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书里的故事

2024-10-04

经典故事书里的故事(精选7篇)

1.经典故事书里的故事 篇一

秋天快要步入尾声了。

山上的树叶飘飘落下。一个刮着冷飕飕寒风的早晨,茂平蓦地冒出一个念头:“今天试着做块腊肉吧。”

“腊肉?”年轻的妻子面带惊诧,“那种东西自己家里还能做吗?”

她想:腊肉只有在肉店里才能买到的啊。

见到妻子眼睛睁得圆圆的,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茂平得意地说:“没什么难的。不过是肉的熏制品而已。烧落叶沤烟把猪肉块熏了,肯定能做成。至于熏制的方法,我在镇上的肉店里也大致听到过。前些日子腌的肉还有吧,今天就用它来试试。”

茂平的劲头儿上来了,连妻子的回答也顾不上听了,就朝外面冲出去。他在茶馆后面的一篇空地上搭起一个炉子。是用砖和预制板砌成的,一个简单的四角形的炉子。

“这就行了。”他点点头,开始收集起落叶来。

山上落叶到处都是。就是熏制一百块腊肉、二百块腊肉也是绰绰有余。茂平一边吹着口哨,一边从杂木林里扒出小山一样高的落叶和枯枝。

而就在这个时候,妻子在茶馆的厨房里开始准备起肉来了。平心而论,她是不赞成熏制腊肉的,可茂平根本就不听劝阻,没有办法。已经是残秋了,登山的旅游者日渐稀少。正打算捡起喜爱的、已经搁下了好些日子的编织活,偏偏又冒出这么一个活来,又不能歇着了。

妻子嘟嘟囔囔地说着,洗净腌肉,煮上了。

“你准备好了吗?”

外面响起了茂平的喊声。

妻子急忙把肉用风筝线穿好,答应道:“好啦好啦。”

用线拴着的肉块,吊在刚刚砌好的炉子上,好像一个小小的包裹。茂平把一个空的大罐子翻过来,在底上凿出几个洞眼。肉就悬挂在罐子的正当中,绑着肉的线从中间的洞眼穿出来。茂平把它放到了炉子上。在这之后,只要在炉口点上火,用落叶的烟一熏一沤就大功告成了。

茂平说:“简单简单。”

茂平一脸的得意,但妻子却是满眼的狐疑。

“不尝尝熏好的东西,好坏可不知道。”

听妻子这么一说,茂平点燃了炉膛里的火焰,意味深长地说道:“刚开始总是要失败的,几次一摸索,就会掌握窍门了。”

这是茂平一个埋在心底的梦想。要是能手工做成了飘香的腊肉,“茂平茶馆”就有了一个名特产。

“茶馆的名特产,绝不仅仅是面条和五香菜串啊。”

茂平坐在炉子前头,守着火候。

2.经典故事书里的故事 篇二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 综合学习六·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提前几天让学生在家收集自己的照片, 并了解照片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拍摄的。听家长讲照片里的故事。

赏照片听故事

同学们, 你们觉得这张照片漂亮吗?这就是老师去年在市里参加优质课竞赛时的照片。公开课上出意外, 学生意想不到的发言, 真让老师捏了一把汗哪!那么, 你们手中都有什么照片呢?那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拍摄的?拍照时是什么情景呢?

展照片讲故事

亮亮:你们看, 这是我去年和爸爸到桂林旅游时拍的照片。这张照片是我勇敢和坚强的记录, 我竟侧着身子走过了悬崖峭壁上的山路!

颖颖:我的后面是一片竹林, 竹林里有一只大熊猫妈妈双手紧紧地抱着刚出生的小熊猫宝宝。那是前年妈妈带我坐地铁去奥体中心游玩时照的, 它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

……

比照片说故事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照片, 比一比, 看谁的照片最漂亮, 并学着上面同学的发言, 说说照片里的故事。

看照片写故事

3.翻拍经典:老文本里的新故事 篇三

目前,已拍摄完成的《新天龙八部》,正等待着首播平台湖南卫视排出最合适的档期,《新京华烟云》《新鹿鼎记》《新红高粱》也拉开了翻拍帷幕。更有意思的市场现象出现在一个经典神话题材上——今年将有三部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题材的电视剧开拍,分别是央视的40集《封神》、上海新文化传媒的50集《新封神榜》以及华策影视的60集《封神英雄榜》。

