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英语期中考试书面表达考试题

2024-10-23

高三英语期中考试书面表达考试题(精选12篇)

1.高三英语期中考试书面表达考试题 篇一

1. 全部倒装

就是将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全部置于主语之前。全部倒装通常用于:

(1)here, there, now, then, thus等副词置于句首时

Then came the chairman. 那时总裁来了。

Here is your letter. 你的信。

(2)表示运动方向的副词或地点状语置于句首时

Out rushed a missile from under the bomber. 轰炸机肚底下窜出一枚导弹。

Ahead sat an old woman. 前面坐着一个老妪。

注意:

①主语必须是名词,而不能是代词。

②谓语动词通常是be, come, go, lie, run等表示来去或状态的动词。

③谓语动词的时态通常是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2. 部分倒装

就是指将谓语的一部分如助动词、情态动动词或be移到主语前。如果句子的谓语中没有这类词,则在主语前加助动词do, does或did,谓语动词用原形。部分倒装用于:

(1)否定或半否定的词语,如no, not, never, seldom, little, hardly, at no time, in no way, not until…等位于句首时。

Never have I seen such a performance. 从未见过如此糟糕的表演。

Nowhere will you find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无论如何你不会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

Hardly had she gone out when a student came to visit her. 她刚出门,就有个学生来访。

No sooner had she gone out than a student came to visit her. 她刚出门,就有个学生来访。 Not until the child fell asleep did the mother leave the room. 母亲一直到孩子入睡后离开房间。

注意:①hardly…when…, no sooner…than…或not only….but also…中,都是前一句倒装,后句不倒;②not until…后接时间状语从句时,从句不倒,主句倒。

2.高三英语期中考试书面表达考试题 篇二

一、学生方面失分原因

高考书面表达的最高要求是:语言基本无误, 行文连贯, 表达清楚。从学生方面来看, 以下问题比较突出。

1. 单词错用。

不能正确使用单词, 只根据单词汉语意思写句子, 对一些常用词语的区别、适用场合、习惯用法、固定搭配等不熟悉, 甚至有些学生在书面表达时不顾词性, 选词造句上受汉语影响较深, 以汉语思维去表达。

2. 语法错误明显, 意思表达不清。

在写作时, 有的学生文章前后时态不一, 不能正确表达思想。英语谓语变化多, 时态、语态、语气的语法概念规定英语动词须根据语意加以变化, 加之英汉在动词意义上有差别, 学生用英语写作时就很容易出错。

3.语言不地道, 行文不流畅。

有的学生在写作时, 不遵循英语句式要求, 习惯拼凑中国式英语, 或主要句子成分不全。

4. 文章逻辑性不强或缺乏逻辑性, 个人观点空洞。

有的学生纯粹是为了凑足词数, 文章读来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东一句西一句, 缺乏对整篇文章结构的把握。

5. 书写不规范。

由于学生平时书写不规范或考试时时间紧张, 他们在高考写作时, 乱涂乱改, 字迹潦草, 难于辨认, 这直接给阅卷者留下一个很坏的印象, 得分自然就很低了。

二、教师方面原因

从教师方面来看, 在英语写作的教学中还存在需改进之处。

1.许多教师在作文批改上只注重句法, 在指导学生写作和批改作业时只把注意力放在短语、句法结构的正确性上, 而忽略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 使得学生在面对不同体裁的写作时无从下手。

2.写作训练在操作上疲于应付, 忽略阶段性。大多数学校都在高一、高二阶段安排零星的写作训练, 没有什么系统性训练计划, 直到高三题型复习阶段才正式将其提到议事日程。这种训练方式违背了英语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培养原则, 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应对策略

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 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 训练的时间不是很多, 要想在仅有的一年时间里让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有所提高, 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那么如何利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狠抓词汇, 打牢基础。

很多学生对单词的记忆不够牢固, 这就要求学生学习词汇时, 要注重它们的运用, 注重它们的词性。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句子的分析,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汇、掌握词汇。

2.熟练掌握英语基本句型。

让学生牢记五种基本句型。掌握句型模式对那些基础差、写出的句子“缺胳膊少腿”的学生会大有裨益。对于基本句型可以采取连词成句、情景造句、课文要点翻译等练习方式加以巩固。此外, 还要复习一些基本的复合句, 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因为高考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比如要求学生能应用较多的语法或较复杂的结构, 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等。

3.将语篇分析纳入课文教学之中。

高中英语课堂都以课文教学为主, 因此,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则需要将语篇分析纳入课文教学之中, 结合课文教学抓住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难点和关键。对课文进行复述时, 可指导学生以改写、缩写的形式做与课文有关的完形填空题, 以此培养学生判断和推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语篇衔接手段的敏感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4. 学生习作的批改和讲评。

在教学中, 对学生习作的批改和讲评是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合理、有效的批改和及时讲评既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还能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指导学生修改初稿的方法时, 教师对典型的错误可采用面批的方式;对于表达不当等较严重的语言问题, 可采取个别指导与集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修改。修改时, 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改错, 找出写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典型错误的根源。

总之, 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要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高三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 除了平时老师的指导外, 主要靠自己多练多记, 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以认真的写作态度对待每一次练习, 掌握一些高级词汇, 会用一些复杂句型, 灵活运用各种句式, 扎实地进行每一次整体性习作, 那么在高考书面表达中取得好成绩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李德宝.浅谈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的失分原因及应对策略[J].英语通, 2007 (4) .

[2]邹鼎根.高三英语书面表达的教学探讨[J].中学教育, 2004 (10) .

3.浅谈高三英语书面表达教学 篇三

一、高三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李政涛教授在《当代教学设计中的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一文中分析指出,不合理的教学设计之所以广泛存在,是因为缺少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教师在思维方式上可能表现出如下特征:割裂思维、点状思维、单向思维、抽象思维。上述思维瓶颈,在高三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具体表现为:

1.从理论方面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听、说、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部分教师未能真正理解或缺乏对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内在联系的理论指导,孤立地进行某一项能力的培养,四者不能融为一体。

2.信息上注重输入,忽略提取。教学上如果一味强调听、读的输入,而忽略了说和写的信息提取,所习得的语言信息则成为一潭死水,语言组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受到了限制。

3.表达上只注重句法,忽略章法。许多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和批改作业中只把注意力放在几个短语、句法结构的正确性上,而忽略了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等及语言组织和运用的思维训练,也就忽视了外语能力素质的培养。

4.指导上实行“包办”,忽视点拨。学生对写作练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不做进一步的考究和改正。这样,部分老师出于“好心”,或为保险起见,想给学生更明确的更正。这样的“包办”正中学生的下怀,助长他们懒惰习惯的形成,致使学生丧失思考、推敲、更正、重组、谋篇的思维训练过程。

5.操作上倾向“抱佛脚”,忽略阶段性。大多数学校都是在高一、高二阶段安排零星的写作训练,没有什么系统性,甚至将书面表达训练束之高阁,直到高三才正式将其提到议事日程,总是令人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可见这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训练方式,违背了外语教学中循序渐进的思维及能力的培养原则,其不良结果是可以想象的。

二、整体意识与结构意识在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的运用

1.整体意识与结构意识概念

要了解整体意识与结构意识在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的运用,我们首先要了解整体意识与结构意识的概念。从李政涛教授《当代教学设计中的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一文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教学中的整体意识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整体意识”的形成,突破点就在于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将“教学”看作是一个单位,一个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人为地割裂开来。所以,分析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不是‘教’,也不是‘学’,而是‘教学’如何‘互动生成’。

