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税收管理概述

2024-06-16

第一章税收管理概述(共4篇)

1.第一章税收管理概述 篇一

第一章管理概述习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要分析管理学的主要特征

答:(1)综合性。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管理学内容的综合性,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2)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学具备科学的特点,是一门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有效管理活动需要灵活的运用管理技能,具备艺术性的特点,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不精确性。由于管理对象人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管理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

2.简述管理的必要性

答:1.通过管理实现组织目标;2.通过管理发挥组织功能;3.通过管理提高组织工作效率;

4.现代化大工业生产需要管理;5.没有管理组织无法进行有效活动;6.没有管理人类就无法征服自然;7.没有管理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发展。

3.简要分析经营与管理的区别

答:经营与管理既有一致性,又有所区别。从产生过程来看,管理是劳动社会化的产物,而经营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从应用范围来看,管理适用于一切组织,而经营则只适用于企业;从要达到的目的来看,管理旨在提高组织效率,而经营则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从两者的内容构成看,企业经营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活动。从企业的角度看,管理不包括经营,而经营包括管理。企业经营比企业管理范围更广、内容更复杂,层次也更高。

二、填空

1.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必须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主体)、(客体)、(目的)、(载体)。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客体是(所有资源)、载体是(组织)、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科学性与艺术性)、(不精确性)。

4.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5.管理学首先是一门科学,这是因为它确实具有科学的特点(客观性)、(实践性)、(理论系统性)、(真理性)、(发展性)。

三、选择

1.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ABCD)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2.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ABCD)。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第二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习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

1.管理的基本原理

答: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理论,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因而对一切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系统原理

答:系统原理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就必须对系统各要素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

3.责任原理

答:责任原理是要明确规定部门和个人相应的权责,职责到位,权责对等,权责明确。

4.行政方法

答:管理的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5.经济方法

答: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6.法律方法

答: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

二、简答题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答: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2.封闭原理

答:任何一个系统内的管理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3.管理的人本原理

答:管理活动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4.管理的权变原理

答:经营管理没有固定模式,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在不断变化,应根据组织具体情况和环境特点及时调整管理方法。

5.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依据管理的基本原理,从管理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用以指导管理活动的规律性原则,是处理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

6.管理的基本方法

答: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是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三、思考题

1.什么是“以人为本原理”?掌握这一原理应坚持什么原则?

答:管理活动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管理活动中人是最活跃、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要素,以人为本原理应坚持的原则是:在管理活动中,人处于管理的主导地位,促进人性的完善与人性的升华,员工与参与管理过程,以激励为主要管理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什么是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系统原理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就必须对系统各要素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系统原理的基本特征是:集合性、结构性、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

系统原理的启示是:系统是一个整体,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佳;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系统是开放性的,是不断与外界发生联系的,要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与本系统的联系,从外界吸收能量和信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3.为什么说在管理中要保持足够的弹性?

答:管理面临的是复杂问题,随机性大,变化莫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众多因素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蛛网交织。要掌握全部因素是不可能的,百分之百的正确的管理是不存在的。从来没有完全正确、绝对正确、永远正确的管理决策。事物复杂,存在部分不可控因素,再加上领导工作经验有限。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是难以控制的,国际风云突变的环境中,更是难以控制。所以管理必须留有余地,把握其伸缩性,注重随时调节。

4.如何理解责任原理?责任原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者可从责任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责任原理是要明确规定部门和个人相应的权责,职责到位,权责对等,权责明确,其本质是权责对等。

责任原理的启示是:每个人的职责要明确,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要明确工作绩效的考核标准,使奖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5.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和作用? 如何正确运用?

答: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法律方法的实质是实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人民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管理。

管理法律方法的特点: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其作用是其它管理方法的补充和完善,法律方法和管理的其他方法综合使用,才能达到最有效的管理目标。

法律方法的运用:法律方法不仅要求企业掌握和运用企业法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经济法律,而且也要掌握和运用民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应根据国家、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制订自己的管理规范,避免与法律、法规有悖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如何正确运用?

答: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实质是激励和竞争。

管理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润、工资、奖金、罚款等。

经济方法的特点是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

经济方法的应用要和其它管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既要发挥各种经济杠杆各自的作用,更要重视整体上的协调配合。

四、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对(A)。

A.人的管理B.物的管理C.目标的管理D.系统的管理

2.从根本上看,管理效益是由(A)决定的。

A.管理者B.管理对象C.管理环境D.生产方式

3.建立在权威与服从关系基础上,表现为一种权力支配关系的是(C)。

A.法律方法 B.经济方法 C.行政方法 D.心理方法

4.法律手段的最主要特征是(A)。

A.强制性 B.可预测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

5.“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体现了管理的(A)。

A.系统原理 B.人本原理 C.弹性原理 D.能级原理

五、论述题

1.简述整分合原理。

答:整分合原理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管理者把握整体,科学分解,组织综合。作为系统的整体,必须有整体的活动目标、运动规律和要求,才能保证系统内各部门、各层次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系统内各部门、各

层次新形成的配合功能和效率,使系统功能获得最佳的活动效果。

在分工过程中,将整体分解成一个个基本要素,进行明确的分工,明确其职责范围,建立责任制,使之规范化,是系统内各部门各层次活动特殊性的要求。必须从系统的目的出发,进行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使各个层次和环节同步协调,平衡发展。系统内的各项分工,要形成合理的结构,保持各部门、层次间最有效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使系统具有更大的功能,形成新的更大的结合生产力。整分合原理中的整体观点是大前提,要充分了解整体及其运行规律,才能合理分工;但分工又是关键,没有分工的整体就谈不上合作,就构成不了职责清晰的现代有序的系统。在整体规划下合理分工,又在分工基础上进行强有力的组织综合。

2.简述效益原理的基本思想。

答:组织的管理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利用最小的投入或消耗,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效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对社会作出贡献。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追求局部效益与追求全局效益必须协调一致,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3.怎样理解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答: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管理活动以人为核心。

管理活动中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人,人是管理系统中最活跃、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要素,是其他所有构成要素的主宰。做好人的工作是管理的根本,注重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做到人尽其才,注重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水平。“人本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人本管理的基本的思想表现在,企业是由人组成的,要靠人来管理,办企业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

4.试述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

答: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有科学管理学派的“经济人”假设,行为科学学派的“社会人”假设,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人”假设,权变理论学派 “复杂人”假设等。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1.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2.人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它是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理性选择是指个人在选定目标后对达成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根据成本和收益作出选择;3.人作为个体,无论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质是一致的,即以追求个人利益,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动机;4.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有:1.交往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社会人交往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2.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的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对具有更大的影响;3.组织领导者应当满足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交往和友谊的需要,工作效率会随着职工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而提高。

决策人假设是把人的行为放在特定的组织背景下并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进行分析。它不对人的活动目的及相应手段作永恒不变的先验设定,而把目的和手段看成可在一定范围内加以调节的变量。它的着眼点不是单个人的效率因果链追溯,而是群体合理决策中的行为协调。

决策人假设主要观点有:1.人具有有限理性。组织成员执行任务的能力有限,正确决策的能力有限。2.寻求满意解。个人的欲望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随着体验的变化而升降。在良性环境下,欲望提高;在恶劣环境下,欲望下降。3.组织是一个“诱因和贡献”平衡系统。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取决于由协作而得到的诱因和为协作而做的贡献之间的比较结果。只有当贡献小于或等于诱因时,组织成员才愿意协作,组织才能得以存续和发展。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需要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改

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而各不相同。复杂人基本观点有:1.人怀着各种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但最主要的需要乃是实现其胜任感。2.胜任感人人都有,它可能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去满足。3.当工作性质和组织形态适当配合时,胜任感是能被满足的。4.当一个目标达到时,胜任感可以继续被激励起来,目标已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就又产生。

5.试述系统原理有何实际指导意义?

答:理解系统原理的主要观点,指导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系统原理:1.管理同世界上一切事物一样都呈现着系统形态,又都是由相关的众多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集合体。没有要素或单个要素无从复合,则不能构成系统。2.凡系统都有属性和功能,但系统要素不能直接形成系统属性和功能,必须通过结构来实现。结构说明系统的存在及系统、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内在方式。而要素间的相互关联,要素与系统的相互依存,是系统结构性的基础。3.凡系统都有自己特定的目的,即目标,它在系统中发挥启动、导向、激励、聚合和衡量作用。没有目的,各要素是一盘散沙,系统就不能存在和运转。系统内的各子系统都要围绕总目标统筹运动,确定或调整子系统的具体目标必须服从总目标。4.每个系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它要求立足全局,对诸要素进行科学组合,形成合理的结构,使各局部性能融合为全局性能,从而发挥系统的最佳整体效应。5.它表现在本系统内或本系统与更大系统的关系都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在组织系统内,上层管理下层、下级对上级负责,从总体目标考虑局部目标、局部服从整体。

2.第一章税收管理概述 篇二

以合同的成立是否须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给付为标准,合同分为()。

o A: 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同与实践式合同

B: 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C: 诺成式合D: 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正确答案:C 你的解答:C 2.[单选题](4分)建设工程合同按照承包工程计价方式分类不包括()。

o A: 预算合同B: 单价合同C: 总价合同D: 成本加酬金合同

正确答案:A 你的解答:C 3.[单选题](4分)建设工程合同按承发包的不同范围和数量分类不包括()。

o A: 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同D: 施工分包合同

B: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C: 施工承包合正确答案:B 你的解答:B 4.[单选题](4分)()是要求在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础上,还必须交付标的物或者其他给付义务的合同。

o A: 诺成合同B: 实践合同C: 双务合同D: 单务合同

正确答案:B 你的解答:B 5.[单选题](4分)委托监理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o A: 监理工程B: 监理服务C: 监理规划D: 监理投标方案

