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德育活动

2024-10-24

初中生德育活动(共9篇)

1.初中生德育活动 篇一

初中德育活动课教案;班级:八年级

(二)班、班主任:姚小林;题目:“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

一、活动目的:现在的学生,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设想与构思在这节班会里,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爱与;活动过程

一、引入;孟郊《游子吟》导入(课件);

二、感受父母的爱,播放6个画面,;画面一:无论你身在何地,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画面三:有这样几个故事父母给子女的爱

初中德育活动课教案

班级: 八年级(2)班、班主任:姚小林 题目: “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

一、活动目的: 现在的学生,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对父母之恩,熟视无睹者有之,麻木不仁者有之,贪得无厌者有之,以怨报德者亦有之,唯独知恩图报者鲜有之。那么对父母无情无义之人,对师长、集体就更不会有情有义了。因此.通过本次班会,努力唤回学生回报爱心的良知,并引导学生通过体悟,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心存感恩,就能理智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心存感恩,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设想与构思 在这节班会里,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爱与被爱的画面,讲述世间爱的伟大、无私。通过讨论,让学生体悟自己身边的爱和如何回报爱,讲述他的感悟。在过程中,配以歌曲和诗歌朗诵深化爱的意义。通过整节班会,教育学生知足惜福,心存感恩,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美德。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孟郊《游子吟》导入(课件)

二、感受父母的爱,播放6个画面,画面一:无论你身在何地,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 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画面二:父爱是山,无论你有多大的困难,他总是你依靠的屏障;父爱是路,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

画面三:有这样几个故事 父母给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赋予我们好的学习环境?? 活动过程: 画面四:2004年8月,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带着相机、背着鼓囊囊的背包,啥也没想“咚”的一声跳了下去。把孩子抱在胸前的一瞬间,童童流着眼泪说:“妈,我以为我死了呢。”刘燕眼泪倏地流下来,“儿子,你是妈妈的全部。”

2003年2月,60岁的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胡立新:“什么比你的命还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画面五:2004年11月,抚顺劳动公园内,陶女士一抬头,突然发现儿子的右手已在黑熊的嘴里,把孩子手拽回来已经来不及了!陶女士猛地把双手伸进了黑熊的嘴里,一只手代替儿子的小手“喂”给黑熊,另一只手护住儿子的小手,拼命地从黑熊的嘴中往外夺。

2005年2月,成都生意人黎文钢一家四口乘坐的出租车冲进东风渠。绝望的挣扎中,黎文钢艰难地打碎了窗玻璃,准备拉着爸爸妈妈逃生。濒临死亡时,父母使劲地掰开儿子的手,把他推出车窗。

画面六:在亲情的观念里,磨难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那么的不可怕。爱的道路有时只有一个理念,那就是:让我们爱着的人幸福。

学生发言:说说你感受到的身边的爱

三、诗歌朗诵 《妈妈 您是我的最爱》一个人的诞生两份满心期待的祝福三月春晖的伟大妈妈 您是我生亲密的爱无常 无情 无不在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四季

温馨 温暖 温存着春意盎然是充满母爱的五月六朵康乃馨 献给我的母亲 妈妈您的笑容 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七千次的日月轮替 无情时光刻画在您额上 好不忍心

八的八次方『我爱您』也报不完您给的无私奉献的宠爱九种成份的维他命 愿您和老爸长命百岁到白头妈妈您的健康 是我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十乘十的结合 百分百的圆满人生

十一日是「把爱说出来」的日子我要用十二万分的爱真情告白父 亲在/走过漫漫人生的一段路后/觉得世界大了 /地球大了 / 我们/也大人生年轮的风霜使父亲的脸/充满了沧桑

但父亲/永远是我心底的依靠永远/是我心中的天地我亲爱的父亲我好想拉着你的手

就像小时候望着你慈祥的脸庞心底涌出无限的依恋亲爱的父亲虽然我没有对您说/我爱您

但我的爱/已经深深地植入了骨髓随着日月一起发光让爱/伴随一生因为/是您/给了我生命

您转身的背影里我感受到了坚韧从您坚实的双肩上我看到了生活的力量就是再苦/再累

您的脸上/总是挂着温馨不声不响 您的眼角平添了皱纹我的父亲 我最尊敬的人啊

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子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 还做我父亲

