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老师征文

2024-10-24

最好的老师征文(通用16篇)

1.最好的老师征文 篇一

“青春不是用年龄去定义,而是用热血去诠释。”所以,我想活成青春应有的模样。

——题记

懵懂·我以洗礼敬芳华

准确来说,我的青春是从她披着旗袍缓缓而来开始--衡二的录取通知书。若说这是个略显浮躁的时代,那衡二或许是些许清流。这里,不问出身,不问成败,只以奋斗论英雄,“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起点比进步”,这让我无所顾虑,这让我一往无前。不浮躁、不欺骗、不犹豫、不停止,我爱这样的衡二,所以我甘愿接受她的洗礼,“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于是,懵懂的心荡起微微涟漪。

感恩·我将爱捧上心头

“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长径点缀的花香弥漫……”爱与感恩一样可以把青春打扮得花枝招展:母亲节的烛光曲,让我感受到母爱的温婉柔和,我想,这个为我操劳了十八年的女人,也曾拥有和我一样如歌如画的青春;十八岁的加冠礼,让我感受到父爱的宽厚深沉,我想,这个叱咤风云的男人,也为这个家庭承担了太多太久的责任;还有任桃李争芳不易素心,甘当烛火默默奉献的老师……每每想到他们,我都会想起那歌曲:“我心里满满的都是爱,可是说不出口……”

奋斗·我要把磨难化作笑谈

“青年人要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新时代锣鼓震天,恰好,我又踩在了时代的鼓点上。所以我要努力成长,努力把自己铸炼成器。何谓成长:我理解的成长是吃苦头,曾经我也是父母老师的骄傲,而当我进入了二中,一个所有人都曾是佼佼者的地方,猛跌谷底。骄傲、得意都被碾得粉碎,于是我只能从零开始。“眼因多泪水而愈清,心因经忧患而愈厚。”现在我要感谢那些所谓的苦头,因为社会不要弱者,所以我要让自己变得更强,拥有鹰的眼光,豹的速度,熊的勇气。

希冀·我以我心向梦想

谈起梦想,那是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却也是最坚定的方向。首先,我是高中生,必将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接受国家的第一次“验货”,我想让自己交出一份骄傲的答卷;然后,我要敲响心仪大学之门,在那开启学习的新天地,让自己变得渊博有风采。步入社会,我要把我的老家,还有我的中国打造的更美好……心有所向,不惧远方,我还希望自已能永远不改初心,永远充满向上的力量;希望自己在知天命之年回望,愿我还能:“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何谓青春的模样?我想:纯粹而美好,炙热而希冀。我就要把我的青春打扮成这副模样。

2.最好的老师征文 篇二

一、培养自信心, 消除害怕心理

老师经常给学生以鼓励,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这一点特别重要。信心是成功的基石, 乐观的情绪是自信的表现, 学生有了自信就不会被困难吓倒。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作文中的亮点, 无论是立意, 结构抑或语言, 甚至某个词语的独到运用, 都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因而在批改作文时, 教师不宜删改过多, 以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多鼓励, 使学生有一种“劳动”后的喜悦和成就感。在作文讲评时, 更要注重鼓励学生, 通过品评, 师生沟通, 同学间沟通, 营造一种智慧撞击的氛围。

害怕作文, 是作文能力差的学生固有的一种心理障碍。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 但主要的还是“作文难”。为此, 首先是要让学生“有话说, 能成文”。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作文训练时要循序渐进, 切忌贪功急进, 否则就有弄巧反拙的可能。如现时许多教师着眼于炒得很红的话题作文, 不管学生实际, 整天的话题呀!新意呀!试想, 如果一个学生连简单的一件事都说不清, 你叫他怎样创新?如何张扬个性?到头来大多学生写出的都是一些传统的、共性的并且有一大堆毛病的文章, 而这些违背老师意愿的作文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多方指责。这样, 势必造成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所以, 我们还是应该从基础做起, 由易到难。为此, 可让学生先练习写片断, 如人物描写、场景描写等, 再就简单的记叙文渐渐深入。对基础差的甚至还可允许他们适当模仿, 待时机成熟再渐渐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的个性。其次, 要认真做好写作前的指导工作。写作前, 教师应说明作文的范围和要求, 有时还要加以适当的提示, 如文章结构、立意、表现手法等, 必要时还可以先读例文再作文。甚至老师还可以写些范文以供参考。