正确答案:B 你的解答:B 6.[单选题](4分)某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授权市场合约部经理赵某参加某工程招标活动,这种行为属于()。o A: 法定代理B: 指定代理C: 委托代理D: 表见代理

正确答案:C 你的解答:C 7.[单选题](4分)善意第三人与无权代理人进行的交易行为(订立合同),其后果由()承担。

o A: 无权代理人和善意第三人共同

B: 善意第三人C: 被代理人D: 无权代理人正确答案:C 你的解答:C 8.[单选题](4分)

建设工程一切险的除外责任是()。

o A: 火灾和爆炸飓风失

B: 冰雹、地面下陷下沉C: 地震、海啸、雷电、D: 非外力引起的施工用机具、设备、机械装置失灵造成的本身损正确答案:D 你的解答:D 9.[单选题](4分)

建设工程一切险保险合同于2016年3月8日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约定工程开工日期为2016年3月28日。为保证工程如期开工,承包人于2016年3月15日将建筑材料运至工地。一切准备就绪后,承包人提前2天正式开工。建筑工程一切险的保险责任开始时间为()。

o A: 2016年3月8日D: 2016年3月18日

B: 2016年3月28日C: 2016年3月15日正确答案:C 你的解答:C 10.[单选题](4分)监理公司取得法人资格的时间为()日。

o A: 注册资金到位B: 公司成立C: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D: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资质证书 正确答案:C 你的解答:C 11.[多选题](4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概述中,建设工程合同的特征是()。

o A: 合同标的的服务性的长期性

B: 合同主体的严格性C: 合同履行期限

D: 投资和程序的严格性

正确答案:BCD 你的解答:BC 12.[多选题](4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方法包括()。

o A: 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合同管理人才同管理法律法规

B: 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合D: 设立合同

C: 建设工程合同的监督、检查与管理管理机构,配备合同管理人员

正确答案:ABD 你的解答:ABD 13.[多选题](4分)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是()。

o A: 目的B: 主体C: 客体D: 内容

正确答案:BCD 你的解答:A 14.[多选题](4分)下列选项中,()属于合同法律关系客体中的智力成果。

o A: 施工安装B: 勘察设计C: 专利权D: 计算机软件

正确答案:CD 你的解答:CD 15.[多选题](4分)以代理权产生的依据不同,可将代理种类分为(),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其民事责任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行为。

o A: 委托代理B: 法定代理C: 指定代理D: 无权代理

正确答案:ABC 你的解答:ABC 16.[多选题](4分)关于保证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有()。o A: 保证方式有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式,则为一般保证

B: 当事人没有约定保证方

C: 当事人没有约定保证方式,则为连带责任保证D: 一般保证是指债权人必须首先要求债务人履行

正确答案:ACD 你的解答:ACD 17.[多选题](4分)下列关于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人的保险责任期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o A: 工程施工延误竣工,保险责任至保险单约定的时间止前竣工,工程竣工日为保险责任终止日至保险单约定的时间止

B: 工程提

C: 工程提前竣工,保险责任仍

D: 被保险人提前使用部分单位工程,该部分工程的开始使用日为保险责任终止日

正确答案:ABD 你的解答:ACD 18.[多选题](4分)关于抵押的说法,正确的有()。

o A: 抵押不转移抵押物的占有人即可

B: 抵押人转让抵押物只需通知抵押权

D: 抵押人转让抵押物

C: 抵押人不再负有保管抵押物的义务应告知受让人转让物已抵押

正确答案:AC 你的解答:AC 19.[多选题](4分)建设工程合同是一种()。

o A: 双务合同B: 有偿合同C: 诺成合同D: 要物合同

正确答案:ABC 你的解答:AB 20.[多选题](4分)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应当具备的以下条件是()。

o A: 依法成立构和场所

B: 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C: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

D: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正确答案:ABCD 你的解答:ABCD 21.[判断题](2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主要内容中,合同订立前的管理是指协助发包人确定本建设项目的合同框架、主要部分和条款构成,提供发包人决策。

o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 你的解答:错

22.[判断题](2分)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是各种主体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

o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 你的解答:错

23.[判断题](2分)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是监理单位的代理人,这种代理是法定代理。

o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 你的解答:错

24.[判断题](2分)其他组织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o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 你的解答:错

25.[判断题](2分)保证是我国《担保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之一,保证法律关系至少必须有三方参加,即保证人、被保证人(债务人)和债权人。保证的方式有两种,即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o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对 你的解答:对

26.[判断题](2分)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如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o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 你的解答:对

27.[判断题](2分)依据建筑工程一切险的规定,造成的工程损坏、气温变化导致材料变质的损失的事件时,应由保险人支付损失赔偿金。

o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 你的解答:错

28.[判断题](2分)合同履行中发生争议,当事人之间有仲裁协议的法律依据有《民事诉讼法》等。

o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 你的解答:错

29.[判断题](2分)法律事实的行为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有意识的活动,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表现形式。

o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对 你的解答:错 30.[判断题](2分)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并告知受让人转让物已抵押的情况,转让抵押物的行为无效。

o 正确错误

3.第一章 商业业态概述 篇三

零售:向最终消费者个人或社会集团出售生活消费品及相关服务,以供其最终消费之用的全部活动。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点:

1.零售是将商品及相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作为最终消费之用的活动。如零售商将汽车轮胎出售给顾客,顾客将之安装于自己的车上,这种交易活动便是零售。若购买者是车商,而车商将之装配于汽车上,再将汽车出售给消费者则不属于零售。

2.零售活动不仅向最终消费者出售商品,同时也提供相关服务。零售活动常常伴随商品出售提供各种服务,如送货、维修、安装等,多数情形下,顾客在购买商品时,也买到某些服务。

3.零售活动不一定非在零售店铺中进行,也可以利用一些使顾客便利的设施及方式,如上门推销、邮购、自动售货机、网络销售等,无论商品以何种方式出售或在何地出售,都不会改变零售的实质。

4.零售的顾客不限于个别的消费者,非生产性购买的社会集团也可能是零售顾客。如公司购买办公用品,以供员工办公使用;某学校订购鲜花,以供其会议室或宴会使用。所以,零售活动提供者在寻求顾客时,不可忽视团体对象。在我国,社会集团购买的零售额平均达10%左右。

二、零售商活动 1.零售商活动特点

(1)交易规模小,交易频率高。(2)即兴购买多,且受情感影响较大。(3)去商店购物仍是顾客的主要购物方式。

三、零售业

零售业是指以向最终消费者(包括个人和社会集团)提供所需商品及其附带服务为主的行业。

零售业是一个国家最古老的行业之一。

零售业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行业之一。零售业的每一次变革和进步,都带来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引发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零售业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国民经济是否协调发展,社会与经济结构是否合理,首先在流通领域,特别是在消费品市场上表现出来。

零售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就业渠道。由于零售业对劳动就业的突出贡献,很多国家甚至把扶持、发展零售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项经济政策。现代零售业是高投资与高科技相结合的产业。现在,零售商们运用着最先进的计算机和各种通信技术对变化中的消费需求迅速做出反应。

三、西方零售业四次重大变革

零售业中的某些变化之所以能提升到重大变革的高度,必须满足三方面的条件,一是革新性,即这一变化应产生一种全新的零售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并取得支配地位;二是冲击性,即新的零售组织和经营方式将对旧组织和旧方式带来强烈的冲击,同时也影响着顾客购物方式的变化和厂商关系的调整;三是广延性,即这场变革不是转瞬即逝,而是扩展到一定的空间、延续到一定的时间。从这几个方面考察,西方零售业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重大变革。

(一)、第一次零售变革:百货商店的诞生

零售业的第一次重大变革是以具有现代意义的百货商店的诞生为标志的。学术界称之为“现代商业的第一次革命”,足见其划时代的意义。尽管当时百货商店被称为具有革新性的经营手法现在看来十分平常,诸如明码标价和商品退换制度;店内装饰豪华,顾客进出自由;店员服务优良,对顾客一视同仁;商场面积巨大,陈列商品繁多,分设若干商品部,实施一体化管理等。但这些改革对当时传统零售商来说,已是一个质的飞跃。

1. 销售方式上的根本性变革

百货商店是世界商业史上第一个实行新销售方法的现代大量销售组织。其新型销售方法,概括起来就是:

 顾客可以毫无顾忌地、自由自在地进出商店;

 商品销售实行“明码标价”,商品都有价格标签,对任何顾客都以相同的价格出售;

 陈列出大量商品,以便于顾客任意挑选;  顾客购买的商品,如果不满意时,可以退换。

这些销售方式,在现在看来虽然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但它是由百货商店的诞生及其对零售销售的变革而来的。

2. 经营上的根本性变革

当时出现的百货商店最大一个特点是,设有若干不同的商品部,这些商品就像是一个屋顶下的“商店群”,即把许多商品按商品类别分成部门,并由部门来负责组织进货和销售。而且,百货商店主要以生活用品为中心,实行综合经营的大量销售组织。按不同商品和不同销售部位来经营,虽然每个部位的经营规模不大,但由于它是汇聚在一个经营体之中的,因而这种综合经营的规模比起之前的杂货店和专门店来说就十分庞大。因此,百货商店实行综合经营也是其适应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根本性变革内容之一。

3. 组织管理上的根本性变革

传统的城市零售店和乡村杂货店,店主不仅亲自营业,而且自行负责人、钱、物的管理。与此根本性不同,百货商店由于同时经营若干系列的商品,企业规模庞大,因而其经营活动分化成相对独立的专业性部门,实行分工和合作;而管理工作则是分层进行的,企业订有统一的计划和组织管理原则,然后由若干职能管理部门分头执行。因此,百货商店是在一个资本的计划和统制下,按商品系列实行分部门、分层次组织和管理的。

