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运动损伤教学设计

2024-10-23

高中运动损伤教学设计(共9篇)

1.高中运动损伤教学设计 篇一

一、设计思想

就《曲线运动》的知识点而言,实际上只有两个,一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二是曲线运动的条件。如果说,教师通过简单的图片展示、理论推导后,就将以上两结论直接告知学生,相信学生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剩下的时间就可以通过习题加以巩固。但如此,未免有过于注重物理学科知识,而忽略了物理学科思维、物理学科方法等核心素养的嫌疑。因此,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施教的理念和方法上。

本节课,教师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并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自主获取实验结论,进而又通过实验直接验证学生所得出的结论,完全遵循伽利略科学实验的探究方法,即发现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结论──交流,实际上也是学校提出的问题链·导学模式的具体化应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悟问题。在问题发现的环节上,通过开放性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体会知识获取的乐趣;在问题感悟时,学生自主小结,并将已学知识运用到指导实践生活当中来,体会STS的意义,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知道曲线运动的概念,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且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并掌握速度和合外力方向与曲线弯曲情况之间的关系。

本课是整章教学的基础,但不是重点内容,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时刻改变的,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的方向是曲线的切线方向。本节课知识内容主要有两点: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如何;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学情分析

《必修1》,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几种运动,但都局限于直线运动,而曲线运动是最为常见的运动。其实在初中,学生已经学过什么是直线运动,什么是曲线运动,也知道曲线运动是常见的运动,但是不知道曲线运动的特点和原因。虽然学生在《必修1》学过速度的矢量性,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常常忽略了速度的方向,也就是说学生对“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的掌握有困难。此外,在获取“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为切线方向”和“合外力与速度不共线,物体做曲线运动”的结论时,虽较为简单,但实验验证过程却不容易。学生分组实验时,容易滚跑小钢珠,要求学生小心配合。几何作图可能难以下手,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学生主要的学习行为是观察、回答、实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并认识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并掌握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位置关系

(3)会将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发现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结论──交流的探究过程

(2)经历并体会研究问题要先从特殊到一般,由定性到定量的过程

(3)尝试用数学几何原理在物理研究中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主动细心观察,注意关注身边的科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感受到科学研究问题源于生活实践,获得的结论服务于生活实践,体会学以致用的感受

五、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获得“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切线方向”的实验过程

难点:如何让学生获得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教学活动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师的指导性和服务性

在教学方法上:以问题为抓手,做到问问相连,环环相扣,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的解决,最后到问题的感悟,形成问题链导学;以小组合作形式为依托,小组讨论,合作研究,共同进步

在教学程序上:基本上按照加涅信息加工模型。引起注意──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刺激回忆先决性的学习──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帮助──引出作业──提供作业──提供反馈──评价作业──促进保持和迁移,通过问题链把教、学、练、评有机整合

在学习过程上:突出学生发现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结论──应用

在认知过程上:突出人类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即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

在教学理念上:突出科学的研究源于生活实践,服务于生活实践,认识到“下结论必须要有科学依据”

七、课前准备

学生无需预习课本,否则像已知谜底的猜谜活动那样,那些探究的活动和问答没有意义。

要做好教学用具准备工作,具体教学器材有:遥控飞机模型;飞镖及飞镖靶;过山车轨道模型;砂轮;薄膜手套、小钢珠、红色印泥、白纸,弧形护栏(塑料+铁皮),斜面,条形磁铁,调试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过程

曲线运动

师:同学们,上午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必修2》的学习。大家请看这几种运动:一是小球沿着过山车轨道模型的运动;二是直升机模型机翼及机身的运动。(投影停留在第1页:标题)

【问题提出环节】

问题一: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点?

生:物体都在做曲线运动

师:从轨迹上来看,这些运动和我们之前学习的直线运动有很大的不同,并且曲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播放投影第2页:曲线运动图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种运动进行一番研究。我们把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之为曲线运动。(播放投影第3页:曲线运动的定义)

问题二:那么同学们觉得,曲线运动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开放性问题)

生: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轨迹,物体为什么做曲线运动等

师:很好。(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板书,并最后进行逐一评价)同学们刚才提到的这些方面确实都值得研究,我们不妨先从最基础的开始,本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如何,二是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其他的,我们会在稍后的几节课中慢慢学习。(播放投影第3页: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问题三:那大家觉得曲线运动的速度具有什么特点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再来看几个实验:一是水滴从旋转的羽伞上飞出;二是切割机切割钢铁产生的火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教师适当提示学生)(播放投影第4页:雨伞+砂轮)

师:大家观察到的雨滴是如何运动的? 飞溅出来的火花是怎样运动的?

