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常识(通用8篇)
1.诗词常识 篇一
小学诗词常识判断
1、“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
2、卢纶的《长安春望》体现了“大历十才子”诗中的“阳刚之美”。
3、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其声凄切、哀伤。又名玉笛、短笛、芦笛等。
4、刘著的《鹧鸪天》,从“寄与吴姬”的字面看,当是作者入金后客居北地时怀念远在江南的一位女子的怀人之作,貌似“香艳”的爱情词,实际上蕴含着刻骨铭心的亡国之恨。
5、吕岩,字洞宾,唐代道士,后道教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相传曾在长安酒肆中遇钟离权,“黄粱一梦”后经点化得道。
7、杨万里的《舟过安仁》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出了童子的顽皮淘气,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8、“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运用细致的描写,刻画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9、朱熹在“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一句中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
10、“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中“一”的意思相同。
11、“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雨雪”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
12、《采薇》了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13、《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常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来增强抒情效果。
14、杜甫的《春夜喜雨》写于761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于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花重锦官城”中“锦官城”就是指成都,“花重”是说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15、“旧时茅店社林边”中,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
16、“明月别枝惊鹊”意思是月亮升上树梢时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喜鹊,“别枝”是指月光移过树枝。
17、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
18、《天净沙
秋》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是题目。
19、《天净沙
秋》中尾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用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20、“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21、“潇潇暮雨子规啼”中“子规”即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22、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休将白发唱黄鸡” 意思是世事匆促,光景催年,表达的是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2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巧用比喻,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24、乐府初设于秦,是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武帝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25、“北斗阑干南斗斜”中北斗南斗都由七颗星组成,形状像斗,一个在北,一个在南。
2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的“折柳”指古人送别时折柳相送以表达惜别之情的习俗。
27、“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写出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
28、僧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
29、“衡阳归雁几封书”,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湖南衡阳的回雁峰,便不再南飞,只等来年春天再飞回北方。所以,衡阳雁就成为古人传情达意的信使形象,常用来寄托思念亲友、留恋故园之情。30、元日: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31、“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3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句中,桃是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3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就是指山西的杏花村。
3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中,作者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高洁清白的品格。
3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⑤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借松树的坚韧顽强,表明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品质。
3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
3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
38、“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互文的修辞,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39、《江雪》中塑造的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40、“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两句批评了“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
41、王冕诗句“吾家洗砚池头树”中化用了王献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42、“九州生气恃风雷”意思是,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2.诗词常识 篇二
一、对诗的结构的把握
诗有自己的构成模式:起承转合。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 是旧时诗文惯用的行文方法, 后泛指文章作法。下面我以《师说》为例讲述什么是起承转合。“起”是文章的开头, 一般紧承题目, 如《师说》的第一句:“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便是起, 它紧扣题目的“师”字来谈。“承”是承接, 一般是承接前文做更进一步的解释。《师说》第二段:“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这一段就具体讲述了老师存在的原因和必要性。“转”是宕开一笔转述其他, 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师说》的第三段叙述了当今社会关于从师的风气问题, 不再是单纯对老师的定义进行阐释, 而是关注了更广阔的社会现象, 这就是宕开一笔, 看似与上文疏远了, 实际是加深了文章的内涵。“合”是结尾, 一般扣住题目和开头, 就是和前文合。师说的第四段就是“合”, 从第三段对社会现象的叙述转到呼应前文关于“师”的论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在许多的诗歌中也存在起承转合的写法。
例如: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 鸣弦暂辍弹。闻潮 (起)
府中连骑出, 江上待潮观。观潮 (承)
照日秋空通, 浮天渤解宽。背景 (转)
惊涛来似雪, 一座凛生寒。潮景 (合)
第一联“起”, 交代事件的发生, 呼应了题目的“望潮”:潮水袭来, 发出轰隆隆的声音。第二联“承”, 承接第一联继续交代潮水来临后人们的举动“连骑出”“待观潮”, 气势豪壮。第三联“转”, 不再写壮阔的潮水和盛大的观潮景象, 转而写这一场面的宏大的背景:秋高日明, 钱塘宽阔。烘托了潮水的汹涌, 这一联看似和观潮没什么关系, 但是恰恰是这个宏大的背景丰富了观潮的画面感, 强化了诗歌的豪迈基调。最后一联“合”, 发出观潮的议论, 呼应标题中的“望潮作”:惊涛来似雪, 一座凛生寒。学生如果知道起承转合的结构模式就不难理解诗歌的写作思路, 也就会更好的读懂内容, 尤其是更能明白看似和其他几联不太关联的第三联的存在作用。
如同诗歌的起承转合一样有一些词也是有自己的固定写作模式的。那就是起、结和过片。
二、词的起、结和过片
(1) “起”。起就是词的开篇, 从什么入手写起。
“起”通常有景起、情起、事起三类, 并以景起为多。
景起。即由景入情以景衬情。如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情起。则往往直抒胸臆, 如《满江红》:“怒发冲冠, 凭栏处、潇潇雨歇。”
事起。常采用回忆方式, 构成今昔对比的格局。
辛弃疾的《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追忆其青年时期起义抗金、率骑南归的军事生涯, 下片则以“追往事, 叹今吾”承转, 写今天罢官赋闲的处境, 从而形成今昔强烈的对比。
(2) 结, 就是词的结尾。
结通常分景结情结两种。
景结, 如清真词“断肠院落, 一帘风絮”。
情结, 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3) 过片。过片就是文章的过渡之处。
过片处的基本要求是:上片的结处如奔马收缰, 既要勒住, 又要为下片留有余地。下片的起处则须起新意, 辟新境, 并和上片保持血脉联系。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片赋赤壁壮观, 下片缅怀英哲和自我抒情。上片结处“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句束上, “豪杰”句启下。在起、结和过片中过片对我们理解诗词更为重要。
下面的这一道题就充分体现了词的过片的作用。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 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 云来去, 数枝雪。
胜绝, 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 知人倚、画楼月。
题目问:词的上片写了怎样的景?