新一波翻拍经典浪潮正在袭来,且距离上一轮次2000年同题材翻拍潮,时间并不太远。

两次翻拍浪潮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陆绍阳认为,当学者们把文化研究成果与电视载体进一步结合,且电视制作技术不断发展进行新的探索,影视行业对经典名著的重拍就走到了成熟期。于是,四大名著新版和张纪中翻拍的金庸系列相继出炉,这些剧作皆被视为上一轮经典翻拍浪潮的代表。

与旧版相比,2010年高希希版《三国演义》更为“电视化”,避免了旧版的“活动的连环画”风格;2011年鞠觉亮版《水浒传》更“时尚”,加入了创作者的新阐释;2011年张纪中版《西游记》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视听体验,避免了旧版的“舞台感”;2010年李少红版《红楼梦》在影像风格上力图探索新的表达。这一时期的翻拍者们,依然是那個年代的“过来人”,带着共同的情感体验和时代印迹。他们在翻拍经典上的表述,更为强调 “弥补遗憾”,即用更优良的制作实现过去因条件缺失而留下的空白。

对于翻拍经典,导演高希希这样强调:“态度一定要端正,不能胡乱改编,拍摄角度可以新,但对观众熟知的历史应该遵照原著,只在细节上进行虚构和艺术加工。”业内人士认为,相比早期版本,这一时期对经典的重拍并无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多是在人物刻画、造型以及技术手段上有所突破。

随着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翻拍热潮再度袭来。由于一些经典作品在短期内已有过多次呈现,2013版《天龙八部》导演赖水清表示,创作团队在接到项目时的本能反应是“怎么才能拍得不一样”。

强调大投资、主打明星阵容、玩弄技术革新,这些手段在上一波经典翻拍潮中已被运用得淋漓尽致。要怎么创新才够“噱头”?主创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掘出新时期观众喜好,经过一些剧作的试验,新的经典翻拍剧在操作上渐有规律可循。

迎合年轻观众需求

善于讨好80、90后观众,是近期翻拍剧与以往阶段翻拍作品的不同之处。注重视觉快感,强调吐槽效应,擅用互联网传播渠道,是新翻拍剧易于与目标受众产生共鸣之处。 最基础的做法是造型出新意。赖水清表示,为了突出与其他版本的区别,新《天龙八部》走的是清新风,大批年轻演员担纲主角。外形“正太”的钟汉良令大侠乔峰不再粗犷豪迈,翩翩公子段誉干脆直接迈出国门,由韩国组合Super Junior成员金基范饰演。突出角色的青春气息,刻画“花样美男”,是新翻拍剧特别强调的部分。赖水清表示,为了与过去观众心目中的固定形象拉开距离,制片方还邀请到奚仲文挎刀人物造型。奚仲文是张艺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服装设计师,这次制片方要求他取得“令人震撼的突破”。

而此前,新《天龙八部》在网络上流出的被网友疯狂吐槽的“奇葩”剧照,据传也是制片方刻意为之——以“槽点”换取关注几乎成为翻拍剧的必杀技。市场证明,此类剧开播之后,即使恶评如潮,但其普遍收视率反有越骂越好之势。“注意力经济”成为影视行业把玩“经典”的商业法则。

其次,增加感情戏也是新翻拍剧惯用的操作方式之一。虽是“戏不够情来凑”,但制作方也喊出了“展现人性的需要”“以情动人”的口号。

于正表示,“《笑傲江湖》是经典,开头和结局大家都已经知道,怎么才能让观众依然爱看,这很关键。”因此,他在新版剧中设计了比原著更为纠结的感情戏,令孤冲对小师妹的感情从有到无有了过渡,并着力刻画任盈盈对令狐冲的一往情深。除此,擅长话题制造的于正还进行了颠覆性改编,干脆让东方不败直接成了女儿身,并与令狐冲产生感情

三部“封神”新剧在创新上也各显神通,据悉央视版会加入爱情元素,二郎神和妲己有感情戏;上海版则号称采用“3D技术”,力图呈现魔幻大片风格;华策版加入了动漫元素,演员走偶像路线,过去老态龙钟的姜子牙摇身变为帅气男子,也拥有一段感情戏。、

