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心得体会文章

2024-10-17

十九心得体会文章(共12篇)

1.十九心得体会文章 篇一

反腐倡廉建设之学习篇(49)——摘自大连市纪委向局、处级领导干部推荐廉政建设系列文章

隐性流失加剧期

斯大林之后,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他们执政时期的苏联,尽管综合国力、军力达到了顶峰,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二,与美国分治世界近半个世纪;尽管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一边脱下鞋子敲打发言桌、一边声称要埋葬帝国主义,勃列日涅夫将飞船送上天、导弹部署到美国的家门口;尽管形成和拥有改革的最佳机遇和条件,但由于他们既是斯大林模式的产物和受益者,又必然是斯大林模式的执行者和传承者。他们共同将斯大林模式推向了固化和极化的境地,不仅消耗完了斯大林模式的红利,而且隐性地损伤和流失了苏共的先进性、合法性和纯洁性,留下一个盛极而衰的苏联给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充分利用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特别是执政后期,无法摆脱绝对的权力和谄媚的腐化作用,同样搞党政合一,同样搞个人极权,同样搞个人崇拜,同

样搞党内斗争,同样搞霸权主义,重新走向斯大林式的极权道路,致使斯大林“议行监合一”的权力结构模式和等级授职制的用人体制反弹和回归,使苏共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受到了隐性损伤。

作为等级授职制复制的“武大郎”式干部的杰出代表,勃列日涅夫无能研判和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无心融入和顺应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潮流,无力担当和推进继往开来的时代变革重任,痛失苏联历史上的最佳改革时机,维稳抑变18年,使斯大林模式更加成熟、更加固化,走向极化,成为苏联历史上的“超稳定时代”。特别是从1982年到1984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苏共连续三任年老病弱的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相继在职病逝,成为苏共执政危机和纯洁性危机的隐性加剧期。

显性流失与急剧崩溃期

苏共经过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时代,丧失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革新的最好时机,也由纯洁性的隐性流失期迅速走向显性流失与急剧崩溃期。

1985年3月11日,在“别无其他的选择”的情况下,在苏联人民发出“不能在这样生活下去了”的怒吼声中,苏共挑选旧体制内“最合适”人选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但此时的苏联已到了“极度萧条衰退时期”,出现了全面危机,党和国家开始显露出“苏联之灾厄”。

加之,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始终在激进派与传统派的夹缝中犹豫摇摆,始终在“议行监合一”的权力结构中折腾回复,始终在等级授职制的用人体制中选人用人,在内外交困、慌不择路的情况下,超越党内分权和党政分工两个阶段,直接搞党政分开,最后将最高权力中心由党内转移到苏维埃再到总统,自己成为拥有无限权力的超级总统和民主利己主义者。

由此,不仅激进改革派抛弃了戈尔巴乔夫,而且党内保守派也放弃了戈尔巴乔夫,最要命的是各阶层和人民群众都对戈尔巴乔夫感到极度失望,苏联已再也没有改革的时间和空间了,也无人并无能替苏联负责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成为苏共执政危机总爆发时期,成为苏共合法性、纯洁性显性流失乃至急剧崩溃破产时期。

苏共纯洁性丧失过程中的乱象

从总的发展趋势看,自斯大林时期起,苏联作为一种

社会主义形态并没有朝着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不仅总体上形成和固化、甚至极化了斯大林“议行监合一”权力结构模式和等级授职制的用人体制,而且丧失了苏共由革命党内执政转型、推进权力结构改革的最佳机遇和条件,苏共不断走向“四大危险”。

精神懈怠。几十年的时间里,一代又一代的苏共党人,依靠强大的意识形态教化,严格的舆论言论管制,搞教条化、垄断化、实用化的马列主义,不仅始终没有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而根本的问题;而且道德人格物化、核心价值缺失、理想信念坍塌、话语体系阻塞,形成说谎机制和伪善氛围,形成“万马齐喑”甚至“听不到人民声音”的可怕局面,出现了严重的精神懈怠危机,从精神上和心理上不断解构苏共的纯洁性资源和执政根基。能力不足。斯大林及其后的苏共党人,在不断扩大阶级基础的同时,忽视了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的质量建设,党员发展过多过快,干部队伍膨胀腐化,许多不知党、不信党、不爱党的人被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入党提干

功利化、手段化的现象不断加剧,严重影响了队伍的质量整体质量、形象和战斗力。整个队伍“能力不足”和“本领恐慌”问题日益突出,执政能力层层矮化、代代矮化。因而,最终无人、无能也不愿替苏联负责了。

党群疏离。由于苏共长期推行以牺牲人自由全面发展权利为代价的现代化,大搞政绩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始终未能解决广大民众的民生民权民主问题;同时,伴随着权贵阶层的发展壮大,苏共走上了腐化变质的道路,“安泰”离开了大地,党群干群日益疏离,切断了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苏共执政的最大政治优势变成了最大的执政危险。

消极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苏共各级干部非常信奉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没有意识形态的立场,只会重复官方的意识形态词句,只关心自己的特权和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口号,升官发财成为公开追求,腐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权力成为一种乐趣,形成了以“一把手”为核心的各种既得利益集团和官僚腐败集团,“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苏联解体以后,那些“在册权贵”摇身一变,大都成了新国家新体制新权力结

