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不要搞“花拳绣腿”

2024-10-27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不要搞“花拳绣腿”(共6篇)

1.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不要搞“花拳绣腿” 篇一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胡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把地税事业推向新的进程。

一、对正确政绩观内涵的理解

政绩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干部能动性、创造性的综合反映,是党员干部德才素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中的有机统一,是党员在履行职责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反映党员干部从政的价值趋向,是党员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靠领导干部自身加强学习和党性锻炼,同时也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激励和监督。实践证明,领导干部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一届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成长。“一把手”作为单位领导班子的领导核心,起着既是决策者,又是实施者的双重决定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单位的兴衰命运与“一把手”息息相关。因此“一把手”必须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最根本的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干部头脑。教育和引导干部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工作追求和相应的政绩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政绩和多大的政绩出现。正确的政绩观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能否正确对待基层、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有的党员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追求政绩的出发点不是为了给基层给群众谋利益,而是做给上级瞧的。是为了给自己树碑、留名、邀官。这样追求政绩严重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违背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这样的政绩观说到底只是投机取巧。

二、用正确的政绩观统揽地税工作全局,沧州地税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十五”期间,我市地方税收处在继承与发展、创业与创新并举的重要阶段,是地税事业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成长时期。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领导下,各级地税机关和广大干部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以“114”工作格局为基点,以“三化一提高”为目标,以“二次创业”为动力,励精图治,不辱使命,务实创新,勇于探索,全市地税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二次创业”和“三化一提高”的目标基本实现,不仅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地税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税收总量不断扩大,收入质量明显提升。到2005年,全市地税收入达35.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1.8亿元,社保费收入12亿元,其他费(金)收入2.1亿元。是地税组建初期3.4亿元的10.53倍。五年累计组织收入122.8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06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9.17。社会保险费自2002年代征以来,连续四年超额完成征缴任务,累计征收37亿元。其他规费和基金也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到2005年底,地税收入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50%,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沧州经济发展、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财力保障。地方税收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不断增强。税收总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各征收单位坚持了“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地税收入质量明显提高。

二是地方税收参与宏观调控的功能和服务经济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税收经济观,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围绕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出台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见》,找准地税部门支持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得到了市委、政府领导的认可。严格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扶持社会弱势群体以及启动消费、国企改革、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五年间共为3549户企业减免税收8.064亿元。享受减免税的企业吸纳和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155人,安置残疾人员1800人。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全系统引进项目26个,合同(意向)引进资金3.01亿,我局招商引资、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的做法被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连续四年为政府筹集了1100多万元的再就业资金,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了社会稳定,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全面落实“服务纳税人,满意在地税”的各项措施,强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功能,受到纳税人的普遍欢迎。以外网网站和12366纳税服务热线在全市开通为标志,健全的纳税服务制度和完善的纳税服务体系已在全市地税系统初步形成。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是征管改革目标基本实现,具有沧州地税特色的征管新格局已经形成。经过五年努力,我们建立了与目前财政体制和税收管理体制相吻合的征管格局。以贯彻《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税收业务工作规程》为重点,通过机构与业务重组、流程再造与整合,实现了

征管质量和效率总体提高,先后撤并了20多个全职能税务所,建立了80多个多功能办税服务厅,市区和县城实现了集中征收,市区实行了一级稽查。目前,全市地税系统已实现了税银联网,“双定户”通过银行代缴税款率占到总户数的90以上。积极探索和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纳税评估等新的征管方式,为地税征管工作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是税收信息化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征收管理现代化目标基本实现。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化的整体支撑作用,税收信息化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软件开发应用、信息加工利用和数据集中处理等重要环节均实现了重大突破和历史性跨越,2003年,我局荣获“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十五”期间,全系统共投资1044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目前装备各类计算机1192台,服务器69台,市、县局机关实现了人手一机,基层征收人员计算机人均拥有率达到80。加快全市网络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实现了基层所到县局2兆、县局到市局8兆和市局到省局4兆的网络传输。20余个管理软件的全面上线运行,基本满足支撑税收核心业务的工作要求,基本实现征管手段自动化、机关办公自动化和信息传递网络化。

五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税收执法逐步实现规范化。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并根据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地方税收业务工作规程》、《执法岗位职责暂行规定》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建立了一套符合地税实际的执法工作体系。在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的前提下,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税收执法规范化目标得到初步实现。加大稽查和各项检查力度,积极开展日常检查、重点检查、专项检查,实现了以查促收。累计对4.6万户纳税人进行税务稽查,查补税款4.23亿元。落实《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事项得到全面落实。

