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共12篇)
1.买文具(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 篇一
《买文具》教案(P70-71)
楼丹静
教学目标:
1、感受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在买文具活动中认识人民币,认识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购物情境学习计算购物的钱数、掌握付钱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自觉应用数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教学准备:
课件、小面额人民币(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在过年的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去亲戚长辈家拜年,他们通常会给你们什么? 生:好吃的、压岁钱……
师:那你们是怎么来用的压岁钱的呢? 生:存起来、买衣服、买书、买文具……
师:很好!每个小朋友的压岁钱都有不同的用法。那么我们中国的钱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齐声回答):人民币。板书:人民币
师: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美羊羊文具店开展了特惠活动:铅笔盒原价9元9角,现只售6元5角;水彩笔原价12元,现只售9元8角。小朋友你们想买吗? 生:想。
二、出示学习目标
师: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看看喜羊羊给我们布置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感受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人民币,认识圆、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3、结合购物情境学习计算购物的钱数、掌握付钱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师:村长说只有小朋友顺利闯关,才能到达美羊羊文具店购买你们喜欢的文具。
1、第一关:认识小面额人民币。(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5元(新旧版)、2元、1元、5角、2角、1角、1分、2分、5分。逐一认识认识。
师:小朋友们真棒,已经顺利闯过第一关。接下来我们一起去闯第二关。
2、第二关:人民币的分类。(课件出示)第一种:分成长方形的纸币和圆形的硬币两种。第二种:按单位分成---圆、角、分。
师:恭喜你们成功闯过第二关,接下来是最后一关,只要你们闯过这一关,你们就能成功到达美羊羊文具店了。加油!
3、第三关;探究圆、角、分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1)、元、角之间的关系。
师:小朋友们请用不同的方法在你们的桌上摆出1元。
A、学生独立完成B、指生汇报
C、师总结归纳。生:a.一张1元.b.2张5 角 c.10张1角
d.1张5角+5张1角……
师:通过刚才极为小朋友的回答,你们知道1元和10角的关系了吗? 师小结:1元=10角
10角=1元
(2)、角、分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1分的硬币
师:谁能帮老师把1角换成分币?(摆一摆)生:a.2张5分
b.1个5分+2个2分+1个1分…..师小结:1角=10分
10分=1角 延伸:比较1元、1 角、1分的大小。师:恭喜你们成功过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美羊羊的文具店把。
4、文具店购物.(摆一摆)
师:刚才美羊羊已经告诉我们铅笔盒和水彩笔都在减价出手,你们想买吗? 生:想。
师:请想买文具盒的小朋友在桌子上摆出6元5角。A、生动手,师巡视。
B、指生上讲台摆
师:恭喜你摆对了,那我就替美羊羊把文具盒卖给你把。师;喜羊羊有1元钱,它能买那些东西。
完成练习P71 师生核对答案。
5、当堂检测
数学书第71页---填一填
6、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回家对父母说说你今天认识哪些人民币?
2.买文具(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 篇二
1. 借助拼音读准“刘、菊”等10 个生字, 特别是“残、橙、斜”的读音。
2. 正确书写6 个字, 重点写好带有木字旁的字。
3. 借助画图和想象等方法了解古诗的意思。
4.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出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5. 喜欢背诵古诗, 并积累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 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
借助画图和想象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朗读课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 时光老人的脚步总是不断前行。春夏秋冬来了又去。有人说, 春天是绿色的, 因为春天啊, 那嫩绿的小草、树叶, 那么让人心旷神怡。有人说, 冬天是白色的, 因为雪花给天地间的万物都穿上了洁白的衣裳。如今, 秋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能不能说说, 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生说)
唐朝文人的眼中, 秋天又是什么颜色的呢?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山行》, 共同感受诗人笔下秋天的美丽。
2.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题目。老师再提高一点要求:如果能读出古诗的韵味就更好了。告诉你一个小技巧:可以把后面的这个“行”字, 读得绵长一点, 就更有诗的意味了。自己试试, 一起读。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知道?谁了解他?
二、初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
1.现在, 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先自己读一遍, 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相机讲“斜”的读音)
3.现在, 老师想要提高一点要求, 你有信心做到吗?有人说, 一首诗就是一首美妙的乐曲, 每首乐曲都有动人的节奏, 那你能读出诗的节奏来吗?先看这句话“远上寒山石径斜”, 这句话应该在哪儿停顿, 就能读出诗的节奏来?还应该在哪儿停顿?照这个样子, 自己读读试试! (真了不起, 同学们读得像音乐一样动听!太好了!)
4.那第2 句, 谁会读?谁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
5.第3 句,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然后两人一起读一读。一会儿我请同桌起来展示, 老师来给你们当指挥。
6.最后一句, 大家一起读!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情画意
1.有人说,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妙的画。 (音乐响)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读到这两句诗,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诗, 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2.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诗中有画”,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为这首意蕴无穷的诗配一幅意趣无尽的画, 有信心完成吗?
3. 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这首诗的前两行。想一想, 我们要在这幅画上先画点什么?好好读, 读明白诗的意思才知道画什么。 (寒山。)
什么是“寒山”? (什么是高山?什么是青山?)
谁来帮老师把它贴到黑板上?还要添上什么? (石径。)
什么是“石径”?这条石头小路是什么样的?看看诗里面怎么说的?“斜”在现代汉语中, 就是“倾斜”的意思。比如, 这只笔, 这样拿是直的, 这样就是斜的。但在这首诗中, “斜”字的意思是——— (弯弯曲曲) , 那这条石头小路就是弯弯曲曲的。谁来帮老师贴上小路?现在谁来说一说这幅画的内容? (充满寒意的大山之中, 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远远地向山顶延伸。) 同学们, 深秋时节, 这深深的大山, 还有这冰冷的石头小路, 会给人什么感觉啊?第一行诗中哪个字, 最能表达这种感觉?就让我们把这种深深的寒意带到朗读中去。
还应该画什么? (白云。)
好。老师把白云贴上。还有什么? (人家。)
这个“人家”应该贴在哪儿呢?好好读读这句诗, 读懂了, 才能贴得对, 看看谁能读明白。
你为什么贴在这儿啊?白云生处有人家, 从字面上看, 是说在白云产生的地方有人家居住。也可以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地方有人家居住。
同学们, 想象一下, 作者赶了一天的路, 十分疲劳。此时, 夕阳西下, 暮色降临。劳累中的诗人, 忽然看到山上的小屋, 看到屋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 还有纸窗里透出的暖暖的灯火, 诗人心里又会感到怎样啊? (温暖。) 那就读出这种温暖的感觉吧!
