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国培计划学习总结

2024-07-20

英语教师国培计划学习总结(精选8篇)

1.英语教师国培计划学习总结 篇一

“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学习”总结报告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这是人们回过头来总结自己前面走过的路时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叹。虽然被千百人在写文章时作为开场白,但它却永不过时。在匆匆的时间流里,我离开校园已小十个年头,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记忆已渐渐模糊,而令我万分没想到的是十年后我还有幸再次踏入学校的大门,而且是跨入我梦想已久却始终未实现的大学校门,心中满怀惊喜与期待,来到这所古老而书香气十足的山西师范大学开始了我三个月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活原没有想象中的丰富,而我也是背负使命而来,所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单从学习看主要有四块内容与大家汇报交流:

一、亲近“大家”,站在理论高度纵观小学语文教学

在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领导们和老师们的努力下,我有幸听到了曾经早有耳闻的鼎鼎大名的专家、大家的讲座,如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崔峦老师;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分会会长、杭州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委员会主任,教材编辑沈大安老师;北京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李明新老师等。还有由于自己孤陋寡闻而闻所未闻的一些教授、老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来了,北京市顺义区特级教师孔繁艳来了,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被国家授予终身教师称号的杜蕴珍老师来了……

在教授、专家的讲座中,既有我们一直以来领悟的传统和改进的的教学哩念,如:沈大安老师他所讲的《阅读教学的设计》就和我们以往的教学设计大相径庭;更有一些新颖、务实的教学理论,通过学习,我感觉自己的见识远了、深了。

王荣生教授提出:“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他认为好的阅读,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要读懂、读清文章,关键要弄清其文体,不同的文体要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从而确定教学内容。

崔峦老师语重心长强调“儿童阅读的重要性”他分析了中国儿童阅读现状,拿其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找到差距,看到改观,提出“阅读立班,阅读立校,阅读立家,阅读立人”“阅读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阅读”等口号。

李明新校长所讲的《实与活:我的语文教学追求》中,引起我最大兴趣的是他的“导课例谈”。他的导课总是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出其不意,紧紧抓住学生,真正起到了导课的作用,与我平时为了出示导课环节而导相比自己惭愧不已,同时也激发了自己努力探索的欲望。

二、同在一线,聆听名师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在教育思想、理念洗礼之后,师大又请来了运城、临份地区最为出色的优秀教师为我们现场作课,这也是老师们最为欢迎的一个阶段和学习形式。

撇开理论,课究竟应该怎么上,大家最想看看名师的风采,老师们也确实没令我们失望。来自山西省运城市人民路学校的周灵梅老师讲的《我是一只小蝴蝶》示范课和山西省运城师范附属小学张金芳老师讲的《虞美人》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周灵梅老师所讲的不是一篇课文,而是一节晨诵课。所谓晨诵就是她们学校每天早晨有一节课时间读诗歌。这一节就是其中一节普通的晨诵课教学。她活泼、轻松的教学方式和良好的教学效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张金芳老师讲的是一首古诗。他对这首诗教学目的、教学环节、教学深浅的把握得恰倒好处,为古诗教学树立了榜样。

2.英语教师国培计划学习总结 篇二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 目前举办的许多教师培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培训对象的需求与“国培计划”项目的培训目标不统一。参培教师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参培教师, 对理论学习相对不重视, 他们主要希望学到具体的课堂操作方法。而“国培计划”的目标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均衡发展, 促进基础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旨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促进改革, 培训一批“种子”教师, 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和教师培训。由此可以看出, 培训对象单纯要求学习课堂教学方法是远远达不到“国培计划”的高标准和高要求的。

第二, 培训观念落后, 培训模式陈旧。由于受传统培训观念的影响, 目前许多培训机构仍然以集中培训和专家讲座的模式为主, 参培学员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未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和“参与式”“探究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培训新模式。

第三, 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不一致。这主要指培训内容受到专家讲座题目的限制, 不能完全按照“国培计划”的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 培训针对性不强。

第四, 实践和参与环节不足, 形式单一, 可操作性不强。

第五, 只注重短期培训效果, 缺少对教师长期发展的指导和远程培训环节。

二、在实践中探索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新模式

(一) 调研培训需求, 依据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案, 突出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笔者自2003年来一直参与四川教育学院承办的国家级、省级培训和“国培计划 (2011) ”———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工作。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改变传统的培训观念, 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教师培训新模式, 并在实践中探索, 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国培计划”是高标准的国家级培训, 各地选派的参培学员都是当地德、能、勤、绩的拔尖者, 因而不仅要在培训前做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充分考虑和体现参培教师的需求, 还要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培计划”的高要求、高标准设计培训方案, 突出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保证培训的高质量。

(二) 培训模式的设计思路

《〈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中指出:“推进课程改革, 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研究、实验新课程方案过程中, 加强对‘师资培训’工作的研究, 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查有梁先生在《教育模式》中指出:“模式研究, 作为一种科学方法, 它的要点是分析主要矛盾, 认识基本特征”;“模式, 推上, 有理论基础, 推下, 有实践操作, 模式是理论与应用的中介。在理论与实践之间, 模式能够承上启下。”培训模式的设计必须遵循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 尤其是体现实践方面的指导。许多参培教师“虽然在理念上赞同和支持新课程, 但是在课程实施方面却有不少的困难, 主要是缺乏切实有效的方法”, “迫切需要在课堂实施层面得到更具体和更直接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在设计培训模式时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体现以人为本, 按需施教, 突出重点, 注重实效, 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设计思路。培训将根据英语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实际教学需要, 以问题为中心, 分专题探讨, 理论学习与案例剖析相结合, 在教学观摩和实践中帮助学员更新观念, 深入理解新课标, 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成为实施新课程的骨干教师。

2.遵循“针对性”“整合性”“参与性”与“实践性”的原则。针对新课改的要求和参培教师的需求设计培训模式;整合省内外专家、一线优秀教师与优秀参培学员三方面资源, 同时整合培训内容, 包括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与教学实践;设计与新课程紧密相关的各类活动, 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 促进参培学员主动积极参与培训;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员亲身体验新课程的改革思想、内容和措施, 引导学员针对自己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进行交流探讨, 在随后的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能力。

