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2024-08-07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共8篇)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篇一

B医院是某省卫生厅直管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是多家大学的教学医院,是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是城镇居民医保、商保定点医院,拥有床位600张,职工90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300人,医院设有临床医技科室25个。近年来,B医院的硬件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大家普遍的感觉是:管理方面问题很多:一方面,多年以来形成的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等的影响根深蒂固,改变起来很难;另一方面,医疗改革、医药分离、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等,如一波大潮,正在推着B医院向改革的深水区前进。而对于B医院来说,当前急需解决的,是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医务流程,全院尚没有统一的、科学的医务流程体系,这就导致部分工作流程不清晰、职责不明确,部门之间工作相互推诿、病人投诉的情况时有发生;

其次是缺乏岗位编制的科学核定以及工作量的合理安排,导致医生的忙闲不均,医务力量的利用效率不高;

第三是辅助部门的工作标准、考核指标不清晰,其对业务科室的支持、服务力度不够,业务科室多有不满;

第四是绩效奖金和津补贴的发放,大家普遍感觉不满意,觉得自己部门、岗位的分配不合理。从横向对比来看,该院护士的薪酬水平与本地区其他医院相比明显偏低;

第五是民营、合资医院的进入,对B医院的人才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争夺,加上医院原有人才储备不足,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如再不采取有效措施,该院的专业地位将岌岌可危。

上述问题积累已久,由此,B医院希望借助此次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东风,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组织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优化工作。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汉哲医院管理体系框架”,汉哲咨询的专家对医院全体中高层管理人员、医务骨干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度访问,并对全体员工下发调查问卷,对医院现有的组织运作及人力资源管理文件进行了系统解读,在此基础上,对B医院发展战略、学科建设、组织架构、流程制度、考核薪酬、人才培养等六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评估。按照“务实稳健、和谐发展、渐次导入”的要求,汉哲咨询的专家对现存问题进行分类,并根据问题解决的紧迫性和难易程度确定了本次改革的四项具体任务:(1)梳理医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2)开展工作分析,科学设定岗位,核定岗位工作量;(3)进行岗位价值评估,重新设计薪酬体系,将薪酬与考核结果对接;(4)建立基于全院工作计划与岗位职责的绩效考核体系;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篇二

一、国内外研究述评

国内外对绿色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绿色创新的动力机制。Porter (1991, 1995) [2]提出的“波特假说”认为绿色创新和企业盈利能够实现“双赢”, 市场驱动是主要力量。Mohr (2002) 应用实证模型对该假设进行了验证。OECD (2008) 认为由于绿色创新具有“双重外部效应”, 企业难有动力开发新的环保产品和流程, 光靠市场拉动是不够的, 政府严格的环境规制是重要的驱动力。新古典经济学认为, 经济手段能比环境规制更加有效地刺激绿色创新, 单纯的环境规制难以激励企业投资于清洁技术研发。田红娜等 (2012) [3]认为制造业的绿色创新工艺系统演化具有自组织特性。二是环境规制政策和各种激励制度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关于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力, 学者们意见不一致。Johnstone (2005) [4]在过程创新中观察到了规制对绿色创新的正向作用, Horbach (2008) [5]研究发现了规制对产品创新的负向影响。胡鞍钢 (2008) [6]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强度与环境绩效的关联性。常雪飞 (2009) 研究了产权对环境技术扩散的影响等。三是绿色创新对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影响。Eiadat等 (2008) [7]的研究表明, 采纳绿色创新战略的企业能取得更好的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金培 (2009) [8]实证研究了我国资源环境规制对工业竞争力的影响。

国内外对绿色创新的现有主流研究, 大多集中于绿色创新宏观或中观管理的某一个方面, 如绿色创新的支持政策、产业规划、公共管理、碳排放交易制度等, 相对缺少对企业内部绿色创新系统的本质结构与演化机理的研究, 容易造成“政策失灵”。在研究方法上多以静态标准和线性方法论为主, 容易忽略企业在绿色创新中学习、选择和进化等动态的具有复杂性的特征。本文从进化生物学的视角对企业层面绿色创新能力形成以及演化机理进行研究, 希望能为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和政府政策引导提供建设性意见。

二、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生物学特征分析

企业仿生学理论认为:企业也是一个生物体, 企业的发展和成长规律和自然界生物的成长规律类似,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生命周期和生态链等原理与机制都可以类比和移植到企业生态系统中, 从而为企业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的政策选择与战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部分借鉴纳尔逊、温特 (1982) [9]、杨忠直 (2003) [10]、肖曙光 (2007) [11]等研究文献, 结合绿色创新的特点, 对企业绿色创新的生物概念体系, 我们绘制了表1。

三、基于进化生物学的企业绿色创新的演化

(一) 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绿色创新的研究文献大多数集中在宏观和中观 (产业) 层面, 在微观的企业层面文献非常少, 对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 认为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坚持资源节约和减少环境损害的原则而产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的组织和管理的系统综合创新能力。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 企业的这种创新活力可以衰竭、休眠也可能激发。当企业受到外部刺激或外部生存环境发生突变时, 企业的这种潜能将被激发, 并将像生物一样发生进化。

(二) 企业绿色创新的演化过程。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 绿色创新在企业经营和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总的来看, 绿色创新演化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末端控制和治理阶段。这个阶段以“末端控制和事后治理为主”, 主要是利用物理的和化学的手段或技术对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进行处理, 或者只对产品的最后使用环节强调资源节约和环保。其创新主要表现为环境技术创新和设备创新。第二个阶段是过程控制阶段。这个阶段以“事前预防为主”, 强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在环境技术创新方面先后经历了无废工艺技术创新、废弃物减量化技术创新、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污染预防技术创新等, 其创新主要表现为工艺技术创新和生产流程管理创新。第三个阶段是全面管理阶段。这个阶段强调“系统防治结合”, 产品从原料、设计、工艺、生产、营销、服务、报废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创新管理, 其创新表现为制度、技术、管理和组织等全面的系统创新。第四个阶段是协同创新阶段。这个阶段是一种开放式的协同创新。创新边界将突破企业自身, 其将与利益相关者、产业生态链、社会资源等形成创新网络, 在知识、信息、组织、产业链等方面形成协同关系, 按照循环经济的原理, 不同产业间将形成物质闭环循环。这个阶段的绿色创新绩效将大幅提高。由于企业个体和产业的差异, 这四个阶段并不是严格按此顺序出现, 现实情况经常是四种状态同时交错出现。企业绿色创新的演化过程见图1。

(三) 企业绿色创新的演化机理。

1. 路径依赖。

物种进化一方面决定于基因的随机演变和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还决定于基因本身的等级序列控制。当物种进化时, 偶然性随机因素启动序列控制机制, 则产生各种样式的路径, 这些路径互不重合、互不干扰, 这就是路径依赖的本意[12]。North等经济学家将路径依赖引人新制度经济学和进化经济学当中。North指出:路径依赖是指今天的选择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人们过去作出的选择决定了其现在可能的选择[8]。在一定的临界条件下, 环境的变动与系统内部的细微涨落将互相耦合并通过正反馈机制放大, 系统将从原来的稳态向新的稳态过渡和跃迁, 即正反馈机制是导致系统进化过程中路径依赖现象的主要原因。