“假如完全按原著拍,观众除了画面还能期待什么呢?”于正说。

对此,中国社科院传媒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并不认同,“很多人以为颠覆就是创新,其实不是。”在时统宇看来,翻拍经典有三个基本原则:忠实原著、注重审美、适度创新,“只有具备历史的纵深感和文化底蕴,作品才可称为经典。”

不过,年轻观众们用手中的遥控器和网络飞涨的搜索量,表达出对新翻拍剧的高度期待与“接纳”。对此某卫视购片部门负责人表示,如今要让观众静下心来看电视很难,因此新的经典翻拍作品倾向于制作得浅显、“时尚”一些,这也符合大众对快餐文化的需求。“按照现在的收视取向,翻拍剧对经典的彻底颠覆,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新趋势。”

市场环境

已稳坐“翻拍霸主”地位的张纪中,曾多次说起筹拍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时,一连5次被不同投资者拒绝的经历,因为当年作者石钟山和导演康洪雷尚无名气。作品虽好,但若团队里拿不出叫得响亮的名号,受到认可的过程会很艰难。相比之下,张的翻拍剧虽争议不断,却很少为找投资操心。

“经典翻拍,无论从品牌炒作,还是后续的市场运作都有原创剧无法比拟的优势。”某剧宣传负责人表示,在经典旗帜下,因剧集故事已获得市场认可,所以投资方大可不必依靠明星艺人打市场,大幅节约了高昂的演员成本。如《新鹿鼎记》的主演韩栋,《新京华烟云》的李晟、李曼、阚清子、高梓淇等,都是新生代演员挑大梁。

同时,制片方也看重经典作品为企业品牌带来的价值提升。慈文传媒当家人、新版《西游记》出品人马中骏翻拍过《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等多部金庸经典剧。他曾表示,希望经典改编电视剧能助其开拓海外市场,而若新版也能如老版一样反复播出,“这种价值是无法计算的。”曾经,张纪中带着他加盟华谊之后出手的《倚天屠龙记》,成为了华谊上市的王牌之一。现在,上市公司华策更是明确提出将翻拍经典武侠剧作为内容生产的重要部分。有时,经典翻拍无关故事,而在于资本。

经典翻拍可减少审批风险,容易获得认可,也是其受投资者欢迎的原因之一。《圣天门口》制片人吴毅认为翻拍经典并非仅仅是因为行业创新能力缺乏。“因为受审查限制,有些题材很难拍,有些题材不能拍。”除此,电视台的购买习惯也是始作俑者。为了抢购优质片源,电视台大多采取预购制。“在没有看到成片的情况下,购片部就要决定是否买片,于是只能通过题材判断,而非从整部剧的创新度上综合评判。这也是为什么四大名著、金庸小说会被反复重拍的原因之一。”吴毅表示。有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行业里游资浮动,玩票的人不少,但懂题材能抓项目的人却不多。因此,重复经典无疑既省事又保险。

“翻拍经典剧数量增多,是建立于电视剧年产量不断上涨的基础之上的。”某卫视购片主任表示。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统计数据显示,1985年前后,中国电视剧年产剧集仅在2000集左右。所以1987年播出的《红楼梦》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只让演员们在大观园里“提高艺术修养”;1988年播出的《西游记》,也能够走遍大江南北用6年时间拍摄。如今,老一辈导演们经历的技术简陋、资金短缺的时代,已然一去不返。随着电视剧市场资本力量空前强大,去年中国电视剧的年产量已突破1.7万集。这意味着,经典翻拍仍将成为不少投资方的选择。毕竟,“关心故事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关心生意的人却越来越多了”,一电视剧制片人感慨。

4.幼儿故事书里的故事 篇四

听到消息,少年朋友们立即像潮水般地涌向了宇宙航天站。大家都想看看,这第一个天外来客到底是什么模样。

“你知道吗,奇奇能举起250千克的重物哩!”

“是啊,看样子,他准是个比大象还要大的巨人!”

小朋友们一路跑,一路猜想着。

7时50分,一艘玫瑰红的宇宙飞船平平稳稳地着陆了。大家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紧紧地盯着飞船的舱口。

舱门开了,从里面磨磨蹭蹭出来一个人。

“胖葫芦!”不知谁脱口而出。

“怎么,是个小老头?”人们看到前往宇航中转站迎接客人的强强搀扶着奇奇,十分惊讶。

“嘿,个头还没强强一半高哩!”

