬,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让他们的闪光点更亮。

二、引导儿童自己动手,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造成“中国小皇帝”现象不能不说与家庭教育有关。任何事情都越俎代庖,只能使得孩子的自我意识更加浓烈。培养孩子自主管理能力,应当从日常生活入手,多关注他们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在做事过程中能主动安排整理,形成善始善终的思维方式。

有的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习惯于乱放乱丢东西,没有良好的整理物品的习惯。一次,一个孩子在班级中将物品弄丢,竟然大哭了一场。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其上衣口袋里找到了丢失的物品。于是,老师趁机教育引导:每件物品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像大家每天按时回家一样,应多给他们准备专门收集放置的地方,要按照原来的路线,让他们各回各家,物归原主。

良好的習惯是在细节中一点点培养起来的,教师要在指导中让孩子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一方面,教师万不可凡事代劳,让孩子养成依赖的惰性;另一方面,多运用竞赛的形式激励孩子自我管理,帮助他们增强管理自觉性。

三、支持儿童自我展现,培养自信尝试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同时,也不要盲目限制孩子对美的追求。美丽是自信的内在展现。孩子喜欢打扮,只要不刻意追求另类,教师可适当鼓励,多给孩子机会展现自我,这能使得他们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自信和活力,增强自我管理的内驱动力。

在许多活动中,教师可以多放手让孩子自我动手,进行自我“包装”。让他们的奇思妙想能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如,在一次“六一儿童节目汇演”中,我就让参加节目的孩子自己梳妆打扮,教师给他们做评委指导。他们有的给自己的头上插上了蝴蝶结,有的给自己穿上了色彩斑斓的花衣;有的化妆成老爷爷、老奶奶……效果让所有的家长、老师吃惊,使其产生了耳目一新的新鲜感。孩子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多彩。这次汇演,有利于激活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活动的动力,让他们的实践更加得心应手。

虽然在孩子的审美观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但是要让他们在尝试失败的过程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并在多次尝试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问题与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另想它法,让他们在自我探寻的过程中找到最佳破解策略,让他们养成顽强的意志品质。当正确的审美观成型后,他们的自信随时展现在笑容里,他们自我管理也就结出了绚丽花朵。

如前所述,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受到家长、教师的潜移默化熏陶和典型示范影响,多给孩子自由、自主、自然、自信的管理空间和时间,更利于他们主动接受教育,形成自我管理的主动意识。教师应在大处着眼的前提下,从小处着手,多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独立意识、自我养成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他们在主动尝试和实践体验中找出问题,帮助他们剖析原因,形成严格自我的良好行为。

4.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篇四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是幼儿安全、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自我保护能力,以期对幼儿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幼儿

安全意识

自我保护能力

随机教育

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年龄小,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多是无意行为,受到伤害的可能性随时存在,稍不小心可能就会发生悲剧事件。因此,除了幼儿教师和家长平时的看护外,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十分必要。

一、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概念的界定

安全意识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安全的观念,是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可能会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可以说,安全意识是主动在头脑中发出“危险”的信号。幼儿安全意识,是幼儿对于危险状态的正确理解和辨认,以及警觉、戒备的心理状态,是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基本行为的认识。安全意识是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能力是完成某种活动的素质。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是指幼儿对安全的认识、理解和对周围环境中各种安全因素的敏感、判断及回避等自我保护能力。

二、幼儿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幼儿时期的孩子生理心理是初步形成时期,还不能辨别事物的是非、好坏、善恶,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这样就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诸如烧烫伤、气管异物、交通事故、意外堕落等种种意外伤害事件等,这些意外伤害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同时也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影响。所以,除了幼儿教师和家长平时的看护外,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对一切充满了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三岁左右,独立行走能力在不断增强,就越发地想摆脱对大人的依赖,希望能够独立探寻自己所不了解的世界。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遇到什么事物都喜 欢亲自去尝试一下,无形中便增加了很多危险因素。因此,为了幼儿能健康成长,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便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内容。(二)时代日益发展的要求

科技革命以来,现代社会科技突飞猛进,随之而来带给我们环境恶化加剧、交通拥堵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等等诸多问题,幼儿因为年龄小,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弱,因而成为了安全保护方面的弱势群体。危险一旦降临往往难逃厄运,不得不令人担忧。因此,各国都将幼儿的安全教育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三)家庭和社会的基本要求

计划生育政策不断落实,家长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家中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期盼,也是国家的未来。不少家庭多人照顾一个孩子,造成孩子生活上过多的包办代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应有的自理能力。另外,因为少而格外珍贵,家长们对孩子自主行为往往会过度限制,使他们做事缩手缩脚,缺乏自信和判断能力。如果危险来临,家长不在身边,就会束手无策。因此,有必要将幼儿从过度的限制和保护中解放出来,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既是其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民族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各方面的进步,威胁孩子安全的因素也在增加,探讨应对策略势在必行。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幼儿顺利地参加幼儿园的游戏、学习及生活活动,有助于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有道是:少年强则国强。而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强大的必要保证。

三、幼儿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途径

针对幼儿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模仿欲望强、缺乏生活经验、安全意识薄弱等的特点,现根据国内外各幼儿园开展的教育活动和教学内容设计,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总结出以下几种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通过随机教育培养

安全意识教育不仅要在集体活动中集体进行,还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平时要随时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利用各种教育活动,抓住生活中瞬间发生的偶发事件、典型事例,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只要做个有心人,时时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就能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温馨、快乐的生活乐园。例如,可以利用幼儿对电器好奇的心理,当发现幼儿有动开关、电线的举动时,抓住这一举动,及时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还可以结合常识活动,进行一些通电小实验,使幼儿了解电、电器的危险性,教育幼儿不要乱摸电源开关、插座、电线和电器等。让幼儿知道那些东西有危险,会伤害身体,不能乱摸乱碰,使幼儿懂得既要玩得自由开心,又 2 要注意安全。

