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技术部管理目标

2024-10-14

生产技术部管理目标(9篇)

1.生产技术部管理目标 篇一

生产技术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强化生产管理,建立最佳的生产秩序,使生产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达到产品质量佳、消耗低、效益好的目的,确保公司的生产活动持续、稳定、可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公司生产管理,即从计划安排、原料进厂、生产过程到成品出库的生产全过程。

第三条 生产技术部是负责全公司生产管理的职能机构。

第四条 生产管理的各环节、各工序必须遵循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总目标,做好各项平衡,使其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组成一个完整有效的生产管理体系。

第二章 管理职能 第五条 管理职能

1、生产技术部负责公司原料生产、产品质量控制和能源管理工作,负责公司总体生产组织、调度、指挥和协调工作,负责牵头公司、月度生产作业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负责日常停产检修计划审批。

2、各生产车间负责各自生产区域的生产、技术质量、设备和安环管理等。第三章 生产、能源计划管理

第六条 协调公司日常生产,负责公司总体生产、能源计划管理与跟踪实施、牵头制订与实施公司和月度生产经营计划、生产车间日常生产工艺技术指标下发以及日常检修计划审核,负责原燃料和能源介质总体平衡工作,负责生产和能源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归档管理工作。

第七条 生产经营计划是公司生产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公司本生产的宏观安排,由生产技术部牵头,供销部、各生产车间、财务部等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制订,经公司领导批准后下发给全公司各部门实施。

第八条 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包括三个月的滚动计划)是公司日常生产管理的依据,是公司生产任务的统筹安排和考核依据。月度生产经营计划以公司的计划大纲为依据,结合大中修安排,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制订,经公司领导批准后下发给全公司各部门实施。

第九条 设备安环部每月20日前将下月“公司大中修计划”(包括三个月的滚动计划)报生产技术部,作为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安排的依据;每年11月15日前将下年“公司大中修计划”报生产技术部,作为生产经营计划安排的依据。

第十条 公司各部门收到公司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后,要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并制订出本单位的具体运作计划。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计划一般不作调整,当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致使计划无法执行,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由生产技术部下达更改计划,并通知相关单位执行。

第十二条 每星期五上午10时,由生产技术部主持召开生产例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供销部、各生产车间、设备安环部及生产技术部各相关人员参加。

第四章 生产调度管理

第十三条 因目前公司生产流程较短,故只设立一级生产调度机构,即生产技术部值班室,是代表公司主管生产领导组织、调度,指挥公司日常生产。

第十四条 生产技术部值班室职责

1、实行四班三倒制,每天24小时监控公司生产动态,根据生产系统最优化、效益(率)最大化原则以及上级领导安排,认真组织、调度、指挥公司生产,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有序和可控;

2、负责当班生产调度、指挥和协调工作,负责生产过程突发事件的总体协调、跟踪、管理和汇报工作;

3、及时传达上级领导的指示和生产安排,并负责检查贯彻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4、通过与内、外部进行协调,认真搞好当班水、电、气(汽)等能源介质的平衡调度工作,检查掌握大宗原燃材料进货、消耗及库存情况,确保生产连续性;

5、负责日常计划检修时内部单位之间或内部与外部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并及时跟踪日常检修计划的准备和进展情况。

6、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好“生产技术部值班室交接班本”和“生产技术部值班室记录本”,每日9时前编制好前一天的“生产日报表”。

第十五条 各生产车间值班车间主任负责本流程的生产组织工作,在组织、指挥本单位日常生产时,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生产技术部值班室汇报。正常情况下,当班生产情况应在下班前30分钟汇报,当日生产情况应在次日3时前汇报。

第五章 日常停产检修计划审批管理

第十六条 日常停产检修计划审批管理原则

1、日常停产检修计划审批总体原则:辅助从属于主体、相关单位联合、公司效益最大化。

2、日常停产检修,按规范程序进行报批;检修的组织单位要妥善处理好生产与检修之间的协调关系,实现生产运行稳定、有序、可控。

第十七条 日常停产检修计划的报批,日常计划停产检修的申报:各单位日常停产检修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务必做到事前有计划。

1、各生产单位对提前48小时以上(含48小时)申报的计划检修,审批流程:生产单位、生产技术部、生产单位,并由生产技术部负责传阅其它相关单位。

2、各生产单位对于在48小时内申报的计划检修,审批流程:生产单位、生产技术部、生产单位,并由生产技术部负责传阅相关单位。

3、各生产单位对停产8小时(含8小时)以上的计划检修,要求提前48小时请示;计划停产检修4至8小时(含4小时),要求提前20小时请示;计划停产检修4小时以下,要求提前16小时请示。

4、各生产单位对4小时(含4小时)以上的计划检修以书面形式申报,经生产技术部协调、平衡和批准后,方可进行。

5、各生产单位对4小时以下的计划检修可按规定提前16小时电话请示生产技术部领导,由生产技术部通知当班调度执行。

6、动力能源系统的停产检修计划一律通过书面形式报批。

7、遇到计划停产检修的申报时间在节假日,可先向生产技术部领导申请计划停产检修,事后按规定程序补办审批手续。

第十八条 生产技术部值班室对各单位的检修事项进行全程跟踪、协调,对于检修单位提出需协助解决的事宜,应主动积极给予帮助。

第十九条 生产技术部或检修单位结合生产运行的实际情况,可对停产检修的起始时间作适当的调整。

第二十条 各单位严格按申报时间组织好检修工作,允许超时或缩短检修时间误差10%。第二十一条 检修单位在设备停产和检修具备复产条件时,应在20分钟以内向生产技术部值班室汇报。

第二十二条 非计划停产检修的单位,应在20分钟以内向生产技术部值班室汇报。第二十三条 生产技术部值班室在值班记录本中详细记录各单位停产检修的情况,并在每天的早调会上进行汇报。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大、中修的计划准备和实施由设备安环部负责,生产技术部配合。第六章 技术质量管理

第二十五条 由于公司是新投产的生产流程,因此投产前必须建立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公司在生产理顺并通过外审后,必须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第二十六条 生产技术部负责公司质量活动的管理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具体实施,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日常监督检查及考核。

