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2024-06-26

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精选12篇)

1.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篇一

文化传播是由文化和传播两词组成。其中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同领域不同的学者对文化赋予不同的定义,本文是从广义上对文化的理解为: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3]。传播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4]中解释为:广泛散布。英国人泰勒最早用传播一词研究文化解释为:文化迁徙、采借、暗示以及分布等[5]。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每天都接触到,而传播是文化的内在属性和基本特征,文化是在传播过程中得以生成和发展。文化传播是指人们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产生于社区、群体及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共存关系之内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实现传播主要是由文化的共享性、传播关系、传播媒介、传播方式四方面因素组成[6]。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传播是文化学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既是文化学的分支,也是传播学的分支,在文化学及传播学的相互渗透过程中,它形成了固有的传播特征、传播途径及传播对象,同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并不等同于一种运动形式的简单输出,而是在高校校园内的师生互动,是一项庞大的文化系统工程,其积极有效的传播必将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进度,反之则会给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带来消极的影响[7]。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要素

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共享性

人类文化发展历史,是文化创造的历史,同时也是不同社群、民族、国家文化共享的历史,文化共享的历史与人类发展的历史共短长,共享性是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因素,文化共享的目的和宗旨正是为了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8]。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共享性是高校学生、教师对体育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这是文化传播的基础,只有在文化的共享性的前提下高校校园文化才能传播,这种共享文化存在的形式各种各样,可以是文字、语言、颜色、动作等,只有成为人们共享文化时才能进行传播。如:红色对中国人来说是表示喜庆,白色表示丧葬,而美国则不一样,红色表示恐怖,白色表示洁净。在高校校园团体赛项目比赛前运动员们总会围在一起手掌向下叠加在一起,表示团结加油,比赛时运动员会不断用手掌拳头在胸前表示自我加油,当运动员向上伸出食指和中指形成“V”时表示胜利;在运动场周围看到像红旗形的“LN”字母的图案是李宁公司的标志,大钩是耐克公司的标志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些共享文化,就不会明白,交流和传播就非常困难。同时高校学生都是年轻人,文化层次较高,向往新事物,且对文化的共享性能更好理解和接受,因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共享性是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基础。

2.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篇二

关键词:小学,体育文化,信息传播,校园文化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体育信息传播目前已经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已经与媒体信息介质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湖南地区的部分小学生体育信息传播的现有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 对小学生体育信息的获取途径、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状况、影响因素、意愿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解和调查分析, 了解体育信息传播对于小学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择寻求相关专家学者的支持, 设计本次研究所需要的调查问卷, 并实行定点随机问卷发放500份 (基本上每个校100份) , 回收有效问卷450份, 回收率为95%, 其中男生250份, 女生200份, 在年级分布上, 一年级80份, 二年级76份, 三年级74份, 四年级75份, 五年级73份, 六年级72份, 然后对所有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体育信息传播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 不同年级的学生, 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所受影响的因素也不一样。对于刚入小学的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 家庭和社会对于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比重较大;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在这个高科技电子产品快速发展时期, 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网络媒体, 都为体育信息传播提供了媒介, 使得体育信息传播的体育导向成为三、四年级学生影响程度最大的。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 越来越多的学生受网络媒体传播的影响, 使得体育信息传播的体育导向影响仍占最大比重, 并比较三、四年级稍有上升。学生选择信息传播途径对于自己体育价值观念的影响比例大约占到80%左右, 其次是同学和朋友, 这个群体大约占到40%, 家人和社会的影响大约占到35%, 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大约占到30%。此外, 本次的调查中我们还发现, 随着年级的增长, 女生的体育价值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变化的幅度不是很大, 家庭和社会对于体育的影响一直都占有一定比例, 体育信息传播的影响逐级略有上升。而对于男生而言, 体育信息传播和同学、朋友对其体育价值观的影响较大, 随年级成上升趋势, 且体育信息传播的上升幅度明显比女生大。而家庭对男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随年级的增长稍有下降。可见, 男女生之间体育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也是存在着差异性, 男生受体育信息传播尤其是网络媒体和朋友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女生, 而女生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较男生高。