生:雨滴从雨伞的边沿飞出来,火花从砂轮边沿飞溅出来

师:说明了什么?

生:都是从切线方向出来的。沿着圆周的切线方向,沿着轨迹的切线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为轨迹的切线方向

师:很好,说明大家观察还是很仔细的。刚才的几个运动有个共同点,就是物体都在做圆周运动,有特殊的嫌疑,是不是一般的曲线运动其速度方向也是沿切线方向的呢?为此,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进一步验证这个观点。(播放投影第5页:探究活动(1))(回到导学案:活动探究(1))

【问题解决环节】

探究活动(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2.高中运动损伤教学设计 篇二

一、高中体育田径运动课程教学问题

1.缺乏足够的重视。高中生肩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面临着严格的高考,因此,很多高中学校管理者将精力放在学生文化课学习上,对体育课缺乏重视,对田径运动课程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例如,部分高中学校操场田径基础设施缺乏、无法给田径运动课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部分高中学校为提高升学率,甚至取消田径运动课程,分配给语文、数学、英语甚至其他课程,不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及锻炼。

2.学生积极性低下。部分高中学校虽开设田径运动课程,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学生认为田径运动课不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与其浪费时间学习不考试的课程,不如将时间用在学习文化课上, 因此,不愿意上田径运动课。而且, 田径运动课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无法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体育教师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因此,没有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加以改进,结果田径运动课千遍一律,缺乏新鲜感,无法激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3.评价体系不健全。部分高中学校开展田径运动课程,但不注重构建健全的评价体系,结果体育教师只是按照课时安排上课,并不关注学生每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另外,部分体育教师对学生田径运动课程评价较为局限,只关注学生是否通过考核,不关注学生是否通过田径运动课提高了体育锻炼意识,身体素质是否加强等内容。这种不健全的评价体系,无法及时寻找田径运动课程实施期间出现的问题,不能更好的为田径运动课程的高效开展服务。

二、高中体育田径运动课程实施对策

1.加强田径教学管理。高中学校领导不应只关注升学率,应充分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尤其应针对田径运动课程存在的不足,增加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完善田径相关基础设施。 同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确保田径运动课程的顺利实施,杜绝无端取消田径运动课的不良现象。另外,加强宣传。在学校操场张贴田径运动的宣传标语,使学生及体育教师充分体会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而且高中学校应积极举办春季、冬季运动会,开设田径比赛项目,设立相关奖项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2.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体育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认真贯彻素质教学理念,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计划,并根据课时安排加以具体划分,确保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为提高学生参与田径运动课程积极性,体育教师应注重在教学思路、 教学方法寻求突破,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训练方法,例如,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分组训练法、分组比赛法等开展田径训练。另外,加强学习,掌握最新的田径专业知识,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拓宽学生视野。而且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知识情况组建田径运动兴趣小组,让田径知识扎实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田径运动课程整体水平。

3.提高对田径课程的认识。高中生虽面临高考压力,但身体更为重要,只有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才能为学习文化课知识做好铺垫。因此,学生应提高认识,积极参加田径运动课程学习。一方面,学习田径运动课程,掌握田径运动技巧无疑掌握了一种强身健体的重要方法,从长远来看受益匪浅。另一方面,参加田径运动课程学习,能使身心得到放松,让大脑从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中解脱出来、 劳逸结合,提高文化课学习效率。为此,学生应认真上好每节田径运动课,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多向教师与学生请教,掌握田径运动技巧与方法,最终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4.完善田径课程评价体系。针对田径运动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的现状,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应从整体角度出发, 构建完善的田径运动评价体系,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田径运动课的情况。尤其对体育教师而言,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合理评价,全面考虑学生的考核结果以及在课程中的表现等。同时,还可将学生之间的评价考虑在内,力求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另外,无论是体育教师对学生评价还是学生之间的评价,都应以鼓励为主,不能挫伤学生参加田径运动课程的积极性。

3.高中运动损伤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 羽毛球选项 教学 学生运动损伤预防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6-062-01

一、前言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普通高中越来越多的采用学生按兴趣选项分班的体育教学模式,而羽毛球又自然受到绝大多数特别是女生的首选项目。但由于学生甚至部分羽毛球项目的老师均缺乏专项运动护理知识,不少学生在没有接受相对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困扰,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对羽毛球教学造成了影响。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发生,我们通过对羽毛球选项班的观察调查,收集并归纳整理羽毛球选项学生最常见、最易于发生的伤病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以期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学校羽毛球选项教学活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2013至2015届共计45个羽毛球选项班,在对其1812名学生的体育个人档案中,归纳整理出大约8个不同的涉及类型,本文简单分析排在前四位的主要运动损伤类型。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文献资料法。

