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导学案

2024-06-27

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导学案(通用13篇)

1.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导学案 篇一

试论“导学案”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盐城市盐阜中学 汪卉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本文主要探讨“导学案”教学模式、操作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该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学案 导学 探究 操作 优点 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出一条“导学案”的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含义

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由学案和导学两个有机部分组成的。“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法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点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依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引导,致力于引导学生自求顿悟。

“练习”可以是个人自练,小组互练,限时训练或考试检测。无论哪种训练方式,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实现巩固“已学知识”,有所创新的目的。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导学案”实施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和多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能力培养是主攻方向。

一般是我们把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步使用。由于“学案”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主线、难点解释、问题探究、学法指导、思维拓展等内容,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易让学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综合我校“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基本上具有以下环节:示案自学→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

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教师下发学案后,可设置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在学案上明确自学的知识目标,交代清楚自学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为探究做好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求索心态。

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巡视学况。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学。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思考,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学生自研讨论,教师收集问题。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进行重点自研和讨论互研。要求:有疑必质,自研互研,寻求解答。在质疑解释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教师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

教师串讲点拨,学生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性串讲点拨,解答疑问,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可以让已掌握知识点的学生讲评,教师补充。

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紧扣目标,当堂训练。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练习结束后,学生可讨论互对答案,也可由教师出示答案,但讲评一定要有针对性。

反馈小结。根据教师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点

“导学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导学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导学案”能“减负”不“减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时代和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导学案”不失为一种与这种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好模式。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导学案”教 学模式的核心。由于学生学会学习,疑点、难点都在课堂解决,原来的课下作业在“导学案”中基本完成,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增强了,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推行“导学案”是教学模式的收获。学生变得乐学、爱学、会学、能学;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由教书匠转为研究者由“警察”转为“朋友”“指导者”。

“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在学案上书写答案的过程也是练习书写的好时机。自我校实行学案教学后,要求学生写的练习都设计在一张学案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批阅学案的时候不仅要纠正学生的答案,还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只有教师在平时练习中强调书写的重要性,学生才能够在平常学习中对书写问题加以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导学案”的使用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很多时候,教师设计的活动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加进去的。对于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有些活动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和小组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他们只能听,不能、也不知道该怎样加入到小组的活动中去。所以,时间一长,就有一些学生在小组活动时只能当“旁观者”。对于他们来说,小组的活动根本学不到任何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一定要考虑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各层次学生都可以参加的活动,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导学案”的使用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用学案后,很多课堂活动都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思考,真正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学生独立思考后有了自己的见解,在所有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信心和机会。只有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会思考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才可以在以后独立面对问题时有足够的信心去科学地思考问题,准确地解决问题。

四、“导学案”使用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引导。

在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听、说、读、写、思、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教师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二)教师要强化教研,注重教学反思。

在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强化集体备课,加强教学方式的研究。要研究如何结合学校和学科及自身实际,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不断挖掘“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巨大潜力。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促进“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防止导学案形式化,注重实际应用效果。

我们要防止导学案内容习题化。我们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要防止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制成一个个的问题,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防止把导学案变成了一份单纯的当堂达标测试题,使导学案学案失去了导学的功能。我们还要防止把导学案中学生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主体地位的凸显必须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才能实现。教师要正确处理使用导学案模式下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总之,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环节,在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善于处理好导和学、讲和练、思和做、个体与全体、学生与导学案 等几方面的关系,在不断探索和积累中完善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以期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参考书目

[1]陈佑清.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选择[J].江西教育科研,2003,(7):20-22.[2]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3]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50.[4]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0.[5]金华、魏所康、朱川彬《课堂教学论》1996年12月,江苏教育出版社 [6]何克抗《构建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学科教育》1998年第3期

2.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导学案 篇二

一、认真编制好“导学案”

“导学案”就是学生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材料, 是初中物理课堂引导学生学习的载体。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航标。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把“教”的目标转变成“学”的目标

传统教案强调的是“教”的目标, 忽视“学”的目标。在新的课堂模式当中, 学习目标是一堂课里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 学习目标要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 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这就对学习目标的设计与表述提出了新要求。首先, 目标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并体现层次性, 能够激发所有学生的热情。其次, 目标表述要做到学生看得懂, 语言准确、具体、通俗易懂。再次, 目标设计要注意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引导,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目前大部分老师利用问题导学的模式引导学生自学, 效果不错, 但是作为初中物理学科, 实验性作业与问题性作业都是可以选择的有效形式。

(二) 要把作业重心从“课后”移到“课前”

预习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编写预习作业非常重要。在预习作业设计中要关注几点: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预习靠的是自主学习, 能够激发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主自觉,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还要把物理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生产结合起来, 如通过家里晾晒衣服将蒸发问题等;二是要有适当的实验内容, 导学案作业要多一些活知识, 少一些死知识, 要多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体验课本上的知识, 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非常有帮助, 要特别注意的是物理预习作业内容要难度适宜, 毕竟是预习, 内容要分层, 由浅入深, 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特点。

二、认真利用好“导学案”

“导学案”好不好还不仅仅是个设计问题, 更是个运用问题。如何在课堂中利用好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才是问题的关键。

(一) “导学案”使用的有效性需要课堂模式支撑

初中物理使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模式对传统课堂模式提出了挑战, 原有的教学结构与环节与“导学案”已经格格不入, 必须改革模式。同时模式与环节的相对固化也能够规范课堂模式, 促进新型课堂的形成于完善。目前的新模式很多, 但是基本上围绕这样几个方面开展的。