六是夯实地税工作基础,实现了基层、机关工作上水平。我们坚持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的工作思路,下大气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基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五”期间,全系统新建办公楼9座,占地面积76711平方米;新建基层税务所21个、办税服务厅10个。目前全市固定资产总额已达到了2.13亿元,比建局初期增长了12.7倍。随着基层工作条件的逐步改善,我们把工作重点从硬件建设向内部规范化管理转移,基本实现了“两全(规章制度、纳税资料健全)、两清(税收任务、税源底数清)、两规范(工作秩序、征收管理规范)”的工作目标。与此同时,不断加强机关建设,按照省局提出的关于机关工作上水平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改善管理结构方式,规范工作业务流程,不断完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考核机制,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组织形态已基本建立。以“管理年”活动为突破口,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实施了“双提”工程,用新的管理理念,全方位推进工作制度规范、征收管理规范、环境设施规范和内务管理规范,从机关到基层,初步形成了各岗位职责衔接、制度配套、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指挥有力、务实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工作机制科学化趋势日益明显。

七是干部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五年间,在全系统持续开展了“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创建学习型组织”、“行风评议”等活动,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地税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五年来全市地税系统共获得国家级荣誉4个,省部级荣誉17个,市厅级荣誉198个。全系统省级文明单位30个,省级青年文明号15个。市局连年被评为“行风建设优秀单位”,累计23名干部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优秀青年卫士、青年岗位能手、再就业先进个人和市杰出青年卫士、十佳执法标兵等荣誉称号。初步确立了学历教育、短期培训、专业考试三位一体、多种形式并存的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五年来共举办了科、股所长培训班10期,组织各项培训39期,受训人数达3100人次。先后组织了稽查、征管等五个岗位的业务考试,建立了业务骨干人才库。目前,全系统专科以上学历达到70.57,本科学历达到35.5,研究生14名,注册税务师39名。全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关于公务员竞争上岗、干部聘任聘用和干部交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广大干部营造一个激励与约束并存、富于竞争、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同时下大气力加强领导干部学习和培训,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初步健全了一套教育、制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回顾五年来的税收实践,我们不仅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对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内在规律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税收工作,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二是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三是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牢固树立科技兴税理念,努力实现专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四是必须坚持把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不断深化征管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五是牢牢抓住“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这一主题,夯实基础,全面提升地税整体工作水平;六是必须加强班子队伍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七是必须始终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八是必须坚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与党委、政府合拍共振,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与协作。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和继续发扬的。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对照检查,认真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总起来说,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方面认识比较到位,思路比较清晰,工作比较扎实,成绩比较突出。但是,通过对照检查,我们发现在地税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有的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树立得不牢。个别人不是把劲使在更多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上,而仅仅是考虑个人得失,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口号提得多,落实抓得少。二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税收工作内在规律的研究不够深入,未能站在时代发展潮流的前头去认识和推动沧州地税事业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部分单位工作上安于现状、小成即满,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工作平庸。三是一些单位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还不是树得很牢。一些税源紧张的单位还存在为完成任务“寅吃卯粮”、落实减免税政策不到位等问题,而税源充足、任务宽松的单位则存在管理偏松的问题。四是个别干部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意识较差。特别是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少数干部的理论功底、谋划能力和实现谋划的能力还有一定欠缺。少数单位和领导干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作风不够扎实,在重大决策前缺乏可行性分析。有的单位在落实上级政策上不坚决、不彻底,制度不落实、执法不到位和自查走过场、经不起“上查下”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纳税服务形式、内容和手段比较单一,尚未完全融入征管工作的各个环节。五是个别单位和干部创新意识较差。满足于领导说啥就干啥,推一推动一动,不能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六是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单位对干部的管理教育力度不够大,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发生。有的为争取部门和个人利益,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有的发生在个别单位、个别人身上,但与当前税收形势、工作任务和各级领导的要求格格不入。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制约了地税事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只有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领航地税工作,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好涉及地税发展全局各要素之间的重大关系,才可能实现地税事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四、结合地税工作实际,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必须树立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的政绩观

