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新能源论文

2024-07-13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论文(共8篇)

1.低碳经济与新能源论文 篇一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

倡议书

二OO九年十月二十日

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社会,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

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关注点,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特征是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核心内容包括制定低碳政策、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和产品,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措施。它不仅强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优化能源结构、扩大低碳产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繁荣。

近年来,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号召,务实创新,大胆实践,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1涌现了一大批循环经济典型,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节能减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创业就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贡献。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需要政府部门的组织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发动和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与人人有关,必须开展全民行动。节约能源,人人要出力,人人也都能用上力,这是我们取胜的法宝。实践表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就在我们身边,各地各行各业每个人都能找到有效的切入点,作出自己的贡献。

为此,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召开《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座谈会全体与会人员一致倡议:

1、牢固树立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责任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又是我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当前形势下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安

2徽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这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中去。

2、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7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讲话,以国家主席身份2007年9月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讲话和2009年9月2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2009年7月吴邦国委员长在安徽考察时关于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讲话;温家宝总理2009年8月12日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关于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的讲话。结合安徽实际,深入学习领会省委王金山书记今年8月在省委中心组学习时关于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讲话精神和王三运省长关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讲话精神,提高认识,把握方向,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3、积极推进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各地各行各业都要按照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原理和原则,努力找出各自的薄弱环节,确定主攻方向,发扬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切实解决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问题,为建设两型社会探索新路子。

各地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

3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积极开展城市、企业、家庭各个层次的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突出发展太阳能光热、光伏产业。

各企业要结合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努力发展低碳工艺和低碳产品,减少能源资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与提升。

农业要大力推行节能减排,进一步普及推广沼气,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尤其要大力发展农家肥、有机肥,递减化肥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推进秸秆资源的有效转化利用。加强和改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扩大造林面积,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积极发展森林碳汇。

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发挥各自专业和技术优势,瞄准经济发展方向和企业生产需求,针对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中的链接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攻关。要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生产率放在科技发展的优先地位。组织对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能源利用技术、能源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绿色消费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进行自主创新,努力在能源科技上取得新突破,为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各社会团体要发挥各自优势,广泛深入宣传,动员社会各界

4力量,组织广大群众踊跃投入到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大潮中去。

4、倡导健康文明的低碳消费模式。努力减少以高能耗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大力提倡太阳能等家用节能产品。努力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费,积极响应今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的“限塑令”,以减少塑料生产的石油消耗。努力减少交通出行中的能源消耗,降低家用汽车的排放量,尽量使用城市公共交通,减少小汽车行驶,积极响应无车日活动。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在衣食住行中革除脱离实际需求的要“面子”、讲“排场”的陈规陋习,自觉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传统美德。

2.低碳经济与新能源论文 篇二

一、中国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项调研勘探显示, 中国能源开发利用有以下特点:

—是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处于较低水平。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 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 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二是能源资源禀赋存在分布不均衡。主要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资源所在地与能源消费地存在明显差别。煤炭资源主要在华北、西北地区, 水力资源主要在西南地区, 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

三是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 经济性较差。

二、中国能源的发展方向

预计205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大约50亿吨标准煤, 但是根据目前估计, 2050年时我国国内常规一次能源最大可能的获得量分别为:煤炭约30亿吨, 相当于21.4亿吨标煤;石油约1.5亿吨, 相当于2.1亿吨标煤;天然气约1600亿立方米, 相当于1.4亿吨标煤;水电约为300GW, 按平均年运行4500小时计算, 相当于4.1亿吨标煤;核电约为50GW, 按平均年运行7000小时计算, 相当于1亿吨标煤。

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中国能源优先发展的领域。积极推进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发电等利用技术, 将建设若干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

笔者看来, 地势低平的东部沿海地区有利海风深入内陆, 风力发电站以其清洁环保的优势, 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可以借鉴荷兰等国家的经验, 在沿海地区进行推广, 并且推动技术创新, 同时也能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中国的海洋新能源类型

(一) 概念和特点

海洋中未充分开发利用的不可再生能源, 均属于新能源。海洋能通常是指海洋本身所蕴藏的能量, 它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和化学能, 不包括海底或海底下储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和“可燃冰”, 也不含溶解于海水中的铀、锂等化学能源。

海洋能有如下特点:1.可再生性, 由于海水潮汐、海流和波浪等运动周而复始, 永不休止, 所以, 海洋能是可再生能源;2.属于一种洁净能源;3.能量多变, 具有不稳定性, 运用起来比较困难;4.总量巨大, 但分布分散、不均, 能流密度低, 利用效率不高, 经济性差。

