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事故后的感想

2024-10-28

爆炸事故后的感想(9篇)

1.爆炸事故后的感想 篇一

天津港爆炸事故后的反思

首先对天津港爆炸事故遇难的人们表示沉痛的哀悼,向牺牲的人民战士致敬!天津港爆炸事故是由危险品引起的爆炸事故,遇难人数达165人,而其中大部分是消防官兵。一个多月过去了,人们齐心协力把这场灾难给消灭了,留下了一幕幕悲伤、感动的场面;另一方面,为了不让悲剧重演,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下来反思这场灾难了呢?通过大量的新闻收集,我总结了以下三点反思:

1、对化学品的监控应该得到完善,大数据、物联网都可以实时跟踪监控;

2、消防员制度应该得到完善,消防人员的技能水平的亟待提高;3消防装备急需升级。虽然我提出的几点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力,但是我相信向这几个方向努力是可以减少灾难,减少伤亡的。下面就这三点我将进行论述,从理论上保证能够减少灾难的发生与伤亡数量。

第一个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通过实时全景监控、主动预警、历史轨迹回放、数据优化分析、多渠道访问集成等功能,并结合到电子锁、移动终端等物联网技术,实现从人、车、货、环境路况以及应急处理等多角度连接和监管,提供危险品运输一体化监控和预警解决体系,从运输到存储,从监测到防患,提高危险品储运的安全性。现代物流如此发达,网上购物如此便捷,大数据如此火爆,而这些技术是不是应该用在危险化学品的监控上呢?

然后是我国消防员制度采用的是兵役化,兵役化将我国消防员职业定义成一种短期的服役职业,这决定了消防员永远年轻也永远经验不足的特点。严重削弱了这个群体本应该具有的反应与处置力,因此也容易出现种种安全问题。此次天津港大爆炸牺牲的战士中,一大部分人是90后,他们新婚不久、他们刚刚拥有小孩,他们刚刚脱离父母,然而他们就把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生命献给了此次的救火行动。我们难免不会不反思,他们是不是有机会生存下来。

最后是关于消防装备的问题,无论是救火设备还是消防员的着装设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落后,在应对化学品爆炸时显得力不从心,消防栓供应不足,设备启动慢,更重要的是消防员身上设备不足,在救火和逃生中不能很好的起到防护作用。由于长期消防员地位低下,经费投资不足,设备升级慢,导致了中国消防员在救火扑火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希望现代社会的高科技能够减少灾难对消防人员的伤害。

中国天津港爆炸是中国消防黑暗的一天,也许会被载入史册,我希望中国的消防在这一天后得到转变,不再让一群18、19岁并且没有救火经验的年轻人冲在火灾最严重的地区。祝福牺牲的消防战士们!和平年代,为国家做出最大牺牲的就是消防官兵。英雄们,你们一路走好!泪水凝成冰点,最后的军礼在烈火中永生!

2.武汉爆炸事件+感想(本站推荐) 篇二

12月1日17时30分许,武汉洪山区雄楚大街建设银行一网点门前人行道上发生爆炸,致2人死亡、15人受伤。案发后,湖北省、武汉市高度重视,要求全力侦破案件,并迅速组成联合破案专班,全面展开侦破工作。公安部刑侦、爆炸等方面专家也专程赴汉指导破案。

16日10时许,专班民警接到群众举报,一名疑似王海剑长像的人在武昌某医院出现。指挥部迅速组织数十名民警快速出击,严密布控,细致摸排,于12时,在医院内发现王海剑,抓捕民警迅速冲上去,实施精确抓捕,将其成功擒获。

我的感想

1、每个人生存在社会上,都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警方高度重视,成功逮捕到了犯罪者,履行了其社会责任。

2、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应承担自己合法的社会责任,所以,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从小遵从法律,不做违法的事情,遵规守纪,做一位品行优良的好学生。

3、社会的环境是存在不良影响的,我们应提高警惕,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对社会不良危害做好防御准备。

4、王海剑这次犯罪已经触犯到法律,不懂法不知法的行为,给社会给人民带来了很坏的影响。24岁是一个花季的年纪,不仅给自己的未来造成了影响也给受害者家庭造成了抹不掉的痛苦,通过这个案件我了解到了生命的重要性。

3.爆炸事故反思范文 篇三

反思一:爆炸>事故反思

今年3月,江西萍乡上栗县“3·11”爆炸事故造成33人死亡、12人受伤。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多次批示,要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问题。但是,萍乡市近期发生的“6·3”事故又造成6人死亡,“8·4”事故更使27人死亡、一人失踪、26人受伤。

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三令五申,江西省也采取了大量防范措施,为何萍乡上栗县安全事故还是频频发生呢?

事出有“因”,因在何处

萍乡市及上栗县对“8·4”事故的最普遍解释是:事出有“因”。

上栗县县长王章龙:“8·4”事故与“3·11”事故有本质区别,这次爆炸事出有因。上栗籍业主黄乐享自80年代就在内蒙古做烟花爆竹生意。他千里迢迢运输和好的药料,等于拉着一个烟花爆竹移动车间。如果按规定不让运出,如果中间有人购买了药,如果不在县城里停放......只要有一个“如果”成立,事故就不会发生在上栗县。

上栗县县委书记黄国钧:“8·4”事故再次暴露了群众的安全意识还是不强。“3·11”事故发生后,我们再三强调安全生产,但群众认识还有很大的差距。业主把药料停放在县城时,也有人提出不能放。但就是没有人举报!如果接到举报的话,执法人员几分钟内就会赶到现场,一切就好办了。

萍乡市委书记刘南方:“3·11”事故发生后,我们对全市烟花爆竹生产环节的安全工作抓得很紧,但相关工作还是没有跟上。“8·4”事故发生的直接诱因是没有预见性。全国各地均在下大力气整治爆竹生产经营秩序,我们没有估计到萍乡市在外从事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的业主和从业人员会将原料、半成品、成品等带回来。这说明我们在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品的安全监管上还存在漏洞。

据了解,上栗县近年发生了大大小小几十起鞭炮烟花爆炸事故,死伤数百人,真正传到外面的却不多。个别干部甚至说,若不是中央直接过问,恐怕“3·11”也会大事化小,小事私了。

有关人士指出,事故造成这么多人员伤亡,这里的个别干部却反复强调三天三夜没有睡觉,强调实际工作如何如何困难,而对死伤者一点内疚与歉意都没有。这至少说明,个别干部还是没有真正把群众的生命财产放在心上,还想在客观上找原因,推卸责任!

江西省委书记舒惠国指出,萍乡市上栗县“8·4”重大事故的发生,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暴露出一些地方在安全工作方面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也说明抓工作落实不够,作风需要进一步改进。

3天一个文件,为何没有遏制爆炸事故

上栗县人多地少,相对贫穷,大力发展烟花爆竹,成为全县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这一现状决定了上栗县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更艰巨,各级干部的责任更重大。

“3·11”事故后,上栗县县委、县政府等部门下发了46个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共召开16次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会议。全县进行了3次时间长、规模大、参检人员多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在过去的5个月里,上栗县每3天就下发一个加强安全工作的文件,每10天就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从形式上看,上栗县对安全生产不可谓不重视,工作不可谓不紧,但为何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呢?

