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提示语

2024-08-18

安静的提示语(通用15篇)

1.安静的提示语 篇一

1.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2. 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3.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4.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 时间在流逝。

6.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7.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8. 自尊而不自居,自强而不自骄。

9. 人不劳动没出息,人不学习没长进。

10. 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11. 靠父亲的学识成不了学者。

12. 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赤诚爱国,奋发成才。

13. 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14.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5.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

16.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17.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18. 只带走满腹知识,不留下半点遗憾。

1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 刀不快,石上磨。人不会,世上学。

2.提示语启发思考,要求语限制行文 篇二

内容与含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十八道试题中有九道试题有“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要求。其中浙江卷为“含意”,对“材料内容”一般没有异议,但对“含意”的把握存在诸多分歧与争议。也有人撰文谈及“含意”问题,比如针对学生的刊物《中学生阅读》曾登过指导性文章,也只是个别老师的阅卷臆测,并非高考阅卷场上的共识。

广东省阅卷组在阅卷时做了如下阐释:作文题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容”应该是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含意”应指深层的概括。“内容”如照片与欣赏方式、照片与保存记忆;“含意”可以指上位概念或同一上位概念下的其他同一层次的相似事物,如科技与生活方式、科技发展与人的情感体验;又如书信和电子邮件与情感传递等。

福建阅卷组强调紧紧抓住关键词“悬崖峭壁”和“栈道桥梁”,并理解其喻意,这里的“喻意”即可视为“含意”。在对“含意”的阐发和操作上,2010年山东卷阅卷组的阐发和操作极为妥当。

当年高考材料只有一句话“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阅卷组在阅卷时首先明确材料的内容是:人生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光明和阴影”是材料的中心意义。“光明”指人性当中高尚、善良、正面、积极、理想化的方面;“阴影”指人性当中的弱点、不足、反面、低俗的方面。

题目含义据此定位为光明与阴影构成人性的复杂。进而扩展为:人生由成功与失败构成;人生由顺境与逆境构成;人生由幸福与苦难构成;人生由幸运与挫折构成;人生由圆满与残缺构成;人生由光荣与耻辱构成;人生由公正与自私构成;人生由善良与邪恶构成;人生仕途是通达与坎坷的……

这样对题意的理解和阐发,就增强了阅卷的指导意义。

感悟和联想:“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还是“进行感悟和联想”

材料作文的写作离不开感悟和联想,在参与评分细则的讨论与制定时,笔者多次发言,在写作这一复杂的心智活动中,感悟联想孰先孰后,难以截然分开,但似乎“联想”在前,“感悟”后之,更为妥当。

对作文题的一些要求语,很多人都以为是“公理”,认为个个考生“你懂的”,其实很多人并不“了了”。笔者纵览多年多省市阅卷实录,唯有山东卷对“感悟与联想”做过阐释:“联想”就是对身边现实人生进行联系和展示;“感悟”要求对现实人生的许多现象进行分析、解剖,揭示其规律,并表明自己对这种揭示的态度。从对此的阐释中,联想更侧重感性,感悟则强调理性,孰先孰后似已确定。

但我们纠结的是前置与后置。如2014年山东卷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4年湖北卷则为:“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对这一要求的前置,唯有山东卷,其他均为后置。在措辞上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进行感悟和联想”这是写作路径的指示,将你对材料的感悟和联想写下来,连缀起来,成就你的作文。而山东卷则为“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如此“对材料的联想感悟成了写作之根之据”,对材料进行感悟和联想,由你的感悟和联想作为“由头”写作文,进而演绎成了“不确定多话头”的话题作文。而事实上材料作文写作的依据是所提供的材料。

天津、福建、湖北和辽宁卷也有类似的话语,都是置于材料之后。四川卷“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辽宁卷“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天津卷“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福建卷“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浙江卷“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都没有出现“根据”这一字眼,因此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角度与视角:从审视和解读材料出发