“吹牛!他能举起250千克的重物,我就能一口气把他吹上天!”

霎时,航天站里一片叽叽喳喳的议论声。

足足半个小时,奇奇才在强强的搀扶下走下飞船。可是,他已经气喘嘘嘘,满头大汗了。

“奇奇,身体不舒服?”强强觉得很奇怪,刚才在宇宙飞船里,一切都很正常,怎么才到地球上,奇奇的一切举动都变了呢?他刚从座位上站起来,就摔了一跤,现在一抬腿都好像要用很大的力气,10米的天梯跑了半个小时,真像个90岁的老奶奶走路。

“没……没什么,就是觉得腿上像灌了铅似的沉重,休息一会儿就会好的。”

5.情感故事书里的故事 篇五

有一天,朋友的对男孩说:对面的老王搬家了。可惜呀,老王人那么好,搬去跟儿子住了,我还真有点舍不得。男孩笑着说:这是件好事呀。去和儿子住了。不知道我们对面会有谁搬来住。朋友对男孩说:有啊,今天就搬来,是个女的,还挺漂亮。她早上来看过了房了。男孩说:怎么,是不是心动了,喜欢人家啊,哈哈。朋友说:去你的。 男孩也在想,会是谁住这里呢。

晚上,男孩干完活了,收工回家。到了楼下,看见一女的在搬东西,还挺沉的样子。那女的手一滑,东西掉地上了。男孩走了过去说:这东西好像挺沉的,你住哪层,我帮你搬上去。那的一回头看,是男孩,便说:咦,怎么是你呀。你住这里呀。男孩也吃了一惊的说:原来是你,呵呵。我住在我朋友家。你就是新搬来的吗?女孩说:是呀。男孩边和女孩聊天边把东西搬上楼去了。从那以后,女孩就成了男孩的邻居。

有一天,女孩家里的电视机坏了。碰好人家下班了,没人来修。女孩只好上楼顶看星星去了。男孩吃完了饭,觉得没事干,也上了楼顶。碰见了女孩。问女孩:你怎么那么有时间,来楼顶看星星。女孩微笑着说:没办法呀,睡觉电视机坏了,又没人来修。无聊,就上来看星星咯。男孩说:我会修,我帮你修吧。

男孩帮女孩修好电视后,准备离开。女孩要男孩坐下来喝杯茶再走。男孩只好留下来了。男孩看到女孩家里摆了很多大海的照片。便问女孩:你喜欢海?女孩说:嗯嗯,小的时候爸爸经常带我去海边钓鱼,海边玩耍,但是现在长大了,工作了。爸爸也不在身边了。没人带我去海边了。男孩笑着说:我每个星期天都会去海边钓钓鱼,不介意的话我带你去。女孩高兴地说:真的啊,太好了,周日我也不用上班。男孩和女孩就约定好了,每个周日都带女孩去海边钓鱼。

每到周日,男孩就会踩着单车搭着女孩去海边钓鱼,去海边玩耍。女孩觉得有男孩的日子真的很高兴。男孩和女孩晚上都会在楼顶聊天,看星星。或者有时候肚子饿了就一起出去吃夜宵。

有一天,男孩工作完了。回来看见女孩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这是男孩第一次看到女孩不开心的样子。男孩心里不是滋味,但是又不好意思去问。吃完饭后,男孩和平时一样,上楼顶。男孩看见女孩今天来得早。男孩笑嘻嘻的上去问:今天怎么了,那么不高兴。女孩说:没什么。男孩看得出,女孩一定是不开心了便说:有什么就说出来吧,憋在心里难受。女孩眼泪掉了下来,把今天在公司里,被同事们误会的事都告诉了男孩。男孩听了,有些心疼,说:你想哭就大声的哭吧,哭出来心里会舒服一些。女孩靠在了男孩肩膀,哭了起来。哭了好一会,女孩才不哭了。女孩谢谢了男孩,微笑着回家里去了。