二、指导阅读, 鼓励投稿

写作能力与阅读量有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圈子窄, 阅历不多, 知识面不广, 作文多觉得没什么可写, 或是写不出新意。加强课外阅读可陶冶情操, 开阔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从中积累写作素材。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小说迷, 看小说成痴, 走路、吃饭、睡觉总是书不离手, 上课不留心, 总爱偷偷看小说, 常常被任课老师没收。她别的学科成绩很差, 但作文却非常好, 清新流畅, 构思独特。后来我有感于她的“成就”, 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 交流阅读心得。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 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无论是选材、构思、立意, 还是词句的运用等, 均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加强学生阅读的同时还可利用学生对“美文”的赞赏和学生的好胜心理, 鼓励并帮助学生投稿。一旦学生的作品变成了“铅字”被登了出来, 无论是对投稿者还是对其他同学, 其激励效应是无需宣传的。一次, 我班的一个学生徐丹写了篇《座位》叫我修改, 我见文章写得很好, 帮她修改后又帮她参加了安徽省第二届青少年文学艺术作品大奖赛。不久, 该文被选登, 荣获二等奖。当登有她文章的《安徽省第二届青少年文学艺术作品大赛获奖作品集》发到她的手里时, 她激动得掉了眼泪, 全班学生也为之沸腾了。想不到的是竟因此掀起了一场写作的热潮, 许多同学除积极完成我所布置的作文外, 还经常自发写些文章叫我批改, 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得特别快。

三、多写范文, 培养情趣

大家都知道, 语文教学工作量特别大, 这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比不上的。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的作文教学, 更是语文教师所惧怕的, 其“费时、费力、费神”的特点令许多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 许多教师干脆消极对待作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马虎应付, 甚至连布置作文都感厌烦, 任意减少作文次数, 一个学期只有那么三两篇作文。特别是作文的批改, 学生每写一篇作文, 都希望得到老师中肯的评价, 殷切的鼓励。但有的教师评语粗略, 简单, 笼统, 更有甚者不看内容只看篇幅随便给一个分数就算完成任务。这些都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造成学生“作文纪律”松散, 写作热情低的局面。因此, 在作文的批改中, 有必要时可适当面批面改, 面批面改虽然工作量大, 但效果却比其他批改方式好得多, 因为这样不但可以当面指导, 还可适时鼓励, 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动力。

要想学生喜欢作文, 首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 认真对待每节作文课, 多写范文。比如现在的初三学生流行写毕业留言, 我就尽量写范文作指导。例一:我把自己在师范毕业时写给老师的一首诗给他们看, 他们一看就知道这首诗是写我当时和老师的依依惜别之情的。 (山上杜鹃分外红, 师生情谊似花浓。今年花谢明年开, 此时分别何日逢。) 例二:我把自己以前写给初三毕业生的留言说给他们听, 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一份真情。 (人生来去太匆匆, 几度分别几度逢。师生情谊似兄妹, 怀念尽在不言中。) 例三:在这届学生即将毕业时我深有感触, 所以我就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原形, 即兴创作了一首小诗, 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默默祝福。 (轻轻地你走了, 正如你轻轻地来。你轻轻地挥手, 告别昔日的精彩。悄悄地你走了, 正如你悄悄地来。你悄悄地招手, 迎接美好的未来。) 这样一来, 学生大吃一惊, 没想到他们的语文老师还会写这么漂亮的诗?因此学生的写作兴趣日益浓厚, 作文水平不断上升。

3.我最好的老师 篇三

主持人:雨 田

怀特森先生是我们的科学课老师。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做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种夜行兽,冰川期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作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

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发生了什么事?

很简单,怀特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误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

不用说,我们都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讲凯蒂旺普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起疑心。

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他也真的这么做了。

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

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而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

如果要我给我们的学校危机提出个解决办法的话,我一定会提出怀特森先生。我没作出过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他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

4.我最好的老师 篇四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实验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最后一篇略读课文

二、学生学情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是一种“冲突”。首先是视觉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别具一格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是心理上的冲突:他们没想到怀特森老师会“戏弄”自己的学生,这让他们的心里有些受不了。再次是思维方式上的冲突:现在的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教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是对他们多年来一种思考方式的挑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通畅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从“为什么说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最好的老师”和“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两个方面来研读、探讨课文。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教学难点:

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能力。教学准备: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课件。教学流程

课前创设情景铺垫。

听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一、谈话导入

1、课前我们听的歌曲是歌颂谁的?六年的学习中,你经历了很多位老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21课,结识一位好老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

(一)(1).小组合作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学生读文和预习情况。课件出示“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小组汇报交流。并说一说预习中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4、快速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三、认识怀特森先生,体会他的“好”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从文中画出,读一读。

2、课件出示句子: 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你觉得“出人意料”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列举有哪些地方让人意想不到呢?仔细找找,你看你能找出几处来?面对怀特森出人意料的举动,我们的反映如何?

指导朗读:“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用气愤的语气读,除了气愤你还感到了什么?(是啊,怀特森先生做法让人如此气愤,他真是一个欺骗人的老师,演戏还带着猫猬兽头骨道具,说的跟真的一样,我们常说,要受到学生的尊敬要有德有才,怀特森先生可以说是无德无才,可是作者却称他是做好的老师,为什么呢?

3、小组合作学习

(二)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呢?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真知,这是准则,你们怎能忽视?每个人都不应该忘记——(引读)(生齐读)既然如此,大可以直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呢?(他是为了让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这种教育让所有孩子终生难忘,他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

课件出示: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四、小练笔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为什么?