(前两行小结) 老师描述诗意, 同学们读古诗, 男生读第一行, 女生读第二行, 看老师的手势, 好吗?
充满寒意的大山之中, 有一条石头小路, 弯弯曲曲伸向远方。男生读———
在那白云缭绕的地方, 有人家居住。女生读———
这深秋的大山, 给人深深的寒意。男生读———
这云深处的人家, 又温暖着路人的心房。女生读———
自己读一读这一行, 看看是什么意思?有不懂的字吗?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因为作者太喜欢这傍晚的枫树林了, 所以停下了车子。那枫林中究竟有怎样的美景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二月的花呀, 是春天的花!春天的鲜花是怎样的?你能形容一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人说: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这春天的花呀, 姹紫嫣红, 满目缤纷。但这一切, 在作者的眼中, 都比不上这秋天的枫叶。想不想欣赏一下, 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幅美妙的图画?谁来帮老师贴上去?正是这样的美景, 让作者流连忘返。 (贴作者) 在作者的心中, 最美的景色莫过于秋天, 最美的色彩莫如这经霜的枫叶!齐读, 读出作者由衷的喜爱!
四、总结朗读, 共同充实图画
1.诗中有画意, 诗人短短的28 个字, 却让我们读成了这样一幅意蕴悠长的画。请大家凝望着这幅图, 体会着诗人的情感, 深情地吟出这首诗。自己先试试。谁想来当小诗人?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2. 枫叶流丹, 层林尽染, 这夕阳下的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还有这一片片火红的枫叶, 尽显秋的韵致。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 在山中慢慢行走。且行且歌, 唱出这首秋的颂歌。一边诵读这首诗, 一边走上前来, 将你手中的枫叶贴到这幅图上, 我们共同完成这样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日胜景。
3.《买文具》教学设计 篇三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灵活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操作活動中认识人民币。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把人民币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的意识,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 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
教学方法:情境法、操作法。
教具准备:
1.剪下附页二中的人民币小样。 2.搜集并整理有关人民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学——创设情境,初学感知。
师:昨天,老师请你们到超市去调查自己感兴趣的物品的价钱,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指生汇报。(学生在课前的调查活动中,积累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学习新知积累生活经验。) ) 师:(出示学具实物)它们是同学们学习时必不可少的帮手,我们要爱护它们!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师:要买这些文具需要用什么购买呢?生:钱! 生:人民币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买文具
(二)思——师生互动,深思质疑
师:我们国家用来购物的钱币叫人民币,你还知道哪国钱币的名称?指生汇报。
师:同学们的见识真广!看!(电脑演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生:这是中国的人民币!(通过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国钱币,让学生开阔眼界的同时,水到渠成地引入对人民币的认识。)
(三)议——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
师:请你们将学具袋中的人民币分分类,并和同桌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和同桌交流。 生1:我分成两类,一类是纸的,另一类是钢蹦儿。(电脑演示此分法) 生2:我把几元的分一类,几角的分一类,几分的分一类,共三类。 师:(电脑演示此分法)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计量单位。你能认出这些人民币是几元、几角、几分的吗?用什么方法辨认? 生1:我会认字,读人民币上的汉字就行了。
师:还可以怎么辨认呢? 生2:我认识数字和元、角、分几个字,把数字和元、角、分连起来看就行了! 师:办法真不错! 生3:还可以用颜色和大小分辨。 生4:……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分辨。我出示一些人民币,你们能准确认出它吗?
(电脑演示,学生抢答。)。
(四)导——小组合作交流,初步认识人民币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猜猜看”,猜猜我会怎样付钱!我想买一个练习本,会怎样付钱? 生1:拿一个2角钱。 生2:还可以拿2个1角钱。 师:我想买一把尺子呢? 生1:拿1个5角、3个1角。 生2:拿4个2角。 生3:拿1个5角、1个2角和1个1角。 师:我想买1枝钢笔! (同桌交流后汇报。) 生1:拿1个1元。 生2:拿2个5角。 生3:拿5个2角。 生4:拿1个5角,2个2角和1个1角。 生5:拿10个1角。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它们都得10角,也就是1元钱。 师:对!所以我们说1元=( )角?
板书:1元=10角 师:我想买一块橡皮会怎样付钱呢? 生1:拿2个5分的。 生2:拿1个1角的。 生3:拿2个2分、1个1分和1个5分。 生4:拿10个1分的。 师:你有什么发现,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都得10分,1角=10分。
(五)测——联系实际,运用新知
1.小组模拟购物。
师:如果你有1元钱,会买什么学习用品呢?知道找回多少钱吗?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2人组),用学具练习现场购物。请说准要买什么,应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2.师生互动。
师:我来扮演售货员,你们来购物,好吗?看谁表达得清楚、准确。 生1:我想买一把尺子,给您一元钱,您找我2角钱。 师:为什么找你2角呢? 生1:因为1元是10角,尺子8角一把,10-8=2(角)。 师:你真棒,尺子卖给你了!谁还能像他这样棒? 生2:我想买……
师:怎么没有人买小刀呢?生1:因为小刀1元2角一把,钱不够啊!师:那怎么办呢?(再存2角钱,存够了再买。) 全课总结:
4.买文具(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 篇四
一、情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1.(电脑播放小朋友在超市购买物品的情景,然后定在书中情景图的画面上)问:买这些物品要用什么购买呢?
2.(电脑播放对话情景:“阿姨,我要买这只圆珠笔,请问要多少钱?”“小朋友,圆珠笔的价钱是1元”“阿姨,给……”〈给1角〉“小朋友,这只圆珠笔要1元钱呢,这是1元吗?”“唔……”“小朋友,你买东西要认识人民币呀!”)
现在我们就和奇奇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
3.(电脑出示人民币,介绍人民币质地)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金属制成的叫硬币,另一种是纸制成的叫纸币。这里有大面值的,也有小面值的,对于这些大面值的人民币今天我们暂且不学,剩下这些小面值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呢,你能向奇奇介绍一下吗?