(二) 分类及现状

1. 潮汐能。

潮汐能是海水受到月球、太阳等天体引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周期性海水自然涨落现象, 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最早的一种海洋能。潮汐能发电与水力发电的原理、组成基本是一样的, 也是利用水的能量使水轮发电机发电。我国从1958年起, 陆续在广东顺德、上海崇明等地建立了几十座潮汐能发电站, 其中, 浙江省温岭市西南角乐清湾江厦潮汐试验电站装机容量最大, 功率为3200k W, 是亚洲最大的潮汐电站。

2. 波浪能。

波浪能是大气层和海洋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 在风和海水重力作用下形成永不停息、周期性上下波动的波浪, 这种波浪具有一定的动能和势能。波浪能的大小与波高的平方和波动水域面积成正比。我国波浪能资源丰富, 估计约有5亿k W以上, 我国波浪能发电的研究起步较晚, 1990年才在大万山岛建成第一座20k W级的试验性波浪发电站。

3. 温差能。

温差能是由于深部海水与表面海水温度差而产生的能量。温差能发电与地热能发电相似, 其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开放循环式, 第二种是封闭循环式, 第三种是混合循环式。我国海域辽阔, 东海、黄海、南海的平均水温都比较高, 且大部分地区水深在1000m以上, 具有利用海水温差发电的有利条件和广阔前景。

4. 海流能。

海流亦称洋流, 是海洋中的海水朝一个方向不断流动, 犹如河流具有固定流动路线一样, 会产生一种不易觉察的海流动力。它的发电原理就是利用海流的冲击力使水轮机高速旋转, 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5. 盐差能。

海水属于咸水, 它含有大量的矿物盐, 河水属于淡水。因此, 当陆地河水流入大海的交界区域, 咸淡水相混时就会形成盐度差和较高的渗透压力, 淡水会向咸水方向渗透, 直至两者盐度平衡。在两种水体的接触面上新生一种物理化学能, 利用这种能量发电就是海洋盐差能发电。

四、低碳经济的国内外经验及发展建议

(一) 国内外低碳经济示范区经验

在低碳浪潮的推动下, 从全球到中国都正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英国碳信托基金会与能源节约基金会联合推动了英国的低碳城市项目, 批准了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3个示范城市。这3个示范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为:在实现途径上较注重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能效和控制能源需求。2009年8月, 吉林市成立国内第一个低碳经济示范区项目。之后, 上海、保定旨在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 寻求低碳发展的解决方案。

(二) 以低碳经济建设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1. 观念更新是前提。

长期以来, 工业文明所倡导的“高碳”发展思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2. 利益协调是基础。

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关系的扭曲, 不仅使各地区的环境保护面临很大困难, 也影响地区和谐。

3. 技术创新是保证。

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 有效控制碳排放, 防止气候变暖, 促进和保持全球生态平衡。

4. 制度创新是关键。

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等国近几年分别推出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和政策, 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国内有学者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低碳经济促进法》, 其中, “第四条:国务院低碳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全国低碳经济发展工作;第十条:国家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技术指导和服务作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委托有条件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

3.低碳经济与新能源论文 篇三

雾霾不散,人心难安

清晨习惯性查阅“空气质量指数”,脑海中重复着“PM2.5”、“重度污染”、“不健康”、“危险”等字眼,想象着指针与“有毒”标准不断拉近的距离——在雾霾重灾区生活的人们每天就这样心惊肉跳地出门。有网友调侃:“专家说预防禽流感要多开窗通风,专家又说空气重度污染不宜开窗,请问我到底开不开窗?”

PM2.5污染从哪里来?李萌告诉记者:“中国PM2.5污染物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工业生产、燃煤、机动车尾气等排放的一次污染物及其在空气中经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粒子。”李萌对国家污染治理措施也表示了肯定:“国家在治理PM2.5污染现象中采取的现行措施力度应该说还是比较大。相关的法律法规在逐步建立健全,日趋完善,正在修订中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取消了大气污染事故罚款上限,将促使企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提出了主要污染物的最高排放指标。另外,环保部已在拟定《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其中力度最大的,当属2013年3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大气污染物限排政策。”

既然已经采取强有力措施,为何民众还未见到明显效果?李萌从三个方面为记者分析了污染治理遇到的阻力及应对方针:“首先,地方保护主义和不正确的政绩观导致治理困难重重。李克强总理6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十条措施,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构建对各省(区、市)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等,相信这方面的阻力将越来越小。其次,日常污染不会消失。日常生活中炒菜、烧烤、抽烟、放烟花等都在释放PM2.5,其阻力短期内不会消失。最后,PM2.5治理任务也存在客观困难。一是其形成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加大了治理难度;二是我国环保欠账较多,资金缺口大;三是产业结构正在优化调整,对煤炭依赖严重等。这个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那种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PM2.5颗粒物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于富集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巨大。在我国今年年初的雾霾天气中,很多城市甚至一度出现了口罩、板蓝根热销脱销的情况。李萌认为,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重视,需要对民众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她建议首先要加强科普,让民众全面客观地认识PM2.5的本质,不夸大、不漠视有关PM2.5致病性的统计数据。其次,要避免用“三级、五级污染”之类公众不理解的词汇发布敏感信息。另外,媒体要负起责任,用较形象的方式对PM2.5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护措施进行解释。第三,要多渠道、及时地公布真实数据,使公众心理脱敏。

