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心得体会(共9篇)
1.视频心得体会 篇一
师德培训视频心得体会
观看了师德视频让我感慨万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何做到称职?怎样才算优秀?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规范办公,职业基础
办公有序,是每一位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王培芳老师对此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职业道德由来已久、源远流长,我们教师这个职业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办公有序,加强组织纪律性,严格执行学校作息制度,按时上班,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职。及时清扫办公室,保持办公室整洁有序,下班离开办公室时能主动查看办公室门、窗、灯是否关闭。个人办公桌整理有序,离开办公室要把凳子放好,并将桌面整理干净。保持办公室安静的工作环境,办公期间不串岗聚集,不空岗,不大声喧哗,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办公期间,做到不上网聊天,不玩电脑游戏。办公时,集中精力,时刻注意提高工作效率。
二、稳重端庄,自然得体
教师仪表,代表着教师的形象。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教师的仪表作为师者风范的主要体现之一,对于学生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的养成,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
衣着整洁雅致、端庄大方,在校时间不穿拖鞋,不穿过露过透的服装。服饰大方,服装式样庄重、清新、自然,服饰色彩不能过于艳丽、刺眼、花哨,不着奇装异服。举止要稳重端庄,注意公众形象。发型典雅不夸张。梳妆打扮自然得体,健康向上,着淡妆。不佩带除耳钉之外的其他耳饰。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举止端庄,言行得体,才会受到家长的信任,社会的认可,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作为教师,我们选择的不是一个惊天动地的职业,平凡的岗位不求一鸣惊人,但我们却可以象大海中的航标灯一样,去引每一艘轮船从何起航。教师要重视个人思想品格、道德风范和仪表举止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作风正派,品行端正,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治学严谨,教学规范
化学老师李忠超对教学规范作了细致的分析,做到有效备课、上课、辅导、反思等业务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精心组织教学,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树立优良教风,治学严谨,勇于创新,质量为本,团结协作,教书育人,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考核,严格管理,培养学生成人成才。善于对自己的师德表现、业务水平、教学效果和工作实绩及时做出总结分析和自我评价,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水平。
按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认真选择教材、撰写教案及教学反思。认真研究和分析教学对象的不同情况,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情况认真备课,把握课程的逻辑体系,加强与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和配合,突出重点,妥善处理难点,着力于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按时答疑、质疑和批改学生作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善于总结课程教学情况,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讲课艺术。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文明谦逊,言行得体
杨春莲老师就言行得体这一环节作了深入的阐述,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们表达意愿、思想感情的媒介和符号。语言也是一个人道德情操、文化素养的反映。在与他人交往中,如果能做到言之有礼,谈吐文雅,就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如果满嘴脏话,甚至恶语伤人,就会令人反感讨厌。
无论对待学生还是家长,我们都要做到态度诚恳、亲切。说话本身是用来向人传递思想感情的,所以,说话时的神态、表情都很重要,用语要谦逊、文雅,多用敬语、谦语,声音大小要适当,语调应平和沉稳。切忌大声说话;语调要平稳,使听者感到亲切自然。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总之,语言文明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加学习,加强修养,使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五、知法懂法,依法执教
永吉小学业务校长侯瑞霞针对遵纪守法内容作了深入的讲解,遵纪守法是们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教师作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知法、懂法,依法执教。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师德修养,尊重学生的人身自由权。犯错是学生的权利,教育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遵守纪律,教师要积极想办法说服教育,但是我们不能以压抑学生主体意识、剥夺学生合法权益为代价。学生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主体,对学生的错误不可视而不见,对学生的违纪、违法行更不能袖手旁观。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教育学生维护自身利益,也尊重他人的人身权益,并遵守我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法律。教育孩子是我们教师永远不能放弃的。教师应冷静地弄清原因,循循善诱,让学生知错而改错。我们教师应该意识到我们肩负的重任,严爱有度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决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不能因为“恨铁不成钢”而离开法制这个准则。“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己首先就应知法,懂法,维法,为学生树立起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民教师的榜样,这既是学生的希望,也是社会给予我们的重任。
今后,我会克服自己的不足,发扬成绩,和其他老师们携起手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认真执教,共同撑起教育这片蓝天,做一个家长信任、社会承认、学生敬佩的优秀教师。
2.视频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课程拍摄,视频剪辑,视频包装
