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选8篇)
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篇一
第四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2、本组所选的四篇课文,情节性强──孩子爱读;语言质朴简洁──孩子能读;而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好在每篇课文,特别是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29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含义深刻的句子。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6、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提高默读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的阳光里,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
3、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句,能够熟读背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社会的人。
五、课时安排
13《钓鱼的启示》 2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 15《落花生》 2 16《珍珠鸟》 1 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单元测试
13、钓鱼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 的诱惑的自觉性和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2、部分词语的意思。
3、课文内容
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一)、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时。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中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好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朗读课文。
2、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听写生字词。(课文中选择)
(二)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1)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2)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一)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三)交流与指导:
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指导:刚满11岁那年,“我”在鲈鱼捕捞开禁之前2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是留下来还是放回湖里,是道德问题吗?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5、“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6、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导朗读这段话。
8、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三、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jiǎo jiã jǔ sànɡ yîu huî ɡào jiâ
()()()()
shí jiàn yú ěr jiàn qǐ yú ɡōu
()()()()
二、辨字组词。
劳()纽()妖()距()
捞()扭()跃()据()
三、写近义词。
剧烈()著名()面临()抉择()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湖面()的涟漪()的月光
()的目光()的夜晚()的大鲈鱼
()地欣赏()地操纵()的抖动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容:A脸上的神情和气色;B相貌;C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D容纳、包含;E宽容、原谅;F允许、让;G或许、也许。
1、这种情理难容的事你也做得出来?()
2、这个礼堂能容两千人。()
3、他的容颜依旧镇定,犹如生时模样。()
4、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市容市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5、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知道已没有了商量的余地。()
6、妈妈笑容满面地接过奖状。()
六、缩句。
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给下面的问题选择恰当的解释。
1、“我”大概是在多少岁时写这篇文章的?()
A小时候;B刚满11岁;C45岁时;D34岁时。
2、“我”跟父亲是什么时候去湖边钓鱼的?()
A一天夜里;B那年;C有一天;D鲈鱼捕捞开放日前一个晚上。
3、“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为什么要“我”放回湖里去?()
A父亲认为还有时间可以钓到别的鱼;B父亲不喜欢鲈鱼;C父亲嫌这条鲈鱼还太小了一点;D父亲知道还未到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不能捕捞这条鱼。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成语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2.教师制作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要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14课,让我们在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同桌听。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学生按自学提示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四)、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
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五)、拓展实践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20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六)、总结课文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七)、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师: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演读课文。
板书设计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希 望
努 力 →战胜困难→成功 顽强意志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jī fā kāi mù biān zhī
()()()
sù jìnɡ nǎo hǎi dìnɡ ɡîu
()()()
二、多音字组词。
tiǎo()fãnɡ()cān()
挑 缝 参
tiāo()fânɡ()shēn()
三、组词。
珠()骗()幕()择()
蛛()编()墓()绎()
四、把下列词语填写完整。
与众不()源源不()心灵手()依依不()
络绎不()垂头丧()大喜过()筋疲力()
五、选词填空。
巧妙 美妙
1、()的歌声传入耳中,大家的精神为之一振,是游击队增援的信号。
2、这件毛衣编织得极为(),穿在我的身上,令人叹为观止。
视察 观察
3、为了()别人的反应,我穿着这件毛衣,参加了一个时装商人的午宴。
4、()了地形后,工程师决定往东边移动路线,让这条公路绕过这棵大橡树。
强烈 热烈 激烈 猛烈
5、会场上响起了()的掌声。
6、这次战斗打得非常()。
7、寒冷的冬天,()的北方呼呼地刮着,8、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六、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
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2、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3、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4、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七、判断下面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有: A解释说明; B转折
1、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不然,就只有展出未缝成的衣服了。()
2、父亲的教育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3、这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展览会——有的衣服没有袖子,有的只有一只袖子,有的还只是一片布样。()落花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难点:体会赞颂花生顽强生命力的语句。
三、教学准备 《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梅花魂》等文章;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理清思路
简介作者生平,理清课文线索,明了作者思路。板书课题,提问题:“落花生”是事物,以它为题,可以有几种写法?让学生思考,讨论。①介绍花生生长周期,特点,描述花生形状、用途等的说明文;可以“落花生”为线索,通过写事,来揭示某一种道理。
②介绍作者。
二、质疑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设悬念,引导学生读书:这篇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写的?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的顺序写的,来揭示做人的道理。
三、自学生字、词,读准多音字
1.学生按一定的自学方法自学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在课文中理解词义;通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和常用词语。2.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①投影出示生字、词和课后“读读写写”中常用词语,让学生认读。②说说容易错的字,区别:“辟”与“僻”;“慕”与“暮”、“幕”、“墓”。③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④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读后说说哪个词语不理解,提出来大家讨论。
四、指名读课文,把握段意,明了重点 概括段意:
①我们姐弟几个在我家后园的半亩空地上种花生,几个月后居然收获了。
②收获节上,父亲与我们一起谈花生的好处,使我们懂得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
五、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吧,喜欢吃吗?(喜欢)那么著名作家许地山写的这篇《落花生》是不是告诉我们花生什么样子?如何好吃啊?(不是)而是以“落花生”为题,以“落花生”为线索写了一件事,什么事?(我们种花生,过收获节的事)(板书:种花生,过收获节。)
二、朗读提问
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看课文种花生和过收获节两部分内容,哪一部分是详写?学生读后回答。(过收获节是详写,是重点。)
三、分析重点段
(一)自己大声读“过收获节”一段。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2.回答问题:回答“1”后,读书上的句子:“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你是怎么理解的?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天色不大好”、“难得”,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①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②借这个机会教育我们。)
3.回答: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吃花生,谈花生)哪个是重点?(谈花生)
(二)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哪些人谈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板书:我们谈,父亲谈)
1.回答前两个问题后,分角色朗读。2.回答谁谈的重要?(父亲谈)
3.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学花生)
4.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 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5.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6.指名读父亲第二次说的话,做填空练习(见课后)。多读(2遍),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三)这时,“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齐读一遍,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字面意思抓“只”。在句中理解“只”的意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做有用的人。)