(二)通过创设环境教育培养

幼儿园创设良好、安全的环境不仅仅是有美化的作用,也是一种直观的教育方法。精心创造、设计相应的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可以使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例如,通过用有趣的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照片等布置安全宣传栏或墙饰,让幼儿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感受安全教育;又如,在楼梯口贴上小脚丫,让幼儿知道在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边的扶梯走;在活动区域创设电话亭,教育幼儿在遇到火警、生病和坏人时应该打什么电话;在走廊、过道等地挂上招贴画式的安全标志或幼儿自己设计的安全标志,教会幼儿如何辨认并懂得它们的主要作用;再例如,在教室墙壁贴上卡通的图画故事和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欣赏到美丽图画的同时知道了“过马路要走人行道”、知道“红绿灯和交通标志”、“不能玩火、不能玩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窗户”、“陌生人敲门我不开”等。另外,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起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在小朋友面前做危险动作,不放置危险物品在幼儿能触摸到的地方,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必须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措施,让幼儿深深地感受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心自己的身体和健康,自己更应该懂得保护自己。

(三)通过主题活动教育培养

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挑选适当的活动内容,通过主题活动教育,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小班主题:棒棒的我。通过《不跟陌生人走》、《安安全全玩滑梯》、《交通信号灯》、《防止抓咬伤》等系列活动,让小朋友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收陌生人的礼物,不跟陌生人走;学习正确的玩滑梯方法;了解初步的交通规则,一定要在大人的带领下过马路;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不能随便抓、咬别的小朋友等等,初步培养小朋友的安全和自护意识。中班主题:安全地玩。小朋友的好奇心强,对电源插座、电线、电风扇、煤气灶、药品、热水瓶等都感兴趣,但这些物品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伤害,通过组织幼儿观看课件、组织讨论、欣赏故事、认识安全标志等活动,使幼儿知道哪些物品有危险,遇到危险时怎么办,幼儿园里怎样玩等,并学习简单的自救方法。大班主题:意外创伤。幼儿园里的意外伤害多发生在户外活动和上下楼梯中,所以通过儿歌《楼梯歌》、《防止烫伤最重要》、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砸沙包》、日常生活中和紧急疏散时的上下楼梯演练、安全方面的动画片欣赏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正确地上下楼梯。在户外活动中学会躲闪、正确的跑跳、有秩序地排队、观察周围环境等,懂得危险的 3 地方不能去,了解摔伤、烫伤后的简单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养成不推不挤、谦让等好品质。

(四)通过趣味游戏教育培养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是幼儿园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要充分利用游戏这一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安全自救技能的训练并巩固生活的技能。

例如,通过游戏“找娃娃”、“离群的小鸡”等活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大胆、心细,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特征,同时,还要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情绪,促使幼儿想出一些脱险自救的具体方法。利用角色游戏“红绿灯”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外出要跟随大人,不能在马路上玩耍,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让幼儿在看似游戏性质的表演中获得最为深刻的感性认识,在他们的头脑中,从小树立安全第一、生命最可贵的自我保护意识。又如,在情景表演游戏“你知道该怎么办吗?”中创设一些情景:“你一个人在家,有个陌生人敲门你该怎么办?”“夏天很热,容易中暑,你该怎么办?”“发现厨房有煤气的味道应该怎么办?”“如果你的手划破了怎么办?”等等,引导幼儿设想出各种各样的自救自护的方法并进行演习。还可以在娃娃家游戏中放置电话,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拨打电话,巩固他们对“110”、“119”、“120”等特殊电话号码的认识。同时,组织幼儿讨论哪种方法更好,让幼儿懂得采用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培养幼儿遇事不慌、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五)通过一日生活各环节渗透教育培养

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安全教育的好时机,要充分利用晨检、午餐、散步、盥洗、户外活动、自由活动等时间。例如,晨检:保健员要注意检查幼儿口袋是否带尖锐的器具或小珠子之类的东西入园,以防自由活动或午睡时戳伤或异物塞进耳、鼻、口等;又如,午餐:要注意提醒幼儿餐前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吃饭时热汤热饭要吹一吹再吃,以免烫伤;吃饭时不说话以免噎着。再如,教学活动:教幼儿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锐的东西。另外,户外活动时,教师在组织幼儿出活动室前要告诉幼儿整理好衣冠、鞋带,上下楼梯要靠右走;活动时要注意控制活动量不狂奔乱跑,不因活动量失控而摔伤;告诉幼儿玩大型玩具时的规则、分析怎样玩最有趣更安全;自由活动时,教师要时时关注并教育幼儿在玩玩具时不相互甩、抛、扔,不攀爬栏杆、窗户,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六)通过安全知识抢答比赛培养

设置一些安全知识问题,开展安全知识抢答活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例如,4 当幼儿乘坐公交车时我们可以设置问题:乘车时能把头伸到车外东张西望吗?幼儿答:不能。因为伸出窗外容易被外面的树枝和其他物体划伤或被另一辆车刮伤,而且头在外眼睛容易进沙子。又如,问:“当你迷路、走失了怎么办?”启发孩子们动脑筋,把自己想出来的好办法说给大家爱听,同时结合进行勇敢、防骗等教育。再如,“你放学回家,家人不在,你会怎么做?”结合进行不做危险游戏、不到河里和马路旁玩耍等教育。还有,“你很想看动画片了,大人在忙着,没空帮你开电视,你怎么办?”当他们纷纷说着如何解决的同时,结合讲述正确使用一些简单电器的知识,并进一步强化防触电教育。通过以上这些安全知识抢答,让幼儿自由讲述如何保护自身、防止意外、避免伤害,这样教师既能了解到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又能让他们自身受到影响教育,从而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七)通过家园配合进行教育培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仅靠幼儿园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还应让幼儿家长配合,同步进行。因此,要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及时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并让家长各抒己见,对如何让幼儿得到更加安全的保护、如何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出丰富的建议。另外,针对部分幼儿家长安全意识较薄弱的现状,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并配合幼儿园进行幼儿安全教育。可以设置“家园专栏”,利用栏目及时刊登安全教育话题,指导家长为孩子创设安全的家庭环境,同时将安全意识和身体保护方法教授给孩子。总之,幼儿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也是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四、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时刻牵动着父母、老师的心。因此,幼儿园要把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家长以及社会都应该积极参与,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同时要为幼儿提供和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要不厌其烦地通过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反复灌输同一内容的安全知识,让幼儿牢固掌握,知道哪里有危险,如何征服危险,并懂得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总之,实行幼儿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幼儿将所获得的安全知识转化为自我保护意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自己为自己创造安全的环境,自己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参考文献:

5.3~6岁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 篇五

近年来,幼儿园教师对于“自我意识”这一概念虽说已不陌生,但对它的理解并不全面,许多关于培养幼儿自我意识的教育活动往往偏重于自我意识的自我认知成分,例如“认识自己的身体”“我长高了”“我的小手真能干”等活动,而对于自我意识的另外两个成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则比较容易忽略。

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是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例如关注幼儿的感受,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等。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指导策略,然后活学活用,应用到具体情境中。下面,笔者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对教师有所启发。

一、尊重儿童,建立对儿童正确的期望

每个儿童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特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个体先天就具有不同的气质类型,有的安静,有的敏感,这是个体形成个性倾向的基础,且这些特质很难因环境和后天教育而发生改变。如果成人逼迫儿童改变某些先天的气质,就会对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困扰。其实,人的个性特质无所谓好坏,只是适合于不同的环境而已。以内向与外向这两种特质为例,许多教师认为外向的孩子更好,因此会对那些内向的孩子循循善诱,期望他们变得外向起来。然而,这样做的后果是内向的孩子会因为自己无法达到教师的期望而产生挫败感,从而形成较低的自我评价,变得自信心不足。其实,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其童年期大多表现出内向的特质。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正是人们不同的个性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形成了现在的社会分工。不同个性的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并没有哪一种个性特质是凌驾于别的个性特质之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的。因此,尊重儿童就应尊重他们的个性特质。

教师要从儿童发展出发,建立对儿童正确的期望。所谓正确的期望就是必须要满足儿童个别化的要求。儿童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也有其个别性,因此,教师要在了解自己班里每一个儿童的基础上,形成对每一个儿童适宜的期望。许多教师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化的儿童的形象,并且努力往这个方向塑造与培养自己班里的孩子。其实,这种理想化的儿童形象不可能符合班里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况且,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也是多元化的。因此,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塑造孩子是违背儿童天性的,也是不尊重儿童的表现。在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教师作为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如果意识中有这么一幅所谓“好孩子”的蓝图,是非常危险的,而且越是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教师,可能造成的危害越大。因为教师树立的好孩子的标准,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孩子会以此作为自我建构的目标,努力向此目标靠拢。而这一过程可能会磨灭孩子原本的灵性,扭曲孩子本来应该有的个性。教育不是流水线,不生产标准化的人才。在培养自我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每个孩子的特点,发现这些特质所适应的环境,让这些特质真正变为长处,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使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独一无二”的好孩子。

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儿童身上发生的一切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状况、个性特点和价值观等身心特征的全面认知、体验和调节。3~6岁儿童处于道德他律阶段,即外界权威的看法、评价和期望会极大地影响儿童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意识就要让儿童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积极的态度与期望。对此,教师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努力形成积极的态度倾向。所谓态度,指的是对特定事物的看法及其伴随的情绪。态度能够影响人的行为倾向。正如在看到半杯水时,有的人第一反应是水杯没有满,一半是空的,而有的人的反应则是水杯已半满了。显然后者的态度倾向比前者要积极。积极的态度倾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首先需要教师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待,坚信孩子的潜力,且不吝于表达对孩子的欣赏。曾经有位教育家对教师提问道:“你能够确定地说,50年后国家的领导者现在不在你的班级中吗?”如果教师能对孩子抱有如此积极的期待,那么他不经意间的一言一行都会流露出对孩子的欣赏与期待。形成积极的态度倾向还需要教师经常提醒自己要全面地看待事物,尤其要发现事物好的方面。例如,看起来调皮捣蛋的孩子常常会闪现出创造的灵感,善于投机取巧的孩子一般智商比较高,木讷的孩子往往踏实肯干,胆小的孩子一般擅长自我保护,等等。

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积极的行为。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往往对那些“破坏性行为”比较敏感,因为这些行为容易给其他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纠正这些不当行为占了教师日常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有统计表明,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孩子被教师叫到姓名的时候大部分是教师在提醒他“你正在做不被允许的事情”。这对于孩子构建积极的自我意识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一再强调那些负面的行为,就没有精力去发现正面的行为了。因此,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好的行为,并及时给予反馈。当好的行为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称赞和鼓励时,其发生的概率会大大提升,儿童的自尊、自信、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自我控制水平等都会有所提高。

三、以适宜的方法表达对儿童的欣赏与期望

在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儿童对自己的看法几乎就是家长或教师对他们所作评价的翻版。现在绝大多数教师都知道要使用表扬、鼓励等正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望,但在实际操作时仍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教师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注意表扬的有效性。有效的表扬必须符合三个标准:有选择的、特定的、积极的。所谓“有选择的”,就是只有在真正值得表扬时才表扬。例如,孩子在建构游戏中虽然屡次失败,但最终完成了搭建任务,那么这个时候孩子表现出的坚持性就值得表扬。所谓“特定的”,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特定的场合和对象。在幼儿园中,有效表扬往往发生在教师针对一小群甚至是单独一个孩子进行的评价活动中,而面向全班进行的表扬往往是无效的。二是指表扬的对象应是明确的行为,而非个体本身。例如,一个孩子懂得去关心弟弟妹妹了,教师应当表扬的是关心行为本身,而不是称赞那个孩子懂事了或长大了,因为每个孩子都在朝着懂事的方向发展,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懂得如何用行为来表达的,教师要示范的是如何让孩子知道用适当的行为来表达自我的成长。又如,孩子完成了一幅图画时,教师可以一边欣赏他的作品,一边说:“哇,你在图画里用了7种颜色。”而不是笼统地评价“你画得太好了”。有效表扬的第三条标准是积极的,即这种表扬不能存在消极的对比,不能抬高一个孩子,打压另一个甚至是另一群孩子。例如,教师在集体活动中提问后,听到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便提高嗓音说:“××小朋友坐得真好,她还举手了!”这听起来是在表扬某个孩子,其实是在批评另一群孩子,那些孩子就会很沮丧,一下子从积极思考的状态堕入自责中。合适的做法是,教师允许孩子先行讨论,然后规定2分钟后以举手的方式来要求表达自己的观点。2分钟后教师可以第一个邀请那个前面就举手的孩子,这样既肯定了那个孩子,也不会让其他孩子产生负面情绪。

