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论文

2024-06-22

气象观测论文(共8篇)

1.气象观测论文 篇一

自动气象站观测与人工观测数据的差异浅析

自自动气象站投入业务运行以来,发现它所测得的气象要素值与人工观测的结果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除个别是仪器故障造成外,绝大多数是合理的,是两种观测体制不同造成的.误差很难说主要是人工观测仪器造成的.,还是自动观测仪器造成的,它是一种相对比较的结果.

作 者:刘明峰 朱会芸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市气象局,福建,永安,366000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19)分类号:P4关键词:自动气象站 人工观测 差异

2.气象观测论文 篇二

按照中国气象局统一部署, 在省气象局的指导下, 宜昌市气象局2012 年4 月1 日实施了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改革调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系统的切换, 调整了台站人工观测任务, 实现了气象要素的自动化观测, 将24 次人工定时观测次数调整为1 次, 自动观测兼人工观测转为全部自动观测, 减轻了观测人员劳动量, 使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传输流程更加优化, 进一步提高了观测数据传输时效性、数据上传频次和数据信息量, 同时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重大变化对业务质量的精确性、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三年中业务工作经验进行总结, 为提升地面观测业务质量提供参考。

1 地面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常见故障及应急处理

1.1 自动气象站故障及应急处理

(1) 采集软件读取到的定时数据、分钟数据异常或读取不成功, 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关闭通讯组网软件, 以防止异常数据上传, 然后进行人工卸载数据。若人工卸载数据后仍不能恢复正常数据读取, 此时应重启计算机;如果重启计算机后仍无效, 这时就要考虑先关闭采集器后重启, 接着再重启计算机。 (2) 采集器内数据受通讯模块故障影响无法正常发送至业务计算机, 这时就应该人工读取采集器实时数据显示屏上的正点数据或正点后10 分钟内任一分钟数据, 然后通过“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由人工进行录入。当采集器实时数据显示屏上的正点数据缺测或部分要素数据缺测, 且不能采取人工录入方法获取时, 应作相应数据替代或由人工补测数据处理。

正点前后10 分钟数据正常, 就可挑取10 分钟内接近正点的分钟数据作替代, 打开“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 然后双击固定列、维护时次行项, 从弹出的“自动站备份文件”窗口里, 找到距离正点最近的分钟数据行或单元格, 双击, 将其作为维护时次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 最后作质控保存;若正点前后10 分钟数据缺测, 就需要按照规范进行人工补测, 通过“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界面录入补测数据, 即右击界面左下方弹出的“人工器测值代自动气象站观测值”一项, 在栏中输入对应观测值, 最后进行质控保存。

1.2 通讯系统故障及应急处理

气象台站与上级部门之间的数据、报文上传是通过通讯运营商提供的光缆 (专网) 实现的, 如果通讯设备出现故障或线路被破坏, 就会网络不通, 导致上传失败。因此, 在日常观测工作中, 观测员应经常留意数据文件夹中的文件是否已经按时自动正常上传, 一旦发现文件夹中存在滞留文件或发生无法上传警报提示, 就说明通讯出现故障导致数据文件未正常上传, 此时要及时通过Ping命令查看网络是否正常连通, 如果网络不能正常运行就说明通讯存在故障问题。针对网络故障, 可采取以下几种应急处理:

(1) 立即启用无线上网卡连通网络, 插入无线上网卡, 然后在弹出窗口中点击自动连接即可恢复网络, 这是处理网络故障最快速、便捷的方法, 但可能存在信号不好出现掉线现象, 而且日常要保证网卡余额充足和正常使用, 以便在有线网络故障时立即启用。 (2) 连接宽带ADSL上网, 打开MODEL和路由器, 更换可以连接宽带接口的网线, 宽带连接好后, 更改自动获取的新的IP地址, 网络就可以连通。这种网络连接方式稳定可靠, 不容易掉线。 (3) 利用传统的电话拨号上网, 这种连接方式耗时, 拨通较慢, 当前基本已经被淘汰。

1.3 计算机故障及应急处理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用计算机24h持续运行采集、处理、存储和上传数据, 计算机长时间不间断运行, 再加上元件日常损耗, 软、硬件极易出现故障问题, 同时病毒也会导致计算机异常, 计算机雷电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均将导致计算机故障问题。如果采集器等一切正常, 计算机出现故障且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时, 应及时启用业务备份机, 而为了节省更换启用时间, 以达到快速启用, 保证观测数据完整, 也快速设置好备份机参数和传输路径问题。

(1) 首先关闭采集器, 然后再作接口连接, 连接完成后再重启采集器设置时间, 一切就绪后, 启动备份计算机, 待计算机软件正常运行后, 检查备份计算机台站参数、传输路径等各相关设置是否正确。这是采用长春厂采集器的一种处理办法。 (2) 除上述以外的采集器, 可先在备份计算机上连接串口, 连接完成后再启动备份计算机, 拷贝数据文件至OSSMO2004 软件系统文件中, 最后也要检查备份计算机上台站参数、传输路径等设置是否正确。

1.4 电源故障及应急处理

地面观测业务采用市电电源供应, 电缆线敷管埋在地下管道中进入室内或观测场, 电缆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施工、鼠咬、老化、恶劣天气等影响断电。面对突然发生的断电故障, 台站通常启用发电机发电, 而且台站配备的UPS蓄电池可保障短时间内供电使用。为保障发电机、UPS电源均能在断电后的第一时间恢复供电, 日常就应做好发电机、UPS电源维护管理, UPS不用时要定时进行充放电和电池储电性能测试, 保证其性能不变。日常还要做好发电机日常维护管理, 将发电机置于适宜的环境中, 确保能随时启用。

2 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的对策

2.1 加强业务学习培训, 提高观测员队伍整体素质

业务改革调整后, 观测员工作量减小, 为日常学习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观测员应加强观测业务理论学习, 熟悉新的业务规定和流程, 充分了解自动气象站仪器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应用测报业务软件操作技能, 在日常值班工作中, 要严格遵守业务规章制度, 认真细致做好每项工作。同时, 还要加强自动站仪器设备基本维修维护技能, 对于常见的一些故障问题, 做好第一时间正确判断及排除,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保障自动站正常运行。