四、体悟回报恩情 画面6个(多媒体)画面一:古人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如今,“学会感恩”已经被写进了2005年8月3日正式颁布的新版本上海市《中学生守则》,成了中学生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画面二: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有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

画面三:花木兰孝敬父母,女扮男装,代替父亲出征打仗,奋战杀场十二年。画面四:朱德对母亲非常敬爱,在他的《母亲的回忆》中感谢母亲教给他的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画面五:2004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刘玉环患尿毒症后,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作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

画面六:老师的心,和父母一样.父母给了你生命,老师给了你灵魂.父母给了你肉体,老师给了你思想.活 动 过 程 愿天下的孩子孝顺父母,愿天下的学子爱戴老师.学生思考发言:你要如何回报身边的恩情。

五、欣赏诗歌:感激

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

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

感激钟爱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体会爱情的宝贵。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感激藐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

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感恩会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课过程中,学生都心潮起伏,一些学生还泪流满面。对学生触动很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们初步懂得了“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学生受益匪浅。

2.初中生德育活动 篇二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外活动,德育教育

历史课课外活动是历史课堂教学以外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历史课堂教学起着补充和辅助的重要作用, 因此, 我们又称它为历史课的“第二课堂”, 它可以给历史课堂教学以配合和帮助, 拓宽历史课堂教学的知识面, 加深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中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有鉴于此, 为了适应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的总体形势要求, 不仅要尽快把初中历史教学推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而且要大力探索历史课外活动的德育功能, 以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挑战2l世纪市场经济变化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本文拟从历史课课外活动的途径入手, 探讨历史课课外活动的德育功能, 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一、历史课外活动的途径

初中历史每星期只安排两课时, 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把课本知识学得更深、更广、更透, 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则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历史课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地锻炼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搜集、学习技能的掌握、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分析能力, 创造性历史思维和思辩能力等能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在新课标中也有明确的要求: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可以说《历史课标》在这里所罗列的多达15种课外活动的方法就是我们开展历史课课外活动的主要途径。

二、历史课课外活动的德育功能

积极开展历史课课外教学活动, 顺应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要求, 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 是现实的必然。我认为历史课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德育功能。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它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 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翻开中国历史的书卷, 从远古到现代, 上下几千年, 处处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贞的民族气节;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 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 他们豪壮的爱国义举;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胡须, 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 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等, 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2.有利于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情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千百年来, 我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为民族进步, 为维护祖国统一而努力甚至献出生命的代表人物, 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康熙平定叛乱、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揭示历史上优秀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 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感情, 砥砺他们前赴后继、自强不息的性格是很好的方法。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民族大迁徙及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民族间虽有过争斗但这是短暂的, 而民族间的交往是长存的。在活动中可以通过各民族间交往融合的学习, 使学生明白, 我国灿烂的古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中学德育途径是多方面的, 既有专门传授思想教育的政治课, 又有寓德育于学科学习的各科教学, 还有班团队会等活动课程。在这些课程中, 历史学科在德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学校要把历史课外活动作为德育的重要一环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计划, 统筹安排, 具体部署。在历史课外活动中, 还要注意与思品、语文、地理等亲缘学科的横向联系, 促进知识的迁移及能力的综合运用, 达到德育、智能相互促进的目的。

现实社会表明:在如何正确处理德育与智育;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关系上, 历来是教育改革所触及的敏感区, 也是不同教育思想和不同教育流派形成纷争、对抗与碰撞的领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善于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 择善而从, 结合实际去进行创造, 从历史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 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寻求最佳的结合点, 使历史课课外活动的德育功能得到合理、充分、有效的发挥。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 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精神生活

在历史课课外活动中, 通过进行多种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通过参观访问, 学习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 让学生对照自己, 找到差距, 不断提高;参加社会公益劳动, 争做好人好事, 可以提高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课外阅读、参观、访问、讲演、竞赛等活动, 还可以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使其健康活泼地发展。

5.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有着无比灿烂的传统文化。历史连接着过去、现在, 并指向未来。从先秦到秦汉, 从魏晋到隋唐, 从宋元到明清, 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恢弘的优秀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帮助学生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光大。