(二)第二次零售变革:超级市场的诞生 1.革命性变化

超级市场标志着一场零售革命的爆发,其对零售业的革新和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变化带来了以下影响:

 开架售货方式流行。开架售货尽管不是超级市场首创,但它却是因超级市场而发扬光大的,超级市场采用的自选购物方式,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手段不仅冲击了原有的零售形态,而且影响了新型的零售业态,后来出现的折扣商店、货仓式商店、便利店等都采取了开架自选或完全的自我服务方式。

 人们购物时间大大节省。随着女性工作时间增多,闲暇时间减少,人们已不把购物当作休闲方式,要求购物更方便、更快捷,超级市场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新要求,将原本分散经营的各类商品集中到一起,大大节省了人们的购物时间,使人们能将有限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娱乐、健身等活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现代生活方式。超级市场实施的统一结算和关联商品陈列,也大大节省了人们选购商品和结算时间。 舒适的购物环境普及。超级市场所营造的整齐、干净的舒适购物环境,取代了原先脏乱嘈杂的生鲜食品市场,使人们相信购买任何商品都能享受购物乐趣。

 促进了商品包装的变革。开架自选迫使厂商进行全新的商品包装设计,展开包装、标识等方面的竞争,出现了大中小包装齐全、装潢美观、标识突出的众多品牌,这也使商场显得更整齐、更美观,造就了良好的购物环境。2.产生背景

超级市场的出现和发展现在看来有其历史的必然,其产生背景是:  经济危机是超级市场产生的导火线。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得居民购买力严重不足,零售商纷纷倒闭,生产大量萎缩,店铺租金大大降低,超级市场利用这些租金低廉的闲置建筑物,采取节省人工成本的自助购物方式和薄利多销的经营方针,实现了低廉的售价,因而受到了当时被经济危机困扰的广大消费者欢迎。

 生活方式的变化促成了超级市场。二战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了工作,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加上城市交通拥挤,原有零售商店停车设施落后,许多消费者希望能到一家商场,停车一次,就购齐一周所需的食品和日用品,超级市场正是适应消费者的这种要求而产生的。

 技术进步为超级市场创造了条件。制冷设备的发展为超级市场储备各种生鲜食品提供了必要条件,包装技术的完善为超级市场中的顾客自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后来的电子技术在商业领域的推广运用,更是促进了超级市场利用电子设备,提高售货机械化程度。此外,冰箱和汽车在西方家庭中的普及使消费者的大量采购和远距离采购成为可能。

(三)第三次零售变革:连锁商店的兴起 连锁商店是现代大工业发展的产物,是与大工业规模化的生产要求相适应的。其实质就是通过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化经营效益的目的。连锁商店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  标准化管理。在连锁商店中,各分店统一店名,使用统一的标识,进行统一的装修,在员工服饰、营业时间、广告宣传、商品价格方面均保持一致性,从而使连锁商店的整体形象标准化。

 专业化分工。连锁商店总部的职能是连锁,而店铺的职能是销售。表面上看,这与单体店没有太大的区别,实际上却有质的不同。总部的作用就是研究企业的经营技巧,并直接指导分店的经营,这就使分店摆脱了过去靠经验管理的影响,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 集中化进货。连锁总部集中进货,商品批量大,从厂家可以得到较低的进货价格,从而降低进货成本,取得价格竞争优势。由于各店铺是有组织的,因此,在进货上克服了盲目性,不需要过大的商品库存,就能保证销售需要,库存成本又得到降低。各店铺专门负责销售,就有更多的时间和手段组织推销,从而加速了商品周转。

 简单化作业。连锁商店的作业流程、工作岗位上的商业活动尽可能简单,以减少经验因素对经营的影响,由于连锁体系庞大,在各个环节的控制上都有一套特定的运作规程,要求精简不必要的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信息技术孵化零售业第四次变革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零售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的影响绝不亚于前三次生产方面的技术革新对零售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网络技术引发了零售业的第四次变革,它甚至改变了整个零售业。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网络技术打破了零售市场时空界限,店面选择不再重要。店面选择在传统零售商经营中,曾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有人甚至将传统零售企业经营成功的首要因素归结为:“Place Place Place”(选址、选址、还是选址),因为没有客流就没有商流,客流量的多少,成了零售经营至关重要的因素。连锁商店之所以迅速崛起,正是打破了单体商店的空间限制,赢得了更大的商圈范围。而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突破了这一地理限制,任何零售商只要通过一定的努力,都可以将目标市场扩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市场真正国际化了,零售竞争更趋激烈。对传统商店来说,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将大大下降,要立足市场必须更多地依靠经营管理的创新。

2.销售方式发生变化,新型业态崛起。信息时代,人们的购物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消费者将从过去的“进店购物”演变为“坐家购物”,足不出户,便能轻松在网上完成过去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购物过程。购物方式的变化必然导致商店销售方式的变化,一种崭新的零售组织形式——网络商店应运而生,其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将成为全球商业的主流模式并与传统有店铺商业展开全方位的竞争,而传统零售商为适应新的形势,也将引入新型经营模式和新型组织形式来改造传统经营模式,尝试在网上开展电子商务,结合网络商店的商流长处和传统商业的物流长处综合发挥最大的功效。零售业的变革不再是一种小打小闹的局部创新,而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3.零售商内部组织面临重组。信息时代,零售业不仅会出现一种新型零售组织——网络商店,同时,传统零售组织也将面临重组。无论是企业内的还是企业与外界的,网络技术都将代替零售商原有的一部分渠道和信息源,并对零售商的企业组织造成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业务人员与销售人员的减少、企业组织的层次减少、企业管理的幅度增大、零售门店的数量减少,虚拟门市和虚拟部门等企业内外部虚拟组织盛行。这些影响与变化,促使零售商意识到组织再造工程的迫切需要。尤其是网络的兴起,改变了企业内部作业方式,以及员工学习成长的方式,个人工作者的独立性与专业性进一步提升。这些都迫使零售商进行组织的重整。

4.经营费用大大下降,零售利润进一步降低。信息时代,零售商的网络化经营,实际上是新的交易工具和新的交易方式形成过程。零售商在网络化经营中,内外交易费用都会下降,就一家零售商而言,如果完全实现了网络化经营,可以节省的费用包括:企业内部的联系与沟通费用;企业人力成本费用;避免大量进货的资金占用成本、保管费用和场地费用;通过虚拟商店或虚拟商店街销售的店面租金费用;通过Internet进行宣传的营销费用和获取消费者信息的调查费用等。另外,由于网络技术大大克服了信息沟通的障碍,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漫游、搜寻,直到最佳价格显示出来,因而将使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导致零售利润将进一步降低。

商圈部分:

一、商圈构成及影响因素

商圈(trading area)也称零售交易区域,是指以零售商店所在地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言之,就是零售商吸引其顾客的地理区域,也就是来店购买商品的顾客所居住的地理范围。商店的商圈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 主要商圈(primary trading area),这是最接近商店并拥有高密度顾客群的区域,通常商店的55%-70%的顾客来自主要商圈。

 次要商圈(secondary trading area),位于主要商圈之外、顾客密度较稀的区域,约包括商店15%-25%的顾客;

 边际商圈(fringe trading area),指位于次要商圈以外的区域,在此商圈内顾客分布最稀,商店吸引力较弱,规模较小的商店在此区域内几乎没有顾客。影响商圈形成的因素:

影响商圈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纳为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主要有:  商店规模。 经营商品的种类。 商店经营水平及信誉。 促销策略。 家庭与人口因素。 竞争对手的位置。 交通状况。

二、商圈划定方法 1雷利法则

在划定商圈方面,美国学者威廉·雷利(Willian J·Reilly)提出了一套法则,•称为“零售引力法则”,也称“雷利法则”。雷利认为,商圈规模由于人口的多少和距离商店的远近而有不同,商店的吸引力是由最邻近商圈的人口和里程距离两方面发挥作用。雷利法则的基本内容是:在两个城镇之间设立一个中介点,顾客在此中介点可能前往任何一个城镇购买,即在这一中介点上,两城镇商店对此地居民的吸引力完全相同,这一地点到两城镇商店的距离即是两商店吸引顾客的地理区域。

此法则用公式表示如下:

Dab =───────

1+ √Pb/Pa

Dab: 表示A城镇商圈的限度(以沿公路到B城镇的里程衡量)

Pa : 表示A城镇人口

Pb : 表示B城镇人口

d : 城镇A和B的里程距离

2赫夫法则

赫夫法则是美国零售学者戴伟·赫夫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在城市区域内商圈规模预测的空间模型。赫夫法则是从不同商业区的商店经营面积、顾客从住所到该商业区或商店所花的时间及不同类型顾客对路途时间不同的重视程度这三个方面出发,来对一个商业区或商店的商圈进行分析。赫夫认为,一个商店的商圈取决于它的相关吸引力,商店在一个地区,以及其他商店在这个地区对顾客的吸引力能够被测量。在数个商业区(或商店)集中于一地时,顾客利用哪一个商业区(或商店)的概率,是由商业区(或商店)的规模和顾客到该区(或商店)的距离决定的,即一个商店对顾客的相关吸引力取决于两个因素:商店的规模和距离。商店的规模可以根据营业面积计算,距离为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大商店比小商店有较大的吸引力,近距离商店比远距离商店更有吸引力。赫夫法则的数学模型是:

Sj / Tλ ij

Pij =

n

∑ Sj / Tλij j=1 式中: Pij:i地区的消费者在j商业区或商店购物的概率; Sj:j商店的规模(营业面积)或j商业区内某类商品总营业面积; Tij:i地区的消费者到j商店的时间距离或空间距离;

λ:通过实际调研或运用计算机程序计算的消费者对时间距离或空间距离敏感性的参数;

Sj / Tλ ij :j商店或j商业区对i地区消费者的吸引力;

