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日志

2024-09-06

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日志(精选12篇)

1.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日志 篇一

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作为一个教师应作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

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针对教材和学生状况加以分析,对比新旧课程理念,尽可能多角度、大范围地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向和教学过程中可能随机出现的问题及因应策略,并将这一切尽量溶入实验器材的准备及电脑课件的设计制作中等等这些方法既能确保教学过程的开放,又能提高教师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

1、有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将本章后面的知识提出来。对于提出这类问题的学生,应予以鼓励,并告知大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探究的课题,只是本堂课可能时间不够,需留待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并对学生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予以肯定。

2、学生可能得到的有错误的认识和结论。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认知成果,可建议学生反复实验、收集证据、查找资料以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让学生自己纠正前面的错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3、学生可能提出目前还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赞赏学生的勇气,并建议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弄清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哪些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设计中这些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学生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也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方法,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秘畏惧心理,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从而确保了探究教学的顺畅进行。

二、创设情境,精彩导入。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将座位排成若干U形单元,采用六人学习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在教学《运动与静止》时,教师用电脑多媒体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乌云,小溪的流水等画面,让学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运动。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

三、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实践表明,《学案》的使用非常奏效,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四、开发课程资源

当前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课程资源相当匮乏。单就我们使用的物理实验教材上所列的新增随堂实验器材就达百余种。这还不包括延伸至课外的学生自主开发的探究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大力倡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学具。

改变旧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我们的物理教学功在今天,利在明天。不管教学评价体系怎样,作为教育者务必把握一点,我们必须要用活的思想、活的思维、活的方法、活的语言来面对一个个活的课堂。做到教学相长。

2.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日志 篇二

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 即对科学知识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其次要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那么,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物理教学应让学生充满对物理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物理源于生活, 教师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最简单, 却最不引起重视的现象来激发学生。比如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 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 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对着电视画面拍照, 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 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装有滚烫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将气球吹大后, 用手捏住吹口, 然后突然放手, 气球内气流喷出, 气球因反冲而运动, 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等等,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学生困惑的同时一定想探个究竟。由此可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研究方法

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在此基础上, 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 须教育有疑, 有疑者须无疑, 此至方是长进。”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 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 教师总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步步激疑、导疑、释疑。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 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习惯, 苏科版教材上的 “www”就是按照what-why-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的顺序来循循善诱的。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 我们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讨论的时间, 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 主动探索新知, 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要时时考虑能否用科学探究的方式, 尽可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 比如替代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推理法、归纳法等等, 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 其基本的探究步骤不会变, 依然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3.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尽信书, 不如无书。要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 勇于质疑的精神。教材中的一些科学家所经历的实验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 加之如今科技飞速发展, 有的结论可能需要改进。这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妨让学生去思考, 去创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 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努力对实验进行改进, 瓦特正是基于这种精神而改良了蒸汽机。比如教材上的关于“熔化和凝固”实验, 以前测温度的变化要用温度计, 可能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如果使用温度传感器, 则既精确又方便。

4.注意学科渗透, 关心科技发展

“注意学科渗透, 关心科技发展”是《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 新版初中物理教材注重反映时代性, 注重渗透学科思想。“知识本位”的传统思想应当调整, 种种迹象表明现代教学越来越呼唤学科间的渗透, 以便学生更好地领悟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在备课前认真研究相关学科的教材, 收集各门学科的素材, 文学中的很多诗词、谚语、成语、谜语、歌曲、人生哲理等;数学中的平均值法、对称法、极值法、不等式法、图像法、几何作图法、三角函数法、图形法、二次函数法、因式分解法、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法、比值法等等;化学中的一些反应现象;地理中的一些人文景观;历史里的科学发展史等等, 尤其是当今社会的最新研究成果, 将它们巧妙地贯穿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相信你的课堂、你的人格魅力将大放异彩。

