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部曲”

2024-09-11

大学“三部曲”(共15篇)

1.大学“三部曲” 篇一

“三部曲”帮助大学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txt3努力奋斗,天空依旧美丽,梦想仍然纯真,放飞自我,勇敢地飞翔于梦想的天空,相信自己一定做得更好。4苦忆旧伤泪自落,欣望梦愿笑开颜。5懦弱的人害怕孤独,理智的人懂得享受孤独“三部曲”帮助大学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不利影响在地区和人群上也正逐步扩大,用人单位招聘意愿明显下降,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尖锐。帮助大学生进行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把他们的知识优势切实转化为技能优势,让他们更乐观自信地走向职场,成为了当下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在大学里不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及能力高低,也不知道何种职业最适合自己未来发展。一些学生普遍缺乏对相关职业和市场需求的了解,往往过高、过低或完全错误地估计职场状况,从而导致就业定位模糊,求职路上跌跌撞撞。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在笔者看来,引入职业咨询、完善相关培训、建立实习基地,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三部曲”。

成就一项事业首先需要知己知彼,找工作亦然。因此,职业咨询理所应当成为“三部曲”中的前奏。过去,很多人对职业咨询不以为然,认为职业兴趣必须在实践中去摸索,职业经验必须到实践中去总结。其实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我们常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问题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和特长,也都有最适合、最利于潜能发挥的职业领域,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却不可能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试遍“三百六十行”。综观当今大学校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苦于找不到职业方向,担心一旦做错选择不仅会让自己在职场上事倍功半,更会影响长远发展。针对这一现实,把职业咨询引入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与迫切。职业咨询承认个体差异,注意个人性格、能力、兴趣和价值与不同职业的契合,能帮助咨询者更客观地进行自我定位,帮助他们明确职业规划、树立就业信心。

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第二步是完善相关培训。针对目前的就业状况,清华大学开展了“职业生涯教练计划”,在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正视自我、培养职业品性素养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笔者认为,这项活动可资借鉴。“职业生涯教练计划”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的创新性培训:教练全部来自工作第一线,既有丰富的职场经验和人生阅历,又有优秀的辅导与管理才能;培训地点不局限于课堂,而是广泛深入社会,努力促成学员与企业的面对面“亲密接触”;培训内容不再千篇一律,而是由学员与教练共同商讨决定,尽力满足每一个人的现实需求;培训形式不再以讲授为主,而转变为小组交流,鼓励头脑风暴与经验分享;考核方法也不再是死板的答题,而改为成果展示会,注重调动主动性和激发成就感„„

时代在发展,培训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应摒弃过去那种一人唱独角戏的大讲座形式,逐渐向团队学习靠拢。充分的交流、实践和体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而且能够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

无论是职业咨询还是职业培训,都没有真正进入职场领域,要想真正地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积累实践经验,必须做细做好大学生实习工作。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可以说,实习是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外获得实践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因此,校方在毕业生实习这一环节上,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加大推荐力度和指导力度。现在一些有

条件的学校已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起了大学生实习基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因为,建立实习基地能够保证大学生毕业实习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有效化,也便于学校了解收集学生的实际工作情况,及时调整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路。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保就业已经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说,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前途,更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高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直面困难、创新思路,更加重视并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唱好职业咨询、完善相关培训、建立实习基地“三部曲”,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就业帮助。(记者 李薇薇)

2.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富民“三部曲” 篇二

示范,让群众看到致富的希望

刚入村时,赵中山选择发展高效农业西蓝花为突破口,当地农民对于种植西蓝花持不反对、不支持、观望的态度,而小赵经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田间走访、市场调研,并结合村里发展实际,认识到马圩村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发展优质蔬菜生产市场前景广阔,大有作为,必须抓住这个机遇期。

在镇党委、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小赵主动流转土地30亩创业,发展高效农业西蓝花种植,示范给群众看,让群众看到致富的希望。从购买优质种子、大棚育苗、生长期田间管理、市场销售等,赵中山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和汗水。经过近半年的努力,西蓝花收获了,每亩一季净利润达到3000元。老百姓看到效益后,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这个村的蔬菜面积在我任职的第一年由以前的260亩发展到600亩,我倍感欣慰。”赵中山说。

实干,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为了进一步扩大示范带动效益,提升经济效益水平,小赵流转土地扩大到50亩,带领群众一起干。他还逐步规范和完善了合作社规章制度,對新入合作社的群众,做到三包,即“包育苗供应、包保护价收购、包市场销售”,并采取民办、民管、民用的原则,让实惠给乡亲。

在带领群众种植西蓝花的过程中,赵中山从一名大学生村官成长为群众信赖的“土专家”。从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市场销售等,他都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农民们一起分享,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群众最宝贵的信任。在和广大群众一起劳动、一起流汗、一起憧憬未来美好的劳动生活中,赵中山使马圩村蔬菜面积突破1000亩,人均收入增收1000多元,集体经济规模达到400多万元。

服务,让基地得到更大的发展

随着入社农民的不断增多,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风险、自然灾害、技术难题等也随之而来,尤其是2011年全国范围的“菜贱伤农”和持续的干旱,合作社农民损失很大。小赵感到必须要有一个专业的服务队伍,来应对这些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为生产保驾护航。赵中山权衡再三,决定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把自己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为农民服务上来。

他跑市场、查资料,了解市场行情,及时根据市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生菜、紫甘蓝、辣椒等多种蔬菜,“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跑资金、争项目,积极向区农委、扶贫办、财政局、水务局、交通局争取支农配套资金86万元,完善生产配套设施,修建了2.5公里生产道路;争取10万元抗旱专项资金,打机井9眼,洗井30眼,保障了生产用水;争取市长菜篮子工程专项补贴5万元,用于技术培训;争取25万元国家扶贫资金,成立了资金互助社,服务于生产发展。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通过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西蓝花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阜阳市优秀示范社”,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马圩村的经济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新路子。