2. 体育信息传播对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影响。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社区氛围、也是一种精神文化, 它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 而这种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所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重中之重。在体育信息传播中, 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到某位体育运动明星的赛场风采, 从而特别的迷, 学生对这项体育信息的接触越频繁, 对于项目的喜好程度越高, 参与这项体育活动的机率也越高, 甚至会模仿体育明星的动作。在这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中, 学生最终对这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 体育信息传播使小学生对他们所认为的时尚和潮流进行追崇, 从而形成校园体育文化表现的重要形式。比如:小学生们会穿着很酷的衣服模仿小街舞明星跳街舞;不上课的时候, 会有很多小朋友拿着五颜六色的溜溜球在手中戏耍;戴着护膝, 脚下踩着滑板或溜冰鞋在校园里穿梭等等。这些不同形式的体育文化娱乐方式有90%都是通过信息传播途径获取的。可见, 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中, 在获取社会体育娱乐途径上, 体育信息传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些学生的体育活动形式与特点构筑了整个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 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所以关注学生的体育生活, 本身就是关注学校的体育文化生活。那么, 体育信息传播对学生的体育生活所起到的影响也就是对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所起到的影响更大, 作用时间更长。体育信息传播是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在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中, 体育信息传播的健康性、积极性、真实性对于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学校的管理人员, 不能单纯把目光和精力集中在信息传播方式上, 还需要关注信息传播的导向问题, 这对于小学生体育取向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启示与建议

1. 体育信息传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育思想培育相互促进。

体育信息传播对小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的影响很大, 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助推剂, 使得校园体育文化多元化, 而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健康的、向上的、丰富的, 有序的精神文化, 对于学生体育思想培养有促进作用。反过来, 学生的体育思想决定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形式和特点。校园体育文化通过有效的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宣传使得信息传播便捷化、快速化, 引导学生对体育的再认识是十分重要的。可见, 三者相辅相成, 共同进步。

2. 要加强体育信息传播的引导和监管。

体育信息传播的快速、便捷, 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念和体育兴趣的影响, 决定了它在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是不可避免的利用条件。而科技的发展, 网络的管理漏洞, 使得许多体育信息传播的健康性、真实性让人质疑。这是需要我们在媒体引入的过程中, 把积极乐观的体育价值观念注入学生的思想中, 使体育信息传播呈现出我们所希望出现的结果, 所以引导和监管是我们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

3. 要加强体育信息传播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结合。

3.时尚体育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篇三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从时尚体育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入手,重点阐述了时尚体育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建设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时尚体育不仅能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追求时尚,崇尚新颖的个性心理和生理特点,而且极大的丰富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时尚体育 高校 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的内容、广泛的主体和形式的多样性成为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而时尚体育作为校园体育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经逐渐渗透到大学校园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健身、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及功能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人们在历经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从广义上讲,校园体育文化指学校体育教学、健身活动、体育意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从狭义上讲,校园体育文化则指学校的体育概念、健身意识、健康理念和体育意识等。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1.教育性,学校所有的教育活动目标都是为实现育人,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增长学生体育才干、增进其身心健康,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共产主义精神。2.校园性,校园体育文化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文化,它相对于社会文化和其他校园文化具有独立性,它是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校园为活动空间,以一定的體育活动形式和娱乐手段对学生产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针对性。3.娱乐性,大学生都有强烈的文化娱乐的需求,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一定的娱乐活动来缓解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校园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大学生不仅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快乐,而且能够在运动中得到自我价值的是体现。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的功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使学生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交往的机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参与各类体育活动,既锻炼了身体,也增强了自信心,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体育文化承载着教育、培养学生的任务和功能,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表现自我,管理自我的能力,加快学生社会化的进程,激发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集体性的体育活动,更加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不怕吃苦、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

3.培养学生竞争能力和满足学生校园娱乐功能。大学生精力充沛,闲暇时间相对较多,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都具有竞争性、娱乐性,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发展自己竞争能力的需求和充分施展自己体育才能的愿望,同时为大学校园创造出和谐、娱乐、放松的学习环境。

二、时尚体育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时尚体育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形态,既保留了传统体育的基本特征,也具有新颖性、流行性、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教育性,竞技性、开放性的时代特征,更注重融合人文哲学、注重参与、交流、休闲和表演的效果,具有社会各个方面多方位的综合服务功能。

三、时尚体育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时尚体育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全面发展学生素质,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健康需要,促进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与高校体育改革的目标一致,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时尚体育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