(三) 培训模式的实施

1.培训内容的确定

在需求调研中笔者发现:中西部中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较陈旧, 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实践与操作能力有待提升。培训要引导参培教师按照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这里, 专业能力涉及“专业情感, 包括终身从教的专业精神、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以及积极健康的教师个性;专业知识, 包括较为宽厚的文化底蕴、必需的学科知识及教育学科、心理学科知识;专业技能, 包括课堂教学能力。”因此, 培训内容的设计需以学科为重点, 研讨基础教育改革和英语教学新理念, 更新观念, 提升教学与实践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应包括以下五大板块: (1) 外语教学改革最新动态与新课程基本理念; (2) 教师成长与专业能力提升; (3) 课堂教学方法与教材分析; (4) 教学观摩与实践; (5) 微型课题研讨。每个板块有各自独立的内容和安排, 板块之间联系紧密, 并配有“培训菜单”供选择。

2.培训形式的选择与组合

培训模式为:专家理论引领 (专题讲座、对话交流) →参与互动 (案例剖析、互动交流) →教学观摩 (示范课例展示、说课、评课) →实践反思 (微格教学实践与反思) →校本研修 (与一线优秀教师对话切磋、专题探讨、交流合作) 。这种创新模式, 打破了传统的专家讲座单一方式, 以参培教师为主体, 以问题为中心, 以反思为重点, 注重研讨过程, 强调参培教师的主动参与,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需求调查研究入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观摩, 充分利用参培教师自身的经验和资源, 充分调动发挥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员在师生参与互动的培训氛围中, 亲身体验主动、合作、探究性学习, 更新观念, 在学习、观摩、研讨、交流与反思的过程中促进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

3.培训模式实施中的关键环节

(1) 注重训前学员需求调查。深入参培学员中调查研究, 采取学员填写问卷调查表, 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方式, 突出培训的实效性。

(2) 组成富有特色的、高水平专家团队。聘请包括国家新课标研制组专家, 高校对新课改有深入研究的教授和一线优秀教师, 整合一支富有特色的培训者队伍;同时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协调配合管理。

(3) 专题理论学习与典型案例的观摩研讨紧密结合。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 每一专题在理论研讨的基础上, 到中学观摩与之配套的典型示范课, 课后任课教师说课, 专家点评, 学员讨论, 反思总结。

(4) 加强学员的教学实践与合作学习。建立导师制, 以任务型研修为主要方式, 组织学员小组活动, 通过集体备课、讲课、评课等微型教学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及时整理培训简报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进行小组教学科研课题研究等活动, 通过学习、合作、实践与交流共同提高。

(5) 建立反馈机制, 落实培训的评估与改进环节。培训学员每天填写调查表, 收集对培训的反馈意见, 及时改进和提高;培训结束后进行跟踪调查, 导师与学员保持长期联系, 并指导、督促学员发挥示范引领的骨干作用, 促进学员的专业成长和继续教育。

三、小结

3.英语教师国培计划学习总结 篇三

[摘 要] 江西省农村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国培计划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整体素质。为了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承训院校可以从培训的顶层设计、互助式教学过程、“翻转课堂”的创新运用和后续科研工作四个方面入手构建新型的国培计划教学模式。

[关键词] 农村;英语教师;国培计划;教学模式

自2009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起,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集中培训在各省开始贯彻实施。这一培训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整体素质。南昌师范学院(原江西教育学院)外文系多次承担江西省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的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和顶岗置换培训项目。为了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更新江西农村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的教学理念,增强他们的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笔者将以本校承担的项目为依托,结合理论依据和培训经验,探讨国培计划中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根据教师需求做好培训顶层设计

参训教师是培训中的主体,只有培训内容满足其需求时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然而目前很多国培计划开展前,培训者并未对参训教师做需求分析来了解参训者的心理。即使有部分院校考虑到做调查,也只是简单发放了问卷给老师填写,回收后他们并没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这样容易造成培训课程设计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脱轨,无法达到培训目标。因此,在制定培训方案时需要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基于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1.深入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进行调研

由于江西省农村各个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各地中小学对英语课程的资金投入力度和教学设备设施等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有必要在培训前选取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他们目前采用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明确参训教师欠缺的部分,掌握他们对培训内容的特殊需求。

2.通过需求分析问卷和访谈了解教师培训需求

参训者虽然都是江西省农村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但他们的年龄、执教年级以及已掌握的教学技能均有所不同,所以他们对于培训的需求方向也不一致。问卷设计应具有多个维度,既包括教师的学历水平、教学经验等基本情况,也包括对本次培训想要提升的方向。

3.根据调研结果和需求分析设计分层教学培训方案

培训者在了解了江西不同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英语实际教学水平和参训教师的特点后,应制定出符合不同需求的分层教学方案。采用分层教学,能更高效地将同一层次参训者在教学中的普遍问题逐个击破,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教师进行专门主题的指导。

二、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互助式教学

传统培训的教学模式普遍比较单一,主要采用把参训教师集中到高校,请高校教师授课和外请专家做报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一做法让参训教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无法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本校开展的培训倡导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互助式教学模式。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理论强调“当个体投入到学习共同体当中时,每个人的不同贡献使知识得以共享,个体的学习将借助他人的认知能力和特性得到提高和优化,通过集体的智慧达成对共同探究问题的共识”。