其次,教师要更多地使用鼓励的方式,让儿童不断提升自我意识。有的教师认为表扬就是鼓励,其实,鼓励和表扬是不一样的。表扬是教师对儿童的某个行为的结果给出积极的肯定性评价,鼓励则更多的是针对行为的过程;表扬往往是表达教师的观点,而鼓励则更注重于激发儿童的感受;表扬往往是在成功完成任务后给予的评价,而鼓励则可以发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任何阶段,无论成功与否。例如,在儿童完成某项任务后,教师的表扬可以是:“你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任务,太棒了!”而如果使用鼓励的方式则可以是:“完成了任务,你是不是很高兴?”斯坦福大学的一项历时10年的研究表明,与表扬相比,鼓励更能激发儿童的自尊和自信。在该研究中,一直受到表扬的孩子在面对更难的任务时容易表现出畏惧退缩行为,而一直受到鼓励的孩子则更能经受失败的考验,并付出更多努力去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中尝试运用鼓励的方法:一是在任务开始阶段,对于那些比较困难的任务,可以鼓励孩子努力尝试,如“你可以自己完成任务的”,以提高其自信心;二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孩子坚持、独立地尝试各种方法;最后,在任务完成后,在表扬的同时,还可以这样鼓励孩子:“是你自己解决了问题!”让孩子既感受到教师的肯定,又能从内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在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与家长沟通、合作

家庭环境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如何就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意识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换位思考,理解并尊重家长的价值观。当代社会不再是价值取向一元化的时代,儿童的父母由于生长环境、成长经历等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例如,有的父母觉得儿童期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而有的父母则觉得要从小抓起,童年是为成年作准备的。这两类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不一样的,孩子的自我认知也会不同。有些教师经常会抱怨某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有问题,让孩子学太多东西,以至于孩子负担过重,没有快乐的童年,自我意识也产生偏差。幼儿园也会相应地举办一些家长讲座来传播科学的育儿观,但是许多家长对此并不理解。有的家长会说:“孩子不学拼音、不学写字,怎么能适应小学呢?”明智的教师应该首先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存在的合理性,并给予充分的尊重。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再与家长交流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这样家长才容易接受。

第二,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帮助家长了解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征。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了解这些规律,能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儿童。例如,3~6岁是儿童性别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儿童天真无邪的心里,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也是一件非常值得探究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在幼儿园中班、大班的盥洗室或午睡室常常会出现男孩让女孩看自己的“小鸡鸡”的事情,女孩也会回家问家长“为什么我不能站着小便”等问题。教师应该和家长积极沟通,让家长明白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是正常的,帮助家长因势利导地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第三,指导家长创设有利于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家庭心理环境。教育家吕型伟曾经说过,中国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太过严格,一点小事便会上升到人格问题甚至是生存问题的高度。与此同时,家长不太会表达对自己孩子的欣赏。教师要帮助家长意识到,自己不经意的行为和言语都会影响孩子的自我意识。例如,看到孩子穿衣服动作慢,家长不能说:“穿个衣服都这么慢,将来读小学怎么办?”有人统计了对儿童自尊、自信的形成不利的言行,包括:长篇大论地教育孩子,要孩子重复说明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将孩子无意的不适当行为上升到有意的层面,将一些偶发的事件告知教师并要教师一起教育,将自己的孩子和他人进行比较,等等。这些言行往往是很多家长在不经意间产生的,但是对于孩子的自尊是个严重的打击,会让孩子形成自卑感,从而对其终身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6.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篇六

教育目标:使学生明确自我监控的价值;

初步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

教育重点:自我监控的价值

教育手段:教师主讲;学生讨论;多媒体课件辅助。

一、导入:

平常,我和同学们谈论到学习的情况时,许多同学都谈到同样的问题:学习中,制定了的计划很难坚持下去。有的同学说给自己规定了学习任务和时间,但总是完成不了;有的同学说,有时坐下来学习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也有的同学说,除了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之外,不知道还该干点什么„„这些问题实质上都是有关自我监控能力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自我监控的话题。

二、什么是自我监控

认识什么是自我监控之前,我们先来想像一下,在哥伦比亚时代,一艘木制帆船要进行远洋航行,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提问个别学生,归纳学生的回答要点。)

同学们所谈的都很重要,但我们在这里想要谈论的是监控的问题,所以,请大家注意下面这幅图片。

这个监控过程包括五个环节:

1.船长在各种可能的目标中作出正确的判断,确定航行的方向与目标(可视为理论值);

2.副船长对船的实际行驶方向、航速、风向等情况进行观察和监视(可视为实际值);

3.舵手将所观察的“实际值”与船长所期望的“理论值”进行比较,制定一个促使“实际值”接近于“理论值”的行动方案,这是调节环节;

4.在方向和航速两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配合舵手的每个命令,这是执行环节;

5.通过传动器(如帆、马达)以能量影响的形式作用于帆船,以改变观察到的实际值,这是掌舵环节。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那些环节体现了监控呢?

环节2集中体现了“监”,环节3和4则集中体现了“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监控”实质上就是监视反馈并予以控制调节。认识了“监控”,我们再来考虑一下,什么是“自我监控”,请同学们说说看。

(请个别同学回答)

是的,“自我监控”就是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只有人类的意识才有可能将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视为作用对象,施以监视反馈和调节控制,那么,人类的自我监控具有什么价值呢?

