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塑料管材行业前景展望分析

2024-10-06

2023年我国塑料管材行业前景展望分析(精选8篇)

1.2023年我国塑料管材行业前景展望分析 篇一

中国智能变电站行业运行模式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8-2023年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智能变电站行业发展综述

1.1 智能变电站行业定义

1.1.1 智能变电站概念

1.1.2 智能变电站功能特征

1.1.3 智能变电站与数字变电站的区别

1.1.4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区别

1.2 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2.1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1.2.2 现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的不足

1.2.3 智能变电站的优越性

1.3 智能变电站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3.1 智能变电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智能变电站行业相关政策动向

(2)智能变电站行业相关标准动向

1.3.2 智能变电站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国际宏观经济现状

2)国际宏观经济展望

(2)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国内宏观经济现状

2)国内宏观经济展望

1.4 智能变电站行业发展风险分析

1.4.1 智能变电站行业政策风险分析

1.4.2 智能变电站行业技术风险分析

1.4.3 智能变电站行业市场风险分析

1.5 智能变电站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1.5.1 智能变电站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1.5.2 智能变电站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1.5.3 智能变电站行业盈利因素分析

第2章:中国智能变电站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容量

2.1 智能电网发展现状与前景

2.1.1 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分析

(1)智能电网发展概况

(2)电网投资建设情况

(3)电网基础设施建设

(4)电网建设投资预测

2.1.2 智能电网投资建设分析

(1)智能电网管理体制

(2)智能电网投资规模

(3)智能电网投资结构

1)各环节投资结构

2)各区域投资结构

(4)智能电网主要试点项目

(5)智能电网关键领域及实施进程

2.1.3 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分析

(1)坚强智能电网总体框架

(2)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目标

(3)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环节

(4)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条件

(5)坚强智能电网技术路线

2.1.4 智能电网发展趋势与前景

(1)智能电网发展趋势分析

(2)智能电网发展前景预测

(3)前瞻智能电网发展建议

2.2 智能变电站行业发展现状

2.2.1 智能电网变电环节投资规模

(1)智能电网变电环节发展重点

(2)智能电网变电环节投资规模

(3)智能电网变电环节发展现状

2.2.2 智能变电站行业发展影响因素

2.2.3 智能变电站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2.3 智能变电站项目建设与经济性分析

2.3.1 智能变电站项目建设进展

2.3.2 智能变电站行业建设规划

2.3.3 智能变电站项目建设策略

2.3.4 智能变电站项目经济性分析

2.4 智能变电站市场需求容量分析

2.4.1 新建智能变电站总体市场需求容量

2.4.2 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总体市场需求容量

2.4.3 前瞻智能变电站行业发展建议

第3章:中国智能变电站建设一次设备市场容量

3.1 智能变电站建设变压器市场容量

3.1.1 变压器市场发展情况

(1)变压器分类

(2)变压器市场发展现状

(3)变压器产业补贴标准

(4)变压器市场竞争分析

3.1.2 智能变电站项目变压器招投标分析

(1)变压器招标规模

1)变压器总体招标规模

2)变压器各细分产品招标规模

3)智能变压器招标规模

(2)变压器中标格局

1)变压器总体中保格局

2)变压器各细分产品中标格局

3.1.3 智能变电站建设变压器需求容量

3.2 智能变电站建设电子式互感器市场容量

3.2.1 电子式互感器市场发展情况

(1)电子式互感器市场发展现状

(2)电子式互感器市场竞争情况

3.2.2 智能变电站项目互感器招投标分析

(1)互感器招标规模

(2)互感器中标格局

3.2.3 智能变电站建设电子式互感器需求容量

3.3 智能变电站建设其他一次设备市场容量

3.3.1 其他一次设备市场发展情况

(1)组合电器市场发展情况

(2)断路器市场发展情况

1)低压断路器

2)高压断路器

(3)隔离开关市场发展情况

(4)电容器市场发展情况

(5)避雷器市场发展情况

(6)电抗器市场发展情况

3.3.2 智能变电站项目其他一次设备招投标分析

(1)智能变电站项目组合电器招投标分析

1)组合电器招标规模

2)组合电器中标格局

(2)智能变电站项目断路器招投标分析

1)断路器招标规模

2)断路器中标格局

(3)智能变电站项目隔离开关招投标分析

1)隔离开关招标规模

2)隔离开关中标格局

(4)智能变电站项目电容器招投标分析

1)电容器招标规模

2)电容器中标格局

(5)智能变电站项目避雷器招投标分析

1)避雷器招标规模

2)避雷器中标格局

(6)智能变电站项目电抗器招投标分析

1)电抗器招标规模

2)电抗器中标格局

第4章:中国智能变电站建设二次设备市场容量

4.1 智能变电站建设保护类设备市场容量

4.1.1 保护类设备市场发展情况

4.1.2 智能变电站项目保护类设备招标分析

(1)总体招标情况

1)总体招标规模

2)总体招标智能化率

(2)细分产品招标情况

1)35-110kv继电保护设备招标情况

2)220-750kv继电保护设备招标情况

4.1.3 智能变电站建设保护类设备需求容量

4.2 智能变电站建设监控类设备市场容量

4.2.1 监控类设备市场发展情况

4.2.2 智能变电站项目监控类设备招标分析

(1)总体招标情况

1)总体招标规模

2)总体招标智能化率

(2)细分产品招标情况

1)35-110kv变电站监控系统招标情况

2)220-750kv变电站监控系统招标情况

4.2.3 智能变电站建设监控类设备需求容量

4.3 智能变电站建设在线监测系统市场容量

4.3.1 在线监测系统市场发展情况

4.3.2 在线监测系统市场需求容量

4.3.3 在线监测系统主要企业

4.4 智能变电站建设时间同步系统市场容量

4.4.1 时间同步系统市场发展情况

4.4.2 智能变电站建设时间同步系统需求容量

4.5 智能变电站建设故障录波装置市场容量

4.5.1 故障录波装置市场发展情况

4.5.2 智能变电站建设故障录波装置需求容量

4.6 智能变电站建设相关设备市场竞争

第5章:中国智能变电站技术分析

5.1 智能变电站相关规范和标准

5.1.1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5.1.2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

5.1.3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5.1.4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

5.1.5 电子式互感器技术规范

5.1.6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5.1.7 其他智能二次设备的技术规范

5.2 智能变电站设计分析

5.2.1 智能变电站设计原则

(1)功能自治原则

(2)信息共享原则

(3)分层处理原则

(4)全景优化原则

5.2.2 智能变电站设计建议

5.3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分析

5.3.1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分析

(1)数字化测量技术

(2)标准网络化通信技术

(3)智能分析决策技术

(4)智能控制技术

5.3.2 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进程

5.3.3 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方向

5.4 智能变电站细分设备技术分析

5.4.1 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技术分析

5.4.2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技术分析

第6章:重点区域智能变电站需求与建设

6.1 江苏省智能变电站需求与建设

6.1.1 江苏省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6.1.2 江苏省智能电网建设现状

6.1.3 江苏省智能变电站需求分析

6.1.4 江苏省智能变电站建设现状

6.2 山东省智能变电站需求与建设

6.2.1 山东省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6.2.2 山东省智能电网建设现状

6.2.3 山东省智能变电站需求分析

6.2.4 山东省智能变电站建设现状

6.3 广东省智能变电站需求与建设

6.3.1 广东省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6.3.2 广东省智能电网建设现状

6.3.3 广东省智能变电站需求分析

6.4 浙江省智能变电站需求与建设

6.4.1 浙江省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6.4.2 浙江省智能电网建设现状

6.4.3 浙江省智能变电站需求分析

6.4.4 浙江省智能变电站建设现状

6.5 其他地区智能变电站需求与建设

6.5.1 天津市智能变电站需求与建设

6.5.2 甘肃省智能变电站需求与建设

6.5.3 湖南省智能变电站需求与建设

6.5.4 辽宁省智能变电站需求与建设

第7章:中国智能变电站行业主要企业经营分析

7.1 智能变电站企业总体发展状况分析

7.1.1 智能变电站行业企业规模

7.1.2 智能变电站行业工业产值状况

7.1.3 智能变电站行业销售收入状况

7.1.4 智能变电站行业利润总额状况

7.2 智能变电站行业领先企业个案分析

7.2.1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情况简介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8)企业销售区域和渠道

