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复习课的心得体会

2024-10-05

物理复习课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

1.物理复习课的心得体会 篇一

中考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咀头初级中学 王秀娟

一.问题提出:

从3月份起初三年级就开始第一轮复习,虽然已是带过几轮,但有俩班的学生都反映初二几乎没学,让我很郁闷,尤其在复习《电学》时,真正让我领教了上复习课让我是如此的无可奈何,上课之余我在不断的、反复的思考,对于这帮孩子,上复习课如何才能激起他们的共鸣,得到应有的收效呢?我觉得首先得分析出现复习效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我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台上者津津乐道,台下者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灵魂,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就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因为这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探究的过程,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我觉得这也就 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办法: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中考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充足的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进行归纳和总结。

因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设计方法: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具体方法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等重复出现,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2016物理中考说明》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3、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些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拉成线,织成网,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

教无定法,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就是好方法。教学内容变化不大,但学生却在一届一届改变,要博得学生的欢迎,就要不断反思,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进教法,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长青树。通过这次反思,希望我和我的学生们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2.物理复习课的心得体会 篇二

(一) 源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能与他人交流, 有自我反思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及不断改进的意识;通过学习物理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养成自学能力。

(二) 源于初三物理复习课现状的分析

相比几年前, 初三物理学习的课时和学生作业量明显减少, 但初三复习课的知识点多、容量大的特点没有变, 复习过程大多以“学生先练, 教师后讲”的方式不断循环, 教师埋头于作业批改之中, 学生沉浸在机械模仿和重复操练之中, 渐渐地对复习课失去了热情和兴趣。

基于以上分析, 怎样增强学生学习物理复习课的兴趣, 提高物理复习的效率, 是每个初三物理教师需要面对且要解决的问题。

二、改革初三物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

初三物理总复习是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深入地整理和深化的过程。通过物理学概念、规律的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并能将其运用于生活、生产实际, 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一) 基本概念复习

基本概念的学习是物理复习的首要任务。以知识梳理、整理结构、理清体系关系, 建构结构框架, 攻克本章重难点问题为主, 我从“一看、二理、三说”指导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复习。

一看:看基本要求、看教材、看书后习题。在复习前结合中考命题要求, 浏览教材。分步骤建立对应的物理模型, 理解规律, 逐渐回忆起前面所学的知识。

二理:在看的过程中, 同时要求学生做到能归纳相关的知识点, 理清各知识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检查知识漏洞, 使零散的基础知识系统化、清晰化。

三说:利用课堂15~20分钟进行课堂交流。学生在自己动手整理时, 或对复习的内容有体会, 或产生疑问, 或整理得不全面等现象, 通过交流为进入下一环节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主梳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基本内容, 课堂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而达到了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精神的教育教学要求。

(二) 基础题训练

在平时练习中, 常常出现基础题学生错了不以为然, 教师讲评觉得浪费时间的现象。我觉得, 提高基础题的正确率是复习课中的重要环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1.“高分”提升信心

基础题的训练是复习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堂中, 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 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的基础题进行当堂练习, 保证90%以上的学生得分在90分以上。“高分”极大地提升了基础薄弱生的学习信心, 提高了复习兴趣。

2.“一看、二想、三答”规范答题

要求学生先读懂题意, 一遍不行, 两遍、三遍直到明白要做什么;然后想从什么角度去答题, 用什么公式去解;最后再动笔答题。在审题中, 要抓住关键, 划出一些关键词语, 防止阅读中的疏漏。在习题讲评中, 让学生先清楚答案是从哪里来的, 再明白答案应该是什么。

(三) 学习方法指导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探索出具体的方式方法, 我从三方面对不同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 进行学情诊断

找出物理学习薄弱的学生, 首先分析他的薄弱原因, 例如某个学生的电学知识薄弱, 就从综合试卷中专挑一些电学题进行练习;其次帮助他制订好补优计划, 具体到每天或每周的任务是什么, 什么时间做, 做多少, 怎样检查。