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首要问题。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标准。政绩的取得必须着眼于现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对党负责、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地统一起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作为第一要务;把基层群众的呼声作为各项工作的第一信号;把为基层、为纳税人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第一选择,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切实把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落实到税收工作中,坚持把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执政兴税的第一要务,努力抓好税收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要把政绩树立在老百姓的心田里,创造“造福一方”的真成就,而不是搞“造势一时”的假政绩。一方面要建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机制。地税机关要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并切实贯彻到实际征管工作中。要依法认真做好减免税审批管理工作,按照征管法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条件,严格审批缓税,既不能人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缓税,也不能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要通过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不断提高税收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通过落实税收政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持续利用;通过公平执法、严格执法,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的机制。要处理好税收计划任务和依法治税的关系。要通过在科学预测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税收指导性计划,分配税收任务,依法组织收入;通过定岗、定责、定标,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以征管质量为主要指标体系的考核办法,建立起与依法治税思想相贯通的税收管理体系。

(二)必须树立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政绩观

树立什么样的政绩,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关键。现实中,有一些地方的领导,不从实际出发,不讲对群众负责,专门揣摩领导意图,专挑“显山露水”的事干,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虽然表面上也许可以赢得鲜花铺地,颂辞如潮,而一旦离任而去,却给当地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目前财力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我们更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要坚持两点:一是尽力而为。对群众满意、又有能力去做的事,就一定要把它做好,而且要力争做到群众100的满意;对虽然条件不那么成熟,但群众有强烈的要求,而且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有可能办的事,也要千方百计去办。二是量力而行。要分清轻重缓急。因为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因财力精力有限,不可能件件都做。所以,我们要把各方面的意见收集起来,进行分析比较,把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到发展大局和基础性工作先做好。并且要办一件成一件,见效一件。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三)必须树立一切从实事求是出发的政绩观

实事即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即探求,寻求。是即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衡量我们政绩必须遵循的科学态度和根本方法。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始终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总结沧州地税的发展和不断取得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四方面的共识,即:求沧州地税客观实在之真,务长远规划之实;求税收征管工作规律之真,务深化税收改革之实;求地税干部的能力作用之真,务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实;求税收理论实践创新之真,务加速沧州地税发展之实。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严征管、高效率;多实践、求创新;谋发展、抓落实;讲政治、顾大局;带好队、收好税;争一流,再跨越。

(四)必须树立一切从长远发展出发的政绩观

政绩,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许多事在当时看来也许很有道理,但放到历史进程中检验,往往就失去了合理性。所以要实事求是地制定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思路决定出路,目标就是前进的方向。思路与目标正确与否,对一个单位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要实事求是地科学制定我们任期内的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目标要合理,要留有余地。目标定得准、定得好能够鼓舞人心,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在制定目标时,既要防止相互攀比的高指标,又要防止悲观消极、无所作为的低指标,切实遵循把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统一好的原则。特别是作为“一把手”,一定要有前瞻的思维、长远的眼光,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切不可在政绩上追求眼前利益,搞短期行为。在工作过程中,不但要勤于抓基础工作,还要善于补前人之过,乐于填他人之漏。事实证明,饮鸩止渴之类的政绩,不是给后人“栽树”,而是给后人“断路”,万万不可为之。

总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实践证明,只有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扎扎实实工作,这样的政绩才是真正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树立正确的领导干部政绩观 篇二

上海交大软件学院

09哈铁工程硕士班

姜百涛

政绩,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履行岗位职责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

政绩是准确评价干部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领导干部从政思想、为政风格、施政目标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

政绩观,是人们对政绩的价值取向,是对政绩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包括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领导干部政绩观就是领导干部对施政成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作为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应当说,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就明确指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一定的岗位上,我们要尽心尽力干出成绩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总书记的这些要求,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要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政绩又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干部的品质,看出他能否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那么,我们该怎样让正确的政绩观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中呢?最根本的,要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实现。就以我们身边的事实为例,最近发生了几个单位连续发生瞒报事故以及两个工务段篡改线路的检测数据的严重问题,对此有些同志讲“这样做是为了荣誉”。路局党委韩江平书记在总结5月份部署6月份工作全局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看表面上是为了单位的荣誉,实际上是为了你们个人的名利,根子在这里。问题往下追踪就是“政绩观”的问题。应该讲,讲政绩、追求政绩是一名干部,尤其是一名领导干部的天职,也是成就事业和一名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源泉和动力,这是无可厚非的。现在的问题是,你讲的是什么样的政绩?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政绩?从当前一些单位发生的问题来看,你讲的这种政绩是非常错误的。典型的表现有三个:一是假政绩。是通过投机取巧、瞒天过海,甚至是颠倒黑白拿到的政绩。二是有水分的政绩。是浮夸的、是膨化的、是带有很大泡沫的政绩。三是有名无实的政绩。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一个人思想的“总开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头脑中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用物质第一性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而不能搞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世界观对于政绩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他必然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发展规律,把自己的政绩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并勇于接受实践对政绩的检验。反之,必然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坠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泥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揭示的正是政绩观的世界观本质问题。