2、写一写。

3、指名交流。

五、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画家与牧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出示阅读材料《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六、板书设计:

21*我最好的老师

怀特森老师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5.最好的老师 篇五

东风小学六

(一)班 陈庆捷

在我心中,您是教坛名师,既严厉又慈祥。给了我无尽的关心和呵护。您,就是我最好的老师——胡海林。

说你严厉,是因为一次写小动物的作文,我为了图省事,便把作文辅导书上的作文抄了一篇。上课后,您来检查我的作文,在快速浏览一遍后,失望地摇摇头走了,我知道自己错了,不该这么做,心里难受极了。下课后,你把我叫到办公室,一脸严肃地对我说:“陈庆捷,你在我们班上可是优等生,你的作文平时都被当作范文在班上念的,这次写作怎么是这种态度,你怎么能图简单,直接抄用别人的文章呢?如果是差生,他们有时抄用一点,老师可以理解,但你决不行!老师对你充满了希望。希望你的作文有自己的风格,只要你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认真写作,你的作文一定会写好。现在,你把作文本拿回去,重新写一篇,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的!经过胡老师的点拨,我思路顿开,结合平时看到听到和学到的知识,用真情实感来表达所感所悟,洋洋洒洒四百余字,一气呵成。当我再次把重写的作文把送到老师手上时,胡老师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眼中流露出肯定的目光。此时,我心里喜滋滋的。深知没有老师的批评和启发,我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作文。后来,胡老师还推荐给我几本有益写作的课外书籍,我当作宝贝似的珍藏在床头柜中,一有时间我就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学习同龄同学的优秀文章。如今,写作对于我来说不再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快乐!

胡老师虽然严厉,但是严厉之中却拥有一颗慈母般的心。对此我有切身的感受。

有一次,我突然肚子疼,同学们发现后告诉了老师,胡老师得知后步履匆匆来到教室,扶我到办公室,倒水让我喝,并让人通知医生,同时急切地问我:“现在肚子还疼吗?”我点点头,无意间看到老师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和焦急的神情。此时此刻,我觉得老师就是我的妈妈,一位慈母!看着我难受的样子,老师把我的手展开,用手掐我的虎口,老师的手是那么温暖,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

6.我最好的老师 篇六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记“编造、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会用其中的词语写句子。

2、能够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通过学文,能从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中领悟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我最好的老师”,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2、齐读课题。

3、带上感情你会读得更好,再次齐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展示互动

1、各组汇报预习字词的情况。

预习提示:

多音字 形近字 四字词等

2、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走近“最好的老师”。

1、读一读:“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与课题连起来读一读。

2、谈一谈:读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学一学: a、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对怀特森先生产生了不满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

讨一下这部分内容。

提示:①我们为什么气炸了?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互读互评。

②假如你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你有何反应?

b、那么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出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呢?如果你觉得这部分有意思,也

可以在组内重点交流讨论。

提示:①在学习理解句子时,最好能联系实际来谈。

②对于重点句子也可多读多评。

四、学生展示互动

五、共同探究,深化道理

1、怀特森先生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呢?他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想让我们明白什么道

理呢?

2、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和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

六、拓展延伸(选一即可)

①你有最好的老师吗?和大家分享分享,也可以说说你的心里话。

②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你老师的敬佩?

七、布置作业

你心目中最好的教师是怎样的?发挥想象,写一些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会怎样做?、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启蒙老师,也都会对启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你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

板书课题,同学们,课题中的“启蒙”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写了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启蒙老师是些怎样的人,为什么让“我”时常心怀感激?

(2)为什么老师的许多表扬“我”都淡忘了,而教师的批评和惩戒“我”至今未曾忘记?

(3)“从这些宽严之间,同学们也领悟了一些道理。”我们领悟了什么道理?

(4)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小组讨论大家提出来的问题

可以全都讨论,也可以只讨论你们感兴趣的某些问题。

四、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1.你觉得“我”的启蒙老师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1)热爱祖国。

(2)治学严谨,教育严格。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2.理解最后一段话

教师引导: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了,是什么意思?最后一个反问句是什么意思?由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五、谈感受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到了哪位老师,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具体的事例说说这个老师的美好品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7.一生中最好的老师 篇七

故事的大概内容就是一名小学老师汤普森夫人和她的学生特笛之间的故事。汤普森夫人新任一五年级班级的班主任, 开学第一天, 她像大多数老师一样, 对全班同学说她会一视同仁地爱他们每个人。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她很不喜欢衣衫不整而且不合群的特笛, 甚至批作业的时候也不愿意认真检查他的作业, 总是在他的作业本上打上一把把大红叉。但是有一次汤普森夫人在翻阅特笛的档案时, 让她大吃一惊。特笛一年级老师的评语是:“特笛是个聪明的孩子, 作业工整, 礼貌待人……与他一起很开心。”二年级老师的评语是:“特笛是个优秀的学生, 同学都喜欢他。但是他母亲得了绝症, 他很苦恼, 家里生活也很困难。”三年级老师的评语是:“他母亲的去世对他打击很大, 尽管他试图努力表现, 但他父亲不大理会。如果这样, 家庭生活一定会影响他的学习。”四年级老师的评语是:“特笛性格孤僻, 有厌学情绪, 上课爱打瞌睡。”