2.2 加强监控

值班期间, 做好监控管理工作, 在正点前十分钟加强监测, 及时发现网络故障、数据异常等问题, 发现存在异常时, 要迅速对故障点作出判断, 确定是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 然后尽快采取措施, 对不能解决的较大故障问题要立即上报上级部门, 请求帮助, 在故障未解决前, 可采用人工观测和数据输入, 以减少观测数据的缺测率。

2.3 加强日常维护管理

台站要做好自动站雷电安全防护工作, 采取完善的直击雷和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并定期进行防雷检测。不能在业务计算机上安装使用测报业务以外的应用程序和存储自动站以外的数据资料, 计算机应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并及时更新升级杀毒软件, 保证业务软件的正常运行, 定期升级病毒库, 综合防护查杀病毒、木马和恶意插件的入侵, 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赵云刚.分析改革后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应急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5 (6) .

3.气象观测论文 篇三

关键词:人工观测;自动观测;数据差异;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P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53-1

自2005年紫金气象观测站投入使用DZZ1-2型遥测自动气象站以来,基本实现了气象观测的自动化,丰富了获取气象资料的方法。但是通过所获取资料分析,发现人工数据与自动数据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对紫金气象站2006年1~12月压、温、风、雨量等资料分析,发现自动观测数据比人工观测数据更准确,更有连续性。自动观测更能体现出大气中的真实状态,更能满足气象现代化的建设需要。

1人工与自动观测数据差异的原因

1.1观测仪器原理产生的差异

自动气象站中使用的传感器与人工观测使用的仪器在原理上是不一样的,自动气象站传感器比较灵敏,所得的数据更有准确性,传感器性能好、便清洁维护。自动气象站不会产生由于人工观测而出现的主观错误。例如:人工观测2分钟风的平均值时,容易产生主观误差;对深层地温进行人工观测时,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当从地中取出读数时会产生误差;在人工观测温度时,人体也会对读数产生影响,这些误差都是由于进行人工观测时,经常存在视觉误差和习惯误差,这样就会产生读数不准的情况,从而导致误差甚至错误产生,这些误差在自动气象站中都会规避掉。

1.2观测时间产生的差异

在地面观测规范中,人工观测要求在45~60分钟之间完成包括云、能、天、温、压、湿、地面温度等要素观测,其中蒸发量可以安排在40分钟至正点后10分钟之间观测。由于人工观测是靠观测员逐项进行,时间跨度较大,气象要素也会随之变化。在一般情况下,人工观测要素距正点的时间约是:温度和湿度相差约10~12分钟;风向、风速相差约4~6分钟;本站气压相差约1~2分钟;地面温度相差至少12分钟。在以上相差时段内,气象要素值会不有同程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夏季气温有较明显上升时,观测时间差10分钟,可造成0.4℃~0.9℃的差值。自动气象站是在00~01分内按顺序几乎是瞬间完成各要素观测的。由此说明,由于两者观测体制在观测时间上不同步,因此观测结果必然会出现差异。显然,自动观测能准确的测到正点值。因此,由于自动气象站观测时间的一致性,观测的资料有更好的使用价值。

1.3采集样本不同产生的差异

人工观测的结果主要就是通过记录仪器显示数值,也就是说观测人员只读一遍仪器的显示数值即可。而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方式就不同了,它所显示最后的数值是平均值。自动气象站会每10秒记录一个数值,然后将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去掉,将剩下的数值进行平均,最后得出的观测结果。即,自动观测值是由多个样本值平均后得出,从而说明了自动观测获取的要素值更加科学、准确、可靠。

2人工与自动观测要素对比

气压。2006年人工与自动观测的气压读数基本相同,从四次定时观测的平均差值来看,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结果几乎一致,月平均差值均在0.1hpa以内,月最高、最低气压差值均在0.8hpa以内。因我站气压传感器和气压表的安装位置处于同一高度,避免了受高度差的影响,但两者观测结果仍与仪器原理差异有关,自动气象站的气压传感器直接测出本站气压。而水银气压表的读数值要经过公式计算(经过订正)后才能得出本站气压,因此,两种观测体制的测量结果必定存在差异。中国气象局2004年颁布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采用新的重力加速度公式,减少了计算误差值,使人工观测的气压值更接近大气的真实值。

气温。统计2006年四次定时人工与自动观测的气温,发现自动观测的气温普遍比人工观测的高。月平均差值均在0.2℃以内,08、14时气温处在明显升温过程中,自动比人工可高0.5℃;02时、20时的对比差值均在0.2℃以内,02、20时处在降温过程,差值较小;由此说明温度日的变化趋势与实际状态基本吻合。这与白天自动站温度传感器探头热敏电阻受太阳辐射影响所致,在阴天或气温变化平缓的天气里,这种差异就会偏小。

雨量。由于测量雨量的问题复杂,现以月总降水量、20~08时、08~20时的合计分别作比较。自动站观测的月合计年平均、20~08时降水量比人工站观测的偏少,月合计年平均偏少0.7毫米,20~08时年平均偏少1.1毫米,08~20则人工站偏少0.4毫米。月降水量越小,差值越小;月总降水量越大,差值也越大。造成此种差异的原因是人为的读数误差。自动气象站采用的是翻斗式雨量计,其测量结果就比较可靠,没有人为的读数误差。而人工站由于发报需要,在雨量较大时,测量必然会导致雨量的损失,雨量越强,损失就越多。此外,在量取时还会存在视线误差。

3结语

由于观测时间、观测仪器、环境的差异,采集样本等不同,造成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值存在一些差别。总之,自动气象站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自动观测数据更准确,更有连续性,自动观测体系更符合气象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广东省气象计算机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所,DZZ1-2型自动气象站技术手册,2003.

[3]吴锋.浅谈自动气象站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数据的差异[J],吉林气象,2004,(4):33-36.

[4]卓贞容,欧阳细美,韦丽菊,自动气象站的使用维护技巧[J].广东气象,2006,(1).