首先是“课前预习”, 学生按照“导学案”自学, 结合课本知识完成学案上的“预习”部分, 记录预习中的问题, 先学后教。其次是“讨论交流”, 教师通过问题来检查预习情况,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展示学习中存在的困惑, 针对问题组织学生主动探究、实验观察、分析讨论。再次是“教师引导”, 有机地贯穿教师的精讲点拨, 针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抓住要害, 总结归纳, 触类旁通。接着是“归纳总结”, 总结学习过程, 反思学习技巧, 归纳知识规律。最后是“达标训练”, 通过分层达标测试, 暴露存在的问题, 巩固检测提升。

(二) 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导学案”

一份导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 学生如何做非常重要。首先, 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导学案”, 把“导学案”的学习与课本知识文本的阅读结合起来, 一方面在课本上标注重点内容, 另一方面在“导学案”上标注学习笔记, 或者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题等, 通过阅读、实验或做题等来整理学习思路、记录存在问题等。其次, 指导学生探究、交流来解决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讲解“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可以通过如下问题让学生小组集体探究填写, 在填写过程中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深化认识、形成能力。

(三) 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不代表学生单独学习, 更不代表脱离教师自己学习。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同学开展互助探究活动, 例如在学生自主学习“蒸发的快慢因素”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启发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 “大家知道影响水分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吗?”接着设计几个实验性问题让学生自主体验并探究, 如控制其中一个量不变, 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后蒸发的情况, 包括控制温度看快慢, 控制风速看快慢, 控制气压看快慢, 控制表面积看快慢等, 经过动手体验后学生就会对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最终, 让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讨论总结, 形成小组的实验报告并进行发言, 活跃了课堂, 深化了认识, 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方面可以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引导,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启发学生思维, 促进学生姿势的构建与归纳,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习了预习作业, 并进行了探究讨论之后, 教师可以针对其中的问题与重难点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 并进行指点性讲解, 把学生的学生进一步深化下去。目前在中小学课堂改革中出现一种现象, 老师尽力少讲, 其实在物理这样实践性与思维性较强的科目中教师完全把学习交给学生自己是不现实的, 教师适度的引导与点拨一定需要。

当然, 对于“导学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目前也存一些争议, 例如课堂预习效果不好, 课时紧张等问题, 还有学生实践性学习缺乏器材与环境等。同时, 利用“导学案”学习的课堂模式的每个环节也不是适合每一个课时内容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创新, 摆正思想与位置, 记住新课堂一个关键的点——“教人以渔”, 真正提升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贺宇.浅谈如何学好高中物理[J].青年文学家, 2011年15期.

3.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三

一、导学案的编写

应从适用于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出发编写导学案。导学案的阅读者是学生,它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感知教材,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对教材进行理解、消化,并完成一定量的练习,然后带着问题上课,以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1.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首先要制定明确、具体、可检测、易达成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做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2.学习内容的制定。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一堂课的问题设计要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1)高质量的导学案要构建问题链和问题组群。教师尽可能通过问题设计启发学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紧扣教材,围绕目标的要求,将问题进行整合,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同时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把重难点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易有趣的一组小问题,形成“问题组群”,以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学会自学、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导学案成为学生的一名无声的老师,从而有利于减少学困生。

二、导学案的使用策略

1.以学案为导,进行自学

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同,学案要在课前适当的时间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课本自己解决学案上的有关问题。预习工作会使学生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但是要想完成学案上的问题和题目,必须仔细阅读教材,通过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阅读过程不理解的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在教师讲解的时候进行重点听讲和理解。

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导学案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智能的最佳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

3.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

要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及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总之,导学案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有效课堂教学的要求,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导航仪,从教学效率与激发学生兴趣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习惯来看,“导学案”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从教学效果来看,能为初中数学培养推理能力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4.学案导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四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重点,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减少传统教学中的教案教学法,用学案教学的方式进行。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学案进行导学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语文;预习

学案教学法不同于教案教学法,它指的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即学案属于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案,如何让学生在学案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学习成为目前很多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设置悬疑,让学生预习更加自觉

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学生只有很好地进行预习,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提前预知,才能在后期教师讲课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尽管预习是学生自己学习,但教师一定要为学生选择一些兴趣点,让学生更加自觉地进行预习。

比如,在讲授课文《奇妙的克隆》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为学生预习增添悬疑:“大家都熟悉电脑,假如我们创建出一个文件夹,然后想再创建出一个一样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克隆。”学生回答,“对,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克隆,比如把一直活蹦乱跳的小羊克隆出来,或者把你们自己克隆出来,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学生进入激烈的探讨之中,随后教师说:“下面大家预习一下课文,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二、巧妙解答,让学生学习更加自主

在学生进行学案学习前,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一些学习的计划和安排,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是置之不理,让其原地徘徊,还是直接将答案告诉他们,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其实两者都不应选择,而是应该巧妙地进行引导,做到点到为止,从而让学生独立地将学习进行下去。