(9)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

(10)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1)企业2014-2017年整体经营情况分析

(12)企业投资兼并重组动向分析

(13)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2.2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情况简介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8)企业销售区域和渠道

(9)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

(10)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1)企业2014-2017年整体经营情况预测

(12)企业投资兼并重组动向分析

(13)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2.3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情况简介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8)企业销售区域和渠道

(9)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

(10)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1)企业2014-2017年整体经营情况预测

(12)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2.4 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8)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9)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2.5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8)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9)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2.6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8)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9)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2.7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8)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9)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2.8 南京新宁光电自动化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8)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9)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2.9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8)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9)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2.10 山东泰开高压开关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3)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4)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2.11 湖南长高高压开关集团股份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8)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9)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2.12 抚顺电瓷制造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3)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4)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2.13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情况简介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8)企业销售区域和渠道

(9)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

(10)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1)企业2014-2017年整体经营情况预测

(12)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2.14 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8)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9)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2.15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8)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9)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2.16 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8)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9)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图表目录 略

2.2023年我国塑料管材行业前景展望分析 篇二

关键词:叉车,发展历程,现状,趋势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叉车年产量也由2.2万多台增长到了最高峰的31万多台,增长了10多倍。但是从2011年之后,中国叉车年产量开始了高位震荡,连续三年(包括2013年),叉车销量始终徘徊在30万台这个量级上,并且具有持续徘徊的趋势。

叉车行业如何定位、如何发展?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叉车行业产生哪些影响?就以上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业内人土参考。

一、世界叉车行业现状

目前,叉车在技术上分为欧系和日系。欧系叉车以林德叉车为代表,特点是行走系统采用静压传动,车体采用上下车架组合式,中间有硅阻尼减震器减震,整车具有微动性能好、噪声低、传动精度高的特点。日系叉车一般以丰田叉车为代表,特点是行走系统采用液力传动,车体为整体式车架,具有传动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上世纪80年代后至2000年前,世界叉车年销量在40万~70万辆左右。2000年后,中国叉车行业崛起,使世界叉车的销量迅速达到了90万台以上,如图1所示。从2009年以来中国叉车销售量始终占世界总销量的近30%,如图2所示,并在2011年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31万台。因此,中国叉车市场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

按照销售额排序,目前世界上著名的叉车公司为:林德、丰田、海斯特、荣格莱西、美国克隆装备、三菱、PARTEK、曼尼通、克拉克等,这些叉车企业占据了全球大约50%以上的市场。

我国著名的叉车企业是合力、杭叉等等,若按照销售数量排名可以进入世界前列;按照销售额排名,估计可以进入前十。这两家中国企业占据了世界大约15%的叉车市场份额。

二、中国叉车行业现状

我国叉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开始到1978年,是中国叉车业的起源阶段。

其标志性事件有:1953年上海生产了首台非机动搬运车;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沈阳电工机器厂研制了仿苏的1.5吨电动平衡重式叉车;大连叉车总厂(原大连锻造厂)研制了首台5吨的由解放汽车改装的内燃平衡重式叉车;上世纪60年代后,上海交通装卸机器厂研制了首台3吨内燃平衡重式叉车;山西机器厂研制出了首台1吨平衡重式汽油叉车。这些成果,点燃了中国叉车行业的星星之火。

第二阶段,1978~2000年,是中国叉车行业规范和发展的阶段。

这一阶段全国的叉车产量在1万~3万台之间,也有少量的出口。2000年,出口0.48亿美元,进口0.92亿美元,逆差大约0.44亿美元。这是我国叉车行业向国外同行学习和叉车制造技术飞跃发展的时期,也是大量人才成长的时期,为今后叉车行业厚积薄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性事件有:

一是,原机械部工程农机司在国家层面上实施了行业归口管理;在技术管理方面,由原机械部起重所内部成立叉车设计研究室,作为全国叉车技术开发归口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成立了原机械部工程机械军用改装车试验场,并在试验场内成立了叉车检测研究室,作为叉车产品质量和试验检测的归口部门;在学术研究方面,由原机械部直属的宝鸡叉车厂设立的《叉车技术》杂志编辑部,成为叉车行业唯一的内部学术刊物;在标准制定方面,由原机械部统一领导,叉车行业由起重所牵头,参考原苏联和国内汽车行业的标准,凝聚行业集体智慧,首次编制了三个标准:JB2390-1978《0.5-10吨平衡重式叉车基本参数》、JB2391-1978《0.5-10吨平衡重式叉车技术条件》、JB3300-1983《0.5-10吨平衡重式叉车试验方法》(目前这三个标准已进行了三次修订,但仍在使用)。

二是,根据以上三个标准,在原机械部的领导下,由起重所叉车设计室牵头,组织行业进行了第一次叉车统型设计,绘制了1吨、2吨、3吨、5吨四个吨位级的平衡重式叉车的统图并发布推广,为在全国实现规范化配套奠定了技术基础。

三是,2000年叉车列入了国家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

四是,在原机械部的领导下,由试验场牵头,在1983年和1989年进行了两次全国内燃叉车行业的集中考核,评出了杭叉CPC30 (3吨)和原北京叉车总厂的CPCD10 (1吨)型叉车为国家优质产品,另有5个企业的相关产品获得了部优产品。通过行评,查找问题并不断改进,整个叉车行业的产品质量有了大幅提高。

五是,在原机械部的领导下,开始技术引进,1981年北京叉车总厂、大连叉车总厂引进了三菱技术;1985年安徽合力、宝鸡叉车引进了TCM技术。

六是,主要零部件配套,1987年上钢三厂专门为叉车行业开模并轧制了14号、16号门架C形异型钢。根据日本技术,叉车行业的门架型钢由CC型改为焊接的CJ型;为了提高3吨叉车的动力性,应杭叉的要求,新昌发动机总厂首先将485扩缸为490发动机,此款发动机现在已成为国内3吨叉车主要的配套机型;按照日本TCM技术,由中南传动厂开发了传动系统刚性连接的结构;同时,浮动蹄式制动器、悬挂式V法铸造的配重在行业上逐渐推广使用。

此外,在这一时期,16家叉车企业在镇江成立了中联叉车公司,后来成员发展到17家,中联叉车公司的生产量约占全国叉车年产量的80%左右。

第三阶段,2001年到现在,是中国叉车高速发展的阶段。

主要代表性事件有:

一是,2000年后,受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影响,国内出现了国企改制浪潮,其中改制最成功的是浙江杭叉股份公司,其产量由改制前的0.24万台左右,增长到了现在的近7万台。这一时期,大量的民营企业进入到了叉车行业,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叉车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是,2002年10月,由试验场牵头,成立了机械产品国际采购协作委员会,通过在国际上采购叉车关键零部件,跨越式地提升国产叉车的产品质量,推动了产品出口量。2006年,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策略,组织行业在辽宁宏昌轧钢厂采用OEM的形式,开发出了叉车C、J形门架异型钢,结束了中国没有J型钢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10个型号的叉车门架异型钢,有力地促进了叉车行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也促进了叉车的出口。

三是,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同年中国工业车辆协会加入了世界工业车辆统计协会(WITS);2003年叉车调入国家特种设备管理目录,实行特种设备许可证管理。境内企业实行制造许可制;境外进口产品实行型式试验许可制。

四是,中国叉车的销售量由2000年的22348台发展到2012年的288666台,2011年销售量达到313847台,创造了历史最高点,如图3所示,占到世界叉车总量95万台的近三分之一。2005年,出口2.96亿美元,由逆差开始变为顺差,2012年出口达到了15.69亿美元,同2000年相比增长了32倍多,如图4所示。

五是,在产品规格型号上,已经基本与国际接轨,原来只有大连叉车厂才能生产的25吨以上的叉车,现在合力、杭叉、美科斯、三一重工等都具有了同等的技术力量;叉车起重量的范围达到了0.5~46吨,高度14米,基本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叉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1. 国内外叉车市场形势分析

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后,虽然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由于欧美市场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低端产品的出口具有受制于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趋势。目前实施的“噪声指令”、“振动指令”等法规,显然是充分利用了WTO规则,针对欧盟以外国家的低端产品而制定的技术贸易壁垒。这些为叉车出口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倒逼我们的叉车品质向中高端发展。由于2013年下半年后,新兴国家的经济由放缓开始回暖,为中国叉车行业扩大出口增量提供了方向。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经过两年多的增速下滑后,2013年下半年也出现了企稳回暖的趋势。今后我国由于兼顾就业和通胀的双重压力,GDP总体会长期保持在6%~8%的增长区间。过去那种GDP在两位数字的增长将会变为历史。中国即将进入中后期的工业化时代。而叉车行业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使国内聚集了大量生产“同质化”叉车产品的产能,出现的问题是:高端产品缺失、低端产品过剩。国内中、低端叉车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持续走低。以销量最广、自重为4.5吨的3吨内燃叉车为例,每台售价跌到5.6万元以下,售价与自重比低于1.4,几乎零利润。

2. 国内叉车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发展趋势

①叉车出口在稳定欧美市场的同时,逐步转向新兴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

②行业调整已经开始。随着一些叉车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其中部分企业将会被有实力的公司兼并重组,实现产品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如安徽合力兼并江苏力达。另一部分企业只能自生自灭。同时,不排除看好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在国内收购、重组混合型的叉车企业。

③高速发展必然引发重复建设,最终导致产能过剩。如果我国的经济增速今后进入平稳增长时期,那么叉车行业的现有产能无法在短期内完全释放,竞争将愈发激烈。因此,如果没有独特的技术,新进入的叉车企业会面临生存问题。

④竞争必然加快技术创新,以叉车专利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将会引领叉车行业的发展,例如浙江佳力科技的防爆叉车,由于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单台利润率行业最高。

(2)技术发展趋势

①清洁排放是叉车技术发展的首要方向。“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欧盟、美国、日本均制定了非道路车辆的分阶段排放法规,我国也制定了非道路车辆的强制性标准,许多省市都在近期要推行“国三”排放标准。目前,我国在清洁排放上遇到的问题有:发动机的共轨喷射技术、三元催化后处理技术等减排方面的专利技术均由国外持有。随着清洁排放已经成为叉车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叉车企业一定要加紧自有技术的研发。

②轻量化设计将是叉车设计的重要准则之一。由于能源的不可再生性,石油价格持续上涨。节能降耗已成为叉车技术发展趋势。节能就必须降低自重,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叉车由于是一个成熟的产品,轻量化设计的余量很少。但对我国叉车企业而言,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例如宁波如意叉车公司,门架采用高强钢来设计,在确保外形尺寸等技术参数不变的前提下,2吨电动叉车的自重仅为3.28吨,其重量降低了20%以上。这说明即使成熟的产品,同样可以实施减重设计。

(3)不同品种叉车的发展趋势

①相对于内燃叉车而言,电动叉车市场需求的比例将会持续、快速提高。

②电动叉车的励磁方式,将会按照串励、他励、交流、永磁等的顺序换代发展。

③内燃叉车中,由于天然气叉车在清洁排放上可以达到“国四”的排放要求;在经济性上,可以节省大约40%的费用,在动力性、蓄能方式、持续工作时间上都优于电动叉车,因此,天然气叉车将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例如安徽合力已经开发成功CPTD35型天然气叉车。④生产汽油和柴油叉车的企业,应当关注国家的排放政策和发动机的技术进步,以及石油价格的走势,整体上增速会放缓。

(4)叉车产品差异化竞争的发展趋势

①具有特殊用途的专用叉车,将会被不断开发,例如称重叉车、专用的冷链叉车等。

②随着地价上涨,适用于立体仓库的10米以上的高起升叉车市场将会扩大。

③为了避免门架对驾驶员的遮挡,通过驾驶室旋转或其他方式实现司机正向行驶的特殊叉车,有可能被开发出来。

④适用于更加严格爆炸环境的C级防爆叉车应当予以开发。

⑤随着劳动力短缺,自动导向叉车(由电缆或红外线控制)也将快速发展。

⑥为适应工作对象而配套的属具类叉车将会发展更快。

⑦由于新增市场销量的放缓,叉车产品由向销售数量要利润,逐步转向追求单台销售利润率,迫使企业的产品定位向中、高端发展。

(5)产品营销模式的发展和变化

①叉车的营销模式也将会发生多元变化,除了传统直销、代销外,以租代销、先租后销等销售模式也将快速发展。

②二手叉车市场将会随着租赁市场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逐渐规范并发展起来。

③随着网上交易平台和物流业的发展,以叉车生产企业为库房的叉车电子商务也是发展的趋势,以至于无“网”不胜。

四、总结

3.我国担保行业分析与展望 篇三

关键词: 担保公司 融资性担保 非融资性担保 再担保

近来年,在整体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担保行业增速放缓,代偿上升,担保公司风控能力和担保实力面临挑战。但与此同时,担保行业资本实力和业务规模均保持增长,业务创新又为行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政策机制不断优化,笔者认为我国担保行业未来发展空间较大,近期行业展望稳定。

政策趋势分析

(一)监管体系

2010年,我国确立了由七部委监管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称联席会议)作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机构,并实行省(区、市)人民政府属地管理的担保监管体系。在新的监管体系下,各属地监管机构加强了行业整顿力度,先后完成了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整顿、审核与发证工作,加强了行业整治。为了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和银监会等七部委《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中关于建立行业自律组织的要求,2013年9月,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成立。协会首先起草了《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希望改善行业透明度,加强外部监督机制,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然而,作为行业监管的重要制度依据,现行《暂行办法》仍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在担保业务品种、风险责任认定、投资范围和准备金计提方面亟待细化。联席会议于2012年就启动了对《暂行办法》的修订工作,但修订稿至今尚未出台。担保行业监管尺度一致性、监管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明确。

