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新农村调研报告

2024-08-04

人大新农村调研报告(共8篇)

1.人大新农村调研报告 篇一

人大关于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的视察调研报告

为大力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特区发展,解决特区建设资金筹集问题,按照市委统一安排,第三调研组在人大副主任的带领下,组织了县、县县、乡、村各级政府、财政、金融管理机构、金融机构、涉农企业和农民进行深入座谈,认真调研分析了两县区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情况,对当前我市农村金融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县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基本情况

县、县财政对农村投入13.8亿元,占两县财政总支出的52%;现有各类金融单位8家,其中涉农金融机构有5家,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家,分别是天骄村镇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7亿元,各项贷款61亿元,存贷比36.5%,涉农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放贷款26.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3.8%。分县区情况如下:

县现有人口163万人,耕地面积139万亩,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4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1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1亿元,财政总支出16.6亿元,其中用于农村投入的8.4亿元,占总支出的50.6%;现有各类金融单位8家,其中属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有2家(农村合作银行、天骄村镇银行),涉农金融机构有5家(农行、农发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天骄村镇银行),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6亿元,各项贷款36亿元,存贷比34%,涉农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8.9亿元,占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2.5%。县民间借贷非常活跃,民间闲置资金较多,各类民间借贷规模约有20亿元,其中以柳编业和造船业著称的三河尖乡,民间借贷规模常年在2亿元左右,有效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助推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县现有人口73.6万人,耕地面积129.15万亩,全县国民生产总值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79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7亿元,财政总支出9.89亿元,其中用于农村投入的5.4亿元,占总支出的54.6%;现有各类金融单位7家,涉农金融机构有4家(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亿元,各项贷款24.7亿元,存贷比40.19%,涉农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放贷款7.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1.1%。

县、县的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情况在全市具有代表性。,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财政总支出119.5亿元,其中用于农村投入的46.4亿元,占总支出的38.8%;现有各类金融单位19家,涉农金融机构有15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8亿元,各项贷款350亿元,存贷比55.7%,涉农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放贷款25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2%。

二、两县在农村资金投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

县、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三农工作,积极投入资金建设新农村,大力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缓解农村经济发展资金不足,做出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一是大力加强了农村资金投入。两县区财政共投入各类支农支出13.8亿元,占两县财政总支出的52%;同时采取财政贴息、民办公助、担保贷款等方式,引导带动大量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农村,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县大力培育了发展投资公司、天骄村镇银行、金鼎投资担保中心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成立了农村合作银行。三是大力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机制。支持农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简化信贷程序,缩短贷款时间,采取多户联保、公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等金融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四是两县活跃的民间资本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民间借贷已经成为农村融资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市存在农村金融体系基础薄弱,金融环境和信用环境差,农村社

会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难以解决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策上、体制上、社会上、金融体系内部等等方面,可以说是长期城乡经济二元化发展所形成,是农村经济长期支援城镇建设的结果,只有客观全面的分析当前农村存在的金融问题,才能深入了解我市新农村建设特区的资金供需矛盾。

1、政府财政对农村投入不足,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一是地方财政对农村

投入能力差,上级财政对农村投入散,对农村经济促进作用小。从94年分税制实施以来,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不明晰,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对称,造成地方各级财政都比较困难,可用财力少,对三农的投入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我市地方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主要集中于涉农部门经费和中央惠农支农项目的配套上,仅仅这些,便使

2.人大新农村调研报告 篇二

广西是一个农业大省,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广西常住总人口为4768万人,其中乡村居住人口为304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比例的63.76%。随着广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住宅房屋建设(包括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情况如何,居住条件是否改善,农民生活是否有质的提升,都需要进行实地调研,直接收集及时、确切的信息,为后续的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搭建平台,更好地指导广西各地农村住宅建设。

2 调查信息研究分析

根据广西各地气候、经济、环境、资源等不同状况,调研小组在2009年4月~6月期间对桂南、桂中、桂西、桂东等地的10个地级市的34个村屯的村委和村里新农村建设典型户进行了现场走访,调查范围包括村屯居住房屋、禽畜房舍、能源利用、人畜饮水、生活污水排放和电气化设施等。

2.1 住宅房屋

2.1.1 住宅房屋建设规模

住宅规模归纳为四种形式(见表1):

(1)单户庭院楼房,一般房屋占地面积90m2~100m2,庭院占地面积200m2,部分村屯由于宅基地占地面积宽裕,单户占地达到1~2亩以上;

(2)联排多户楼房,每户占地面积约100m2;

(3)独户楼房,占地面积有80m2~100m2、100m2~150m2、150m2~250m2等几种规模,其中以占地面积100m2~150m2的住宅居多;