由于中小学骨干英语教师已具有了一定的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所以他们不仅是培训对象,也是知识的提供者。因此,专家、高校教师和参训者之间应该形成一种互助式教学机制。参训者来自农村一线的教学岗位,对农村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有着更为深刻的了解。专家和高校教师的知识则更系统化、理论化以及具有前沿性,应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与实际农村教学联系起来。在学术讲座中要打破传统演讲式的灌输知识,而采用工作坊(workshop)或研讨会的方式进行。如观看完某优秀教师教学案例的视频后,培训者可以先邀请参训教师发表对该教学过程的看法,总结能够借鉴的教学法,并引导参训者提出在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新教学法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然后组织各地区参训教师各抒己见。这样的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参训教师的积极性,让参训者成为培训的主体。根据他们提出的看法和意见,培训者结合教学实际将需要传授的知识进行深化,从而达到参训者与培训者共同提升的目的。这种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互助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开拓参训者的思路,也有利于专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探索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给国培计划的培训模式带来了新的变革。基于“翻转课堂”的全新教学模式是指“上课前完成新知识记忆与理解,而课堂时间通过讨论、应用、反思等活动进行知识内化”。因此,将“翻转课堂”用于国培计划中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1.可行性分析

从教学对象上看,这一模式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元认知策略,能有效地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国培计划的参训者均属于江西省不同地区中小学的英语骨干教师,他们迫切希望通过高层次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因此学习具有较强的主动性。这一特点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教学内容上看,生动具体的英语课堂活动,规范设计的教学案例等国培计划中常见的培训内容,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2.具体实施方案

(1)利用互联网资源给参训学员发送培训资料,包括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方案、测试题等。以上资料应涉及广泛,具有代表性、区分度和针对性。学员确认收到资料后,自行完成对资料的解读,包括学习英语教学理论,观看英语课堂教学视频,科学分析英语测试题等。这个过程当中要求学员独立思考,提出对学习资料的独特见解。

(2)组织培训。专家先对参训者进行初步的测试以了解他们对培训材料的掌握情况。接着通过建立培训小组,组织参训者对英语课堂教学视频、设计方案等展开讨论,对各种难度的英语测试题的利弊进行分析。专家在整个过程中也要参与,这样,他们既能快速发现培训者的学习困难,也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一点也体现了“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3)评价与反思。以往国培计划的弱项在于对培训效果的质量监控有限,很难把握参训者知识内化的效果。而“翻转课堂”的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一缺陷。培训者可要求学员在培训结束回到各自学校后,将学到的理论和从学习资料中交流出的经验渗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并且和学生一起录制一堂课。录制的课将成为新的资料上传到网络端与培训的组员共享。组员之间通过相互评课的方式对录课老师进行反馈,帮助老师对课程做出合理的调整。

四、后续科研项目的交流与合作

江西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科研工作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而国培计划为江西农村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在集中培训时期,应针对数据统计分析、科研方法介绍、论文写作规范等展开专题指导。培训结束后,可以通过建立国培QQ群、公共邮箱等,加强不同地区农村教师的联系,鼓励农村教师积极参与科研,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参训教师将培训成果用于中小学英语课堂实践中必然会有新的变化产生,专家应指导参训者探索教学改革中的新问题,鼓励有相同研究兴趣的老师成立课题专项小组,探讨选题,撰写申报书。承训院校可邀请课题评审专家对申报书内容进行修改,指导农村教师完成课题的申报并撰写论文。这种科研的选题和资料分析来源于真实的教学中,具有实际研究意义。同时研究成果又能作为依据指导后续的教学,形成教学和科研的统一。

综上所述,江西省农村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的培训直接影响着新一代的基础教育水平。为进一步提升江西农村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国培计划当中,承训院校务必以参训教师为主体,根据需求设置培训课程,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安排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并对培训效果和后续的研究进行跟进,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为真正有效提升农村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的素质提供保障,让这些骨干教师能在其岗位上发挥带头作用,从而推动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阳.英语教师置换培训课程的重构——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课程设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49-153.

[2]邵晓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国培计划”培训模式探究——以天水师院“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20-24.

[3]严萍.“翻转课堂”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启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4):26-30.

[4]王枫林.在“国培计划”实践中探索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新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11):3-5.

[5]张虹,刘建银.“国培计划”实施中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分析——以重庆市农村小学教师培训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1):30-32.

[6]陈勇.“国培计划”课程实践:问题反思与对策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8):35-38.

4.英语教师国培计划学习总结 篇四

2011年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文 章来

山 课

件 w w 5 k J.om 7 2011年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在国家对教育的支持下,在省教院的领导和教授的精心组织与策划下,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学习。首先我要感谢领导给了我这个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为期十几天的“国培计划”(2011)农村骨干教师主干学科数学班的培训学习已经圆满结束,回顾十几天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悟颇多,收获很大,可以说是此次培训学习使我不枉此行,受益匪浅。

首先要感谢班主任王老师和培训部的赵老师对学员们的在食宿上的热情周到的按排及对学员们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给予的无私的支持与帮助,他们每天从早到晚的开始至终的陪伴这些学员渡过了这半个月的培训学习生活,真的是很辛苦,在这里我要真诚的对两位老师说一声“谢谢”谢谢两位老师半个月来的辛勤工作,谢谢两位老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师对我们培训班的学员的关心与关照。

在此,更要非常感谢常德文理学院的领导和教授们对本次活动的精心组织与策划。感谢他们为我们编排的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感谢各位专家,教授,名师们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丰富生动的专题报告与讲座的内容,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真正的开阔眼界,陶冶了情操,更心了理念,极大地丰富我的教育教学理论,亲眼目睹了数学家、专家、教授、名师们的风采,感受到了他们的博学与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看到了名师们的课堂教学的风采,所见所闻无不捉动我深深的反思自己与名师们的距离,理念的陈旧,方法的落后,知识上的差距等等,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加倍努力,力强教育教学水平能力的提升,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下面谈谈参加本次培训的收获与感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前辈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目前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时候让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很多时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这十几天里,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省教育学院每天为我们安排了风格不同的名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期间专题讲座,案例教学,专题报告,参与式培训,互动交流等等认识

无论是这些报告还是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特级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令人高山仰止。他们“以学定教,关注学生促进发展”,“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的教学观给了我深深地震撼,他们课堂上那种浑然天成,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脑海里回映还是特级教师上课是信手拈来的精妙发问,形象生动的讲解,令人如沐春风。我想这些充分体现了他们平日教学基本功相当过硬,所以才会达到现在教学随心所欲的境界。