视频公开课, 按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通过影像技术把教师授课的过程记录下来, 形成视频文件的形式并向社会公众开放访问。国内高校大范围的启动课程视频拍摄工作始于2003年, 当年, 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要求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其中的实施要点要求精品课程必须要有课堂实录,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 课程视频的拍摄制作在全国高校中全面铺开。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2011年, 首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开放, 在全国高等院校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不断地向社会推出了数量更多、质量更高、内容更加丰富的课程视频, 课程内容基本覆盖了各学科门类, 在服务社会大众的同时, 大学视频公开课也可以说成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又一途径。因此, 课程视频的拍摄制作也需要适应当下教育发展的趋势, 不断提高视频的质量。本文就课程视频拍摄过程与后期制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1 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当前, 课程视频录制的技术标准是参照教育部颁布的《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以下简称《技术标准》) , 该标准随着媒体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经历了几次修订, 在拍摄之前, 应该熟读《技术标准》, 确保所有的拍摄均符合技术标准的规定, 鉴于《技术标准》中对于拍摄场地的选择有着详细的规定, 并且大部分高校都建有专门的录播场地, 本文中就再不具体分析了。
1.1 拍摄设备的准备
在《技术标准》中, 要求摄像机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 机位3个以上, 建议使用相同型号的摄像机, 不同型号或品牌的摄像机即使处于相同环境下, 拍摄的画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色差, 在镜头切换的时候, 画面色彩表现出来的差异都会影响作品的质量。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 话筒需求数量根据现场拍摄的具体环境以及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进行配备, 若拍摄场地面积大且教学互动环节比较多则要求配备更多的录音设备, 一般来说, 教师佩戴无线领夹式麦克风, 再加上一支现场拾音麦克风基本就能满足要求, 对于单个学生的发言, 可以采用现场拾音麦克风的信号, 如要追求更好的音质效果, 则需准备一支无线手持麦克风供学生传递使用。课堂拍摄还有一个重要的对象就是课件的拍摄, 如果使用摄像机对投影幕布或者大屏幕显示器直接拍摄, 拍摄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推荐直接使用电脑显示信号, 获取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使用分屏器, 二是使用显示输出端口在两个以上的显卡, 目前市面上所售的显卡基本具备了VGA、HDMI或DVI等多种显示输出端口, 我们只需在电脑上稍作配置, 就能通过其余端口获得同步画面信号。如果在拍摄设备的清单中没有考虑配备数字切换台与数字硬盘录放机, 那么, 在后期的剪辑中将会增加大量的工作量, 并且不能直接录制电脑显示信号, 切换台主要功能是用于多机位视频信号的切换, 根据录制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 切换台还必须支持DVI或者VGA信号的输入用于视频切换, 切换台将最终切换的信号输出到数字硬盘录放机或者非编采集卡上, 因此, 拍摄设备中, 尽可能配备切换台, 有条件的场地, 还可以配备专业提词器等设备。
以上提及的设备是录制一门课程基本的配备, 在课程录制之前, 把设备布置到位以后必须进行联机调试, 以便检查所有设备的工作是否正常, 无线设备电池的电量是否充足, 各种线材连接是否正确, 摄像机的白平衡、光圈等参数是否设置合理等。
1.2 拍摄前的沟通与工作人员配备
拍摄前与授课教师的沟通是很有必要的, 把拍摄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前向拍摄对象说明, 如对课件制作的要求, 在授课课件中出现引用的图片、图表、数据等, 都需要注明出处, 严格检查课件中的文字等, 避免出现别字和不规范用语, 这也为课程视频能顺利进入公开课平台打下基础。还有就是对教师着装、化妆等要求, 在实际拍摄中, 有些教师穿了与身后背景同色的衣服, 拍摄效果就大受影响, 最好能更换服装, 时间上不允许更换的, 只能通过调整背景灯光达到突出前景的目的。课前的沟通也有助于工作人员充分了解课堂的教学安排, 向教师说明拍摄的注意事项, 比较常见的问题表现在上课过程中喜欢扭头看投影画面、走到投影机与幕布之间造成阴阳脸、依靠讲台造成高低肩现象、眼镜的上框挡住眼睛、手机铃声响起等, 在拍摄之前必须要提醒, 有些教师在平时上课中能正常发挥, 可一到演播室环境中就感到不自在, 有一定的紧张情绪, 这就要求现场的工作人员做到耐心、热情的服务, 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 缓解教师与学生的紧张情绪。
现场工作人员的配备根据前期与教师沟通后决定, 教师在课堂基本不走动的, 在机位足够的情况下, 一名摄影师足够了, 这位摄影师安排讲台一侧, 负责拍摄学生正面镜头, 其余摄像机安排在学生座位后面, 分别定好全景、中景及特写镜头, 这是比较传统的做法了。对于喜欢走动或者板书比较多的教师, 则安排一名摄影师进行全程跟拍, 拍摄中重要的角色就是导播了, 导播负责操作切换台, 要求导播必需全程跟进, 掌握好画面的切换时机, 还需随时记录在后期制作中需要裁剪的画面。需要注意的是, 在摄像及后期制作中, 基本上都是男性工作人员, 如果能配备一名女性工作人员, 对整个拍摄的过程将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如在拍摄前能为女性教师穿戴麦克风, 领夹式麦克风的穿戴考虑从衣服下方走线, 根据实际穿着, 固定于衣服下方, 从外观上尽量做到不露出佩带的痕迹, 既不影响录音效果, 也不能和衣服造成摩擦产生噪音, 常用的手法是用胶布固定。在炎热的天气里, 不少教师在到达拍摄现场时已经是“油光满面”了, 在拍摄前能为教师化些淡妆遮盖一下“油光”, 这些工作, 有了女性工作人员的参与, 将更利于工作的进行。
2 拍摄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尽管前期已经把准备工作都做好了, 但在拍摄过程中, 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不可控的噪音, 主要来源于咳嗽、桌椅挪动碰撞、电铃声、雷雨天气中出现的炸雷等, 还有的问题就是教师出现的口误, 现场导播在面对这些问题时, 应该及时做出判断, 是否应该暂时中断拍摄进程, 指导教师从出现问题的时间点之前再来一遍, 并对出现问题的时间点进行记录, 方便后期剪辑。
3 视频的后期制作
视频的后期制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 主要使用到的电脑软件按功能分可以包括视频剪辑合成、声音处理、后期特效、图片处理、课件制作、动画制作、字幕等软件, 目前, 每个功能对应的软件不在少数, 可以根据技术人员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安装使用, 一门精彩的视频课程, 除了授课教师的个人因素外, 后期制作团队对课程进行的后期制作加工也非常重要。
3.1 视频的剪辑
