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学习资料

2024-11-16

职业道德学习资料(共8篇)

1.职业道德学习资料 篇一

职业道德学习心得

职业道德,即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自己特定的工作中,思想和行为方面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各行各业都有其特定的职业道德,正如恩格斯所言:‚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而作为我们机关工作人员来讲,由于其地位和作用以及职业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不仅要模范遵守一般群众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而且还必须践行与其从事的工作性质密切相关的更高层次的职业道德规范。由此,我认为其最主要的规范应该是‚公‛、‚实’,、‚廉‛、‚俭‛。

一、‚公‛即一心为公、公而忘私、公道正派。

(一)一心为公。它既是机关工作人员与国家和政府关系的本质体现,也是机关工作人员思想、行为、作风等各方面的最主要的道德规范。机关工作人员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实施国家行政行为的主体,这个根本属性决定了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行为必须无条件服从国家意志,处处考虑和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政府的声誉。具体地说就是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集中表现为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及总书记提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和政治敏锐性等行为规范。

(二)公而忘私。机关工作人员要真正做到‚一心为公‛必须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必然会面对着利益的取舍问题,尤其是当国家利益或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加不可避免的迫使其作出抉择。作为一切言行都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目标的机关工作人员,个人利益必须眼从于人民利益,只有在保障人民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统一。

(三)公道正派。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不管他头上有没有‚帽‛,手中总会有点‚权‛。要使公务员能够正确行使权力,切实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就必须具备执政为民。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处理问题,秉公办事;解决问题,主持公道。

二、‚实‛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

(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力,执行公务时必须遵循的又一主要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从中得出事物中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才能制定出合乎实际的政策,否则就会贻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损害人民的利益。

(二)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敢说实话的机关工作人员往往敢于面对现实,不回避现实,不哄骗上级,不欺骗人民群众,勇于道出事实的真象;发现上级领导的缺点和错误,敢于理直气壮提出批评。

三、‚廉‛即‚清正廉洁‛。

其道德规范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洁身自好,不贪财,不利用职务和工作的便利中饱私囊,不利用职权索贿受贿、贪赃枉法。

机关工作人员的职能是执行公务,职责是代表国家依法组织和管理国家的事务,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就必须保持洁身自好、清正廉洁,因为只有遵守清正廉洁的行为规范,执行公务时才能理直气壮,公道正派。

四、‚俭‛就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反对奢侈和浪费,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是一天一日的事,而是长期的政治任务。要使人民群众的认识取得一致并自觉做到这一点,公务员必须做出表率,带头做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人们常说的‚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也正是这个道理。

另一方面,我们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作为人民公仆的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机关工作人员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从而把有限的财力和物力真正用到为人民谋福利的刀刃上,才能够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职业道德学习资料 篇二

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 这是强制的、无条件的, 同时得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原则。会计人员要培养高尚的品德, 不仅需要努力认真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 提高对现代会计的认识, 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 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错误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一个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反复地进行就能形成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也就形成了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会计人员俗称“账房先生”, 这只是表面现象, 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德、能、勤、公、廉、俭六个方面的素质。一方面, 要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方针、政策, 严格贯彻执行和遵守经济法、会计法、证券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 强化法律意识, 提高自身修养。另一方面, 还应掌握时事政策知识、财政税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电脑操作知识等相关知识。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 行为端庄、生活严谨的作风, 讲求实效、雷厉风行的作风, 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作风, 平易近人、以诚待人的作风。消除腐败, 有赖于各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 用好《会计法》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 必须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使之能用会计职业道德来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 逐渐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责任心和荣誉感。

二、企业财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业务学习方法

(一) 加快法制体系建设, 营造良好的会计监督环境

为了保障《会计法》的有效施行, 还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法规规章, 使《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具体化。近年来,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国会计法规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相继发布实施《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代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事业会计准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以及一系列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会计法规等制度, 基本保证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 建立完善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制度是一种有形的约束, 伦理道德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前者是一种强制约束, 后者主要是自我约束和社会舆论约束。当人们精神境界进一步提高时, 这两种约束都将转化成为自觉的行为。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之后, 我国的信用制度也会逐步趋于健全与完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就是人们或组织根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所做的善恶判断, 表明褒贬的态度, 这是一种十分有效和可行的方式。通过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衡量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 并把衡量的结果反馈给行为人本身, 使其了解到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新时期会计人员应该满足的基本道德素质, 从而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建立完善可行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就要求会计人员遵纪守法, 真正做到保持客观, 不做假账;保持公正, 不谋私利。

(三) 培育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 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在一个道德意识淡薄, 自我中心突出的社会环境下, 不可能营造出高品味的会计职业道德。首先要坚持诚信的用人原则。各单位聘用会计人员, 首先选择的应该是有诚信的人, 一个人专业技术能力很强, 但是缺少诚信, 我们是不应该聘用的。其次充分发挥诚信示范作用。大力宣传先进会计人员的事迹, 将先进会计人员的事迹提炼成职业化要求, 努力引导会计人员向先进人物看齐, 实践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诚信档案包含的对象是我国所会计从业人员及其领导。诚信档案主要记录会员的基本情况、在诚信方面的良好表现及行为、已经出现的有违行业诚信要求而需予以提示的行为以及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及准则、受到各类处理的行为等。会计诚信档案记录期限至个人不再从事会计工作止, 对相关人员失信和处罚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披露, 是加强会计自律性管理的有效手段。