印象特别深的是提到教师教学中需要转变观念的问题,以前感觉这些理念很空洞,但在柳继明老师的报告中,觉得是那样的触手可及。她说要因材施教就是要了解每一个孩子,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数学家,而是数学家小的时候也不都是天才。而且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数学家,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他提出数学教育重点是教育,以知识为载体,促进人的发展。

在讲座中提到有效教学,使我对有效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他说,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需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因此他认为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教学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习来体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

在专题报告中提到了评价方式的智慧。在教学中评价学生应运用激励性、引导性、灵活性、角度多元化等评价方式,运用常识、表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并一一加以肯定,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表扬而使阴霾的心情云收雨霁,使平淡无奇的日子绚烂缤纷,甚至可以发迹他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要吝啬表扬赞美之词。10多位教授、专家、特级教师从微观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涉及教育教学多方面领域的精湛讲座,让我们从全新的视角了解了当今数学教学中最前沿的理论和研究,也让我今后的教学和研究得到了方法上的指导和方向上的指引。

其实,培训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十几天的培训学习是短暂的,但是给我的记忆和思考却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综观目前我的教学,最注重的似乎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简单的说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它就是我们教师的生命。于是整天围着学生转,课内效益不高,就利用课外补,花了大量时间,出现了学生累我更累的局面。

反思我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数学经验。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数学,并以自己多年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数学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数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数学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大餐”!

此外,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数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数学: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乐学、爱学数学。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数学方法,体现数学课的灵魂,使数学课上出“数学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我觉得我还是一个小学生,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和新老师一样,不能因为自己新而原谅自己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因为对学生来说小学教育也只有一次。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第一、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流水。

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必须是着眼于未来,采取科学的方法应对随时出现的新问题,努力使自己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给自己定好位,必须走“学习——反思——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感谢省教育学院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空间,感谢“国培”为我们提供这么难得的学习机会,促使我在教育生涯的轨道上大步前进!

文 章来

山 课

5.英语教师国培计划学习总结 篇五

洛阳市汝阳县小店镇一中 郑燕歌

2010年10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主办、南阳师范学院承办的“国培计划“第一批的学习。经过三个月紧张而有序的学习,我聆听了众位专家、教授的讲座,参加了南阳市二十八中、十三中、十六中和湖北省襄阳市三十二中的教学观摩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这次机会的来之不易。通过学习,我在教育理念上得到了提升,同时又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一. 更新理念,鞭策自己。

当今社会知识化的程度日益提升,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现代化教育本身的发展,期待教师创造性的职业生活,也期待教师自身的知识转型。终身化教育时代教师个体自身的成长,也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因此,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学习是提升自己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解决职业倦怠情绪的有效方法。今年3月份,我在家观看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一方面对教师职业的发展和前景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对教师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和状况倍感焦虑。国家在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也出台了教师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教师资格打破终身制,也就是说教师行业不再是“铁饭碗”,我们随时有被淘汰的可能。

反观我们教师发展的现状,很多人对教学教研充满恐惧,职业倦怠日益严重,甘当知识的传声筒。这些不良现象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使我们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从而在迷茫中丧失自我。我时常反问自己:“是主动学习还是顺其自然?”从事教育工作本不是我的初衷,从教几年来,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自豪。因此,在闲暇时会自觉地阅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工作中,我会有意识的将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课堂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使工作充满乐趣,消除职业倦怠。

二、深化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多数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对新课程改革存在抵触情绪,主要原因之一对新课程理念不理解。

平日里,我也参加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所有的都在讲新课程理念,不是站的角度太高就是对此根本不了解,弄得教师们无所适从。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需要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注重学生探究、思维习惯的培养。11月12日上午,再次聆听了南阳十三中张滋扬校长“漫谈课堂教学”的讲座。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与建议。他从“听课”入手,深入浅出地指出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满堂灌,学生参与少,教师无激情,课堂气氛沉闷、无序,备课不充分,作业无层次和教学步骤混乱七个方面。这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怎样才能上好课?”他用自身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1.教师通过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唤起了学生的参与激情和表现欲望:

3、教师要用微笑和眼神与学生情感交流;

4、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求知中明理;

5、教师要精心备课,仔细钻研教材和课标,确定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反复寻找突破口,要帮助学生梳理笔记,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6、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调整教学;

7、通过课堂互动、有效提问、积极鼓励等方式促使学生大量参与;

8、表扬多样化,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作为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富有激情的人,用你的激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用你的智慧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三、做好教研,提升能力。

教研是推动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强大动力。我们要依托学校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激活学校的教学资源。我们学校教学设施一流,唯一缺乏的是校本课程的研究。众多老师苦于没有专家做指导,常常使得一些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我要将所学的知识化为行动,与他们一道钻研教材,进行教改实验,为提高我校的教学水平贡献一份力量。这次培训中,我有缘到南阳二十八中听课,这所学校几乎所有的英语教师都是省、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每位教师获奖的背后都是全组同事的精诚合作。参赛老师在讲课前,由教研组长主持集体备课,再进行分工负责完成课件、教学设计等等,最后经评审组审核通过,极大地体现了团体合作的精神,增进了同事之间的友谊。除此之外,学校有着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和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校长不定期的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名师及省、市两级的教研员到校指导工作,为每位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平台。还有学校定期进行赛课,并且从中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大大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这样的学校中工作,能不求上进吗? 结合所听报告,我想谈谈关于讲课、听课、评课活动。关于讲课,需要注意学生评价和生成内容的处理。我们可以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但不能设计学生知识的生成,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保持对学生反应的敏感度,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合理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关于听课,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还要关注师生之间的“动态”、“静态”互动。如,教师提问问题的有效性和数量的多少,学生的参与度,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关注点及期许程度等等。如果忽视了这些信息,就很难看出真实的课堂效果。评课是直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重头戏。评课不但要评价老师的预设行为,而且要评价老师处理生成性内容的能力及对学生评价的合理性。