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的来源及其效用的认识。权力观对政绩观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看做是公众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因而能够运用手中权力为公众办事情,为人民谋利益,而这既是正确的政绩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同时也是追求正确的政绩的向导。而错误的权力观则把公共权力视为私有财产,当作牟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它反映到政绩观上,必然是围绕私利打算盘,政绩不是造福于人民,而是用于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狭隘目的。领导干部只有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和权力的目的性,才能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用权力为人民造福。

政绩观与发展观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 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那么政绩就不能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而应该同时体现在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那种以牺牲人民群众根本和长远利益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快速增长”,是我们要坚决摒弃的。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协调发展,那么就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上来统筹考虑、创造政绩,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追求所谓的繁荣。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创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这与那种“一个人政绩,几代人包袱”的做法,简直是天壤之别。

二、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个人政绩与党章赋予的义务之间的关系。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在这一宗旨下赋予了每个党员干部八项权利和八项义务。党性观念强的同志,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党员义务,在实践中能尽力多为人民群众做实事,人民群众拥护他、爱戴他。这是正常之举,是每个党员干部应该做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能拿来在公共场合炫耀,更不能把它当作和组织上讨价还价的筹码。胡长青、慕绥新、马向东等一批高层领导干部在履行党章赋予的义务的同时也为人民做了一些事情,由于曲解了个人政绩与党章赋予的义务之间的关系,从而忘乎所以,忽视党纪国法,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如果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牢记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所谓的个人政绩,就不会居功自 傲,也就不会轻易落马,成为党内腐败分子。

二是正确处理好个人政绩与为民谋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当前党员干部考核机制尚在探讨和不完善的体制下,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是把个人政绩建立在上级领导干部的爱好上,凡是上级领导喜欢的,不惜余力去做,有时根本不考虑人民群众怎么想。在现实生活中,上一任领导修了一个工程,下一任领导毁掉这个工程另建一个项目等劳民伤财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由此我们看出,创造政绩如果不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既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更是在浪费国家的钱财,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

三是正确处理好个人政绩与当官之间的关系。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的贡献有表现极明显的,也有表现不明显的,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贡献,都是职责所在。如果大家把个人政绩与自己所担任的职务理解成成正比的关系,认为自己为人民做了一点点事情,就要组织上安排这样或那样的职务的话,这样就曲解了自己为人民做贡献的初衷了。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奉献精神,要努力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不是自己当什么官的问题。

三、要消除四种思想障碍

一是要消除“为官一任,轰动一场”的思想障碍。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领导干部上任伊始,总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快出政绩,多出政绩,这本身无可厚非,值得充分肯定,大力倡导。但这种思想意 识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正确把握,就很容易陷入“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泥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重眼前、不顾长远等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因此,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目标,不能把注意力只集中在自己“为官一任”的轰动效应上。领导干部尤其需要注意克服这方面的不良倾向,要以甘为人梯的宽广胸襟和牺牲精神,杜绝短期行为,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二是要消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思想障碍。付出之后希望有相应的回报,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领导干部也不例外。问题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作为党和政府形象的化身,作为人民群众的公仆,付出之后的回报是以自身的心理需求为主体,还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实惠为主体。不言而喻,前者是否定的,后者是肯定的。想通了这个问题,即使种瓜不得瓜,种豆不得豆,只要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个人的荣辱升迁又算得了什么?对此,领导干部必须随时注意调节好自己的工作心态,要沉心静气,强化修养,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切忌盲目攀比,更不可因目标未能直接达到而气馁以至怨天尤人、放弃奋斗。