(学生讨论)

三、自我监控的价值

1.自我监控在人类种系进化中的价值。人类无疑是生物进化中的优胜者,那么,是什么法宝使得人类取胜呢?应该说,是自我监控。同学们谈得没错,哲学家就这么说:“人类之所以从所有的生物种类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人类具有调控自己去解决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我监控在人类个体发展中的价值。我们刚刚讨论了自我监控在人类种系进化中的价值,大家已经认识到了自我监控带给人类的巨大财富。下面,我们来谈谈自我监控在人类个体发展中的价值。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来听两个故事:

(故事一)两个和尚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山上都没有水源,只在两座山的中间,有一条小溪。于是,两个和尚明天早晨都到山下去挑水。时间久了,两个和尚就成了好朋友。这样的日子过了五年。后来有一天,左边山上的和尚去挑水的时候,发现右边山上的和尚没来,他想:“这家伙,准睡懒觉了。”第二天,右边山上的和尚依旧没来,第三天也仍然如此。一个星期过去了,右边山上的和尚还是没有出现。左边山上的和尚不安起来,他担心他的朋友生了病。于是,他登上了右边的这座山。请同学们猜一猜,他看到了什么?

(学生互相猜测)

在山寺的院子里,大树下,他的朋友在悠闲地打着太极拳。左边山上的和尚大为诧异:“你一个星期没喝水,是怎么活过来的呢?”右边山上的和尚笑了笑,把朋友拉到后院,指给他看树下的一口井,说:“五年来,我每天挑完水,做完功课,就到这里来挖井。无论是什么天气,无论多么累,我每天总要挖一点。终于,在上个星期,我的井里出水了!这样,我就用不着每天下山去挑水了,省下的时间就可以用来打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故事二)有一座以“苦修”著称的寺庙,据说,这庙里对僧人的约束特别苛酷,但也正因如此,慕名来这里修行的僧人很多。有一次,来了一个小和尚,要在这里苦修。住持给他讲了寺规,其中极严格的一条是:修行期间不许说话,每隔十年,允许修行者说一句话,而每句话只许说两个字。十年后,住持召集全院僧人,听这个小和尚说他十年来的第一句话,小和尚说:“饭冷。”住持让他回去了。第二个十年,又轮到他说话的时候,他

说:“床硬。”住持什么也没有解释,让他回去了。第三个十年,住持再一次让这个小和尚说话的时候,他终于说:“我走。”说完,头也没回,就离去了。寺里的僧人都替他惋惜,认为他既然已经苦修了三十年,就这样半途而废,实在可惜。但住持长叹了一声,说:“唉,让他走吧!三十年来,他一直都在喋喋不休地抱怨着,谁还能留得住他呢?”请同学们想一想:三十年,他只说了三句话,六个字,住持为什么说他一直在喋喋不休地抱怨呢?

(学生自由发言)

是的,十年才有一次说话的机会,而这个和尚积聚了多年的心事,在终于能够说出来的时候,说的却是“饭冷”、“床硬”、“我走”,可见,他这三十年心中的不满与抱怨是如何难以抑制。

听了这两个故事,让我们来分析三个和尚的行为具有怎样的特点,从“挖井的和尚”、“挑水的和尚”、“苦修的和尚”身上,我们能看到些什么,他们的经历以及遭遇到底喻示着什么。

(学生讨论,然后举手发言)

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来具体地看看这三个和尚的行为:

挖井的和尚——有明确的目标,有较严密的行动计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才会有预期目标的实现。

挑水的和尚——没有生活目标,过一天算一天,虽然天天挑水,不能说不勤勉,但完全是由于生活所迫,没有个人的意志。因而,这样的生活只能随波逐流,漫无目的。

苦修的和尚——苦修不是个人的发展目标,遵守寺规修行是迫于外在的压力,不得不去做,而自己的内心却对那些规矩充满不满和抱怨。如此做事,半途而废是肯定的了。

通过分析,请同学们再来谈一谈,自我监控在个人发展中的价值。

(学生讨论,回答)

四、自我监控的培养

7.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篇七

在人类社会教育的发展进程中, 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早已被教育界所熟知和认可。美国的一位校长曾经说过, 自我教育的故乡在中国。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是我们中华民族教育的优秀传统, 自我教育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通过自我控制、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过程。《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自我反省是教育的起点, 教育过程是从内开始的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孔子提倡“内自省”“内自讼”, “仁”是标准的自我修养, 更是心的锤炼, 是一种内心的反省与自我的提高。孟子提倡性善论, 他认为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自己的“良知”和“良能”加强道德修养, 从而达到向善的目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 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最好的教育, 永远是通过率先垂范、身教言传的熏陶和感染来影响和启发学生, 从而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正所谓“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 学生具备了自我教育的能力, 就可以自动自发、自我省察、自我成长。这样受教育者才能既有丰富的知识, 又有健全的人格的水平。如果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一个人感到幸福, 那么, 自我教育就是通往幸福之路的唯一捷径。

197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向全世界提出来一个关于教育主体的深刻命题:“未来的学校, 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遗憾的是, 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在很多方面无法全面顾及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需求。在传统的大学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一般仍处于主导地位, 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样的教育实施过程中, 学生内在的教育力量和参与意识被极大压抑。同时, 在单向传递信息的号召式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的灌输, 强调认知教育, 道德的内化机制无法真正顾及, 对大学生的实践体验缺乏足够的重视, 对大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缺少完整有效的激励、鞭策、约束机制和具体的措施。同时传统的德育往往更多地强调其政治功能, 注重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并且一般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的, 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不可能完全顾及, 容易使德育趋向于简单化、枯燥化、平面化。在这种教育现状下, 大学生自我教育水平提升的空间是很有限的。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缺失, 学习态度不端正,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缺乏学习目标和规划;缺乏独立规划自己课余生活的能力, 容易随波逐流, 人云亦云;在社交过程中缺乏理解、尊重和宽容, 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自利;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很多学生在情绪的控制上处于被动状态, 容易被自己的负面情绪支配;在意志品质方面, 很多大学生缺乏坚定性和独立性, 面对挫折时意志薄弱, 抗击打能力差, 甚至自暴自弃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对大学教育和大学生个体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 传统教育必须向现代教育转型, 一次性学校教育必须向社会化终身教育转变。具有主动性、灵活性、积极性等特点的自我教育的培养正在成为高校教育目标的关键步骤, 成为大学生进行终身教育的客观化要求。