四、守望教育,奉献一生。

闲暇之余,我阅读了大量的教育随笔。书中的内容唤起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正如著名学者张文质教授在《教育的十字路口》中说到,“教育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教育是极其谨慎的事,它需要教师精神世界的日益完善。对生命的热情,对知识的热请,对未来探究的热情是教师成为教师的奥妙所在,因此“热情”应成为教师的第一品格.教育需要的是持久的关注,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潜滋暗长”和“潜移默化”。所以,教师要为自己心灵的自由预留开阔的空地,教师也应该为自己的优质生活承担更多的责任,实际上所有的进取和努力都意味着一种提升和自我期待”。无论何时,我们都要用眼睛注视,用大脑思考,用嘴巴说出爱恨情仇,做一个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具有批判和创新精神的人!这次培训漫长而又短暂,漫长的让我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短暂的让我无法完全领会各位专家和教授的“经典法宝”。对于从中学到的知识,更需要在教学实践当中体会其奥妙之处。相信这次培训将是我成长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6.国培计划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时间:2010年11月18日、19日

地点: 郧西实验小学

内容: 2010年国培计划

这次培训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专家对教材的精彩解读和分析;有课堂实录;还有耐人寻味无穷的经验之谈,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通过培训,我收益颇多。

本次培养为我们设计了多样的培养训练体式格局,使我们农村教师有幸凝听了专业人士对我们的意见指导。听了范小芳等三位特级教师的课堂展示。其中范老师的“情境教育”让我懂患了要以“情”为联系枢纽,让情感走进讲堂,给儿童宽阔的思维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杰出的学习环境。

之后武汉市新洲区教学研究室朱幼菊为我们讲授了《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益》讲座。她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一、课前精心预设,避免低效。

二、把准年段目标,实现有效。

三、突出学生主体,达成实效。

四、体现学科特色,凸显成效。

五、讲求掌控艺术,彰显特效。

六、勤于课后反思,追求高效。并提出把准年段目标,追求有效。而低年段的只要目标是:加强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其中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进行朗读的初步训练。抓住少量的重点词,理解少量的重点句子。作为一名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结合自己教学工作,对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反思。

孩子们喜爱唱唱、画画、演演、说说的活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满天真童趣的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各

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文字训练活动。相对其他学科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更具形象性、情境性、情趣性优势。教师若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深受气氛美的感染。

一、听听唱唱,轻松和谐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恰当地运用音乐,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有时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适当配上音乐,使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效果极佳。如《春雨的色彩》这篇描写祖国春天的童话故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雨的色彩,教师可先用课件演示春雨沙沙沙地落到地上,染红了桃杏,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苗,然后插入导语:“春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让老师和大家一起找春天吧!”接着放音乐《春天在哪里》,教师以导游者的身份范读课文。此时学生的视觉感受是美丽的山水画卷,听觉感受是优美的音乐和入情的范读。他们已完全陶醉于春天秀美景色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或插放乐曲、歌曲,或学生演唱,或教师弹奏,或师生齐唱,或配乐范读,学生学习,如同欣赏音乐一样轻松愉快,学生自然乐学。

二、读读画画,兴趣倍增

小学生的想像力非常丰富。在课外学习中,可以扬长避短,减轻学习的负担。读读课文,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画下来,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

在语言文字训练中适时地运用画画这种方法,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村居》这首古诗时,在学生理解诗意之后,要求让他们运用手中的彩笔,将诗中所描绘的美景画下来。很快,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等等景物便跃然纸上。教师再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根据诗意议议、评评、比比,看谁画得好。这样孩子在浓浓的乐趣中主动地求知,读懂了诗句,了解了诗人赞美生活,赞美春天的情感。

这样以读书为基础,读读画画、画画读读,学得轻松,真是其乐融融。

三、说说演演,融入角色

如在学习《美丽的小路》一课前,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再加上生动的对话和精彩的表演,鸭先生、兔姑娘和鹿先生这三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就生动地再现出来,文章揭示的道理不言而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如果通过课堂表演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感情,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快乐游戏,活跃课堂

如在拼音教学时,采取多种游戏方法进行教学。“拍苍蝇”游戏:让学生手拿教师自制的拍子,两人比赛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拍到老师、或同学所指出的音节或字母;“找朋友”游戏:教师将制好的声母

卡片和韵母卡片发给学生,老师念出音节后,拿着组成这个音节声韵母卡片的两名学生,迅速的将音节拼在一起。如;一个说:“我是声母x,”另一个说:“我是韵母ing,”齐说:“我们合起来是xing.”。拼的对,说的对,全班同学就有节奏地鼓掌表示祝贺。

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了知识,而且也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之,调动学生的感官的课堂,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文字训练活动,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更加有效。

7.英语教师国培计划学习总结 篇七

一、高度重视、精心筹备, 培训质量有保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将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教师的培训得到重视。在倡导教育公平的今天, 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综合实践课程培训也是广西教育学院承担的培训项目之一, 在此项培训开展之前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 明确培训思路

秉承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一切为了学员的发展”的宗旨, 用“新理念、新知识”打造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课程的平台, 让学员在培训中学习, 在学习中收获;用“有思”培训的理念创新培训模式, 让学员在交流中碰撞, 在碰撞中“会思”;用问题研究促进成果物化的途径, 让学员在行动中研究, 在研究中成长。

2. 组建培训团队

拥有一个资深的培训团队是完成“国培计划”综合实践课程培训的关键。整合了广西区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资源, 组成了学识渊博的优秀导师团队, 在导师团队中有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郭元祥教授等, 来自不同系统的导师有着各自的优势, 这就组合成一个完美的专业引领团队。同时, 还成立了管理团队, 配备了班主任和生活管理员。