问: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对谁有用?(别人、社会、国家。)谁来举例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齐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外,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学生说中心思想。(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了突出中心,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借物喻人,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五、总结深化
1.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2.大家齐读最后一节。(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板书设计
落花生
借 顽强的生命力
物 有用
喻 默默地奉献
人 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kěn xī xī wànɡ tǐ miàn pǐn chánɡ
()()()()
pián yì zhà yïu máo tínɡ fēn fù
()()()()
二、辨字组词。
辟()偿()亭()宜()
僻()尝()停()谊()
三、一字组多词。
()惜()惜()惜()惜
()望()望()望()望
四、写反义词。
热闹()便宜()外表()
可贵()爱慕()喜欢()
五、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词语。
1、翻地 收获 浇水 播种
按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史记》 《红楼梦》 《西游记》 《论语》
按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鲸鱼 羚羊 松鼠 大象 金鱼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词填空。
居然 竟然
1、这样的宏伟建筑,()只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2、我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收获了。
因为„„所以„„ 如果„„就„„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即使„„也„„
3、()我们展出的时装不是成衣,()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些时装缝成后的颜色和式样。
4、我们的设计()新颖,()很有创意,获得大家的好评。
5、()花生的好处有这么多,()大家都喜欢它。
七、找出每组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1、汽车 火车 电车 风车 马车
2、排球 足球 篮球 乒乓球 地球
3、农民 教师 工人 老人 医生
4、鸽子 黑熊 豹子 老虎 狼
5、苹果 梨子 冬瓜 菠萝 西瓜
八、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数: A查点; B计算; C列举。
1、全班数小洪的功课最好。()
2、你去数数,数数今天种了多少棵树。()
3、法官数着罪犯的恶行,判处他死刑。()
16* 珍珠鸟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提高默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哪些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 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出示课件:珍珠鸟)小小的珍珠鸟可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引读课文,尝试回答前面3个问题
1.学生读课文,理清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珍珠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2.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四)、合作,探究质疑
1.教师提出参考方向,学生们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某一方面,解决文中的难点、疑点。
(1)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2)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3)为什么写小珍珠鸟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有何用意?(4)“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回答其他组提问,全班讨论。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六)、联系生活实际,再次理解课文重点句 “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七)、片段练习
1.让学生选取文章某一段落或片断,并拟一个标题。参考标题:“营造绿色的环境”“富有灵性的娇憨可爱的鸟儿”“人鸟相亲,情谊浓浓”“舒适的巢”“雏鸟儿的梦”“妈妈的呼唤”“可爱的小红嘴”“雏鸟熟睡图”。
2.文中意境很美,请从前面的标题中选取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片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
行具体描绘,要写出美感,写出深情,写出蕴味。
板书设计
16* 珍珠鸟
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相信我 人细心呵护小鸟,真好 ↓ 鸟和人的关系和谐、平等、融洽,真好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shēn yōu shānɡ hài fán mào chàn dînɡ
()()()()
ɡǔn yuán fǎn yìn bú dînɡ shēnɡ sâ
()()()
二、辨字组词。
蔓()腊()赖()写()
漫()蜡()懒()泻()
笼()砸()骄()掏()
茏()咂()娇()淘()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挑: tiāo tiǎo
挑战()挑水()挑担()
四、在括号里填上搭配的词语。
()的笼子()的巢()的吊兰
()的丛林()的小嘴()的绿蔓
()的鸣叫()的绒毛()的白点
()的球儿()的情谊()的笔尖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小心()月光如()星()棋布 垂头()气
源源不()络绎()依依()不动声()
六、指出下列比喻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1、阳光射进窗来,把吊兰的一串串小叶照得如同碧玉。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
2、它(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3、我让吊兰的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
七、写出五个含有“看”的意思的字。
例:(眺)()()()()()
八、写反义词。
信赖()简易()熟识()细腻()
九、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色:A颜色; B脸上表现的神气、样子;C种类;D情景;E物品的质量。
1、公园里的气球各色各样。()
2、小英喜形于色,捧着奖状跑到妈妈身边。()
3、路人行色匆匆,都在赶着上班。()
神气:A神情; B精神饱满; C自以为优越而表现出得意或傲慢的样子。
4、他说话的神气十分认真。()
5、少先队员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显得很神气。()
6、珍珠鸟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
口语交际·习作四
一、教学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二、教学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①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②请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③明确要求:
说说生活中给你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①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启发的事情;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②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③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听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①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②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获到了什么启示。③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评价。
四、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
我们思考,获得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好吗?
二、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①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②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二、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略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三、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
回顾·拓展四
一、教学目标
1.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二、教学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盘点
(一)完成读读写写 1.复习导入
1)读一读第四单元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
2)导言:今天,我们再来读读一组很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它们一定能丰富每个同学的知识袋,让我们的行囊越来越饱满。
2.自读词语,注意有些字的写法。1)把成语读正确。
2)在课堂作业本上写一写这些词语。3)说说你还喜欢哪些类似于这样的词语。
总结:优美的词汇让人的大脑睿智,让人的知识更丰富,有兴趣的话,按课分类收集,你会体会到很多乐趣的。
(二)读读记记
师:有些词语,我们不仅需要读正确流利,还需要积累在脑海里,随时用在生活中。那么,请你们打开大脑里的记忆仓库,让这些词语都一一装入仓库里永存吧!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熟。2.边读边想每个词语的意思。
3.同桌对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4.全班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最喜欢的词语是什么? 5.练习背诵这些词语。6.听写词语。7.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词语盘点,对本单元的词语再一次整理复习,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注意积累词语,这样自主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选择一篇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要内容和所得到的启示。
(2)独立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
(3)选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4)拓展。说说学了这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例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等)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1)自读自悟。
(2)组织交流。可选择其中的一两句,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例子,谈谈感受。
(3)背诵。摘抄自己感兴趣的格言。
(4)拓展。补充交流课文积累的名言佳句或警句等。
(5)延伸。建议学生课外继续收集警句名言,有条件的,鼓励他们分类摘抄,以方便查找引用,或者做成卡片,作为座右铭置于书桌、床头,用来经常提醒、激励自己。
以下格言供参考:
贝壳虽然死了,却把美丽留给了整个世界。给予永远比接受更快乐。
铁锚是不怕埋没自己的。当人们看不见它的时候,正是它在为人类做贡献的时候。世间最庄严的问题是:我能做什么好事? 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坚信,我能行──成功,就这样开始。
二、成语故事
(1)让学生自读故事,然后同桌交流:“水滴石穿”是谁在什么时候对谁说的话?它的意思是什么?