时尚是适应社会的方式,是一种从众行为,会刺激个体与周围人进行同样活动的意愿,从而使一些人产生从众心理,追随时代潮流,同时时尚也是一种个性追求,试图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大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社会、自然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思想活跃,个性突出,对新鲜事物能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和较强的接受能力,涌现出张扬、叛逆、强调个性的校园新新人类。时尚体育符合大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二)时尚体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面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和文化启蒙的主要形式,大学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时尚体育本身包含了丰富文化的文化内涵,它在大学校园中的开展可以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人文气息和氛围。因此要充分利用时尚体育文化资源,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同时,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时尚体育运动所创造出的轻松、愉悦的环节恰好适应了大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了轻松愉快的锻炼方式,缓解精神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向健康、活泼、高雅的方向发展。

(三)时尚体育的特性与高校体育改革的目标一致,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与我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相一致,与教育发展紧密相关,是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享受运动快乐为目的的时尚体育运动,必然是一种良好的实施手段,它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的复合型人才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4.小学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篇四

校园体育文化汲取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有效整合了人在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构建出一个人与自然共同生存发展的体育文化环境。

1.2时代性

由于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直观地反映着时代特征,然而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演化自身的形态。学校与时空环境紧密相连,小学校园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成熟依赖于学校和社会一同构建的背景。

1.3人文性

小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是校园文化的切入点,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全面分析校园文化的发展过程可知,体育文化一直都代表着一种人文精神,蕴藏着一种文化目标和彰显着人文价值理念。

1.4发展性

5.校园体育文化实施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载体作用,弘扬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尚,达到以先进文化引导人、鼓舞人、教育人,建设具有电大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二、主题和内容

主题是“践行阳光生活·放飞青春梦想”。

活动内容要围绕主题,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文化展演活动,让学生激扬青春活力,展示美的生活。

三、活动实施步骤

3月,制定活动方案,协调承办项目,制定并下发文件,进行宣传发动。

4月至6月上旬,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和文化展示活动。(见附件2)

5月中旬至6月上旬,选拔优秀节目参加全国中职文明风采大赛。

四、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体育文化节是一项系统工程,活动内容多、要求高、涉及面广、组织难度大,各处室、系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丰富活动内容,抓好各项活动的落实工作,确保活动圆满成功。

2.贴近生活,切合实际。各处室、系要积极参与,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切合实际,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承办全校活动的基础上,各系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和文明风采展示活动,并遴选优秀节目、优秀代表队参加上级组织的体育竞赛、艺术展演、文明风采展示。

3.实事求是,注意宣传。各处室、系要做好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工作,动员和组织全体师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鼓励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勇于争先,敢于拼搏,充分调动师生们的参与热情。在活动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对活动进行及时、深入地鼓动宣传,扩大活动影响力。

五、奖项设立

1.优秀组织奖:奖励对象为积极参与活动的处室、系。由组委会根据参加本次活动的情况和上报的总结材料进行评选。

2.体育、文化优秀奖:各个项目按比赛规程和活动要求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作品(节目)推荐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比赛。

3.优秀指导教师奖:教师指导的作品(节目)获得全国、省级比赛名次的给予优秀指导教师奖。

六、组织工作

成立第三届校园体育文化节暨校园文明风采大赛组委会(见附件1),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工作。组委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设在学工处、团委,负责处理本次活动的日常事务和具体工作。各系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活动实施细则,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本次活动解释权由组委会秘书处负责。

附件1:日照电大第三届校园体育文化节暨校园文明风采大赛组委会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2:日照电大第三届校园体育文化节暨校园文明风采大赛活动安排

6.高职类院校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篇六

2太极拳选项的开设对高职类院校体育文化的影响

2.1太极拳运动扩大校园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太极拳是一项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体育运动项目,它集哲学、医学、兵法、养生、艺术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太极中的道家理论在注重人的生命的基础之上,通过太极技术动作体系的建立,融入技击思想,表现人们的道家思想和人文精神。太极拳选项课教给学生的不只是太极技术动作,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民族认同感可以归纳为体育校园文化的精神层面,高职类院校学生处于青年阶段,思想价值观不稳定,集体观念较弱,纪律性差,责任感薄弱,这些不足都体现了高职学生对于民族的认同感不强。从国家安全教育的角度来看,太极拳文化在高职院校开展可以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民族精神的蕴涵。通过开展太极拳选项课的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感受,通过内心的体验形成认识、转化行为,形成对中华民族的热爱,由此产生民族认同感。在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家、儒家的哲学思想,这样会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和古代养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2.2太极拳运动丰富校园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