3.反腐三部曲 篇三

何家弘

 在当下中国,腐败犯罪的生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人性本能中生成腐败的原因,也包括社会习俗和社会转型期中生成腐败的原因,还包括制度设计和制度运行中生成腐败的原因。在如是环境中,不仅坏人恶人会腐败,品行一般者也会腐败。过去三十年,中国查办了许多贪官,包括逾百名省部级以上的高官,但是反腐败的整体成效不大,因为社会中还有很多甚至更多的贪官。因此,执政者必须对反腐败策略进行反思和调整。

 中共中央早在2002年就明确提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基本方针。但是与诸多原则性口号一样,它只是看上去很美。中共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人脚踏实地,抓石留痕,反腐败斗争已初见成效,反腐策略转移也初露端倪:战略重心从查处贪官转向预防腐败;治标之术从杀一儆百转向有贪必肃;治本之道从思想教育转向法律规制。

 如果说腐败的大官是“老虎”,腐败的小官是“苍蝇”,那么各类民营企事业组织中的腐败分子就像是“蟑螂”。中国查办腐败犯罪的重心应该逐渐从“打老虎”转向“拍苍蝇”,然后再转向“灭蟑螂”。反腐败的进程也可以相应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以治标为主,一方面要集中力量打“老虎”,遏止腐败的泛滥势头;一方面要整顿纪律,转变党风政风。中共十八大以来,以纪检监察机关为主力的严查腐败和整顿作风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第二阶段从治标转向治本,一方面严查的对象要从“老虎”转向“苍蝇”,特别是那些顶风作案继续腐败的贪官;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预防腐败的法律体系,包括保障法院和检察院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的制度和集中统一的职务犯罪侦查体制,以及官员财产公示等预防腐败的制度。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应成为第二阶段的起点。第三阶段以治本为主,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民主法治的同时,腐败犯罪的查办从纪检监察机关为主的“法外查办”转向检察机关为主的“法内查办”,而查办的重点也要从“苍蝇”延伸至“蟑螂”,以清除腐败的土壤,巩固廉政的根基。写得兴起,笔者便诌了几句“三字经”——  反腐败,识恶因;治沉疴,分标本;

 打老虎,祛邪风;拍苍蝇,除病根;

4.三部曲 篇四

昨日・偏僻小镇

故乡是处于贵州东南部的一个小城,四面环绕着的都是山。从前,这儿只有几幢小高楼,大多都是两层楼的平房。公路并不多,只在城乡之间有几条曲折的泥泞小路。那时,每个村里总有许多孤独的老人和年幼儿童。她们的父母因经济而外出打工,只能留下她们在家。昨日,仿佛一切都是贫困破旧的,一如那老式自行车“吱呀”转动的链条……

今 朝・富裕小城

今日,我们有了宽阔的柏油大路,川流不息的车辆驰骋着。破旧的小瓦房早就知晓时局时地退出了城市舞台,一栋栋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引入眼帘。城郊新建了许多工厂,外出务工的人们回到家也有了稳定的经济。城市中心的绿化措施越发受到重视,人民公园的花草树木把城市装扮得像一个“森林氧吧”。夜晚时分,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各种各样的歌声,五彩斑斓的灯火笼罩在夜空中。瑶身一变,故乡竟也成了“不夜城”。富裕的光亮像初升的太阳,越来越明媚,热烈……

未来・美丽都市

它还在变,不停地变。我在那广阔的城市蓝图中,看到了未来那个更加耀眼的故乡――如国际都市般繁华,又如古典都市般交织着文化。绿色与和谐,创新与传承将是故乡未来发展的基调。

5.考试三部曲 篇五

前奏曲(考试中):架子鼓

哎呀!怎么办,这题目怎么这么难?出考题的人是想为难我们吗?我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呀?……在安静的考场中,只有一片写试卷时发出的沙沙声,以及某位学生极不和谐的叹息声。哎,这位学生就是我了,谁让我不知道出题人想得是些什么呢,只好绞尽脑汁,能想出多少是多少呗!考试时,我的心跳就像在打架子鼓一般。嘭嘭……嘭嘭……嘭嘭……节奏感十分强烈,但又令人紧张。

间奏曲(考试后):忐忑

《忐忑》这首歌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考试之后,我的心情真像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就和龚琳娜老师唱得《忐忑》一般。要问我为什么,你看这考得好也就罢了,这要是考得不好,马上就要毕业了,不光是自己比不过人家,孩子丢脸,连父母也跟着没面子呀!想象着考好时父母喜滋滋的表情与考不好时父母希望落空的目光。哎,这真应了那句“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啊!

尾奏曲(成绩出来后):(合奏曲)电闪雷鸣

成绩终于出来了,这可是大事啊!拿到成绩我傻眼了,我两门九十几,一门七十几,完了,这下子该做好挨骂的心理准备了!听着老师报的分数,我心头就像划过一条闪电一般,紧跟着的是阵阵的隆隆雷声。这雷电震得我头昏眼花,毫不逊色于贝多芬的电闪雷鸣交响曲,时而尖时而沉。

6.快乐三部曲 篇六

快乐进行曲第一部:笑着

人生苦短,遇到不顺心的事又太多。你想迈进学的殿堂,但时运不济,差几分上不线;你用生命爱着一个人,到头来却和别人成了眷属;孩子不争气,职称评不上,即将退休,人未走茶已凉……面对这些挫折和失败,你有理由悲伤、痛苦、生气,但是那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損害了你的健康。你不如笑着。笑着面向生活。能得到的珍惜它,从中挖出满足、自信和快乐。得不到的不强求。就如一钓翁,付出了一天的等待;提着空空的鱼篓,和着西下的夕阳,哼着可心的小调,钓上了一天的快乐。笑着面向生活,淡于名利。生命靠事业支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健康。名利如粪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为人民做了什么。

有一首诗写得很好:“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快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我是一座大山庄严的思索;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扬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是的,笑着面向生活,就会站得高,看得远,就不会为一点一滴的得失而苦恼,而永远心怀未来,让美好和快乐充满你的生命

快乐进行曲第二部:忙着

在职时,忙着写作,忙着实验,忙着调查研究,忙着思考问题;退休了忙着老有所学,忙着发挥余热……因为忙着,你就没有时间去患得患失,怨天尤人;因为忙着,你就没有时间去悲叹老之将至,来日不多……-—且忙着成了你的精神支柱,你就会红光满面,精神焕发,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一次一次地播种希望,事情从来就是这样,闲着的逸情雅致,只有忙着的人才能更好地领略;而忙着的欢乐愉快却是一直闲着的人所无法品尝得到的!