比如,在讲授课文《最后一课》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以下自学任务:“(1)阅读全文,并将全文大意概况出来。(2)小弗朗士、韩麦尔分别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文章开头为什么说‘又出事了’?”面对这几个问题,教师在四周巡视时发现很多学生对最后一题犹豫不决,不知从何处下手,于是教师并没有马上将答案告诉大家,而是这样引导学生:“我家最近电一直都不稳定,经常停电,昨天又停电了。这里的又和文章中的又作用一样吗?自己好好分析一下。”教师没有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在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又”字的使用是为了强调次数,同时也是着重强调现在的事情。

三、分享技巧,让学生作业更加透明

班级中学生有很大的差异性,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分歧,面对这些分歧,教师如果能够让大家在学案学习过程中分享出来,那么对于全班学生来说,都可以互相补长取短,寻求共同进步。

比如,在讲授完课文《桃花源记》时,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学案为:“先朗读课文,然后对照译文进行理解,最后背诵全文。”当整堂课结束后,很多学生都只进行到第二步,即对全文有一定的理解,但很难将全文背诵完,只有三名学生能顺利地将全文背诵出来,于是教师并没有批评大家,而是这样引导学生:“我刚才仔细观察了,大家都非常努力地进行学习和背诵,但仍然只有这么三位同学能将全文背诵下来,可见这个任务是多么的困难,但是这些同学用什么方法背诵出来的呢?我们请他们跟我们分享一下吧?”于是这几位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技巧:“我理解一段背诵一段。”“我把文章抄了5遍,边抄边背。”“我将整篇文章情境再现在脑子中进行背诵的。”三种背诵方法分享给大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选择一种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背诵,并鼓励大家别人能完成的,大家一定能完成,第二天班级中所有学生都顺利将文章背诵出来了。

总之,学案教学法是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自主学习的方案,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多给予指导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顺利完成学案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5.我在运用导学案教学中的一点心得 篇五

【摘要】导学案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导学案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个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导学案为中介,导学案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导学案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着重强调学生的“学”法。

【关键词】正确 使用初中数学 导学案

导学案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导学案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个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导学案为中介,导学案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导学案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着重强调学生的“学”法。

导学案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师教学为学生自学。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知识,而在导学案教学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教学资料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题可做难易适中。

我本人的教学,主要从导学案具有的几个突出的优点着手,进行教学。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设计的一种学习方案。学生借助这种学习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在预习阶段和课上自主学习阶段使用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导航工具,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导学案的组成

“导学案”是一种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案;对于学生来说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工具,是师生课堂互动与反馈的检测工具。正确合理地运用好导学案,既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我在数学课堂进行过程中,将“导学案”分成以下三大部分:一是课前预习:学习目标的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二是互动探究阶段:课堂探究、当堂检测、回顾反馈、归纳小结。三是能力训练阶段:课后练习、能力拓展。

三、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实现了向数学课堂 45 分钟要效率的目标。一张导学案,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课堂探究、当堂检测、回顾反馈、归纳小结;课后练习、能力拓展。它从导学案本身就能看出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哪些,学生一目了然。在选择例题时,都是经过多次反复的探究后设计的。我在选择练习题时也是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分梯度练习,在对导学案的部分习题进行增删,让它更适应于大部分学生。这样可以增大课堂容量,使学生全员达标,真正实现向 45 分钟要效率的目标。

2、以兴趣为依托,实现数学后进生的转化。各个学科都存在后进生,数学学科尤其多。他们听课不认真,作业抄袭,主要原因是对数学的学习不感兴趣,严重地产生逆反心理。正确地使用导学案,可以减低学生数学学科的逆反心理,并能逐渐培养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主要是利用当堂检测环节,采用竞赛的形式实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档次的练习,然后进行讨论。竞赛成绩优秀的同学可以加入高难度的检测题。由于在课堂中引进了竞争意识,学生在好胜心驱使下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多次实践强化,效果非常好。我通过半学期实践,班上后进生的数学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后进生的数量在数学学科中减少 18%。

3、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利用导学案,基本上是在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探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下完成的。然后通过达标检测,进行师生互动。教师将普遍出错的知识点在全班进行讲解。个别出错的问题则化解在小组的合作探讨中。学生之间在讲解时比较融洽,没有拘束感,同时讲解的同学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运用。由于导学案设计考虑到了学习的各个阶段,这样就强化学生在每一阶段都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每一阶段都不能忽视,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导学案的正确使用

课前预习,很多学生不会预习,不知道预习方法。导学案给学生提供了清晰的课程结构思路,本章节的数学知识点、章节的重点、难点、所要达成的目标,都可以借助导学案来实现。所以我使用导学案是在课前一天放学前,就把导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课前提前感知学习目标,以导学案为指引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按照导学案罗列的问题看书,找出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带动知识点,将知识点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带进课堂,这一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

在学生带问题进课堂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课前学情的整体把握,教师在答疑时注意对学生学习规律的总结,教给学生正确的做题方法,对于学生的普遍出错的习题要集中起来,在单元回顾检测中强化。在导学案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实施“三清”,即“周周清”、“月月清”、“单元清”,不能让学生带着夹生饭向前进行。在数学学习的方法指导的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分享到自己进步的喜悦。

导学案还有许多可利用的优点,让我们一起慢慢去发现并加以应用吧!然而,正如索尔尼雪夫斯基所言:“既然太阳上了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因此导学案也有其不足之处,而取其“精”去其“糠”就更能发挥新教材的作用,更好地让导学案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导学案 篇六

————《防患于未然》教学有感

金厂沟梁中学思想品德教师 刘玉梅

“导学案”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优化问题设计,抛出一个个不同类型的问题,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更加讲究的是突出“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