企业在绿色创新过程中存在着路径依赖的现象。一项绿色创新技术或制度安排一旦出现, 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强化的现象, 使环境适合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不利于其它技术或制度的生存和发展。这是一种状态依存型的路径依赖[12]。例如: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 欧美企业走的是“核心技术控制+国内市场”的路径, 我国企业大部分走的是“核心技术引进+组装+大产能+出口”的路径, 这种状态的形成跟企业原有的技术创新能力高低、企业文化以及政府的引导政策等有关。路径经过自我强化后的结果可能是欧美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越来越强, 我国企业越来越弱, 越来越依赖欧美。另一个是行为型的路径依赖, 是指不同的竞争主体在某种集合的环境中相互作用, 市场则根据它们体现出来的行为差异, 通过市场竞争绩效对其进行奖惩, 受到奖励的竞争者会以奖励作为投资, 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增长与生存能力, 并且形成关于成功的行为规则, 形成自我强化、报酬递增的机制[12]。例如:我国的格力电器公司长期注重产品的节能环保品质, 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进行技术创新, 其推出的超变频等创新节能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领导地位, 市场竞争的良好绩效又加强了其绿色创新的投入和研发, 这种好的路径依赖使得其绿色创新能力越来越强。与之相反的是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企业, 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其绿色创新能力将越来越弱, 最后可能被市场淘汰。路径突破则意味着打破或重构既有的标准体系。制度经济学家们认为:路径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 要脱身而出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往往需要借助外部效应, 引入外生变量, 才能实现对原有方向的扭转。从企业绿色创新层面来看, 如:从外部聘请新的职业经理人对企业基因 (企业制度和文化) 重组, 或被兼并后母公司对其基因重组, 业务流程再造等。

2. 市场选择。

生物进化, 理论界目前有两种主要的观点, 其一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达尔文认为“有利的个体差异和变异的保存, 以及那些有害变异的毁灭, 叫做自然选择, 或最适者生存”。第二是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杰·古尔德和尼尔斯·埃尔德里奇提出的“间断平衡”进化理论。其认为某些生物进化过程不是渐变和最优化的结果, 而是由于环境等因素引起的突变导致的[12]。据此, 可以归纳出自然选择是在个体层次上发挥作用, 而生态、气候和地质的突变导致在层级水平上的物种选择 (层级选择) 。

绿色创新是市场选择或社会选择, 其选择机制类似于物种进化的自然选择和层级选择。在绿色创新过程中, 创新主体 (企业) 会根据不同的环境管理工具和政策, 结合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实际, 采用不同的创新技术、创新战略及发展路径。企业绿色创新中的技术、工艺、产品、组织和管理等经过突变或重组而引起变异, 大量不同的变种被投放市场, 在那里, 它们受到了顾客和其他使用者的严格选择, 幸存的实体通过种群而被复制、扩散, 并逐渐成为特优类型和品种。在这种选择过程中, 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是两个关键的选择参数。这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协作和竞争。过分地强调经济绩效, 忽略了环境绩效, 可能最先被淘汰;过分地强调环境绩效, 忽略了经济绩效, 长期来看企业将很难生存。只有两者的良好结合, 才可能被市场和社会所选择。这是绿色创新过程中个体的自然选择。但绿色创新进化过程不只是渐进的, 也可以是突变、革命的, 也就是说还存在着层级选择机制。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新兴产业和新技术的出现, 就是一种层级选择的表现。生物进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提高生存竞争的能力, 企业的绿色创新进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 在绿色创新的市场选择中, 需求的变化和社会对产品的要求和预期尤为重要。

3. 协同进化。

协同进化 (Co-evolution) 一词最早出现于Ehrlich&Raven的论文《蝴蝶与植物:关于共同演化的研究》 (1964) 之中。协同进化是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个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Jazen (1980) ) 。协同进化的研究内容极为广泛, 包括竞争物种间的协同进化、捕食者与猎物系统的协同进化、寄生物与寄主系统的协同进化等。从广义的概念来理解, 协同进化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在进化过程中的某种依存关系[12]。例如:传粉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昆虫获得食物, 而植物获得交配的机会) , 蚜虫与蚂蚁的关系 (蚜虫获得蚂蚁的保护, 蚂蚁获得食物———蚜虫的蜜露) , 昆虫和内共生菌的关系 (两者相互获得生活必需的特殊的营养物质) 。

在绿色创新的演化过程中, 也存在着和生物进化类似的协同进化机制。在微观的企业层面上, 绿色创新是技术、工艺、产品、组织和管理等企业职能的系统综合创新, 是绿色创新技术基因组、绿色创新制度基因组、绿色创新管理基因组和绿色创新企业文化基因组等企业基因组的协同进化。一个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绿色创新新产品, 其成功离不开企业正确的战略规划、研发投入、人力资源组织和培育、工艺的创新、营销开拓等。企业系统内各种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系统有涨落的触发, 带有自组织特性。在中观的产业层面, 绿色创新存在着产业间的知识、技术、信息、组织等方面的协同进化。一个绿色创新新技术的出现离不开与之伴生的配套技术、共生技术的发展, 如果没有这种配套技术、共生技术的协同发展, 这项技术就不可能得到进化。在生态产业链中, 一个节点上的技术、知识、信息和组织等的进化会刺激和影响下一个节点的相关要素的创新和进化。知识的溢出效应、种群间的学习效应促进了产业之间的协同进化。在宏观的社会层面, 人文、社会、制度、认知等诸多要素对企业绿色创新的进化影响较大。绿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实践, 就是人类认知、人文、社会发展进化到一个新层次的体现。由于绿色创新的“双重外部性”, 绿色创新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制度和激励措施等。社会的生态文化、舆论、习俗、消费观念等对于绿色创新的市场选择是重要的影响因子。

四、案例研究———以格力空调绿色创新的演化为例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 已开发出包括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在内的20大类、400个系列、7, 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 自主研发的GMV数码多联一拖多机组、超低温数码多联中央空调、新型高效离心式大型中央空调、G10变频空调、超高效定速压缩机等一系列国际领先产品填补了行业空白, 成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典范。目前, “低碳”和“环保”已经成为了全球家电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绿色创新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关键。格力将绿色发展战略植入公司发展战略中, 确定总体目标为“倡导绿色消费, 积极研制和生产绿色产品, 节能降耗, 不断改进环境行为, 对社会负责”。格力在此方面一直处于行业的前列,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2012年格力的营业收入达到1, 000亿, 利润73.78亿。从1995年至今, 格力空调连续17年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空调行业第一, 2005年至今, 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在国内, 格力是空调领域技术创新投入最多的企业, 每年科研投入达30多亿元。截止到2012年3月中旬, 格力共有员工8万人, 其中科研人员占到了5, 000多人, 博士、硕士研究生及专家400多人, 拥有技术专利超过5, 000项。[13]