结构意识的概念:教学设计的结构性,既是整体性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整体意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如果教师有结构意识,就会将某一课的教学内容放到单元结构中去设计和思考。

2.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整体意识与结构意识的具体运用

(1)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出了明确具体的量化标准,这说明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听、说、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孤立地进行对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要使这四者融为一体。

(2)从文字的表达上来说,不能只注重语法,句法的校正,要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就应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等及语言组织和运用的思维训练上着手。

(3)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要达到平衡。正如《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述,教学过程中应该不仅注重听、读的输入,也应强调说和写的信息提取,这样的语言习得才是自然而不费劲的,同时促进了语言组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4)对学生的写作指导要重点拨,避免“包办”。教师对学生写作的批改可点到为止,从而培养学生自己思考、推敲、更正、重组、谋篇的能力。

(5)操作上,应运用循序渐进的思维来组织书面表达的教学。高一、高二阶段不仅要重积累,也要注意书面表达训练的系统学习,教授一定的写作技巧,这样学生在上了高三以后才会迅速地适应大量的书面表达训练。比方说,在江苏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Task板块都有一个写作任务布置给学生,笔者认为,通过这一板块的教学,辅以适当的书面表达策略的讲解,学生上了高三以后对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就会比较熟悉,可以深入学习一些写作策略。

4.高三英语期中考试书面表达考试题 篇四

1.树立明确的目标

2.不要急于求成, 要坚持投入

3.注重基础,加强背诵

4.多做习题

注意:1.文章必须包括全部要点,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文章连贯。

2.词数:100词左右。文章开头已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Dear classmates,I’m happy to stand here to share with you my idea on ___________.参考答案:

5.高三期中考试作文 篇五

曾有新闻指出几名中国大学生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日军军装合影,这是何等的不敬,历史是过往,但绝非过去。曾经有人说,中国现在的和平是多少人努力的结果,而数字会弱化这一结果,因为数字的背后是上街买菜的阿姨,是坐在门口乘凉的大爷,是刚刚与女生表白的青年……是这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造就了我们如今的和平幸福。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这是多少屈辱与鲜血换来的如今的强大,才有了毛主席于1949赴北京筹划建国的进京“赶考”。过去虽然没有我,但是有我们中国人怀揣着对于前人与历史的尊重,传递着中国希望的火种,也算是一种与国同梦了吧?

赶考路上,我们成长着:中国现在是成长的,而我们恰好也是成长的。不同于50年前那个在国际上备受排挤的中国,建国七十周年了,现在的中国正在崛起。神舟系列飞船,蛟龙号潜艇、港珠澳大桥、lng大船,中国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而我们中国的新青年也将在世界面孔中脱颖而出,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巴黎时装周上,从科技到艺术,中华面孔都逐渐在世人眼前熟悉起来。每一个中华面孔,走出国门都代表着中国,而中国人也将用我们的才华告诉世界,我们中国站起来了――我们终于交出了一份合格的试卷。

中国的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我们将继往开来,接受新考卷。作为中国的新一代青年,赶考,除了才华,更要有责任。塞罕坝人用尽毕生的心血,守护住了我国绿色的家园;耶鲁博士辞去高薪职位,只为帮助乡村父老脱贫致富;乡村医生王建新在山头奔走10多年,为的是村里每个人的健康生活。中国自古便有君子之说,并不是为了让强者强大而衬出弱者的无力,所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的是强者的强大可以保护弱者。马克思在17岁就对自己的职业做了思考――为人类奉献才能实现价值。那我们呢?中国的梦是中国人都拥有幸福安详的生活,是中国的和平美满。当赶考结束,我们金榜题名时,不妨看看山中贫困打工的孩子;当我们领高薪时不妨看看因贫困而发难的乡亲们。家国一体,作为即将成为顶梁柱的我们,有什么资格不肩负起中国未来的责任呢?

6.高三期中考试阅卷反馈 篇六

2020.11.18

第4题

一、得分要点

一共四点,一点1分,具体要求如下

1.回应了中国传统美学(1分),如答“李子柒视频中所体现的悠闲舒缓的美学情趣,迎合了都市人们对自然的心理需求”不得分;

2.“展示了脱离现代工业系统下的生活可能”或“迎合了都市的口味”或“让人想象一种‘去现代性’的生活”,三个答案中答到一个就可得1分,不重复得分;

3.缓解孤独感又让人找到心灵的归属感(1分),“缓解孤独感”和“找到心灵的归属感”中达到一点就得1分;

4.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心理(1分),或答“满足了人们窥私欲”也可得分。

二、答案示例

满分示例:

3分示例:

2分示例:

1分示例:

三、主要问题

1.概括力欠缺,照抄、照搬原文现象严重;

2.审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题目要求概括李子柒直播能够火爆的原因,但很多学生答“人类普遍具有猎奇、窥视的心理欲望”,不能对类句子进行有效的转化;

3.答案缺乏条理性,分类汇总、分条陈述能力不强。

四、教学建议

1.进一步加强主观题的审题训练;

2.概括能力的训练要常抓不懈;

3.提高学生的答题规范意识。

第5题

一、得分要点

本题答案共设置了四点,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回答本题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即“立足于如何让直播文化对社会文化有积极作用”。

1.立足大众需求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

若答到传播“传统文化”,并体现其积极的作用,即可给分,但写到这一点的学生比较少;

2.确定网络主播要求和职业准则

若答案涉及到加强“主播”的自身方面建设,比如主播应积极传播正能量等,即可给分;

3.直播平台需加强自身发布内容的审核

该点答案应该立足于“直播内容”层面,比如答到直播的内容不能低俗、不良,即可给分;

若答“观众要抵制不良内容”,则回答对象错误,属于审题不清;

4.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并完善法律规范

此点中包含两个方面,只要答到其中任何一方面,就可以给2分。

二、主要问题

1.审题不明,未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主体对象错误,比如回答第三点时从观众角度作答;

2.第四点基本都能答到,但第一点基本答不到,学生只会在文本上机械地寻找有明确指向的句子,缺少整体把握后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1.进一步加强审题训练

2.加强文本阅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概括信息能力

第8题

分值4分,均分:约2.15分

一、参考答案

1.坚毅、顽强、执着屹立(纹丝不动、耐力较量、不会退出)

2.慈祥、宽容、博爱(仁慈、温暖)。

3.独特、高大、雄奇(独一无二、雄奇)

4.孤独

本题答案四个点,答案主要分布在文章10--15小节,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概括能力。学生答题时主要还是以句子形式呈现答案.评分时只要出现关键词便给分。每点1分。关键词散见在多点中的,不重复给分。一点中出现多个关键词的也尽量给分。

二、学生问题

1.找错区域和理解错问题要求,这样的答案基本上是0分。划线句在第四段,不少同学围绕第四段内容进行组织答案,结果1分不得。

2.答案不齐全,没有采分点意识。不少同学没有立足全文,只局限于某一段答题,导致得分点不全。四分的题只答一两点。

3.缺乏概括意识,不抓关键句,只会照抄原文,甚至答案中没有关键词,文字量虽多,得分甚少。

4.部分同学不分点答题,语句表达不完整,词不达意,语文素养亟待提高。

第9题

一、评分细则

实写:写埃菲尔塔和作者登塔,虚写:作者感情和心理变化;(2分)

实写:写铁塔;虚写:比喻生活中像铁塔一样的人;(2分)

实写:写铁塔高大雄伟的外形;虚写:写塔超尘脱俗、孤独寂寞、坚韧宽厚的内涵。(2分)

二、存在问题

1.有的不理解“虚实”慨念的内涵,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出错,甚至有的把虚实弄颠倒。