王章龙说,“3·11”事故后,全县关停并转了一大批作坊。上栗县做烟花爆竹已有上千年历史,老百姓种地赚不了钱,就认准做烟花爆竹赚钱。我们大检查,一次警告,两次罚款,第三次强行拉走。可是,老百姓不理解,甚至围攻我们。其实,钱大多数是被业主赚走的,一出事故,政府就得当“孝子”!

8月8日才正式宣布为萍乡市代市长的汪普生说,萍乡市将烟花爆竹清理整顿作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市、县层层检查,进行了为期3个月不漏一厂、不漏一户的拉网式大检查和清理整顿。全市累计检查烟花爆竹企业2871家,下达整改通知书2167张。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问到萍乡市一共有多少家烟花爆竹企业、检查的比例是多少时、如何监控时,萍乡市代市长、上栗县的七八位领导却没有一个能说出来。

“8·4”事故后,江西省省长舒圣佑作了深刻的反思。他指出,在安全大检查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的现象。从各地的汇报材料看,都说自己如何如何深入,进行了地毯式的大检查等等。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不少死角呢?这说明工作中走过场,敷衍塞责。这是严重官僚主义的表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一级骗一级,一级唬一级,结果酿成大祸。

事实上,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各部门以及江西省对安全生产都发了一系列的文件。萍乡市及上栗县也转发了这些文件,但在落实上存在很大的差距。从现有的法规、制度以及县政府的管理措施来看,只要真落实了,上栗县的几次事故完全可以避免。但是,由于检查走马观花,往往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停留在会上,以会议应付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安全生产检查在落实这个关键的环节上,形成“断层”和“真空”。

“3·11”责任人处理了,为何没有产生警示作用

目前,我国对重大事故的责任处理一般由地方主要决定。据了解,在“3·11”事故中,上栗县有28名党政干部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萍乡市及上栗县少数领导干部并没有真正从“3·11”爆炸事故中警醒过来。个别干部曾说,如果不是新闻媒体曝光,如果不是中央和省市各级领导特别关注这起爆炸事故,“3·11”事故充其量是业主自己“私了”,用不着政府费这么大劲去管。对于主管部门领导的失职责任,有关部门或记过了事,或撤消行政职务但保留党内职务,有的甚至调任升迁。即使如此,一些干部还认为处理过重,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萍乡市委书记刘南方说,“3·11”事故的责任处理不存在过重的问题。实质上这样的处理还是比较轻的。你在这个位置,就要承担这个责任。以前对安全的认识没有达到这个高度,现在对此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此间人士注意到,“3·11”事故责任处理是6月才正式向外公布的。记者在4月份向萍乡市纪委一领导询问时,这位领导支支吾吾,就是不肯正面回答。事实上,此时已有近30名干部受到处分。

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处理干部不是目的,只是警示的手段。但各级干部在其位,必须负其责,没有理由推卸责任。被处理的干部口服心不服,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警示的效果。有迹象表明,萍乡市及上栗县一些领导干部对待事故的态度不够坚决,还存在侥幸心理。有的人甚至认为,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不看现在,还看过去。

令人遗憾的是,萍乡市一些干部对安全生产工作产生了畏难情绪。有人说,一个月工资才几百元,这个官不做也罢了,甚至还提出调任别处。有人说,萍乡是烟花爆竹的传统产区,在这里做官,就如腰带上系着火药桶,屁股坐在火山口上,随时都会发生事故。这不是个人主观意志可以转移的,请上级理解。

对此,江西省省长舒圣佑一针见血地指出,出了事故,没有以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依法依纪来处理责任人,尤其是对各级领导的处理失之于宽,强调客观原因,护短、说情,怕得罪人。表面看起来,这样似乎是关心干部,实际是害了干部,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不负责任!

反思二:爆炸事故反思

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仅仅10天后的11月22日,在青岛就发生了中石化输油管道漏油引发的爆燃事件,至11月24日13时,死亡人数52人,失踪人数11人,住院治疗136人。这一事件我们称之为青岛“11·22”事件。

青岛“11·22”事件是国内近年罕见的重大伤亡事件,在央企重大安全事件中也属于极为严重的一次。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天(24日)下午前往青岛看望伤员,并了解情况。虽然最后原因有待于国务院调查组公布,但从公开媒体报道的事故情况看,我们可以拼凑出事件的大致图景:

11月22日凌晨3时许,位于青岛市黄岛区的中石化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泄漏石油混入了市政管网,部分油气随之挥发;上午10时30分左右,在管道公司和黄岛油库清理油污的过程中发生爆燃,多处管道和市政管网发生爆炸。从现场照片来看,青岛“11·22”事件造成的破坏不亚于一次大型恐怖袭击事件,管线爆炸造成沿线居民生活和财产损失巨大。除造成多人死伤之外,管道漏油已流入海洋,造成污染。

对于此次事件,相信刚刚宣布了改革宏图的中央不会轻易放过责任者。然而,此次漏油之后的爆燃事件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事件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深刻反思和>总结。

第一,为什么7个多小时未对公众披露信息并采取疏散措施?从22日凌晨3时发现输油管线破裂漏油到10时30分左右发生爆燃,这期间有7个多小时,中石化和当地政府没有任何疏散或提醒群众的通知和行动。据报道,当地民众反映,早上8点多就闻到明显的油味,但“一直没有人告诉我们出事了,更不知道还这么严重”。青岛市市政府副秘书长郭继山未正面回应此问题,只表示爆燃后才知道漏油实情。青岛海事部门工作人员则表示,中石化未在漏油第一时间报告海事部门,在输油管线漏油事件发生近4小时,海事部门才接到青岛港务局和丽东化工厂的漏油事故报告。

第二,为什么输油管与居民区和主要道路距离如此之近?按照2003年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中规定,原油管道与城镇居民点或独立的人群密集的房屋的距离不宜小于15米,与工厂的距离不宜小于20米,管道中心距公路用地范围边界不宜小于10米、三级及以下公路不宜小于5米。但从现场照片看,有的爆炸管线从居民区中穿过,离居民楼最近只有2、3米距离;部分爆炸管线与主要街道高度重合。此前中石化已反映情况,称当地的输油管线与市政管网存在严重冲突。这种高风险布局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国家相关安全规定没有得到遵守?

高风险布局并不只是中石化的问题,这与当地近年人口迅速增多、发展失序也有关。据报道,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曾在2011年9月和2012年9月发布《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东黄(复)线、东临线隐患整治工程环境信息公告》,称“原本管线所处的郊区现在变为繁华城区,建筑物众多,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陆续被占压,导致管道无法抢、维修,即使一些没有占压的建筑物也离管道较近,无法进行管道防腐层大修。”这意味着,出事的输油管道在两年前就已隐患重重,但在两年内,风险问题却未得到任何改进。

第三,为什么央企近年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简单回顾国内近年重大安全生产事件,大型央企可谓“劣迹”累累。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2013年,中石油、中石化共发生至少6起重大事故,中石油大连公司竟然一连发生4次!很明显,在安全生产领域,重大安全生产事件并不分什么企业所有制,国企的表现极差,并不比民营企业更好。身为资金雄厚、垄断经营的国企,按道理说,应该更舍得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资金,但为什么事故频发仍不能接受教训,在管理上有所改进?这不是简单的管理失误,而是国企制度使然。