4.《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及答案 篇四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56分)

1一般气象站、无人值守气象站、机动地面气象观测站。

23、人工器测日照时制采用真太阳时,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气象观测日照时制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

4、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5、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应具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或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同意,方可用于观测业务。

6、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时,至少应进行3个月的平行观测。

7、因吹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云状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和可见的云状。

8、薄幕卷层云的符号为Cs nebu。

9、预计可能降大到暴雨时,将蒸发桶和专用雨量筒同时盖住,蒸发量按“0.0”计算,待雨停或转小后,把蒸发桶和专用雨量筒盖同时打开,继续进行观测。

10、冬季当积雪掩没地面温度传感器时,仍按正常观测,但需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当各雪掩没草温传感器时,将传感器置于原来位置的雪面上,并在观测簿备注栏内注时起止日期。

11、地面状态划分为两种类型,二十种状况,以00~19二十个数码表示。

12、气象站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以观测场中心为准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13、一候、旬、月中,24次定时记录的某定时记录分别缺测1次、2次、6次或以下时,各定时按实有记录做候、旬、月统计;缺测2次、3次、7次或以上时,该定时不做候、旬、月统计。

14、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广义上是指自动气象站网,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存储观测数据的设备,其硬件包括传感器、采集器、通讯接口、系统电源、计算机等,系统软件有采集软件和地面测报业务软件。

15、AIIiii-YYYYMM.TXT文件的结构由台站参数、观测数据、质量控制、附加信息四大部分组成,观测数据部分由指示码、方式位、观测数据、结束符组成。

二、选择题(14分)

1、基本站、一般站迁站对比观测时间应为(D)。

A.4、7、10月或7、10、1月B.1、4、7月或4、7、10月

C.1、4、7月或10、1、4月D.1、4、7月或7、10、1月

2、当自记记录与实测记录达到以下差值时,应调整仪器笔位。(C)

A.温度≥0.3℃,气压≥0.3hPa,湿度≥3%

B.温度>1.0℃,气压>1.5hPa,湿度>5%

C.温度>1.0℃,气压>1.5hPa,湿度差值较大时

3、以下哪天气现象需加记起止时间。(AC)

A.雾、冰粒、雨凇B.轻雾、浮尘、雪暴

C.扬沙、极光、雨D.霰、沙尘暴、霾

4、以下为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的项目有(D)。

A.地温、冻土、地面状态B.雪深、冻土、电线积冰

C.雪压、冻土、浅层地温D.浅层地温、冻土、电线积冰

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C)。

A.风速的单位是m/s,风向用十六方位法表示。

B.草温和雪温观测的切换应在20时进行。

C.草温观测区草高超过10cm,应及时修剪草层。

6、以下关于天气现象分类不正确的是(ABCD)。

A.雨、冰粒、冰雹、(雨凇)是降水现象。

B.露、霜、雨凇、(结,冰)。是地面凝结现象。

C.雾、雪暴、(冰针)、霾是视程障碍现象。

D.雷暴、闪电、极光、(飑)是雷电现象。

1、WMO把直接辐射(B)定义为有日照。

A.≥150W·m-2;B.≥120W·m-2;

C.≥100W·m-2;D.≥80W·m-2;

三、判断题(15分)

1、自动气象站单轨运行后,不再进行自动观测项目的人工观测。(×)

2、只有自动气象站才开展草温观测。(×)

3、当台站观测用钟或采集器时钟与收音机报时的北京时相差大于30秒时,应调整观测用钟或采集器时钟。(√)

4、当视程障碍现象出现能见度小于1000米时,应观测和记录最小能见度,记录加方括号[]。(×)

5、自动观测时,测量平均风速和最多风向。(×)

6、在编制地面气象年(月)报表时,当某一要素的日、月、年极值出现两次或以上时,其出现时间记出现次数或天数,风向记出现个数。(√)

7、为便于计算机处理,对疑误和不完整记录的处理进行了简化,在月、年报表中遇有“()”、“*”等,一律省去。(×)

8、在地面气象记录年报表(气表-21)中,需统计草面(雪面)最低温度≤0.0℃日数,挑取初、终日并统计初终间日数。(√)

9、自动气象站单轨运行后,所有人工器测仪器仍需保留并照常维护。(√)

10、地面状态仅在14时观测,草面(雪面)温度在02、08、14、20时观测。(×)

四、简答题(15分)

1、请简述气象记录“三性”要求的基本内容,并说明在规范中哪些方面体现了“三性”的要求。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真实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时间观测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2、请将下列天气现象按新规定记入天气现象栏。

605有轻雾,715加浓能见度0.95km,820能见度0.3km,1007能见度1.0km,1130能见度10.0km。1230开始有浮尘能见度3.0km,1310加强能见度1.0km,1420能见度10.0km。1610又出现浮尘能见度4.0km,1720加强,能见度0.9km,1810能见度10.0km。

5.关于空管气象观测的两点讨论 篇五

关键词:空管;气象观测;观测资料管理;飞行服务

引言

随着民航空管事业的快速发展,空管气象观测也日趋成熟。当前空管气象观测已经成为影响飞行器飞行安全的一个关键点。而气象观测数据实时性较强,目前也无法完全依赖于科技设备,对观测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因此,对空管气象工作的经验积累和数据控制成为空管气象观测的一个保障重点。除此之外,对于影响飞行安全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天气的观测工作是空管安全保障的另一重点,因此,本文将以潮汕机场实际运行工作为例探讨当前空管气象观测安全保障的资料控制管理以及相关观测服务在雷雨季节的工作建议。