2. 建立错题档案

“错题档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在每次的作业批改中, 我把学生反复出错的题目和错误率高的题目记录下来, 在自编讲义中进行相似题的练习;学生在错题订正时, 写出得到正确答案的理由或过程, 课后检查。

3. 优化讲义模式

双休日作业以一周学生的错题为蓝本, 适当改编, 讲义在最后设“我的问题或收获”栏目, 让学生写出做作业过程中的问题或收获,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进行点对点的解答, 对于多数学生的相同问题, 则在课堂上予以集体解答。

通过不间断的学法指导, 一方面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实现对学生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层次上思考问题, 取得更大的收获。

三、改革初三物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效果与思考

学生在整理基本概念时, 不再死记硬背, 善于归纳总结, 基本知识网络更清晰。课堂上学生不再沉闷, 能够主动参与且有目的地进行复习。学困生从每次练习中看到了希望, 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逐渐找回了自信。由于课堂针对性强, 作业正确率较高, 作业的批改时间明显缩短, 课堂上花在讲评习题上的时间少了, 有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 形成了良性循环。

课堂上我讲得少, 成绩提高了, 更值得欣慰的是, 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是轻松快乐的, 这种复习课取得了成功。但同时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比如, 基本概念整理中学生差异很大, 教师应怎样保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复习效率;备课中的预案在课堂中会因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随时发生变化, 需要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控制能力;在“错题消化”环节, 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怎样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3.物理复习课的方法探究 篇三

【关键词】物理教学;复习课;方法探究

在每年的中考中都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一些题“一看就懂,一做就错”,其原因是基础知识不牢固,概念混淆、缺乏练习,正所谓“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对。

我个人认为上好复习课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复习课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在以前的教学中,好多老师在上单元复习课时,总习惯于按教材的顺序把本章的概念、规律、公式进行梳理来复习,这样做形式上是在系统复习,实质上是照本宣科“炒现饭”,把复习课上成了“堆积式”的授新课,老师在台上泛泛地讲,学生听起来兴味索然,容易疲劳走神,而且占用时间较长,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相应减少,复习效率极低。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

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我们大多数学校现在都有多媒体设备,我们复习时可以把提纲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回忆具体的内容。我们只是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必要的地方、必要的时候适当提示一下就行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针对性原则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每个章节中重点难点的问题要针对性的反复练习。这样才能使同学们复习的印象深刻,效果明显。

3.系统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对课本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这个系统化的过程最好也要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

二、其次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练”和“测”两个环节

一练。课堂练习是教师训练学生能力的手段,也是教师得到反馈信息的途径。练习平铺直叙、势必会引导学生死记硬背;练习过繁,对学生心理上是一个打击;练习过多,会使学生陷于题海,难于应付。在复习中特别是初三复习时间紧张,如果各科都搞题海战术,学生就会疲于做题,不能自拔。所以复习课中的练习题必须要精心设计,所选练习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每个题要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作用,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选习题既要照顾各个知识点,又要有梯度有层次,由简到繁、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这样才能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要求我们要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测。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我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同时一定要注意及时反馈。教师对于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成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的方法使学生能将这些易错点真正掌握起来。另外,让学生学会建立错误档案,让学生将考试和练习中的错误记录在错题本上,并总结归纳产生错误的原因,查找相关的知识漏洞,再选几个类似的习题及日寸练习巩固。同时把做过的卷子按复习顺序装订成册,并标出页码。提醒他们及时“回头看”,定期看做过的卷子,对做错的习题及时复习练习,这样可以及时补缺,防止犯过的错误重复再犯。

三、最后,要注意优化复习方法

(1)以学生为主。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比如在组织学生上复习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可以独立,也可分组)整理知识结构,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许多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整理出了一章的知识结构。在上复习课时,许多学生以枝状式、列表式、主线式等整理出了本章的知识结构,而有的学生却另辟蹊径用图画式。通过这样的复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整理,对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特别深刻。

(2)以课本为主。中考复习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

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待益彰。

(3)以课内为主。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

新的效果,同时又避免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弊端。

(4)以练为主。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章节练习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練习抓综合。多练才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考场上熟能生巧,巧能升华,临阵不乱,沉着应战,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不应有失分。