构的新成员。

2.十九心得体会文章 篇二

一、培养写作欲望, 不拘于课堂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作文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之技能, 非语文教师强加于学生之作业。”作文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途径, 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 一种心理需要。所谓“鲠在喉不吐不快”就形象地反映了这种要求。反思一下当前的作文教学, 老师们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在规定的课堂上完成一篇习作的教学任务, 而常常忽视学生是否有写作的欲望, 作文成了语文老师强加于学生的作业, 这种忽视学生主体需要的作文训练, 势必事倍功半。久而久之, 学生怎能不产生怕写作文的焦虑心理呢?又怎能在规定的一两节课去完成一篇出色的作文呢?要达到目标, 就要求作文训练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 鼓励他们随时动笔, 在生活中学作文。我们的作文课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调整, 注意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一) 剪一剪, 贴一贴, 创新其实很快乐

这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创新性写话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选择色彩鲜明、思想内容健康的图、画 (画报或者自己画的画) , 剪贴成单幅或多幅组成的“图画”, 让学生按照观察—创新—想象—说—写的顺序, 写成一句、几句, 一段或一篇话。然后进行画展的讲解比赛, 评选出创新性设计和创新性解说奖, 给予奖励。这种游戏式的作文形式, 没有孩子不喜欢。

(二) 玩一玩, 画一画, 描写事物有方法

这是一种作文训练形式, 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小活动, 让学生用画笔记录其中的一个场面, 或者创新性地画出自己喜爱的事物, 让后让学生对照图画进行想象、联想、说成句、写成文。由于这是学生自己参与的游戏, 自己画的画, 说写自己最心爱的东西, 所以觉得容易写。

二、降低习作要求, 不拘于长短

中高年级的作文改成了习作, 就告诉我们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 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能具体准确, 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具有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能力。”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总目标, 降低了习作的要求。

有的教师为培养作文尖子, 往往拔高要求。其实评价作文应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准绳, 同时顾及每个孩子作文能力发展的现状。如果一个五年级学生只有三年级的习作水平, 有一次写了一段话, 句子大致通顺, 意思表达完整, 就要加以表扬和鼓励。因为他在最近的发展区域上又向前跨了一步。教师有了这种意识, 就会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 善于在茫茫沙海中发现金子。学生习作中只要有一个词用得好, 或是一句话写得好, 抑或引用恰当, 就要给予表扬, 让学生觉得写作文是很有趣的。

真正把门槛放低了, 教师的心态也好了, 看学生的眼光必然会变化, 学生写起来更顺当, 付出努力就会成功, 自然不再视写作文为高不可攀的事。双方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循序渐进自能不断提高。

三、淡化习作文体, 不拘于形式

习作教学鼓励学生创新, 就是鼓励学生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学会作文。于永正老师曾围绕苹果设计了六次练习, 而学生不仅不觉得厌, 反而乐此不疲, 关键在于他的精心安排, 形式多样, 巧设玄机, 使孩子们为了能达到参观苹果园这一目的而写了保证书;为了搞好展览与解说写了说明文;为了报道这一活动而写了新闻稿……其间形式多样, 学生只知其乐, 不以为苦。

(一) 想一想, 编一编, 新奇想象不一般

创新作文应该说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作文形式, 我们可以通过“编故事”“续故事”“续写”“扩写”“科幻作文”“学习童话”等进行训练, 让学生进行想象。在训练时, 要让学生“解放思想”, 大胆想象, 对“想入非非”的学生不要横加指责、冷嘲热讽, 要在表扬敢于创新的同时给予指导。同时, 还要让学生讲讲为什么要这样想?根据什么?对新奇而合理的创新想象, 要大力表扬,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其尝到成功的甜头。

(二) 做一做, 练一练, 创新更加重实践

小学生求知欲和好胜心都比较强, 根据这一特点, 我在进行作文命题之前, 要求学生自己做实验, 实验内容要新颖。作文课上我给学生出了一道作文题《我的一次小实验》。小丁仅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写出了自己天真得出奇的创新实验。他的实验是这样的:先淘一把大米放进空暖水瓶里, 然后将刚烧好的开水倒入暖水瓶, 用妈妈从市场现买的大鸡蛋堵住瓶口, 然后盖上铁盖, 用毛巾把瓶盖缠得紧紧的。第二天一早, 就可以吃到又软又香的大米粥, 还有可口的熟鸡蛋。我让他在班上念一遍, 博得全班同学一阵热烈的掌声。另外还有《打开生锈锁》、《瓶子“吃”鸡蛋》等实验作文, 各有千秋地写出了自己亲身经历且内容新颖的文章, 效果很好。

教育心理学认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害怕写作文, 其中重要的一条原因便是我们在命题时有着太多的限制, 而在他们动笔前又因为“腹中空空”往往无从下笔。如果教师能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降低难度, 让学生在玩乐中寻找素材, 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作文, 创新也便不再是难事。

摘要:学生之所以害怕写作文, 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便是我们在命题时有着太多的限制, 而在他们动笔前又因为“腹中空空”往往无从下笔。如果教师能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降低难度, 让学生在玩乐中寻找素材, 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作文, 创新也便不再是难事。

3.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篇三

品析人物刻画 阅读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想一想这些内容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个性风采。比如《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写道:“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通过描写母亲的神态和动作,让一位勤劳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连用三个“我的母亲”,饱含着对母亲的感激、崇敬和热爱之情。

分析具体事例 抓住人物做的事情,想一想颂扬了什么精神,抒发了什么情感。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写道:“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受伤的是拉黄包车的,救助者是鼎鼎大名的作家和他的弟弟,在“呼呼的北风怒号”中吃力地“蹲着”、“半跪着”,真是“俯首甘为孺子牛”,让人肃然起敬啊!这救治车夫的情景浸透着鲁迅对车夫的关心和同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品味联想议论 一篇文章在具体描述事物的基础上,作者往往会加上恰当的联想或议论。阅读时想一想这些联想或议论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比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写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德国人养花是为了大家,心中有他人,他人心中也有你。每个人用实际行动为他人着想,为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美,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赏析景物描写 抓住描写景物或环境的句段,想一想它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比如《詹天佑》这篇课文中有这句话:“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为什么不怕恶劣的环境,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呢?因为他怀着满腔爱国情,一心想为国争光!