三是要消除“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出”的思想障碍。大胆设想、勇于创新是领导干部取得突出政绩的一个重要前提。但从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中,由于过分强调了主观创造力的作用,偏执地信奉“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出”的思想观点,导致工作措施脱离实际,劳民伤财、好心办坏事的现象杜而未绝。要以尊重客观实际为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四是要消除“为我负责,为我分忧”的思想障碍。实现政绩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民,判断政绩优劣的最高标准是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不仅要求领导干部个人正确看待政绩,而且还要求领导干部的上级和组织正确看待、科学评价下一级领导干部的政绩。但事实上,有的领导干部却片面地重视下级对上级的忠诚与负责,把“为我负责,为我分忧”的主观印象和个人好恶自觉与不自觉地当成了评判下一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下一级领导干部也就自然而然地把对上级负责放在了首位,关键时刻忽略、甚至放弃了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要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除了总体上坚持群众路线、强化“以民为本”的意识之外,还要认真贯彻落实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探索完善现有的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尤其要高度重视区分不同环境、不同基础,对领导干部的政绩实行分类考核,在鼓励和支持领导干部创造“显性政绩”的同时,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创造具有长远效应的“潜性政绩”。

3.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不要搞“花拳绣腿” 篇三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内容提要】:发展观与政绩观紧密相连。发展观引领着政绩观,政绩观体现着发展观, 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才能“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创造出真正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政绩。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政绩观 领导干部

胡锦涛总书记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就明确指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他又进一步强调,要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总书记的这些要求, 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 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求我们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与政绩观紧密相连。发展观引导着政绩观, 政绩观体现着发展观。如果说,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就是要明确“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那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明确“为谁发展”的问题。只要领导干部都能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发展观的指导下为民求政绩,都能在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政绩观的支配下科学谋发展, 我们就一定能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开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一、政绩观反映领导干部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根本态度 政绩, 是党政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 简言之, 政绩即工作成果。作为工作成果, 政绩可以从总体上反映党政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从而成为评定领导干部领导能力的重要基础。作为行政行为的结果, 政绩是客观存在。政绩观, 是领导干部对工作成果的认识, 对自己行政行为的价值判断, 是主观认识。同样的工作成果, 由于认识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是了不起的政绩。有的人却认为不是什么政绩, 甚至是劣绩;同样做一件事, 有人认为干得值, 有人认为干得不值。正因为有不同的政绩观的引导, 领导干部创造的政绩就大有差异。在实践中, 有的领导干部创造的政绩实实在在, 可以真切地感受到, 其政绩在社会上、在人民群众中产生良好的效果, 让人民群众都得到极大的好处。这样的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十分明确, 就是“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而有的领导干部, 其“政绩”让人们看不见、摸不着, 感受不到, 或者虽然看到了, 得到的却是负面感受。这些人为了堆积自己的“政绩”,非常善于在媒体上制造工作成绩, 为此不惜弄虚作假, 把芝麻说成西瓜。在这些人的政绩观中, 长处是自已的,短处是别人的;成绩统统揽过来, 失误全都推出去, 可谓出“政绩”不择手段。说到底, 这些人的政绩观也十分明确, 那就是把分内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全都当成了自己步步高升、谋取自己私利的垫脚石, 当成了向党和人民要地位、争利益的凭据。可以说, 领导干部的政绩观, 反映了其对待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态度。建立什么样的政绩观, 取决于领导干部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观点。领导干部的头脑里, 如果有正确的思想路线、群众观点和政绩观在起作用, 就能引导自己“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如果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 就会把自己引到既害人又害己, 也一定会损害人民利益、贻误国家事业的歧路上去。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保证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是更好地贯彻党的宗旨的需要。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它要求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在工作中埋头苦干, 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造福人民。

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干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扎实的政绩, 才能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先进文化的进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反, 在错误政绩观支配下干出的所谓“政绩”,也一定是与党的宗旨和人民利益要求背道而驰的。现实中, 一些领导干部在不正确的政绩观支配下, 或违背客观规律, 盲目追求高指标, 铺摊子, 上项目;或大摆花架子, 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其炫目的数据中隐藏着经济危机, 其靓丽的表象遮掩着腐败, 根本经受不起实践检验、历史检验和人民群众检验。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我们党最大、最现实的政绩, 是可以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政绩, 是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政绩。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党, 关键在人, 归根到底要靠领导干部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努力奋斗。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同党员、人民群众一起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 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出实实在的业绩, 才能使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树立正确树的政绩观,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领导干部是一个地方的当家人,作为一个执政党来说,就是整个国家的当家人。这个“家”如果当得不好, 不能认真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同样有被撵下台的危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就会促使领导干部时刻想着努力创造出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 就会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用辉煌的政绩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 从而获得人民一如既往的拥护与支持。同时, 领导干部在正确政绩观引导下创造政绩的过程, 也是提高自己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本领和提升执政能力的过程。因此,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关党的历史使命与执政能力。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是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有了正确的政绩观, 领导干部就能干出实实在在的政绩和佳绩, 我们党就可以造就出德才兼备、注重实效、群众公认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如果政绩观错了, 领导干部就会谋取个人利益, 沽名钓誉, 搞虚假政绩, 不仅会贻误党的事业, 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也会妨碍领导干部个人的健康成长, 最终影响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干部要想更好地发展, 要想在建设小康社会中施展自己的才能, 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按照客观规律, 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实际去创造利国利民的政绩, 才能获得党的信任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党和人民群众也才会放心地将其推举到更重要的岗位上。