二、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识1元、1角、1分。
(1)从黄信封中找出自己所认识的人民币,说说是怎么认识的。(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描述、相互补充)
(2)你还认识哪些人民币呢?说说你以是怎么认的?(①四人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学习;②每组交流学习情况。)
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那么奇奇买这支价钱是一元的圆珠笔该臬付钱呢?拿出你刚才黄信封里的钱说。
3.认识5角、5分、2角、2分(电脑出示以上人民币)
(1)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请你从白信封中找出5元、5角、5分、2元、2角、2分,可以离开座位走下去自由选择一位好朋友互相说一说,认一认。
(2)反馈交流,完成。
(3)看来同学们学得不错,继续加油哇!我这儿还有两个题目等着你们来答呢!
①既然大家都很想说,这样吧,让我们亲自到“小银行”去换一换行不?提供小银行场景:哪些小组愿意开小银行给大家换钱呢?
②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活动
③交流反馈,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奖励。4.完成课后习题。5.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
我们都知道认识这些人民币关键看票面上的字样。你们有没有发现钱币上都有国徽,他可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想想应该怎样爱护它们呢。
不要把它折成小船,不要在上面乱写乱画,不要放在脚下乱踩。
三、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1.买尺子。
2.一元钱买学习用品。
(1)最后,奇奇发现袋里还有一元钱,他决定再买一点其他学习用品,你们想能买哪些物品呢?(学生自己说)
(2)开展购物活动,模拟逛商店,(3)汇报刚才活动情况。
课后再去调查一下,实践还可买什么,下节课交流。
5.买文具(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 篇五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
三、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思考:为何“陈”?“陈”什么?
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
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引导: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正与李密面谈,此时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投影)
6、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三、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学生读书思考约3-5分钟,老师巡堂了解情况)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引导: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5.小结: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
四、作品评价
(一)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引导:
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导:
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二)讨论: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忠”和“孝”或“义理”?
(三)引入前人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教案点评:
6.买文具(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 篇六
《拿来主义》教案
教学目标:
1、研读具体语句段落,(过程方法)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知识能力)
2、结合关键词句,理清作者思路,(过程方法)把握拿来主义的内涵。(知识能力)
3、结合作者的批判和主张来感悟,(过程方法)树立对待文化资源的正确态度,并培养开放、自信、理智的健康心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
拿来主义的内涵和历史对今人的提醒。
难点:认识文中错误做法的本质及危害,并总结出教训。
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拿来主义”的基本主张,并画出文中批判的几种错误做法。
课堂学习
导入:
明代顾宪成有一副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讲读书人不仅要钻研知识,更要心怀天下。而今全球化的趋势对青年学生带来的影响主要在精神文化层面,一方面,外来文化的输入如滚滚洪流,另一方面本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理念,传统文化的宣扬也如火如荼,你感受到这两股文化的冲击了吗?
多媒体展示: 以 “韩流 ”“魔兽”“祭孔” “百家讲坛”为主题的新闻和图片。
作为当代的中国的学子,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庞杂的文化资源呢?早在1934年,国人就已经面临着类似的难题了,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拿来主义》里,提出了解决的方案——施行“拿来主义”。
(一)理顺结构,把握内涵
一、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自造的词语,大家早读预习了,用自己的话说说,拿来主义对待文化资源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展示 怎么拿—— 占有、挑选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这一答案,你是从文中的哪些段落概括出来的?作者在提出主张时运用了什么方法?朗读相应段落(8、9)
1、明确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清比喻的相关部分,并明确用比喻说理的好处:浅显,形象。
三、作者在提出观点之外的文字内容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呢?提醒大家注意关键段落和关键词语。
“所以”——为什么拿
“总之”——总结全文
四、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来阐述“为什么要拿来”
批判社会上错误的做法,揭示其危害
认识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
展示 为什么要拿来——错误做法,危害无穷
至此文章的基本思路解决(最后一段的处理视学生回答机动处理,若涉及,则暂止于“总结”二字)
(二)研读历史总结教训
五、先占有后挑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不是一个高深的道理,近乎于一个常识,可在具体面对问题的时候,人们却常常背离了常识,犯下各种错误。在本文中,作者就列举了当时人们的种种错误态度,请大家自读这些错误,后思考讨论,种种错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危害如何,我们又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提醒不仅在1至6段中找,其他段落里也有几种错误态度的列举)
附教师参考:
错误 原因 危害 教训
盲目拒绝
闭关主义 自大 固步自封
落后挨打 开放
怯懦 自信
偏激 理智
送去主义 奴性 丧权辱国 自尊
遗祸子孙 负责
全盘接受 送来 媚外 流毒无穷 睿智
自尊
复古 无知
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关键词
难点突破:针对学生回答,联系文中语句适当引导。
1、结合历史事实(鸦片战争等)理解闭关主义的危害。结合具体语句认识几种做法的相同本质。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徘徊不敢走进门”“ 放一把火烧光”
2、结合语言品析,认识送去主义的本质和危害。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3、结合下列语句,看清送来者和复古主义者的嘴脸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4、在探讨此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留心作者对不同类型错误做法的态度的不同。同时重点品析下列语句,认识鲁迅杂文语言辛辣幽默的特色。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六、若学生回答过程中未涉及,则提醒研读最后一段,先齐读,后讨论,在全文的结语中,我们能获得那些认识?
施行“拿来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
“不自私”特别提醒制定文化政策和掌握文化发展话语权的人。(可联系国民党政府出台卖国和复古的政策、文坛派系斗争激烈的时代背景)
结语:
7.买文具(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 篇七
简简单单教语文, 作为略读课的教学, 对文本大胆取舍, 聚焦“笑”和“话”, 放手让学生在读中悟, 悟中读, 体现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追求“和美”语文的融通之美, 在拓展阅读中感悟“夸张”与“经典”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 读准生字新词, 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2.自主阅读, 充分感受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 来讽刺托德和老板“见钱眼开、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
3.进行名著阅读迁移训练, 在阅读中习得“夸张”的手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识夸张
一、夸张的漫画
1.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幅漫画, 大家看看分别是谁。 (出示赵本山、王宝强、小沈阳的肖像漫画)
2. 你们为什么一眼就认识他们呢? (有特点)
3. 漫画就是这样好笑、幽默、滑稽, 抓住人物一两个显著特点, 进行适度夸张,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上课吧!
