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困惑

2024-10-22

初中作文教学困惑(精选9篇)

1.初中作文教学困惑 篇一

对于作文教学的一点困惑

从参加工作至今,已经将近五年,在这五年中,我经历了从高

一、高二到初中三年的各个阶段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与前辈们讨论学习还是自我的反思总结中,作文教学似乎都是一个大难题,在此,谨将我的一点困惑提出,以求大家讨论。

作文教学,无论高中还是初中,似乎都离不开同一套路,无非第一审题立意,第二选材构思,第三结构,第四升华。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或集中或分散,或专题击破或整体完篇,方式方法看似很多,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困难重重。

1、素材单一,无新意。在这个发达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愈发广泛,但事实却是“有问题找百度”,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事,不需要亲力亲为也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分析就能够得出答案,结果造成学生生活阅历少,感悟生活意识较差,不愿思考,不愿观察生活,有些学生的作文永远只有一个主题:打篮球。还有些学生初中三年的作文都在公交车上是否让座的问题上纠结,妈妈的爱永远都是雨夜背着生病的自己奔向医院。我们如何引导学生乐于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如何教会他们调动现有的有限的素材发散思维,将旧材料翻新,写出好作文?

2、未雨绸缪还是亡羊补牢?由于课时有限,我们的即堂作文一般会设置为作文一课时、评讲一课时。所以平时最常见的操作是给学生们提供一个题目,学生即堂作文,教师评改之后就本次作文出现的问题进行评讲,也就是常说的亡羊补牢式的。这样的操作比较有效,学生先实践,在就教师的评讲纠正自己的问题。但同时也出现了问题,这种亡羊补牢式的作文常常面临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每次出现的问题都不一样,但是似乎也都一样,这次讲过的问题,下次的作文解决了,但再上一次讲过的问题下一次的作文里又暴露出来了。所以教师总是感觉疲于奔命,但收效甚微。若在写作前先设置一节指导课,学生作文质量会高很多,能够做到未雨绸缪,在学生还没有犯错误时先制止了他们犯错误。但这样一来,课时安排似乎又会很紧张。

3、专题训练还是整体完篇?在我经历的从高中到初中的教学中,由各个专题逐一击破的作文教学尝试过,整体完篇训练的作文教学也尝试过,但似乎收效都不甚理想。每个专题逐一击破,教师在评改时是只需要关注本专题来评改,还是仍要针对全篇来评改呢?这个专题问题解决了,在完篇作文中又会犯上一个专题已经明确讲过的错误。每个专题讲完后进行完篇的训练时,往往仍然打回原形。若从头就开始完篇训练,又会出现在第二点中出现的教师迫于奔命的情况。所以哪种教学方式更加有效,性价比更加高?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疑问,希望大家能够一起讨论,争取在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提升教学效率。

2.初中作文教学困惑 篇二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总的来说,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积极向上, 表达真情实感。根据农村初中生的作文现状, 应该怎样对症下药, 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调查研究, 认真反思, 找到症结

造成作文难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学生语文基础太差, 字、词、句都难过关; (2) 写作时心理压力大, 再加上要写五六百字, 畏难情绪加剧, 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3) 本地条件差, 可供学生读的书不多, 读书时间少, 头脑空空, 缺乏写作的材料。 (4) 平时没注意引导学生怎样观察, 怎样去获取材料, 练习又缺少系统安排, 有很大的盲目性。

二、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困惑, 对症下药

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什么事都一样, 有了兴趣, 就会产生主动参与、把事情做好的欲望。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兴趣。让他们感觉到写作任务能完成, 逐步对写作产生兴趣, 适应后再逐步提高要求。作文时, 创设一些有趣的活动、情境, 让学生感到轻松、有趣, 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 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写作,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2. 注意指导学生积累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 写作时就只好瞎编乱造。因此, 指导学生不断积累是很有必要的。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写作题材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 作文材料就越充足、内容就越充实具体, 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漠不关心的人, 是不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材料的, 应引导学生参加生活实践、人际交往活动及其他各类活动。观察生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怎么观察生活呢?要随时观察, 即要时时关注生活, 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良好习惯;要用心观察, 即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观察, 从琐碎的小事中挖掘材料, 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闪光点;要反复观察, 当学生对生活现象产生困惑时, 更需要再观察、再思考, 使认识更清晰、更深刻;要动笔记录, 通过写观察日记或观察片段, 把观察到的人、事、物、典型语言、所产生的感受记录下来;要亲身体验, 引导学生多参与、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情感”的土壤。

