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和工作的联系(共9篇)
1.创新创业和工作的联系 篇一
中共河东区委区直机关工委
关于做好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深化和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临东发[2011]14号),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结合区直机关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实践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功能,拓展服务途径,搭建服务平台,丰富服务内容,团结和带领区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加快河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基本要求
各级党组织要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和党员思想、工作实际、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突出科研领域和学科的特点,不断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着力解决好社会群众和单位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依据群众最大需求进行决策的观念,把服务社会、造福群众、作为定课题、出成果、出政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高科技成果施惠于人民、造福于人类的观念。牢固树立以科学技术服务社会,把被服务单位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全部工作得失成败的最高标准。使各级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不断得到新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得到新提高,群众为加快科技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新体现。
三、工作内容
(一)完善和落实为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永恒职责。机关各单位每年都要制定为民办实事的具体项目,明确分管领导,承办部门,责任党员,完成时间和工作要求,并建立督办制度。通过推行党员承诺等制度,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根据各自岗位置则,运用领导服务接待日、现场办公等有效形式,认真做好群众接待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经过努力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并协调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科研院所定课题要严格落实各项标准,为河东的科技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完善和落实帮扶特困职工的长效机制。机关各单位要和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采取职工募捐等方式建立扶
危解困基金、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要组织党员发挥科技优势,积极参加以慰问困难户和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帮困活动,党员干部要坚持定期到特困职工家中走访,有帮扶能力的党员都要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既要立足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工作技能,自立自强。
(三)完善和落实端正行业作风,加强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机关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不断完善端正行业作风的具体措施,进一步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把行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重、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直机关各级党组织要把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列入重要议程,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具体组织工作。
(二)深入基层调研。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坚持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始终着眼于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工委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要建立1—2个基层联系点每年至少要有2个月时间,深入联系点和基层单位调研,特别要注意深入到困难单位和问题多的单位,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实际问题。
(三)搞好督促检查。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下级党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督促检查,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情况的督促检查。广泛吸收群众参与,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接受群众的评价和监督,对工作不落实、多数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检查、测评和整改的情况要向职工群众进行通报,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要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不断完善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有效措施,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推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
2.创新创业和工作的联系 篇二
一、以比较优势引导学生坚定信心
职校生们普遍担心就业问题, 其内在的根由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将来在就业市场的“学历取向”现象中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的担忧, 二是对财会专业在人才市场需求中因“角色单一”而产生的就业门路窄的担忧。
其实, 与大学及更高的学历层次相比, 中专教育面向市场, 有很明确的市场定向, 从招生开始, 就已考虑了今后的就业市场情况。中专毕业生是受过良好的专业技术教育而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人才, 在人才市场中有另外一种特殊的竞争能力———那就是人才的实践能力。中专学习针对性强, 操作能力强, 很容易在短时期内适应用人单位需要, 同样具有人才市场竞争力。
我利用与学生交谈的机会, 问学生:你作为一个创业者, 最初阶段你是希望多聘用那些学识渊博者还是希望尽快找到更多合心的助手和能干的部下?你作为一个私营企业主, 你会去高薪聘请一名注册会计师还是聘用一名合适的专业会计?许多同学回答都是后者。同学中间也出现了自发的讨论, 一位同学介绍说, 他有一亲戚, 在同时收到普高和中专两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 面对自身条件和各方面的现实, 果断选择了中专, 结果毕业后很快找到了工作, 因为他注重的是“面对市场选择”。这个活生生的例子, 就是当今时代青年多元化地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榜样。找到了自身的优势, 同学们先前存在的忧虑逐渐被打消了, 从而坚定了学好专业的信心。
