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2024-07-11

企业风险评价体系研究(精选8篇)

1.企业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一

企业会计风险预防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企业会计风险具有明显的风险联动性,就未来企业发展而言,良好的会计风险预防体系的形成对整体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在经济发展迅速,企业市场竞争激烈,良好的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效益保证的基础和前提。对于企业的会计风险不容小觑,企业会计风险不仅仅是我国国企和民营企业,乃至所有的个体企业都共同面临的重要的风险。

关键词:企业会计;风险防范;预防体系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各领域企业改革逐步开展深入,人们也越来越更加重视会计风险预防在整体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企业的会计风险主要因为财务管理过程本身存在的各类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企业会计风险预防体系的形成策略对实际的企业发展具有重要进步意义,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企业会计风险预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以实际的企业发展经营水平和状况研究为前提,做到实事求是,从根本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远的企业发展目标为依据,制定合理科学的企业会计风险预防体系。

一、企业会计风险预防概述

(一)什么是企业会计风险防范

企业会计风险预防体系从宏观概念角度分析属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特殊的企业风险防范体系,具有重要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功能。企业会计风险防范主要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主体,从企业的经营以及管理的流程入手,对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会计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最终找到一种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总体上坚持经济管理可操作性原则进行处理,从而达到维护整体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安全开展,保证整体的企业发展经营经济利益不受到损失和影响。企业会计风险防范的主要是达到财务风险降低和减少损失的目标,因此,企业需要在进行会计风险预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应该采取更为合理和经济的手段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和处理,制定合理配套的财务风险管理预防机制。企业会计风险预防拥有明显的动态发展特征,主要是由企业的会计风险动态发展特性所决定。同时,企业的发展内部和外部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变化特征,所以需要根据具体的.会计风险变化状态进行会计风险预防方案调整,如果存在发现整体的预防体系存在偏差要及时处理[3]。

(二)企业会计风险防范体系概述

企业的会计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以企业会计风险的识别和风险度量为前提,由企业的管理经营人员为主导,针对所存在的企业会计风险构成因素采取系统的控制和影响,以此来进一步降低整体的企业会计风险,减少所造成的经济损失[4]。企业的会计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需要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风险预防策略的制定,以此来进一步降低企业会计风险的不确定性。企业的会计风险防范需要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因为内部环境变化因素的影响,整体的企业风险防范需要以动态发展的角度进行把握。主要的企业会计风险预防首先要在风险发生前进行预防,对于风险构成负面影响之前的合理预防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支持,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就是重要的方法。

(三)企业会计风险预防目标

企业的会计风险预防的主要目标是利用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最终达到良好的企业会计风险预防和控制的目标,总体分析属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会计风险预防目标的制定需要与企业的整体发展经营目标相一致,通常意义上来讲,企业的会计以及财务目标就是企业的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目标,因此,企业的会计风险预防体系的总目标是以企业经营成本的最小风险来实现企业的最大化价值目标。因此,企业会计风险预防目标的实现需要发挥整体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作用,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风险容忍程度和企业会计风险的实际偏好,降低总体的企业风险成本。对于企业的会计风险防范不是单一的降低风险和减少损失,还需要考虑到企业风险最小化同时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四)如何构建企业会计风险防范体系

企业的会计风险预防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变量,第一:控制环境,企业在进行会计风险预防的同时需要对所有风险管理要素进行合理分析,其中,最基础的就是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对其他各类基础变量提供最终规则和整体结构的重要部分。通常情况下,企业的风险偏好主要是企业的管理阶层所决定的,会对企业的整体战略发展规划产生重要影响。第二:目标设定,企业只有在对风险控制目标进行明确以后,才能进一步实践企业会计风险的评估和控制。第三:风险评估,需要对整体的会计风险产生因素进行识别,明确内外两部分存在的风险影响因素。第四,控制活动,企业的风险控制对策主要涉及风险回避、降低、对冲和接受。需要多项控制活动同时进行。

二、企业会计风险防范体系构成

一个较为成熟和完整的企业会计风险防范体系主要是由企业的会计风险预防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系统、风险反应系统和风险监测与报告系统组合构成。企业的会计风险预防体系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首先是企业的会计风险预防体系组织规划,也就是研究如何在企业管理和整体企业组织结构内部建立起风险管理整体体系,二是企业的会计风险防范体系的管理活动内容以及关系。从风险预防信息系统角度来看,企业的风险预防信息系统主要包含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总体信息量化和非量化处理,此类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都需要各个部门协调配合。风险评估系统主要是将企业的会计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通过风险反应机制来进一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终通过风险监测和报告系统来实现企业会计风险的相应措施及时实施到位。

三、企业会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的会计风险防范体系已经构建,但是整体的体系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企业的会计风险防范制度不健全,企业的会计风险防范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流动和企业的资产财务,都是关系公司发展命脉的重要部分,所以需要对制度完善投入足够重视。第二,企业的会计风险预防缺乏战略性,如果没有战略性方案指导很容易导致企业的战略管理不能适应内部外部企业发展环境,造成企业经营风险。第三,企业会计风险管理组织不完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会计风险管理技术不到位,价值相关专业人才稀缺,都会导致整体的风险效果不佳。

四、如何完善企业会计风险防范体系

(一)规范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治理结构的规范是企业完善会计风险防范体系的关键所在,通过企业治理结构的进一步规范可以使得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更加有序进行。进一步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通过规范企业治理结构也可以实现企业整体发展的规范性提高。在进行企业治理结构规范的过程中应该对企业的财务权利进行有效控制,应该建立健全企业的会计风险预防机制,明确各部分在治理结构规范过程中的职责和义务。第二,应该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决策机制,进而保证企业会计审核的准确性。第三,应该进一步抓好预算管理工作,预算属于企业实行各项调整计划的财务数字呈现方式,提高企业在会计风险预防过程中的预算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会计分配和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计划性。第四,应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企业会计风险监督机制,对企业会计风险防范过程中取得的效果和实际防范效率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从而进一步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完善和优化处理。

