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心得体会

2024-08-01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1篇)

1.《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

读这本书的时候,总会让我不自禁地想到《百年孤独》。虽然故事情节不同,发生地点不同,男女主人公以及其他人物也不同,但是,我能感觉到,那种内心的孤独,是相同的。

阿里萨在追求费尔米娜失败后,陷入了和众多女人的频繁私通的性狂乱之中,似乎幻想着能在那些女人身上寻找费尔米娜的影子,又仿佛是妄图用一切能得到手的女人来代替费尔米娜的位置。

阿里萨爱费尔米娜,在他心里,和那么多的女人有着鱼水之欢的快感并不影响他爱她,他要证明他一直很行,从而等待着和费尔米娜结合那一天的到来。又似乎是在他心中只有这样无数次和女人发生关系,才能让他对费尔米娜的爱得以保鲜。这种以爱情的名义来亵渎爱情,也只有阿里萨能做得那么理直气壮,说得那么冠冕堂皇了。

战争和霍乱让人们陷入了焦虑和恐惧之中。可是生活还是需要继续下去。所以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没有一刻是感到真正的轻松和快乐的。哪怕是书中人物极度欢乐与兴奋之时也感到其中夹杂着痛苦和不信任的意味。

霍乱是一种急性腹泻疾病,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通常是血清型O1的霍乱弧菌所致,但是在1992年曾经有O139的新血清型造成流行。

可是爱情对于阿里萨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霍乱呢?在鼓足勇气把情书递给费尔米娜等待回信的日子里,阿里萨开始变得“寡言少语、茶饭不思、辗转反侧、夜夜难眠”;“他腹泻、吐绿水,晕头转向,还常常昏厥”;母亲以为他患上了当时令人谈之变色的霍乱。阿里萨因为得不到费尔米娜的回应而惶惶不可终日,忐忑不安。当他得到了费尔米娜的一封再简单不过的回信,却神魂颠倒,幸福无比,恨不能“在信的每一行里把自己燃烧殆尽”。

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觉得,这世间,没有一种感情,能如爱情般,让人产生如此极端的情绪变化了。

费尔米娜和阿里萨在二十多岁没能结婚,却在七十多岁相爱在一起了。她在二十多岁嫁给了乌尔比诺。前期乌尔比诺给她以物质上的满足,后期她给乌尔比诺以生活上的照顾。这是现实生活中众多夫妻间的写照。可是费尔米娜和阿里萨之间的爱情却隐藏着幻想中的浪漫,和内心深处的极度狂欢,这是她和乌尔比诺之间所没有的。

五十多年的时间跨度里,包含了太多的爱情可能性和爱情方式。起初的不以为然,到后来的深以为然,再到最后的深深的感叹,我竟不知,爱情可以平凡普通,细水长流;但是爱情也可以这般的奇妙和长久。

人这一生,如果没有爱情,兴许就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一生吧。

2.《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爱情,作品解说,时代背景,爱情观,现实意义

有史以来,我们都把爱情故事视为美丽的乌托邦,尤其是当今社会,这种现实生活当中的奢侈品通过电影、电视剧、书籍、杂志等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其中,最受人们关注且打动人心的两部作品分别是《金色夜叉》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两部作品均被称为“爱情的教科书”,等待男女主人公的不仅是金钱的诱惑,还有无尽的等待和漫长的煎熬。

但近两年的先行研究都是各自对两部作品进行介绍研究,相反,围绕爱情这一主题进行比较研究的先行研究很少,比如,关于《金色夜叉》的先行研究,据知网记载,国内有「从异文化的角度来看《金色夜叉》在东亚的传播」(张秀强,广东外国语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金色夜叉》和《长岛春梦》的比较研究-在金钱中迷失的女性形象」(金莲姬,吉林省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年)、「《金色夜叉》中爱情与金钱的争锋」(张秀强,日本研究论集,2006年)等17篇论文;据cinii(Ci Nii是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简称NII)运营的日本最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收录了日本各学术机构及团体的期刊论文和大学学报论文,并可通过检索获取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文期刊索引数据库”所收录的论文,索引文献较多,并含有相当数量的全文文献,可显示论文之间引用与被引用的情况。其中也有部分论文用英文或其他文字发表)记载,在日本有「《金色夜叉》中的爱与金钱」(加藤信吾,武藏文化论丛,2013年)、「《金色夜叉》-围绕未完成阅读〈特集(结束)〉-近现代文学篇」(木谷喜美枝,国文学:解释与鉴赏,2010年)、「关于《金色夜叉》的流行和文学性:明治大正流行小说的研究(一)」(真铜正宏,语言文化研究,1994年)等12篇论文。关于《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先行研究,据知网记载,国内有「《霍乱时期的爱情》——以爱情为主题」(陈风,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从《霍乱时期的爱情》来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爱情观」(马世旭,吉林大学,2014年)、「浅析《霍乱时期的爱情》——以爱情为中心」(王颖,科技视界,2013年)等论文46篇;至于国外的先行研究本人尚未接触到,在此,省略。