三、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和落实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政绩观

从一定意义上说, 政绩观是发展观的延伸和体现。有什么样的发展观, 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我们所追求的发展, 是以人为本,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发展, 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政绩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的发展所创造的政绩。领导干部在政绩问题上, 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 把注意力放在人民群众身上, 在实际工作中, 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第一、要始终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的发展观来引领, 也就是说, 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来校正和确立自己的政绩观。例如,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那么政绩就不能是单打一,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 而置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于不顾, 更不能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去实现所谓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 那么就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上来统筹考虑, 创造政绩, 尽量减少与避免社会发展中的“长腿”与“短腿”现象,促进 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 那么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存环境的改善,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努力创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绩, 绝不能造成“一代人的‘政绩’, 几代人的包袱”;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 那么就要在领导和管理经济与社会发展事务时, 做到总揽全局, 全面规划, 兼顾各方, 协调发展。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才能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 衡量的根本尺度就是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二、要始终依照“以民为本、万事民为先” 的准则, 全心全意为民创佳绩。共产党人的政绩, 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就是为人民造福。为民造福, 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人民安居乐业;就是要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开辟致富之路, 不仅是给他们送钱送物解决一时之需, 更要给人民群众一只点石成金的“金手指”, 让他们自主发展, 依靠自己长久富裕;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远离贫困, 走向富裕, 奔向小康。同时,为民造福,不仅指让人民群众物质上富裕, 也指让人民群众精神上幸福。坚持这一尺度, 就要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发展。此外, 为民造福, 不是少数人的福, 而是全家福——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道路。因此, 坚持用为民造福的尺度衡量领导干部政绩时, 不仅看他们为民造了多少福, 而且要看他们所造的福是否使全体人民走向富裕, 是否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俗话说,“雁过留声, 人过留名”, 为官一任, 想干出一番可知可想、可圈可点的政绩, 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离开了为民造福这个宗旨, 一味地想自己出风头, 好大喜功, 搞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注水工程” ,就不是为民创政绩, 而是“作秀” 了。其结果, 只能是损害科学发展观, 败坏领导干部的形象。因此, 在干部的考核任用上, 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结合起来, 坚持用是否服务人民、造福人民, 是否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是否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是否对子孙后代负责、对长远发展负责, 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

第三、要始终做到“真抓实干, 务求实效”, 踏踏实实为民创实绩。

求真务实, 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所谓“实”, 就是办实事、重实效、务实绩。实事, 就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情, 就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实效, 就是办的事有效率、有效应。实绩, 就是办的事有效益、有实惠。这三者紧密相连。领导干部创政绩时, 必须将三者联系起来思考, 要做的事情,既要实在, 又有实效, 更要对社会、对人民群众有实际的好处。

“实”,就是发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抛弃私心杂念, 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 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上, 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就是要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的责任感和精神, 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为群众办实事, 通过办实事来凝聚民心、树立威望、密切关系;就是要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下岗就业、社会保障、脱贫致富、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难事上, 敢于啃“硬骨头”, 做出让群众满意、高兴的政绩来;就是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大胆探索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新途径, 大胆创新工作思路, 创特色, 求实效, 造福于群众, 在人民的心目中树立起“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的丰碑。

第四、要始终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 看政绩, 诚心实意为民创真绩。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看待干部的政绩。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来看待和考量干部的政绩。所谓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 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 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 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发展, 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经济总量增长, 又要看人均生产总值的增加和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 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 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 也要看客观条件。所谓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 就是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 鼓励干部多干打基础, 利长远的事, 各项政绩应该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所谓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 就是要倾听群众呼声, 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最根本的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追求什么样的政绩, 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已的试金石”。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认识和看待政绩, 真正树立和落实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政绩观。

