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数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2024-06-28

产教融合下数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通用8篇)

1.产教融合下数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篇一

2.1重视思想引导发挥企业功能的原则

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及企业都意识到培养拥有“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但只是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还不够,在理解“工匠精神”内涵的前提下,还需要理解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价值为基础,以就业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在注重培养学生技术水平之下更应当着眼于对其思想进行指导,令其正确理解“工匠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令学生适应而变得更容易培养。单独强调“工匠精神”并不能使人轻易接受,要在实际的技术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工匠精神”,才能让人深刻地感受其存在和重要性。在整个专业的教学中贯穿这一精神的内涵,让学生在完成技术学习的同时也学到了工匠精神获得工匠精神,最终能够使之在职业生涯中体现工匠精神。

在校企深度合作的情况下,学校更应该发挥企业的作用,让学生“学以致用”,用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工匠精神”,以职业的角度和标准来要求学生,从而使之更加专业化,并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用学相长的目的。在实践中需严格要求,严格把关,这样学生才会以高度认真的态度完成项目。人无完人,即使是教育者也存在各种不足,作为老师也应该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和专业素养,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

2.2不忘初心言传身教的原则

培养“工匠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工匠精神”具体体现在一定的行事风格和物质形态上。除了日常的学习和实践,高职院校还应当注重打造校园文化,令学校更加个性化,这在当今学校同质化严重、个性不足、模仿为主、缺乏创新的情况下显得越发重要[2]。加强学习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培养、制定规范,在师生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调整他们的状态,并且将此事作为学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校园文化,以宣扬国家政策、各行各业大师事迹、行业发展状况为主,这样学生才容易对自身前途充满信心,对校园文化产生认同感,对理解“工匠精神”更为有利。

2.3以实践为目的积极创新的原则

在产教融合之下,学校应该以其科研实力及较为充裕的资金来源开办下游产业,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实际参与到生产行列当中,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余工作、工作之中学习,更能在经常性的实际操作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这种创新正是现代企业所迫切需要的,也是现代“工匠精神”的`重要核心思想。学校在办产业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参与生产经营管理,从而令书本上的知识得以运用,并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学生参与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应该采取辅助管理的办法,主要让合作企业来管理学生的活动。因为企业注重的是实用性和效率,更能抓住知识上的重點进行指导。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已经在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所以学生也会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的工作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着积极意义。

2.产教融合下数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篇二

一、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人才需求现状

(一)从业人员总量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亿,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专题研究》估算,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口接近4 000万。按照失能老年人与护理人员相关配备比例3∶1测算,仅基层养老服务护理人员就需要1 300多万。而目前从业的养老服务人员包括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以及社会工作者不足50万,其中获得护理、康复等相关养老服务职业认证资格的人员不足10%[1]。方士婷等对宁波市养老服务人才供需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宁波市220多家养老机构现有的养老护理人员仅有2 602人,其中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的仅有1 409人,且绝大多数仅取得初、中等级护理资格,而全市有护理需求的老年人超过100万[2]

(二)高层次的养老服务人才缺乏

在我国传统观念影响下,社会对养老服务人员缺乏认同,很多时候把其定位为“保姆”“护工”。因此,养老服务从业人员90%以上为进城务工人员[3],且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也偏低,护理技能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生活照料需求外,专业护理、心理疏导与沟通、精神慰藉等领域的需求也显著增加。“保姆”“护工”式的服务人员难以满足需求,迫切需要具备心理学、医护学、营养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提供科学的专业护理、心理沟通、养生等方面的服务。

二、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格局尚未形成

截至2015年我国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院校有101所,高职院校约占57%,中职院校约占39%,本科院校只有东北师范大学、四川文理学院等4所,仅占4%,在校学生不到4 000人,已经毕业的学生总数也只有4 554人[4]。而且大部分院校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招生的。邹文开在对设有老年护理服务专业的45所院校调查中发现,10所院校学生数低于50人,50—100人的有14所,100—200人的只有6所,甚至还有10所院校没有在校生[5]