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是一位穿针引线的“舵手”,是一位搭桥铺路的“中介人”,是一位灵活机动的“主持人”,当然也是一位与学生共同民主探讨问题的“良师益友”。要做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着眼于以下四个环节:

1.结合课标,钻研教材,把握重点。本课由“认清犯罪危害”“加强自我防范”两目组成,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和远离违法犯罪等内容。

“认清犯罪危害”:首先,通过中学生陈某由好学生逐步陷入犯罪泥潭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其次,通过小迪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不仅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灾难。最后,指出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主要介绍预防违法犯罪、要防患于未然等内容。首先,从一个学生改变了爱占小便宜毛病的事例,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其次,简介了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关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然后,通过检查自己有无不良行为的活动,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最后,设计了以角色扮演方式写一封回信的活动,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2.提高认知,发展思维。教师“闻道在先”。教师主导的首要问题在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判别是非、善恶、美丑,促进学生道德思维发展。例如通过小迪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不仅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灾难。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3.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激发培养情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所在。;我通过设计让学生通过吸烟---吸毒---犯罪三部曲从中汲取教训认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4.联系实际,指导行为。思想品德课要着眼落实教学生学会做人。例如教材中小张改掉了占小便宜的习惯,指导学生思考是什么让他有了转变,悬崖勒马;从而认识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认识到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既知道“为什么”,又知道“怎么做”。教师的导语一定要具有启发性,学生在自由发言时,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通俗性、规范性、严密性,对于课堂讨论,应该通过参评、讲析、整理、归纳,填补学生语言表达的缺陷与空白,矫正其语言的偏差和失误,使学生得到一个满意的结论,例如:有不良行为会发展为违法犯罪,学生举了上网时不良行为,这种说法就缺少严密性,应该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有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可能会违法犯罪,沉迷网络是不良行为,树立正确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意识。

可见教师的导,不是“导结论”“导答案”而是“导实践”。实践是求索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求索在实际活动中的延伸,导实践即指指导学生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践行,在践行中内化知识、升华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遵循四个原则

1.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只有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全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才能使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使品德心理内化成为可能。

2.让学生自主反馈。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获得体会,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例如在学习目标一:认清犯罪的危害我设计以下问题

活动一:“陈某由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走上违法犯罪案例”

思考: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

2.他有过知耻的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渊?

3.用“违纪、违法、犯罪”三个词,谈一谈这个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那些?

3.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引导要启发得法,这样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能给学生提供知识的背景,于无疑处设疑,跳一跳摘到桃子。重点、难点重锤敲打,能掀起学习高潮,引起学生心灵的震颤,心潮难平。

4.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思想品德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多关心后进生,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善于发现他们优点。如让他们多一点发言机会,多一些活动机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多加肯定鼓励,对他们不足之处多加热情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精心设计环节,使课堂教学形成训练主线

1.知情意行整体训练。在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中,知情意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把说理训练、育情训练、导行训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内容、由浅入深、有机联系的一条训练主线。在训练主线的具体环节中,应有所侧重。例如在这节课我设计了“为我加油”这个环节

改变 ——————不良行为的计划

1、我目前最突出的不良行为是________

2、这种行为给我带来的危害有________

3、我准备采用的具体措施是________

4、我的改变要达到的目标是________ .课上巩固练习:设计习题一定要有涵盖性,例如我设计下列问题加以巩固。

远离罪恶,沐浴阳光

________写给在少管所改造的阿杰

阿杰:

你好!

记得我们曾经共同学习,你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然而,不良诱惑使我们分道扬镳。

自从结识了那些新“朋友”后,你经常上网、旷课、出入营业性歌舞厅、多次敲诈勒索同学,为了寻求更大的刺激,你竟然吃上了“摇头丸”……你也曾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然而你较差的自控力、父母的冷漠、教师的训斥、同学的指责使你更加放纵自己,越陷越深,后来竟然为了筹集赌资而去抢劫杀人。亲爱的同学啊,你真糊涂!

17岁,正直青春年华的我们本该沐浴在阳光下,享受学习的快乐,而你却在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阿杰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那些属于犯罪行为? 2.分析最终走上犯罪的原因有那些?

3.这个材料给我们青少年学生带来哪些启示?

通过上述问题充分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达到了很好地设计效果。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最后导疑惑、解惑,让学生有剥开云雾见青天之感,让学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愉悦。让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7.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导学案 篇七

一、新授课重在沟通

计算教学包含计算方法的指导、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技能的训练三个层次, 就中高年级的计算教来说, 内容编排大多是在低年级已学知识的基础上, 数字位数由少变多, 数字类型从整数过渡到小数和分数, 计算方法和算理上都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在计算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利用导学案将新旧知识进行沟通和衔接, 给学生提供一条明晰的学习思路, 那么学生在按导学案完成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 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之后, 借助直观图示, 沟通异分母分数与同分母分数间的联系, 让学生在旧知的复习中不知不觉过渡到新知的学习。在此过程中, 学生不仅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还在图示的帮助下初步感知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一般来说, 在导学案的引导下, 学生对新知已有过思考和学习, 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就应改变起点, 从学生已有认知的角度来进行。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 我一改往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 把课堂交给学生, 通过“你在预习中学会了什么”“谁还有补充”“为什么要先通分再计算”等问题, 紧扣重难点进行点睛式的提问, 引导学生一起共同探讨, 最终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二、概念课重在引领