气象观测资料的控制与管理

气象观测数据是后期气象现象分析和空管安全事件调查的一个重要数据源,如何保障其安全、有效、客观连续也是空管气象观测员的一个重要工作。而与此同时,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也成为民航空管部门相关研究单位研究的重点,以较为先进的北欧国家为例就有北欧气候合作。其通过nord kl m计划实现了北欧五国(包括丹麦、芬兰、挪威、冰岛和瑞典)的气候领域合作。该合作旗帜就有包括对质量质量控制。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空管气象观测资料控制也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研究。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国内观测质量控制,可以参考国外先进质量控制经验。例如建立起如nord kl m相似的质量等级。在控制方法上,nord kl m首先将设计的观测资料分为两种,针对不同的资料质量进行分工控制。这给予我们相关的借鉴,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对空管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实现资料管理的精细化。例如对于恶劣天气与正常天气进行分类、对白天与黑夜进行分类、对夏季多雨与冬季多雾进行分类等等,而在该模式的实现上,已经依赖计算机的空管观测可以通过简单的数据库软件便可以实现电子文档与质量的分类精细化。而依赖计算机的同时,数据必须有相关的后期校验处理,nord kl m提出可以进行范围检查、一致性检查和时变检查等,而针对目前中国空管来说更多的建议采用范围检查,以根据相关气候条件特征进行范围检查做出相应的判断,这对实际空管观测质量控制也是极其有用的。

在质量控制的最后,必须对所有数据进行质量标示。这对于报文要求较为严格的民航空管来说无疑是另一种安全质量控制。对于空管气象报文,报文已经拥有平报、急报和特急报等等级,而此处的质量安全控制标示则从另一方面提出了对观测质量的等级划分,这不仅使现行的实际数据能产生对空管飞行安全服务更好的服务效果,而且对于历史数据的整理、后期区域内气候条件评估和设备评估等一系列观测服务评估有较大的意义。当然,质量标示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给予统一的规范与支持。

飞行服务中的气象观测

提高观测质量、提高基层地面测报质量对于空管飞行安全及相关安全事件检查极为重要,而对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揭阳潮汕机场来说,以夏季的气象为例,天气变化多端,多雨多雷,对飞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文章将借助一些实际工作经验,着重讨论对多雨多雷季节的气象条件下空管观测人员工作应注意的事项及相关对策,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种参考。

2.1 雷雨的测量

首先关注飞行相关度极高的雷雨观测,雷雨是空气极端不稳定情况下产生的剧烈天气现象,经常可能夹带雷暴、暴雨、冰雹和大风等,容易造成飞行器电子故障雷击。因此在雷雨天气下保证观测质量的可靠准确是民航空管气象观测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实际工作中首先应确保仪器仪表的安全准确使用。如,浅层低温场保持场地的土质平整疏松无草,确保感应器和温度表感应的雨、灰尘能够及时擦光。而雨后应重新疏土,及时清理积水,确保温湿度的测量准确无误。又如,对于降水量的测量。在雷雨过后必须及时补测降水量,计入备注栏,定时发报时同时编入最新降水量报文,适当增加雷雨季节的观测次数,以免雨水溢满雨量筒。与此同时,应注意查看采集的雨量强度及分钟数据,对降雨量做精度对比,保证误差在相关规定的可接受范围内。总之,对工具及相关测量报告的处理,在民航空管气象观测中应逐步精细化,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和人员的工作严格性。

其次,对于雷雨天气来说,云、能和天的测量是业务保障的另一重点。对于特定地点的特定天气,在一定时期内会形成一定的发展模式,例如激烈的上升运动将会产生雷雨。揭阳潮汕机场雷雨季节时气压较低,在低气压的环境下,晨间湿度大、温度大,虽然以晴天少云的天气为主,但根据工作的观察,一般到了午夜便有雷雨,如若当天闷热无风则傍晚即可能打雷,上半夜带有雷阵雨。当晨间有浅薄的云层,对流情况较好,午间则将有浓积云发展,午后或傍晚则容易产生雷雨天气。因此,这一系列的观测经验值也可以通过软件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作为观测的另一个数据资料来源。

2.2 风向的测量

风向与级别是影响飞行的另一重要气象参数,因此如何对风进行全面有效的观测是民航空管气象从业人员的另一关注重点。在相关文献中,风向的统计方法有详尽的解说及规定,本文以实际需求借鉴相关文献经验。风向的统计分为风向计算方法和小时数据统计,其中风向的计算方法有算术平均法、矢量平均法、滑动平均法和频率最高法等。四者在不同的采样时间间隔有不一样的误差,因此对应不一样的观测业务,无论是设备软件的算法设计还是观测数据的整理控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一样的算法计算。对于雷雨季节下的定时发报来说,宜采用修正算术平均法。

结束语

空管气象观测在空中交通管理中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资料信息与服务,在空管飞行服务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于观测的基础来说,数据的质量控制日显重要,与此同时雷雨季节造成的空管安全管理问题也成为另一个观测工作的重点。文章从实际出发,综述了有关国外的气象观测质量数据管理与控制以及相关提供飞行服务的空管气象观测,并与此同时提出一系列建议和对策。为相关空管气象观测兄弟单位提供一种参考。

参考文献

6.气象观测论文 篇六

(2009—2014年)

中国气象局 二〇一〇年三月

目 录

一、引言……………………………………………………………3

二、总体目标………………………………………………………4

三、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5

领域1: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设备…………………………………….....5

优先主题1:高精度地面气象要素观测传感器与智能气象观测系统…........5 优先主题2:云、能见度、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6 优先主题3:大气成分观测仪器设备................................................................6 优先主题4:专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6

领域2:高空大气探测仪器设备………………………………………..6

优先主题5:高精度探空传感器........................................................................7 优先主题6:高空臭氧探空仪............................................................................7

领域3:地基遥感探测设备与技术……………………………………..7

优先主题7:天气雷达升级主要技术................................................................7 优先主题8:新型多通道微波辐射计................................................................7 优先主题9:雷电监测设备................................................................................8 优先主题10:雷达遥感探测能力分析及应用..................................................8

领域4:卫星遥感探测基础性与前沿性技术…………………………..8

优先主题11:卫星遥感探测新技术与新方法..................................................8 优先主题12:遥感卫星辐射校正与产品真实性检验仪器设备与技术..........9 优先主题13:卫星及空间天气数据处理和产品系统......................................9

领域5:气象观测方法………………………………………...………...9

优先主题14:气象要素观测方法....................................................................10 优先主题15:导航卫星水汽电离层综合探测及反演方法............................10 优先主题16:微机电传感器测量方法............................................................10

i

优先主题17:移动平台载荷气象探测方法....................................................10

领域6:气象观测产品……………………………………..…………...10

优先主题18: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及产品.........................................................11 优先主题19: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和产品.........................................................11