角度是审视材料的出发点或着眼点;视角是行文过程中作者选择和处理素材的着眼点。首先一则材料有多个审视和解读的角度,如正与反,如整体与局部,如主要与次要,如中心与边缘,如事件与人物(叙事性材料)等,其次角度有优劣,广东阅卷组长陈妙云教授说过“虽然在过去的评卷中我们没有区分角度的优劣,但无论如何,新材料作文的角度是有优劣之分的”。其三,角度有准有偏,所以有的省份阅卷时提出核心立意,如山东卷;有的省份提出精准立意,如重庆卷。2014年十八道作文题,全部都有对“角度”的要求,大致分为四类:自选角度(上海卷、天津卷、广东卷、福建卷、湖南卷、湖北卷)“自选一个角度”(四川卷、北京卷、江西卷),选好角度(课标卷Ⅰ、全国课标卷Ⅱ、大纲卷、浙江卷、安徽卷、辽宁卷)和选准角度(重庆卷、山东卷)。 “自选角度”,其言外之意是材料的意蕴丰富,有多个切入的角度;“自选一个角度”,是针对考生行文而言,避免意多乱文;“选好角度”一是确定不飘忽游弋,二是关乎优劣;“选准角度”是针对考生中普遍存在着角度选不准的现象而说。与众不同的是江苏卷,其要求是“选取角度”,这样的要求,等于没要求。对于“角度”要求的细微变化,“体现了命题人对新材料作文考查方式的不断探索”(赵静宇),此言得之。

高考命题中从未出现过对“视角”的要求,“视角”是高考备考指导中提出的,如新颖深刻、小巧灵活等。

抄袭与套作:抄袭应是刚性要求,套作失之于软

“抄袭与套作”按说不必写到字面上,成为显规则、显要求和硬规则,只需在阅卷时成为潜规则、潜要求即可,世风如此,很是无奈。考前诚信承诺书签订,关乎人品;高考杜绝抄袭,涉及文品。有人说“套作和抄袭”是话题作文的弊病之一,材料作文已经全面占领高地,但并没有规避此风。十八道试题三分之二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的要求。采用新材料作文之初,有纠偏的作用,在实际阅卷过程中“抄袭”只要验明正身的,一般痛下杀手,大砍大伐,笔者非常赞同。对于疑似抄袭和套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阅卷现场,阅卷老师谁也不想找麻烦,所以吃不准的有经验的老师也不会提交。不过近年“抄”风颇盛,全抄、半抄、串抄。看来不爱学习的学生是越来越多了。

材料与话题:材料作文中话题作文的痕迹

在一次教研会上,有位专家说2014年十八道试题全部都是材料作文,在形式上,的确是这样,但在这些命题中依然闪动着话题作文的影子,笔者还很恋旧地把它们看作话题作文,至少是话题作文的变式。如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如2014江西卷: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

限定与排除:文体的限定与排除

高考作文命题走过了由限定文体,到放开文体,再到限制文体的过程,由定到放到限,既符合国家大势,也符合教育发展小势,更符合写作教学的实际。由于诗歌这一特殊文体的特殊性,加之高考特定的环境与阅卷的特殊要求,“诗歌除外”的限制和规定是有其理由的。近年对文体限定最死的是江西卷和福建卷,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限定不是问题,问题是文体的说法,新课改至今已过十个年头,我们口口声声要体现课改精神,从“记叙文或议论文”的限定上,可见我们一条腿仍深深地陷在旧体制中,“记叙文或议论文”类似的概念早该摒弃,新课标写作体系亟待确立。

3.安静温馨提示语 篇三

2. 轻针无心,落地有声;君子有意,默而不语。

3. 未来,让我们高声欢呼;现在,让我们静心读书。

4. 希望别人能清楚听到您说的话吗?请您也轻声说话吧!轻声细语让我们大家。

5. 轻声细语让我们大家都能清楚听到彼此的声音!

6. 未来,让我们高声欢呼;今天,让我们静心读书。

7. 文明礼貌,切勿喧哗。

8.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声不在高,有音则行。

9. 知识在沉默中暴发。

10. 此时无声胜有声。

11. 心与心的交流需要静静地聆听。

12. 少一声喧哗,多一份安静。

13. 来时保持安静,走后留下赞誉

14. 当你给别人一份安宁的同时得到的是别人对你的尊重!