格力空调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大企业, 其发展史是企业的奋斗史, 也是中国空调行业绿色创新的演化史。纵观格力空调的发展轨迹, 其有着非常强的路径依赖特征。格力空调走的是一条“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专业化发展”的路径。格力电器自成立以来, 以“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为座右铭, 致力于技术创新, 把掌握空调的核心技术作为企业立足之本。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建成了行业内独一无二的技术研发体系。技术、质量和规模, 这三大竞争优势再加上其营销上的创新 (区域性销售公司的成立, 自建销售渠道等) , 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良好的绩效, 这种良好的绩效又为其研发的大投入奠定了财务的基础, 这种正反馈机制使格力的综合绿色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加强, 在行业内一直处于领导者地位。

格力空调的绿色创新演化经历了四个阶段, 即萌芽阶段、过程控制阶段、全面创新管理阶段和协同创新阶段。其绿色创新的环节在不断地增加和完善, 萌芽阶段只注重省电功能, 过程控制阶段注重省电节能和降低噪声功能, 全面创新管理阶段的绿色创新注重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创新, 协同创新阶段的绿色创新跨越了产业的界限, 综合了其他行业技术进行创新, 如:太阳能变频空调和互联网空调等。每一次绿色创新的飞跃都是在当时国际国内特定的经济环境、政策法律和市场竞争约束下发生的, 具有较强的市场选择和协同进化特征。近10多年来, 格力空调顺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追求低碳健康环保的变化, 实现了绿色创新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完美结合。例如:2012年12月12日, 格力就作出承诺到2015年12月, 格力承担减排HCFC-22 (氢氯氟烃物质) 2, 607吨 (共约3, 000吨) 的减排任务。格力空调绿色创新演化的具体情况见表2。

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篇三

作者简介:冯冈平(1963),女,汉族,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品牌管理。

摘 要: 企业自主创新管理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工商管理课堂教学导入自主创新企业案例研究,是促进创新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文章论述其教育意义,从案例内容、教学对象、教师能力和教学条件等方面提出此教学法的应用条件,通过案例选择等四个方面阐述其教学环节。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 本科教学 自主创新 企业案例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 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09)03003203

导入自主创新企业案例的教学法,就是在工商管理类课程中,介入自主创新项目开发、自主创新企业管理的案例,教师传授企业自主创新管理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尝试给企业提出策略建议。其目的是使学生树立自主创新观念、缩短学校教学与企业创新经营的距离,使毕业生将来更快、更有效地融入企业自主创新的经营活动中去。

一、 导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的意义

1. 体现大学的办学特色

自主创新是我国新时期重要的战略决策,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随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不断推进,与自主创新相关的人才教育也逐渐被重视。以培养适合本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人才为目的的本科院校,责无旁贷。“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是高校的办学宗旨之一,“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高校重要的办学方针。地方经济建设有赖于大学的人才输送,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需要,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成为我们本科教育的迫切任务。本科教育融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体现了大学教育改革的特色。

2. 强化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过去20年,中国成为世界代工生产的主要区域之一,尤其珠三角地区,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习惯于贴牌生产(OEM)代工生产,但随着贴牌模式优势日渐丧失,区域竞争力也日趋减弱。长期OEM“贴牌生产”,使企业家形成惰性,或者没有自主品牌创建开发的意愿,或者技术开发能力低,管理落后,严重阻碍了产业升级。

在本科教学中导入本土自主创新案例研究,能够在学生踏入社会前,了解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鲜明地确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并从微观上寻找、总结出科学的创新模式和途径,强化自主品牌创建和管理,推动其他自主创新项目开发的进程,真正使教育为企业和区域经济提升竞争力服务。

3. 提升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

案例研究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1]案例教学需要建立学习型团队,团队学习要求成员不断进行讨论和对话,以集体智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学习方式,期间学习型团队成员全身心投入学习,通过学习创造自我、创造未来。

团队学习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其一,队员在团队的学习中得到更快速度的成长,团队学习体现团结、互助的学习理念。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每个人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团队学习可以发挥个体的优势,同时通过优势互补,达到优势共享的效果;[2]其二,团队学习能完成一些个体无法完成的困难任务。团队学习中,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别人的启发和灵感,在研讨的过程中把每个个体的智慧汇集起来,引发对问题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推动团队产生出色的成果;其三,团队学习提升队员的沟通能力。在不断的讨论和争议过程中,队员在学习中不断寻找更利于表达观点、更利于别人接受的方式,逐步达到改善自我沟通和与外部沟通的能力。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创新是一条颇为艰难和曲折的道路。在本科教育中融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的教学,能使学生了解未来团队合作的社会工作实际情景,有利于学生更迅速地与社会相适应。

4. 学生从中学习自主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途径和实施方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规模企业与中小企业,制造业与服务业,不同产品制造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创新模式各自不同。以新发明将竞争对手抛离;以众多专利的组合确立竞争优势;以一种从未使用过的技术生产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比如从前的BP机,从数字到汉显,再到手机,从手机再到短信,都是在不断利用新的技术;以新方法生产老产品推陈出新;开辟原材料的新来源或产品的新销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或重组产业改变生产模式,实现规模效应都是自主创新的模式。[3]自主创新在建设上也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和路径,本科导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通过企业案例的学习,接触企业真实的创新方法和途径,有利于学生对自主创新开发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模拟,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导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的条件

1. 要求拥有合适的自主创新案例

工商管理类课程导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的方法,具有自己独特的适应性。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备课围绕理论知识点,但案例教学备课的第一个重点就是案例准备,而自主创新案例导入需要更精心的准备。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准备自主创新教学案例。一是对已经公开发表的内容相关的经典案例进行改编,使之与本科案例教学内容、难度相符合;二是教师利用平时积累的自主创新素材,编写案例,内容可以涉及自主创新的创建和维护、技术创新的途径和方法、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三是组织学生利用专业实践课程编写自主创新案例。

2. 要求对应于合适的教学对象

自主创新案例教学的教学对象为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因为高年级学生一般已先修经济学和管理学,曾经历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对课堂以外的企业经营实践有所体验,对现代企业革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法则、品牌建设和维护策略、自主创新途径等案例分析,相关的知识点已初步掌握,具并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班的人数也要合理确定。就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看,本科30到60人的班级是合适的,在100人的大班规模下开展案例教学难以产生应有的效果。

3. 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

导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的教学法对教师素质和能力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根据相应章节编排不同内容的案例;教师也需要熟悉了解本地区企业创新实践现状,以便准确地进行相关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链接分析;同时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具有投入教学方法改革的自觉性和热情;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和驾御能力,能够始终把握住案例讨论的主题,有效地调控讨论的时间和内容,及时给予引导,使课堂一直保持正确的高效率的研究讨论,并能对每个团队的案例分析结果做出精辟的评述。

4. 要求具有多媒体的教学条件

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书写、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和呆板,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浓缩和翻页功能,集聚较大的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创新的教学案例不同于其他,其教学更多地涉及商标、标识和图表等内容,无论是案例展示、案例分析还是教师的案例评述,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清晰和丰富地表达出来。由于没有空间制约,多媒体还可以进行教学内容前后对比和反复研习。