(二)完善企业会计运行机制

企业的会计运行机制不仅仅涉及到企业的会计部门管理和工作人员,还涉及到企业运作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员工,需要大家协同配合。首先,企业的会计运行机制要求企业会计部门工作人员不仅仅具备会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还要求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拥有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以及相关高科技软件应用技术的适当掌握,在建立企业会计风险预防信息系统的同时能够熟练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进行所需信息的查找和录入。此外,企业在完善会计运行机制的同时还应该建立起健全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达到协同配合,降低企业运作风险的良好效果。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防

企业的财务风险预防系统是进行企业会计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尽早发现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问题进而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让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掌握会计风险问题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在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防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对信息管理力度需要加强,同时要进一步健全企业的会计风险分析和处理机制,以企业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为技术辅助。同时可以建立起企业的对外担保风险管理制度。(四)建立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在建立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该了解企业对外担保也是企业会计风险引发的重要因素。企业应该严格控制对外担保,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责任追求制度,对企业的被担保单位进行严格审查,对整体的单位信用度和实际偿债能力进行准确了解,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对外担保过程中造成的企业会计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会计风险预防体系的形成进一步为我国企业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制度支持和策略指导。是影响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的因素,建立起良好的企业风险预防体系是减少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关系到整体的企业经济效益和产业升级发展,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投入重视,财务合理对策,实事求是,动员全体员工投入会计风险防范体系构成过程中。从风险形成因素角度分析,我国的企业会计风险形成主要存在内部和外部良好因素影响。企业会计风险预防体系的形成为我国企业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制度和策略指导。本文从企业会计风险防范概述入手,综合分析了企业会计风险防范体系的构成和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企业会计风险防范体系完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通过对企业会计风险防范的概念以及具体体系构建构成了解,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会计风险防范体系的构成和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对企业会计风险防范体系完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帮助企业未来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会计风险,实现企业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袁卫华.浅谈我国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J].东方企业文化,2014,18:268.

[2]顾娜娜.现代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2:231-232.

[3]舒全登.金融企业会计风险防范之浅论[J].中国市场,2015,06:86-87.

[4]张芙蓉.如何构建企业会计风险防范体系[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145-146.

★ 维保协议

★ 维保年终总结

★ 消防维保合同

★ 设备维保合同范本

★ 空调维保协议书

★ 电梯维保合同

★ 电梯维保工作总结

★ 维保工程师年终总结

★ 硬件维保合同

★ 消防维保合同

2.企业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二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决策提供有用的数据和参考信息,帮助企业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企业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生产经营和业务内容日益复杂,资金需要量日益增加,各方面因素均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因此,现代企业要发展,需要树立风险意识、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以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可能导致财务风险。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资源环境、社会环境等,这些环境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影响,但企业无法进行干预和左右。当外部环境对企业不利时,影响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企业生产经营复杂性导致财务风险。企业财务活动涉及生产经营各个层面和各项业务内容,当企业业务较为烦琐时,财务活动困难和复杂程度增加,相应的财务风险增加。

企业融资不当导致财务风险。除获得投资外,企业可能通过外部贷款方式融资,当企业债务资金比重大、或者借款资金规模过大,导致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可能引起财务杠杆负效应,企业无法获取足够现金以偿还本金和利息。再加上一旦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者受内外部环境影响经营不善,企业则可能面临困境。

财务决策可能导致风险。决策科学化是避免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前,中国企业还存在着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现象,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未依据各方面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科学的判断,导致决策失误现象,产生财务风险。另外,企业内部财务核算不准确也是引起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现状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缺乏行业性指标。当前各个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往往采用了通用财务指标,并非结合各行业实际情况建立的行业性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同时,由于目前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更注重采用定量分析的指标,而对定性的各方面因素较少考虑进来,导致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难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无法发挥风险预测和防范作用。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指标不符合企业实际。目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不能覆盖全面风险、归类不准确等现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还存在着与企业实际不相适应的情况。部分企业较为重视利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对于现金流量表数据和其他生产经营数据及其他信息较为忽视,导致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指标不完善。部分企业通过对企业营运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加以分析,仅能从静态的角度反映企业流动负债偿还能力,当企业流动资产质量较差时,即使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均较高,企业仍无法按时偿还到期债务。另外,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难以反映企业变现能力,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也难以可靠反映企业运营能力。由于部分企业资产质量不高,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等指标也难以真实反应企业真实状况。当企业存在调节利润的情况时,企业利息保障指标也难以反映企业真实偿债能力。

三、企业加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建立符合企业行业和自身实际体系

企业风险分析体系应与企业行业和实际相结合,除通用财务指标外,应根据行业特点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特别是应合理确定企业相关的指标数,结合本行业平均水平来进行分析,比较同行业规模相近企业数据进行参考,以此衡量企业财务状况,进而指导企业调整相关财务比率指标。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时,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别是企业资产质量等情况,对企业偿债能力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状况安全性。

(二)注重企业长短期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的血液,必须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应收应付款项和存货情况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现金流影响较大,因此应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监控。应使得应收、应付款项和存货保持均衡,强化企业现金流预算,加强现金预警信息的监测,对于资金预警风险早发现早处理,防止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可以将企业现金预算进行汇总,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按期加强现金量的预算执行情况监测,形成资金短期预警体系。同时,应结合企业资产状况,加强短期偿债能力监控,防止企业因为偿债能力有限陷入财务危机。