∑: 同一区域内所有商业区或商店的吸引力。3.实验法  实地调查。 电话询问。 邮寄问卷。 提供服务。

三、商圈分析的要点 1.人口统计分析

这是对商圈区域内人口增长率、人口密度、收入情况、家庭特点、年龄分布、民族、学历及职业构成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调研。通过这些统计资料调查,有利于把握商圈内未来人口构成的变动倾向,并为市场细分和企业定位提供有用的第一手信息。有很多渠道可以收集这些人口变动信息,如我国每10年进行的一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以各种形式发行。上面除了对每个家庭进行基本的人口统计外,还对一定比例的家庭进行深入的问卷调查,这就意味着可以通过计算机统计有关区域家庭住房情况、家庭财产、就业情况和家庭收入等。但是,人口普查每10年才进行一次,而且不能及时公布,因而很难满足商圈分析的需要。此外,零售商也可以从各地的统计年报中得到一些相关信息,也可以请专门的市场调研公司帮助收集相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圈分析中,要注意分析有没有人口增加的潜在趋势。一个人口逐渐增加的新区开店较易成功,在一个人口逐渐减少的老区开店较易失败。2.经济基础和购买力分析

在进行商圈分析时,零售商应该考察以下一些经济因素:各行业或各类行业从业人员的比例,运输网络,银行机构,经济周期波动对地区或行业的影响,某些行业或企业的发展前景等。在分析中,一个有关需求的指标尤其应引起重视,这就是购买力指数。比较不同商圈的购买力指数,可为发现潜在的消费市场提供依据。购买力指数 = A*50% + B*30% + C*20% 其中:A:是商圈内可支配收入总和(收入中去除各种所得税、偿还的贷款、各种保险费和不动产消费等);B:是商圈内零售总额;C:是具有购买力的人口数量。

3.竞争状况分析

商圈饱和度是判断某个地区商业竞争激烈程度的一个指标,通过计算或测定某类商品销售的饱和指标,可以了解某个地区同行业是过多还是不足,以决定是否选择在此地开店。通常位于饱和程度低的地区,商店的成功可能性较高度饱和地区的商店要大,因而分析商圈饱和度对于新开设商店选择店址很有帮助。商圈饱和度指标(IRS)计算公式为:

(C)×(RE)

IRS = ─────────

RF

IRS:某地区某类商品商业圈饱和指数

C :某地区购买某类商品的潜在顾客人数

RE:某地区每一顾客平均购买额

RF:某地区经营同类商品商店营业总面积 4.基础设施状况分析

区域内的基础设施为商店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基本保障。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需要相应的物流配送系统,这与区域内交通通讯状况密切相关,有效的配送需要良好的道路和顺畅的通讯系统。此外,还与区域内软性基础设施有关,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情况的完善程度等,都需要认真分析。

第三节

商店位置选择

一、商店选址的原则

1、方便消费者购买。

2、方便货品运送。3、有利于竞争。4、有利于网点扩充。

二、商店位置类型的设计  孤立店

这是指商店独立开店,不与其它竞争对手比邻相设。

优势:无竞争对手;租金较低;具有灵活性;开店费用低;能见度高;有选择和扩大规模的潜力;有利于顾客一站式购物或便利购物;

劣势:如果商店规模不足够大,不易吸引远方顾客,商圈较小;广告费可能较高;在多数情况下,建筑不能租用而必须新建;通常情况下,顾客更愿意去多功能的商业中心区购物。 经规划的购物中心

这是经过仔细规划设计并集中管理的商店群,通常是由房地产公司事先规划设计,兴建完工后再把各铺面出租或出售给零售商等。一个典型的购物中心有一家或一家以上的主力商店,及各种各样较小的商店,还包括餐馆、快餐店、邮局、银行以及一些游乐场所,适合家庭购物及闲游。

优势:协调规划,商品和服务品种组合合理,拥有完善的设施,宽敞的停车场,各具特色又统一规划的购物中心形象,有较大的商圈,适合家庭购物及消闲。劣势:这些地方通常租金较贵,营业管理易受限制,竞争也较激烈。 自然形成的商业中心

这是指未经规划自然发展起来的商业中心。这种自然形成的商业中心可以分为中心商业区、次级商业区、邻里商业区和商业街四种类型。

中心商业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是一座城市商业网点最密集的购物区,吸引着来自整个市区的消费者,包括所有阶层的人。在此开店,可以借商业群体效应吸引较多较远的顾客群,但开办费用一般较高,新建店址难以寻找,这种商业繁华区是百货商店或专卖店的首选地址。

次级商业区(secondary business district,SBD)是分散在一座城市的多个繁华程度较低的购物区域,通常位于两条主要街道的交叉路口,至少有一家百货商店或大买场和几家专业店或专卖店,此外周围还聚集许多小商店,这一商业区主要面向城市的某一区域消费者,以销售家庭用品和日常用品居多。在这里设店,交通比较便利,人员不太拥挤,店址也相对好找,但供应的商品和服务不均衡,难以吸引较远的顾客。

邻里商业区(neighborhood business district,NBD)是为了满足住宅区居民购物和服务方便而自发形成的一个小型商业区,主要由若干小商店组成,如标准超市、便利店、冲印店、快餐店、干洗店、美容院等,在邻里商业区设店竞争程度低,最接近顾客,能保持良好的顾客关系,但商圈小,价格通常也不优惠。专业一条街(string)是由若干经营类似商品的商店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一条商业街。在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往往会自发形成一条条特色商品街,这是城市发展积淀下来的商业文化,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城市居民的消费生活。

三、位置选择因素分析 1.客流规律  客流性质  潜在固定顾客  流动顾客 2.周边商店聚集状况  异种零售业的聚集  有竞争关系的零售业的聚集  有补充关系的零售业聚集  多功能聚集

3.竞争对手分析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竞争店与所开设新店的距离,以及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劣势;  竞争店的销售规模与目标定位  竞争店的目标顾客层次特点;  竞争店商品结构和经营特色;  竞争店的实力和管理水平。4.交通地理条件  交通的便利性。 街道特点。 地形特点。5.城市发展规划 6.周围环境 7.物业成本

四、店址评估 1.新店营业潜力

新店营业潜力可通过预测商店销售额来确定。这种预测可以根据过去在类似环境中的经验,同行业的一般水平,或者经过调查后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来。有一种测算方式比较简单易行,即根据已知的商店商圈内消费者的户数、离店的远近、月商品购买支出比重及新商店在该区域内市场占有率四个因素来估算。2.开店投资与经营费用测算

通过商圈调查可以估算新店的营业额,但该新店是否值得经营,还必须把营业额与投资额相比较,评估出损益状况。 开店前期投资预估  开店后经营费用预估

五、选址分析报告

商店选址分析报告的内容如下:

1.新店周围地理位置特征表述(附图说明); 2.被选店址周围商业环境和竞争店情况;

3.新店址周围居民及流动人口消费结构、消费层次; 4.新店开业后预计能辐射的范围; 5.新店的营业面积和商品结构; 6.新店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特色; 7.新店址经营效益预估。8.新店未来前景分析。

六、两种具体的选址方法 1.市场需求与供应密度分析方法

这种选址方法是通过对一个区域市场的零售潜力(需求密度)状况,再结合当地已有的零售商店情况和可供选择的店址(供应密度)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在合适的商圈确定可选用的合适店址的一种选址方法。该方法相对简化了商圈分析内容,对大型商店的选址较为适用。2.多因素组合分析法

4.第一章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 篇四

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类型和发展

一、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

现在的船舶动力装置主要由推进装置、辅助装置、管路系统、甲板机械、防污染设备和自动化设备等六部分组成。1.推进装置

推进装置是指发出一定功率、经传动设备和轴系带动螺旋桨,推动船舶并保证一定航速航行的设备。它是船舶动力装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1)主机。主机是指提供推动船舶航行动力的机械。如柴油机、汽轮机、燃气轮机等。

(2)传动设备。传动设备的功用是隔开或接通主机传递给传动轴和推进器的功率;同时还可使后者达到减速、反向或减振的目的。其设备包括离合器、减速齿轮箱和联轴器等。

(3)轴系。轴系是用来将主机的功率传递给推进器。它包括传动轴、轴承和密封件等。

(4)推进器。推进器是能量转换设备,它是将主机发出的能量转换成船舶推力的设备。它包括螺旋桨、喷水推进器、电磁推进器等。2.辅助装置

辅助装置是指提供除推进船舶运动所需能量以外,用以保证船舶航行和生活需要的其他各种能量的设备。主要包括:(1)船舶电站。(2)辅锅炉装置。(3)压缩空气系统。3.管路系统

管路系统是用来连接各种机械设备,并输送相关流体的管系。由各种阀件、管路、泵、滤器、热交换器等组成,它包括:

(1)动力系统。为推进装置和辅助装置服务的管路系统。主要包括燃油系统、滑油系统、海淡水冷却系统、蒸汽系统和压缩空气系统等。

(2)辅助系统。为船舶平衡、稳性、人员生活和安全服务的管路系统。主要包括压载系统、舱底水系统、消防系统、日用海/淡水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和冷藏系统等。4.甲板机械 为保证船舶航向、停泊、装卸货物所设置的机械设备。它主要包括:舵机、锚机、绞缆机、起货机、开/管舱盖机械、吊艇机及舷梯升降机等。5.防污染设备

用来处理船上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油泥及各种垃圾的设备。它包括油水分离装置(附设有排油监控设备)、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焚烧炉等。6.自动化设备

为改善船员工作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和维护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所设置的设备。主要包括:遥控、自动调节、监控、报警和参数自动打印等设备。

二、船舶动力装置的类型 1.蒸汽动力装置

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蒸汽动力装置有往复式蒸汽机和汽轮机两种。汽轮机推进装置的优点:

(1)由于汽轮机工作过程的连续性有利于采用高速工质和高转速的工作轮,因此单机功率比活塞式发动机大。

(2)汽轮机叶轮转速稳定,无周期性扰动力,因此机组振动小、噪声低。(3)磨损部件少,工作可靠性大。

(4)可使用劣质燃油,滑油消耗率也很低。汽轮机推进装置的缺点:(1)装置的总重量、尺寸大。

(2)燃油消耗大,装置效率较低,额定经济性仅为柴油机装置的1/2-2/3;在相同的燃油储备的情况下续航力降低。(3)机动性差,备车时间长。2.燃气动力装置

在燃气动力装置中,根据发动机运动方式的不同,有柴油机动力装置和燃气轮机动力装置两种。1)柴油机动力装置

柴油机动力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具有较高的经济性。(2)重量轻。

(3)具有良好的机动性,操作简单、启动方便、正倒车迅速。柴油机动力装置也存在如下缺点:

(1)由于柴油机的尺寸和重量按功率比例增长快,因此单机组功率受到限制。(2)工作时噪声和振动较大。

(3)中、高速柴油机的运转部件磨损较严重。

(4)传统的柴油机在低速时稳定性差,因此不能有较低的最低稳定转速,影响船舶的低速航行性能。另外,柴油机的过载能力也较差。2)燃气轮机动力装置

燃气轮机动力装置有如下优点:

(1)单位功率的重量尺寸较小,机组功率也较大。

(2)良好的机动性,从冷态起动至全负荷时间仅需几分钟的时间。燃气轮机动力装置也有如下缺点:

(1)燃气轮机自身不能反转,如果作为主机,倒车时必须设置专门的变向设备。

(2)必须借助于电机或其他起动机械起动。

(3)由于燃气的高温作用,使叶片工作可靠性较差,寿命短。

(4)由于燃气轮机工作时空气流量大,因此进、排气管道尺寸较大,舱内布置困难,甲班上有较大的管道通过切口,影响船体强度。(5)燃油消耗率较高。3.核动力装置

核动力装置是以原子核的裂变反应所产生的巨大能量,通过工质(蒸汽或燃气)推动汽轮机或燃气轮机工作的一种装置。核动力装置有如下优点:

(1)核动力装置以少量的核燃料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可以保证船舶以较高的航速航行很远的距离。

(2)核动力装置在限定的舱室空间内所能供给的能量,比一般其他型式的动力装置要大很多。

(3)核动力装置的最大特点是不消耗空气而获得能量,这就不需要进、排气装置。

核动力装置的缺点:

(1)核动力装置的重量、尺寸较大。

(2)核动力装置的操纵管理、检查系统比较复杂。(3)核动力装置的造价昂贵。

三、柴油机动力装置发展趋势及管理重心的变化 1.船舶动力装置发展的趋势

1)柴油机动力装置继续占主导地位,并在不断发展(1)大型低速机向两极发展,即开发多缸、大缸径和少缸、小缸径的机型,以适应大型、超大型船舶和小型船舶。

(2)大功率中速柴油机仍然是大型客船、滚装客船、滚装船的推进动力装置的首选。

(3)船舶柴油机的控制技术向电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4)双燃料发动机用于特种船舶推进装置的前景可观。

LNG船的动力装置基本上是蒸汽轮机,蒸汽轮机输出功率大、排出废气少、维护量少、可靠性高,但是蒸汽轮机的热效率低、燃油消耗率高。近年来,各种替代方案应运而生,例如天然气—燃油的双燃料二冲程和四冲程发动机的诞生等。与常规动力装置相比,双燃料发动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气体燃料,大大降低了燃油消耗(节约燃料20%~30%),同时,双燃料发动机的NOX排放量只相当于普通柴油机的1/10,,CO2的排放也相当低。双燃料发动机是LNG船主机的首选。目前主要机型有瓦锡兰公司生产的Wartsila的DF系列双燃料发动机、MAN B&W公司生产的ME-GI及四冲程双燃料发动机。随着人们对不污染海洋环境和大气的“绿色船舶”的期望,世界上众多的科研部门正在努力,以期减少柴油机动力装置的排放污染。

2)大型豪华旅游船的建造促进了电力推进系统的发展。

电力推进系统是通过电子变频技术,采用简单的交流电动机带动定螺距螺旋桨,根据需要从零到满负荷自由选择转速,以满足机动性和操纵性的要求。电力推进系统的优点:

①可省去中间轴及轴承,机舱布置灵活。

②可选用中高速柴油机,可使螺旋桨的转速得到均匀、大范围的调节。③倒车功率大,操纵容易,倒航迅速,船舶机动性提高。④主电机对外界负荷变化适应性好,甚至可短时堵转。3)高速船的发展为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带来了生机。

由于燃气机在单位功率重量和尺寸方面的优势,加上其优良的加速性能、可靠性、振动小和低的NOX排放量等优点,被高速客船等采用。与柴油机相比,燃气轮机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其较低的经济性。因此在作为推进动力时经常配备柴油机,而利用燃气轮机具有良好的起动性能用于加速工况,配上柴油机组成联合动力装置克服低工况油耗高的缺点,是高速船较合适的动力装置。实践表明燃气轮机机组可靠性达99.5%,热效率已达39%,加上其特有的NOX排放量低的优势,因此特别适合渡轮的使用要求。

4)推进装置一改以往单一供货方式而成套供货方式发展。5)环境保护要求更安全、更低排放的船舶动力装置。(1)安全要求动力装置的冗裕配置。

除将化学品船、液化气体船、油船等设计成双壳船体,还应采用冗裕配置推进装置及舵系,或设置应急动力装置,可保证主推进一旦失效,船舶仍能在恶劣海况下以6kn航速前进。最常见的方式是轴带发电机,当需要时主机与齿轮箱脱开,轴带发电机转为电动机,以发电机的电力带动螺旋桨实现船舶应急推进。更进一步的发展,是双套主推进系统。(2)低排放的船舶动力装置

人类对保护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严格,使船用柴油机废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亦受到了密切的关注。根据《MARPOL73/78公约》附则Ⅵ对功率大于130KW的柴油机NOX的排放的规定,现今的智能柴油机通过控制燃烧,能够满足低排放和经济性的要求,此外,燃烧良好还可减少颗粒物排放。在低排放方面,电力推进及燃气轮机更具有优势。2.轮机管理重心的变化

由于船舶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与20世纪的船舶相比较,轮机管理工作的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对轮机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轮机设备的检修方面。由于对船舶设备的工况检测仪器、仪表、故障诊断方法的日益完善,设备的维护、检修将从定时、定期模式向视情模式发展。(2)对船机设备的使用方面。由于船机设备的自动控制、自动故障监测的广泛使用,设备的使用管理已由传统的“管机为主”、“管电为辅”向“机电综合管理”方向发展。

(3)对轮机人员的业务要求方面。要求轮机人员不但有精湛的船机方面的知识,还要加强掌握船电方面专业知识和自动化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在现代化船舶上担任轮机管理工作的轮机人员显得尤为重要。

(4)对轮机人员的业务培训方面。要加强轮机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使轮机人员尽快掌握和更新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新技术和相关知识。

(5)对机电设备故障远程诊断方面。要加强专家故障诊断系统的建设和完善。(6)对机舱的资源更要加强管理。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等,使得机舱的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第二节

一、对动力装置的要求

船舶动力装置的要求及性能指标

对船舶动力装置的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经济性、机动性、重量和尺度、续航力、生命力等相关指标。1.可靠性

影响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设计制造(包括修复)的质量、安装工艺的水平、使用管理技术能力。使用管理技术能力对可靠性的影响表现在:严格按照造船规范建造是取得可靠性的先决条件;备件的数量和保管是提高可靠性的有力保障;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是影响可靠性的重要因素。2.经济性

船舶在营运中,船舶动力装置的维护费用占船舶总费用的比例很大,现在已超过50%。为了提高船舶的营运效益,必须尽量提高动力装置的经济性。3.机动性

机动性是指改变船舶运行状态的灵敏性,它是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保证。船舶起动、变速、倒航和回转性能是船舶机动性能的主要体现,而机动性取决于动力装置的机动性,动力装置的机动性由以下几个指标来体现。(1)起航时间

从接到起航命令开始,经过暖机、备车和冲试车,使发动机达到随时可用状态的时间。这段时间越短的船舶其机动性越好。(2)发动机由起动开始至达到全功率的时间

这是加速性能的指标,这段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型式、船体形状、螺旋桨形式、吃水及外界阻力大小等因素。影响发动机加速的因素是它的运动部件的质量惯性和受热部件的热惯性,热惯性更为突出,中速机优于低速机。船舶本身的阻力大小对发动机的加速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调距桨对外界条件有很好的适应性,它的加速性能明显好于定距桨。(3)发动机换向时间和可能的换向次数

发动机换向所需的时间是指主机在最低稳定转速时,由发出换向指令到主机以相反方向开始工作所需的时间。换向时间越短,发动机的机动性越好。主机换向时间不得大于15s。

(4)船舶由全速前进变为倒航所需时间(滑行距离)

这是体现主机紧急倒车性能的指标。由于船舶惯性大,由全速前进变为后退所需的时间,总是大大超过发动机换向所需的时间。船舶开始倒航前滑行的距离主要取决于船舶的装载量、航速、主机的起动换向性能、空气瓶空气压力和主机倒车功率。

(5)发动机的最低稳定转速和转速禁区

在多缸柴油机中,由于各缸喷油泵柱塞偶件、喷油器针阀偶件的间隙和喷孔孔径间的差别,以及一般油量调节杆安装间隙的不同,使得船用主柴油机在低转速(低负荷)运转时,各缸供油量显著不均。严重时个别缸不能发火而使转速不稳,甚至自动停车。因而船用主柴油机都有一个使各缸都能够均匀发火的最低转速,称最低(工作)稳定转速。