首先,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培养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骨干力量的大学生们, 从跨入大学校门那天起, 思想和精神上就多了一份“成人”的责任感和作为“成人”对自由的渴望和憧憬, 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人”, 应该主动承担起成人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更希望能远离家庭的束缚开始自己独立、自由的生活。可是, 长期的应试教育和功利性教育使得他们已经在生活和精神上养成了很顽固的学习和生活惯性。虽然他们有与一切恶性惯性彻底决裂的冲动, 但是, 冲动过后, 在心理上仍然难以摆脱对家庭、学校和教师的依赖。就像一只已经被剪断了翅膀的小鸟, 想要重新飞上天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于是, 独立与依赖之间的强烈冲突, 为大学生在自我教育的实践和行动上制造了很多的障碍。同时,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学生们怀着对大学生活和青春的无限憧憬闯入现实生活中,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对他们来说很可能就是当头一棒。接下来将会面对的挫折和失败可能会让他们坚强, 也可能会使他们失望、迷茫甚至放弃追求自我, 从此收起梦想的翅膀“低调”做人。此时便是大学生开始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契机。

自我教育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在个人成长遇到瓶颈时能对生活保持清醒认识, 正确面对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矛盾和困惑。在正确分析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从而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自我教育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学习,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个人性。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生活目标, 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 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划, 然后再付诸行动。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合理的安排, 在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 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为自己量身定做科学的学习方案, 不仅能使他们利用好大学这个黄金时间段武装自己的头脑, 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从而终身受益;自我教育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修养, 这是大学生成为具有现代品德成人的基础。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大学期间学习知识固然重要, 而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更是不可忽视的方面。现代的“人才”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 还有具备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许多品质, 如恭敬、宽容、诚信、勤勉、感恩等。虽然大学生人文修养的提升是由各种因素促成的, 可是自我教育却是其中最主要的环节。个体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内化、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从而能全方位地提高自己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能力, 这也是使自己未来能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其次, 加强自我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

现代教育观念是指与现代社会、现代经济、现代科技相适应的教育观念。与市场经济、开放社会、网络时代及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是以现代思想、观念、现代生活方式、教育方式为特点的对主体意识的强调。现代的大学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也就是在教育过程中重视人的因素, 正确凸显人的主体位置,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价值, 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在这个教育过程中, 不能缺少了大学生主体自我教育的积极参与, 否则现代教育观念只能成为口号。同时, 现在的各项教育改革都应将重点工作放在如何发挥教育对象主观能动上性。

现代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 要根据新世纪的新要求来培养人才。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才能、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把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的能力。我们正处于现代的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 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经济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是知识经济的核心。2011年1月, 温家宝同志就《对我国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批示中指出:自我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 是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 “自我教育”的理念, 在教育改革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 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最后, 自我教育是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内在要求。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和更新, 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空间愈来愈宽广, 为自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同时也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求自主自立的自我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打破了计划经济的单一发展模式, 使经济导向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更多地向多维、多向、多极转变。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大潮中, 大学生作为必将迈向市场的主要群体, 要应对市场经济的各种需求, 就要具备独立、自主、创新的能力。自我教育所具有的能动性、自主性、主动性和调节性正好适应了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特别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自主的择业模式对新时期的大学生们的自我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自己的命运要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就必须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 有选择、有目的地去思考、学习和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在更高的层次上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发展的要求。

与此同时,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 使得网络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颠覆着人们传统的生活状态。在这种环境下, 大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网络已经全方位地渗透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成为大学生获得新知识、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 对大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网络是个信息的宝库, 也是信息的垃圾场, 各种信息相互混杂, 其中不乏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垃圾信息。在当前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下, 一些在中学阶段因为高考的压力和家长的监管, 没有机会全面、自由地接触网络的大学生, 在充满了诱惑的虚拟网络面前逐渐丧失了基本的辨识能力, 甚至完全被网络控制, 沉湎其中, 失去了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能力。于是, 出现了一系列网络越轨行为, 如患上网络孤独症、网恋、网络攻击、网络盗窃和诈骗等。在庞大、纷繁、复杂的网络围攻面前, 大学生们要达到利用网络而不被网络利用的目的, 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有意识地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 增强辨识能力, 提高免疫力, 不断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只有如此, 在被称为“信息万花筒”的网络面前才能真正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不断从网络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 促进自己的更快、更健康地成长。

在科技革命、社会变革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下, 在当前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网络社会、知识经济、市场体制、多元化的时代, 这是一个特别强调个体终身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时代。每个社会成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 必须要坚持持续不断地学习, 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 自我教育能力已经成为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不断开拓未来的自我发展空间的重中之重。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形式, 是当代人社会化的必由之路。我们的高校教育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环境, 促进自我教育能力培养, 就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也不可能保证教育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因此,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要:所谓“自我教育”是指学生在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形成的以“自己教育自己”为目的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如果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教育, 对学生实施的教育就永远不会是全面的。因此, 传统的无法全面顾及大学生自我教育发展需求的大学教育必须向现代教育转型, 一次性学校教育必须向社会化终身教育转变。具有主动性、灵活性、积极性等特点的自我教育的培养正在成为高校教育目标的关键步骤, 成为大学生进行终身教育的客观化要求。

关键词: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意义

参考文献

[1]韦钰.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冉乃彦.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4.

[3]贺乐凡, 周韫玉, 黄泰山.自我教育——教育的至高境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张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3) .