除此之外,应强化长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重点从企业财务报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同时结合能够收集到的其他相关信息,综合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应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进行监控,强化定量和定性指标的分析。特别是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作为财务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应加以重点关注。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在分析财务风险可能性的基础上,考虑企业成本效益,选择有效策略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可以通过建立预警模型的方式,加强财务风险监控预警。企业应加强关键点监控,采用分类关注、定期报告的形式,对潜在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对风险形成的过程进行监控,采用定量和定性的预警分析方法,建立可执行性强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分级,对于重大风险和紧急风险进行重点监控和专项预警,并建立畅通的预警信息报告渠道,除收集信息外,应对相关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提出相关的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同时,应对资产负债率等定量指标加以细化,以满足财务风险评价和预警需要,确保预警的准确性。此外,应建立好预警应急处理措施,确保在财务风险发生时,能够采取加强货款回收、实施售后回租等方式,对风险进行有效化解。

四、小结

3.企业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三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

JEL分类号:G21;M21;P4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创新为使命和生存手段的企業,容易产生技术创新和形成科技产出;科技型中小企业能高效快捷地将投入转化为产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科技型中小企业能更专注于市场上被大企业忽略的部分,从而对其形成有益的补充,优化了经济结构。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然而,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商业银行不愿意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融资的阶段是在没有获得商业成功之前,而此时,商业银行难以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具价值的专利、商标等科技成果的货币价值,更加难以甄别此时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技术、营运风险,由此,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形成了经济学中所谓的“信息不对称”困境,导致商业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惜贷”。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所要搭建的这座“桥梁”就是构建一套商业银行能科学而准确地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指标体系。本文将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力求科学、准确地反映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全面。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应该全面反映所有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状况的要素。既要考虑科技型中小企业过去的业绩,也要预测其将来的发展状况;既要考虑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的情况,也不能忽略社会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做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全面考察,绝不能基于少数指标就得出结论,以免造成评级结果失实。

(2)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有实用性,便于操作和设计电脑运算程序。评价层次过多或指标数量过多,会使评价过程十分复杂,增加实际操作难度。评价层次过少或指标数量太少,会造成评级机构或人员的随意操作性,使得评级结果丧失公平和公正。因此,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要综合考虑,合理构建层次数量和指标数量,确保评价指标体系在操作时可行。

(3)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各项指标必须有机配合,相互之间没有矛盾和重叠。并且,指标的计算和评价方法必须科学,要有一定的依据。特别是在设计财务状况评价指标时要克服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

(4)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具备的独有特点筛选一些指标。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注重其自身的特点,即中小企业的未来、创新、发展,成长这四个方面。这些特点决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应更注重对企业的未来、创新、发展和成长的反映和体现。

(5)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备合法性。信用评价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指标体系要体现国家宏观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导向,对于国家政府机构制定了标准值的经济效益指标和风险监管指标,必须体现其规定要求。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遵照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参考我国商业银行、资信评级机构现行所采用的指标体系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1]~[16],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独有特点,本文构建了包含两级指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素质、企业信用记录、企业发展前景八个方面指标;在二级指标下,一共设计了20个指标。本文设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下面对一级指标的具体涵义进行说明:

(1)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指标下主要包含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两个指标。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选用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指标是因为其对企业资产流动性的衡量更全面。在偿债能力指标下,国内外很多学者经常选用较多的指标来衡量,实质上其中很多指标相关性很高,比如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同时选用完全没有必要,只选用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2)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指标下主要包含主营收入毛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收益留存比率三个指标。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而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和债权人获取本息的资金来源,因此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来说十分重要,是影响企业信用的重要因素。

(3)营运能力。营运能力指标下主要包含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对总资产的比率三个指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营运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高则盈利高,营运能力低则盈利低。营运能力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共同构成对企业的完整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对企业信用风险状况评估必须采取的最基本分析。

(4)成长能力。成长能力指标下主要包含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主营业务增长率三个指标。企业的成长能力是企业未来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体现企业的发展潜力。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形成发展潜能。成长潜力越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无疑其信用风险评价结果更好,更容易获得融资。

(5)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下主要包含新产品销售收入比率、R&D人员比率和R&D投入强度三个指标。新产品销售收入比率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创新转化能力;R&D人员比率和R&D投入强度能够反映企业的创新投入力度。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投入力度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价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

(6)企业素质。企业素质指标下主要包含管理者素质、企业文化及企业战略两个指标。

(7)企业信用记录。企业信用记录指标下主要包含商业合同履约记录和贷款偿债历史记录两个指标。商业合同履约记录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率;贷款偿债历史记录直接反映企业的融资信用状况。企业信用记录是反映企业信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反馈企业在过去的信用状况,并体现企业现在以及预测企业将来的诚实程度。

(8)企业发展前景。企业发展前景指标下主要包含行业前景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两个指标。这两个指标能较好地反映企业的动态变化。

表1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指标层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代码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代码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偿债能力X1流动比率X11

资产负债率X12

盈利能力X2主营收入毛利润率X21

净资产收益率X22

收益留存比率X23

营运能力X3存货周转率X31

应收账款周转率X32

流动资产对总资产的比率X33

成长能力X4净利润增长率X41

总资产增长率X42

主营业务增长率X4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X5新产品销售收入比率X51

R&D人员比率X52

R&D投入强度X53

企业素质X6管理者素质X61

企业文化及企业战略X62

企业信用记录X7商业合同履约记录X71

贷款偿债历史记录X72

企业发展前景X8行业前景X81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X82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的选择和数据说明

本文拟从我国深圳中小企业板中挑选双鹭药业(002038)作为样本,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上文设计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双鹭药业入选了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首批“百家创新企业”,适宜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样本。数据来源于和讯网(http://www.hexun.com)和双鹭药业公司网站主页(http://www.slpharm.com.cn/web/main/index.jsp),采用已公布的最新數据(2012年9月30日)。