三、 导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的教学环节设计

1. 案例的选择

自主创新案例内容必须符合以下要求:其一,案例必须与相关理论点想对应,可以是一个案例体现一个主要理论点,或一个案例同时涉及多个相关理论点,让学生在研究中有依据;其二,案例必须体现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具有一定的长度,无论是描述性案例还是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还是探索性案例,需要有数据图表或过程的详细描述,过于短小和内容简单的案例研究难以达到团队学习应当实现的教学目的;其三,案例围绕本地经济发展和本土工商管理问题。广东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自主创新走过一条曲折和艰难的道路,研究本地案例有助于发掘本地企业创新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找寻本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路径。

2. 构建案例团队

合理组建案例团队是案例研究教学法的第二个步骤。团队组建方式可以由老师随机确定或学生自由组合,团队学习的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因此随机组合更符合现实状况,一般以奇数成员总数为好,每组大约3-7人更利于展开讨论,每个团队设立一个组长。为了提升团队工作效率,增强案例教学趣味性,团队可以自行设计队名。团队成员需要进行分工合作,阅读相关理论和自主创新案例,查阅案例背景资料。对不同章节的学习,可以不同的团队独立完成一个案例,也可以几个团队同时完成一个复杂案例。

3.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一个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的阶段。首先成员发言,提出案例研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把自己的分析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初步陈述,组长仅需对案例分析的过程进行适当引导,这是一般案例分析课堂都要安排的教学环节。而围绕自主创新的案例研究,需要结合自主创新的内容进行讨论,从问题的提出到原因剖析、提出解决方案,除了对常规管理上问题进行诊断,更需要针对自主创新展开研究,组长的角色还起到提醒和启发小组讨论紧扣主题的作用。这一阶段是多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顾忌较少,讨论气氛热烈,遇到分歧可进行激烈的争论。

4. 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可视为团队学习中小组讨论后的第二个学习阶段。各个团队在课堂上演示本团队的研究成果,过程包括陈述和答辩,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案例背景描述和研究结论的阐述。

期间,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其引导体现为案例教学过程中互动程度的有效控制,应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和时间,启发学生大胆提出创新观点,鼓励不同观点的思想碰撞,但不能随意发表具有倾向性意见,或左右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和内容。

5. 教师案例评述

案例评述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在积极讨论和踊跃发言的结束时刻,期待着一个对他们的研究结论进行全面、客观、比较性的评价。[4]工商管理案例结论通常是开放式的,难有统一和绝对标准的答案。自主创新案例背景各有不同,在规模企业或者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存在差异,一个独立团队完成一个案例时,完成案例研究的资料搜集和问题分析困难程度不同;同时,案例讨论的发言也不是人人机会均等。因此完全精确的评价难以做到,以标准分数衡量更难。要求教师着重考量学生能否指出存在问题的实质、分析思路是否清晰、相关理论的运用是否正确、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可行性等。

成思危认为,案例教学“提供切合实际的管理情景,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结合自主创新的企业案例引入,更能树立学生自主创新的思想,更容易促进学生自主创新的行动。

参考文献

[1]李相银,胡 希.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与知识转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122

[2]杨家珍,王 琪.团队创新-有效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J].理工高教研究,2006(10):91

[3]毛建军.解析企业自主创新[J].科技促进发展,2006(1):31

[4]秦兴军. 管理案例教学的价值与不足[J].科学大众,2007(4):125

[5]成思危.认真开展案例研究,促进管理科学及管理教育发展[J].中国科学基金,2001(4):193



Teaching Method for Case Stud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orporation in Undergraduate Course

FENG Gangping, LI Suangmei, ZHANG Chengk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P.R.China)

Abstract:

Universitie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talent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ase stud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orporation into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of

management talents with such ability.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ethod, and proposes the conditions for applying the method from four aspects like case content, subjects, teachers’ capability and teaching conditions. It also expounds the teaching steps in four ways such as case selection.

Key words: specialty of Business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dependent innovation; business case; case instruction method

4.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案例研究 篇四

【摘要】在这个创新管理主宰着企业的世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大。文中分析了我国国美,金利来和联想三个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案例,并从中分析出这些企业成功的原因和它们各自的管理特色,从而显示出了技术创新管理的魅力与重要性。一个企业必须学会技术创新管理,才能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中国 企业管理 创新 案例 评述

一、引言

在一个人人都坚信地球是方的、大海是由乌龟驮起的年代中,哥伦布提出:“地球是圆的。从自己居住的地方向西航行,可以到达神秘的东方。”于是,他发现了新大陆。威廉•贝弗里奇也说:“只有创新才能推动历史前进。”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在社会的哪个领域,我们都缺少不了创新。同样的,在企业管理中也需要创新。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有时甚至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对于我国企业,我们需要重视技术创新管理,并且努力做好技术创新管理。

二、案例一

国美电器(GOME)是中国的一家连锁型家电销售企业,也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国美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设立了42个分公司及1200多家直营店面。国美模式的总结就是“以低价打市场(以包销、勤进快销、薄利多销为支撑);以管理服务稳市场(三级管理体系、奖惩分明、严密细致的管理制度);推行全方位本土化策略(管理人员本土化、业务本土化)。2009年,国美电器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

分析:国美的成功在于观念新、管理销售模式新。国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拥有70余家商城,年销售超过100亿元。国美每个地区的每个门店在经营管理上保留着自己的特色,真正形成连锁模式。同时,国美在经营销售上特别专业。国美经营的电器,在产品种类、型号规格、价位、性能上连营业员也能如数家珍般道来。从售前咨询到售时讲解到售后服务,国美的服务都显得非常专业周到。此外,国美采取薄利多销政策,树立了国美的经营定位,大批量销售从而占领市场、赢得利润绝对值的提高。而国美之所以能够低价销售,是因为它直接与厂商联系,免去了一起中间环节和费用,加上国美总是大批量进货,因此获得厂商更多的优惠,从而降低了成本。另外,国美的供销方式有别于传统的代销制,商家以承担风险的方式获得企业的让利。定制的产品综合了厂商和零售商的市场信息和市场判断,市场适应力更强,销售速度也更快。然而各种降低成本的方式最终也让广大消费者获利。

三、案例二

在中国香港甚至世界各地,一提起领带,人们就会想到金利来,它以多姿的风采、强健的生命力以及不凡的气势独霸了香港领带市场,并且享誉世界。领带大王曾宪梓在创立金利来之初看到了香港领带行业的巨大潜力,于是开始生产廉价领带,试图以便宜的价格吸引顾客。可惜,如意算盘没有打响,买主仍拼命压价,领带不易售出。于是,曾宪梓决定走生产高级领带的路线。他找来国外高级领带逐一解剖,研究制作过程,并以此为样本做出了足以以假乱真的曾氏领带。然而,商家出于不是名牌不好推销的顾虑仍不愿意从他那里进货。最后曾宪梓说服一家百货公司的老板将他的领带放在柜台显眼处,供顾客挑选。凭借低廉的价格,优质的面料以及新颖的款式,金利来领带一举打开了香港市场。随后又进入了国际市场。