看到这里, 汤普森夫人明白了特笛问题所在, 很是羞愧。从那以后汤普森夫人特别关照特笛, 在她的悉心教导和鼓励关怀下, 特笛思维变得越来越敏捷, 成绩很快名列前茅。一年后她收到特笛的便条, 说她是他碰到的最好的老师。六年后, 她又收到了特笛的短信, 说他以全班第三的成绩高中毕业, 而她仍然是他遇见的最好的老师。又过了四年, 她又收到特笛来信告诉她他已经大学毕业。又一个四年过去, 他又来信说她依然是他一生中见到的最好最喜欢的老师, 不过这次信的落款是特笛医学博士。故事没有就此结束, 不久她又收到特笛的来信, 说他要结婚了, 他想知道婚礼上, 汤普森夫人是否愿意作在母亲的位置上。婚礼上, 特笛对汤普森夫人说:“谢谢您对我的信任和重视, 是您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汤普森夫人热泪盈眶说道:“特笛, 你搞错了, 是你让我明白自己可以有所作为, 在遇到你以后, 我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这样一个读起来情节极其简单的小故事, 但是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一个老师真的可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一生, 可以扭转一个孩子的命运。汤普森夫人对特笛态度的转变直接转变了特笛地一生, 也使汤普森夫人成为特笛一生难忘的老师, 成为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师。由此我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教育好学生, 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特笛的巨大转变让我觉得首先要细心观察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 倾听学生谈话。不能仅仅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和表面现象, 就给某一个学生定下结论, 认为某某学生怎样怎样如何如何, 但是如果能真正了解学生之后, 在某一适当的时机和场合, 不经意的说出某一个学生做的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或表现, 他不仅会感到吃惊而且受到的鼓舞也会特别大。老师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和学生打成一片,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喜怒哀乐, 时时处处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 有的放矢的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老师, 更是他们亲密的朋友。并且在日常接触中对学生适当的使用肢体语言, 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 拉近师生的距离, 如抚肩、握手、拍拍学生的头等等。

这则小故事让我引发的另一思考就是要尽量做到对学生的一视同仁, 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 切不可让学生看出你对某些学生的偏爱和对某些学生的憎恶。品学兼优的学生谁都喜欢, 偏爱是每个老师都有的特点。但如果过于偏爱某些学生会让很多不受重视的学生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而过于讨厌某些学生, 则会让这些学生更加自暴自弃, 放任自流, 恶性循环。同时也会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 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 给学生的人生导向, 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 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 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 学生智力有高有低, 成绩有优有劣, 这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承认这种差异, 正确对待。平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当慎言、善言, 对后进生多帮助, 多鼓励, 而不是挖苦, 歧视。要善于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 给予鼓励。必要时还要说一些善意的“谎言”, 让他们在课堂上更能自信地站起来, 体面地坐下去。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 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其实和每个学生相处时间长了, 会感到每个学生都有可爱之处。即使长相平凡的学生, 慢慢也会看顺眼, 觉得他的微笑也是那么灿烂可人。

还有一点体会就是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但不要太厉害。因为什么事过了头, 都会走向反面。要向孔子那样“温而历, 威而不猛, 恭而安”。如果今天狠批了某个学生一顿, 明天一定要找个理由表扬他。至少主动和他说话, 就像昨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让他感到老师的大度宽宏大量和不计前嫌。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真诚。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 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不仅能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做到言传身教, 感染学生。如果老师自己犯了错, 比如处理问题不当, 说话欠妥, 也一定要向学生认错道歉。

8.我最好的老师 篇八

贺老师,您知道吗?第一次见到您时,我就给了您一个严肃古板的“标签”,可上了您的课后,我便撕下了这个“标签”。您上课生动有趣,总是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无声地赋予我们知识。您还记得吗?那次下午的课程,在暖风的吹拂下同学们都无精打采,您当时就“抓”出了两个没有听讲的同学,对他们进行了深刻的教育。看着昏昏欲睡的我们,您突然灵光一闪,把工程问题中甲乙变成了那两个不听讲的同学,然后再进行深入简出地讲解。瞬间,同学们一个个都坐直了身子,听得津津有味。当讲到线段图时,您同样拉来了那两个同学做示范,您讲授得神采飞扬,既形象又直观,同学们个个沉醉其中,一堂课下来,我们都意犹未尽。我在心里为您竖起了大拇指。

在私底下,我更是把您当做了朋友。

那次经历,让我对您有了新的认识,更是让我和您建立了友情。那是五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段时光,心情阴郁的我,因为接连几日没有睡好,竟在课堂上走了神。等我回过神来时,看见您如炬的目光正向我扫来,我的心“噔”地一下提到嗓子眼,手心里全是汗。终于,您的目光还是停在我的身上,我的心一下跌入了冰点。您当时并没有批评我,我暗暗自责:这怎么对得起老师对我的信任,该怎样解释……在我的胡思乱想中,时间悄悄溜过了,刺耳的下课铃终于还是准时地敲响了。您看着我,我吸了吸气,努力平复心情,您开口了——“下课你到办公室来一下。”短短的10个字却无疑给了我当头一棒。我心如死灰地走进办公室,周围的光线似乎很刺眼,周围的一切都是那样压抑,我不敢抬头,可想象中劈头盖脸的教育并没有传来,传来的只是一声关切的询问:“是没休息好吗?”我抬起头,看见您真挚的眼神,突然一股暖流从我的心中流过。随即,您给我讲解了课上的知识点并反复询问我的思路,在您耐心的指导下,我终于领会了要点。当我走出办公室,看见您疲惫的双眼时,内心就像打翻了调味瓶——百味杂陈。从此,我好像打破了一种隔阂,把您看作了朋友。