(4)围合楼房,占地面积350m2~700m2。

2.1.2 存在的问题

(1)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农民的“盖房热”势头迅猛,有些房子规模布局适度,造型美观、功能完善,既满足住户宽裕生活需求,也符合节能省地型农村住宅建设的要求,充分反映了农民的聪明才智和规划主管部门的贴心服务。但是有些地方也存在由于条件限制,规划建筑设计与农民建房的需求之间有不甚合理的断层;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房屋建设片面追求“高、大、洋”,占用大面积土地建设空心房(户主很少居住,在城镇另有房产),形成空心村(村民常年出外务工居多,旧宅基地荒置);有些村由于无统筹规划建设,或是村委会管理不到位,乱盖乱建现象较为严重,造成房屋外观参差不齐,村容村貌不容乐观。

(2)外墙材料一般采用本地砖厂生产的实心烧结红砖,是农村普遍存在的现状。有少数村因地制宜,采用当地山石加工成的空心砌块,但是质量也不能保证。实心黏土砖是一种资源消耗型产品,不仅大量破坏土地,消耗能源,而且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空心黏土砖同样消耗土地。国家墙改“禁实禁黏”政策已经在城镇住宅建设中基本落实,但是在广大农村由于诸多原因仍然未能落实。

(3)屋面未做隔热层,夏天炎热时节最上层房间由于室内温度高不适合居住,当作一层架空层,可兼做仓储室。

2.1.3 几点建议

(1)由于农村住宅最大的特点是纳生产与生活于一体,因此住宅建设不能脱离农村实际,盲目照搬城市模式,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自然条件(气候、地理环境等)、风俗习惯,修建符合农民新农村组织结构方式、符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房屋。屋面可考虑设置隔热层,根据农村不同富裕程度的农民需求设计高、中、低档住宅。

(2)政府主管部门可实行乡村“禁实”试点,选择一些村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修建节能省地农宅,由墙改办提供激励机制,补贴农户一定费用,推进农村“禁实”工作。同时,加大对砖窑厂的整顿力度,从源头上截流,关闭粘土砖瓦窑厂,利用墙材专项基金支持转产生产新型墙材的企业。

2.2 可再生能源利用

2.2.1 牲畜粪便的资源化处理

目前,农村牲畜粪便的资源化处理主要是制备沼气。调查中发现,以养殖为主的村屯或是自养禽畜的家庭一般都建有沼气池,有集中式、分散式两种。集中式沼气池规模一般在70m3以上,分散式沼气池规模有8m3和10m3。农村沼气一般用于家庭炊事、沼气灯照明,大型养猪场的沼气池可以供应村镇企业的集体食堂炊事。调查点沼气入户普及率见图1。

分散式沼气池生态模式是在农户庭院建地下水压式8m3或10m3沼气池,池顶坐落至少10m2猪舍,养猪不少于两头,侧面建1m2厕所,人、畜粪便自动流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所产沼气用于家庭炊事、照明。这种以沼气池为核心,改厕、改厨、改圈的“一池三改”模式,通过养殖牲畜,沼气入户,沼渣(液)用于农田、果园施肥,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立体综合生态链,既可为村民提供能源,改变农民砍树伐林、燃烧薪柴的破坏生态习惯,又使村容整洁,有利于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农民积极使用沼气的原因有几点。

(1)由于沼气灶的热效率约是煤炉灶热效率的3倍,所以1m3沼气相当于3.3kg原煤,可使65kg水从20℃煮沸,能使一盏沼气灯(亮度相当于60瓦电灯)照明6个多小时。一个8m3的沼气池常年运行,可产沼气350m3以上,满足一家四口日常炊事、照明的需要。

(2)这种模式有利于保持村、户周围的环境卫生,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能有效地实现村镇人畜粪便等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另外,利用沼气做生活用能,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干净卫生,减少了家务劳动强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3)属于国家省地市县乡扶持资助的沼气池建设项目,农户只需要投入劳动力和500~1500元的资金,乡镇派沼气建设服务队进行指导,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投产见效。

但是在沼气后续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大部分农户缺乏有关沼气方面的科普知识,技术力量薄弱,后续管理较差。沼气池的后期管理,关键在于沼气池的日常维护。由于大部分农户缺乏有关沼气池的科普知识,导致后续管理跟不上,沼气综合利用率较低,个别农户甚至放弃沼气池的使用。

(2)农户建造沼气池缺乏配套的资金支持。对一部分农户而言,筹集建沼气池的资金有一定困难。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不仅影响沼气池的发展速度,而且也影响在建沼气池的质量。

