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企业如何做强做大?

2024-09-28

红酒企业如何做强做大?(共10篇)

1.红酒企业如何做强做大? 篇一

发挥企业文化作用 推动企业做强做大

(报陈总审阅稿)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建华

企业文化是新型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是现代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基础,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重要因素和企业走向成熟的显著标志。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指导、渗透作用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的活力来自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概括、总结、提炼而成,并用以指导企业管理的精神产品,属意识形态,本身不具备可操作性。但它确实存在于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影响甚至左右管理的效果。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以来,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企业文化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对 企业经营业绩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突出,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内在的强大驱动力。21世纪的现代企业管理,已发展到“文化管理”、“文化制胜”的新阶段。面对21世纪的文化冲击,企业能否培育自己的文化并发挥其作用,将决定其生存和发展能力。

具体到电力行业来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竞争和发展已经成为发电企业的两大主题,发电集团之间、中央企业与地方及其他投资主体之间的竞争态势全面展开。竞争焦点已经从存量竞争扩展到增量竞争,从当前利益竞争扩展到未来格局的竞争,从项目开发竞争扩展到资源开发竞争,围绕电源项目的竞争更加激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法则在发电市场得到充分体现。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紧急呼唤先进的企业文化为其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迫切需要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输入文化力的新鲜血液。

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已经毋庸臵疑,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指导、渗透作用?首先,要精心构建科学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理念体系建设应突出科学性、适用性。如果用“文字游戏”的方式,片面追求标新立异和轰动效应,虽然有利于对外宣传和形象包装,但在进行文化推进时会出现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多数员工不认同文化理念,致使推进工作搁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培育个性、重在实 用为出发点,以形成科学体系、指导管理实践为落脚点。

为此,培育企业文化必须立足现实需求,着眼未来发展,深入思考,超前研究,全面准确地把握企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在尊重和继承原有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梳理整合与总结提炼。在构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时,要注意各种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的每一要素均不能独立于其它要素而存在,而要有一个基本内核将它们有机联结在一起。只有符合这一基本内核的理念,才能把它作为理念体系的组成部分。虽然企业文化理念的范畴很多,但不能面面俱到,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对其中符合并能满足企业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要求的部分精选出来,进行提炼和宣贯。同时,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应保持开放性,以便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内外部形势的变化,对有些条目进行增减,对既有条目的特定含义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在华电国际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中,将“人本观念、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变革勇气”确定为企业文化之精髓,构成理念体系的基本内核。有针对性地选取10项理念,并使之相互贯通,形成公司战略导向型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整个体系呈金字塔形,高居金字塔顶部的是战略层理念,包括公司使命、公司愿景和公司宗旨;位居金字塔中部的是策略层理念,包括公司精神和公司价值观;稳居金字塔底部的是执行层理念,包括公司管理理念、经营理念、人才理念、竞争理念和发展理念。这一体系的建立,满足了华电国际高效运营、创新发展的需要。其次,要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落地生根”。企业文化不是做给外人看的,而是要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实际推广运用。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落实不能局限于政工部门。各级管理人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应重点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企业文化培训,使之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功能、意义与运作方式,提高对抓好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建设企业文化的自觉性,并精通本企业的企业文化,把握其实质和精髓,努力把实践企业文化与做好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使企业文化融合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

企业应强化文化力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促进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深度融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做到文化与管理一体,隐性与显性相融,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优势互补,以制度人与以文化心相辅相成,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应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经营责任制,与安全生产、资产经营、行政管理等工作同部署、同规划、同检查、同考核。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要突出企业文化体系运转,对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实践中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应与物质奖惩挂钩,从而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由单纯着眼于精神层面向全面融入企业管理的转变。华电国际在与所属单位签订“四项责任制”时,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其中,并配套制定 实施了《企业文化建设管理考核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各单位在经营管理中贯彻落实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的考核结果,在年底与工资总额挂钩进行奖惩兑现,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发挥企业文化对战略实施的引领、驱动作用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密不可分。企业文化解决“到底为什么要办企业”,“应该办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以及“在企业中到底应该倡导什么、反对什么”等企业经营哲学层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并决定企业发展的大方向,直接影响并决定企业的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引领企业战略,是制定实施企业战略的思想基础和理念指针。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战略。从另一方面讲,企业战略是企业文化在企业高层次管理中的应用,是实践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的实践,尤其是使命的履行和愿景的实现,要以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为保证。