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词的下片前两句是词的过片句,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答这道题就非常容易了。下片的前两句是:“胜绝, 愁亦绝。”其中的“胜绝”是总结上文的, 交代了上片的景是极美的, 所以上片是写了极美的景。
3.教育,依据常识教常识 篇三
常识,即普通的知识,众所周知的知识,一般的知识,是无须解释或加以论证的知识。在这个物欲横流、功利主义盛行、追求标新立异的时代,教育界也不缺少新奇的理论,不缺少所谓的种种教育新说。青年教师常常易被迷惑,赶时髦,而忘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忘了教育的基本常识,导致学生应有的素质没有养成。
事实上,无视常识的教育,说严重些就是误人子弟!只有尊重教育常识,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感悟,才能使我们在正确的教育大道上阔步行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为师者基本的要求。优秀的教师是教育优秀的根本,教师是最好的教育资源。作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优秀的教师应有较高文明素养,才能担起育人的责任。教育者缺乏文明素养,他的学生就可能粗俗。“中国教育根本不输在所谓的硬件上,在教育理念,具体到教师素养方面,我们可能比文明国家落后一个世纪。”“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终止。”进德修业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持续的学习将使教师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撑自己作为一个文明人的操守,而这也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成长状态能够激起学生对新事物、美好事物的欲求,使学生主动地迈向更高的生命境界。
教育是塑造人、发展人的事业,这是常识。在这本书中,作者说道:“教育是为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教育本身就是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教育就是播种,今天种下什么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花——一个人在童年的教育时期里不经意间播下的种子,会影响其一生。因此,他呼吁教师要在学生心中“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看到别人跌跤不要嘲笑,教育学生在庸俗的笑声中不要丧失道德判断,要同情弱者……把传播仁爱当做教育的内容,把育人当成教育的首要任务。
反思时下的一些教育,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育人的责任,而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被强化了。教育若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严格说来就不成其为教育了。把分数当作“可爱”之物,那本该可爱的品格自然就被忽视了,其背后折射出教育者是把学生看做一种工具,而教育本身应有的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却被舍弃了。只有打破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方式,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完善人格的人,而不仅仅是培养出来一些只会应试,却在人格、情感、心理等方面有缺失的学生。
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是常识。然而,这条常识也经常被人忽视。“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是卢梭的教育箴言。吴非先生也一再强调:“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很多事,都不要急。教师的工作,很大意义上也是留给未来的,至于我们的劳动价值,可能也得让后人去评说。”当我们回首往事,想想当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或多或少都有让自己后悔的事。其实,这些事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急”惹的祸!有些事情,当时还以为自己很聪明,可若干年后,再去回味,可能就是另一番滋味:只是为了一时的虚荣,为了一些虚无的头衔而急不可耐地揠苗助长。所以,“为了明天的不后悔,今天就不要急”。
教育需要常识,基于常识的教育才是人的教育。“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贵的气质,让学生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有精神上的追求,有高尚的人生目的。他可以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和芸芸众生一样,过普通的生活,但他的教养必须是优秀的。”这需要教育者不能“跪倒在馒头前”,而要用生命吟咏教育之诗!有梦想,教育才有诗意,教育者才能获得真正的精神快乐,领略到诗和梦的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小学)
□责任编辑 万永勇
4.常识-科技常识 篇四
1.科学
科学有若干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反映出科学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而且科学本身也在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化,给科学下一个永恒不变的定义是难以做到的。我们把众多的科学定义加以概括,指出为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共同概念,那就是科学知识、科学研究活动、科学社会建制的统一体。2.技术
技术是人类运用知识、经验和技能,并借助物质手段以达到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的完整系统。它是人们的知识和能力同物质手段相结合,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过程。3.科学精神及特征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科学精神应包括12个方面的特征:
(1)执着的探索精神。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2)创新、改革精神。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
(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
(4)理性精神。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
(5)求实精神。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6)求真精神。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科学家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
(7)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8)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9)协作精神。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10)民主精神。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