近两年,在整体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担保公司经营不规范导致担保链风险持续暴露。2014年7月,联席会议下发《关于融资性担保机构违规关联担保有关风险的提示函》称,部分地区风险事件中存在大量的关联担保、“自担自用”问题,担保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通过设立理财公司、P2P平台进行关联担保融资,并将所募资金转而用于关联交易或民间借贷,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到期债务无法偿还。就此,联席会议要求各属地监管机构对辖区内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关注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股东、员工及关联方设立或控制财富管理公司、投资公司及P2P平台等理财关联公司的情况,对可能出现较大风险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做好应急处置预案。

笔者认为,由于担保公司数量众多、业务资质差异度大,加上行业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尚在进行中、联席制度和属地监管有待加强,担保行业不规范经营问题突出,行业整体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健全和完善监管机制日益重要。

(二)补贴政策

2014年4月,《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14﹞38号,以下称38号文)发布,增设代偿补偿机制,对省级再担保机构和中西部地区省级担保机构实行政策倾斜,体现了中央政府依托省级担保机构支持担保体系建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图。不过,单个担保机构或再担保机构当年获得专项资金的最高资助额度维持不变,分别为2000万元和3000万元。此外,38号文补贴的对象有较大变化,仅针对经省级以上财政部门通过竞争性方式选定为从事政府采购信用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国有背景的担保机构将是主要受益者。除中央财政外,各级省市政府也建立了类似的补贴和基金,鼓励担保公司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尽管补贴政策不断完善,但由于补贴总额有限,相对中小企业的高风险特性,担保公司的风险预计仍难以得到全覆盖。

(三)对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的支持

一直以来,担保机构在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以来,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大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支持力度的相关政策中,明确要求加强担保行业监管,鼓励政府出资成立或参股担保机构,引导担保机构健康发展,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增信作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相关政策精神,联席会议于2014年7月发布了《关于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融资担保发﹝2014﹞1号),分别从规范经营、再担保体系建设、银担合作、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

笔者认为,上述政策的落实执行有待观察。就间接融资性担保业务而言,要提高银行和担保公司合作的意愿和深度,首先需要完善担保行业监管,规范担保公司经营,提升行业信誉度和担保实力,其次是建立和完善担保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

业务运营状况分析

(一)总体业务规模及核心业务

2013年,担保公司资本实力和业务规模虽保持增长,但由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信用风险持续暴露,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其代偿持续上升,因此担保机构主动进行业务收缩以及结构调整。此外,行业监管从严、竞争激烈以及银担合作政策收紧,使资质不合格、违规经营以及部分实力较弱的的担保公司被淘汰。受以上因素共同影响,担保机构数量有所减少,业务规模增速也有所放缓。截至2013年末,行业法人机构总计8185家,较上年末减少405家,行业实收资本87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2%,增速下降约6.1个百分点。业务规模方面,2013年新增担保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新增融资性担保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截至2013年末,在保余额2.5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833亿元,增长23.1%,低于2010年至2012年37%的平均增速;其中融资性担保在保余额2.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24亿元,增长22.2%,低于2010年至2012年28%的平均增速(见图1)。

作为担保公司的核心业务,间接融资性担保余额在行业总在保余额中占比为65.76%。2012年以来,银担合作政策收紧,银行终止了与一些资质较差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合作。根据银监会披露数据,截至2013年6月末,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的融资性担保机构7485家(包括跨省分支机构),较年初减少119家,融资性担保贷款户数和余额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中的占比分别较年初下降5.8%和1.6%,为9.92%和2.2%。截至2013年末,间接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为1.69万亿元(不含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6.6%,低于融资性担保业务增速5.6个百分点,间接融资性担保在总在保余额中占比较2012年下降了1.49个百分点。

nlc202309020619

(二)债券担保业务

1.公募债券市场业务

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发行主体的增加,使得债券担保业务需求持续上升。在债券公开发行市场中,截至2013年末,担保公司累计为226只债券提供担保,较上年末新增48只,累计担保债券金额达1482.1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14.89亿元。2014年,担保公司在保债券的数量继续保持增长,截至2014年末,担保公司累计为276只债券提供担保,较上年末新增50只,累计担保债券金额达2045.2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63.13亿元(见图2)。在保债券品种以企业债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1为主,共224只,占总在保债券数量的81.15%,在保债券金额达1653.59亿元,占总在保债券金额的80.87%(见图3)。

随着债券市场对担保需求的增加,大型担保机构大多将公募债券担保业务作为战略发展方向。由于公募债券担保业务单笔金额大、企业资信相对较好、风险相对较低、收入较为可观,公开发行市场担保业务竞争趋于激烈。截至2014年末,为公开发行债券提供担保的公司已增至38家,较2012年末增加了18家,这些担保公司大多为各省市资本实力较强的国有背景公司,信用等级最低为AA。其中前五家担保公司累计担保债券187只,占担保公司担保债券只数的68%,行业集中度较高。

在风险管控方面,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较弱,担保机构主要通过反担保措施来控制项目风险,主要的反担保措施包括第三方保证担保、股票质押、股权质押、应收款项质押和房产土地抵押等形式,部分项目还引入了地方政府出资设立的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基金,以进一步强化风险缓释力度。2014年,公募市场共发生5次信用事件2,涉及债券本息金额共18.25亿元,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债券共两只,最终其中一只由股东筹资兑付,另一只由担保机构进行了代偿,代偿金额为1.38亿元。

笔者认为,一方面,公募债券市场担保业务的发展拓展了担保公司的业务范围,有利于改善担保公司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另一方面,公募债券担保业务单笔金额较大、期限较长、业务竞争激烈、被担保企业信用资质下沉等,对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资本实力及其对企业长期经营的研判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私募直接融资市场

除公募债券市场外,私募直接债权融资市场也得到快速发展。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陆续推出多个私募债券品种,如非金融企业债权融资工具(PPN)、中小企业私募债券、非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等。此外,信托计划、P2P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也增加了对担保的业务需求。

由于私募市场信息不公开,担保公司参与私募直接债权融资的家数、只数、规模及信用等级情况均难以获得,但是通过媒体报道可以发现,私募市场的违约事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而担保公司违约、倒闭事件也时有发生,对担保公司的整体信誉造成了影响。

目前,信托担保呈以下特点:(1)融资主体主要为资金需求大、利率敏感性低的房地产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源类企业及产能过剩企业,行业集中度高;(2)融资主体信用资质参差不齐,融资成本加担保费率高,部分企业负债率高、财务负担重,资金链容易出现问题;(3)担保公司自身的实力和资质差异度也大,绝大多数担保公司无评级,担保效力难以评估,据不完全统计,在8000余家担保公司中,有外部评级的公司不足50家。