(四) 完善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对财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会计从业人员想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学习, 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要遵守财会人员职业道德, 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 也需要不断学习, 才能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还较为陈旧、低端, 难以达到入世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财政部1998年1月发布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要求从当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试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根据规定, 我国的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 按照属地原则, 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实施。切实搞好制度的落实、实施, 使之逐渐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提高注册会计师和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育是基础。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 职业与职业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要在全行业着重开展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的诚信教育, 要让“诚实守信”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风尚成为每一位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3.职业道德学习资料 篇三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必要性、核心、课堂实效

一、中职学生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必要性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社会第一线--的德艺双全的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实质就是就业教育。近几年,随着中职扩招,中职学生的数量持续增长,生源有了一定的规模。我们在校的中职学生大多能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精神世界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部分职业素质不容乐观。我曾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本校学生中进行调查,有关调查数据显示:(1)没有明确目标。在回答,“为什么来职校”时,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没地方去”或者是,“家长让我来的”和“看见别的同学来我就来”。(2)没有职业概念。一半的学生在回答“来职校后干什么”时,回答的是“不知道”,“混呗”。不知道职业概念及要为自己的将来职业做准备。(3)缺乏自信,自暴自弃,行为无度。表现在部分同学不求上进、成绩差、迷茫、上课睡觉、攀比打扮、吸烟。(4)无视纪律,为所欲为。有的学生乱交朋友,忙于早恋,沉湎于网吧;以大欺小、勒索钱财;打架斗殴,聚众闹事。据资料调查,就极端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而言,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非常严重。有的地方恶性案件越来越多,手段极其残忍。一些年轻的罪犯,有的就是在校中职学生。学生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控制,会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出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观原因,不外乎道德意志薄弱、是非观念模糊、法律意识淡薄、价值观念扭曲。这从反面说明,必须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的核心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中职德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加强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一定要讲究课堂实效

《职业道德与法律》要积极贯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要达到让学生学在心,用于行。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鲜活的社会生活为源,坚持习之以知、动之以情、树之以信、练之以意、导之以行的教育教学观,讲究课堂实效。教学中我针对礼仪、道德、法律三块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合作,共同打造了生机勃勃的实效德育课堂,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1、学做合一,培养学生按礼仪办事的行为习惯

礼仪是道德的外化,道德可以通过具体的礼仪行为表现出来的,其核心是尊重他人,完善自己,其特点是易理解掌握,难养成行为习惯。职校生教学需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课前预习、课中进行知识建构、礼仪实训、课后学以致用的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践行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德育如果回避现实生活中道德选择的多样性与德育规范统一性之间的矛盾,就会导致学生对德育课的信任危机。所以,我们始终坚持将现实生活中人们多层次的道德现象作为问题情境,尤其是将学生困惑的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到的道德两难问题导入到课堂中,在激发学生道德需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以此让学生明事理,辨是非,学会正确选择,勇敢地践行,成为一名有道德的人。

3、以案学法,筑起合格公民的行为底线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外在强制的道德。在法律模块的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公民的身份,紧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典型事件为案例情境,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案激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例说法,让学生按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来学法、知法;以法护行,让学生进行迁移性学习,运用法律理性维权。

4、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能力

德育来自于生活,也应该回归生活。礼仪、道德、法律在生活中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规范和和引导人们的行为。所以,我们开展了德育活动课,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综合地运用礼仪、道德和法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在调研、采访、交往等行动中塑造了良好的礼仪形象;在搜集、分析、整理资料、听证答辩中,学习、运用、内化了法律知识;在身体力行的宣传和志愿者活动中履行了公民的职责,践行了道德规范。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上塑造了责任公民的职校生新形象,学生说这样的活动课,不仅让他们领悟了践行礼仪、道德、法律规范对于成人成才的重要性,更让他们发现了知识的作用、技能的魅力、态度的关键。

以民主、平等的和谐课堂氛围为基础,以科学发展性的评价为保障,以激发学生的道德需求为出发点,以小组合作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课前调研预习,课中师生合作、同伴互助探究,课后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行为养成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德育课堂外塑形象,内修道德,以法护行,以行导德,以德树人。