第二十七条 各部门、生产车间负责职能范围质量活动的策划、实施、管理、日常监督检查及考核。

第二十八条 生产技术部规定各种原燃材料在制品、最终产品所执行的标准,并制定各产品的技术要求或技术质量管理办法。各部门、生产车间根据产品标准、技术要求及技术质量管理办法等文件,编制本车间工艺技术及产品质量文件,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

第二十九条 生产技术部及各部门对工艺及产品质量文件执行情况进行两级检查监督,当上下工序间出现工艺条件矛盾时,生产技术部应进行工序间的协调。

第三十条 为规范在制品及最终产品质量的判定,生产技术部制定相应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所有在制品、最终产品须按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判定及统计。不合格品经批准或按相关文件规定可作改判、降级、让步使用或报废等处臵,但需做好记录。

第三十一条 生产技术部负责质量检验的管理,组织制订质量检验管理制度,负责外购原(燃)材料、辅助材料、在制品、最终产品的质量检验。

1、检验策划→采购(生产)计划→监视、测量(取制样、理化检测等)→判定→合格品转移和交付、不合格品处臵→质量反馈→检验策划

2、各采购(或自产)产品的检验管理部门组织采购(或生产)、使用单位策划检验项目、频次、检验标准或方法。新增采购(或生产)品种或新增、修改检验项目、频次、检验标准或方法,由使用单位向检验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再由检验管理部门组织相关单位策划检验项目、频次、检验标准或方法。

3、建立相关的程序(或作业文件)对外购原(燃)材料、辅助材料实施质量控制,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不合格则进行处臵(包括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处臵,处臵主要包括拒收、降级使用、另外存放或放行等)。

4、产品的使用单位负责提出质量检验项目、频次的需求,并跟踪、反馈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状况。

5、检验和试验状态分待检、待定、检验合格、检验不合格四种进行标识。

第三十二条 以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各生产工序生产前必须建立相关的工艺操作规程(或作业文件)并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并重点对生产过程的关键工序进行管理,对关键工序必须建立质量控制点实施控制。项目投产前由生产技术部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组成确认小组对关键工序进行确认,并对关键工序在安全、设备、工艺方法、人员、文件管理、检测设备及数据、工序衔接、统计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按要求实施控制。

第三十三条 生产过程有关的文件、技术标准、工艺规程、记录、通知、会议纪要等必须处于受控状态,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现行有效。

第七章考核

第三十四条 生产管理相关考核.1、、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完成率纳入公司绩效考核办法考核。

2、对不服从生产技术部值班室统一调度和日常检修安排的单位制订具体的考核办法,并严格实施。

3、针对技术质量制订具体考核方法,另行下发。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颁发之日起执行,试行一年后再根据运行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2.生产技术部管理目标 篇二

为减轻雨涝对夏播蔬菜的影响, 应选地势较高、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 采用高畦或高垄栽培。

2 选择抗热耐涝品种

夏季气温常在30℃以上, 雨量集中, 一般蔬菜难以忍受, 所以应选抗热、耐涝品种[1]。黄瓜选用津研2号、7号;茄子选用八叶茄、九叶茄;番茄选用百利、卡特琳娜、尼加拉868、毛粉802、赛尔斯特和新绿丰杂交2号、强力米寿等品种;夏萝卜选用早熟、耐热、抗病, 尤其是不易感染花叶病毒的品种, 如夏美浓、短叶13号、夏抗40天等, 条播或点播, 行株距20 cm见方;夏花菜选用六月雪、日本白玉1号等品种, 早秋花菜选用龙峰特大50天等;夏芹菜选用津南实芹、玻璃芹、青芹等芹菜品种, 露地育苗;夏甘蓝、木耳菜以及速生叶菜可选用小白菜、早熟5号、小油菜等。

3 采用遮阳网覆盖技术栽培

遮阳网可造就蔬菜生长的小气候环境, 防止强光对蔬菜造成灼伤,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土壤表土温度, 使一些浅根的蔬菜正常生长;防止暴雨和大风对蔬菜叶片的冲击, 保持蔬菜的商品性状;在播种期减少雨水对种子的冲刷流失, 提高种子的出芽率和成苗率。当播蔬菜种子时, 采用遮阳网贴地覆盖, 当种子发芽出真叶时, 可把遮网阳升高40~50 cm, 作小平棚形式覆盖。如果移植菜苗, 植后应采用小平棚覆盖。覆盖时间因蔬菜品种不同而不同, 一般3~10 d, 有些蔬菜如生菜、芜荽等可覆盖到收获前揭网[2]。

4 抓好苗期管理

一般蔬菜幼苗期的适温为20~28℃, 土壤湿度60%~80%, 不耐旱涝。蔬菜苗期的生长发育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因此, 抓好苗期管理培育壮苗是丰产的关键[3]。培育壮苗应以控为主, 促控结合, 防止徒长苗及病弱苗。播种应选在晴天的早晨或下午4∶00以后进行, 出苗前后应保持土壤湿润, 不可过干过湿。采取控制肥水的办法抑制幼苗徒长。积水时要及时排水, 必要时可培土或支架保护幼苗, 并注意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

5 加强田间管理

5.1 浇水

浇水既能满足蔬菜生长需要, 又有降温抗热的作用。浇水时间宜选在清晨或傍晚, 用井水或低温河水浇灌, 要浇匀浇透, 保持土壤湿润;雨后要及时排水, 必要时可用凉井水灌1次, 以防热雨伤害[4]。

5.2 施肥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再根据蔬菜的种类、品种及不同生育期的需要补施化肥, 氮、磷、钾肥要配合施用。如苗期以氮肥为主, 磷、钾肥为辅;结果期以磷、钾肥为主, 氮肥为辅。苗期、结果初期和结果盛期, 各追肥1次;叶片黄、弱时,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雷力2000、喷施宝、爱农等, 以防止叶片早衰。