3. 激励学生多动笔练习写作

熟练的工夫来自于长期的勤学苦练。如果不动笔写, 头脑中的材料再多, 都不能转化为有用的材料, 更不可能提高写作能力。因此, 勤练是必要的。可从写话、习作入手, 以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 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 鼓励他们写想象中的事物,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少写命题作文。教学中还要加强对他们平时练笔的指导, 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 让学生明白:开始写不好是正常的, 防止学生的自卑、自负心理。只有坚持练习, 不断努力, 逐步体会、摸索、掌握写作要领和技巧, 才会真正有所进步。除此之外, 还可以改换练习形式, 增强新鲜感, 使学生有兴趣参与。

4. 辅导学生多修改自己的作文

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在修改过程中有一个重新思考、重新构思、重新认识的过程。指导学生修改他们自己的文章, 可以使他们养成严谨认真对待写作的态度, 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辅导中, 要致力于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 让他们养成认真阅读、反复修改的习惯。提高作文水平, 必须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长期坚持, 并要循序渐进, 不能急于求成。吕叔湘先生说:“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不是靠老师改出来的, 而是靠学生写出来的。”这说明我们在作文批改上要有新的突破, 尤其在批改这一环节上再按老框框进行, 不仅教师费力不讨好, 学生能力还难提高, 所以必须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

3.初中作文教学困惑 篇三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作文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奋战在初中语文教学一线的农村教师们也对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摸索,并探寻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农村初中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动笔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受教育观念、教学条件的影响,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薄弱点,依旧存在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对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惑

首先,农村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慢,作文教学水平得不到切实地提高。如今,信息化时代变化非常快,但农村教师信息封闭,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与外界先进的教学思想观念、好的教学方法了解不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他们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完成教学。自然而然,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只能按固定格式、老套路进行。再加上农村学生基础差,很难写出好作文,这导致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要开展好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还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其次,在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偏重于指导作文形式和技能技巧,忽视了对写作内容的指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虽然我国倡导素质教育多年,但很多地区的教育依旧以应试教育为主,以高分为目的。这自然使得初中作文教学围绕分数打转,教师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得高分,而不重视作文内容,于是让学生反复练习作文的形式与写作技巧,致使学生常常无病呻吟、内容虚假,作文虽美,但无滋无味。

最后,农村初中生面临无内容可写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学生写作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缺乏写作素材。在农村初中生的作文中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学生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写出的作文,却因教师缺乏农村生活经验而得不到教师的认可,以至于学生只能依照教师的要求写作,空话、假话、瞎话的作文大行其道。

二、有效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思考

俗话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农村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感受,发现自己生活中的“趣点”,通过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写作内容。这样,学生才愿意动笔,才想动笔,才能动笔,并从中感受到写作的快乐。

1.引领学生体验生活,积累农村特色的作文素材

农村美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等,都给农村初中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农村学生独有的写作内容。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需因时、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好好利用这些题材,就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闪耀青春的色彩。

如农村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农民在农忙时期、农闲时期不同的生活表现,都是学生可以积累并利用的写作素材。同事,教师要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就能促使学生在发现生活的点滴中,加深对农村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2.为学生提供口头表达、动笔写作的时间和机会

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任务重、时间紧,作文教学总是匆匆带过,教师上堂课,学生回家写篇作文了事,缺乏作文训练的连续性。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能用于写作的时间更少。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从生活中观察、积累,将生活感受转化成文字,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安排写作时间、创造机会写作,更要深入地指导学生写作。此外,教师要充分展示学生写作的成果,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价值,感受到写作的酸甜苦辣,从而培养学生写作的信心,使学生迸发出深入写作的意愿。如在学校、班级上品评学生作文,举行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读书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写作的平台,写作自然不会成为难事。

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让学生从生活入手,品味情感,在群体学习中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而在写作活动设立激励机制,点评、竞赛、荣誉,可大大提升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愿写、想写、乐写。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能得到极大地提高。

在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美、自然美、风俗美、人情美,挖掘生活中的小情趣,发现细微的美,如飞鸟走兽、小昆虫、小树叶、小嫩芽等。教师要多鼓励、多点评、多表扬学生,与学生交流讨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结合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开阔作文教学视野,探讨新时期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欧泽贵.关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9).