二、夸张的文学
1.画家擅长漫画, 而马克·吐温就是擅长用文字画漫画的文学大师。读者这样评价他的作品———马克·吐温的作品幽默、滑稽、夸张得要命, 可又蛮真实的, 有时还带点刺儿。
2. 从这句话中你能知道马克·吐温常用的手法是什么吗? (夸张)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走进他的作品《金钱的魔力》, 去品味他那夸张的语言。
三、夸张的情节
1.通过预习, 你知道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主要人物? (板书:托德、老板、“我”)
(提醒学生“我”不是作者, 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写“我”时一定要加上引号。)
2.围绕着这几个人物,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你打开课本快速默读。
师生交流主要内容。
(预设:“我”去服装店买衣服, 因衣衫褴褛而遭到托德的冷嘲热讽。后来, 我拿出百万英镑, 受到了老板的热情接待。)
3.教师小结:一篇课文被你们读成了一句话, 真好。读小说, 找到关键人物, 用线条把他们的关系理清楚, 便是主要内容了。看着小板书, 请自己连起来说说。
小板书:
这戏剧性的情节变化源自一张百万英镑。课件出示:百万英镑相当于人民币1100万元, 是当时英国一个家庭一万年的工资。整个英国只发行过两张这样的巨额钞票。这真是一张巨额钞票。
【设计意图:用夸张、幽默的漫画导入, 让学生形象生动地认识马克·吐温夸张讽刺的文学作品, 体现了“和美”语文教学方式的淡雅。在感知故事情节时, 重在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和方法, 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板块二:品读夸张
一、品味夸张的语言
1. 托德和老板在看到这张百万英镑后, 又会有怎样夸张的表现呢?请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相关语段。 (第六自然段写了托德的笑, 第11自然段写了老板的话。)
板书:笑话
2. (出示老板的话) 请你读一读, 这段话里还有哪些句子让你觉得特别夸张?
“请您赏脸把这件衬衫穿上, 还有这套衣服;正合适, 好极了———又素净, 又讲究, 又雅致, 简直就像公爵穿得那么考究。……哈!裤子没有毛病, 非常合您的身, 先生, 真是妙不可言, 再穿上背心, 啊哈, 又很合适!再穿上上衣———我的天!您瞧吧!真是十全十美———全身都好!我一辈子还没有缝过这么得意的衣服呢。”
3. 请你们再夸张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4.老师和你们一起读。我提示你们穿什么, 你们要夸张地赞一赞。
裤子穿好了, 赶快夸起来———
背心也套好了———
穿上上衣, 赶紧夸———
5.小结:你们读得太棒了!读着读着, 一个怎样的老板出现在你们眼前了?
(见钱眼开, 势利, 喜欢奉承、拍马屁……)
二、品读夸张的笑容
1.透过夸张的语言, 我们认识了一个见钱眼开的老板。想想作者对托德的笑又有哪些夸张描写呢?
作者把托德的笑比作“往池塘里抛一块砖那个样子”和“维苏威火山边上的熔岩”。
2. 我们平时把笑容比作什么?
我们把笑容比作像花一样、像太阳一样。
3.那马克·吐温为什么还要打这样的比方? (出示熔岩图)
交流讨论:马克·吐温是故意这样写的, 这是夸张的写法。为了表现托德见钱眼开、虚情假意的丑恶嘴脸。
4.马克·吐温用夸张、讽刺的笔触来描写人物的笑容, 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托德这个见钱眼开、虚情假意的势利小人的丑态。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 作者就是抓住了托德的笑、老板的话, 用夸张的手法给我们演绎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你能读出这笑话的话外之音吗?
学生交流。 (预设:其实, 金钱本身并没有魔力, 是人们的贪欲让金钱有了魔力。)
【设计意图:经典名著的教学, “读”占鳌头。本环节通过学生自由读、默读、朗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读, 让老板、托德势利、见钱眼开的形象出现在学生脑海里。】
板块三:再悟夸张
一、拓展阅读片段
夸张的写法, 在他的《百万英镑》一书中随处可见。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语段, 用“________”画出让你觉得夸张的语句, 读一读, 并做好批注。
出示《百万英镑》中进小吃店的片段:
我盯着那张大钞头晕眼花, 想必足足过了一分钟才清醒过来。这时候,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小吃店老板。他的目光粘在大钞上, 像五雷轰顶一般。他正在全心全意地祷告上帝, 看来手脚都不能动弹了。我一下子计上心来, 做了这时按人之常情应该做的事。我把那张大钞递到他眼前, 小心翼翼地说:
“请找钱吧。”
他恢复了常态, 连连道歉说他找不开这张大票, 不论我怎么说他也不接。他心里想看, 一个劲地打量那张大票;好像怎么看也饱不了眼福, 可就是战战兢兢地不敢碰它, 就好像凡夫俗子一接那票子上的仙气就会折了寿。我说:“不好意思, 给您添麻烦了, 可这事还得办哪。请您找钱吧, 我没带别的票子。”
学生自主阅读批注, 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最后全班交流。
二、课外延读小说
这又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预知后事如何, 且看马克·吐温的小说《百万英镑》。你一定会被马克·吐温夸张的语言所折服的。另外, 俄国也有一个与马克·吐温齐名的善用夸张、讽刺的作家契诃夫, 他的《变色龙》也值得一读。
【设计意图:“和美”语文讲究的是融通之美。拓展阅读原著, 做到了课内外融通、课文与原著的融合。同时, 把语文学习推向了广阔的世界, 也体现了“和美”语文的开放之美。】
【教后反思】
8.买文具(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 篇八
《买文具》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P70~71第6单元《购物》里面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学以致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特别是对分币的认识,更是知之甚少,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设计理念】
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而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肯定也少。怎样弥补学生学习上的这个不足?本节课上,教师多处创设了良好的购物环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认识并使用人民币。为了能让学生切实认识人民币,教师发给小朋友人民币的卡片(中有各种元币5元、2元、1元,角币5角、2角、1角和分币5分、2分、1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上有了直观的感受,认识人民币自然就不困难了。
认识之后,教师创设了良好的购物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其中,并学会用多种付钱的方法去买东西,开拓思路,体现了开放性,趣味性。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小面值人民币;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4、通过购物活动,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学习重难点】
认识各种小面值人民币,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会实际买文具。
【教学准备】
教具:各种小面值人民币及课件。
学具: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通过这些天的观察,我发现我们班的有个别同学,到上课做练习就没有笔呀,橡皮呀,本子呀……可是一下课,他就把自己包里的钱全都拿来买零食吃了,小朋友说一说他这样对不对?我们应该把钱拿来买学习用品是不是,该到哪里去买呀,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地方,就是机灵狗新开的一家小小商店(电脑出示小小商店)小小商店里的东西可多啦,琳琅满目,任你选购。不过,要买东西得用到什么?(钱)对极了,世界上的钱啊多种多样,请看……(电脑出示世界上有代表性的钱及中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这些钱是哪个国家的呢?我们中国的钱,它的名字叫什么?你们知道吗?(人民币)(你的课外知识真是太渊博了)。
(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等一会儿我们学了人民币,老师就带大家到机灵狗的小小商店去--“买文具”好吗?