6.有利于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

道德, 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意识, 是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在信念的力量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道德的养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时期, 而不是成年以后。因而, 在历史课课外活动中, 教师可以运用优秀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品德和道德教育。

历史课外活动中的德育, 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课外活动实践证明, 它有助于大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许多学生在日记中表示,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古代文明, 我们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我们要努力学习和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让东方巨龙重振雄风。有些学生还在日记中发出了心灵的呼喊:莫忘国耻, 警钟应时时响起;爱我中华, 更是我们心中的最强音。从近代中华民族屈辱与抗争中, 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 要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就要抓住机遇, 加快改革, 迎接世界的挑战。

3.初中生德育活动 篇三

【关键词】新载体 初中 德育活动 多样性

所谓的德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与智育、美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促进彼此有效发展。[1]从本质上而言,德育教育在当前教育事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并且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作用。在伴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对德育教育更加重视,但是从目前我国初中德育教育发展现状而言,不仅在形式上过于老套,缺乏新的形式,并且并没有起到德育效果,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教育的可持续进步。因此,本文在结合实际现状进一步探讨了初中德育活动的多样性,期望能够为初中德育活动提供理论基础。

一、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初中德育活动的生动性

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中,网络技术应用在了教育体系之中,对我国初中教育而言,利用网络技术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并且能够建立校园网络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此外,在校园网中可以建设相应的德育专栏,并且将部分健康、能够陶冶情操的德育图片、文章、视频、短片进行播放,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德育活动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德育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的兴趣,使其能够成为初中德育活动中的主体。[2]除此之外,初中教师还要将网络中所出现的影响进行抵制,指引学生文明上网,杜绝出现不良信息腐蚀学生思想的基本现象。

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部分劳动楷模,乐于助人的时间,或者为学生播放雷锋事迹,将雷锋生平事件利用网络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学习到雷锋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制作有关课件,把自己身边所接触的好人好事进行传播,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教师的角色,为全部同学进行得到讲课,将自己对道德思想的看法进行呈现与阐述。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并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学生而言,是提高德育教育的关键因素。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德育活动的系统性

从整体性而言,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之上的,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将管理模式深入发展,并且能够促使管理模式更加明确、精细。众所周知,在我国初中德育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管理模式比较粗放,因此,对初中德育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是当前最为主要的任务。在初中德育活动中,首先要建立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将其责任规范进行明确,并积极建立考核体系以及评价体系,制定完善的德育活动具体管理措施,在德育活动中能够严格遵照其制度,并及时将其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发现与处理。[3]此外,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细节进行处理,对学生的基本性格特征、生活细节、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进行了解,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行为的清华,积极探索学生比较适合的德育活动,开展学生评比以及表彰大会,利用典型事例对学生激励学生。

比如,学校可以开展专题讲座,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德育教师的理论修养以及管理水平,只有如此,德育教师才能在根据学生基本特点中间相应的德育档案,从而统一协调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德育教育,为三者之间寻找结合点,从根本上带动初中生的进步。

(三)积极将德育活动融入到各学科之中,提升德育活动的综合性

现如今,在初中德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便是思想品德课程,虽然说思想品德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初中德育工作的发展,但是要想从根本上实施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只靠该门课程,需要进一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其它学科之中,只有如此,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德育教育的主动性进行发挥。[4]因此,要积极将各个学科所具备的德育教育进行整合,并增强学生思想品质的综合性以及针对性。比如,在其它课程的课堂中,教师在处理好师生之间良好关系之余,还要进一步为学生创造发表个人意见的机会,并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对问题进行作答。[5]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说教的方式,将教材中潜在的德育素材与内容进行挖掘,并在通过举例中将课程教材内容与德育活动进行关联,进而在创设真实环境中丰富德育活动的整体性,促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体验中得到学习,得到品质的修养。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教育中德育教育占据了重大比例,对实现学生的良好品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到基础作用。而新载体在初中德育教育活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丰富初中德育教育的发展,将学生的主体进行发挥,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蔡小彬. 浅谈如何突破当前初中德育教学的困境[J]. 赤子(中旬),2013,12:133.

[2]孙平安. 以新载体构建初中德育活动多样性[J]. 华夏教师,2014,04:20.