“PM2.5不是什么新出现的事物,只是对空气中漂浮的颗粒物大小的一种划分,恐慌源自对未知的恐惧。相信公众随着认知的提升,会正确对待PM2.5问题的。”李萌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李萌认为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对于污染治理也是极其重要的。对此我国做得还很不足,李萌建议:“第一,除了政府逐步增加监测站点的数量,可以允许商业检测、民间环保组织独立检测、公众自发检测多方参与作为补充,扩大监测点的覆盖面;第二,依据PM2.5监测数据向公众提供更贴心的空气质量服务,如指导出行方式、改变锻炼场所和形式、推荐防护方法等,让公众切实感受到PM2.5的治理与自己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第三,畅通公众为PM2.5治理献言献策的渠道;第四,加强科普,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切实减少污染排放。”

雾霾不散,人心难安。对于PM2.5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恐慌,而是努力参与到污染治理之中,早日为大家、为集体争取到干净的空气。

技术不革,能源不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造成雾霾的污染物有增无减。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高达72%,高投入、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型困难重重。在《报告》中,赵忠秀称“中国的能源禀赋决定了未来节能减排的艰巨性。”

节能减排出路为何?赵忠秀总结道:“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加快发展天然气,同时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比例,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在优化能源结构的同时,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跟踪监测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和高耗能行业用电量等指标,力争实现能源消费绝对量的减少。”

新能源由于其污染少、储量大等优势,成为各国发展的一大重心,新能源产业也一直被寄予厚望。但赵忠秀告诉记者:“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新能源短时期内难堪大任。最大的阻力在于中国一次能源需求量巨大,2012年已达到36.2亿吨标准煤。国家确定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目标需求达到15%,要实现此目标就意味着中国届时需要大约7亿吨标准煤的替代能源,这个规模也是非常大的。我国各种替代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等)在供应总量上要达到这个规模任务非常艰巨。另外,各种替代能源在供应和需求的地理分布上也存在巨大差距。比如西部的光伏发电要传输到东部用户在技术上和经济可行性上也存在障碍,中国至少在30年以内还是要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因此大力提高能效、发展清洁煤技术是节能减排、治理环境的重点。”

由于近日美国与欧洲的“双反”调查,欧美市场大幅萎缩,而我国新能源产业对国际市场有极强的依赖性,核心技术也依赖国外,一直存在“两头在外”的问题,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另一方面,新能源产业在应用技术上遭遇瓶颈,生产出来的新能源无法投入实际应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中央与地方政府采取大量措施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从各方面对其进行补贴。但是政府的投入重心并不在技术创新上,而是使新能源企业维持了其“代加工厂”的角色。我国企业仅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依赖地方政府财政补贴,难以取得实质进展,长此以往还会拖垮财政。

最后,赵忠秀总结道:“我国新能源产业建设与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弥补新增能源需求的部分缺口,但它是能源转换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克服散乱的现象,在小规模、局部化应用方面形成稳定的供需协调机制,实现新能源电力分布式上网。加强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协调,扩大国内应用范围。同时,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技术创新,改变目前依然遵循传统国际分工格局的被动局面,使新能源产业真正成为新兴战略支柱产业。”

4.低碳经济与新能源论文 篇四

单选题(共 5 题,每题 6 分).2015年年底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新机制,是全面实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适用于所有国家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巴黎协定》提出控制全球温升不超过()℃并努力控制在()℃,本世纪下半叶要实现净零排放。A.2 1.5 B.2.5 2 C.1.5 1 D.2.5 1.5 参考答案 :A    

 2.我国2017年启动全国统一碳市场,全国碳市场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参与主体为

A.2013至2015年中连续三年每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均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

B.2013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

C.2013至2015年中连续三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累计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

D.2013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0.5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

参考答案 :B     3.中国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制定积极的有力度的自主贡献减排目标,“十三五” 制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采取的手段是()

A.制定GDP能源强度和CO2强度下降的约束性目标,并分解到各省市。B.实施 “强度” 和 “总量” 的双控机制。C.实施强度控制目标 D.实施总量控制机制

参考答案 :B     4.为履行《巴黎协定》的责任,我国制定有力度的自主贡献目标。2030年GDP的CO2强度比2005年下降(),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例提升到()左右。

