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024-08-06

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0篇)

1.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一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谁失去了信息优势,谁就失去了整座江山。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意识、资金、技术、软件等诸方面存在着问题,影响了信息化的发展。这使得研究和探索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对策十分必要。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 提出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更重视企业在信息化高度发展下的科学技术创新。企业信息化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技术进步的基础,反过来,技术创新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1]。

目前我国的企业数量多,地区分布广泛,行业分布跨度大。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中小企业约有1100万家,中小企业占到了企业总数99%以上。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和外贸出口总额分别约占全国企业的60%、40%和60%,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中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2]。然而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率还是比较低的,而且实施成功率也不高,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

企业信息化可以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根据近年对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近半层的企业实施了办公自动化;近半层的企业信息安全手段主要用在使用防火墙上;近半层的企业拥有自学成材的企业信息主管;而半层以上的企业使用财务管理软件;半层以上的企业使用互联网,并拥有自己的网站,但更新不够及时;半层以上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势在必行,其中一些企业已开展电子商务;半层以上的企业使用病毒防护措施,全面考虑安全的较少„„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地进行整体规划,有计划的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并已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成功企业为数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着很多棘手问题有待解决。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对信息化认识不够,存在误区。

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介入程度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尽管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他们并非全都对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如何实施信息化有透彻的了解。以至大部分企业都认为拥有电脑、拥有企业网站、建一个财务管理系统就算实现信息化了。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大量的投入和技术变革,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3]。再者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作用、效果在认识上有误区,对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更是知之甚少。

2、资金短缺, 投入不足。

有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不足总资产的0.21%。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改造需要大量资金,运行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还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在大型企业或许不是什么问题,而对众多中小企业来说,恰恰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前期购置基本硬件设备时资金能及时到位,但随着对信息化要求的提高,需要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大多数中小企业“老板”却不愿继续追加资金,造成企业信息化继续建设举步维艰。企业由于经费短缺,通常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的资金明显不够。而即使一些中小企业在前期有能力购置基本硬件设备与必要的软件系统,但IT设备更新频率快,硬件2-3年就会过时,甚至淘汰,当时购买的软件如果不及时更换,跟不上市场要求就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4]。据统计,企业信息化系统每年的维护费用占整个系统建设费用的10%-20%。因此,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是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3、技术匮乏,专业人才短缺。

技术力量缺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瓶颈。技术人员的数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水平,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则需要更多的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员工,而商务部调查结果显示,80.9%的中小企业只配有5名以下技术人员,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员工只占总数的38.1%,一半员工停留在一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而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由于薪资水平普遍缺少竞争力,从而对吸引和稳定技术人才队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5]。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出在实施人员身上。实施人员的管理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不足,特别是缺乏企业背景,了解和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而实施人员本身的素质同实际所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4、软件市场服务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市场较为混乱,市场制度建设滞后。软件价格高,对硬件要求高,超出相当数量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基础环境。软件商的服务与企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依赖于软件商提供更全面和完善的服务,但大多数软件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缺乏实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专业咨询机构。这样,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企业缺少可依赖和可靠的指导者、权益维护者和风险分担者,不利于系统的推广应用。此外,还缺乏软件开发人才和应用人才。调查中,有60%的企业认为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和人才流失是制约系统应用的关键因素;软件开发人才的缺乏,同样制约了管理系统软件的“本土化”进程。

5、企业信息化目标不够明确。

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规范企业管理,加速信息的传递,参与企业决策,进行协同合作,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替代手工的劳动,提高信息输出速度,而这些仅仅只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的目标。如果按照这样的初级目标进行信息化建设,势必会造成企业资金和人力的严重浪费,同时会影响信息化的升级和发展。

6、相关法制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尚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各地区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状态。对于网络经济犯罪,我国也缺乏有效的技术防范手段和法律制裁依据,所以最先利用信息技术的企业所付出的代价比较大。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在面对眼花缭乱的计算机软硬件市场和众多信息系统开发失败的现象时,困惑重重、举棋不定。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1、强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意识。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信息化已成为一个企业重要竞争力的表现。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毫无疑问也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与方法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体意识。只有增强了自身主体意识,并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全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主体能力,发挥主体作用,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这些意识主要包括环境意识、危机意识、管理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6]。并且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的投资和配置,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决策层,一定要对信息化有足够正确的重视。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的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训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两点,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2、集中有限资金重点突破。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是太多。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花少钱、办大事,找出最需要信息化的地方进行重点投资,也就是寻找能够明显解决问题或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切入点,绝不能盲目的追求高技术和新方法,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科学合理的做好信息化战略规划。应在设备和软件的选择上遵循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要考虑使用成本, 切不可忽视人才引进和员工培训成本以及设备、软件的维护成本。

3、重视培养和引进信息人才。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为了顺利的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企业必须制定人力资源对策,采取各种方法与手段招聘和引进适合企业的人才,尤其是掌握先进技术的信息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要多开展人才培训活动,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养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备实践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通过人才综合能力的提高使企业信息化正常运作。

4、健全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尚处在起始阶段,需要政府全方位的引导和政策的支持。要充分调动、合理整合,科学使用有关社会资源,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提供作用,发挥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管理咨询商、工程监理机构等组织的作用。要逐步建立由政府、中介服务体系和IT厂商共同构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与保障体系,形成一个完善、诚信、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

5、作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它是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诊断和分析企业管理现状,优化业务流程,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制定企业信息化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全面系统地指导信息化建设进程,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准备工作中,要通过对企业现状、未来发展的研究,制定出包括企业信息网络、技术路线、软件商的选择、实施与咨询队伍的选择、信息化实现步骤等等一系列完整的规划。

6、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各级政府要尽快制定信息管理法规,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为了解决网上交易与结算的安全和电子合同认证问题,应尽早出台网上合同法,增强网上交易的安全性。颁布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在重点保障基础网络和重要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五、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内部组织能力的重要支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保障。信息化建设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的有效组织,还取决于企业外部的环境优劣。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实现不仅仅靠企业本身的努力和市场化的运营,还需要政府的大力倡导和监督。虽然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起步晚,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们只要虚心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认真学习,并加以创新,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能够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参考文献:

[1]罗秋菊,李博雅.试论企业信息化对技术创新的作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1-07(1)。