4.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 篇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只有自觉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人们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为这顶“花环”增光添彩。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热爱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另外,教师还应具备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有人说幸福是一种选择,快乐和痛苦在于一念之差。教师职业给我们带来的体验是苦是乐呢?这要看教师这一行业在物质和精神上给我们带来的满足程度。从物质收入上看,在我国,目前这一职业尚不尽人意,工资收入在总体上处于中、低水平。当然我们也看到,教师的待遇正在不断改善。近几年来,随着教师工资收入、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职业稳定性的优势愈显突出,“清贫”不再是教师的代名词。从精神满足这一角度看,教师职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职业生活的情感性在当今利来利往的商品社会中已成为教师行业的一大优势。教师职业有其苦,但更多的是乐:机智应变,巧引善导之乐;启愚化顽,学子转化之乐;弟子情操,慰师谢教之乐;桃李八方,来鸿千里之乐……我们当教师的,不仅仅在奉献,在孩子们中间,我们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亲眼看到学生一天天茁壮成长,就会由衷高兴,产生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就拿我们特殊教育来讲,当一个个孩子们在我们的辛苦培育下走向社会,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价值,感恩社会的时候;当世人把那种赞许、敬佩的目光投向我们这些老师的时候,你难道不觉得有一种荣耀、有一种幸福在心底升腾吗?所以,安于职守,乐于奉献,并不是一句口号,这是我们在学生中“攫取”幸福的最好体现。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方面。在目前的物质条件下,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爱不是由于优厚物质待遇的吸引,而是由于理性的认识。有的老师说:“耐不得清贫就不要做老师”。这话正是教师高尚情操的写照。热爱教育事业不是一句空话,敬业乐教不是动听的口号,它首先反映在班主任要以德育人,既身教、又言教,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教师,做“经师”易,做“人师”难,也就是说传授文化知识相对较容易,教会学生处世做人相对较难。“以勤精业”也是热爱教育工作的具体体现。所教学科的“精专”和文化知识的广博都需要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刻苦学习。学生的主体生活是学习,如果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不能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那么这个学生志向便不会高远,这个班的秩序便不会稳定。作为教师,当然也有教授学问培养技能的责任,如果教师的知识功底扎实、学问渊博,讲话旁证博引,左右逢源,或幽默诙谐、或引人入胜,那么这位教师的威信便容易树立。反之,课上的平平,甚至不受欢迎,那么她的威信就很难树立起来,所以,上好文化课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职业道德还反映在对学生的态度上。首先是尊重学生。虽然老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年龄差异,学生还没成人,但我们应该都把他们看做大写的“人”,做到人格平等、相互尊重而绝不能“师道尊严”,居高临下搞家长作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只有人格平等才能换来信赖和友谊,特别对于后进学生,更应如此。第二要理解他们,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有多种多样的需要,他们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渴望老师能理解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想想,倾昕一下他们的呼声。教师只有把握了学生的思想脉博才算真正拿到了教育他们的权力。第三要爱学生,师爱是一种伟大的、理性的爱。

教师的职业道德还表现在如何对待教师集体上。教育工作是个体劳动、集体成果。任何一位教师,无论他的本领多大,他都不能单枪匹马地完成现代教学培养塑造学生的重任。所以,教育要取得丰硕的成果,最终要依靠整个教师集体。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慎独与自重,只有每个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促进整个教师集体素质的提高。每一位教师都应谦虚谨慎,都不应夸大个人在学生成才中的特殊作用。就以德育为例,没有全体教师的齐抓共管与紧密配合,成功几乎是没有希望的。另一方面教师又应看到在我们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中,的确还存在一些问题,世俗的东西还有相当的市场,浅见与是非,应付与挑剔,急躁与刻薄,名利与清高还影响着我们一些同志,我们不仅要洁身自好,而且要积极发挥作用,逐渐地改变某些不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风气。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清醒地看到,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与受社会尊重的程度不仅与物质待遇和赋予的荣誉有关,更重要的是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和整个教师集体的形象。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工作中协同动作、协商共事、责己严、待人宽,对待兄弟班级的老师和同学要宽厚、礼让。在评先进,受奖励面前,“见贤思齐”,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总之当我们的教师集体出现团结、和谐、蓬勃向上的气象时,教育专工作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正确对待自己,教师就应有强烈的“角色”意识,随时想到自己的社会分工角色是教师,是为人师表的教育者。从这一点出发,就会要求自己不办不符合身份的事,不说不符合身份的话,不失态于学生。做为教师,她们仪表是端庄、素雅的,言谈举止是文明高雅的,气质风度是洒脱的。因为她会把这一切都看做是教育因素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修养和习惯。

正确对待自己,教师就要努力学习,一向书本学习,二在实践中学习,三向自己的学生、同事、领导学习。“满招损、谦受益”只有虚怀若谷,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进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活源才永远有清流。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使思想进步,工作不断有所创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篇二: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