二、注重评价改革导向,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 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 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 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以前, 大家的指导思想是一切向中考看齐, 重视知识点的考核, 不注重过程及能力的甄别。而今中考考试评价功能调整了, 在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同时, 过程性评价也受到了关注。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对学生评价不要只停留在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层面, 知识的掌握只是学生学习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 更主要的是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潜能。虽然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 学生的发展不尽相同, 但只要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提高, 那么你的目标就实现了。在平时的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这样, 才能为他们终生学习和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总之, 一切评价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成长。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课程改革要紧随时代发展!教师的观念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课前要准备好充足的资源:素材、导学稿、多媒体、实验器材等;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会的教师一律不讲, 学生能完成的实验一定要放手让学生做, 估计学生单独完成有困难的, 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究。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 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不曾经历不成经验, 相信学生亲身经历过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即使学习能力最差的学生也会受到成功的鼓励而逐渐喜欢物理, 这个时候让学生自我评价, 一定会事半功倍。课后教师和学生再一起梳理知识, 并进行必要的反思。使学生和教师的情感形成积极主动的形态, 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活泼、融洽的学习氛围。

摘要: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为每一位教师构建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迅速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显得十分重要!文章就《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谈了作者的看法。

3.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日志 篇三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 初中物理 探究学习

探究式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因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探究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不仅增强学习效果,而且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

一、找到学生探究动机的切入点

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首先要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教师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包括提岀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拟定那些内容需要探究时,应明确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探究,而是可行和重点内容实施探究性教学。备课时应考虑初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大体是:出示背景材料,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讨论,形成初步成果,解释评价,必要时还要修正假设,重新设计和研究。

备课时还应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则应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我必须关照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与调动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良好学习氛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能根据探究需要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探究方法。要让学生真正接受物理概念和规律,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科学推理等各种物理思维方法,排除各种次要因素的干扰,抓住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概念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灵活地运用。

例如:密度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内容,在密度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先通过测量比较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再通过测量比较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而不同物质的这个比值一般不同,从而引入密度的概念。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量,而且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三、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新颁布的物理学科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了“要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密切,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展开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生活中的声音”、“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生活中的测量”、“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生活中的光现象”、“自制指南针”等,都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当近。教学之余,我们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经历来探究新知识、实践新知识。又例如:在讲到“声现象”时,我们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噪声现状,鼓励学生调查了解当地噪声严重的企业,根据各种噪声研究减弱和防治方法,给这些噪声严重的单位提出自己整改建议;在学习了“光现象”后,我们让学生到校外广泛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如:给学生提出探究式问题:“光污染引起的交通问题”。

四、探究式学习离不开信息的整合

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应该把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信息收集的形式可以使多种多样的,日常生活中、图书馆、互联网等等都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途径收集到信息然后进行分析与整合,以此来强化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学到的知识的学习和解决办法等。比如,在探究环境污染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的小區收集有哪些污染,学校有哪些污染,公共场所有哪些污染,工厂有哪些污染等等。然后教师对学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进而形成一份完整的探究报告。

4.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1、抓好入门教育物理课对于初中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刚拿到教材后有一种新奇感,但这种新奇感是短暂的,如不及时深化,“热”会马上消失。所以第一节的教学十分重要,我们要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节课。比如通过演示“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重新沸腾”、“倒置漏斗中的乒乓球不会掉下来”、“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热情。

2、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资源优势,因材施教,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重新安排切合学生实际;课题的引入与生活联系紧密,处处设疑,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资源优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生活奥秘欲望的目的。物理有很多的基本概念、规律、定律、定理,每一个都很重要,我们是在做题的过程中慢慢掌握并加以应用的。靠死记硬背,学习好的同学可以,但大多数同学就不行。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利用学科的特点,解题时尽可能多的画图来讲解,并不时穿插一些俗语。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助于学生对题意、规律、定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也要求学生学会画图。大大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也有利于基本概念、规律、定律、定理的掌握。

3、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无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集体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在集体备课中,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

4、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标强调“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做实验,敢于动手,勤于动手”,结合中学生好动的身心特点,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小实验较多,做好这些实验,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能清楚地引如概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新课标物理学习心得 篇五

为了尽快适应物理教师岗位,提升自己的物理教学能力,我认真的学习了物理新课标标准,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是我体会最多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及其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

在认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上,我们应摒弃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继而切实按照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书本的知识复制给学生,而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权威代表,我们应切实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改变了我们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

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法也是我们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旧的教学理念下,我们一直是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中学习。在旧的课程标准下,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填鸭式教学,对实际教学的教学成果来看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比我国教学与欧美教学的差异,我国的高水平人才较欧美来说比例太少,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教育的教学标准过于落后,故此制定了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的中我们应摒弃旧的学习方法而学习新的学习方法。新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在新的课改中,特别强调用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为此,新的课标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历史问题。在评价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