二、以市场特点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无论是哪个企业, 都离不开管理。其中企业的财务管理, 通常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会专业教学目的就是面对市场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有的学生看见上届财会班已毕业的某某同学到现在还未顺利就业, 便简单地认为财会专业不如其他专业好找工作, 财会人才需求空间天生狭窄。个别同学甚至于要求改换专业, 一度影响了班级其他同学的专业知识学习情绪。
为了消除同学中这种片面的人才观点的影响, 我专门组织同学进行了“财会人才与经济管理”的专题讨论。我与当年的一位同学取得了联系, 聊起她的人生经历。她财校毕业后由国有企业跳槽到民营企业, 先后做过现场成本核算员、产品核价员、助理会计、会计、财务总监, 在多年的财务管理实践中, 她觉得财会职业比一般的其他岗位更容易进入企业的高层管理, 有利于丰富自身的管理知识, 更有利于积累社会经验。最后, 她自己创业, 创办了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活生生的事例很快让同学们受到震动, 体会到了财会专业知识对于经济建设、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拓宽个人发展空间的便利性;创业的成功与否, 个人发展的成功与否, 决定的因素不在于某个专业, 而在于个人的认识、实践、勇气和机遇。
三、以成长目标引导学生开拓视野
中专阶段的学生尚处于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 学生们既习惯把自己的未来和所学专业联系起来, 确定今后奋斗的目标, 也容易受专业的影响, 把人生努力的坐标限于某个小天地。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才能正确地对待所学的专业, 才能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营造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坚持把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行为表现的教育结合起来, 通过不拘形式地与学生的交流, 讲自己对人生成功之路探讨的感受。我引用生活中的事例, 说明人生成长的可塑性和不定性。没有一门或几门专业知识, 很难在社会上有大的作为, 但局限于某个时段某个专业和某门知识的社会认同与否现象, 盲目地追崇或盲目地菲薄, 也将一事无成。同学们对我的推心置腹的交流很感兴趣, 也很认同。
四、以扎实学习强化学生专业技能
对于学生来说, 最重要的是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这样无论到哪里, 他们才不会心慌、不会气馁。中专生相对来说, 文化基础知识较薄弱, 总体学习能力不强。为了提高同学的兴趣, 在课堂上, 我总是把一些知识点转化为有趣的游戏项目, 让同学在游戏中学到知识, 掌握技能。我对前几届财会毕业生进行了调查访问, 发现很多同学毕业后真正从事会计工作的很少, 原因很多, 但在实际工作中面对问题不会动手, 不能学以致用, 自主独立处理业务的能力差却是主要的。所以在对财会学生的培养上, 应把学习重点放在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上, 尽力做到学一个新的理论知识点便有一节相对应的实践操作课进行模拟训练。这样学生对专业就有了一个从“理论———实习———实践”的认识过程, 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效果。为了让学生能一毕业便能上岗, 我们还大力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 让学生在毕业前就拿到会计上岗证。毕业后走上社会的学生, 更加有信心和能力去从事会计工作。
培养创业型人才是21世纪职业学校一项特定的教育内容。职业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 培养创业型人才, 才能让学生在社会的舞台上, 永立不败之地, 创造辉煌人生, 使职业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创新创业和工作的联系 篇三
最近,包括国家行政学院在内的一些机构,都邀请我去讲讲社会创新,我一直是从慈善讲起的。慈善是什么?公益是什么?新公益是什么?社会创新是什么?社会价值投资又是什么?这些概念的普及和理清,对于我们公益人非常重要,但我们的认识还是非常初级的。中国公益圈现在为什么走不出这个圈子?就是因为我们的理念太陈旧了,眼界不够宽,于是我们这个圈被人家认为是自娱自乐的一个圈子。
社会创新是公益的根本
我认为,慈善就是企业家、慈善家自己出钱,帮助弱势群体、救危救难、救急救困,它是出于一种个人的爱心,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自我存在价值的彰显。
当然,每个人有各自的视角和价值判断,有的人看到别人没有书读,他要去帮;有的人看到别人没有饭吃,他要去帮。这是个人的价值偏好,也是个人的情感体验。富人、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家,他们需要回馈社会,重新树立形象,这是他的一种需求,所以有人说这是在消费慈善,现在虽然不能排除这种情况,但至少他是积极的,社会是需要他们的。
但这些无非是缓解了一部分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它可能改变一个人,但改变不了一个弱势群体或者社会格局,触及不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可能产生一种社会机制的变革,不可能大范围推动整个社会公正、公平的进步。这样一个进步,需要社会创新,而这个社会创新,正是我们公益界能做的。
那么,公益是什么呢?公益的本质和慈善没有什么两样,它只是更组织化、更专业化,但仍然是救助模式,只不过成立了基金会,成立了某一个专项机构,然后专业化地去做公益的事情。真正的创新产生在新公益,或者叫社会创新,它是要发现那些没有被满足的深层次的社会需求,而这些需求不是显而易见的吃不饱饭的需求。
我们现在在农村建了友成志愿者驿站,但有些机构建的广播电视设备或农村书屋常年锁着,资源没有被激活。我们的志愿者驿站,就是要把它激活,把那些资源和资源连接起来,并且用一个好的理念、好的动员机制,把志愿者组织进去,才能产生价值。一个志愿者一个月1000元补贴,但是他能把所有这些资源激活,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1000元。
人带动了社会资本投入,人的智力和创新能力的投入又产生了很多新的资源整合。这种资源撬动的效应,就是社会创新,而这样的创新需要跨界来配合。一个公益组织可能具有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模式,但是它的完成需要企业的加入,需要政府的政策改变。如果能做到让企业加入、让政策改变,并有效整合了学界、媒体、大众的力量,这个公益组织就是具有新公益理念的,它做的事情就能够叫做社会创新。社会创新的本质是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未被利用的资源,通过资源要素的重组和优化配置,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地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创新能够带来社会影响力,英文是Social impact,但它容易被望文生义,让人觉得是在给公益组织带来影响力,或者给捐款的企业带来影响力。事实上,很多企业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在做项目的时候,以自己的影响力为导向,把公益当做一个道具,来给自己作秀。但是,这样做很难产生真正的社会创新,其结果是,公益组织越举越高,品牌越打越响,但没解决一点根本问题。为了避免这样的误导,我们不叫“影响力投资”,我们叫“社会价值投资”。社会价值投资是投资领域的社会创新,通过培育、投资、支持真正应对最严峻社会挑战、解决最迫切社会问题的企业(社会企业),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的统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The Impact Fund的建立,同时也是发现真正具社会使命的投资人和企业家,重新定义和倡导社会企业、社会企业家等理念的过程。
如果我们有一批这样的企业家,他们通过社会价值投资产生的利润,一部分拿去做研究,做一种价值倡导,我们的思想界就会更有前瞻性和引领性。
如果我们拿出其中一部分钱用来孵化社会型的企业,而这些社会型企业有创新的办法去解决社会问题,并且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我们的社会问题就会被更有社会企业家精神、更有可持续能力的人才去解决,那是不是我们的社会更有活力?