5.3 中耕除草

夏季易滋生杂草, 需及时中耕除草, 以防杂草与蔬菜争光争肥或引发病虫害。中耕既可除草保墒, 又能促进根系发育。做到勤检查, 若发现病株, 要及早拔除, 阻断病源传播。

5.4 防治病虫害

夏季是蔬菜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 加强病虫防治, 是蔬菜稳产的保证。防治病虫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病虫测报, 经常检查病情和虫情, 选择有利时机进行防治。既要有准确的病情虫情测报, 又要抓时间、抢速度, 力求在适宜的时间内进行施药, 控制其危害。提倡使用生物和生化制剂的农药。在使用化学制剂的农药中, 要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如菊酯类农药或有机磷含量较低的农药。农药要轮流交替使用, 在最后1次喷药后, 要过安全间隔期才能收菜上市, 保证蔬菜无毒安全, 成为“放心菜”。

5.4.1 病害。

常年的病害有叶菜类的软腐病、病毒病、霜霉病;瓜类的霜霉病、炭疽病、疫病、枯萎病;豆类的白粉病、锈病、枯萎病、病毒病;茄果类的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疫病、灰霉病和病毒病等。对由真菌引发的病害, 如瓜类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 可选用杀灭真菌的药剂或广谱性杀菌农药防治, 如乙磷铝、百菌清、代森锰锌等;对十字花科蔬菜的软腐病、瓜类细菌性角斑病、茄科青枯病等由细菌引发的病害, 应用杀灭细菌性杀菌剂防治, 如农抗120、农用硫酸链霉素、杀毒矾等。

5.4.2 虫害。

常见的蔬菜害虫有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黄曲条跳甲、斑潜蝇和蚜虫等。可用阿克泰、锐劲特、抑太保、敌杀死、阿维菌素、速灭杀丁等农药防治, 用B生物制剂防治害虫, 效果也很好。喷过药的蔬菜应在安全间隔期过后上市, 以免影响人体健康。

摘要:夏季是蔬菜病虫危害的高峰期, 其管理非常重要。从菜地选择、品种选择、栽培方式选择、苗期管理、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夏蔬菜生产上的关键管理技术, 以为蔬菜安全度夏, 保证生产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夏季,生产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凤德, 张华.如何做好夏季蔬菜管理[J].吉林蔬菜, 2008 (4) :51.

[2]周娟丽, 翟长庚, 胡玉香.夏秋蔬菜生产覆盖防虫网技术要点[J].北方园艺, 2008 (1) :74.

[3]段培姿.夏季蔬菜育苗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08 (17) :15.

3.菜豆生产管理技术 篇三

关键词: 菜豆;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S6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8-68-1

1 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结合吉林省春旱时有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前茬作物清理及菜豆生产基地整理工作。整地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肥力,病虫害发生率降低。对于冬季雪早导致地上作物堆积于田间,没有进行秋耕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清理田园,将覆盖残茬与杂草清除干净,为整地、施肥打下基础。

对于没有进行秋翻的田块,春季要做好精细整地和施足基肥。精细整地,可以保持土壤墒情,提高地温,为种子发芽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有利于根系正常生长,根瘤菌数目增多。为保证后期养分供应,起垄前要施足底肥。菜豆施肥以底肥为主,要结合耙地重施底肥,底肥以有机质含量高的腐熟农肥为主。如果有机肥数量不足,可加施蔬菜专用肥,肥料与农肥均匀搅拌作为底肥。深翻、耙平耙细后起垄,也可播种时施口肥,施口肥时要充分拌土,避免种子与肥接触,防止烧种。

2 做好配套生产资料准备(种子、化肥、架材)

提前做好种子、化肥、架材等生产资料的购买及准备工作。积极做好备春耕工作。

2.1 种子

做好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提高产品档次;推行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吉林省生产上主栽品种有:园丰907、九架豆10号、白云丰、吉丰油豆、江东宽、大马掌、紫花油豆、将军油豆等。

2.2 化肥

最好选用蔬菜专用肥料。

2.3 架材

在山区半山区可采用榛材等架材,在大中城市近郊架材短缺,可采用玉米秸秆、竹秆等架材进行油豆角生产。

3 采取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菜豆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潜叶蝇、白粉虱、菜豆螟等;主要病害有:锈病、枯萎病、炭疽病、病毒病、细菌性疫病等。

3.1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并进行严格种子消毒,培育无病虫壮苗;二是与非豆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三是拔出病株,摘除病叶,及时清洁田园。

3.2 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及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应用生物药剂,2%农抗120的150倍~200倍液喷雾防治炭疽病,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4000倍~5000倍液防治细菌性病害。

3.3 物理防治

一是利用蚜虫趋黄的特性,在蚜虫期应用黄板诱蚜,可在板上涂10号机油(加少量黄油),每亩30~40块。设置于行间,安置于植株上方10~15厘米处,隔7~10天重涂1次机油,诱杀温室白粉虱、蚜虫和美洲斑潜蝇;二是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每2~3公顷安置1盏杀虫灯,离地高度1.2~1.5米;三是覆盖条状银灰色膜,驱避飞虱、蚜虫等害虫。每亩铺银灰色地膜5公斤,或将银灰膜剪成10~15厘米宽的膜条,膜条间距10厘米,纵横拉成网眼状。

3.4 化学防治

3.4.1 锈病 发病初期用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

3.4.2 炭疽病 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加福美双500倍液喷雾;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诺田微乳剂2000~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喷药要周到,特别注意叶背面。喷药后遇雨应及时补喷。

3.4.3 细菌性疫病 发病初期喷洒27%碱式硫酸铜悬浮剂6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6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新植霉素200单位喷雾防治,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86.2%氧化亚铜(铜大师)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倍液。每7天1次,连喷2~3次。每7天左右交替用药,连喷3次。

3.4.4 枯萎病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91%克萎星可溶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恶霉灵水剂7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等药剂灌根,每株灌200毫升稀释药液,7~10天后再灌1次。也可用上述药剂叶面喷施。

3.4.5 病毒病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8%菌克毒克1000倍液;45%凯尔杀毒1500倍液;20%病毒A500倍液,每5~7天喷1次,连续2~3次。