A.45%-50% 18% B.50%-55% 20% C.55%-60% 18% D.60%-65% 20% 参考答案 :D     5.()占终端能源消费约70%,是节能的重点领域,力争2020年前工业部门CO2排放率先达峰。A.交通运输行业 B.工业部门 C.公共机构部门 D.居民日常消费

参考答案 :B

多选题(共 5 题,每题 8 分).以下属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是()A.水电 B.风电 C.煤炭 D.太阳能

参考答案 :ABD    

 

 2.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充分释放建筑节能潜力。以下说法正确的包括

A.健全建筑节能标准,到2020年全部新建建筑要推行国家65%的节能标准,优化建筑终端用能结构,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建筑能耗25%。

B.加快既有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改造,实施公共建筑能耗限额制度。

C.控制公共和民用建筑总量。2015年全国建筑面积573亿m2,其中住宅457亿m2,公共建筑116亿m2。2015年竣工27.9亿m2,住宅占64%。控制不合理 “大拆大建”。

D.2015年建筑行业总能耗约 864 Mtce,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0%。未来建筑总面积应控制在约750 ㎡,能耗控制在约1100 Mtce。

参考答案 :ABCD     3.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并形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体制和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以下属于体制机制措施表述正确的包括 A.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B.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C.健全法制,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D.研究和改善国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平衡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

参考答案 :BCD 4.我国碳市场建设遵守()原则,促进我国经济低碳转型,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完成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A.市场机制调节

 B.与地方GDP相挂钩 C.政府规制性措施  D.与国际对标 

参考答案 :AC 

 

 5.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有

A.人为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CO2, CH4, NO2, HFCS, PFCS, SF6等)是近百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概率达95%以上

B.大气中CO2浓度已由工业革命前280 ppm上升到2015年的400 ppm。

C.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风暴潮增加、河流径流量减少、农作物产量下降、自然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人体健康收到损害、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增加等。

D.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参考答案 :ABCD

判断题(共 5 题,每题 6 分).近百年来全球正经历气候变暖过程已是不争的科学事实。对

参考答案 :T 2.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对

参考答案 :T 3.目前全球化石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不足2/3。对

参考答案 :F 4.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是发达国家的陷阱,为了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根据情况选择高碳路径。对

参考答案 :F 5.《巴黎协定》意味着到本世纪下半叶,全球要实现净零排放,意味着要结束化石能源时代,建立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低碳甚至零碳能源体系。对

5.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论文 篇五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姓名:

学号: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自动化102班

内容提要: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Content summary:

Low carbon economy based on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pollution, low emission based economy, human society is after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industry civilization the another significant progress.Low carbon economy essence is the high energy efficiency and clean energy structure problem, the core is the innovation of energy technology, system innovation and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concept of fundamental change, low carbon economy essence is the efficient use of energy,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 energy, the pursuit of green GDP problem, the core is the energy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ystem innovation and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concept transformation.关键字:“低碳产业” “低碳经济链” “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节能减排”

正文

“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见诸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后这个提法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特恩支持作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1%GDP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制定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⑦.中国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

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如何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耗的主体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到 2020 年,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据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②。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地区一直单纯强调GDP的增长,如今减排目标公布后,这种局面就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由此也需要新能源行业更快地发展与成熟, 但是,与此相对应,传统行业的既有发展模式将遭到严峻挑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⑧。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在全

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⑩。

在2010年两会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低碳消费也已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奥巴马上任之后就在美国国内积极推动气候立法,令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①。欧盟提出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环保项目和相关就业,支持欧盟区的绿色产业,保持其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英国在2009年7月公布的低碳转型规划中,明确提出企业要最大限度地抓住低碳经济这一发展机遇,在经济转型中确保总体经济资源和利益的公平分配。日本则制定了“最优生产、最优消费、最少废弃”的经济发展战略。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③。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企业需要做好一切准备迎接这一变化,将低碳经济纳入战略规划。根据汇丰(HSBC)的一项研究显示,2008年,全球气候变化行业中的上市企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能源管理、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企业)的营业总额达到了5340亿

美元,超过了5300亿美元的航天与国防业的营业总额。⑥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国将通过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在发展和低碳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零排放”绿色中心商务区里的低碳产品、建筑材料从哪里来?原来,在该城市的开发区内,还将规划一个10平方公里的低碳产业示范园区,专门为绿色中心商务区的建设提供各种产品和技术支持。低碳产业示范园区鼓励薄膜太阳能、太阳能集热管、LED节能灯等相关企业入驻。园区的产业定位为,重点打造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LED节能灯、建筑新材料、地源、水源等产业。把这些研发、生产企业聚集起来,我国希望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④。