[2]雷徐锋.浅谈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2).

[3]张永.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2).

[4]刘东梅.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才智,2016,(6).

[5]周琴.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长三角(教育),2012,(10).

4.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困惑 篇四

您好!祝您暑假快乐!再次感谢您在陕西师范大学培训期间对我们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这是根据老师们所填问卷整理出的教学实践困惑。供大家交流研讨。

经过整理,老师们反映出的困惑有以下几方面:

通识类——教学艺术如何提高实现?如何让学生从课堂中得到享受?师德的评价标准。理解与教育学生——学生学习力差异大,教学方法的选择不知应该注重哪部分。教书与育人的问题矛盾。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自主学习差,难引导。差生的转换方法及案例。因学生无法配合,好多先进的理念用不上。思维能力、人文知识与应试能力的选择。

课堂教学——教学重难点突破,化学兴趣性教学。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思考。三维目标落实。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与具体目标的关系。对化学语言的书写和表达是阻碍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

教学模式的选用——对教学模式的学习注重了教学成绩,对教师的课堂过程关注减少。实验教学——大班如何实现,缺乏专业准备实验的老师,学生探究时间难把握。探究的重、难点。学时与学生探究实践的矛盾。如何使实验生活化问题。处理有效探究中的有效点及怎样达到有效性?

教学资源——资源少。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培训平台。课程资源开发不熟悉,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验室和班级数严重不配套,学生实验不能按教学进度和设计完成。教材内容简单。课后作业层次不清,量少,典型性不太强。

教师合作交流——教师少,缺少交流机会。

5.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困惑 篇五

临武楚江中学

吴亚强

在这些年的生物教学工作中,本人体会到新教材凝聚着先进教育理念,贯穿着严谨的知识体系,渗透着张扬个性的人本思想,折射着现代最新科技成果的光芒,顺应着时代的呼唤。尤其是学生实验部分的教材,焕然一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技能全面,更是体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也存在不少困惑。

1、中考地位不高,师生难重视

由于生物学科自身内容的原因,学生在初二就会结束生物学的学习。同时,由于在中考中,生物学科所占权重不大,还远不比物理,化学等学科。因此,师生对于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都不高,学校也不会将过多的财力、物力投入到生物实验教学中来,对生物实验教学也不会有过高要求,这进一步导致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一直不高。

2、实验过程表面热闹,实验最终目的难以体现

6.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困惑 篇六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一、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哪个更重要?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课堂上,有时学生会把老师的预设内容引走,这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呢?如果以教师的设计为主,那就违背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果放开的让学生活动、讨论,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究竟有多大的意义?教学任务又如何完成呢?

二、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如何安排?

语文教师都知道:一课书一般一课时是完成不了的,而我们的很多课需要趁热打铁,但我们语文课时有限,一周五节课(九年级)一天一节课,今天上个半头,拖到明天再上个半头,这样做效果很不理想,如何处理教学中的这个矛盾呢?

三、课改下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

目前,全社会都有这样的共识:当前的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普遍下降:提笔忘字,字写得难看,错别字严重„„不错,新课改下学生的主动意识确实增强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的基本功也下降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不为此而忧虑,我们该如何教,教什么?

四、如何评价一节好课?

很多公开课主讲教师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潜意识,这个意识就是,这堂课如何让听课教师都感觉良好,如何让评委满意。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如:如何运用多媒体;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才是一节好课。其实,我们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即:教学的目标是学生,一节课的好坏与否,学生最有发言权,怎样让学生满意,这才是回归教育的本来面貌,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不是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来呢?

五、“抓纲务本”在新课改下是否不合适宜了?(“纲”在新课改下已改为“课标”了)

目前困惑初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就是:考试又不考课本上的课文(课内现代文不考,古诗文还考),教材教不教,教的好与不好,这都显得无足轻重了,甚至认为,教课内的还不如教课外的。

诚然,教材只是个范例,但我们在松懈丢开“范例”的同时,我们连同基础知识的教学也一同松懈丢失掉了——这恐怕也是造成我们中小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吧。造成这促松懈的根源是考试这个导向问题:“考什么我们教什么。”不要责怪语文教师有这样的想法,这也是我们作教师的无奈与悲哀,我们觉得好的东西却不能把它教给学生,只是因为考试不考。没有什么比这还让我们感到痛苦的了。