第二天,女孩去上班路上,不小心被车撞到了,进了医院。男孩知道后跟老板请了假,便赶去了医院。男孩来到了女孩的病房,看见女孩还躺在那里。女孩看到男孩来了说:你怎么来了呢。男孩说:怎么了,我不能来吗,听到你被车撞了,都吓死我了,伤哪了。女孩笑着说:能来,脚受伤了,医生说得住院一段时间。怎么那么关心我。我又不是你女朋友。男孩没有说什么,只是看着女孩的脚。女孩接着说:开玩笑的,别太认真。那天起,男孩每天干完活就来陪女孩,聊聊天,说说笑话。带吃的给女孩。一直到女孩出院。

终于女孩出院了,男孩接女孩。到了家门口,男孩背着女孩上楼去,到了女孩家里,男孩满身大汗了说:你还挺沉的,累死我了。女孩笑着说:没办法呀,谁叫你住得离我最近。谢谢拉。女孩回家静养后,男孩每天都会去菜市场买菜,帮女孩弄好早餐,才去工作。中午一下班就去女孩家帮女孩做饭。做好了才回朋友家吃饭。晚上就回去女孩家里陪女孩聊天。一直到女孩睡觉。

有一天,男孩接到电话,家里出事了。来不及和女孩告别,男孩就回家了,男孩托朋友照顾女孩。中午,男孩的朋友来给女孩做饭,女孩一看见不是男孩,心里有些不高兴问:男孩去哪了,怎么是你来了呢。男孩朋友说:他家里有事突然回家了。他叫我来照顾你。女孩接着问:他什么时候回来。男孩的朋友对女孩说:不知道哦,他也没说,说不准他以后都不回来了。怎么了。女孩说:没有什么。女孩没有再问下去了。夜里女孩,一个人,觉得好孤单,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

女孩想着以前,都是男孩陪着自己。每天晚上,是男孩陪着自己在楼顶聊天,看星星。每到周日,是男孩踩着单车搭着自己去海边钓鱼,去海边钓鱼。自己住院了,是男孩每天来照顾自己。每次看到男孩都是满头大汗的,便知道男孩都是赶过来的。回家静养后,还是男孩照顾自己,陪自己。自己才不会那么孤独。是男孩给自己带来了快乐。女孩知道,男孩自己对自己是多么的重要。女孩还想起男孩给自己做饭的样子。女孩就这样每天都思念着。

男孩回家后,母亲去世了。生前最疼男孩的就是母亲,父亲走得早,是母亲一手把他拉大的。男孩答应母亲,母亲走后,男孩会守着这间房子。这是母亲生前爱的。除了男孩。

男孩也很想女孩,男孩的家靠海。每天晚上男孩会去海边坐。对着大海思念着女孩,在那里想。女孩最近还好吗?脚还疼吗?朋友照顾的周到吗?男孩想了很多很多。男孩很想回去找女孩。但是不可以。他答应母亲不会离开这里了。

过了一段时间,女孩受不了这思念了。决定去找男孩,因为她真的怕男孩不回来了。女孩问男孩的朋友要了地址,便收拾了下。撑着拐杖就去找男孩了。

女孩坐了两天的火车才到地址的大概位置。女孩没有休息,就开始询问路人,纸上的地址怎么去。找了三天,女孩才找到地址上的渔村。女孩撑着拐杖继续寻找。女孩没留神路上的石头,拐杖压倒石头上,没稳住,整个人就摔倒了地上。手流血了,脚更疼,因为脚没好。女孩继续撑起拐杖,往村子走。走着走着,他看到了男孩,男孩在卖鱼,女孩静静的看着男孩,眼泪掉了下来。男孩也看到了女孩。男孩丢下了一切,跑了过去。抱着女孩,女孩丢掉了拐杖,抱着男孩。女孩在男孩怀里大声的哭着。

男孩背着女孩,来到自己家里。拿出药,帮女孩擦。看着女孩流着血的手,心疼极了的说:你真傻。值得吗这样。女孩笑着说:值得,只要你不离开我,什么都值得。男孩生气的说:值得你个猪脑袋,我心疼。女孩一直在笑。男孩带女孩去医院检查脚,医生说没什么大问题,回家后好好休息。男孩背着女孩离开医院,又生气的说:你看看你,脚没好就乱跑,幸亏没有事,要是有事怎么办,要是断了呢?女孩还是笑嘻嘻的说:要是断了,你就照顾我一辈子呗。让你背我一辈子。男孩微笑着对女孩说:我会背你一辈子,我不会放下你,永远都不会离开你了。

6.学前儿童故事书里的故事 篇六

“这可怎么好?”熊妈妈发愁地说。

“妈妈,这可不能怪我,”笨笨熊认真地说,“谁让你没有磁(cí)铁书,把我的眼睛紧紧地吸住?”