发展低碳经济,我们要端正认识,提出正确的引导意见。例如在全球第一个提出低破经济的是英国政府,它正是看到英国能源正从自给自足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2003年的消费模式预计.⑤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迫在眉睫,提出创建低碳经济的思路应运而生,而我们的能源问题和高碳排放带给环境的问题一点也不比英国轻松,我国政府基于这点坚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和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货等措施来引领低碳经济发展,这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采取促进低破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这样,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

转向低破经济,实行低碳生活,还要戒除以大量消费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我们要提倡节能减排还必须从细微处做起,从身边作起,这细微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的节能细节,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看似数量很小,但乘以13亿就会成为巨大的数量。我们应当遵从古训,“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要注意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⑨每一个科技工作者,社会工作者都应从日常生活中,面向公众宣传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意义,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①作者:孙桂娟《低碳经济概论》 等编著出 版 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5-1

②作者:刘卫东《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与科学基础》

间:2008-3-1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

③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 《低碳经济》 出 版 社:石油工业出

版社出版时间:2010-1-1

④作者:朱合华《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论文集》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9

⑤作者:宋维明《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5

⑥(美)威利,(美)查尔迪斯,林而达 译,《清洁农作和林作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1

⑦作者:王宇寰《节能减排---低碳的必由之路》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4

⑧作者:李佐军 <<“十二五”推进我国低碳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中国经济报告20111-1

⑨作者:王敏<<低碳”将成国际贸易新壁垒>>深圳特区报2010-11

6.低碳经济与新能源论文 篇六

与联系性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一些环境污染、破坏和能源需求等迫切性问题的出现,亟待地要求我们去解决。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均又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它们既密切相关,又各有侧重。因此,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三大经济发展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对实现我国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本文结合我国情况从三大经济的概念开始介绍,最后论述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表明我国实施三大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必要性。关键词: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绿色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到人类发展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模式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几大热点经济充斥在媒体和大众的视野,造成了一定的混淆。其实,它们都是近几十年产生的新的经济思想,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特别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陷入资源、环境和生存危机后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

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概念 1.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和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即“3R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资源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因此回收废金属、废电子、废塑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对于企业来说,香港回收这些废品又比国内回收更具有经济意义,以为为企业减少关税支出,同时又环保节能,可谓一举多得。循环经济的实施必须有五大体系支撑。

1、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撑。

2、技术的支撑。

3、资金的支撑。

4、管理和监督的支撑。

5、循环经济链条中的企业必须有经济效益的支撑,必须盈利,必须不断地增值扩大,才能保证循环经济持久广泛地开展下去。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来看,主要是从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三个层面来展开;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三条技术路径去实现。在我国主要由以下几点相关研究方向:

主要观点1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抓住了当前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我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主要观点2 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主要观点3 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循环经济是一系统工程。而且还必须注意连接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在时间——空间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主要观点4 我们应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还需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阶段。主要观点5 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注重从不同层面协调发展。即小循环(企业层面)、中循环(区域层面)、大循环(社会层面)加上资源再生产业(也可称为第四产业或静脉产业)。

总之,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它要求人文文化、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它可以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提供整体性的思路,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简称ECO,又称为生态经济,,“ECO”取自“经济的(economic)”和“生态的(ecological)”两个英文单词的词头,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 指导下,通过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 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 煤炭 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人类社会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化石能、核能等的开发和利用,逐步从原始社会的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然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随着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2]即摒弃20世纪及以前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的增加。内涵低碳经济:是一种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和废物回收这一系列社会活动中实现低碳化发展的经济模式,具体来讲,低碳经济是指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经营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提高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效率以及增加低碳或非碳燃料的生产和利用的比例、尽可能地减少对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同时积极探索碳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利用途径,从而实现减缓大气中CO浓度增长的目标,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局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重要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重要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重要途径之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低碳经济的发展意义

生态资源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3.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绿色经济”由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在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提出。绿色经济实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环境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可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理念和技术结合在一起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绿色经济指能够遵循“开发需求、降低成本、加大动力、协调一致、宏观有控”等五项准则,并且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绿色经济”既是指具体的一个微观单位经济,又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甚至是全球范围的经济。

绿色经济是一种融合了人类的现代文明,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市场化和生态化有机结合的经济,也是一种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经济。它是一种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有机结合的良性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经济的范围很广,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绿色服务业等。绿色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损害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损耗式经济;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绿色经济的价值分析:

首先,绿色经济模式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发展。其次,绿色经济能够体现出自然环境的价值。再次,绿色经济的自然资源利用具有公平性。第四,绿色经济可以引导产业结构的优胜劣汰。