3. 完善实施体系

一个完善的实施体系确保了实施培训步骤的清晰化和条理化, 也是实现培训效果的一个根本保障。这次参加培训的96位学员中, 仅有5人“教”过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要在15天的培训中, 让学员由“生手”一下变成“熟手”, 培训的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不像学科课程的内容那样规范化、系统化, 可以说, 只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任何主题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因此, 培训专题的科学设置尤为关键, 我们深入一线听取教师的意见、与教师座谈、发放培训课程问卷调查表等, 广泛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建议与要求, 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 按照系统化原则, 设置了16个专题和3个实践体验活动。

二、有思培训、凸显“造血”, 学员学习有收获

接受“国培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的任务后, 我们通过不断地审视和反思后认识到:教师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培训, 都要面对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问题, 而以往的培训是以“专家”讲授为主, 对教师的已有经验、教师的创造性和行动能力关注不够, 教师没有真正“卷入”培训活动中, 其结果是难以给受训教师形成“造血”机能, 这就造成了在理论与实践的转换上, 有一个很难逾越的鸿沟。为了探寻教师培训的新模式, 我们进行了调研, 调查结果显示, 83%的教师认为应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 借助专业引领, 触及情感, 引发思考, 生成问题, 达成共识, 推动实践的培训是最有效的培训。为此, 我们达成了三点共识:一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中, 主讲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 而是参与者, 必须与学员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学员”也发生了角色上的变化, 他们既是培训参与者, 也是培训内容和形式的主动创造者, 也是主讲教师的合作伙伴。二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中, 要激发和培养参与者自我发展的愿望与能力。关注参与者的主动建构, 鼓励参与者调动已有的经验, 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的经验, 贡献自己的智慧。三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中, 强调问题情境下的高层次学习, 激发参与者积极思考,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

在培训中, 我们理论结合实际, 强化“做中学”的同时, 尝试着由“输血型”的培训转向“造血型”的培训。“造血型”的培训旨在“创建和谐氛围, 搭建分享平台, 在集体中分享, 在分享中升华”。所谓升华, 就是创新自我, 重塑组织。学员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知识接受的容器, 而是用理性的思维, 实践的思考去审视、吸收。授课的导师从如何激活学员“有思”的角度去准备专题讲座, 让学员在参与互动、交流研讨、合作学习、反思构建等模式中, 产生碰撞, 达到“会思”, 凸现“造血”功能。

为了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的“造血”功能, 我们采用了“头脑风暴+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培训模式, 要求每位导师在授课期间要留出1/3的时间与学员沟通, 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 所以学习期间我们特意穿插了多次小组交流和全班的交流。学员从第一次分组交流时的茫然、小心翼翼、缺乏自信心, 到第二次分组交流时的踊跃发言, 第三次、第四次大胆分享, 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导师的引领下, 无论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小组名字, 还是组织有序的合作探讨, 学员们越来越大胆自信, 精彩纷呈地汇报分享。最后, 大家明白了, 原来综合实践活动是这么组织的,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做”的课程。

不少学员在学习心得中都不约而同地感慨, “专家的讲座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 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 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

学员雷若云说:“这次培训, 请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权威性顶尖专家讲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方向, 让我们一线教师受益匪浅, 开拓了视野, 拓宽了知识面, 让自己站在了更高的角度上来看自己的职业, 也看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乐观的前景。形式多样的培训内容丰富:有一线教师的上课实录来弥补理论的空洞, 有专家的理论为我们导航, 有同仁的精辟点评, 有专家的即时评说, 有课后反思研讨, 有困惑的解答, 有鲜明热烈的现场研讨……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未曾料想的。”学员周林桂说:“综合实践活动, 在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之前, 我只知道这是一门新课程, 对于这门课程的认识基本上只源于‘顾名思义’的程度。是陈时见、郭元祥、黄丽林、唐丽、徐巧英、黎君、于钟民、肖弋、陈菊、李庆忠、李白燕、陆绍桓、李兵、黄新宁等老师如火的激情传授点燃了我学习这门学科的热情, 掀起综合实践活动的红盖头, 让我领略了这门学科的独特风情。教学课例研讨、实践技能训练等从理论视角切入, 结合具体课例, 甚至实践深入浅出地解读纲要的内容, 拨开了我心头的迷雾, 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理念, 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及必要性。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没有参与研修, 我不会知道这里的精彩纷呈;没有学习体验, 我也不会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风光无限。”

三、严格管理、快乐学习, 培训生活有乐趣

近百人的班级, 连续十几天的紧张学习, 没有严格的纪律和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很难保证效果的。培训期间, 为了加强培训班的生活管理和教学管理, 培训班设立了管理小组, 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学员作业档案制度和学员结业成绩考核制度, 下发了《学员手册》并制定了《学员公约》。班主任天天跟班听课和管理, 两位生活管理员与学员同吃同住, 每天晚上10点钟准时查房。

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又注意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想方设法从学员的需求去考虑, 尽力帮助学员解决实际困难, 真诚服务关注发展。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费尽心思, 找到了较为合适的培训场地, 并从饮食、住宿、教学设施等多方面精心筹谋,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例如在学习生活方面, 我们为每位学员准备了材料袋和必要的文具用品, 在培训结束前向学员发放刻有讲课教师上课录像的光盘。在培训过程中, 不断听取学员的意见, 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确保学员在紧张的学习期间能学好、吃好、住好。在文化娱乐方面, 安排学员到广西教育学院的计算机房上网, 给学员发放上网费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也能上网学习;买笔、墨、纸、颜料等给有书法、绘画爱好的学员;带学员到青秀山开展拓展训练……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员的文化生活, 又增进了集体成员之间的友谊。此外, 课余时间学员自发进行文艺排练, 在汇报总结会上, 他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四、后续培训、丰富多彩, 搭建平台共提高

这次培训的一大特点是增加了网络平台在线交流, 为学员提供了网络课程资源。因此, 我们设立公共电子邮箱将培训教师的上课课件、教学录像、活动照片和各种学习资料上传到网络, 不受时空限制供学员使用。此外, 还设有学员QQ群和博客论坛, 学员不仅可以提交各种作业, 分享优秀教学资源, 还可以参与网上交流, 反馈各种信息。利用这个网络平台, 方便了教师和学员的交流互动, 使学员可以和我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还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 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一如既往地提供热诚服务、千方百计满足学员的后续培训和学习要求, 使学员感到温暖与充实, 乐学、想学。