活过百岁的辛亥老人喻育之,在他的《长寿三字经》中写道:“……勤为福,恒常要,忙到老,寿乃老。”

忙着,快乐就会伴你一生。

快乐进行曲第三部:奋斗着

早几年,英国一家报纸,曾以“在这世界上谁最快乐”为题,进行过一次有奖征答比赛。结果评出了四个最佳答案:1.作品刚完成,自己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难病人的外科医生。结论只有一个,快乐属于那些在创造中不断奋斗着的人们。

法国一位老人,一辈子没有上过大学。75岁那年他想:知识大门对任何人都是敝开的,自己何不去为自已奋斗一翻呢?于是从此发奋读书,85岁进了大学,90岁成了博士。在100岁时,面时20多岁的同窗们,他深有感慨地说,奋斗就是快乐,奋斗就是成功,奋斗就是寿命。没有奋斗也许就没有我今天的长寿!

7.考试三部曲 篇七

来到考场,过了几分钟,铃声响了,开始考试,我的手脚都麻了,觉得全身冷冰冰的,发下试卷,我看了看,这么简单的题目,我一定能考一百分,我写好班级、姓名,我正在奋笔疾书,正洋洋自得,突然,跳出了一只拦路虎,我一会儿在草稿纸上写一写,一会儿敲敲脑袋,一会儿跺跺脚,突然我眼前一亮,过了这一关,我又开始洋洋自得,我到了作文,哎呀,这个作文的题目,可真难想,我冥思苦想,这个题目又被我破解了,过了二十几分钟,作文大功告成,我仔细的检查了几遍,时间到了,我把卷子交给了老师。

过了二十几分钟,试卷改好了,老师从最高的分数报起,某某人几分,某某人几分,终于报到我了,叶舫97.5分,我听了叹了一口气,又没有完成目标。

8.考试三部曲 篇八

几个星期前,老车(我们亲爱的、尊敬的校长大人)宣布11周考段考。班中人人无动于衷考试前一个星期,成绩好的在背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成绩中等的也在背书,只是背不下,拿本书做做样。成绩差的更厉害,在睡觉!只有老班来的时候那支笔在乱写

考试前一天成绩好的胸满成竹。成绩中等的对自己喜欢的科目胸有成竹,对自己讨厌的科目心惊胆战。成绩差的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等下就这样这样啊!记住噢!别漏马脚!一阵奸笑声传入我们的耳朵

考试时

呼呼大家一起松了一口气,终于做完了。看着自己做得满满的试卷,好有成就感噢!(只是本人这样认为)成绩好的正在细心的检查试卷,好象我死都不让一个错误王国的人民在这里生存。成绩中等的,我管它什么,补充下睡眠才真!嘘,别吵,不然成绩差的偷不到卷咯!

考试后

9.牛市三部曲 篇九

当前市场所处牛市阶段的判断

到目前为止,这一预测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部分验证。牛市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已经基本完成或者接近完成。第一阶段在2006年8月到2007年3月完成,代表是玉米和豆油价值的提升,期间CBOT玉米因为工业用途的增加价格提高到176%。第二阶段从2007年7月开始至今,其间,国际小麦因澳大利亚以及欧盟严重减产而出现阶段性短缺,CBOT小麦价格提高到180%,中国大豆因为东北产区严重减产以及储备不足而出现阶段短缺,DCE大豆价格因此而提高到136%。所以判断,当前国内外农产品牛市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的末期,并将逐渐进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过渡阶段。

原预测第二阶段为“农产品供应短缺阶段”并不完整,应为“农产品结构性短缺阶段”。就短缺来说,这一阶段里,全球以及中国农产品虽然没有出现全面的短缺,但是出现结构性的短缺。国内市场上,由于中国大豆的严重减产以及储备的严重不足,出现国际输入的严重短缺。国际市场上,小麦已经出现整体性供应紧张,大豆正在走向短缺。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里,虽然通涨指标已经明显抬头,通胀预期也贯彻始终,但通胀仍处于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牛市过渡新阶段的特征

在国内外农产品牛市进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过渡阶段后,市场的主基调将以调整为主。而结构性短缺商品的供应缓解状况是调整表现强弱的关键。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南美大豆生长状况以及国际小麦生长以及需求恢复状况。初步判断,这一阶段中,前期主流的上涨品种将出现大幅振荡,而非主流品种将由于通胀预期的存在而出现轻微的补涨。不过,这一阶段虽然市场价格会波动较大,但持续的时间会短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过渡期,初步判断,调整时间大致在3个月。

第三阶段产生条件以及可能时间的预测

值得重视的是,国际以及国内部分农产品的短缺正在通过种植替换以及使用替代向相关农产品上蔓延,更重要的是,有形成因“虚拟需求(包括囤积需求)”增加而导致的全面短缺的趋向。我们知道,在同一时间所有的大宗农产品都出现短缺的概率非常低,但是有一种可能会出现全面短缺的情况,那就是发生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当较严重的通胀发生时,商品社会流动库存会出现人为的减少,囤积需求会骤然上升,这会在短期内改变原本供大于求的商品的供求关系,从而使其转向供不应求。因此,对可能出现的“农产品超级牛市”第三阶段重新定义为“较严重通胀导致的全面短缺阶段”,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也会非常短,但将是农产品超级牛市的最高潮。

未来第三阶段产生的导火索除了通胀形势恶化外,供需方面有以下三个:一是:南美大豆2008年上半年单产出现下降。二是:中国2008年夏粮发生减产。三是:美国乙醇价格再创新高,玉米需求被重新激发。第三条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油市场的表现以及乙醇行业自身盈亏周期的转换。未来第三阶段产生的时间,从周期上看大致在2008年3月份,但各品种由于生产周期的不同会有所差异。