2.回答问题时没有按照题目要求,抛开“虚实结合”,答非所问。

3.不少同学谈的是“虚实结合”的效果,讲了些套话。

4.有的同学分析了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完全脱离了题目要求。

5.有的同学仅仅谈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6.有的同学虽然懂得“虚实结合”的含义,但是,仅仅是泛泛而谈,如,“这篇文章通过所见所闻”之类,缺少具体的分析。

7.有的同学在分析想象、联想的作用,偏离了题意。

三、教学建议

1.学生对“虚实结合”的慨念,理解模糊,评讲时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

2.明确散文的特征,教会学生阅读散文。

3.还要注重审题训练,不少同学失分都是由于审题不清,重点不明。

4.回答问题条理不清,要加强表达训练。

5.加强书写训练。

13(1)(反馈人:昆山开高 茅丹)

一、原题展现

畔服之际在于斯须,甚可畏也。(3分)

答案:背叛或者归服就在片刻之间,这是非常可怕的呀。

二、评分标准

“畔服”“斯须”“甚可畏也”各1分,共3分

补充说明:“畔”和“服”两个都译准确给1分;“斯须”翻译成“一会”“瞬间”“须臾”也给分;“可畏”翻译成“畏惧”也给分,但是“敬畏“担忧”等不给分。

三、学生答案示例

0分:1.人民的顺从和信服但在于这些微小的地方,这非常值得重视。

2.平等对待的关键在于这必须完成,十分值得注意啊。

3.畔服的时候在这必须,实在是有所敬畏。

4.畔服之际在于斯须,特别敬畏。

5.穿衣服的时候在于细节,这尤其需要担心。

6.身边人的衣服此时已接近(您的)胡须了,这是非常可怕的。(本句虽然后一分句翻译对了,但是全句的意思没理解对,所以给0分)

1分:反叛或者服从的边际只在于这些小的地方,着实应该可以敬畏的。

2分:反叛与服从的边界只在这须臾一念之间,这十分令人敬畏。

3分:反叛和臣服之时只有这一瞬间,这是十分可怕的。

四、学情分析

1.本题均分1.1左右,学生主要问题是“畔服”一词不理解,翻译成“微服”“身穿衣服”等的同学比较多,“畔”通“叛”这个知识点没有理解(这在初中里就学过,在史记选读中也学过),可以看出学生没有看前一句,脱离文本乱翻译。

2.“斯须”这一个词,有部分同学解释为“胡须”“必须”,导致整个语句意思全错。

3.“甚可畏也”这一句的主要问题是“畏”的解读错误,很多同学翻译成“敬畏”,少数同学翻译成“重视”“担忧”等。

4.部分同学答题习惯差,出现乱涂乱改、错位错行,比较严重的是写错位置,超出了此题横线范围,导致切题的时候答案没切进去,直接得了0分。

5.还有学生答错区域,索性把题号改了,直接得0分。

五、建议措施

1.文言文翻译要注重语段语境的理解,要注意瞻前顾后,上下文的联系,脱离语段的翻译都是错误的阅读方式。

2.要注重实词、虚词、句式的积累,常见的文言知识现象要不断强化积累,才能更全面的理解古文。

3.平时作答时注意答题的规范性,避免字迹潦草、乱画乱涂、字迹歪歪扭扭等不规范的的书写问题。

13(2)

一、评分细则

这事情即使(1分)连巷陌小民都知道,相公掌管﹨主持(1分)国事,难道(1分)不知道吗?(如果)竟然(1分)不知道,那要相公有什么用!(1分)

二、失分情况举例

1.这件事即使是小巷子里的百姓也没有人不知道,相公您主持国事,难道不知道吗?竟然连这都不知道,哪里还用得着你这个宰相!(5分)

2.这件事即使是平民百姓都没有不知道的,丞相主持国事,怎么会不知道呢?竟然到了这种时候都不知道,又为什么要任命你们为丞相呢。(4分)

3.这件事即使是街巷里的人民也没有不知道的,相公管理国事,难道不知道吗?如果这都不知道,为什么还要用那个相。(3分)

4.这件事虽然里巷细民没有不知道的,相公掌管国家大事,难道不知道吗?如果真的不知,怎能用这个相公呢。(3分)

5.这件事虽然街头巷口的百姓们没有一个知道,执掌国家大权的丞相,难道也不知道吗?如果连这个都不知道,应该任用其他人来当宰相。(2分)

6.这个即使是里巷中的平民也没有不知道的,相公是国家当权者,难道不知道吗?未曾知道这个,不应任用你为宰相。(2分)

7.这件事既使百姓们不知道,丞相主持国事,谁会不知道呢?过去这些事不知道,这用的是丞相。(1分)

8.这件事即便巷子里微小的百姓都没有一个不知道的,相公担任国家大官,只有你不知道吗?既然这么无知,哪里还用得了你这个宰相呢。(0分)

9.不好的事即使巷中村民不知道,那相公担任国君呢,唯独自己不知?这样就永远不知情要用真心对待别人。(0分)

三、失分原因分析

1.翻译中出现了错别字。如“即使”写成了“既使” “掌管”写成了“撑管”等。

2.翻译习惯比较差,翻译中没有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如重点字词没有翻译出,如“曾”翻译为“竟然”或“连”,没有翻译出来;而有的同学在翻译出重点字词后,又没有注意句子的通顺。

3.对已学的文中重点字词不熟悉。如“当国”在《指南录后序》“北邀当国者相见”学过;“曾”在《赤壁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学过;“焉用彼相”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则将焉用彼相矣?”学过。

四、评讲建议

1.关注学生的翻译习惯。

2.对学过的文言文要进行再次复习,让学生要对已学知识进行迁移。

第14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考查鉴赏类,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一、评分细则

插叙(1分);补充说明(1分);更好体现曹辅奋不顾身,一心为君的形象(1分)。

二、主要问题

1.很多同学基本知识储备不足,不知道“叙述方式”有哪些,直接写“运用了记叙的叙述方式”或者写了叙述视角等,甚至连表达方式都不清楚,还有不少“描写”“情景交融”,甚至“说明”“议论”“例证”等离奇答案。即使有些同学知道“插叙”,但对其对应的专有效果不熟悉。“补充说明”的作用遗漏。

2.部分同学文章不理解:不能准确概括插叙的内容,人物形象。

典型错误:认为补充的是“曹辅获罪之后的行动”或只关注“恶鸟凶兆”等环境特点;

对曹辅的理解,关注其“不幸结局”,“有谋划”,“从容”“不介意,淡定”等。究其原因,是没有结合上下文,理解到是曹辅“知必罪”依旧决心进言,表现出的是曹辅不畏生死,忠君形象。

3.部分同学答题习惯不严谨,只写空话套话而不结合具体文本内容表达。

如“使情节完整,人物形象丰满”。

三、教学建议

1.积累关于“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等基础知识,并且要能理解,能运用到鉴赏中。

2.阅读要重视层次梳理,结合大小语境,对相关内容精准理解。

3.进一步规范答题习惯,打破套路不是没有条理,规范不是只讲套话。分析要有理有据,重视结合文本。

4.对语文能力的具体考查根据不同文本材料是会有不同侧重,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是不限于文本类型的。教学中当突破传统题型方法的教授,更关注阅读与表达的具体过程,培养阅读与表达的真正能力。

第16 题

一、题目:请简要赏析尾联的作用。

二、参考答案:用典,作者使用少游终老乡里的典故(1分),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思乡之情(2分);流露出作者对漂泊无定生活的厌倦(1分),对仕宦失意的无奈(1分);与颔联中的“倦游多病”想呼应(1分)。