“有效战略+优秀文化=卓越生产力”。企业战略反映着企业的宗旨和发展理念,有着企业文化的烙印。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能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并且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的驱动力量和重要支柱。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相比较,前者具有较强的显现性,后者则具有很强的潜隐性。企业战略是一种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经营谋略,是企业“硬”管理的基础; 企业文化则是指导企业战略制定,调动全体员工实施战略的保证,是企业“软”管理的核心。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就能真正形成卓越的生产力。

结合发电企业的实际来讲,要想把企业做强做大,就需要在企业文化的引领和驱动下,“实施战略统领,推进协调发展”。要大力推进增量与存量协调发展。存量是基础和支撑,增量是发展和动力。既应加强对存量的精细管理,使管理水平和各项经济指标更具竞争力,为增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应从增量的源头抓起,实施全面成本管理,坚持效益和价值最大化,形成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要大力推进装机区域与领域协调发展。跨区域的规模经营,是降低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应不断加大拓展全国的力度,拓宽跨区域发展的空间,科学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及早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要大力推进企业与员工协调发展。企业发展是员工发展的依托和基础,员工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根本。既应重视通过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员工施展才华、实现价值创造良好的机遇,提供广阔的舞台;又应教育引导员工把个人前途命运、个人发展成才与企业前途命运、企业发展壮大紧紧相连。要大力推进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协调发展。这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应成为企业经营的基本方针,应通过对标和营运改善,进一步提高各项指标的先进性,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和积累能力;应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作用,通过开展资本运作和金融运作,实现企业持 6 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要大力推进上游与下游协调发展。发电企业与煤炭、运输、设备制造等产业息息相关。随着大批机组的投产,越来越受其制约。我们应站在战略高度,长远谋划,在搞好电力生产的同时,积极拓展上下游相关产业及技术性产业,特别是要逐步与煤炭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为企业发展提供质优、价廉、量足的燃料供应。要大力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践证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而又有其发展规律。精神文明建设应在继承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同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改进创新,不断总结和创造新经验。

华电国际注重培育特色文化,实施战略统领,推进协调发展,成功地实现了企业发展的历史性大跨越。从1994年6月28日公司正式成立,至1999年6月30日成功在香港H股上市,企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计划体制下的国有发电企业转变为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上市发电公司,装机容量从182.5万千瓦增加到362.5万千瓦,5年翻了一番,实现了公司发展史上第一次历史性跨越。

随着2002年底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华电国际成为华电集团的核心企业、融资窗口、主力发电企业,加速了从区域性向全国性发电公司的转变;2005年2月3日,作为全国询价发行第一股成功在上海A股上市,成为同时拥有境内外两条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的上市发电公司。电力体制改革和A股上市加快了公司的发展,企业规模和实力大大增强:2004 年公司发电量首次突破400亿千瓦时,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到今年年底,公司装机容量将突破1000万千瓦大关,实现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在华电集团的统一部署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公司上下多年的共同努力,目前共有11个项目通过了国家核准或列入开工计划,在建工程容量超过了1000万千瓦,分布在山东、宁夏、四川、安徽和河南。这些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全部投产约需1000天的时间。“千万工程”建成后,公司装机容量将突破2000万千瓦,发展成为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管理科学、具有强大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现代企业,实现第三次历史性跨越。

三、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凝聚、激励作用

凝聚人心是企业文化主要功能之一,对于企业内部不同的权力系统和领导系统,对于企业不同的部门,对于来自不同背景的广大员工,通过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能使大家对企业产生高度认同。当这种认同感真正形成之后,企业的战略计划就能更顺畅地实施。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能把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个人经历不同的企业员工团结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这种凝聚作用,就能使员工把个人的前途命运、思想情感与企业的兴衰成败紧紧相连,产生对企业的强烈“归属感”,进而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共谋发展,在创造企业价值中实现人生价值,在提升个人价值中推 动企业发展。反之,如果没有凝心聚力的企业文化,员工不热爱企业,不关心企业命运,与管理者没有共同语言,只强调个人的愿望和利益,甚至把自己与企业对立起来,那么这个企业只会成为一盘散沙,根本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不会取得成功。