(二)模糊综合评价

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双鹭药业(002038)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7]。首先确定因素集,本文设定为U=(X1,X2,X3,X4,X5,X6,X7,X8)=(X11,X12),(X21,X22,X23),(X31,X32,X33),(X41,X42,X43),(X51,X52,X53),(X61,X62),(X71,X72),(X81,X82);本文采用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来表示企业信用等级,即评语集为V=(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

1. 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用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得出的权重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指标权重

目标层指标层

一级指标代码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代码二级指标权重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X10.085X110.333

X120.667

X20.085X210.252

X220.589

X230.159

X30.085X310.250

X320.250

X330.500

X40.133X410.334

X420.333

X430.333

X50.227X510.297

X520.164

X530.539

X60.075X610.667

X620.333

X70.236X710.333

X720.667

X80.074X810.333

X820.667

2. 隶属度的确定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的隶属度。本文设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既包含定量指标,又包含定性指标。其中定量指标隶属度的确定是以2012年国务院国资委制定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为界限取值,再运用插值法,在界限值之间插入3个等距离分级标准点,构造三角形隶属函数,从而计算得出其隶属度矩阵。定性指标隶属度的确定是采用德尔菲法(Delphi法),请专家按照评语集对各个定性指标划分等级,然后统计各评价指标属于各等级的频率,得出其隶属度矩阵。最后计算得出的隶属度如下表3所示。

表3 隶属度

目标层评价指标指标性质参考标准企业相关数据隶属度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优秀差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偿债能力流动比率(%)定量指标≥25.9≤-1.221.24(0,0.97,0.03,0,0)

资产负债率(%) ≤37.5≥71.80.04(1,0,0,0,0)

盈利能力主营收入毛利润率(%) ≥41.6≤13.40.7(0,0,0,0,1)

净资产收益率(%) ≥17.9≤-0.70.18(0,0,0,0.28,0.72)

收益留存比率(%) ≥6.4≤-0.84.4(0,0.67,0.33,0,0)

营运能力存货周转率(次) ≥9≤3.32.67(0,0,0,0,1)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4≤22.84(0,0,0.69,0.31,0)

流动资产对总资产的比率(%) ≥0.7≤0.10.66(0.3,0.7,0,0,0)

成长能力净利润增长率(%) ≥24.9≤-6.3-0.21(0,0,0.09,0.91,0)

总资产增长率(%) ≥18.4≤-2.90.22(0,0,0,0.88,0.12)

主营业务增长率(%) ≥21.8≤3.30.46(0,0,0,0,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新产品销售收入比率(%) ≥20≤1027(1,0,0,0,0)

R&D人员比率(%) ≥30≤1090(1,0,0,0,0)

R&D投入强度(%) ≥8.75≤315.5(1,0,0,0,0)

企业素质管理者素质定性指标N∕AN∕AN∕A(0.2,0.5,0.2,0.1,0)

企业文化及企业战略 N∕AN∕AN∕A(0.3,0.5,0.2,0,0)

企业信用记录商业合同履约记录 N∕AN∕AN∕A(0.3,0.4,0.3,0,0)

贷款偿债历史记录 N∕AN∕AN∕A(0.3,0.6,0.1,0,0)

企业发展前景行业前景 N∕AN∕AN∕A(0.2,0.6,0.2,0,0)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 N∕AN∕AN∕A(0.3,0.3,0.4,0,0)

注:定量指标参考标准来自2012年国务院国资委制定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3. 企业信用得分

根据上文数据,计算得出各一级指标因素的评价向量构成的模糊矩阵:

再根据表2中的一级指标权重可以求得企业信用风险等级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B=(0.4047,0.2592,0.1026,0.1052,0.1283)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双鹭药业(002038)的信用风险评价等级为优秀。

四、小结

本文的逻辑思路是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基础上,从中找出不足的地方,遵循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了一套针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的信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试图进一步完善、改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取样本,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验证这套指标体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来说,本文构建的这套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作为其自我诊断工具,通过着手改进本文指标体系中各相关指标得分来提高其融资能力。对商业银行来说,本文构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其解决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价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国红和陆立军,2002:《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2期32-35页。

[2]徐伟军,2004:《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3]陈岸斌,2006:《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中的信用评价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4]朱小红,2007:《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研究》,东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5]赵爽,2007:《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及其应用研究》,北京化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NO1001020070929。

[6]郭富贵,2008:《中小型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北京化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7]卢成辉,2008:《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厦门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8]高志和刘素坤,2008:《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47-49页。

[9]石永贵、黄春萍和王升,2009:《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长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研究》,生产力研究第3期163-165页。

[10]鲍盛祥和殷永飞,2009:《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与实证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第20期143-148页。

[11]高芳,2010:《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研究》,河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NO20070307。

[12]霍海涛,2012:《高科技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60-65页。

[13]Edward I. Altman and Gabriele Sabato, 2007, “Modeling Credit Risk for SMEs: Evidence from the US Market”. Abacus. (43), pp. 332-357.

[14]James Carr, 2005,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y-Based SM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ogramm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3), pp. 206-215.

[15]Jan Kmenta and Jeffrey G. Williamson, 1966, “Determinants of Investment Behavior: United States Railroads 1872-1941”,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48), pp. 172-181.