[3]曾本友. 农村初中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与评价[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01:76-78.

[4]赵光元,傅敏. 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J]. 皖西学院学报,2008,04:149-150.

4.初中生德育活动 篇四

德育及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

静宁县博物馆资助古城中学珍珠林文学社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之一的“红色之旅——通渭行”由静宁县古城中学组织策划部分师生参观通渭县博物馆、通渭战国时期秦长城遗址和红军长征榜罗会议纪念馆,希望让师生通过观看一张张图片,铭记起革命先烈为实现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努力;借一次次采集“中国梦”的主题,呼唤新时代初中生肩负起身上的责任与使命,努力学习,时刻准备着为实现美好的“中国梦”而奉献自己的一切。

二、活动目的:

通过参观通渭县博物馆、通渭战国时期秦长城遗址和红军长征榜罗会议纪念馆,学习中国近代历史知识,重温红色记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联系十八大会议精神与“中国梦”内涵,肩负起初中生崇高使命。

三、活动主题:

关注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结合实践,采集中国梦想,学习时代精神。

四、参与人员:

古城中学政史组教师:马复升、李鹏飞、胡江厚、苏继芳、柴高荣、李继学、马彦、李宝仓等8名。

中城中学学生:李雪莲、曹颖、徐津津、曹娟娟、马福红、杨佳妮、邹前进、刘兴兴、李凯、刘娜娜、王小弟、刘微、柴飞龙、王欢欢、田露露、石艳芳、程皓琳、王楚楚、梁昌盛、柳亚飞、柳娅娅、曹嫒嫒、岳骥勃、唐浩东、岳祎婷等25名。

静宁县博物馆4位研究员及静宁县电视台记者。

五、活动内容

此次德育及社会实践活动以“关注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结合实践,采集中国梦想,学习时代精神。”为主题,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宣传发动阶段;

2、开展活动阶段;

3、从实践中升华思想阶段。

合点名。6点30分起乘坐静宁县博物馆车前往通渭县博物馆。在近两小时车程中,由柴高荣介绍主题实践活动流程、强调组织纪律。全体师生到达通渭县博物馆后,在纪念馆前合影留念,再由渭县博物馆讲解员带领全体师生参观通渭县博物馆各个展区,学习通渭县历史。

通渭县博物馆位于定西市通渭县,为县级博物馆。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026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33件、三级文物89件。《通渭文物陈列》是全国县级博物馆展示提升项目,由三个单元组成,展出文物233件。《文明之旅》展品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近代为止,撷取境内出土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文物,集中展示通渭历史的发展概况。《名流之列》选取在各个时期取得杰出成绩的通渭历史人物,专题陈列展示,是为了让后人纪念并学习先贤。《书画之乡》通渭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书画艺术之乡”,历史上人才辈出,收藏颇丰。通过藏品的展示,充分阐明这一现象。

馆藏文物:弧线网纹彩陶壶 石岭下类型。泥质红陶。颈部以下至腹部施黑色彩绘,纹饰为弧线网纹间弧线三角纹及锯齿纹。变体鸟纹彩陶瓶 石岭下类型。通体施橙红色陶衣黑色彩绘。图案分二格局,颈部绘变形凤纹,肩至腹绘变形凤纹间变形鲵鱼纹、弧线三角纹、平行条纹。平行线网纹彩陶壶 马家窑类型。施黑色彩绘,颈部绘五道平行线纹,肩部绘五组变形鲵鱼网纹,腹部绘四道平行线弦纹。器形饱满,彩绘精美。漩涡纹彩陶双耳尖底瓶 马家窑文化。黑色彩绘,分三层,颈部绘平行条纹间圆点纹,肩部绘四组弧线叶形纹间圆圈纹,腹部绘对称漩涡纹、平行条纹,造型精美,彩绘流畅。

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参观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学生们要为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2、参观通渭战国时期秦长城遗址:上午11点参观完毕后,坐车考察了通渭战国时期秦长城遗址。