4.十九面从严治党心得体会 篇四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过去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上新高度。打铁必须自身硬。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共仍将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 永远在路上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这是十九大报告对现今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的判断。

江苏省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代表表示,过去几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赞誉。

“总书记在报告中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经验成果,提出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思路举措。这对于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在新的历史阶段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代表说。

5年来,中共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但仍有不少困难和挑战。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在参加中共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总书记的一席话振聋发聩。

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同时,又明确提出“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表明了中共持续反腐的坚定决心。

“尽管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反腐败斗争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莲花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峰代表说。

健全监督体系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是在法治轨道上深化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

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使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结合起来,形成反腐合力。

强化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工作目标是“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报告阐述了这一体系的架构、布局和重点,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深化政治巡视,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等。

“十九大报告勾画了一个完整、严密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将为取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提供有力支撑。”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潘志荣代表说。

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陈坚代表表示,十八大以来,针对全面从严治党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很多做法都已经制度化了,尤其是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对党内各种规章制度实现了制度化。我认为把我们实践创新的好的成果及时补充到党章中,把成熟的、制度化的东西放到党章里面,对指导全面从严治党将很有帮助。

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十九大报告指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经验表明,政治生态遭到破坏的地区,归根结底都是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造成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持久的风清气正,关键要坚持不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着力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全面提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他说。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杨晓渡代表在十九大新闻发布会上说,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历史性变革的成就,重要经验就是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从强力治标到标本兼治、从外在约束到内在自觉的过程。靠的不仅仅是严管,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让党员干部时刻挺起共产党人的脊梁。

5.十九党教师个人心得体会 篇五

与时俱进,做新型教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乐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敢于挑战传统的教学理念。一个有生命力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一定是充满阳光、积极向上、有生命力的。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化联区东卫一校的老师们也一直在努力中探求属于自己的课程模式。前段时间,学校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加联区组织的由通化二校优秀教师阮婷主讲的“如何备好一节课”,听完她的课,大家触动很深,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样的课堂对自己有很大启发!也十分感激学校能搭建这样的平台让老师们能与优秀者亲密接触,能够让优秀者引领自己!我也是心潮澎湃,以前觉得自己在学校这一方小小的天空下,我好像还是可以的,每次的成绩也还能拿出手。久而久之,心中不免有几分得意,对自己也放低了要求,有时候还心生懈怠,觉得就算偶尔偷偷懒也无妨,反正以后有机会弥补。阮老师的课深深的震撼了我,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学习,是一件永远都不能止步的事情,我应该放宽自己的视野,不断开拓,不断创新。

作为富有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杨老师把课堂创建成孩子们喜爱的课堂!特别出彩的是,能够透过现象抓本质,在不断地提问、追问、再追问、再提问,甚至反问中和学生一起经历互动的学习;同时,鼓励性的评语也点燃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这堂课,真实、自然。孩子们不受约束,在李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其中,主动思考。这是最难做到的,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不断地研读课堂、研读学生;李老师用专业的数学语言为学生解疑答难,自主的课堂学习方式、和谐的师生交流互动、巧妙的问题设计、智慧的课堂驾驭,处处彰显新课改下新型教师的风采。

牢记使命,做学习型教师

6.十九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六

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概括了党和国家13个方面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在学习过程中深切感到“人民”在其中的份量。

处在新时代,作为新青年,我对这次大会非常关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电视、学习强国平台等详细了解、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在全程观看了11月1日上午10时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新闻发布会后,我深深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深深为国家经济发展腾飞,感到信心十足。

全会要求,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要以坚决有力的行动

贯彻好党中央的要求,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精神,聚焦存量贫困人口脱贫,各类反惯问题整改,“两不愁、三保障”的排查,脱赏人口的回头看,巩固提升等工作,持续发力,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效。公报提出的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让基层工作者增强了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一名基社区工作者,在工作中对待群众要热情、积极、关,深入基层,听取群众的诉求,为人民群众力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7.欧美流行舞史话(十九) 篇七

1661-1789:17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的法国巴洛克舞蹈技术 (French Baroque Technique in Lat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y:1661-1789)

小步舞成为独一无二的舞蹈, 不仅因为它的舞步独特, 而且还因为它有一个延续了一个多世纪, 却只产生过一些小变化和小修订的固定套路。这段历史中, 有个故事鲜为人知, 说的是路易十四 (Louis XIV, 1638-1715) 在1661年, 曾允许他的那群舞蹈大师说服他, 并以他的名义, 创办了大名鼎鼎的“皇家舞蹈学院” (Academy Royale de Danse, or Royal Academy of Dancing) , 而这些大师们的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紧紧把握住在宫廷教授舞蹈艺术的大权, 并彻底排除其对手们介入宫廷, 或产生任何影响的可能性。他们独揽一切的心理是, 每种重要舞蹈的节奏都应拥有一种由其亲自设计并加以授权的固定形式, 而教授者则非他们莫属。最后, 他们如愿以偿地固定了小步舞这一种宫廷舞的形式, 而加沃特 (Gavotte) 、布雷 (Bourrée) 、萨拉班德 (Sarabande) 等其它舞蹈则都被纳入了另册, 但却因祸得福, 随后历史的演进而发展,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体。当然了, 小步舞因为要搬上舞台或进入宫廷芭蕾, 也出现了许多花式的构图, 而它在舞厅里的形式则固步自封起来, 并在整个西欧, 尤其是在法国和英国, 持续了整个18世纪。