(二)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职业院校的多数教师很大部分是从其他专业转型而来,这些专业教师一般情况下只是经过短期的培训获取了养老服务的专业知识或职业资格,普遍缺少养老服务专业背景,更缺乏养老服务一线的工作经验,在专业授课的过程中无法真正地传授行业和产业的操作技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很多院校通过各种渠道聘请了养老服务机构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但是兼职教师队伍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授课能力有限,往往满足不了新形势下专业发展的要求。

(三)学校教育与养老产业需要脱节

学校教育与养老产业需要脱节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和对学生的实训指导不足两个方面。首先,在培养目标上,为解决养老服务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很多院校采取与养老机构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养老机构及福利机构。受此模式的影响,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基础护理和保健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机构养老需求之外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需求。因此,学校在运营管理、老年产品营销等领域的课程及实践普遍偏弱,存在与养老产业发展状况不匹配、培养效果与市场匹配度不高等问题。其次,在学生实训指导方面,部分院校没有开发与养老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作流程、管理规范同步的实训指导方案,也没有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的院校虽然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但学生实习实训时间较短。相关学者对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45所院校调研后发现实训超过一年的只有3所,大部分实训时间只有1—2个月,而且在实际教学实践环节,学生多是被安排为老年人洗衣服、喂饭或在餐厅帮厨,很少得到机会轮岗或从事关于老年机构的组织管理和运营、营销策划等方面知识的工作。可以说,这样的实训与养老产业需要是脱节的。

三、破解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困境的对策

(一)专业方向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现阶段养老服务产业人才需求旺盛,高职院校应以养老产业需求以及个人价值实现为出发点,结合已有专业优势和学校特色,通过增设或调整专业方向等方式来确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如,民政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开设的养老服务专业方向可以侧重于社会工作领域;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开设的养老服务专业方向可以侧重于与老年产品以及产业相关的经营与管理领域;卫生学院开设的养老服务专业方向可以侧重于老年人的护理、照料领域;艺术设计、师范、旅游学院开设的养老服务专业可以侧重于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心理咨询、休闲等精神慰藉领域。这样既满足了社会对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又有利于学生就业。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2011年申报并开设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是典型案例,学院对养老产业的大量考察、调研,同时借鉴国外相关专业的办学经验,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优势,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中重点开设老年产品营销以及养老机构管理两个方向的核心课程,培养这两个方向的专业人才[6]

(二)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产学融合”必须考虑课程标准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对接。职业院校作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借鉴各行业各职业的技能标准,做到养老服务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要求相适应,以利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目前,不同的职业岗位以及工种大多都有相应的初、中、高级的培训考核与鉴定相对应,职业院校可以考虑在养老服务专业原有的课程大纲基础上,结合与养老产业相关的职业技能标准,制定出新的课程标准,并据此标准开展教学[7]。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在学业和职业技能上均达到养老服务专业教学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毕业时经考核合格后可直接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如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社工师等,从而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养老产业社会需求的零距离。

(三)理论教学过程与实训过程对接

职业院校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实训过程尤为重要,必须实现理论教学过程与实训过程对接。学院可以组织养老服务专业的专业教师团队到养老机构以及养老行业企业一线,对目标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记录,然后由专业教师团队和行业专家共同论证,从众多的实际工作任务中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最后将典型工作任务与理论课程进行一一对应,形成学习性工作任务,从而避免实训过程中出现仅仅被安排为老年人洗衣服、喂饭或在餐厅帮厨的简单任务。理论教学过程与实训过程对接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操作有机协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8]

(四)人才培养目标与养老产业职业岗位能力对接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一门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这一本领就是指职业岗位能力,其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这些能力仅仅依靠教师的理论讲解是无法形成的,还需要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练就而成。因此,只有构建产学高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按照与养老产业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课程标准组织实施教学,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满足养老产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

四、结语

目前,围绕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展开的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必然将产业、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等要素融入职业院校教育实践中去。专业方向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理论教学过程与实训过程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养老产业职业岗位能力对接已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解决好这些对接问题,职业教育就能够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方士婷,夏亚雄,赵志邈,等.宁波市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现状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6).

[3]李红武.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4,(7).

[4]闾志俊.养老服务产业人才培养困境及破解对策[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5]邹文开.破解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困境之策[J].社会福利,2015,(1).