数学概念, 课本上都有描述, 尽管完整程度不同, 但都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文本, 此类课中导学案的设计, 如果仅停留于概念本身, 就容易让学生照本宣科, 轻而易举地学会描述概念, 却忽略了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这样不仅失去了“导”的意义, 还会让概念教学华而不实, 形成一种误区。因此, 概念课中导学案的设计, 应在了解概念的层次上, 引领学生在应用和实践中思考, 逐一体会概念本身的意义, 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因为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比较多, 所以我把导学案分为课前和课中两部分, 课前预习用的导学案又分自学课本和动手实践两个板块:

第一板块 :在方框内 画一个圆 , 并试着标出 圆的各部 分名称 , 圆的半径 是指 ( ) , 用字母 ( ) 表示 , 圆的直径 是指 ( ) , 用字母 ( ) 表示。

第二板块:

用硬纸板剪两个相同的正方形, 用小棒穿起来;用硬纸板剪两个相同的圆形, 用小棒穿起来;用硬纸板剪两个相同的圆形, 用小棒穿起来。分别滚动三组“轮子”, 你有什么发现?

很显然, 第一板块的预习, 只要看书, 人人都能轻松完成。第二板块, 实际是为解决“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等问题而设置。这样设计, 力图结合实际让学生体会圆心、直径、半径等圆的特征, 及其这些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后再把结果写下来, 既为课堂上的解疑奠定了实践基础, 又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长此以往, 可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知识的习惯,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上, 我在检测学生预习情况的同时, 伴随导学案的使用, 我又将许多琐碎的知识点悄然渗透于其中, 如以O点为圆心, 画一个半径为1厘米的圆;自己确定圆心, 画一个直径为3厘米的圆。

当学生按导学案要求画完圆后, 我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你们画出的圆一个大一个小?怎么第一个圆你们都画在相同的位置, 第二个圆却有的偏左有的偏右?学生略一愣后, 随即回答:因为两个圆的半径不一样, 一个给出圆心、一个没有圆心等。这样的问题思维难度不大, 但却巧妙地引领学生进行了知识的概括, 正因为有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学生就能轻松提炼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这一知识点。课前和课中两份导学案的合理分工和使用, 较好地引领学生通过课前的自学和课中的汇报、检测、思考, 将众多的知识点进行了有机地串连, 从表面的概念描述, 到对概念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 都能落实到位,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三、复习课重在回顾

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 它不仅要唤起学生的回忆, 将多个知识点进行回顾与整理, 还要承载着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任。要上好复习课实属不易, 因为复习课涉及到的知识都是学生已学过, 但因时间关系又有些遗忘。加之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记忆程度不一, 如在课堂上统一步调一起整理, 学生主动性不够, 甚至出现厌倦情绪, 课堂难以组织好。因此, 如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 完成主要知识点的回顾, 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在六年级进入毕业总复习时, 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于是, 我想到了用导学案来引导学生完成主要知识点的回顾, 或许能解决这一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 发现是个不错的选择。下面就以“常见的量”一课的复习导学案为例, 探讨复习课中使用导学案可带来什么收益?

1.回顾整理

2.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

(1) 陈老师的体重约68 ( ) , 卡车的载重是5 ( ) ;

(2) 一个游泳池的长是50 ( ) , 占地面积1000 ( ) , 池中的水约有1400 ( ) 。

3.名数改写

980米 = ( ) 千米200厘米 = ( ) 米

0.25吨 = ( ) 千克2.5分 = ( ) 秒

8升80毫升 = ( ) 升

4.想一想, 你常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是哪些?通常在哪种情况下使用?

8.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导学案 篇八

【关键词】导学案 初中英语 运用

导学案是一种学生使用的引导性学习材料,教师利用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意识,在逐步的引导学习中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重难点。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导学案重在帮助学生梳理英语知识的架构,使学生的英语思维形成一个整体,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后,导学案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和学生都很认可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这就说明导学案的出现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有益的。

一、改变课堂模式,变被动为主动

导学案的使用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原本的被动式教学转变为主动式的体验式教学,例如在牛津版七年级英语教材Unit One 中,主要的知识点即为让学生掌握类似于以下几个与人交流打招呼的语句: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Hobo.

Im Amy.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Good night.

Welcome to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仅仅让学生对这几句话死记硬背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导学案的引导,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设置1.基础词汇掌握;2.句式理解与变换;3.场景应用三个部分。首先让学生掌握知识点里的基本单词,包括单词的变形使用等等,可以在第一部分结束的时候设置几道简单的单词填空,让学生区分系动词is am are的区别,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对于准备教授给学生学习的句式,教师要在导学案中掌握好学习深度,可以有适当变形,但不能脱离教材大纲;最后,关于场景应用这一部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的对话语句编排一个小场景,在课堂的剩余时间进行展示,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二、开放思维,主动思考

导学案的设计不是要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将要学的知识全部搞懂弄明白,而是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要学的东西有一个印象,让他们的思维提前进入上课状态。那么,导学案的引导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牛津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教材中Unit One 关于球类运动的学习为例,导学案中如果不能对所要掌握的单词做深入挖掘,那绝对达不到导学案用来启发引导的目的,可以在导学案中设置单词延伸模块,让学生在上课时主动的对这一单词进行延伸,还可以让会这门运动的同学进行简单的演示;或者在导学案中设置一些题目,让学生查资料了解常见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等,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配一个运动项目,在课堂上分别进行介绍,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看来,导学案的使用不单单能让学生多学几个单词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主动的去沿着主线深入挖掘,触类旁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一个成块的知识体系,这是导学案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设立的最根本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层次分明