如何解决困挠我们的这个问题,如何才能两全其美,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教是为了不教”。我想:教是前提,不教是结果。“教”这一环节我们是否做扎实了?考试是导向,只有它明确告诉教师:要务本。“教”这一环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把“教”这一环节做好做到位做牢实了,才能真正达到不教这个结果。

六、我们语文教师和学生一同做语文试卷为什么很难得满分?(作文除外)

语文老师应该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在做练习题或与学生一同考试,或在改语文卷时,不自觉得会去找“参考答案”,甚至没有参考答案就不知所措,因为我们无法做到与答案相同的答案来,我们的困惑是:参考答案是谁制定的,是怎样制定的?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在阅读理解中,因理解的差异,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正如“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很难做到和出题人或制定答案的人一致的答案来,而现在的参考答案(实则可能是标准答案),是否是多人讨论后制定的呢?是否能代表正确科学的一个参考标准呢?还有很多答案讲要点,如答对一个要点给1分,是否能在出题时就指明本题有几个要点呢?如果不指明本题有几个要点的话,又想考查我们什么呢?教师都不能答得这般完美,我们又如何去要求学生呢?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可能并不且有代表性,说得不对的地方还望专家们批评指正。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狠抓常规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新课程教育,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现将本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重视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学习,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深深体会到:当一位语文教师不容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加不容易。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导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语文教师一直走在实验的前列,课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2、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交流活动,做好备课组的组织工作,每周保证一次集中讨论的时间。重点研究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本学期我们共进行了15次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活动,从活动看,课堂上不仅有漂亮的板书、精彩的教案、完美的课堂设计、精心制作的精美课件,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资源,令广大师生赏心悦目,而且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情境、情景,让学生多动、多思,展开联想,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了有“生命”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由“灌输”转变为“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价值。课后上课的教师都说说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思路,我们整个小组也对这些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课,不仅肯定了他们教学的优点,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他们教学中的不足。通过这些活动,使我们组的教师更好地学习了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取长补短,提高了业务素质,练就更扎实的基本功,更深刻领会了新课程理念,可以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3、加强教改与教学科研。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这一学期,我们在学校教导处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率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在教学反思和论文撰写方面,我们组的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写写教学心得论文、案例。以此来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我们平时鼓励教师随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多多撰写教学反思、多多撰写教学论文,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4、坚持听课制度,本学期我们组的老师都能按学校的要求分阶段完成听课任务,每月4节以上,有的老师超额完成了学校规定的任务。

5、在示范课中互相获得提高和教益。在本学期,我们组织了两次教师示范课、展示课活动。每次,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每人都按要求认真准备了一堂课,在课堂上要求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目标。邀请各年级同科教师都来听课、评课。通过讲课、听课、评课,各位老师都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劣之处。对于不足之处,大家都能虚心接受并能认真改进,这样就有效地促进了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让每个人都能吸收他人长处,弥补己身之不足。

总之,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组的工作还存在不少不足:如听课、评课制度没有很好落实,虽有客观因素存在,但主观因素却更重要;另外,教育科研还要真正重视起来,多一点创意。如何把每项工作都做好,其实有一定艺术。今后,语文教研组将迎难而上,真正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进。

工作总结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本学期我担任九

(三)班语文及八

(二)、(三)两班的生物教学工作。由于学校对教学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这三个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杨修之死》的时候,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投影片,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同行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八年级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2、3)两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学校、年级组和教研组组织的各种会议和培训学习,认真领会每一次的会议精神,并且做好记录,从中吸取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法,再加以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教育教学方面。

1、备课。做到不但备学生而且要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好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一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堂课进行总结,写好课后反思。

2、上课。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好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分类总结,及时进行的评讲,并针对出现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辅导。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5、本学期,我们学校还开展了“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结对”活动,我有幸和我们教研组老教师林老师结成一对。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互相学习,互相听课,互相取长补短,一学期下来,我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7.初中作文教学困惑 篇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困惑,对策

一、概述阅读教学及其问题设计

想要推广初中阅读教学法, 就要对其概念及基本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深入研究它的具体策略。