二、探索新知 认识人民币
师:瞧,有这么多的人民币!摆在那里是不是有点乱呀?我们来想办法给它整理,分类好吗?
师:有的是纸做的,叫纸币(课件突出显示纸币),有的是金属做的叫硬币(课件突出显示硬币)。
2.特征辨认
师:你们认识哪些人民币呀?指名回答,等等学生回答后,
教师说明:大面值的人民币下节课我们再学,本节课我们只学习小面值的人民币。
师: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们,(电脑示一张1元的纸币)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上面写着数字“1”字。
师:写有1就是1元吗?你看这张人民币也写有1,它是1元吗?(电脑示一张1角的纸币)。
生:还写有“壹圆”,它还比1角大……
师:对,有“壹圆”的字样。(小结补充,我们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单位。)
师:对了,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颜色、数字、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但主要看它数字和它的单位。
师:下面我们再认识一下其它小面值的的人民币。(电脑示,学生认)……
3.再强调认识学生不太熟悉的分币。
三、互助交流 理解元 角 分的关系
师:评价学生认识人民币比较熟悉。
师:小朋友你买过东西吗?会自己付钱吗?好的,那我们来笑笑买文具吧。笑笑今天要买什么呢?电脑显示(一支钢笔1元钱)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笑笑包里有什么样的人民币。(电脑显示)
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想一想,你觉得笑笑会怎样付钱呢?
(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回答……
得出1元=10角
笑笑还要买一张手工纸5分钱,该怎么样付钱呢?如果买两张呢?又该怎么样付钱呢?
得出1角=10分
再一次评价学生,学的好,认真学……
四、应用创新 体验生活
师:笑笑买完手工纸,想起老师说要准备尺子,用来学习厘米的知识,就决定再买一把尺子(电脑显示一把尺子8角钱)。
师:这个尺子漂亮吗?老师也想买一把,可老师没空,我这里有钱,谁能帮老师买一把呢?学生想。
指名上来,问:你见过没有一张面值是8角钱的人民币呢?那这个8角钱又该怎么付呢?请你凑一凑吧。
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小奖励)
师:笑笑买了这么多的学习用具又买了一瓶水喝,就只剩1元钱了,小朋友想一想,笑笑还可以买什么呢?(电脑显示小文具)
五、学生活动 换钱游戏
1、大家不但认识了各种小面值人民币,而且还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换零钱”的游戏好不好?假如我是顾客,你们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现在我拿5元到银行去找你们,全部换成1元的零钱,你们该拿多少张和我换呢?(各小组商量好,并动手摆出来)
2一张2角的能换几张1角的?
3、5角又怎么样换2角和1角的呢?
(反馈后)师:你们真是太聪明了,看来呀,只要多动脑筋,大胆尝试,同一个问题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不过,看到大家这么聪明,笑笑可不服气了,她偷偷告诉老师,她不但认识单张的人民币,好几张人民币放在一起,她也认识,你们想不想与她比一比?(练习2、3、见课件过三关,指名答)
六、实践活动 购买文具
师:同学们个个都很能干,知道人民币的好多知识,也特别聪明。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小商店玩一玩好吗?(教师拿出所有物品及标价)
师:这些商品谁来卖呢?我们请一名勇敢的同学当售货员。(售货员站到小柜台)
师:其他同学当顾客,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不过要注意一个一个地去买,还有,你们要先选择你喜欢的文具,再数出所需的钱数,然后再去买。售货员们要注意,听清楚你的顾客买什么东西,还要看清楚他付的钱够不够。
学生活动,教师倾听、指导。
七、品德教育,总结延伸
(渗透爱护人民币)笑笑呀,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考考大家,题目是这样的:你们知道每一个别人民币上都有一个什么标志吗?(国徽)
对了,上面都有一个国徽,国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玩的高兴,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谁能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去买东西了,我们还要爱护人民币。
9.人教版小学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篇九
导语:《绿色蝈蝈》选自《昆虫的故事》。绿色蝈蝈教案如何去写?本文为品才网为网友精心准备几篇教学方案,欢迎浏览
人教版小学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 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作用。③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教学步骤
教学导入:
(一)出示谜语:
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蜘蛛)长长身体两排脚,阴湿暗地是家窝,剧毒咬人难忍痛,治病倒是好中药。(蜈蚣)
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萤火虫)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蚊子)肚大头小,高举双刀,只管杀虫,不会割草。(蝈蝈)
此时再出示蝈蝈的图片,让学生对其进行描述。蝈蝈的体型
特征十分鲜明肚大头小双刀,习性也很突出,今天再来学习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小品,深入他的昆虫世界进一步了解可爱的蝈蝈。说一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蝈蝈?