三、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在羽毛球选项教学发生运动损伤主要的原因,经归纳有以下几点:思想原因;技术水平原因;运动量过大;身体原因。

1. 主观上不重视,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是大多数的学生在教学中最易忽视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能预先升高参与活动的肌肉温度,增加关节的灵活性,方可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2. 技术水平较薄弱。羽毛球选项教学中,有许多同学因错误的动作。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规律以及运动力学原理,引起机体组织损伤尤其是高一起始年级同学,容易发生各种不规范、不协调甚至错误的动作从而造成损伤。

3. 运动量过大过度疲劳。不少学生因运动量和强度过大,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运动中察觉到体力不支时候立即休息。有些同学常常因为自己想玩而忽略了身体情况,甚至在患病带伤或伤病初愈阶段,参加剧烈运动,导致急性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

四、主要损伤部位的预防

1. 手腕部位损伤及预防。主要是因练习中前臂和腕部反复的旋转负荷过度,是软骨盘长期受到碾磨或牵扯,以及桡尺远侧关节受到过度的剪力作用而引起。

预防:合理安排腕部的局部负荷,加强前臂与手腕的力量练习和柔韧练习佩带护腕,运动前做好局部准备活动改进和提高握拍和击球技术等。

2. 肩部损伤及预防治疗方法。肩部损伤大都因为大力扣杀或绕头顶扣杀等造成伤害。无数次的抬肘后引,及肩关节外展再内旋使得肩袖肌腱受到多次、反复的碾磨或牵扯,因局部负荷过度使其微细损伤,逐渐劳损引起了肩袖的损伤。肩袖损伤也是肩关节损伤的主要部位。

预防:做好准备活动,及时纠正错误动作,注意发展肩部肌肉力量和肩关节的柔韧性,合理安排局部负担量等。

3. 手肘部位损伤及预防。手肘部位的损伤主要为“网球肘”,学名肱骨外上髁炎,是所有持球拍类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羽毛球运动中正手击球时前臂旋前、闪腕、用力抓握球拍,反手击球时伸肘、伸腕等动作,均会撕扯伸肌总腱。虽然单次撕扯损伤很轻微,但这些肌肉反复收缩牵拉肌肉起点造成积累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

预防: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合理安排运动量,避免肘部过度活动。

4. 腰部损伤及预防。此类损伤一般是在起跳扣杀、过分伸脊柱动作、左右跨步、前后移动回球、过分扭转躯干时,腰部活动过于频繁,负荷过大或过集中,爆发用力超越了躯干一时所能承受的能力,便容易造成急性损伤。

预防:要充分作好准备活动,在扣杀时肌肉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加强腰部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的锻炼,同时还要加强腹肌练习,避免脊柱及韧带的损伤。

5. 膝关节损伤及预防。在羽毛球的运动中经常会出现反复的在短距离内的瞬间变向侧身及前屈、后蹬等动作,此时处于半蹲位的膝关节稳定性下降,一旦某个动作不协调、过度用力或过度疲劳就极易引发膝关节的损伤。

预防:(1)膝关节的准备活动要充分。(2)练习内容要多样化,避免膝关节过度疲劳。(3)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

6. 踝关节损伤及预防。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全场移动、跨步支撑、起跳落地中由于身体重心不稳或偏向一侧,常使足的前外侧先着地,所以腓侧副韧带的扭伤最常见。

预防:运动前充分活动踝关节,练习时注意加固踝关节,如带护踝或绷弹力绷带,加强足部肌肉锻炼,增加其稳定性。

五、小结与建议

1. 运动前预防损伤的方法。有效的预防损伤发生的方法有: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学习正确的技术动作;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量身制定的训练计划;选择较为专业的场地以及装备,并注意适当的休息和运动后的积极放松。

2. 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尽量减少能够避免的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 潘岳民.实用常见运动伤病中医疗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1.

[2] 时锋.浅析羽毛球运动损伤的预防[J].科技信息,2006,(05).

4.高中物理必修2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篇四

●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图片、观看视频、动画,让学生认识圆周运动的特点,

演示小球在水平面内圆周运动

展示自行车、钟表、电风扇等图片

观看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动画

观看花样滑冰视频

提出问题: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答:它们的轨迹是一个圆.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周运动

观看动画,思考问题:这两个球匀速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答:快慢不同

提出问题:如何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

学生动手,分组实践,观察自行车的传动装置,思考与讨论:

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中的质点都在做圆周运动。

比较哪些点运动得更快些?说说你比较的理由。

讨论后,展示自行车传动装置图片(或视频),进一步提问:如何比较物体圆周运动快慢?师生共同分析,小结可能的比较方法:

方案1: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短

方案2: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大小

方案3:比较物体转过一圈所用时间的多少

方案4: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注意:在与学生交流时表达鼓励和赏识:如“非常好!”、“你(们)真棒!”、“说得对!”等。

(二)新课教学

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线速度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线速度是怎么定义的?单位是什么?