4.安静的提示语是什么 篇四

2、静观默察:不动声色,仔细观察。

3、更阑人静: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阑:将尽;人静:没有人的吵杂声,一片寂静。夜已很深,没有人声,一片寂静。

4、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泛指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人们默不作声。

5、偷闲躲静:摆脱杂务,得个清静。

6、少安无躁:稍稍安静,不要急躁。

7、万籁无声: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8、家无二主: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9、沉烽静柝:烽火熄灭,柝声寂静。比喻边疆无战事。

10、平风静浪:风平浪静。多以喻平静无事。

11、沉声静气:指声调低沉,态度平和。

12、静影沉璧: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

13、安闲自得: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14、心猿意马: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15、针落有声: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声音。形容非常寂静,没有声音。

16、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17、仪静体闲:形容女子态度文静,体貌素雅。

18、鸡犬桑麻: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

19、息迹静处: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20、更深夜静: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夜已很深,没有一点声响。形容夜深处于一片寂静之中。

21、嚣风遂行:嚣风:喧闹的风气。指不安静,不遵守纪律的风气逐渐兴盛起来。

22、恭默守静: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23、海内澹然:海内:四海之内;澹然:安静从容的样子。形容国家安定,生活秩序正常。

24、安安静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25、风静浪平:静:安静;平:安定。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26、夜阑人静:夜阑:夜将尽。夜深人静的时候。

27、四海波静:比喻天下太平。

28、买静求安:指息事宁人,以图安逸。

29、更深人静: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30、安适如常:安静而舒适,象往常一样。指经过某种变动后,恢复了正常,使人感到舒适。

31、动静有常:常:常规,法则。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常规。指行动合乎规范。

32、寂然无声:寂静没有声音。

33、宁静致远: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34、安闲自在: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35、清清静静:安安静静,不嘈杂。

36、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37、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38、神闲气定:指神气悠闲安静。

39、悄然无声:悄然:寂静无声的样子。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

5.公共场所安静提示语 篇五

2.都能清楚听到彼此的声音!

3.希望别人能清楚听到您说的话吗?请您也轻声说话吧!

4.请勿高声,不要惊了读书人。

5.心与心的交流需要静静地聆听!

6.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意味最长。

7.宁静创造和谐美。

8.低声喧哗,益人利己。

9.书籍在沉思,请你别吵闹。心与心的交流需要静静地聆听

10.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声不在高,有音则行

11.课上,响亮一点;课后,安静一些。

12.你的轻声细语是对大家的尊重

13.今天,让我们静心读书――品德

14.少一声喧哗,多一份安静。

6.给提示语“调座位” 篇六

也许受调座位的影响,这天,小猕猴皮皮忽然问山羊老师:“老师,那提示语能不能也调调座位?”

乖乖兔听到了,跑过去,把手放在皮皮的额头,说:“你今天发烧了吧?”笨笨熊呢,在一旁捂(wǔ)着嘴偷笑。

“我没发烧,我是当真的。”皮皮把乖乖兔的手拿开,说,“我只是觉得我们在写人物说话的时候,老把提示语放在前面,这样太单调了。”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来给你讲讲这个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把提示语放话语的前面,如‘我高兴地说:“我调座位啦!我调座位啦!”’可我们也可以给提示语调调‘座位’,把它调到后面,如:‘“我调座位啦!我调座位啦!”我高兴地说。’”

“还能怎么调?”皮皮问。

“我们还可以把提示语调到话的中间。如‘“明明,快上学去吧,要迟到了。”妈妈说,“记着上课的时候要专心听讲。”’这样就避免了话过长,不然读者读起来会不耐烦。”山羊老师说。

“那这里的‘说’后面的标点符号是什么?”皮皮又问。

“逗号。”

乖乖兔和笨笨熊在山羊老师夸皮皮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时,就悄悄凑过去了。瞧,此刻他们站在离山羊老师最近的地方,专心地听着,小脑袋瓜里默默地记着。

皮皮呢,急切地拿起笔,已经在试着用山羊老师刚才讲的方法写句子了。

练一练

赵老师气愤地说:“这是谁干的?等我查出来,非让他写检查不可!”(把提示语放中间)

7.文明的提示语 篇七

2. 提高市民素质,贵在自身行动!

3. 泼洒古国文明,震慑奥运史话!

4. “今天,你微笑了吗?你问候了吗?你礼让了吗?你帮助别人了吗?”