这段战国时期秦长城遗址在榜罗公社四罗坪南面山脊到平道大队许家堡子山脊上,长城遗迹十分明显,并于夯层上发现直径30厘米的方形抹角夯窝。这些地段暴露丰富的红褐色、青灰色不规则绳纹、搓板状弦纹瓦片。瓦片厚1.3至1.8厘米。在榜罗一农民处还征集到长城下出土的一块完整的绳纹筒瓦,直径

17、长67厘米。由于风雨剥蚀,其东侧露出十分清晰的夯层,每层厚8厘米,夯窝亦很明显,略呈方形,四角稍圆,似为木夯之印,此处暴露的绳纹瓦内侧饰规整的菱形格纹。

长城是多少工匠们的心血和汗水筑成的啊!是我们祖先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而修建的伟大工程!只有亲身站在长城上,方能感到长城的伟大!民族的伟大!我们站在长城顶上,心中无限感慨。长城,你是中国古代劳动人们的辛苦和智慧的结晶;长城,你是中国沧桑历史的见证;长城,我们中华民族以你为骄傲!

3、参观红军长征榜罗会议纪念馆:下午2点30分,又去参观红军长征榜罗会议纪念馆。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纪念馆陈列室前两棵碗口粗的青青松柏。这是胡耀邦同志寄来的树籽长成的青松,带着党和人民对先烈的无限敬

仰之情,日夜守护着那些珍贵的革命文物:磕碰得变了形的水壶,锈迹斑斑的子弹、飞机炸弹、手雷,被红军战士的手和肩磨得溜光的扁担、背篓、提篮„„还有那书写在墙上、门窗上字迹斑驳的“取消中央军的百货厘金”、“取消一切苛捐什税”等各种宣传标语„„这些遗留着红军战士体温和鲜血的遗物,铭刻着一段红色的记忆,让我们的思想穿越岁月的风烟,重温那段血与火交织的战斗岁月。

1935年9月6日,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的红一方面军经哈达铺到达榜罗镇,并在当时榜罗小学获得的国民党报纸上了解到陕北有红军的消息。这是迷雾中的一盏明灯,指明了长征的方向。9月27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常委会议———榜罗镇会议,正式作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以陕北苏区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的正确决策。次日,在榜罗小学南侧打麦场上召开的连以上干部大会上,宣布了榜罗镇会议决定。榜罗镇会议,将长征导向了胜利的彼岸。从此,榜罗镇便被载入了中国革命的辉煌史册!

我们参观榜罗镇红军长征纪念馆,聆听长征故事,重温红色记忆,重温我党这段伟大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参观榜罗红军纪念馆,回顾救亡图存的悲壮历史,缅怀红军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

六、活动意义

本次“文化之旅——通渭行”社会实践活动,受到静宁县博物馆4位研究员及通渭县博物馆2位研究员随行指导,静宁县电视台记者进行了采访报道。活动共历时14小时,往返900多里,师生们在非常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经意间结束了圆满完成考察任务(活动全程无安全事故)。活动之后从同学们反馈的信息中得知大家对这次活动非常满意,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素质扩展学习活动,成功的达到了活动的预期效果,让大家零距离的接触了历史文化。参与学生撰写了24篇长达3.5万多字较高质量的心得感悟。

这次活动让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拓展了综合素质,活动之后认真的进行总结,全面客观的认识到这次活动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为以后组织该类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此次参观带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回顾中华民族走过的不平坦道路后,我们更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爱国主义都永远是中华民族排除万难、不屈不饶的精神源泉。而对于我们每个师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时时刻刻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本人的学习、工作当中,将对民族、国家的热爱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识大体、顾大局。此次之旅对我们而言,不仅可以欣赏祖国的山川美景,更能让英烈们的动人事迹洗涤和净化心灵,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开展有声有色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

了广阔的天地。

2、参观结束后,回顾救亡图存的悲壮历史,缅怀红军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榜罗镇,正在以她神圣的光芒,汇聚着不朽的长征精神,永远照耀民心!一路的荡人心魄,一路的感人肺腑,经过这一路洗礼,大家的心灵为之纯净,思想为之纯粹,精神为之升华。红军烈士英魂与山河同在、与日月齐辉。红军长征精神昭示我们,“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5.德育活动基地活动总结 篇五

石莱希望小学 2011.1

本学期,德育基地活动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德育基地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贯彻素质教育,通过德育基地活动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了较强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一、加大了社会实践的力度