(11)开放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12)功利精神。科学是生产力,科学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当为人类社会谋福利。4.科学方法及特点
科学方法是人类所有认识方法中比较高级、比较复杂的一种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1)鲜明的主体性,科学方法体现了科学认识主体的主动性、认识主体的创造性以及具有明显的目的性;(2)充分的合乎规律性,是以合乎理论规律为主体的科学知识程序化;(3)高度的保真性,是以观察和实验以及他们与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对研究对象进行量的考察,保证所获得的实验事实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内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应从以下几方面加深理解: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使命是把经济搞上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谛在于科技与经济要一体化。(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4)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关键是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6.技术创新的定义和本质
技术创新被定义为与新产品的制造、新工艺过程或设备的商业应用有关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其他商业活动。它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服务创新。简单地说,技术创新是指将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引入市场。7.中国五大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 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学术声望最高的国际大奖。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9.“863”计划
1986年3月,在四位著名老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的积极倡议下,我国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10.基因技术
基因由人体细胞核内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变幻莫测的基因排序决定了人类的遗传变异特性。人类基因组研究是一项生命科学的基础性研究。有科学家把基因组图谱看成是指路图,或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也有科学家把基因组图谱比作字典。但不论是从哪个角度去阐释,破解人类自身基因密码,以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其应用前景都是极其美好的。人类10万个基因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染色体位置被破译后,将成为医学和生物制药产业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泉。11.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是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领域。
12.人类基因组计划
一般是指于1990年美国政府资助启动的研究人类基因组的计划。它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科学”项目,其意义和影响被誉为不亚于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载人飞船登月的“阿波罗计划”。以后世界各国也都有各自的研究人类基因组的计划。13.细胞工程
是在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细胞工程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细胞养殖和细胞融合。
14.“克隆”技术
“克隆”(Clone)本意是无性繁殖,它不靠性细胞而是生物的体细胞进行繁殖。15.仿生学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属于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物理学、数学、控制论、工程学等学科领域。仿生学把各种生物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理作为生物模型进行研究,希望在技术发展中能够利用这些原理和机理,最后目的是要实现新的技术设计并制造出更好的新型仪器、机械等。生物界各种丰富多彩的机能具有极其复杂和精巧的结构,其奇妙程度远远超过迄今为止的一切人造的机器,因此在工程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中,人们需要向生物寻找启发和进行模拟是很自然的。16.农业技术(1)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是改变农业以太阳光为直接能源,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人类食物、动物饲料的传统方式,应用高科技进行开发,依靠人工能源不受气象和季节的限制,可常年在工厂进行大规模生产,节土、节水、不污染环境,资源可循环利用的微生物工业型的农业。(2)生物农业
生物农业是利用自然条件,采用多种农作物轮作肥田、天然杀虫、生物多样化等科学方法种植农作物,不施化肥,不喷杀虫剂,生产出接近天然植物的农产品。
(3)持续农业
发展可持续农业是就要使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要注意维护和重视长期发展农业的基础,避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破坏性耕作、滥用土地而导致农田土质退化、水土流失、甚至盐碱化、沙漠化和生物资源减少,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体,是运用生态体系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当代科技成果,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合理组合农、林、牧、渔,加工业等量比关系,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的新型农业体系。(5)绿色食品及标志 绿色食品是指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
绿色食品标志是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由三部分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标志为正圆型,意为保护。17.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第一个开发出可以广泛种植的杂交水稻,为中 国的水稻种植带来革命性变化,大幅度提高了产量。18.蒸汽机:推动了整个工业革命的发展