5. 好逸恶劳是耻辱,参加劳动要积极。

6. 积极行动起来,投身文明城市创建。

7. 弘扬社会公德,告别不文明行为。

8. 创建温馨社区,服务千家万户。

9.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都更换主人。

10. 创建文明城市,建设文明新沂。

11.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 人人有礼貌,个个爱学校

13. 舞动的北京,挥洒着运动健将拼搏的汗水。

14. 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8.富有情趣的提示语 篇八

(阅览室):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电影院):“别抽,听见了吗?你的肺在哭泣。”

(操场):别脏了我,我怕羞。

(不要随地吐痰):让您的痰吐与谈吐同样高雅。(小草):芳草香浓郁,别醉倒在我的怀里。

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艰苦卓绝

百折不挠

千里迢迢

肝胆相照 风雨无阻

坚贞不屈 赤胆忠心 全心全意 鞠躬尽瘁 扶危济困

赴汤蹈火

冲锋陷阵

程门立雪

三、【词语积累】

1.人物外貌的:眉清目秀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骨瘦如柴 2.人物神态的:愁眉苦脸 目瞪口呆

采奕奕 满面春风 挤眉弄眼 垂头丧气 3.描写人物行动的: 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

4.描写人物说话情态的:低声细语

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

5.写人物心理的: 心旷神怡 迫不及待

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惊胆战

6.描写高尚品质的:拾金不昧 见义勇为 光明磊落 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

7.表现机智勇敢的: 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8.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胸有成竹 头重脚轻 口是心非

手疾眼快

9.含有动物的: 指鹿为马

虎头蛇尾

狐朋狗友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鹤立鸡群 10.互为反义的:

表里如一:黑白相间

黑白分明

大惊小怪

南腔北调

明争暗斗

里应外合

苦尽甘来

前俯后仰 11.互为近义的: 惊涛骇浪 :争分夺秒

瞻前顾后

同甘共苦

交头接耳

丰衣足食

精打细算

花言巧语 面红耳赤

千方百计

里应外合聚精会神

通宵达旦

胡思乱想 12.反映历史故事的:三顾茅庐

精忠报国

围魏救赵

指鹿为马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13.反映口才差的:语无伦次

张口结舌

漏洞百出

14.反映口才好的:能言善辩

巧舌如簧 侃侃而谈

9.巧用提示语 塑造人物形象 篇九

一、让“说”的意思更丰富

(1)表示“说”的字:“讲、喊、答、叫、问、训、呼、吟、读、吼、评、议”等。(2)表示“说”的词:“声明、辩论、议论、婉言、怒斥、批驳、辱骂、诅咒、申诉、解说、劝告、分辩”等。(3)表示“说”的成语:“振振有词、滔滔不绝、窃窃私语、侃侃而谈、夸夸其谈、妙语连珠、唇枪舌剑、巧舌如簧、强词夺理、信口雌黄、说三道四、花言巧语”等。

A.小明说:“今晚到我家玩游戏吧。”我说:“我还有作业没做完,不能和你一起玩游戏。”

B.小明邀请我:“今晚到我家玩游戏吧。”“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玩游戏。”我婉言谢绝了他的邀请。

A句比较单一,而B句根据语境的不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说”,句子的提示语不再是单一的“某某说”,语言更富有变化。

二、不带“说”的提示语

1.肢体语言。我们说“不”,会摇摇头或摆摆手;我们说“是”,会点点头;赞扬别人,我们会面带笑容,跷起大拇指;愤恨时,会眉头紧皱;紧张了,会手足无措……

A.调皮的张华伸出食指,往嘴上一搁:“嘘,别说话,安静。”

B.“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欺负人!”我狠狠地跺了一下脚,转身走了。

2.表情提示。人的表情很丰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乐。

A.“哎呀,不好了,你的作业本上有一个小洞!”小红大惊小怪地叫起来。

B.“上课不要开小差,要好好听课!”张老师一脸严肃,盯了我好一会儿。

3.心理提示。同样的说话内容,不一样的提示语,站在读者面前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

A.我红着脸,低着头,心里就像装了一只小兔子一样忐忑不安:“外婆,这个花瓶是我打破的。”

B.我满不在乎地说:“外婆,这个花瓶是我打破的。”

三、变换提示语的位置

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并不仅仅是为了让提示语更富有变化,更重要的是,要和人物的情感呼应,更加吸引人。

1.提示语在前。如果要强调提示语后面的内容,就要把提示语放在说话人的前面。如:“围棋考段一结束,我就得意地走到妈妈身边说:‘我考段过关啦!”这句话强调的是说话人得意的神情、得意的语气、得意的心理。