由此来看,在此,我想以爱情为主题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简单地介绍一下两部作品;第三部分从作品当中来看作者的爱情观;第四部分主要讲述了作品中对爱情的描写对现代人的现实意义。

一、创作的时代背景

《金色夜叉》自1897年(明治30年)1月开始在《读卖新闻》上连载,到1903年(明治36年)1月在《新小说》上发行了《金色夜叉续篇》,但在同年的3月份,因作者红叶被诊断患有胃癌,10月30日在自家去世。《金色夜叉》就成了未完之作。期间,日本正直明治维新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加快了进入帝国主义行列的步伐。其中,放高利贷便成了资本积累的一种手段。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政府为战争制定了十年经济计划,但因庞大的军事费用支出,人民的生活变得不堪重负。而且,从1897年到1898年,日本正面临着财政危机和稍后的世界经济危机,这导致日本工业垄断,许多中小企业破产,城市和农村生活日趋恶化等。为加强统治秩序和遂行帝国主义化,1889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天皇的绝对主义宪法和《教育敕语》,复活儒家教育方针,从而通过法治和思想加强其统治。

面对贫穷化和政府的高压政策,日本各阶层纷纷起义反抗。虽然在作品当中没有体现出来,但通过对金钱和爱情的争锋的描写,红叶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在当时的金权主义社会,人们在金钱之中迷失自我的这种赤裸裸的金权关系。

相对而言,《霍乱时期的爱情》发表于1985年,作者马尔克斯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对老人再次来到了40年前两个人曾来过的地方重温以前的时光,不幸的是活活被船夫用船桨打死,并窃取了他们身上的钱财。两位老人40年以来一直一起旅行,但他们都各自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再结合自己父母年轻时的恋爱故事和对拉美文化的理解而创作出来的。

霍乱时威胁哥伦比亚人民的三大灾难(战争、霍乱、人为破坏)之一。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这些灾难一直威胁着拉美人的生命,特别是人为破坏加深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导致人们的孤独感削弱了人与人中间的信任度,心理上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人们因犹如无尽的荒野的孤独感而没有勇气去面对社会,更没有力量去改变社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孤独感呢?这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导致的。作者马尔克斯之所以把小说的背景设置在霍乱时期,赋予了霍乱以爱情的象征。我们常说生命虽有限但爱情是永恒的。所以,我们明白了作者希望通过爱情来增加当时拉美人民活下去的希望。

二、作品解说

“金色”是指黄金的颜色,“夜叉”是指怪物,即“金色夜叉”是指被金钱所驱使的恶魔。而《金色夜叉》这部小说是围绕金钱和爱情而写的一部爱情小说,作者红叶通过这篇小说来批判当时日本的金权主义社会,讴歌了爱情、友情等的伟大。

《霍乱时期的爱情》发表于1985年,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阿里萨苦苦等待自己的心上人费尔明娜大约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就像作者马尔克斯本人说的一样20岁时他们没能在一起,那是因为他们太年轻;经历种种苦难和挫折之后,到了80岁,他们还是没能在一起,那是因为他们太老……也像梁文道(1970年12月26日生,人称“道长”,祖籍广东顺德,香港文化人、传媒人,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哲学系。从1998年开始梁文道就不断活跃于香港文化界、知识界。2008年,梁文道皈依了南传佛教)说的那样爱情是一种病。对于阿里萨来讲,这场由文字幻想营造的爱情疾病,从来没有被治愈过,因而他执著地等待了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