4.企业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四

本文站在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引入了平衡计分卡的理念,同时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着眼于评价组织有关环境方面的项目及管理和使用环境资源活动的经济型、效率性和效果性,来设计出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每个企业在具体运用时可以考虑其具体情况进行增减。

一、平衡计分卡介绍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dcard, bsc)是由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教授和诺兰诺顿的执行总裁戴维?诺顿(david norton)两个人共同开发的。

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实现业绩评价以促进战略实施的目标。其特点是始终把战略远景放在其变化和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平衡计分卡之所以称之为“平衡”,是因为它能够帮助管理层对所有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做全方位的思考,具体体现在其保持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成果与成果的驱动因素之间的平衡;内部衡量与外部衡量之间的平衡;管理业绩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平衡等。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的环境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样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考虑。本文引入平衡计分卡的理念,在遵循客观全面评价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原则、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统一原则、与其它指标体系相结合原则、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原则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维度设计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

1.财务维度:

其目标是“我们怎样满足股东”这类问题,表明企业的努力是否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平衡计分卡里,其他几个方面的改善都必须反映在财务指标上。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是其主要目标。由于环境绩效审计引起环境管理成本增加而给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造成的损害,会在一定程度上或是完全打消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这个角度主要关注企业环境管理产生的成本效益状况,评价指标应包括环境保护及治理的费用指标、收益指标等效益指标。

这些指标如:环保设施投资收益/环保设施投资收益率、节能收益/节能投入收益率、环境成本节约净额、环境事故赔偿金额等

2.客户(政府及公众)维度:

其目标是解决“外界如何看待我们”这一类问题。体现了公司对外界变化的反应,只有了解和不断满足外界的需求,企业价值才能得以实现,企业才能获得持续增长的经济源泉。随着环保法规的日渐完善,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外部对企业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了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并及时向外部公布企业环境管理方面的信息。这些指标如:所获环保奖项数、环境产品标志个数、相关投诉件数、环境事故发生件数、排污许可的合法性、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保护手续齐全性、排污费缴纳情况、禁用品的杜绝、资助社会环保活动经费、环境报告的发布情况等。

3.内部环境管理维度:

其目标是解决“我们必须擅长什么”这一类问题。内部环境管理过程及结果是公司改善环境管理业绩的重点,其他环境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内部环境管理系统的支持。这些指标如:环保投资金额比例、单位能源消耗的产量、单位原物料消耗的产量、单位水消耗的产量、单位废水排放的产量、单位污染物排放的产量、排污达标情况、固废处置率、“三废”产品利用率、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污染源治理达标率等。

4.可持续发展维度:

其目标是解决“我们能否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这一类问题。企业管理层对环境管理的积极态度以及员工的参与能为企业的环境管理做出巨大的贡献,决定着企业是否能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努力,强调员工的能力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结果。这些指标如:建立环境管理系统的情况包括有无煤矿企业环境保护规划和治理制度、煤矿环境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责划分是否合理、关键控制点的人员配备及胜任能力是否恰当、有无煤矿环境监测制度、煤矿主要环境问题预警是否准确、煤矿重大环境问题应急处理是否及时、煤矿重大环境问题应急处理措施是否得当等、环境教育训练人时数、职业病件数、环保技术创新投入率。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通过对基

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各种指标的值,但是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根据众多的指标无法直接得出有用的信息,必须将这些分散的信息运用一定的模型,得到综合的评价结果。本文采用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模型。

进行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评价方法主要基于

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有许多定性指标,而且这些定性指标所描述的评价范围具有模糊性,将定性的问题转为定量问题正是模糊综合评价的一个基本职能;二是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标准的多维性和动态性恰好是模糊性的一种表现,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针对性;三是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多、评价内容涉及面广,不能简单地将定性指标进行定量然后综合,而是应该用系统性的、科学严谨的理论、程序进行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无疑是最佳选择。

为了得出最终的评价结论首先应该做以下两点工作:一是根据具体指标值计算出各层次指标如初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指标值;二是根据指标值和评价标准得出各层次评价因素的评价矩阵。

各层次评价指标值的计算比较容易,可以利用公式f= 计算,(d为指标值,w为权重值),但在计算过程中应该将非货币性指标值转化为货币性指标值,即无量钢化处理。此外,对于定性指标值可以用问卷调查法取得,即选取一定数量的专家学者作为调查对象,让其按照上述标准对各级指标评级,然后由审计人员确定指标值。假定四级评价的得分分别为:很好3分,好2分,一般1分,差0分,现对环境管理系统控制制度进行评价,由20位调查者进行评级,如果四个等级的投票分别为5、10、4、1,那么该指标可定为(5 3+10 2+4 1+1 0)20=1.95,并且可以按照各等级得票的比例确定评价矩阵为(0.25,0.5,0.2,0.05)。

5.企业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五

摘要: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21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新的实践模式.为了评价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绩效,本文探讨了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评价指标的特点、原则和层次,给出了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及其评价方法.作 者:李健    邱立成    安小会  作者单位:李健,邱立成(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

安小会(天津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191)

期 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ISTICPKUCSSCI  Journal: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4, 14(4) 分类号:X38 关键词:循环经济    企业绩效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 员工绩效评价

★ 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分析论文

★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范文

★ 浅谈地质调查项目绩效评价

★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督促检查指标体系

★ 辽河流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 市财政局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总结

★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划分

6.企业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六

21世纪是人才高度竞争的时期,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现状,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竞争战略。科学的人才竞争战略决策能够使企业在人才竞争中获得优势,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因此企业对人才竞争战略的评价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故构建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必要。

近年来,关于人才竞争及人才战略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如Li Hong以中国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中国民营企业应实施灵活的人才吸引策略;Liu songbai等从人才全球流动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战略;Liu Changrning针对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战略进行了研究;阳浙江等建立了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郭跃进从人才投入、环境建设和成果产出3方面构建了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关于人才竞争或人才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吸引策略的制定及在国家或区域层面上对人才战略实施效果的衡量,还没有关于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这与企业高度重视人才竞争及人才竞争战略决策的现实是极不相称的,因此本文将对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企业人才竞争战略分析