传统的马力或者水力无法提供工业革命所需的动力,蒸汽机能量的开发为世界带来了一种更有效更强大的动力。虽说古人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但直到瓦特的蒸汽机问世后,才真正开启了蒸汽机的商业价值。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蒸汽机的开发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因为蒸汽机的出现带动了冶金、煤矿和纺织业的发展。蒸汽机的出现及纺织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工业的用铁量。由于英国拥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矿,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冶铁技术和煤矿业的改进,同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1804年出现的蒸汽机火车和1807年出现的蒸汽机轮船大大改善了运输条件,辅助了工业革命的发展。19.电话:掀开人类通讯史的新篇章
“沃森先生,请立即过来,我需要帮助!”这是1876年3月10日电话发明人亚历山大·贝尔通过电话成功传出的第一句话,电话诞生了,人类通讯史从此掀开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人类进行无线通讯的梦想则是1973年在美国纽约实现的。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手机体积大,重达1.9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26年后的今天,世界最小的手机也诞生了,它只有寻呼机那么大,也比第一代手机轻了不少。
1964年是人类通讯史上另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年夏天,全世界成千上万的观众通过电视第一次收看由卫星转播的日本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实况。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电视屏幕在同一时间观看千里之外发生的事,人们除了感叹奥运会精彩壮观的开幕式和各种比赛外,更惊叹于科技的进步。这一切都归功于哈罗德·罗森发明的地球同步卫星。1969年夏天,国际互联网的雏形在美国出现,它由四个电脑网站组成,一个在加州大学分校,另三个在内华达州。1972年,实验人员首次在实验网络上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这标志着国际互联网开始与通讯相结合。到了90年代,国际互联网开始转为商业用途。1995年网络发展到第一个高潮,这一年被称为国际互联网年。在电子商业浪潮的推动下,在21世纪国际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更加深远。20.手机
第一台移动电话诞生于1985年。当时还没有“手机”这样一个词,由于它要像背包那样背着行走,所以叫做肩背电话,其重量高达3公斤。与现在形状接近的手机则诞生于1987年。21.彩色电视
1928年,英国工程师贝德做成彩色电视显像管。1957年5月17日,美国公开播放彩色电视,效果良好。22.人造卫星
1957年10月4日由苏联研制并成功发射。23.机器人的诞生
机器人的历史并不算长,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
英格伯格在大学攻读伺服理论,这是一种研究运动机构如何才能更好地跟踪控制信号的理论。德沃尔曾于1946年发明了一种系统,可以“重演”所记录的机器的运动。1954年,德沃尔又获得可编程机械手专利,这种机械手臂按程序进行工作,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编制不同的程序,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英格伯格和德沃尔都在研究机器人,认为汽车工业最适于用机器人干活,因为是用重型机器进行工作,生产过程较为固定。1959年,英格伯格和德沃尔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24.信用卡
1950年,35岁的美国曼哈顿信贷专家麦克纳马拉发明了信用卡。25.激光 1960年,贝尔实验室的查尔斯·托尼斯和同事们一起,成功地在25英里的距离内发射出具有巨大能量、极其狭窄的光束,它的亮度要比太阳光高出100倍,这就是激光。目前,激光在医学、印刷、唱片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26.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在地理上分散布置的多台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局域网和运程网。27.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它是高技术的前导,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28.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或称高速公路信息网,简单地说,就是以多媒体为车,以光纤 为路,把全国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图书馆、医院、家庭等用户连接起来,应用ATIM传输模式,以交互方式快速传递数据、声音和图像的高信息流量的信息网络。29.纳米技术
就像毫米、微米一样,纳米是一个尺度概念,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并没有物理内涵。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过去,人们只注意原子、分子或者宇宙空间,常常忽略这个中间领域,而这个领域实际上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只是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个尺度范围的性能。第一个真正认识到它的性能并引用纳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学家,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用蒸发法做了超微离子,并通过研究它的性能发现,一个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它就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磁性材料也是如此,象铁钴合金,把它做成大约20~30纳米大小,磁畴就变成单磁畴,它的磁性要比原来高1000倍。80年代中期,人们就正式把这类材料命名为纳米材料。纳米技术是一种在纳米尺度空间内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并在纳米空间认识自然、创造一种新的技能。
纳米技术的内涵非常广泛,它包括纳米材料的制造技术,纳米材料向各个领域应用的技术(含高科技领域),在纳米空间构筑一个器件实现对原子、分子的翻切、操作以及在纳米微区内对物质传输和能量传输新规律的认识等等。
经典例题透析
例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A.铜B.铁C.银D.铅 【解析】 答案为A。相关链接:
铜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之一。我国是最早使用铜器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出自新石器时代后期。在商代早期遗址中出土了较大型的青铜器。
中国商代早期的大型青铜器还很粗陋,器壁厚,外形多模仿陶器,花纹多为线条的兽面纹。1939年在安阳市出土的礼器“司母戊鼎”是殷代前期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商王为其母铸造的,重达875 kg,高133 cm,横长110 cm,宽78 cm。经检测,铜占84土青铜器。
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取代,从而发明了“水法炼铜”的新途径,这一方法以我国为最早,是湿法冶金技术的起源,在世界化学史上是一项重大贡献。
在现代,铜仍旧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铜的导电性能仅次于银,居金属中的第二位,大量用于电气工业。