分析:金利来的成功,在于曾宪梓能够随着市场的信息而准确地调整生产路线,瞄准市

场,同时以相对低的价格却在质量不输于名牌领带的情况下在消费者中流传开来。首先,金利来运用了香港本地男人几乎每人都有一套西装,而且随着社会发展,西装领带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这一本地的优势。其次与国外名牌领带相比,金利来领带出产于国内,减少了运费、关税等一系列中间费用。而且金利来位于国内,能够比国外名牌领带公司更快掌握市场信息和国内流行趋向,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更加适应市场,增加销售。另外,曾宪梓勇于创新,创造出了不同的款式和花纹,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另外,“金利来,男人的世界。”这句广告词也加深了消费者对金利来的印象,打响了金利来的品牌。

四、案例三

联系集团的“大船结构”管理模式。在联系集团,为了建立一支组织严密、战斗力强的队伍,决策者提出了以“集中指挥,分工协作”为主要特点的“大船结构”管理模式,使之产生1+1>2的总体效益。公司以开发、生产、经营三大系统为主,设置了一个决策系统,一个供货渠道,一个财务部门,实行人员统一调动,资金统一管理。1988年起,公司根据工作性质划分论文各专业部门,任务明确,流水作业。并且公司实现了制度化管理,使企业有更大的动力机制。其次,公司以实际贡献为依据评价工作人员,要求科技人员发挥实际作用,要求开发人员强化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另外,联想集团把产品质量、公司信誉和售后服务视为企业生存三大基础。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企业文化。

分析:联想集团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企业宗旨和指导方式极为重要。企业还要善于制定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大船模式的成功,是企业策划者创新管理的结果,是管理的方式恰当的结果。其次,企业要强化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效益化,对人才的评价不以学历资历为依据,而以实际贡献为依据。另外,企业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理念,让员工朝着同一个方向齐心协力,更好的发展。企业中也需要明确的分工和分层,加快企业的生产机制。联系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管理的魅力。

五、结论

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方向,但是技术创新管理却在其中有着同样的作用。无论你生产什么,销售什么,没有一个好的管理模式,什么都是浮云。我国的企业目前普遍的创新管理技术还有不足。我国企业应以市场为基础,为效益为目标,制定准确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努力把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让企业在各个商家都各出奇招,竞争激烈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强者。这是技术创新管理的魅力,也是我国企业急需做到的事情。

【参考文献】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案例及其评述摘要》

《创意天下》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

5.企业创新之道企业案例调研报告 篇五

创新型企业院线提升计划项目综合报告

撰写参考提纲

(注: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撰写“一+二+四+五”或“一+三+四+五”部分内容。)

一、企业概述

(一)企业概况。内容包括:

1.企业全称/成立日期/企业性质/所属行业及在行业中的位置/主营业务和产品。

2.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情况、规模(最近统计的总资产、总收入、利润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现有从业人员)/主要发展历程。

(二)企业近五年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不足。内容包括:

1.技术创新成果。专利、科技奖励、产品标准制定、新产品开

发院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三)建设内容。

阐述企业组建研发院的具体建设内容与成效。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1.能力建设。战略规划、资源统筹与整合、技术创新等能力建设。

2.机制建设。组织架构及各组成部分职能、制度规范等,阐述基本的管理制度。

3.平台建设。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知识产权管理平台、科研管理平台、信息平台等。

4.队伍建设。晋升计划、培养计划、引进计划以及人才队伍的结构、规模、水平。

5.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6.组织建设。

(1)科研管理组织。包括科研管理、信息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

(2)三大业务中心建设。创新中心(搜集市场信息、概念设计、提出技术需求、商标管理、品牌管理)、技术中心(项目预研、技术组合、产品测试等)、产品中心(产品设计、工程设计、产品小试、产品中试)建设。

(3)公共服务平台。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中心等。(4)管理文件。管理制度规范文件。

(四)保障措施。

阐述企业研发院建设的保障措施。建议从组织领导、思想认识、管理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展开。

三.企业创新路线图制定实施情况

主要描述、总结与凝练创新型企业“院线提升计划”项目实施期间,企业在制定实施创新路线图方面的主要措施、经验、成效及特色做法,重点阐述具有企业特色的做法。

(一)思想路线。

简要阐述企业思想路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理念体系与目标体系。

1.理念体系。阐述企业的创新愿景、使命、价值观和文化。

5试、产品中试)建设。

3.公共服务平台。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中心等。4.管理文件。管理制度规范文件。

四、经验总结及建议 建议从以下内容展开:

(一)企业加强思想引导与统一认识的做法与经验

(二)企业加强组织领导与健全组织机构的做法与经验

(三)企业加强经费投入与相关资源投入的做法与经验(包括场地、设备、人力等)

(四)企业加强管理机制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五)企业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六)企业加强创新平台和能力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七)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做法与经验

6.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篇六

—“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主题班会教育活动

一、背景分析

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我国在十月一日天安门前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庆我华诞,耀我国威。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幅幅画面舒展在眼前„„中华民族是具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民族。自古以来,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仍然是时代的主旋律,但一些不容忽视的主客观因素严峻地制约着爱国主义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有人说:中国当前家庭子女缺少的不是营养、金钱,也不是家庭的爱,而是缺少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给孩子灌输:要好好学习,长大找个好工作。却很少有家长会灌输孩子: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针对此种现象,结合国庆节这个时间,召开了此次班会。

二、活动意图

根据六年级的接受能力和认识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使他们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来歌颂、赞美祖国,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实施过程

此次班会由班长主持,有以下几项工作:

1.回顾辉煌历史及观看国庆节联欢晚会,感受祖国的伟大与繁荣,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生代表ppt展示,国庆节的由来。3.学生代表讲述几代国庆阅兵发展变化。

4.认识中国地图,通过地图指出自己的家乡。小组讨论家乡的特色,各抒己见。

5.班长激情朗诵诗歌《祖国,感谢您》,全班同学慷慨激昂,热血沸腾。

6.小组讨论“我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我们要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

生:我们要守纪律、爱劳动、讲卫生、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健康成长。

生:我们要努力学习,锻炼体魄,勇夺奥运金牌。

生:我们要勤奋读书,考上航天大学,去研究载人飞船,让神

八、神九再创第一!