体育社团活动使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太极拳选项课的开展,使学生形成对太极文化及技术动作的认知、感受,组织太极拳俱乐部的活动开展,让太极拳运动走出课堂,走进校园。通过多样化的社团成员培训、太极拳宣传活动、太极拳比赛等加强太极拳社团在校园的影响力,从而带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已经将体育社团纳入到其中,使得体育教育课“内外一体化”,加强课堂体育教学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多方位的使学生了解体育文化知识,加强锻炼,促进健康。将太极拳运动以俱乐部的形式发展,融入到学生的大学生活中,使社团文化能够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真正发展成为学校和谐发展的积极因子。

2.3太极拳运动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除了能够增强体质,同时能够愉悦身心、缓解压力。通过太极拳选项课的开展使得中国太极文化重视和谐的思想在教学中有所体现,建立和谐体育教学课堂,通过太极拳社团文化影响其他社团文化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太极拳文化是一种表现中华民族精神、重视和谐的自我完善的文化,“天人合一、和谐之道、中正之道”是太极的文化内涵。太极拳深厚的文化渊源“以动养生”的思想,注重修炼太极拳静心养气;“以内引外”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内在思想的变化促进外部事物的变化,注重内在和外在的和谐,这种和谐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2.4太极拳运动促进高职类院校体育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文化的发展

体育物质文化是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通过太极拳这样的民族体育运动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更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创新。同时加强校园文化的制度化建设,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连接起来,而太极拳体育文化细化了体育制度文化,太极拳教学在保持体育传统味道的基础上,通过太极拳比赛、社团等形式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保持住中国传统体育的韵味。体育教学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方式,将太极拳运动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选项教学,更能直接的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参与到感受传统体育带来的对中国文化的新认识,在太极运动中培养体育锻炼的终身意识,培养合作精神,促进交流。太极拳运动对于丰富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结语

7.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思考 篇七

关键词:体育文化,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1 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从属于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中的一种特定文化, 是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形式, 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 为校园社会团体所共认、共有、共享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方式文化的总和。体育及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参与人数最多、开展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对人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文化活动。它以其特有的魅力与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更成为校园文化对内、对外展示的窗口。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 校园体育文化包括外、中、内三个层面。校园体育文化的外层即指物的层面, 它主要包括校园内的体育场馆设施、运动器材、各种体育宣传媒体和手段以及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等内容;校园体育文化的中间层面主要是指校园的体育制度, 如体育课程的必修制度、学校体育的管理制度等;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层即指思想层面, 它主要包括校园体育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以及长期形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

2 校园体育文化存在的问题

2.1 设施更新改造滞后, 管理模式落后

在学校体育文化的物质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育设施更新改造缓慢、滞后。因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高投入使学校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学校的管理层在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决策中往往慎之又慎, 所以使得学校校园体育场馆的发展周期变长, 进而形成多数学校虽然拥有体育场馆设施规模大的优势, 却更新改造缓慢、滞后的现状。这与长期接受外来体育文化影响、追求时尚并希望能在较为理想的运动场上体验到自己校园的体育文化的学生的体育意识形成了矛盾, 限制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2.2 教学体制所致同工不同酬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体。正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劳动, 才使体育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身体机能、改善学生体质和精神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教育手段, 才使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体育教师还是学校体育文化活动的主体成分。他们与学生一道活动在学校体育文化活动各个方面, 组成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参与主体,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工作参与。双重主体的身份充分显示出体育教师在学校育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 当前多数学校存在着同工不同酬问题。这种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严重地挫伤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在制度层面上妨碍了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开展。

2.3 校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与主流文化不同步

校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往往体现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路, 决定着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因此, 校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多数有固定的部门负责。这些部门在组织体育活动时, 为了减少工作量, 常常组织程序化、形式单一, 内容主要集中在竞技类项目的大型比赛上, 且频度较低, 一般以一年一次居多。由此可见, 形式单一、频度低、参与学生少是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现状。这与实施全民健身的外部大环境不符, 与“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文化”的主流文化背景不同步, 会导致学校体育文化的参与主体对学校体育活动失去兴趣, 在文化认知方面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 进而影响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进程。

3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3.1 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 各个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 发展校园体育文化, 最终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