铜和铁、锰、铝、硼、锌、钴等元素都可用作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是植物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它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促进糖、淀粉、蛋白质、核酸、维生素和酶的合成,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铜在生命系统中有重要作用,人体中有30多种蛋白质和酶含有铜元素,现已知铜的最重要生
理功能是人血清中的铜蓝蛋白,它有催化铁的生理代谢过程功能。铜还可以提高白细胞消灭细菌的能力,增强某些药物的治疗效果。铜虽然是生命攸关的元素,但如果摄入过多,会引起多种疾病。
11%,锡占1
164%,铅占
279%,是世界上最大的出例2.电话的发明者是()。
A.摩尔B.爱迪生C.贝尔D.法拉第 【解析】 答案为C。
例3.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A.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D.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解析】 答案为C。
例4.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大气中能产生温 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造成温室效应最重要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氟利昂C.一氧化二氮D.臭氧 【解析】 答案为A。相关链接:
5.常识判断-人文常识题 篇五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指出者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
2.下列作品中属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A.《左传》B.《史记》C.《论语》D.《孟子》
3.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A.欧阳修B.苏轼C.陆游D.辛弃疾
4.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A.欧阳修B.苏轼C.王安石D.柳永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哪篇作品中的名句?()A.《归园田居》B.《饮酒》C.《桃花源记》
6.被尊为“花间派”鼻祖的词人是()。A.温庭筠B.韦庄C.李煜D.柳永
7.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中心学说是()。A.中庸之道B.“仁”的学说 C.“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D.理学思想
8.成书于清代的小说是()。A.《聊斋志异》B.《西游记》C.《水浒传》D.《三国演义》
9.(B)写作了中国古代戏曲名作《窦娥冤》。A.马致远B.关汉卿C.王实甫D.白朴
1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著名词人()的名句。A.柳永B.李清照C.秦观D.陈亮
11.代表封建生产关系的是()。A.铜器B.陶器C.青铜D.铁制工具
12.四大美女中为了汉匈友好作出了贡献的是()。A.西施B.貂蝉C.王昭君D.杨玉环
13.下列为维吾尔族祖先的是()。A.回纥B.东突厥C.吐蕃D.八王之乱
14.《麦琪的礼物》是美国作家()的作品。A.马克?吐温B.毛姆C.欧?亨利D.乔伊斯
15.《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的名著。A.小仲马B.雨果C.莫里哀D.拉封丹
16.描写特洛伊战争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是()。A.亚里士多德B.但丁C.荷马D.狄更斯
17.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由弱变强,终于创下了西汉千秋基业;项羽以盖世英雄自居却自刎乌江。出现这种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刘邦勤于政事,而项羽恃强自傲B.刘邦手下人才多,项羽没有人相助
C.刘邦善于招募人才并能够听众臣下的意见,项羽自视高大,一意孤行,不得人心D.天亡项羽,非人力所能改变
18.终止禅让制的是()。A.禹B.启C.纣D.汤
19.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杰作《西厢记》的作者是()。A.王实甫B.关汉卿C.白朴D.马致远
20.《边城》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A.钱钟书B.沈从文C.萧军D.废名
21.启蒙运动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A.三权分立等政治学说的提出B.破除神学迷信、高举理性旗帜
C.自由资本主义思想的出现D.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22.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和地点是()A.17世纪中叶;英国B.18世纪中叶英国 C.18世纪前期法国D18世纪晚期荷兰
23.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陈独秀被捕B.北大校长蔡元培辞职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4.中国最早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是()。A.马克思学说研究会B.俄罗斯研究会C.利群书社D.觉悟社
25.唐朝时的都城()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A.长安B.洛阳C.南京D.北京
26.明朝初期,朱元璋建都(),后来朱棣迁都于()。A.南京,北京 B.杭州,洛阳C.西安,开封D.西安,洛阳
27.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望厦条约》 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8.中国最后一个奴隶制王朝是()。A.周B.清C.秦D.中华民国
29.()在辛亥革命后,制造了“辫子军复辟”的丑剧。A.袁世凯B.段祺瑞C.张勋D.黎元洪
30.第一个在上海建立租界的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
31.孙中山创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同盟会D.日知会
32.中共一大选举()为中央局书记。A.李大钊B.毛泽东C.陈独秀D.瞿秋白
33.遵义会议召开于()。A.长征之前B.长征之后C.长征途中D.长征开始时
34.()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一二.九运动D.西安事变
35.()领导了并取得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最大一次胜利——台儿庄战役。A.林彪B.彭德怀C.李宗仁D.冯玉祥3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一句古代格言出自()A.《资治通鉴》B.《论语》C.《荀子》 D.《史记》
37.属于佛教经典著作的是()。A.《古兰经》B.《三玄》C.《华严经》D.《伪经》
38.18世纪末资产阶级反封建革命斗争的著名纲领性文件,并且以后成为法国宪法序言的是()。
A.《自由大宪章》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独立宣言》
6.诗词常识 篇六
那么, 如何改进教学古诗词的方法, 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 提高教学古诗词的效果呢?