“磁铁书?”熊妈妈愣了,“对啊,如果书里有磁铁的话,小熊的眼睛就不会离开啦。”她赶紧往聪明的狐狸博士家跑去。

“磁铁书?”狐狸博士听说小熊看书被小鸟儿吸引走的事,笑了笑,“原来是会跳动的书。”他把熊妈妈带来的书认真翻了一遍,走进实验室里。只听见里面“呼啦啦,呼啦啦……”机器转动的声音,然后狐狸博士拿着一本处理过的书出来。

“哎哟,太好了。”熊妈妈一翻,书里的每一幅画都可以动,摸到鸟儿图,鸟儿就跳一下,碰到小兔图,小兔就蹦(bènɡ)一下……

“这书肯定是磁铁书。”熊妈妈把书给了笨笨熊。

呵,真的,整个一上午,笨笨熊的眼睛都牢牢地被磁铁书吸住了。

可是下午的时候,笨笨熊的耳朵老是让风婆婆的口哨带走。

“这可怎么好?”熊妈妈把书带到狐狸博士那,说了风婆婆口哨儿的事。

“哦,原来书里还要有声音。”狐狸博士把书又带进实验室。“呼啦啦,呼啦啦……”处理了好一会儿。

“哎哟,这回可真不错。”熊妈妈一翻,这一次,摸到鸟儿图,鸟儿就跳一下,还会“喳喳喳”唱一会儿;碰到小兔图,小兔就蹦一下,还会“你好,你好!”打招呼……

“这书肯定是磁铁书了。”熊妈妈又把书给了笨笨熊。

嘿,可不是吗,整个晚上,笨笨熊的眼睛、耳朵都让磁铁书牢牢地吸引住了。

不过,第二天,熊妈妈问笨笨熊书里讲了啥,笨笨熊只记得小鸟儿喳喳的歌、小兔儿蹦跳的样子,熊妈妈失望地摇了摇头。

“这样吧,”熊妈妈抱着书说,“天气这么好,我们到树下坐会儿。”

“妈妈,小鸟为什么跟着阳光跳呀跳?”笨笨熊看着小鸟儿问。

“书里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你啦!”妈妈把书递给笨笨熊。“真的?”这会儿,笨笨熊全心全意在书里找起答案,小鸟儿的歌声也吸引不了他了。

“找到啦……”笨笨熊欢呼地叫。这时,远方的小兔挥手跟笨笨熊打招呼。“小兔的眼睛为什么这么红,她哭了吗?”笨笨熊觉得奇怪。

“书里有红眼睛的故事啊!”妈妈提醒笨笨熊。“哈——太好了……”笨笨熊挥手告别小兔,忙低下头专注地看起书来……真是太好了,小蝴蝶飞过,小蚂蚁爬过,小灰鼠跳过……笨笨熊都没有注意到,他的眼睛、耳朵都被书吸住了,当然,书还顺带把笨笨熊的心也一起吸住了。

7.端午包在粽子里的故事 篇七

农历五月初五, 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 “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 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 赛龙舟, 挂菖蒲、艾叶, 薰苍术、白芷, 喝雄黄酒。据说, 吃粽子和赛龙舟, 是为了纪念屈原, 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 薰苍术、白芷, 喝雄黄酒, 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 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却不甚清楚, 归纳起来, 大致有以下诸说:

纪念屈原说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 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 死后为蛟龙所困, 楚人哀之, 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 以驱蛟龙。又传, 屈原投汨罗江后, 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直行至洞庭湖, 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 恰逢雨天, 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 再次冒雨出动, 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 人们荡舟江河之上, 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 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涛神说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化为涛神, 世人哀而祭之, 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日说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 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1) 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 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 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2) 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 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3) 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 这应当是“像龙子”的文身习俗的遗迹。

夏至说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 提出3个主要理由: (1) 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 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 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 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2) 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 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 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3) 《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 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 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以上端午节的来历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影响力, 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 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 达二十多个, 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 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但据专家考证, 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 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 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 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 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 (清明前一天) 吃粽子, 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 许多地方仍有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端午食粽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 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 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春秋时期