中小企业私募债作为2012年证监会的一项金融创新,其发行采取备案制,对企业净资产和盈利能力都未设门槛,无强制评级和担保要求。截至2014年末,沪深两市中小企业私募债共有614只,总发行余额为877.64亿元。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较弱,大部分私募债通过担保以提高发行成功率和投资者接受度。2014年,据媒体报道,共5只中小企业私募债发生违约,其中13华珠债、13中森债的担保人中海信达担保和12津联债的担保人海泰担保未及时或未能履行代偿责任。为了加强对有担保私募债的风险防范,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15年1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私募债券风险防控工作相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在可能发生利息或本金违约的情形下,担保人在债券到期前第5个工作日前将代偿本息存入偿债保障金专户。此外,若融资担保公司作为担保人,该通知还要求承销商在尽职调查过程中,核查担保公司业务资质、经营状况及担保风险等情况,并与担保公司所在地的担保机构监管部门进行事先沟通,以降低担保机构的违约风险。

P2P网贷主要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借贷。截至2014年9月末,P2P网贷平台突破1400家。目前,对该类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监管体系尚待建立和完善。P2P网贷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国内征信体系缺失的问题,衍生出新的业务模式,即和融资性或非融资性担保机构建立合作,为投资者提供保本(息)承诺。而某些P2P 平台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存在权益方面的关联关系,使得平台利用担保机构分担风险的模式大打折扣。网贷平台跑路、倒闭事件以及担保公司违约频发,这里面既有信用风险暴露,也存在道德风险问题。

总体来看,私募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给担保公司带来了新的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担保公司自身担保实力不足、风险管理水平低、运作不规范导致违约事件,将严重损害担保公司的信誉和行业发展。因此,行业自律和监管效力的持续完善和提升,就显得更加迫切。

(三)再担保机构业务

自2009年以来,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政府相继出资成立了15家再担保公司,其承担建设省、市担保体系的政策性职能,采用的基本业务模式为一般责任再担保和连带责任再担保。其中,一般责任再担保是再担保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即当再担保体系内的担保公司破产清算时,由再担保公司对其在保组合履行代偿义务。一般责任再担保有助于提升当地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的议价能力,但增信效果不强、费率低、盈利性弱。再担保公司的政策性职能和商业可持续发展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矛盾,导致再担保公司青睐直接融资担保业务,对间接融资性再担保业务有所收缩,不利于区域内担保体系的建立。2014年,联席会议下发的融资担保发﹝2014﹞1号文中明确了再担保公司的政策性职能,预计尚未建立再担保机构的省份会陆续建立再担保公司。

nlc202309020619

此外,38号文增设中央与地方联动的代偿补偿机制,将为再担保机构开展连带责任再担保业务提供保障和支持,当再担保机构承担50%的分险责任时,可从代偿补偿资金中获得30%的补偿。政策的优化将促进再担保公司调整业务模式,加大连带责任担保业务开展力度,联合区域内优质担保机构共同参与保前调查和保后管理,并共同承担代偿风险,有助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实体经济。

再担保公司是各地政府建设地方性担保体系的主要力量,也是完善担保机制的重要环节。但现阶段担保行业监管环境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再担保业务处于发展初期,各地以再担保为主导的担保体系建设情况仍有待观察。代偿补偿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再担保公司切实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但连带责任再担保业务开展力度加大将对再担保公司的风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财务状况分析

由于担保公司数量众多,信用质量差异很大,笔者选取了12家主要担保公司进行分析,包括1家信用增进公司、7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和4家再担保公司。上述12家公司业务品种较为齐全、资本实力较强,具有一定代表性,能为行业财务状况趋势提供一定参考。

(一)业务规模增长显著放缓,业务收入增速略有下降

由于宏观经济下行,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恶化,银行提高了中小企业贷款准入门槛,银担合作有所收缩,担保行业在保余额增速放缓。2013年末,主要担保机构在保余额为4341.53亿元,同比增长12.77%,增速较上年降低27.92个百分点。受业务增速放缓影响,主要担保机构2013年实现担保业务收入42.96亿元,同比增长30.46%,增速较上年下降4.70个百分点(见图4)。由于担保业务收入增速大幅高于在保余额增速,笔者推断主要担保机构2013年的担保平均费率较上年有所上升。

(二)投资组合差异明显,投资收益率上升,但对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3年末,主要担保机构投资资产规模合计579.58亿元,同比增长4.88%。由于担保机构投资范围和比例没有严格的监管要求,担保机构投资品种齐全且呈多样化,包括债券、股票、委托贷款、信托计划、长期股权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等,并且由于风险偏好不同,各担保机构的投资资产组合具有很大差异。总体来看,与2012年末相比,2013年末担保机构投资资产组合中低收益品种占比下降,高收益品种占比上升。货币资金在投资资产中占比降幅最大,平均降幅达到6.54个百分点;信托投资占比升幅最高,平均升幅达到6.70个百分点。此外,主要机构普遍压缩了股票投资,在各投资品种中,股票投资余额较上年末平均降幅最大,达到26.69%,占比平均降低0.56个百分点。

受投资管理能力、投资组合和风险偏好差异影响,2013年各担保机构投资收益率存在很大差异,主要担保机构总投资收益率最低为2.35%,最高达9.38%,平均投资收益率为5.79%,较上年上升1.63个百分点。主要担保机构总投资收益3共计34.07亿元,较上年增长51.10%。其中11家机构投资收益较上年上升,只有1家较上年下降。总体来看,多数投资收益上升的机构均不同程度地压缩了低收益投资品种的占比,并提升了高收益投资品种的占比。虽然高收益投资品种占比上升推动投资收益增长,但对担保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准备金提取率上升,平均准备金覆盖率下降

2013年担保行业整体代偿风险上升,全年行业发生代偿309亿元,同比增长45.2%;2013年末行业代偿余额4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4%,其中融资性担保代偿余额4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3%;年内代偿率1.6%,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主要担保机构表现趋势与行业一致。2013年末,主要担保机构的应收代偿款余额4合计达23.39亿元,较上年大幅增加80.27%,总体资产质量下降明显。其中,直保机构的应收代偿款较上年末增长84.23%至19.39亿元,占比为12家担保机构的82.93%。2014年总体代偿进一步上升,截至9月末,10家主要担保机构的应收代偿款余额达28.96亿元5,较年初增加23.95%,其中最高增幅达226.89%。对于应收代偿款快速上升且金额大的担保机构,应关注其风险处置、代偿回收和损失率情况。

受代偿上升影响,2013年主要担保公司共计提取担保损失准备金621.64亿元,较上年增加27.75%,准备金提取率(提取担保损失准备金/担保业务收入)为50.61%,较上年上升1.89个百分点(见图5)。其中,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77.32亿元,较上年增加10.97%,占担保业务收入的17.03%,较上年降低2.99个百分点;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14.32亿元,较上年上升38.45%,占年末在保责任余额的0.33%,较上年末上升0.06个百分点。单个公司各年度间准备金提取率差异较大,各家担保机构间差异也较大,主要由于两点原因:第一,各机构业务品种不同,面临风险不同,因此部分公司在计提准备金和折算在保责任余额时已经引入了各担保品种的风险权重;第二,各公司在计提准备金时有很大的决策自由度。

由于多数担保机构加大了准备金计提力度,截至2013年末,主要担保机构担保损失准备金余额为65.18亿元,较上年上升31.29%。但从担保损失准备金覆盖率(担保损失准备金/在保余额)来看,由于担保损失准备金余额上升较快的机构在保余额增速普遍较快,截至2013年末,主要担保机构平均准备金覆盖率为1.86%,较上年降低0.09个百分点。从担保机构类别看,增信机构准备金覆盖率较低,仅为0.69%;直保机构准备金覆盖率较高,为2.28%;再担保机构准备金覆盖率较上年有所上升,为1.43%。各主要担保机构的准备金覆盖率均低于3.2%的行业平均水平。