船用主柴油机(尤其是直接驱动螺旋桨的主柴油机)的最低稳定转速直接影响船舶微速航行性能。一般低速柴油机的最低稳定转速不高于标定转速的30%,中速机不高于40%,高速机不高于45%。在主机使用转速范围内如果存在引起船舶或轴系共振的临界转速,则应规定为转速禁区,并以红色在主机转速表上标示。在主机使用转速范围内,转速禁区越窄越好。4.重量和尺度 5.续航力

续航力是指船舶在加足航行所需物资(燃油、滑油、淡水等,主要指燃油)后所能航行的最大距离或最长时间。它是根据船舶的用途和航区确定的。续航力不但和动力装置的经济性、物资储备量有关,也和航速有很大关系。6.生命力

生命力是指船舶在船机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维持工作的能力。

二、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性能指标

动力装置的基本特性指标是指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性能指标。这些指标是我们对船舶进行选型、设计和判断性能优劣的重要依据。1.船舶动力装置的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指标识动装置的技术性能和结构特性的参数。它主要指下列几个指标:

1)功率指标

功率指标表示船舶做功的能力。为了保证船舶具有一定的航速,就要求推进装置提供足够的功率。动力装置的功率是按船舶的最大航速确定的。在船舶以一定的航速前进时,螺旋桨产生的推力,必须克服船体对水和风的阻力,这些阻力取决于船舶线型、尺寸、航行速度,以及风浪大小和航道深浅等。(1)船舶有效功率PR 船舶有效功率PR指推进船舶航行所需功率。运行阻力R(N),船舶的航行速度vs(m/s),则有效功率

PR= R×vs×1/1000 KW PR常称为拖曳功率,可以从船模或实船的静水试验中得出。阻力R,相当于速度vs拖动船模(或实船)时绳索上的拖曳力。

(2)主机的输出功率

主机的输出功率即主机的制动功率或主机的有效功率。如果考虑了推进轴系的传动损失,主机的供给功率实际上就是主机的额定功率。

新船设计时,估算船舶的有效功率PR可用“海军常数法”进行估算。(3)相对功率

相对功率就是对应于船舶每吨排水量所需的主机有效功率。

Pr= Pe/ D kW/t D—船舶排水量,t 2)重量指标

(1)主机的单位重量gm

主机的单位重量gm是指主机单位有效功率的重量,即

gm= Gm/ Pe kg/kW 式中,Gm—主机重量,kg;Pe——主机有效功率,kW(2)动力装置的单位重量gz

动力装置的单位重量gz是指主机单位有效功率所需动力装置的重量,即

gz= Gz/ Pe kg/kW 式中,Gz—主机重量,kg;Pe——主机有效功率,kW(3)主机的相对重量am

主机的相对重量am是指主机重量Gm与船舶排水量D之比,即

am= Gm/ D kg/t 式中,Gm—主机重量,kg; D—船舶满载排水量,t(4)动力装置的相对重量az

动力装置的相对重量az是指动力装置重量Gz与船舶满载排水量D之比,即

az= Gz/ D kg/t 式中,Gz—主机重量,kg; D—船舶满载排水量,t 3)尺寸指标

对于不同船舶,机舱尺寸要求也不统一,为了表征机舱的面积和容积利用率,特引用面积饱和度和容积饱和度两个指标。(1)面积饱和度Ks: 面积饱和度是指每平方米机舱面积所分配的主机有效功率,即

Ks= Pe/ S kW/㎡

式中,Pe—主机有效功率,kW; S—机舱所占的面积,㎡(2)容积饱和度Kv:

容积饱和度是指每立方米机舱容积所分配的主机有效功率,即

Kv= Pe/ V kW/m3

式中,Pe—主机有效功率,kW; V—机舱所占的容积,m3 2.船舶动力装置的经济性指标

船舶动力装置的经济指标常用六个指标表示。1)动力装置的总效率

动力装置的总效率主要由推进装置的热效率、柴油发电机组的热效率和燃油锅炉的热效率组成。(1)推进装置的热效率

推进装置的热效率是指推进装置所产生的有效功的热当量与主机所消耗热量之比。

(2)柴油发电机组的热效率

柴油发电机组的热效率是指柴油发电机组电功率的热当量与其所消耗热量之比。

(3)燃油辅助锅炉的热效率

燃油辅助锅炉的热效率是指燃油辅助功率有效利用的热量与其 所消耗热量之比。

2)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ge

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柴油机额定功率所消耗的燃油量,即

ge=Ge/Pe kg/(kW.h)式中,Ge——柴油机每小时燃油消耗量,kg/h;Pe——主机有效功率,kW 3)船舶主机日耗油量Ge

船舶主机日耗油量是指主机在24h内的燃油消耗量 4)船舶日耗油量GD

船舶日耗油量是指每24h全船主机、辅机、辅助锅炉的所消耗的燃油总量。5)船舶每海里燃油消耗率gn

船舶每海里燃油消耗量指船舶航行每海里所消耗的燃油总量,即

gn= GT / vs = GTe+ GTg + GTb + GTo / vs t/n mile GT——船舶每小时燃油消耗量,t/h;vs——航速;GTe、GTg、GTb、GTo——分别表示主机、发电柴油机、燃油辅助锅炉及焚烧炉等其他耗油设备每小时的耗油量,Kg/h 一般情况下GTg、GTb、GTo与航速无关。

主机每海里燃油消耗gTe = Pe.ge/ vs kg/n mile gTe既与ge有关又与vs有关。这项经济指标与船舶营运管理水平和轮机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图1-2为主机燃料消耗率和每海里航程船舶燃料消耗量随船速变化的关系图。当船舶处于慢速航行时,虽然主机燃油消耗率ge较高,但船舶每海里燃油消耗率gn较低;随着船速的增加,虽然ge有所降低,但gn却明显增加。图中gn的最小值所对应的航速称为节能航速。

图1-2 燃料消耗随航速变化关系图

ge——燃油消耗率(红线);gn——每海里燃油消耗率(蓝线)

6)船舶经济航速

经济航速是指船舶营运时取得某种经济效果的航速,常用的经济航速有以下几种:节能航速、最低营运费用航速和最大盈利航速。(1)节能航速

节能航速是指每小时燃油消耗量最低时的静水航速,它常由主机按推进特性运行时能维持正常工作的最低稳定转速所决定。营运船舶在实现减速航行时,主机所输出的功率大大减少,其每海里燃油消耗率大幅度降低。但航速降低后,营运时间被延长,运输的周转量也少了,故当船舶须实现减速航行时,尚应结合企业的货源、运力及完成运输周转量的情况综合考虑后再决策。(2)最低营运费用航速 船舶航行1天的费用,主要由其固定费用(折旧费、修理费、船员工资、港口驶费、管理费、利息、税金以及船舶停泊期间燃、润油费等)和船舶航行时燃、润油费用构成。最低营运费用航速是指船舶每航行1n mile上述固定费用及航行费用最低时的航速,可供船舶及其动力装置的性能评价及选型用。在满足完成运输周转量的前提下,船舶按最低营运费用航行,其成本费最省,但它并未考虑停港时间及营运收入的影响,故不够全面。(3)最大盈利航速

最大盈利航速是指指每天(或船舶在营运期间)能获得最大利益的航速。此航速的大小,往往与每海里(或公里)运费收入、停港天数及船舶每天付出的固定费用有关。一般在运费收入低、停港时间长、运距短、油价高的情况下,其最大盈利航速相对较小。

第三节 船舶动力装置的可靠性

一.船舶的特殊性

船舶动力装置的可靠性与船舶的特殊性密切相关。船舶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船舶大部分时间在海上航行。

(2)设备发生故障时,往往处于复杂的航区和严酷的气象条件,局部故障可能影响全局,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3)船舶动力装置的使用环境苛刻多变、运行时工作参数变化范围较大,随时能要船员进行操纵,有时还要求采取应急措施,因此对船员要求较高。(4)船用机械特别是主机制造台数少,而且母型机的试验难以在陆地上充分进行。

(5)主机型式更新换代速度较快。

(6)机器部件和元件以及它们的质量和功能各异,所需知识面较广。(7)现场数据主要由船员整理和提供。

二、可靠性在船舶动力装置中的应用

船舶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出动力装置可靠性的重要性,而且也说明动力装置的可靠性是个复杂的课题。它既与各组成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有关,也涉及到参与管理的人的因素,因此它和人机工程学、劳动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交错在一起,使问题难以解决。

三、船舶各种机械的故障统计

1.动力装置中各种机械发生故障的比例 在世界四大柴油机制造公司近几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柴油机船上,主机故障占总故障数的比例达到四成,主机是动力装置中最重要的,但也是可靠性最薄弱的环节。在主机发生故障的原因中,约一半是由于材料质量不良和机件污损,前者是制造阶段的原因,后者是使用阶段的原因。所以从设计者到管理者,对主机可靠性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2.柴油机部件的故障统计

根据劳氏船级社、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日本相关机构等相关机构对船舶主机故障统计表明,低速柴油机发生故障最多的部件是活塞、气缸盖和十字头轴承。中速柴油机(包括柴油发电机)中曲轴及其轴承故障比较突出。这些部件应作为可靠性技术中的重点问题给予研究,在运行管理中也应格外注意。

第四节 提高船舶动力装置可靠性的措施

要保证和提高船舶动力装置的可靠性,首先在设计时就应满足可靠性要求,然后,在制造和工艺方面尽可能达到设计时规定的可靠度。只有这样在使用中才能体现出转子是否可靠。显然船舶动力装置的可靠性问题贯穿于整个设计、制造和工艺阶段以及全部运转期间。因此,我们可以把影响动力装置可靠性的因素分为设计、制造工艺和管理三个方面。下面我们将着重从管理与维修保养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动力装置的可靠性。