(2)“水滴石穿”这一成语现在一般用在什么方面?(3)从故事中画出与“水滴石穿”意思相近的成语。(4)再读故事,说说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5)复述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如有可能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习这一成语故事的体会,并练习用上“水滴石穿”来说几句话。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jiǎo lāo jiâ sāi
()洁 捕()告()鱼()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空地(kōnɡ kînɡ)挑水(tiǎo tiāo)便宜(pián biàn)
空中(kōnɡ kînɡ)挑拨(tiǎo tiāo)方便(pián biàn)
三、组词。
溅()翼()尝()榨()
钩()纵()吩()诱()
四、把下列词语填完整。
小()翼翼 依依不()心灵手()不动声()
不容()辩 大喜过()络绎不()星罗棋()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告: A把事情向别人陈述、解说; B向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 C为了某事而请求; D表明; E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的实现。
1、我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
2、小红自告奋勇,揽下整理厨房的活儿。()
3、复习告一段落后,转入了期末考试。()
4、邻居把这件事告到了法院。()
六、选词填空。
严格 严密 严肃 严峻
1、我们要经得起()的考验。
2、这篇文章的结构很()。
3、老师一向对我们的要求非常()。
4、父亲的表情是那么的()。
七、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起来。
1、李明经常锻炼身体。∥ 李明身体很健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难有多大。∥ 我们要出色完成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关心我的学习。∥ 老师关心我的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修改病句。
1、胆子大起来,敢落在我的肩膀上。
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虚荣、浮夸、对别人没有作用。
2.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篇二
学生在阅读、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与我们小学阶段的日常语文教学不注重帮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梳理分类、对比迁移是很有关系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中指出,应培养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习作教学目标与内容中指出应“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初中阶段对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要求都较小学阶段理性。如果要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顺利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我们的习作教学、阅读教学必须由“扶”到“放”,由“指导梳理”到“自主梳理”,由“仿”到“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近年来,笔者尝试从指导学生列提纲、用提纲入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大处着眼,小处着笔,指导学生编写提纲
所谓“编写提纲”,就是把课文内容的全部或局部,提纲挈领地分为若干部分,然后按每一部分层层细化梳理,或用概括性的词语或句子,或摘录文章的重要词句,以合理的形式(或图或文),最终编写成文章的理解架构。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 如何指导他们学会编写提纲呢?笔者认为,必须与我们的语文教学紧密结合。精读课文以“扶”为主, “扶”“放”结合,而略读课文则以“放”为主,适当点拨。具体可以将编写指导融入以下教学的三个阶段来进行。
(一)预习阶段初现框架
我们总是要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并完成相应的预习作业。除了抄抄、读读的作业外,还可以要求学生思考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一下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来描写,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回答了如上几个问题之后, 就可以作为提纲的第一、二层次内容了。或许这些要求很多教师也会布置,但却没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写下来。书面表达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考并历练语言的好方式。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基本上就可以编写出一、二级提纲了(如下所示)。
为了使预习阶段的提纲编写更加有效,教师可以在学生编写提纲的初始阶段予以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类型,并根据每种类型的课文展开思考。比如小学阶段最常见的记叙文,要侧重编写事情的发展过程。小说、童话、故事,要侧重编写情节发展提要。议论文可以侧重编写论点论据等。我们很多时候会担心学生完成不了这样的作业。但事实是,只要教师足够重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个性化地完成这样的预习作业。或许完成的质量一开始不尽如人意,但是,这样的尝试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利用自己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进行生动的对话。我们不能因为担心,而一味抹杀学生的学习权利!
学生编写的提纲如何反馈?课前能收上来批改并作分析是最好的。因为这样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为接下来的课中引导做准备。 除此之外,在课中安排时间进行反馈也是非常可取的。在预习过程中,“每一个读者都有一套对信息世界的解读。教学的目标不再是教师独白地传递文本信息的过程,而是创造情境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解释信息,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造的过程。”课中反馈的过程就是学生“解释信息”的过程。学习活动超越原先的个人化行为成为群体合作的行为。 学生在表达个人见解的同时,师生不断质疑、对比, 实现信息的不断完善、合理。当然,教师作为引导者,在学生交流反馈的过程中,自己的引导意识是要明确的。
1. 教给方法,归并中理清段落。很多学生习惯了快餐式的阅读方式,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教师在交流中,应强调让学生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边读边想每段的主要意思,读完之后, 再进行“自然段归并”,把内容相近的段落合并为一个意思表达出来。比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分,把课文分为三大部分;也可以按“回忆”“启示”两部分分。
2. 提出要求,抓重点简洁表达。刚开始编写提纲时,学生的语言表达会相当烦琐。交流中,教师可以用示范概括的方法,引导学生简洁表达。当然,如果追根溯源的话,病根在于学生分不清主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写哪部分内容最具体? 为什么如此详细?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作者描写最具体的是“钓鱼和放鱼”。为什么这样写呢?写出“我”对鱼的喜爱,更照应父亲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如此,为作者获得人生的启示作铺垫。这样一来,概括和梳理时,表达就会有序、简洁起来。
(二)课堂品读细化框架