市场长期发展展望

据预测农产品超级牛市结束后,市场后期的运行方式有两种模式,分别是“大起大落”型以及“长期性价值上移”型。前一种是指农产品牛市迅速发展到第三阶段,并在高潮结束后迅速进入熊市周期,价格出现大起大落。牛市运行周期短,一般在半年到一年内结束。“长期价值上移”型是指农产品呈长期的缓慢振荡上涨趋势,牛市第三阶段出现复杂的延长,牛市在2-3年时间内蔓延。市场最终运行哪一种模式取决于全球以及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如果原油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出现持续的严重上涨,并引发恶性通胀,进而超过经济承受能力,则农产品的牛市循环会在未来1年内结束,并迅速进入熊市周期。如果经济增长能够持续,通胀也运行在可控的范围内,经济虽然出现波动,但并不伤筋动骨,则农产品牛市仍将持续2-3年的时间。目前我们仍倾向于后一种。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农产品牛市第三阶段发生,世界农产品牛市的主场将由美国转移到中国。在连续四年粮食丰收后,由于惠农政策作用降低、自然生产条件恶化、民间储备过低等因素,2008-2009年后,中国粮食市场可能将由“紧平衡”过渡到“较为紧张”的阶段。考虑到这一状态的可能发生,中国应继续加大进口,减少出口。

10.考试“三部曲” 篇十

我为了迎接这场期中考试,在家认真的复习,复习、再复习,不敢有半点马虎。我多想考出个好成绩呀!

可是一到考场,看到同学们的各种表情,有的考生兴高采烈,有的害怕无比,也有的考生心里像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而我却稳做泰山,做好了准备,迎接试卷的到来。

考试中;之二

随着监考老师把‘白花花;的试卷发到考生的桌上。同学们早已把笔握的紧紧的,似乎心跳也迅速增加N次,考场里立刻鸦雀无声。都在认真答题,教室里静的只剩下‘沙沙;写字声。只有监考老师在教室里来回穿梭的脚步声。我也不敢大意,赶紧拿起笔认真审题,答题、一题、二题、三题……真棒!没有一题能难住我,我心里美滋滋的。大功告成!开始检查,糟糕,有一个词写错了!终于,错词被我纠正。顿时,我的脸上露出了喜悦而又满意的笑。

考试后;之三

11.补牙三部曲 篇十一

阿姨看我这副模样,便硬把我拉去补牙。我战战兢兢地来到医院,心里七上八下:补牙疼不疼?前臼牙会不会被补得奇形怪状呢?……没等我想完这些问题,我已经被牙科医生拉上靠椅了,霎时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好像是快要蹦出来似的。牙科医生拿起了一个银色的机器,“吱――”这玩意儿不知在我嘴里搞什么。“哎呀!”它居然把我的前臼牙给“据”了个大洞!这还不算什么,牙科医生还在这洞里塞进了“石膏”,让我咬一咬,好让它成一个形状。我小心翼翼地咬了一下,突然一滴水落到我的舌头上,那滋味可真叫人心酸,麻得我直扯衣角。

12.东嘎三部曲 篇十二

执行龙虎林秋刀客丁小三王郢林千蔚白央

50年以来这里都是西藏农村的窗口。如今,作为曾经的西藏城郊型农村代表,历经巨变的东嘎村一期待着再一次的述说与聆听。

一个村庄的山河记忆

龙虎林

在东嘎这个由农村巨变为城郊的村庄里,山河的记忆承载的是几代农民不变的土地情怀。寻找并重现家园背后的故事或是历史,在普琼和格列这新老两代村支书看来,实际上是塑造一个村庄的乡土记忆。或是集体的荣誉。

拉萨西大门

一过“狼牙山”,便入拉萨城。

这座既似狼牙又似塔林的石山脊藏语称之为“西嘎日”,“水晶山”的意思。上有协嘎日多岩洞,曾经探过洞的东嘎村前支书、60岁的格列告诉我说,其中一个主要供人朝拜的洞里,有一根饱受烟熏和油抹的石笋,但刮开表皮后石质仍光洁若晶,格列猜想这可能是“水晶山”得名的真正原因。

协嘎日是堆龙德庆县城一带难以避开的视觉地标,它常常会出现在取景框里,成为蓝天之下一道显著的背景。但山峰易见,山嘴却常被忽视。协嘎日山脊之下略显平缓的山嘴名为玛布日通,意为红砂山,沿玛布日通往东最多两公里处的另一山嘴却石山突起,且整体灰中泛自。藏语中“白色的山嘴”被称为“东嘎”,这便是堆龙德庆县“东嘎”地名的由来。但也有说“东嘎”的意思是“白脸树”,得名于一棵东嘎境内白色的大树。至于这棵大树是否还存在以及在什么地方,则不得而知。

不论起源和原意,东嘎这个地名和堆龙德庆县都有着极深的渊源。半个世纪前,东嘎和德庆、柳梧是三个独立的宗(县),1959年9月合并成为堆龙德庆县,次年2月时,拉萨市西郊区人民政府又并人堆龙德庆县至今。更早以前的东嘎在行政归属上变化不大,元朝时属于统领拉萨地区的蔡巴万户侯,后来直接归西藏地方噶厦政府的雪巴列空,直到民主改革后并入堆龙德庆县时,这一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连同农田,甚至人身权利,绝大部分都是三大领主(官府、贵族和上层僧侣)所有。

最初的东嘎宗宗址就在那座灰白色的小山嘴上,1641年时,一场格鲁派和噶举派间的战争让它变成了废墟,其后宗址搬到了山下。围绕宗址所形成的村落,即是堆龙德庆县“东嘎”这一地名准确的所在。直到2007年,这里因让位于城市规划而再次搬迁。从宗到区,再到随后的公社、村和组,跨度50多年的时间里,变化的只是不同的地点而已,名字依然叫东嘎。