第四,国企在安全事件问题上是否仍能享受特殊标准?青岛“11·22”爆炸事件后,如何处理事件引人关注,考验着许多的事情,比如三中全会布局的改革如何展开,未来的国企改革如何进行等。不能不提的是,在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方面,国企与民企一直是双重标准,任何民企但凡出现伤亡事故,企业法人总是在第一时间被控制——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情况严重的还要判刑。而国企总能享受“超国民待遇”,即使责任惊人,也是党内处分了事,大不了撤职。为此,网络上已有舆论呼吁:国企可以垄断商业,但不可垄断司法。

在对“11·22”爆炸事件的调查之后,政策部门应该更深层地思考国企如何改革的问题。安邦(ANBOUND)智库团队过去提出的以共同基金改造国企,是在现实约束下的国企改革解决>方案。安邦(ANBOUND)>方案的一个目的是通过基金控制资本的方式,把政府与直接参与市场的国企拉开距离,在政治上则有效切割矛盾。只要能控制共同基金,就能在保持足够的经济资源的同时,在市场层次上减少一些特殊权力的国企,从而增加一些相对公平竞争、透明运营的市场主体。牺牲一点国企利益集团的利益,可以换来更大的社会满意度和市场满意度,这是值得政府一做的。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石化“11·22”重大爆炸事件在三中全会之后敲响了一记重锤,在反思问题和教训的同时,应该更多思考未来的国企改革应该如何进行。

反思三:爆炸事故反思

11日7时26分,江苏省苏州市一燃气公司办公楼食堂发生爆炸,导致约400平方米办公楼坍塌。

截至12日中午12时记者发稿时,事故已造成11人死亡,9人受伤。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此次事件现场救援及时、消息发布透明、善后处置得当,但仍难掩夺命爆炸背后的种种安全隐患:本当在安全生产中“严防死守”的燃气公司,竟然在自家食堂发生燃气泄漏爆炸事件,安全之殇耐人寻味。

端午节前的突发爆炸

6月11日上午7点半左右,一声爆炸巨响打乱了人们喜迎端午的脚步。记者赶赴现场采访发现,事发地点位于苏州市虎丘区苏州燃气集团下属液化气经销分公司横山储罐场生活区综合办公楼,这是一幢约40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一楼是食堂,二楼是办公室,三楼是办公室、更衣室和会议室。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栋综合办公楼已经坍塌成一片废墟,遍地是破裂的混凝土块,随处可见散落的文件资料和办公用品。现场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燃气味,周围一些建筑物玻璃遭到爆炸冲击波,大部分已破碎。储罐场大院里一片狼藉,树叶被大片打落在地,隔壁汽修厂的卷帘门也被冲击得严重变形。距离爆炸点200米左右的远发金屋商城由于遭到爆炸冲击,屋顶瓦片、多扇玻璃窗被震碎,瓦片将商城内库存的地砖、马桶、浴缸等产品砸碎。

据苏州市公安局相关人士透露,此次办公楼坍塌事故,造成正在楼中的20人被埋。据介绍,横山储罐场分东西两大片区,西区为储罐区,东区南侧分别是加气站和检测站,东区主体区域为这座综合办公楼。“忧中庆幸的是爆炸发生在生活区,未波及堆放燃气罐的生产区,对居民供气没造成影响,也没有引发连环爆炸。而且,因为正逢端午假期,来上班的员工并不多,没有造成更大范围的伤害。”现场一位救援人员说。

火速营救最终仍11死9伤

爆炸事故发生后,江苏省、苏州市有关部门第一时间投入救援。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批示要求全力抢救伤员,迅速查明事故原因。江苏省长李学勇,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等赶赴现场指挥救援。

据苏州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章为民介绍,消防部门当天7点30分左右接警,约7点45分赶到现场,对燃气输送管线实施停气,并对空气进行稀释。经勘查分析,确定坍塌楼房东面为被埋人员集中区域,开始使用生命探测仪由东向西搜救被困人员,很快首批6名被埋人员被抬出废墟;此后经过10小时奋战,于下午5点35分左右将最后一名被埋者找到,并迅速送往医院。

事故现场及周边单位工作人员、附近居民等也自发协助救援。附近居民陆师傅家离事发地只有

一、两百米,他先后协助抬出了4名伤员。“看到有人死伤,也顾不了什么,救人要紧。”陆师傅说。

据统计,此次救援共组织了19辆消防车、520多名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调集2辆挖掘机、2辆吊车,调度8辆“120”急救车,确定苏大附二院、苏州市中医院为救治医院,组织200多名医护人员抢救伤员。12日上午8点半,记者再次来到苏大附二院,现场两位燃气集团工作人员表示,“保证医院用最好的药和最好的医生救治伤者。”

遗憾的是,被埋的20人中,11人因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9人仍在救治中,其中4人收治在ICU病房,目前均已脱离生命危险。

燃气公司管不好燃气:安全生产应警钟长鸣

救援仍在继续,痛定思痛,事故引发的教训值得深刻反思。

据苏州市安监局副局长葛卫介绍,该储罐场食堂有根专供食堂使用的煤气管道,经初步调查,判定事故是由这根煤气管道泄漏导致的爆炸。

苏州居民陈鹏说,燃气公司本该是安全弦绷得最紧的部门,却反而发生燃气泄露事件,让人尤其缺乏安全感,“如果燃气泄露区域出现明火;如果事故波及生产区储备的燃气罐;如果发生次生爆炸,造成更大明火,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然,就这起事故而言,这些“如果”已经不可能发生,但认识到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性仍然十分迫切。相关专家认为,燃气公司的防范工作有待加强,一是阀门装置要勤检查,防止阀门松气,这是泄漏事故的根源;二是加强值班人员力量,保证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三是严格安全工作责任制考核,落实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四是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领导机制和应急预案,保障事件处置的及时有效。

4.燃气爆炸事故案例 篇四

案例1:3月3日14时55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旗峰路中侨大厦四楼,中国石化广东石油东莞分公司内部食堂发生爆炸,造成正在就餐的1名员工死亡,30名员工受伤。

案例2:201月30日正是大年三十。当天上午,西夏小区7号楼天然气泄漏,浓浓的气味弥漫在该楼周围。哈纳斯天然气公司接群众举报后,工作人员立即对7号楼逐户检查,发现该楼3单元101室和4单元102室两住户未经相关部门同意,私自接通天然气使用。其中,暂住于4单元102室的嫌疑人梁某,把新装的天然气管道的气又接到以前报废的天然气管道上造成了漏气,且浓度严重超标,稍见明火就会发生爆炸,严重危害小区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5.锅炉爆炸事故案例 篇五

9月23日上午10时15分,潞宝煤气发电厂厂长指令锅炉房带班班长对尚未正式移交使用的煤气发电锅炉进行点火,随即该班职工将点燃的火把从锅炉南侧的点火口送入炉膛时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3人轻伤。爆炸冲击波还将距锅炉房500m范围内的门窗玻璃不同程度地震坏。

此次爆炸事故是由于炉前2号燃烧器(北侧)手动碟阀(煤气进气阀)处于开启状态(应为封闭状态),致使点火前炉膛、烟道、烟囱内聚集大量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且混合比达到燃爆极限值,因而在点火瞬间发生爆炸。

6.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篇六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有时会面对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总不可避免地需要事先编制应急预案。怎样写应急预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事故风险分析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参见综合应急预案中《不连沟煤矿事故风险分类统计表》。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为了有利于救人和保证救护队员本身安全,避免瓦斯连续爆炸,及时恢复通风系统、查明引起爆炸的真实火源是救灾工作中的技术关键。制定救灾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发生二次事故特别是发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制定防止二次爆炸的措施。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同综合应急预案部分