三、从作品中来看作者的爱情观

《金色夜叉》主要描述了金钱和爱情的纠葛,女主人公阿宫在某次纸牌大会偶遇银行家的儿子富山,觊觎富山家的财产,阿宫抛弃了自己的未婚夫间贯一和富山结成了连理。不忍被抛弃的贯一为报复阿宫,成了高利贷者,每日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我们常说,有钱不一定就能幸福。阿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婚后的阿宫面对丈夫用情不专再加上对贯一的愧疚和思念,不久患上了重病。某天,两个人再次偶然相遇,见到贯一的阿宫瞬时间对贯一的思念之情犹如泉涌一般,自己依然深爱着贯一。自此之后,阿宫不断地给贯一写信,可是贯一眼都没看一眼都烧掉了。但后从朋友那里听说阿宫患了重病时日不长,再加上自己梦到阿宫死了,于是,贯一才开始看阿宫寄来的书信,此时的贯一移动了侧隐之心……

但作品到此已结束。两人最终是否走到了一起,尚且是个谜。阿宫最初把金钱放到第一位,放弃了他和贯一的爱情但到最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深知自己内心依旧爱着贯一,贯一也从心里上开始原谅阿宫。总之,从某种意义上讲,爱情在正常追逐当中获胜。

《霍乱时期的爱情》描写了男主人公阿里萨等待女主人公费尔明娜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自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拉丁美洲正值霍乱频繁,男主人公阿里萨在某天早上,偶遇女主人公费尔明娜,并对其一见钟情。此后,阿里萨就借公园里读书悄悄地关注着费尔明娜,并写情书表明心迹。费尔明娜被阿里萨的真挚的热情所感动,于是两个人开始偷偷交往。但是,此事被费尔明娜的父亲洛伦索发现并活生生地拆散了两人并移居他乡。深受打击的阿里萨变得堕落,终日无所事事,虽然已和多名女性发生了性关系,但内心依旧深爱着费尔明娜,所以,一生也没结婚,就像阿里萨说的那样爱费尔明娜是他一生的宿命。而费尔明娜在父亲的安排下和当地的一个小有名气的医生乌尔比诺结婚,过着平凡而又单调的生活,直到乌尔比诺去世之后,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作者马尔克斯之所以把故事背景设置在中,这就更能增加了阿里萨对费尔明娜的爱的忠贞和浓烈。是霍乱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爱情的难能可贵。也就是说距离死亡越近,就能更加体会到爱情的可贵和重要性,所以,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可以说增加了主人公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

四、现实意义

3.霍乱时期的爱情 篇三

《霍乱时期的爱情》由六个部分组成。背景是南美的一个地方,内战连绵,霍乱肆虐。故事发展的时间跨度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故事非直线式地描述了三位主要人物的情感世界,他们是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费尔米娜·达萨和乌尔维纳医生,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哥伦比亚社会在爱情、婚姻、老人等方面的问题,揭示了老化、死亡和衰变等方面的主题。

阿里萨是电话接线员,机缘使他得以与有钱人的女儿达萨邂逅相遇,并开始了初恋。阿里萨表达爱情的方式是轰轰烈烈的,不仅情书如潮,而且小夜曲久唱不厌。达萨的父亲对女儿的这种罗曼史十分不满,不同意女儿与阿里萨接触,便带女儿长时间外出旅行。旅行结束后,由于达萨未成熟,把握不住自己的感情,对阿里萨兴趣锐减,后负气嫁给富有而且声名显赫的乌尔维纳医生。达萨结婚后,阿里萨虽企图用其他女人来填补心中的空白,但对那一段真诚的爱情始终难以忘怀;而达萨虽与乌尔维纳生下一子一女,但婚姻生活并不和谐。阿里萨坚信终将得到达萨的爱情,所以一直不娶,耐心默默地等了51年9个月零4天,直到乌尔维纳81岁死去。在为乌尔维纳守灵之夜,年已76岁的阿里萨和72岁的达萨得以重叙旧情。