(二)作者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从小迷上大自然中的花鸟草虫。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几经周折,历尽艰辛,数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住所------“荒石园”里完成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法国文学界曾给法布尔“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称号,人们称他作“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
(三)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及较难理解的字词。读完后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让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生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篝()火 狩()猎 喑哑()静谧()篡()夺 螽()斯 莴苣()喙()嗉()囊 吮()吸 喧嚣()窸窣()颚()
请将划线处的文字表述换成成语:
1.耳朵灵敏 的人,能听到
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现借指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
2.地飞起逃窜。
惊慌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指突然遇到一些事情感到非常惊慌,不能镇定。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措:安排,安放。
3.它们对这道菜
津津有味:形容十分感兴趣,非常乐意。
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声音杂乱,不清净。(喧嚣)
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喑哑)
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篡夺)
贪得无厌。(贪婪)
整体感知:
1、用跳读的方式,找找文章介绍了蝈蝈的哪些方面特点?(外表、习性)
2、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淡白色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大翼轻盈,有力大颚,锐利钳子,非常漂亮。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习性:叫声---柔和,食性---蝉
声音特征:窃窃自语、喑哑、连续不断、尖锐、急促、清脆、柔和„„
食性:鲜肉、甜食、青菜、蝉
3、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夜间捕蝉的蝈蝈—狂热的狩猎者
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
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
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
作用: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研读探讨:
一、第1、2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引出蝈蝈的呢?
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在写别人在欢度国庆的日子里,作者“独自一个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倾听着田野的节日音乐会”。说明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执着的科研精神,同时为下文写蝈蝈做铺垫。第2段写蝉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二、看看第3段作者是怎样写蝈蝈的?找出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一种心理和感情? 从第3段开始介绍蝈蝈。先写它的歌声“窃窃自语”,“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作响”,声音“喑哑”、“尖锐”、“短促”、“清脆”。当四周的蛙声和其他虫鸣沉寂时,蝈蝈的声音则显得“非常柔和”。这些描述都表现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特别是“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流露出了多么浓厚炽热的感情。
三、文章从第4段开始写蝈蝈的食性,一直到最后一段,这是文章的主体。分析这些段落写了蝈蝈哪些方面?是怎样写的? 这部分内容是观察金属网罩里的蝈蝈。作者为了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不仅到野外去观察,还捉了许多养在家里,这就是他的实验室。蝈蝈长得什么样呢?作者作了一番描述:“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接下来,作者写蝈蝈的食性。作者把蝈蝈与螽斯比较着写她们都不大喜欢吃莴苣叶。这使作者遇到了“麻烦”。“麻烦”一词表现了作者多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作者推测蝈蝈可能吃鲜肉。(这样的介绍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情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与生活气息。因此,这种写法很受欢迎)
四、文章中多处提到蝉子,作者这篇文章是写蝈蝈的,为什么要写蝉子,作者写蝉子有什么作用?
一,蝉子与蝈蝈都是音乐家,都爱唱歌,通过对比,说明蝈蝈歌声的特点。二,写蝈蝈以蝉子为食,表明的蝈蝈的食性。三,通过写蝈蝈与蝉子的一场战斗,表明了蝈蝈勇敢与敏捷及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蝈蝈:“勇敢者”、“纵身追捕”、“大小悬殊的肉搏”;蝉子:“俘虏”、“惊慌失措”、“逃窜”、“哀鸣踢蹬”)
五、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等这些拟人的写法,予人亲切自然形象生动的感受。
“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活泼,笔调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特征突出。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细心观察,热爱探究的创新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写作特点:
(1)抓住声音、形态、食性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细致地介绍;
(2)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贴切自然。语言生动
活泼,笔调传神形象。
作业:(任选一题)
1.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2.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3.收集有关昆虫的成语,俗语或诗句。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绿
色 拟人 蝈
蝈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生动
蝈蝈的趣名
蝈蝈是我国南北各地男女老幼都十分喜爱的鸣虫。北方人叫它蝈蝈,南方人叫它“叫哥哥”、“叫蚰子”,古人叫它“蛞蛞kuò”、“聒聒guō”、“螽斯”,在春秋时代就被人们饲养了。因它能繁殖众多的子孙,故被古人视为兴旺的吉祥物。至今,民间在小儿摇篮边还挂着蝈蝈的笼子。
蝈蝈由于生长环境不同,体色也各不相同。体色翠绿者,称为“绿哥”、“翠哥”或“三青蝈蝈”;体色黄中带白者,称为“糙白”、“白哥”或“草白蝈蝈”;体色紫红如铁锈者称为“铁哥”或“铁皮蝈蝈”。从体色价值来说,有“黄不如绿”“绿不如黑”之说。
蝈蝈如按眼睛的颜色来分,绿眼又称翠眼;黑眼又称墨眼、乌眼;红眼又称赤眼、朱眼、珊瑚眼。以眼色价值来讲,也有“绿不如黑,黑不如赤”之说,其中尤以“红眼翠哥”与“黑眼铁哥”为好,因为它们颜色艳丽,色彩调和,令人青睐。
此外,在端午节后出现的蝈蝈称“夏叫”“夏哥”,声音低弱;在立秋后十天出现的蝈蝈称“早叫”、“秋哥”,叫声洪亮;在晚秋后出现的蝈蝈称“冬虫”、|冬哥“,叫声柔弱。人教版小学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2.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方法
1.速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是训练学生速读课文能力的一篇很好的素材。
2.研讨点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要点。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
一、导入
猜谜语:
大姐天天逛花园,二姐做饭香又甜。三姐织布到天明,小妹弹琴夜黑天。
(猜四种昆虫)谜底:蝴蝶、蜜蜂、蜘蛛、蝈蝈
教师点明课题,并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测预习
1.学习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喧嚣()劫掠()静谧()吮取()下颚()
篡夺()鸟喙()狩猎()嗉囊()螽斯()
喑哑()()莴苣()()
(2).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或词语)。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②表面上很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常常成了绿色蝈蝈进攻的目标。()
③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窜。()
④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
明确:(1)xiāo jié mì shǔn ècuànhuìshòusùzhōng
yīnyǎwōjù
(2)弱肉强食 庞然大物 惊慌失措 津津有味