三、评分细则

第一点,答“用典”或“作者使用……的典故”皆可,答“引用”不得分。

第二点,得分点落实到“思乡之情”这一点上,答“渴望归乡”亦可,得2分。答“归隐”不得分。

第三点,得分落实到“漂泊无定”这一点上,答“宦游的艰辛”“奔波的痛苦”皆可。答“生活艰难”“处境艰难”不得分。

第四点,亦可答“怀才不遇的无奈”“追求功名的不易”“无人赏识,不遇伯乐”,答“对功名利禄的厌倦”不得分。

第五点,答呼应首联“长安不易居”亦可。

四、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

1.学生对赏析题的思考角度不清楚,思路不清。

2.胡乱堆砌术语,“言有尽而意无穷” “卒章显志”“总结全文”“照应标题”等。

3.缺少对诗歌的整体把握,情感分析不全面。

4.没有掌握“用典”这一手法,大量学生答“引用”。

5.对诗歌下提供的注解阅读不仔细,很多学生误把少游当作诗人的弟弟或者是朋友。

第19题

一、评分细则

1.①比喻或“把……比作……”(落实手法1分);②贵重、身份高贵、价格昂贵、外表华丽等(分析“皇冠”1分);③徒有虚名、名不副实等(分析“镀金”1分);④表达作者对英国皇家红茶的不喜爱、不认可、否定(分析情感态度1分)。(答“华而不实”得2分)

2.答题关键位置出现错别字,此点不得分。

二、主要问题

1.内容理解偏差,如写出了此茶的高不可攀;表达作者对此茶的赞美之情等。

2.措辞失当或不严谨,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中看不中用,批判、讽刺等。

3.思维跳跃,如不答“表达作者对英国皇家红茶……(情感态度)”,直接答“表达作者对中国茶……(情感态度)”。

三、教学建议

1.加强文段的理解,精读细读与整体把握相结合。

2.明确相关手法,辨析混淆概念,准确判断。

3.加强重要词句理解训练,遵循思维轨迹,逐层理解分析。

4.重视答题规范的指导

第20 题(反馈人:徐伟菊)

一、参考答案

B句式上,采用四字短语,朗朗上口,与前文节奏一致(2分)用词上,和陈年的时间感相符,体现岁月的沧桑。

二、评分标准

(1)形式特点:四字短语,或短句(1分)

(2)效果:朗朗上口,或与前文节奏一致;或与前文风格一致,各1分。

(3)内容方面:

写出陈年感(1分)写出年代久远、历史悠远。给2分。(放松要求)

写出岁月沧桑的。2分。

三、典型错误

1.判断失误,选A的特别多。

分析不全面。

2.只侧重在形式上或内容的一面。如:

(1)采用四字短语,多短句,与上文结构相似,节奏一致,朗朗上口。(只写形式)

(2)B项突出陈年普洱的“陈”,年代久远,具有贵族气息,如今没落。(只写内容)

3.形式中的两点概括不全。

(1)有的只答形式特点,没有答出这种形式的作用。

(2)有的只答效果,却分析不出形式上的特点。

4.概括不恰当、不到位。

(1)概念含糊不清。

如:B句中运用四字成语,长短句结合……。(对于“成语”的理解有误,“长短句”表达含糊,因为A项的长短句结合,是以长句为主,B项的长短句结合,是以短句为主。)

(2)内容理解浮于表面。

如:“王谢堂内,蛛网恢恢”,学生都侧重在年代久远,没有挖掘出典故背后的沧桑变迁。用典故来形容普洱茶,不仅写出外形很有陈年感,更是写出茶味的苦涩,让人回味岁月的沧桑。

四、原因分析

1.解题不规范,才会导致答题不全面。

2.基础不扎实,基本概念分不清。

3.没有对句子的关键词语深入分析。

五、教学建议

1.加强解题思维的训练:全面、规范、恰当。

2.加强概念的梳理。

第21题

一、评分细则

1.答案增补:②“莘莘学子们”删去“莘莘”亦可;④“围绕……为主题”改为“围绕……主题”亦可。

2.答题中出现五处以上修改的,以前五处作为该考生的解答批阅。

3.答题关键位置出现错别字,此点不得分。

二、主要问题

1.对“通知”的格式未能较好的掌握。主要表现为不知“称呼要顶格写”和“落款中通知人在上,日期在下”两种情况。

2.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的掌握用不到位,特别是顿号、括号和分号。

3.答案的关键处出现错别字,如“保贵意见”“建意”等。

三、教学建议

1.强化信函、请假条、启事、留言条、借条(收条、领条)、通知、海报、请柬等常见应用文的基本格式的学习和写作教学。另:说明书、简历、祝词、欢迎(送)词、答谢词、广播稿等文体语体要求,在教学中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标点符号的学习和使用,不仅要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相关试题,更要重视答题、写作等日常运用。

3.重视答题规范的指导,用引号标示原文的词句和相关改法。下图是考生答题中大量出现的不规范的解答:

4.明确修改原则,特别是针对性和真实性原则,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适当的修改、调整。

第22题(反馈人:赵祥君)

一、参考答案

王爷爷,您每天早晨吃一次,每次吃两片就可以了。

二、评分标准

“每天早晨”1分,“吃一次”1分,“每次吃两片”1分,“语言得体”1分。

“语言得体”涉及称呼是否恰当,是否有敬辞,是否有文言书面用语,是否有药品规格或药理说明等。

三、典型错误

1.称谓错误

部分同学把“王爷爷”称呼成“父亲”“爸爸”“他爸”等,扣分!

2.标点错用

不少同学为了多写内容,不用标点或者标点不占空格,扣分!

部分同学在“王爷爷”后加冒号和引号,变成了王爷爷自己的话!

3.药品用法用量有误

部分同学写成了“应出去薄膜衣后使用”或“早晨服用一片,晚上服用一片”。

不少同学写成“应服用10mg”。这样表述会导致老人看不懂或药效不佳。

4.不会转告,直接照搬

不少同学直接照搬【用法用量】说明,按照答案竟然还能拿两分!

5.没有对象意识,使用文言书面语

转告应口语化,对象是王爷爷,是一位老人,应该让他听懂。不少同学使用“均可”“为宜”“于早晨服用为好”等。不符合口语表达,语言不得体。

6.表述不当,语言杂糅

很多同学为了让内容在三十字以内,把“每天一次,一次两片”简省为“每天一次两片”或“每天两片一次”,语言“简”而未“明”!