3.4.6 红蜘蛛 当点片开始侵害时,以叶片背面为重点喷药。可轮换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15%哒螨酮乳油1500倍液喷雾。

3.4.7 蚜虫 当秧苗有蚜株率达15%时,定植后蚜株率达30%时,用2.5%溴氰菊脂乳油2000~3000倍液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10克/亩喷雾。

3.4.8 潜叶蝇 可用1.8%阿维菌素(虫螨克、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喷雾。

3.4.9 菜豆螟 1.8%阿维菌素3000倍液;50%杀螟松1000倍液;20%氰戊菊酯4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天1次,共喷2~3次。

3.4.10 白粉虱 用10%噻嗪酮乳油1000倍液;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进行喷施。

4.生产技术管理 篇四

一、技术开发

广义的技术开发是指将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狭义的技术开发是指生产技术的改造、创新、运用的一系列活动。生产技术改造是在不改变原生产技术原理和结构的前提下,按先进技术标准,对生产技术的局部性革新或改进;生产技术创新是按新科学技术原理创造的新技术;生产技术运用是对先进生产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以实现技术开发的成果。

1、技术开发对象与开发目的

技术开发对象主要包括:能源与原材料、设备与工具、生产工艺、工作环境与生态环境四个方面。能源与原材料开发以达到节约成本、降低消耗、代替紧缺能源与材料为主要目的;设备与工具和生产工艺开发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安全系数及降低能源、材料耗费,节约生产成本为主要目的;工作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技术开发以消除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安全保障及防止职业病为主要目的。

2、技术开发途径

技术开发途径主要包括:自行开发、成果引进、联合开发三种。自行开发是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由企业投资经费,组织研发人才开展的研发活动;成果引进是通过移植、嫁接、插条形式引进技术成果来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技术目的活动。移植是指引进全套的成熟技术。嫁接是指外部新技术同企业技术的混合运用。插条是指在外部技术基础上的继续升级;联合开发是企业同外部单位就共同利益,以协作或插条形式进行的新技术开发活动。

3、技术开发方式

技术开发方式主要包括:延伸开发、综合开发。延伸开发是针对单项技术的功能、效率、密度等先进性进行的升级开发;综合开发是通过联合多项技术实现的技术开发,分为组合开发、兼容开发。组合开发是通过各项技术有机搭配,构成新组合式技术体系而加以运用的开发方式;兼容开发是多种技术综合创造新技术成果的开发方式。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技术需要来选择技术开发途径和方式,即要考虑开发成本(研制成本、运用成本等),又要考虑开发价值(经济效益、长远性、实用性等)。

二、新产品研发

新产品研发是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性能、品质、款式、功能、色调、包装、材质或口味等方面进行的改进和创新。进行新产品开发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优势,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1、新产品研发方式

同技术开发一样,新产品研发方式主要包括:自行研发、成果引进、联合研发三种。自行研发是由企业组建研发队伍,配备研发设备,进行的产品改进和创新。自行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在研发过程中需要采取保密措施,独创性的产品研发成果还应向国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引进是指购买科研单位或外单位的新产品成果。引进的成果应严格审核国家相关机构出具的检测、评审报告,通常应邀请行业专家评估引进成果的商业价值。同时还有必要对成果单位的资格进行审查,并签订好成果转让手续,明确好双方的转让或合作关系;联合研发是利用互补资源,企业同外单位共同进行的新产品研制。联合研发应注意划分双方责权,界定好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尤其要善于协调研发过程中的合作关系。

2、新产品研发类型

新产品研发类型主要包括:创新型研发、改进型研发。创新型研发是全新产品的研发。要求企业拥有专业性强的研发人才,且具备较强的成果推广实力;改进型研发是针对企业产品进行的局部改造,涉及产品:功能、颜色、形状、材料、规格、品质等方方面面。可以通过模仿进行产品改进,但要强调的是模仿是相对的,其目的是为了借鉴和学习,而不是照办照套,并要避免产生知识产权纠纷。

3、新产品研发程序

新产品研发程序主要包括:研发设想、研发立项、研发筹备、产品研制、产品试验与鉴定五个阶段。

研发设想是根据市场技术环境进行的产品创意和构思。研发设想的依据是市场研究。市场研究是针对公司涉入的行业,通过收集市场信息,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及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为研发设想寻找灵感的过程。收集市场信息的方法包括:问卷、问答、资料查询、实地考察等,最有效的方法是实地考察,通过多看、多摸、多问、多想、多比较来加深对市场的认识,具体方式包括:拜访经销商、巡视专业卖场、询问消费者,还可以到专业卖场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组织人员到发达地区或发达国家去考察,以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并可直接购买一些具有时代感或独特风格的产品作为样品,通过研究其特点、构造和功能等,为研发设想提供指导和思路。

研发立项是根据研发设想制定研发方案,并对研发方案进行论证、申报、审批的过程。研发方案论证的侧重点包括:市场需求、公司战略、公司资源、赢利空间、产品技术特点、生命周期、国家产业政策等。针对市场需求主要分析消费者的需求特点、标准及市场将形成的竞争状况;针对公司战略主要评价研发项目是否符合公司战略要求,不符合公司战略的产品,公司要嘛放弃,要嘛重新调整战略;针对公司资源主要是评价公司资金、人才、设备、技术等基础条件。企业研发或推广能力外的产品,再有市场,也不能立项,否则就会失去控制,增加投资风险;针对赢利空间主要是预算研发成本,并评估研发项目的经济价值;针对产品技术特点主要评价公司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是否能满足研发产品的技术要求;针对产品周期主要是评价产品的生命力,预测产品的市场前景;针对国家产业政策主要是了解国家的相关文件规定,避免研发的项目同国家的政策产生冲突,尤其是要强调产品的环保性能与对人体健康保障的安全系数,凡是同国家政策有冲突的研发项目必须放弃。通过初步论证,符合公司研发条件的项目,就可由研发部门拟定“产品研发立项报告”,呈总经理或董事会审批。产品研发立项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分析、研发构思、研发项目选择、研发产品技术参数和技术特点、研发预算、市场需求分析、经济效益评估、投资风险预测等。