2.线速度的方向怎样?请说出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怎么确定的。

3.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说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这里的“匀速”是指什么不变?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后,概括如下:点击幻灯片,全方位学习小结线速度的概念;并通过砂轮切割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如下:

线速度:

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 Δl 和所用时间 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大小:v=Δl/Δt (分析:当Δt很小时,v即圆周各点的瞬时速度。)

单位:m/s 方向:沿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看砂轮工作视频)。

物理意义:描述通过弧长的快慢。

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看动画,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质点沿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请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实例)

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讨论:

1.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不变的吗?此处的“匀速”是指速度不变吗?

2.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吗?

注意:在与学生交流时表达鼓励和赏识:如“很好!”“你(们)真了不起!”等。

讨论后,小结如下:

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线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

“匀速”指速率不变

匀速圆周运动是线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

角速度

看图片,回答问题:(转向角速度学习)

观察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分析P点和N点,M点和N点哪点运动得更快些?哪点转动得更快些?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原来,质点运动得快与转动得快不是一回事!有必要引入一个表示转动快慢的物理量──角速度(转入角速度学习)

注意:在与学生交流时表达鼓励和赏识:如“分析得好!”“不错!”等。

下面我们研究描述匀速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物理量──角速度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P14-15,思考以下问题:

角速度是怎么定义的?

1.角度的单位是什么?它和通常意义上的单位有何不同?

2.角度的大小是怎么表示的?

3.30°,45°,60°,90°,180°,360°,用弧度作单位该怎么表示?

4.角速度的单位是什么?计算带单位时为什么应写为s-1?

5.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有什么特点?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后,概括如下:点击幻灯片,全方位学习小结角速度的概念

1.角速度:

定义: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圆心角Δθ和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角速度。

大小:ω=Δθ/Δt

单位:rad/s

物理意义:描述半径扫过角度的快慢。

2.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不变的运动

问题: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可以怎么描述匀速圆周运动转动的快慢?

看动画,讨论,得出方案:

即比较物体转过一圈所用时间的多少或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看动画,学习周期和转速的概念。

周期与转速

1.周期:

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

大小:T=2πr/v=2π/ω

单位:秒(s)

2.转速:n

定义: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叫转速

单位:转/ 秒(r/s)、转/分(r/min)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看动画,思考与讨论:

观察电风扇转动,定性比较扇叶上A,B,C,D,E各点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大小。

用数学方法推导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有定量什么关系?v = rω

设物体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在Δt内通过的弧长为Δl ,半径转过的角度为Δθ

由数学知识得Δl = rΔθ

v=Δl/Δt=rΔθ/Δt= rω

关于V=ωr的讨论:

当r一定时,V与ω成正比

当V一定时,ω与r成反比

当ω一定时,V与r成正比

小结:线速度、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点击幻灯片)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Δl/Δt=2πr/T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ω=Δθ/Δt=2π/T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ω

观看动画,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两个重要的结论

同一传动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同轴各点的角速度相等

本课小结及板书设计:

§5.圆周运动

1.圆周运动:轨迹是圆周的运动

2.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Δl/Δt

单位:m/s 方向:沿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物理意义:描述通过弧长的快慢。

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2)角速度:ω=Δθ/Δt

单位:rad/s

物理意义:描述半径扫过角度的快慢。

(3)周期:T=2πr/v=2π/ω

单位:秒(s)

(4)转速:n

单位:转/ 秒(r/s)、转/分(r/min)

3.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

v=Δl /Δt=2πr/T

ω=Δθ/Δt=2π/T

v = rω

4.两个重要关系:

(1)同一传动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5.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设计精选 篇五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新人教版第五章第四节《圆周运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以及平抛运动后接触到的又一类曲线运动实例。本节作为该章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为后续学习圆周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了,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物,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对圆周运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得出相关概念和规律。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圆周运动实例,对其并不陌生,但学生对如何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却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学生在对概念的表述不够准确,对问题的猜想不够合理,对规律的认识存在疑惑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启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合理推导、细心总结、敢于表达,这就能对圆周运动的认识有深度和广度。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思考,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中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形成初步的系统认识,让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引导形成共鸣。

本节课结合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及解决方法,利用生活中曲线运动实例(如钟表、转动的飞轮等)使学生建立起圆周运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相关物理量。总体设计思路如下: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即 。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4、能利用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并理解运用比值定义法得出线速度概念,运用极限思想理解线速度的矢量性和瞬时性。

2、体会在利用线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后,为什么还要学习角速度。能利用类比定义线速度概念的方法得出角速度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的运用,体会物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世界观。

2、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轻松融洽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快乐学习。

五、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

2、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物理意义及引入这些概念的必要性。

2、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和矢量性,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计算机、挂钟

七、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讲授;师生共同推理、归纳总结。

八、课时安排 :1节课

九、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各类圆周运动实例,如: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等)

2、实物展示:钟表指针的转动、纸风车的转动、电风扇的转动等

提出问题:它们的运动轨迹有什么特点,做什么运动?