所以,关于如何真正理解公益人的使命,需要我们不断去呼吁。
创新是公益界的责任
公益的目标,不是要把我们自己作为一个对象放大,呼吁怎么关注公益,怎么给我们开放更多的空间,怎么给我们更多的捐款,甚至我们的草根组织在给基金会打分。但这是不够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为社会创造价值。如果我们只是在分配领域里切蛋糕,只是在向政府要权、向企业要钱,然后去给弱势群体撒钱,我们就不是一个价值创造者。我们甚至没有资格谈跨界。这让我想起2010年上海新公益嘉年华讨论关于公益如何跨界的话题时,一位资深企业家媒体人深深刺激了NGO的一句话:“你们谈什么跨界?你们有界吗?”
企业CSR和公益项目对接,就是跨界吗?不是。政府采购社会组织服务是跨界吗?不是。就好比一个乞丐,你在大街上要钱,有钱人给你钱了,那你跨界了吗?当然没有。跨界是平等的,不是这样仰视着别人、乞求别人给予的。
那么,我们公益界站在一个真正第三部门的角度,去替社会承担、替政府负担、替企业分担,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创新,靠的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和资源,靠的是模式的创新,用这个模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地解决问题。这个模式你提出来了,这个架构你搭起来了,然后政策跟着你走,企业的钱跟着你走,这才叫了不起,你就是一个社会创新的推动者,就是一个社会价值的创造者,你就具有了和企业、政府平等对话的资格,你才算是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整合了资源、参与了社会进程、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和公民社会建设。这就叫Social impact(推动社会变革),或者是Change maker(给社会带来改变的人)。
nlc202309040157
公民社会就是这样推动的,虽然喊话也是必要的;我们在争取权利和倡导理念的时候,要有超越自身利益的高度,寻找共赢的途径,而不是成为一个新的利益集团,企图向更大的利益集团分一杯羹。当我们用抱怨矮化了自己的同时,我们的处境只能是更加边缘化。虽然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入场券,比如说不用挂靠就可以注册,但是我们却有可能遇到更多的“玻璃门”。
公民是什么?公民是担当。我们拿什么担当?我们应该拿能力、拿自己创造的价值去担当,真正成为一个社会创新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并且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创新的过程当中来,这就是公民社会。如果我们动员企业家都做社会价值投资,如果每一个企业家的投资都考虑到,不投那些会给社会带来长远损害的项目,我们就不会有PM2.5的问题;如果大家都考虑到不要用制造新的问题来解决旧问题的话,我们的投资就是在向着更加公平、更加有效的社会方向贡献着创新力量,让每一个企业家都为社会更公平、更和谐、更可持续地发展作贡献,这样你就相当于在参政议政了。
再比如,很多贫困地区有很好的农产品,但就是没有市场,或者没有人才帮助他们发展好的农业和生态项目。如果你用你的资金和人力去解决这个问题,你离开后他们仍然可以独立发展,这就是真正的行善,是一种引路式的行善。
慈善是因为政府失灵和企业失灵而出现的,但是简单的捐款捐到什么时候才能把贫困和不公解决掉呢?捐到什么时候才可以把这些两极分化的社会问题解决呢?所以后来大家说慈善其实也失灵了。因为这是一个机制问题,所以,真正的建设性就是社会创新,创新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存在的价值。
真正的公益一定要以人为本
创新是一种价值创造,它是智力密集、智慧密集的活动,还需要一种胸怀。你要比政府还悲天悯人,因为政府它必须自上而下、一刀切地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和宪法赋予它的权利,法律法规之下很难完全体现人情温度。
企业更不是为人情而生,企业天生是为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存在的。那么,谁是最以人为本的呢?是公益组织、基金会,他们就是以人为本的最后守卫者。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股向善的力量,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激活它?所以我说,真正的公益一定要以人为本,要尊重人的尊严,要培养人的能力,要让人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我们友成基金会有三大新公益理念,第一个是精神扶贫和物质扶贫并举,第二个是天人合一的理念用于发展和减贫;第三个就叫爱心接力、授人以渔。