1.1人才的定义及企业人才的特征

王通讯、叶忠海等专家都提出了人才的定义。王通讯认为,人才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叶忠海认为,人才是那些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高的技术和能力,能够以自己创造性劳动,对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对人类进步做出了某种较大贡献的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中对人才的定义为: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新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上述专家及《纲要》对人才的定义基本是一致的,本文选取《纲要》中的定义,并得出人才的内涵为:第一,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第二,进行创造性劳动;第三,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依据上述人才的定义,本文认为企业人才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新性劳动并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其特征如下:

(1)追求自我实现。与其他领域的人才相比,企业制度灵活,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企业人才自我实现的愿望更加强烈,所以说企业人才更具有追求自我实现的特征。

(2)自主性高。企业人才拥有较高的能力及技术水平,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会不断学习知识,并积极投身于工作,具有自主为工作付出的特征。

(3)影响力大。企业人才不仅能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同时还会对其他员工产生影响和感召。当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时,将会使其他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失去信心,同时流失的人才还可能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使企业蒙受损失。

(4)稀缺性。目前企业间乃至国家间积极展开人才竞争,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及企业对人才高标准的要求,拥有高技术、高技能的人才数量总是相对不足,故企业人才具有稀缺性。

(5)流动性高。由于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较多的利润,因此企业会对人才展开竞争,致使企业面临众多的竞争对手,故企业人才流动性高。

依据上述特征可知,企业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同时人才流失也可能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故对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2人才竞争战略含义及竞争效果分析

企业人才竞争战略是指以提高人才竞争力,获得和保持人才竞争优势为目的,能够直接对企业外部人才产生吸引作用的人才战略。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是指企业对人才争夺的能力。当企业对人才争夺的能力强时,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强;当企业对人才争夺的能力弱时,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弱。同时人才竞争战略的效果可分为动作性影响和非动作性影响两类,即当企业的人才竞争战略使对手企业的人才流动到本企业内,称这种效果为“动作性影响”;当企业的人才竞争战略能对对手企业的人才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使其流动到本企业内,称这种效果为“非动作性影响”。而这两类竞争效果是受企业间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差距值影响的。故有必要衡量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的强弱,因此构建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

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的强弱,集中地表现在人才对企业的综合评价上,当人才对企业的评价高时,表明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强;当人才对企业的评价低时,表明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弱,因此说人才对企业的评价,才是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的根本体现。而人才对企业的评价结果是建立在人才需要的满足上。故本文坚持满足人才自身需要即为企业人才竞争的基本观点,通过对人才择业、离职因素及最佳雇主评选等文献的分析,依据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及操作性的原则,建立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1)人才择业及离职因素分析。孟令熙等总结人才择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个人价值实现、自我发展、收入、培训、企业文化等;张勉等总结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为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组织外部因素三类。人才择业的影响因素反映着人才对需要的追求;人才流失的因素反映出人才需要没有被满足,两者都共同的反映着人才的需要。因此通过对人才择业及流失因素的分析而设计的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评价指标,就是以人才需要为依据的。

(2)雇主品牌分析。雇主品牌是公司为雇员提供的工作环境、薪水和其他利益等而树立的形象标志。雇主品牌是基于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而建立,而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来源于其需要的满足。因此良好的雇主品牌是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的又一体现。故本文以智联招聘的最佳雇主评选、****网的最佳雇主评选、韬睿惠悦的卓越雇主评选及学者Berthon等提出的雇主对人才吸引力评价4个不同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素材,提炼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4个评价指标体系简介图,如图1所示。

2.2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初选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企业人才追求自我实现和自主性高的特点,结合作者的经验,提出企业人才的需要可归纳为自我实现、快乐工作、薪酬福利3个主导层次。其中自我实现同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一致,快乐工作源于需要层次理论中对社交及尊重的需要,薪酬福利源于需要层次理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故认为可从自我实现、快乐工作、薪酬福利三方面设计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此外,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应包括人才需要类指标,还应包括人才流动成本类指标,这是由于流动成本影响着企业人才竞争实现的程度。依据上述分析,将自我实现、快乐工作、薪酬福利及人才流动成本作为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4个一级指标。

依据人才择业、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和雇主品牌评选的指标,并结合作者的经验,通过对比分析,进行归类,初步提炼出自我实现、快乐工作及薪酬福利这3个主导需要的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的对应关系如下:自我实现类指标包括企业发展前景、人才在企业的预期成就、职业发展与地位、企业对工作认可及个人成就感和企业的社会责任5个二级指标;快乐工作类指标包括挑战性工作、工作自主性、人才与企业匹配性和工作环境4个二级指标;薪酬福利类指标包括有竞争力的薪酬和优越的福利水平两个指标。而对于人才流失成本指标,可从离职成本和求职成本两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二级与三级指标的具体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人才的自我实现、快乐工作和薪酬福利都是在企业平台的基础上而达成的,因此说人才对企业的评价其实就是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

然而自我实现、快乐工作和薪酬福利3类指标的竞争力实现还会受到人才流动成本的制约,当人才流动成本大时,即使自我实现、快乐工作及薪酬福利3类指标的综合值较大,但是由于流动成本指标的约束,将会冲减3类指标的竞争力,故在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考虑人才流动成本。

2.3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筛选与确认

本文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依权重的大小进行指标的筛选与确认。

(1)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应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因素划分成相关联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的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方法。因此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依据表1中各因素的层次关系,可得自我实现类、快乐工作类、薪酬福利类和流动成本类各指标的权重。本文运用yaahp9.0软件,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2所示。