生:它们的轨迹都是圆,做圆周运动。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圆周运动。

(二)新课教学

(观看转动快慢不同的大轮和小轮多媒体视频)

师:大轮和小轮都在做圆周运动,它们转动的快慢一样吗?

生:它们转动的快慢不一样,大轮转动慢,小轮转动快。

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描述做圆周运动物体转动快慢呢?

(学生仔细观察齿轮传动装置,亲自动手实践,分组讨论交流,展示讨论结果并说出原因)

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案,师生共同分析总结,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比较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或比较转过相同弧长所需要的时间)。

(2)比较相同时间物体与圆心连线转过的角(或物体与圆心连线转过相同角所需要的时间)。

(3)比较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圈数(或转过相同圈数所需要的时间)。

(4)比较物体转过一圈所需要的时间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提出的方案也非常棒!我们的确可以从这些方面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教师在对学生赞许时,注意利用表情语言、肢体语言向学生传递由衷的赞美,让学生感受到探究后的成就感)

师:我们怎样用物理概念来表述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方法呢?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方法,我们来一一学习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线速度的定义及其表达式是怎样的,线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2)、线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线速度的方向怎样,如何确定线速度方向?

(4)、线速度是瞬时速度还是平均速度?

学生阅读课本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线速度相关知识,从多角度让学生体会认识线速度,师生互动总结得出:

(1)、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 与

所用时间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表达式: 单位:

物理意义:描述质点做圆周运动时通过弧长的快慢。

(2)、线速度方向是过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观察砂轮切割金属的工作视频)

(引导学生分析: 时,则 所求得的线速度 表示质点做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3)、线速度是瞬时速度。

2、匀速圆周运动

(展示大挂钟,让学生观察钟表秒针转动情况)

提出问题:秒针尖端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弧长有什么特点,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什么有什么规律?

(学生思考后分组讨论交流,并展示小组讨论交流结果)

师生互动共同总结:

秒针尖端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任意时刻秒针尖端的线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在时刻变化。

师:我们把线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提出问题: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还是匀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指的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概念,分析得出:

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刻变化,所以是变速运动。“匀”指线速度的大小(速率)不变,而方向时刻改变。

(多媒体展示皮带传动装置,分析在转动过程中,主动轮与从动轮在皮带连接处线速度大小相等)

提出问题:主动轮和从动轮相比,谁转得快谁转得慢?你是怎样

描述的,请说出你的描述方法。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对其快慢进行描述,师生互动,共同总结

出描述的方法如下:

(1)、比较相同时间质点与圆心联系转过角的大小(或转过相同角所需要时间的多少)。

(2)、比较相同时间转过的圈数(或转过相同圈数所需要的时间)。

(3)、比较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

(注意:在和学生交流时,应多用鼓励和赞赏的语句。如“很好”、“很棒”、等。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过渡: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我们都可以从这些方面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我们如何从质点与圆周连线扫过的角度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呢?

3、角速度( )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角速度定义及表达式是怎样的,角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2)、30°,45°,60°,90°,180°,360°,用弧度作单位该怎么表示?

(3)、角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4)、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有什么特点?

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如下:

(1)、定义:质点与圆心连线扫过的角度 与所用时间 的比值叫角速度。

表达式: (强调: 是用弧度表示,如果扫过的角度是用度表示,应把角度转化为弧度)

单位: 或

(2)、例如:设半径为 ,30°角所对应的弧度为: ,同理

45°,60°,90°,180°,360°分别对应的弧度为 、、、、

(3)、物理意义:描述质点与圆心连线转过角度的快慢。

(4)、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不变的运动。

4、周期(T)和转速(n)

6.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高中的教学 篇六

因而,我们在讲述惯性定律时,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当怎样来把握惯性定律的度?作者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意义下的惯性观,已远超出了中学物理学的范围,但诺特尔关于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观点却是必须向学生讲授的。因为从时空的性质来论述、讲解惯性,使学生接触到了关于惯性的更本质的东西。同时根据作者的实践,学生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关于自然观与方法论