3.2 不连沟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同综合应急预案部分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4.1.1 危险源的监控方式、方法

4.1.1.1 矿井配有足够的测尘人员和测尘仪器,按规定布置粉尘测点。井下作业场所的总粉尘浓度每月至少测定2次,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测定1次,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4.1.1.2 建立健全综合防尘管理体系,完善综合防尘管理制度,确保所有防尘设施灵敏可靠,使用正常。

4.1.2 煤(粉)尘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4.1.2.1 防止煤(粉)尘沉积和飞扬

4.1.2.1.1 井下要有完善的防尘管路系统,皮带巷防尘管路每隔50m设一个三通阀门,其它巷道防尘管路每隔100m设一个三通阀门,防尘用水必须保持足够的供水量。

4.1.2.1.2 合理配风,在满足最小风速的前提下,选择最佳排尘风速,防止煤尘积聚或飞扬。

4.1.2.1.3 采煤机、连采机、综掘机必须具备有效的内外喷雾装置,各转载点使用防尘罩,达到最佳除尘效果;综采面放煤时架间喷雾必须开启,煤机割煤期间下风侧喷雾装置正常开启。

4.1.2.1.4 防尘洒水管路到位、系统完善。主要进、回风巷道及采掘面按规定安设净化水幕,保证水幕雾化良好,能够全断面封闭。

4.1.2.1.5 采煤工作面上下顺槽必须安设消尘管路,保证供水量、水压满足生产及防尘需求。

4.1.2.1.6 喷雾设施前加装过滤装置,保证水质不致出现堵塞喷咀的现象。通风准备队、各采掘队设专人负责喷雾的`日常检查维护工作。发现雾化效果不好,及时检查供水软管、过滤器、喷咀等部件是否出现堵塞现象,并及时进行维修、更换。转载点进行封闭,下风侧设喷雾,减少煤尘的产生。

4.1.2.1.7 按照综合防尘管理规定各队定期冲洗所负责巷道的积尘。主要进、回风井筒、大巷、盘区主要进、回风巷道每旬至少清扫、冲洗一次积尘;采掘工作面每班冲洗一次;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巷道每天至少清扫、冲洗一次。粉尘污染程度严重,造成风筒、电缆、机电设备、皮带管架等积尘较大时,应安排随时进行清扫、冲洗。

4.1.2.2 防止火源产生

引起煤尘爆炸的点火源很多,主要分为四类,即明火火焰、炽热表面和炽热气体、机械摩擦和撞击火花和电火花。

4.1.2.2.1 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入井、使用灯泡取暖、井下拆卸、敲打、撞击矿灯。井口房、主要通风机房20m范围以内,禁止有明火。

4.1.2.2.2 入井电器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规定,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运电器设备。井下供电要做到 “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

4.1.2.2.3 在摩擦发热的部件上安设过热保护和温度检测报警断电装置。每班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摩擦高温点。避免截割坚硬岩石。为了防止产生摩擦冲击火花,采煤机、综掘机、连采机不得割顶割底。

4.1.2.2.4 加强爆破管理,爆破作业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

4.1.2.3 防止煤(粉)尘事故扩大的措施

优化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各采掘面实行独立通风;入井人员必须配戴压缩氧自救器;在巷道中设置辅助隔爆设施,盘区和主要通风巷道应设置主要隔爆设施,一旦发生煤尘爆炸时能有效阻隔爆炸蔓延,防止其继续传播发展,减少危害。

4.1.2.3.1 主要隔爆水棚的安设位置: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联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等巷道;相邻的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和回风巷道;相邻的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安设主要隔爆水棚。水量要求:按巷道断面计算,不小于400L/m2。

4.1.2.3.2 辅助隔爆水棚的安设位置:在相邻的采煤工作面间、煤层及半煤岩掘进巷道同其相连的巷道间、煤仓同其相连的巷道间、采用独立通风并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其他巷道安设辅助隔爆水棚。水量要求:按巷道断面计算,不小于200L/m2。

4.1.2.4 预警条件

4.1.4.1 防尘供水系统、防尘设施、隔爆设施发生故障,不能正常供水和起到应有作用。

4.1.4.2 采掘工作面和转载点煤尘浓度严重超限。

4.1.4.3 巷道、管线积尘未按规定冲刷,连续积尘厚度超过2mm连续长度超过5m。

4.1.4.4 采掘工作面和转载点煤尘浓度接近爆炸下限(45g/m3)。信息报告程序

同综合应急预案部分应急处置

同综合应急预案部分

6.1 处置措施

1)一旦发生煤(粉)尘爆炸事故,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矿调度室,矿调度室立即通知停止工作、撤人并按顺序通知有关领导和单位。并立即组织灾区及受威胁区域人员佩带自救器按避灾路线撤离现场。

2)发生灾害时,由指挥部下令,调度室通知井下中央变电所及其他有关变电所停止向事故区域供电。

3)立即组织救护队侦查,准确查明事故的性质、原因、范围、遇险人员数量和所在位置,以及巷道通风、瓦斯情况,为制定救灾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救护队员在进入灾区抢救之前,应查明井下发生事故情况,制定控制风流及防止发生连续爆炸的措施。注意检查沿途气体情况、温度变化情况,以确保救灾人员的安全。

4)迅速组织两个救护小队抢救遇难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的小队首先侦察爆炸区域的情况,检查CH4、CO、CO2的含量,按照先抢救重伤、轻伤人员,后抢救遇难者的原则,积极抢救受困人员。在抢救受困人员中,要注意遇难人员的姿势和倒向,做好记录。在抢救中要严禁不佩用呼吸器的人员进入爆炸区域,防止中毒扩大事故。

5)在组织抢救遇难人员的同时,要组织人员迅速恢复爆炸区域的通风。

6)恢复送电时,必须经瓦斯检查员检查送电地区有害气体浓度不超限,向救灾指挥部汇报后,指挥部按照先送风后送电的原则,下令向指定地点逐级送电。

7)如果爆炸区域巷道距离较长、温度高、烟雾大,巷道冒落严重,瓦斯浓度在允许范围内时,可采取安装局部通风机、逐段接风筒、逐段稀释烟雾的方法进行抢救遇难人员,存在高温和高浓度瓦斯时,不得采用此法。

8)救灾过程中,指定专人检查瓦斯和煤尘,观察灾区气体和风流变化情况。当有爆炸危险时,救灾人员必须立即撤到安全地点,采取措施排除爆炸危险后再重新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9)煤尘爆炸后,可能造成巷道和通风设施的破坏,使通风系统紊乱,通风准备队应根据救灾需要及时调整通风系统。

10)有害气体严重威胁回风流人员时,为紧急救人,在进风侧人员已安全撤出的情况下,可采取区域或局部反风,解救回风侧被困人员,但必须经过周密分析,慎重采取行动,避免造成事故扩大。

11)进入灾区发现火源要立即扑灭,若火势大,无法灭火或灭火无效时,应立即予以封闭。

12)当井下发生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每个工作人员应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

13)爆炸后,遇险人员应立即带上自救器,并搀扶不能行走的伤员沿避灾路线迅速撤至新鲜风流中,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等待营救。