[2]王召,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实证分析[J]。国研网, 2004-10-10。[3] 张玉才,宋新平,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及措施。科技管理研究, 2012,(04)。

[4]汪浩,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合肥学院学报,2005(8)。

[5]彭运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7)。[6]李海华,吴中元,我国企业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08)。

2.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二

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 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才能确保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新建的炼化企业, 信息化建设必须超前谋划, 并且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完成不同的具体任务。同时, 新建炼化企业的可研报告中应包括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信息化建设的依据、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方向及投资额度, 从而保证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整个项目的建设同步跟进[1]。

2 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规划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尺度

目前, 各新建炼化企业或大项目大多是根据所属石油集团的各种业务现状及其发展战略, 按照业务模型框架对业务领域进行分析, 从发展现状、面临形势、规划部署、效益风险、保障措施及项目描述等方面完成信息化规划的分析和编写工作, 形成信息化发展规划方案, 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新建炼化企业或大项目信息化投资从项目建设投资中支持, 很好的解决了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费用问题, 但也造成了项目规划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某些公司的很多小系统搭顺车一并投资建设, 还有一些目前不具备条件的一些系统也被包含进来。例如, 某石油集团的新建炼化企业群将数据仓库, 决策支持等系统一并纳入建设, 另一个新建企业甚至将供应链管理系统也规划了进来, 而这些系统在炼化企业的应用还缺乏相关的可行性研究。

2.2 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新建炼化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机制, 导致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仅根据可研中的相关内容编写投资概算, 由于分析粒度不够细致, 容易导致投资范围不够明确[2];由于对建设内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不够深入, 导致系统建设的先后顺序及优先级高低模糊不清;统一推广的信息系统中的功能模块缺少与信息管理部门的核实对接;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建设项目的进度计划和质量水平难以宏观掌控;信息化建设中的过程资料不能完全受控, 且相关资料的安全保密难以保证;当新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完成后, 缺少相关的验收评价方法和验收评价的组织机构。

2.3 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规范

在新建的炼化企业中, 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各异的现象, 建设完成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并不一定能完全支撑后期各类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有时需要进行后期改造。企业在产品选型过程中也容易走两个极端, 即片面追求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的基础设施, 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抑或为实现一时的成本控制, 使得所选的产品无法满足业务的需求。一些企业在DCS/PLC采购选型时没有考虑接口, 导致后续投资费用的增大, 信息系统的实施受到严重制约。存在此类问题的原因是新建炼化企业不能严格遵守已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规范或标准, 或是当前的标准规范不能满足建设的要求。

2.4 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相关的标准规范

在新建的炼化企业, 除了集团统一推广的信息系统, 很多企业的部门拥有独立开发的业务系统, 这些系统都属于业务处理系统, 业务数据庞杂分散, 主要是为了快速满足业务操作的需要而开发的, 然而, 其综合性和全局性的分析功能难以实现, 且在后期的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中不易被集成到相应的平台中加以应用。例如, 某新建企业在建设初期就投资建设了北京某公司代理的STAR-LIMS, 造成与MES系统中Labware LIMS的重复投资, 而又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做两个LIMS系统的集成。同时, 某新建企业在生产控制层拟建的数据校正系统, 其实就是MES系统中物料平衡系统的变种。一些与集团统一推广项目中部分功能相重叠的信息系统也被快速的建立起来, 新的“信息孤岛”正在逐步形成, 与各企业建设高水平的信息化、数字化的新型炼厂的要求越走越远。

2.5 新建炼化企业信息系统的运维模式不健全

各新建炼化企业由于人数较少, 没有专职的信息化建设与运维队伍[3], 目前采用的主要模式是将信息化建设与运维以项目的方式, 转包给第三方进行建设和运维。例如, 某些新建企业将信息化的建设与运维服务打包承包到某内部信息化建设单位, 其中新建企业1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承包给信息化建设专业公司, 新建企业2的运维模式采用“谁建设、谁运维”的方式, 系统运维的队伍比较杂乱, 管理不是非常方便。

3 与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解决建议

3.1 在集团层面统一编制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在新建炼化企业的可行性研究中, 应当充分考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信息化建设的参考依据、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方向与投资额度等内容, 促使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炼化项目的建设保持同步。在新建企业的筹建阶段, 应当针对新建企业的实际情况, 结合企业可研报告和总体设计的思想, 在集团的统一组织下制定科学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议从以下四方面来组织新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内容。

信息化规划必须覆盖企业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综合管理等内容。规划的内容必须结合企业业务以及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需求, 抓住重点, 选择企业最急需、最容易产生效益的项目优先实施, 满足新建企业的业务以及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需求, 从而尽快获得效益;信息化规划中项目的划分需要优先考虑建设基础性、全局性的信息化内容, 如优先考虑建设基础设施, 对业务发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影响较大项目;规划的内容需要充分考虑企业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规律和特点, 按照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建设、IT基础架构等三个方面安排好相应的信息化项目, 使新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有序开展;规划必须综合考虑新建企业的建设历程, 按先后顺序合理安排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内容和启动时间。

3.2 为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由于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没有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实现闭环管理, 结合新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周期性、长期性的特点, 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服务于新建炼化企业的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制度。制定完成的管理制度应当包括, 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组织体系与主要职责、立项论证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验收管理、过程文档管理、投资管理等。在管理制度的规范下, 新建大型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全程监控、提高投资效益, 确保项目的顺利进展。同时, 在管理制度中投资管理的监管下, 根据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和施工进度及实际实施情况投放资金, 通过事后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 保障信息化投资的实际投放和效益反馈。

3.3 严格遵循集团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当依据各石油集团已发布的相关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或规范来展开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依据相关标准或规范设计的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能够避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投资, 能够实现中国石油新建炼化企业在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方面的集中管理和统一协调。

3.4 明确新建炼化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模式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由各石油集团统一推广的项目必须在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 实现软件选型、投资、实施等方面的统一管理, 坚决杜绝企业私自软件选型, 防止新一轮的信息化项目的的重复建设。

在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 稳定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和内部支持队伍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由具有丰富系统项目实施和企业流程管理经验的内部支持队伍、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一起组成信息化建设项目组, 项目组的管理水平和实施能力为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支撑条件。信息化内部建设单位应该由集团的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 并形成统一的建设与运维模式。

4 结论

在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 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该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五个问题, 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同时从规划编制、管理制度、标准规范的建设与遵从及运维模式四方面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 上述建议对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广泛的工程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同兴.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9, 23 (6) :64-67.