1.阅读教学的概念及基本方法。阅读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行为, 通过教学材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互相交流沟通。具体行为表现为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整个教学材料中所要表现的具体内容, 包括了各种文字形式和深层次含义。在使用阅读教学法时, 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接受和适应能力, 只有学生真正适应了这种教学方法, 才能够使其发挥到最大的作用。阅读教学法除了提高学生对教学材料的理解外, 更应该将其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一种发散性思维, 使其不只是理解教学材料中所包含的知识、寓意。更应该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 探索更多教学材料以外的, 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教学教会学生的不只是收获课本上单一的知识, 而是使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并且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2.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及其原则。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环节对阅读教学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指的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教学材料进行阅读和理解而设计的一些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教学材料, 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想要去了解这些材料。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教学材料的内容。因此, 要使阅读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 就要设计一些比较优秀的问题。以下, 是在进行问题设计时, 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性问题。 (1) 设计的问题要与实际教学结合, 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内容、不能超出学生的适应能力; (2) 设计的问题不要过于简单, 要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 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与想象空间; (3) 设计的问题要联系教学材料, 对教学有实际的引导作用, 有一定的意义和内涵。

二、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当前的困惑及对策

1.当前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困惑。阅读教学法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中已经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 但是效果还不够明显, 通过对初中语文的阅读教育调查发现, 主要原因是当前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1) 问题设计单一化。有一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总是采用同一种提问方式, 学生对这些问题早已经司空见惯, 很难提起兴趣继续阅读, 这就促使阅读教学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 (2) 问题设计没有体现实际应用意义。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没有实际起到引导学生的目的, 只是一味追求问题数量的多少, 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真正思考他们所要猎取的内容, 导致了阅读教学效果不佳, 制约了阅读教学的发展。

2.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对策。 (1) 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适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科目学习。所以, 根据这一特点, 在问题的设计上, 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境, 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这些问题中, 从而帮助他们对教学材料有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高科技的教学仪器来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比如现在初中教学中会经常使用到的投影仪、幻灯片等等。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 九年级上册鲁迅先生“故乡”这一章节中, 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生平的简介, 让学生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在讲解课文的时候, 还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故乡这篇文章的视频, 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视频, 可以使学生感受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情节是课文中未提及的, 然后通过提问与思考, 发散学生的思维, 来完成阅读教学。 (2) 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适应能力相适应。每一个学生对新事物与新知识的接受与适应能力都是不同的, 因此,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与适应能力。只有这样设计问题, 才能使阅读教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 九年级上册“成功”一节中, 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有不同兴趣爱好的, 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有所差异的学生进行分组, 每一个小组都应该包括不同类型的学生。这样所分出的小组全面性更突出, 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分完组后, 教师可以让每一组都来讨论对成功的认识与理解, 然后每个组派出一名代表对本组的理解进行归纳总结。 (3) 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探索能力相适应。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如何才能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 就要在设计问题的时候突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如在上述问题“成功”一节中, 小组讨论之后,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自由辩论的时间, 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来进行自由辩论, 看他们哪个组的论据更加具有说服力。通过自由辩论, 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激发学生对未知生命的探索欲望。这样, 阅读教学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育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教育, 所以, 它的效果如何, 直接影响着我国文化的传承效果。因此, 本文从何如进行阅读教育、阅读教育中设计问题环节的注意原则以及现阶段阅读教育依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一剖析, 提出了一些设计问题时的具体对策。通过这些措施, 能够真正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

8.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教学困境

新课改是当前我国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发展对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开展有一定影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已经由以往的注重英语阅读中词汇教学转变为对学生英语综合表达能力的训练。而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环节,存在教师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进而导致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偏低,无法将自身对阅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这些问题。所以在以后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应重视这些问题以便提高教学水平。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困境和现状

(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且方法不当。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英语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片面认为英语教学只是要求学生进行单词记忆和课文背诵,但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显然重视不够。其次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大多数为板书教学,教师将课本文章中的重点内容提取出来,照抄在黑板上,而学生则在下面记好笔记,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训练无从体现。

(二)阅读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且枯燥。

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所选择的英语阅读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且枯燥。根据课本内容看,主要阅读内容模块安排分为:vocabulary learning(词汇学习),read quickly and answer(快速阅读并回答),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听录音并跟读),read again and do some exercises or retell the text(再次阅读和做一些练习或复述课文)。不难看出,这样的课程安排相对比较枯燥,学生不得不按照这样的方式学习,所以阅读教学的意义难以体现。