1959年以前,东嘎是进出拉萨的惟一通道,在著名西藏民俗学家廖东凡先生的记忆中,1970年代前后,人们也还是沿着这些山嘴间的道路抵达堆龙德庆县城的。在如今的东嘎宗山山脚,在千年岩刻佛祖像的注视之下,当年的青藏驿道残段,早已被其路基之下2、3米处的拉贡公路取代,顺着这条路往前,穿过原拉萨水泥厂搬迁后的废弃矿山,经卓玛日苏山嘴,顺着哲蚌寺山脚,再拐过拉鲁湿地西头的山嘴,即进入拉萨的主城区。

构成“拉萨西大门”另一要津的东嘎大桥,是拉贡公路横跨堆龙河前往日喀则、山南和机场的主要桥梁。1965年拉贡公路改扩建时候才修造的东嘎大桥的前身是赤桑桥。赤桑桥的历史远可追溯到松赞干布时期,据说那一时期这里曾建有大法王的宝座,因此那会儿的赤桑木桥又叫宝座桥。1937年,赤桑木桥毁于堆龙河洪水,重建时因采购了大量来自印度的钢筋与水泥,所以当地人更多地把它叫做“印度桥”。1965年建成新的东嘎大桥后,赤桑桥这座西藏第一座钢筋水泥桥的材料,又被移建在了堆龙河上游的古荣桥上。

西藏文史资料汇编中有关当年赤桑桥建桥总管擦绒·达桑占堆的记载,据说他是一位具有开明思想的精明贵族,热衷于现代水利和道路桥梁建造。在修建赤桑桥的三年间他还修造了一所宅院,并在此兴办现代养殖。擦绒所修的那所名叫康嘎沙巴(意为“赤桑桥新房”)的房屋遗址仍在拉贡公路一侧。如今在它的旁边,有一家现代化的养猪场。

游荡的河

堆龙河被水利专家们定义为“一条自然状态中的山区游荡型河流”。

用格列的话说:“它带给我们的麻烦太多了。”尚处审稿阶段的《堆龙德庆县志》中,有大量关于水灾的内容可以佐证格列所说的“麻烦”。堆龙德庆县是一个有68%的几率出现暴雨年份的地方,特别是每年的7、8、9三个月,暴雨加山洪之下的堆龙河就充分显示其“自由而游荡”的本性,那时候的堆龙河,就如一条激荡在“跳跃型河床”上的猛兽。

加日采里最年长的老人达娃次仁,对53年前的一个夏天记忆犹新。那天,达娃次仁等3人正赶着毛驴路过赤桑桥,前往曲水县为加日采厍卡(庄园)支差运输物资。当时,西面堆龙河上远远泛起的一道白浪被同伴隐约瞥见,但他没太在意,待数天之后返回时,熟悉的村庄和农田间就凭空多出了一条大河。“看得到自己的家,却过不去,我们在康嘎沙巴那里住了好几天后,水才消退。”达娃次仁记得住当时的情形,但说不清确切的年份,尤其是需要在藏历和公历间转换时,今年已经78岁的他有些为难,但他记得那年自己25岁。

相同的事件在格列记忆中却被提前了两年,“我记得那年是藏历的木马年。”格列甚至还能推演出那次洪水的经过:从现在的县中学西面决堤,跨过团结路,席卷尼格村北面一片农田,汇人格桑林卡西北侧的水道,一路向东再冲毁卡沙夏巴组与格桑林卡间的农田,最后顺着一条灌溉渠在加日采林卡(草滩)处汇入拉萨河。后来,那两片被冲毁的农田一处沦为荒滩,长满了柳树,与格桑林卡连成一体;另一处先是被改建为加日采庄园的打麦场,后来成为了卡沙夏巴组扩建时的宅基地。

历次的洪水为东嘎村带来的变化之一是大兴水利,1971年夏天全拉萨派居民修建拉萨西郊电站的情形格列至今还记得,“场面很壮观,那条引水渠就在当年连通堆龙德庆县和拉萨的山路上面。”水灾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虽然毁坏了农田,但也增添了可用着拓荒置田的滩涂,现属开发区范围内,青藏铁路以南的土地之所以能够改造为农田,也多少与历次水灾的冲刷和堆积有关。但随着堆龙河沿线可抗50年一遇大洪水的防洪堤坝水利工程的建成,这种“自然的大地改造”活动已再难发生。而这些已被崭新的水泥道路及铁栏围起来并等待着企业进驻的土地,已经不再叫农田,它已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一个极具时代特征的响亮名称——国家级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嘎村境内另一条重要的河流是中干渠。1989年拉萨市中干渠水利工程之前这条河流叫作流沙河,同样是一条典型的放射状漫流河,1975年流沙河综合整治前东嘎人把它称为“东嘎河”。东嘎河主要从拉萨市北郊的夺底和娘热两条山沟而来,中干渠工程后又引入了拉萨河的水量,流出拉鲁湿地之后,东嘎河基本与拉贡公路平行,再至东嘎宗山山嘴,与一处叫作“东嘎曲米”的地下泉水,以及1977年建成的拉萨西郊电厂引水汇流,向南形成一

个大湾,再往下即尾水段。

东嘎河水湾处所形成的湿地“林琼岗”是东嘎人难以忘怀的一块宝地。1966年人民公社的初期,东嘎村人在河湾前端处开渠引水围塘,建成了13座磨坊、榨油厂、粉条厂和养鸭场等。1976年拉萨市金珠西路的新建时,大量填土筑基改变地形,加上涵洞设计及施工问题,东嘎村引水渠流量大受限制,惟有当年沿渠而植的一长排柳树及少数仍放牧于此的牛只,尚可揣想往昔。

如今,一个全新的地名“日月湖”已经替代了原属林琼岗湿地的北部(金珠西路以北)区域,并有望成为拉萨西郊最美的城市公园及住宅区。面对这一大片被改造得可投下西嘎日群峰倒影的美丽水面,东嘎村村委会有些心急。新支书普琼甚至请我打印出了这一带的谷歌卫星地图,用以对照村里为金珠西路以南尚处闲置的林琼岗地块所设计的规划图纸界线。