一、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 品味诵读古诗词的乐趣
古诗用词准确、凝练, 诗句的精深华妙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歌江山美, 吟边塞情;或悲凉慷慨, 或缠绵宛转;有豁达, 亦沉郁。因此, 必须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诗词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激发诵读古诗词的兴趣。
1. 赏析法。
组织学生收听、观看配画、配乐诗诵录像。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 从轻响的乐声中去想象、体味、感受诗文的艺术魅力。情有所感, 理有所悟, 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词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 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 从而增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 评析法。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 要指导他们对诗词的选材、立意、遣词等方面进行评价, 提高他们内心体验的倾吐能力, 增强对诗词的理解。
3. 自查自悟法。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自行查阅资料, 通过询问、调查、收集、阅读等手段, 来理解、感悟古诗词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为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行理解、领悟的积极性, 可以开展一些激励性活动, 如“资料展示会”、“自主学习心得交流会”等。
二、指导学生积累古诗词, 体会诵读古诗词的乐趣
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学生只有熟读、背诵、摘记大量的古诗词, 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 得到古诗词的浸润, 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那么, 如何引导学生多背古诗词呢?我认为必须在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中训练学生掌握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1. 表演背诵法。
古诗词不是无情物。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 让他们在背诵时, 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 边背诵边表演, 会增进对古诗词的理解, 从而与古诗词的情感产生共鸣, 促使学生背得快, 记得牢。
2. 归类背诵法。
根据古诗词所描绘的景色或叙述的事件或抒发的感情等进行分类背诵。这样能促使学生从某种角度上把握古诗词的脉搏, 从而达到流畅记忆的目的。例如, 按四季时令进行分类, 让学生在“春游芳草地, 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 冬吟白雪诗”的美妙意境中轻快而富有条理的记住诗词。此外, 还可按诗的不同内容, 如“言志”、“送别”、“劝勉”等, 进行分类背诵, 这样可为大面积背诵古诗词奠定基础。
3. 摘记背诵法。
将优美的诗词摘记在一个本子或读书卡片上, 经常拿出来看一看, 读一读, 读到熟时方能悟。但不能熟读成诵也就置之不理了, 因为根据遗忘的规律, 背诵后还是会忘记的, 因此还要多复习一下来提升记忆的效果。
4. 综合背诵法。
这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法。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可采用同桌赛、小组赛、男女生赛, 或限时背、师生背、快慢背、轮换背等方法。多种形式综合背, 灵活且富有变化, 可大幅度调动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积极性。
三、指导学生运用古诗词, 增强诵读古诗词的乐趣
如果说, 倡导学生背诵古诗词, 积累语言材料是为了提高学习的语文能力, 那么将这些材料内化、运用则是学生追求的另一种境界。熟读、理解了的古诗词, 也要引导它们出来“走一走”。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中感受古诗词运用时更有乐趣。
1.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源于生活, 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词进行表达, 能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如春游时来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扫墓遇雨时吟句“清明时节雨纷纷”;风筝飞舞的日子, 说句“忙趁东风放纸鸢”;新同学来了“笑问客从何处来”……让古诗词在悄然无声中走进学生们的生活, 这样那些背诵贮存在学生大脑里的古诗词, 就会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学生们的心间, 激荡他们的情感, 升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2.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有心的学生已发现生活中处处是“诗”。从事教学多年, 我欣慰地发现在学生的文章中竟然出现了诗词的踪影。教师应指导他们把古诗词写进文章里, 可以在写景中用, 在叙事中用, 也可以在抒情和议论时用。同时, 还可以引导学生以诗词的意境为基础, 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为古诗词续编故事、扩展情境、改写白话文等。如此一来, 学生就会发现“诗到用时方觉少”。此外, 在作文中运用古诗词,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他们在运用时, 会给诗词创设一种新的写作氛围, 赋予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和感受, 而且能从诗词原先的意境中跳跃出来, 从更新、更广的角度去理解、品味古诗词。这样在作文中运用好古诗词, 不仅使学生的作文有了创新, 而且形成了古诗词诵读的良性循环, 真可谓“一举两得”, 事半功倍。
7.走近诗词到走进诗词之美 篇七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苏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笔落惊风雨”中“词别是一家”板块里的一首词,它是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代表作。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该词以“离情”为线索,上阕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阕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全词通过虚实相生、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古诗词鉴赏的四个基本要素:吟诵、体悟、联想、想象。传统的诗歌教学,课堂分为三大块:知人论世,背景、作者等文学文化常识介绍;诵读感受,体会诗歌音韵美;品读理解,把握诗歌主旨和艺术手法。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此前几首诗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基本理解诗句的意思,对古诗中常出现的意象也有大致了解。但是学生诗词鉴赏能力还较低,对诗词写作手法以及意境方面的体会还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传统诗歌教学基础上进行一些变化,引导学生通过“换位诵读”“替换比较”“诗词改写”等方法,比较鉴赏感受柳词的意象美,从而更深地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一、走近诗人:课前激趣引导,了解相关知识