4.激活物理复习课的策略教育论文 篇四

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复习课比较难教,教师觉得没有什么新鲜感,上课缺乏激情,尤其到了初三第二学期复习课几乎成了一个模式:做完了讲,讲完了做,循环往复,直至中考。耐力强、有恒心的学生会坚持到底,直至取得最后胜利;自制力弱、学习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差,最终变成学困生。因此让复习课不再疲惫,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率完成复习任务是当务之急。笔者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如下,供参考。

一、竞争加分疏理知识,激发学生斗志

在复习课上通常要疏理一些基础知识,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感到头疼,为什么呢?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很大,若让教师在黑板上疏理,对好学生来说是浪费,而学困生什么也不会;若让学生自己疏理,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做到,而学困生并不去认真疏理并记忆。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采用加分竞争疏理知识,获胜组每人加1分,获流动红旗,以平时的每节课累积分数为准,评出一、二、三等奖,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中,优胜组的组员每人加3分、2分、1分。具体做法是,把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每组一位组长督促组员进行知识疏理并涵盖所有知识点,具体操作步骤为:

第一轮:必答

将所有知识点变成问题进行提问,由甲组提问乙组,答错一题扣一分,答对一题,得1分,若本组无人能回答该问题时,由提问方回答,答对一题得1分。四组轮换。

第二轮:抢答

每位学生根据各组的提问及回答,对照自己疏理的知识点,看看有无知识点的遗漏,若有,可以补充提问,提问者得1分,抢答正确者本组得1分,个人得1分。

第三轮:指答

教师根据前两轮的提问,补充没有涉及的或学生没想到的知识点,指定四组中某位学生回答,答对的本组加1分,该生加1分,最后得分最多的一组获流动红旗。

第四轮:出题

利用重难点知识,易错、易混的知识出题,让大家做,大家评,无科学性错误的、严密正确的题目加1分,能正确指出错误的加1分。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学生的斗志被激发起来了,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斗志,学生会自觉地去疏理知识点,搜全知识点并记忆它们,同组的互相监督,互帮互助,互相鼓励,效果很好。这样以来,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基础也夯实了。

二、再做实验,突破习题中难点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做实验”,复习时大多数教师不想再做实验。

虽然许多实验我们上新课时都做过,但这些实验学生忙于观察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器材、观察结果,不可能做到很细,因此重难点实验再做很有必要,它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更加冷静地去做实验,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初次课堂上能研究出放大、缩小的实像及虚像的规律已经很不简单了,不可能再研究其他相应规律了,但习题中会出现把凸透镜遮住一半,像如何变化?像成在光屏上的偏上、偏左、偏右、偏下的情况时,应该如何调节?怎样调节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若凸透镜的焦距很长,而光具座上的刻度长度小于凸透镜的4倍焦距,如何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个实验?这样以来中上等的学生都能利用实验处理习题中的难点,而且终生难忘,中下等的学生也可以复习实验,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另外,有些实验做的时间太长了,可能淡忘了。例如,用称重法测一盛满水的塑料袋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弹簧秤的示数为多少?受到的浮力为多大?很多学生不知道弹簧秤的示数为0,他们又如何应对这样一道题:用塑料袋盛满水,用弹簧秤可称得重为6N,将这袋水浸在水槽里,弹簧秤的示数为4N,问袋中的液面在水槽的水面以下还是以上?若这时做个简单小实验,不仅能回忆起原来的实验,还能使现在的问题迎刃而解,只需几分钟就达到几个小时所达不到的功效。

三、巧编歌诀,轻松记忆

有很多知识不易记住,且容易混淆,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编一些知识点的顺口溜,或编成歌诀来唱,以朗朗上口或风趣幽默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活跃课堂气氛,让复习课充满活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编了如下顺口溜:

1.热学部分

(1)物态变化的`定义:“固变液是熔化,液变固是凝固;液变气是汽化,气变液是液化;固变气是升华,气变固是凝华。”