2.了解作者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1910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 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读。
用“我看到了一只的绿色蝈蝈”的句式描述你对蝈蝈的印象。
四.合作探究
带着下列问题快速阅读全文,筛选关键信息并在文中勾画出来,组内合作讨论。
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作者介绍蝈蝈时,用了大量的拟人修辞手法,用“我喜欢(文中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因为”的句式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选代表回答,教师明确:
1.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2.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称呼它;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称呼它;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3.例句:我喜欢“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这句话,因为它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与蝉鸣作比较,突出了蝈蝈叫声的动听,表现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五、课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òu()猎cuàn()夺gōu()火静mì()
xīsū()()更胜一chóu()
2.选词填空
(1)它白天唱了一整天,夜晚来临,也该休息了,但它的休息常常被()。
(搅乱扰乱)
(2)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了。
(宽容宽恕)
六、课堂小结
法布尔通过对绿色蝈蝈的外表、叫声和食性特点的介绍说明,运用大量的拟人修辞手法,使笔下的蝈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蝈蝈、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在我们品享美文的同时,就让心中的感念作为对“昆虫世界维吉尔”的赞誉。
七、布置作业
1、亲近大自然,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宽阔、诗意。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昆虫鸣叫,听听你的昆虫朋友在向你诉说什么,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
10.买文具(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 篇十
1.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 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即兴编创舞蹈, 使学生充分感受新疆歌舞一体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培养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
3.启发学生用生活中的物品为歌曲伴奏,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启发用生活中的物品为歌曲伴奏,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2.培养学生载歌载舞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电子琴、白板、塑料方便袋、水杯、弹珠、旧键盘、笔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初听范唱
播放歌曲《哇哈哈》, 老师带领学生边唱边律动。 (根据学生情况可以请学生带, 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律动)
师:刚才大家唱的歌叫什么名字?哪个民族的?向客人老师问声好吧! (出示播放幻灯片《娃哈哈》)
师:首先请同学们猜个迷 (出示幻灯片) 。
这是什么地方? (预设:新疆) 甘甜的葡萄和哈密瓜, 有勇敢智慧的阿凡提, 有美丽的天山草原和能歌善舞的姑娘们。今天请丰安小学的同学们和我一起分享我们第八册音乐书第二课的一首新疆民歌《跳吧跳吧》。
请同学们看一下《跳吧跳吧》这首歌是新疆地区哪个族的民歌?同学们对塔塔尔族了解吗?新疆在我国的西北部, 非常大, 占我国总面积的1/6, 包括47个民族, 其中就有塔塔尔族。塔塔尔族人口仅有5000左右, 但塔塔尔族的人们能歌善舞, 新疆任何庆典活动都少不了塔塔尔族的音乐。那塔塔尔族的音乐风格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先欣赏我们课本上的这首《跳吧跳吧》。带着白板上出示的问题思考一些塔塔尔族音乐的基本特征吧。 (播放多媒体、师伴舞)
(出示:1.明快活泼?2.暗淡舒缓?) (出示:歌舞一体, 边唱边奏)
二、为歌舞伴奏
1. 拍手练习。今天我们也为这首歌伴奏吧!请同学们先学习几个节奏型, 先单条练习再合奏。
2. 打击乐器练习。
拍手练习很单调, 今天我带来了自制的打击乐器请同学们试一试。分三组。 (旧键盘、玻璃杯、塑料方便袋) 启发学生:它们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和以上三种节奏怎样匹配合适? (A塑料袋、B键盘、C玻璃杯)
3. 为歌曲《跳吧跳吧》伴奏。 (播放音乐教师指导带领学生伴奏)
4. 启发学生音乐和乐音都来源于生活, 音乐能给人们带来享受, 不是只有去弹钢琴、拉二胡等乐器才是享受音乐, 我们只要开动脑筋, 音乐便无处不在。展示其他的自制乐器, 大家一起分享音乐, 分享快乐。
三、学唱新歌
1. 师生讨论歌曲的两个主音{2 (re) 、5 (sol) }。
2. 朗诵歌词。
3. 生跟范唱学唱, 要求用有弹性的声音喜悦的心情演唱。
四、再次熟悉旋律, 创编歌词跟琴演唱
这是一首很欢快的歌曲, 同学们想一想能歌善舞的新疆人们在欢庆的时候还会干什么? (打起手鼓、弹起曼陀林、拉着手风琴……) 那老师就想让歌词丰富一点, 改一下后请同学们来跟琴唱一唱。
出示:打起那手鼓多响亮
舞起那长裙多曼妙
跺起那脚儿多起劲 (儿)
作业:回家创编第二句, 下节音乐课展示。
五、为歌曲伴舞
师:唱着歌伴着奏, 新疆音乐的特征像歌曲中写到的还有什么? (跳着舞)
根据学生情况请学过新疆舞的同学为《跳吧跳吧》伴舞。对于没有学过舞蹈的学生, 教师教几个简单的新疆舞动作, 再请学生跳独舞、双人舞、集体舞或者圆圈舞。可以邀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边唱边跳。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乐器、自由结伴边唱边跳。
六、在音乐舞蹈的氛围中结束本节课。
延伸活动:创编第二句歌词;用生活中的废品自制打击乐器;查找安徽的歌舞一体的民歌《凤阳花鼓》欣赏。
【教学反思】本课为人教版第八册音乐演唱课, 音乐风格欢快、活泼、节奏鲜明,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教学中能够充分让学生感受新疆歌曲歌舞一体的特征。最为突出的亮点是重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具体如下:
1. 歌词的创编。能够抓住主要部分和主要特征, 引领学生抓住重点和特点。
2. 伴奏的创编。
诠释了“乐音”即有节奏的发出的声音, 启发诱导学生用生活中一切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 给音乐伴奏。
3. 伴舞的创编。分男女生介绍新疆舞的特点, 既有趣又克服了男生跳舞的害羞心理。
11.买文具(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 篇十一
案设计)
《人生寓言》教案
一、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新的字词、成语。
2、准确把握寓言的含义。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
、掌握字词的解释。
2、理解并掌握寓言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新的字词、成语(通过例句、造句的形式)
2、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对于财富、灾难有个正确而且全面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白兔与月亮》
(一)导入、播放一段《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的视频(1:4分钟)
2、请同学们谈谈以前听过些什么寓言故事?(2分钟)
3、请同学们谈谈“寓言”是什么?(3分钟)
参考: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故事的形式,采取虚构的情节和另有寄托的手法,表达含有深奥哲理的故事。一般是指是含有讽喻和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寓言四要素”:一是故事性,二是虚构性,三是寄托性,四是哲理性。
(二)认识作者作品(1分钟)
(图)周国平,194年7月生于上海,作品选自《周国平文集》。
(三)认识生字词、解释(本P39读一读写一写)(分钟)
huì()心
xī()戏
风ùn()
āng()ǎi()
bǐng()告
(叫同学上去黑板上写,指出容易出错的地方)
成语解释:(只需回答2个,其余作为作业让学生回去好好查找成语的意思。)
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心痛如割、多愁善感、天灾人祸、突如其来、异国他乡
险象迭生:危险的现象一次次出现。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四)内容讲述:整体感知(通过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依次回答,检查学生前预习的情况并且掌握学生对于故事的了解,增加学生的记忆。)(1分钟)
提问1:《白兔与月亮》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参考:白兔因为懂得赏月而被诸神之王赐予它月亮,但白兔拥有了月亮之后却失去了赏月的慧心,于是白兔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赏赐。
(赏月
得月
守月
还月)
提问2: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提示1:为什么白兔会失去赏月的慧心呢?)