[5]陈剑光, 胡弼成.论网络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J].大学教育科学, 2005 (03)

8.论自我管理核心能力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 自我管理 核心能力 班级管理

1.引言

职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这个问题在我担任班主任的这几年间有学生无数次地追问过。这也许是众多即将进入职场或已经初涉职场却屡受挫折的人共同面临的困惑。

按照传统的观念,一个人在接受一定年限的正规教育之后,应该初步具备从业的基本能力。然而,社会的现实告诉我们,职场与校园的差别如此之大,以致许多学业成绩优秀的求职者苦苦追求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录用,很多幸运的职场新人虽然求职成功却无法适应工作的要求,并由此产生自卑、抱怨、厌倦等负面情绪,甚至有些人不得不从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上“落荒而逃”……

当今社会对“应试教育”批判得很多,不少职业类学校也已经意识到了应试教育的缺陷和弊端,努力尝试在教学中还原职业场景,模拟工作过程,提炼和概况职场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训练学生。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只是强调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如果说学业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可以使人胜任自己的工作的话,那么学业和专业以外的能力则可以帮助人们获取更多机会,为更好地从事专业工作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从而提升专业水准,并从中获取更多成功机会和职业幸福感,这种能力将使人终身受益。

什么是“专业能力之外的能力”呢?我们称之为“职业核心能力”(Vocational Key Skills),并赋予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自我管理、信息处理、创新创业。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我想谈谈“自我管理”这一话题。

2.自我管理的内涵

自我管理是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运动和实践的一种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核心就是自我认知、自我组织、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自我意识、自我锻炼、自我反思,使个体科学地、有目的地逐步改进和完善,从而达到自我实现、自我成就和自我超越。同时,自我管理是一门充分调动大脑的自动调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力,更有效地探索和实现自身的最大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科学与艺术。自我管理是自动自发进行的,自动自发就是没有人要求、强迫,自觉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3.在班级管理中融入自我管理的措施

长时间的班级管理实践证明,一个由几十人组成的班级,只靠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我们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成为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以此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终目的。可是达到这一目的是很困难的,怎样才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全部纳入自我管理的科学轨道呢?从2008年开始实验在班级管理中融入自我管理理念开始,我一直做着尝试和总结,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想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阐述。

3.1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其在自我教育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如何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保护学生自我管理的愿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为了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平时在管理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2强调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独立性教育的重要性

从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对于成人的依赖性普遍很强,家长和老师更多地扮演了“保姆”的角色。由于家长过分溺爱,这些“小皇帝”们在家中失去了培养其独立性的机会。他们大多需要成人的帮助和照料,这种状况正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最大障碍。

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他人和集体三者的关系,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并不只是单纯地管自己,而是要对自己、他人和集体三者全面负责。即强调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克服个人本位主义,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植根于班级集体之中[4]。因此,班主任就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如利用播放成功学讲座、班会课、黑板报、晨读、午自习等时间向学生做正面宣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现实,体验社会生活,追求高尚情操,不断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3.3教给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方法

教会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说:“最好的管理就是自我管理。”事实上,各种管理的实施中都渗透着自我管理因素,没有自我管理就没有真正的管理。但是,自我管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要精心地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首先要使学生建立自我管理的目标,使他们把教育目的同个人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迈出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其次要强调自我管理不能造成班级学生的失控状态,教育学生懂得约束自己,控制自己,通过自我管理“战胜自己”,用约束能力使自己走上正轨。要想达到这种程度,班主任要时刻清醒,全面了解班级学生,因地制宜地进行引导教育。善于抓住时机,用各种形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次次交流和活动中得到由感受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3.4给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机会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教育是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当然,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要有有效途径。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日常的班级管理和学生会管理工作成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渠道。班主任应尽量给每一位学生锻炼的机会,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管理活动中。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事管,避免出现少数人忙多数人闲的局面,使他们在活动中能表现自己,释放自己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更希望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价值。因此,给学生提供、创造自我管理的机会,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

4.结语

如今,我很欣喜地看到被我作为实验班的2008级的学生小S,他的亲身经历验证了我的想法是可行的。在小S一步步从中专历经大专,专升本,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读研,再到进入微软实习,最后进入国内一流的通信业龙头企业工作,成为一名出色的HR,同时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华丽的经历中,我看到了一个切实践行自我管理的成功者的特质——内心从不受到束缚,几乎顽固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为此甘愿承受重负;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果断的行动力;对人生抱着积极热忱的态度;有着行之有效的自律生活,不虚华、踏实的生活态度,以及能在压力下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健康。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不能寄托在老师和家长的严格要求与逼迫下,而必须建立在青少年学生自觉负责的基础上。因此,新时期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角,要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管理中。而自己则要当好导演,把握好整个班级工作的节奏和度,努力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自我管理的过渡。

参考文献:

[1]谭芳.论高校加强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9(2).

[2]黄平.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

[3]孔练光.何玲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推行“自主管理”纪实[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3(5).

[4]王佳.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策略研究[J].魅力中国,2014(6).

9.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篇九

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是教师和家长的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身边都或多或少存在有各种不安全的隐患。然而,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孩子在幼儿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尚未完善,其自我保护能力相当缺乏,一不小心,就容易发生事故,促及到幼儿的安全。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显然保护幼儿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过分消极的保护有时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只有积极的保护——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才能使幼儿避免伤害,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健康成长,应从孩子幼年起就坚持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以下是我对幼儿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相信孩子,放飞孩子。