[2]葛雁冰.为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提供全面支持服务[J].石油规划设计, 2007 (1) :1-3.

3.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三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人才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传统的会计工作系统已经不能胜任企业的日常工作,从前人工的借助一些计算工具比如:算盘、计算器等来进行财务统计,记账和入账工作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这样的工作方式财务信息统计出来是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不能及时的反映出财务状况,而且还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已经是比较落后的方法,面对现在企业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不断增加,传统的会计系统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显得捉襟见肘。因此,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最重要的就是即时性、准确性,而会计信息化正好可以做到这一点,经济的发展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平台,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人员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缺乏

目前,全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还很不足,一些企业认为会计的信息化只是为了解放复杂的手工会计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简单地将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等同,事实上会计信息化建设更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但是传统会计理念根深蒂固,影响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企业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也较大程度局限了信息技术在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的推广和进步。

(二)企业会计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我国许多企业会计部门人员很多,对会计业务也很精通,但是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的人却寥寥无几,无法解决会计软件运行时出现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和技巧不能够熟练掌握、认识存在局限性。

(三)企业缺乏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

网络安全和信息畅通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安全,总有新的问题出现,只有技术的不断进步才能实现网络信息的安全。会计信息系统不仅与生产、销售、运输等脱节,与会计软件内部子系统也不能紧密的联系,信息的不畅通严重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功能发挥。会计信息属于重大商业机密,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依据,在网络环境下,其安全性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会计信息化理念,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使他们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会计信息化的倡导者。同时领导要重视会计信息化,提高认识,成立高效务实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由单位负责人挂帅,由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制定本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组织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建立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会计信息化培训与学习,监督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加强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

1.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

一个企业要取得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领导团队。领导阶层要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各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着完成日常的工作。这些管理制度要简单易懂、可执行性强,企业员工必须严格的执行规章制度。领导阶层要做出榜样,并且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检查,奖惩结合,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时,企业内部人员,从领导层到普通员工都必须要做到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也可以从别的企业学习优秀的经验,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把先进的工作经验融合到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去。

2.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不安全性是会计信息化的第一大问题,各种安全隐患对企业的财务信息造成了极大地威胁。由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企业对外是严格保密的,所以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对信息安全性的控制。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系统,在计算机的使用方面要定期的进行系统维护,软件要及时更新升级,避免病毒的入侵或者他人故意的破坏,盗取信息,泄露商业机密。

3.加强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管理。

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对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防盗、防虫蛀、防霉烂和防鼠咬等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以上不同的地点,最好在两个不同建筑物内,采用磁性介质存贮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会计档案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各种会计资料包括打印出来的会计资料以及存储会计资料的软盘、硬盘、计算机设备、光盘、微缩胶片等,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单位,严格会计档案的借阅权限和借阅手续。存放在磁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借阅归还时,还应该认真检查,防止感染病毒。

(三)加大对于会计信息的综合处理力度

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纵深挖掘领域,通过对会计信息的纵深挖掘来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的运行状况、具体运行指标属性和数值,从而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关重大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发挥信息化会计的管理职能。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重新的梳理整理和细分,并找出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帮助企业了解其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对于未来的重大生产营销计划做出前瞻性和预测性的把握,这些都离不开对于财务会计信息的综合处理和挖掘。

(四)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人才是关键。针对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供给现状,培养大量的信息化人才,需要从几方面入手,首先,国家从宏观的角度加大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教育投资,加大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力度,调动社会各种培训机构的力量,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其次,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增强企业员工对管理信息化的认识,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高、中级管理人员、IT 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业务素质,造就一支多门类、多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一支精干的会计信息化管理队伍。

四、结语

综上,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取得发展,必须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企业信息化建设最主要的是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同时注意保证信息的安全性,降低风险。会计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晓玲.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J]. 会计师. 2011(04) .

4.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四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文章探讨了电力企业实现物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分析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优化路径。

当下,人们生产和生活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电力市场也飞速发展并市场化。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物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十分普遍,很多企业都采取信息化系统进行物资管理;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进行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

一、电力企业物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涉及地域偏僻、种类繁多、批量小、批次多,流程复杂,工作量大。如果依靠手工填报计划、电话或传真进行询比价、人工清点办理入库和出库等工作,不仅效率低,而且还容易因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失误和经济问题。对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的发生,做到公平公正的阳光采购。

通过物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将企业涉及到的所有物资及相关信息录入进去,系统自动汇总、归集物资的相关信息,可以为用料单位制定合适的采购计划提供数据支持;采购员根据物资性质类别实施采购,公平公正确定供货商,提高采购效率;自动提示库管员对库存物资进行保养,按“先进先出”方式进行领料发货。总之,物资管理信息化,便于结合企业的物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采购规划、签订合同,同时进行质量、成本和资金的统一管理,形成覆盖企业全面的物资管理业务链条。对于有下属三级单位的电力企业,借助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对比较分散的物资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实施集中采购、合理调拨与调配,解决现实中电厂地域偏僻且分散、物资批量少、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为实现全寿期成本最优提供保障。

二、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标准体系

虽然电力企业对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做出技术支持,并且给出物资编码标准。但实际上编码不全面,需要完善。如果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信息编码技术规范和标准不统一,会影响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无法集成信息资源,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实践过程中,电力企业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或者说素质较低,难以熟练应用这些技术,导致这些技术的优势无法发挥,影响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

(二)信息化人才缺乏

电力企业对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人才的要求较高,技术人才的作用是否发挥,直接关系到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信息化系统和平台的建设,都需要有高水平的技术人员的支持。而且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类故障问题,也需要技术人员及时进行解决。但目前来说,电力企业对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存在技术人才数量不足,综合水平较低,培养力度不足等问题,影响了信息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可能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再加上电力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落实不到位,培养内容缺少针对性,也会影响人才水平的提升。

(三)技术安全问题比较严重

电力企业对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将有效的技术和软件、平台、网络应用到物资管理工作中,但考虑到这些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比如物资库存数据、物资采购数据等,在数据安全方面难以保障。如果系统受到黑客攻击,或被传播木马病毒,就可能导致数据信息被泄露。而且电力企业现有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存在安全漏洞,导致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影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四)重硬件轻软件