生:我们要爱护环境,珍惜资源,让祖国更加美丽。最后达到一致共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7.宣誓,完成《爱国中华从我做起倡议书》。

8.班主任寄语:今天的班会开得有声有色。看到伟大祖国这个东方巨人正在慢慢崛起,你想大声说句什么?真正的爱国不是一堂主题班会所能完全体现的,真正爱国更应该体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没有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对班级、对学校的爱,是不能谈及对祖国的爱。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描绘美好的明天吧。9.小合唱《歌唱祖国》,班长宣布“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四、取得效果

通过对学生上课的成果分析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分析教育的效果。

从结果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本次爱国主义教育的安排感到兴趣十足,同时他们都通过这次活动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从而激发了爱国热情。

五、案例反思

这次主题班会我们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确定主持人,这是一场没有排练,没有指导的主持,我们的想法是只有真实的课题和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虽然整个过程显得有些紧张,不是那么连贯,但激发情感、引起共鸣的目的达到了!他们专注的的情感,发亮的眼神就是见证。通过各组的小组代表交流情况来看,我的学生们他们课前确实已经认真的去搜集过资料了,虽然汇报时各小组不是那么的激情澎湃,但作为他们的老师,我能看出他们很重视这次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定要做到严谨、一丝不苟,在执教时更是要真实!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应当摒弃的就要舍弃不能心疼,应当保留的一定要保留,哪怕这个地方不出效果。我们的教学始终应当牢记:不是给学生表演,不是让学生表演,更不是表演给观众来欣赏,而是是扎扎实实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课前播放义勇军进行曲时,学生不约而同的站起来听这段音乐就足以证明我们平时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科学而有效地。

通过这节主题班会课,发现学生对爱国主义知识的学习有着很高的热情。我还应该在爱国主义教育这方面多下些功夫,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网络资源等,多查找一些爱国主义的知识,教给学生如何来表现自己的爱国热情,如:会唱国歌也是爱国的表现,从唱国歌上就可以看出我们是否真正爱国,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在唱国歌时的神情和态度,我们内心的感受,都能说明我们究竟爱不爱国,究竟有没有民族自豪感。

主题班会课一定要突出其生活化的特色,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再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充分利用丰富的学生生活并且予以拓展,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地班会教育,要做好主题班会课与品德教育课的有机整合,要做好导行的环节。主题班会课一定要突出明确的主题,教师要千方百计围绕班会主题,让学生搜集大量生动鲜活的经典爱国故事、学生身边的故事以及名人名言等信息材料,并且在实践中放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搜集爱国名人名言和爱国影视故事到达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当然在这次主题班会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担心主持人和我一起排练会影响情感的激发,所以主持人和我没有进行排练,整个主持过程显得有些紧张不连贯,对于各小组汇报时的点评也显得简单。学生搜集的名人名言和爱国影视故事课前也没有对材料进行处理,所以汇报时既没有激情澎湃之感,也没有抑扬顿挫的故事效果,汇报的环节显示不出什么效果。

另外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演讲内容还比较单

一、在唱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会很胆小,有的同学害怕展示,有些准备还不太充分。另外时间比较匆促,同学在学习之余,放手让学生们准备这个主题班会对学生来说有一点的压力。课堂40分钟的时间,对于同学们准备的这些丰富多彩的节目来说时间有些紧张。

7.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篇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自主创新已成为当前政府、产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呼声日益强烈。作为国民经济基石的中国制造业, 呈现出制造能力较强而技术能力相对较弱、自主知识产权 (特别是核心技术相关的知识产权) 数量偏少且质量偏低的特点。中国制造企业必须走基于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之路, 通过技术进步提升企业价值, 努力成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及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现代制造企业。

2 企业自主创新内涵

自主创新具有不同层次的含义, 当用于表征企业创新活动时, 是指企业通过自身努力, 攻破技术难关, 形成有价值的研究开发成果, 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境, 完成技术成果的商品化, 获得商业利润的创新活动[1]。

本文认为, 中国先进制造企业必须提升基于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是一种具有竞争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技术, 企业通过掌握关键技术,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带动企业技术整体发展, 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其中, 本文所指的先进制造业, 是指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 科技含量较高的制造业形态, 如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精细工业、医药工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

3 华为自主创新发展案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 是由员工持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华为从事通信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 专门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光网络、固定网、移动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目前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28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 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

3.1 自主创新型战略领导

华为以“发展核心技术, 研发自主品牌产品”为企业的战略主导思想, 坚守“只做通信产品”的专业化原则, 目标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流通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强调“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 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 开放合作地发展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 用卓越的产品自立于世界通信列强之林”。为实现其战略目标, 华为选择走领先型研发之路, 无论在硬件或软件技术上, 都竭力采用当前企业能获得的最新技术, 瞄准尖端科技创新。

3.2 基于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发展

3.2.1 学习尖端技术, 积累创新能力

华为非常重视技术学习, 认为任何创新都是知识的延伸, 不作重复发明, 不犯重复错误。华为对产品开发有一条规定:任何新产品设计时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不得超过10%的比例, 余下的90%必须是原产品用过的、或从成熟产品中学来的。在创新中, 华为时刻盯紧世界通信产业最新科技成果, 瞄准业内尖端、前沿、最有市场的产品, 积极参加国际展会如世界电信展、全球信息及通信展等, 通过广泛的技术学习, 努力与国际优秀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3.2.2 整合创新资源, 全球精英合作

华为在坚持以我为主、自主研发的前提下, 不断加强与国内外业界领先伙伴的深入合作, 更好地为全球客户创造价值, 以下为主要的合作创新模式: (1) 建立全球研究所:在中、美、印、俄、瑞典等国建立研究所, 引进当地人才, 借鉴国际研发流程, 实现全球研发; (2) 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或实验室:与摩托罗拉成立UMTS联合研发中心, 与世界一流公司 (如Intel、Sun Microsystems、HP等) 建立联合实验室; (3) 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突破技术产业化瓶颈, 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 (4) 成立合资公司:与西门子、NEC、松下等企业成立合资公司, 实现优势互补; (5) 收购公司:收购OPtiMight和Cognigine, 分别加强自身在光传输和网络设备处理器方面研发能力;收购美国网络通信设备制造商3COM打开美国市场; (6) 管理合作:引入IBM管理模式, 建立高效集成产品开发流程 (IPD) , 全面采用世界领先的产品开发理念。

3.2.3 掌握核心技术, 参与标准制定

2002年以来华为的专利申请量一直处于中国企业第一位, 连续年申请增长量超过500件, 与业界跨国公司的年均申请量持平, 华为已累计申请专利8000多件。同时, 华为积极组织团队参与标准制定工作, 在国际电联的专题NGN组、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 3G标准组织3GPP和IETF等组织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3.3 高额创新投入

在创新资金方面, 华为以每年不少于销售额10%的资金投入研发, 2001年起华为的技术研发投入年均超过30亿元, 仅专利申请费就超过1000万元, 高额投入在全国绝无仅有。资金来源还包括国际财团亿元贷款、定向私募资金及政策资金等。

在人才投入方面, 华为为员工提供业内第一高薪, 还为员工提供全面培训及全员导师。目前华为85%的员工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在职研发队伍有13000多人, 其中1万余人进行新产品开发, 1000多人专攻专利技术, 200多人负责提交可参与国际新标准制订的专利方案。华为不遗余力广揽高素质、开拓型人才, 将人才潜力放在第一位、经验第二位, 以大批量应届生招聘为主、社会招聘为辅。