领域7:气象观测数据信息标准及传输共享技术………….………..11

优先主题20:观测数据信息标准化................................................................12 优先主题21:观测数据信息传输与共享技术................................................12

领域8:气象观测保障………………………………………….……..12

优先主题22:综合气象观测网运行监控及保障技术....................................13 优先主题23:气象计量技术与仪器标定........................................................13

领域9: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业务布局及外场观测试验…………..…..13

优先主题24:综合气象观测网业务布局........................................................13 优先主题25: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观测试验....................................................14 优先主题26:综合气象观测外场试验............................................................14

ii

一、引言

综合气象观测是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基础,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综合气象观测研究是现代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升现代气象业务服务水平的根本保障,是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地基、空基和天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需求的变化以及现代气象业务的发展,我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也逐步显现出如下突出问题:

1.综合气象业务观测质量与气象预报预测需求的差距明显。2.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和稳定可靠性有待提高。观测新技术新方法欠缺,关键器件和设备依赖进口,软硬件发展不平衡。3.站网布局的科学性有待增强,尤其是西部地区站网密度不够。站网布局研究和顶层设计不够,缺乏面向气象预报服务需求的针对性。4.对探测资料的需求分析不足,资料处理和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综合应用水平不高。5.外场观测试验条件、气象装备保障技术落后,与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本计划以业务需求为牵引,以业务应用为核心,以业务急需为优先,以稳定运行为重点,旨在确保现有业务系统的高效稳定

运行,促进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对气象预报预测及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科技支撑作用,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研制和生产具有先进水平的气象探测装备。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综合观测系统稳定发展的智力支持水平。

二、总体目标

实现云、能见度、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实现主要气象要素传感器国产化,使基本气象要素观测精度达到WMO规定要求。发展遥感技术,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指导形成稳定的观测设备研发、生产及改进机制。开展观测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逐步提升观测能力和水平。加强新上自动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的误差分析,保证观测技术的连续性和数据的一致性。研究气候观测网、天气观测网和专业气象观测网等业务布局技术,提出布局的关键技术指标,加强科学发展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方法研究,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开展综合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研究,建立气象观测资料处理和观测产品生成系统,逐步形成融合多种观测资料的能力,提高对预报服务的支撑能力。开展设备自动监控、装备保障技术研发,提升观测系统的技术保障水平和能力,提高观测设备及资料的可用性。开展基准气候系统观测试验和外场对比观测试验,提升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

综合气象观测研究计划总体框架图

三、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

本计划设立9个重点领域,26项优先主题,100项任务。

领域1: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设备

预期目标:针对我国地面观测设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研制出高精度常规气象要素传感器,推动新型传感器技术发展,为实现地面观测全面自动化提供装备,逐步改变长期以来我国气象传感器和观测设备发展缓慢、技术落后的局面,满足气象预报服务的需要。

关键科技问题:地面气象要素观测传感器的精度、稳定性、智能化,数据采集器微型化、通用化;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结冰、积雪、冻土、地面状况、干土层、气溶胶和干湿沉降的自动化观测;专业气象的自动化观测。

优先主题1:高精度地面气象要素观测传感器与智能气象观测系统

高精度湿度传感器产品样机;高精度气压传感器产品样机;

固态降水传感器产品样机;高精度总辐射表、直接辐射表、长波辐射表、紫外辐射表、光合有效辐射表产品样机;微型、低功耗、模块化、网络化的通用数据采集器产品样机;具有参数检测、运行监控、数据质量控制、非线性检定参数的智能气象观测系统。

优先主题2:云、能见度、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

云自动化观测产品样机;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技术;能见度自动观测系统及标校技术;结冰、积雪、冻土、地面状况及干土层自动化观测技术;云光学厚度的多波长辐射仪器研制和反演方法。

优先主题3:大气成分观测仪器设备

基于光腔衰荡光谱观测技术的大气气溶胶吸收系数样机;干湿沉降自动化采样器产品样机;高精度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和非球形粒子散射的偏振技术。

优先主题4:专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

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路面积冰传感器产品系统。

领域2:高空大气探测仪器设备

预期目标:针对我国高空气象观测设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研制出高精度气象探空传感器和高空臭氧探空仪,满足高空天气气候观测需要。

关键科技问题:高空气象探测温压湿传感器的观测精度;高空臭氧探测仪。

优先主题5:高精度探空传感器

高精度湿度传感器;高空硅电桥气压传感器产品样机;北斗卫星导航在气象探空中的应用技术。

优先主题6:高空臭氧探空仪 高精度电化学反应臭氧探空仪样机。

领域3:地基遥感探测设备与技术

预期目标:针对我国天气雷达存在的主要问题,研制新一代天气雷达升级关键技术,提高雷达关键部件及整机可靠性;对激光、毫米波和双偏振雷达遥感探测设备在降水、气溶胶、风和云方面的探测能力进行评估;解决微波辐射计制作工艺、产品及反演算法问题。

关键科技问题: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信号处理,探测模式,速调管性能;微波辐射计的制作工艺和产品算法;高精度雷电定位算法及产品应用;激光、毫米波、双偏振及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能力及应用。

优先主题7:天气雷达升级主要技术

标准化CINRAD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天气雷达弱信号处理和消除雷达干扰回波的技术;提高发射机速调管使用寿命的关键技术;固态发射技术及双线偏振技术的应用。

优先主题8:新型多通道微波辐射计

新型多通道微波辐射计生产工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产品应

用;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反演算法。

优先主题9:雷电监测设备

高精度云间闪探测系统产品样机;云地闪探测仪技术改进和高精度雷电定位算法及产品应用。

优先主题10:雷达遥感探测能力分析及应用

激光雷达探测能力评估;双偏振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和相态识别能力评估;毫米波云雷达探测能力评估;相控阵雷达在天气监测中的应用。

领域4:卫星遥感探测基础性与前沿性技术

预期目标:研究卫星遥感探测基础性与前沿技术。研制与集成辐射校正与真实性检验技术装备,改进辐射校正与真实性检验技术,开发辐射校正与真实性检验业务化观测与处理系统,提高遥感卫星辐射定标精度和遥感产品定量化应用水平。改进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处理和应用技术,提升卫星遥感资料在气象业务中应用水平,增强空间天气天基观测数据处理能力。