在人们常说的“教师是盐,人人都需要,可惜不值钱”的言论中,我从站在讲台的第一刻到近十年的亲眼所见,自身经历,亲为所动的平凡教育事业的生涯中,我不改初衷,就视“课堂为一片神奇的土地,铺满阳光的走廊”。自豪于“桑榆桃李坐春风”而感到永远幸福和满足。这是因为:我的心血,我的耕耘,奠定了对这一美好职业的认识,是因为:一切民族精神的繁衍,一切人类文明的传递和发展,一切伟人伟业的裂变和延伸,都离不开教师平凡的工作。然而,教师不是圣人,更不是全能,每个人都自有不同的经历和心曲。对于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教师为他们纺织着无穷无尽的希望和暇想;对于学生的理想和追求,教师带着他们满载收获驶向宁静的港湾;对于学生的求知和美德,教师在他们童稚的心灵里播下正直无私、宽厚仁慈的种子。这一切来自教师爱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成长的源泉。而在我的生活里,不仅有那五彩缤纷的贺卡和真诚的祝福,更有“希望的课桌——今天、明天、未来”。永存在师生之间是那冲不淡的记忆里如诗如画的“心灵合影”,使彼此成为观众席上最幸福的人,这乐在其中的滋味真是无以言表。今生我无悔自己的“选择”,师与生心灵相通,感情相融,在饱满的真情和丰富的想象中,其中有多少内在的意蕴,又有多少令人陶醉的珍藏。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一群残疾孩子,他们身受生理残疾,从小受到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甚至被人讥讽嘲笑,心灵上受到了一些歧视,但是他们和正常人一样,有受教育、受社会及人们尊重、有爱与被爱的权利。特殊教育战线的教师肩负着培养残疾孩子未来的重任,那么,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一颗火热的、热爱残疾孩子的心,时时处处给孩子以爱的力量,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增强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教育这群特殊的群体要树立生活的自信,正视人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在老师的带动培育下,创造属于自己的蔚蓝天空。

教师,经历甚多,也许虚假和倾轧使你吃够了苦头,但对于学生你不必设有防线,永远不必……,教师喜怒衰乐是人之常情,领袖也要从“神坛”上走下来,何况一个教师呢?教师,赢得尊敬不易,赢得亲近更不易,故此,不必做一块圆滑的卵石,不必套上重重甲衣,不必做一只密不透风的茧,来隔开与学生的世界。勿庸讳言,教师又总和清贫长相厮守,教师又常被人唤为“孩子王”,若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教师又在学生面前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讲坛似乎成了“神坛”,学生只有俯首贴耳,当然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已是过去。但是从古至今许多地位显要,功绩卓着的人,对自己当年启蒙教师都是终身铭记,许多感人的故事也广为流传。自然,光辉的事业少一点阴影,芬芳的校园少一点苦涩,使人们真切认识到“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在我从事特殊教育近十年风风雨雨的日子里,我感爱到了特校教师的甜美和幸福,主要不在于学生的回报,而是教书育人的本身。

工作近十年来,我把所有的爱心都给了这群残疾孩子。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充分的相信他们,全面的关心他们,及时的培育他们,恰当的要求他们,悉心的保护他们,做他们可信赖的朋友。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关心学生学习,积极做好学生的各项工作。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做到多观察、多询问、多发现问题,面面俱到,多方面、多渠道的引导他们,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多发现残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创造一些表扬他们的机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看到孩子们一天天成长起来,作为教师的我该有多么欣慰,我将不断的完善自己,给孩子们做出榜样,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这还远不足以表达,因为教师远比“蜡烛”永恒,照亮了别人,升华了自我;既使比作“春蚕”,也绝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却身不死?……”。今天,我将自己最纯清的绿献给了我热爱的特教事业,献给了每一个残疾孩子,将自己吸取的每一缕阳光毫无保留还于人生无悔的选择。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只要能培育一朵花,何妨做那不朽的腐草”。十年来,我以全部的忠诚培育着一棵棵残疾花朵,为了在心与心之间找到一种完美的相对,我痴心不改,希望永存。古往今来,凡成大事,立大业者,无不注重学习,有道是“玉不琢,不器”。这是古人的经验,也是后人的座右铭,我就是依照它,借助于它,使它形象化地表现出来,涌动出一股扣人心弦的潜能,令人动情,又复复品咂,禅悟到一种美的闪光,才得以被点燃得更加鲜活,更加绮丽。我深深感受到这是一种爱心和阶梯,也是一种虔诚和企盼,寓有期待,寓有希望,寓有信任,寓有成功。世界很大也很小,生命无怨无悔,当浩大的生命原野展示在你我面前,我的心才会尝到纷纭人生的滋味,才会感到莫大的精神慰籍。