[6]隋国辉,蔡山彤.养老服务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老龄科学研究,2015,(12).

[7]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坛,2011,(12).

3.探索产教融合下培养人才新途径 篇三

关键词:产教融合;影视媒体;复合型人才

一、影视产业发展现状:新媒体成为影视产业的巨大经济增长点

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与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中国影视作品的数量、质量和销量增长迅猛,影视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形态明显呈现出从单一媒体形式向多元化新媒体转型的趋势。互联网与影视的融合,并非始之今天,从网络播放平台诞生的那一天起,新媒体就成为影视产业巨大的经济增长点。因此,随着产业的不断成熟,大型影视产业的企业逐渐不同程度上打造电影、电视剧产业链,扩大规模优势,规模效应、现金流以及品牌对大型影视公司的影响较大。而中小型影视公司更倾向于垂直市场中微影视这一块,形成了从前期策划、营收、制作、播出直至后期推广发行的完整产业链。另外,婚礼微电影、企业微电影、结婚周年微电影、毕业微电影以及艺术性的微电影等更加细分的市场也在增长,主要的传播平台是互联网或者个人客户需求。

二、影视产业人才需求现状: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影视产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较高。影视作品的前期制作、后期发行和营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有专业知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团体运作。但随着影视业的快速发展,影视人才队伍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诸如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高层人才紧缺、人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人才成长与激励机制亟待建立与完善等。

影视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高校影视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只有与时俱进,和影视产业需求接轨才是唯一的出路。根据对高职类院校主要学生群体的分析与目标就业市场需求的分析,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影视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其就业岗位集中在中小型影视公司、各大中小视频网站等企业。因此,影视教育不仅要注重教育教学的变革,更要密切影视产业的动向,探讨影视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必须以产业需求带动教学,让教学更加贴近市场,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产业使用人才的双赢。在这种背景下,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的互动与整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三、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的融合:寻找共赢,持续对接

1.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影视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影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形成“三学段能力进阶,五专项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影视节目制作岗位流程设置由单一到综合的“微影视”专项作品制作的工作任务,以高标准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基础,为教学实训实习创设真实情境,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分学段从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到职业能力进行递进式培养,逐步强化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将全学程6个学期按照学生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分为三个阶段,将校园新闻的采编制作、学院大型活动节目制作、省市级级影视创作竞赛项目、影视制作中心的产学合作项目等真实工作任务引入到1~6学期的岗位认知、课程实训和专项实训中,对接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新闻资讯节目、音乐电视节目、专题节目、系列广告节目与剧情片五个专项的实训,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实现“教、学、做、产”一体化,学生在“影视制作工作室”以摄像、剪辑、后期、编导、监制五个岗位职业身份进行工学交替式学习,完成五个专项的工作任务,在构建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培养职业精神。

2.产教融合,营造实践育人真实环境

要真正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必须把多赢性作为校企合作的价值追求,建立起以“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基础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于这个建设思路,高职影视专业就“企业软性广告微电影制作”的产教融合模式做如下设计:

基于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是以公司真实项目为载体,开展产教融合的合作。

影视企业负责提供项目的具体要求:提供项目制作经费;委派项目的导演和总监(为专业教师担任);提供后期剪辑和包装所需设备及相应指导;进行项目的验收。

专业师生则需要根据企业要求:师生共同完成剧本的策划和编写;由专业教师根据项目预算要求带领学生招募演员、确定场地、购买道具等前期筹备、由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剧本和策划方案完成拍摄任务;由教师带领学生实现保障与剧务工作;由教师带领学生按照导演和总监要求完成后期剪辑、包装,提交成片。

在产教融合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要求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真实任务,让学生在监制、策划、摄像、剪辑、后期制作等不同岗位上或亲身体验或观摩领会,不仅在实际工作中巩固和提升职业技能,增长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在真实工作氛围里,学生以职业角色存在,获得职业荣誉感的同时,强化了职业精神,成了商业微电影片制作方面的准职业人。在带领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同时,专业教师也提升了实践能力。

对于合作企业而言,第一方面企业降低了用人成本与时间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可以直接从真实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所需要的各种员工,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人才,而对于进入工公司工作的员工(学生)来说,这样培训出来的员工也更有公司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王仕勇.网络电影概念与特征探析[J].当代传播,2009(4).