7.格式要求

该题本身有字数要求,不少同学答题时开头还空两格。导致浪费。有的同学因此后面空格不够答题。

四、原因分析

1.审题能力欠缺

学生应有对题目重要信息圈划意识,这次题目中一些重要的信息提示,如“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王爷爷”“语言简明”“表达得体”等相关提示,命题人的指向非常明确。

2.答题不规范

3.语用题还没有进行系统复习

五、教学建议

1.加强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审题能力训练。

2.加强语用题的练习。在其他知识板块的复习中,每周滚动语用题的训练。

3.注重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表达。

【学生典型错误】

第23题(一)

一、批改标准

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材料中对于“留守女孩高考高分后选择考古专业”有以下几种看法:①应该选择现实回报高的专业,②钱不能成为选择专业的第一或唯一标准,③选择专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三点就是学生“持哪种观点”的思考范围,带有一定的限制性,不可脱离材料或另起炉灶。命题人展示的三种观点,并无明显的价值倾向,具有适度的开放性,考生只要能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即可,无论主张何方,皆不可格调低俗。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给出的是假设情况,“如果请你和钟芳蓉交流高考后选择专业看法”,暗示采用“书信”的文体是较好的交流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只能用书信体,只要能充分表达“持哪种观点”即可。无论选择何种观点,关键在于对此做出思考与认识。甚至可以推翻三种观点,新立观点,先破后立亦可。但不能另起炉灶,却对题目所提的三个观点没有思考与认识。

写作应有一定的对象意识。作文的对象是明确的,可以是人即留守女孩钟芳蓉;也可以是事,即其高分报考考古专业;也可以是三种观点的任何一种。但无论是以何种为写作对象,都不能脱离题目给的具体情境,宜就事说理,忌泛泛而谈功利主义或热爱兴趣。

3.落实三个关键词:钱景、热爱、选择专业,其中选择专业是话题核心,钱景与热爱是写作要素。

抛开选择专业空谈热爱或钱景,或模糊成“选择方向”“选择内心”等核心词,赋分36以下。

文章游离于选择专业的话题,穿靴戴帽,或偷换概念,没有始终扣着主题,赋分37-41.扣住三个关键词写,但文章没有值得加分的项,赋分42。

加分项:字迹漂亮整洁、结构清晰美观、思维层次深刻、素材简洁准确、情怀真挚,格局高远,皆可酌情加分。

二、批改情况

1.平均分41.25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切题或基本切题。

2.题目中三个观点,学生的立意几乎全部都是第三个观点,即“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反映出学生在立意上一方面想法较为匮乏,不能针对其他观点做深入挖掘;一方面学生比较重视立场正确,不敢说实话的倾向。

3.在切题三基本中,中心观点切合题意学生基本能做到,但分论点切合中心论点时容易游离,素材切合观点产生很大问题。比如中心论点是“热爱在选择专业时较重要”,分论点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热爱才会执著坚定”“只有热爱才能成功”,这些观点虽然是中心论点“热爱”的分论点,但与选择专业基本不再涉及。

4.素材也因为学生认识不到要与选择专业的论述相联系,举例时出现陶渊明选择远离官场而亲近自然,李白选择离开长安而选择自由这类与选择专业毫无关系的素材,而且也缺少对素材的提升与联系。

同时,还有大量诸如海明威放弃成为记者而选择成为作家,北大学生毕业选择卖猪肉,袁隆平因为热爱而坚持在田地,钱学森因为热爱毅然回国,孟德尔坚持研究碗豆,爱因斯坦热爱科学而成功,外卖小哥热爱诗词而出人头地,义务工作者因为热爱工作而勇敢面对疫情……在热爱的前提下,学生的逻辑中把“选择专业”或“热爱专业”偷换成了热爱职业、热爱事业、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但因为与现实相关,比起李白陶潜之流更为确切一些。

因此大量作文被视为游离,更多原因在于素材使用时没有扣紧题目给予的情境限制,没有因事说理,而是泛泛而谈。

5.情境型写作或者写任务性写作,学生要准确把握任务的核心要素,注重情境限制了写作的方向,不能空谈泛谈。有条理地完成任务是对大部分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写清楚文章,不要夹杂不清。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还是可以强调立意的重要性。一二类作文都需要较为深刻的认识。比如“是谁正在剥夺穷人选择的权利”“如果国家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为何畏葸不前”,一文之旨要,开文当头棒喝,是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的。

三、教学建议

1.抓好切题训练;

2.在积累素材的同时,加强素材使用的训练;

3.针对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将文章写得条理分明、话说清楚应是当务之急。

第23题(二)(反馈人:顾康麟)

一、阅卷印象

此次作文整体写作质量提升明显,一方面是因为学生逐步适应新模式下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另一方面是因为本次的作文话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积累丰富。写作的情感方向能够体现正能量、主旋律的情感价值导向。多数同学能够围绕中心写作,联系生活的实际情况,并且具有一定的对象意识。

缺点与不足也甚为明显:

1.穿靴戴帽

写热爱、选择、责任、前途、追求等话题,不能扣住“专业选择”这个重心写。不少写“热爱”、“追随内心”的文章,完全脱离了专业选择这个核心话题。如下面这个语段:

热爱不是人生的遮阳伞,不是人生的避风港。它是铸造人生的锻锤,是磨炼人生的磨板。应是司马迁写史书的决绝,是于敏造核弹的勇毅。唯有心之所至,才能推动人在困难与艰险中不断奋进,而不是囚于世俗生存之道而消逝的自我。

这个话题,类似的文章写过很多,所以相当部分同学“硬套”自己写过的文章,穿靴戴帽,把文章写成了要心怀热爱、忠于内心等等,有明显的套作宿构的痕迹。

2.结构紊乱

这一作文题审题要求较低,但是写作中发现不少同学没有注意“你会持哪种观点”这一要求,在写作中缺乏一个鲜明的核心观点,时而谈谈热爱、兴趣,时而谈谈前途,时而谈谈收入,试图面面俱到,却使得文章苍白乏力,结构混乱。

3.格局狭小

部分同学的作文暴露了他们格局太小,只求“现实惠”的思想。他们只是站在小我的立场谈读考古系的好处,有的同学说考古专业未来就业未必差,北大的考古系毕业生还是很抢手的,做到行业顶尖肯定比行业末端挣得多,报考学生少奖学金就多等等。这些观点缺乏大格局、大境界,把回报等同于物质收入,暴露这些学生家国情怀的缺乏。

4.素材匮乏

部分同学缺乏素材积累,全篇只能空谈大道理“口水横飞”,把几句差不多的话颠来倒去说个不停,语言干瘪无味。也有不少同学论据使用不加选择,陶渊明、周敦颐、司马迁、李白甚至爱迪生都一一登场,硬说他们专业选择遵从了内心,使得文章面目不那么可爱。

二、教学建议

1.强化任务意识。任务驱动型作文有明确的“任务”,这是写作的起点和重心,教师要反复向学生强调,抓住“任务”写。切不可不顾一切地套作。

2.强化时事意识。现在的作文题目联系社会比较紧密,不回避社会热点。语文是不能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的,要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和时事多思多想多谈多写,才能在考场上信手拈来。

3.强化正确价值观意识。高度重视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强化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4.强化积累意识。在阅读过程中,定向积累与主体化积累结合,时事类与文化类结合,身边材料与宏大材料结合,学生形成自己的素材体系。

7.高三英语期中考试书面表达考试题 篇七

关键词:高三,英语,书面表达

《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对高三阶段学生的写作目标要求是: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 能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然而, 很多学生到了高三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还非常差, 普遍存在:审题错误, 不切题或胡乱抄袭;用词不准确或搭配错误;时态、语态、人称出现错误;语句间缺少连接成分, 文章结构不紧凑;语言不地道, 出现Chinglish;词性混淆;逻辑混乱;句子不完整;要点信息不齐全;书写潦草、不规范且卷面欠整洁。对此, 本人在教学中不断尝试, 寻求较为有效的书面表达训练方法。

一、夯实基础, 循序渐进

1.加强英语句法及基础语法的训练

英语是结构性语言, 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和短语, 这些是不可变的。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基本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 所以对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就尤为重要。在基本句型训练的基础上, 让学生弄清楚并列句、复合句、非谓语动词、倒装句、强调句、定语从句等基础语法知识。此后, 对学生进行扩句和一句多练的训练, 要求学生平时多写多练含有复杂句式的句子, 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复杂句式的表达能力。