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 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愿望, 易导致出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教与学的意向、动机、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氛围中产生的, 不管是认识的提高, 技能的形成, 还是良好体育道德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都是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的, 其中心理氛围决定了学习的总量、效果、集体情绪和接受的程度, 这种心理氛围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体育教学利用场地、设施的变化, 创造合理、协调、有创意的、适合运动项目的教学环境, 去激发学生的最佳情绪, 达到最好的心理效应。让学生们受到多方面的启示和教育, 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素质, 加深体育文化修养。

3.2 创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2.1 组织体育知识讲座

体育知识讲座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的重要手段。可以请校内外体育专家、运动员配合体育教学任务进行讲座, 介绍国内外体育赛事、体育形势、体育文化等。这对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是不无裨益的。

3.2.2 组织观摩体育比赛

观摩比赛可分为录像、电视实况转播、现场观看等形式。组织学生观赏比赛活动, 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 也是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 欣赏体育美的重要手段。

3.2.3 组织体育知识竞赛

学校组织体育知识竞赛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可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体育知识, 组织班级、年级甚至全校的体育知识竞赛活动, 以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3.2.4 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

运动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传统学校的运动队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 同时对全校师生员工有很强的凝聚力, 在建设学校体育文化过程中, 我们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3.3 举办体育文化节

校园体育文化节是传播价值观念的最佳载体, 是避免文化虚空与断裂的有效手段。体育文化节集体育的感性与文化的理性相结合, 融体育知识、体育游戏、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征文、体育绘画、体育摄影等多种体育相关活动为一体。也是学校“弘扬体育精神, 倡导人文关怀”的窗口, 成为广大学子施展个人才华, 发挥各自特长的广阔舞台。因此, 校园里多举办一些校园体育文化节,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最大限度地吸引人们关注、支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努力营造人人踊跃参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使师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被体育文化凝聚和激励的感觉。

4 结论

在我国高校, 从广义文化来看更多地注意了物质层面的发展和制度层面的完善, 但在观念层面的建设上还较欠缺, 体育理念还需调整, 我们必需清楚地认识到体育与文化的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高校体育教育要顺应这一趋势, 利用高校文化的特点, 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以体育展示文化,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不断交融。学校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结合部, 应该让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

参考文献

8.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初探 篇八

关键词:校园文化:体育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187-02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相关概念

体育是人类独有的社会文化现象。我国《体育大辞典》中将体育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与狭义。广义指为丰富人类生活,满足生存需求,以身体为媒介,把满足人类需求的身体活动进行加工、组织和秩序化,形成获得社会承认的、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狭义指体育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将产生于社会生活的体育作为有价值的活动加以肯定,并赋予一定的意义,从而使体育由自然活动变成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校园文化指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狭义的校园文化指以学校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学校精神文化。我们通常所研究的校园文化可以定义为: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员工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

1 教育作用。体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时时刻刻、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校园,并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校园的每个人。校园体育文化充分发挥体育文化所包含的教育功能,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并为创造和发展人类优秀体育文化成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体育基础教育改革中,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这些充分体现了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作用。

2 健身娱乐作用。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健身作用,是其特有的本质与功能。当体育为人的健身娱乐价值需要时,就能体现出特有的作用。体育文化的娱乐价值是现代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目标之一。学校应通过各种体育活动,为学生创造一种气氛和谐、心情舒畅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调节情绪。

3 心理健康作用。在体育活动中,人人都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因此,体育活动可提供一个模拟的社会舞台,在这一特殊的舞台上,人们相互交流、相互竞争,也相互协作,经历许多成功与失败。在此过程中,对人的知、情、意、行等心理方面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人的身心健康、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从实践方面的研究也可以发现,参加体育活动能增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现体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1 体育课。体育课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文化教育,有意识地强化体育精神的培养,增强体育艺术的分量,拓宽学生的体育视野,引导学生体会体育愈来愈丰富的文化内涵。

2 课外体育活动。校园进行的各种课外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吸引更多的师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对师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利。

四、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文化环境是一个使人不断接受新文化滋养、熏陶、装备的园地,校园体育文化是存在于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体育文化形态。学校的体育教师是拥有专门体育知识的人才,人类创造的体育文化以系统的知识形态经教师的传授,给学生以滋养,使他们掌握体育知识,认识体育价值。逐渐成熟起来。文化是一种超个体的社会主体,不依人的产生而产生,从个人的角度看,文化首先是作为一种生活环境而先于个人存在的。它不但能完善体育教育,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且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让它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体育教育的迫切需求。