那天,当我将这份地图送到正在林琼岗植树的那群老村干部手中时,他们的脸上除了表露出对土地的回忆与不合外,更多的却是渴望和期待这片土地上即将呈现的新的蓝图与前景。

即将消失的地名

事实上,东嘎村范围内自然村落及所属宅院名字的消失一直都在发生,从1959年民主改革农民分到土地,到合作社、人民公社、包产到户、撤区并乡、改革开放,再到现在成立开发区,每一次涉及到“区、镇、村、组”等级别的行政及地域的再次规划,都会令东嘎的村落及其建筑名称发生改变。

一份1956年时所做的东嘎宗调查材料中显示,当时的东嘎宗有名可查的大小厍卡(其中的部分1959年后演变为归属公社之下的自然村)共计72个,这其中还不包括各个厍卡中一些房子的名字。西藏地名中以房名来命名一地甚至一家的情况并非少数,但随着房屋迁址重建、农户分家等的日益频繁,许多地名就这样消失了。比如说格列,就着2005年左右的卫星地图他能指出自家从1959年到1996年间先后四次修建的房子,并能沿着田垅沟渠和林地画出东嘎最详细的村界,但他却找不到1959年以前达采厍卡(现在的名字叫阳光新城)的差巴(为东嘎宗当差的人家)的住房的位置。“那些实在是太老了。你让我现场去找自家以前的房子都不好找,我只有根据以前庭院树的位置判断。”格列解释说:“我们藏族搬家一般都不搬移老树,因为它们都有灵性。”

2004年,以拉贡机场路为界,北抵金珠西路,南达堆龙河,东缘拉萨市中干渠尾水段,这片面积2.52平方公里的地域,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级西藏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以前归属于堆龙德庆县东嘎镇东嘎村治下的一系列地名,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淡忘过程。站在空旷的开发区园区路口,醒目的路标牌上写着“大连路、扬州路”等新路名,上面所提到的林琼岗是惟一被保留成路名的老名字。拉贡公路以西青藏铁路以北的东嘎小康示范村小区的出现,取代了曾经居住过的亚乃、加日采、布达、尼格等自然村名,和平路以北拉萨西郊电厂引水渠以南的和平路新村一组和二组的出现,则取代江采、达采、东嘎、东嘎沙康等村名。如今,这些随着农村特别是农田的消失而逐渐淡去的地名,都被统一叫着东嘎村,而拉贡路的东侧则叫开发区。

再过几年,村里新长成的小孩,应该是叫不出这些曾经属于祖祖辈辈们居住过的地名了。曾到过内地如华西村等地参观的普琼支书说:“我们也想搞一个那样的展览厅,把东嘎村的村史都陈列出来。但村里知道以前的人太少了,加上以前没条件也没意识保留照片,这事很难办。”

格桑林卡是因为七世达赖喇嘛曾经小住过所以以他之名命名,丁嘎沃是紧邻格桑林卡并专属加日采组村民烧香的地方,尼格村农田中央一棵挂满经幡的大左旋柳据传曾经发生过灵异的事件,东嘎宗山脚下的东嘎曲米冬暖夏凉,玛布日通山坡上曾供奉着东嘎村的保护神,至今东嘎村已经拆迁的土地上还住着几户没搬走的人,他们是退休定居于此的那曲老阿妈尼玛扎西,等等。感谢格列,这就是一个60岁本土人脑中所编织的东嘎记忆。

重建乡土历史

东嘎村有点像提前到来的城市社区居委会,但又缺少一些必要的东西。

用普琼的话来理解,这个东西可以这样解释:农民其实是一个很有集体感的群体,特别是计划和集体经济盛行的时候。后来的包产到户和市场经济时期虽然有所松动,并不同程度地和土地有些远离,但决定农民一切的土地,还具备籽他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作用。有土地的农民能够找到自己身份和生活的重心。如今的东嘎村无可避免地纳入了拉萨城市扩容的范围,但失去土地带给他们的身份失落感却难以抹去。

13.学习三部曲 篇十三

悲哀首部曲之“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接近春节,期末考也将来临。这次期末考,教育局为了检测全市的教学质量,将会进行全市统考。所以,为了学校的荣誉,也为了大家能过个好春节,要加油了,同学们!好了。现在把昨天刚发下来的几张考卷拿出来,我来讲讲。”

“哗哗―”学生对这声音应该不陌生吧,就是一打考卷从书包里抽出来的声音。

45分钟后,台上的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台下的同学听都昏昏欲睡。其实不是所有的同学都不想好好听课,但即使有同学想好好听课,最后不是因为受不了老师填鸭子一样的`教法,就是被课堂上浓重的睡觉气氛感染了。

不过,我敢确定肯定以及一定的说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一句话能把同学的精神都找回来!

听,老师要说话了。“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怎么样?没效果!听听更有重量的后半句:“把今天上的内容好好的复习,晚上,进行这一单元的复习测试,看看同学们都掌握得怎么样。”

“啊―”怎么样,这声音有精神吧!废话咯,中午的休息时间都给考卷让道了!紧张进行曲之“抄抄抄。学生的歪招。”

躲风躲雨,躲不了考。期末考如期而至。

8点开考,时间一到,老师带着厚厚的考卷来了:“全体向后转,最后一桌搬到第一桌来考。”据说,这种考试方法是最难偷抄的一种。不过,这可是我们班在考,班里的同学可不是吃素的。

抄纸条。扔纸团,交换考卷不算绝,最绝的是老师走的一会儿。班里直接开起了讨论会议了。

“XX,第6。5。8题抄给我。”

“XX,考卷给我一下,快点,老师来了,我就抄不了了。”

听听基本会有的回答:

“用抄的太慢了,我直接念,听好了,第5题是X等于或小于3,第6题是。”

“你找XX拿吧,我把一整张都抄给他了,最后的关键时刻,要保护我的考卷到底。”

“老师来了,别抄了。”连警报都有呢!