视频的剪辑就是要剪掉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可以理解为去粗取精, 这里面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授课时长与“口头禅”的问题, 《技术标准》中要求为30-50分钟的内容, 有些教师讲课讲到兴起, 用一句话说就是“根本停不下来”, 等到授课结束, 可能会超时, 少的超几分钟, 多的超时半小时都有。有些教师对时间把握不准的, 可能上课还没到半小时就宣布下课。对于超时的课程, 要在和教师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剪辑, 保留必要的内容。对于时长不够的, 可分为两种处理方式, 一种是在拍摄现场临时增加内容, 满足时间要求, 另一种就是在剪辑中, 适当增加课件演示的时间, 当然, 这只是针对时间差相对较小的部分视频使用。至于“口头禅”的问题, 按授课教师的要求, 尽量剪掉。
视频剪辑中, 为了让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好的呈现, 一般对导播录制的画面还需进行完善和补充, 最常见的是对课件演示的完善, 拍摄过程中, 导播切换画面的时机不一定能做到准确和完美, 因此, 在课后, 最好是把课件拷贝, 在电脑上重新播放演示一遍, 并将演示过程完整的录制下来, 这样就确保在剪辑过程中有足够的素材对画面进行完善。
3.2 视频的包装
视频的包装主要包括片头制作、动画制作、添加字幕等, 片头是呈现给观看者的第一印象,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片头中, 既能展示学校面貌, 更能突出课程特点, 要做出一个好的片头, 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因此, 要预留足够的时间给片头制作, 做到提前准备。动画制作主要应用在对知识点的阐述上, 用动画来表现和突出知识要点, 能直观的呈现教师的意图, 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动画的制作能在课件中如PPT演示文稿中完成的最好, 这是比较简单的做法, 如果动画要求复杂, 就需要使用专业软件完成, 也是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这也对制作团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唱词的添加从技术上来说要求不高, 但是耗费的时间不少, 目前, 能够使用专业软件对语音进行识别, 在一些网店中也提供相应的语音转文字服务, 对于时间紧迫的任务来说, 可以考虑使用上述服务。
总的来说, 视频公开课的录制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并付出努力, 这样才能成就精品, 在整个录制过程中, 建立一支团队非常重要, 团队的技术水平需要不断提高, 在不断的创作过程中积累经验, 提高制作水平, 为提升课程视频的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3.视频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地方普通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与体会
一、地方普通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2012年,教育部在“985工程”高校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学校的范围扩大至“211工程”高校及少数具有鲜明学科特色优势的高校,共选出了368个主题,分两步建设完成[1];2013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2013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不再组织选题申报,将从有关高校建设完成的视频公开课中遴选,参与高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非“211工程”高校每校可报1门课程,使地方普通高校在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中从观众转变为参与者,从学习者转变为实践者,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地方普通高校通过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能够充分挖掘自身的优质课程资源,激发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深入思考,同时,一堂好的授课源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揣摩,不仅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更要有新的见解,因此更能直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观念视野,是高校展现自身实力和特色的新舞台。目前上线的视频公开课,多为“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课程建设基础雄厚,名家辈出,使得地方普通高校的视频公开课建设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地方普通高校可以通过在课程选择、内容定位、教师团队等方面突出自身的优势特色,找到自身的受众定位,在我国的视频公开课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
西安邮电大学是国家在西北地区布局的唯一一所邮电通信类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主要特色,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通信、电子领域。本文结合我校已上线爱课程网站的“走近通信”视频公开课建设案例,从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目标定位、课程的选题、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视频拍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分享了课程建设的体会,力求为我国地方普通高校的视频公开课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地方普通高校视频公开课的建设
1. 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目标定位
地方普通高校通过视频公开课建设,不仅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价值观,视频课程的社会效应和意义也让教学工作充满想象和激情,促进更多教师热爱教学工作,增强高校自身教学方面的内涵建设;此外,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是深入浅出地向大众传播教学和科学研究成果的最好阵地,地方普通高校以此服务社会,可以树立自身品牌,提升社会满意度。我们将西安邮电大学的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目标定位为:集最优师资、课程和教研成果资源,通过交流、传播和共享,服务学生及社会大众。
2. 视频公开课的选题
目前上线的课程多数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优质的课程和师资资源,因此,地方普通高校在确定本校的课程选题时,一方面应该注重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另一方面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的优质课程和师资资源,优先进行原有精品课程的视频资源建设,可以重点关注目前上线课程中还没有涉及的相关领域和课程。
在我校的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时,首先结合我校的信息科学技术特色和通信领域的优势学科,在“通信原理”、“通信原理实验”、“现代通信网”、“无线通信调制与编码”课程均为省级精品课程,拥有“通信工程”和“信息安全”两个省级教学团队,成功申请设置了新兴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了一年级新生对了解通信知识的诉求,我们确定了课程名称为“走近通信”,共8讲,分别为:通信的发展史、从电报到电话、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互联网—开启信息时代之门、物联网:从人—人通信到物—物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时代之殇、未来通信网络发展趋势,分别请了我校8位教授进行讲授。