除沼气池外,在农村还以生物质(农作物秸秆、稻壳、木薯杆、薪柴、林业加工废弃物等)为原料,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生物质在气化装置中发生热化学反应,进行能量转换,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即以低品位固体生物质能源产生高品位优质气体燃料,用于炊事、取暖、发电等。此工程系统规模通常从几十户到上千户,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在武鸣县太平镇七星屯,由生物质裂解气技术服务公司提供现场技术支持,试点开展了利用当地材料木薯杆(渣)进行生物质气化提供全屯燃气工程。

2.2.2 太阳能利用

在广西农村太阳能主要应用于制备生活热水。太阳能热水器具有节能、方便、安全、无污染等优点。相对于城市房屋,农村住宅不仅可利用光照资源更好,而且没有高楼大厦的遮挡,采光面足,应用范围广,安装也更方便。农村房屋以庭院为主,很少有高层及小高层,所以,绝大部分农村住房具备安装普通太阳能热水器的条件。

调查发现农村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家庭比例极小,一般应用在家庭富裕、生活给水管网配套完善、水压稳定的农户。

太阳能热水系统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在于:

(1)农民的购买力不足。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收入及外出务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纷纷返乡,这部分的收入在减少。农民经济收入的减少导致其购买力下降,所以太阳能农村市场将会面临很多困难。

(2)我国广大农村水质环境与城市差距很大。农村用水多为打井取水,水质硬,且未经净化处理,含泥沙、腐蚀性氟、氯离子较多,导致太阳能不锈钢内胆易腐蚀,严重的两三年会锈穿漏水,这需要企业生产出专门解决这类问题的产品。

给出的建议:

(1)可以采取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农户自购的方式,让农户只需花很少一部分钱就能用上太阳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

(2)将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先行试点,然后推开。同时出台具体政策,设定每个农户购买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电的补贴数额,或者把太阳能热水器等纳入家电下乡的品种,统一运作;

(3)在村镇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的同时,房屋建设规划时应该考虑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问题。

2.3 生活供水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生活用水的供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地下水井取水,供应各户或几户合用,利用手压泵或电动水泵取水,各家屋顶设置不锈钢水箱;二是村里集中挖水井或是取用水库、山泉和渠道水源,通过高位水塔、水管网供应至每户用水点;三是少数条件好的农村采用市政自来水。村屯生活给水方式见图2。

存在问题:

(1)水文环境条件差,易形成苦咸水。防城港市鲤鱼江村通心坝屯地下水受海水影响,水质不稳定,酸咸化,村民饮水安全没有保障;

(2)地下水水质不达标,缺乏必要的水净化处理设施,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

(3)设施老化,缺乏维修,供水能力不足;

(4)一些村屯人畜饮水困难仍然存在。

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实现农村用水城市化,应该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

2.4 电力建设和用能情况

2.4.1 调查现状

调查中发现,除一个边远山村未通电,只能依靠小型发电机供电外,其余村屯在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中获得实惠,切实改善了农村用电环境,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农网电费同网同价,执行枯水期和丰水期分时电价。家庭电器在农村日益广泛使用,电磁炉、电冰箱、电饭锅、彩电等几乎家家齐全,部分富裕农户还安装了分体空调。村民家里照明使用白炽灯和日光灯比较普遍;部分村屯公共道路安装了节能型路灯。与乡镇较近的中心村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到位,一些偏远村宽带安装仍是空白。农户用电费用情况见图3。

2.4.2 存在问题

(1)在一些村夏季用电高峰期会出现电容量不足,空调跳闸现象,这是因为原安装电气变压器容量偏小,随着村民家庭电器化使用程度的提高,已经不能满足用电负荷的要求。

(2)目前国家所推行的“农村电气化”并不涉及到农户住宅内的电气设计,农电只管户外,不管户内。而室内电气设计这一部分,划归建设系统进行管理,但是农宅基本上都是在宅基地上的自建房,从设计、施工到采购、用料,均由农户自己完成,无专业技术指导,因此农宅电气安全管理上仍存在隐患。

2.4.3 几点建议

(1)合理配置电网资源,逐步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少的先进农网。

(2)组织人员对农村电网危险点和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安全状况较差的中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对老化严重的配电盘、电容盘进行维护更新。对存在表箱锈蚀严重、供电半径过长、配电超负荷、中低压供电设施老化和电压低状况差等问题彻底解决。

3 结语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直接收集新农村村镇建设相关基础资料信息,针对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误区,提出参考意见。为探索广西农村节能省地型住宅规划建设,统筹利用可再生能源,综合运用适宜的生态策略的后续行动提供资源平台。