作为一种双人舞, 小步舞有如下四种主要的构图:

打开的构图 (the opening figure) :用来将女士请进舞蹈之中;

著名的Z形构图 (the famous Z pattern figure) :从法国芭蕾大师路易·佩库 (Louis Pécourt, 1653-1729) 在此之前形成的S形构图发展而来的;

一只手的构图 (the one handed figure) :男女舞者相互环绕地舞动, 先用右手, 后用左手;

关闭的构图 (the closing figure) :男士用两只手牵引着女士环绕而舞。

由此可见, 这个舞蹈的动作相当地简单而机械, 可以说, 沦为了一种仪式性的表演 (ritual performance) , 而不再是像意大利的低舞 (Bassa Danza) , 或慢速的库朗特 (Slow Courante) 那样欢乐作舞了。

有一点需要提醒诸位的是, 事实上, 这种舞蹈的真实面目绝不像我们今天在“古装戏” (costume play) 、电影或电视节目中看到的小步舞那样浪漫, 因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所谓的“传统”舞蹈, 都是晚至19世纪的版本了。具体原因, 我们将在随后的文章中加以解释。但此时此刻, 你如果想要了解这两种风格之间的区别, 可以亲自演奏, 或者聆听英国作曲家A.萨利文 (A.Sullivant, 1842-1900) 根据该国剧作家W.S.吉尔伯特 (W.S.Gilbert, 1836-1911) 剧本作曲、1889年首演的二幕轻歌剧《船工》 (The Gondoliers) 中的《托罗广场公爵的加沃特舞曲》 (Duke of Plaza-Toro’s Gavotte) , 然后再听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的《第二管弦乐组曲》 (Second Orchestral Suite) 中的《小步舞曲》 (Minuet) 。而舞蹈在技术、形式和风格上的差异, 则与音乐一样, 是随处可见的。

关于小步舞, 有一个说法大错特错, 却广为流行:其法语名字Minuet中的词根Menu就是“小”的意思, 因此, 它的舞步就一定就是幅度很小, 其风格则是装模作样的。但从词源学上看, 它的名字实际上却来自法国“普瓦图地区梅内尔的布朗莱” (BranleàMener de Poitou) , 而led Branle这个词组则指的是引带女士的男士。因此, 这个错误的说法显然是望文生义出来的, 对于小步舞的表演及其概念, 以及整个巴洛克舞蹈风格 (Baroque dance style) 的恶劣影响, 可以说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它将这种舞蹈贬低成了一些女性历史小说家笔下的“脂粉和洛可可式的美人斑”。如果按照这种观点来推论, 说小步舞的舞风是装模作样的话, 那么, 莫扎特的乐风就是矫揉造作的了。

但事实上, 我们可从18世纪奥地利公主、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图瓦奈特 (Marie Antoinette, 1755-1793) 早年在维也纳的美泉宫, 与其两位胞弟共舞的图片中清晰地看到, 其简单而自然的舞风才是真正的巴洛克风格。相反, 我们也可以从第二张图片中看到, 在19世纪法国凡尔赛宫演出的芭蕾舞剧中, 由当时红极一时的芭蕾女明星范妮·埃尔斯勒 (Fanny Elssler, 1810-1884) 反串17世纪法王路易十四 (右) 时, 既不风雅又不稳重、矫揉造作的舞姿。在英国舞蹈史学家们看来, 这种肆意夸张, 甚至扭曲的巴洛克舞风可谓十足的“伪传统”。

8.养生验方集锦(十九) 篇八

*齿苋薏米粥为治疗痢疾助力

鲜马齿苋250克,薏苡仁50克,白糖适量。鲜马齿苋洗净,切碎。薏苡仁淘净,同马齿苋煮成粥,白糖调味服食。每日分2次食,连食5~14天(干马齿苋60克,水煎,去渣,取煎液煮薏苡仁成粥亦可)。

适于细菌性痢疾尤其是泄泻频繁、里急后重、口渴、溲赤、苔黄腻,或有发热、便脓血等症之湿热痢的辅助治疗。

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全草,是一种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蔬菜,生于田野、荒地及路旁,各地农民都有采食,或采摘嫩头,先出水去其酸味,然后与鸡肉、猪肉炒食,或将全草用沸水烫过、晒干,或用盐腌以备常年食用。本品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志贺、宋内等痢疾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一些致病性真菌也有一定作用,故临床上每用于急、慢性菌痢、肠炎、急性尿路感染及疮疖、小儿百日咳等疾病。薏苡仁有健脾除湿、排脓消肿、清热通淋等作用,两物相配对属湿热证的细菌性痢疾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 赵章忠

有问必答

我是一名慢性肾病患者,由于该病疗程较长,饮食配合很重要。我在看《本草纲目》时,有一段话不太理解,“粟米,即小米,粟之味咸淡,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渗利小便,泄肾邪也。古者以粟为黍、稷、粱、秫之总称,而今之粟,在古代呼为粱,后人乃专以粱之细者为粟……”我很想用粟米辅助治疗肾病,但不知市面上所售的“小米”到底是李时珍所谈的粟米,还是所谈的粱?市面上有售的小米很细小,有药用价值的小米在市面上称为黄小米、粟谷,到底是哪一种?望指教。