总之,绿色经济是一种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为主要内容,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生产方式集约的一种经济形态。绿色经济综合性强、覆盖范围广,带动效应明显,能够形成并带动一大批新兴产业,有助于创造就业和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走出危机“泥淖”和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同时,绿色经济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重要特征,以经济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为内涵,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在内的高技术产业,有利于转变我国经济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集约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三、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1.三大经济的联系

(1)产生背景相同。它们都是近几十年来产生的新的经济思想,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陷入资源、环境和生存危机后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它们都是相对于传统经济发展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2)理论基础相同。它们的理论基础都是生态经济理论和系统理论,以生态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核心,以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大系统为研究对象,借鉴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原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这几种经济形态都强调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与实施,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的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

(3)依靠的技术手段相同。它们都依赖于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清洁生产的生态化技术,如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能效技术等。

(4)发展环境相同。它们都需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都需要市场机制、法律制度等为保障条件。

(5)其他相同点。他们在消费观念上都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都强调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的改变,反对盲目、奢侈、过度的物质消费。

2、三大经济的区别

(1)研究的角度不同。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低碳经济主要针对能源领域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点从建立低碳经济结构、减少碳能源消费入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建立全社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机制和发展模式。

绿色经济通过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满足。

(2)核心内容不同。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利用,通过各种物质的循环利用,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耗费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化。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形态,包括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GDP、绿色核算、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绿色投资、绿色资本、绿色网络等。

(3)实施控制的环节不同。循环经济从资源的输入端和废弃物的输出端来研究经济活动与自然系统的相互作用。同时,循环经济还关注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低碳经济强调经济活动的能源输入端,通过减少碳排放量,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不再发生显著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绿色经济更多关注经济活动的输出端,即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重点在环境保护。

(4)推动力不同。循环经济: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使投入成本降低,为进行循环经济活动的个体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使循环经济具有推动其自身不断发展的内生力量。

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在目前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还不够、公众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的大背景下,推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强制力的介入方能实现。

(5)评价体系不同。

循环经济:根据《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发改环资[2007]1815号),我国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从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排放4个方面入手,在宏观和工业园区两个层面上分别规定了22个和14个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宏观层面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用于对全社会和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状况进行总体的定量判断,为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要用于定量评价和描述园区内循环经济发展情况,为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指导。

低碳经济:目前中国没有一个专门针对低碳经济的评价体系,但从低碳经济的定义上就能很直观的看出,其主要从社会生产的结果入手,以碳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

绿色经济:鉴于绿色经济本身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对其评价必然包括生产、生活、生态等多个领域。目前中国也没有一个专门针对绿色经济的评价体系。据悉,目前广州发改委正研究制定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生产领域绿色化主要通过人均GDP增速等8个指标来反映;生活领域主要通过轨道交通运量占公共交通总运量的比重、人均日产生活垃圾等7个指标来反映;生态领域包括空气质量优良率等7个指标来反映。

(6)政府干预不同。低碳经济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全球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大系统,各国都对温室气体排放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从1997年签署、2005年才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到2009年发表的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都说明国家的政治意愿决定着低碳经济的实现幅度和推广程度。只有通过国家政府间的合作,才能实现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主旨的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则更多是在无国界限制的话语体系下推行绿色环保经济模式,没有蕴含政治色彩。

四、总结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支撑这场变革的重要条件:绿色科技的进步,市场机制的建立,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的改变,生态经济伦理形成都需要时间。我国也面临着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应理性地对待,清醒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克服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攀高。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也就是说,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参考文献:

7.低碳经济与新能源论文 篇七

为应对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近年来, 随着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密切关注, 国际社会日益达成共识,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低碳经济涉及面极广, 关注的问题也错综复杂, 尽管国内外对低碳经济一词有基本的统一认识, 但低碳经济的概念又众说纷纭, 至今尚无严格定义。国外一些有影响的观点主要有:《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报告中, 将低碳经济归结为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 (2008) 的阐述是: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 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 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 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 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效能、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国内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2008) 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 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李士、方虹和刘春平 (2011) 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发展新理念, 是一种发展新模式, 是一个规制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规则, 也是一个涉及能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综合性问题。付加锋、庄贵阳和高庆先 (2010) 指出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 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 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消费模式和技术水平等驱动因素密切相关, 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全球共同愿景。潘家华 (2011) 认为低碳经济需要考虑两个指标, 一是看碳生产力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准, 二是人们生活品质达到一定的水平, 只有这两个同时达到一定水平, 只有两个指标都达标时的低排放、低消耗才是低碳经济。

二、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的互动作用

(一) 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的协同与竞争作用

近年来, 众多研究低碳经济的学者认为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内在的互动关系。从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来看, 低碳经济这一理念始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考虑。而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又是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因此, 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的互动关系突出表现为两者的协同与竞争。