4.产教融合下数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篇四

摘要: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都有特殊之处,通过中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知识体系构建以及学科知识体系掌握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缺陷在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都有所欠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需求型的人才,也因此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所有教育,学习的所有东西,最终都要被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产教融合”是近年来高职院校重点关注的问题,其本身就有职业性、区域性特点,能够满足现今社会对人才供需融合的要求,着力培养专业性人才,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教育教学融合为一体,在专业、课程、资源、实践等方面完善融合建设,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高职产教融合的实施和发展提供一些依据。

5.产教融合下数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篇五

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60亩,分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为教学区,占地164亩,北校区为实训区,占地96亩。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实训设备齐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的引进。实训基地新建焊接加工、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汽车维修实训车间8000平方米,电子电工实训车间7间,占地面积

795 平方米,采购各类实训设备投入近2100万元。有8个校外实习基地。30多家合作企业,这为我校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充足的实训条件。

学校地处乌苏、奎屯、独山子的“金三角”地区,是北疆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重点产业有石油化工、纺织、冶金、仓储物流、设备制造等,过去的五年,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中高技能人才的研究和尝试,深刻地理解“面向企业,着眼未来,服务经济”这一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校紧紧围绕市场需要,注重与行业、企业的有效合作,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岗位人才需求相衔接,为地方经济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依托“奎-独-乌”园区的经济发展,以岗位能力建设为主线,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深化校企合作,把学校建设成“金三角”地区中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校企合作的试验基地。

为推动校企合作,我们坚持“工学结合,定单培养,产教结合,定向就业”的培养模式,把培养和就业紧密结合,有力促进了专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一是与本地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工业园区人力资源签订“订单式”招生协议。我校与乌苏化工园区各企业定期召开座谈会和招聘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近年来乌苏市政府分别在新疆北方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100万元,在新疆钵施然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在乌苏鹏程植保机械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为我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学生实习、就业的无缝对接。2016年10月15名乌苏工业园区签订的“订单式”招生焊接学生,入企实习,焊接实习老师跟班三个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管理学生,真正意义上实现师带徒的教学模式。每年在学生顶岗实习季,学校开展双选招聘会活动。2016年6月6日,我校在学校举办校园企业招聘会,有180余名学生面临顶岗实习,20余家企业将带着他们的文化,企业需求等来我校参加此项活动,学生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

二是积极寻求与各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我们立足于学校发展,加大横向联合,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先后与分布在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克拉玛依、奎屯、独山子等地的三一西北重工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机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广汇投资实业有限公司、湖北宜化威重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等18家大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三是积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的合作形式。以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为基础,学校出租场地与设备,企业引入管理机制和管理人员,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实现学生在校内开展顶岗实习活动。2015年我校与新疆宏琨展鹏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达成了“校中厂”的合作协议。

四是工学交替,产教结合。即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交替学习,每个学生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获得专业技能和初步的工作经验。我们本着出校门就能进厂房的办学理念,学校每年选派骨干教师进入企业实习,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校任教或定期聘请企业人力资源部的领导为学生开设讲座,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训,为学生实习和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方面的准备。

五是校企联合办学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合作中企业专家可到学校兼职授课,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教师在企业中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培养更贴近企业人才,学生毕业即可上岗的工作,大大缩短企业用人成长周期,联合办学的另一目的,企业可向学校提供实习设备,实训场地,改善学校的实习条件。2016年3月,我校将一个班的学生送至湖北宜化威重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厂址在独山子),配实训教师下企业实习指导,同时进行业务提升。企业与学校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制定顶岗实习计划,今年3月,企业与2015年7月份顶岗实习的学生正式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成为企业正式员工。

学校领导积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主动与企业联系、沟通,并多次考察企业实力和管理水平,感受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学校与企业的进行有效沟通,根据企业当前和长远所需人才要求,在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时充分征求企业的要求和意见,形成开放办学,实现学校与企业文化、理念的融合,使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达成良好对接。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有106位学生顶岗实习,学校派出实习指导教师,在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的同时,学习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汽车维修技巧等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回校后对教学定向、专业设置和发展方向、课程建设、实验室的进一步完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班级企业化的管理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提供有力的保证。