一般情况,语文教师上家常课,总是喜欢不断地提问题,然后学生读书思考,不断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节课结束后,教师甚至发现自己在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写,学生也自始至终没有什么下笔的机会。热热闹闹一节课过去了,没有留下什么学习过程的印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将提纲的编写和课文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师和学生一起边学习课文边细化提纲的框架。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已经梳理出了文章的一、二级提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二级提纲当中的一个点或者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进行教学,细化提纲,示范编写提纲的方法。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教师可以抓回忆部分“我”的心理进行教学。教师问“:从钓到大鱼到放回湖中,我的内心经历了一番跌宕起伏的变化,尤其在放与不放这件事上,我和父亲的态度产生了分歧,他们各自是什么态度?”(父亲要把鱼放回去,而我却不愿意放) 接着教师问“:我为什么想把鱼留下来,父亲为什么又要放回去呢?用‘______’画相关句子。”在接下来的集体交流中,师生先集中反馈“我为什么想把鱼留下来?”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也许会抓住“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一句中的“啊”“从没见过”体会到这是“我”第一次钓上这么大的鲈鱼。学生也许会抓住“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迅速把它拉上岸来”中的“好长时间”“小心翼翼”等词语体会到这是“我”好不容易才钓上来的。学生也许会抓住“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一句中的“静悄悄”体会到当时没人看见我钓上鲈鱼,拿走鲈鱼神不知鬼不觉。学生也许还会抓住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剧烈地抖动”“啪啪”“轻轻翕动”等词体会鲈鱼的大和美。学生也许还会抓住“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一句中的“欣赏”体会我和父亲的喜爱之情。一个“欣赏”,透露的是人物的内心情感。经过这样的一番课堂生成,我们的三级、四级、五级提纲可以完成(续上面一、二级提纲)了。
经过如上的示范,教师即可把品读、编写提纲的权利还给学生。为了使学生的自主感悟到位、合理,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主导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品读自己编写提纲。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自读、自悟、自编。当然,我在实践中更侧重于让学生先自己体悟、编写,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反馈。这样的群体对话在感悟和提纲编写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学生对文本意义以及对主导问题的思考、理解在范围和程度上都存在差异。一定范围内的交流对话,给学生了解这些差异提供了机会。学生容易产生知识的“彼此共振”。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说不定也在交流对话中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不用担心学生的学习会花费太多的时间, 因为这样的交流学习非常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自然较好。经过学生的反复交流、斟酌,关于《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的学习,最终将呈现这样的一份学习提纲。
当然,学习提纲的呈现形式以及呈现的内容, 和教师的教材解读、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重点安排都有很大的关系。要让学习提纲更加科学、实用,教师必须谙熟文本内容、内在规律。了解和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当前文本所构成的认知矛盾, 然后巧妙设计主导问题,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悟读文本、编写提纲。
(三)课后整理反刍框架
课文的提纲呈现出来后,一篇课文基本也就上好了。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还应该对提纲进行梳理、补充。对于中等以下学力的学生,提纲的来龙去脉还需要反复斟酌,甚至增加一些有助于自己理解的内容、摘要。对于学力较好的学生,除了增加一些摘要、提示之外,他们更喜欢在课文提纲的下面,用几句话或者一段话,写写自己的学习体会、人生感悟,甚至是自己还不太明白的问题。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课文的认知都有一定的帮助。
在实践的后期,也就是学生到了六年级后,“反刍框架”的方式,一般就体现为“仿写”。要求学生模仿文章的写作方式,写一写自己的“下水文”。五年级也可以适当让学生模仿着写一个段或者几个段《。钓鱼的启示》就非常适合模仿,学生可以仿照它的文章架构、写法,写写自己的某次经历及启示。 这样的“仿写”,是引导学生内化、外化课文写作形式的很好载体。而且,还会收获意外的惊喜,因为很多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在借鉴中加入自己的一点写作尝试。
二、纵横联系,悟写结合,帮助学生用好提纲
提纲编写的过程,其实不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理清文章条理、归纳和总结的习惯。同时,提纲编写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进行概括,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用词、炼句的能力。当然,编写提纲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帮助不仅限于此,或者说其作用还可以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那么,后期如何用提纲?
(一)提纲对比,零存整取,单元习作巧迁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写作教学”中具体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读写结合,是传统语言文字教学的精华。国外的“读写结合双向交流模式图”(如下所示)非常清晰地呈现了读与写错综交互的关系。
如上图三个知识块,共享策略知识表明,在知识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读写双方都从对方学到自己最需要、最管用的东西。读写结合是“读”“写”共赢的。
如何实现“读写结合”?人教版教材单元主题是按照人文专题来组织的。每个单元的编排大致包括“阅读”板块“、口语交际·习作”板块“、回顾·拓展” 板块,这些板块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人文专题” 的。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生活中的启示”,在“阅读”板块编排了《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四篇课文,每篇课文都包含着如何做人的哲理。在“口语交际·习作”板块,编排了说启示、写启示的内容,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示的事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 写写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在“回顾·拓展”板块,既帮助学生回顾了课文的重点语句(启示),又提供补充了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启示”打开思路、丰富材料。整个单元的内容安排是环环相扣、互相支撑的。因此,我们的“读写结合”不应该仅限于日常课文教学时的片段仿写、提纲编写等,教师还应该站在整个单元的视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单元课文学习时编写的所有提纲,在提纲的对比当中,启示学生即使是同一个主题的内容写作,其写作的方法、表达的顺序都可以各有千秋、新意不断。
例如“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虽然四篇课文都包含着如何做人的哲理,但其写作的方法不尽相同。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去对比发现,学生是很难有所长进的。特别在单元作文中,学生将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才能写好,最终人云亦云、毫无新意。 如果我们在每篇课文的学习时就编写了相应的分级提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翻开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后提纲,然后在小组内对比交流。学生首先可以依据提纲再次复述、回顾文章的内容、脉络。然后对比四篇课文的提纲,从中发现写作内容、写作方法、 写作顺序的区别《。钓鱼的启示》是先回忆一件事情,然后写自己的感悟。写作上比较侧重细节描写、 心理变化的描写《。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先回忆一件事,认识到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然后是记叙“我”人生道路上的两次困境,以及凭借 “走另一条路试试”的勇气走出困境,走向成功。整篇文章心理描写有特色,全文首尾呼应《。落花生》 则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而获得的启示则是杂糅在人物的对话当中表现的。全文虽然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但是详略非常明显,借物喻人,耐人寻味《。珍珠鸟》,先描写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自然流泻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其间穿插描写了作者对小生灵真诚、无微不至的关爱。全文主要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小鸟的变化,作者的喜爱、呵护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四篇文章,从写法上看,描写的侧重点不一,有的侧重相关事件描述,有的侧重相关启示的实践,有的则侧重启示含义的诠释。从内容上看, 有的是针对一件事获得一个启示,有的是针对一种东西获得一个启示,有的是针对一种现象获得一个启示。总之,综合对比中,学生可以在发现区别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生活积淀,灵活运用相关的写作方法,在单元“口语交际·习作”板块为自己所用。