对于“国培计划” (20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培训, 我们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需要有强有力的管理机制。“国培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组织管理、项目策划、培训运作都需要强有力的工作机制作为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支撑。因此, 需要建立健全实施组织机构。首先, 承担单位要成立“国培计划”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 负责日常工作事务) , 负责培训的管理, 组织和协调培训的实施, 并对培训实施过程进行指导监督、专业引领和检查评估。其次, 实行学科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 由首席专家组织学科导师团队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项目的具体执行。最后, 实行班级管理小组负责制和班委负责制的民主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学习小组, 设立班委会, 制定有关条例, 实行班级管理小组负责制和班委负责制的民主管理模式。小组长负责组织交流、讨论, 搜集组员各方面的意见, 班委会负责出勤考核、纪律监督、活动策划。保证了学员都能够遵守学习纪律, 认真听课, 积极参与讨论, 认真完成导师布置的作业。

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需要有教育资源丰富研修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不仅需要有一支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培训团队作为专业引领, 还需要形成培训的合力。本次培训, 以南宁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成绩显著的中小学校、广西民族博物馆、青秀山拓展训练基地等作为课程培训实习基地, 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

三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需要有学员主人翁的责任感。这次培训, 我们对学员的表现满意, 这个满意是学员们用“责任”两个字交出的答卷, 学员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感动。参加培训的96位学员中, 95%的老师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是一张白纸, 通过培训学员们把握了这门课程的育人价值, 学会构建和实施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精辟的诠释让我们惊喜:综合实践活动, “你”是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的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 “你”不是“可教的”课程, 而是“可做的”课程, 这就是学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张白纸上画出的绚丽的图案。此外, 课堂上看着学员们抢话筒, 听着学员们认真发表精辟的见解让我们感动;在拓展训练中学员们你追我赴, 互助互爱的团队精神让我们感动;读着学员们那些因获得信心、希望和力量而满怀感激的总结让我们感动。

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需要有“诚心、真心、热心”的培训服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之一。这次培训, 我们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用“诚心、真心、热心”为学员服务, 让学员享受培训的幸福。没有最好的团队培训, 只有不断改进, 不断创新, 励志做到最好的团队培训。“诚心、真心、热心”的培训服务, 得到了学员的认可。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学员对项目的满意度达98%。

8.英语教师国培计划学习总结 篇八

摘 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了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国家对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国培计划 主要原因 对策思考

自2010年起,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对义务教育阶段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进行全免费、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尽管如此,但基层学校很多教师并不真正“买账”,培训动力不足,培训怨言不断,每逢培训常常出现借故推脱逃避、中途溜号、冒名顶替、虚与委蛇等不正常现象。为何产生这一问题,如何解决已成为当前培训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试就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国培计划”教师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1.上下协同不紧,培训院校“独断专行”

为了提高“国培计划”效果,2015年教育部明确规定,培训院校、机构应与项目县和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国培计划”所有投标项目必须联合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小学幼儿园共同申报、协同实施。但大部分培训院校和机构认为自身培训资源充足,实力雄厚、经验丰富,无需项目县市的过多配合与支持,因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以为是,“独断专行”,既不主动深入基层調研,又不诚恳倾听一线建议,更不与项目县市共同设置培训课程、选择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管理。培训项目何时实施、培训什么、怎么培训、达成什么目标、存在什么问题,全由培训院校和机构自行决定和解决。项目县市除为培训院校和机构提供项目申报材料、选派参训学员之外,很少与之互动、对接。至于校本研修、返岗实践、跟踪问效、总结考核等本应由项目县市承担或配合的培训环节也是得过且过,马虎应对。这样,致使“国培计划”难以真正做到组织严密、管理到位、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2.课程设置不实,培训内容“不接地气”

受培训师资的限制与培训理念的影响,不少培训院校和机构设置“国培计划”课程,通常不是“以学员为中心”,学员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学员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按需施训、分层施训、学以致用;而是以“教师为中心”,有什么教师就设置什么课程,教师专长什么就培训什么,按师设课、盲目施训,无的放矢。加上有的培训院校和机构把“国培计划”当作任务一样去完成,调研不够深入,安排不切实际,因此课程设置理论的知识多,实用的技能少,昨天的故事多,创新的案例少,“拼凑成拼盘”“新瓶装旧酒”。内容“空虚”,不接地气,“高不可攀”,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实用性、操作性,训非所需、训难所用,训无所得,教师参训热情自然不断降低。

3.一线名师不足,培训团队“华而不实”

为了提升“国培计划”质量,教育部要求培训团队一线优秀教师所占比例不得少于60%。但在基层学校,乃至省城优质学校,优秀教师为数较少,善教能讲的优秀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这些教师不仅教研任务重,而且社会事务多,很难挤出时间按时按要求参与教师培训。近几年来,随着国培项目的不断增多,培训任务的不断加重,一线优秀教师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多,培训报酬不断增加,聘请难度日益加大。面对这一现状,培训院校和机构不得不多聘请高校教师、教科研人员任教,尽管其中不乏专家、教授、博导、“海归”等“知名人士”,名声大、头衔多、职务高,但由于没有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对农村基层教学情况不甚了解,所以在培训时,很多都是大谈一套套高深的理论,抛出一串串时髦的名词,看似现代高端、口若悬河,实则“华而不实”,不知所云。有时即使遇到1~2个一线优秀教师,因其长期在城镇优质学校任教,所讲内容城市化倾向严重,对于农村学校的教师来说难以模仿,学不适用,学难致用。