2.扩大词汇量, 抓好常用词、常用句型的训练

写作的基本功包括词汇、各种句型、语法结构、惯用语、习惯搭配等。其中词汇量是写作的前提。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 然而如果没有词汇, 则什么也传不了。”即离开词汇谈写作, 简直是做“无米之炊”, 掌握常用词汇、常用句型的用法则是写作的基础。因此, 教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利用有效的词汇教学手段丰富和扩大学生词汇量,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法、构词法、归类法等学习和记忆单词;帮助学生按话题收集归纳词汇、短语和句型。针对每单元的重点单词、短语、句式进行连词成句、英汉翻译、句型转换、造句或单句改错等灵活多样的口笔头训练,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英汉表达差异,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3.加强背诵, 培养语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 英语文章也是如此。英语学习中记忆是根本, 背诵是强化记忆的重要手段。许国璋先生认为背诵可以使学习者 “无心造句, 句子自成。”只有大量信息的输入才能在必要时输出。背诵量增大了, 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提高他们对英语的敏感性, 他们才能地道、准确、恰当地运用英语, 才能够自然而然地运用一些好词、好句、好段落等。因此, 教师应要求学生背诵所学课文中的典型佳句, 并能够做到脱口而出。

4.教师平时要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 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注意卷面整洁, 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加强书面表达技巧的指导和训练

1.掌握各种体裁文章格式, 熟悉各种体裁的写作基本框架及主要使用的人称和时态。例如:写对比式议论文时, 给学生规定了套用格式:文章需分段论述。第一段引出论题, 套用句式是:We have a warm discussion on...第二段论有利的方面, Some of the students/classmates are in favour of...第三段写弊端, While/How-ever, other students are against the idea...最后一段如需表达个人观点, 则以In my opinion/I think/Personally等来表达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2.指导和帮助学生按写作类型如按描述人物、介绍地点、比较式议论文、图表类说明文等分块积累词汇, 以使学生有词可写。

3.运用“五步法”进行限时强化训练。

(1) 审题定位:定时态、定体裁、定人称。 (2) 列要点:中文提示和图示中的要点, 按要点选择词语、短语、句型。 (3) 连接词语、短语成简单句、并列句、从句、非谓语动词、倒装句、或with短语等, 尽量随情景内容的变化使用多种句式,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4) 润色:用恰当的过渡词联句成文, 以使文章层次清晰, 行文流畅连贯。 (5) 检查修改, 规范抄写。让学生争取在20—2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书面表达。

三、及时批改学生习作, 充分发挥反馈功能

在训练写作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批阅方式, 如当堂改, 当面改, 全收全改, 部分改等, 更要提倡小组合作互帮互改。批阅中要总结归纳学生典型的错误, 并及时讲评, 重点在语篇结构上, 然后是语法、词法、拼写、标点、大小写等方面, 及时纠正, 持之以恒, 学生写作中的错误就会越来越少, 句子会越来越规范、地道。同时, 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范文, 尤其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在班上朗读或张贴展示, 这样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高三英语期中考试书面表达考试题 篇八

关键词 书面表达;原因;途径

书面表达是用以检测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然而笔者发现,在考试中书面表达往往是学生丢分较多的一块。因此,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策略的指导显得至关重要。

一、学生书面表达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笔者自己的实际教学,总结出以下几个学生在书面表达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1)粗心审题,主题不明。在备考过程中,有些学生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匆忙下笔,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还没进入主题,又因篇幅有限,只能草草收尾。有些学生又因为紧张或者时间不够充裕,在审题时不够仔细,遗漏要点,出现了离题现象,导致所写内容与题目要求不一致。举2012年福建省高考总复习冲刺模拟卷三中的书面表达为例,“假设你校校报就‘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展开征文比赛,并根据提示写一篇120词的短文。”

Essay Competition

Write about 120words on“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Entry deadline: Friday, March 10,2012

在考试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因为时间原因,没有认真审题,仅抓住题中“校报”“征文”以及“Entry deadline”等词,将文章写成征稿通知,体裁错误,导致失分严重。

(2)语法错误,汉式思维。在农村高中,由于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常用的英语词组、短语、句式和习惯表达法积累较少,学生习惯用汉语打腹稿,然后再直译成英文句子,造成语言生硬,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因而造成失分。例如:很多学生在文章开头喜欢用的“A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pproaching, we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nervous.”(应改为approaches)学生写出来的句子经常如例句一样,没有谓语。又如:“Mary has been doing best, that is exactly where I like about him”(where应改为what)那就是我喜欢他的地方,这时中文中的“地方”相当于“what”。

(3)逻辑混乱,堆砌成文。部分学生英语写作基础较差,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本身对单词和词汇的掌握程度不够,在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英语写作中能写满字数就不错了,更无逻辑可谈。一些基础程度稍好些的同学在写作中,只平铺直叙,简单罗列要点,或直接将要点直接翻译,写出来的文章缺乏内在联系,逻辑性不强。

(4)素材雷同,没有新意。在高三备考过程中,很多学生写作文的素材非常有限,一个亲身经历的小事例套来套去,显得没有说服力。同样在以“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为主题的征文中,学生都举自己或者同学因为数学或英语基础不好,成绩不理想,但是在自己努力下,最终取得了好成绩为例,造成千篇一律,很难给评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分数自然而然不高。

二、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几点思考

(1)审题。审题是书面表达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备考的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在开始写作之前,安排充足的时间来阅读写作要求,选择最切合材料的观点、最切合题旨的角度来立意。在简要的布置写作任务后,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题目确定文章体裁及其特定的写作格式,如书信、日记、演讲稿或者通知等。明确要点,弄清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哪些该详写,哪些该略写等。特别是图画类书面表达题,指导考生要注意,不能只罗列图中内容,要学会连贯性读图,分清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同时还要注意上下文内容的衔接和连贯。还可以利用写作训练课,进行快速审题训练,让学生构思文章并通过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再由同学进行评判,这样提高了审题的准确性,也提高了同学们写作的积极性。

(2)克服中式思维,注意自查。在高考书面表达写作中,语法错误较少,要点齐全是考生得高分的基本保证。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遇到表达困难时,换个角度思考,联想所学过的英语短语和句式。使用近义或同义的表达法,或巧妙地运用with复合结构和非谓语动词等,就可以使繁冗的句子得到简化,使语言表达更富于变化,使句子更地道、合乎英语表达习惯。还可以指导学生使用一些耳熟能详的句式为文章增色,例如:“make it possible/clear/necessary/a rule to do sth.”或者使用倒装句提高语言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如:“Only by preventing the earth from warning up, can we make the earth a better place to live on in the future.”同时指导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应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检查时态,人称,名词的数是否前后一致,以及句子结构是否正确,词性是否误用等。在批改方面,可以采用面批与互批相结合,或者指导学生将作文当做短文改错来看待,来纠正错误。熟能生巧,多次练习就可能减少错误。

(3)巧用关联词,增强文章的逻辑性。许多学生能够写出没有语法错误,内容也比较丰富的句子。但是文章像流水账,句与句之间缺乏连贯性,段落之间缺乏整体性。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引导学生关注,欣赏,掌握并运用一些表示总结、转折、顺序、选择等的过渡词。比如,表示总结的in a word, altogether, in conclusion…表示转折的however, nevertheless, while, on the contrary,表示普遍规律的generally speaking, in general, all in all等,表示选择的either…or…,whether…or…和otherwise等。有了这些词,增强了文章的连贯性,使文章主题明确、线索明了。