五、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

1 观念创新。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的活跃程度和思维的合理空间是观念的关键。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实际的问题和困难,这些困难和阻力有时往往就是观念创新的火花,只有不断摸索寻求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规律,才能总结新的思想和理论。

2 内容和形式创新。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以正确的指导思想为主线,结合各个项目特点,不同学生的人群个体特征,以及环境、风气等校园特征,改变工作方法和思维,充分发掘每个锻炼人群的智慧和个体表现,就能使内容和形式创新。结合现代科技中一些如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声像工具,会对宣传、运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3 “走出去,引进来”,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促进改革创新。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学校,受不同观念、素质和环境的影响,会有许多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现象,经过洞察和调研外部世界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拿来主义”不是不可取,只要取其精华,再融人自己的东西,让不同的校园体育文化进行交融,这就是创新。只有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精通业务,才能不断推陈出新,走在改革的前列。

参考文献:

[1]桑新民,教育哲学对话[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9.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篇九

体育硬件设施和活动场地的投入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大学体育教育与校园体育文化互动的物质基础,保证了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3.2搞活大学体育教学的活动氛围,促进互动融合

要想既能提高体育教学成果,又能促进师生学习领会校园体育文化,搞活体育教学活动氛围很有必要,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赛事、体育文化节等活动吸引广大师生的参与互动,扩大体育项目在校园的影响力,构建积极活跃的体育文化。

3.3以人为本,加大对学生的关注

一切校园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参与者,既是体育教学的参与者,又是体育文化构建和互动的参与者。校园体育活动是以鼓动师生参与体育锻炼,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的。因此,学生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为了加强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的互动,学校应以学生的活动参与兴趣为参考,积极组织展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的参与,营造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4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教学因体育文化而精彩,体育文化因体育教学更丰富和更具实践性。积极促进应用型大学体育教学和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互动,以人为本,促进体育物质、精神、制度、行为文化和体育教学活动的共同发展,完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黄银华,程风.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模式教学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以钦州学院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1).

[2]司强.高校体育教学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

10.校园体育文化中大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十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校园体育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具体影响,包括校园体育文化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通过论述以上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具体影响的内容,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体育锻炼;身体素质

引言:

作为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校园体育文化深受大学生群体的热爱。校园体育文化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从繁忙的学业中解放出来,还锻炼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其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要将体育文化融进校园文化中,以培养学生素质为根本目标,将锻炼需求和增强体质相结合,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1.校园体育文化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根据调查显示,从1987年到,我国大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呈现下滑趋势,尤其在的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中,一半以上学生的身体爆发力、耐力等指标下滑幅度非常大。身体素质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和未来工作的保障,也关乎到我国未来人口的身体素质。因此,高校需要提高大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高校可以开展健美操课程,来提升学生机体的柔韧度;开展篮球比赛,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举行长跑比赛,锻炼学生的耐力等,来形成高校特有的体育文化氛围,能使不同身体素质、不同锻炼需求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进而在体育锻炼中,提升自己的身体机能。为打造新时期的校园文化,云南农业大学举办了首届“体育文化节”,由体育教师带领学生们开展体育运动。此次体育文化节共涉及了12项体育运动项目,在校学生可以选择包括篮球、足球、排球、长跑在内多个体育项目,进行体育锻炼。通过此次体育文化活动,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2.校园体育文化培养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体育竞争中,只有通过吃苦耐劳、掌握体育技巧、艰苦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大学生通过体育竞技活动,能够感受到体育带来的魅力,同时激发竞争意识,取得比赛胜利。因此,高校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能够使体育文化在高校学生文化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此,高校要定期开展体育比赛活动,包括校园篮球赛、校园轮滑比赛、校园舞蹈大赛等,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功的热情。同时,高校还要在体育活动中树立公平竞争意识,做到公平裁判,来宣扬体育文化的公平公正原则,进而在提升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确保竞公平性。以嘉兴学院为例,近日,嘉兴学院举行了排球垫球比赛。开赛前,各支队伍积极备战,队员间互相交流比赛技巧和方法,期待比赛获得好成绩。经过近两小时的比赛,在各支队伍的努力奋战下,最终,职教学院在气排球垫球比赛中以三分钟垫球284个夺得冠军,园林、园艺学院并列亚军,动科院夺得季军。在此次比赛中,职教学院队的队员相互打气,鼓励队友,来凝聚团队力量,最后赢得胜利[1]。