(三)课本阅读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

当前初中英语课本当中有许多阅读资源可以有效利用,但是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挖掘程度还不够。

比如课本当中有许多幅漫画构成的对话,本身足以吸引学生,且这些对话内容往往是具有丰富知识性的。另外,在每个单元的结尾处,依然有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总结性段落。如“A healthy lifestyle,the Chinese way”总结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又如eat breakfast,do morning exercise,这些都是中国人的健康生活方式。但是许多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一部分资源,认为课本中这些总结性段落没有实际阅读价值,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忽视,进而导致课本阅读资源利用不合理。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水平提升的对策

(一)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水平要实现质的飞跃,首先就要合理地利用课本中的阅读资源。初中英语课本中有许多优秀文章可以借鉴,学生合理地对其进行应用有利于自身阅读活动的开展。

比如八年级英语课本中有这样一部分内容“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题目下面讲述的是霍金的故事,这其中就有对其事件的基本介绍。如霍金这一生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就,对自身遭受的苦难又具有怎样的态度。另外有霍金给出的一些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建议,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可以有效利用这一部分内容,让学生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反复阅读课本中出现的阅读素材,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语感,丰富学生视野。

(二)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对于自身要求应不断提升,一方面时刻注重对自身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针对全新教学理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将新课程改革之后的教育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设计符合教学现状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所以教师不仅要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要积极努力地进行教学理念的完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互动的结果。其次,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明确教学情境创设对学生的帮助作用,以期提高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兴趣。如七年级英语第一单元中“welcome to the unit”,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英语的第一课,这一课主要针对初入初中校园的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知识介绍,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与学生更贴近,更有利于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让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谈谈自己来到初中的感受,交流自身对初中英语学习的期望等,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英语课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三)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及阅读兴趣的培养。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觉阅读习惯和意识,并逐步形成课外阅读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比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英文报纸,或者看一些图文并茂的英文周刊,帮助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多看一些英文电影,听一些英文歌,不要过于注重其中词义,只需大致理解,培养语感,目的是实现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总之,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只要教师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同时有效利用英语课本资源及课外阅读资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必然会得到提升和突破。

参考文献:

[1]陈桂平.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及对策浅析[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4,34:19-20.

9.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篇九

闻德中学

唐龙

教学过程中,体会人人会有,教的时间越长,感受往往会越多,体会往往也会越丰富;当然,教学过程中,困惑也是人人会有,不过教的时间越长,困惑往往会越少,这与我们每个老师的辛勤付出和不断进取密切相关,下面我以我们学校初三老师提出的共性问题,说说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和解决的方法。

一、教学中的困惑

1、使用教材过程中的困惑 新教材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胆扬弃。我们感觉新教材确实分散了难点、降低了难度,但是有些章节编排较乱,使得一些内容在根据教材顺序学习时,显得突兀,学生不易接受,有些知识点顺序安排也欠妥。比如,初三化学课本中的第一单元第一节: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就把分子原子元素做了一些叙述,导致学生一学到这就觉得云里雾里的,虽然设计了一些图示,但这些抽象的知识,学生仍然觉得无法接受。还有,在使用新教材时,老师反映某些实验效果不理想或不易完成,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在按照教材中提供的实验装臵、药品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实验了数次,效果不好,出现的问题是:两个针筒和中间玻璃管的固定;玻璃管的粗细,玻璃管太粗,不易与针筒连接;铜丝的多少,铜丝过多,玻璃管内不易装入,铜丝过少,氧气消耗不尽等。

另外,如何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如果没有中考这根指挥棒,我们感觉往往像在穿新鞋走老路,像“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节,悬浊液、乳浊液、分散微粒的直径、溶解过程的微观解释以及能量变化,新课标中只提出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那么到底应该落实到什么程度呢?