(四)行业盈利水平有所提升,各机构资本回报水平差异较大

由于担保业务收入增速低于计提准备金增速,截至2013年末,主要担保机构实现担保业务净收入26.51亿元,较上年增长23.28%,增速同比降低19.95个百分点。在成本费用方面,由于年内总投资收益大幅上升推动营业收入增长,2013年主要担保机构平均成本费用率为20.34%,较上年下降了4.16个百分点。在担保业务净收入与投资收益增长的推动下,2013年主要担保机构净利润总额达34.68亿元,较上年增加38.65%;但个别机构由于代偿很高,净利润增速很慢。在资本回报方面,2013年12家担保机构的平均资本回报率为7.85%,较上年提高0.74个百分点;各机构的平均资本回报率差异也较大,回报率最高达15.85%,最低的仅有3.07%。总体来看,政策性定位的再担保公司平均资本回报率低于直接担保公司(见图6)。

nlc202309020619

(五)资本放大倍数进一步上升,核心资本形成率有所提高

随着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主要担保机构资本放大倍数呈上升趋势。截至2013年末,主要担保机构平均核心资本放大倍数为7.21倍,较上年末提高0.17倍,最高达15.36倍,最低只有2.21倍。由于担保机构业务结构不同,单纯比较不同机构的放大倍数已不能如实反映担保机构对损失的吸收能力,引入风险权重来反映不同产品资本占用差异的相关政策有待尽早出台。

目前,股东增资和利润留存补充是担保机构资本补充的主要渠道。2013年担保行业实收资本增加了511亿元,年末行业实收资本达8793亿元,较年初增加6.17%。2013年12家主要担保机构中有3家的股东以现金出资的方式增加注册资本合计29亿元,12家担保机构净资产合计较年初增加11.16%。在内生补充方面,由于盈利水平的提高,2013年主要担保机构平均核心资本形成率为10.75%,较上年上升了0.80个百分点,内生补充资本的能力有所增强。内生补充资本的能力和股东的增资意愿仍是担保机构未来业务扩张的关键因素。

(六)高流动性资产占比有所下降,流动性风险加大

截至2013年末,主要担保机构高流动性资产与总资产之比平均为39.94%,较上年末降低9.20个百分点。各主要担保机构的该指标差异很大,最高达81.80%,最低的为17.87%。在12家担保机构中,10家机构该指标较上年末下降,平均降幅12.58个百分点(见图7)。

高流动性资产对在保余额的覆盖率持续下降,截至2013年末,主要担保机构高流动性资产与在保余额之比为7.26%,较上年下降2.03个百分点。由于担保公司整体代偿风险上升,高流动性资产占比和覆盖率低的公司面临的流动性管理压力加大。

股东支持情况

从股东背景上看,担保公司分为国有背景担保公司和民营担保公司。国有背景担保公司大部分由地方政府全资所有或控股,在业务开展上具有一定的政策性,特别是再担保公司,还承担了建设当地担保体系的职能。相较于民营担保机构,地方国有担保机构整体经营风格较为稳健,经营合规性更强。此外,目前政策对国有担保机构支持力度更大,国有担保机构和地方政府的联系更为紧密,使得其在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中风险集中爆发的现象较少。得益于股东和地方政府支持,国有担保机构近两年资本水平持续提升,在化解代偿时,所能动用的资源也更多,总体实力持续增强,目前已经是担保市场的主体,成为支持地方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主力军。与民营担保公司相比,国有控股担保公司必要时获得政府直接支持的可能性很大,其信用级别和地方政府信用级别具有很大相关性,因此应将这类股东的支持纳入评级考虑。

由于风险事件频繁爆发,银行的授信门槛提高,监管部门也在实施主动的清理整顿,民营担保机构经营难度加大,数量显著下降,国有和民营担保机构的实力差距逐渐拉开。截至2013年末,国有控股担保机构1921家,较上年末增加14家,而民营担保机构较上年末减少419家至6264家(见图8)。由于众多民营小型担保公司股东实力不强且股权较为分散,对公司提供实质性支持程度不一,因而股东支持一般未被纳入评级考虑。

注:

1.含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票据。

2.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特别评论《2015债市结构与风险大变局:企业债收缩,国企违约风险加深,信用债风险分化》。

3.包括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和净利息收入。

4.净额列示。

5.中合担保和山东再担保未披露其2014年9月末的应收代偿款。

6.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担保赔偿准备金。

7.由于中投保和三峡担保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会计科目上体现为预收保费,为了与其他公司分析口径统一,本文对分析口径进行了调整。

作者单位:中诚信国际评级公司

责任编辑:孙惠玲 刘颖

4.2023年我国塑料管材行业前景展望分析 篇四

会计是现代服务业的重 要行业,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近年来,随着会计制度的日益完善,社会对于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与严格的职业诉求,会计这个行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当前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一名优秀的财会人员在掌握会计核算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能够在筹资理财等方面为单位提供建设 性、可操作性建议和信息。那么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会计发展现状如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2013年中国会计行业现状及2014年会计行业发展趋势:

一、会计的行业现状

随着会计行业的发展,目前全国会计人才市场逐渐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另一方面高级会计人才严重短缺,甚至需要从其他国家引进。从会计发展的范围来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会计核算工作也开始国际化。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会计行业发展已趋于成熟,各类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也逐步健全。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表示,在不久的将来,高端会计师将会成为我国会计的重点培养对象。

会计从业人员女性化特征明显。在我国,在职的会计人员女性占了大约三分之二,不难看出,我国会计职业从业人员已出现了明显的女性化特征。另外,由于无关公司规模大小,都需要财会人员来保证正常的运营,可以说会计人员是企业的核心人员之一,是机构运转的关键角色。这也引发了会计教育的热潮,无论是本科、大专、中职、夜大等都开设了会计专业,由于这种盲目扩张,使得普通财会类人才的薪酬水平出现低迷。

二、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我国会计将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我国会计改革在强调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十分重视与国际惯例接轨。到目前为止,我国会计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这一改革思路。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虽然在主要方面我国会计体系与国际

惯例一致,也符合WTO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的全面对外开放,为进一步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资金,加快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促使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要求会计这一国际商业语言应进一步提高其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增强其透明度,以利于会计信息用户在进行筹资、投资、经营决策时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避免决策失误。这就要求各国会计在处理具体会计事项时,应遵循某种规定,都按通行的做法来办理。无疑,我国会计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既是我国加入WTO后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其他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会计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我国会计必将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

2.会计新的领域将逐步拓宽

来到新的世纪,我国加入WTO后,会计的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现代信息科学的兴起,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新兴产业不断涌出,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及世界经济朝一体化方向迈进等,会计正在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条件的需要,我国会计也必将逐步拓宽新的领域,更好地适应正在变化的时代需要。在知识经济社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人力资源是任何企业、组织都不可缺少的最宝贵资源,当今时代,企业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会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因此,重视对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所需信息的人力资源会计必将应运而生。

5.2023年我国塑料管材行业前景展望分析 篇五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塑料电镀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塑料产品中表面装饰的重要手段之