一、提高管理水平

一个产品工作是否可靠,除决定于出厂质量外,使用管理维护的好坏对其可靠性也有决定性影响。因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于保证船舶的可靠性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统计表明,许多故障是由于船员采取了不正确的措施和违反技术操作规程所导致的。随着船舶的设备日趋复杂,对船员业务水平、熟练程度、操作技能、发现和排除故障等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其完成任务的职责也在加强。业务水平高的船员,可以保证船舶技术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质量始终处于较好状态;能正确执行操作规程,充分做好设备起动前的准备工作,正确判断设备的技术状态和正确地确定负荷高低;还可以迅速发现和排除故障,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维修工作。在拆装机械、更换零部件时,如果船员水平不高,则可能使部件遭受异常负荷和额外应力,从而导致故障次数增加。

国内外的故障统计资料表明,人为故障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人为原因造成的故障中,属于责任心不强(工作不仔细、检查不及时和违章操作)与属于管理水平低(保养维护不良、指挥命令不当、判断错误、操作错误等)所引发的几乎各占一半,而且低职船员的人为事故所占比例高于高职船员。这些事实说明了提高船员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应从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水平提高两方面去努力。

二、提高维修质量

维修是恢复和保证产品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措施。为了使产品发生故障后能很快修好,除了要求有先进的维修手段、熟练的维修人员之外,产品本身也应该有良好的可维修性。可维修性包括易拆卸性、可达性、可还原性、通用性、互换性、适检性等,因此维修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对设备的维修要及时

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船员对设备进行自修 3.在厂修时要做好监修工作 4.做好备件的管理工作 5.要有防错措施

6.维修前应将维修时的方法、步聚及可能发生的问题考虑周全

三、充分利用技术管理指导性文件 1.利用这些技术资料制定操作规程

遵守操作过程可以避免或减少误操作,减少事故和有利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2.根据文件资料判断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

主机的推进特性曲线和柴油发电机的负荷特性曲线,都是发动机实际工作状态好坏的衡量标准,依据它们可尽早发现故障的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3.制定维修计划与标准

依据技术文件制定出设备维护、维修计划及标准。利用这些计划及标准,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可以使设备保持在最佳的技术状态。对复杂、重要、技术维护所用平均年劳动量高的设备,若采用事后维修则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可靠性损失(质量损失)和安全事故。因此,应该依靠平时的检查和维修,使系统和设备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防止事故的发生,这就是预防性维修。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对作业的内容、时间,判断缺陷的方法和缺陷特征,应达到的标准等,按指导性文件的要求,结合设备的具体状态,进行周密计划并实施。

4.指导对设备的维修保养

在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时,可根据相应的技术文件提供的技术参数、拆卸与安装的步骤、安全注意事项和检修操作注意事项等,对设备进行正确地维修保养,确保设备恢复到最佳的技术性能。

四、做好可靠性数据的收集与管理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与管理是开展提高可靠性活动的基础工作和主要内容。通过对可靠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可达到两个目的: ①了解整个动力装置、装置中各种机械设备和各种零部件的可靠性状况,为新型船舶的开发设计、对有关设备和部件的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造船事业的发展。

②通过故障发生的时间、产生原因、维护和管理工作量的统计分析,正确制定使用和维修的标准及规范,改进管理维修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第五节 船舶动力装置的余热利用

一. 船舶动力装置的余热利用方案 1.船舶动力装置热平衡方程式

柴油机船舶动力装置的动力设备主要是主柴油机、柴油发电机组和辅助锅炉等。它们都以液态燃料为能源。船舶航行工况所需要的总热量为

Q=Qm +Qg+ Qb

式中,分别为主机、柴油发电机组和辅助锅炉所消耗的热量,KJ/h。船舶动力装置热平衡方程式为/

x+y+z=1 式中,x= Qm/Q,y= Qg/Q,z= Qb/Q分别为主机、柴油发电机组和辅助锅炉消耗热量的百分比。动力装置的能量平衡各成分的值x,y,z与船舶用途和动力装置的类型有关。

在进行船舶动力装置设计时,必须考虑整个船舶的能量平衡和各个耗能设备的热平衡,以便找出能量综合利用的途径,决定所采用能量综合利用的装置和方案,从而提高动力装置能量平衡中有效利用热量的比例,以达到节约燃料的目的。

2.船舶动力装置余热利用方案

根据柴油机的热平衡,能量转换的数值范围如下: ①转变为机械功的热为35%~40%。②排气带走的热为27%~50%。

③冷却介质(缸套冷却水、增压空气冷却水、润滑油等)带走的热15%~30%。

④其他热损失(辐射热、摩擦损失热)2%~8%。余热利用是提高船舶动力装置经济性的措施之一。废热利用的方法是按废热特点进行的。主机排气废热温度高,可利用的单位热量大;而冷却水的温度较低、量大,可利用的热量也不少。不同类型船舶的余热利用形式是很多的,几种余热利用装置的原理图:

(1)用废气锅炉全部或部分代替辅助锅炉。

(2)用废气锅炉全部代替辅助锅炉,且还可用废气涡轮发电机部分代替柴油机发电。

(3)用废气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的汽轮发电机,全部或部分代替柴油机发电。(4)用废气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的汽轮发电机全部代替柴油机发电,并且废气锅炉还可以部分代替辅助锅炉。

(5)用废气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的汽轮发电机全部代替柴油机发电,并且用废气锅炉全部代替辅助锅炉。

(6)如冷却水温度较高,则冷却水的热量可用来产生蒸汽,以驱动汽轮发电机。也可用于其他需要加热的设备。

(7)把冷却水直接或间接为冷却预热,作燃油加热、制淡、制冷和生活杂用等的热源。

目前在船上较普遍地实现了余热利用(1)和(2),以及把冷却水的热量部分地用于海水淡化装置和加热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利用废热产生蒸汽和热水,可以减少辅柴油机和辅锅炉的耗油,提高装置经济性。然而,装置上是否被采用以及如何采用,必须结合船舶动力装置的具体情况加以综合平衡,尤其要对下列三个方面问题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后才能作出决定:

(1)区别船舶类型和装置功率范围

(2)要用专门措施保证废热供应和废热消耗两者的平衡(3)废热利用一定要综合考虑经济性 3.最大限度利用余热的联合装置

随着柴油机废气涡轮增压器效率的提高和废气动力涡轮的利用,使柴油机排出废气可利用能量减少,其可利用部分和以前相比约下降50%,所以仅靠废气锅炉所提供的热量,难以满足船舶动力装置及辅助系统的要求,这就要求对能量平衡必须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柴油机实现了超高增压,增压空气压力超过0.4MPa,温度超过180℃,其能量、质量和数量增加,利用价值大大提高,这部分过去未加利用的能量和废气能量的联合利用就可满足新的能量平衡。废热回收装置的主要设备是多级蒸汽经济器、混压蒸汽涡轮、增压空气冷却器(即炉水预热器)。

图1-4为三菱重工(Mitsubishi)的超级透平发电系统(STG)示意图。该系统在双压废气经济器和混压蒸汽透平发电机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热水闪发能量发电系统。另外该系统还将增压空气的废热回收,用于对废气锅炉的给水加热。三菱的MET-SC涡流增压器由于效率提高,只需较少的废气,剩余的废气则提供给一个径流式废气透平。该废气透平的热水闪蒸蒸汽透平通过一个齿轮装置共同驱动发电机。

STG系统比带有热水闪蒸的蒸汽发电系统多获得40%~60%的电能,并且使整个装置的燃油消耗减少2%~3%。当主机在低负荷运转时,所产生的辅助能量能够满足船上用电需要,而不必使用柴油发电机或轴带发电机装置和辅锅炉产生的蒸汽。最早的STG系统已安装在VLCC油船上,主机是装有MET-SC型涡轮增压器的7RTA84M低速柴油机;废气/蒸汽联合驱动的发电机功率为1350KW;轴带发电机/马达为500KW;两台10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空气冷却器作为炉水预热器;废气锅炉产生的低压蒸汽供加热器使用。

图1-5为瓦锡兰公司推出的典型的柴油机余热回收系统,简称WHRS(Waste Heat Recovery System)。该系统除了有效地利用柴油机排出的废气能量,还将柴油机缸套冷却水和扫气空气的余热回收利用,有效地节约了燃油的消耗及废气的排放。

二、船舶动力装置的效率

为了评定和比较柴油机船舶动力装置的经济性,应计算整个动力装置的效率。目前较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下列几种。1.柴油机船舶动力装置的总效率

在评价不同形式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的余热利用效率时,先要明确热量有效利用的范围,不仅包括与螺旋桨功率等值的热量,还包括全船各种耗能装置和动力装置本身需要的热量。在这种情况下,评价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的经济性标准就是总效率。总效率为所有耗能设备的有效热之和与所消耗总热量之比。2.船舶能量利用效率

船舶动力装置的主要功用是保证额定航速,所以相对于螺旋桨功率的能量与船舶消耗的总能量之比,可以作为船舶热能利用效率的综合性标准。这个比值称为船舶能量利用效率,即推进轴上总有效功率与所有耗能设备总消耗热能之比。船舶能量利用效率不仅反应动力装置本身的热工完善程度,而且表征综合推进装置的工作效率。3.推进装置的推进效率

现代大功率柴油机船舶动力装置本身(滑油泵、燃油泵、冷却水泵、分油机、热交换器、通风机等)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推进轴上总有效功率与推进装置消耗的热量之比可用来评定各类船舶动力装置的经济性。因为它仅考虑推进装置的燃料消耗,故可评定各类船舶动力装置的经济性,而不能评定利用废热的经济性。