(4)扩大阅读量,依托教材,改变文章内容单一的局面。现行高中英语教材,包涵了很多新颖的话题,是学生写作模仿的第一手资料。在备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删减或补充,作为学生写作的话题或模仿范本。通过模仿或熟读这些课文,学生自然能达到“观千剑而后识器 听千曲而后晓生”的境界。指导学生活用比如friendship, wildlife protection, earthquake, astronomy, healthy eating等题材到自己的文章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套用教材的useful ideas,words and expressions或借鉴他人的好词好句到自己的文章中,以此来为自己的文章增色。这样在比如以“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为主题的征文中,学生就可以举课文中的名人为例,比如林巧稚、袁隆平等的先进事迹作为文章素材,提高了整篇文章的档次。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有选择性的让学生去背诵一些相关的优美句式或精美范文,熟能生巧,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应提醒学生注意书写,保持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提高阅卷教师的印象分。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要立足于学生的基础,循序渐进,切实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9.高三期中考试作文:家园 篇九

今天,我哭了。因为成绩一落千丈,我哭了。我一个人躲在房间,把门锁上,用被子捂着头,爬在床上,不敢放声地痛哭,只是默默地抽噎,渐渐变成了呜咽,最后泣不成声。以前,我考试总是名列前茅,这次竟然只考了个86。那个鲜红的大字,宛如熊熊烈火,在我的心头燃烧。我不敢拿给妈妈看,生怕她骂我。在妈妈的心中,我一直是个好孩子,一切赞美的词汇在我身上都不夸张。然而,我这次竟然……所以,我哭了。

正当我悲痛欲绝的时候,我忽然间想起了我之前看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面对着重重困难,但他毫不畏惧,坚强地活下去。保尔他残废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的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要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却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想到这里,我原本已经止住了的泪珠,又不争气地跑了出来。我霎那间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尔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在鼓舞着保尔,令他如此坚强呢?不久之后,我明白了,原来是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呼唤着他,使他创造出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动力。

而我一个少先队员,不也应该学会坚强,学会战胜困难吗?我顿时如释重负,开朗了许多。想起以前,我也曾经有过许多伤心、失落、悲痛的时候。那时,不也是书本让我看到希望之火,让我重拾自信,变得豁然开朗的吗?书本,你让我懂得坚强、自信,让我懂得不骄傲自大、性格暴躁。书本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的心灵家园啊!

10.高三期中考试作文:秋天 篇十

而今除了上下班途中偶尔步行,在路上时开车居多,沿途风景虽好,却已无暇欣赏。早已没有陆游那种“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逸致,也无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及柳永“暮霭沉沉楚天阔”的豪迈,所以如今感觉浮躁,思想停滞,连秋来真真切切来了,都要等“半夜凉初透”,才猛然醒觉,秋天来了,冷落难堪的时节,悲欢离合,又是一年。

三毛曾说如果有来生,愿意站成一棵树,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正如她所说的,平凡的我,如今正如一棵树的姿态,扎根尘土,困在原地。这尘土,便是学校,是三尺讲台,是亲人家庭,这是我安身立命的土壤,离开了便不能活。但是那在风中飞扬的愿望,却从不曾消失。那风,便是钟爱的文字世界。思想在其中可以任意飞扬,无拘无束。今年以来虽琐事缠身,也未停下阅读的步伐。历史,于丹的散文,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渡边淳一的失乐园……这些,就是我飞扬的思想所在。听到汪峰苍凉的歌声,感同身受,虽困在原地,但从未放弃向往的勇气。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这样的夜里,一个人不寐总会有理由。悲秋,是自古以来的文人传统,首推宋玉。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往后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杜工部想念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陆机的“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还有避不开的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所以,人在秋风秋夜中,照例是要悲秋的。因临路边树起了高大的楼房,从窗外已看不到大学校园斑驳的草地,可这从有到无的秋,还是来了,她是为了从无到有的春的来临而腾出空间的。无论今天是喜是悲,是失是得,明天必将来临,这样的秋月,从我们生命中走过,一直都在,无论我们在不在乎。人生苦短,有了豁达的心,就会更加从容,沉默地、宁静地穿过一个个春秋。

11.高三英语期中考试书面表达考试题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三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114

一、目前学生英语书面表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普遍反映英语书面表达的问题:1. 逻辑条理不清晰。文章读来让人感觉莫名其妙,东一句西一句,缺乏对整篇文章结构的把握。2. 语法知识应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谓语动词的选择和时态上以及单复数的使用。3. 选词造句上受汉语影响较深。很多学生写书面表达的时候根本不管该词的使用场合,认为只要汉语意思一样就用上,在句子结构语序上也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结果就写出了让人根本无法理解的句子。4. 语句连贯性差。很多学生就直接将作文要求中出现的汉字翻译成英语,并且句与句之间缺少必要的连接词,从而使得文章内容生硬枯涩。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简要分析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如下:1.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没有直接的语言环境,英语学习本身就成了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而写作又是其中最棘手的一部分。2. 部分学生英语写作基础较差,对单词和词汇的掌握程度不够,在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对英语写作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三、提高高三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建议

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其能力的提高也并非是一日之功,必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最后解决英语书面表达的难题。

1. 仔细审题,决定体裁。不容忽略对学生的写作方法指导,不少学生由于缺乏经验面对不同体裁的写作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传授写作技巧和步骤。审题(确定文章的类型、特点)→人称和时态(根据文章类型确定整篇作文的时态与人称)→抓要点(重读试题找出得分点即写出提纲)→注短语(根据要点批注部分重要短语或句型)→连接(用一些连接词连接要点形成文章)。

2. 模仿实战,限时训练。进行书面表达训练时,当场发题,限时交卷,促使学生瞬间接受信息,快速理解信息,迅速表达信息,提高实际应用和应试能力。让学生明白高考书面表达题不同于汉译英与作文,切忌任意发挥,要学会整理所给材料内容,展开思维,准确有条理地表达意思。

3. 范例引路。学生在进行书面表达训练时,教师应提供各种文体的范文,讲明各种文体的要求,如日记、便条、书信、通知的格式等,并给予必要的提示。范文在格式、内容要点、语法修辞与语言习惯上给学生以导向。并且让学生坚持朗读背诵范文。收集历届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的范文或报刊上的优秀文章,将其分类,每天花一些时间大声朗读,力争背下来,以扩展思路,培养语感。

4. 训练题材要多样化。书信、通知、人物介绍、场景记叙、看图作文、表格作文等都要训练到位。同时注意各种报刊杂志上的书面表达的题材,有针对性的加以训练。同时注意扬长避短,灵活遣词。遣词的原则是准确生动形象,符合习惯。由于受中文的干扰,有的同学往往紧抠着提示中的某个中文词语绞尽脑汁地去找所学过的等同该词的英文词语,不但浪费了时间,更主要的是往往选用的词不恰当。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转译法,用同义词、近义词,甚至可用反义词转代表达。

例如:“开会”这个“开”可借助动词“have”或“hold”等来转译。又如“签名”,虽然学过“sign(vt.)one’s name”,如果一时想不起来可以用“write down one’s name”来释意。再如“懒惰”可以用“not hard-working”,“不熟悉”可用“know little about...”等来表达。总之,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运用较自如的词汇,冷静思考,扬长避短。只要保证达意,并合乎词法要求,问题就不难解决。

5. 重视批改环节,进行自改互改与面改。对照范文,学生先对已查出的表达有误的地方进行初改。批改者对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待互相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再更正。若有争议的问题,可当场请教教师。同时,教师当面公开批改两位学生事先写在黑板上的作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如何避免与改正常犯错误。通过肯定与被肯定,他们的写作兴趣自然就会提高。最后,要求学生再对全文通读几遍,琢磨一下是否符合要求,尽量做到准确无误。