关键科技问题:气象卫星基础性与前沿探测技术,天基遥感数据的处理和产品应用,遥感卫星辐射校正与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

优先主题11:卫星遥感探测新技术与新方法

气象卫星遥感探测前沿技术原型(星载降水测量雷达数据处理与应用技术;多谱段多模态高光谱大气成分反演方法;自旋稳

定气象卫星区域观测技术);星载亚毫米波大气探测关键技术;气象卫星星上辐射定标装置。

优先主题12:遥感卫星辐射校正与产品真实性检验仪器设备与技术

辐射校正场与真实性检验外场仪器设备与技术;辐射校正场野外移动定标与真实性检验实验平台系统;气象卫星辐射校正与真实性检验业务化观测与处理系统;遥感卫星实验室光谱与辐射定标技术。

优先主题13:卫星及空间天气数据处理和产品系统

卫星与地基多源观测数据及产品融合技术;遥感卫星与地基同步监测、相互验证灰霾气溶胶技术及其示范系统;利用风云卫星资料反演云、气溶胶和温湿廓线的关键技术;太阳活动对空间天气影响的监测与预报技术。

领域5:气象观测方法

研究目标:挖掘现有设备的观测能力,开展蒸发观测技术、温度测量技术、降水测量、冰雪观测技术方法研究,提高观测精度;研究导航卫星水汽层析、掩星探测技术和微机电云水测量技术;开展移动气象探测方法研究,提高气象观测和资料应用水平。

关键科技问题:固态降水测量方法及自然下垫面真实蒸发量(或蒸散量)的观测与计算方法;导航卫星大气水汽电离层三维探测技术研究,低轨掩星、山基掩星获取温、压、湿等大气参数

廓线的方法;微机电云水测量精度和观测方法;机载和球载遥感遥测方法及自动探空技术。

优先主题14:气象要素观测方法

冗余和通风防辐射测温观测方法;红外地表温度测量技术;称重式降水观测方法;自然下垫面真实蒸发量(或蒸散量)的观测与计算方法;高空探测方法和探空标准化软件;冰雪自动观测关键技术。

优先主题15:导航卫星水汽电离层综合探测及反演方法 导航卫星大气水汽电离层三维探测技术;低轨卫星和山基大气掩星观测技术;掩星(COSMIC)资料质量控制和同化。

优先主题16:微机电传感器测量方法

云水含量传感器芯片产品样机;微机电地面和高空传感器测量方法。

优先主题17:移动平台载荷气象探测方法

基于机载和球载的云和降水观测试验方法;移动平台的自动探空系统;移动平台的遥感探测技术。

领域6:气象观测产品

预期目标:研究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开发自动气象站、风廓线雷达、天气雷达、空基观测资料处理产品,建立产品标准算法库,建立供二次开发使用的公用开发平台,提高我国气象观

测产品的开发水平。

关键科技问题:自动气象站、风廓线雷达、天气雷达、大气成分、空基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技术;自动气象站、风廓线雷达、天气雷达、大气成分和空基气象观测数据处理方法、产品算法。

优先主题18: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及产品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高空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大气成分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方法;新型观测资料综合数据处理技术。

优先主题19: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和产品

天气雷达定标方法和资料质量控制方法;全国天气雷达定量测量降水拼图系统;多波段天气雷达资料应用技术;天气雷达观测产品的标准算法库;风廓线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和产品;风廓线雷达定标及定量提取强度信息技术。

领域7:气象观测数据信息标准及传输共享技术

预期目标:研究观测数据信息标准及管理技术,建立自动气象站、风廓线雷达、天气雷达、空基观测资料等数据信息标准,研究西部地区、高山、海岛等无人站通信传输技术,以及应急机动观测资料通信传输技术,研制规范化的观测数据收集、分发软件,建立标准规范的数据存储共享平台,提高数据传输共享的时效性和数据的应用能力。关键科技问题:气象观测数据格式标准,气象观测数据传输、共享、存储与归档标准;探测站到省的规范化收集、分发软件;气象观测数据传输实时质量控制技术;西部地区、高山、海岛等无人站通信传输技术;应急机动观测资料通信传输技术;数据存储共享平台标准规范。

优先主题20:观测数据信息标准化

新增气象观测数据格式标准;气象观测资料的数据传输标准;气象观测资料数据共享与服务标准;气象观测资料数据库与存储标准;气象观测资料归档标准。

优先主题21:观测数据信息传输与共享技术

探测站到省的规范化收集、分发系统;国外气象观测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气象观测数据传输实时质量控制技术;气象观测数据传输监视与统计分析技术;气象观测数据网格技术应用;西部地区、高山、海岛等无人站通信传输技术;应急机动观测资料通信传输;数据存储共享平台标准规范研究及系统。

领域8:气象观测保障

预期目标:在设备可靠性、运行保障业务体系、气象计量技术、气象物资装备信息化管理、测试维修技术、自动化实时监控及综合评估、定标处理、气象观测数据传输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提高保障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关键科技问题:观测网自动化实时监控和综合评估方法;新一代天气雷达测试与故障检测技术;自动观测设备计量检定测试

技术;气象物资装备全寿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方法。

优先主题22:综合气象观测网运行监控及保障技术 综合气象观测网自动化实时监控与评估技术;气象物资装备全寿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与评估系统;新一代天气雷达测试与故障检测技术;现场移动式检定装置。

优先主题23:气象计量技术与仪器标定

新型湿度传感器和超声风测试技术;自动气象站自动化检测技术;大气成分监测设备的检定校准系统。

领域9: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业务布局及外场观测试验

预期目标:研究国家气候观测网、国家天气观测网、专业气象观测网在优化和调整中面临的主要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形成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布局优化技术。开展气候系统观测试验及气象观测仪器外场对比试验研究,逐步建立气候观测的技术方法,形成对比试验技术规范,为气候变化研究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业务化提供支撑。