(2)指标筛选与确认。指标筛选是从初选指标体系中,选择出权重大的指标,以评价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本文以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各指标权重为基础,将指标间的权重差距及保留指标的累计权重大小作为指标筛选的依据,具体为:将指标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可以清晰得出相邻指标间的权重差距。当相邻指标间的权重差距小,表明指标间的重要程度类似,可归为一类进行考虑;而当相邻指标间的权重差距大,则表明指标间的重要程度差距较大,故可考虑以此为分界点,将指标分为两类,在分界点之前的指标为重要指标,分界点之后的为次重要指标。同时在选定分界点之后,还需考虑重要指标的累计权重,当累计权重过小时,所选择出的指标不能很好的代表原指标体系,故需继续分析。因此依据上述原则及表2中的各指标权重值,将各指标按照权重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若以指标I13为分界点,此时相邻指标间的差距较大;且保留指标的累计权重值为0.885,能较好的代表原指标体系,若以指标I4作为分界点,则剩余指标的累计权重值为0.488,其代表性仍小于0.5,故不能以此为分界点,而选择以指标I13为分界点,此时,可实现对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的科学评价。

因此将权重值大于I13的权重的各指标纳入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同时忽略权重值小于I13权重的各指标。故在初选指标体系中,将指标I3、I9、I10、I11、I12、I21、I22和I23删除,其余指标保留,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3所示。

综上,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完成。该体系的自我实现类、快乐工作类、薪酬福利类及流动成本类指标的权重可依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原始权重,进行综合得出最终权重或直接运用熵值法等确定;各指标值的确定,可首先运用等级评价的方法明确指标评价的标准,当指标评价的标准确定后,可依该标准,确定各指标值。至此,当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及指标值后,通过计算该指标体系的综合值,即可实现对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的评价。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较为成熟,由于篇幅限制,对此不再阐述。

3.结论

7.企业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篇七

与其他企业风险相比, 物流企业风险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物流业受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较为明显, 环境风险突出。二是物流企业的业务活动复杂, 能力风险较高。三是物流企业涉及面广, 管理风险显著。

本文物流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目标层, 物流企业风险的影响因素繁冗复杂, 涉及到运输、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包装以及配送的各个环节, 本文结合物流企业风险的特点, 从财务风险、环境风险、管理风险和能力风险四个方面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充分反映出物流企业的风险。第二个层面是功能指标层。第三个层面是分析指标层, 以功能指标层为基础, 设计具体分析指标。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内涵及测算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是指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 通常用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两个指标衡量。短期偿债能力是指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通常用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来衡量。

企业盈利能力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企业只有长期盈利, 才有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一般来说, 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净利率方面的财务指标来反映和衡量。

资产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资产周转速度越快, 反映企业生产和销售等经营环节的速度就快, 经营效率就越高, 形成收入和利润的周期就越短。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指标来反映: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企业成长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发展速度, 包括企业规模的扩大, 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企业成长能力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三个指标来度量。

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在衡量企业财务风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金流是一个动态流动的过程, 应该使用动态监测的方法去研究和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指标。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主要通过现金流量比率、现金债务总额比率、现金利润比率这三个指标来衡量。

物流企业环境风险评价指标的内涵及测算

物流企业的环境风险是指物流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所引起的风险, 主要是指国家法律、政策等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微观经济运行对物流企业所产生的影响, 因此本文从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经济金融风险三个方面设置评价指标。

市场风险是指目标市场对本物流企业的包容性或接纳程度, 目标客户的需求状况以及整个物流行业的竞争状况引起的风险。物流企业的市场风险通过行业景气指数、市场占有率、价格竞争力、客户忠诚度和新客户增长率这几个指标来衡量。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对相关行业的有关的政策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我国在物流税收方面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 这里为了满足指标的可操作性原则, 选择物流行业税收减免率作为评价指标。物流行业税收减免率是指为了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政府对物流企业的税收的减免比率。

物流业是一个感应度较强, 受国民经济拉动效应较明显的行业, 因此, 国民经济的繁荣还是衰退对物流企业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 由于国家宏观调控、金融市场波动等原因引起的利率变动, 将可能影响物流企业融资和筹资成本。本文主要从国家的经济总体运行情兑、物流行业经济景气情况和利率三方来衡量经济金融风险, 所以选择GDP增长率、物流行业总产值增长率和贷款年利率下调率三个指标来反映。

物流企业管理风险评价指标的内涵及测算

管理风险是指管理运作过程中因管理者的素质、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信息不对称等影响管理的水平, 反映了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 关系到企业能否有效的运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物流企业的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信息传递风险、激励风险、信用风险、合同风险和信息化水平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是指人员的经验、素质和业务水平对于物流企业的影响, 物流人才的流动损失, 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和员工队伍不稳定都有可能给物流企业带来风险。本文选择从业人员平均文化程度、从业人员平均技术等级和人员变动率这三个指标来衡量人力资源风险。

物流企业作为整个物流供应链的中间环节, 同上下游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之间的协作需要相互间信息的共享与传递, 为了保证企业间信息传递通畅、信息安全等问题, 企业信息保密性、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和信息系统抗侵袭能力将作为物流企业信息传递风险控制的主要方面。本文选择信息传递风险控制成本比例来作为衡量企业信息传递风险的指标。信息传递风险控制成本是指物流企业在企业信息保密性、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和信息系统抗侵袭能力三个方面的成本。

企业信用是指企业是否遵守工商、税务、海关、劳动等部门的有关法规, 履行商业合同, 偿还或有负债等方面的情况。一些中介机构和协会为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 因此, 本文采用物流企业信用等级衡量企业的信用风险。目前, 物流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综合素质、财务指标、管理指标、竞争力指标、信用记录等方面的指标, 其结果可参照相关机构公布的物流企业信用等级。