导学案的另一大特点是可以让教师因材施教,通过在导学案中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引导题目,可以使得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导学案中有所收获。例如在牛津版九年级下册英语时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导学案的设计就要注意对于知识的总结,时态的学习贯穿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课程,程度也是由浅入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已经不会像当初学习时那么清晰,这个时候教师导学案的制作就要由浅入深,要注重对于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的总结,让学生主动的去回忆复习学过的知识,接着对要学习的新的时态语法进行阐述,要注意进行前后对比,让学生发现前后知识点的不同,在差别中找规律,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让知识点的总结看起来更明了清晰,如下图所示:

这是总结过后的时态表格,教师可以根据授课情况适当的进行修改,或者是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自己来填这个表格。在习题的设置方面,一部分习题要作为针对练习,这也是基础练习,为英语学习底子较薄弱的学生准备的,另一部分为提升练习,建议将多个时态进行结合考察,设置一或两个重难点,这是为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准备的,通过设置不同等级的习题,让学生既能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进行提高训练。

总的来说,初中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是教學改革过程中的一大壮举,它是更适应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授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极其有利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导学案这种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完善,更好的健全导学案的体系架构。

参考文献:

9.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九

杨楼小学 范长军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落实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了近一个学期的实践,对导学案的编写,我有以下体会。

一、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有助于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在导学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学法指导太空,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2、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导学步骤,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就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不能做统一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数学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更应该突出人文特色,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4、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10.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导学案 篇十

关键词:初中英语 分层教学 导学案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学习的重点、学习的难点、自主测评和学习反思等环节。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成绩以及其他非智力发展因素等差异,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出发,使全体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就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的教学现象,这对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总体成绩的提高都有较大的影响。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主要就是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成绩以及日常表现和非智力因素等对学生进行分层,其中各层次的人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但不得少于5人、这样的分层教学主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等。在实施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备课的时候

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以及认知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地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尽可能地让优等生感染差等生;

2。在练习题的训练中

要充分分析每一个练习题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层练习;同时,初中英语还可以是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以班级为主导进行分层教学,这主要涉及到每一节课的进度以及每一节课的.难点等,根据“易――难――易”的教学顺序进行教学。

3。也可以运用做练习题来对学生进行监督

这也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分层布置。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分层教学在导学案中的主要形式

分层教学在导学案中的运用通常分为预习案和训练案,在预习案部分则分为预习检测、思考探究、明日追踪三部分,在训练案部分主要注重成效追踪以及能力阶梯训练。

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式,实际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全体学生都在课前进行预习,并结合导学案每一课时的预习案中的练习进行适当的自我检测。此步骤中,层次不同的学生需要完成的预习要求和练习作业自然是各不相同的:A层学生(优秀者)需理解性地记住有关交通方式的单词和相应短语,并在完成预习检测的过程中落实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相关课时的语用功能、句型结构也是需要在完成了预习检测的思考探究等内容后在头脑中有较深刻的印象的;B层学生(中层生)尽量记住有关交通方式的单词和相应短语,在完成预习检测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去记住这些表达;而C层学生(后进生)只需能在书本预习时结合预习检测练习去找出相应的词汇和短语书写下来,并去花时间记忆即可。

其次,在课堂上核对导学案答案的过程也是类似的一个分层展示或分层检测的过程,尽可能地让A层学生能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引导B层学生积极向上,带领C层学生从基础知识开始努力,力求各类学生都能增强自信,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再次,当一个课时结束,学生在使用导学案训练案进行知识的检测和巩固时,也应遵分层教学的理念,A和B层学生完成的内容和难度相应会比C层学生的多而且大。因材施教,即便是第四课时写作课上,导学案中针对各种层次的学生所给出的写作任务也是不同的。如C层同学的写作任务通常是由问答式而引出的话题写作,学生只需读懂和本单元“乘坐某种交通工具上学”话题有关的问题,并就此给出答案,连句成篇,那么他们基本的写作任务也就完成了,这也是逐步提高其写作能力首先需要完成的任务。而其他层次的学生则需要完成难度稍大些的话题作文,或给出图片,或给出中文提示,写出类似本单元话题的规定了字数的英语作文。如此一来,通过这样分层的形式,结合其在导学案中的运用,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恰当的训练和巩固。

最后,每个课时的练习之后,导学案中再次出现了一套综合能力练习题。此时,题型无异,层次不分,所有同学都将通过这种练习对自己在本单元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上进行一样的检测,并为接下来全年级的测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忠于分层教学的原则,在每个单元的导学案设计中需要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难度针对各层次学生恰到好处,让优生更优,让中层生逐渐优秀,让后进生有希望优秀起来。

三、总论

分层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教师为主导力量,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指导,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降低学生学习的障碍。

一般情况下,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在导学案中的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首先,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个体存在的真正的差异性,在教学教案设计的过程中只关注到了部分学生,忽略了学生们基础能力上的差异,进而出现降低了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真正优势。与教案不同的是,学案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个体制定不同的学案,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出现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这也体现出了现代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的一刀切的学习状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Jian wang Application layering method improv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J]。Journal of anhui metallu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journal,,02。