6. 及时讲评,使学生各有所获。落实讲评,及时反馈信息,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在批阅过程中,(1)认真记录习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讲评课时印发给学生讨论修改,然后教师发表见解。要求学生对照自己,将错题收集到各自的错题记录本里去,以便借鉴查阅。(2)将较好的习作张贴出来作为示范,或讲评时读给全班学生听,多给学生信心,给予鼓励。(3)面向全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次习作中都能有所获。

7. 卷面整洁,易于辨认。在每年高考中,有相当多的考生因书写不规范而丢分。好的书写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需要一个长期培养过程。在平时的练和考试中应该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考场上才能水到渠成,始于自然。

众所周知,英语的听说读写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训练英语书面表达要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综上所述,针对高三学生书面表达的实际困难和难点错误,英语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把课堂教学,广泛阅读训练和分类专门写作相结合进行英语书面表达训练指导,有点有面,循序渐进。指导高三学生在备考英语书面表达时注重策略,通过长期的书面表达训练,使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的基本功不断得到巩固与提高,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英语的整体运用能力。

作者简介:李婷,女,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人,现任教于石泉县石泉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12.高三期中考试作文试卷分析 篇十二

一、审题立意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生活在别处。——[法]兰波 此心安处是吾乡。——[宋]苏轼

第一则材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露从今夜白”,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对故乡的偏爱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情感。

第二则材料:生活在别处。——[法]兰波

“别处”即意味着远方,意味着漂浮于现实以外的人生理想。人有幸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生活可以说是残酷的;为了追求接近理想中的生活,我们过着候鸟般的生活,一路奔波,生活永远在别处。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此刻生活在家园之外,处于怀乡的怅惘、甚至焦灼之中。

第三则材料:此心安处是吾乡。——[宋]苏轼 “此心安处是吾乡”并非苏轼原创,是出自白居易语“无论天涯与海角,大抵心安即是家”意思是故乡不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一种心灵的归属感。这句话强调豁达从容的内心可以超越处境变化,淡忘此乡、彼乡的影响。

统观三则材料,存在着如下三组对比:“故乡”与“别处”;“心安”与“不甘”;以及由故乡引申出的“当下”与“别处”。第一则材料侧重于思乡情结这一情感层面;第二则材料明显侧重价值追求层面;第三则则可以从浅显角度——只要从容豁达即可忘掉故乡和他乡的区别;也可以从精神层面:只要找到灵魂安放之所情感就可得到皈依。

从三者关系来看,第一则强调人思乡的情感,第二则强调人不安现状、勇于开拓的冲动;第三则给二者找到一个平衡点:无论在异乡,还是在故乡,可以隐喻为无论在当下还是在追求未来,只要从中得到归依感,就是正确的选择。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有如下立意:

(1)勇于开拓而不忘本,才能真正获得心安(心灵归属感)。

(2)乡思不是退缩的理由,生活在别处不是忽略当下,我们要积极而从容生活。

(3)人永远处于怀乡与漂泊的挣扎之中,关键是明确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4)不管在家还是离乡,人生注定是一场苦旅,所以要以随缘豁达的态度度过。当几则材料存在辩证关系时,如果能够综合立意,会把文章写得深刻、有思想。当然,只从一则材料或结合两则材料立意也可以。但是必须把三个材料当成一个语境来通关,不能把“生活在别处”写成一次外出经历,而应该写出其“离家”(摆脱现状)的冲动和理由;不能把“心安”断章取义为“心安理得”、“不做坏事”、“内心宁静”而应该写出心灵的认同感、归属感;不能把“月是故乡明”简单地写成身处故乡的亲切感,而应该是在与异乡的比较中写出对家乡的偏爱与不舍。

也可以结合两个任意材料:

1、3结合:心念故乡(文化之根、生存的证据),才能真正心安。

2、3结合:不必让乡土观念成为开拓的羁绊,听从心灵的呼唤;

1、2结合,人处于

怀乡情感与离家冲动挣扎之中。

但是,要想写得深刻、有思想最好能找出三则材料的关系,以整体思维驾驭材料,提炼观点。

二、存在问题

阅卷过程中,发现完全不切题的很少,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立意与材料“有关”却“不切合”。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谋篇能力有待提高。

议论文主要偷换概念、以例代证、语段之间缺少逻辑性、分析阐述不充分。

1、偷换概念

近一半的学生写得与材料若即若离,如:由故乡很美,偏离到追求美、追求宁静;故乡有父母,写成父爱、母爱、隔辈亲;怀乡与爱国相关,大谈爱国;把本文“此处”与“彼处”的关系写成“追求宁静”与“拒绝浮躁”的关系;由把“家”上升为“精神家园”(到这一步还说得过去),然后再由把精神家园等同于“良知”、“道德底线”等等。

2、以例代证:“分论点+名人事例”拼成一段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缺少对事例与分论点对应关系的阐述;在对例证的叙述缺少主次,不能根据需要安排详略。

3、段落之间缺少逻辑性:本次作文中,“心安需要„„;心安需要„„;心安需要„„”之类缺少同一标准切割的假并列结构有所减少。但是,段落之间逻辑性不强、具体段落与中心论点的关系紧密,甚至无联系。

4、缺少深入阐述:把某一则材料当成依据来举例,而不是阐释其内涵、成立的条件、之所以这样的深层原因。例如:写“此处心安是吾乡”,对何为心安,如何能在异乡心安等问题避而不谈。因为思考不深入导致持论武断:把走出故乡简单等同于驱逐利益,一棒子打死;把“心安”和“无为”之间划等号,再与高尚人格挂钩。

5、论证过程中对概念在材料中的特定含义关注不够:写给灵魂以栖居之地,没有关注,本组材料中的“安处”是在此处与彼处的安,没有在多种选择的背景下论证,让老师感觉与材料隔着一层。

选择写记叙文大约三分之一,但低幼化比较严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偏离主旨:例如,记录儿时乡村生活或叙述一次离乡经历,不同时空中对乡情理解没有通过细节或心理描写表现出来,于是,“月是故乡明”,写成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甚至写成了祖父、外祖父的人物传记。

情节构思能力差:缺少异乡经历,又没能力通过体味游子的心理来合理虚构,导致或胡编乱造,或将乡情写成少年生活,满足于对家乡风土人情的叙述。

详略不当:不能对离家前的感受与在他乡回望故乡的心理进行详写,却把笔墨大量用在异乡见闻上。

思想深度不够:多数学生只是用叙事的手法诠释材料1,对材料2中离家愿望(新奇、不甘心、不安分)、材料3(“不安”到“心安”的转化)都没有落实到叙述描写中来。

有一篇记叙文值得借鉴:一个学生假设一个海外游子的眼光来,“游子”从海外归来,看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已经在现代化大拆大建中面目全非,心生感慨:“原来当代出国潮,并不仅仅因为是国外物质条件好,更是因为心中柔软的那根弦断了,没有了根的记忆,华夏儿女的心往何处安放?”,最后呼吁“华夏儿女的游牧,经常诗意的返乡。”此文,“思乡”、“别处”、“心如何安放”巧妙结合起来,别具匠心;立足时代背景,视野宏阔,思想深刻。可惜,这样的好文章太少了。

三、教学建议

1、结构背后是思维,材料背后是思想,语言背后是积淀。我们不要只为了写作文而训练作文,满足于学生掌握议论文的框架结构,我通过审题立意、构思谋篇训练为支点,提高学生概念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能力。

2、除整篇训练外,可以进行一些微格训练,例如针对同一材料,在证明不同观点时,如何删减,如何阐述,使学生体验如何把道理讲透。

上一篇:化州社会调查报告下一篇:下雨交通安全提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