关键科技问题:国家气候观测网、国家天气观测网、专业气象观测网的优化设计;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城市和城市群观测网布局方法;基准气候系统观测技术和方法;气象观测仪器外场试验方法。

优先主题24:综合气象观测网业务布局

国家气候监测网业务布局和CCOS观测网络布局;国家天气观测网布局;风廓线雷达组网布局;专业气象观测网业务布局;

城市和城市群观测网布局。

优先主题25: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观测试验

青藏高原动力、热力作用的观测要素、方法、技术和站网布局;青藏高原及东侧观测布局关键技术。

优先主题26:综合气象观测外场试验

7.综合气象观测技术要点分析 篇七

关键词:综合气象观测,观测技术,仪器维护

引言

综合气象观测就是对地基、空基和天基进行综合观测并全面获取气象及其相关信息的手段, 用于满足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经过多年发展, 我国各级气象部门初步建立了适合实际应用的地基、空基和天基相结合的、门类较为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按照“以服务为引领, 以需求为牵引, 努力推进综合观测系统科学发展”的综合观测业务理念, 以保障基础业务稳定运行为中心, 以提高服务能力为目标, 取得了综合观测业务的长足发展, 在气象预报服务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气象观测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的过程, 观测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气象观测技术, 确保观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才能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实时性和可代表性。

1 综合气象观测技术要点分析

综合气象观测是现代气象事业的基础性业务, 有效、准确、完整的气象观测数据为气象部门开展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象服务及科学研究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具有全面、协调及可持续性优势, 能全面获取气象信息, 进行科学合理布局设计, 将不同观测数据相融合后形成观测产品, 同时协调发展气象业务体系中不同观测业务环节及相关业务, 不断提高观测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研发、技术储备等, 增强气象观测业务整体发展潜能, 确保观测业务持续稳定运行。

1.1 防止降水时蒸发皿水溢出或溅出

玉林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雨量充沛, 每年4-9 月是玉林市汛期, 降水强度大且次数频繁。如果出现较强降水时, 未能及时取出蒸发器内过多的水, 就会导致器内水溅出或溢出器外, 致使观测数据失真。为避免降水落入蒸发器后溅出, 可在蒸发器上加盖一个口径为20cm、高15cm的金属圆圈形状的加高罩, 罩上口缘要与蒸发器上口缘一致, 呈刀刃形, 下口为倒扣的酒盅形状, 酒盅的深度和宽度以不被大风吹掉为宜, 待出现强降水前, 将加高罩扣在蒸发皿刀刃形的上口缘铜圈上, 这样就减少或避免了降水滴到器内后溅出, 保证了记录的准确无误, 雨势减小或停止后, 要及时取掉加高罩, 这样就不会影响蒸发量数据了。为避开降水时水溢出蒸发皿, 可另外在旁边加配一个能容纳较多水量的广口瓶, 在广口瓶瓶盖中央插一根试管, 露出广口瓶瓶盖一端的试管连接橡胶管一端, 橡胶管另一端接通蒸发皿倒水小嘴, 在要出现强降水的夜间前夕, 将广口瓶置于蒸发皿旁, 所有端都连接好, 由于强降水导致蒸发皿内水量过多溢出后就会进入广口瓶内, 这样也就获得到了准确的蒸发记录。

1.2 恶劣天气条件下观测注意事项

雷雨天气极易出现大风, 首先要在监控软件中设置大风报警, 一旦出现大风即可自动报警提示。自动气象站大风数据文件保存在OSSMO软件中A ws Source文件夹内, 文件命名为FJ.TXT, 监控软件实时数据与状态窗口左下角和右上角可显示大风信息。雷雨天气也时常伴随出现冰雹, 冰雹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地面观测员必须及时地给地温表等仪器罩上防雹罩, 以防止遭到破坏。同时, 观测员还要收集冰雹数据资料, 其中包括记录冰雹的最大直径, 测量出最大直径>10mm的最大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 并且在再出现冰雹直径在10mm以上时, 续发1 份重要天气报。

1.3 气象仪器设备管护

气象观测仪器及设备的正常运转是开展气象观测工作的基本保证, 日常要做好气象观测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 制定并严格例行全面、系统的气象仪器设备管理维护制度, 重视仪器设备维护管理, 定期检查, 及时发现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处理。

2 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建议

2.1 加强仪器日常管理维护

认真做好交接班仪器交接工作, 检查过程汇总应仔细检查仪器及其运行状况是否正常, 是否出现损坏、故障等问题, 出现问题及时维修处理或配备更换新的仪器, 避免工作中因仪器损坏等出现无法观测等问题而造成数据缺测, 导致观测记录不完整, 既影响了值班情绪, 又破坏了同事之间的团结。每次下班前, 观测人员都要整理好班内事物, 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将任务与接班人员交代清楚, 逐项检查班内每一项事务, 做好校对记录, 有利于发现工作遗漏并尽可能的在下班前完成, 以免给接班人员造成麻烦, 还要向接班人员交代值班期间观测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天气特点及下一班需完成的工作, 这既是对本班工作的总结, 也利于接班人员对上一班工作情况及接班工作任务的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 轻松应对本班工作, 降低预审工作劳动强度。日常, 还要做好气象观测等仪器设备供电系统、通讯系统、防雷设施及运行环境全面检查, 做好观测仪器巡视、维修、维护,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排除, 及时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确保气象观测业务正常运行。

2.2 树立高度的岗位责任心

气象观测人员长期从事重复同样的工作, 工作严谨性、时效高, 尽管大部分气象要素都实现了自动化观测, 但工作量增大, 实时数据未上传、异常、缺测等状况时有发生, 还存在业务用计算机死机等现象导致上传失败等。为避免上述问题影响观测质量, 工作人员在值班期间加强气象观测设备检查和运行监控, 严格执行气象观测设备运行状况监控流程和职责, 应随时监控各类设备运行状况, 观察电脑屏幕变化, 注意刷新, 如果刷新后数据无变化, 就说明出现问题或故障。同时, 要注意查看数据情况, 在每小时发报后, 可依次点开每个窗口查看卸载数据有无异常, 上传数据是否正常上传等, 若存在数据未正常上传, 应立即实行人工手动上传, 这样就会确保气象观测设备运行稳定, 避免实时数据缺测。