(2)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吸热熔汽升,放热凝液凝”。

2.光学部分

(1)凸透镜成像:2倍焦距为据点,物像距离相等;物进像退,物退像进。

(2)折射规律:直射直进;斜射斜进;入射角大,折射角也大,空气中的角度最大。

(3)成像规律:1倍焦距定虚实,内虚外实;2倍焦距定大小,内大外小。

(4)物像位置变化: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5)三条特征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必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必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3.力学部分

(1)杠杆的水平调节:左高左调,右高右调

(2)体积的读法:读凹底。

四、翻版经典,活跃课堂气氛

复习课本身容量较大,重难点知识较多,学生经常感到紧张,思考得很累,很疲惫,若不作适当调节,学生的思维一旦凝固,就无法迸出智慧的火花。这时我会逗学生开心,有时会翻版经典小品,很难做的题目,很难想到的结果,我会模仿刘谦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一题多解时,有的学生只想出一种或两种,我会模仿小沈阳和赵本山的对白:“到底有还是没有?这个还可以有。”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或做一道题目,学生做得很乱,我会模枋范伟劝他说:“有点乱,捋一捋。”等。

5.“修改病句”复习课的心得体会 篇五

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而根据近几年来根据学生语文考试的情况分析,发现“修改病句”这类题目已经成为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部分。经过研究思考,学生不会修改病句的原因在于他们平时的阅读量不够多,语感不够强和缺少训练。为此,彭精心准备了一节“修改病句”的复习课。

首先让同学们一起回忆几种病句类型,其次认识修改符号,掌握修改病句的步骤,最后老师加以归纳,多媒体出示了八个病句,也就是病句的八种类型,再对各种类型的病句逐一攻破,为了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我让孩子们都来做病句医生,给病句诊断病因,再对症下药,孩子们兴趣很浓,达到了预期目的。

彭玉婷老师先引导学生归纳了病句的几种类型:成分残缺、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词序混乱、重复罗嗦、前后矛盾、两句混杂、分类不当等;然后,引导他们归纳修改病句的步骤:(1)读懂原句,弄清本意。(2)查找病因,对症修改。(3)仔细检查,完成练习。接下来,彭老师将提前准备好的练习发到学生学生手中,学生先自己完成练习,然后在组内交流,最后在班内汇报。在病句修改练习的基础上,彭老师让学生说说修改语段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就归纳出,要一句一句查找病因,进行修改,此外,还要注意错别字和错标点的修改,之后进行语段修改练习。

一堂课下来,学生修改病句练习有条理多了,学生也反映做相关练习较以前轻松多了,而且,修改的准确率也高了。在教学过程中,把彭老师还把重点放在方法的运用上。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修改练习,来提高他们修改病句的能力。这种复习方法因为是师生共同活动,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整个复习的过程中,始终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在这堂复习课过程中我还发现个别学生找不到句子错误的地方,出现了乱改的现象。找不到病因,再好的药也起不到作用。针对这个现象,我想原因在于学生对句子读得少,只重视修改的过程,缺乏读的过程,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缺乏大脑的静心思考,这说明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还是不到位的,没有让他们养成反复读题,认真思考的好习惯。通过这次彭老师的这堂复习课,我感到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黄华娜

6.中考物理复习心得 篇六

太阳升中学 物理教研组

一、研究《课程课标》和2011年江西省《中考考试说明》,通读教材。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考试的依据,《中考考试说明》规定了中考的范围和要求,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对于中考复习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考试说明》的研究,明确考试的要求,弄清中考物理“考什么?”,“怎么考?”,有利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使复习更有的放矢。

二、狠抓“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培养。

1、“知识和技能” 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概念和规律则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理解了基本概念,掌握好基本规律,才能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而对概念的复习不能死记硬背。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着重去理解,要真正掌握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应该从它的引入背景、定义、适用的范围等方面进行全面地了解。否则,学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片面的知识,就更谈不上去应用了。重视概念的引入过程,即对研究目的性的认识。这有利于认识物理概念要表述的物理意义。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全面去梳理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复习。