什么叫爱?想一想你对自己的孩子的爱,就知道该如何去做公益了。你不会直接给予他,那不是爱。那种简单的给予是施舍式的,严格来说,本质上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爱,不是为了对方。如果我们以爱为本的话,我们就会让受助者有尊严地成长,帮助他实现自立自强。如果我们对社会充满责任和大爱,我们就会做一切努力创造一种健康的社会生态,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让所有参与者的能量被互相激活,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在这个过程中,闲置的资源被利用了,分散的力量被聚合了,所有人的利益都以几何数量放大无数,形成裂变。 当我们为了共同的未来而创造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真正跨界合作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的改变就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因此,需要我们对大众、投资者、企业家、公益组织和政府进行教育和引导,通过媒体来放大这种理念,最终形成一种社会氛围。
曾经有外国人对我说,听说你们中国的公益界很不怎么样,很腐败。看来,我们公益组织经常被置于媒体的审判席上。这样下去,新生的社会公益慈善之路只会越走越窄,也会非常狼狈,会沦落为被攻击和被嘲笑的对象。其实我们的公益界,特别是非公募基金会,有很多好的东西可以挖掘,因为,非公募基金会的天然使命就是社会创新,去真正解决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进行所谓“散财”式的第三次分配。在中国的社会管理中,与政府、企业和公募基金会相比,非公募基金会具有更加独立判断与行动的空间,它的独立性和中立性,不仅是一种自由,更是一种责任—非公募基金会承担着社会部门研发的职责。
我希望媒体报道公益的时候,要有新的理念和视角,有更高的品味,不要只关注谁捐了多少款,或者只是在透明度、去行政化这些老的话题上做文章,应真正把公益和社会创新连在一起,和我们改革、和未来的发展、和中国在世界上这样一个大国的地位连在一起,这个才是最大的公益,这才是我们这些人做公益的根本目标和责任。
(本文由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记者毕维尹采访整理)
4.创新创业和工作的联系 篇四
关于物业查验和接管要求的
工作联系函
苏州××有限公司××项目部:
根据贵司的工程进度,××项目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物业管理企业承接物业时,必须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查验,并写出查验报告存档。新建房屋的接管验收是在竣工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并通过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审核通过,以主体结构安全和满足使用功能为主要内容的再检验。在办理物业承接验收手续时,建设单位除移交物业服务用房外还应当向物业管理企业移交下列资料:
一、资料内容:
1.规划、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配套设施、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等竣工验收资料;
2.共用设施设备的清单及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技术资料; 3.物业质量保修文件和物业使用说明文件; 4.物业管理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二、物业共用部位,是指全体业主或者单幢物业的业主共同使用的: 1.公共门厅、楼道、楼梯间及其扶手、护栏等; 2.房屋承重结构、户外墙面、屋面; 3.公共停车位、道路场地、绿地;
4.走廊、过道、电梯间、管道井、设备间等。
三、共用设施设备的接管验收要求:
1.共用设施设备是指全体业主或单幢物业的业主共同使用的:供水箱,水泵,排水管道,窨井,化粪池,垃圾箱(房),电梯,楼道照明设施,小区道路照明设施,消防设施,安全防范智能系统,避雷设置,单元防盗门,文化体育设施和区域维护等。
2.按照国家、苏州市相关规定执行。
物业公司要求:消防监控设备和安防监控设备安装在同一机房内,方便安保人员操作管理。
3.室外排水工程:窨井布置合理,出水口四周封闭紧密,各类窨井盖完整无缺,无翘裂、断裂、变形,易于开启,管道应顺直且排水通畅,有闭水试验和冲水试验记录;