2、课时紧张的困惑

初三化学老师上了一个学期后,最大的感触就是课时很紧。新学科,学生比较陌生,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学快了后进生跟不上,学慢了进度跟不上,老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何况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直接归纳,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得时间分配出现困难。而且我校实施了教学改革——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如新授课型,第一环节教师活动,引入新课及展示学习目标,大约五分钟;第二环节,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大约十分钟;第三环节,教师精讲,归纳分析重要知识点,大约十五分钟;第四环节,当堂训练,教师点拨,大约十分钟。这样的方案实施下去,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明显增多,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但是也许是因为模式的运用并不完全成熟,所以也出现了很多相关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觉得课时很紧,教师精讲的时间只有十五分钟,所以即使选重点讲,进度还是会偏慢一些。特别是有些涉及到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的课题,更是难以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课堂模式从理论上确实对学生有益,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3、实验教学中的困惑 初三化学课时紧张,做实验费时费力,所以有时会感觉做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还不如讲实验,学生背实验来得简单,既省时又有针对性,因此老师偏重理论教学,把原本可以分组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忽略了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作用。现在的教材,增加了不少家庭小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应引导学生广泛的开展对平时家庭生活和周围的工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如在煤炉中煤球的燃烧、水垢的清除等,可以让学生在家动手验证所学的知识,同时,在课堂上结合自然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有时我们却不能有机结合,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有趣,失去了最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机会。

4、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困惑 元素化合物课是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常见课型。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描述性的化学知识,内容庞杂、材料琐碎、涉及的化学现象和各种化学反应较多,再加上不容易记忆,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知识杂乱,而思维潜力没有得到发挥,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又感到束手无策。有的学生则把精力用在机械记忆上、死背硬记化学反应。

5、学生管理上的困惑 初中三年,我认为初三的学生是叛逆的重要时期。老师普遍反映,初三的学生真得很难管,叛逆心理较强的学生,上课不听老师的话,不能遵守课堂纪律,爱出风头,好逞强,女生爱漂亮,男生爱帅气,甚至有极其个别的学生偶尔顶撞老师,有时还会发生聚众斗殴等恶性事件。这样的学生最令年轻的老师头疼,因为年轻的老师有时缺乏耐心,更多地是缺乏经验。二.教学中解决困惑的具体措施

1、使用教材的改进方法:初三化学课本中的第一单元第一节: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对分子原子元素的内容,老师可以少讲或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觉得挺有意思,并且只记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元素就不用细学,一带而过就可以了,学习第二单元时,学生就不会受第一单元模糊混乱知识的影响,在老师的带领下,就会清楚地把原子分子元素的知识理清理顺,学会学好。对于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我们学校的老师一般采用先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进行测定,为了少污染一般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现象明显,说明问题。而后再做用铜丝加热的方法测定氧气的含量,也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只是可视度很差,两者结合来做,比只做用铜丝加热的方法要好一些。

2、课时紧张的解决方法。解决教学时间还需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联系起来。毋庸臵疑,新课程需要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按照“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不断的实验探索和改进中较好的去解决这个问题。新课堂教学模式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通常一节课下来可分为一下几个阶段:1.教师活动:提出教学目标2.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解决简单常见练习3.教师活动:精讲教学内容,不带入过多的重复罗嗦性的语言文字。4.学生活动:完成课后典型练习。5.教师点评。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选取组长组织讨论学习,课堂上生帮生的学习形式,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实验教学的解决方法

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臵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解惑”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绪言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空杯生牛奶”、“清水变果汁”、“烧不坏的手帕”,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动口,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无疑,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开始。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这一新课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高的求知欲和较大的学习热情,关键是教师如何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高涨,我认为做好实验是关键。常言道:眼见为实。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初三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好奇心,恨不得早一点跨进化学科学的殿堂,更希望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亲手动一动、做一做,化学课堂教学应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更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完成家庭实验,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改进,从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分别让学生亲自向石蕊试液和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这时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通过亲自实验,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教师再作分析、归纳,就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改进方法

教学时要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来感受、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发现和发展的过程。还要抓住物质的结构这条主线,突出物质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通过理解、推导让学生自觉地去掌握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克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因此全面正确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内在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还必须让学生明确物质的性质反映着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用途、保存和检验这一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自身体系。因此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是贯穿在各知识点教学中的核心,在教学中以结构理论带性质,抓性质带制法,用途,保存和检验。

5、学生管理上的解决方法

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不要将叛逆学生视为异类,用爱去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十分形象地指出:对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些论述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信心,向着好学生的方向努力,最终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形成叛逆的原因,分析自身在教育学生上的不足,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对学生冷嘲热讽、不对他们进行心理施暴,用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同时老师也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长处,对不足之处用适当的方法指出,这时候,肯定、鼓励和表扬显得尤为重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老师还要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思维,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言,正确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的快感,以激励他们不断前进。避免我们的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进而使学生对我们的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

上一篇:管理方工程承包协议书下一篇:小游戏需求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