研发筹备是指研发前期的工作准备。主要内容包括:成立研发小组、招聘研发人才、职责分工、筹集研发资金、规划研发场地、购置研发仪器和设备、拟定研发计划等。

产品研制是指根据技术要求,按研发计划组织开展的整个研发活动。大致包括:基础阶段研发、核心技术研发、研发组合三个阶段。基础阶段研发主要指针对配件、外壳、架构等产品基础部件进行的研制过程;核心技术研发主要指针对产品核心技术部位进行的研制过程。这个环节是研发的重点,技术原理复杂且参数标准要求较高的产品,应聘请专家参与、指导或者委托科研单位替代研发;研发组合是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参数,将研制的产品部件进行组装,实现产品综合功能的过程。在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研发单位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及研讨论证,并应作好研发记录,建立好研发档案。

产品试验与鉴定是对新产品性能、质量等技术参数和经济指标进行的测试和评价。国家有特殊规定的研发项目,还需要报相关检测单位进行技术检测和鉴定,并需申领成果鉴定书。通常,新产品研制成功,企业应小批量的生产,通过局部市场的推广来论证产品的功能及经济效益,以利于及时弥补新产品的不足,同时为产品的全面推广提供参考数据。为了鼓励科技创新,国家科委专门设立了科技创新基金,符合科技创新条件的科研项目,企业可以按规定程序申请资金支持。

三、日常技术管理

日常技术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应用和维护,主要通过:技术标准化管理、技术档案管理、环境管理三个方面来实现。

技术标准是产品设计、研制、应用环节所遵守的统一指标和要求,是在生产和科研过程中总结形成,经主管机关批准,并以特定形式加以公布的各类标准。技术标准化管理是指制定、发布和贯彻实施技术标准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分为:工业标准化、企业标准化。工业标准化是指为统一产品规格、质量、性能,由国家主管单位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范;企业标准化包括企业作业标准化和产品技术标准化。作业标准化是生产操作的相关规范性要求和标准。产品技术标准化是对企业产品性能、规格及检验方法作出的相关规定。推行技术标准化可以使社会实现协作化生产,增强社会组织间生产的互换性、通用性,促进社会组织生产的专业化,降低耗费,同时有利于对技术实现统一的监督和管理。企业标准化管理要求:设立专门的技术管理组织;按国家标准建立企业技术标准和制度;加强员工技术标准培训;定期技术指导、检查、考评;实现科研、运用环节的技术标准管理两结合。

技术档案包括产品设计资料、工艺规程及原始记录等技术文件,是企业开展技术活动的依据和历史资料。技术档案管理要求:设立专门的档案室或柜,委派责任人分类建档;技术档案的借阅、销毁应界定权限,并作好记录;定期对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和核查;遗失的技术资料应及时弥补等。

5.生产技术部安全目标责任书 篇五

2011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为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充分保障广大员工和公司财产安全,促进公司的安全稳定发展,特签订2011年度生产技术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一、控制指标

1、杜绝发生生产重伤以上的生产伤亡事故。

2、杜绝发生一次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及以上的生产责任事故。

3、杜绝发生上级考核的生产火灾、生产交通事故。

4、杜绝发生一次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及以上的生产非责任事故。

二、工作指标

1、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公司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规定,确保政令畅通。

2、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按公司要求全员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做到内容清楚、职责明确。

3、加强内部管理,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

4、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执行事故隐患整改制度,对查出的隐患制定防范措施,检查监督隐患整改完成情况。

5、认真学习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

6、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加强自身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

7、各种记录及台帐等资料规范,记录详细,妥善保管,以备考核检查。

三、考核标准

1、未实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未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扣3分。

2、未及时贯彻公司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规定,政令不畅通,扣2分。

3、未参加部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不定期召开本单位安全工作会议,扣2分。

4、两票一次不合格扣2分,无票工作一次扣3分。

5、各种记录不规范、不详细,每处扣1分。

6、本单位人员违章一次,扣负责人1分。

7、发生责任事故,误操作事故,每次扣3分。

8、违章指挥,指挥不当,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每次扣3分。

9、轻伤一次扣2分,一般交通事故责任方一次扣1分,非责任方一次扣0.5分。

生产技术部经理(签字):

部门员工(签字):

6.生产技术部地测科管理职责 篇六

1、负责本部地质测量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技术政策、规程、规范、规定。

2、负责组织编制本部年、季、月工作计划和地质防治水长远规划。提出

年终总结报告。

3、负责地质、测量、水文地质专业技术工作,组织召开专业会议,研究

解决存在问题,完成各项计划。

4、负责组织研究矿区水文地质特征,预防水患措施,审查各矿采区地质

说明书,探放水和水害治理工作的设计和技术措施。

5、组织开展全公司地测防治水质量标准化建设,系统业务竞赛,推动地

测工作不断前进。

6、负责地质及水文地质、长远规划和分期实施措施。

7、负责组织审查矿井生产水平、采区地质说明书,审查各项地质及水文

地质、防治水和勘探设计及相关报告,研究影响矿井生产的地质、水文地质因素,解决疑难问题。

8、研究和总结矿区(矿井)地质构造特征、煤层变化规律,研究水文地

质条件,含水层分布规律及其含水性,帮助各矿解决防治水问题。

9、负责组织检查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源储量、钻探等各项工程质量,提

出改进措施。

10、负责收集、整理矿区地质资料,建立资料台帐。编制综合地质资料图表。掌握矿区地质构造和煤岩特征。

11、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坚持有掘必探的原则,审查矿井防治水计划和各种水文地质资料及说明书。

12、研究防止水患、治理水害、合理排水、供水的方案。制定修改各种防治水规章制度和留设防水煤柱的具体规定。审查各种防水煤柱岩柱设计。

13、对月份填绘的各种交换图,组织按时收报和检查。

14、参加地质及水文地质、测量、钻探方面的事故分析会议,从技术上提出改进措施。

15、协助各矿按规定要求健全各种矿图,并组织推广制图方面的先进工艺。有关图纸资料的整理及存档。

生产技术部

7.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探究 篇七

1 煤矿技术管理的内涵

煤矿技术管理是整个煤矿管理系统的重要分支是煤矿生产整体设计、目标制定、设备配置、过程开采、技术改造等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技术改造科学分析、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施工效果监督检验等。煤矿技术管理的主要目的与矿井管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都在确保煤矿安全符合指标前提下采用简单手段、最小的成本实现煤矿利益最大化。