14)事故附近人员应尽量了解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利用各种办法向调度室汇报,并通知相关人员了解灾情。

15)现场人员汇报时要讲清时间、地点、遇险人数等,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烟、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等,不可随意推断,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16)积极抢救: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身伤害和损失。

17)安全撤离:撤退方向按避灾路线迅速向安全出口方向撤离。应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撤退时,要注意防护。

18)妥善避灾:如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通路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或利用压风自救装置妥善避灾。避灾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和维持自身的生存条件,延长生存时间,等待救援。

19)冷静、不惊慌,判断事故地点和自己的位置。

20)在进风侧时,迎风撤;在回风侧时,迅速配用自救器,尽快转入进风侧。注意连续爆炸的威胁。

21)注意躲避处的生存条件,有危险时,设法改善,条件允许时可以转移。

6.2 避灾路线

6.2.1 正常通风情况下:

6.2.1.1 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进风顺槽→6煤辅运大巷→副斜井→地面

6.2.1.2 掘进工作面→掘进顺槽→6煤辅运大巷→副斜井→地面

6.2.1.3 其他地点、硐室→6煤辅运大巷→副斜井→地面

6.2.2 若副斜井堵塞或无法通行时:

6.2.2.1 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进风顺槽→6煤辅运大巷→进风立井→地面

6.2.2.2 掘进工作面→掘进顺槽→6煤辅运大巷→进风立井→地面

6.2.2.3 其他地点、硐室→6煤辅运大巷→进风立井→地面

6.2.3 反风情况下:

6.2.3.1 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6煤回风大巷→总回风巷→回风立井→地面

6.2.3.2 掘进工作面→掘进顺槽→6煤回风大巷→总回风巷→回风立井→地面

6.2.3.3 其他地点、硐室→6煤回风大巷→总回风巷→回风立井→地面

6.2.4 当井下发生灾害,造成采掘工作面顺槽或主要大巷等巷道受损堵塞通道而无法撤离时,应在调度室的统一指挥下,及时进入井下的临时避难硐室和永久避难硐室进行避灾,等待救援。应急保障

7.1 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存放

矿井地面供应站、地面消防材料库和井下消防材料库要按规定配备工具、消防器材和工程材料,定期由调度室牵头负责监督检查、物供部负责物资补充,确保应急物资能够满足应急需要。物供部和调度室要保证应急物资的储备量,不能随意挪用,要定期检查维护。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都要明确。(参照消防材料库清单附件三)。

7.2 应急抢险救灾物资设备调运方式

当现场应急物资和设备供应不能满足需要时,请求指挥中心迅速下达命令,由物资供应中心调用各种排水、供电、开关、电缆等机电设备,进行抢险救灾。

7.3 自救器管理

井下作业人员随身携带压缩氧自救器,由通风准备队管理、维护、校验。

7.4 急救设备管理

医务室要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设备和技术人员,提高医务室应对事故的救治能力。

7.5 交通运输保障

7.关于爆炸事故的报告 篇七

关于七道泉子五井口粉尘爆炸事故的报告

莲花煤矿集团公司:

2013年5月22日,七道泉子五井口发生了粉尘爆炸事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013年5月22日10时05分左右由于当时正处于生产作业时间,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导致经济损失达到120万元人民币。

事故发生后,本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安排相关善后工作,并查明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安全监督工作不到位,操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本部门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并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及对不合格人员进行排查和培训。

专此报告。

8.锅炉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篇八

XX分公司XX油库XX锅炉于20xx年投入使用,该锅炉为卧式外燃三回程水火管混合式锅炉,在锅筒内布置两束火管,炉膛左右两侧装有光管水冷壁,采用轻型链条炉排,实现机械加煤。

锅炉采用自然循环,回水由供暖系统中的循环水泵送往锅炉,并由回水总管分一支通往省煤器。经省煤器的回水加热后进入锅炉热水出口后的混水器内,热水混合后送至热网。

二、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1、XX分公司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分公司经理、副经理及储安科、综合办、业务科、服务中心等部门的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组成。

总指挥:(经理)

副总指挥:(副经理)

(副经理)

成员:

2、应急组织机构由消防灭火组、抢险抢修组、物资供应组、交通运输组、警戒疏散组、医疗救护组、通讯联络协调组等7个小组组成。

3、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组织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预案的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事故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事故状态下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救援。

4、应急职责

(1)总指挥:负责宣布应急状态的启动和解除,全面指挥调动应急组织,调配应急资源,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作好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若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3)消防灭火组(XX、XX):发生重大火灾或其它重大突发事件时,立即赶到事故现场进行火灾扑救或应急抢险。

(4)抢险抢修组(XX、XX):应急状态下,扑救火灾、设备维修、设备复位,制定安全措施,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5)物资供应组(XX、XX):负责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如设备零配件、工具、沙袋、铁锹、消防泡沫、水泥、防护用品等。

(6)交通运输组(XX):负责交通车辆的保障。

(7)安全警戒疏散组(XX):负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道路畅通;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

(8)医疗救护组(XX):负责联系医疗机构;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组织现场抢救伤员。

(9)通讯联络协调组(XX):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通讯联络,保证通讯畅通,负责各小组之间的协调以及与外部机构的联系、协调。

三、应急预案的`启动

当XX分公司XX油库锅炉发生爆炸时,启动该套应急程序。

四、应急程序

(一)报警

1、当XX分公司XX油库锅炉发生爆炸时,第一发现人立即找就近的电话,拨打XX油库报警电话XX,以及油库报警电话XX,向消防值班人员说明事故地点、事故类型等事故概况。

2、通过电话向应急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

3、事故如发生在夜间或节假日,报警人员向行政值班人员报警,由行政值班人员向总指挥及副总指挥报告事故情况。

应急联系电话一览表

XX油库报警电话

XX油库报警电话

XX消防支队电话

XX消防支队电话

XX消防支队电话

XX医院电话

XX医院电话

急救中心电话

120

油库值班电话

消防泵房电话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联系电话:

经理(XX):

(办公室)

副经理(XX):

(办公室)

副经理(XX):

(办公室)

XX:

(办公室)

综合办主任(X):

(办公室)

储安科科长(XX):

(办公室)

储安科科长(XX)

(办公室)

质检中心主任(XX)

(办公室)

消防队长(XX)

(办公室)

XX消防队长(XX)

(办公室)

油库安全员(XX)

(办公室)

服务中心主任(XX)

(办公室)

车队队长(XX)

(办公室)

储运组班长(XX):手机号

储运副组班长(XX)

:手机号

修理组组长(XX):手机号

电工班长(XX):手机号

物资采购(XX):手机号

XX(办公室)

消防队长(XX):手机号

计量中心主任(XX):手机号

泵房班长(XX):手机号

(二)接报

1、消防值班人员、行政值班人员、总指挥、副总指挥为接报人员。

2、接报人员应问清报告人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问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原因;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做好电话记录。

(三)组建救援队伍

1、应急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所有成员到达事故现场。

2、应急领导小组各位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起本组的工作人员及抢险装备,然后赶往事故现场,向现场总指挥报到,接受任务,了解现场灾害情况,实施统一的救援工作。