电力企业对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在科学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但实际上电力企业本身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不足,认为信息化就是购买计算机设备,进行网络建设。实际上信息化建设更重要的是各类软件的应用和功能的开发。但目前来说,电力企业对于硬件设备的购置投入较多,对于软件的投入存在不足、功能开发不完善;还有的企业认为硬件属于有形的固定资产,而软件是无形的,所以表现出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影响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五)物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电力企业对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多数是建立在当前分散管理的模式上,各下属三级单位均有一个采购部门,负责管理本单位的物资采购。采购数据及库存信息均无法在二级单位内部实现共享。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创新物资管理模式,提升物资集中管理水平,而信息化建设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另外就是,电力企业对于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足,在应用方面比较局限,就是对物资库存进行应用,没有实现物资从计划、采购、合同、库存、到结算等所有采购业务链条的全覆盖。

三、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路径

(一)完善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

当前企业的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多是ERP系统。企业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依托ERP平台和共享平台、上级单位采购管理系统,对所有单位的采购业务从计划、采购、合同、仓储、结算、供应商、报废等进行一体化全程在线管控。进一步深化应用ERP系统物资与合同管理模块,深入挖掘系统在线管控和数据分析功能,充分发挥ERP系统在物资与采购大数据应用以及风险防控、价格分析、合同监控等方面的作用。比如在计划管理方面,物资计划申报时引用上级单位统一的物资编码,严格一物一码,所有物资计划均通过ERP平台申报与审批,申报物资计划时历史采购价格会自动带出,作为预算参考价,已备注停产的物资会在申报计划时自动提示。又比如在供应商评价方面,持续完善供应商“一单一评”管理,在合同创建、采购入库、合同结算等环节嵌入对供应商的评价,将供应商评价结果应用在以水电为主的、地域偏僻的电力单位的采购过程中,保证采购成功率,提高采购效率。

建立无人值守自助仓库,提高自助领料的准确性和智能化水平。通过门禁安防、摄像监控、条形码识别等技术,并引进光源指引系统,实现智能化库存管理。ERP产品展台中备品备件的联储联备、供应商寄售物资,为正常生产运行和降低库存提供了保障;ERP平台中通过对在途物资、积压物资、闲置物资的出入库及库存明细等数据统计,及时发现各单位的库存情况,实现对库存的在线监控与管控,控制各单位库存水平在规定范围之内。

(二)重视技术安全问题

为了保证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获取的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企业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需要重视技术运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长效的数据安全工作机制,实现对信息化技术安全问题的解决。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对于引进的软件和系统,要同时引进配套的安全防护措施。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保证定期对电脑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开启防火墙,避免受到病毒或黑客攻击。同时,考虑到数据安全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等要素,要注意改善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状况,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三)创新物资管理模式

新时期,为了配合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电力企业还需要创新物资管理模式。电力企业需要对物资进行统一集中管理,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对机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在物资管理机构中成立二级单位的集中采购部门,并建立配送服务中心,承担物资采购中的履约服务、配送仓储、催交催运、信息材料核算等工作。通过推进物资管理的集约化、系统化建设,形成权责清晰、责任分明的采购管理体系。

(四)注重人才培养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化专业人才的作用,保证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将制定的培养机制落到实处。要定期组织物资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训活动,邀请各个部门和下属企业的物资管理人员参与,提升技术水平;并注意进行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模拟应对演练,提升技术人才的实践经验;要引进先进的培养理念和方法,加强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其准备充足的人才储备,满足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四、结语

5.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五

新 疆 电 大 开 放 教 育

点子政务课程论文

姓 名_马玉芬 学 号1665001201522

专 业 行政管理 学 校米泉电大

课程论文题目_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成 绩__________________

评 语: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2017年4月6日

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 这一决定赋予了社区信息化建设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新的历史使命。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周全、优质的生活服务,这是社区创新管理和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标志。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社区管理有助于增强基层社区扶危济困、敬老、扶幼、排查隐患、治安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缓解人口老龄化、家庭空巢化等问题。这对加强社区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根据我所在的社区基本情况发现,当前基层社区信息化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社区信息化需要大量的投入,比如宽带入户、社区服务呼叫系统、社区应用系统的建设以及网站的制作与维护等。由于缺少资金,有能力开发自己网站、建立社区服务呼叫系统的街道、社区并不多,无法实现社区与居民之间网上互动、网上服务。除了政府的财政资金,社区信息化建设还需要社会其他资金的支持。

二是实用性有待加强。社区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要让社区管理和服务百姓工作变得便利实惠,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不断满足管理社区、服务百姓的需要。目前有些地方社区信息化建设重系统、轻整合,重建设、轻应用,重技术、轻数据。有的社区虽然网络建好了,但信息长时间不更新,点击率低,没能真正发挥社区信息化的作用。

三是缺乏统一规划。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医药卫生、家政服务,还是劳动就业、生活保障,各个部门的服务对象都是社区居民。因此,社区信息化建设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力量,统筹规划、管理。目前,在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各部门各自为政、分散作战,各社区的信息系统彼此独立运行、数据重复录入,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制约了社区信息化的发展。

四是信息化人才短缺。在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掌握基本信息网络应用知识的工作人员。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中绝大部分缺乏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也缺乏一套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阻碍了社区信息化的发展。

我认为,要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让信息化真正服务社区居民生活、辅助社区工作,应针对社区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不足,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各级政府都应成立社区信息化工作协调领导机构,建立由民政部门和经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县区参加的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制定推进社区信息化的标准规范、政策措施和工作规划,加强分类指导。依托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综治、公安、司法、人社、规划、建设、交通、文化、卫生、人口计生、园林、环保、体育、商务、老龄、国土、房管、民族、宗教等部门,要指导本系统积极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社区信息化建设应以市、县两级政府投入为主,加大公共财政向困难群众较多的社区、外来人口较多的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社区倾斜的力度。要把社区信息化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加强经费的使用管理。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培育品牌,发展连锁服务项目,开展便民利民服务。