用菰叶 (茭白叶) 包黍米成牛角状, 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 称“筒粽”。

东汉末年

草木灰水浸黍米, 因水中含碱, 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 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

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 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 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

出现杂粽。品种增多,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 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

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 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

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 还有“蜜饯粽”, 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 木车牛马作的广告, 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

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 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

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 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 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

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 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 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 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 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大江南北品名粽

广东粽子

广东粽子个头大, 外形别致, 除鲜肉粽、豆沙粽外, 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闽南粽子

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 猪肉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 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 吃时蘸调蒜泥、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 香甜嫩滑, 油润而不腻。

宁波粽子

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 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 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 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 可蘸白糖吃, 清香可口。

嘉兴粽子

嘉兴粽子为长方形, 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如鲜肉粽, 常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 粽子煮熟后, 肥肉的油渗入米内, 入口肥而不腻。

北京粽子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 其个头较小, 为斜四角形。北郊农村, 习惯吃大黄米粽, 粘韧而清香, 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其他较为著名的粽子还有四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苏北的咸蛋粽。

上海地区粽子种类多

以杏花楼、新雅为代表的广式粽子吃口松软而味道浓烈, 外形为底平, 呈正方形、五角形, 一角向上, 其余伸向四方。广式粽子品种很多, 有栗子、鲜肉、蛋黄、香菇;裹枕粽有烤鸭、香菇、栗子、鲜肉、蛋黄、米仁, 其他还有碱水粽、豆沙粽、鲜肉粽、鲜肉蛋黄粽、赤豆粽等。

以老半斋、扬州饭店为代表的淮扬特色粽子为“八味八式”, 正宗“小脚”白米粽、四角形红枣赤豆粽、秤砣形蛋黄栗子粽、元宝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咸肉粽、枕式鲜肉粽、长枕风鸡粽、菱形豆沙粽, 特色鲜明。

功德林供应的香菇粽、豆板粽、豆沙粽、赤豆红枣粽、松仁白米粽和罗汉粽, 均以素食为特色。

清真洪长兴的粽子很具穆斯林风范, 粽壳略青, 棱角分明, 外观清秀, 品味纯正, 特别是“牛肉粽”, 是其他派别所没有的。

沈大成、上海嘉兴粽子店、五芳斋等传统特色店供应的粽子“五花八门”, 有豆沙、鲜肉、白米、红枣赤豆、鲜肉蛋黄等。沈大成首创咖喱鸡粽, 缤纷多彩。各类粽子从品种到外形, 从口味到色泽都各不相同, 大的广式裹枕粽450 g一个, 而迷你粽每个仅25 g。

外国的粽子

日本

称粽子为茅卷, 在阴历5月5日吃, 是用箬叶或菰叶包米粉, 成长圆柱形。

越南

阴历端午节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 再加半只咸蛋包成;碱粽, 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 蘸糖吃;肥肉粽, 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料包成, 煮熟剥壳切片而食。

泰国

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 以甜粽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头、地瓜, 用芭蕉叶包成蒸熟后再吃。

墨西哥

有“粽子节”欢庆玉米丰收的习俗, 在节日中, 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

此外, 哥斯达利加、洪都拉斯、秘鲁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少数民族五月五日习俗

满族的端午节

满族过五月端午是为了祈福消灾。相传很久以前, 天帝派人下凡体察民情。五月初五, 天帝的使臣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 二葫芦三斤。”大家争先抢购, 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 还告诉老翁账算错了。等油卖完, 老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 说:“你是好人, 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 你在自己房檐上插上艾蒿, 可以躲过瘟灾。”老头听后就挨家挨户告诉所有的人, 家家插上艾蒿, 瘟神无法降瘟灾, 人们都得救了。五月端五满族讲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 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 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服, 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水族端午节

有吃素的习俗。据传水族的远祖从江西迁到贵州三都地区, 在此开荒种地, 创家立业。某一年的秋后, 远祖的4个儿子来探望, 远祖上楼取肉款待他们时, 不慎失足坠楼而身亡。自此以后, 水族从端午节的第一天开始, 只准吃素, 直至端午节结束后才能吃荤。