4.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不要搞“花拳绣腿” 篇四

第一,目标激励,锻炼干部。实践是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是干部锻炼成长的土壤和空间。目的即目标、思路、主意。各级党委的首要工作任务是出主意、定目标。一要用长期目标武装干部,二要用中期目标激励干部,三要用近期目标锻炼干部。在党务工作中,各级党委要求党员和全体干部树立远大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战略机遇期,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要立足当前,保持适当经济增长速度,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些要求,是党中央制定的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各级干部围绕上述目标勤奋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近年来,赤水市委提出了“两业一城一市”的发展思路,全市上下按照思路,围绕目标开展工作,使竹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富民兴赤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业日趋繁荣,拉动了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在两大产业推进过程中,市、乡两级干部不断获取外界信息,反复调查研究,与广大群众一道探索竹基地建设、产业链的延伸、旅游业的打造升级等新路子,在实践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循序渐进、增长才干,提高了对政绩的认识水平和创造政绩的能力。

第二,以人为本,帮助干部。“人”即人民群众,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本”是群众的根本利益,包括广大干部的各种利益。在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求广大干部立足本职,甘于奉献,创造社会财富,把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我们也应当兼顾干部的利益,因为他们是履行公共职能、为社会创造政绩的具体的人。怎样帮助他们,笔者认为,一是政治上多关心。采取多种教育管理方式,加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使之以良好形象取信于民,让群众只见公仆不见官;以高尚的品德情操感染人,拉近干群距离;以朴实的作风赢得群众,建立鱼水关系。二是工作上多支持。既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用实绩评价干部,又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即尊重基层、尊重下级的劳动和创造,关心基层干部的成长,善于换位思考,体谅一线工作的苦衷及具体性、复杂性,克服闭门造车式指挥造成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带来的危害。三是生活上多帮助。了解基层干部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好自身不能克服的困难和问题。实践证明,上级领导越民主、越富于爱心,下级就越敬业、越勤奋、越关心群众,党群、干群关系也就越来越密切,反之,上下级之间、领导与干部之间缺乏理性的人文关怀,干部心目中会产生冷漠心理和自私情绪,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也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健全制度,管理干部。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立足于创造政绩、发现人才、营造环境,健全并认真执行一系列制度,其中重点执行好绩效考核制度、干部任用制度、人事改革制度。在绩效考核制度方面,立足于科学合理,简便易行,体现科学的发展观,用正确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如2003年以前,遵义市对各县的考核主要是gdp、财政收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几项核心指标,其效果是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出现了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今年开始,遵义市委改变了常规考核模式,把党建和经济建设摆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用制度纠正了各级组织认识上的偏差,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干部任用制度方面,要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一是严格执行条例,健全考察制度。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资格、条件、方法,完善考察内容,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干部的政绩,处理好显性政绩与隐性政绩、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现任政绩与前任基础、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现实成效与长远发展、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辩证关系,坚持凭实绩任用干部,在人们心灵深处播种公平。二是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的方法,即在严格党政领导干部、后备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的同时,注重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重复劳动,降低行政成本。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要不断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辞职辞退、票决公示等相关制度,尤其是在完善干部交流制度上要注意四个环节,一是规定交流职位,限制交流数量,防止干部交流的扩大化;二是实行机关与基层、中心与边远地区交

流相结合的办法,防止干部工作上的城乡二元结构;三是引入军队管理方式,明确交流任职时间,为干部交流政策长期推行提供条件;四是帮助交流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解除后顾之忧。

第四,加强培训,提高干部。一是定期举办理论读书班,组织各级干部认真研读哲学、社会科学原著,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长期研读、思考,逐步打牢理论基础,在履职过程中善于运用发展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用统筹的方法抓好工作,提高干部的理性思维能力;二是强化常规培训,使干部不断更新知识,逐步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判断能力、驾驭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三是严格学绩考核,把学习情况纳入干部任用考核和工作考核内容,使广大干部养成自觉学习、长期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为创造政绩奠定知识基础和思想基础。

【范文网】

5.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不要搞“花拳绣腿” 篇五

一、单选(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1.《品格的力量》的作者是谁?

A.塞缪尔·斯迈尔斯 B.霍华德·斯迈尔斯 C.乔治·斯迈尔斯 D.塞缪尔·斯塔德迈尔

2.中国现在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了多少?

A.0.6亿 B.1.6亿 C.2.6亿 D.3.6亿

3.1997年,美国一个劳动者年平均的工作时间是多少小时?