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6.初中物理新课标全员培训有感 篇六

合江县五通镇中学 王海明

2012年5月份,泸州市教科局组织了一批骨干教师进行了新课标培训。此后,于2012年暑期,合江县又组织各校全员参与新课标培训学习。此次的培训精神是:学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经过这次培训,我是受益匪浅。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作为一个教师应作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

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针对教材和学生状况加以分析,对比新旧课程理念,尽可能多角度、大范围地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向和教学过程中可能随机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并将这一切尽量溶入实验器材的准备及电脑课件的设计制作中,等等这些方法既能确保教学过程的开放,又能提高教师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

二、创设情境,精彩导入。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在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

三、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深思。

四、开发课程资源。

当前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课程资源相当匮乏。单就我们使用的物理实验教材上所列的新增随堂实验器材就达百余种。这还不包括延伸至课外的学生自主开发的探究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大力倡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学具。

改变旧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7.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日志 篇七

一、乡镇初中生英语教学的局限性

1、教学设备落后、生源素质差

目前, 我国的乡镇中学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少等特点。因为缺乏投资力度, 这些初中的教学设备都比较陈旧, 大多数都没有实现多媒体教具的设置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多媒体网络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载体, 应当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这对于相对落后的乡镇初中来说并不好实现。也正是因为条件的限制, 大部分家庭环境优越的家长都会选择送孩子去城市的初中就读。留下来的孩子多数是当地务农家庭的子女或是外出务工家庭的子女, 家长本身对教育的重视不够, 没有早期的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意识, 也不关系子女的学习进度。导致这些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而且学习极度被动, 素质参差不齐。

2、师资力量薄弱

资金基础薄弱的又一体现就是师资力量薄弱。乡镇中学的英语教师通常是没有专业背景的。或是浅尝辄止, 或是半路出家。语音、语调都谈不上标准, 而且大多数教师都不能保证全程英语授课, 课堂大多用汉语讲解。这对于初中生早期的英语基础的奠定是非常不利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接触外语的初级阶段一定要受到最原始、最纯正的熏陶, 所以大部分城市初中都会配备外教, 来培养初中生的听说能力。对于乡镇初中来说, 专业的英语教师都很难聘请的得到, 外教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3、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课改后, 乡镇初中使用了新教材。新教材的特点体现在起点高、词汇量大、进度快等方面。这对于本身基础就差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成倍增长。为了赶进度, 教师不得不将内容大块大块的“丢给”学生, 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每天都要成篇成篇的背单词、大段的大段的背课文, 让学生对学英语产生了畏惧情绪。想尽办法投机取巧, 应对老师的考核。可见这种“填鸭式”的英语教学, 不仅仅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新课标背景下激发乡镇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指出, “兴趣是意识的内在动力”.虽然乡镇中学有着客观条件上的限制, 但这并不阻碍学习兴趣的养成。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 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1. 改变教学方法, 拒绝“填鸭”教育

正如教育家赞科夫所倡导地“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根本。就拿背单词来说, 对单词的掌握和了解并不是单纯靠背就能实现的。背单词要讲究技巧, 比如选取同音词、近义词、反义词、相关词等拓宽词汇的广度, 用线标的形式启发学生掌握同类词的区别:hot-warm-cool-freezing此种形式会使学习内容一目了然。让单词之间有了联系, 也便于记忆。另外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单词的记忆和巩固。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最没有抗拒力的了, 利用游戏教学的手段也是“寓教于乐”精神的体现。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可以单独选择一节课, 或者利用每节课的一部分固定时间, 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词汇巩固。比如如调换字母在单词中的位置组成新词lots/lost, meat/team, send/ends, 或是猜字谜的方式都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加深印象。而不会让学生反感和畏惧。

2. 利用有限条件, 满足学生审美需求

审美需要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被描述为高级社会需要, 属于较为复杂的需要层次。如果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精心策划, 认真挖掘、创造其中的艺术美, 那么学生的审美需要便会得到满足, 形成愉悦的积极情感, 进而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2.1教学语言美

作为一个陌生的实物, 英语并不被学生所了解。如果能在解除之初便留下美好的印象, 对于激现有发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意义非凡。因为条件有限, 不能引入外教, 那就只能英语教师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纠正发音。如果教师显得力不从心, 可以利用一些原声的英文教学音响制品, 如英文歌曲, 电影原声等工具, 辅助教学。老师发音不准就要让学生多听原声对话和独白, 让他们去感受和模仿原汁原味的英语, 利用英语本身的魅力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2板书美