(二)期终梳理,温故知新,学生自主培养兴趣
期终复习梳理,是每个学期或长或短要经历的一个基本学习过程。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教师惧怕上复习课,因为知识量大,无从下手;学生惧怕上复习课,因为基本是做练习或者考试。复习课,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何复习? 可以以提纲为抓手,关注整体,讲究方法,注重序列。
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阅读复习与习作复习分开来进行。阅读复习先将课文的知识点说一遍,与学生整节课一问一答,然后找些拓展练习做一做。习作复习则先概括地说说如何取题、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然后命个题目让学生尝试写一写。这样的复习,有时甚至混淆了学段、年级的学习目标, 莫名地提高或降低了学习的要求。其实,语文学科的整体性是相当强的,复习的过程也应该关注基础知识、阅读、习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教师可以运用提纲实现这一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复习。小组内先朗读课文,然后默读提纲,接着让小组成员或者借助提纲复述课文,或者看着提纲向其他组员介绍课文,最后小组内听写难写的字、词,背诵必背的语段。如此一来, 复习的主要任务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复习兴趣也自然高涨。教师做什么呢?当学生复习完一个单元之后,教师围绕学习提纲做两件事:一是围绕学习提纲,查漏补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写在提纲边上的学习疑难。教师可以参照单元学习提示,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或者以提问的方式检查,或者以拓展阅读的方式检查,但检查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单元学习提示的要求上。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提示是“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教师的检查与拓展都应该集中在“主要内容”“启示”“词句含义”上,考察学生能否概括类似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否读懂作者获得的启示,能否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二是围绕学习提纲,要求学生梳理写作方法,知道“通过事件写启示”这一类文章可以怎么写。教师可以拓展其他的一些写法类似、主题类似的文章让学生对比,提高习作认识。这样的复习,以提纲为抓手,实现了阅读、习作、基础知识的整体性梳理,学生的知识板块和脉络都比较清晰,习得的知识成序列化积累,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复习的方法,操作方便,事半功倍,真正实现了教材的工具性线索和人文性线索的完美统一。
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篇三
一、前置之“实”
近年来,全国习作检测中非常关注实用性文体,而建议书就是其中之一,它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新课标对于高段习作的目标描述非常清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尤其是对于建议书的讲评,前期素材的积累尤为重要,因此把综合实践前置,通过调查积累素材。学生可分组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保存下来,把素材积累得殷实。
为了便于在评改课时可以聚焦内容的修改,而不必关注文体格式上的修改,我通过微课教学把建议书格式前置,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明确格式写法,并自主完成习作,根据学生实际反馈制定评改要求。
二、评改之“用”
在习作讲评时,结合综合实践积累的资料,引导学生用“说明方法”将“现象”部分描写得更加清楚、具体;用“三维法”引导学生将“建议”部分修改,体现它的价值。最终使学生会用建议书,提升习作能力。
【目标定位】
依据教材目标:新课标中对于高段习作教学,明确指出:“学写建议书等常见应用文,内容符合文体要求。”而建议书的内容,主要是写清楚调查的现象,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另外,《新课标》也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依据前置反馈:通过前置性习作的批改发现,全班学生普遍没有把调查得到的污染现象写具体、清楚;另外,之后提出的建议部分,也有一部分学生提出的建议没有切合实际,价值无从体现。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角色转换,产生修改习作的兴趣,乐于修改习作。
2.通过前置素材对比,会利用说明方法将“调查现象”写清楚、具体。
3.通过范文引导,学会按“三维”法将建议修改得切合实际。
【案例描述】
一、实践调查,框定格式——“综·式”前置
1.明确主题,实践前置——收集资料
为了便于聚焦评改目标,我把本次主题确定为写一则“污染环境”的建议书。
师:在我们确定了主题之后,再来看要求,我们可以发现,在写建议书之前,我们需要做什么?
生1:需要进行关于“污染环境”的现象的调查,然后才能把调查到的现象写清楚。
师:那么我们现在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分工的讨论,最后完成分工表格,明确各自的分工。
学生经过组内讨论,最终明确分工,并在双休日进行实地调查,并最终积累相关的文字、图像资料。
2.微课导学,格式前置——明确格式
教师制作微课,让学生明白前置学习建议书的格式和一般的写法。
(1)建议书的内容
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2)建议书的步骤
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再说明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建议书的格式
标题;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3.习作前置,一稿批改——了解学情
教师关注学生的习作内容,反馈得出:调查现象部分,学生普遍没有写清楚、具体;而学生提出的建议,很多都是不切实际的,如何治理的途径也没有明晰。
生1:近期以来,某地的大气污染很严重,这是因为大量的工厂排放出的有害气体,才造成现在的大气污染,如果再这样下去,可能会造成我们呼吸困难,导致人们中毒死亡。(评:现象简单)
生2:近期,某地正在进行污水管道的改造,很多挖掘机在路上穿行,使得道路破裂,黄沙漫天,道路旁的树木枯死,甚至许多沙石倒进河流,污染了整条河。(评:整个现象描写清晰)
生3:最根本的一点是普及环保意识,只有人类具备环保意识,上述的建议才能顺利实施,地球才能转危为安。(评:怎么普及没有写出来。)
二、聚焦要点,方法领航——评改“依法”
1.基于素材,说明具体——聚焦“现象”
(1)角色转换,阅读习作——发现要点
师:既然建议书是写给有关部门的领导看的,只有采纳了你的建议,才能体现出你的建议书的价值,那么,就让我们来角色转换一下,假如你来做有关部门的领导,看看这两份建议书,你会采纳哪一份?
教师出示学生的两份建议书。
学生评选——全部都选第一篇。
师:为什么大家都会选择第一篇?
生1:它的污染现象描写很具体,第二篇很简单。
生2:它的现象的描写很清楚,不是很笼统的。
生3:它的建议很有针对性。
生4:它的建议很切合实际。
……
师归纳:对比之后,我们发现了,一篇建议书要被相关部门采纳,体现出价值,就必须把这两块的内容写好才行。
(2)聚焦“现象”,对比阅读——领悟“说明”
教师出示一篇学生的优秀习作。
师:我们来聚焦这份关于水污染的建议书的现象描写部分,你觉得好在哪里?请画一画相关的句子,或者圈一圈词语,并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阅读,并批注。
生1: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河水污染的范围写具体了。
生2: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把河水污染的后果写清楚了。
师:以小见大,将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呈现出来,更能带给人震撼,直刺人心!