有句名格言:“真正的美,是美在它本身能显出奕奕的神采”。审视这近十年的从从容容,体味这十年的真真正正,便可饱尝到严然悠扬的一曲曲,曾给过我无限优美和怅惘的回味,便可克隆出完全相同的画面,给予我一次次地震颤,让我感受到强烈的真实,直到今天,一切的记忆益发清晰,犹如增添了一层层温馨的光泽,一层层动人的意蕴,无数次地触摸到笔端跳动着的真、善、美的心律,似乎有一种旋律美和画面感。这是我奉献与追求深沉足迹的段落,是我生与激情融为一体的篇章,我为此而沉醉,因为我丰收了比金子贵重的童心,我也成了“百万富翁”。三尺讲台这片天地大得很,它让我珍藏了多少欣慰和佳话;寄托了多少希望和暇想,永远成为我心中的海市蜃楼,使我这个粉笔人生中的“富翁”临于青春常驻的境界。讲台,教师生命的支柱;追求,教师生活的内容;乐观,教师人生的态度;奉献,教师永恒的信念。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学生才会从心底里接受你,接受你的教诲和影响;也只有在相互尊重,以心换心,亲密无间,其乐融融的情感氛围中,才能将每日从教的辛勤化作一团轻松一段美丽。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人生的春天,教师便是描绘春天的画师,是塑造未来的雕塑师,听着孩子们清亮的笑声,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难道你不为此陶醉吗?春天是从孩子们身上赢来的,先染了他们的课桌,回荡在教室,然后漫出窗外,染遍了大自然的每个角落。人生的精彩华章便奏起了和谐的旋律,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与我相伴的只有天真烂漫的孩子,只有鲜花朵朵,只有永驻的春天,只有动人的旋律。

篇三: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

儿园组织我们新教师进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学习后我觉得收益很大,让我对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幼儿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幼儿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热爱幼儿,必须对每一个幼儿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幼儿,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幼儿。其次要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幼儿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第二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幼儿也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第三:我觉得教师要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幼儿的成长,一名教师应该对幼儿无私奉献,热爱幼儿,尊重、理解幼儿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幼儿。第四: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师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就应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

5.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总结 篇五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德是教师的立师之本,是教师事业成功的保障,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做“合格的教师”,仅是最基本的职业境界,而做“人师”才是最高事业境界。在当前形势下,学校教师队伍强调以师德教育为主线,使广大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不断提升敬业奉献精神,为人师表形象和勤勉廉洁作风,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增强法治观念与民主意识。我正是这么要求自己的。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教师的政治观点、思想方法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观点、科学的思想方法、坚定的政治信念、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我正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忠诚教育事业,把“育人”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才能不辜负“教师”这一称号。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实现“以德立教”、“以德育德”。我热爱学生,在思想上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观念。

我认为现在“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落后了。因此我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开拓知识面。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科学性要求教师要严谨治学,重规律,我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和教育教学技巧,把握教育契机,采用灵活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6.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有感 篇六

我们最近学习了教育部出台的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的师德规范有了不少的改变,内容主要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六个方面的内容。下面我针对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谈谈自身的一些体会。

我认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自觉遵守的。规范的内容既有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也有工作方面的要求,更有对教师寄予的厚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德育为首,教育为本。我认为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是教育的根,育人才是教育之本。学生面前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是德育工作者,你没有理由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听之任之,坐视不管,因为教育好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要勤于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专业素养和业务素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技巧,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因时制宜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学生不能简单地说教,更不能采取强迫的手段。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形象、言行举止无疑在学生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的纪律、规范,如教师自己先做到,其本身就有很强的说服力量。常听有些教师曾遇到这样一些尴尬事:自己头发比较长,要求学生剪短一点时,就显得有些力道不足;要求学生

1不准迟到,若自己上课经常迟到,就显得苍白无力……等等诸如此类的“小事”。如果一个教师出口成“脏”,乱扔纸屑,随地吐痰,试想学生会不会有样学样,还会听你的话吗?如果学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如能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相信当你在要求学生时,一定是理直气壮的,而不是力不从心的。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正应了“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老话。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也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无德无以为师。“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教师有这么一句行话:教师是一种良心的职业,你在工作中投入多少精力,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态度。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思想外壳,它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具备良好的师德,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周志娟

7.职业道德学习资料 篇七

关键词:目标评价模式,学习质量评价,德育课程改革

2009年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简称《意见》),标志着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开始进入实施阶段。本轮课程改革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 《意见》要求德育课教学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1。

新一轮改革对德育课程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与之相配套,必将影响和推动德育课程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式的探索与创新。

学生是职业学校教育的对象, 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 全面提高职校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是职业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体现出来,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就成为学校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并对教学策略的选择起导向性作用。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评价标准,对学生个体的学习进展、变化及结果,学习过程及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者形成价值判断的过程。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通常由理论知识的学习评价、实践技能的学习质量评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部分组成。

国内外关于课程评价的研究很多,其中,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是历时最长、发展最充分的一种。它简明、清楚,易于被课程评价人员理解和接受,至今在课程评价领域仍占据统治地位。

一、目标评价模式的主要观点

泰勒的“课程原理”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其中,确定目标最为关键。在泰勒看来,如果我们要系统地、理智地研究课程计划, 则首先必须确定所要实现的目标。由此可见,评价的实质是确定预期课程目标与实际结果相吻合的程度。评价是为了找出实际结果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 并可利用这种信息反馈作为修订课程计划或修改课程目标的依据。

二、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以目标为导向构建多元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与其他课程相比,《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有其特殊性。其教学效果不会立刻显现, 也不会因一学期教学结束而全面反映出学生实际学习质量,它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质量的显现是一个长期过程,是在学生日常生活、工作行为过程中逐渐显现的。所以,对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应当是动态、长期的。