参考文献

[1]广西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人大新农村调研报告 篇三

一是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地方农业立法要明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突出地方改革发展急需和时代要求,适时把农村改革发展的成熟做法和经验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围绕健全严格规范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制定我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修订江西省征收土地管理办法;围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制定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围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快制定我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和渔业条例。

二是加强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监督工作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个基本方向,依法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战略任务,对我省基本农田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等情况加强监督;围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个根本要求,支持和督促政府加快我省农村金融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就业创业。

4.人大代表直击新农村建设六大误区 篇四

小康不小康,关键不是看住房——发展生产是根本

(事实)福建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西坑村号召农民建起了40多幢黄白相间的小别墅,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明星“小康村”,但西坑村却因此欠下130多万元贷款,成为当地百姓沉重的负担和挥之不去的心病。

(点评)重庆市云阳县莲花乡千峰村党支部书记钟世荣代表说,不少地方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的说法,认为只要“门面阔了”就是小康。这种不切实际做法误导着一些地方搞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惹得老百姓背后骂娘。事实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说到底是一项治穷的工程,是一项突出发展经济的工程,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有产业支撑,广大农民有致富门路。

(中央精神)各地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攀比、急于求成,更不能通过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

“只见新房子,不见新农村”——形象工程要不得

(事实)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政府在通往该镇的入口处兴建的“文明生态小康示范村”,集体供暖、自来水入户,物业、门卫、娱乐、文化设施等一应俱全。一些地方要求农家在厕所贴瓷砖,在门口建喷泉。

(点评)湖北襄樊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周建元代表说:“只见新房子,不见新农村,凭政府主观意愿盖新房、拿贷款建‘别墅’,绝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些地方不具备条件,就在公路边拆迁改建,扒旧房、盖新房,拆平房、建楼房。这是典型的‘形象工程’。”

(中央精神)要抓住重点、积极推进,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多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

乱占耕地无法向子孙交代——节约型新农村是方向

(事实)刚刚发布的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净减少耕地36.2万公顷,全国耕地面积仅剩约12200万公顷。2月7日,河北藁城市南孟镇南孟村党支部书记冯志华在中南海向温家宝总理建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就是要保护好耕地,不能盲目乱上项目,否则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无法向子孙后代交代。”

(点评)黑龙江讷河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谭志娟代表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节约型新农村。要吸取不搞规划或不科学规划,造成轮番拆建、浪费惊人的教训。节约型新农村要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做起,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农村建设节约利用耕地方面空间很大。村办企业占地要精打细算,集约使用土地。

(中央精神)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田;同时要求收足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税费,并保证将新增部分税费用于农村。“搬一次家搬掉半条命”——扒房扒墙不可取

(事实)中部某县在搞小康样板村、文明村工程建设时,遭遇农民的不解和抵制。当地干部扒房子、扒墙推进工程建设,农民们气愤地称其为“两扒”工程。

(点评)“搬一次家搬掉半条命,不能让大量的农民大搬家。” 湖北洪湖市洪林村党委书记叶昌保代表说,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过程,一定要用示范、引导、自愿的方法进行,要坚决防止乱拆乱建,要坚决禁止对现有农民住宅强拆迁。

(中央精神)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村户千差万别——有多大能力做多少事

(事实)苏北某地村民被政府动员搬进住宅新区后,对每月一次的水电气费、垃圾费、物业管理费缴纳等很不适应。有农民抱怨:新居虽然好看了,但离农田远了。一些地方建起了“农民公寓”后,农民要扛着锄头进出电梯„„

(点评)山东代表王金友说,各地区发展情况不一样,条件也不完全相同,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分类指导。山东省已提出明确要求,一律不得搞样板工程。

(中央精神)建设新农村是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同步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大跃进”搞不成新农村——要靠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

(事实)一些地方的“

十一五”规划规定,20户以上的村都要通油路,都要盖新房子,都要按照新的统一的图纸建设。

(点评)湖北保康县尧治河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林代表说,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达标工程”、“限时工程”和“指标工程”,只会拔苗助长,事与愿违。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要靠干部群众长期的艰苦奋斗,“大跃进”搞不成新农村。

5.人大新农村调研报告 篇五

蒋秀佳

农村人大代表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既是行政决定权的主体,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直接参与者,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当前,会同县县、乡两级农村人大代表达1000余人,分布在农村的各行各业,且很大一部分代表在当地是经济社会建设的带头人、领头雁,对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农村人大代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发挥好“五种职能”。