A.1669小时 B.1696小时 C.1966小时 D.1996小时

4.从1978年到2003年,中国的行政管理费用增长了多少倍?

A.67倍 B.76倍 C.78倍 D.87倍

5.“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这是谁强调的?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江泽民

6.2008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党员干部13万人,其中涉及省部级干部多少人?

A.5人 B.7人 C.10人 D.12人

7.2006年,政府的各种收入至少高达六万六千亿,全部政府收入占当年GDP的()

A.21% B.31% C.41% D.51% 8.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的官员有多少对“官员财产申报”持反对意见?

A.67% B.77% C.87% D.97%

二、多选(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9.胡锦涛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的关于政绩观不正确的表现有哪些?

A.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 B.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C.不尊重规律,乱上项目、乱铺摊子,做表面文章 D.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10.评判政绩的客观标准要经得起哪些方面的考验?

A.实践的检验 B.人民的检验 C.历史的检验 D.敌对势力的检验

11.胡锦涛提出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要()

A.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查清原委、掌握政策、讲究方法 B.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C.既要坚持依法处理又要积极疏导群众情绪

D.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决不能消极观望、逃避责任、贻误时机、激化矛盾 12.胡锦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什么紧密联系起来?

A.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B.实现人民利益 C.实现家庭利益 D.实现小团体利益

三、判断(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1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健康的、朴素的生活方式、节约的生活方式、绿色的生活方式。

正确 错误

14.在任何一个国家,精英群体都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正确 错误

15.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提出决不要带血GDP,发展是硬道理,但没有安全保障的发展就没道理。

正确 错误

16.国内外专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会在2035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正确 错误

17.艰苦奋斗不仅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而且也是一种时代精神。

正确 错误

18.政绩是客观世界努力改造主观世界的成绩。

正确 错误

19.邓小平指出:“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

正确 错误

20.1978年,我国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4.71%。

6.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不要搞“花拳绣腿” 篇六

一、单选(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1.2006年,政府的各种收入至少高达六万六千亿,全部政府收入占当年GDP的()

A.21% B.31% C.41% D.51% 2.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的官员有多少对“官员财产申报”持反对意见?

A.67% B.77% C.87% D.97% 3.从1978年到2003年,中国的行政管理费用增长了多少倍?

A.67倍 B.76倍 C.78倍 D.87倍

4.2008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党员干部13万人,其中涉及省部级干部多少人?

A.5人 B.7人 C.10人 D.12人

5.“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这是谁强调的?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江泽民

6.《品格的力量》的作者是谁?

A.塞缪尔·斯迈尔斯 B.霍华德·斯迈尔斯 C.乔治·斯迈尔斯 D.塞缪尔·斯塔德迈尔

7.中国现在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了多少?

A.0.6亿 B.1.6亿 C.2.6亿 D.3.6亿

8.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起源于哪里?

A.瑞士 B.瑞典 C.美国 D.英国

二、多选(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1.胡锦涛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的个人主义严重的表现有哪些? A.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新台阶” B.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向组织讨价还价 C.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

D.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亲友谋取私利 2.评判政绩的客观标准要经得起哪些方面的考验?

A.实践的检验 B.人民的检验 C.历史的检验 D.敌对势力的检验

3.胡锦涛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关于勤俭从政不奢靡的要求有哪些?

A.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我国基本国情,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B.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勤俭办一切事业 C.带头执行中央有关精简经费开支的要求

D.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4.胡锦涛提出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要()

A.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查清原委、掌握政策、讲究方法 B.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C.既要坚持依法处理又要积极疏导群众情绪

D.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决不能消极观望、逃避责任、贻误时机、激化矛盾

三、判断(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1.邓小平指出:“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

正确 错误

2.政绩是主观世界努力改造客观世界的成绩,政绩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

正确 错误

3.1978年,我国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4.71%。

正确 错误

4.政绩就是领导干部在领导工作中所创造的真实成绩,是其所办的真正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利益有利的事情,是其所办的对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正确 错误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级领导工作中去,首先要实现领导工作科学化。

正确 错误

6.贡献和奉献的意义完全相同,都是为人民做好事。

正确 错误

7.在任何一个国家,精英群体都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正确 错误

8.政绩观是指对创造政绩的主观目的、检验领导工作成效的客观标准、评判领导者优劣的实践尺度、看法和观点。

上一篇:县质监局度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下一篇:有没有学轮滑的启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