(四)设立临时指挥部及急救医疗点

1、各救援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选择有利地形设立现场指挥部及医疗急救站。

2、各救援队伍尽可能靠近现场指挥部,随时保持与指挥部的联系。

3、指挥部、各救援组、医疗组均应设置醒目的标志,悬挂旗帜,方便救援人员和伤员识别。

(五)抢险救援

进入现场的各支救援队伍要尽快按照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开展救援工作。

1、现场指挥部:尽快开通通讯网络;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和危害程度,制定救援方案;根据事故灾情严重程度,决策是否需要外部援助;组织指挥救援行动。

2、着火源控制

消防人员穿着消防服进行火灾扑救,如果火势过大,就将着火点分割,

分片进行扑救。

(六)现场警戒

1、警戒疏散组根据划定的危害区域做好现场警戒,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在警戒区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禁止其他人员及车辆靠近。

(七)现场医疗急救

1、医疗救护组在事故初起阶段就应与兰化医院、兰炼医院联系,说明事故情况及人员伤亡情况,做好紧急救护的准备。

2、医疗救护组必须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在现场进行处理急救,急救时按先重后轻的原则治疗。

3、经现场处理后,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4、送医院时作好伤员的交接,防止危重病人的多次转院。

触电急救、油气中毒急救、烧伤急救、外伤处理见附件。

(八)疏散撤离

1、事先设立安全区域。

2、警戒疏散组组织和指挥引导污染区人员撤离事故现场。

五、附件

附件:触电急救法、烧伤烫伤急救法、创伤急救法

附件:

一、触电急救

1、脱离电源

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为使触电者与导电体解脱,最好用一只手进行。如果电流通过触电者入地,并且触电者紧握电线,可设法用干木板塞到身下,与地隔离,也可用干木把斧子或有绝缘柄的钳子等将电线剪断。剪断电线要分相,一根一根地剪断,并尽可能站在绝缘物体或干木板上。

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

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紧跳跃地接近触电者)前,不能接近断线点至8—10米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伤人。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亦应迅速带至8—10米范围以外后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立即就地进行急救。

救护触电伤员切除电源时,有时会同时使照明失电,因此应考虑事故照明、应急灯等临时照明。新的照明要符合使用场所防火、防爆的要求。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急救。

2、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醒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秒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3、心肺复苏法:

触电伤员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a.通畅气道;

b.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c.胸外按压(人工循环)。

4、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指捏住伤员鼻翼,救护人员深吸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1.5秒。如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将伤员嘴唇紧闭,防止漏气。

5、胸外按压

使触电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立或跪在伤员一侧肩旁,救护人员的两肩位于伤员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手指翘起,不接触伤员胸壁;

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3—5厘米(儿童和瘦弱者酌减);

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的离开胸壁。按压必须有效,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搏动。

操作频率:

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

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气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

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6、抢救过程中伤员的移动与转院:

A)心肺复苏法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不要为方便而随意移动伤员,如确需要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

B)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医院时,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平硬阔木板,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法抢救,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能终止。

二、创伤急救

1、创伤急救的基本要求

创伤急救原则上是先抢救,后固定,再送医院,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做好保护伤员措施后送医院救治。

抢救前先使伤员安静躺平,判断全身情况和受伤程度,如有无出血、骨折和休克等。

外部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而休克。外观无伤,但呈休克状态,神智不清,或昏迷者,要考虑胸腹部内脏或脑部受伤的可能性。

为防止伤口感染,应用清洁布片覆盖。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更不得在伤口内填塞任何东西或随便使用药。

搬运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运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搬运中应严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

2、止血

伤口渗血:用较伤口稍大的消毒纱布数层覆盖伤口,然后进行包扎。若包扎后仍有较多渗血,可再加绷带适当加压止血。

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鲜红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血量。

用止血带或弹性较好的布带等止血时,应先用柔软布片或伤员的衣袖等数层垫在止血带下面,再扎紧止血带以刚使肢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上肢每60分钟,下肢每8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min开始扎紧与放松的时间均与书面标明在止血带旁。扎紧时间不宜超过四小时。不要在上臂中三分一处和腋窝下使用止血带,以免损伤神经。若放松时观察已无大出血可暂停使用。

高处坠落、撞击、挤压可能有胸腹内脏破裂出血。受伤者外观无出血但常表现面色苍白,脉搏细微,气促,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等休克状态,应迅速躺平,抬高下肢,保持温暖,速送医院救治。若送院途中时间较长,可给伤员饮用少量糖盐水。

三、烧伤、烫伤急救

1、对危重的伤员,特别是对呼吸、心跳不好或停止的伤员立即就地紧急救护,待情况好转后再送医院。

2、烧伤急救就是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灭火,使伤员尽快脱离热源,尽量缩短烧伤时间。

3、伤员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伤口全部用清洁布片覆盖,防止污染。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布片消毒纱布覆盖送往医院。

4、对爆炸冲击波烧伤的伤员要注意有无脑颅损伤,腹腔损伤和呼吸道损伤。

9.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救援知识 篇九

一、瓦斯爆炸事故危险性分析

瓦斯爆炸事故是煤矿最严重的事故灾难之一,易造成群死群伤、矿毁人亡。爆炸慧产生高温火焰(温度可达2000Co)爆炸冲击波(最高1、2Mpa),并伴随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爆炸生成的高温高压冲击波,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支架损毁、顶板冒落、通风构筑物破坏,引起矿井通风系统紊乱。爆炸生成的有毒有害气体,伴随风流蔓延,导致较远距离人员伤亡。爆炸在一定条件下会诱发火灾,引发二次及多次爆炸,爆炸冲击波卷扫巷道积尘,可能引发煤尘爆炸连锁反应,造成更大的灾难性事故。

二、瓦斯爆炸事故易发生的地点

瓦斯爆炸事故一般多发生在采掘工作面等井下作业地点。采煤工作面一般发生在回风隅角、巷道冒高处。掘进工作面一般发生在迎头、巷道冒高处及停风时段。引爆火源多为爆破火源、电气火源及摩擦火源。个别采空区科或者盲巷由于封闭不及时、不严密而形成的瓦斯积聚,引起瓦斯爆炸或瓦斯燃烧。

三、事故可能出现的季节

瓦斯事故与瓦斯涌出有一定的关系,一般随季节性变化而引起大气压变化,从而造成瓦斯涌出发生变化。在年末和节假日期间,由于人的心理因素影响,可能较平常出现更多的违规现象,使爆炸事故有一定的增加。

四、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

火灾、水灾、动力灾难发生状态突变前,媒体有一定预兆煤体有一定预兆。但瓦斯爆炸本身无预兆,是突发性灾难。由于爆炸燃烧波与冲击波传播过程中,两波前锋存在不断增加的距离。救援队员实践中发现风流突然静止,有颤动,耳鼓膜有震动,即感觉冲击波的影响。

瓦斯爆炸三要素(既瓦斯达到5~16%的爆炸界限、存在引爆火源和井下空气中氧气含量在12%以上时)是否发生瓦斯爆炸的条件。井下可能引爆瓦斯的火源较多,明火、爆破火源、电气火花、静电火花、炙热的金属表面等。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无法杜绝火源的产生,因此在瓦斯超限达到爆炸界限时,就有可能遇到火而爆炸。

五、科(队)、班(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职责(1)科队长、班(组)长是本单位(区科、组)应急管理的负责人,对本单位所有作业和作业人员的应急管理承担责任。负责本单位应急组织工作和应急责任制的制定,承担应急管理教育和宣传培训任务。