3. 教学内容的设计
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一定要与课程的目标定位相一致,突出课程选题的特色,同时避免艰深的专业知识。例如在文献[2]中提到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可以在选题相应的最新技术前沿的背景下,有理论、有历史、有应用,形成理论高度、历史纵深、学习趣味的有机结合[2]。其次,2013年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中,录制标准要求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因此,需要精心组织和编排课程内容,合理规划每讲的知识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一个完整的专题。
我校的“走近通信”视频公开课规划的8讲,涉及通信专业教学中的8门课程,但对于非通信专业的学生和社会大众来说,他们想要学习了解的是“通信”,是高度浓缩的精华的内容,我们不能完全以专业要求限制他们,要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就应设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给他们以精华。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我们课程的每一讲都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与前后有关联的主题,每一讲简要介绍相关知识,如“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信息安全”、“物联网”等,再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活中的案例或技术发展中的小故事,如“贝尔发明电话”、“手机安全”、“智慧城市”等,结合主题作讲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每讲都以技术的发展为主线,结合大家熟知的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不纠缠于理论探讨、繁琐引证,深入浅出地谈论通信中的诸多话题。
4. 教学方法
网上备受学习者追捧的哈佛大学Michael J. Sandel教授开设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和耶鲁大学Shelly Kagan 教授的哲学课“死亡”,一个语言幽默、课堂自由,另一个休闲装、运动鞋,双腿盘坐在课桌之上[3]。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中国教师在课堂上更趋于严谨,以自己的讲述为主,与学生的互动少。“开放而思辨的教学方式”既是国外名校公开课风靡中国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中国精品视频公开课与国外公开课之间的巨大差距。但是,如果想一蹴而就地解决这个问题,缩小差距,势必会“邯郸学步”,失去自身的特色。因此,在视频公开课的教学中不应盲目地模仿国外的教学方式,应该更多地鼓励教师发挥个性、展现特色,勇于突破自己,通过加强课程教学的灵动性,避免千人一面的授课场景。
我们在“走近通信”视频公开课教学方法的研讨中,一方面组织8位主讲教师观看学习网上的视频课程,另一方面学习已经拍摄过视频课程的老师的经验,如文献[4]中浙江大学余潇枫教授根据自身拍摄录制的经验,提出的四点实用建议:“眼睛对准镜头、姿态自如放松;语速不能太快、内容需要集中;PPT字大量少、适当注意台风;提高控时能力、体现幽默轻松”[4],通过教师放松自在的态度行为感染学生及观看者,拉近师生关系,更加积极地探讨、主动学习,同时,在PPT制作中插入了音频、视频、图片、FLASH动画,进一步活跃课堂的气氛。
5. 视频拍摄
教育部在《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2013年版)》中,从录制要求、制作要求、技术指标、元数据填写规范四个方面对我国高校视频公开课的开发提出了要求,为视频公开课的拍摄制作提供了参考依据,总体上以教学为中心,同时兼顾较高的拍摄制作技术要求,制定统一标准,全面提出要求,大到统一交付格式,小到规范信噪比、拍摄环境面积等[5]。
我们在“走近通信”视频公开课拍摄中,首先研读“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等相关文件,做到有的放矢地选取设备、场地等;其次,在经过几个场地的试拍后最终选定为教室,确定了三个机位和收音的拍摄方案,同时,用液晶电视替换了投影仪和幕布,成功解决了远景镜头时,幕布上PPT字迹看不清楚的问题;最后,在拍摄过程、后期剪辑及字幕校对中,都要求主讲教师和拍摄制作团队充分的沟通,相互熟悉对方的工作,不断磨合,最终达到视频的视觉效果和教学效果有机融合。
三、地方普通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的体会
一是集中优势资源。目前,地方普通高校的视频公开课建设刚刚起步,与“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相比,在“名师名课”资源方面有明显的劣势。但是,地方普通高校可以集中自身学科、课程、师资的优势,以突出特色为建设重点,确保视频拍摄的质量为前提,积极投入视频公开课的建设,通过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优化本校的课程资源、提升学校的办学品牌,以此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
二是学习借鉴他山之石。国外的视频公开课建设已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国内也已涌现出了一批精品的视频公开课程,地方普通高校的视频公开课建设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视频课程的成果经验,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势,努力尝试大学课堂与网络受众的对接,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全社会共享尽自己的力量。
此外,不足之处是视频公开课在讲授中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互动不自然。在拍摄中我们也曾试图鼓励教师加强师生互动环节,但往往会破坏课程讲授的连续性,使教师失去对课堂局面的掌控。视频公开课呈现出的课堂氛围,是基于教师多年授课经验积累的显现,不是临场发挥的结果,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化、中国特色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推进,相信会涌现出越来越多受大众追捧的中国“名师名课”。
参考文献:
[1] 周子明,许宏年. 对国内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思考[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4):31-32.
[2] 蔡自兴,刘丽钰,陈白帆,谢斌. 人工智能视频公开课建设的体会[J]. 中国大学教学,2012(2):8-10.
[3] 王红. 从学生和网络受众的角度出发寻找“接口”[J]. 中国大学教学,2012(9):10-11.
[4] 许玮,董榕,李红美,张剑平. 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的视频公开课建设[J]. 现代教育技术,2012(6):122-125.
[5] 董榕,许玮,张剑平. 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及其思考[J]. 现代教育技术,2012(2):54-59.