三是努力优化环境。应研究制定社区信息化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绩效评估,引导社区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及时清理不利于社区信息化工作的规章制度,凡电子化能解决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一般不应要求街道(镇)和社区以及居民提供纸质文档,暂时不能解决的,可以实行电子化、纸质文档“双轨制”,并最终过渡到电子化。

四是大力培育人才队伍。加强对各级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信息运用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使用水平,不断推进社区日常管理、相关报表、申报业务的电子化。面向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信息化宣传教育,普及社区信息化知识,提高居民的信息运用能力。鼓励在校学生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信息化志愿服务工作。

6.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六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信息通信部门根据上级机关的具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基层基础工作放在优先位臵来抓,从网络建设、信息应用、规范化治理、机制建设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公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公安信息通信专网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基层单位,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网络,开展公安信息应用提供了高效、可靠的传输平台。二是“金盾工程”各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积极搭建了公安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和公安网安全保障体系,完成了“一机两用”监测系统、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系统建设,初步建成了安全、高效的包括信息系统、通信系统、电子地图系统、监控系统以及把接、报、处警集于一体的统一指挥调度在内的、完整的公安现代化作战体系 ,为各警种、各部门实现网络化应用和网上信息共享提供了可靠保证。但是,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上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第一,部分民警对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上不足,个别部门领导重视不够到位。

公安部把“全面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作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十项重点工作之一,由此可见,全面加强公安信息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应用水平是上级机关对基层公安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基层公安机关适应新时期基层公安工作的根本需要,是实实在在的要求和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民警在对开展基层基础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上存在误区,特别是对公安信息化的基础建设认识不到位,认为开展基层基础工作只是一句空话,走走过场而已。有的部门领导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思想观念没有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存在抓突击任务多,抓基础性工作少的现象,这些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第二,信息总体应用水平不够高,基础信息为现实斗争服务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当前高度动态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警务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公安工作的内在要求,而大量完整、准确、高度共享的基础信息是实现警务信息化的基础。尽管各地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公安信息总体应用水平还不够高,离警务信息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①信息掌控不够及时、基础基层源头信息采集不全面、不准确,例如有的地方为了完成人口信息照片录入的任务,竟用同一张照片多次录入不同的人,形成照片重复,资料虚假,不能为实战发挥实际的作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对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信息采集根本不重视,有的地方虽然制订了违法犯罪人员信息采集的考核办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严格按考核办法的要求办事,以致违法犯罪人员的信息资料没有及时、全面采集,有的地方虽然采集了,也没有及时录入,采集的信息不能得到利用。②警种部门配合不协调、情报信息分散零碎,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各地各警种之间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归口管理体系,采集的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合理的利用。③全国各地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应用的效能不强。各地公安机关的信息没有统一归口,有时在网上能够看到外地公安机关有某一方面的信息资源库,但是因为不知道对方的用户名和口令,无法进入,不能共享利用。④信息研判能力弱,一些基层公安机关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研判制度,没有培养能够综合利用有关信息对本地的警情进行研判的专业人员。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信息为现实斗争服务功能的发挥,制约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第三,向基层的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大,基层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现实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公安机关各警种、各部门从事信息通信保障与服务的人员队伍是地市公安信通部门的基本细胞和基本单元,也是公安机关实现信息化的最基本的战斗实体,为这些基层单位解决正常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是保证公安信息网的正常运行的根本。但目前,各地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所队的基层信息通信专业专职民警非常短缺,人员也不固定,且为兼职,工作负担重,难以应付正常信息通信工作;一些基层单位的信息化技术装备落后,由于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大,装备不能得到及时更新,与现实信息通信工作的实际需求有较大的距离。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会放慢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的建设步伐,影响公安业务信息化的进程。

第四、公安局域网没有固定的部门提供和建立公安局域网能独自动升级杀毒系统,没有固定的部门及时提供杀毒软件的升级包。目前公安局域网没有自己的杀毒、防毒系统,各地公安机关局域网使用的杀毒软件大多是下载的瑞星、金山毒霸等杀毒软件,在公安局域网内不能自动升级,一般在网上不能及时提供最新的系统级包,没有固定的部门提供升级包。有些地方的网页和计算机感染了病毒,通过局域网传播病毒的不能及时得到清除,对公安信息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的甚至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产生严重后果。

三、加快和改进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的几点建议

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基层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各地公安机关应紧紧围绕“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这一主题要求,充分熟悉到开展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在“三基”建设的最后一年里,把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臵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位臵,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工作措施上高度重视基层基础信息化建设,真正做到人、财、物向基层单位倾斜,为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经费保障。

㈡配齐配强基层技术警力,提高信通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要实现公安信息化全面、可持续发展应该在配齐配强基层技术警力,提高信通队伍素质上下功夫。一方面采取内部调配、强化培训等

办法,解决信息通信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真正将年富力强、懂技术的人才充实到信息化建设的第一线,确保基层技术警力与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量相适应。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基层民警利用信息网上作战的基本功练习,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组织基层民警立足本职岗位,结合业务工作实际,苦练基本功,信通部门民警要强化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练习,切实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使广大民警人人适应岗位、人人精通本职、人人胜任职责,成为本部门、本岗位的“行家里手”。

㈢实施警务信息化战略,大力构建基础工作信息平台,努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实现“信息化建设要有新突破”的工作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新途径,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大力实施警务信息化战略,不断推进基层基础工作信息化。一要构建情报信息综合平台,实现信息的大整合、高共享、流程化。二要抓好情报信息采集工作,提高信息质量,切忌应付式、完成任务式的假、大、空。把基层基础工作与情报信息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完善的基层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机制,通过做深、做细、做实基层基础工作,扩大情报信息的来源,畅通信息渠道。要严把信息质量关,避免信息量少、质差、不规范等问题。三要强化信息的分析研判和实战功能,通过各类信息的实时关联比对,为一线侦查破案提供线索,把情报信息转化为战斗力。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7.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七

1 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企业领导层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首要任务,尤其是领导层,作为企业各项工作的决策者,如果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理解,将严重影响信息建设行动的积极性,使企业大多数员工也不能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现实中,许多中小企业往往会认为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作用不大,认为即便缺乏信息技术的帮助,也能将企业经营好,这种错误的观念耽误了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另外,还有一部分领导在信息化建设决策时往往怀有过高的期望,认为信息化一旦建成,就必定能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可是事实上,信息化技术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挥功能,领导者往往因为暂时看不到收益而放弃信息化管理,这使企业后续的信息化管理缺失。