4.行车道路和停车位:行车路面应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等缺陷;地面交通标志清晰,植草砖铺设平整,无残缺,无积水现象,挡车石和车位分线合理;
【关于物业查验和接管要求的工作联系函】
房屋和入口处必须做室外道路,并与主干道相通,路面不应有积水、空鼓和断裂现象;柏油路面不应有水泥砂浆污染,各类强、弱电窨井盖完整无缺、平整易于开启;
5.区内设施及设备标识清晰、规范(包括安全警示标志),所有设施设备的档案资料、图纸、设备说明书、合格证齐全;
6.公共休闲娱乐设施和景观设施完好、无安全隐患,有警示标志和安全提醒; 7.绿化:土地平整,草快与土壤密结、平整,无杂草、根、茎,切草边线条清晰,平顺自然,花坛、草本地被株行距均匀,终止深度恰当,树木支撑材料、高度、方向及位置应整齐划一;
8.水泵房:
(1)水泵四周排水沟及污水泵能正常使用,防噪音措施合理有效,防鼠、雀等小动物设施完备有效;
(2)水箱附属设施齐全,管道同墙体接触处无渗漏,水箱内外垃圾清理干净;
(3)设备安装及电气控制柜:柜内器件及配线符合规范,接线端线路标识清楚,铭牌规范,建筑物室外动力线同控制柜接口有保护装置,联合动负荷试车合格;
(4)水泵及电动机:启动和运行平稳,无异响;运转时,各部件发热正常;电动机接线符合规范,且端口有保护措施;
(5)水压试验及保温、防腐措施符合要求:设备、管道不应有跑、冒、滴、漏现象。
(6)水箱溢流管、排气管安装防虫网;(7)地下泵房配置去湿机;(8)阀门开关完好、灵活;(9)应急照明功能良好,位置合理。
9.路灯和室外照明系统设计和施工满足管理需要,线路绝缘通电性能良好;路灯和庭院灯在雨后仍能正常开启;
10.电梯接管:
(1)电梯各项功能正常;
(2)电动机的噪声和震动声不得超过规定值;(3)制动机、限速器及其他安全设备动作灵敏可靠;(4)外观和装饰面完好无损且保护措施良好;(5)通过技监部门检验发证;
(6)国家标准:电梯机房温度应保持5—40℃之间,屋顶机房必须安
【关于物业查验和接管要求的工作联系函】
装降温空调。
11.消防设施:
(1)消防泵和外围设备联动正常;
(2)消防设备齐全,功能正常(消防箱、消防分区阀门、消防结合器、泄压阀、安全阀等);
(3)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正常;消防广播正常;(4)消防监控机房布置合理,报警电话安装到位,操作方便。(5)通过消防部门验收;
(6)消防机房必须通风开窗,安装降温空调。12.弱电系统(监控机房)
(1)排线美观,设备机架布局合理,符合规范,便于操作和维修保养;(2)主、备用电源工作正常,能互相自动切换;
(3)背景音乐系统的机房中控设备和室外草坪、音箱使用正常;(4)各设备运行正常;
(5)抗干扰和抗静电、防小动物等防护措施完好;(6)通风开窗,安装好降温空调设备。13.安防和门禁系统:各分项系统运行正常。
(1)周界防范入侵系统,前端红外探测器和机房报警主机、电子模拟图及键盘灵敏可靠,使用正常,当有人翻越围墙时会触发红外对射报警,系统发出连续的嘟嘟声,屏幕显示发生报警的防区号,电子模拟图上相对应防区的指示灯亮,显示报警具体位置。
(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由前端摄像机和机房的硬盘录像机、监视器及控制键盘组成,要求摄像机夜间使用效果良好,录像查询、录像回放操作正常,录像带能保存两周以上。
(3)对讲及门禁系统,住户家中的分机(可视),各住宅单元的门口主机,监控中心的管理机等设备,在使用时,呼叫、应答、报警开锁正常。
(4)巡更系统建议采用感应远距离遥控系统,安装防雨巡更钮。14.信报箱安装牢固,无安全隐患,房屋幢号、标识牌和门牌完整。15.人防、地下室(车库):墙面、台阶缝、地面无渗漏,无积水,污水泵地坑清洁干净。污水泵叶轮内无杂物,自动控制(浮球阀)运作正常,穿墙管线孔封堵完好、无渗水,车位线施划清晰,挡车器安装到位,人防工程须通过相关部门验收。自行车位线施划清晰,电瓶车充电插座安装到位。
16.车辆管理系统:小区大门道闸开闭正常,各地下车库道闸遥控开闸和感应开闸运作正常、机动车道中间分界白线,导向箭头施划清晰,车辆出入口等交
【关于物业查验和接管要求的工作联系函】
通标识完备。
17.物业管理服务用房应符合国家有关工程质量和安全要求,内墙刷涂料,顶棚吊顶或刷涂料,地面铺瓷砖,卫生间墙、地面铺贴瓷砖,具有上下水、供电正常使用功能,通信、有线电视、网络应预留端口,具备正常使用功能。
18.请预留绿化用水端口和龙头,请提供保洁使用的清洗场所和水池(拖把池)。
19.生活垃圾房与小区建设同步进行,大门为双侧开启,清运垃圾车在小区外作业,垃圾房地面铺设防滑地砖,内墙面贴瓷砖,安装上下水管道、照明等,外墙设计风格应与小区整体规划相协调,屋面可适当种植绿化。
20.请在小区适当的地方临时建立业主装修垃圾堆放池(点),同时方便环卫部门车辆清运。
为把××项目建设得更美好,请贵公司根据工程进度安排接管前的各项单项查验。
顺颂 商祺!