在新课标理念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学会积极主动地自主获取知识,并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探究的能力体现在对探究诸环节的任务的理解和掌握。近年来,在中考中涉及到的也大多是通过对某一环节的考察来透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的掌握情况。如: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和假设;实验设计;从数据现象分析中得出实验结论等。

三、科学制定计划,稳步扎实推进。

1、认真制定复习计划

制定出详细的复习计划是搞好物理复习的前提,有了计划的引导,复习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就会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物理备课组在2010年秋季期期末就着手研究和制订了2011年中考物理复习计划。我们采用三轮复习法,第一轮复习从3月1日至4月20日(约7周42课时),第二轮复习从4 月25日至5 月20日(约4周24课时),第三轮复习从5月21日至6 月10日(约3周18课时)。

2、明确复习内容和复习要求。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按章节复习基础知识,侧重“双基”。复习过程中,我们不漏掉任何一个课标上的内容,也不在课标以外的内容上花费任何一点时间。复习中讲质量,力求全部学生都能够过关。边复习边练习边检测,原则上每个章节配两份练习题,一份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为主,紧扣课本和考纲,不拓展不加深,能力题只是兼顾,习题量以15分钟为限,作为随堂练习;另一份(一般两章内容为一份),主要检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公式、定律的运用,习题量以40钟为标准,第一轮结束,我们进行一诊考试。

第二轮复习,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分版块复习。这一轮复习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难点、考点。每块每个专题的练习题和测试题均由教师从近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筛选或自编,不拿一些现成的题目去练习。对于每一个专题的复习,首先利用集体备课每位教师统一认识。对于比较难的专题,例如验证性和探究性实验、问题解决题等,不但要重视让学生理解,更重视让学生动手写出来。通过写,让学生知道这类题的难度和实验的规范、过程等。在这一轮中我们穿插二诊考试。

第三轮复习,模拟考试训练和对上一轮进行拾遗补缺。组织教师对中考的动向和信息深入研究讨论,出了2份紧扣中考的模拟试题。我们组再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实际,又进行了三诊考试,考试题目主要是从其他优秀学校的模拟试题中筛选组合而成。

四、重视各种资料的使用,发挥资料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开学之前,备课组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经研究确定了中考复习思路、学生练习和测试方案、科任老师选定《中考新评价》为蓝本复习资料。

加强训练和测试,及时批改及时评讲。每节复习课都配备随堂练习,大部分在堂上完成,少量题目在课后完成。上完的内容及时测试,每次考试都以最快的速度批出卷子,根据试卷分析学生掌握的不足之处,查漏补缺,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

五、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

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弥补经验不足的缺憾,同时,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可以增大信息量,更有利于制定更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案,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但人再多,如果人心不齐,劲不向一块使也是没用的。为了发挥教师的集体力量,我们采用以下的做法:首先加强集体备课。在每次集体备课以前,提前进行准备,主要从每章节的教材体系、进度、重难点、典型题目、作业等。这些做法,保证了教师之间做到四统一,即: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作业。总复习期间利用集体备课,对于每章节的开放题、探究题和创造能力题,在集体备课以前每位教师做出答案,在集体备课时进行筛选统一,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在创造能力题答案这个难点问题上的五花八门,甚至出现错误。其

二、要做到资源共享。大家伙心向一块儿想,劲向一块儿使,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不保守,不自私,目标只有一个:提高本学科的整体成绩。

六、强化自我反思,突出自主纠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复习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最高效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定期整理自己的笔记和试卷,找出自己以前做过的题目中的错题,认真仔细地弄清以前为什么错,现在是否会做。如果同学们能把几套综合试卷放到一起,就会很明显地发现,他们经常错的往往是同样或类似的问题,那这一部分内容就是他们的弱点,然后再进行有目的训练,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让学生准备一本纠错本,专门用来订正错题。以便缩短纠错的时间。

7.物理复习课的心得体会 篇七

从实践来看,旧的复习模式确实难以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和创新精神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基于这种情形,教师必须思考如何让复习课课堂充满活力,如何将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明确目标,引导学生复习的方向