2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的问题

2.1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理念以及思想缺乏先进性

我国有些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缺乏较强的安全意识, 也没有切实落实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无法正确把握生产、安全和产能效率之间的关系, 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安全技术生产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大部分企业大都重视生产, 忽视安全生产, 导致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严重影响了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财产安全, 甚至因为安全事故导致煤矿停止生产等, 这些严重阻碍了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煤矿企业技术安全管理缺乏健全的制度

当前, 有些煤矿企业没有充分完善技术管理的安全性, 也缺乏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此外, 也没有切实落实监管, 致使企业长期处于低下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我国很多企业仍然应用传统安全管理方法, 也就是企业内设置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仅仅依据自己的经验和技术能力进行现场监督, 可是此种监督模式在制度方面存在着缺陷, 严重缺乏量化的管理方法, 导致检查结果不具有很强的权威。同时, 也没有从制度上保障安全检查人员, 导致了薄弱的检查力度, 也就无法获得良好的检查效果。

2.3 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缺乏主动性和先进行

我国有些煤矿生产企业并没有积极和主动的进行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只有在煤矿发生安全事故之后才会紧急动员, 营救受伤职工, 补偿遇难人员, 处理相关责任人, 整改安全生产, 可是这种整改和处理只限于几个月, 之后又会像以前一样进行生产, 导致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3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完善措施

3.1 重视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而煤矿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煤矿生产技术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煤矿企业也实现了机械化。煤矿企业生存的根本是技术, 所以新时期煤矿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技术管理。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管理, 而技术管理一定要具有前瞻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煤矿事故发生主要由于技术管理发生了问题, 所以煤矿企业一定要重视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3.2 切实落实煤矿技术管理的“一通三防”

最近几年, 我国煤矿生产发生安全事故大部分由于煤矿瓦斯发生问题, 严重损失了我国和人民的生产财产。瓦斯事故主要由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不良造成。“一通”指的是加强管理煤矿井的通风, “三防”是指防治瓦斯、煤尘和煤矿井内的火灾。由此看来“一通三防”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煤矿企业一定要加强管理“一通三防”。首先, 不断健全“一通三防”的管理制度, 并切实落实;其次, 加大管理矿井内的通风技术, 通风技术好, 则“三防”工作就能做好。一定要管理好通风系统, 改善和定期维护通风系统, 制定严格的通风系统管理制度, 应用先进的除尘通风设施有效排除瓦斯, 避免发生火灾或者爆炸等危害安全的事故。

3.3 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要以科技为动力

当前, 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也要依靠科技, 应用先进的采煤技术和生产设备, 同时加强培养煤矿技术人才, 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生产技术能力, 创设良好的煤矿井下作业环境, 以先进技术为依靠促使煤矿进行安全生产。在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时, 也要依据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 比如煤矿所在区域、煤矿所在区域的地理地形等进行针对管理, 并且在生产之前研究和论证生产技术的可行性, 避免存在未知安全隐患。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煤矿企业技术管理越来越重要, 它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只有不断引进、应用新技术, 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才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摘要:煤矿企业在进行生产时一定要重视安全问题, 因为其自身具有较高的风险, 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有关统计显示, 我国煤矿每年发生的安全事故有不少是因为技术管理不到位导致的, 所以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可以有效保障煤矿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文章主要探究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晓雨.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企业导报, 2011 (5) .

[2]李兵, 周军民, 王学哲.浅析煤矿“一通三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中州煤炭, 2010 (3) .

[3]王一松.浅论安全生产必须加强技术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 2010 (27) .

[4]吕维赟.试论煤矿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J].今日科苑, 2009 (23) .

8.玉米生产中后期管理技术 篇八

一、穗期管理

从拔节期到抽雄期,春玉米需经历25~35天。

1. 该期生育特点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茎叶旺盛生长,雄穗、雌穗先后开始分化,需水、需肥量日渐增加。大喇叭口期是水分临界期,如条件适宜,水、养分充足,就能增加穗数,形成大穗和增加穗粒数,为丰产打下基础。此期存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生长发育所需与环境供应不足之矛盾。

2. 主攻目标

通过水肥等调节,主攻壮秆、穗多、穗大目标。

3. 具体措施

追肥、灌水、中耕培土。

①追肥。穗期是玉米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肥水供应充足对夺取丰收至关重要,因此要因地制宜科学运筹肥水。对于一般地块,进入拔节期即5片展叶时,应将全部的磷、钾肥(也可做种肥提前施入)和氮肥总量的60%在此期追施,进入大喇叭口期即12 ~ 13片展叶时,再追施余下的40%氮肥;对于高肥力的地块,可将氮肥总量的60%移到大喇叭口期,40%在拔节期追入。

②灌水。浇好关键水,即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和灌浆期遇旱一定要及时浇水,满足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

③中耕培土。中耕可疏松表土、去除杂草、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好气微生物活动和养分有效化、促使根系伸展、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培土对于气生根不太发达的玉米品种尤为重要,一是通过培土,根系入土相对较深,使玉米根系更加发达,支撑能力增加,大大提高了防风抗倒伏的能力;二是通过培土,增加活土层面积,促进玉米根系发育,扩大水分和营养的吸收面积。

二、花粒期管理

从抽雄期到成熟期,春玉米一般需要45~50天。

1. 该期生育特点

花粒期始,营养生长停止,进入纯粹生殖生长,是开花、籽粒形成和增重的关键期,也就是决定籽粒数和粒重的时期。籽粒产量的80%~90%是在此期产生的,最后实际产量决定于结实籽粒数和灌浆对籽粒的充实程度。

2. 主攻目标

提高总结实粒数和千粒重,栽培中心环节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增加群体光合量,促进有机物质向籽粒运输。