9.我最好的老师 篇九

我的母校叫双峰小学,坐落在双峰山脚下、古屋旁、溪水后。在这里,我度过了六个春秋,这里不仅有欢声笑语,还有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杨老师是我五、六年级的班主任。他四十有余,手拿一副欲穷千里目的老花镜,往讲台上一站,是百步的锐气,千里的威风。在我们眼中,杨老师可谓是无所不能: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谈古论今,出口成章。杨老师从不生气,因为他深知“气出病来无人替”的道理。如果有人犯错了,只要杨老师锐眼一瞥,保准你痛哭流涕,永生难忘。

杨老师不仅对班级“治理有方”,对我们的课外活动也格外关注。还记得去年秋天,老师带我们去洗澡,美名其曰“学游泳”,我们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来到小溪里,欢笑声、嬉水声顿时荡漾开来。此后,老师要我们写一篇有关玩水的作文,全班同学竟没有一个人有怨言。还有一次,村子里请来了戏班子,老师特意没有布置作业,让我们高高兴兴、痛痛快快的玩了三个晚上。我们都说:这莫不是我们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杨老师在关注我们课外活动的同时,也不忘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我们班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以此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我们还坚持每天看书写作文,提高写作能力。在杨老师的领导下,我们班的同学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十多篇文章,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均有获奖作文。

10.最好的老师作文 篇十

知耻心是正确认识耻辱的必需心理,不知道羞耻的人永远都不会进步。像那些社会上的败类,每天和行尸走肉一样不断的作恶,不知悔改,终有一天他们会被邪恶吞噬。想要养成知耻心,一定要学会反思,总结与改正,这三点非常的重要,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继续进步必不可少的三要素。耻辱作为我们最好的老师,会时刻伴随着我们走完人生的道路,不仅仅是在学习中,每一件事情中都有着你容易犯的错误。只有有了知耻心,才能最快的发现他们,挖出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但物极必反,过度的知耻也好不到哪儿去。太过于看重自己耻辱,就会产生懊悔,难受,自卑等消极心理,会使你节节败退,永远不能进步。如果你把你做的每一件事犯的错都放大几十万倍的对待,那你将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做什么都不行,仿佛故意置身于黑暗一样,真正的你就不复存在了。

永远都忘不了的那次月考,是我取得一大进步的重要阶梯。记得那时候收到成绩的我是那般的崩溃,真是想把自己埋到地里,把自己以前说的大话全部收回。那时就是过度的自卑与失望,觉得自己犯的错无法挽回,以后就要走上学渣这条路了。班主任找了我,批评了我,但也开导了我,是我有了信心。我发现真的是那样,发现自己的错误,一个一个来改正,总会改完的。我敢打赌,绝对是耻辱让我在月考后的期中考有了质的飞越。

1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篇十一

孩子长到能独立行走时,就有了学着大人的样子做事情的愿望和行动。当孩子第一次不让你喂饭要自己用小勺吃饭时,当孩子第一次要扫地、第一次要洗衣服时,你如何对待?

有的家长会说:孩子太小,他吃饭洒得到处都是,还是喂他吃吧,他不吃,爱跑,就追着喂。至于扫地洗衣服,孩子这么小,怎么能做呢?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这些“第一次”正是孩子的兴趣点和模仿学习的最佳时期。当然,他不可能做得很好,因为他的动作协调性还不好,正因为如此才让他去做:一是培养主动做事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动作的协调性;三是做事的快乐情绪体验。从孩子的角度讲这就是学习。

再比如探索兴趣的培养。有一个孩子四年级时,对从网上看到的理化模拟实验发生了兴趣。他爸爸给他买了《生活中的化学》、《初中化学手册》等书籍,还买了酒精灯、小试管等一些实验用具,让他做些小实验,那些书他居然能看进去。过年时,那个孩子把几本书中的单独配方(牙膏和熟石灰,熟石灰他找的是食品袋里的干燥剂)放到一起自制了清洁剂,把洗脸池上长时间的污垢清洗掉了,事实证明确实比单用一种清洁剂的效果好。

还有一次,那个孩子做实验,他把卫生间的门划子用一根细线从外面给插住了,没办法,爸爸只好把门拽开,门划子也歪了,但爸爸没有责备他。只是让他再安装好,并告诉他,实验应该先有计划,要想到可能的后果,那样就不至于把东西弄坏了。安装的时候,爸爸发现他把一块儿吸铁吸在门把手上,再把螺丝钉吸在吸铁上,用一个取一个,很方便,一会儿就照原来的样儿安好了,而且还很平整。