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 或者物流企业作为客户与其他企业之间也经常因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中由于合同条款不严密、有漏洞、未明确双方的权责等情况产生合同风险。本文选取合同履约率来衡量合同风险的大小。

物流企业信息化可以衡量一个物流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 它不仅体现在设备技术能力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要看其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化中的检测与控制的水平上, 加强物流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主要考核以下几个指标: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率、完成网上订单比例和物流信息跟踪查询率。

物流企业能力风险评价指标的内涵及测算

物流企业是否能对物流各环节如仓储、运输等作业进行专业化管理关系到企业面临风险的能力, 本文主要从仓库管理质量风险、运输质量风险、顾客满意度风险和技术水平风险四个方面评价物流企业的能力风险。

仓库管理指的是对仓储货物的收发、结存等活动的有效控制, 高质量的仓库管理可以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本文选取自有仓储库容满足率、货物收发正确率、货物完好率、和货损货差赔偿费率评价物流企业仓库管理质量的风险。

物流企业的运输质量是指货物能够安全、及时和完整的送到目的地。因此本文选取自有运输能力满足率、正点运输率货物完好送达率和货损货差赔偿费率评价物流企业运输质量风险。

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最终要以顾客的满意程度来衡量, 这是劳务服务质量在整个服务质量中的具体表现, 顾客满意率可以作为衡量劳务服务质量。

企业的技术投入增长率能较好地衡量企业重视科研的程度, 也能够从侧面反映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折射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 企业的科研投入力度, 也能反映出企业研发力量的大小。技术投入增长率是指企业在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的增长情况。

8.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篇八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我国企业也更加注重对风险的管理,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日趋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企业必须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自身控制能力,税务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必须对此有足够的认识。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是亚洲存在最大税务挑战的国家,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有鉴于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战略规划将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任何企业都存在涉税行为,自然也都存在涉税风险,涉税风险是世界各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通常,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税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未能正确履行纳税义务而受到查处;一是企业滥用税收筹划,盲目“节税”放大了税务风险而受到制裁。企业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一切行为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其经济利益,企业的纳税行为也是如此,在纳税活动上主要表现为少缴税、缓缴税以及不交税,以满足其经济利益,这些行为在不同程度上为企业埋下了风险隐患。税务风险具有客观性特点,只要企业存在一天,就不可避免地要纳税,企业必然要面临一些税务问题和税务风险,如果对涉税行为处理不当,企业的经济利益就可能受损。

按照企业涉税环节,税务风险可以归纳为六个类别:在企业内部引发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制定上;对涉税政策理解有误造成的税务风险,如优惠税率的使用等;财务处理方式上引发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收入、成本、费用以及特殊项目的确认上;关联交易引发的税务风险,如内部融资等;发票管理和税务处理引发的税务风险,如增值税发票的保管、营业税的处理等;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引发的税务风险,如纳税申报单额及时性,税款缴纳的及时等。

(二)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的不对称是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主观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企业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纳税意识比较淡薄;其二,企业税务机构设置不合理,甚至并未设立风险管理机构;其三,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管控制度不健全;其四,企业税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到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客观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我国现行税制存在漏洞,税收法律制度有待健全;其二,税收行政执法存在风险,税务执法工作有待规范;其三,税收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征,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总是客观存在。鉴于客观原因一时难以消除,也是企业无法左右的,所以要从主观原因入手,加强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尽量将税务风险降到最低。

(三)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紧迫性分析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企业税务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税务风险不但会使企业受到法律制裁,直接影响其经济利益,还会引发一系列的不利后果。首先,税务问题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税务风险往往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相关决策;其次,我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施行后,税务风险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用评级,进而使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商业信誉受损,这对企业的长远利益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再次,税务风险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税收处罚成本,这回影响到企业的资金运行。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普遍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还不成熟,税务风险管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在这种情况下,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就显得十分紧迫。

二、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途径

(一)把握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企业的风险来自多个方面,对企业经营和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的一般并不是某一方面的风险,而是一系列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从企业的整体角度来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阶段,企业要想有效化解各种税务问题,防范各种税务风险,就应把握好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主要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策略、信息沟通、问题监察等八个部分组成,税务风险管理应以此为理论基础,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科学、有效且全面的风险管理。

(二)重视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政策依据

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就企业税务风险问题下发了具体的指导性文件——《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明确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指出了企业应重点识别的税务风险因素,提出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应对策略,其具体内容为企业税务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企业应参照《指引》的具体内容,结合自身的经营现状,制定合理、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办法,构建科学、全面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控制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当然,在政策层面上,《指引》中的内容还有待完善,如内容抽象、范围窄、约束性较弱等。

(三)遵循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特殊原则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其特殊的原则。企业要按照税法规定,及时申报、准确申报、按时缴纳相关税务,履行其纳税义务,这就是纳税遵从原则,这也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首要原则。此外,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还应遵循的特殊原则有成本效益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有效性原则等,这些原则可以为企业化解税务问题、防范税务风险提供必要的指导,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四)积极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框架

企业应从税务风险管理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体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积极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框架。实施框架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预防模块、风险识别与评估、事后支持与改进四部分构成。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有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目标设定以此为基础,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搭建实施框架,并将管理流程细化为事先、事中、事后三大模块;事先模块就是预防模块,设计预防模块要对企业的内外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以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内控制度和组织结构;事中模块就是风险识别与评估,通常会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事后支持与改进模块的重点是企业基础信息系统的构建,以保障整个体系的有效运行。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应把握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重视相关的政策依据,遵循纳税遵从等原则,以及积极构建具体的实施框架,构建一套科学且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保障自身的纳税权益,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茜.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 邓茜.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基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 陳天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3,11(6):176-177.

上一篇: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下一篇:研究生留学申请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