[2]ChengQin Implementing the layered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of exploration[J]。Science advisory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2009,03。

[3]HuangHui Introduction to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J]。Journal of layering method in English teaching of new curriculum (academic) education 04, 。

11.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导学案 篇十一

一、“学案导学”教法的提出

教学中不应该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把教的目标转化成学习方案展示给学生,建立一个有目标的学习向导,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向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将这个学习方案简称为“学案”。

物理学案导学就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物理教育规律而提出的一种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突出学生自学、探究、教师调控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提高课堂效益为目的,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方法,它是实现“教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不教”、“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教学的宗旨是教会学生学习”等素质教育理论提法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

二、“学案”的设计

学案编写的原则是,管而不列,放而不乱,既要发挥学案的指导作用,又要留有余地;既要有知识能力点,又要有思维创新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学案制作过程中,必须切实做好三项工作:

1.认真研究: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研究所教知识与学生思维能力;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研究知识规律。

2.制定好学习目标:学案中要有明确、简练、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一看便知,一听即明。学习目标的确定要切实可行,少而精,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关于“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学生实际,充分体现目标的整体性、层次性、外显性和可测性及前后目标的联系。

3.做好知识体系的编排:编排知识体系要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或组合,深入挖掘知识宽度,充分发挥每个知识点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找出一条引导学生积极认知的最佳思维网络。把涉及这些知识点的问题分类归纳变形组合,能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外收获。

三、“学案导学”的操作说明

1.示案自学: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别差别不同,学案应在课前适当时间内发给学生,让其提前展开自学。

2.趣味引入,营造气氛。教师需要在课上前几分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采取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如学习变阻器一节时,教师拿出滑动变阻器对学生说:这个滑动变阻器是我发明的,学生会感到惊讶!接着教师满有情味地演示出发明滑动变阻器的过程,让学生在迫切求知的心理需求下进入学习变阻器的情境之中。

3.启发引导,探究领悟。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探索实验,合理地分配探索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如变阻器一节,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调光台灯,引导学生设计出调光台灯的电路图,这虽然课本上有现成答案,但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設计出来电路,学生感到无比喜悦,同时也尝到创造成功的体验。

4.自主质疑,积极思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暴露心中的疑虑、困惑,以及大胆的质疑,应始终以赞赏的态度对待学生,哪怕学生的问题幼稚、离奇,甚至怪诞,也不能有半点埋怨、责怪、厌烦的表示,以形成宽松、和谐的质疑环境。

问题提出后,引导学生自行研讨,积极思辨,给学生创造自己参与的机会。学生自学后又通过讨论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绝不能包办代替,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整理,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课上再备课,迅速确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

5.达标检测。它是对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起着引导学生再学习再提高的作用。操作中主要是让学生做学案上的达标检测题,以了解全班学生对各个知识、能力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各种反馈的结果,采取多种补齐填缺措施,如:采用当堂讨论的形式、同桌互批互改、班内全体改正等,对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力争整体达标。

6.自我反思,知识内化。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以改进学习习惯,完善学习过程,找到适合自身的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我建构能力。如课后小结时,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所学内容在整体知识中的地位,解决了哪些问题,新知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对比等。

7.推荐作业。在布置作业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征和要求,设置不同层次的适量的习题,让学生自由选做。推荐作业保证了物理学案导学的完整性,既面向学生全体,又分层教学。

运用“学案导学”展开物理教学,将教学目标变成学习目标,克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学生依学案自学,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每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在课堂中落实完成,课后只适当巩固提高。这种教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克服了“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弊端,颇受学生欢迎。

12.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好导学案 篇十二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

设计导学案, 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要求, 精心钻研教材, 并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抓住知识要点, 通过年级组组织集体备课、集体讨论、集体研究, 广泛交换意见, 集众家之长, 达成共识, 形成能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 提高学习效率的导学案。

二结合导学案, 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要通过引人入胜的情景创设, 利用多媒体课件,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让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 适时交给学生导学案, 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

根据物理新授课内容的特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借助导学案阅读自学;另一种是自己动手进行试验探究。对于导学案的阅读自学, 教师则应做到: (1) 在导学案中, 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问题设计和必要的材料, 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引导学生讨论与探索, 让他们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让他们体验成功、兴奋与快乐,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 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抓住关键, 找准重点, 突破难点, 掌握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 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 (3) 学生阅读时教师要不断巡视,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问题, 督促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控制时间和速度, 并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达到培优补差的目的。

探究学习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在这种学习方式中, 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 实验前教师要准备好充足的实验器材, 讲清操作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并要不断巡视, 进行指导, 如在进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这一实验时, 按照课本内容, 只准备了不同材料、不同长度、不同粗细的导体, 但有的学生可能提出导体的电阻还会与导体的温度有关的疑问时, 教师该如何应对?这就要求教师编写导学案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不要受教材的禁锢, 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控所需实验器材, 同时实验前要对实验探索提出明确的要求, 以保证探究活动沿着完成教学目的的方向顺利发展。

三找出问题, 合作学习

在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的步骤后, 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合作学习, 教师要做好两个方面的指导: (1) 对学生合作技巧的指导, 指导各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配, 指导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并辅导同伴, 指导小组成员交流, 协调各小组成员中的意见分歧等。 (2) 对学习困难的指导,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 教师也是学习合作者, 应积极地参与到不同的小组交流学习活动中去, 与学生平等对话,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收集起来, 在全班进行统一讲解。