4.《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心得体会 篇四

题目还蛮有意思的,提到了“霍乱”。霍乱不仅仅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我更觉得作者是将爱情比作成“霍乱”,非常有意思的一种表达。霍乱和爱情有两个相似之处,一是被动性;二是都有身体上的征兆。

说是一篇读后感,其实也就是我的一篇分享罢了。我高中学文,从小还比较喜欢看书,所以写点东西对我来说并不是很有挑战性。但是在看完这本书后,我竟然觉得什么都写不出来,这一感觉确实是吓了我一跳。都说读书可以悟出什么道理,但是我认为在二十岁的年纪即使博览全书也很难悟出一些四十岁才懂得的道理。我还年轻,经历的也少,想必十年后再回头看这本书会有更深的理解吧。

5.读书笔记《霍乱时期的爱情》 篇五

还在上学时期,曾品读过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从《百年孤独》这本著作中深深感受到了马尔克斯作为一名文学作家的伟大,这次借阅了同事书架中马尔克斯的另一著作《霍乱时期的爱情》,再一次被作者展示出的人性和爱所吸引。

马尔克斯在阿里萨与费尔明娜这条主线外,又安排了其他的故事,但都没逃脱“爱”这个主旋律。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自由人的地下恋情、稳定的婚姻、婚外情、肉体的狂欢、柏拉图式爱情。而随着书中人物的遭遇,你也会跟着他们或喜,或悲,或无奈。

第一种爱情:自由人的地下恋情

这首先是从乌尔比诺的摄影师朋友开始的。“两个没有包袱的自由的成年人,处在这个封闭社会的偏见之外,却像禁忌之爱一样选择了这样一种飘忽不定的方式。”“同这个始终也不完全属于她的男人分享这份秘密恋情,加之两人都不止一次地从中享受到那种瞬间爆发的喜悦,这在她看来并不是一种难以接受的方式,恰恰相反:生活已然向她证明,这或许倒是一种典范。”

这有点像拥挤水泥城市,孤独并自私的人,发明的周末夫妻。不负责日常,只负责激情。所以书中说:这种感情,几乎与爱情无异。在某几天或者某一段日子,这些人出现并且饱含深情,男人与女人窝在世界的角落里,不搅乱任何别人的生活,不牵涉任何道德的约束,年龄上的成熟让他们拥有了自由之身,却屏蔽掉了婚姻的束缚,只享受肉体与陪伴的魅力。用分离之后的孤独,去培养对同伴的渴望,之后的相聚,会让人生出一种重新回来尘世,被人相拥重视的感觉,而这些人又把这种感觉当做是激烈的感恩之爱。

第二种爱情:稳定的婚姻

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共同完成了一辈子的婚姻。像书中说的也许是依赖,也许是习惯使然,婚姻不是由爱情决定而是由稳定决定。结婚的人最好是达成一定的默契,比如不愿意冒险不愿意改变并把这些自我美化成“责任”。我没有进入婚姻的时候不停怀疑是否还能建立起长久的信任与支撑,在我刚刚进入婚姻之后,我又坚信世界上没有不散的宴席,一切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样的事情,要靠人性。

第三种爱情:婚外情

乌尔比诺像是被爱神之箭射中一样,跟一个混血女人一见钟情。现在的流行一致认为,一见钟情要看脸。基本上一见钟情,再而衰,三而竭。出轨这件事,刚开始就是不可抑制的兴奋感激动感,在大张旗鼓的婚姻背后,金屋藏娇对于男人来说,是在性上占有主动权,进而感觉到在广阔的人生中占有主动权,当然只有懦弱的人才会只追求性上的主动权。最后他的懦弱又一次打败了他,在所谓的道德约束下,在长久的刺激最后麻木下,兴奋感无法抵消愧疚,最终以懦弱的方式消弭。

想要偷懒的生活,要运用好逃避这件事。想要甩掉女朋友,只需要关掉手机即可。想要甩掉妻子,只需要忽视她即可。想要一事无成,就要把头深深的埋进沙子里,直到时光流逝,天黑人老,怎么死就看上天的安排。

第四种爱情:肉体的狂欢

“凡是裸体干的事都是爱。”阿里萨几乎一生都在精神不满足和肉欲的泛滥中折腾。寡妇、妓女、人妻、老妇,甚至孩童。在简单邪恶或者说猛烈的生理需求下,爱的鞠躬尽瘁,死去活来。与此同时,他还在精神上清醒的保证,他为费尔明娜保存着可贵的童贞。