2.3 提高观测人员队伍整体素质

气象观测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是观测员做好综合气象观测工作的前提条件, 只有熟练地将专业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各项业务中, 才能更好地完成气象观测工作。平时气象观测人员要经常组织业务学习和培训, 加强对综合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变化和有关业务调整的学习和掌握, 提高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质量。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加大, 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产品准确度和个性化、专业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综合气象观测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 要更进一步重视气象观测技术应用, 认真分析并掌握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技术中的关键点和难点, 加强气象观测设备日常维护管理, 确保气象观测系统稳定、持续运行, 实现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顺利开展。气象观测员要不断提升个人业务水平, 严格遵循气象观测标准, 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认真细致, 沉着冷静, 即使遇到突发天气情况也要确保气象观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保证综合气象观测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田茂.浅析综合气象观测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 2014, 34 (6) .

8.区域气象观测站的维护 篇八

关键词:区域气象观测站;工作原理;常见故障;日常维护

中图分类号:P41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37-1

区域气象观测站是根据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大中城市、特殊地区和专属经济区的气象和环境预报服务需要,为提高全国中小尺度天气监测和临近预报的水平和能力,并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建设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区域气象观测站(CAWS600 RT型)已陆续在乡、镇等位置安装运行,分析并排除自动气象站出现的各种故障,确保自动气象站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保证对预报分析和对外服务正确性的关键

1区域气象观测站

农村气象观测站又称加密自动气象站或区域气象观测站,是根据各地农牧业生产实际和防灾减灾工作需要,在气象站网基础上增加设置的用于自动观测气象要素的气象设施。按照其觀测气象要素的多少,一般又可分为单要素站(降雨量)、两要素站(气温和降雨量)、四要素站(气温、降雨量、风向和风速)以及六要素站(气温、降雨量、风向、风速、相对湿度和气压)。山西偏关县气象局,目前安装了方城单要素站,南堡子两要素站,万家寨四要素站和尚峪六要素站,运行平稳良好。

2区域气象观测站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农村气象观测站由安装支架(包括底座),供电部分(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感应部分(各传感器),数据采集部分、数据传输部分(短信或GPRS方式)等组成。感应部件感应到的信号先经数据采集器处理,然后通过GPRS无线网络平台(或短信平台)将收集的信号发送至数据接收中心,信号经应用软件处理,形成常用的气象基本数据。

3区域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要求与保护

3.1区域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要求

观测场内要平整、清洁,不能有水泥地面或石头;观测场周围应有围栏(一般3m×3m,围栏高度1.5m);观测场附近不能有高大建筑物或者成排树木,建筑物(树木)高度与建筑物(树木)到观测场边缘水平距离之比要小于1:8;观测场周围(10m以内)不能种植高度超过1米的高秆作物。

3.2区域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保护

探测环境是保证探测数据代表性和可用性的前提,在农村气象站运行过程中,要经常保持观测场内的清洁,定期清除杂草,以免杂草过高影响探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同时还要注意周围(10m以内)不能种植高杆作物,附近不能新建超过要求高度的建筑物。近年来,各县气象局安装了大量的区域气象观测站,但随之而来的是维护任务也很重要,不然的话影响了观测站的正常运行。下面就谈一下日常维护注意的事项。

4区域气象观测站常见故障

4.1雨量数据异常

雨量数据不准确。可能原因有雨量筒或漏斗堵塞,导致雨量数据不准确,采集器雨量通讯问题导致采集器记数不准,雨量端子上所连接的105电容损坏,导致雨量数据不准确。

4.2温度数据异常

温度数据不准确。温度数据明显和附近自动站数据不符,和历史极值差距较大,数据通讯正常,但温度数据明显偏大或偏小。检查以下几个方面:检查周围的环境是否对温度产生干扰,温度通风罩周围有通风口或者较强的光反射。检查温度传感器是否正常,用万用表测量温度的电阻值,判断是否符合当前温度:更换传感器判断温度值是否正确。检查数据采集器温度通道,更换数据采集器,查看温度值是否正常。

4.3风传感器异常

风向异常,风向保持某一数据长期不变,检查风向是否空接,要检查风线采集器端子接触是否良好。检查风线是否有断开的地方,使其连接牢固。必要时更换传感器;风速异常,风速值明显偏大,检查传感器是否受损,若传感器有问题,则更换传感器。

4.4太阳能异常

输出电压不正常。没有电压输出,或者输出电压明显偏低,检查以下方面: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检测太阳能的电压输出,如果没有输出值或者电压偏低,说明太阳能电池损坏。检查太阳能电源线是否有破损或断开;输出电流不正常。电压输出正常,但没有电流输出。

5区域气象观测站的日常维护

5.1太阳能供电的维护

太阳能供电是区域气象观测站正常工作的核心,使其正常工作是维护工作的重头戏,切不可大意。在沙尘暴、大风、扬沙、降雨、降雪天气过后,要及时清理太阳能电池板上的覆盖物,使太阳能电池板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定期测量系统蓄电池的供电电压,最好每月一次,如发现电压过低,及时向局里汇报,尽量避免供电系统损坏而造成系统故障和资料缺测。

5.2温度传感器的维护

在沙尘暴、大风、扬沙、降雨、降雪天气过后,要及时清理温度传感器外罩上的覆盖物。定期对百叶箱内灰尘进行清扫,经常检查安装支架和各传感器、太阳能电池板等部件固定是否牢固,如发现螺丝松动,要及时将螺丝拧紧。

5.3雨量筒及雨量传感器的维护

进入冬季前要将雨量筒盖盖上,春季雨季来临之前把雨量筒盖取回;沙尘暴或大风扬沙天气过后,要及时查看雨量筒是否被异物堵塞,如果筒内有杂物要及时清理,以免影响雨量探测数据的准确性;每月至少定期检查一次,清除灰土,沙石、草皮、虫窝、鸟粪等,以免堵塞管道,滤网。

5.4风向、风速传感器的维护

上一篇:余世维沟通学习心得下一篇:由一个笔记本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