泰勒强调:教育目标“应能充分揭示出教学大纲意欲帮助学生发展的各种行为、思维、感觉和活动的方式及应掌握的内容”。泰勒的学生布卢姆及同事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后发展为心智运动领域)2。在我国,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更对教学和考试命题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我国教师在将泰勒模式用于教育评价时,存在以下误区:一是在评价内容方面,过多关注认知领域的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比较忽视情感领域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心智运动领域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二是在评价方法方面, 过多依赖客观性试题纸笔测验, 较少采用观察、调查、作品分析等描述性评价方法。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实践中,我以目标评价模式为指引,不断尝试多元学习质量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1.关注过程评价 ,强化日常言行考核

评价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结果虽然很重要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如果搞不清重心,评价侧重点就会偏离教育目标。学生评价不应只安排在学期末进行,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他们的进步,改进他们的不足,及时反馈评价信息,指导评价。通过及时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及存在的不足,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对改进学习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

依据教学大纲,课程第一单元《习礼仪,讲文明》的三维目标是:认知目标———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尊重自己和他人, 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运用目标———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能够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和遵守礼仪的意义,但是缺乏情感认同和实际行动,知行脱节现象严重。

针对这一现状,我参考学生手册,结合护理专业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礼仪测评月报表”和评分细则,由班级成员共同推选两名德育巡察员,负责观察、记录同学日常行为表现并进行打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定期查看月报表,了解班级学生行为礼仪执行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并对个别“问题行为学生”给予反馈和适当干预。学期末,将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并纳入德育总评成绩当中。从实施效果来看,与以往学期末单纯的纸笔考试相比,将日常行为纳入学生学习质量考核当中,对学生还是有制约作用的,有助于情感目标和心智运动目标的实现。

2.注重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有效结合

评价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主观与客观评价, 相对应的就是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任何单方面的评价都是不全面的,过于主观或过于客观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 量化得出的是表面的认识,需质性评价深度挖掘。“教育测量尽管使考试客观化、标准化, 并把能力换算成数字, 甚至个别差异的过程也可以量化,但它并不能测出人的全部,不能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教师教学和学术水平、学生的思想品德等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反映进来”3。还要通过观察、访谈、描述及解释等方式对真实的教育情境、教育现象进行补充说明。

在泰勒模式中, 测验虽然是一种很重要的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信息的方法,但并不是唯一方法。除测验外,观察、访谈、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完成的实际作品,留下的记录,等等,都可以用于描述学生的学习效果,描述学生实现教育目标的情况。

同样,以教材第一单元“习礼仪,讲文明”为例,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依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每小组在仪表礼仪、形体礼仪、言语礼仪、电话礼仪、网络礼仪和做客待客礼仪这几个任务中选取一个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并准备进行成果汇报。我事前告知学生,将依据各自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因为与平时成绩挂钩,学生普遍在思想上比较重视。大家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查找有关礼仪知识的图文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成果展示环节,同学们表现得精彩纷呈。不仅援引了理论,而且善于发掘身边的礼仪现象。有的小组还将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抓拍图片, 做成课件,在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自我教育和警示作用。

课下,有的班级还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展礼仪风采,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礼仪知识竞争和情景剧表演活动,并向全校发出《讲礼仪倡议书》。借助一系列文明礼仪主题活动,我发现,大家的文明礼仪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懂得珍惜并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3.引入时事热点 ,引导学生思辨 ,促进情感目标的生成

泰勒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们行为模式的过程4。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能只看学生是否参与, 还要关注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及主动性,是否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能够快乐、幸福地学习,开发思维,培养创新性5。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生活中具有学术价值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思辨、抒发观点,促进学生情感目标的实现。

如在给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上“恪守职业道德”一课时,当时正好网上有一则新闻, 内容是一名护士在微博上发博文让病人“等我下班后再死”,引发了社会热议。我在教学中引用这个案例,学生纷纷发表评论,谴责该护士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准护士”,我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对于从业人员及服务对象来说,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针对该问题,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教师通过学生的发言和书面评论,观察、对比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职业价值观并进行相应打分。通过热点探究学生普遍意识到,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护理工作的岗位需要,同时作为一名护士,身上承载着崇高的社会责任,集中体现了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在今后学习中应当着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从情感态度上自觉排斥不道德行为,实现情感态度目标。

要全面、科学地评测学生学习质量,需要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因此,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提倡多种考试形式。

又如学习“求职礼仪”这部分内容时,把模拟就业面试活动引入考核中,让学生在模拟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考查学生掌握的知识要点,实践运用能力,为学生以后真正就业面试做好准备,起到一定的效果。

8.职业道德学习资料 篇八

摘要:本文从德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国家及各州的法律法规、职业分析、招生制度、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及教学能力等方面分析德国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探讨我国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的办法。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4-0060-03

收稿日期:2015-03-07

作者简介:蔡霞 (1977-),女, 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讲师,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硕士,数控铣工高级技师,高级钳工。研究方向:生产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职业教育。 (广东 佛山/528237)