最后的最后,他终其一生,没有战胜便秘却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爱人的身体。

6.《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笔记 篇六

阅读马尔克斯,很多人都免不了产生和我一样的感慨吧,那就是——小说居然还能这么写!为了避开里吧嗦的恶习,我简要概括一下:一、相较于叙述故事,作者更热衷于描绘世界;二、鲜有对话,但只要一开口便属金玉良言;三、庞沛如川流、精密似针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四、以局外人的第三只眼俯视大地,并不介入(或者说“沉溺于”)人物的情感;五、遍布每个角落的黑色幽默,

又回到我的效率问题。《霍》并不以情节取胜,和《百》相同,进度中的任何一次中断都不足以引起对之后情节的好奇。但与此相对的是,无论何时从何处接续,抑或任意翻开一页,我总能毫无障碍的阅读下去。引起我兴趣的不是还会发生些什么,而是当下文字所描绘的无限逼真的人物个性和相对处境,由于进行了拉美式的夸张,这种现实赢得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魔幻现实。身心舒畅时每天十来页,疲劳低落时每天三五页,缓慢享受这一过程真真是极好的。

情节说来也很简单,可以用一个没有逗号长句来概括——这是一个男孩儿因为年少时与相互爱慕的女孩儿因种种原因分离而后苦苦等候半个多世纪最终重逢的故事。看起来像是琼瑶式的苦情戏加上大团圆的结局,事实当然并非如此。我看到的不是男女主人公心心念念、自怨自艾、梨花带雨、伤春悲秋,而是途径懵懂初开的童年、变幻莫测的青年、渐趋平和的中年、颓然老去的暮年,各自穿越时间长廊抵达彼岸的人生历程。而这样的人生除去一些文学夸张的成分,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已然走过而且有待完成的普通人的一生。有人说这是一部爱情的百科全书,囊括了爱情的所有表现形式,我则更倾向于把它看作人生的百科全书。岁月在每人身上镌刻下不同的印迹,而重合的部分则被马尔克斯悉心撷取,投射在了三个主人公(还有女主人公的丈夫)平凡而又传奇的一生当中。我一直认为,好的文字是让别人了解你的同时,看到他自己。马尔克斯就是这样一面充满魔力的镜子,他拨开世俗世界的重重迷障,让你直面赤裸裸的现实,备受煎熬,勉力挣脱,心魂甫定,喟然长叹,而后重新点燃生活的勇气,整装待发,杨帆起航。

这篇小说既是一卷写实的胶带,又是一个传奇,一则神话(很有《飞屋环游记》的意思),男主人公便是其中的诸神之神——朱庇特(该说法在书中自寻),

马尔克斯极尽荒诞之幽默以免男主人公坠入感情挫败的无底深渊,使得时隔半个世纪他重新站在她面前的.一幕好似一个滑稽的笑话。但正如长大后的麦兜所言,现实一点都不好笑,错过便是错过,失败就是失败,甚至没有一句辩白,没有半句解释。自此的岁月,他在幽暗逼仄的回廊徘徊,在空荡荒芜的原野行走,在黎明的窗舷下吞咽苦涩的浓咖啡,在日暮的甲板上谛听汽笛的呜呜声。日复一复,年复一年,命运之轮来回碾压,黑暗的重量让他喘不过气来。万念俱灰之际,光线缓缓浮上地平线,暖意渐渐收拢过来,天使和魔鬼竞相为他指引道路,他在高耸的云端和湿热的泥土间颠沛起落。居住在同一个城市,他望向十八岁时高傲的光环渐渐陷入琐碎的平庸,自己却在不停更换着伴侣填补爱的空洞,在这间隙之中见证时间无情的流逝,等待远在大地尽头的机会。幸运地,他等到了。千回百转之下,在她的丈夫罹难的葬礼上,他又获得了重申爱情的权利。这时,他年少的炽热早已荡然无存,骨子里的阴郁气质也早已烟消云散,生活积淀的睿智帮助她摆脱了丧偶的苦痛。他们踏上了也许是生命最后一次的旅程,过往的情愫在夜半的船舷上渐次复苏,在死神的阴影下共享迟到半个世纪的温馨。他们燃起与垂垂老矣截然相反的雄心,像孩童一般挥舞爱的旗帜。