成立了假日红领巾服务队,他们活跃在社区的角角落落,全方位地开展假日小队活动,充分挖掘德育教育资源,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认识水平,结合“爱祖国、爱家乡”活动方案,组织学生走进德育实践基地——镇敬老院,通过实地参观、基地人员介绍,义务劳动等活动,培养了队员尊敬老人的思想感情。在实践活动中,基地的工作人员积极为同学们的小队活动提供了各种有利的条件。

学期末,进行“优秀小队活动”评比,奖励那些点子好、活动形式新颖、队员自主性强的小队活动和少先队员们,激励队员们开阔思路、努力创新,推动了德育基地活动的深化。

二、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活动

有些同学应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于是,教育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利用节假日带他们到德育实践基地进行卫生大扫除,增加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保护环境的种子。

对于纪律差的学生,则在义务劳动之外,更注重带领他们进行参观,感受家乡的变化,培养了良好的劳动、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提高了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

总之,本学年的德育基地活动体现了扎扎实实开展素质教育的特点。通过以上活动培养广大学生同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经验,增长才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德育活动基地活动总结

石莱希望小学 2010.2

本学年,全校在校大队部和有关老师的支持帮助下,在中队长的合理安排下,在全体同学们的积极参与配合下,组织开展了 “学雷锋基地”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受到了老师的一致好评。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1、团结就是力量

宽敞无边的校园,如果没有集体的力量是不能打扫干净的,而正因为我们有好的组织者、好的带头者,所以大家才能团结一致,才能每一次都成功地完成打扫任务。

2、细节决定成败

我们打扫卫生要把每个死角都打扫得干净彻底,不能只讲究大概,只求大概的干净,而要注意细节,不漏掉每一个地方。

3、劳动最光荣

每一次同学经过“学雷锋基地公益劳动”的打扫活动,都悟出:“劳动最光荣”!每一次打扫完毕,总会得到老师的表扬,每一次同学心里都甜滋滋的,每一位同学都感到立达是我家,卫生*大家。

当然,成绩只属于过去,同时我们也有不足和需要以后改进的地方。我们一定再接再厉,在以后的活动中做的更好。

德育活动基地活动总结

石莱希望小学 2012.1

本学年我们学校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基地的作用。将学校、社会、家庭三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德育教育的渠道,为了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我们定期到基地去开展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今年组织学生参观了烈士故乡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用现实教育师生,激发了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我校开展了军训周活动,对高年级学生进行了队列训练,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了集体主义思想。我们还组织学生听国防知识讲座,进行了国防知识竞赛,使学生增强了国防观念,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爱国、建国、保国意识。

组织了五,六年级学生参观了石莱板厂,学生通过下车间看工人的劳动情景,听公司总经理介绍公司历史和发展现状,使学生们很受鼓舞,接着全体师生还参加了打扫厂区的义务劳动,回校后同学们都写了观后感。

6.德育活动——露一手活动方案 篇六

“露一手”活动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的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决定开展“露一手”系列活动。

二、活动内容 :

1、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发展特长。

2、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形成人人培养特长的良好氛围。

3、学校定期组织“露一手”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文艺汇报表演,以展示“露一手”活动的成果。

4、活动内容具体可以包括:器乐、舞蹈、声乐、书法、美术、奥赛、英语等方方面面。

三、奖励政策:

1、在雏鹰争章活动中设立特长章,对于在培养特长方面的学生学校给于特殊的奖励。

2、在全校范围内树立“露一手”活动典型班级和典型个人,对典型的先进事迹进行发扬和推广。

3、定期召开“露一手”活动的总结表彰会,在此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老师,在每月的生活补贴中进行适当的嘉奖。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四、成立此项活动的专项领导小组:

组长:张秀来孙允义

7.初中生德育教育之我见 篇七

与此同时, 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切向钱看的金钱至上的思想也在边境地区中学生中泛滥很大程度上毒害了中学生的心灵, 影响着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形成健康的心理。在部分中学生身上呈现出:道德品质低下;不能明辨是非;缺乏树立良好中学生形象所需要的精神支柱, 迷惘、自私自利等不同程度的思想错位现象。现就其成因及教育对策, 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当前, 我市形势的深刻变化, 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 为未成年人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机遇。