王正东(1979-),男,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讲师,工学学士,数控车工高级技师,数控铣工技师,高级钳工。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工艺教育、职业教育。 (广东 佛山/528237)我国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尽管很多教师想了不同的办法,但学生依然“不领情”。然而,德国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也是从普通中学分流出来的,可绝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情况要比我们的学生学习状态好很多,这不禁让人疑问,这是为什么?我们怎样也能让我们的学生有很好的学习积极性呢?为此,需要研究德国的职业教育情况并反思我们的做法,考虑在今后的职业教育中如何实施我们的职业教育,让学生学有所得,让老师教有所成,让社会用有好评。

首先,在德国的社会中,人们从思想上非常认可和尊重职业教育行业,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是与普通教育是平等的,甚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要高于普通中学教育。对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的看待上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分,没有行不行之别。这种思想意识形态决定了,那些读职业学校的学生比普通中学的学生没有有什么差别,使得学生在心理上没有自卑感,学生很乐意接受自己选择的职业,进而接受职业教育。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被社会认可的,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选择了职业学校都是无奈的办法,而且,自从他们进了职业学校,就在很大程度上被打上了学习差,能力差的烙印。有些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和没有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可以从事同样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动力。

其次,在德国,不但联邦政府对职业教育给予极大的法律保障,各个联邦州也有相关法律确保职业教育顺利进行。不仅如此,德国的行业协会也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活动,这些协会制定职业教育的教育规则;还有德国的联邦职业教育所也在职业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该机构根据《职业教育法》起草各行业的职业教育条例,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职业)进行精细、更新和调整,研究技术进步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为相关部门提供咨询,不断开发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等。这些完善而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保证了职业教育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定进行,职业学校学生可以很放心地接受职业教育,而且学生本身的思想就很认可这种教育,同时,学生也很清楚,他们的职业是在既定的规定前提下是自己的选择,他们必须努力学习自己选择的这一技之长,否则将来是没法就业的。所以,这种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给了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我国,职业教育起步相对晚一些,在很多政策法规上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从政策上对学生的职业进行规范,职业能力标准化,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能力。

第三,德国的职业分析使得学生很早就开始考虑自己适合做什么,学什么。德国的职业教育大约从五年级就开始了,我们经常看到有十多岁的小学生总是在职业学校学习一到两周,这些学生是来通过参观、了解或者简单地操作体验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如果问到他们对自己这几周的学习有什么体会时,也有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觉得他看到的这些很好,自己很感兴趣,而有的同学表现出不太感兴趣的状况,也有些学生没有太多感受。从这些回答可以看出,此时,学生就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想法,一旦学生自己选择了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他的学习动力自然就会很足。如果说这个动力是来自于学生自己,那么,在学生真正读职业学校之前,必须有专业职业分析,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相关单位会给该学生最中肯的意见。职业分析让学生在自己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选择和未来的学习目标。学生带着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来接受职业教育,其学习动力当然很强。而我国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入学前基本没有职业分析,学生被动地被普通高中淘汰,又无奈地被职业学校录取,除了社会对职业教育不认同给予学生心理上的自卑外,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所选得专业一无所知,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更是一片迷茫。所以,我们的社会及职业学校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尽快让学生了解自己,给学生一些职业分析,让学生对自己的特长及兴趣趋向有清楚的认识,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由德国职业教育探索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第四,从招生制度来看,德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是由具有国家认可资质的企业进行招生的,企业有自己的师资。企业根据其本身的需求,在全德国范围内寻求自己需要的人才,然后有企业和学员协商在公司和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以德国R+S GROUP公司为例,该公司每年只招收10名学生,每年8月份在全德国内选学员,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他们招收的学员的物理和数学都要在1到 3分范围(1分为最高分,6分最低)。招收来的学员首先和企业签定合同,合同内容包括了学员在企业学习时间、在学校学习时间、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休息时间、学员培训阶段的生活费等等。企业招生意味着学生很有可能将来就在该企业工作。那么一个学生一旦要是被一个公司录取了,他就必须努力学习,因为他如果想在毕业后要留在该公司工作,他必须努力表现,努力学习,即便不想留在该公司工作,他也要必须通过毕业考试,才能到其他地方就业;而且在培训期间,如果3次考试不过的学员,公司有权解除合同。所以,这种招生制度促使学生必须努力学习,才能在培训公司工作或者毕业后到其他公司工作。而且这种在企业主导下,培养出来的学员,在企业工作中也自然很顺利,学员所学的东西就是企业需要的东西。反思我们的职业教育,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操作教学都在学校完成,只有最后时间直接推向企业社会实践或者顶岗实习,而且就目前为止,很多情况下,企业的工作和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都有很大差别。经常听企业抱怨我们的中职毕业的学生至多算是学徒工,必须进行企业二次培训才能胜任该企业的工作。这说明职业学校的学生所学的内容和企业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尽管我们近些年有了“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一些与企业有联系的教学模式推出,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学生单纯在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现状,但相比之下,企业的参与度远远不够,特别是企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参与是非常缺乏的。所以,学生在学习面前看不到未来,不清楚自己将来到底做什么,学习动力当然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固然我们有自己的国情,我们的学生相比德国的学生要多很多,但是我们必须尽快改变我们职业教育现状。企业不能只使用人才,而应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考虑,从各个层面提高企业与职业学校的合作,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的教学中,与职业学校教师一道研究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同时,也要让职业学校教师参与企业中去,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知道企业的运作,甚至参与企业实际生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有自己想用的技能型人才,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一定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新的状态。