更多相关

7.《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笔记 篇七

我也不喜欢弗洛伦蒂诺,因为他的爱近乎病态,一边标榜为她保留童真51年,一边用本子记录了622个与他有较长“恋情”的各种女人,我不懂爱情,却也觉得这不是爱。与其说他爱她,不如说他爱那种以为自己爱她的感觉,人是有受虐倾向的。

我最不喜欢的是费尔米娜,她既不爱自己的丈夫也不爱弗洛伦蒂诺,她只是在各个时段需要符合当时期待的男人而已。

虽然书中主角没有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甚至可以说都挺糟糕的,但是这恰恰是真实的人。标榜忠贞却控制不住自己身体的男人们,在追求者们选择最适当的去结婚而不算真爱的女人们,在漫长婚姻中彼此忍受的夫妻们……

在我看来,这本书写到极致的并不是爱情,而是衰老和死亡“衰老往往是从一次摔倒开始的”,还有婚姻的真相“夫妻生活的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厌恶”。

8.《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心得体会 篇八

它讲述的是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费尔明娜相识相爱在年轻纯情的岁月,即使费尔明娜父亲的竭力反对也没能拆散他们,但就在一个回眸之间费尔明娜忽然明白了她一直痴爱的仅仅只是自己臆想中的一个爱情幻影,而眼前真实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平庸得让她失望,于是她毅然决然地把这个男人从自己的生命中抹去了。但是痴情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却为这个女人朝思暮想沉醉了一生,他静静生活在有她的城市,默默看着她结婚生子风光幸福,痛苦无望地想着爱着,终于等到了她的丈夫死去才去表白......

爱情就是一场霍乱,相思病具有和霍乱相同的症状。年轻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在遭遇费尔明娜的拒绝后痛不欲生,他离开过,但舍不下还是回到了有费尔明娜的城市;他沉沦过,游走在一个又一个女人之间。他说自己“心房比婊子旅店里的房间更多”,但那些心房的墙壁轻易就酥塌,因为他心房深处装着的只有“戴王冠的仙女”费尔明娜,几十年如一日。他把自己的爱情一分为二: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以下。他把心灵的爱永远供奉在灵魂里,却肆意亵渎着自己的肉体。

而智慧如费尔明娜,她在适当的时候放下了那个为她疯狂的普通男人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转而很理智地选择了有地位有学识有前途有品味的乌尔比诺医生作为自己的丈夫……毕竟,婚姻是现实的。这个选择犹如林徽因放下徐志摩选择梁思成一样正确,正如乌尔比诺医生说的:对于一对恩爱的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虽然在费尔明娜看来,丈夫向她提供竟然仅限于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但终究不是爱情。---------也许吧,但是没有这些那爱情也是水中花镜中月。其实那种轰轰烈烈翻天覆地的爱情最好不给它结果的好,让它成为朱砂痣和白月光更完美!

故事的最后,年迈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费尔明娜两位老人如患上“霍乱”一般迷醉在他们的暮年爱情里,而小姑娘阿美利卡·维库尼亚闻讯选择了自杀,如果说她是年轻费尔明娜的影子,那么她的死影射了年老费尔明娜的新生。只是他们之间的黄昏恋好像一样没有存活的世俗空间,所以他们的爱情之舟也只能在河上一直走,一直走……我们不仅要问:这难道就是阿里萨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所收获的“永生永世”吗?不知为什么,总感觉年老色衰的费尔明娜的爱是源于孤独和感动,始终觉得她配不上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爱,但是如果故事的最后她还是一味拒绝又让读者会觉得那对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太残酷。

9.霍乱时期的爱情语录 篇九

2. 明明知道放下一切就可以轻松上路,但是却坚持背负一身破铜烂铁把自己累的够呛。那沉甸甸的重担里装满了无可救药的偏执,被别人掌控的安全感,不受控制的哀怨,毫无希望的等待。——甜片

3. “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或许那才是我们真正感觉自由的时刻。”——《Her》