高中生学习存在差异性,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分层次教学就是保证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业,教师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处的层次,对于学到什么程度及学什么要有个清楚的认识。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在完成属于自己层次的学习任务基础上,激起探索更高层次的欲望,否则就无法准确定位,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每复习一个内容,课前测试后,就把该内容的三维目标写给学生看,让其明确复习的方向。

二、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体系

认知心理学表明,在某一知识领域中,一个中心概念,围绕着多个次级概念,这就是知识点。中心概念和次级概念有机组成一个高度整合的知识结构网络,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纵向的关系,也可以是横向的关系,互相联系。简单地说,纵向联系反映了各个知识点之间不同的类属关系,横向联系反映了处于同一水平的各个知识点之问的并列关系。某一领域内知识网络体系中的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因为学习、训练得到加强,之间的脉络、承接一目了然。

教育心理学认为,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将有助于学习者的识记、理解和应用。根据这一原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满足了课堂教学中师生深入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先后的顺序,做到科学合理,建立健全的知识链条;同时,在建立知识网络体系的前提下,学习者头脑变得清晰,对于该网络体系中的知识点有了全面、系统的掌握,对于知识网络的整体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了清晰的认识,便于他们搞清楚某一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位置及与其他知识的关系。

如学生刚刚接触概念图或者面对比较复杂的知识结构时,由教师制作出模版,学生按照模版完成内容。概念结构较简单的内容,由老师提供编有序号的一系列概念,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构造概念图。画图时可以只写序号,基本完成后,再在序号后写上相应的概念。制作概念图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手和思考,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和各个知识间的关系;通过制作概念图,可促进新旧概念的整合,形成概念网络;随着知识的积累,网络的编织将更加完整。另外,概念图的形成是学生经历一次头脑风暴的过程。这既是原有思维的呈现,又是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过程。当用概念图把知识展示出来时,知识结构会变得更加清晰,这时很容易产生新想法。概念图中的交叉连接需要横向思维,是发现和形成概念间新的关系、产生新知识的重要一环。例如“简谐运动”与“匀速圆周运动”之间的联系就是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灵感。

三、典型例题、精讲精练,避免重复低效的练习

首要教学原理表明,光靠课堂上教师的理论讲解是空洞的,学生只有在应用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才能够促进有效学习。对于高中物理复习课来说,在前期初学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再来温习所学内容,要加大力度,让学生练习具有针对性,前期容易出错或者还未完全掌握的知识点,要重点复习,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进行有效的练习,首先应教会学生练习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复习课要想有效、高效,除温习所学知识点外,还要精选典型的例题,指出所选题目在教学中所处位置,做好重点、难点、易错点的分类归结。特别是易错题,要加强解题的指导训练,引导学生分析例题的本质,指出题目考查的知识点,选择解题的技巧,总结解题的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完成相关知识点复习后,相同知识点或者综合知识点拓展,鼓励寻找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通过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和练习的解题速度与质量来了解他们的掌握程度,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练习方向性、有效性,避免大量低效重复的训练。

四、教会学生写好专题小结

8.浅析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篇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108-01

复习是学习各门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伴随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是学生巩固知识技能、重构知识体系,实现内化和提升的过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师生们对于复习课并不陌生,但是,传统的复习课通常都是以教师主讲、学生练习的形式为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应创新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方式,采取有效策略,系统全面、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全面优化复习课的效果。

一、归纳知识要点,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

复习课主要是对已经学习的知识技能进行巩固提升,往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学生们在之前学习时都是零散的,头脑中形成的知识结构也是残缺的。但某些教师对物理复习课往往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多采用让学生自己复习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总结物理知识要点,影响物理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梳理归纳,建立和完善物理知识网络,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

在学习了“声现象”的内容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时,首先留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回忆这一章节的学习内容,想不起来的可以翻看教材。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来梳理这一章节的知识要点。“同学们,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哪些知识,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学生们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理解,纷纷发表见解:“这一章主要学习了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内容包括声音的发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等。”“本章的重点应该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基础,可以解释各种声现象。”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了声音产生的原因、传播的条件、传播介质、声速,音调、响度和音色等概念,噪声的形成和减弱噪声的措施等,板书重点,强化这一章节内容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进而达到复习巩固和重构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练习,开展有的放矢的复习