3.校园体育文化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与他人交往能力是现代人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而体育文化作为沟通的载体,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是因为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血液的流动速度快,人体的内分泌就会增加,会产生快乐、激情等状态,使得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降低,消除陌生感,来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大环境相比,校园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不复杂,高校想要提高大学生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需要构建以体育文化为载体的交际平台。由于体育比赛过程艰难、结果不确定,需经过竞争或配合才能够取得胜利,这有利于学生调整自己的心态,应对各种比赛突发事件,也能在足球、篮球等团队竞赛中,学会团队合作,建立彼此信任度,进而取得最后胜利,提升人际交往的质量,实现了以体育文化结交朋友的目的。

4.校园体育文化培养了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为一种文化理念,体育文化的主题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体育项目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非常强,每年都有报道大学生徒步或骑自行车从外地回家。这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敢于挑战自我的特性,因此,高校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校园中、体育俱乐部中,向大学生介绍新兴体育,来开展体育文化活动。高校可以开展体育文化节、趣味体育节、团体操比赛、CUBA篮球比赛等活动,来打破传统的体育文化观念,让学生感受到技能提高带来的喜悦及战胜困难的满足感,进而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造力[2]。结论:综上所述,校园体育文化能够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高校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能够使体育文化在高校学生文化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高校要定期开展校园篮球赛、校园轮滑比赛等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因此,高校通过构建校园体育文化,能培养出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文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D].长江大学,.

[2]邱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11.论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篇十一

摘要 高校体育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本文论述了高校体育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作用。应该摆正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地位。并结合实际对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提出策略性思考。

关键词 体育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组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营造的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意识,包括学校的发展目标、价值观念、风格特点、传统习惯和规章制度等在内的有机整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从多元化入手,立足于现实建设,着眼于长远发展,开展校园体育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寓乐、美、学、文于一切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之中。用现代体育思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健全的组织文化构建凝聚群体意志和力量的团队精神,这对组织成员的创造力、凝聚力、组织效率的提高及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和积极作用。

一、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整体及校园文化的特点

校园文化的整体性特点:就体育文化而言,它不是对单一的文化活动的开阔和描述,而是以深逢的大学传统为底蕴、先进的大学精神为理想。通过校风、学风等校园精神层面而弥漫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的群体文化。在高校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传播中,从精神理念的设计到具体部门的实施,都需要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群体协调。

校园文化的实践性特点:校园文化即是一种文化理想,又是一个实践过程。不管是从学校层面、管理层面、教师教育层面还是学生层面,都存在继承、发扬、修正、完善的过程。也称为是一个系统工程。体育文化的凝练和形成同样需要有针对性地工作部署与实践活动来实践、传播、运用、灌输与推广。

校园文化的主体性特点: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指与客体对象相对应的校同文化建设的承担着、执行者和受益者,包括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全部的校园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术论坛、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媒介宣传引导、各类的竞赛活动等。都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得以充分发挥,共同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二、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体育运动是体育文化发展的载体,也是一种社会文化需要。作为文化现象,体育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高校体育具有教育效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育德于乐

具思想性、学习性的体育活动是校园文化中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能在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培养人、教育人、改造人,从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每一个校园人;也加速校园人在政治素质、价值取向、知识技能、人格心理等方面的社会化进程,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心理需要,有效抑制与大学生要求不相符合的思想和行为。高校体育文化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突出的德育功能,提高了校园人热爱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使高校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校园文化。

(二)高校体育具有凝聚效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寓教于乐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栋梁,必须引导青年学生努力拼搏、刻苦成才,发挥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体育活动中的竞技运动正好突显了为集体拼搏的竞争精神,是沟通感情的“桥梁”,是增进友谊的“纽带”,是凝聚人心、增进团结的“法宝”。实践证明,高校体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激发人们产生认同感、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宿感,合成巨大的内聚力,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的总体目标。