六、工作中的问题

1、订单式招生企业的效益影响学生就业的稳定性,不少企业在发展初期,经济的下滑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冬休和停产,裁员是很平常的事,导致学生失业。

6.产教融合下数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篇六

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对考核方式的需求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职教改革的目标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对于“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考核就不是几张试卷和简单的技术考试能够完成的。针对这种以实践教学为主, 旨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其考核应该以形成性考核 (对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 为主, 针对各门课程的要求和特点选用笔试、口试、实操考试、情景模拟、技能比赛等多种手段进行考核;此外参考国内外相关的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 引入这些成熟的考核手段, 部分课程实现以证代考, 并把行业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融入到相关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里面。

2 体育职业院校考务工作现状分析

目前, 虽然多数高职高专院校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 但是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 考核方式过于单调, 照搬本科院校

就笔者所工作的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来说, 考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国家等级的考试事务工作 (全国大学英语AB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等) 、学院内的考试事务工作 (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补考、毕业生清考等) , 与其他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区别不大, 而我院生源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三年制高中起点的学生和五年制初专起点的学生。这两部分学生都有体育生的鲜明特色, 喜动不喜静, 动手能力强, 勇于尝试、敢于表现, 但是相较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讲, 学习自觉性稍有欠缺, 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大, 并且本院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本科院校毕业的, 建院之初的课程体系和考核方式也多是照搬本科院校的, 所以学生考试成绩普遍不理想。单纯的笔试或者技能考核的结果偶然性太大, 并且不符合学生的特点, 并不能有效的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水平, 这种考核不能促进人才培养的过程, 反而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抑制学生的创造力。

2.2 诚信管理体系欠缺

舞弊普遍存在于各类学校、各个年级。尽管所有高校针对考试舞弊现象都出台了相应的对策和预防措施, 但考试舞弊仍然无可避免, 从名牌高校到一般的本科院校再到高职高专院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舞弊现象。总的来说, 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条:一是学生自身原因。目前多数院校考试的成绩与奖学金、三好学生、推优入党、就业等关系密切, 个别优秀的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分数, 不惜铤而走险;而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学生, 为了考核顺利过关, 不用补考或者重修, 也会作弊。二是部分监考教师对学生作弊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2.3 重考核过程, 轻考核结果

目前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采取学分制, 许多课程都是一个学期甚至半个学期就结束, 而对整门课程的考核又以期末考试为主, 这样就导致学生考完之后只知道成绩, 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教师阅卷完毕之后, 虽然针对本班同学的知识掌握情况作出了分析, 但是改进的措施只能用在下一届学生身上。

3 提升考务管理水平的策略

3.1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丰富考试形式

基于学院的现状,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 我院的课程体系逐步转变为从工作岗位、业务流程、工作过程出发, 以实践教学为主, 突出校内学习和顶岗实习的一致性。在整个课程体系中, 将课内实训—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有机融合贯通。以我院体育保健专业运动防护方向《体能康复与锻炼》课程为例,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会随堂安排一些特定肌肉的拉伸和力量训练方式的实操考核, 课程过半后会结合《运动防护》《仪器治疗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体能康复综合技能的演练;课程结束前会严格按照健身教练的考证流程 (特定肌肉的主动和被动拉伸、特定肌肉的力量训练、有氧器械的使用等) 进行模拟考核。能够通过这些考核的同学, 在顶岗实习阶段无论是进入健身俱乐部做教练还是进入运动队指导队员训练、拉伸都能很快上手。

4 加强考核过程的监管和指导

4.1 加强思想教育

诚信考试的宣传教育工作是考试的重要环节, 要充份利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诚信考试的教育, 如:任课教师在课堂上的潜移默化;辅导员的思想教育;诚信考试的主题班会、宣传栏、标语等校园文化建设。