4.创新意识不强,培训模式固化单一

近几年来,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各培训院校和机构切实结合培训对象特点和项目实施目标,创新培训模式和方法,突出实践取向、能力本位,综合应用和设计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参与互动、交流研讨、任务驱动、问题解决、跟岗研修、跟踪指导、训后回访、经验分享、成果生成与展示等培训方式与环节”。尽管如此,有些培训院校和机构因人手有限,经费不足,为图省力、省事、省费,在培训模式上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组织教师培训时,通常只是找一个场地,请几个专家,开几天讲座,写几篇心得,整几分简报就了事,有的再组织参训教师看几所学校、听几节课,形式单一,方法陈旧。既没有互动交流、反思实践,更没有训后指导,结对帮扶。自始至终把学员当作“容器”一样去灌输,讲者天花乱坠,听者昏昏欲睡,课堂死气沉沉。有时听着激动,写着感动,回去之后不见行动。

5.组织遴选不严,培训对象参差不齐

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许多地方财政压力较大,教师补充不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缺编较为严重,难以抽出教师参加培训。即使培训院校每年都有学生分派下来顶岗支教,因学科不全,人员不够,教学能力与现任教师无法媲美,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担心教学质量下滑,常会寻找各种借口改派甚至不派人参加培训。当然,这当中也有一些教师,或者职称、职务已无晋升空间,或者家庭、生活负担过重,或者培训时间安排、课程设置、任务要求、生活服务存在一些问题,而不愿参加培训。对此,项目县市、培训院校为了完成上级任务,有时只得允许基层学校降低参训条件,更换培训对象,以致培训教师鱼龙混杂,参差不齐,顶替、缺勤者有之,而专职培训者更是甚众,无法按照既定的培训目标要求划分培训班级、安排培训内容,达成预设效果。

6.管理举措不硬,培训考核流于形式

“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对项目投标、方案设计、课程开发、师资选聘、考核评价等作了明确规定,旨在保证和提升培训质量。但在具体执行中不够严格,有些院校没有将培训规定真正落到实处。有的随意更改培训方案、缩短培训时间、减少培训环节、替换培训人员、降低培训要求;有的重投标、轻实施,重学员考勤、轻专家教学,重资料整理、轻培训实效,重培训总结、轻过程管理,重训中教学、轻训后指导。培训考核只看看材料、听听汇报、问问情况,很少现场察看和抽查,尤其是网络研修环节参训教师学习与否,学得如何更是难以评估和考核。考核结果也大多没有和培训机构、培训者、参训者、组织者工作绩效直接挂钩,造成“国培计划”雷声大、响应少,花费高、效果小,教师压力不大、动力不足。

二、提高教师参训动力的对策及措施

1.完善协同培训机制

培训院校和机构与市县教师进修学校、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不仅在项目申报上要加强联系,紧密合作,在项目实施上更要相互配合,协同创新。无论是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师资的选聘,还是培训时间的安排、培训方式的确立、培训绩效的评估,培训院校和机构均应充分听取市县教师进修学校、优质中小学(幼儿园)的意见、建议,培训情况要及时反馈,不能主观决策,独行其是。市县教师进修学校、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也应主动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积极配合培训院校和机构抓实抓好学员遴选、需求调研、问题诊断、校本研修、跟岗实践、培训考核等工作。通过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合力推动“国培计划”的有效实施。

2.严格学员遴选管理

为使“国培计划”学员知学、能学、愿学,确保“国培计划”取得实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院校和机构必须在如下三方面加强管理落实:一要在项目实施之前对区域教师结构、人员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根据教师结构情况,专业提升实际需求,制订培训计划,下达培训指标,明确参训条件,督促各中小学(幼儿园)统筹做好教学安排,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时按要求遴选参训学员;二要尽力解决参训教师的工学矛盾,生活困难,根据基层学校派出教师培训情况安排师范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一定的专业培训和思想教育,力求做到人员充足、专业对口、顶岗有力;三要认真制定、执行《“国培计划”学员管理规定》,建立完善学员参训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及时记录和反馈学员学习过程及参训成效,将参训教师遴选及教师学习情况与学校年终工作目标考核,教师绩效考评、评先晋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直接挂钩,坚决杜绝不按规定选派学员,不按要求参加培训,随意派人、换人,请假、缺勤等不良现象发生。

3.择优选聘培训师资

充分发挥一线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按照“统一认定、强化激励、细化考核、动态调整”的原则,分级分段分科选聘一批一线优秀教师组建“国培计划”专家团队。利用“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专家团队成员进行培养培训,着力提升专家团队成员的培训需求诊断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师工作室主持能力;同时,通过经常组织专家团队成员深入农村学校考察调研,构建考核激励机制,增强培训的“引力”和“地气”,激发专家团队的责任意识和培训热情。

4.按需设置培训课程

精心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基层、深入课堂,定期、专项、经常地深入开展培训调研,诊断教师教学问题,了解教师培训需求。以学员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载体、以课堂为抓手,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做到既有针对性、系统性,又有操作性、实用性,按需施训、训以致用,使教师参训真正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能致用,力戒课程的“高大化”“城市化”“拼盘化”“纯理论化”。

5.着力创新培训方式

下大力气改进“请几个专家、讲几个专题、写几篇心得、编几份简报”的传统培训方式。把传统有效的做法与集中培训、网络研修、现场实践有机结合,突出实践取向、能力本位,学用结合。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需求,综合设计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参与互动、交流研讨、任务驱动、问题解决、跟岗研修、跟踪指导、结对帮扶、送培到校、训后回访、经验分享、成果生成与展示等培训方式与环节,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室—研修社区”网络研修体系,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在培训中,做到分层施训、以训带研、以研促训、训研一体,实现教师培训混合、长效、常态。

6.健全监管評估体系

分项制定国培计划培训指南,通过学员网络匿名评估、专家抽查评估、第三方评估和跟踪问效、评先评优等方式,对“国培计划”实施过程、培训绩效、经费使用进行严格监控、专项评估、公正考评。考核结果作为培训院校、机构和项目县遴选、调整及经费下拨的重要依据,藉此保证“国培计划”有的放矢、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地顺利开展,增强培训院校、机构和项目县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齐心协力把“国培计划”抓好抓实,抓出实效。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财务科会计工作总结下一篇:1月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