一、要发挥参与决策职能。农村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能依法参与新农村建设各项决策的优势和作用,集中农民智慧,反映农民意愿,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是要集中民智。农村人大代表一方面要经常深入农村联系选民,倾听群众呼声,收集既符合当地新农村发展实际,又具有操作性、前瞻性的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要多走访座谈农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广纳群贤,汇集农村重要队伍和群体的聪明才智。如会同县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三次会议,共收到代表建议320余件,其中农村代表的建议达230余件,占总数的72%,从建议的内容上看,都充分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意愿,切实集中了民智,对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要诚心纳谏。农村人大代表要通过广泛收集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所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手资料,在参与所在地区制定新农村建设目标和任务时,可以从农民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着手,因地制宜,提出更加符合当地实际、符合农民利益诉求的建议,使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推进工作更加科学、民主、可行。

二、要发挥监督保障职能。监督工作是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之一,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大代表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因此,农村人大代表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围绕当前农村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围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农村政策等,开展扎实有效的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要监督惠农政策的落实。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较多的惠农政策,且针对性强、涉及面广,是建设新农村最直接、最实际的措施。如:种粮补贴、购买农机购置补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家电下乡补贴、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等政策。农村人大代表对相关部门在这些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实行全程监督,对违背政策的行为,要通过县、乡人大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给予核实和纠正,确保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二是要监督村级民主管理情况。村民自治、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目标。当前,在村级民主管理、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等工作实施中还存在监督机制薄弱的问题。农村人大代表一方面要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支持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农村人大代表有责任、有义务在规范基层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方面群策群力,发挥监督保障作用。

三、要发挥桥梁纽带职能。农村人大代表是加强县、乡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的桥梁和枢纽,对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人大代表要及时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带到农民中,同时将群众的心声反映给党委、政府。一要建立联系制度。农村人大代表大部分来自农民群众,居住分散,为及时了解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更加注重加强县、乡人大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加强县、乡人大与代表的联系方面,要建立代表活动日制度、代表小组活动制度、定期走访代表制度等,倾听各方面代表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最大限度地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在密切联系代表与群众联系方面,要建立联系点制度、代表走访选民制度、发放联系卡制度等,使农村代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及时掌握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动态。二要开展代表活动。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既是会议的延续,又可以为下一次会议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县、乡人大联系代表、督促代表联系选民的方式之一。县、乡人大要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进程,密切关注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密切关注农村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关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农村专题调研、视察、评议等活动,为农村人大代表搭建互动平台,让代表及时掌握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关心什么、盼望什么、需要什么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为党委、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四、要发挥先锋带头职能。农村人大代表绝大多数由广大农民群众直接从基层各个层面选举出来,在农民群众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其一言一行对农民群众有着示范和影响作用。因此,发挥其“言传身教”、“排头兵、领头雁”的作用至关重要。一要带头执行各项决议。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决策是党委、政府在充分了解社情民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行动指南。农村人大代表要尊重民情民意,坚决带头执行党委、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决策,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二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农村人大代表既要加强有关法律、法规、人大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带头学习各类农业科技新知识,按照“发展能力强、致富本领大”的要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致富本领。三要自觉抵制不良习气。农村人大代表要自觉抵制腐朽落后的思想习俗,带头破除农村不良习气。如在破除封建迷信、崇尚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崇尚勤俭节约,普及文体活动、崇尚全民健身等方面,组织和支持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倡导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实际行动推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五、要发挥宣传引导职能。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在逐步推进实施中,农村人大代表要正确地宣传引导,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一要要加强政策宣。农村人大代表要利用走访联系选民的机会,大力宣传讲解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方针、政策,把人代会通过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措施以及其他相关的报告和精神带到基层广大农民中,争做基层政策的“宣传员”,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领会政策实质,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二要积极调解矛盾纠纷。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全面的长期工程,需要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农村人大代表在组织和参与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要认真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解释工作,使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成为懂法、守法的新型农民。同时,要协助基层组织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依法及时地调处好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争当化解矛盾的“调解员”,为新农村建设力所能及地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外围环境。三要做科技信息的传播者。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是发展农业生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人大代表要结合本地区农村农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信息,了解市场行情,当好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员”,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便民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