一。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在ABS、聚丙烯、聚砜、聚碳酸酯、尼龙、酚醛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聚苯乙烯等塑料表面上进行电镀,其中尤以ABS塑料电镀应用最广,电镀效果最好。由于塑料电镀制品兼有塑料的重量轻、易成型和金属镀层的漂亮外观的特点,因而塑料电镀被广泛用于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的零部件和水暖器材的生产。

据粗略估计,中国现有上万家塑料电镀生产企业,行业职工总数超过将近50万人,现有5000多条生产线和2.5-3亿平方米塑料电镀面积生产能力。电镀行业年产值约为100亿元人民币。塑料电镀行业生产企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不高,行业排名前十位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10%。

据慧典研究市场调研统计,2012年塑料电镀行业市场供给量为2.35亿平方米,较2011年增长18.68%。整体来看,2009-2012年中国塑料电镀行业呈逐年增长态势,行业平均增长率在20%左右。

6.2023年我国塑料管材行业前景展望分析 篇六

2014年我国购物中心行业发展前景 购物中心其实是一种新型复合型业态,是一种新型的消费场所。组成商业群的各单体商店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大多属选购品性质,并在种类上能满足顾客 “一站终点”的购物需要。从总体上看,购物中心并不仅是一个处所、一座建筑,某个地点,甚至也不仅是商人与商店的组合,它代表着一种管理体系,每个独立的零售店只是这个综合体的一部分,必须遵守统一的运作规则,包括营业时间、促销方式等。使相互独立的个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它在管理超大型零售商场方面远比传统百货店的管理模式更富有效率,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购物中心本身的规模和顾客群可以与其所在的整个商圈媲美。大型购物中心以规模化的竞争挑战大商场和大超市。现代的购物中心不仅仅是零售业全部的综合,而是整个城市服务功能的综合。购物中心中多种业态、多种功能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商圈,技能齐备的购物中心岁形成的独立的商圈竞争力,并不绝对亚于其所依附的商圈。

购物中心能够为经济的增长作出传统零售业不可比拟的贡献。在日本,仅占1%的购物中心创造了3500亿美元营业额的大部分。在有些发达国家,它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美国,1994年销售额的50%是从购物中心获得的。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购物中心运营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购物中心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在未来的中国,成为占据主流的商业业态是潮流所趋,其为国内零售业者带来的新契机,成为调整和转折之中的中国商业发展的努力方向。

7.2023年我国塑料管材行业前景展望分析 篇七

产量由大幅增长趋向减缓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0年1月~9月全国铁合金产量达1805.4万吨, 同比增长15.4%, 比1月~5月累计产量增幅回落15.8个百分点。其中, 宁夏、山西、青海、甘肃、四川、云南、江苏、湖南等19个省区增产, 江西、贵州、吉林、内蒙古、山东、辽宁等8个省区减产。

铁合金出口量恢复性增长

据海关统计数据, 2010年1月~9月全国铁合金出口101.3万吨, 同比增长65.8%。其中, 75%硅铁出口56.75万吨, 同比增长111.88%;中低碳锰铁出口4.26万吨, 同比增长126.56%;高碳铬铁出口16.41万吨, 同比增长27.31%。但是, 锰硅合金出口6.76万吨, 同比减少14.58%。

2010年1月~9月, 我国铁合金出口大幅增长, 主要得益于世界经济的逐渐复苏和国外钢铁需求的逐步恢复。但是, 这是2009年出口锐减以后的恢复性增长, 如果与2008年同期比较, 出口仍然减少了117.06万吨, 同比下降55.61%。

铁合金进口量、净进口量大幅减少

据海关统计数据, 2010年1月~9月全国进口铁合金148.9万吨 (不含工业硅、电解金属锰) , 同比减少25.13%。其中, 铬铁 (C>4) 进口130.88万吨, 同比减少21.37%;锰硅合金进口1.28万吨, 同比减少81.58%;镍铁进口10.66万吨, 同比减少45.05%;铌铁进口1.52万吨, 同比增长21.75%。

2010年1月~9月, 除1月、2月进口量增长外, 其他月份进口量都大幅减少, 主要原因是国外市场铁合金需求回升, 市场价格上扬, 从而抑制国内进口量增加。但是, 进口量仍然超过出口量, 2010年1月~9月累计净进口47.59万吨。同期, 我国高碳铬铁进口量大幅减少, 南非、哈萨克斯坦、印度等仍然是主要进口国。

锰矿进口量大幅增长, 价格小幅震荡?

据海关统计数据, 2010年1月~8月全国进口锰矿863.22万吨, 同比增长38.74%;累计平均单价248.1美元/吨, 同比上涨40.84%。国内市场现货进口锰矿价格1月开始上涨, 5月下旬国内需求增长乏力, 市场盘整, 9月锰系铁合金价格回升, 但因停产企业增多, 对进口锰矿需求不足, 市场价格延续平稳。

进口铬矿数量、价格大幅上涨

据海关统计数据, 2010年1月~9月全国进口铬矿629.21万吨, 同比增长32.93%;累计平均单价277.11美元/吨, 同比增长48.22%。国内市场进口铬矿现货价格1月上涨, 5月因铬铁价格下跌、需求不足进入盘整期;6月份后国内外铬矿市场价格整体回落, 7月、8月需求疲软, 9月略有回升, 但10月市场仍然不振。

铁合金国内市场小幅震荡

2010年1月~5月, 铁合金国内市场基本向好, 产销增长。但受国家节能减排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影响, 6月~8月需求萎缩, 市场低迷。直到8月下旬因西部一些省区为了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考核指标, 对铁合金企业压电限产, 铁合金供应量锐减, 9月市场才开始回升。2010年1月~9月铁合金国内表观消费量1853万吨, 同比增长13.89%, 比同期粗钢产量增幅高1.19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后铁合金产量和净进口量增速减缓, 供需逐步平衡, 市场小幅震荡。

硅铁市场:4月、5月因钢厂需求整体放大, 现货紧俏, 报价明显上扬。6月中旬到8月份, 硅铁市场稳中趋弱。进入9月份因西北很多省区对铁合金企业执行限电停产措施, 硅铁供应量趋紧, 市场价格大幅回升。10月份, 市场整体盘整。

锰系合金市场:3月下旬4月初, 钢厂需求增加并上调了硅铁的采购招标价格, 锰合金市场行情走高, 5月份价格在相对高位上企稳。5月底钢厂减少了6月份的采购量, 锰合金市场的主流报价开始调头低走, 下降幅度较大。9月份受限电压产的影响, 锰合金市场触底反弹, 国庆节后理性调整, 目前弱势企稳。

铬系合金市场:在相应需求的支撑下, 铬铁价格保持持续上涨势头。5月份前铬铁价格整体在高位平稳运行, 6月份后受钢铁业下行的影响行情弱势盘整, 直到8月下旬因企业限电压产, 市场供应量减少, 价格才逐步回升, 9月份继续小幅回升, 目前市场高位企稳。

2010年内及2011年铁合金行业运行展望

2010年内铁合金行业运行走势

2010年8月下旬以来, 内蒙古、宁夏、甘肃、贵州、广西、重庆等省区市对铁合金生产企业采取了限电压产措施。预计今年内采取该措施的地区可能比较多, 全国铁合金的产量增幅将会继续回落, 预计全年全国铁合金产量在2400万吨左右, 同比增幅将回落至8.6%左右。目前, 一些钢铁企业也受到限电压产影响, 减少了对铁合金的需求。2010年内, 铁合金国内市场可能进一步向供需平衡方向发展, 这将有利于国内市场企稳回升。