4. 目空一切的,未必不自卑。 没心没肺的,未必不悲伤。 唉声叹气的,未必不贪欢。 斤斤计较的,未必不善良。 所以,挑自己喜欢的,自己喜欢就好。——张嘉佳

5. 我们都在准备结婚,再也没时间谈恋爱,这好像在说适龄男女的感情现状。何谓适龄,就是在别人看来是和结婚的年龄。于是,不管男女,到了适龄,就会被家人朋友催,像念经一样的。这世上有两种无奈的事情,一种是无疾而终的恋爱,一种是没有爱情的婚姻。 都令人伤感。—— 赵格羽

6. 掏心掏肺的对一个人,有可能会换来一生的知己,也有可能会换来一生的教训。——许灵子

7. 你求之不得的,有些人不屑一顾,你视作珍宝的,却自甘被另一些人蹂躏,然后嫌弃,我想这就是命吧。——仲尼

8. 没人能找到完全与理想中一样的另一半,基于你的善良,努力,等待,外在抑或其他,老天会给你一个“看起来像那个人“的人,但接触后你会发现也许除了第一印象,其他都不尽相同。你不能因此放弃换一个,而要携手解决这些问题。老天让我们因彼此优点在一起,就是让我们与彼此的缺点生活下去。—— 刘 同

9. 任何年龄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个年龄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无法复刻的美。 她因年龄而减损的,又因性格而弥补回来,更因勤劳赢得了更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10. 所有男孩子在发誓的时候,都是真的觉得自己一定不会违背承诺;而在反悔的时候,也都是真的觉得自己不能做到。所以誓言这种东西无法衡量坚贞,也不能判断对错;它只能证明,在说出来的那一刻,彼此曾经真诚过。——《匆匆那年》

11. 你今天与他亲密无间,掏心掏肺说过的话,都有可能成为日后他戳伤你的利箭。我不后悔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包括蒙上双眼相信一个人。他日,若被万箭穿心,我认。但你要记得,伤害过后,再无原谅。—— 夏七夕

12.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M·斯科特·派克

13. 人的想法与观点在不同时间段,会有变化的,所以,你去争辩没有用,因为你们的观点可能在当下是不合拍的,也许有一天反而会一致。所以,没必要立即强迫彼此合拍。——杨昌溢

14. 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亦或是亲情,都需要去照顾对方的感受,更需要去尊重。千万别仗着关系好,就对着他们毫无顾忌的撒野,肆无忌惮的蹂躏。因为你要明白,与你亲近的人,不是为了找虐而来的。——许灵子

15. 有人感叹说青春就是不听劝,瞎折腾,享过福,吃过苦,碰过壁。折腾累了才发现转了一圈脚还在原地。平白浪费了时间。如果功利些,务实点,早发了。其实不必这么矫情后悔,不转这个圈,不折腾这么几年,你怎么能知道原地在哪儿,知道路怎么走更快更对呢?——马丁

16. 每一次,我们总是得在最窄迫的时间缝隙中,和最不合适的心绪之下做出生命中也许最难回头的抉择,总是在最没知觉中做成多年之后才知道何其致命的决定。——唐诺

17. 遇到懂你的人感觉是什么?就像是你只要说上半句,他就接下半句;你想起一个桥段,他能立马体会;你哼一首歌,他就知道这首歌是什么;你一个眼神,他就知道你的潜台词是什么。你的心里有一团火,别人只能看到烟,而好友内心的火跟你一起燃着。最重要的是你不必去解释你那突如其来的情绪。——卢思浩

10.《霍乱时期的爱情》影评 篇十

年轻的阿里萨心潮澎湃向费尔米娜表白,写了一沓像书一般厚的情书,表达他热烈的爱慕之意。寝食难安等着她的回复,母亲说:好好感受你的痛苦吧,趁你还年轻好好体验,爱情的折磨,尽情去体验,因为这些事情不会持续你的一生。然而阿里萨却为为这份爱情坚守了半个世纪。听见教堂医生死去的丧钟,年迈的阿里萨抛开赤裸的情人继续他半个世纪前无果的表白。

等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气?灯火阑珊,母亲见父亲还没回家就已经食不下咽。隔几分钟热一次饭,听到楼下的车声就赤脚跑出去看。短短几个小时的等待都能让她坐立难安。我要怎样相信这半个世纪的等待不是古老的传言?不是只有希腊神话才会讲柯丽泰为等阿波罗变成向日葵;涂山氏等归家的大禹变成石头吗?