6.人大新农村调研报告 篇六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要篇章,并规划了十四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程,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近期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进一步细化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完成好这一重大历史任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长期不懈努力,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同样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认真履行职责,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从中央到地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被浓墨重彩地纳入“十一五”规划之中,在今年各地召开的人代会上,也都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议或决定。那么,如何确保法律、法规和各级人大作出的决议、决定的顺利实施,促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就需要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有效发挥作用。一是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及时听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事项的报告,适时做出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议、决定,或者联系本地实际,以立法的形式,制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地方性法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二是加强工作监督,充分利用视察、调查、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形式,加强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的监督,加强对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监督,加强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监督,多提针对性、可行性强的建议和意见,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切实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强监督的实效性。三是加强法律监督。加大对《农业法》、《土地承包法》、《义务教育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力度,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和实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二、调动各级人大代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不少来自于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特别是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大部分还是村“两委”干部,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要加强与代表的联系,鼓励、组织和引导各级人大代表特别是农村代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并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一是发挥好议政决策作用。认真参与审议,决定好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积极参加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的视察、检查和调查等活动,依法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意见,并抓好落实。二是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基层人大代表生活在群众中间,能够听到群众真实的声音,随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发挥这一优势,组织代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在本职岗位上带头发展经济、致富济困,通过自身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团结和带领周围的群众共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行业的人大代表,也应当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在政府等有关组织协调下,在物力、财力、人力上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方面支持、扶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之,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作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应当也能够在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7.人大新农村调研报告 篇七

关键词: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新农村,信息共享

1 我市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洛阳市地处河南省西部,下辖九个县,市区分为六个区(仅吉利区设有图书馆)。截止2008年洛阳市共有人口654万人,农业人口为466万人,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71%。本次调研对象为洛阳市九县一区图书馆,即偃师市图书馆、新安县图书馆、汝阳县图书馆、栾川县图书馆、孟津县图书馆、伊川县图书馆、嵩县图书馆、洛宁县图书馆、宜阳县图书馆;吉利区图书馆。

2 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新农村的具体措施

2.1 以科技信息服务为主导,务实求效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是时代赋予基层图书馆更高的要求。我市基层馆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服务。

2.2 基层公共图书馆与“共享工程”的结合,扩大了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各县(区)的基层公共图书馆都与文化部在农村实施“共享工程”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扩大了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还成为了农民读者寻求知识以及科学技术和科技信息的良好平台,广大农民读者不仅享受到传统的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源,同时也能享受到网络带来的快速便捷的电子文献资源。

2.3 以农村“示范工程”为契机,提供多种信息服务

基层公共图书馆由于资金紧缺,收藏资料有限。如何充分利用现有馆藏资源开展服务,各馆都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偃师馆将服务阵地扎在田间头,为专业户提供葡萄从种植、发芽、防止病虫害到收摘的全过程服务。

2.4 以农民工为服务对象,注重培养新型农民

偃师馆利用所掌握的政策法规等有关信息对城关镇高庄60余名出国打工的农民工进行了短期培训,使他们很快掌握所需政策法规,维护了自己的经济利益。

2.5 为广大人民服务,不忘弱势群体

孟津图书馆常年坚持为特殊群体、弱势人群的服务。坚持为残疾人、老年人、少年儿童免费服务,为残疾人、老年人送书上门;在洛阳市黄河桥劳教所设立馆外流通点,为劳教学员服务。栾川县图书馆与县残疾人联合会联姻,开展为弱势群体优质服务,免费给残疾人办理阅览证和借书证,提供免费到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服务。

3 总结与思考

3.1 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得到了重视,纳入了政府规划

各县政府从资金、人力、物力都加大了投入,为我市基层公共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3.2 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基层公共图书馆由于资金有限,在藏书、人员、场地都受到了限制,制约了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开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服务中都以农家书屋工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基础,相互依托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3.3 服务范围在扩大,服务功能在加强

随着新农村建设需要,各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从固守服务扩大到了农民的各项文化活动中,将单纯的借还资料改为了送书下乡、组织读书、提供实用信息、开展科技跟踪服务活动和业务指导等服务活动中。

4 主要问题

4.1 投入不够,资源匮乏

各基层图书馆的投入都显不足。如嵩县图书馆建馆23年来,购书经费一直停留在5000元,报刊不足10种;洛宁县图书馆全年经费30万,除去人员工资外办公经费不足万元,单列购书经费仅万元,年入藏新书几乎为零。目前图书总藏量2万册。其他县馆都存在如此问题。

4.2 基层公共图书馆面积太小馆舍面积不足成为基层公共图书馆扩大服务的障碍。如洛宁馆面积不足300平方米,办馆条件简陋。

4.3 管理人员知识更新慢,管理水平欠缺

基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常年在基层工作,接受培训机会很少。因此,很难开展更深的服务。

4.4 馆藏文献数量太少,文献资料陈旧

即便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偃师市和栾川县,农业人口分别是74.6万和28.5万,但馆藏分别是21.8万册和10.8万册,远远不能满足服务需求。基层公共图书馆基本硬件的不足导致了服务功能不能发挥,也导致了部分基层公共图书馆形如虚设,严重阻碍了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展开。