1.2 技术上存在缺陷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及相应的管理技术的支持。然而现实中,一些中小企业往往由于技术水平与管理标准低,信息化建设员工的计算机水平不高,导致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最后建成管理系统后信息化的作用也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1.3 信息化专业建设人才缺失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其能够显著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然而,实际上,现有的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建设上缺乏有效的管理,缺乏激励机制,没有意识到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这一方面使不仅使具有复合型人才潜力的员工逐渐流失;另一方面,导致人才引进困难,这必然会阻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 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措施

2.1 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

现代企业发展中,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为了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领导层的认识,更加注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所以,企业高层领导者一定要具备战略发展的眼光,积极转变传统发展观念,树立新型的发展意识。另外,企业高层领导人员还要提高认识,掌握基础的信息化建设观念与成果评价手段,能够对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提供指导,使所有员工都能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进而从思想上的认知提升至具体实践上。此外,企业还应多传播一些信息化建设思想,让员工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性。

2.2 不断提高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水平

为了保证企业信息建设的合理性以及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营,应该做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数据整理、采集与分析工作。企业相关建设单位应制定完整、全面的信息化建设标准,确保信息建设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另外,综合目前我国经济与行业发展状况,在计算机标准的制定上,企业应尽可能联合相关部门或者计算机行业,加强行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便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以及技术的提升。

2.3 引进与培养复合型人才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培养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知识结构合理,而且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非常重要。为了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企业应采取多种方法与多种渠道,积极引进与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以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具体实施中,在人才的引进上,应分析清楚企业信息化建设急需的人才,并大力引进。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应采取合适的考核办法,确保每一名入职的员工都具备专业化的技能。人才引进后,后续的人才培养工作也非常重要,所以企业应制定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化建设人员的职责,定期对信息建设人员进行新知识培养,并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针对一部分既懂得信息建设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企业应做好人才的激励工作,满足人才的各项需求,使其能够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3 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经营改革与经营理念更新的重要手段,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提高思想上的认识,注重技术的使用与专业人才的引进,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主要是为企业财务信息收集、企业决策、企业生产与管理等提供帮助,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竞争力,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琼,牧涛.浅析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软件,2014(3).

[2]张永杰,赵丽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9).

[3]梅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5).

8.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八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会计 信息化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从总的情况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会计信息化的形势和基础比较好,基本完成手工会计记账向电脑会计记账的转变。随着新的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应用,会计信息化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管理、计划、分析为一体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

一、新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概况

1.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会计信息化源于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8月,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提出来的,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

2.新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目前,一大批企业告别了手工账,基本实现了会计业务核算和管理的计算机化处理,并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然而,我们也看到,目前我区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还只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未能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即整个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不能与企业外部的其他系统充分共享和交换信息,不适应信息化的发展。

二、新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调查的结果分析

本文调查问卷主要针对新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和相关实施环境,以及政府之间的情况。问卷共分三个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会计信息化实施相关人员情况、会计信息化实施环境,共设有41个问题。调查问卷采用纸质形式,共发出60份,收回50份有效问卷。以下是针对此次问卷做出地分析。

1.新疆中小企业基本情况,见表1、表2、表3。

通过表1分析出:目前新疆的会计电算化已经基本上得到普及,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手工记账的方式。

从表2分析得出:多数企业没有形成针对会计电算化的专门预算,如此看来没有专门的经费,一方面可能由于中小企业经费不足。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不够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也就是说企业还不了解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而这种认识度应主要由公司管理者带动,管理层对信息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决定了它的实施,见表3。

通过对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化孤岛的问题,仅有60%以上财务部门内部实行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应该结合目前信息化的发展,将各部门有机的联系起来,更好地提高效率,提供及时的信息。

2.会计信息化实施相关人员情况。本问卷分析会计信息化人员情况主要从会计人员的学历,专业技术资格,电算化岗位设置情况及会计人员对网络熟悉程度情况进行调查。见表4、表5、表6、表7。

基于对表4、表5的分析得出:目前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最高学历中,本科占60%,说明企业财务人员文化层次已经达到一定程度。而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中,初级占56%,说明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大部分还在初级水平,需加大学习力度,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通过表6分析得出:大多数企业只对财务人员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只有少数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并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说明企业并不是十分重视电算化的培养。电算化人员对计算机水平及网络技术的了解也只是处于一般水平。

通过表7看出:中小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人才有鼓励政策的仅有30%,说明公司管理层不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度不够。

3.会计信息化实施环境情况。本问卷分析会计信息化硬件情况主要从人均计算机是否满足财务需求情况、处理的工作、财务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措施等方面来研究。以下是基于调查问卷对会计信息化实施环境情况的分析:

(1)硬件情况,见表8、表9。

由表8分析得出:目前多数中小企业计算机平均1人1台,还有少数企业2人及以上1台,基本能满足企业处理财务需求。多数企业使用局域网络,少数使用互联网,极少数使用单机计算机。调查结果说明,企业信息化不深入,没有形成网络资源共享。

由表9分析出:有72%未建立管理硬件的机房制度,64%未设立专门的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并做好操作的日志记载。说明企业硬件管理制度并不完善。

(2)软件情况,见表10、表11。

由表10分析得出:大多数中小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为网络版商品化软件,很少有进行二次开发或自行开发,一方面说明企业缺乏开发软件型人才;一方面说明,软件对本企业没有针对性,因此会出现财务软件有些功能用不上,或不符合单位财务状况的情况发生。

三、新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新疆一大批企业告别了手工账,基本实现了会计业务核算和管理的计算机化处理,并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下将阐述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所发现的在新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层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只是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简单处理,只是使会计人员减轻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的工具。

2.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在会计领域,能够完成手工记账式的人才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界,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需要,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却十分欠缺。因此,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实施环境存在的问题

1.会计软件开发针对性差。计算机水平目前在新疆正处于稳步发展之中。所以,软件开发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其他城市相比会略显落后。并且开发会计信息化软件的计算机人员大多不懂会计业务,他们开发软件多数是在大型企业会计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的,其开发的软件通用性强。而针对特定部门,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发的特定软件较少,不少财务软件厂商,基本是一套软件应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导致不少实行会计信息化的中小企业仍要会计人员做大部分的辅助工作。

2.保障信息安全性力度不足。由于一些中小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时间较短,缺乏对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或者归档内容不完整,没有会计信息化档案保管人员,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损坏和泄密。会计数据盘的备份和清理不规范,这些都为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埋下了隐患。此外,病毒的入侵也可能会造成计算机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谢学情.会计信息化: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0,(7)

[2]李朝.我国会计信息化现存不足的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0,(16).