2011年铁合金行业运行展望

展望2011年铁合金行业运行, 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2010年10月中旬, 党中央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2011年是执行“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 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执行力度不会减小, 将继续直接或间接对铁合金行业运行产生重大影响。预计受钢铁行业增速减缓的影响, 国内市场对铁合金的需求增长将会下降。因此, 2011年铁合金生产量虽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但增幅会减小。

2011年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之中, 国际市场对铁合金的需求不会萎缩。但是, 国家限制铁合金出口政策只会从严, 铁合金出口将继续执行20%~25%的关税。因此, 预计2011年铁合金出口量不会大幅增长, 而铁合金进口量、净进口量下降速度可能有所减缓。同时, 随着铁合金产量增幅减缓, 预计2011年进口锰矿、进口铬矿数量增幅将会下滑。但随着国际市场锰矿、铬矿需求回升, 以及大宗铁合金产品价格波动, 进口锰矿、进口铬矿期货和港口现货价格可能会出现震荡。再加上电价及其他原材料价格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 预计2011年铁合金国内市场难以大幅回升, 将继续阶段性波动震荡, 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较大。

2011年铁合金行业运行应对思考

面对2011年经济运行形势, 铁合金企业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要抓住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 全力推进铁合金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项目, 促进铁合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针对铁合金市场波动震荡的走势, 要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职能, 进一步加强行业产销自律协调管理, 发挥规模企业的主导作用, 规范生产经营秩序, 促使市场稳中有升。

要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沟通与协调, 确保进口锰矿、铬矿等原燃料的供应稳定, 争取国际市场主动权、话语权。要密切关注、研究国际矿产品、铁合金市场以及海运行情的变化, 选择最佳进口原料时机, 降低采购成本。要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量, 不断拓展企业的营销范围和利润空间。

要全面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精神, 开发和推广先进工艺技术, 加快技术改造, 淘汰落后工艺设备, 推进铁合金电炉大型化、密闭化、自动化, 促进工艺装备升级。

8.2023年我国塑料管材行业前景展望分析 篇八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20815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中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定义及特点

一、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的定义

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产品/业务特点 第二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统计标准

一、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统计口径

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统计方法

三、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数据种类

四、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研究范围

第二章、国际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一节、美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一、美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美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模式分析

三、美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四、美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节、英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一、英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英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模式分析

三、英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四、英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日本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一、日本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日本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模式分析

三、日本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四、日本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节、韩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一、韩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韩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模式分析

三、韩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四、韩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章、中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环境分析

一、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政治环境分析

三、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四、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第二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概况

一、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三、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容量预测 第三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供需状况分析

一、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供给状况分析

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需求状况分析

三、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四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技术申请分析

一、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专利申请数分析

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专利类型分析

三、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热门专利技术分析 第四章、中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分析 第一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产业链简介

一、绿色环保建筑设计产业链上游行业分布

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产业链中游行业分布

三、绿色环保建筑设计产业链下游行业分布 第二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产业链上游行业分析

一、绿色环保建筑设计产业上游发展现状

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产业上游竞争格局 第三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产业链中游行业分析

一、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中游经营效益

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中游竞争格局

三、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中游发展趋势 第四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产业链下游行业分析

一、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下游需求分析

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下游运营现状

三、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下游发展前景

第五章、中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区域分布格局

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企业规模格局

三、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企业性质格局 第二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一、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上游议价能力

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下游议价能力

三、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新进入者威胁

四、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替代产品威胁

五、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行业内部竞争

第三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投资兼并重组整合分析

一、投资兼并重组现状

二、投资兼并重组案例

三、投资兼并重组趋势

第六章、中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重点省市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区域投资环境分析

一、行业区域结构总体特征

二、行业区域集中度分析

三、行业地方政策汇总分析 第二节、行业重点区域运营情况分析

一、华北地区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一)、北京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二)、天津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三)、河北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四)、山西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五)、内蒙古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二、华南地区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一)、广东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二)、广西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三)、海南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三、华东地区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一)、上海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二)、江苏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三)、浙江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四)、山东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五)、福建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六)、江西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七)、安徽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四、华中地区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一)、湖南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二)、湖北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三)、河南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五、西北地区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一)、陕西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二)、甘肃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三)、宁夏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四)、新疆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六、西南地区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一)、重庆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二)、四川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三)、贵州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四)、云南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七、东北地区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一)、黑龙江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二)、吉林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三)、辽宁省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第三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区域投资前景分析

一、华北地区省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投资前景

二、华南地区省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投资前景

三、华东地区省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投资前景

四、华中地区省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投资前景

五、西北地区省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投资前景

六、西南地区省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投资前景

七、东北地区省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投资前景 第七章、中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标杆企业经营分析 第一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企业总体发展概况 第二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一、企业一经营状况分析

(一)、企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三)、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四)、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五)、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六)、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七)、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二、企业二经营状况分析

(一)、企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三)、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四)、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五)、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六)、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七)、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三、企业三经营状况分析

(一)、企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三)、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四)、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五)、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六)、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七)、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四、企业四经营状况分析

(一)、企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三)、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四)、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五)、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六)、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七)、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五、企业五经营状况分析

(一)、企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三)、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四)、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五)、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六)、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七)、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六、企业六经营状况分析

(一)、企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三)、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四)、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五)、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六)、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七)、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七、企业六经营状况分析

(一)、企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三)、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四)、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五)、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六)、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七)、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八、企业六经营状况分析

(一)、企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三)、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四)、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五)、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六)、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七)、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九、企业六经营状况分析

(一)、企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三)、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四)、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五)、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六)、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七)、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十、企业六经营状况分析

(一)、企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三)、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四)、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五)、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六)、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七)、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第八章、中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 第一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一、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第二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投资战略规划

一、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企业战略布局建议

▄ 公司简介

中宏经略是一家专业的产业经济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成立多年来,我们一直聚焦在“产业研究”领域,是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产业咨询的专业公司。我们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投资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商业计划书、市场调研、IPO咨询、商业数据等咨询类产品与服务,累计服务过近10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并成为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长期的信息咨询产品供应商。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 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嵌入式软件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经过中宏经略咨询团队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数据采集等多项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专项定制课题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我们的优势

强大的数据资源:中宏经略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建成了独具特色和覆盖全面的产业监测体系。经十年构建完成完整的产业经济数据库系统(含30类大行业,1000多类子行业,5000多细分产品),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持续多年对细分产业市场的监测与跟踪以及全面的实地调研能力。

行业覆盖范围广:入选行业普遍具有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重组频繁等特征。我们在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还对其中重要的细分行业或产品进行单独分析。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任何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

内容全面、数据直观:报告以本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深入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有多位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

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创造力和建设意义的对策建议: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行业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 最新目录推荐

1、智慧能源系列

《2017-2021年中国智慧能源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微电网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小水电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波浪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3、智能制造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4.0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4、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媒体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5、智能汽车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

6、大健康产业系列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7、房地产转型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房地产+众创空间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医疗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告》

8、城市规划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前景调查及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9、现代服务业系列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民营医院运营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上一篇:遂川职中综治宣传月活动计划下一篇:西安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