我将传统诗歌课堂教学中的“知人论世”的内容,设计成富有趣味的问题,放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延伸研究。以《雨霖铃》为例,我在编写“学案”“预习”内容时,将背景、作者、词的文学常识等内容设计如下问题:(1)著名学者王国维的关于做学问、事业的三重境界中用到了哪三位著名词人的三句千古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2)有评论家说,是柳永的好词“引”来了金兵入侵北宋。[据说金主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中对杭州之美的赞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60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柳永的词,流传很广,当时形成了凡“有井水饮处,便能歌柳词”的局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歌女一旦得到柳永的词,传唱开后立刻会身价飙升,大红大紫。柳永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柳丝”?这些预习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课前自觉地利用各种工具和现代化手段,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走近作者及写作背景,减少了阅读古诗词的障碍。
二、走近文本:课堂多形式诵读,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除了传统的范读、自读、齐读以外,我还加入了不同角色的朗读,如《雨霖铃》让学生听男女两种朗读情感差别较大的范读,然后由一名学生当场朗读,再引导学生体悟“旁观者”角度和“抒情主人公”角度朗诵的差别和优劣,从而让学生较直观感性地明白要把握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站在抒情主人公的角度去感受和体会,再结合写作背景、文本找到悲喜的原因。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诗歌的主旨就八九不离十了。
三、走进文本:替换和比较意象与意境,体悟意境之美和语言之美
古诗词,文有尽而意深远。对于古诗词的意境、语言之美,学生普遍感觉可望而不可即。根据以往的教学,我发现仅仅依靠教师空泛的讲解或是学生想象,他们很难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意境美。在《雨霖铃》教学中,我设计“替换比较法”, 将柳词中的一些经典意象改写或替换,让学生辨别“孰优孰劣”:如上阕改编为“知了知了,夕阳西斜,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将发。执手相看泪眼,有千言万语。念去去、千里相隔,乌云沉沉楚天暗”;下阕的千古俊句变为“今宵梦醒何处”“芳草地晓风残月”和“杨柳岸凄风冷月”;提醒学生关注“念”——“今宵”——“经年”(虚写)的一脉相承等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都能对柳词的好说出个一二三,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之前仅靠教师空泛地讲解。
四、走进诗歌之美:趁热打铁,自觉探究,加深美的体验
对古诗词的美,仅靠几节课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趁学生有感之时,进一步设疑激趣,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自觉探究,巩固已学,进而走近诗人,走进诗歌之美。如《雨霖铃》,我回到课前预习,借题发挥:在柳永《蝶恋花》《望海潮》《鹤冲天》《八声甘州》中择其一赏读,说说为何拥有众多“柳丝”,引起帝王、英主、近代著名学者关注的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潦倒?或者诗词本是一家,那么能不能选取《雨霖铃》中的意象,填入已改写成的诗,诗题自拟( ,相望长亭边。凝噎留意处, 。 ,良景徒虚年。纵有千番情,更与何人言);或者根据“寒蝉、长亭、酒、月、柳、风”等意象特殊含义的了解,再收集古代诗歌中的一些特殊意象,例如“雁”“梅”“梧桐”“菊”等,了解其含义。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课后进一步自觉寻找有关柳永的资料,对柳永的印象比以前任何一位作家都深,无形中也为阅读、写作积累了一个好素材。
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是文学形式中最精粹最深刻的一部分”, 但学生受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所限,对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构建一个合理的平台,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想办法让古诗词学习变成一种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的活动,帮助学生由走近文本到走进文本,从而走进诗歌之美,实现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8.常识-外国文学常识(模版) 篇八
(1)名 著:
奥地利:弗洛伊德:《梦的解释》、《精神分析引论》
茨威格:《家庭女教师》、《掩盖不住的秘密》、《看不见的珍藏》 卡夫卡:《变形记》
意大利:但 丁:伟大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主要作品为叙事长诗《神曲》(《地狱》、《炼狱》、《天堂》)。
卜伽丘: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作家,人文主义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乔万尼奥里:《斯巴达克思》
英 国: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
四大喜剧:《海滨仲夏夜》、《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威尼斯商人》
乔 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莫 尔:《乌托邦》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弗兰西斯·培根:《随笔集》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 拜 伦:《唐璜》、《青铜时代》、《哈罗尔德游记》 雪 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伊斯兰的起义》 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笛 福:《鲁滨逊漂流记》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安妮·勃朗特:《阿格尼斯·格雷》 哈 代:《德伯家的苔丝》 伏尼契:《牛氓》
柯南道尔:主要作品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
肖伯纳:戏剧家,主要作品为《华伦夫人的职业》、《鳏夫的房产》、《巴巴拉少校》、《苹果车》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和罪恶,同情工人阶级。
法 国: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
伏尔泰:《老实人》、悲剧《俄狄普斯王》
莫里哀:伟大的喜剧家,是世界喜剧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之一。主要作品为《伪君子》、《悭吝人》等共37部喜剧。鞭挞封建制度和丑恶势力,是世界喜剧中最出色的作品。
雨 果:伟大作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悲惨世界》写失业短工冉阿让因偷吃一片面包被抓进监狱,后改名换姓,当上企业主和市长,但终不能摆脱迫害。
司汤达: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为《红与黑》,写不满封建制度的平民青年于连,千方百计向上爬,最终被送上断头台的故事。“红”是将军服色,指“入军界”的道路;“黑”是主教服色,指当神父、主教的道路。