[3]吴黎明.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及其存在问题探讨[J].中国对外贸易,2011,(20)

[4]罗丽红.浅论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3)

[5]肖宇.如何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J].商场现代化,2011,(17).

[6]王春华.略论信息化会计的发展趋势[J].现代会计,2010,(2).

[7]张开元.浅谈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9).

[8]徐晓鹏.新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11,(2).

[9]史坤红.浅议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的素质[J].中国集体经济,2012,(1).

9.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九

基础测绘是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前期性事业,基础测绘信息化给基础测绘带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也使基础测绘面临着技术创新、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同时基础测绘信息化也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平度市基础测绘信息化建设情况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旨在进一步提升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作 者:梁会议 刘建丽  作者单位:梁会议(平度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山东,平度,266700)

刘建丽(平度市国土资源局,山东,平度,26670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1) 分类号:P2 关键词:基础测绘   信息化建设   数字城市  

10.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十

近几年,各级国税部门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国税系统的信息化进程,从硬件到软件、从网络到技术、从应用到管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一、基层税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税务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税收管理实现了人工管理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根本变化,综合征管软件及其它各应用信息系统的应用全方位、高效率地加大了对税源监控管理的力度,税收工作实现由人管人到制度、程序管人、“机器管人”质的飞跃。税收工作中征、管、查高度规范和统一,营造了更加公正、公平、公开的税收征纳环境,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税收网络化环境形成,充分发挥信息化的现有功能,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改进了工作方式,紧缩了业务处理,加强了监控能力。在加快科技兴税的过程中,虽然各级税务部门对信息化建设均给予了高度重视,根据工作需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软件推广应用工作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税收信息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税收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科技兴税观念不强。个别领导未能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认为配置了计算机、开通了网络、运行了软件,就是加强了信息化建设,没有把信息化摆到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和建立科学严密税收征管体系的重要位置,纸上谈兵讲的多,亲自抓、亲自用的少,未能完全基于信息化、网络化去思考税务管理问题;部分普通干部职工对税收信息化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信息化知识的接受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使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支撑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大量信息集中度不高,信息不能实现完全共享。为适应现代化税收征管的需要,各级部门推广了不少税收专业化管理软件,造成应用系统林立、软件功能交叉、数据多头采集,且各应用软件之间数据结构不一致、数据接口不统一、运行平台不兼容等,致使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三)硬件设施投入不够、备份设备缺乏。硬件设施投入不够,网络设备不适应税务信息化的要求。以我县国税局为例,首先是七八年前配置的设备仍在使用中,所使用硬件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趋于老化,经常对这些设备进行维修。由于财力有限,上级投入更新产品又相对较少,加之目前系统内应用软件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其次,网络带宽满足不了工作了需要。以我省为例,大部分州市采用统一的标准,即省至州市局为10M,而州市局至县区局为2M,但在实际工作了,税务基层处理的工作最多,前台接受的办税事宜繁重。设备老化加之网络带宽限制,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据了解,2M的带宽对于小的县区局还基本能满足工作需要,对于相对较大的区县局网络带宽就成了影响工作的“瓶颈”.在我县,全局60人每天在网络上处理各项工作,而2M的带宽运行速度太慢,特别是在征期中,征管软件运行速度慢,办税服务厅纳税人等待办理纳税事项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设备的现状跟税务服务服务不相适应,造成工作效率提升速度慢。第三是反映在收看视屏培训会,由于受带宽的影响,收看效果不佳,对视屏培训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人员素质不适应。目前,税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能够熟练掌握各类软件的人员数量有限,成为影响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基层国税系统计算机人才尤其是计算机专业人才相对较少,且人员分布很不平衡,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部分税务干部掌握的仅仅是税务系统的基本的应用软件,只是在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上发挥了作用、对本岗位工作的开展有所促进。有限的专业人才基本集中在地市以上税务机关,而县局、基层分局的计算机维护人员极其缺乏,造成信息时效差,传递不及时和数据不准确或过时现象,而且一旦遇到具体问题,维护、维修的矛盾更为突出,从而使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税收信息化进程差距进一步拉大。在税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同志对税务信息化的理解还局限在“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处理转变”的认识上,缺乏高度科学认识。目前基层税务干部队伍的科技素质较低,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还远远没有调动起来。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原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税务信息化建设要求,知识得不到更新,观念没有得到明显的转变,掌握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手段还明显滞后。

(五)技术人才、管理人员等专业队伍馈乏,计算机技能更新力度不够。一方面,基层税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税务部门还存在一部份干部使用电脑只能处理简单的工作,对系统和软件的使用操作只能是简单的按步就步,缺少深层次的研究分析。在基层技术部门人才馈乏,导致技术部门工作量繁重且相对繁琐,除对网络应用维护、系统的使用、软件的推广运用,更多的帮助解决微机操作、软件使用等零散事情。另一方面,精通或熟悉业务的人员较少,税收征收、监管、经济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管理专业队伍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技术部门被看成是全职能岗位,电脑有问题,业务操作有特殊要求,绝大部分税务干部都不敢大胆操作,缩手缩脚,心里畏惧怕出问题、害怕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税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技术和管理,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更是严重缺乏。再一方面是技术管理人员计算机知识更新不够,只满足现状,没有更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理论的学习,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辅导培训不经常。对信息技术的培训不足,使不少税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仍停留在简单的操作上,操作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目前,基层国税系统缺乏信息化培训师资人员,制约了基层系统的信息化培训开展。

(七)税务监控网络落后。目前,税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具备一定规模,但距离税收业务高度信息化处理的最终目标还相距甚远,税务机关内部还不能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税源信息库,以加强税源监控;外部还不能与工商、银行、审计、海关等部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形成社会性的全方位、高效率的税源监控网络。