苏州华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
回执
兹收到苏州华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函件一份(Abwypz20 函字第××号),并予确认。
接收部门签字:
5.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总结 篇五
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建立党员联系和
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发挥社区党员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地位,是新时期城市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在社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支部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通过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搭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平台。
结合社区实际,从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发挥作用和便利出
发,按居住相近、从业相似、特点相近等合理设置党小组,明确党小组组长,目前,共成立党小组5个,将社区内各类党员(社区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编入社区党员活动小组,并发动党员成立党员义工服务队,设置党员义务服务岗,设立政策宣传、扶贫帮困、就业咨询等岗,为社区群众服务。
二、实行了“设岗定责”,强化先锋作用。
建立了无职党员服务群众岗位责任制。要求每名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时亮出党员身份,公开服务内容,承诺服务质量,同时支部建立健全各项服务制度,制定了“送温暖”、“ 便民联系卡”等制度。在具体工作中强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一些好的典型,如: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问题,支部组织社区全体党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清理巷道22条、胡同3条、垃圾堆3 1
个。在秋冬流感易发季节,支部又组织党员和志愿者宣传甲流的预防常识,累计发放宣传单270余份,走访居民500余户,详细了解了居民的身体状况,将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百姓家中,极大
地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使党在城市基层的堡垒作用深入人心。
三、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党支部定期对党员进行考核,要求联系群众的党员每半年向
党员或群众代表“述职”一次,年终结合民主评议一并考核,考评分为优秀、较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个等次,根据联系党员履职情况,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联户工作落后、自身形象差的党员,由组织开展谈心谈话,帮助提高认识,进一步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党内形成党组织关心关怀党员的内部机制,建立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加强思想沟通,给予生活扶助,帮助党员解决好就业、就医、就学等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调动了他们联系和群众服务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以“党员联户、党群联心、组织联动”为形式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是实现目标化管理,激发党员内在动力,提高党员与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切实提升党组织在城市社区工作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有效载体,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平台。
通过上述工作,取得较明显的成效。一是社区党员先锋模范
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员纷纷融入社区在不同岗位上发挥模范作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彰显先进本色。二是社区党组织的凝聚
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了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一大批优秀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三是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党员干部通过亲历亲为,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使群众经常看到党员干部的身影,得到他们的及时帮助,切实感受到党员干部亲民的行动,党和政府为民的决心,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为创建“五型”社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同江市城市社区长安党支部
6.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实施方案 篇六
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党员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把帮扶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作为重点,努力解决党员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团结带领全体职工共同实现各项任务。
二、工作原则
各基层单位在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群众权益至上的原则。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和正当利益,自觉同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二)上传下达的原则。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三)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虚心学习的原则。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宣传群众创造的有益经验,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吸取营养、经受锻炼、接受监督。
(五)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的原则。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凝聚群众力量。
三、工作方式和内容
各基层单位党组织要根据自身条件,组织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方式开展关爱党员、服务群众工作,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活动内容和活动载体,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设岗定责。各基层单位都要设立党员服务站,党员服务站设在党办,党办主任为服务站负责人,党办电话为服务联系电话。4月10日,各单位将党员服务站的设置情况和工作职责、工作方式等情况上报局党办。
(二)服务承诺。各基层单位党组织要实施党员服务承诺制,即:积极组织有条件的党员围绕服务群众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向党组织和群众做出公开承诺,每年要为群众办一两件切合实际、具体可行的好事实事。党组织要对党员的承诺进行登记,并适时进行指导和监督。
(三)关心党员。各基层单位要对党员继续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针对性地帮助党员解决思想疑难问题,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各基层单位党组织可采取党组织与党员交心恳谈、组织党员座谈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状况。每年要召开2次以上的党员座谈会,领导干部要同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全体在职党员进行谈话。做到有计划、有记录。
(四)解决困难。各基层单位党组织要通过党内捐助、救济等方式,积极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特别是坚持在节假日走访慰问贫困党员;为解放前入党或生活困难的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党员解决生活困难等。
(五)结对帮扶。各基层单位要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个单位至少联系1户困难户,帮助1名特困职工(学生),既要立足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自强自立。有条件的单位还要尽可能设立临时岗位,为社会上的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各基层单位要对帮扶对象做好登记和情况跟踪。
各基层单位党组织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和党员自身职业特点和特长,积极组织党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例如,扶贫、捐赠、环保、关心下一代、便民利民服务等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工作要求
(一)各基层单位党组织要把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列入重要议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指导。
7.创新创业和工作的联系 篇七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两会工作报告中首次在政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和我国制造业转型结合起来。2016年4月16日,李克强在清华大学提出应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至此,工匠精神在国内引起各行各业的关注。为了使工匠精神与教育的融合,人社部2016年6月制定了《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大纲(试行)》,在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将工匠精神纳入到德育教学中,作为德育教学的必修课程。德育教学是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是工匠精神实践的摇篮,在德育教学和创新创业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是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的重要基础。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个非常浪漫的词语,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表现的较为充分,近代由于工业化大革命,手工生产被激起生产所代替,工匠精神渐渐被忽略。从概念来看,专家学者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定义,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其核心内容一致,工匠精神主要是指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对自己的职业专注、严谨的一种精神,其对工作或者产品精雕细琢,重视产品的质量,而忽视产品的价值。
从工匠精神的概念可以看出,其主要内涵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专,即专注,即对职业表现一种专注度,多年专注于一方面,做到技术上的纯属,不受外界的干扰。其次,是精,即精益求精,追求产品的品质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为了产品的质量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再次,耐心,为了达到目标,具有较强的耐心,不打目的不罢休。最后是敬业,孜孜不倦的工作,对工作具有足够的热情,时刻保持敬业精神。
三、德育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工匠精神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人社部制定的《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大纲(试行)》中已明确将工匠精神作为德育教育的必修课,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重要阵地。为了灌输工匠精神,在德育教育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德育教育中的工匠精神。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支撑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工匠精神为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思路,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提出了要求。以德育教育为突破口,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着力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队伍,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工匠精神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思想源泉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提出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匠精神中的专注、专业、坚持、精益求精等内涵,为创新创业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能使学生更快的掌握技能,增强职场中的竞争力,而且由于具有良好的品质,其创新、创业能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顺利完成学校和社会中角色的转变。