虽然很多乡镇初中没有多媒体设备, 但是通过黑板和粉笔同样能够创造出栩栩如生的情景。板书本身作为重要的教学艺术手段, 在创造美方面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布局合理、书写优美的板书能够对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英语教师切忌将板书写的过于潦草, 或是过于细密, 应当以文字、表格、图画等多种形式, 赋予板书不同的趣味性和艺术色彩, 满足学生的视觉渴望。适当的简笔画和色彩搭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比如在讲解形容词比较级这一知识点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简笔画来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

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这些乡镇的孩子的父母忙于工作, 很少对他们嘘寒问暖, 也不过问他们的学习。学生下课后, 作业无人辅导, 有了学习上的困惑也无人倾诉。导致这些孩子的内心极度敏感。所以教师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需要关注、需要肯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尊重和宽容的心态, 对于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不要一味的批评和指着, 要认真挖掘每一个同学身上潜在的闪光点。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不光是表现积极的学生能得到表扬, 表现消极的学生更应该得到鼓励, 尽管是微小的进步。让他们从学习中体验成功, 体验价值, 对学习的抵触态度就会渐渐消失。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新课标对乡镇教育的考虑确实有些欠缺。但是客观环境绝不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新课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是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尽管目前乡镇学校的某些条件还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但是我们会通过努力逐步向新课标靠近, 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 保证每一个中学生都能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

摘要:新课标要求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 将提高教学效率作为重点。广大英语教师要响应新课标的号召, 不断寻求教学方法的优化途径。鉴于农村初中生素质差、底子薄的特点, 提高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十分迫切, 本文将根据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 提出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以推动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乡镇,兴趣

参考文献

[1]郑新民.变革中的英语教改:探究教师信念与课堂教学之关系.中国英语教学, 2008年第1期第33-34页码.

[2]赵世开.漫长的外语学习道理.外国语, 2002年第5期第77页.

[3]程雨民.入世形势下的外语教改.外国语, 2002年第6期第1315页.

[4]薛小丽.梁启超的“趣味教育”述评.课程·教材·教法, 2006年第11期刊第56页.

8.《初中物理新课标》实施之感受 篇八

关键词:物理新课标;教学目标;课程理念;新课标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209-01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2011板新课标的实施结合初中物理教学谈几点感受。

作为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物理学科而言,原来的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物理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二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对于新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

例如:在讲声学和光学时候,可以问为什么打雷和闪电明明是同事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打雷的声音?在讲惯性知识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车上竖直向上抛东西时,为什么车子在快速开动,人却站在车上不动能够接到抛出去的东西?同学们会想,是的,东西抛上去了,我们和汽车一起在快速前进,怎么还能正好接到被竖直抛出去的东西呢?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想象的原因,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新课标从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承变为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于是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理念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以及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正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的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应重视及时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使学生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反面的影响去考虑,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为实现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9.物理学科新课标学习体会 篇九

在教研室举办的酒泉市2010年基础教育教材培训学习,使我得到了向专家和酒泉各学校学习交流的机会,慢慢体会到新教材编写过程中所蕴含的理念,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的体会。具体如下:

一、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因此我们物理的新教材就是凸显了这样的一个指导思想。引言部分就着重介绍了近三百年来每一次物理学的突破都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现就北师大版新教材的编写分析如下:

(一)教材编写意图:以《纲要》为指导,落实《课标》

1.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好奇式兴趣(有趣)→喜爱式兴趣(乐趣)

2.强调“做”科学的思想,重在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会多少知识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学会学习。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和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研究意识、交流意识、应用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科学家创建的三大科学工作方法:

观察:了解现象,收集资料,发现问题;

实验:具有可控性、可重复性;

理论:知道过去,预见未来

3.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把物理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把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与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的结构体系:遵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简单到复杂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实践活动及教学内容的弹性。如做一做,阅读材料,科学窗,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实践活动,实验探究,作业,想想议议等栏目

二、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与以前的中学物理大纲相比,更加完善,更加细化,更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新的教学理念不是对原有的传统教学全盘否定,而是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养成学会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偏重书本知识,而是注重将课本知识与