(三)高校体育具有激励效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励志于乐

开展积极向上的体育活动能够强有力地调动校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形成学校活力。

校园文化工作离开了体育工作就缺乏应有的牛机和活力。我们在抓好教学与科研的同时,要注重以有效的体育活动相配合,鼓舞斗志,培养集体荣誉感。

(四)高校体育具有传播导向效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获智于乐

学生在运动场中最容易传递真情实感,最容易赢得同场竞技者的喜爱和尊重,也最容易得到战友般的信任,并在“是对手更是朋友”的轻松氛围建立新友谊。在运动中,校园人学到如何尊重自己和他人,如何實现合作,如何把握适度忍让和情感表达,“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具有传播导向效能。高校体育活动能陶冶、感染、规范学生,为个体行为提供价值参考,使个体自觉地把组织目标视为自己的行为目标。

三、关于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体育文化对建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该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下面就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一)加强媒体宣传力度

经常运用标语、图展、广播、录像等媒体,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使师生员工真正认识到强健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条件。达到培养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大家都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二)重视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途径,它既要完成体育锻炼的任务,又要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要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组织观摩体育比赛

观摩比赛可分为录像、电视实况转播、现场观看等形式。组织学生观赏比赛活动,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欣赏体育美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魏秋珍.关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思考[M].湖北体育科技出版社.1999.

12.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篇十二

一、体育课堂教学与校园体育文化互动必要性:基于现代体育课程的现状

体育课,顾名思义,就是针对身体改变的教育活动。具体的活动就是进行一些关于体育运动的课程活动。体育课有自己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规律,但这些体系和规律在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往往都是被忽视的。要么流于简单化而缺少应有的体系,要么走走形式而忽略应有流程,更为甚者,忽视了体育课程本身而改上其他课种。即便有把体育课当成真正的体育课程而设置和要求的学校,因为传统教学和考试要求等原因而改变了体育课本身的性质,没有体现出体育这两个字的内涵。主要的原因是,体育考试还不如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那样占比大,这样就导致学校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相关明确的规定。

体育教学的现状是:轻松一下,以此调节学习的紧张;进行简单的运动,走走形式;上成自习课,以此课程的时间来充实所谓主线学科的学习;这些现象都表明: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完善已经到了不可不进行的程度。

综上所述,我国的体育教育并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基于体制和传统原因,学校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有被所谓的主线学科“占领空间”的现象存在。同时,体育教师简单形式化的教学方式也在客观上未让学生产生对体育应有的兴趣,基于此,我们可以将体育课程与文化课程相结合,进行良好的互动,在实现体育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体育教学的现状。

二、体育课堂教学与校园体育文化互动时代性:基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校园文化主要是以校园为主要的活动空间,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由全体老师进行配合,在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经验和知识。校园文化的主旨在于师生共同团结合作,进行健康的体育活动,促进师生感情的同时强化师生的体育锻炼。

现代的校园文化衍生自文化,它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体育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体育文化就是体育与文化两者结合诞生出来的。体育文化不只是锻炼身体,人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学习到不同的生活技能,还具有娱乐性,可放松心情,并且对自身的素质和组织性起到了很好的加强作用。

时代在进步,人类的思想也在不断的提升,各学校开始注意将校园文化和体育两者相融合的方法研究,即校园体育文化。不同时期的人们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也不一样,但是都一致认同校园体育文化是既包含校园文化又包含体育的文化;都一致认同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在校园中开展有意义的体育活动的文化;都一致认同校园体育文化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共同创造出的体育财富和精神的总和。

三、体育课堂教学与校园体育互动方法论:基于对体育教学的基本认知

1.体育设施要讲究实用性和针对性。

体育教学是校园体育文化互动的基础模式,学生需要的是场地充足,体育设施齐全,让他们更方便地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同时,体育设施还要注重文化性,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感受文化,体验文化,以此强化体育文化互动。所以,学校要强化体育场地建设,要从实用性和针对性的角度规划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

2.加强师生对体育的认知。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系对体育课程还没有重视起来,所以学生对体育的作用和认知存在着偏失。意识决定行动,强化学校师生的体育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体育教学现状,才能有效地将体育和文化进行有效互动。学校必须从制度上、宣传上强化体育课堂在校园文化中的角色作用,才能引导师生正确认识体育,正确认识文化。所以,学校应该侧重构建体育教学的制度,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对体育的认知。

3.体育教学与校园文化互动的建立。

学校的体育课程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引导体育课程内容实现多样化,教学方法多极化,教学流程活动化。这些引导是强化体育与文化互动的前提,它不仅能让学生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体育文化的乐趣。

上一篇:谈党章党规心得体会下一篇:游泰安古镇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