生3: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污染程度形象写出来了。
师:打了比方,更加形象地写出了污染的严重。
生4:小作者做了一个假设,把后果写清楚了,更使人体会到了后果的严重性。
师:这样一个假设,把可怕的后果揭露了出来,怎么能不发人深省,不采纳你的建议呢?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如何才能把这一现象写得震撼人心,体现出价值?
师归纳:可以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做假设等说明方法来具体、形象地描写调查得出的现象。
(3)结合素材,修改“现象”——运用“说明”
师:我们再来看这则建议书的“现象”描写部分,老师把与之相关的调查所得的资料,包括图片,都在课间上呈现了,请根据调查所得的资料,运用说明方法,把这份建议书的“现象”部分修改得更清楚、具体些。
学生进行修改——教师结合范例中的素材进行个别点评。
(4)积累经验,自行修改——说明“实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帮这位同学进行了修改,相信大家也一定有经验了,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自己前期收集到的资料,运用说明方法,把自己的“现象”部分修改得更加清楚、具体。
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结合学生的素材进行个别点评。
2.范文引领,“三维”思考——聚焦“建议”
(1)研读分析,明确要点——切实可行
教师出示下水文。
师:我们来自习研读,看看老师的建议部分,好在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生1:提的建议很具体。
生2:提的建议很切实际,没有异想天开。
师归纳:是的!要想被相关部门采纳你的建议,那么你的建议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
(2)交流体会,引出方法——体悟“三维”
教师出示下水文,引导学生发现提建议的方法。
师:老师的建议提得好,好在哪里?
生1:针对有关部门的职权范围来提的。
生2:针对实际的生活需要来提的。
生3:建议的实施过程很清楚。
师归纳:原来建议的有效与否,我们可以从“职能范围”“实际需要”“过程清晰”这三个维度去衡量。
(3)范例交流,修改“建议”——试用“三维”
教师出示一份建议提得不切实际的建议书。
师:同学们,这份建议书提的建议不是很好,请大家根据“三维”法,从实际去思考,帮助修改一些建议。
学生交流修改的建议——教师根据“三维”法,进行个别点评。
(4)积累经验,自行修改——运用“三维”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帮这位同学进行了修改,相信大家也一定有经验了,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老师教给的方法,从这三个维度去思考,修改自己的建议部分,以使自己提出的建议更有价值,也能让相关部分予以采纳。
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结合学生的素材进行个别点评。
【教学反思】
一、前置之“实”
1.调查前置,积累素材
写作来源于生活,如果没有习作的素材,学生的习作将毫无深意。建议书更是如此,需要大量的实践调查,来收集相关的资料。基于此,我才把调查现象前置,积累了习作素材,文字或图像,有图有真相,使之后的评改不是空对空,而是有针对性地修改。
2.格式前置,聚焦写法
新课标指出:“习作,其实就是为了自我表达。”因此,不应该框定学生的思维和习作的内容等。而前置性习作能真正体现这一理念。但是,建议书却有自己的文体要求,如:调查主题、书写格式等。只有在学生明确格式写法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写出一份自己的建议书。把格式的教学前置,教师在讲评时,就可以节省时间,对建议书的内容集中进行针对性地讲评,引导学生用适用的写作手法来写这两块内容,提升建议书整体的质量。
二、评改之“用”
习作评改的成败,很大部分取决于要点是否突出,有没有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抓要点,进行重点攻坚,把讲评落到实处,达成评改目标,而不是泛泛之谈。通过学生前置习作的反馈,我发现本班学生写建议书的难点其实就在于两点:调查现象描写得具体、清楚和提的建议切实有效。因此,我在讲评时就紧紧抓住这两大难点去突破。结合高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我梳理出突破这两大难点的方法:把现象描写得清楚、具体,可以运用说明方法,使之具体生动;把建议提得有效,主要从“职能范围”“实际需要”“过程清晰”这几个方面去思考。我在教学时,把学生前置收集的资料紧密结合,根据实际,把这些方法渗透在学生的交流评改之中,达到讲评的实效,学生习得了习作方法,也提升了写作能力。
三、课后之“思”
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篇四
1、(筋)疲力尽
晚霞(辉)映
不容(争辩)
月光(如水)
星(罗)棋布
心(灵)手巧
(与)众不同
(络绎)不绝
轻松(自在)
能书(善画)
能工(巧匠)
2、形容高兴的四字词语:大喜过望、兴高采烈、欢天喜地、手舞足蹈
形容人多的四字词语:络绎不绝、人山人海、高朋满座、门庭若市
形容非常小心的四字词语: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谨小慎微
我能写出形容心情的四字词语:百感交集、悲欢离合、沾沾自喜、唉声叹气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不动声色:不改变原来的声音和脸色。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翕(xī)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解。
7、描写月光的:
银色的月光
皎洁的月光
月光如水
月明千里
月朗星稀
月落星沉
月圆花好
三、课文理解
1、《钓鱼的启示》
重点句理解: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
①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是与非”的意思是对与错,联系内容,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抉择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
②“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中,诱惑人的“鱼”是指: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
举例: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
③本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④“我”和爸爸去钓鱼,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得意,当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急切地想知道原因,当爸爸坚持要“我”放了鱼时,“我”乞求;当“我”把鱼放回湖中,“我”依依不舍。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严格的教育是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重点句理解: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把自己堵死在一条路上。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这样”指的是走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②本文记叙了“我”在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时,是父亲对“我”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别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从而走出困境获得成功的事实,从中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③文中重要比喻句
我大喜过望,脚下放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比喻)一朵幸福的云指的是: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向我订购四十件毛衣 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比喻)
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比喻)
3、《落花生》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
①《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②作者许地山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③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作者通过花生的特点,赞美了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品格。
④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4、《珍珠鸟》作者冯骥才。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①本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小家伙”这个词,让人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雏鸟的喜爱之情。
② “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四、日积月累、作文
1、面对挫折时你要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接近成功时你要告诫自己:“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在失败中,你会认识到:“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经历一次次磨难,你会这样鼓励自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智者的智慧就是在于不断地调整自己、剖析自己、完善自己。
2、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其实是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对我们都会产生启发和教育意义,想想下列事物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小草(顽强)铺路石(勇于牺牲)海鸥(勇敢)