在幼儿教育日趋受到关注的今天,我们知道,美国的教育注重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日本的教育注重培养“阳光儿童”——幼儿意志坚强、顽强奋斗品质的培养,而我国传统教育却是注重幼儿“保护和保养”——我们的独生子女被家长乃至学校过度保护着。成人意识到外界存在着的一些对儿童发展不利的因素,一味地对孩子采取全方位的保护,认为“少活动、少出事”,如一些家长就认为尽量减少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或让孩子呆在家里与板凳、电视为伍,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结果还是防不胜防,意外伤害事故还是时有发生,更何况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独立到社会上生存,还会遇到更困难、更危险的事情。成人对孩子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孩子、保护孩子的同时,成人应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只有把安全的金钥匙交给孩子才是更可靠的。所以,一些老师要彻底改变“以保代教”的观念,充分认识到:作为教师,不应因噎废食,束缚孩子好动、好奇、好探索、好冒险的天性;也不应生怕孩子出事故,对孩子管头管脚,让孩子处于被动的地位,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正确估价孩子身心两方面的可塑性,放飞孩子,让他们在摸、爬、滚、打中形成勇敢的一面,引导孩子养成自我保护意识,且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才能使幼儿避免伤害。

二、发动家长,促进家园联系的同步教育。

得到家长与幼儿园的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在北京市21世纪实验幼儿园的一项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该园100%的家长都认为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很有必要,也意识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生活中只有47%的家长在平时生活中经常教授孩子这方面的知识技能,可见,教师还要进一步提高家长意识,改变家长观念。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开展家长工作,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共同研究者和合作伙伴。例如,可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我们的研究计划、活动安排,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虚心听取他们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还有通过家园联系栏,开辟 “安全、自救、每日一问”的知识园,如在家中有许多的危险物品象炉子、热水瓶等,不能因为危险就设置各种禁区,应注意对孩子独立行为能力的培养,如使用家庭中常用器具的能力;盛、倒开水的能力;摔伤或砸伤后不能乱揉的知识及用手紧压伤口的止血等办法;父母出门在外,幼儿独处在家中时,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有紧急情况时,孩子可请可靠的邻居帮忙等,通过这些栏目,提高家长们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增强家长们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达到安全教育的家园一致性。

另外把每一阶段的活动内容定时展示给家长看,向家长清楚地阐明每一个活动需要哪方面的配合?如何配合?等等;利用口头联系及时沟通幼儿在园、在家的行为表现和活动后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相互进行意见反馈,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采取下一步的教育措施。有了家长配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有效工作就会得到很大体现。

三、利用各种活动形式,进行有意教育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每个孩子真正动起来,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更使他们增强了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幼儿勇敢、机智、细心、友爱、合作的好品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设计游戏教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例如通过《娃娃找家》、《我的家》等一些游戏活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物征等等,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积极情绪,促使幼儿想出一些自救的具体方法,让幼儿在活动中有高昂的情趣,主动参与分析讨论,积极地获取知识。

2、开展专题活动: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只有他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情、感兴趣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接受,并转化成自身的需求,如果把幼儿的需求作为健康教育的基点,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一系列活动,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安全主题活动,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

一次在组织幼儿做游戏时,雯雯小朋友的头皮被墙角划破了,孩子们在表示关心的同时,纷纷到墙角处查看。抓住这个机会,我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⒈讨论:雯雯为什么会受伤?小朋友在游戏时应怎样做才不会受伤?⒉受伤以后有什么感觉?小朋友、老师、爸爸、妈妈的心情怎样?⒊设计、制作各种危险的标记。⒋找危险,组织和引导幼儿找出幼儿园中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危险,并贴上标记,提醒全园小朋友在游戏中注意。并通过认识标记延伸到认识交通标记生成各种安全教育系列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交警大队的警察叔叔给我们作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讲座,让小朋友知道怎样走路,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认识禁止行人通行标志、人行横道标志、注意危险标志、步行街标志等等;利用一些角色游戏让幼儿进一步遵守交通规则。此后,定时带幼儿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事先和幼儿共同制定几项规则纪律:如走路靠右边;看见绿灯走、红灯停;过马路要四下张望;小朋友之间手拉手不可掉队……经过几次的活动,孩子们基本上就能遵守规则和纪律,使活动顺利地开展,也使幼儿在活动中增强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开展交通安全的系列活动中,如果幼儿对火警电话、消防车感兴趣,就可以接着开展有关消防安全的活动:观看动画片《阿q正传》(消防专题宣传动画),带领幼儿参观消防方面的各种图片,进行模拟练习等。

3、有效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而运动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发展。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在身高、体重方面较过去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身体肌肉长期缺乏有效的活动,肌肉组织内储氧量降低,肌肉弹性张力下降,因此幼儿动作的平衡能力、灵活性都达不到自我保护的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平时很少跑动的孩子相对来讲容易受伤,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奔跑蹦跳灵活,钻爬攀登熟练,反应敏捷,相对来讲磕碰就少一些。在幼儿园的活动中,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组织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基本动作训练,提高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使其手脚动作灵敏、协调,避免跌伤、撞伤、扭伤,巩固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抓住一日生活的契机进行随机教育。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诸多的教育契机,只要我们大家做个有心人,抓住这些机会,随时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午睡起床时,教幼儿正确有序的穿衣服保护自己身体;鞋带松了,教育幼儿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进餐时教育幼儿将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就可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等。外出乘车时,教育幼儿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不要在行车时吃棒棒糖和乱跑,强化幼儿安全自护意识。对于一些运动规则、生活制度、集体纪律等则利用空闲时间加以引导教育,使幼儿从中学会正确分析情况,避免伤害,遇到紧急情况时会躲闪、让开或叫喊求援,保护自己的安全。

另外,日常生活中的突发、偶发事件也是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生动素材。一次做早操时,一位小朋友突然晕倒了,我便开展了“我生病了该怎么办”的讨论,幼儿积极参与,发表意见,通过讨论幼儿得到以下答案:(1)告诉老师自己哪里不舒服(2)去给保健医生看病。(3)多喝水补充水分(4)打电话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带自己去看病。(5)去寝室休息。通过谈话使孩子们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真正做到自我保护。

五、经常对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醒巩固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其意识和行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幼儿的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比如幼儿都知道在走廊不能奔跑,但大多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却做不到,这就需要成人平时多对幼儿进行正确行为的疏导,使之形成习惯。因此老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要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

上一篇:营运审计主管求职简历下一篇:整改情况汇报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