创新创业中融入工匠精神,一方面促进学生在技能学习中更加专注,学到的本领也更加专业,为创新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敬业的精神和坚持的精神促使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无畏不惧,且保持敬业的精神。
3、工匠精神是学生就业和实现个人发展的需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掌握了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也使学生拥有了良好的职业精神。拥有工匠精神,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就是拥有了就业和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筹码。对于企业来说,其不仅看重一个员工的能力,同时也跟看着员工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工匠精神是学生就业和实现个人发展的需要,是其职业生涯健康延续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对于应用型院校来说,学生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在就业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用性,加强工匠精神培养,增加学生的职业附加值,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也有利于学生在职场中工作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四、德育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思路
1、将德育教育作为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思想决定行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从思想着手,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对自己的作用。为此,对于高校来说,将德育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将德育教育作为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构建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人才队伍的重要突破口。具体来说,在德育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明确培养目标、灌输工匠精神的内涵,使学生掌握高超的技能,拥有良好的职业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工作生涯打好基础。
通过思想教育和工匠精神的融合,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将工匠精神应用到学习和实践中,并融入到工作生活中,主动理解和应用工匠精神,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做好准备。
2、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工匠精神实践的重要阵地
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工匠精神实践的重要阵地。从学校层面,要建立创新创业的教育环境,明确工匠精神培养目标,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从教师层面,教师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灌输工匠精神的内涵,将一件事做精做实,才可能有所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工匠精神是创新创业的源泉;从学生层面,学生要在不断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领会工匠精神的精髓,不断开拓思路、专注、专业、耐心、精益求精,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量变就会质变。
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来践行创新创业中的工匠精神,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既是挑战,也是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手段。
五、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工匠精神上升到国家层面讨论,也足够引起重视,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战场,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极其重要,这不仅关乎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更关乎到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而德育教育作为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应该受到学校的特别重视,将工匠精神纳入到德育教育中也是职业院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人才队伍的关键。创业教育作为工匠精神实践的重要阵地,同样也应受到学校、老师以及学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诠释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l3(34):94-96.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3]朱佳丽.浅析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1):104-105.
[4]陈昌辉.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在呼唤,职业教育应担当[J].职业,2005(7).
[5]张坤晶.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职教论坛,2016(16):32-35.
[6]刘冬玲.熔铸“工匠精神”:职业教育责无旁贷[J].职教通讯,2016(14):47-48.
8.企业和社会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企业;社会;创新创业;高校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校积极开展有关创新创业教育也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面向对象除了在校的学生之外,还包括社会上打算创业或者已经创业甚至创业成功的人士,开展有关创新思维培养以及创新能力锻炼方面的教育。创新创业成为党中央关注的重点内容,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就提出了加快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在听取专家及企业的意见时,再次强调了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一项独立化的教育活动,它是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教育工作的开展也要受市场经济的检验。所以本文从企业和社会的角度出发,分析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以便为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一、完善国家创新创业政策
为支持创新创业,我国政府出台并实施了多项有关创新创业的政策,在2015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就从资金、环境、产业等九个方面提出三十条政策措施,推进创新创业的实施。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九项任务,提出三十多条相关举措。
据调查统计发现,大学生在创业中面临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准确把握。针对这一问题,国家要对创新创业政策不断完善,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相关服务工作。首先,各级地方政府可将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汇编成册,发给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确保大学生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其次,各级政府可以开展有关创新创业政策的解读报告等活动,为大学生解读相关的政策,听取大学生关于创新创业的意见,以便更加完善创新创业政策;再次,政府应当适当对高校放宽办学自主权,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便利的创新创业政策。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空白领域,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例如通过弹性学制或者创业实践成绩等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最后,各级政府还可以通过建设创新创业相关环境,把市场经济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规范市场行为。
二、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高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为实现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培育更多社会需求的人才,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针对创新创业设立专项基金,用来缓解大学生在创业中的经济压力。在调查统计中,大学生创业中面临着较大的资金问题,而且不少大学生认为学校应该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基金支持,应该在政府与社会合力之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首先,对于存在资金困难的创业大学生,政府和企业可以向他们提供一定的担保贷款,必要时银行可减息让利;其次,开展信用担保贷款,为高校、企业和社会推荐优秀大学生或者是学校中的创业能手等作为无形资产,向银行申请信用担保贷款;再次,政府可以将高科技创新创业园区以及高新开发区等平台作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平台,为大学生的创业场地租金给予优惠,更有效地孵化创新创业的项目;最后,政府应当适当对创新创业的大学生适当降低市场条件,例如可减免大学生创业税务、减少公司创办的注册资金。
三、完善政府自身的服务体系
相关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有社会专业化的管理服务,完善政府服务体系。首先,借助互联网、电视及报纸等多种形式,发布有关创新创业的项目信息,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其次,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组织高校创新创业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学习沟通,以便为高校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和服务;再次,由政府做好法律援助的牵头工作,为进行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最后,制定并实施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鼓励各社会各单位接受实习大学生,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顺利开展。
四、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主体,高校应在政府支持之下,多与社会和企业进行沟通,力争企业参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首先,高校应解放思想,从学校实际出发,创新教育的形式,构建合理的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高校发挥专业知识的优势,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切实将市场的机制引进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实战平台;其次,学校应当选择部分就业指导老师在企业进行锻炼,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升指导教师的授课能力;最后,在学校的人才培养上,增加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扩大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五、企业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
对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鼓励企业参与,可以在校园中创办企业,企业应当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既可以获得大学生的口碑,也能获得高校的技术和人才的支持。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内经验丰富的优秀员工可以去高校担任指导老师,建设创业模拟中心,重视大学生创业观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展现企业的创新情景,依据企业相关活动,引导学生创业创新行为。企业是创新创业的受益者,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向社会以及企业输送更多合格的优秀的人才。
六、结论
高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观念、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充分发挥企业以及社会的积极作用,集聚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服务体系,加强校企合作,通过高校、社会和企业通力合作,使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更加了解政府政策,缓解创业经济压力,了解掌握市场脉络,培养富有创业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彩霞.社会资本与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关系分析[J].网友世界,2014,(3).