课本上对牛顿第一定律及其它内容的陈述主要是结论性的。其次,是对伽利略的方法论作了简要介绍,而对于与方法论有重大关系的自然观却只字未提。可是,无论是在欧洲的思想史上还是在欧洲的科学史上,自然的观念始终是一个焦点,也始终是一个热烈和持久的被反思的课题。而以自然的观念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随之被赋予了新的面貌(11):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正首先是一个对自然观念变更与进化的佐证。也正是人类首先在自然的观念上起了变化,才导致了对自然研究方法的不同,从而也得到了不同形式的结论。爱因斯坦在谈到广义相对论的创立过程时就非常明白地表明了这一点。(12)从另外一层意义上来说,自然观无论是对科学定律的建立还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作者认为很有必要在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时加入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三位思想者的自然观,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也越靠近历史的真面目。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找寻人类智慧之根,是使人的认识返朴归真。可是对于牛顿以前的科学家却由于我们知之堪少,只能记得他们的个别结论了,对于他们的方法论只是一知半解,而对于他们的自然观则几乎毫无感觉了。但是,在科学创造中,自然观念总是起着先导的作用,他决定着科学创造的方向与内容。

由上述所论述的观点,作者对现行课本中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现将作者的具体讲课提纲列于下面:

1、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322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和思想家)

(1)自然观:自然界是一个自我运动着的事物的世界,展现在自然界中的变化和结构是按逻辑关系相互联系的,变化的最后结局是循环。a、提出了关于自然变化原因的“四因说”: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 b、在运动的形式方面将天和地区分开来

(2)方法论:观察现象、归纳得出解释性原理、演绎出关于现象的陈述

(3)结论:天体的运动是“天然运动”;地面上的物体有个“天然处所”

(4)贡献:开辟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一条新路――观察

2、 伽利略(Galilao Galilei 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

(1)自然观:大自然是和谐的,自然的真理存在于数学的事实中,自然中真实的和可理解的是那些可测量并且是定量的东西

(2)方法论:观察提问、合理假设、数学变换、实验验证

(3)结论:当一个物体在一个无限延伸的水平面上运动时,假如它没有遇到任何阻碍的话,……它的运动将永远以不变的速度继续下去

(4)贡献: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数学变换和科学实验

3、 牛顿(Newton 1642-1727英国科学家)

(1)自然观:自然界是真实的、客观的、是由各种实在的粒子所组成;自然界的结构是简单的、和谐的、各种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这些规律应该建立在观察和实验之上;物理世界是一个因果性的完整体系

(2)方法论:分析与综合,强调论证要用实验验证

7.高中运动损伤教学设计 篇七

“曲线运动”不仅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理运动, 而且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和能力发展承载点。 在“曲线运动”的内容编排上, 由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首先从曲线运动的条件与特点,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开始讲起, 这是研究曲线运动的基础;第二单元研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通过对比实验, 进一步揭示平抛运动的规律; 第三单元则引入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 并分析其基本规律;第四单元大量举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并讲讲述述离心运动。 而现行鲁科版高中物理课本中除了“思考与讨讨摇摇论论摇摇””外, 还增添了“做一做”“科学漫步”“STS”等, 使教材栏目目设设置置更丰富, 增强物理学习的趣味性, 为善于动脑思考的学生提供思考平台。 为了适应不断提高的教学要求, 解决学生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我对“曲线运动”教学的一些见解。

一、借用感性认知培养理性分析

处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 由于受到现阶段发展水平的限制, 因此常会在对某些新问题的理解和逻辑推理过程中, 受原有的思维定势影响, 不能深入分析及全方位或从新角度思考新问题, 即缺乏创新和发散的思维品质, 从而造成学习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先有感性认知再有理性分析。 感性是以自身方式延展的自然的, 自由的, 无规则的, 是非参照性的意识, 也可表述为人可以通过感觉直接获得的认识, 或者指人的直接感觉能力。 理性是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抓住主要因素, 去除次要的、假象的认识, 通过逻辑推理得出规律性的东西。 比如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教学中, 通过实验得到实物的平抛轨迹并不容易, 学生对平抛运动的轨迹不熟悉。 但可通过源源不断的水流间接描述一个物体的平抛轨迹, 体验平抛轨迹的形成与平抛运动相关物理量 (初速度v0、水平位移x、竖直高度h、时间t) 间关系, 从而理解只要平抛物体下落相同高度则运动时间t与初速度v0无关, 仅与竖直高度h有关, 如同细水流平抛到地面。 若细水流平抛到墙上, 则水平位移x一定时, 平抛物体初速度v0越大, 运动时间t越短与之成反比。 这就是从感性认知达到理性分析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性结论。