苏州 王宜

答:根据古代有关文献记载:粱与粟为同物异名。粱为粟米中的优良品种,故古人亦统指精细的粮食为粱。

古人以粟为黍、稷、粱、秫的总称,故粟泛指谷类粮食。“粟为米之率”,此即以粟为谷类的最小标准,故古亦称之为粱。今则称粟为谷子,去壳则称小米。因粟在古称为粱,如在《周礼》中有九谷、六谷之名,皆有粱无粟。汉代以后始以穗大而毛长粒粗者为粱,穗小而毛短粒细者为粟。《赤壁赋》中有“渺苍海之一粟”,即是因粟极细小之故。现市场上所称的黄小米、粟米、粟谷者即古人用以治肾病的粟小米。不过,慢性肾病病种较多,因人因病种不同,故不能单靠粟米一味而冀愈。

湖南中医药研究院王明辉

自疗一法

*川芎茶治疗眼眶痛

吉林省温和:我眼眶周围时常感到疼痛,但并不严重。看医生后服用一些止痛片也管一阵子,但药力过后仍然疼痛。有时也刮刮摩摩,但效果甚微。有人告诉我喝茶水时加三片川芎。喝了半个月,眼眶周围真的不痛了。有类似情况的姐妹们,不妨试一试。

点评:川芎泡茶治疗其眼眶周围疼痛获效,是有依据的。中医药学认为,川芎味辛性温,可入肝、胆、心包经,有活血行气、祛瘀止痛的功效。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头目巅顶(即能在头及眼等部位起作用),且有止血作用,可治感冒引起的头痛及偏头痛。根据近代研究,川芎提取物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作用,还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川芎的服用量每次为6~9克,可用沸水泡服,也可煎服。如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头痛,可用川芎6克加荆芥、防风各9克煎服;另外,与白芷6克、细辛3克加水煎服,还可治偏头痛。

上海中医医院 孟仲法

*木耳烧豆腐防治冠心病

北京傅中伟:我老伴患冠心病,吃药效果不明显,后亲友介绍一方,其实是一盘菜,即木耳烧豆腐。用木耳(最好是东北产的黑木耳)15克、大豆腐60克、葱蒜15克、花椒1克、红辣椒(无红辣椒可用青辣椒代替)3克,花生油适量。

将锅烧热后下花生油,烧到六成熟左右,下大豆腐,煮十几分钟后,再下黑木耳,翻炒,最后下辣椒、花椒等调料,炒匀即成。

经常食之,我老伴的冠心病明显缓解了。

点评: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由于血脂长期升高,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变狭窄,心肌缺血缺氧就会出现,甚至有心绞痛。黑木耳味甘性平,有补气补肾、凉血止血的功效。实验证明黑木耳中多糖可以明显降低高血脂,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而后者是防止动脉硬化的重要物质。美国学者的研究还发现:黑木耳有阻止血清中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下的作用。因此长期服食黑木耳,用于防治冠心病是可取的。这张经验方中,豆腐是配料,而辣椒、花椒为辛热之品,对冠心病并无好处,如果口味需要,也只能稍为放一些,不放更好。

上海中医药大学 朱大年

*夏季营养饮料

江苏黄羽田:以往夏季到来之际,我总会不时地生一些小病,感冒、食欲不振或全身痛痒不已,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妈妈经常翻阅一些健康杂志,在食疗方面颇有心得,便试着给我配制了一种夏季营养饮料。在250毫升的开水中调入一匙红糖和一两滴鱼肝油,再溶入一两片维生素片,充分搅拌溶解后,将25毫升烧开的食用醋冲调即成。喝来清新爽口,既解渴又健胃。

从此,这种自制健康配方成了我夏季必备饮品。夏季里,我再也不头痛身乏、烦燥不安了。

点评:夏季因炎热水分丢失较多,矿物质、糖分、水溶性维生素随之丧失,血浆中维生素A浓度亦见降低;夏季里人们往往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减退。高温还可影响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易致心烦。因此,夏季最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及各种营养素,增加食欲,调节情绪。此夏季营养饮料配制较为合理,不仅能补充水、糖和多种维生素等,而且醋还可振奋食欲,鱼肝油还有稳定情绪的作用。本品酸甜可口、清凉宜人,若再加少许食盐似更适当。

上海中医药大学 赵章忠

*百合治牙痛

上海蔡茂芳:我平时常发生牙痛,听说吃百合能缓解牙痛,我即试以百合食疗。有时用微温(接近体温)的淡熟百合(生百合加水适量煮熟或蒸熟)2~3片直接放置于牙痛处或使熟百合片成糊状直接涂在牙痛处。有时用淡牛奶一杯加淡熟百合(生百合20~40克加水适量煮熟),一次吃完,在牙痛时或临睡前一小时食用。有时上述两种方法同时使用。每次使用后,还真能缓解牙痛。

点评:牙痛常因牙周炎和龋齿引起。牙痛虽平常,但痛起来确实令人难以忍耐。百合其性味甘微苦寒,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有实验报告,百合能升高外周白细胞,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增强体液免疫功能的活性。由此提示,百合若能治牙周炎症,主要与它具有“扶正”作用有关,并非直接能消炎杀菌。牙周炎的病人,体质多属阴虚火旺、心胃火盛,由于虚火上浮导致牙周组织发炎而作痛,而百合可起到养阴清热“扶正”的作用。此外百合还可安神宁心,睡眠安稳了,机体免疫力也会有所改善。至于百合敷在牙痛处止痛的用法,可能仅起了物理作用,使肿痛的牙龈得到保护,少受口内其他成分刺激,从而使牙痛有所缓解。百合治牙痛只是一种辅助疗法,尤其急性牙周炎时,必须及时应用消炎杀菌的中西药物。