(八)基层信息部门人同在国税系统信息建设工作中,没有充分利用好自己技术潜能,没有及时转变工作作风,在事业心、责任感、服务观念上还有待加强和提高。

(九)税务信息安全落后。随着我国税收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信息安全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当前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以及软盘、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的大范围应用,税务局内部及企业外部等数据的接收、传送很容易传染计算机病毒,防火墙能力弱化,病毒流行性强、破坏力大,病毒爆发,很容易造成网络瘫痪或数据丢失,健全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落后。虽然目前要求统一安装瑞星网络版杀毒软件,但更新不及时,面对复杂多样的变种病毒,查杀能力不是很强。税务内部和外部企业工作人员普遍的安全防护意识落后,对病毒的防护安全意识淡薄,企业所带入的U盘不进行查杀病毒,导致外来U盘感染病毒现象发生,对税务内网安全造成的威胁。

二、对提高基层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整改建议

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最根本目标就是不断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税收征管过程中的税收信息化程度,充分发挥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税收征管各业务环节的作用,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丰富和完善“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税收征管模式。信息处理要高度集中、及时、准确、税务内各职能部门征收、管理与稽查以及与社会各相关部门的广泛联网,以达到信息共享,并实现税收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推动基层税务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基层国税信息化建设 关键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基层国税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把税收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度来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税收工作水平的必由之路,是国税事业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将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为实现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作为夯实征管基础、提高征管质效的首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降低征收成本,提高决策手段。要使广大税务干部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才能获取大量外部信息,有效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既不要急于求成、仓促推行,也不要观念陈旧,等待观望;既要考虑推进速度,又要讲究运行质量。

(二)加强队伍建设,做好信息人员备份机制。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精通业务的专业队伍,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通过培训和强化激励机制,促使国税干部在信息化建设中,实现由过去的“要我学”到现在的“我要学”的真正转变。要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既懂税收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信息人员备份机制,保证按时完成解决、处理信息建设管理中出现问题,提高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

(三)要整合软件,发挥作用。以国家税务总局税收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战略思想为指导,本着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对现有软件进行整合、升级,形成统一的、科学的征管软件系统;同时,在国税信息化网络建设上遵循一体化、兼容性和共享性的原则,在系统内部建立上下贯通的业务网,在国税部门与政府及工商、地税、金融等部门之间建立信息沟通的协作网,建立面向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的服务网,逐步实现地税与金融、地税、工商等部门信息资源的配置与共享,为网上申报纳税、网上政策咨询、网上税收宣传、网上税收信息发布等开放式的管理。国税系统内部应用软件应精简实用且功能强大,软件开发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兼容、全面性、信息的共享、软硬件环境的匹配、技术平台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衔接、对外交流的信息安全、投资的性能价格比等。针对目前软件开发遍地开花,各种辅助软件接二连三地推出,不可否认,对税务管理和征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应该考虑软件太多给基层税务机关和企业带来繁重的工作量,压力和成本。税务系统对于信息技术的主要需求是基于应用和管理,而不是研发。本人通过在基层工作的经验,感觉国税部门应用、辅助软件过多,软件版本升级过多,给基层各部门增加工作量和压力,造成资源浪费、工作难度加大。软件不宜投入使用太多,上级要在统一的征管软件中开发得更完善,能整合的尽量整合到现有系统中。

(四)重视信息安全,强化安全意识。数据高度集中是信息化的发展的要求,加强病毒防护意识,对保证信息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措施。

1.制定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体系,并加强落实。如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防病毒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等,重点突出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从我县近几年来强化制度管理方面上看,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增加存储设备,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做好数据日志、故障处理等系统故障对策措施。

3.加强安全管理和保密工作。设置系统权限,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做好密码保秘工作、安全访问及控制设置,健全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对来U盘、移动存储设备要设置专杀病毒的计算机进行清查病毒,防止病毒入侵国税系统内部网络。

4.加强与电信部门联系,确保网络畅通。国税部门要主动与电信部门协调联系,一旦发生网络中断,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与电信一同解决,保证网络的畅通无阻。

(五)要加大投入,夯实基础。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倾斜,为信息化建设寻求可靠的资金保障;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加快信息化建设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本着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的原则,尽量购买一些品牌较好、功能较全、规格先进的计算机设备,避免因机器淘汰或落后造成浪费。同时,通过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夯实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建立与税收信息化相匹配的规范工作流程,形成岗、权、责统一的管理体系,将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促使干部严格按照业务流程操作,保障数据信息畅通有序,充分发挥计算机处理和网络速递效能,确保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顺畅运行。针对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工作量,有计划地增加和投入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税务信息化的高效运作。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硬件设施落后老化,运行缓慢,且没有网络备份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由于财力有限,设备得不到更新,给网络安全运行、管理带来不利。另一方面要建议上级加强硬件设备的更新和配发网络备份设备。

(六)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由于受技术力量、培训场地、机器设备的限制,基层分局、县局很难大范围、经常性地对干部职工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建议省、州局建立健全培训激励机制,将培养高层次信息专业人才与培训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普通人员相结合,既抓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又抓全员计算机知识的培训,有计划、分批次地对干部职工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软件应用专业技能的培训,每年进一至二次培训。这样,才能更新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全面、快速地提高基层国税人员的计算机操纵水平与软件应用能力,使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工作原理及操作规程,满足税收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对办税服务厅微机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规范操作程序,增强基础数据资料录入全面性和准确性;抓好业务软件的应用培训,提高系统软件行质量和效果,增强干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精于计算机业务,在做好维护、开发、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地了解税收基本业务;操作使用人员必须能够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相关业务。

(七)转变工作方式,优化纳税纳税服务。友好纳税服务是信息部门人员的一项新的职责,作为基层国税的信息部门不仅要面对本系统信息工作外,还要面对着纳税人的服务工作。比如:做好增值税一般纳税防伪税控系统、摩托销售统一开票软件、介质申报软件等的技术指导力度,尽帮助他们解决能所能及的问题。要深入纳税人中去,实地了解纳税人在税控软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帮助纳税人解决税收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

(八)增强责任心,增强事业感。增强信息人员责任心、事业感,是做好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力保证。一是要有敬业精神,树立爱岗敬业思想,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观念;二是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工作中要积极努力,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上一篇:两会提案资料【附件2】下一篇:关于书房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