12.快乐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篇十二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把人生的需求由低到高分成生存、安全、归属和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 由于父母的抚养, 生存和安全的需要已基本解决。那么紧接着的是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爱的需要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爱情, 而是对爱以及被爱的归属感的需要, 可以是朋友之间的友情、同学之间的关心、老师的爱护等多方面的情感。尊重的需要是指自己的习惯、爱好、人格、兴趣、思想等受到别人的尊重, 从而产生自信心, 感觉到在这个世界的价值。

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使得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关爱和平等。很多时候我和自尊心的。要把成绩和纪律分开, 并且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同学之间不存在好坏、看得起看不起之分。甚至老师和学生也是平等的, 知识面前无大小。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在人格上认同老师, 并和老师产生亲和力。这一点是能否构建快乐课堂教学的关键。记得有这样一个事情, 北大校园里, 走来一位背着大包小包前来报到的外地同学, 他实在太累了, 便把大包小包堆放在路边。正见一位长者走来, 他便上前说道:“劳驾, 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后, 他便轻轻松松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老人依然尽心尽职地完成他看包的使命。这位同学办完了手续, 谢过老人, 便走开了。几天后的开学典礼上, 他惊讶地发现, 那位老人竟坐在主席台上, 他就是北大的副校长、驰名中外的大学者季羡林教授。这样的校长和老师, 这样的行为, 对学生行为以及人格所产生的影响, 远远超过你说一百次所产生的影响。语才是教学的核心。

当然, 老师与学生的这种亲和力只是基础, 要使学生感到学语文的乐趣还必须有一定的技巧。

首先是幽默的语言和渊博的知识。上课的过程中, 贫乏的语言, 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 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成一条由高到低再到高的曲线, 中间是效率最差的。要打破这个类似曲线的过程, 用压制的手段, 往往引起学生的反感。这时候, 一句幽默的话最能起到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效果。一个能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都能说的老师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其次是构建对话的教学模式。老师备课的时候多备一点, 但不是让老师来讲, 而让学生来阐述, 以问题为纽带, 以探索的过程为目的。这样的话, 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被带动起来, 并且, 在探索的过程中, 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没有问题的课是失败的, 没有问题的学生也得不到进步。这决定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并且能独立地解决这些问题, 他们便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我们不要在学生回答错了之后, 简单地加以否定, 必须发现学生问题中的闪光点, 并找出偏差的原因, 这样, 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延伸到课外。

再次老师要与学生同行、同乐、同苦。我们要了解学生学习中最头痛的是什么。比如作文, 那么老师与学生同写作文, 互评, 互赏。比如阅读, 我们同学生一起读课外的文章, 探讨观点, 发表意见, 引申知识。我们不能站在岸上看学生在水里苦苦挣扎, 只有走入其中, 你才会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在师生共同的互动的学习中, 你才能真正了解学生。

最后, 学会微笑地对待每个学生。微笑也是一种语言。语文的学习是贯通古今中外的精神遨游, 是快乐的精神享受。我们不能让学生感觉仿佛到了“苦大仇深”的旧社会一样。对孩子们微笑吧!这样孩子们才会对你微笑, 而且是发自内心向你微笑。我告诉学生们见到我不一定非要喊老师, 只要向我笑一下就行了。曾有学生在抽样调查时提出这样一个意见:“某某老师, 你一进教室, 我们仿佛一下到了封建社会。为了你的健康, 对我们微笑吧!”是啊, 孩子们是老师的一面镜子啊!

13.最好的老师 篇十三

他笑说:当然做不出,至少现在做不出。那个要求多高呀!

想起以前和一个考古专业的大学生聊天,他说起盗墓贼的技艺高超,比如使用起来事半功倍的考古工具洛阳铲,就是盗墓贼发明的。

听起来不可思议,却是真的。他们读书时,还真请盗墓者来讲过课。他说那堂课,极其生动,管用,记忆十分深刻。

我就在想,印刷学院,为啥不请制假钞者来讲课呢?

那经济院校找偷漏税者讲课?政治院校找非法传销者来讲课?美术院该找疯子来讲课?医学院该找百病缠身者来讲课?军事院该找本?拉登来上课……

14.最好的老师作文 篇十四

唐老师,他和蔼可亲,笑起来会露出两颗大兔牙,头上呢,虽然秃顶了,但还是有几根头发顽强地挺立着,也许是为我们辛苦劳累掉的吧。唐老师很矮,站在那个教室里,不知为什么,我觉得他更矮了,因为我们班的许多同学一站起来都比他要高上许多。

虽然唐老师个子不高,但他讲课可是顶呱呱到。老师讲的课生动又有趣。同学们听起来津津有味,有时他还会冒出几句流行语来,整个班级一起笑翻天。他的威信在班上很高,他上课的时候没人敢开小差,搞小动作,他那犀利的眼神可以洞察一切。如果你正在搞名堂,他严厉的目光瞟上你一眼,你会十分不好意思的停下手中的一切,老老实实地听课,他就是有这种魔力。他讲课的时候,教室里十分安静,连掉一根针都听得清。如果你迟到了,老师淡淡看你一眼,那种威严的感觉真恐怖,如果眼神能杀死人的话,我早就死一百次了。唐老师真是个不怒自威的人,可是我是真真实实的佩服他的这一点,因为有些老师上课,学生们吵闹不听课,教室里很乱,大家都没法好好学习,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因为唐老师的这个优点,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从来没有变过,那就是“第一”程,连第二都没有得过!这可不是吹的。