第五,德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状态,从被动的听老师讲课转变为主动学习。一方面,德国的教学活动不是学校单方面制定出来的,而是由包括国家联邦职教所汇集五个机构(联邦政府、联邦州、学术界、工会及雇主)一起商讨职业教育涉及的内容。其中,联邦政府提供法律法规依据,联邦州是由各个州职业学校的教师组成,他们主要讨论各自州的教学情况,雇主是有各个公司代表及各个协会成员组成,主要提出公司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考核方式等,而工会主要提出学员的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及在各个地方培训的时间,最后,根据讨论结果,才能制定教学大纲。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要通过企业的职业情况总结出行动领域,然后再从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一个专业的学习领域形成后,就开始进行课程开发,即各个学习领域的内容、项目及学习情境开发。课程开发的思路如图2所示。从上面的学习领域形成到学习情境设计都很清楚地看出,无论是哪个教学环节都与企业活动息息相关,学习情境设计中是以企业工作任务为蓝本进行改编的。而在具体教学实施中,采用的是行动导向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自主地在学习知识,而且这些知识都是企业将来要用到的,所以,学生从内心具有学习的动力。

而在教学模式上,德国的职业教育采用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即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场所接受职业教育,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企业学习。企业学习中有企业的培训师进行培训,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是从做事开始的,在做事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本身学生就容易接受。学生很多情况下不会厌倦,同时,在企业做的事情中,有些不理解的知识,在学校的理论教学中正好能补充。所以,双元制教学模式及行动导向课堂让德国的职业类学生学习起来很轻松,不会让学生总是有听不懂、学不懂的挫败感,学生就非常乐意接受职业教育。而在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中,所有的内容全部基本上没有企业的参与,基本上属于空白。这又一次警示我们,要想搞好职业教育,必须要与企业有联系,职业教育没有企业的参与,是没法走得更远,闭门造车已经不行,必须联合企业,开发我们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模式,打破我们职业教育所采取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一步步建立自信,学会一技之长,到企业也才能有更好的发挥和创造。

第六,德国的师资也值得我们思考。在德国,想当一名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师资考核。其中,教师必须要具备在企业工作的经验,而且需要定期到企业去学习,甚至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而在企业的培训师不但经过严格的师资考核,而且其本身就是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对企业的运作过程、技术核心比较清楚,在企业技术更新时,培训师也能第一时间掌握企业情况。这种师资决定了职业学校的学生接受的是企业需要的知识,而且,教师讲解的内容不是学科体系的理论知识,而是从使用的角度开始讲解,这种先做再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容易接受,学生不会觉得不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学生积极努力地学习知识。而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师很多是大学毕业就任教的。大学所学的知识本身就是学科体系构架下的理论知识,来到职业学校自然教授的就是纯粹的理论知识会多一些,而学生的基础有限,很多时候听不懂老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决定了教师讲授的内容是否能被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德国的职业教育从理念上得到了全民的认可;从国家层面到各个州在法律和法规上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在学生选择职业时,相关机构给于学生职业分析,让学生最大程度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在招生制度中由企业主导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并且学生对该职业感兴趣的人才;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状态,学生从被动的听老师讲课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教学方法让学生具有学习积极性。这些因素都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我们的职业教育也急需要从思想观念上改变;在法律法规上需要进一步完善,为职业教育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学生选择职业时,为学生提供最大帮助和职业分析,让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未来有清晰的认识,选择属于自己的职业;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要加大企业的参与力度,让老师参与企业生产中,同时也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在教育教学中,要指定更适合学生及企业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方案;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教师培训,特别是教师教学能力及企业需要的技能操作能力的培训。

参考文献:

[1]陈永芳,颜明忠.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1):53-56.

[2]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1):47-57.

[3]王方玉.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研究[J].职教论坛,2011(18): 90-92.

[4]邢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企业参与培训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5.

[5]刘玉东.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J].海外职业教育,2010(4):168-169.

[6]高育奇.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7):58-59.

[7]潘庆玉.德国职业教育及教学模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127-128.

[8]赵志群,王炜波.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总想研究[J].海外职教,2006,11(11):62-64.

[9]谢莉花.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中的专业教学论及对我国的启示——以德国马格德堡大学电气技术专业方向为例[D].东南大学,2008.

[10]李军.对德国职业教育的认识和体会[J].教育与职业,2011(7):161-162.

上一篇:元旦联欢晚会的作文下一篇:幼儿园大班一周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