二、建立物理知识点间的联系

要完全掌握“曲线运动”的内容, 将各个知识点单独理解显然是不合适的, 要将新知识与以往所学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对比, 实现触类旁通, 在巩固以往知识的前提下, 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曲线运动”的新知识, 使旧知识与新知识融合起来, 形成知识的深化和系统化。 比如可以把“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纵向对比, “曲线运动”中线速度与角速度,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进行横向对比, 可以很清晰地把握其中区别与联系。 这样不但可以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将新知识有效同化,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实践中准确找到同化固定点, 以此可以鼓励学生以类似的方法多总结、多思考, 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会上一个新台阶。 可通过下表说明以上阐述的问题。

三、运用实验方法与多媒体加强理解

为了体现物理新课标中的学习要求, 教材中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法与装置供老师与学生选择, 目的是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时, 根据自身条件, 发挥自己的创新性, 通过自身的认知水平设计实验方法,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物理原理, 增强学生的兴趣与体验度。 如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中, 先通过实验探究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特点, 利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结论, 进一步探究平抛物体在水平方向运动特点, 这种实验与层层推进的逻辑方法 (演绎归纳法) 收到良好效果, 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锻炼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形成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态度, 有利于其科学素质的培养。此外将数学与物理这两门基础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 通过多媒体课件放映新课标提到的“飞机投弹”、“火车转弯”与 “反斗转盘”的实际拍摄视频, 增强视觉冲击力, 吸引学生注意力, 为后来抛物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学习激发动机与兴趣, 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的材料, 打好理性分析的基础。

四、通过知识模型教学, 强化核心知识教学

加强“曲线运动”基础知识教学, 注重知识的联系, 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拓展型认知结构及建立固定的知识模型, 形成触类旁通的思维渠道,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思维层面的困难。

对于“曲线运动”, 应明确强化一些核心知识, 使之进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并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成为解决后续问题的基础。 比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物运动”、“曲线运动”的性质与轨迹特征、向心加速度等就是其核心知识。 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 使之成为知识模型, 有“船过河”、“绳拉船”、“类抛物”、“内、外轨”、“轻绳、轻杆”、“圆锥摆”等模型, 就可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014年高考福建理综卷第21题第 (2) 小题:若游客从AB段某处滑下, 恰好停在B点, 又因受到微小扰动, 继续沿圆弧轨道滑到P点后滑离轨道, 求P点离水面的高度h0 (提示:在圆周运动过程中任何一点, 质点所受的向心力与其速率的关系为F向=mv2/R) 。 运用早已建立起来的 “内、外轨”知识模型, 快速列出方程:, 结合滑离轨道特点N=0与动能定理就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8.高中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训练研究 篇八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定向运动训练

定向运动最初是瑞典的一种军事活动,后来人们发现了定向运动的趣味性、健身性、知识性和晋级性等价值,定向运动开始得到推广。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定向运动开始应用于高中体育教学,成为提高高中生身体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围绕高中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训练展开研究。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的概述及意义

1.定向运动的概述

定向运动是一种智力型体育训练项目,需要智力和体力的双重结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定向运动训练,虽然不能达到军事训练中的专业程度,但是还是要达到定向运动的基本要求。在训练中,可以利用地图和指南针,用笔在地图上标记多个目标地点,学生需独立分析和思考,选择最佳路径,到达所有目标地点用时最少的人为最后的冠军。

2.定向运动的意义

定向运动训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锻炼。在我国教育体制下,很多学生背负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正需要定向运动这类训练来使学生的压力得到释放,身心得到放松。首先,让学生参加定向运动训练,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们具有持久的耐心和坚强的意志力,克服对父母的依赖心理,从而变得更加独立。另外,定向运动是户外运动,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训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所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定向运动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训练的策略

1.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对定向运动产生兴趣

定向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力度较小,很多学生对定向运动不了解。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定向运动训练,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把定向运动的原理、优点及重要性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对定向运动产生兴趣,在定向运动训练中释放学习压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在学校推广定向运动必须遵循四条原则,即安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及可行性原则,并充分地认识到定向运动训练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强有力保障。

2.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定向运动训练,首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素养高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必须对定向运动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野外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在带领学生参与定向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突发状况,教师必须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医疗常识,保证定向运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和积极实践等方法,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研究定向运动的有关知识,主动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配置精确度较高的相关体育器材

要进行定向运动训练,就必须配置合适的体育器材,且器材的精确度必须较高,这样才能保证定向运动训练安全、顺利地进行。若定向运动训练在学校内部展开,则需要一定的障碍物来创设情境。另外,定向运动中需要用到的指南针、对讲机等,若精确度不够高,则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导致训练结果不理想,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所以,学校必须配置精确度较高的有关定向运动的器材,完善场地和器材的建设。

4.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定向运动训练,若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对目标点位进行寻找,学生对定向运动的兴趣势必会降低,所以必须对定向运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定向运动的内容变得更丰富。例如,野外逃生训练、野炊、负重训练和体能训练等,都可以包含在高中定向运动训练中,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经过改革和创新的定向运动训练在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已经被采纳,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定向运动综合了数学、地理和体育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是一项综合性体育运动。通过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定向运动训练,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起到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作用。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的研究可以看出,定向运动确实在我国的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杰.关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训练的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8):78.