3.4 创新型文化建设

华为创新制胜的文化核心依然是“狼文化”。正是这种“狼性文化”使华为人具备敏锐的市场、技术嗅觉和锐利的眼光, 永不间断地跟踪市场和电信技术, 获取重要的外部知识;“狼文化”使华为人具备进攻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击败国内外强劲对手, 攻克技术难关, 成功获取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华为将企业成功创新的基本原则和要素系统化、规范化, 凝结成为企业智慧资产——“华为基本法”, 该纲领性文件是华为人创新行动的指南, 以此建立起企业与员工的创新价值核心与价值体系, 达到永续创新目的。

3.5 创新共享型组织结构

华为成立之初, 采用直线型组织结构;随着组织扩大, 华为采用独特矩阵结构, 按战略性事业划分事业部并按地区划分地区公司。事业部在公司规定范围内承担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职责;地区公司在区域内经营。公司在纵向等级结构中引入横向和逆向网络动作方式, 以激活整个组织, 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共享资源。该结构是一个不断适应战略和环境变化, 从原有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平衡的动态演进过程。

3.6 自主创新品牌及全球营销

华为产品已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华为并不刻意依赖媒体打造品牌, 在业内主要凭借卓越技术和服务建立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2006年中国品牌研究院评定华为和联想为中国标志性品牌, 该称号是迄今中国企业的最高品牌荣誉。华为不断改善与全球供应商、经销商的合作关系, 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和服务优势, 通过长期的技术创新、需求导向服务定位、准确合理的赢利模式, 积极扩大与友商的多层次合作, 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多赢的、共同生存的安全发展模式。

4 中国大唐自主创新发展案例

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1999年由信息产业部批准成立, 直属国资委管理, 是一家专门从事电子信息系统装备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大唐是我国3G通信标准TD-SCDMA的提出者和拥有者, 该集团以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为母公司, 旗下设有大唐电信控股、大唐移动、大唐高鸿等核心企业及其他控股公司、研究所。

4.1 坚持创新战略, 实现产业报国

大唐将集团定位于“我国电子信息领域主要的企业化创新基地”, 将自主创新思想贯穿于集团发展过程。大唐以“联合开发、虚拟制造、委托经营”为工作方针, 力争以完美的技术解决方案、出色的产品质量和卓越的服务能力赢得市场的信赖, 为客户创造长期的和潜在的价值, 努力将“大唐”品牌锻造成为创新、诚信、高品质的代名词。集团核心理念是“建光荣的国家队、做自豪的大唐人”。集团通过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 使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连续跨越, 缩短了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

4.2 多元创新模式, 整合全球资源

大唐的自主创新模式主要有: (1) 内部研发:优秀的创新团队在不同创新界面、层次上协同工作; (2) 合作研发:如与北电网络、阿尔卡特成立联合试验室, 与爱立信成立联合研究中心, 与晨讯科技成为合作伙伴, 与飞利浦、中兴开展项目合作, 与韩国SK成立合资公司等; (3) 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 实现TD技术演进持续创新; (4) 成立博士后工作站:负责难点技术和空白技术攻关, 注重中长期共性技术开发和基础研究; (5) 并购:向产业链上下游转移; (6) 授权转让:中间技术成果有偿转让和授权许可, 鼓励延伸技术和应用产品开发; (7) 国际交流:参加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

4.3 政产学研结合, 产业联盟共赢

2002年由信息产业部牵头的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 该联盟覆盖了产业链从系统、芯片、终端到测试的各个环节。大唐从“单点突破”逐步发展成“群体崛起”态势, 充分发挥大型企业核心优势带动产业创新, 通过加强产业联合开发和分工合作, 促进企业间资源共享, 提升联盟群体竞争力, 建立产业生态系统。

4.5 重视人才发展, 优化成长空间

大唐坚持“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 充分调动员工进取心和潜能, 营造生机勃勃的企业氛围。集团倡导“让合适的人处于合适的岗位”, 通过人才流动, 给每个人提供发展空间, 保持企业人才结构的持续优化;大唐为有潜力的员工提供各类培训及研究院导师资源, 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研发机会、项目实施机会等, 实现员工价值充分体现、企业规模持续发展的双赢效益。

4.6 机构鼎立支持, 共谋产业发展

作为国资委控股企业, 大唐集团得到了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国家经贸委等组织机构的支持和帮助。在资金方面, 除了上市筹资, 大唐获取了高额的资金支持, 如2003年获政府6亿人民币支持, 2004年得到工行贷款1.5亿元, 建行贷款1.2亿元;2006年获国开行3亿元技术援助贷款;2007年获得中国人保15亿元增资扩股;2008年1月以大唐电信控股公司35%的股份, 得到国投公司50亿元战略投资;另外, 大唐还与工行、建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为企业创新资金来源提供保障。

5 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路径与支持体系框架

通过相关理论及案例研究, 本文提出了先进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路径与支持体系框架模型, 如图1所示。

6 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对策建议

6.1 加强技术学习, 积累创新能力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一个长期的技术学习和积累过程。就内部来讲, 企业应加强部门间的互动, 充分利用内部信息平台交流知识, 利用数据库存放和累积信息, 并营造有利于员工知识交换的宽松环境;就外部而言, 企业应积极开展顾客间、企业间、国际间的技术交流, 通过考察、合作、展会、聘请专家参与研发等形式, 学习外部先进技术创新能力, 消化、吸收、积累并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

6.2 整合研发模式, 发挥多元优势

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可包括 (1) 独立研发; (2) 企业间合作研发:如联合开发、合资、联盟、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并购等, 通过与优秀企业合作, 利用优势互补形成整体突破, 推动企业创新进步; (3) 产学研合作: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优秀人才和关键技术, 结合企业市场信息, 形成以企业为中心、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规范化联合体系。小企业可以坚持专业化创新模式, 寻找符合自身资金及技术特点的切入点, 利用模块集成创新、渐进创新, 形成专业创新产品, 拓展细分市场。

6.3 培育核心技术, 保护知识产权

实现自主创新是中国制造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要求, 企业必须坚持基于核心能力的发展方向, 努力争取掌握核心技术, 并把自己最擅长的核心做大做强。同时, 企业必须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知识、鼓励创新、保护生产力。

6.4 执行战略领导, 完善管理要素

培育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需要有效的战略领导。执行有效的战略就需要通过正确地预测、展望组织发展未来, 实现组织创新变革。创新的企业发展背后, 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制度、合理的组织结构、持续的文化支持等要素。其中, 企业应锻造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 用文化亲和力凝聚职工力量, 用文化推动力促进科研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 用文化提升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软实力。

6.5 开展精益研发, 提升人才价值

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领域合理投入。在增加创新经费投入的同时要关注资金的利用效率, 渗透精益研发思想,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同时, 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决定了人才对于企业的意义, 企业要制定并执行一系列吸引、培育、发展和凝聚人才 (特别是顶尖人才) 的策略, 通过文化留住优秀人才, 通过有效的组织学习机制, 增强组织人力资本。

6.6 加强品牌营销, 塑造企业形象

品牌反映的是企业内在的文化和实力。先进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进步, 实现产品创新, 以高技术、高质量产品与优质服务赢得顾客的信赖和支持, 全面提升品牌价值。在品牌营销中, 企业可通过媒体、展会、国际交流项目等手段, 强化企业核心能力与核心产品, 塑造创新的企业形象, 为中国企业、为中华民族成就自主创新品牌之路。