2.提示语在后。需要强调人物说话的内容时,要把提示语放在说话人的后面,这种方式多用于人物接话很快的对话或紧急慌乱的情况,也可用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描写中。如:“‘老鼠,老鼠啊!弟弟尖叫着,慌乱中被椅子绊倒了,摔了个四脚朝天。‘孩子,你伤到哪儿了?妈妈赶紧放下手里的东西,把弟弟从地上扶起来。我一看弟弟的手上有血,就急忙向内屋跑去。‘发生什么事了?奶奶正艰难地从床上坐起来。‘弟弟的手……‘没什么事。我还没有说完,爸爸就打断了我。”这段话中,第一句将说话内容放在句子前面,突出了弟弟看见老鼠时的紧张;第二句强调妈妈的话语,表现了她对弟弟的关心;第三句,奶奶在“我”还没有见到她本人时就开始说了;最后一句,爸爸因为怕奶奶着急,打断了“我”的回答。

3.提示语在中间。一个人说的话里有两个意思,一般将提示语放在中间。如:“‘今天是星期六啊!老妈走开了又转过头来,‘看看你妈这记性。”妈妈前一句说的是时间,后一句在责怪自己,中间用提示语隔开,比较恰当。人物在说话时停顿,听话者才注意到说话人的相关情况。有意强调人物的说话内容时,也需要把提示语放在中间。如:“‘你犯不着冒雨回家拿东西。玲玲嘟囔着,‘再说,你的身体也不好。‘没事。妈妈走了几步又停下来说,‘这件东西很重要,不能落在家里。”

4.无提示语。有些说话句干脆省略提示语,一般情况下,有三种情况可以无提示语。

(1)读者知道是谁在说。有些语段虽然没有提示语,但通过上下文,读者一目了然,就可以不用提示语。如:“‘东东,快把衣服穿上!妈妈拿着一件衣服追了上来。‘不用。”这段话中,第二句没有点明说话者,但读者完全可以根据上下文清楚地知道这句话是东东说的。

(2)对话双方接话较快。如《第一朵杏花》:“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是前院的那个孩子。‘什么事情啊?‘竺爷爷,杏花开啦!‘什么时候?‘刚才。‘是第一朵吗?‘是。”竺可桢急于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省去提示语,突出了竺可桢迫切的心理。

(3)说话的人很多。有些话题一引出,就会有很多人同时应和,作者不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话语都记叙下来,可以选取两到三句有代表性的话,然后加上省略号,表示省略了很多类似的话。如:“春天来了,老师说:‘今年春天,我们到哪春游呢?‘园博园!‘罗曼园!……”从省略号中,我们可以看出还有很多地方可以选择。

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时能注意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就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让读者体会到文章细微的感情变化。

10.卫生角的提示语 篇十

2. 冲水是一桩小事,文明是一件大事。

3. 冲一冲,路迢迢水漫漫,给别人些方便,你为何不干?

4. 冲一冲,你好,我也好。

5. 匆匆走?别!冲冲再走!

6. 当我们心情愉快的时候,也别忘了让厕所的心情和我们一样愉快哟!

7. 动动手,就能使下一个人用的放心;动动手,就能使卫生间更整洁

8. 今天,你冲了吗?

9. 来也匆匆,去也冲冲

10. 自觉养成卫生习惯。

11. 人人动手搞好卫生。

12. 请勿乱涂乱写。

13. 请勿乱扔果皮纸屑。

14. 请勿乱倒垃圾污水。

15. 请保持室内卫生。

16. 请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

17. 请爱护公共卫生。

18. 按下了,不一般,我喜欢。

19. 入厕冲水了无痕,道德水准功告成

11.草坪的幽默提示语 篇十一

2. 让校园阳光普照,让绿色神圣美妙

3. 走一走,看一看,花红柳绿美无限。

4. 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树护绿。

5. 鸟语花香,爱赏共享。

6. 用爱心呵护每一片绿色。

7. 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

8. 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个个争当绿色天使。

9.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爱护学校从学生做起。

10. 小草青青,脚下留情。

11. 你珍惜我的生命,我还你一片绿荫。

12. 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

13. 爱护一片绿地,拥有清新空气。

14. 距离产生美,谢绝亲密接触。

12.安静的提示语 篇十二

关键词: 活用提示语;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93-02

教材助读系统是指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一系列材料,包括单元提示、作者介绍、课文导读、注释、课文插图、提示语课后练习、阅读链接等,作为语文教科书内容要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综观异彩纷呈的课程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编者有意地安排了不少促思导学的形式,其中出现较多的是以泡泡图形出现的提示性文字叫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像一朵朵随风飘来的黄色云朵,像一个个充足气的金色泡泡,十分吸引学生的眼球。每个“泡泡”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它不是装饰或点缀,它之所以这样呈现,是在启迪孩子们自读自悟,自主延伸,同学伙伴相互交流、讨论。所以它虽小却很实用,在阅读教学中可发挥极大的作用,那么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怎样运用好文中的提示语,推进深层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呢?笔者在以下方面做了尝试:

一、活用提示语,激发阅读的兴趣。

文中提示语提出了学习的要求和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发现和探究,不断积累学习语文的方法。这种全新的教材呈现方式,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使教材成为了学生喜爱的学本,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中的提示语“我好像看到这样的情景。” 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和导向性,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文中描述的画面进行想象。如《花钟》的提示语“他的做法真美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激发阅读的兴趣。又如《月球之谜》课文开头有一处提示语“人们都会有哪些遐想呢?”利用这一提示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有的说“人们想象出嫦蛾奔月的动人故事”;有的说“月亮上有吴刚、桂树和玉兔”;有的说“天上住着月亮女神”……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被激发出来。

二、活用提示语,渗透阅读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巧妙运用提示语,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会质疑、学会感悟和积累,从而真正地学会学习。

1、活用提示语,抓住重点词句,促进理解。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提示语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伙伴”中的“我”当成自我,跟随它的脚步,去学习,去想象,去思考,去发现,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活动的不断深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如六册《她是我的朋友》的提示语:“联系上文,我读懂了‘迫在眉睫’ 的意思。”教学这个片断时,可设计如下活动:(1)让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然后提问:“眉睫”和什么有关?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正确书写词语)你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迫在眉睫?(引导学生读好两个“如果……就……”的句子)“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亡。”“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2)还能找出表示非常紧急的词语吗?读《词语手册》词语,积累:火烧眉毛、千钧一发、危在旦夕、急如星火、燃眉之急、紧要关头。能把这种感觉带入到这两句话的朗读中吗?你看,事情非常紧急,已逼近眼前,就是“迫在眉睫”。(3)在这迫在眉睫的情况下,阮恒做了什么呢? 这样联系上下文的提示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书时的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需要理解的词语或句子。通过联系加深印象,把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凸现出来,从而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

2、活用提示语,读中思考、学会质疑。

有些提示是以问题的方式出现,如第七册《猫》第一段后提示语出示:“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古怪呢?我要好好体会体会”。这样提问式的提示语,特别要保持提示语原有的学习伙伴对话口吻,不要变相成为一般的教师提问。教师应当以亲切的语气进行启发诱导,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大概也会有类似的问题吧。我相信,经过思考你肯定找到答案了,说说你的看法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好吗?”如《翠鸟》的第三自然段旁有一个提示语:“翠鸟的动作真快啊!”用意是提醒学生注意段落中精彩的动作描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最后一段出现了提示语“我仿佛看到各个季节不同的颜色。”这样的让学生在细读完小兴安岭春、夏、秋、冬之后再进一步的思考、进一步质疑地想象、进一步地想象,到底用什么颜色来形容不同季节,用什么颜色可以表达对兴安岭不同季节的爱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有疑,有疑则问,有问则思,有思则进。这样的提示语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想象。渐渐地,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增强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基础也随之奠定。

3、活用提示语,读中积累感悟、学会学习。

有些提示语旨在引导学生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课文的提示语很多都是生动、贴切的比喻,形象、巧妙的拟人,还有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充满韵律美。让学生体会这些语言的表达技巧,可以让学生研读文本,体会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以及这些语言的准确之处、鲜明之处、生动之处。如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第二段中的“冒”字,提示语说:“‘冒’用得真好。”简简单单五个字,老师可以这样引导:(1)“冒“还可以换个词吗?(长、钻、伸、露、探、冲)(2)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使劲地、急迫地、笔直地、生机勃勃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3)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冒出来的白荷花,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什么?(4)小结: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也写美了。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一种生机勃勃的美。我们一起把这种美读出来。“文中提示语”更大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比如怎样理解词语,怎样体会句子等,尤其应该注意“一边读一边想”的学习方法。例如,《太阳》这篇课文中有处提示语是“我知道这样比较的好处。”根据这一提示语的指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既要体会比较法对说明事物的好处,又可学会比较法的作用。在教学中,巧妙运用提示语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活用提示语,读中抓“实践”,促能力。