练习是复习课常用的一种物理复习方式。很多教师认为通过大量的练习训练就能巩固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殊不知盲目做题,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学习负担。在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针对物理学习的知识要点,精心设计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检测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复习“声现象”这部分知识时,教师针对学习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平常的出错点,展示了几道典型的例题。第一题,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声音产生的实例。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加深学生对声音产生的理解。第二题是填空题:传播声音的( )叫做( );空气、液体、固体这几种物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小排序( );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这道题强化学生对于声音传播相关知识的记忆。第三题是判断题:决定音调的因素是频率,人的正常听觉范围是在20Hz至20000Hz之间( );声音的强度大小是由物体的振幅决定的( );人们通常是通过辨别音色来区别不同的声音( )。教师针对学生的易错点及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解答题目,对声音的特性加深理解,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

三、借助物理实验,强化应用技能的复习

传统的复习课让很多学生感觉缺乏新意,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实验是巩固学生物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的有效方式。在展开物理复习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复习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巩固和升华,强化物理基本技能。

在复习“浮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涉及的物理知识,包括重力、浮力的测量、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二力平衡的条件等,激发学生回忆巩固。其次,明确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器材,分别测量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浸没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分别测量同一块橡皮泥被捏成不同形状时沉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测量同一石块在不同深度的水中所受的浮力。最后,由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复习实验操作技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系统地复习了浮力的知识内容。

总之,初中物理复习课对于物理学习效果影响重大。教师要突破传统的复习课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复习课的主体,精心选择典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巩固,明确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关注学生的复习过程,指导学生的复习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点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重建知识体系,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9.物理复习课的心得体会 篇九

株洲县鸿仙中学

李念芳

2010年株洲市物理中考复习研讨会在株洲外国语学校隆重召开,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感触颇深。

这次由市教科院的曾湘咏老师和外国语学校的欧阳风华老师主讲了两堂专题复习课。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从学生的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的学习中,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单一学习方式已不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了,要开展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表现为一个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对物理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活动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这两节课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尤其以欧阳老师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比较明显。

这是一堂电路故障分析的专题课,很好地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这节课以一个很常见的电学故障为导入点。创设了一个较好的问题情境,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地提出问题,揭示问题。连接好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可是学生并没有看到预想的实验现象。(其实事先教师已设置了一些电路故障,如短路、断路)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

在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六个同学一起组成了一个实验小组,进行了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利用了导线、电流表和电压表,来确定电路故障。在实验中只有老师的偶尔的点拔,大部分都是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来完成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适当的指导,积极地参与,增加师生的交流。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你有什么发现?”“你有那些独到的见解?”“说说你的看法?”等等。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看,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的形式和个性思维的发展。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当学生在活动中出现问题或偏差时及时纠正,及时帮助以明确活动的目标,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与学生“合作交流”。但教师参与学生的谈论必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一段时间,在学生在思维受阻时,适时的点拨,并且要争取与更多的学生交流的机会,不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对话也是合作交流的一种形式。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没有一种形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这种对话淡化了师生之间的界限,老师更象向导或参与者,对话者更喜欢对问题追根究底,更利于学生的探索精神的培养。当学生把老师作为合作交流的对象之一时,不仅仅使学生的的热情提高,思维方式得到改变,而且使老师在对话的过程中也逐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了解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老师对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行为进行适当的评价。每个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环境及对文化的感受等因素的不同,在学习中表现的特征也不一样,有人善于表达,有人善于操作等等,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加以适当评价,帮助了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老师不仅仅是学生的鼓励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欣赏者,通过教师的言语、神情、赞许的目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堂课,我认为,不要简单地把结论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去探索、研究,要引导学生经历“做实验”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其中的关键在于提供给学生合理的问题情景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极力探索与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启发性的讨论模式,丰富物理活动的经验,提升思维的策略,促使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在交流中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也乐于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想法。在表现自己的同时也愿意帮助别人。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10.数学复习课的反思 篇十