唐老师对我们都很好。记得有一次我病了,我就无精打采的爬桌子上,懒懒的,哈欠打个不停,唐老师见了就过来摸摸我的额头,关心地问我怎么样了?后来他又打电话给我妈妈,叫妈妈带我去看看,好好休息。

当然唐老师也批评过我,那时我期中成绩出来了,当然很不理想,因为那段时候我数学课经常讲话,估计老师也忍不下去了,把我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还有一次我上课时神游了,老师叫我回答问题,一连叫了我三次,我可没听见,后来老师把我叫进了办公室,说我一心二用,让我写检讨书,我又悲催的被批评了。不过,我心甘情愿,我从不因为被老师批评而埋怨唐老师,我深深知道,他是为了我好,我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报答老师的辛勤栽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生难忘!

15.兴趣是学习数学最好的老师 篇十五

一、巧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的直接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实,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问题悬疑法或趣味导入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兴趣。讲授“相似三角形应用”时,如一开始就设下悬念,问能否不过河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用一个5分钱的硬币测出月亮离我们有多远? 通过这样的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讲到“证明”这节课时,先问学生通过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会想到折纸法、剪拼法、度量法; 然后进一步问这样剪拼起来恰好就是一个平脚吗? 度量的三个内角和又会不会是179°或181°呢? 怎样才能让人确信三角形内角等于180°呢? 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引出了新课内容。

二、设疑置难引发学生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学贵于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 有“疑”才会去探究,有探究才会打开思维的大门。因此数学的教学就是在不断的质疑、不断的探究的过程。不断的探究才会推动不断的进步, 也就是教学过程应是以有条有理的循序渐进和有根有据的理由,即完整的推导和理解的过程来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不急着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自己的课桌,量一量黑板的长度,量一量门边的长度,看看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学生量完后说: “老师我们量完了不能得到整数。”这时学生迫不及待的都想在第一时间得到结果。我并不急于求成而是引导学生说: “不能得到整数怎么办呢? 谁能用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的方法来表示?”经我一提醒,学生豁然开朗,举起小手个个雀跃,学习的氛围高涨了。这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他们各抒己见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并不加以评判,而是暂时告一段落。这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古人在量、分物体或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结果的情境图,得不到整数就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经过探究得到的,因为也会被学生深深理解和记住。学生知道用分数来表示后接下来又进入分数及分数单位的理解,什么叫分数? 怎么表示? 什么是分数单位? 怎么表示? 这些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学生逐个去解决,探究的问题也逐步加深; 这时学生也觉得不难了。因为有了学习的兴趣,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分数的表示和分数单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了不让学生混为一谈,能正确区分分数及分数单位,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为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而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这堂课的教学我采用小组谈论畅所欲言的形式来学习,其中既设疑难悬念让学生探究,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顺着学生思维引发兴趣

由于与学生的年龄和思维水平的差异,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也有着天然的差异。教师认为容易理解的学生感到难,教师感到深奥的问题, 学生却不以为然。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有要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然后才能有的放矢的去进行教学。例如,教学“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很容易混淆。判断一个数同时是2、5的倍数有什么方法? 判断一个数同时是2、3、5的倍数又该用什么方法? 学生乍一看,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不难,这时教师就要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谁能最快说出2、5、3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很快就说出: 个位上有0、 2、4、6、8的数是2的倍数; 末位有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各位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是3的倍数。我说这不结了: 个位或末位有0的数是2和5的倍数,如果这个数是“450”个位数的和是9,9又能被3整除“450”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450”这个数的个位末位有“0 ”这个数不就是2、5、3的倍数了吗? 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学生很快抓住个位、末位是“0”的数而后各位上的数之和为3的倍数的数,就同时是2、5、3的倍数。教师顺着这样的思路诱导学生,教学就体现了教师的导学生的学的过程,不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巧设情境导入新课,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重视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了如何培养和调动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1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篇十六

这是在变魔术吗?众人惊讶无比,因为这个电铃与仪器之间无任何导线连接。这当然不是魔术表演,这位年轻的小伙子正在进行无线电实验演示。他就是无线电发明人马可尼。

少年痴迷赫兹渡

1874年4月25日,马可尼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博洛尼亚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个农庄主,母亲是爱尔兰贵族的后裔。

马可尼成长在一个电与磁发现不久,人们对电磁奥秘的探索兴趣正浓的时代。1813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揭示了电与磁的关系。1862年,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研究的基础上,创立电磁理论,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赫兹用实验方法,证实了在我们生存的空间确实存在着以光速传播的电磁波。胡布尔最早想到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但他在征求赫兹的意见时,赫兹断言说要有欧洲大陆那么大的反射镜才行,他不禁望而却步了。此后,布冉利、洛奇等人都先后涉足这方热土,可惜的是,他们找到了方向却不得其门而入。但是,他们的探索为无线电的问世做了铺路石。