有些提示语以多样的方式呈现,旨在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如《称象》一文在课尾处提示:“我再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类提示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放飞学生的思绪,让学生想出更多的办法。《小木偶的故事》课尾提示语: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了什么事呢?我来接着编下去……《幸福是什么》课尾提示语:我想和几个同学合作,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如《奇怪的大石头》的第二个提示语是:“想不到,这项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这个提示语体现了李四光的“不怀疑不能见真理”的名言。围绕这个提示语开展讨论,并辅以适当的点拨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疑问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将对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升阅读期待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阅读教学中用好“提示语”,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能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会质疑、学会感悟和积累,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充满乐趣,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也使课改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和落实。在阅读教学中提示语确实发挥极大的作用,优化课堂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使整个语文课堂焕发了活力,孩子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13.食品的常见提示语 篇十三

2. 严把食品安全关,共谱和谐社会曲。

3. 对食品安全多一点关注,为有限生命多一份负责。

4. 食品安全联万家,健康幸福你我他。

5. 想要健康活到老,食品安全不能少。

6. 学好食品卫生法,保证健康你我他。

7. 严把食品安全关,喜架健康幸福桥。

8. 食品安全齐监督,食品安全靠大家。

9. 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0. 食品安全,情系万家。

11. 保障食品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2. 三无产品不卫生,切莫花钱买病生。

13. 一串麻辣三分美,二串麻辣十层灰。食品卫生得注意,若是马虎要不得。

14. 师生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

15. 健康的人选择健康的食品,身体虚弱的人更要选择健康食品。

食品的安全标语

1. 三无三无,卫生全无;三无三无,健康全无。

2. 关注食品安全,关爱人生健康。

3. 食品安全要重视,qs商标少不了。三无食品少去碰,小摊小贩离远点。蔬菜瓜果不能少,牛奶鸡蛋营养好。食品安全人人知,身体健康最重要。

4. 你说什么不能有?我说苏丹红不能有!

5. 食品为民生之本,安全为国家之重。

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7. 关注食品安全,构建和谐社区。

8. 关注食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

9. 多吃蔬菜,多吃瓜果,健康身体人人有。

10. 保障食品安全,建设美好校园。

11. 一串麻辣一寸危,寸辣难买寸健康。

12. 万安以食品为先,食品以质量先行。

13. 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促进浙江和谐发展。

14. 构筑食品安全“防火墙”,撑起群众健康“保护伞”。

15. 手牵手把好食品质量关,心连心守好食品安全门。

16. 开口吃个爽,莫把安全忘。

17. 全面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8. 千好万好食品安全为好,金贵银贵生命平安最贵。

19. 普及食品科学知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14.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语-温馨提示语 篇十四

2.美丽辽宁我的家,食品安全靠大家。

3.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先。

4.培养食品安全公德心,争做和谐社会文明人。

5.普及食品科学知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6.普及饮食安全知识,创造精彩健康生活。

7.齐心协力抓食品安全,真心实意保群众健康。

8.责任是佳肴中最美味的添加。

9.掌握就餐常识,打好健康基石。

10.珍视健康,拒绝无证食品。

11.重视食品安全,关爱生命健康。

12.自制饮品调料需公示,保障食品安全要落实。

13.强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整治,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14.食品安全,百姓安康。

15.安静的提示语 篇十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而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崔峦老师也曾说: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推荐课外阅读内容,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或开展各种形式的练笔。这都应当成为教师备课必须考虑的内容,成为每位教师日常的功课。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有关春天的词语,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更有趣的是,课后还安排了引导小朋友进行延伸活动的提示语。如: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快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对此,小朋友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提示,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并让他们说一说,写一写,做做春天的小诗人,引导他们迈出写话的第一步。例如,教学《春雨的色彩》一文后,笔者利用课后的提示语:“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进行教学。笔者问:“小朋友,你觉得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一时说不出来,笔者便带着他们到校园里转了一圈,引导他们观察校园里春天的景物。然后让他们模仿小动物说的话,写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景象。学生的小嘴念念有词,小手不停地写着。有的写:“春雨是红色的。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有的写:“春雨是白色的,因为我看到白色的蝴蝶飞来飞去。”……可见,以课后提示语为凭借,容易引导学生顺利迈出写话第一步。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潘湖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上一篇:三年级暑假作文:爬长城下一篇:初三历史教研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