本节课,主要复习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以及用加、减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书上的练习看似简单,其实好好琢磨每一题的功能,还是不容小觑的。比如练习七的第4题,单纯地进行口算一下,似乎太浪费了这道习题的设计意图。在孩子们口算前,就需要引导孩子们观察每组算式的特点,然后尝试口算,结束后,更重要的是组织孩子们思考并验证:每组算式,都有着怎样的规律?课堂上,许多孩子都是无法从规律入手去口算的,他们只是像往常一样,进行一系列题目的计算。所以,带领孩子们发现规律真的很重要,当问题直指规律时,孩子们才会有意识去观察、思考,毕竟一年级的孩子,缺乏解题的经验。一旦去找规律,孩子们的.眼光还是很敏锐的,第一组算式,孩子们能发现:与2相加的数越来越大,得数也就越来越大。第二组算式,孩子们也能快速地发现:8减去的数越来越大,得数反而越来越小。第三组算式,规律就更显而易见了:与3相加的数越来越小,得数也就越来越小。规律的获得,感觉还是走得并不艰难。

又比如第5题:比一比,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画。这正是对上面第四题规律的即时练习。可是在孩子们尝试练习时,我去巡视,我还是发现很多孩子完全没有将刚刚发现的规律加以运用,依旧在算出得数后,再去比较画,这虽然是一种保险的方法,不能予以绝对的否定,但我还是觉得,这有悖于这道题的本来意图,说明孩子们灵活运用规律的能力较弱,须在往后的数学课堂中不断加强。

11.高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探究与反思 篇十一

物理复习课的准备要求非常充分,以往的复习课,三维目标之“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中我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这种做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的要求中,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試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上课的困乏无趣,直接导致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无法体现,在新课标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事实验证,在物理复习课中,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可以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理所应当地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因此,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在《电》的课程设计上,我精选了如下例题:

“精典例题”1: 如图甲所示,两根足够长的直金属导轨MN、PQ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上,两导轨间距为L。M、P两点间接有阻值R的电阻.一根质量为m的均匀直金属杆ab放在两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整套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的垂直斜面向下.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可忽略.让ab杆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导轨和金属杆接触良好,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

(1)由b向a方向看到的装置如图乙所示,请在此图中画出ab杆下滑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示意图;

(2)在加速下滑过程中,当ab杆的速度大小为v时,求此时ab杆中的电流及其加速度的大小;

(3)求在下滑过程中,ab杆可以达到的速度最大值.

题中的三个问题指向性非常明确,从(1)问中直接将对空间例题图的受力分析直接引向平面图进行受力分析,(2)问中直接将学生引导到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加速度及电流问题上,,在第二问的基础上,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这道题涉及的基本知识较多,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单棒导体切割磁感线类问题)、楞次定律—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安培力、牛顿运动定律;涉及的物理分析方法有: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熟练应用左右手定则、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对物体进行运动的动态分析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处在高二阶段的学生,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能完成全部问题。

“精典例题”2:MN为中间接有电阻R=5Ω的U型足够长金属框架,框架宽度d=0.2m,竖直放置在如图所示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5T,电阻为r=1Ω的导体棒AB可沿MN无摩擦滑动且接触良好。现无初速释放导体棒AB,发现AB下滑h=6m时恰达稳定下滑状态。已知导体棒AB的质量m=0.1kg,其它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取10N/Kg)

求:(1)AB棒稳定下滑的速度;

(2)此过程中电阻R上消耗的电能;

第一个问题是“精典例题”1的应用,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解决一问后,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过渡:“电磁感应过程中产生的电能是凭空产生的吗?”“电能是由什么能转化而来,又是通过何种形式进行转化的?”进而带领学生开始对能量问题进行研究。

反思之一:此节复习课优点之一在于所选题目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基础性:复习题的选择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有利的;其次,复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野鸡”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课后还要有选择性地布置作业加以巩固。

反思之二:如何提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本人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这两道题,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让学生先做了“精典例题”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去解决物理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通过对题目的先行练习,教师再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反思之三: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些基础知识?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上一篇:以努力为话题的高中生作文800字下一篇:六年级寒假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