杨过因为断肠崖的几个字可以苦等,尚觉得惊天动地;王宝钏苦守寒窑,更是瞠目结舌。半个世纪要怎么熬过去?还要看着她嫁作他人妇,喜怒哀乐一颦一笑都与你无关。难道时间都不足以磨灭一份无望的爱情么?或者真如七堇年所说:我见过你最深情的面孔和最柔软的笑意,在世态炎凉中,灯火一样给我苟且的能力。

这样的情节,我终究不敢抱有奢望。像江滨柳与云之凡,分别后各自组建家庭,奄奄一息时顾念余情未了执意寻到对方,反倒觉得贴切。等待是孤独的,人山人海就应该边走边爱。阿里萨耗尽余生去等一个新的开始,年龄并不能阻止他去爱。他在信中写到:人类的本质,对时间的流逝有抵抗力的,我们内在的生命是永恒的,也就是说我们的青春和精神保持活力,正如我们灿烂年华时。这恰恰解释了我内心的困惑。

等一个人,可以是一生的宿命。金先生一生未娶,逐林而居,搬到林徽因家对面每天能看到她就好;孩子似的讨要林的诗。至于梁先生娶了二妻后,感叹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简单那是后话。五羖大夫百里奚等到70多岁最后与妻子孟氏以主仆身份相遇,老泪纵横。垂暮之间的阿里萨与费尔米纳开始约会,迟来的接吻和相拥,53年的等待真是守得云开见月明。费尔米娜羞愧自己有年老的味道,遮掩着干瘪的乳房嶙峋的躯体,阿里萨颤颤巍巍地占有她的身体和她做爱:待到春暖花开,秋天的绿意爬上枝头,正如我对你的爱情。你若不来,我怎敢老去?

11.《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笔记 篇十一

从一开始,我就能感觉到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绝对是个对爱情忠贞无二的人。一辈子,他都用来爱。即使费尔明娜?达萨以那样无厘头的理由拒绝了他,他都没有选择恨,而是选择了等待。看似懦弱无耻却也是一种坚持。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漫长岁月,他不断思念,不断渴望。他找了各种女人企图替代她的位置。但却悲哀地发现:生命中有些人无法替代。

记得有一个女人对他说:“爱从腰部分为两种。腰部以上是灵魂之爱,腰部以下是肉体之爱。”多年来,他尝试多次,希望肉体之爱能填补灵魂之爱,却发现自己是那么无力。从第一次在她家见到她的午后,他就赌上了一生的时间。可是时间总是轻易就改变了人的容颜。他从二十多岁的矫健少年成了年逾古稀的老态龙钟。他终于等到了费尔明娜丈夫的死亡。他莽撞而直接,受责骂仍坚持不气馁。慢慢地,从只能远远地渴求她瞥他一眼,到能够光明正大地与她坐在阳光下谈天。费尔明娜曾评价他说:“只是一个可怜人。”是的,的确可怜。可怜到只因她在一面镜子中出现过两个小时,他不惜花巨资买下,可怜到为了不让她看到自己落魄可怜的一面,他强忍疼痛,假装若无其事地离开。年轻时,他为她创作华尔兹《花冠女王》,老来只求一次再为她演奏的机会。然而,世俗的偏见与子女的反对再次袭来。这一次,费尔明娜也终于懂得面对内心:“一个世纪前,人们毁掉我和这个可怜男人的生活,因为我们太年轻;现在,他们又想在我们身上故计重施,因为我们太老了。”登上“新忠诚号”就像是登上泰坦尼克号的杰克与罗斯,但少了年轻时的激情与情欲,更多是渗透在生活中超越爱情的安静与饱经人世的沧桑。

故事的结局温暖而感动。他愿用一切赌上余生的相依相守。迷失航道的船将永远在来回的海岸线上奔波,直到时间的尽头。上个世纪她一念之间的错,这个世纪他才在余生牵起她的手。

上一篇:策划总监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面试时考官的“生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