1.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在应对能源危机方面的协同: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是以石油和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基本特点 (谢文捷, 2006;张宇燕、管清友, 2007) 。依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0》显示, 截至2009年底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3331亿桶, 以2009年的开采速度计算, 可开采45年左右, 天然气储量可开采大约62年, 煤炭储量可开采约120年。在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同时, 化石能源的能源危机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 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开发新能源成为当务之急。庄贵阳 (2005) 认为,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应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 减缓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节能减排, 根源还在于从经济体系的输入端减少碳的使用和排放, 可通过减量 (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 和替代 (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予以实现 (姜国刚、乔瑞中、孟琦;2012) 。可见, 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方面是协同的。

2.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在控制碳排放 (应对气候危机) 方面的竞争:低碳经济最直接表现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经济模式, 其目标是实现温室气体的低排放和经济增长。在当今的低碳经济时代, 人类仍然主要依赖化石燃料。许广月 (2009) 认为人类消费化石燃料等碳基能源, 因此带来了碳排放、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随着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必然。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科学评估也表明, 地球储存的化石能源中内含的二氧化碳, 只是部分排放, 就可以毁灭地球。潘家华 (2011) 认为这也是为什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重点在化石能源。Redgwell等 (2008) 分析了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认为不应过度依赖化石能源。

(二) 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的动态机制

朱留财 (2010) 认为低碳经济实质是一个环境政治经济问题, 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与一国的环境经济发展阶段、发展质量和环境水平密切相关。资金、技术、能力等综合实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机遇大于挑战, 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首先, 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初级阶段, 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 能源需求比较少, 能源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 虽然也会产生环境问题, 但是仅仅是局部的生态破坏等, 并且此时的生态破坏尚未突破大自然生态系统的阈值。这样, 能源消费产生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大自然自身的生态平衡系统解决。所以, 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能源消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没有被人们关注, 更没有被经济学者纳入研究领域中。其次, 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中级阶段,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能源消费需求增大, 并且此时主要以煤炭、石油等碳基能源消费为主。这样, 能源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 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此时的环境问题不仅有局部的生态破坏, 而且还有全局性的环境影响, 比如全球气候变化。此时, 能源消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迫近生态系统的阈值, 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硬约束。所以, 此时的经济增长呈现出高碳特征, 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 实现低碳经济的顺利转型。再次, 到了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高级阶段,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能源需求出现下降的趋势。随着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 能源消费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碳基能源消费量不断减少, 清洁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能源在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 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减少。所以, 在这一阶段上, 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出现较为理想的状况, 即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

三、低碳经济、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一) 低碳经济会阻碍经济增长吗

2001年美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时任总统布什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 称减排的目标会对美国经济带来过大的负面影响, 引起轩然大波。这也不禁让人们提出疑虑:低碳真的会阻碍经济增长吗?

日本学者Koji Shimada等 (2007) 构建了一种描述城市低碳经济长期发展情景的方法, 研究了日本志贺州在未来二十年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认为通过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技术创新和各县创新的措施可以实现在1990年基础上CO2排放降低30%~50%, 而其总产值继续增长1.6%。汇丰研究结果显示,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2008年, 低碳行业的收入增长幅度仍然达到75%, 世界低碳产品和服务行业创造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航天业和国防业的收入的总和, 标志着低碳行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 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 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潘家华等 (2010) 认为低碳经济并不是贫困经济, 也不是“零碳”经济,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循序渐进, 要在保护环境气候的前提下走向富裕。

(二) 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关于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观点认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因果关系, 而另一种观点则相反, 认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关于能源消费会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有:Stern (1993) 利用美国1947—1990年的年度数据进行了因果关系检验, 发现能源消费对GDP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Masih (1997) 利用多元经济计量模型发现: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的能源消费同GDP之间存在中性的结构依从关系、印度存在从能源消费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印度尼西亚却存在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反向因果关系、巴基斯坦和中国台湾则存在能源与GDP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而国内学者对于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也表明两者存在因果关系。韩智勇等 (2004) 采用E-G两步法和未考虑平稳性的标准Granger因果检验, 对1978—2000年间的GDP序列及能源消费总量数据进行了分析, 得出能源消费和GDP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但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的结论;由于内在依存关系不同, 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同时间和区域内也存在不同的影响结果。马小微 (2007) 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953—1990年期间,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趋势呈现倒“U”型规律, 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并且能源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1990年后, 能源和其他因素共同驱动经济增长。而邵帅、齐中英 (2008) 通过考察能源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发现能源开发主要通过其对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本投入的挤出效应, 以及政治制度弱化效应这三种间接传导途径来阻碍经济增长。