上海中医药大学 朱大年

*鲜茅草根煎汤鼻血不再流

浙江宁波王燕凤:我从小就常流鼻血。感冒发烧以后,感到疲劳,流鼻血更是频繁。为此,母亲为我四处打听偏方,其中茅草根煎汤的方法倒还蛮管用,近两年多来没有再流鼻血。具体方法:把新鲜茅草根若干棵洗净,取50克左右,再取冰糖25克左右,加入1000毫升左右的水,煎汤代茶饮,一日3次,五天为一个疗程,坚持服用一二个疗程。

点评:鼻腔内血管很丰富,覆盖的黏膜又相当薄,因此很容易引起出血。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多数发生在感冒后鼻炎、鼻内干燥及缺乏维生素,中医认为导致鼻出血是由于热伤血络,或阴虚火旺所致,在治疗时主张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鲜茅根味甘性寒,善入血分发挥凉血止血的功效,是一味常用的止鼻血中药,现代药理也证实鲜茅根有促凝血作用。轻度鼻出血用单味鲜茅根煎汤服用即可;如果出血量多,发生较频繁,则可加银花9克、竹叶5克、茜草9克煎服。此外还应注意一些对症处理,如鼻内干燥者可涂一些甘油,缺乏维生素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9.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九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是一次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总结过去、拨乱反正,发出了“富起来”新时期的政治宣言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积极展望未来,系统构建制度,发出了“强起来”新时代的政治宣言书。五中全会通过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决定》,系统地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实践和创造什么”这些重大政治问题。《决定》既有理论上的新概括,又有实践上的新要求;即有制度上的新设计,又有体系上的新补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加强制度建设,有效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另一个就是要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者不可割裂,高度耦合,需要一起设计、整体推进。新中国建设七十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的,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笔宝贵财富,必须在未来的发展中坚持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必须根据中国发展阶段的变化不断地演进。所以说,这次的《决定》相当于吹响了新时代推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总号角。

二、进一步增强了四个自信

(一)理论自信是前提。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现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扬光大,是历史客观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要在坚持中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系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不断革除体制机制中的弊端,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面持久,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的绩效,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中。

(二)道路自信是法宝。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让我更加坚信,只有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要想实现国富民强,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三)制度自信是基础。制度是治理体系的扎实根基,治理体系是制度的有效支撑。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336项重大改革举措,经过5年多的努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决定》,系统地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整基因图谱,一共由十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它统领和贯穿其他十二个方面的制度,并着眼于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出了六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二是要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三是要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四是要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制度;五是要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六是要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并且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明确了工作阶段,制定了时间表:首先,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时,让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其次,到2035年,让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更加顺畅,并且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必须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更加完美,发挥出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三、我该怎么做?

(一)强化首位意识,坚持“学在前列”,坚定不移提升精神境界。把抓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当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一是示范带动,加强学习。树立起“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学在先、学在前,先学先懂、真学真懂。原原本本通读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原文,准确把握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深学细研、掌握内涵要义,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学思践悟,结合实际。把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以优异成绩彰显奋力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三是持续稳固,形成常态。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明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会议精神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目标纲领。学习会议精神不能一劳永逸,要把学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久久发力、形成常态,用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的内涵、要义解决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10.十九届四中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有关中国治理实践成功经验的总结,以及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长远谋划,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建设提供了新镜鉴。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道路的最佳选择。四中全会提出的制度安排涉及中国国家治理各个方面,对于观察和了解中国的发展方向非常重要。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教授皮埃尔·皮卡尔说,四中全会的成功举行,表明中国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各领域创新和进步。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对外开放,也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奥地利外交部中国事务高级顾问、中国及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格尔德·卡明斯基高度关注公报提出的制度安排,认为这将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增强立法机构的监督作用,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卢旺达大学政治学系高级讲师伊斯梅尔·布坎南赞赏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做出的努力,认为这清楚地显示了中国正沿着正确的方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制度。

11.文海“十九“撷趣 篇十一

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重耳坚决不以武力取得国家,而选择了暂时的流亡,这一流亡没想到就流亡了19年。在这19年的流亡中,重耳不知经过了多少饥饿、寒冷、磨难、坎坷,正如秦牧在《土地》里改写后一段文字一样,一群饥肠辘辘的人们,饥饿得实在难以忍受,向路旁的农民讨点吃的,可是,农民哪里有吃的呢?重耳只好捧一把泥土而离去。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并成就了一番霸业。

苏武被扣匈奴十九年。据《汉书·李广苏建传》载:“天汉元年(天汉,汉武帝年号,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以始元六年(始元,汉昭帝年号,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苏武代汉出使匈奴,恰逢虞常谋反,受牵连而被匈奴扣押了19年。在被扣的漫长岁月中,苏武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一方面生活困厄,环境艰苦,常常食不果腹,更无人倾诉衷肠;另一方面匈奴首领又不断对他威逼利诱。但他始终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忠心耿耿,每日杖节牧羊,毫不屈服。这种坚持气节与操守,始终不忘自己职责的人,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脊梁,他的精神已深深地渗入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后人咏之,名家名句迭出。读之亦难止热血翻涌。如“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 (唐·李白《奔亡道中五首》)“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唐·王维《陇头吟》)“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唐·杜牧《边上闻笳三首》)“燕山苏武上,海岛田横住。”(唐·李端)“苏武持节归,斑超束书起。”(唐·鲍溶《壮士行》)“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唐·戎昱《闻颜尚书陷贼中》)“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唐·李益《塞下曲》)“塞北草生苏武泣,陇西云起李陵悲。”(唐·胡曾《交河塞下曲》)“停骖一顾犹断魂,苏武争禁十九年。”(唐·胡曾《居延》)“悠哉典属国,驱羊老一生。”(唐·聂夷中《胡无人行》)“苏武封犹薄,崔骃官不公。”(唐·骆宾王《边夜有怀》)“灞亭不重李将军,汉爵犹轻典属国。”(唐·皎然《武源行赠丘卿岑》)以及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宋·苏轼《十月二日初到惠州》)等。