在赫兹发现电磁波两年以后,16岁的马可尼在一本电学杂志上,读到了几篇介绍赫兹波实验的科普文章,第一次知道了世界竟然存在着这么奇妙的东西,他一下子就被这神奇的赫兹波迷住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马可尼开始千方百计地收集有关电磁研究的资料,认真地阅读理解。渐渐地,他产生了利用这种神秘的波传送信号的念头。不久,他便做起了电磁实验。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要在科学的一块荒芜的处女地独自开拓,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失败也是不难想像的。他拨弄了近4年时间,仍未有任何成果。父亲都有点不耐烦了,送给他一个“悬在空中的思想家”的头衔。

功夫不负有心人。1894年,20岁的马可尼以惊人的毅力和灵巧的双手,终于制作了一台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装置。当天,他兴奋地拉着他的母亲来到他楼上的小实验室。他在那架简陋的仪器上轻轻一按,楼下的电铃居然应声响了起来。他母亲经过仔细检查,没有发现仪器和电铃有任何导线相连,于是终于相信,这孩子已经“抓”住了电磁波!

此后,马可尼不断摸索和改进自己的电磁波收发装置。第二年,他在接收机上固定了一根指向天空的金属线,使信号可以更容易地被接收。这一简单的改进,竟使他能把信号轻而易举地从住房发射到花园中。随着他发送信号的距离越来越远,他对电磁波越发痴迷。

果断抉择带来成功

其实,在无线电的发明史上,比马可尼大15岁的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是一位功不可没的先行者,他比马可尼更早产生运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信的设想。1894年,他就制作了一台无线电接收机,后来又在一次实验时,无意中发明了接收天线。1895年5月7日,36岁的波波夫当众演示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并宣读了论文。1896年初,他又制作了一台无线电电报机,并在俄国物理化学年会上做了传递莫尔斯电码的无线电通信演示,他拍发的第一份无线电报是“Heinfichhartz(海因里希·赫兹)”。

但是,由于波波夫和马可尼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做出的抉择不同,他俩之间这一场无线电发明的竞赛渐渐拉开了距离。

1896年,当马可尼确信自己已经可以利用电磁波实现无线通讯的时候,便给意大利邮局写信请求资助。但是意大利邮局对他的请求置之不理。于是,这位有着爱尔兰血统的会说英语的意大利小伙子,提着小木箱,带着发展事业的梦想,毅然登上了开往伦敦的邮船。在英国,他很快就获得了英国政府颁发的发明专利,并由专利局介绍找到了英国邮电总工程师普利斯。普利斯与马可尼一见如故,不久就安排马可尼在伦敦科技大厅里当众做了无线电实验展示,并对他的研究倾注了满腔热情,使得马可尼的研究工作如鱼得水,进展迅速。

1897年春天,马可尼在布里斯托尔海湾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跨海通讯试验,信号传送的距离达到14.5千米,在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了无线电信号漂洋过海。

而波波夫的遭遇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当他第一次向俄国沙皇政府申请实验经费时,同样遭到拒绝,但他没有去寻找新的机会。1897年,当马可尼让无线电信号跨越海湾时,波波夫仅在喀琅施塔得泊港的“阿非利亚”号巡洋舰和“欧罗巴”号教练舰之间进行了最大距离5千米的无线电报实验。

无线电跨海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意大利,立即受到意大利政府的重视。1897年6月,马可尼回国,受到了国王和王后的热情接见。随后,他在意大利建立了一座电台。7月,他又回到英国办起了无线电电报公司。1898年,他的无线电电报正式投入商业使用,后来公司改名为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1899年,马可尼又实现了横跨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报通讯。同年访美时,他又在美国做了一次无线电通讯演示,使通讯距离突破了1D0千米。1900年,马可尼建立了一座大功率电台,第二年,他又使无线电信号成功地越过了大西洋。经过不懈努力,马可尼终于使无线电成为全球性的事业。

无线电改变人类生活

马可尼创办无线电报公司后,以往的有线电报业受到强烈冲击,有线电报的价值贬低了。当1901年马可尼在南不列颠西端康瓦尔的鲍尔达赫建立了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向大西洋彼岸发射信号时,当时正在广泛使用着的埋在大西洋海底的电报电缆,只好无奈地等待着对它退出历史舞台的宣判了。

无线电以“凭空”通信的独特魅力,给人类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随着电子管和晶体管的发明,无线电信号可以通过它们加以扩大,于是广播和电视奇迹般地出现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声音和图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发射台发送到空中,借助无线电波,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向四面八方,进到千家万户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中,再通过信号扩大、检波和转换,扬声器和荧屏上就出现了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彩缤纷的画面。

无线电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传呼机、无线电话的诞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可以轻松地互通信息,传递佳音,地球也因此日益变成一个“村落”。

上一篇:论文格式结构标准下一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