[2]蔡立华.浅议中学体育定向运动训练教学的可行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3(14):48-49.

9.高中运动损伤教学设计 篇九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周运动》,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好的教材分析会帮助我们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所以,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4节。本节主要介绍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抛体运动以及平抛运动的规律,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本节课作为对特殊曲线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也为以后继续学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物理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是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围绕着如何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展开,通过探究理清各个物理量的相互关系,并使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加以应用。

(过渡句)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直线运动的知识和曲线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学会了用比值定义法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尽管如此,但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讲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台阶。

(过渡句)基于以上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力图把传授知识、渗透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兴趣和能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两个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会推导二者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传动模型的应用,对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思考中体会物理学科严谨的逻辑关系,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过渡句)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要上好一堂课,还要明确分析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难点】

1.二者关系的推导过程;2.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过渡句)说完了教学重难点,下面我将着重谈谈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如摩天轮、脱水桶等,引导学生找相似点:运动轨迹是一些圆,从而引出,这种轨迹为圆周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引出课题。

接下来,我会顺势让学生再例举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然后提出问题,直线运动我们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那么对于圆周运动又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呢? 【意图:这个问题我采用类比的方式去提问,一方面让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直线运动,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二者的不同,有效的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很顺利的过渡到了接下来要讲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学习线速度的概念时,我会用flash配合实物电风扇的页片,让学生观察当用手缓慢拨动页片转动时,页片上分别标记的红、蓝两种与圆心距离不等的点的运动情况,哪个快那个慢。学生可以讨论发现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弧长长的点运动得快。于是我们就可以用二者的比值来表示线速度的大小,而且我会引导学生去发现,当时间t足够小的时候,所对于的弧长也非常短,接近于圆弧上的一个点,因此线速度是瞬时速度,它的方向也就是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另外还需让学生讨论交流“匀速圆周运动”中“匀速”的含义。【意图:这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很容于将这里的匀速理解为速度不变。所以在这里我会再次强调速度的矢量性,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这里的“匀速”其实是指“匀速率”,线速度大小不变,但是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接下来在学习角速度的概念时,应向学生说明这个概念是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描述运动的需要而引入的,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每通过一段弧长都与转过一定的圆心角相对应,因而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也可以用转过的圆心角与时间比值来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但是在讲述角速度的概念时,不需要向学生强调角速度的矢量性。因为这个会在大学学习刚体力学的时候才学,需要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

明确了两个概念之后,本堂课的一大重点就解决了,而依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实际操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如何去推导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又是本堂课的又一难点。在这里我将带领学生去回顾数学中的表达式,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接下来在巩固提升环节,我将让学生观察自行车传动结构示意图中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三个部分的转动,分析A、B、C三个点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意图:这是高中阶段比较典型额皮带传动问题,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确两种情况下v和ω的关系:同轴、共线,在此基础上可以再提升难度:当三个轮子一起转的时候,又如何比较快慢,这样问题的设置层层深入,有梯度性,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我将提出如下问题:除了线速度、角速度,还有一些可以用来描述快慢的物理量,如周期T、频率f,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推导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以上便是我整堂课的教学过程。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采用提纲式的设计简洁明了,可以让学生在之后的负习中有章可循有本可依。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答辩题目及解析

1.变速圆周运动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答:变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方向在变,角速度也会改变,向心加速度也在变化。此时合力并不是指向圆心。加速度会有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之分。

2.角速度有方向吗?为什么在这里不讲? 【参考答案】

答:有,但是在高中阶段不讨论,这个涉及到大学中刚体力学的问题,角速度的方向要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3.这节课你使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答:主要是情景教学法、问答法、推理演绎法、小组交流讨论等。4.你认为学生在学这节课时会出现什么困难呢? 【参考答案】

答:一是对“匀速圆周运动”中“匀速”的理解,学生很容于将这里的匀速理解为速度不变。所以在这里我会再次强调速度的矢量性,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这里的“匀速”其实是指“匀速率”,线速度大小不变,但是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还有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推导,是有所困难的,所以我会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的交流讨论,而且会给与适当的提醒,让他们利用

上一篇:有价值的座右铭下一篇:马背上的男孩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