李林甫邀宠弄权为相十九年。唐代大奸相李林甫,一生口蜜腹剑,邀宠弄权,为相十九年,其权势财富天下无有可与之匹者。可是到了晚年,他也害怕起来。据说,一日他与儿子信步后苑,见府中的一个差役正在树下打盹。儿子叹道:父亲一世树敌太多,虽有今日之荣贵,只怕来日能如这差役一般在树下高卧无忧亦不可得矣!李林甫闻言默然不答,从此便厚结杨国忠等人,以备身后之不测。以此可见,那些靠阿谀奉承掌权,又昧起良心害人的人并非全然不知身后下场,只不过眼前的权势和财富太诱人、太难割舍,所以至今仍有人甘愿去演这类“凄凉万古”的角色。我以为,做个“达人”殊为不易,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灵”与“肉”的分量。是坚守道德情操而宁愿寂寞一时,受屈一时,却留一团正气在人间,博个千秋万代景仰呢,还是卖身投靠财势而快活一时,荣贵一时,却不惜死后生生世世做一堆狗屎,遭人唾骂,受人厌弃呢?这一抉择至关紧要,凡为人者,谁敢不三思而后行呢!

雨果流亡国外十九年。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恢复帝制,雨果发表演说,鼓舞民众起义反抗,遭到镇压后,被迫开始了19年的流亡生活。流亡国外的生活对雨果个人而言苦不堪言,但对于整个法兰西民族乃至整个世界而言却是一件幸事。“文穷而后工”,这19年的生活没有磨掉雨果的锐气,也没有使他消沉下去,相反,他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诗集《惩罚集》《静观集》、大型史诗《历代传说》以及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作品相继问世。这些作品想象丰富,色彩浓烈,画面宏大,气势雄浑,情感炽热,蕴含着向非正义宣战的浪漫主义激情,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品。1870年雨果结束流亡国外的生活回到法国。

12.《古诗十九首》教学实践初探 篇十二

董语中说:“《诗》无达诂, 《易》无达占, 《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 而以一奉人。”这就是说, 《诗经》的意义正如《易经》里的占卜结果, 《春秋》里的微言大义一样, 会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对于一篇文本的理解也是如此, 诗歌的意义会因为时间不同世事变迁, 会因人的经历和情感而有不同的解读的。

叶嘉莹曾在《迦陵论诗丛稿》之论及“《古诗十九首》之时代问题”时, 将该诗的多义性大体归结为如下原因:一是散落民间的作品, 其作者的不确定性, 鉴赏者便无从知人论世, 这也使得诗歌的内涵变得丰富起来;二是诗歌中大多事没有确定的人称的指代, 不确定的“你, 我, 他”使得其具有多义性;三是汉语文法本身的模棱性和不确定性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诗歌主旨的多样化。

接下来, 作者就以东汉末年所编订的《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篇目为例, 来浅谈关于“诗无达诂”这一命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这首民歌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为了把故事说的清楚明白, 有一把开启诗歌多义性的钥匙———就是对诗歌的“叙述者”进行大胆的假设, 这是一个多重视角的问题。我们可以做如下的多维假设:

第一种视角:怨妇的忧思

我们暂且假设该诗的叙述者是一个留在“旧乡”的女子, 那么她面对此情此景会做什么呢?—“涉江采芙蓉”, 将采摘的“芙蓉“赠与”远道“的人儿, 这应该是自己所思慕的人, 有可能是两情相悦的男子, 也有可能是他乡的亲人挚友。感叹“长路漫浩浩”, 欲归而不得。原因有:

1.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远道”与“旧乡”是对立的, 离“旧乡”而走“远道”的在古代大半是男子, 说话的应该是女子, 而全诗的情调也是“闺怨”的情调。[2]

2.先秦作品大都善用谐音来含蓄地表情达意, 例如芙蓉即“夫容”的谐音。采摘芙蓉, 应该是心中想念丈夫吧。

3.芙蓉花, 生长于南方的植物, 而“远道”的男子应该在北方, 在国都洛阳。

4.采芙蓉是江南旧习, 在自由的江南文化传统之中, 采莲的大多是女子。

这样我们感受到了女子细腻、丰富的思念之情。

第二种视角:游子的思恋

追问:叙述者是男子, 那么表达的就是男子的情感, 他的情感有什么特点呢?会是在什么天气, 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什么年龄的情况下, 来还顾旧乡的呢?这又是讲述的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结合当时东汉末年时的历史现状,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社会动荡不安, 瘟疫也多次发作。东汉末年发生的一次瘟疫是中国历史上迄今最大的一次, 可谓是“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呈现了真正的“荒无人烟”之惨象;此外, 东汉在经过了黄巢起义之后, 社会极其腐败, “举秀才, 不知书;举孝廉, 父别居。”试想, 一个底层的人, 确切地说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 在当时这样极其恶劣的社会环境下, 又会陷入怎样举步维艰的境地?

在此种情境下, 这颗疲于奔波的心亟需安放, 他又怎能不对那美好的自由浪漫的江南文化充满无限的怀想呢?思念妻子, 亦或是“旧乡”的妻子思念他, 情之深, 思之切, 令人动容!