网吧、舞厅、歌厅、卡拉OK等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 丰富了文化娱乐生活, 但含有色情、暴力、恐怖、赌博、愚昧迷信的落后文化现象和有害信息也随之乘虚而入, 严重腐蚀着边境地区中学生的心灵。一些地方道德缺失、诚信缺失, 各式各样欺骗欺诈活动屡禁不止, 给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 我校政教处2011年对部分农村在校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 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教育方式:

家长用物质刺激教育孩子;父母双方长期在外, 孩子只能接受隔代教育;家长重智轻德;家长言行不能起表率作用, 家长有爱好打麻将、赌博等不良习惯;用打骂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搞一言堂, 缺乏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从中可以看出不良的家庭环境, 家长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形成健康的心理, 同时对学校的德育教育效果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学校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近年来, 初级中学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 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 德育教育可以说是花样百出。但在现行通过考试招生的指挥棒的作用下, 应试教育还客观存在的现实, 使得很多初级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 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德育教育现象十分严重, 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毫无疑问,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知行不统一, 理论没有很好地联系实际的问题是造成少数学生道德品质不高及心理不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有以下几种途径。

1.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少年学生, 即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 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一切行为的标准, 抓住培养“五讲、四美、三热爱”新人这一根本目标, 把“政治育人”放在首位。

2. 要注重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 重视教育对人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

全社会都要来积极关心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进步, 特别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 各有关部门的同志, 要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毫不松懈, 绝不动摇。

3. 要用行为规范塑造人, 强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正确引导中学生身体力行。

要尽可能多地让青少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到文明小区建设实践中去、到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去、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锻炼成长。使之成为品德高尚、心理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4. 要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 要让社会环境得到净化, 用高尚的社会道德风尚感染人。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需要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高度统一。要非常重视社会环境的净化, 营造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培育优秀道德品质, 塑造美好心灵的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尽量减少社会阴暗面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5. 要把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以法制教育来推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全社会优良的道德风尚的形成要靠教育, 同时也要靠法制。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使青少年学生懂得法律赋予他们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知道与自己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8.初中生德育成效的探索 篇八

【关键词】初中生 德育 成效 探索

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当前,我国各地不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纵观我国初中德育现状,仍有很多问题存在。要想让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效,必须加强各方面的建设,形成德育的强大合力。

一、教师要创新教育手段,为德育开展提供强大动力

1.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德育引导,创新教学手段。

(1)变灌入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要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就必须一改传统的“灌入式”的教学方式为以“启发诱导”为主的启发教育。教师在为学生讲道理的时候,要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使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引导,同时设置道德情境,使学生在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中逐渐提高道德意识。

(2)变单向式教育为互动式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一改单向式教育为互动式教育,变传统的教师-学生单一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多维立体化交流模式,在交流和互动中,营造愉快、活泼的德育氛围,把课堂变为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有效平台。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把游戏、小品等形式引入课堂,使学生增加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从而提高德育效果。

(3)变“说教法”为“激励法”。初中生自尊心是非常强的,而且非常脆弱,爱听表扬、赞美的语言是由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因此,要一改传统思想品德教育以批评、训斥为主的局面,在德育活动中要以鼓励教育为主导。而捣乱的学生也会从而争相效仿受表扬的同学。表扬的效果从而就展现了出来。

2.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要强化德育渗透,使德育方法多样化。

(1)让德育走进学校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初中生大多都很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教师要在课外集体活动中强化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德育的“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将与初中生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融入到集体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同学之间互相尊重、相互帮助,使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让德育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德育。要使道德教育跳出学校的圈子,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要针对学生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随时随地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感观和心理感受,从而使德育更加深化和升华。例如在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时,教师要告知学生劳动的意义,要鼓励学生不怕脏、不怕苦。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们树立榜样,发挥好榜样的激励作用。对并找准错误典型,从而使学生养成明辨是非、分清对错的能力,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品质,净化他们的心灵。