也有部分研究认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以Romer为代表人物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 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 而是在内生技术进步的基础上, 通过知识外溢、技术扩散、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等途径形成经济增长的源泉Steven Stoft (2008) 将1979—1984年的全世界石油消费量与全球GDP总量数据进行对比, 发现五年间石油产出和消费量下降了8%, 而GDP总量却增长了13%。国内学者也得出了类似的观点, 马晓君 (2004) 分析了中国GDP和能源、就业、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认为能源消费增长与GDP增长之间没有直接或内在的因果关系。

四、总结与评价

8.低碳经济与新能源论文 篇八

关键词:低碳能源 低碳经济 发展 措施

低碳经济指的是基于低的能耗、排放及污染所进行的一场经济模式的伟大创新,是人类社会创建绿色生态文明的一大进步。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但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应对环境问题,它同时也是我国发展社会经济的内在要求,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低碳能源经济在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性

我国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换言之,促进能源经济革命是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1]。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针对现代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开展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建立起最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低碳能源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能源的根本目标在于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实现两大本质转变:其一,基于碳基能源的现代不可持续发展经济要彻底转化成低碳甚至是无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其二,以往的高碳黑色型能源消费结构要彻底转化成低碳甚至是无碳的绿色消费结构。由此,我们发现发展低碳能源就是要促进能源生产、消费的低碳转变,全面实现能源生态化经济,这是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基础。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低碳能源经济革命应包括三个阶段目标:其一,近期目标,即把煤炭的清洁利用及节能减排作为重点,坚持提高利用能源的效率,加快开发新能源、低碳固碳等技术;其二,中期目标,即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坚持推广新能源技术,如氢燃料电池等,还要广泛应用碳收集、埋存等技术;其三,长期目标,即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其主体包括洁净煤、可再生能源、先进的核能等。这是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对低碳能源的发展实践而言具备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促进低碳经济健康发展的低碳能源发展措施

(一)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标准,重视对节能减排的激励

当前,我国能源行业面临市场价格不合理,刚性的、高能耗的能源消费结构的敏感度偏低,在能源的利用上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务必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标准,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把高能耗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刚性减弱,引导能源行业不断创新节能环保技术,发展低碳能源,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首先,应加大改革能源产品市场价格的力度,抑制能源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把能源的稀缺程度更全面地反映出来,并加大处罚高污染企业的力度,给予产业创新、升级更多的支持、激励。在约束各行各业的能源消费时,应完善制定相应的标准,并采取法律强制措施,如建筑节能标准、机动车燃油标准、家电能耗标准等,同时大力宣传、普及低碳制度,让消费者、生产者都能更好地了解低碳制度,引导消费行为变得更加绿色、低碳,为国家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2]。

(二)创新绿色低碳能源技术,构建低碳经济技术体系

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创新都是进步的灵魂。为此,我们应充分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发低碳新能源技术、低碳产品,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条件。如企业可以自身战略环境为基础,构建起合理的、科学的低碳营销模式。当前,低碳新能源消费已经演变成必然的市场趋势之一,企业只有把低碳能源元素融入到以往的生产经营模式中,按照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做出改变,才能真正降低生产经济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使资源利用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大力践行低碳理念的低碳能源经济战略,大力开发并利用清洁能源。从当前我国的国情来看,水能、太阳能、风能、植物能源等应用比例的提高具备较大的可行性。新型能源的普及与推广需要面对市场化技术、市场化能源的难题,只有提高低碳能源技术的含金量,建立低碳经济技术体系,才能把低碳经济带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中。为此,我们要坚持推广先进的低碳、无碳能源新技术,构建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为实现低碳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三)发展低碳新能源经济,提升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

为不断推进节能减排,我们还应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力度,推进资源、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把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降低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首先,要大力推进生态化的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高碳的能源,完成建立低碳绿色消费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其次,要积极促进新能源产业的绿化发展,围绕低碳能源产业群,为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提供支撑点;另外,要把低碳经济政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碳排放纳入经济政策的范畴加以执行,利用政策的力量督促企业节能减排,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避免过度开发,为发展低碳能源经济保驾护航。

在产业经济发展战略方面,国家应加大宣传低碳能源产业光明前景的力度,把低碳能源产业经济的发展作为未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扶持,促使低碳能源经济在我国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把低碳能源经济变成低碳经济中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同时,要坚持发展和扩大低碳能源产品的出口贸易,鼓励低碳能源消费,并对低碳能源工业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进行合理的调整,把低碳能源经济变成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从而不断提升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三、结语

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低碳能源经济在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通过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标准、创新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发展低碳新能源经济等措施对节能减排进行激励,并及时构建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从而不断提升低碳经济健康发展水平,为全面实行低碳经济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关华,赵黎明.低碳经济下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分析与调控[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5):84—89

[2]赵勇.我国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11):240

上一篇:2018山西高考查分下一篇:帕金森定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