蜡烛(奉献)
3、每当我取得好成绩而骄傲时,老师就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你 一定要戒骄戒躁,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4、王羲之七岁就开始学书法,洗毛笔把池水都染黑了,最后终于成为颇负盛名的大书法家,他的事 例说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5、一个人提示自己要爱护身体,就写下一个座右铭:“健康是幸福的源泉。”另一个人告诫自己要守信用,可用论语中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课外名言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给我启发的一件事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但有一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受益匪浅。
记得那是的我还只是一个9岁的小男孩而已呢!那是万里无云,鸟语花香的一个春天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帽儿山。开始爬山了,我们开心极了,一路上有说有笑地向山顶爬去。不知不觉中我们爬到了半山腰。这时我早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了。这时,我多么想回家悠闲地看电视啊!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孩子,你不能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那么你到最后将一事无成,前面做的事都是有徒劳的,你要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
听了爸爸的话,我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往上爬,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美丽的风景,我心里快乐极了。
通过这件事我得到了一个启示:一个人做一件事要坚持到底,量力而行,不能半途而废,只要你认真做就一定会成功。
2)文明只差一步
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兴高采烈的说着,一阵风吹来,夹杂着一股臭味。
他们东瞄瞄,西望望,原来是从前面十字路口的垃圾桶传过来的。那垃圾桶的入口处挂满了很多垃圾,旁边的地上还有一堆剩饭、香蕉皮和宠物的类便等垃圾,上面围满了一群绿头苍蝇,在嗡嗡地叫着。
小红卷起袖子,将垃圾一一捡进垃圾桶。她见小明不动,就说:“你怎么不帮忙呀!”小明却 想:整个世界那么多垃圾桶,都有垃圾,我俩能捡完吗?而且今天捡了,明天还有新的垃圾,得想个办法治治。于是,他拿出一张纸,写上“文明只差一步”这几个字,贴在垃圾桶上,警示人们将垃圾倒入桶内。看到这小红笑了。
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篇五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在第四单元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感悟待人真诚、真实的重要;最后,又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的给人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于社会的人。
在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时,当学生明白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意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采取的方法不止一种,这种方法不行时,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之后,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曾经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或为了办成一件事时,你是怎样想办法实现的?有一个学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举的例子是这样的:他说他很想看电视,他奶奶又不让他看,他想,奶奶没有睡着时,我就不看,等奶奶睡着了我再看,他并且联系实际说,想跟奶奶一起看电视这条路走不通,于是我就走第二条路,等奶奶睡着了我再看。没等他说完就有了我前所说的这种场面。我当时也觉得很有意思。当时,我没有直接批评这位同学,并且肯定他对我们学习的内容真正理解了。然后,我乘机对这位同学进行思想教育,要求我们的愿望和理想应该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这位同学听后,觉得不好意思。同时,同学们也都有了新的认识。这样既维护了这位同学的自尊,保护他的积极思维,又所有学生都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不要挫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才能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篇六
一、我能把字写得又正确又漂亮。(16分)
dà rén dōng xī xiǎo niǎo shuǐ guǒ
lì zhèng shū běn kāi xīn kě shì
二、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上“√”。(9分)
两个(liǎng niǎng) 星星( xīng xīn) 多么(me mē)
正反(zèng zhèng) 远近(jìn jìng) 尺子(cǐ chǐ)
黄牛(liú niú) 森林(sēn shēn) 去年(qù qǜ)
三、我能辨字组词。(8分)
刀( ) 云( ) 本( ) 五( )
力( ) 去( ) 木( ) 正( )
四、我会把下列的句子补充完整。(15分)
1.远看 有色,近听 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 不惊。
2.锄 当午,汗滴禾下 。
谁知盘 餐,粒粒皆辛苦。
3.众人一条 ,黄 变成金。
4.我是 国 ,我国的国旗是 星国旗。
5.弯弯的 小小的船。
五、看图选字填空(填序号)。(8分)
六、找一找,分一分。(9分)
①远 ②苹 ③花 ④桃 ⑤近⑥草 ⑦林 ⑧边 ⑨桥
艹 :
辶 :
木 :
七、照样子,加一笔,变新字,再组词。(12分)
例:一 →(十)(十个)
大 →( )( )
口 →( )( )
了 →( )( )
日 →( )( )
二 →( )( )
木 →( )( )
八、连字组词。(14分)
看 叶
秋 有
还 果
苹 见
树 天
江 包
书 南
作 土
青 晚
尘 旗
昨 丽
国 女
美 业
男 蛙
九、填空。(3分)
1、“女”字共有( )笔,第二画是( )。
2、“里”字共有( )笔,第六画是( )。
3、“水”字共有( )笔,第二画是( )。
十、补充句子。(6分)
在 游来游去。
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篇七
一、正确认识中学生与流行音乐、教材音乐的关系
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是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慢慢形成和定型的阶段。这个时期, 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变化, 开始对异性充满好奇和渴望, 对朦胧的爱情生活十分向往, 对外界的事物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是容易对一些问题认识不够全面, 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而现阶段大部分流行歌曲都涉及情感生活、表词达意直接明了, 通俗易懂、节奏明快、旋律变化丰富、配器音效动感而震撼, 充满了时代的气息。然而初一音乐教材有一些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单元内容, 如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亚洲之声》,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兴趣。
面对流行歌曲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冲击, 我们不能“闭关自守”, 这样会激化学生的逆反心理。然而初一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区分流行音乐的优劣或者对影视歌手盲目崇拜。因此, 音乐教育应当成为音乐资源的指导者和学生音乐生活的指路人。
二、如何将流行音乐合理引入初一课堂
1、将流行音乐引进课程导入部分,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导入是上好音乐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教师教授新课或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第一步, 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促进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铺设的作用, 音乐教师应该在了解教材内容和逻辑的基础上, 结合最能激发初一学生兴趣的流行音乐设计出有效的导入。例如:七年级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环球之旅——亚洲之声》,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日本音乐的主要形式和特征, 并且学唱歌曲《樱花》。而多数初一学生对日本的了解甚少, 对学习日本的文化和音乐的兴趣也不高。同时, 歌曲《樱花》这首作品是采用日本都节调式写成,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唱歌曲的难度。因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选择亲自为学生表演受学生欢迎的流行音乐《天空之城》作为课程导入, 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教师还可以提前与班上有乐器特长的同学排练完成小提琴钢琴协奏《天空之城》。这样一来, 导入的音乐内容一下子拉近了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而导入的形式, 也较为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从而使教学过程很自然地过渡到日本这个国家的音乐文化介绍, 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安排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将流行音乐引进拓展部分, 大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1) 欣赏环节之后的拓展