4.视频答疑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回想学习中,教育名家的讲座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我接受了思想上的洗礼,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解开了心中的困惑、教学中的疑难,使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一、反思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老师的讲座给我最大的启发,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在教学方式、教学组织、教学互动、教学评价、教学手段、教师素质、教学特色等方面保证有效。教学效果方面,从学生表现、面向全体学生、课堂生成教学氛围、任务完成等环节要保证有效。还要重视教学反思,课堂反思改进思路两方面有效。只有保证了教学各个的环节有效,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的有效。
二、对比专家找差距
通过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作为一名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的教师,我积累了多少呢?有反思多少呢?在这些方面我做的实在是太可怜啦。通过这次学习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促进自己向专业化的发展
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听了专家的报告,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并且能够学好。“老师的能耐是让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爱学习了”。因此,教师就应着力于将经验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专家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才能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
2、努力转变好角色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要使学生的学习从以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这种巨大变化,在孩子们身上凸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为此,我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3、教师要做好表率作用
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因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冰心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一切。”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首先要爱学生,和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感到温暖,增强自信,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更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
5.网络视频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着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角色中摆脱出来,进入新的角色。教师们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在人们的阵阵称赞声中,很好的扮演着这种角色,有效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但是,如果再用传统的方式给教师定位或教师仍热衷于这种定位,那将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新社会新时代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所以,作为一名新老师,如何扮演好教师的角色是这次网络学习的最大收获。
本次培训覆盖了从教育科学研究到心理健康教育,从教师礼仪、形象、语言、仪表、心理,再到教师素养,从师生关系到社会交往,从“如何做好班主任”、“如何处理好个别差异”到学科专业“如何处理好阅读期待”等等,覆盖广泛,实际有用,给身为新教师的我带来一了场精神的洗礼,思维的训练。通过本次网络学习,我积累了一些理论知识,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也让我获得了行动指南。
1、“活到老学到老”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及付出行动。我们的教育事业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一项伟大事业,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心理学,教育学,课程改革等并在实际教学中将实践理论。另一方面,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育水平的同时还要和学生一起学如何交流,如何做人,做好交流工作,特别要处理好与家长、学生间的关系,争取家庭为学校教育的支持者。
2、“干一行,爱一行”,教师爱自己的职业则体现为爱学生。教师的教育行动中如果缺乏爱,那么就如同干涸的池塘没有水一般。因此,爱孩子,在自己的行为中透出自己的爱,这是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只有让孩子感觉到爱,才能让他们在快乐成长中快乐学习。真心实意地关爱孩子,孩子才愿意亲近你,相信你,“亲其师则信其道”。
3、在教学中总结反思,在反思中进步。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心理学基础引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都能较好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心理问题等等,因此要及时总结学生的心理并做出调整。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归纳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式,累积经验。
6.学习安全教育视频心得体会 篇六
近日,中心组织员工观看了安全警示教育视频,观影后中心主任对日常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与建议。观看完视频,我深刻的感受到安全对于电力行业的重要性,“安全等于生命”这句话从此深深的刻在脑海里。
安全是我们在这个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将“安全就是生命”的根本理念真正让大家共知、共享,唤起我们每位员工对“违章就是事故、事故意味死亡”的意识,做到工作一分钟、谨慎一辈子。要真正将我们的安全文化理念渗透到每一名员工的思想、意识、操控、行为;我们就是要在提高安全保证程度的基础上做到“预测、预知、预警、预报、预防”。
二是要提高我们每名从业人员的安全认知能力。要真正认识到安全管理的严肃性、严厉性,认识到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只有境界提高了才会真正重视起来,才会将安全真正放到生命至上的高度去研究、去管理、去落实,去全面履职履责。要想不被安全否定,我们的管理就要有高度,要严格落实“安全发展”的要求,抓好“人、机、物、环”四种隐患的排查,打击不安全的行为。
三是一定要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防患于未然。要把无事当有事,无中找有,小题大做。排查隐患很重要的是要细致,一定要有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心,不采取细致全面的方法、手段就可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就可能对发现的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安全生产是动态的,是24小时不停运转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又会出现,一定要建立全面细致排查隐患的长效机制,解决“不得病”的问题。
四是一定要抓好本质安全和本质质量要求的落实。本质安全讲究内在的本质安全,首要的是人的本质安全,这就要求对员工要一手抓教育,实行正面引导,树立正确的防范意识,一手抓制度约束,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目的是解决保护自我的问题;本质质量就是要干标准活,高标准干活,规范操作,不糊弄自己、不糊弄别人。要抓好各项工作的规范,设计标准、操作过程、人的行为都要依照标准去规范。要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哪些还没有标准,先把标准明确了,再按照标注去做,就是规范。我们要追求的就是凡事有标准,凡事按标准去做,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习惯纠正的过程。
五是要抓住关键。首先是我们的现场工作人员。经常在工作现场的人员一定要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现场工作中安全的重要性,所以抓住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也就抓住了现场、抓住了管理、抓住了规范。所以平时对经常在现场工作的人员必须要加强培养,再就是我们的新工人、老工人和骨干员工的相互作用。老员工存在冒险主义,凭着老经验、***惯违章作业,淡薄安全意识,新员工安全操作技能低,工作不规范,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7.视频心得体会 篇七