二、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为德育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初中阶段,可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少先队活动中,学生既是德育的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要大力扩充少先队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建立可靠的活动载体,深入挖掘少先队活动与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结合点,少先队员进行理想信仰、集体主义、党史等教育。同时把少先队的阵地建设与学校的校园文化相结合,在活动中要善于利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发掘队员的特点,培养队员的主人翁意识,使教师平时德育教育思想在少先队中变为实际行动,从而由良好的思想品质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三、家庭要营造良好德育氛围,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撑

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学生除去在学校的时间,其余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想品质的形成受父母的影响是最大的。家庭教育应将重点放到孩子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里培养上,教孩子做事之前,要先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家长用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教育、以理服人的做法提高儿童的认识水平,逐步形成儿童良好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运用最为经常、最为广泛,是家庭德育的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方法。除说理外,家长还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处处为孩子做好示范,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总之,要想使初中生的德育取得更大的成效。做为教师,要强化师德意识,创新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为德育开展提供强大动力;做为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为德育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做为家庭要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撑。教师、学校、家庭三方要通力合作、互通有无、加强沟通,共同形成学生德育的强大合力,使初中生德育的成效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谢鸿才.初中德育要从小事抓起[J].广东教育.2002(03).

[2]邵敏.给初中德育换“食谱”,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8).

[3]刘明和.怎样做好初中德育教育工作[J].时代教育.2008(07).

[4]史德志.初中德育应回归生活[J].希望月报.2004(10).

9.德育论文浅谈初中德育教育 篇九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经过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一点德育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说服法

教育说服法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 ”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教育说服法很多,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下面谈谈我作为班主任的一些常用方法。

(二)情感陶冶法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高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个高中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三)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高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

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四)耪样模仿法

耪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我作为班主任,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在校内、教室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这儿,有的通过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有的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则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的。但也应看到,由于对学生“主体需求是内化的原动力”这一点认识不足,在如何把社会首先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品质方面研究得不够,我们的某些方面教育就显得脆弱与生硬。学生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有时很难放开自己,他们经常只是首先意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学生在活动中发言,所说的也常是此刻我应该说此什么,而非内心真实所感,不能期望这种形成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它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中介和“催化剂”。

(一)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我曾带过一个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各地了解情况,并打算抓住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竟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

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二)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去年五月份,发生在美国轰炸南联盟中国大使馆的血腥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我趁此机会让学生观看电视,收集有关新闻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发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的强烈心声。同时,又让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他们“为中华崛起读书”以实际行动来声讨美国的暴行。这样,无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三)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

在以“爱心献功臣”的活动中,我班学生纷纷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钱虽不多,但却体现了中国青少年对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崇敬之情和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活动中,有些同学在老师面前一直是批评的角色,是小捣蛋,但了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援助当然源于他们对功臣的敬仰,然而,在援助中,自己不分明也获得一份快乐吗?他们自己却没觉察到,就在那瞬间,他们的灵魂迸发出怎样可贵的火花。我抓住时机,谈了爱国的含义,谈了什么叫高尚,使同学们从奉献中体会到自身精神的愉悦。这样,这使整个教育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氛围。

总之,当学生不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而且也学会留心观察自身,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精神力量也用到使自己本身变得更好、更完美的,他们才算真正逐渐成长为道德成熟的人了。而教师的贵任之一就在于抓住良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情育人,最终过到知、情、行的统一。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学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深刻而又沉重的变迁。道德作为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随着经济生活的变革而变革。在社会日益趋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不可避免地卷入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制。升学教育中,智育被抬到无限高的地位,德育则乏人问津。尽管这一做法意味着与教育完整性的背离,但从多方利益出发,这种现象似乎已约定俗成。“德育为首”成为一句喊得很响做得很虚的空话。虽然今天素质教育以不可阻当之势对抗着“应试教育”、“升学教育”,但考试制度不变,德育地位仍难从根本上提高。

抛开外在因素,探求本质原因,中小学德育工作出现种种弊端其根源在于自身。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还有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价值标准

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都未能及时地对这一点科学分析、科学对待。依然采用陈旧的教材和落伍的方法,使德育工作更难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切实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走出学校德育工作误区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具体细致的系统工作。除学校常规教学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军民共建、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向深层次的心理品质教育延伸,向高层次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扩展,将养成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和理论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同步发展,成为道德品格完善的新人。

上一篇:像山那样思考中职教案下一篇:信息专业中英文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