(2)名 人:
巴尔扎克:世界文学界的伟人,现实主义大师。主要作品为《人间喜剧》(包括《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等),是世界文学中规模最宏伟的创作之一,也是人类思维劳动最辉煌的成果之一。马克思称它“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都德:著名作家。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代表作《小东西》等,短篇小说有《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与福楼拜、左拉、龚古尔、屠格涅夫组成文学社团“五人聚餐”。
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一生》、《俊友》,短篇小说《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
欧仁·鲍狄埃:工人诗人。主要作品为《国际歌》(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谱曲),列宁说他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罗曼·罗兰: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描写一个以个人奋斗来反抗社会的艺术家的悲剧人物(以贝多芬为原型)。
荷马(古希腊):《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代希腊最著名的两部史诗。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根据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创作的,所以叫做“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被誉为欧洲诗典范,为以后的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素材,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伊索:《伊索寓言》相传为一名叫做伊索的奴隶所作,故名。《伊索寓言》大多数是动物故事,短小精悍,形象生动,艺术手法主要是拟人,赋予动植物思考、交谈、和像人一样行为的能力,再现现实生活。同时还常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而内容主要是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许多著名的寓言作家都曾采用该书的情节进行创作,后人还经常引用《伊索寓言》中的形象和语句,作为典故、名言来说明道理。
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旧译《天方夜谭》。“天方”是我国自明朝起对阿拉伯国家的称呼,“夜谭”指夜间讲的故事。书中所讲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有寓言、童话、历史故事、冒险故事和恋爱故事等,涉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农民渔夫各种人物。故事背景有时在埃及,有时在巴格达,有时还涉及到中国。全书充满神奇的幻想,又洋溢着生活气息;题材多样、艺术手法不拘一格;结构特点是故事套故事,既相对独立,又有联系;记叙中还插有诗歌,想像丰富,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反映了古代阿拉伯国家的社会制度和风土人情。
乔伊斯(爱尔兰):《尤利西斯》 川端康成(日本):《伊豆的舞女》
歌德(德国):德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者。主要作品为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
席勒:诗人、剧作家。主要作品为《阴谋与爱情》(剧本)、《欢乐颂》(诗)。海涅诗人,政论家,马克思的朋友。主要作品为《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普希金(俄国):伟大诗人。主要作品为抒情诗《自由颂》、叙事诗《青铜骑士》、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对19世纪俄国文学的发展起了开创和奠基的作用,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典范,享有世界声誉。果戈理(俄国):19世纪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为讽刺喜剧《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
冈察洛夫(俄国):作家。主要作品为《奥勃洛摩夫》。
屠洛涅夫(俄国):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罗亭》、《父与子》、《贵族之家》,散文故事集《猎人笔记》,中篇小说《木木》。《猎人笔记》描写农奴的悲惨生活,抨击农奴制度,被誉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顶峰之一,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契柯夫(俄国):作家。主要作品为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是俄罗斯惟一以短篇小说创作登上世界文坛高峰的作家。
高尔基(俄国):无产阶级伟大作家。主要作品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等。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称《母亲》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俄国):主要作品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塞万提斯(西班牙):主要作品为《堂吉·诃德》,描写堂吉·诃德和侍从桑乔、潘萨的冒险经历,揭露封建势力的丑恶,讽刺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是欧洲最早的优秀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主要作品为《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作品之一。
密茨凯维支(波兰):杰出诗人,被誉为“飞禽之王——鹰”。主要作品为《青春颂》,它被誉为波兰青年的《马赛曲》。
裴多菲(匈牙利):19世纪最优秀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为《民族之歌》、《反对国王》等。
易卜生(挪威):“问题剧”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为《玩偶之家》、《国民公敌》等20多个剧本。尖锐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是世界戏剧作品的瑰宝。
惠特曼(美国):伟大诗人,主要作品为诗集《草叶集》,其中包括《敲呀!敲呀!敲呀!》这样的战斗诗篇。打破传统诗的格律,首创自由体新诗。反对蓄奴,争取自由平等。马克·吐温:作家。主要作品为长篇讽刺小说《镀金时代》,儿童文学《哈克贝里·芬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对资本主义的现实认识不断深化,由轻松的幽默转向了辛辣的讽刺。
欧·亨利:短篇小说家。主要作品为《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等,约300篇。被誉为 “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
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是中篇小说 《老人与海》,描写一个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故事,表现 “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灵魂的尊严”。
小林多喜二(日本):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蟹工船》等,描写渔工悲惨的生活和觉醒、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