5 建议策略

5.1 因地制宜,整体规划

构建以市和省图书馆为中心的基层公共图书馆网络。充分利用市、省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通过与市、省公共图书馆的结合,形成一个多种资源循环流动的网络体系,以此来弥补基层公共图书馆资源缺少的状况。

5.2 充分利用国家投资,弥补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不足“十一五”

期间,国家投资将在全国农村建设20万家农村书屋,每个书屋配备至少1000册以上的图书、30种报刊,100种音像制品。同时,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近40亿元,支持各地新建和扩建2.67万个规模不低于300平方米的包括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

5.3 素质化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人员知识和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

5.4 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增强基层公共图书馆

提高电子阅读服务功能。基层公共图书馆应抓住机遇,逐步改善其提供数字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积极引导和促成各基层公共图书馆网点建立和完善,进而提高基层公共图书馆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功能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洛阳市统计局.洛阳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09.

8.人大新农村调研报告 篇八

1.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发挥了较好的支持推动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设立了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006年专项资金规模1亿元,2007年增加到2亿元,2006~2010年5年累计投入省级专项资金9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农村环境建设,突出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促进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使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概括省级专项资金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1带动了各级财政投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和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 据统计,5年间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46亿元,县(市、区)投入专项资金10.77亿元,乡镇投入4.09亿元,加上省级投入,各级专项投入总计达到25.3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占35.5%,市(州)级财政投入占5.8%,县级财政投入占42.5%,乡级财政投入占16.2%。

1.2有效捆绑了各类资金项目和集聚了社会各方面力量,专项资金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 在省专项资金引导支持下,按照资金项目投入渠道不改、使用方向不变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和打捆使用农村泥草房、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商贸网点、市场流通、清洁能源、科技推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农家书屋、信息网络、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畜禽养殖、绿化美化、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兴边富民、水库移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在整合项目的基础上,在全省进一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机制,有效整合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力量,创新建立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方式。同时,积极发挥了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形成综合性、多元化投入格局。5年间,全省新农村建设总投入达到227.06亿元,其中整合各类项目投入46.43亿元,占20.4%;各级各部门单位帮扶投入14.74亿元,占6.5%;发动社会能人和有关团体、企业捐助投入3.9亿元,占1.7%;乡村集体投入51.55亿元,占22.7%;农民自主投入94.12億元,占41.5%。省级专项资金辐射带动效应达到1∶25.23,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1.3有力支持了项目建设,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民生改善和村屯改造 5年时间,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了试点阶段“百镇千村”和深入实施阶段1000个示范村建设,支持农村道路、饮水、桥涵、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1538个,支持农村文化广场、村部、卫生所、有线电视等社会事业项目609个,支持农村院墙、边沟、垃圾处理等环境改造项目437个,支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424个,支持改造农村泥草房50110户。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1.4强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化 全省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和把握规划先行的原则。5年时间,利用省级专项资金累计投入规划编制经费2220万元,地方配套3280万元。开展并完成了全省696个乡镇(街)、9306个行政村、38539个自然屯和364个国有农场的自然概况、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规划布局等11个方面数据普查,支持完成了28个县(市、区)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和1361个试点(推进、示范)村、51个省级试点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促进了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建设。

1.5支持启动了多层次、大规模培训,提高了各级干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和工作信心 5年时间,在省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先后举办了地厅级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了全省60个县(市、区)县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到中央党校参加新农村建设培训,对全省624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从2009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选调生)进行系统培训,实施3年已完成培训任务6000名。还支持组织3期90人的韩国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5期200人到长三角、珠三角考察新农村建设活动,进一步拓宽了新农村建设思路。

2.当前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使用面临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省级设立的2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尽管发挥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已经出现了总体规模少、支持力度弱化、拉动带动作用下降的新问题。具体表现在:

2.1建设成本快速攀升,极大地削弱了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调查中发现,农村各项建设上已经出现3个大幅度上涨:一是建筑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长岭县前七号镇大三号村现行农村建筑材料价格与2007年比较,水泥售价480元/吨,涨幅90%;红砖0.4元/块,涨幅130%;钢材3600元/吨,涨幅34%;木材2300元/立方米,涨幅187.5%;河沙70元/立方米,涨幅100%。地砖、油漆、房瓦、玻璃等价格均有大幅上涨,总体上农村建筑材料价格上涨1倍左右。二是人工费和机械租用费大幅度上涨。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农村力工雇工费由2007年的60元/人·天,上涨到目前的100元/人·天,涨幅67%;木瓦工雇工费由2007年的100元/人·天,上涨到目前的200元/人·天,涨幅100%。无论是力工还是木瓦工,雇佣单位中午还要负责1顿午餐。钩机租用费用由2007年1000元/台.班,涨到目前的2000元/台·班,涨幅100%;推土机租用费用由2007年800元/台·班,涨到现在的2000元/台·班,涨幅150%。三是工程造价大幅度上涨。农安县开安镇柳树洼村修建4.5米宽水泥路工程造价由2007年35万元/公里,涨到目前52万元/公里,涨幅49%;修建砖道工程造价由2007年11万元/公里,涨到目前21万元/公里,涨幅91%;辉南县楼街乡板石河村修围墙由2007年250元/米,涨到目前480元/米,涨幅92%;修边沟由2007年65元/米,涨到目前120元/米,涨幅85%。由于原材料价格、人工机械费用、工程造价成本大幅度上涨,目前全省设立的2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只能起到2007年的1亿元资金的支持作用,支持作用削减50%。