4.2 加强考场巡视工作, 严肃考场纪律

巡视人员主要职责是检查考场安排情况, 监督监考人员履行监考规则, 检查考场的秩序, 各项保障工作的落实情况等。对于作弊现象, 发现一例就要处理一例, 决不姑息。

5 做好考核结果分析工作

对于任课教师来讲, 一方面要加强形成性考核的比例, 通过课堂测验、口试、技能考核、期中考试等手段在上课过程中综合对学生进行考核, 并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 针对考核结果调整教授的侧重点;另一方面深化、细化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 并在课程结束后反馈给学生。

对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 要对专业课程的考核内容和办法、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试卷构成和成绩分析等进行审核和检查, 对考试情况和考核的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为下一步的课程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 高职高专考务管理改革工作任重道远, 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探索, 在实践中摸索有利于推动、崔津教学工作的考务管理系统, 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起到促进的作用。

摘要: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本文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考核方式的需求入手, 分析了体育职业院校考务工作的现状, 并提出了提升考务管理水平的策略, 以期将体育职业院校的考务工作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 实现学院的健康长效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考务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11/16/c_132892941.htm, 2013-11-16.

[2]张兴良, 湛东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务管理探索与实践[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1 (6) :27-28.

[3]鄂兰秀.高职高专院校考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0 (6) :88-89.

7.产教融合下数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篇七

2014年5月,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 这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教育综合改革为统领, 以深入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和职业教育力量为目标而提出的纲领性文件。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 加强高职教育, 坚持整体推动, 完善各项机制, 推进产学良好互动, 加快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对职业院校来说已是必然的趋势。

一、引言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是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 经过30多年的探索, 目前已逐渐形成了“校企所共栖, 产学研一体, 职场化育人, 国际化提升”的办学特色。已建成与所设专业相关的2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1个研究所和3个省级技术中心, 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教学与生产、科研与技术服务相协调”的互动机制和办学格局。通过“做”任务, 将教师“教”与学生“学”融为一体, 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 让他们获得真实的职场体验。学院在“围绕专业办产业, 办好产业促专业”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 提升了办学模式的高度, 使得80%的专业在办学水平上处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

二、职业教育与办学模式的内涵

(一) 职业教育的内涵

职业是一个表示有连续性的具体名词, 它既包括专业性的和事务性的职业, 也包括任何一种艺术能力、特殊的科学能力以及有效的公民品德的发展, 更不必说机械劳动或从事有收益的工作了。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 是有组织、有目的、有意识地形成受教育者职业倾向、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培养社会各行业的合格劳动者 (或职业人) 的活动。职业教育对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入职前教育和入职后培训, 使之成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严明职业纪律、丰富职业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其特点是具有独立性和专门性, 能够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 可以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 办学模式的内涵

办学模式, 《辞海》定义为:“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样本、变本的式样, 是使系统中各要素最优化配置的设计思路和框架。”就职业教育领域来说, 我们认为办学模式是由办学资源的特殊属性及特殊组织结构形式所决定的, 是一所学校兴办、运营和管理的特定样式, 不仅要有指导思想、办学育人理念, 更要具备独特的运行机制和办学特色,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规范, 进而呈现出比较稳定、契合学院自身办学目标的模式。

三、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探析

(一) 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形成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在汲取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基础上, 创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模式中, 学校是模式的设定者, 学生是模式的主体, 专业教师是模式的组织者, 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则是模式的主导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 按照教学计划和任务, 设定实施程序, 组织师生到园内产业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衔接并贯穿始终, 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模式的形成, 是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培养校企共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该模式的实施, 不仅促使学院相关系部与园内产业积极沟通, 互相借鉴, 也为培养学生搭建了教育平台, 使企业与系部之间实现了优势互补和共同进步, 为学院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革与创新贡献了力量。

(二) 园内产业参与职教育人

为了提升学院办学水平, 发挥职业教育吸引力,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从1986年起开始创办园内产业。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发展, 现已建成了年销售收入约2.38亿元, 经营范围涉及房产、纺织、机械、发动机、制药、新能源、服装、化纤、精密制造、电子、路政、旅游、水产养殖等31个门类的园内产业。

园内产业不断提高运作水平, 统筹做好各公司监管, 积极建立监督、激励、评价与考核机制, 践行“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 集实习、培训、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 为学院各系部提供教学资源, 也为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学院教育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