三、废气锅炉的管理 1.典型的废气锅炉系统

目前MC机型在正常额定负荷下透平后的排气温度为250~270℃,降低负荷运转时将会更低些,因此可利用的排气余热减少,使废气锅炉产生的饱和蒸汽不能满足船舶加热系统的需要,此时燃油辅助锅炉可作为补充。

MAN B&W公司推出两种典型的废气锅炉系统。其一为标准的废气锅炉系统,它用于产生饱和蒸汽供加热之需,废气锅炉有单一的蒸发器组成,是简单的单压蒸汽系统。给水直接泵送到燃油锅炉,废气锅炉与燃油锅炉之间有循环水泵并共用一个水鼓。

该系统具有明显的简单性和低投资成本,又完全满足船舶加热蒸汽量的要求,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其二为带涡轮发电机的废气锅炉系统,如图1-7所示,它是带有给水预热器、蒸发器和过热器的单压蒸汽系统,其蒸汽除用于加热之外还可以用于驱动涡轮发电机,系统中燃油辅助锅炉的汽鼓一般也作为共用汽鼓。该废气锅炉系统将更加先进些。

2.废气锅炉烟灰积垢与着火的原因分析

在NK所统计的82艘船舶中,多数为二冲程柴油机和水管锅炉,其中53艘船舶的废气锅炉发生烟垢着火和损坏。废气锅炉着火分为小的烟垢着火和高温着火。

(1)小的烟垢着火

在有充分氧气存在时,烟垢的可燃成分在高温下(高于闪点)自由蒸发,被火花或火焰点燃,并保持小范围和有限的燃烧,称为小的烟垢着火。在柴油机机动操纵和低负荷运转期间容易发生。

烟垢潜在着火温度一般为300~400℃,但存在未燃烧的燃油时着火温度约为150℃,极端情况下甚至低到120℃。这意味着着火也可发生于主机紧急停车之后,因为灼热颗粒(火花)还残留在管路管上。(2)高温着火

高温着火有氢着火和铸铁着火,可导致废气锅炉损坏。如温度在1000℃以上氢着火可以发生。铸铁着火即高温下发生的铸铁氧化反应,在温度超过1100℃时,铸铁着火可以发生,使锅炉自身燃烧。

废气锅炉烟垢着火的条件:只有在烟垢、火源和氧气同时存在时才可以发生着火现象。烟垢着火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柴油机燃油燃烧后产生的含油的烟灰微粒所引起的。

主机的型号及制造工艺对烟垢着火无明显影响,甚至和短行程和长行程也没有多大关系。另外,废气锅炉使用水管的形式对烟垢着火也没有明显影响,实际上锅炉安装的简单管件与带有扩展管表面的管件有几乎同样数目的着火问题。最新开发的柴油机排气温度又比较低,容易导致废气锅炉烟灰沉积。统计表明废气锅炉的进口和出口温度对烟垢着火的发生都没有任何明显影响。在现代柴油机较低排气温度下,为了仍能维持船舶蒸汽消耗的需求,促使与其匹配的废气锅炉被设计得更加高效,这包括利用大受热面、锅炉设计为扩展管表面和低燃气流速。上述高效与超扩展锅炉的设计和劣质燃油的使用,使废气锅炉管上烟灰沉积有增加的趋势,并导致烟垢着火。此外,近年来船舶装载不足,也造成着火事故的上升。

3.废气锅炉与柴油机的匹配,锅炉窄点的影响,允许的废气压力损失 图1-9是图1-10可以说明与高效率柴油机匹配的高效率废气锅炉的一些参数对烟垢着火的影响。1)锅炉的窄点

废气锅炉窄点是废气与饱和蒸汽之间的最小温度差,即废气离开蒸发器时的温度和饱和蒸汽之间的温度差。窄点是可以用来表示废气锅炉利用效率的一个参数。温度/热传导图称为T/Q图,图1-9是图1-7所示废气锅炉系统实例的T/Q图。一般蒸汽压力为0.7MPa(绝对)或以上,相应的最低蒸发温度为165℃,按T/Q图废气出口温度不能低于180℃,则15℃或以上用作窄点。(1)锅炉窄点对锅炉受热面和蒸汽量的影响。从图1-10的曲线可看出,废气锅炉窄点由15℃改变为10℃和5℃时,蒸汽量增加5%和10%,而废气锅炉受热面增加1.41倍和2.32倍,当流经废气锅炉的压力损失太大时可降低废气流速。

(2)锅炉窄点对锅炉压力损失和废气流速的影响。较低的窄点可提高废气锅炉的利用效率,但废气锅炉须有较大受热面,因此压力损失也较大。对最大允许废气压力损失有一定限制,设计废气锅炉的废气流速必须降低。低废气流速对形成烟垢有特别明显的影响趋势,现今劣质渣油运转使这种趋势变得更糟。(3)低窄点和烟垢。当窄点及其废气流速低时,窄点是影响烟垢发生的一个参数,相反,高窄点锅炉不必设计成高废气流速的锅炉,原则上,这种锅炉也可以设计成低废气流速,即有低废气压力损失。2)废气锅炉允许的废气压力损失

如前所述,通过锅炉的允许废气压力损失,对通过废气锅炉的废气流速有重大影响。高压力损失如能接受,那么要设计高废气流速的锅炉就是可能的,但是如果只允许小的压力损失,则废气流速必然是低的。

通过锅炉的允许压力损失依赖于柴油机增压器后总的排气系统的压力损失。(1)MC型柴油机排气系统的允许背压。在柴油机的约定MCR工况下,增压器后排气系统总背压最大不超过0.0035MPa,可用增压器后测量的静压力表示。为了系统尾部有背压储备,在约定MCR工况下推荐为0.0030MPa。

排气系统的背压与废气流速有关,即与废气流速的平方成比例,从而与管径4次方成比例。在约定MCR工况下,建议废气管内流速不超过50m/s,实际上为避免压力损失太大,废气流速约为35m/s。

(2)废气锅炉的允许压力损失,在约定MCR工况下,废气锅炉推荐的最大压力损失一般为0.0015MPa。

4.废气锅炉烟灰沉积和着火的预防措施(1)废气流速不能太低 废气锅炉流速低是烟灰沉积着火的主要影响参数之一。设计废气流速低于10 m/s者几乎都有着火故障,而高于20 m/s很少发生着火故障。考虑到柴油机在部分负荷运转流速高达25~30 m/s,烟灰很少沉积,也无需安装吹灰器。火管锅炉的设计废气平均流速高于20 m/s时,对烟管也具有自动清洗的作用。(2)烟灰黏性的预防

含有灰分、残炭和硫分的劣质渣油的使用,使烟灰具有黏性,这是烟灰发生沉积的重要因素。使用含有氧化铁的燃油添加剂,可使烟灰失去黏性,导致烟灰沉积趋势的减少。这样对烟垢沉积的废气流速限制也可降低,即烟垢沉积将失去对低废气流速的敏感性。(3)锅炉受热面废气温度不能太低

锅炉废气出口温度应不低于155℃,锅炉进口给水循环温度,对有预热器的应高于120~130℃,否则凝结的硫酸可使烟灰有黏性,增加烟垢形成的趋势。(4)锅炉循环水流速度和流量比不能太低

应保持锅炉管表面边界层的废气低于烟灰着火温度,减少烟垢点燃的危险。温度高于150℃可发生烟垢着火危险,极端情况下在120℃时也有着火危险。(5)柴油机排气不允许恶化(6)水管锅炉应装自动吹灰器

在船舶经常停航待命和降速航行时,应尽量使用最低燃油费用航速。若柴油机在航行时经常处于较高负荷下工作,应尽量使用最低耗油率航速。从节约燃料费用的角度出发,应尽量使用最低燃油费用航速。最佳经济航速即最大盈利航速。

Sulzer RTA柴油机布置区由R1、R2、R3、R4围成,由经济运转工况点R2可知,平均有效压力降低1%,燃油消耗可降低0.2%~0.25%。

在常用航速范围内,桨转速降低1%,在航速及载货量不变的条件下,一般可减少油耗0.2~0.3% 动力装置选型确定之后,一般应进行船舶经济性的总体论证以确定最佳航速。Sulzer RTA柴油机布置区由R1、R2、R3、R4围成,R2是经济运转工况点,其特点是A.Ⅰ+Ⅱ+Ⅴ

Ⅰ.最高燃烧压力不变;Ⅱ.平均有效压力降低;Ⅲ.平均有效压力为标定;Ⅳ.功率和转速降低;Ⅴ.转速不变。

船速与航速的概念不同,船速是指船舶相对水的速度,航速是船舶相对陆地的速度;航速等于船速与流速矢量之和。

关于续航力、油耗及航速三者的关系——燃油储备一定时,续航力与航速的平方成反比;续航力相同时,油耗率与航速的平方成正比。

废气锅炉的产气量与蒸汽压力有关,蒸汽压力高,产汽量下降。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应根据使用对象确定——仅用于供热系统的,选用饱和蒸汽可产生更多的蒸汽量;需带动辅助机械的,可以将压力提高。废气锅炉出口排烟温度t2不得低于160~170℃;

目前,废气锅炉是按进气温度为255℃,排出温度为188℃标定工况设计的。废气锅炉出口排温t2越低,能够回收的热量就越多。理论上可降至环境温度,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废气锅炉进口排气温度t1越高,可回收的排气热量就越多。

要想获得更多的余热和废气锅炉蒸发量,必须使蒸汽压力和饱和温度都降低 对船舶余热利用方案中利用发动机冷却水的余热途径理解错误的是________。A.冷却水的冷却器是制冷机的发生器 B.冷却水的冷却器作为汽轮机给水的加热器 C.冷却水的冷却器作为制淡系统的蒸发器 D.中央冷却水的冷却器作为制淡系统的蒸发器

上一篇:招商引资经验介绍下一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