2.2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数量增多,单位专项资金支持额度明显减少 2007年省级新农村建设2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50个试点镇、200个试点村,平均每村每年支持规模50万元。2010年全省启动1000个示范村,平均每村每年支持规模20万元,资金额度下降60%。村干部普遍反映:省里给的资金少,每年建设一个项目都不够用,希望省里能像2007年那样多给一些专项资金支持。

2.3示范村建设内容增多、标准提高、投入增大,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拉动带动效应逐步减弱 2010年全省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制定了建设指导标准,对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环境整治、社区建设、精神文明、基层组织7个方面37个重要建设内容都进行了明确和规范,新农村建设已由过去路、水、电、气、房等基础建设转到全面发展、基础完善、功能配套、服务提高上来,一般1个2000左右人口的中等村,新农村建设由过去投资500万~100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500万元以上,有的建设投资更多。调查中了解到:长岭县前七号镇大三号村前几年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房屋改造投入达1200万元,今后尚有道路、打井、排水沟、围墙、休闲广场、蔬菜大棚等项目建设投入1500万元需要筹措;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目前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913万元,今后还要建蔬菜大棚900栋和15栋楼的农民新村,尚需大量资金投入;辉南县楼街乡板石河村现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0万元,尚有12公里边沟、12公里围墙、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清洁能源、房屋改造等资金投入1200万元需要筹措;今年,长春市绿园区增加垃圾处理一项就投入了2000多万元,为24个行政村购置10台钩车、200辆手推车,修建11个垃圾中转站,安放22个移动垃圾箱,实现了垃圾户集、村转运、区统一处理。由于示范村建设内容不断丰富,建设标准不断提高,所需建设资金也不断增大,因此,省里每年投给村里20万元的专项资金,所占比重越来越低,其拉动带动效应明显减弱。

2.4加快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势在必行,资金严重短缺成为制约瓶颈 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参观了东丰县横道河子镇合力村秸秆气化站,大家一致认为大型秸秆气化站具有投资合理、使用方便、清洁环保、易于推广的特点,“一家点火、百家做饭”,是农村清洁能源推广的主要模式,也是实现农村环境整洁的关键。会后,各地纷纷要求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2010年和2011年省里拿出一部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扶持建设了26个大型秸秆气化站,一方面由于建设点少,无法满足示范村纷纷建设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成本增加,建一个可带动300户的大型秸秆气化站由原来投入120万元增加到180万元,资金筹措的难度增大。全省9306个行政村每年都在建设1000个示范村,如果没有专项资金用于大型秸稈气化站建设,就很难加快推广这一清洁能源生产模式,农村环境整治也无法实现突破。

3.关于增加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的建议

虽然2007年以来,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保持在2亿元,但鉴于目前建筑原材料涨价、人工费机械费增加、工程成本大幅提高,加之新农村建设点多面广、建设内容丰富、标准提高,全省亟待大规模推广大型秸秆气化站这一清洁能源等实际情况,就增加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提出如下两点建议:

3.1建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吉发〔2009〕29号)文件精神,主要是:“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完善专项资金制度。省、市、县三级政府要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专项资金”。建议省政府成立由省农业、财政部门组成的专门督查组,对各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设立情况、投入使用情况、发挥效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吉发〔2009〕29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确保各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有投入、有规模、有带动作用。

3.2逐年增加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 建议2012年省政府在保持原有2亿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再增加6000万元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专项资金,重点扶持50个示范村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每个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扶持120万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达到2.6亿元。2013年大型秸秆气化站专项资金再增加2000万元,总量达到8000万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达到2.8亿元。2014年大型秸秆气化站专项资金再增加2000万元,总量达到1亿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达到3亿元。

上一篇:酒店客房布巾管理下一篇:中国知名网络游戏公司(上市公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