“时间到了,交卷。”老师一声令下。

“好了―好了―”嘴里喊好了,手还在抄个不停。

考完了,有人欢喜有人愁。

“同样是抄,他就作完了,我还有好多空着,真倒霉。”从身边过去的同学喃喃自语。

凄凉回旋曲之“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闭校会上,大家拿到成绩单前说的话一半都是:“知道成绩了吗?”

“不知道,你呢?”

“彼此彼此。”

“希望不要太糟,否则怎么死都不知道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拿到成绩单后3/1是:“无所谓,大不了回家挨骂或挨打了。”不过,说这类话的一般都带着苦笑说的。

4/1成绩好的同学是:“还可以,成绩还不错咯。”语气里有意外的成分,毕竟这次全市统考,三个年段都倒了,成绩不错很难得了。

3/1的同学说:“回家要死翘翘了,天要亡我啊!”

我说:“考试,考命咯。”

可怜的学生啊!

14.军训三部曲 篇十四

背上大背包,提着桶子,登上高高的军绿色大蓬车。

军训之旅开始了!

车箱内很挤,最里面堆砌着高高的行李。咱们靠外面站着,有些热。我抓好蓬内护栏,感觉很新奇。我刚上车,竞被安排在副驾使座上,一路凉风习习。

记得临行前,爸爸还不放心地跑过来,对我说:要好好听话,如果不行就不要坚持,别累坏了。不就是三个全天,两个半天,还有1200名同学相伴呢,有什么好担心的?体育挺好的、800米跑步第一、精力充足的我,难道会站不住?会怕军训吗?

生活中的事情往往出人意料。军训之旅我们经历了阴雨天、晴天与停电夜晚,不同的体验让军训生活丰富多彩。

主旋律

1、阴雨

军训地点设在长沙消防总队,一切都显得很不一样。地远,有些荒凉。操场极宽大,天空很蓝。

排好队列,整齐站好,一动不动听着团长的报告和军训事宜安排。风徐徐吹来,大家的迷彩服便整齐的摇动,静中有动,很好看。天空中滴落几点宝贵的小雨,站得发酸的我们,眼巴巴地希望趁机休息一会儿。但教官一句话拒绝了:这点小雨算什么!

齐步走、踏步、站军姿、正步走、稍息,停止间转法……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腰部剧烈的酸疼,肚子也很难受,膝盖疼得仿佛真空了,脚跟一步一疼。我只有咬着牙……熬!

小雨继续着,其实我并不怕雨,但我需要休息。雨,一点一点很小,在盼望中“哗”地变大些,大到能回寝室休息,正好!整队退场后,楼道间,我们欢呼雀跃。休息不到五分钟,阿俊教官出现在门口,我们只好来到走廊里站好。灰暗的走道上排起两列极长的队伍,一个班紧挨着一个班,由女生宿舍走道连接到右边的男生宿舍走道上。站军姿、练正步手形、脚步。虽然有点累,经过休息后,走廊上的我们感觉轻松了许多。教官的敬业精神让我蛮敬佩的,我们觉得累,他们也不轻松。我们站着,他们也是站着的;他们还要一声一声地喊着口号,哪怕喉咙嘶哑。

大约四十分钟后,雨停。楼外口哨声响,这是命令。五分钟内再次集合、训练。这样进进出出两三次。

头两天刚刚训练,我们的身体极易疲劳、酸痛,感觉很难熬。阴雨天持续了一天半,多谢这雨天!它带来了走廊上的特别训练和寝室中的教唱军歌。

2、烈日

第三天,天亮得很早,清晨被烈日迅速刷白,没有一丝云彩。

早餐后,团长就让我们站军姿三十分钟。经历了两天的磨练之后,现在只有脚跟契而不舍地疼,一碰地面就酸疼,身体其他方面已好些了,感觉比较好熬点。

太阳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毒辣,衣服很烫人。我瞅瞅手臂,烫得都红了。

台上团长很忙,忙着看是否有同学做小动作,偶尔会狠狠地提醒、批评、训斥。我站得很正,不太累了,却有些无聊,干站着。于是思绪开始飞扬,我在想,当兵的人面对日复一日近乎枯燥、严酷的训练,他们是怎样过来的?人不是铁,不是钢,而是血肉之躯呀。但看到排头站得笔直、纹丝不动的小洪教官,我似乎没有了疑惑,内心平静许多。我们的两位教官虽然还是小兵,但他们默默地站在我们身旁,用渐渐嘶哑的喉咙大喊出最响亮的口号。那些叱咤风云的将军——艾森豪威尔、巴顿、朱可夫……他们的身影也曾经一定就像我们身旁的教官一样,也许是战争、是军队、是时代磨练了他们,让他们从无名到闻名。是的,我们需要打造我们的血肉之躯,我想,只有不断的打造、锻炼,坚强意志,我的身躯才会不倒,才会不朽。三天不长,但我已经有了不少进步与感慨。

我正这样想着,站军姿暂时结束了。有两名同学倒下,其中一位倒下之后捂着脸哭了,另一位一米八多的个头笔直栽下,砸得鲜血流淌,满脸沙子。

为了最后一天的阅兵展示,我们坚持着艰巨的训练。每一个动作都是一次考验,目标只有第一!看着教官的身影,感受着头上的烈日,我应该会不虚此行。烈日,让我变得认真、坚毅。

阅兵展示的结果是所能想到的最好——我们班得了第一。黝黑的皮肤、滴落的汗水,没有白费!

3、星空

在军营的最后一个夜晚,突然停电。训练后,正坐在操场上享受休息时间,天一点点被染黑。

光线昏暗,台上团长没有发命令,没有了喇叭的作用,命令是听不见的了。教官们也不让我们训练了,干脆浸泡在暮色中舒服着。他们带着我们唱歌,一班一班地对歌,还有结盟对抗对歌赛,教官的脸上泛着笑容,编着搞笑的拉歌串子。我们唱倦了,就坐着说说话。

天上的星,一颗一颗闪亮登场,在华丽的黑丝绒般的幕布上挂着,调皮地瞅着我们。……四颗星,五颗星!渐渐地,满天繁星,像断了线的珍珠项链,怎么数得清呀!只能仰天望着,望着。这迷人可爱的星空在繁华的都市是见不到的,有时偶尔看到一颗,也是黯淡的、灰头灰脑的,满脸沮丧。城市的夜空不属于它们了,只属于冰冷的霓虹灯和巨大的投影灯。所以,今晚的繁星,和我们一样激动,聚集在我们头顶,微笑打量着我们呢。好美啊!