3. 具体措施

①追攻粒肥。为保持叶片的功能始终旺盛,防止早衰,应及时补追氮素化肥,如尿素、碳铵和硫铵等,这些肥料见效快,有利于玉米淀粉的积累。也可采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进行叶面追肥,维持和延长中下部和穗位以上叶片的功能时间,以制造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促进籽粒形成,并使籽粒饱满,千粒重增加。攻粒肥宜早不宜晚,一般在玉米抽雄前后15天,最迟不超过玉米吐丝期,过晚易造成贪青晚熟;攻粒肥用量不宜过多,过多也容易造成玉米贪青晚熟,具体追施数量一般应根据玉米品种类型而定。

②浇灌浆水。玉米进入灌浆期,叶片、茎秆、叶鞘积累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大量运往籽粒,籽粒内含物不断增加。如果此期水分不足,不仅叶片光合作用减弱,有机物质合成减少,且积累的营养物质运往籽粒的速度减慢,影响灌浆速度,并且还会造成籽粒容积收缩,储蓄能力降低。严重缺水时,还会引起籽粒养分和水分的逆转和倒流,造成果穗短小、籽粒瘦秕,导致玉米严重减产,减产率达20%~30%。 因此玉米抽穗到乳熟期需水较多,此时灌水,不仅可以提高结实率,而且能促进养分的运转,保证籽粒饱满,提高产量。

三、防治玉米螟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是玉米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玉米螟主要发生在心叶末期即大喇叭口期。

1. 为害特点

玉米螟以幼虫为害,可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初孵幼虫为害玉米嫩叶取食叶片表皮及叶肉后即潜入心叶内蛀食心叶,使被害叶呈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称为花叶;玉米打包时幼虫集中在苞叶或雄穗包内咬食雄穗;雄穗抽出后,又蛀入茎秆,风吹易造成折雄;雌穗长出后,幼虫虫龄已大,大量幼虫到雌穗上为害籽粒或蛀入雌穗及其附近各节,食害髓部破坏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雌穗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在虫蛀处易被风吹折断,形成早枯和秕粒。

2. 防治方法

①大力推广赤眼蜂、白僵菌等生物防治技术。采用白僵菌喷粉、喷雾封垛技术,控制玉米螟幼虫,要掌握好封垛时间、使用剂量和封垛方法,并注意封垛时秸秆垛必须喷透,不漏垛,蚕区切勿使用;大田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要掌握好释放时间、释放蜂量、释放点数和释放方法等技术环节。西南地区还可使用“生物導弹”防治技术,控制玉米螟为害。

②理化诱控技术。杀虫灯物理诱杀技术要掌握好杀虫灯安装高度、杀虫灯设置和开灯时间,并注意阴天或雨天不要开灯,以防人畜触电。利用玉米螟趋光、趋化性,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前进行诱杀,可有效降低落卵量,减轻玉米螟为害程度。性诱剂诱杀技术要掌握好诱捕器和诱芯选择、诱捕器放置场所选择、诱捕器安装、诱捕器田间设置和诱捕器安放时间等技术环节。

③化学防治技术。采用撒施化学药剂制成的颗粒剂,杀灭心叶期玉米螟幼虫,在玉米心叶期,一、二代初孵幼虫在春、夏玉米心叶内取食为害时,采用化学防治,以颗粒剂防治效果较好。可每亩用1%辛硫磷颗粒剂或3%广灭丹颗粒剂1~2千克,使用时加5倍细土或细河沙混匀撒入喇叭口内;或用0.1%或0.15%氟氯氰菊酯颗粒剂,拌10~15倍煤渣颗粒,每株用量1.5克;或每亩用3%甲拌磷颗粒剂2~3千克或3%辛硫磷颗粒剂1.5~2千克,加细沙5~6千克;或用3%克百威拌入细土中制成毒土;或用50%辛硫磷乳油拌成0.1%药量的毒土后撒入心叶内。除施用颗粒剂防治外,开花吐丝后,当虫株率达20%时,还可采取剪花丝涂药泥进行防治。

四、防治空秆和秃尖

玉米空秆是指玉米无穗或有穗无粒的现象,秃尖是指果穗上部不结实。空秆和秃尖在玉米生产中较为常见,特别是灾害年份尤为严重,甚至成为减产的主要因素。

1. 发生原因

造成玉米空秆的原因,除种植密度过大、肥水管理跟不上、病虫危害外,主要是抽雄前遇高温干旱造成雌雄花期不遇、顶部花丝不能授粉或全部不能授粉,授粉后期阴雨天气造成顶部花丝无法授粉而秃尖,严重的会出现空秆。

2. 防治措施

①抽雄前要加强肥水管理,避免“卡脖旱”。玉米从拔节到果穗吐丝受精为孕穗阶段,是玉米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期是决定穗胎大小和籽粒行数、每行粒数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抽穗前5~7天重施攻穗肥,是实现穗大粒饱、减少空秆和秃尖的重要措施之一。玉米抽雄前15天对水敏感,此时若土壤干旱,及时浇水可促进果穗发育,缩短雌雄穗花的间隔,利于正常授粉受精,降低空秆和秃尖率。

②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措施,可以弥补因天气等原因造成的授粉不良,有效地防止秃尖和空秆的发生。为保证有效授粉,必须在人工辅助授粉前剪去过长花丝,留至2~3厘米即可。人工辅助授粉的花粉应即采即用(将其他玉米品种的雄穗花粉放于取粉器具内轻抖,花粉即被采取,当露水干后即可开始授粉,每天的8:30~11:30为最佳时间)。对每一雌穗,在吐丝初期、吐丝盛期、吐丝末期各进行一次人工辅助授粉。必须使每穗有3次授粉机会,才能保证受精和结实。

③田间部分去雄。去雄的方法是,当雄穗露尖时,隔行或隔株将雄穗拔出,忌带掉功能叶。去雄后,全田只剩下一半雄穗。授粉结束后将剩余一半雄穗再去掉,以减少养分消耗,同时增强光照,可提高粒重。部分去雄能有效削弱顶端优势,减少雄穗对雌穗的抑制。因此,通过合理调整养分的分配,可以防止顶端优势,有效地降低空秆率。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 邮编:041000)