[2]梁泽军.企业和社会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5,(8).
9.创新创业和工作的联系 篇九
工会和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述职报告
处领导、各位同事:
在201*年工会工作和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在处党政、市总工会、市委直联办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按照201*年管理处工作主题“加强管理、明确职责、主动作为、促进发展”的要求,协助主席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在通济堰参与、维护、建设、教育等职能,较好的完成了处交办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等工作任务。
一、工会工作。在工会工作中就分管的组宣、安康杯、文体、帮扶工作等汇报如下:
(一)加强宣传教育,今年组织职工重点对党的十八大精神,对眉工发[201*]1号、17号、27号、28号文件精神进行了贯彻学习,按照眉工发[201*]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处实际制定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在报刊亭设置健康教育阵地(已办2期),按照眉工发[201*]25号文件精神,针对我处现状,对我处职工队伍稳定情况按要求进行了调研,并上报了**市总工会法律部。
(二)认真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按照眉工发[201*]5号文件精神,组织全体职工参加了“安康杯”竞赛活动。参赛班组14个、参赛人数154人,班组参赛率达到100%。按照考核内容,从组织领导、安全管理,参加安全生产月宣传及各项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事故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www.fwsir.Com)全年无安全责任死亡事故,无重大人身伤害事故,无重大设备责任事故,无火灾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
(三)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201*年1月9日启动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要求,一是按照规章制度坚持做到了凡是职工生病住院都要到医院看望慰问,凡是职工病故都要派人到其家对家属看望慰问。二是在处行政的全力支持下,继续为在职职工194人出资15520元续保了医疗互助保险,今年已上报24人次,已为17人结回职工住院互助医疗费14563元。三是按照眉工发[201*]26号文件精神,处工会就开展好201*年金秋助学活动对各科室站下发了通知,并按要求进行了收集上报。上报困难职工子女8人,9月4日市总工会分别给予了1000--200元的资金帮扶,共计4500元现已帮扶到位。四是处工会根据**市总工会关于开展201*年度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活动的公告精神,对各科室站上报的困难职工情况进行了公示,经处党委研究后进行了建档登记上报,在12月初市总工会对上报的8人分别给予了1000元的资金帮扶共计8000元,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市总工会和处党政对全处职工的关心与爱护。
(四)参与了对下一届会员代表进行资格审查。确保十四届工会的成功换届。
二、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一)按照眉委办发[201*]4号文件精神,制定了通济堰管理处201*6号关于开展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施方案。
(二)及时结对联系。参与了启动联系工作的一切准备,3月16日和全处中层以上干部29人一道,按照要求到结对帮扶家中开展了工作。
(三)参与了3月20-21日帮扶干部和**村村支两委干部到全国后进变先进的典型村--**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考察学习。
(四)为了落实市直联办[201*]14号文件精神,参与了通济堰管理处派员于9月26日到**村开展慰问联系群众和启动末级渠系规划工作以及召开的村两委干部座谈会。并在 10月9日至18日,参与了由水利科、工程科共9人对**村提灌区的末级渠道和山坪塘进行的测量规划。
(五)发挥优势,定位帮扶。按要求制定了通济堰五年帮扶规划。
(六)按时报送信息。截止12月25日报送市直联办信息13条,其中被采用3条,在《**日报》刊发信息3条,在部门(单位)网站刊发信息9条,民情日记完成3篇。
【创新创业和工作的联系】推荐阅读:
科技创新创业工作意见06-18
创新创业大赛工作总结07-18
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论文07-11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考09-08
对创新创业课的认识10-11
我所理解的创新与创业11-19
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10-01
创新创业大会上的讲话稿10-18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大纲07-12
创新创业调查方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