(提示2:为什么白兔要诸神之王撤销那个赏赐呢?)
(提示3:白兔拥有了月亮反而变得患得患失,没有月亮的时候反而活得更加洒脱,财富是不是会成为白兔的一种负累呢?)
参考:拥有财富有时候会成为一种负累,要想能够发现和欣赏事物的美,就不能抱着一种占有的态度,不该拥有的或者不属于自己的,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
提问3:《白兔与月亮》有两处转折、两处对比,请分析。
两处转折:白兔得月、白兔还月,两次心态进行对比分析,拥有不该拥有的东西不见得是好事情。
两处对比:白兔慧心未泯VS人类慧心已泯,说明白兔尚且能领悟到对不该拥有的东西学会放弃,而大部分人踪认为拥有就是幸福,不肯放弃不该得到的利益,甚至不惜一切手段追求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利益。如此对比,有着强烈的讽刺意味。
(五)主题拓展(分钟)、拥有财富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2、讨论应如何看待人生的财富?
《落难的王子》
(一)导入(1分钟)
很多同学在军训日记中提到,军训的第一天就全身操练的酸痛、发麻了。与大家平时的生活相比是多么辛苦多么累,很多同学都在日记中提到,认为自己可能坚持不下去了,但谁知道我们每个同学都坚持下来了,并且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现在你们回头想想,当初认为多么艰难的事,最后你们不都做到了吗?其实很多困难很多问题,到你真正不得不去面对的时候,你就必然会变得坚强。好,我们接下来看看《人生寓言》的第二篇《落难的王子》。
(二)内容讲述:整体感知(通过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依次回答,检查学生前预习的情况并且掌握学生对于故事的了解,增加学生的记忆。)(1分钟)
提问1:《落难的王子》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参考:一个多愁善感的王子因落难而变得坚强的故事。
(怕厄运
遭厄运
抗厄运)
提问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苦难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题,人必须在遇到苦难后变得更加勇敢地面对苦难,然后战胜苦难。
提问3:寓言中反复出现了3次:“天哪,太可怕了!„„”,找出出现这句话的段落,分析一下分别出自谁之口?其用意是什么?
参考: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在“我”耳边响起,出自别人之口。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并有“我”的体验在其中,拉近寓言与读者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共鸣,有助于寓意的理解。来自不同的人口中,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
提问4:结尾是一个未完的句子“天哪,太可怕了!„„”,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找出寓言的中心句)
参考:说明故事还会不断延续下去,而旁观者的叹息也会无限循环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体会到: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厄运能使人变得坚强。
(三)主题拓展(3分钟)
12.买文具(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 篇十二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在仔细观察常用文具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计绘制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的各种常用文具。
2、能力目标: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生活和艺术的联系和互动中,获得用艺术的方式美化和表现生活的能力。
3、审美目标:使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
4、品德目标:促进学生形成愉快的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
5、情感目标:培养有计划、有目的学习行为习惯并加以爱惜文具爱生活的情感渗透。
教学重点: 打开学生积极、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对文具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学具准备:
1、纸盒、废弃的小瓶、橡皮泥、剪刀、双面胶、文具的资料、自制“外星人”展示版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新颖别致的文具
教学方法:示范法
教学媒体: 录音机、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1、出示教具“外星人”展示板。导入,文具星球来的外星人想和同学们交朋友。创设教学情境。进入教学的特定情境,说出自己的感受。贴近学生的年龄,激发学习兴趣。
2、想和他交朋友的同学,要和他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种文具是什么?这种文具有什么作用和特点?它美在哪里?提出课程的基本要求。说说自己心爱文具并请同学相互欣赏。利用实物投影仪直观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我,锻炼其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认识文具特点体会造型美、色彩美。
三、讲授新课:
1、情景引申。它有很多小礼物想送给大家,但是他要我们自己做一件独一无二的文具和他交换才行。我们怎么做哪?设疑集思。相互讨论,如何利用自己所带的废弃纸盒或其它的物品制作新颖、别致的文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组织学生相互解决问题。作简要小结,表扬鼓励有创意的设计想法。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解决,进行简单制作过程的说明。完成教学重点的突破,化解难点。
3、出示成品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材料、方法、优缺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设计目标。
四、布置作业:
1、根据学生个性能力的差异,引导学生自由选择画,捏、撕、贴等方法,构思设计与众不同的文具。个人或二人、三人结合进行实际制作,锻炼自己动手能力。鼓励创新,使学生在更自由的空间里发展创造思维。
2、课中小结,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的设计,并及时予以帮助指导。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继续完成更新颖的学习用品。开拓学生思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五、小结:
辅导学生完成完整的作品,并进行课堂展评。把作品展放在“外星人”的展示版上,相互参观自我评价。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并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收拾整理 根据课堂情境和“外星人”互换礼物。提出新要求,“外星人”喜欢干净,整洁的教室,我们大家一起来进行整理。学生收拾整理自己的剩余物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后拓展 提出希望,课后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多余材料,再设计几种不同的新颖学习用品。利用学生的兴趣延续性把课堂学习转化成持久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我 做 的 文 具
实物投影 “外星人”展示板
【买文具(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买文具》教案07-28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买文具09-05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06-17
《买文具》教学设计_138710-27
人教版比例尺教案设计(第二课时)06-27
笔算除法(二)(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11-28
《买新书》教案设计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