园内产业在校内大环境下, 积极了解学院的各项政策、理念及校企合作方面的方针, 不断创新, 及时引进相关产业配合教学。可以说, 发展好了产业, 就是做好了服务教育教学的工作。园内产业引进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 在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 时刻坚持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根据学生实训需求不断创新各种实践教学法, 革新观念, 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 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 制订实训规划, 做好实训指导教师的师资配置与考核, 为相关系部师生实习、实训、研发等工作的开展提供真实的教学环境和科研平台。

多年来, 园内产业紧紧围绕“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 以服务教学为根本, 在加强企业自我发展的同时, 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实习实训等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四) 产教融合的办学特点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倡导的“校企所共栖, 产学研一体, 职场化育人, 国际化提升”的办学方针, 不仅是学院办学模式的体现, 更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助力学生取得长远发展, 适应职业教育规律的举措。

园内产业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 以国务院相关决定的重要精神为引领, 结合学院《关于推进教师生产实践的实施意见》, 协调推进实施“三个三分之一”的工作机制, 即“三分之一精力搞教学, 三分之一精力搞产业, 三分之一精力搞科研”。

同时, 为了进一步优化学院人力资源结构,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园区产业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岗位, 统计各企业可提供的具体工种, 为教师了解先进技术和操作工艺, 提高实践教学技能, 成就“双师型”队伍, 开辟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实践平台。截至2014年10月, 园内产业共接收支撑产业发展型专业教师19名, 接收职业能力提升型专业教师55名。

(五) 产学研集群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现设有纺织服装产学研集群、机械制造产学集群和信息科技产业园三个集群, 这是学院“产教园区化育人”模式的具体体现, 可同时满足学院45个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 为专业教师提升“双师”素质提供了平台。

集群内各企业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着力提升实训环境, 努力打造科研平台, 既要生产产品, 更要培育人才。它们对内承担“双主体育人”, 大力实施项目化教学, 对外提供各类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 真正实现了产教资源共享和“教学、科研、生产”三方的对接与互融。

(六) 产教融合相关数据

近两年来,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纺织服装产学研集群之潍坊崇德纺织公司先后投入500多万元, 购置了细纱机6台、自动络筒机2台、清钢联一套、并条机1台、粗纱机1台, 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也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了较为先进的设备。织布公司投入345万元, 购置高档喷气织机16台, 不仅提高了生产产品的档次, 也为系部师生圆满完成既定实践教学各项指标作出了巨大努力。

为做好服务教学工作, 学院三个集群不断扩大、调整、新建实训基地, 为师生实习、实训、顶岗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近三年来, 产学研集群共计接收师生实习实训9388人次, 65.41万学时, 双向任职教师44名;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分别为98.61%、97.89%、99.01%;依托实训基地完成的教师教学科研成果共计181项, 授权专利41项。

四、结语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 造就了大批深受社会欢迎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从学院每年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源来看, 都是具备较高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们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经过实践培训, 不仅提高了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也提高了其适应职场的能力。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实施产教融合这一办学特色, 不仅可以加强专业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就业率, 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校企资源优势互补, 实现“育人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 用效益树立典范, 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在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后, 学院更有了充足的信心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借中央政策之风, 秀山科职教之舞!

参考文献

[1]周晓杰, 董新稳.当下我国职业教育质量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3 (5) .

[2]夏军.我国职业教育创新路径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 2006 (1) .

[3]胡雅丽.浅谈校企合作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的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36) .

8.产教融合下数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篇八

关键词:酒店业,产教融合,职业教育联盟,精准,供给侧,海南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互联网+”、“旅游+”、“酒店+”、“一带一路”以及“全域旅游”推进酒店产业适应环境而转型升级。这一过程中,人才供给是关键环节,是助力酒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纵观海南省,进入国际旅游岛战略规划后,人才供给呈现常态性缺失,从业人员总量不足,技术型人才、初中级管理人才等缺失更为严重,这就直接导致了高级管理人员队伍无法完成培养,海南省酒店业人力资源强大的市场需求受限,高星级度假酒店此类问题更为突出。