(2)发生灾难,现场跟班的科队长或班(组)长是自救互救负责人,是避灾的现场指挥者。

(3)现场跟班的科队长或班(组)长和所有现场人员承担向信息中心调度中心汇报灾情的义务。要注意观察灾情的变化,查清灾区人员情况,组织灾区人员避灾和撤离。向指挥部汇报灾区区情况和事故前的相关现场作业情况。

(4)现场瓦检员或其化安全检企人员要协助现场跟班的科队长或班(组)长查清灾情,判断情况,定期检查瓦斯和和一氧化碳浓度。

六、关键岗位和个人职责(1)现场有关人员

A、瓦斯检查员:负责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过《规程》规定时,立即通知现场人员,停止工作,并向救灾指挥部汇报。

B、放炮员:严格按火工品管理规定,领取、储存、使用、爆破材料,20m范围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装药放炮,放炮时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C、安检员:严禁与处理事故无关的人进入灾区区,严格监督灾区区的人员中否按章操作,如违者立即停止工作。

D、钻探工、探水工、电气工、各类司机、采煤工、掘进工、支架工支护工、监测监控系统维护人员、井下通信维护人员等都是煤矿井下作业的关键岗位和个人,以上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对应的岗位责任制。

(2)发生灾害事故,相关的责任岗位和个人,应承担第一时间向矿信息中心调度中心汇报和义务,判断事故的准确地点、原因、影响范围,提出抢救和处置的建议。

(3)根据自身的岗位特点,领先工作岗位经验依靠工作岗位经验,第一时间一出和判断事故预兆第一时间发现和判断事故预兆,及时报告预警信息,必要时要带领人员撤出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区域。

(4)发挥自已的岗位技能,协助现场指挥者进行自救、互救和避灾,完成灾害区域区域的内人员的安全撤离。

七、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1)现场班队长、跟班干部要立即组织人员正确配带好自救器;引领人员按避灾路线到达最近新鲜风流中。

(2)第一时间向矿信息中心调度中心报告事故地点和现场灾难情况,同时向所在单位值班员报告。

(3)安全撤离时要正确配带好自救器。撤离时要快速、镇静、有序、低行。(4)如巷道中的避灾路线指示牌破坏或迷失行进的方向,撤退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巷道方向撤退。

(5)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援人员的注意。

(6)在撤退途中听到或感觉到爆炸声或有空气震动冲击波时,应立即背向声音和气浪传来的方向应立即背向声音和气浪传来的方向,脸向下双手置于身体下面,闭上眼睛迅速卧倒,头部要尽量放低。有水沟部分尽量遮盖,以防火焰和高温气体灼伤皮肤。

(7)在安全出口均被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进行避灾,以等待救援人员的营救。

(8)进入避难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文字、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于救援人员实施救援。

(9)如硐室内有压风设施,应设法开启压风进行自救。要有规律地不间断敲击金属物、顶帮岩石,发出呼救联络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指示避难人员所在的位置。

(10)矿信息中心调度中心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向矿值班报告,并按矿应急预案程序向矿长、总工程师等人员报告。

(11)矿信息中心调度中心在接到事故报告后,还要通知有关单位的人员清点事故灾难地点工作人员。通知相关单位的人员集中待命。

(12)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对于窒息或心跳呼吸骤停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复苏方法为:立即将伤员移至新鲜风流中,使之尽快与有毒有害气体隔离,将口中妨碍呼吸的东西去除并将衣领、腰带和上衣解开,脱掉胶靴使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不致受阻,对窒息者进行人工呼吸。对出血伤员,要先止血后搬运动对骨折伤员,要先固定后搬运。

八、注意事项

(1)佩带自救器呼吸时会感到稍有烫嘴,这是正常现象不得取下防护装具,以防中毒。

(2)救援队员救援时必须配戴呼吸器,必须侦查灾区区有无火源,避免再次引发爆炸的危险。

(3)救援队员进入灾区区探险或救人时要时刻检查氧气消耗量,保证有足够的氧气返回。

(4)抢险救援期间不得停止井下压风,以供灾区区人员呼吸。

(5)掘进工作面发生爆炸或火灾时,正大运转的局部通风机,不可随意停止,对已停运的局部通风机,不得随意启动。

(6)做好灾区区现场保护工作,除救人和处理险隋等紧急情况需要除救人和处理险情等紧急情况需要,不得破坏现场。如确实需要移动,要做好记录。

九、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

井下灾害事故发生后,一般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事故发生后在场人员一定要头脑清醒、沉着、冷静,要尽量了解判断事故发生地点、性质、灾害程度和可能波及的地点,要充分利用附近的电话或派出人员迅速将事故情况向领导或调度室汇报。遇到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要迅速背向空气震动的方向、脸向下卧倒,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吸入大量有毒气体;与此同时要迅速戴好自救器,选择顶板坚固、有水或离水较近的地方躲避。

(一)发生事故时在场人员的行动原则

1、及时报告灾情:发生灾变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地向事故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现象,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不能凭主观想象判定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2、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实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荒失措,严禁各行其是和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的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顶板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3、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器具;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己的风格,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照料好伤员和年老体弱者;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4、妥善避灾:如无法撤退(通路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切忌盲动。

(二)自救器的使用

1、自救器有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种类型:过滤式自救器是利用装有化学氧化剂的过滤装置将有毒有害空气氧化成无毒空气供佩戴者呼吸用的保护器。使用于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灾害。该种仪器仅能防护火灾、爆炸事故中的一氧化碳,不能用于盲巷侦察,但是,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灾区人员遇难者有98%是因一氧化碳中毒,因此,该种仪器在这两类灾害中已满足自救要求,加之该类仪器体积小,重量轻(是隔绝式的1/2),价格低而被广泛使用。隔绝式自救器是利用化学生氧或压缩氧气,供矿工从灾区脱险用的呼吸保护器,可应用于各种灾害环境,与过滤式自救器相比,体积和重量为过滤式的两倍多,长时间携戴显得困难,价格贵。综合考虑,目前,低瓦斯矿井配过滤式的较多,高瓦斯矿配隔绝式。

2、自救器的佩戴使用:自救器是井下发生灾害时,灾区人员佩带逃生的专用装备,非灾害情况下禁止打开,也不允许随意佩带进入盲苍。当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时使用应注意:1.戴上自救器后,外壳逐渐变热,吸气温度逐渐升高,表明自救器工作正常。绝不能因为吸气干热,而把自救器拿掉。2.化学氧自救器佩戴初期生氧剂放氧速度慢,如果条件允许(没有爆炸、被烧、被埋、被堵危险时),应尽量缓慢行走,等氧气足够呼吸时再加快速度。撤退时最好按每小时4km—5km速度行走,呼吸要均匀,千万不要跑。3.佩戴过程中口腔生产的唾液可以咽下,也可任其自然流入口水盒降温器,决不可拿下口具往外吐。4.在未达到以可靠的安全地点前,严禁取下鼻夹和口具,以防有害气体毒害。

(三)避难硐室

避难硐室是供矿工在遇到事故时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设施,分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事先设在井底车场附近或采区工作地点安全出口路线上,在突出矿井必须设置永久避难硐室,非突矿井很少达到该要求。临时避难硐室是利用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由灾区避灾人员临时就地取材构建的。所以应在这些地点事先备有所需的木材、木桩、粘土、砂子、砖等材料,还应装有带阀门的压风管。若无上述材料时,避灾人员就用衣服和身边现有的材料临进构筑,以减少有害气体侵入。临时避难硐室机动灵活,修筑方便,正确利用它,往往能发挥很好避难待救作用。