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知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从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新的课程标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1.体现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密切联系生活、社会,突出观察、实验→思维方法→实际应用

(1)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显性的,如“问题与思考”;隐性的,如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等

(2)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结论

(3)知识运用于实践

2.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科学探究

学习方式有三种:接受式学习方式、讨论式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科学探究。探究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技能,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体验探究的乐趣。本书设计有“小探究”、“大探究”。尽量在每节都有“小探究”(时间在十分钟以内),每章至少有一节“大探究”(时间在25分钟以上),冠以“探究”字样。“小探究”可以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的随堂实验;“大探究”的七大要素可以逐步完善

3.适当增加新题材、新科技成果及有关图片(含照片)反映时代感,同时增加联系生活、技术、社会的实际内容,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如八年级第一章“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第二章“新材料及其应用”等

4.适当增加了一些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访问、小制作、小实验等,作业中也安排了上网查资料,鼓励学生选做和相互交流;适当增大弹性,设立了“科学窗”、“阅读材料”等栏目。“科学窗”要求大家都学,“阅读材料”是由学生根据兴趣选学的。

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

1、组织有效地课堂教学。有效(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能充分体现教学实质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真正关注人的发展。表现在,一是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三是对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与反馈能及时作出反应。

2、知道如何使课堂教学要达到理想境界,以便更好的开展教学。

(1)课堂教学是由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组成的完整的动态系统,因此,课堂教学达到理想境界取决于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活动的有效性

(2)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问题生成与解决的过程,所以,课堂

教学达到理想境界主要取决于问题的发现、生成与通过活动对问题解决的有效性

(3)从课程的角度看,课堂教学达到理想境界取决于对静态课程的研发程度及将静态课程转化为动态课程过程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学生对课程的领悟程度

3、创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活动

(1)课前的教学准备活动

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如预习、阅读、讨论、实验等)独立学习方式,走进文本、走进生活,作好学疑笔记和练习,总结收获,发现问题,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②教师认真研修课程标准、研读教材,研究学生,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及自身的优势、学校的教学环境与条件进行教学设计。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开发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策划可操作的教学流程;关注学生的课前准备活动,检查学生独立学习的效果并做出评价,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地指导

(2)课中的教学实施活动

①学生通过同伴互动、合作交流、展示独立学习成果、探究新生成的问题,达到问题解决;在经历真实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情感的体验,能力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②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互动的平台;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真实地研修活动;指导学生提炼问题、解决问题;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基本语言的掌握情况

(3)课后的教学评价活动

①学生对获得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进行反思、探究、拓展、训练,提升对问题的认识;运用获取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处理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学会学习

②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并做出评价,通过对效果的分析,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行为进行反思,提出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改进意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间断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4、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判断

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对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动、生成方面的表现的观察,通过对学生所获得的在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等方面具体目标达成的程度的评价来判断的②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的教学,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体现了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性,是学生发展的真实过程,是体现课程价值的过程,是展示教师教育智慧的过程

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是教化,教学是“诊断”,教学是探究,教学是发问,教学是求异,教学是交往)

2、树立新的教学观

①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②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更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③教学不只是注重结论,更要注重过程;④教学不只是关注学科,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成长的生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3、树立“三个意识”

①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②整合意识;③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4、处理好“五个关系”

①借鉴与创新的关系;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③理想与实现的关系;④改革与常规的关系;⑤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关系

5、制定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是明确、清晰、具体、可测量、可完成的。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6、开发、利用、重组教学资源,不照本宣科。

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价值、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②研究教材,合理利用和处理教材。

7、加强科学探究,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①关注问题情景的创设 ②关注活动情景的创设

8、合理使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①充分认识教学方法、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及桥梁作用 ②教学方法、手段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10.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日志 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知道浮力的方向。

(3)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4)知道浮力的应用。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通过收集,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教学方法

作为自然科学的规律课,教材的编写思路一般是

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这节课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已列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初中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教学

1、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

浮力概念的建立(分三步)第一步:

演示实验1:黄色乒乓球在液体中缓慢上浮(乒乓球内注入适量的水,容器可用大量筒)设问并讨论乒乓球上升的原因,并说明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说明:动态观察、创设情景、激发思维)演示实验2:金属块在水中下沉

问题一:浸在水中的金属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针对学生思维障碍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发思维)