走走,却发现前面有大堆人群,围成一个多层的圆圈,挤进一看。哈哈……好些教官在里面!也有我们班的阿俊教官。我们一起拍着手,大声齐喊“跳舞!跳舞!跳舞!”他们被围着急了,商量了好久,也跳不出草裙舞、芭蕾舞。几个人想突围出去,又被抓回。我也抓了两个,哈,真好玩。咱们两位教官还被逼着亮过猫步的哦!这可是对咱们班获得第一的奖励咯。

晚上10点,大卡车亮着大灯,排在两边,黑暗、灯影、烛光中,我们入睡,教官们在外面守了一夜……

尾声(幻觉)

军训结束了,但我总是感觉头顶着迷彩帽,还遮着短短的帽沿;窗外蝉鸣,全是整齐的口号“一、二、一”,与脑海中教官、我们的口号声交织着;学校领书那天,同学们常常不约而同的迈着相同的步伐……

哦,这样难忘的军训!

长沙市一中高一15班:肖童心

更多关于军训的作文:

15.孟连三部曲 篇十五

何戍中徜徉展览大厅,心里一片舒展:进行了两年多的孟连手工编织振兴项目终于告一段落。同时,这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像煲粥一样做项目

“在少数民族地区做一个项目,至少得花两三年,你得像煲粥一样,文火慢炖。”何戍中所在的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简称CHP)在多年前做了一个叫做“勐马档案”的项目。该项目一做就是三年多,最终产出是一本傣汉双语版的《勐马档案》,勐马寨全体村民为著作权人。

项目进行到这里,已经堪称圆满,但是CHP设定的,傣族文化的复兴是一个系统工程,路途才刚刚起步。何戍中说:“我们希望当地人能够有组织地、自觉地保护自己的文化。所以,勐马档案项目结束后,我们开始在当地寻找能和收益挂钩的项目,因为只有这样,村民们的热隋才能持续。”

孟连县有手工编织的传统,较之其他门类,更容易进入现代市场。筹备许久后,CHP从新西兰使馆和美国使馆申请到项目资金,于两年前开始了“孟连手工编织振兴计划”。

在项目开始前,CHP从文化传统挖掘、项目主体、组织机构、产品市场定位等方面进行了仔细考量。成立一个具有先锋引导作用的协会是项目的关键,但是村民对协会的认知有限,需要工作人员耐心而漫长的讲解和动员。参加协会,需要签合同,规定会员的权力和义务,会员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收益。项目组工作人员针对政府部门和孟连村民做了很多工作。半年后,一个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五脏俱全的“孟连手工编织振兴协会”成立起来。

“还有一件事非常重要,即当地手工编织传统的挖掘。”何戍中说,尽管当地文化积淀深厚,但是近几十年文化消亡的速度很快,技艺高超的绣娘基本上都是一些耄耋老人,适龄妇女只会做一些简单、粗疏的编织。

为解决这个问题,CHP借助美国“帮助艺术家”(一个民间艺术家联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各种跟艺术扶贫相关的公益活动)的力量,找到泰国设计师Turdsak。Turdsak了解傣族文化传统,懂市场和定价,他每月从泰国飞一次昆明,然后坐十几个小時的长途大巴到孟连,对协会成员进行指导和培训。

原料的选择、手工印染的掌握、织布机的改进和购置、编织技法的熟悉、销售渠道的建立、账目公开、盈利分配……孟连手工编织振兴项目一步一步往前走。其间,无数次解决成本和效率的问题,无数次做各种对比以及心理疏导,各种艰难,无法尽述。在何戍中看来,做这样的项目,要怀着煲粥的心情,提前备齐各种食材,过程中一点一点添加,小火静候,丝毫急不得。

青年播种希望

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协会成员了解了一件产品从原材料选择到收益分配整个过程的操作,所以,“尽管只是星星之火,孟连的这把火也算是烧起来了。”何戍中同时也有担忧,“如果项目成员不再过问孟连的事情,不出两年,项目成果肯定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CHP会借其他项目之便,继续对孟连项目进行回访、维护、加温,“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得在一两年内上马另外一个项目,项目至少要有一部分落实在孟连。”何戍中说,他们正在筹备一个“少数民族青年领袖培养计划”,将在五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挑选十个年轻人,进行为期两年的系统培训。这些年轻人,要求有文化,肯接受新鲜事物,热爱家乡,有动员能力;培训的内容包括怎样做文化遗产保护、市场营销、金融、互联网、机构管理、税法、寻求资金援助、写项目申请书等。

“两年中,1/4的时间是培训,包括课堂授课、艺术区参观、专家讲座等,剩余3/4的时间会要求每个成员以个人的名义在自己的家乡做一个项目,通过实践融会所学。”何戍中的构想是,通过培训,学员们懂本地文化保护的“这摊活儿”,能发现缺什么,并且知道从哪里找补给,能找对努力的方向,从而成为少数民族文化复兴的源头活水。

“这十个人当中,有两个即从孟连选出。”何戍中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他们从勐马档案开始,为了延续助推的力量,继续深耕于孟连,直到找到了“人”,找到了理想最终的落脚点。

挖掘当地特色,保护文化遗产,很多公益机构和有识之士都会选择从手工介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媒体的、社会的目光会跟过去;项目结束后,受助当地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变化,是重归原貌,还是拥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却很少有人过问,项目推进方对此也很少能拿出有效的应对办法。

其实,项目一做至少两年,两年后,没人希望项目的成果土崩瓦解,人人都渴望延续。CHP的孟连三部曲,用六七年时间,做了文化档案,做出了产品,还将找出带队的“领袖”,历史、现在、未来三者贯穿起来,暗合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上一篇:量词下一篇:如何制定寒假高效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