初一的音乐教材为每单元第二课时安排了丰富的音乐欣赏部分, 其中有部分作品是器乐曲。但是其中的多数乐器在现在的舞台上难得一见, 这就使学生感到陌生。再有其中一些乐器的音色不那么圆润动听, 使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例如: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教材要求欣赏朝鲜歌曲的同时, 了解伽琴这种乐器。笔者在实习旁听过程中发现学生听完教材配的伽琴音频, 都开始打瞌睡, 很难集中注意力用心欣赏。因此, 教师可以选择视频——伽琴演奏《卡农》 (本视频由8把伽琴同时演奏《卡农》为街舞表演配乐) 。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旋律《卡农》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使伽琴的音色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学生喜欢的街舞也利于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
(2) 课后小测的拓展
初一教材在每个单元的末尾都会安排一些“小竞赛”或者“小测”, 意在测试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然而整天埋在语数英书堆里的初一学生, 又怎会有激情完成音乐课上的课后笔头练习。对于此,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最后5至10分钟来做听辨的测试。而这写听辨的音乐作品, 教师可以选择流行音乐与传统相结合。例如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在讲解草原上的蒙古族、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藏族音乐特色后, 教师可以安排如下几首歌曲作为听辨测试的曲目:《雅鲁藏布大峡谷》 (藏族) 、《万马奔腾》 (蒙族) 、《香巴拉并不遥远》 (藏族) 、《掀起你的盖头来》 (新疆哈萨克族) 。其中歌曲《万马奔腾》、《掀起你的盖头来》为传统民歌, 其他三首为流行音乐。如此安排一方面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 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得听了两首本来不太情愿接触的传统民歌, 教学效果显著。
3、充分挖掘流行音乐中的传统音乐元素, 努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初一音乐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安排欣赏藏族民歌《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而这首歌曲的音区极高、演唱方法较为传统, 歌唱家音色嘹亮, 故初一学生对这样的歌曲陌生。如此一来想要通过民歌《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来讲解藏族民歌的特点显然难度很大。因此,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藏族流行歌曲中的传统音乐元素, 选择具有较明显传统音乐元素的流行歌曲来对比讲解藏族歌曲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索朗扎西的歌曲《幸福香巴拉》, 将此与民歌《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作对比性的介绍, 启发学生发现两首歌曲在歌词、题材内容、速度、旋律、音高音区等方面极为相似, 从而引导学生总结藏族民歌的特点。同时, 提示学生发现《幸福香巴拉》充分结合藏族传统音乐特点, 运用rap (说唱) 等现代流行歌曲创作手法, 抒发了对“香巴拉”的无限憧憬与向往。这样一来, 教师迎合学生兴趣, 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与藏族传统音乐作对比, 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于藏族传统民歌特色的印象, 还让学生了解到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并不是分离的, 大多流行音乐都是建立在传统音乐特色的基础上, 加入现代元素写成, 这就为端正学生认为传统音乐“土”、“过时”的理念起到一定的作用, 同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结语
8.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篇八
本单元的主题围绕“生命礼赞”,精心选择了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来讴歌生命,赞颂生命的伟大。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动物朋友。在活动中,应充分搜集资料,利用各种形式,关注自然、关注我们身边的动物朋友,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体会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故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有个性的表达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手抄报制作等,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交流对动物的了解、认识和情感体验,关注动物生存状况,培养爱护动物意识,树立珍惜生命的情感。
【导入新课】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更多地了解动物,关注动物的生存状况与各种动物和谐相处。关心动物也就是关心人类自己。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也有感情,也有智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共同走进动物的世界,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动物朋友。
动物故事擂台赛:
指导语:俗话说: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对应着地上的一个人或动物。天上群星闪耀,我们人间的舞台上也是“星光灿烂”,你可知道银河系中的满天星斗都对应着地球上的哪种动物吗?下面让老师和大家一起在浩瀚的星空下,与您细数动物中的“明星”。
活动一:星星、动物巧配对
指导语:在课前已经让同学们去搜集星星、动物知识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分享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吧。请用“我认为 (动物)是 (星星),它们的相似点是 ”的句式,比一比那位同学说得准确、恰当。
例如:
学生1:我认为猴子是“文曲星”,它天资聪明、敏捷,有才气,是文曲星下凡。
学生2:我认为公鸡是“启明星”,它一般出现在清晨,有吉祥如意的象征。
活动二:讲述经典动物故事
指导语:课前已经安排同学们去观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大型电视节目,下面就让我们大家把看到的、听到的关于动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要求:
(1)学生对故事内容要熟悉,确定讲述的顺序。
(2)吐字清晰,声音抑扬顿挫,有感染力。
方式:2~3名同学讲述,予以评价。
保护动物大联盟:
指导语: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动物朋友的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到社会中去,完成下面的活动,比一比哪位同学更优秀。
活动一:小记者在行动
街头采访:
(1)向你身边的父母师长、同学朋友采访他们对动物的态度意识。
(2)采访政府官员对动物的保护措施及对滥捕滥杀的制裁行动。
活动二:动物大调查
(1)调查宾馆、饭店是否有捕杀、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
(2)调查了解我国稀有、濒危野生动物的现状。
完成调查报告:
1.根据学生实际,在家禽家畜、宠物、野生动物中选择一两种动物,开展小型的动物调查。
学生分组、分工,选择感兴趣的动物,确定调查的主题。
2.學生分组合作完成调查报告。
活动过程:小组交流→提交提纲→完成报告→教师点评→评选表彰。
活动三:保护动物,我在行动
撰写保护动物倡议书或拟写几条宣传标语。
要求:学生撰写倡议书及标语,语言要简洁、具体、醒目,有号召力。
【课堂总结】
人与自然本应和谐共处的,曾几何时,人类简单地以人为中心来决定动物的生死和善恶。在自然和人类持续发展的今天,对于动物的爱护已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价值观。让我们来共同关注动物朋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布置作业】
以“人类的朋友—— 动物”为题,完成一篇600字作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推荐阅读: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10-12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08-26
行知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试题07-26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07-01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07-10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09-06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1-07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及单元备课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