6.7 完善创新网络, 优化资源配置

在区域产业集群范围内, 企业可利用产业链、高校、科研院所资源, 以开放的姿态构建创新网络。该网络要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带动产业创新, 更要加强产业分工合作, 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 提升产业链价值。在全球化创新环境中, 企业应充分利用世界各国在人才、技术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优势资源, 促使创新活动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实现创新资源全球优化配置。

6.8 发挥机构作用, 推进创新进程

在促进企业创新过程中, 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加快职能转变, 完善配套管理, 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和文化氛围, 主要包括:支持重大基础理论的研究和突破性技术的开发;促进企业联合, 引导区域创新;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信用制度;提供企业融资、信贷及税收支持, 建立并完善风投体系;注重产业创新人才培养, 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和中介服务机构管理等。

摘要:培育和提升基于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是我国先进制造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性战略和途径。本文通过对中国华为与中国大唐的企业案例研究, 探索并总结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与支持体系, 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指导中国制造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关键词: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路径,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施培公.自主创新是中国企业创新的长远战略[J].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 1996, (1) :14~27

[2].许庆瑞, 刘景江, 赵晓庆.技术创新的组合及其与组织、文化的集成[J].科研管理, 2002, 23 (6) :38~44

[3].肖高, 刘景江.先进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关键途径与案例分析[J].科研管理, 2007, 28 (3) :13~17

[4].毛武兴, 闫同柱, 刘景江, 许庆瑞.我国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与提高:战略、路径与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 2004, 25 (2) :37~43

[5].韵江, 刘立.创新变迁与能力演化:企业自主创新战略[J].管理世界, 2006, 12:115~130

[6].袁学伦.华为:相机而动的创新力[J].经理人, 2007, 160:40~42

[7].魏少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之本——大唐电信技术创新之路[J].中国信息导报, 2002, (6) :41~42

[8].乔楠.创新——大唐集团的生命之河[J].通信世界, 2006, (3) :28

[9].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huawei.com.cn[EB]

8.企业MOOC应用案例 篇八

中国银联培训中心“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项目

为帮助员工进一步全面掌握银行卡产业知识,提升工作绩效,中国银联培训中心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的中国金融培训中心联合开展了面向银联员工的“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培训。此次认证采用“E-Learning在线学习+主观题作业+在线考试”模式进行。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联共同颁发的“银行卡专业认证”证书。

第一期参加认证培训的有300名学员。培训的5门电子课程长达5个多学时,为避免学员无法坚持到最后、所剩人数寥寥无几的情况发生,让学员既能摆脱传统的在线学习的枯燥,又能激情洋溢地完成三大认证任务,培训采用“团队学习+个人学习”的以任务为导向的MOOC模式。

创建学习团队。将300名学员分成3个班,每个班100人。每班再把这100人拆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10人。班长和组长由学员毛遂自荐,负责组织学员学习和讨论,督促学员按时提交作业,组织作业批改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分班分组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公司前中后台不同部门的员工混搭在一起。每个组员需完成一篇特定主题的主观题作业,并将其分数统计入该小组的总分,最终每个班级的10个小组以总分高低进行排名,并根据排名得到该组组员的主观题分数。这样的考评方式让组员学员们都很紧张,因为只有每个小组的绝大部分组员的主观题作业分数高,整个小组的总分和排名才会上去,组员最终考核认证的主观题作业分数才会高。班长和组长更是卯足了劲督促组员登录“银联网络学院”认真学习电子课程,将业务知识学精学透,学习进度必须100%符合要求。组长们也利用社交工具,比如建立微信群,组织组员开展对5道主观题的讨论。这类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学习,将原本只有线下竞赛才有的火热场面导向了线上学习。

学员不可能一直开着网络学院的页面学习课程,而且课程信息量一旦很大,学员很可能就不再坚持。为保证“个人学习”的激情,项目负责人通过微信+“微课程”的方式,将5门电子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整理出来,放到微信订阅号“银联培训中心”开发的专栏“微网站”中的“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里面,并将模拟题库导入到微信,模拟题库动态更新。这样学员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知识点,参加模拟答题。

历时1个多月,除1名学员因工作原因中途退出外,其余299名学员最终都参加了在线客观题考试,完成率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期网络学习的完成率。最后有289名学员通过认证,获得认证证书。

除了该认证项目,银联培训中心运用MOOC的思路和理念,在现有的平台上促成了几个项目的改造,这些项目取得了远远超越以往的成绩,为企业的培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课程的设计感得到增强。课程的设计或课程的开发是企业培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一个难点。以前银联培训中心大部分的课程以视频为主,但是在教学活动方面缺乏设计感,而MOOC在这方面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变化。

二是强调体验感。MOOC比较强调交互以及体验,即是关注用户的体验和感受,比如说视频的长短大小,文章的质量,用户在回答问题交互过程中可能需要的一个频次,讲师或教学辅助人员对培训学员的支持等等,这些都是MOOC相对于传统的线上教育所带来的不同。

三是更加有体系。当MOOC能够在一个平台上持续提供一个服务的时候,它可能会慢慢形成一套体系,因为它有认证,这给银联培训中心带来了一些启发,他们最近准备做的课程包含初级、中级和高级,学员一门门课学下来就会产生这种体系感。

雅虎公司与Coursera合作 为员工提供持续的学习

自MOOC问世之日起,雅虎公司就非常支持自己的员工通过Coursera学习,并且还与Coursera进行合作,为员工提供持续的学习。这项举措很好地令雅虎公司维持了员工的满意度。从参与学习项目的员工了解到的信息分析,他们至少在6个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体验:

一是员工满意度。现代技术的更新换代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尤其是那些高技术行业的员工,他们不仅对学习本身很感兴趣,而且这种学习形式有助于他们持续保持其技术优势。

二是员工发展。MOOC给了人们极大的自由学习的空间,通常情况下,专门针对某类员工发展途径而开设的线下课程很少,而Coursera上课程类型多种多样,为员工学习提供了各种可能。例如,希望自己走向管理岗位的员工可以学习人才管理技能课程;想晋升高级程序员的员工可以选择学习程序设计技能课程……每个人都可以从一系列的科目中选择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的课程。

三是课后练习有助于知识掌握。传统课堂通常只是把员工聚集到一个场所进行学习,并没有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即时练习的机会。与传统课堂相比,Coursera上的课程通常都是以练习为中心的,这是它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一般来说,学员学习完某门课程之后,就会有与之配套的作业和练习,帮助他们复习和练习所学内容。

四是员工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进行学习。Coursera的课程全部都是在线完成的,因此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安排,而不用担心错过公司会议或其他事情,这对于时间比较紧凑的在职人员来说非常便捷。

五是社区互动。参加过Coursera的人都知道,Coursera

的社区互动非常丰富,学员可以在上面找到学习兴趣相投的同学,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这也是Coursera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

上一篇:优秀班主任杨启富老师事迹材料下一篇:质量部门岗位权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