一、海南省酒店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一)海南省研究生层次酒店教育情况

(二)海南省本科层次酒店教育情况

(三)海南省高职高专酒店教育情况

(四)海南省中职层次酒店教育情况

二、海南省酒店业人才需求现状

(一)迅猛发展的酒店业需要专业人才补给

2010年以来,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激励整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在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中寻求规模上和品质上的增速。2015年,在“互联网+”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引导下,海南省酒店业作为旅游业支柱产业,与相关产业和上下游相关行业渗透融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酒店业通过扩张、联盟、并购和资产重组进一步提升市场规模,酒店业更加强了对人才的需求和依赖。目前,海南省已开业五星级酒店25家,已开业五星级标准酒店40家,筹备开业五星级标准酒店40家。以五星级度假酒店较为集中的三亚市为例,2015年酒店员工离职率维持在30%以上,加上新扩张酒店的进入,原本人才供求矛盾已较明显的海南省酒店业,这一矛盾更加凸显。

(二)酒店业专业人才稀缺,制约旅游品质提升

通过对海南省酒店业选取样本,实地调研和访谈,酒店业目前稀缺的专业人才主要是高级行政管理人才和高级酒店经营管理人才、酒店业外延型专业人才、技能型服务人才以及酒店研究型人才。海南省“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省政府确定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金融保险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油气产业、医药产业、低碳制造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为海南省12个重点产业,并决定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即海南省通过推进12+1重点特色产业发展撑起海南省经济。作为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产业,酒店业发展表现强劲,市场吸引力依然强大,传统酒店业与会展、婚庆、文化、教育以及互联网等融合发展,同时民宿和非标准住宿等新业态在经济新常态下异军突起。对专业人才旺盛的需求是酒店业发展中的现实,也是推动酒店业品质升级发展的关键指标,供给无法满足,品质自然无法提升。

三、海南省酒店业产教融合创新职业教育联盟建设思路

在政府主导下,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融合,明确海南省酒店业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创新培养路径与督导,转变思想和视角,推进职业教育联盟的建设与实现。

(一)联盟架构模式

联盟框架依托政府平台组建海南酒店业产教融合协同治理委员会,实行委员会负责制,组建专家顾问委员会,为联盟提供智力支持,参照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工作模式,下设3个工作组,即产教融合建设工作组、专业教育工作组和评价工作组(如图1)。

(二)联盟工作思路

在产教融合创新职业教育联盟的框架下,明确联盟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将技能型、管理型、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系统规划和精准培养设计,通过进一步明确产教融合多方参与的需求与责任,界定各利益相关者的权责,从架构上明晰酒店业产教融合创新职业教育联盟的运行指标,跟进评价机制,规范评价指标权值,驱动联盟工作健康发展。

在联盟工作过程设计上(如图2),重新定位产教融合中酒店与学校的伦理责任与投资价值认知,重申教育投资的战略意义与回报模型,推动产教融合共建仿真环境共享实验室,搭建“校中企”、“企中校”的产业学院,升级单一功能的实习基地,加快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完成人才引进,尤其是中高端管理人才和延展专业人才,通过“订单式”、定向“双轨制”和“二元制”培养模式提升职业胜任力与国际竞争力,推动精准培养与精准供给。

四、海南省酒店业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阶段设计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联盟中,酒店与学校各司其职,互融沟通建立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任务和指标,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首先,联盟的重点在于共建学习场域平台的建设,创新产教融合教学场域建设,通过学习场域对接真实工作环境,驱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回归教育价值,以保证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进程的有序推进,确保培养实效,降低教育溢出,增强职业认同,实现精准供给。

其次,高校职业教育应提升基本专业理论体系的培养和完善基本职业能力的建设,驱动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和国际竞争力水平。

再次,产教融合交替学习场域的“学习-检验-再学习-再检验”模式,是对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机制的深化,如表5所示,产教融合共建学习场域的5个阶段设计。

五、结论

酒店业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是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设计,尤其在海南省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更为重要。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提升酒店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精准供给侧改革,驱动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接下来的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是海南省产教融合创新职业教育联盟的具体工作开展和监督评价,以保证切实有效的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洪双,于淑艳.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能力构成及其差异分析[C]//2015年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2015.

[2]张洪双.基于酒店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职业成长档案建设研究[C]//2014年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2014.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复习计划下一篇:婚庆主持人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