关键词:健康教育视频,循环播放,血液透析
近二三十年来, 国内的健康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不同形式健康教育层出不穷, 如健康教育宣传画、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健康教育讲座等。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视频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多的热衷于拍摄自己喜爱的事物, 甚至自己导演并拍摄微电影。正因为如此, 视频健康教育的制作也不是难事, 使得视频形式的健康教育越来越多。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视频形式健康教育在国内未见报道, 本文通过对比观察了健康宣传手册与视频形式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11月~2013年1月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54例, 女46例;年龄18~76岁;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1~10年;患者透析2~3次/w, 透析4~5h/次。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 病情稳定, 无严重并发症, 存在有精神障碍、智力障碍、语言表达障碍者均不纳入本研究。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安排在我院血液透析室A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血液透析时播放健康教育视频。由一台电脑连接到A区所有的电视机, 每天在8:00~9:30, 13:00~14:30这两个时间段循环播放。对照组安排在我院血液透析室B区, 每次血液透析过程中由当班护士1次/0.5h (共3次) 提醒患者阅读床边血液透析健康教育手册。透析室的医护人员均接受患者的咨询, 并给予口头解答。
1.3 血液透析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2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之后, 对其血液透析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分为两部分: (1) 基础知识的评价:方法采用试卷形式, 根据健康教育内容设30道选择题, 根据答题的正确数目, 分为完全理解 (21~30个) , 基本理解 (11~20个) , 未理解 (1~10个) ; (2) 自我护理能力的评价:采用自我护理能力评价量表 (ESCA) [1]。该量表共有43条目, 每个条目采用五级评分, 分别为0~4分, 总分最高为172分。同时将该量表的43个条目归结为为四个项目, 即为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 行χ2检验, 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医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比较
观察组的理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对于自我护理能力所得总分,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 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对于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目的得分方面, 如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以及健康知识水平, 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差异 (见表2) 。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应讲究形式
本文中两组的不同形式的关于血液透析的健康教育, 但在内容上力争一致, 健康教育手册的内容完全源于视频中, 使之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力求人们在维护自身健康方面达到知信行的统一[2]。健康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 针对不同的人群, 不同的疾病以及不同的时期, 健康教育的内容也相应的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健康教育形式多样性, 由于常规健康教育方法缺乏系统性、连续性, 内容枯燥, 难于记忆, 因此难以达到健康教育的效果[3]。由于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视频形式健康教育在国内未见报道, 本文通过对比发现了视频形式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健康教育宣传手册。视频形式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从听觉上, 而且还可以从动态视觉上让人们接受相关的健康信息, 相比较而言, 单纯的图片和文字形式的健康教育手册显得单调乏味, 因而视频形式的健康教育对于视觉和听觉正常的人群更乐于接受, 这在本文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视频形式的健康教育对于盲人来说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对于聋哑人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3.2 视频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相关医学知识了解程度就健康教育的对象而言, 他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注意力均是有限的, 难免受到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干扰而分散注意力[4]。
对于没有学过医疗知识的血液透析患者来说, 医学知识是相对较为难懂, 视频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了透析患者接受教育的兴趣, 也就提高了患者在接受教育的注意力。与此同时, 视频的内容通俗易懂以及生动形象, 让透析患者容易理解并接受相关的医学信息, 视频的循环播放也让透析患者有意或无意中接受着相关的健康教育信息。对于使用血液透析健康教育手册的患者而言, 他们在透析过程中阅读手册并不方便, 而且阅读过程中容易出现阅读疲劳, 并且部分患者只是阅读自己喜欢或者想了解的部分内容。于是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时, 就出现了对相关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差异。
3.3 视频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者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 提高纠正不良生活行为的自觉性, 最终达到预防疾病、改善生活质量的健康教育目的[5]。健康教育目的实质是为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在本文中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对比研究了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发现视频形式的健康教育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教育的形式对健康教育的目的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血液透析时健康教育视频循环播放, 使患者在反复的视听觉的影响下逐步获得更多的与自身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 认识到自己对于家人及社会的重要性, 强化了主动获得与自身疾病有益的信息的信心和责任, 更容易理解并掌握在动静脉内瘘以及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技能, 更深层次地懂得健康饮食和合理的运动对于维持健康状态的重要性。
总之, 视频形式的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时的应用, 不但能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对相关医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减少医务人员在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量, 还能让血液透析室的医务人员的相关医学知识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因此, 视频循环播放形式的健康教育值得在血液透析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Kearney BY, Fleischer BJ.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J].Research in Nursing and Health, 1979, 2 (1) , 25-34.
[2]郑淑君, 张振路, 何穗芬, 等.医院健康教育服务部作用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 :37-39.
[3]王惠芳, 郑红梅, 胡荍, 等.健康教育路径对冠心病择期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16) :63-64.
[4]冯静, 梁宽, 余量宽.电子宣教法在病房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3A) :48-49.