9.小麦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篇九

一、精细整地

近几年,小麦受旱、受冻的经验表明,播种前耕翻、深松、旋耕后进行耙地镇压,及小麦播种后经过镇压的麦田,麦苗生长相对正常,受旱、受冻较轻;反之,旋耕后没有耙压,播种后也没有镇压,造成耕层土壤暄松,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喷发,冬季透风,根系受冷受旱,死苗较重。因此,耕后耙地镇压和播种后镇压是保苗安全越冬的重要环节。耕作整地的目的是使麦田达到耕层深厚,地表和耕层无土坷垃,土壤松紧适度,地面平整状况好,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协调,保水、保肥能力强,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全苗、苗壮及植株良好生长创造条件。

一是深松耕翻。土壤深耕或深松使土质变松软,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技术措施。耕翻可掩埋有机肥料、作物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疏松耕层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和保肥供肥能力。连续多年旋耕的麦田,在15厘米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对小麦生长不利,应按照旋耕3年,耕翻或深松1年的循环方式耕作,破除犁底层。

二是耙耱镇压。耙耱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塌实耕层,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在机耕或旋耕后都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耙地。近年来,种麦时旋耕面积较大,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耱镇压以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还会造成播种后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的喷发和下扎,冬季出现黄苗死苗情况。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及时喷发与伸长,下扎到深层土壤中,一般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较稳定,即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到水分,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麦苗整齐健壮。

二、选用良种

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良种,同时加强种子筛选和处理,提高种子质量。所选种子应具备以下特性。

一是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产性好,抗寒能力强的半冬性品种。以免出现冬前和春季发育过快,在冬季或早春遭受冻害的现象。

二是选用在高肥水条件下,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水、抗倒伏、成熟期适中的大穗或多穗型半冬性小麦品种。

三是选用抗早衰、抗干热风等抗逆性强的品种,以躲避或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四是选用抗(耐)病性好的品种和种子休眠期长耐穗发芽的品种。

五是选用经过试验、示范,适应本县生产条件的品种;更换新品种,要防止选用不经过试验、示范的品种。

三、种子与土壤处理

播种期是预防或控制病虫害键时期,可压低病虫发生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治压力,降低防治成本,保证小麦安全生产。为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特别是根部和茎基部病害,必须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

一是种子处理。针对我县小麦纹枯病、地下害虫、全蚀病的发生情况,应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各计各量进行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药剂拌种配方:(1)防治全蚀病。用12.5%全蚀净悬浮剂20毫升+55%甲拌磷(或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25毫升,兑水1斤(500毫升),拌种子20-25斤,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2)防治纹枯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用2.5%适乐时悬浮剂20毫升+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毫升+55%甲拌磷(或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25毫升,兑水1斤(500毫升),拌种子20-25斤,搅拌均匀,堆闷2-3小时后,晾干播种。

二是土壤处理。针对我县目前根腐病、全蚀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蔓延趋势,必需认真做好播前土壤处理。(1)对全蚀病点片发生地块。在播种前每亩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6斤,加细土40-60斤,充分掺匀,于整地前均匀撒入田间进行土壤处理;(2)对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300毫升,兑水2-3斤,拌细土20-30斤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翻入土中。

四、适期适量 足墒播种

一是适期播种。实践证明,小麦播种适期与气温关系密切,一般半冬性品种为14-16℃,弱春性品种为12-14℃。一般要求培育冬前壮苗,半冬性品种要保证从播种到越冬0℃以上的有效积温达550-650℃为宜。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我县小麦适宜播期:半冬性品种为10月8日一15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日-23日。在适播期范围内,注意先播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后播生育期短的品种;先播发苗慢的瘦地,后播发苗快的高肥水麦田;先播土壤粘重的麦田,后播砂壤土质麦田。

二是适量播种。确定合理的播量可以获得适宜的基本苗数,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是协调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重要环节。一般适时播种的麦田亩基本苗控制在18万-22万。播种时,日均温低于16℃以后,每推迟一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但最多不宜超过35万。

三是足墒播种。足墒下种是实现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足墒可促种子发芽快、发芽齐;分蘖早、分蘖多;发根早、发根多,根系发达。在适宜墒情的条件下播种,能保证一次全苗,使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长出,并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提高抗旱能力。秋作物成熟后,及早收获腾茬,耙耱保墒;适宜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绝对含水量砂土18~20%,壤土20~22%,粘土22~24%。若播种前遇旱,土壤墒情不足时,应浇底墒水(提前造墒),并注意保好口墒,确保适期足墒播种。在适播期内,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

五、配方施肥和氮肥后移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麦田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的一项肥料运筹技术。主要是根据实现小麦目标产量的总需肥量、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肥料(主要是氮、磷、钾肥)的施用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根据生产经验,不同地力水平的适宜施肥量参考值为:产量水平在每亩400-500公斤的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2-14公斤,磷(P2O5)6-7公斤,钾(K2O)5-6公斤。产量水平在每亩500-600公斤的超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4-16公斤,磷(P2O5)7-8公斤,钾(K2O)6-8公斤。根据近几年生产经验,推荐如下底肥施用配方:

(一)、每亩施有机肥3-5方、尿素40斤、过磷酸钙150斤、氯化钾30斤、硫酸锌3斤;

(二)、每亩施有机肥3-5方、总含量45%(氮磷钾都是15的)复合肥100斤、尿素10斤、硫酸锌3斤。

氮肥后移是促进小麦生长中期小花发育提高每穗粒数,延缓小麦生长后期衰老增加粒重,改善强筋和中筋小麦籽粒品质的栽培技术。即将中产麦田和高产麦田一次性底施氮肥改为底肥与追肥相结合,中产田底氮肥占总追肥量的60%,起身期追施40%;高产田底氮肥占总追肥量的50%-60%,拔节期追施50%-40%。

六、病虫草害防治

上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下一篇:生物教师个人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