问题二:如何判定金属块是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 学生讨论方案,教师演示托力的测量法,类比得出测浮力方案。第二步:

演示实验3:用弹簧秤分别测出金属浸在水中、煤油中的浮力。第三步:

归纳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指明“浸在”的涵义。指明浮力的单位——牛。说明:从“浸没”到“浸在”,从水到其它液体,改变实验条件,异中求同比较,提供归纳素材。通过归纳,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初步归纳能力。3.浮力的大小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学生通过“想想做做”,找出获得最大浮力的办法。教材图13.5-2实验的基本器材,通过手压易拉罐的方法,体验易拉罐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浸入水中的深度的关系。

通过这个“想想做做“的内容为探究活动做铺垫。4.探究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阿基米德原理(分四步)

第一步:根据称量法测浮力的演示,猜测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利用尝试性实验排除无关因素。

从力的三要素角度提出,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运用演绎法:因为浮力是一种力,而力具有三要素)

类比:手对物体施加的托力的大小跟施力物体(手)有关,那么,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可能因素:深度h、物体的密度ρ物、物体的形状、空心与实心、浸入液体的体积V排等。问题一:这些因素是否都会影响物体受到的浮力呢?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检验它呢?(引导学生提出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问题二:请设计一个检验F浮与深度h有否关系的实验,并上台演示。

学生实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分析,所设计的实验研究的目的、控制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学生实验探索并演示,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A:将弹簧秤所挂的橡皮泥逐渐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减少,证明F浮与h有关,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B:将弹簧秤所挂的橡皮泥逐渐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减少,当橡皮泥完全没入水中后,继续增大深度,发现弹簧秤的示数不变,证明F浮与h有时有关,有时无关。师:这两个结论似乎是矛盾的,这说明物体在部分浸没过程中不单单是深度变化,还有更本质的因素有待发现,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与比较一下,上述两个过程存在什么差异?再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谈起:人进入浴缸的水中后,会感到水的浮力,同时,我们也看到水面上升了,水上升的原因是因为人在水中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也就是人排开了一部分的水,人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人感受到的浮力越大。引导学生使用溢水杯,使学生观察得出F浮与排出液体的多少有关。

第二步:探索F浮与G排液的关系。(放在第二课时讲解)师:F浮与G排液之间是否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关系呢? 学生分组实验,分三次测出浮力与排开的水重

①铝块全部浸没

②铝块部分浸没

③铁块全部浸没 比较①、③得出F浮与ρ物无关(扫除学生的又一个思维障碍)比较①、②、③得出F浮=G排液 第三步:归纳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1.教师演示(并借助于实物投影)在煤油中F浮=G排液 说明:这里采用教师演示的目的只是为了节约时间,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让学生分组,分别用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再归纳出一般结论的方法。2.归纳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3.讨论原理的适用范围,简介阿基米德的发现 第四步:简单应用

讲解课本例题,不要直接引入F浮=ρgV排公式,而应根据F浮=G排液来计算。强调应用定律求浮力时,必须搞清两点:一是液体的密度;二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实践性作业

第一道题:能否利用1牛的水产生比1 牛大的浮力?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索这个问题。第二道题:设计实验,证明气体中物体也会受到浮力,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

第三道题:让学生上网查有关潜水艇的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应用网络资源,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知识。反馈和巩固:

11.新课标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探究式教学;平面教学;立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1-0071-02

传统的科学教育都是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即向学生讲授自然科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知识面的扩宽,视野的开放,除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探索兴趣以及能力,良好思维习惯与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因此就特别强调要从科学知识内容的简单承袭向理解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积累科学知识向探究科学知识转变。对此,我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几点思考和尝试。

一、鼓励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

教学应该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科书和其他教学资源之间互相交流,启发和补充的过程。应该努力促进学生与教科书和其他教学资源的直接联系。丰富和发展学习的内容,从而鼓励与推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

二、物理教学过程应该采用探究式教学

要让学生真正接受物理概念和规律,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科学推理等各种物理思维方法,排除各种次要因素的干扰,抓住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概念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灵活地运用。