8.视频心得体会 篇八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系学生必学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更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我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在实习阶段表现出来的不足,制作了一套供学生实验时学习和实习时参考的系列教学视频短片,收到良好的成效。
1 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
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一样,一般是先通过任课教师对以下内容的讲解,如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实验结果的观察、实验注意事项等,然后由带教老师进行示教,接下来由学生操作,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通过多次实验课程的综合,使学生学会微生物从分离、培养、观察、测定到菌种选育、分类鉴定的全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在目前教学形式下成在的不足和我们的改进方法
大家都知道,由于微生物生长缓慢,一般需要24—48小时,实验慢长,教师的示教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示教实验的全过程,这就给学生对实验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加了难度。我们利用计算机和数字摄像、摄影的结合,制作了一系列示教视频短片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方法,提前预知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与学生实验所得结果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目的、内容、主要特色和解决的问题
3.1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目的 系列教学视频短片的制作目的是为了通过图片和图象资料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使学生获得临床微生物检验中三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的感性认识,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有利于巩固微生物学理论课的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
3.2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内容 我们制作的系列教学视频短片的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细菌形态学检查法,包括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悬滴法、压滴法)和染色标本检查法(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法、墨汁负染色法、荚膜染色法、潘本汉氏抗酸染色法、芽胞染色法和异柒颗粒染色法等)。第二部分是细菌培养方法、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包括①各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②细菌接种方法(分区划线法、连续划线法、斜面接种法、倾注培养法、穿刺接种法、液体接种法等)。③细菌编码鉴定法(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非发酵菌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等)。④革兰阳性球菌鉴定的重要试验方法(触酶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Optochin和杆菌肽敏感试验、CAMP试验、胆汁—七叶苷和高盐试验等)。⑤革兰阴性球菌鉴定(氧化酶试验、DNA酶试验等)。⑥血清学鉴定在细菌鉴定和分型中的应用。⑦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计数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⑧用于细菌鉴定的动物试验方法。⑨用于真菌检查的芽管形成试验。⑩用于嗜血杆菌鉴定的“卫星”试验。○11用于药敏试验的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β—内酰胺酶检测法等。
3.3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主要特色 通过视频短片的教学,使学生对自己从未做个的实验步骤、方法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对自已的实验结果充满着期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
3.4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解决的问题 制作视屏短片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外,还可解决一些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中一时难以找到的稀有菌种的教学问题,弥补资源不足的遗憾。同时已可作为青年教师上课经验不足的补充。
4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的实践运用情况及效果评价
经过一年来的教学与实践的应用,同學们和老师们都反应良好,同学们认为通过视频短片的观看,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已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不在出现茫然情绪。老师们认为视频短片在教学中的应用,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同学明白每次实验课的操作方法和要领,在实习带教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掌握实验室不易发现的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和微生物鉴定方法,增强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能力。
9.观看李晓凡视频讲座心得体会 篇九
织金三小
3月10日在学校的组织下听了李晓凡老师的一堂视频讲座,李老师以其亲身经历和自己孩子成功的实例,深入浅出,声情并茂,给以我心灵深处一次深深的颤动和感悟。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道德。医生有医德,商人有商德,老师有师德。不管是哪个行业,我们都得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作为教师,我们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当然也有家长等等。我们的教育应是“用心而不是用手段”的教育,其实,做任何事,只要用心且坚持去做,肯定能做出一番天地。外化要转为内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师德。
什么是师德?李老师讲道,内化师德,要注重“三力合一”,即“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三力合一”内化师德法的内涵,李老师概括为四点,即启迪自我心灵;完善人格素质;追求人性完美;把真、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整合;通过“锤炼自我、修养自我、超越自我”来提升“三力”。教师要启迪学生的心灵,先得启迪自己的心灵;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先得主动完善自身的人格素质;教师要实施好人性化教育,自己先得主动追求人性完美。现代教育倡导建立“双向主体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交心的过程。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处处以师威压之,亦不能只求学生发展而忽视老师自己的成长,我们应与学生一同成长。教师是心灵感知的输出者,学生是敞开心扉的接受者,老师教育学生应该是两颗心灵愉快的碰撞,实现感情的交流、融合、升华。
李老师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其中必须要渗透一个“爱”字。爱是需要力量的,是需要相应能力支持的,爱必须得之于心寓之于行。
李老师举了很多实例,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她在以专家身份造访一所学校时,恰巧遇到一个学生由于上学没遵守纪律被老师在外罚站,李老师既没惊动陪同领导,也没打扰那位老师的上课,巧妙真诚的与犯错学生谈话,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五个优点三个缺点的方式,委婉的指出了他的错误,过后那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真诚的向老师道了歉。老师要学会宽容学生,接纳学生。学生就是在不断犯错、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长大的,而作为老师应该学会“赏识有度,批评得法”。