在避难硐室内避难注意事项:1.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有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队发现。2.待救时要保持安静,不急躁,尽量俯卧于巷道底部,以保持精力,减少氧气消耗,并避免吸入更多的有毒有害气体。3.硐室内只留一盏矿灯照明,其余矿灯全部关闭,以备再次撤退时使用。4.间断敲打铁器或岩石等发出呼救信号。5.全体避灾人员要团结互助,坚定信心。6.被水堵在上山时,不要向下跑出探望。水被排走露出棚顶时,也不要急于出来以防CO2、H2S等气体中毒。7.看到救护队员后,不要过分激动,以防血管破裂。8.待救时间长遇救后,不要过多饮用食品和见到强光,以防损伤消化系统和眼睛。

(四)灾害事故时避灾自救互救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防止瓦斯爆炸时遭受伤害的措施具体方法是: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以降低身体高度,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并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肉体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爆炸后,要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弄清方向,沿着避灾路线,尽快撤退到新鲜风流中。若巷道破坏严重,不知撤退是否安全时,可以到棚子较完整的地点躲避等待救护。

紧急避灾撤离事故现场时,要迎着风流、向进风井口撤离,并在沿途留下标记。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要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躲避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暂避,在硐室外留下明显标记,并不时敲打轨道或铁管发出求救信号。撤离路线被封堵时,不要冒险闯过火区或泅过被水封堵的通道。为了确保自救和互救的有效,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每个入井人员都必须熟知以下内容:1.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2.熟悉矿井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3.掌握避灾方法,会使用自救器;4.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现场急救的操作技术。

(五)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防止瓦斯爆炸时遭受伤害具体方法是: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以降低身体高度,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并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肉体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爆炸后,要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弄清方向,沿着避灾路线,尽快撤退到新鲜风流中。若巷道破坏严重,不知撤退是否安全时,可以到棚子较完整的地点躲避等待救护。

2.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与互救

如发生小型爆炸,掘进巷道和支架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矿工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佩戴好后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其佩戴好自救器,帮助撤出危险区。不能行走的伤员,在靠近新鲜风流30~50m范围内,要设法抬运到新风中;如距离远,则只能为其佩戴自救器,不可抬运。撤出灾区后,要立即向矿领导或调度室报告,派矿山救护队抢救。如发生大型爆炸,掘进巷道遭到破坏,退路被阻,但遇险矿工受伤不重时,应佩戴好自救器,千方百计疏通巷道,尽快撤到新鲜风流中。如巷道难以疏通,应坐在支护良好的棚子下面。或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相互安慰、稳定情绪,等待救助,并有规律地发出呼救信号。对于受伤严重的矿工,也要为其佩载好自救器,使其静卧待救。

3.采面瓦斯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与互救

如采面发生小型爆炸,进、回风巷一般不会被堵死,通风系统也不会遭到大的破坏,爆炸所产生的CO和其它有害气体较易被排除。在这种情况下,采面爆源进风侧的人员一般不会严重中毒,应迎着风流退出。在爆源回风侧的人员,应迅速佩戴自救器,经安全地带通过爆源到达进风侧,即可脱险。4.现场救援具体措施

(1)选择最近的路线,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人员最多的地点实施侦察、救援。一是沿回风方向进入灾区;二是沿进风方向进入灾区。选择哪条路线进入灾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救护力量少时,要沿进风方向进入灾区,因为在空气新鲜的巷道行进,对保持救护队的战斗力,减少队员的体力消耗有利。如果瓦斯爆炸后,进风巷道垮塌、冒顶和堵塞,一时难以清理、维修,也可沿回风方向进入灾区,但在回风中行进,受烟雾和有毒有害气体的威胁,救护队员的行进速度较慢,但是回风方向往往也是遇险人员较集中的地点,救护力量较为充足时,可以同时从进、回风两侧派救援人员进入。

最先到达事故矿井的救护队,担负抢救遇险人员和灾区侦察任务,在煤尘大、烟雾浓的情况下进行侦察时,救护队员应沿巷道用探险棍分段式前进,队员之间要用联络绳联结,发现可能救治的遇险人员,应积极抢救并迅速救出灾区;发现已死亡的遇难人员,应标明位置,继续向前侦察,侦察行进中,应在巷道交叉口设立明显的路标,防止返回时走错路线,侦察工作要仔细认真,凡走过的巷道要标注留名,并绘出侦察线路示意图,除抢救遇险人员外,还应明确分工,特别是火源、瓦斯浓度以及爆炸点的情况,顶板冒落范围、支架、水管、风管、电气设备、局部风机、通风构筑物的位置、倒向,爆炸生成物的流动方向及其蔓延情况,灾区风量分布,风流方向,灾区气体成分等,并作好记录,供救灾指挥部研究制定全面的抢救方案;小队应按规定时间原路返回,如果不能原路返回,应取得负责侦察任务指挥员的同意。如果没有按时返回或通讯中断,待机小队要立即进入实施增援。第二个到达事故矿井的小队应配合第一小队完成抢救人员和侦察灾区的任务,或是根据指挥部的命令担负待机任务,待机地点应选在距灾区最近,有新鲜空气处,做好紧急救援的准备工作。

(2)迅速恢复灾区通风 在确保救援人员绝对安全的情况下,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迅速恢复灾区的通风,排除爆炸产生的烟雾和有毒气体,让新鲜空气不断供给灾区,是抢救遇险人员最有效的方法,但在恢复通风前,必须查明有无火源存在,否则会再次引起爆炸。恢复掘进巷道的通风,建议采用“一次恢复,远距离启动”的办法,具体操作是: 由救护队员戴机在巷道内接好风筒之后,(由于巷道内缺氧,即使有高浓度瓦斯存在、有火源存在,也不会爆炸)所有人员撤至安全区域,实行远距离启动局部通风机恢复通风,既使有再次爆炸的可能,也能确保救灾人员的安全。恢复通风设施时,必须遵循“先大后小,先主后次”的原则首先恢复主要的和容易恢复的通风设施。损坏严重,一时难以恢复的通风设施可用临时设施代替。恢复独头通风时,除将通风机安装在新鲜空气处外,还应按照排放瓦斯措施的要求进行。

(3)清除灾区巷道的堵塞物 瓦斯爆炸后发生的冒顶,造成巷道的堵塞,影响救护队员进行侦察抢救时,应事先考虑清理堵塞物。若巷道堵塞严重,救护队员在短时间不能清除时,应考虑其他恢复通风救人的可行方法,同时要恢 40复堵塞区外的通风,其他救护队员要负责监护并做好进入灾区抢救遇险人员的准备工作。

(4)扑灭爆炸引起的火灾 为了抢救遇险人员,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在灾区内发现火灾或残留火源,应立即扑灭,火势很大,一时难以扑灭时,应设法阻止火焰向遇险人员所在地点蔓延,特别是火源地点附近有瓦斯积聚的场所。火势特大,并有引起瓦斯爆炸危险,用直接灭火法不能扑灭,并确认火区内遇险人员已经死亡,可考虑先对火区进行封闭,控制火势,待火灾熄灭后,再寻找遇难人员尸体。

上一篇: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改变分税制下一篇:diy蛋糕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