例如:密度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内容,在密度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先通过测量比较不同体积的同一种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再通过测量比较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相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而不同物质的这个比值一般不同;再经过是否可改变这个比值的思考,从而引入密度的概念。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量,而且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再如,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改变。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先做题,如:把一块质量为300g的金属铝块熔化成铝水,质量________300g;卷成铝筒,质量________300g;宇航员把它送的月球上,质量________300g(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再如,一块冰完全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选答案也会形形色色。通过做题,学生已进行了自身已有知识的分析、理解、思索,思想与问题已碰出火花,在此基础上及时结合实际引导学生一一分析、解释,最终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先做题后归纳总结与先归纳总结后做题仅仅是先后顺序不同,但效果截然不一样。先归纳总结后做题,会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按部就班,缺乏创新精神;而先做题后归纳总结,能诱导学生质疑问难,激发探究热情,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优良品质。又如,教学“测电笔”时,可先简介测电笔的构造、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并当堂作演示,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测电笔的氖管要发光,那么测电笔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如果有电流,此时的通路是怎样的?”“既然有电流,人怎么不会触电呢?”“刚才老师是站在木制的讲台上来使用测电笔的,那么电流又是怎样通过去的呢?”……此时,学生的探究热情高。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自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三、平面教学向立体教学转变

片面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培养目标,以及教师枯燥“口传”式教学我把它称为平面教学,而强调三维目标培养,采用探究式并结合现代媒体、实物,让学生从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去感知、认识的教学称为立体教学。

著名法国科学家庞加莱曾经说过:“物理学是由一系列事实、公式和法则建立起来的,就像房子是用砖砌成的一样。

但是如果把一系列事实、公式和法则就看成物理学,那就犹如把一堆砖看成房子一样。不,物理学比组成它的事实、公式和法则要深刻得多!”也就是说,物理学本身就是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思维方法以及科学文化的和谐统一。上述三维课程培养目标就是科学本身的特征在科学教育中的反映。若非如此,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如果单纯“口传”式的裸教,将会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长此以往,意志力弱的同学将昏昏欲睡,如何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在采用探究式教学的同时,还应借助多媒体、实物和实验从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多方面让学生感知、认知自然,从而获取知识,从中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等优良品质。

总之,新课程标准物理教学中如何把物理课教好,还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只要从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知识特点方面出发,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就一定可以把物理课教好。

参考文献:

[1]于泓编著.新课标教学指南系列丛书(第二辑)[M].吉林音像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2]闫金锋主编.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开明出版社,2003.11.

[3]李连宁,博国亮主编.更新教育观念报告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1.

12.用新课标理念指导物理实验教学 篇十二

一、三维目标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提到: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 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会记录实验数据, 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提到: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提到: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二、科学探究能力目标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

提出问题环节: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猜想与假设环节: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环节: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 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 能按书面说明操作;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 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分析与论证环节: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和简单的因果推理;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三、内容标准三级主题中对实验教学的具体要求

例:声和光 (1) 内容标准; (1) 通过实验探究, 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2) 通过实验,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 通过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2) 活动建议:阅读投影仪或照相机的说明书, 通过说明书学习使用投影仪或照相机。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

四、常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 使学生对科学更有亲近感, 增进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而且, 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不是进行物理实验, 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例如, 硬币“跳高比赛”实验、电磁波的传播实验等都用到了日常生活用品, 拉近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距离, 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注重实验过程的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知识的记忆、严密、深入和演练的要求明显降低, 保证了学生课堂上具有充足的时间经历实验操作和探究过程。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课程内容的科学探究以及科学内容的各级主题中, 很多地方提出“通过实验探究……”、“经历……过程”等, 明确了和实验相关的教学要求。实验方法、途径和结果更具有开放性。不着重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预设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以确保实验的“成功”, 并把关键的具体的操作步骤作为知识记忆;而是重视学生按照各自的思路设计各种实验方案, 进行对比分析, 理解设计思想。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 体验和领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方法, 促进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 同时也体现了尊重学生差异,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例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不要求学生按预定的实验步骤统一完成, 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猜想设计方案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也不按焦距的划分来进行。实验要求有所降低, 但注重了实验的过程, 这更接近实验探究的本来面貌。例2:测小灯泡的电阻第一次测量时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 以后几次测量时电压逐次降低, 直到看不到灯泡发光。然后计算灯泡的电阻。让学生一起交流、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新标准下的物理实验并不注重实验结果是否一定相同、正确, 而更注重分析造成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老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肯定性的评价, 使实验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学习物理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

六、重视非学科的通用实践能力

上一篇:高中英语作文影评带翻译下一篇:三年级英语教师工作报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