纳西族端午节

纳西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清晨, 家家要吃糖枣糯米饭, 喝雄黄酒。门前插白篙、三根葛蒲及两根大麦穗。长辈要给15岁以下的孩子绕扎五色棉线, 称“续命线”。男孩绕左腕, 女孩绕右腕。续命线需戴1个月的时间, 等到6月27日火把节最后一天才解下烧掉。节日里, 集市上还摆设药摊, 出售各类名贵药材。妇女们则绣织小香包、小钱包、布娃娃、扇套、笔套等手工艺品。

粽包节

傣族民间节日。流行于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夏历五月初五举行。节日里, 未婚青年男女身着盛装, 在村边树下围成一圈唱情歌。然后, 小伙子把粽包掷给自己所看中的姑娘, 若姑娘也有意, 就拾起粽包, 双双到附近僻静处谈情说爱, 至日落西山时才离去。

采花节

藏族传统节日, 也叫女儿节。流行于甘肃与四川交界的博峪一带。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 当地荒芜一片, 是一位名叫莲芝的姑娘教会人们种地, 教会了人们采花治病。后来, 莲芝姑娘在五月初五上山采花时失足摔死。人们为了纪念她, 就逐渐形成了采花节。采花节的主要活动是抢水、采花和祝福。节日的早晨, 人们要抢泉水洗身、饮用, 传说用这天太阳未照的泉水洗浴可以得到吉祥, 饮用可祛除疾病。随后, 青年男女身着盛装, 带上美味佳肴, 到远处的阿里坎山上去采花。出发时, 全村男女老幼欢歌送行, 采花者则表达采花的决心和愿望。到达采花坪, 姑娘采花, 小伙砍柴、支锅、搭棚, 傍晚开始歌舞, 直到半夜方休。第2天返回村寨时, 姑娘头上插鲜花、戴花环, 背满筐鲜花草药。到村口时, 全村人齐聚村头, 鸣枪致意, 送酒送馍, 祝贺采花青年归来;采花姑娘则向各户赠送礼物, 并祝福。

都阳节

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及金沙江沿岸等地。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传说古时有一年天气炎热, 彝族寨子里病疫流行。人们惊恐万分。江边的汉族兄弟听说后就把端午节采的菖蒲、艾叶和雄黄酒送上山, 用药给老人洗疮, 用雄黄酒给阿依擦身, 不几天, 人们的病全好了。后来, 彝族人备了厚礼下山感谢汉族兄弟。汉族人告诉他们说, 端午节的草药能治百病, 还能避邪。从此, 彝族也过起了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 彝语把“端”念成了“都”, 所以将端阳节叫做“都阳节”。节日这天, 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菖蒲和艾叶, 孩子们要用雄黄酒擦脸、青年男女还要包好粽子, 带上酒和肉, 到风光秀丽的山间草坪, 进行摔跤、跑马、斗牛、斗羊、跳舞等娱乐活动。

神仙坡节

彝族、仡佬族、汉族等民间节日。流行于贵州省纳雍县和水城一带。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传说古代时, 当地有一位叫木达的小贩, 他买卖公平, 不欺不诈, 而且有一副成人之美的好心肠。在小贩差一天就一百岁的那一天, 他通知周围48个村寨的各族青年人到今天的神仙坡上集中, 为青年人穿针引线物色对象。后来便乘白鹤慢慢升天而去。以后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神仙坡。每年这一天, 人们都集中到这里来, 纪念这位成仙的老人, 并载歌载舞, 后便形成神仙坡节。节日当天, 各族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聚会纳雍和水城交界地的神仙坡, 举行吹芦笙、赛马等娱乐活动。

杨梅会

彝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新民区一带和峨山彝族自治县高鲁山一带。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传说很久以前, 有个道人路过高鲁山一带, 在山路旁种下一片瓜, 并在瓜地边撤下一把细米。后来, 瓜藤变成了山脉, 瓜果变成了村寨, 细米则变成了杨梅。这里的人们便守着瓜地繁衍生息、世代相传。到农历五月初五杨梅熟透的时节, 人们便聚会到山上, 一边采摘杨梅, 一边尽情欢乐, 以表达对那位道人的纪念。这一天, 人们除采摘杨梅, 小伙子和姑娘们还聚集到一起, 进行对歌和跳芦笙舞等娱乐活动。一些小伙子和姑娘通过对歌交往, 往往结下百年之好。

转山会

上一篇:高中生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