这种写法从《诗经》开始就有, 从对方开始写起, 叫做“悬想”或者“对写”。它在唐代表达“思情”的诗歌中常被使用。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提笔宕开一笔, 以“遥知”二句开启, 翻转到对方那一面, 加入想象, 化为虚写, 遥想, 在家乡的兄弟思念着“我”, 为失落孤寂命运不达的自己而忧伤遗憾。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末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也是如此, 从一开始就用设想对方的方式来构思入笔。本是作者远居长安, 望月之际, 不禁思乡念亲, 却遥想到在鄜州家乡的妻子, 此刻应该是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 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遥想着氤氲的雾气沾湿了妻子的秀发, 皎白清幽的月光, 映衬着她雪白无瑕的双臂;继而从想象中回到现实中, 感叹道, 何时才能和妻子一起倚着窗畔, 携手仰望明月, 让月光照干他们彼此挂着泪痕的脸呢?

我们真切地体会到男子深沉、厚重的思念之情。

第三种解读:君臣之思

早在先秦时期, 我国就形成了“赋《诗》断章, 予取所求”的说诗风气。

孔子“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的理解就不同, 该句本是指一个男子修饰得很美, 而孔子则把解读为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精益求精:“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 本来是形容庄姜的美貌, 孔子的解读是用它来阐明先任后礼。

“诗无达诂”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确是普遍存在的。于是, 我们可以去推想, 《涉江采芙蓉》中那千古悲叹—“同心而离居”, 就一定只是局限在书写男女情爱吗?推及到《离骚》, 《离骚》中的屈原总是以“香草美人”来自况, 并擅用男女之爱喻君臣之情。那么《涉江采芙蓉》也在会不会诉君臣之思呢?

这位贤臣, 以兰泽的“芳草”、“芙蓉”喻自己美好高洁的情操, 要把采撷的“芙蓉”赠予“远道”的人儿, 这个人儿难道不可以是君主吗?当我驻立回头, 凝望着那一方的“旧乡”, 想着长路漫漫浩, 而“我”却已被贬他乡, 心中所怀想着的朝廷和君主, 也与我渐行渐远, “所思在远道”啊。虽有“同心”, 但已“离居”, 悲叹长啸, 天地悠悠, 却也只能“忧伤以终老”了。

据此, 《涉江采芙蓉》也就由“思情”扩大上升到了“逐臣之词”了。

第四种视角:旁观者, 人生的寓言

这首诗意境高洁、清幽;诗意含蓄不尽, 余味悠长。我们如若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 把旁观者作为叙述者, 从侧面看得更清楚更透彻, 可以品出忧伤、同情、悲悯的情怀。“同心而离居”, 这是很多人的生命状态;“忧伤以终老”, 这是很多人的悲剧命运。他心中的痛更深, 悲更重!

旁观者把深重的悲悯情怀, 化为天地间这声“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的长叹啊。

这首诗中的江南、芙蓉、芳草、兰泽等等意象的组合, 象征着人世温情美好自由的东西。可由于时空的限制, 分隔异地的双方只能遥望, 空间的无限辽阔导致了时间的无尽悠长, 在千万个日子的等待煎熬中, 或许只空自叹息, 可时空的渺远却让两颗虽身居异地但仍紧相融合的心无限地拉伸开来, 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更是一种祈求, 一种盼望:祈求社会的安宁, 盼望着家室的团圆。

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宿命吧!爱情、事业、理想都是如此!彼岸与远方, 永远是一张可待双方描绘的白纸。远方的召唤, 虽会带给我们忧伤, 但也能给予我们那无处皈依的心灵些许的期盼, 让我们这些精神的流浪者看到家园的曙光。因为远方的召唤, 我们不断地抛弃尘俗的包袱;因为彼岸的温馨, 我们眼里总是涌动着多情的泪水;因为距离的吸引, 我们不断地接近完美的人, 成为立体的能够直立行走的人!让我们更有力量。

叙述者存在多样的解读, 是这首诗最大的一个特点, 在大家智慧的碰撞中, 我们既体会到女子的细腻、丰富, 也体会到男子的深沉、厚重, 还体会到君臣之思, 以及作为旁观者的悲悯情怀。

《涉江采芙蓉》作为一首绝美的民歌。读她, 我们能读到一种中国式的乡情、亲情、爱情的缩影, 绵延千年, 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

钟嵘在《诗品》中把《古诗十九首》列为上品, 并评价其为“文温以丽, 意悲而远“。我们通过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 一串纯真自然的举动, 一声感人肺腑的叹息, 一段深挚笃厚的爱情, 一腔无以名状的忧愤, 去感受诗歌丰富的悠远的情韵。这也很好的诠释了文学作品赏析理论中“诗无达诂“的重要内涵。

仰望经典, 去领略我国诗歌更丰富的文化魅力!

摘要:“诗无达诂”是中国古代鉴赏论中重要的一个命题, 东汉末年编订的《古诗十九首》, 堪称“五言之冠”, 其中诗歌通常富有多重意蕴。此文以笔者设计执教的《涉江采芙蓉》篇目为例, 浅谈“诗无达诂”这种文学鉴赏的方法。

关键词:诗无达诂,叙述者,《涉江采芙蓉》

参考文献

[1]钱钟书.也是集[M].香港广角镜出版社, 1984:121.

[2]丁明煌.谁在“还顾望旧乡”——对《涉江采芙蓉》抒情主人公及表现手法的探究[J].语文教学之友, 2010 (5) .

[3]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 2007 (9) .

[4]魏秋芳.古诗十九首[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0 (8) .

[5]朱光潜.朱光潜全集 (第十卷)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 (10) .

[6]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1.

[1]钱钟书.也是集[M].香港广角镜出版社, 1984:121.

上一篇:网络管理实训工作总结下一篇:旅游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