李晓凡老师提出“赏识有度,批评得法”,赏识要准确,如果赏识的不准,学生就会感到受了欺骗,认为老师在故意夸他,也就起不到激励作用。赏识就是放大他的优点,“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张暗示的嘴,还要学会倾听”。有些老师现在一提到“批评”就讳莫如深,唯恐“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以至于不分是非的肯定和表扬。一味的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龋不需要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称赞没有谁会珍惜。赏识要有度。符合学生理性预期的赏识是事半功倍的“四两拨千斤”。批评也是如此,李老师的观点是批评要用“中性语言”,批评时不宜尖锐刻薄,穷追不放,应该婉转的指出学生的错,而又尽少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的老师出于一时之气,在对学生批评教育时常常会不注意语言“出口伤人”,想让学生牢记以便改正,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这会使他们认为:你一直在搜集他们的错误缺点,这次是在和他算总帐。这对他们强烈而又敏感的自尊来讲,无疑是极大的伤害。孩子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老师学习的地方。很多时候,我们得虚心向学生学习。我们应多一些具有高度、深度和前瞻性的理性化认识。不能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入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尤其是课堂教学;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尤其是批评教育的话,一定要先作理性思考,做到“赏识要有度,批评要得法”。做一名人师是我们当老师的理想追求。人师是教育家与心理学家的结合体。
李老师讲,要成为一名人师,一定要做到三点: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心贴心的交流。具体来说,就是“用人师的思想,培育学生的思想;用人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人师的意志增强学生的意志;用人师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人师的心灵唤醒学生的心灵;用人师的灵魂铸就学生的灵魂;用人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能之不存,德之焉附?师德与能力是唇齿相依的,有师德无能力或是有能力无师德都是不行的。你整天与学生朝夕相处,甚至是吃、注娱都在一起,如果没有相应能力予以支撑,那学生就会在你头上“动土”耍威风了,最终还是没有育人效果。
我们对学生一定要有宽容度,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中思考问题,允许学生犯错,我们的学生都是在犯错与改错的螺旋式中长大的。教育很多时候就是要“小题大做”,从小事在去教育引导,在细节教育上下功夫。一言一行皆教育,我们不能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滚出去”“不要脸” “去死吧”等话来辱骂学生;老师的一句不理性的、伤自尊的话很有可能会成为扼杀学生和谐发展的“凶器”。要做到内心有宽度,李老师认为要做到三点:一是以书养清心;二是以情育德行;三是以诚导人生。我们学校是个环境清幽之地,有“世外桃源”之感,是个读书、修学、储能的理想之所。环境静,心不一定静。闲暇之时,千万不可忘了读书,通过读书来净心、静心、提素。我们要有真诚、美好的行为,用最美好的言行去交流和感染学生。
教师要热爱事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理论说说是容易的,然而,用在教育实践中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努力把感性教育上升为理性教育,用理性来控制感性和冲动,不能没经过大脑判断或调整就实施在学生身上了。否则,就会中了“冲动魔鬼”的毒。我们现在的教育已向现代文明迈进,文明时代的特点是“公正而和-谐”,我们的教育也要高扬这一主旋律,不断追求科学和-谐发展。我们一定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粹部分,并将其与时代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而不能照搬照套。其实,传统文化并不是“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传统文化亦有其负作用,重要的是要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对待。师生的心灵教化是相互的。关键是如何能互相走进对方的心灵,做到以师心教化生心,以生心影响师生。在如今大力提倡师生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教育观下,我们也努力在倡导“赏识教育”,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有时“你真棒”!“回答得很好”等等评价似乎显得很空洞,随着我们学生个性的发展,年龄的增长,会对这些表扬方式语言不以为然甚至感到反感,因此我们如何开展赏识教育不得不让人思考。
在中国,听话、懂事的孩子往往会为认为是乖孩子、好孩子,而在美国可能会认为是有问题的孩子。一味听话,自主创新的能力就弱化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重在“三化”,即思维方式立体化、想象思维多元化、创造过程独特化。
李老师说,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内功:追求人性完美是内化师德之本;形成个性优化是内化师德之源;力求厚德懿行是内化师德之美。张力是拉不断的,教育无边际,内心的张力亦是无边无际的。每位学生都是可爱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甚至是顽劣不化的学生,都是可爱的,都是独一无二,不可代替的,我们要学会容纳每个孩子的个性,并学会顺性而育。“十个手指有长短”,同在一个班上课,学生就会参差不齐。作为老师的我们,重要的是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促进集体中的每位成员幸福、和谐成长。
作为老师要不断追求道德的“上线”,不能仅仅稳装下线”,绝不能突破“底线”。我们老师很难成为物质上的富有者,但应努力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应从学生发来的祝福卡片、祝贺短信、路上问好中感到荣光与幸福。我们要时刻用“鞭策自己,心策他人”八个字来警醒自己,用心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学会心灵换位,努力使成为魅力教师。魅力教师从何而来?李老师认为是从“八字渠道”中来,即“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如何修养自己,激发潜在的魅力呢?李老师认为有三个基本办法:健康的心理是内化师德的基石;健康的人格是内化师德的灵魂;提升人师的境界是内化师德的目标。有时老师犯错了,不如真诚地向学生道歉、检讨。要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自己的心理一定要健康。因为“健康的心理是内化师德的基石”,那怎样做这一点呢?李老师认为有三条,一是学会把快乐的人生传递给学生;二是给学生的心灵发展留足空间;三是学会放飞孩子的心灵。
活力是通过内化而产生多种能力;活力需要张力与潜力作铺垫。孩子们没有悦纳你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意味着你的教育是失败的。如何实现“自我超越”?李老师认为应做到三方面,即建立起超越自然,又溶于自然的完美人生;不断地学习,掌握超前的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广博的知识,成为能力型人格教师。在终身学习时代,我们老师的学习应该是有准备的、主动的、自觉的、有个性的。学校对学习的“逼势”不能过紧,但又不能放任自由,重在创设宽松、向上、真诚、互动、和谐的学习型氛围。
要让学生优秀起来,我们老师注意“培养孩子卓越精力的能力”。那这种能力又是怎样培养呢?李老师认为要做到四点:一是在学生心里埋下高水平成就动机的种子;二是启发、暗示、激发、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三是挖掘内在潜力,培养优秀个性;四是创造宽松环境,宽松地对待学生的“超越性”。
【视频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观看教学视频心得体会07-08
学习安全教育视频心得体会08-13
观看英语优质课教学视频心得09-22
关于微视频《追寻》观后感心得作文10-23
开场视频文案08-10
视频编辑制作09-10
视频课程文案09-17
视频工作汇报10-31
浪漫求婚视频11-11
产品视频拍摄合同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