四精讲点拨, 释疑解难

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 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 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练、准确, 富于启迪性。 (2) 精讲要具有针对性, 切忌面面俱到, 学生经过老师的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精讲应揭示知识的规律性, 并让学生能对其他的知识进行自主地总结、归纳, 形成一套自学的方法。利用导学案进行课改教学法, 对老师的讲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老师的讲解恰到好处, 讲到点上, 讲到困难之处, 讲到需要之时。另外, 对讨论交流中, 学生提出的创意性问题要给予鼓励、表扬, 以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 对学生提出的比较幼稚的问题, 不能讥笑讽刺甚至挖苦, 要保护学生参与教学探讨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五分层练习, 共同进步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 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有层次的练习题, 既让优生吃好吃饱, 又让稍差的学生有所获,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问题, 教师要及时矫正, 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应的习题, 进行强化提高。

六梳理反思, 形成网络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取长补短的过程, 教师切忌故步自封、自以为是, 一堂课教学结束时,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归纳所学的知识要点, 重点内容, 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 对于不完善之处, 教师要及时指出并加以修正。同时, 师生共同把知识梳理成线, 形成网络以加深印象。另外, 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评价, 同时, 注意信息的反馈, 这样有助于教师的反思、总结, 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总之,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 如何使导学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去创新。

摘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利用好导学案进行教学, 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的课题。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编写好导学案, 利用好导学案, 对于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13.导学案运用阶段性小结 篇十三

为了适应新课改、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从去年开始统一采用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导学案教学模式,现将一年来的运用情况小结如下:

一、对导学案的认识和理解

运用导学案授课我觉的首先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其次,对学生而言,他们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成为课堂的主宰者、课堂的主体,课堂是他们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展现才华的一个载体和平台。所以运用导学案授课可以极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能力。

二、实施情况小结

1.导学案编写

高一开学初,由于刚刚开始自己编写导学案,对导学案编写的原则和要求理解的不够充分,同时对学情掌握不足,对各个环节所需时间缺乏科学的预见,出现了容量、难度不适的学案,针对这一情况,学科组进一步学习了学案编写的原则和要求,确定了以重点班为标准定学案的质和量,导学案的编写逐步趋于完善,形成了导学案编写的统一模式。

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在设计导学案时,我们还是比较偏重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对如何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还缺乏系统性。其实从导学案实施的初衷来看,教会学生如何“学”,比教会他们“学什么”更重要,因此,学法的引导还需改进,对自主学习方法的引导更应该多下笔墨。

2、课堂教学(1)教师方面

开始初我们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认识也只仅仅是停留在听了几节课、学习了一些相关文件,真正如何具体操作还是一片空白。在刚开始的一两周,由于运用导学案教学的时间较短,教师的角色一时难以转变过来,所以课堂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时有体现,课堂教学感觉有些混乱、条理不够明确,或多或少有几分杂乱,不能达成预期效果。于是我们二人再一次学习学校印发的材料,对前期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确定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一年多来,通过努力,教师在导的方式方法上有了较大提高,课堂时间安排逐步趋于合理化。

学科组活动时间,教师更多的是讨论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怎样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思考更加深入了,通过这段时间的探讨,我们的教学能力也得以提升。

(2)学生方面

刚开始,学生还没有很好的接受、适应导学案授课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习小组无法形成合力,部分同学懒于动手,一节课无所作为一点收获都没有。后来,各班都加强了学习小组的建设,有了课堂评分标准,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大多数学生讨论、展示比较积极,打瞌睡的人少了,课堂的确是“活”了很多。但不难发现,一味的小组赋分,时间长了会失去其吸引力,如何能让学生把当前的积极性维持下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这是一个还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3、教学效果

新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我们所有导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改,各类班级作业收交都比较积极,完成情况比较理想。现在师生都较适应这种模式,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

三、导学案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有时候讨论实效不强流于形式化。在导学案的课堂中,讨论是一种常见的活动形式,有时候不乏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讨论,优等生当代表,以优生的思维代替了中、差生的思维,而这样做固然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失去了讨论的意义,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

2、学法的引导还需改进。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在设计导学案时,还是比较偏重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对如何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还缺乏系统性。因此,对自主学习方法的引导更应该多下笔墨。

四、导学案设计和实施的对策: 首先,加强课后反思和交流,巩固经验,提高导学案的编写能力。特别对讨论环节的设计,既要根据需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要讨论的问题,同时注意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性,这样能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好学生能找到发挥的舞台,薄弱的学生也能有事可做。在实施过程中,注意需要讨论的再讨论,学生经过讨论能解决的再讨论,不能只搞形式。同时,把握好讨论的时机当发现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或思路时组织讨论,效果更好。

其次,真正落实导学案的使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教法和学法的改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一定要求,而这两方面的改善提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学案的使用还需要进一步指导,教师要督促学生认真完成预习案,及时订正学案,定期整理学案,让学生逐步学会有准备地投入学习,能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审视课堂教学,从而进入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系统。

再者,重视学法指导。导学案实施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导学案中有必要告诉学生学习方法、问题的思考角度及处理策略等。要在学案中构成一条明确的学法线。随着学习的深入,学法指导也构成科学完整的体系,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和创造必要条件。

上一篇:行政人事工作计划范本参考下一篇:学校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 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