以上论述了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接下来谈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通过培育倡导企业文化,能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这就是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为什么企业文化会产生这种作用呢?分析一下人的本质和人的需要就不难找到答案。人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统一体,作为自然人,每个人都有力气、有基本的思维能力;作为社会人,每个人又都有精神需要,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当一个人缺少激励时,他发挥出来的只是物质力量;当他获得激励时,其精神力量就得到了开发,激励越大,开发出来的精神力量就越大。文化力的作用正是通过激励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使人产生成就感、自豪感,从而调动人的精神力量。由于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迎合了人的需要、人的本质,所以它比任何其他形式更有效、更持久。

培育和倡导企业文化的过程,也是帮助员工寻求工作的意义,建立行为动机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在员工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在企业中形成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就足以胜过任何行政命令和权力影响。在这个氛围中,每个成员做出了贡献都能及时得到 领导、同事的赞赏与鼓励,获得极大的心理和精神满足,并因而不断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主动为企业和自身发展奋勇拼搏,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

华电国际把“以人为本” 放在企业宗旨的首位,并突出强调“重视提高员工素质,发挥员工能动作用,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价值,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把“成就员工”提到公司使命的高度,并致力于“为员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统一,共同成长,协调发展”。在其他各项理念中,也都体现了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凝聚队伍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大力宣讲和有效贯彻,形成了企业与员工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在华电国际以建设“千万工程”为契机,部署开展的人力资源优化配臵工作中,他们加强文化理念和形势任务宣讲,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调动了生产和管理骨干到新(扩)建电厂工作的积极性。通过企业与个人双向选择,成功地实施了大规模、跨省区的公司内部“移民”工程。第一批214名骨干力量现已配臵到新(扩)建电厂工作,并计划在近期把第二批300名骨干力量优化配臵到新项目单位,以满足工程进度和生产准备的需要。以上重大举措的实施,也为“按定员组织生产”、“依靠发展减人增效”开辟了新路径,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华电国际的用人效率已达到1.4人/万千瓦,并计划到2007年使该项指标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再减少一半。当前,正处于全面完成“358”战略计划第一阶段任务的关键时刻,华电国际决心在华电集团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振兴华电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红酒企业如何做强做大? 篇二

如今,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 省属企业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为推动国有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促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山西省公布了《山西省国有大企业集团发展“十二五”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 其中指出, 将重点打造“中国山西煤炭”、“中国不锈钢”、“中国汾酒”、“中国山西制造”4张“山西名片”。

打造“山西名片”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要充分认识所承载的历史使命, 勇敢担当、率先行动, 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规划》指出, 要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 发挥国有大企业集团在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中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 紧紧抓住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机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跨越发展为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 以高端化、多元化、纵深化、低碳化、循环化为路径, 大项目带动, 园区化承载, 集群化布局, 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十二五”期间, 通过发挥“五个优势”, 实施“八大战略”, 走好“七条路径”, 省属企业将力争总资产达到20 000亿元以上, 营业收入达到18 000亿元以上, 比“十一五”期末分别增长121%、143%。

此次《规划》中还明确提出了国有大企业集团的转型发展目标和工作奋斗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打造四张“山西名片”, 即以山西省省属煤炭企业为主体, 形成集群战略联盟, 打造煤种全、规模大、延伸链条长, 在煤炭工业中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山西煤炭”名片, 太钢集团大力推进扩张规模, 主要做精不锈钢、特种钢, 各项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构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钢铁企业, 打造国际“中国不锈钢”名片, 汾酒集团依托传统核心技术、醇厚品质, 省内外兼并重组白酒资源扩张汾酒系列市场份额, 提升竹叶青养生酒品质, 冲击国际市场, 以汾酒特色文化为主体, 打造国际“中国汾酒”名片, 以太重集团为核心, 以工程成套为方向, 整合产业资源, 建设以太原为中心的以重型装备为主的多元化装备制造园区示范基地, 打造“中国山西制造”名片。

优化产业 合理布局

一直以来, 山西省省属企业集团具备了资源、资本、资信优势, 拥有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人才团队、产业基础和技术力量, 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 是山西省的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骨干和依托, 因此, “十二五”期间, 必须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充分发挥省属企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规划》对未来国有大企业产业进行了总体规划布局。

煤炭产业

着力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省属现代化矿井基地, 成为国家三大煤炭基地的主体;实施“走出去”战略, 着力抢占煤炭开采产业链高端, 建设省外、国外煤炭生产及循环经济基地。

煤化工产业

利用山西省煤炭、煤层气、焦化等资源优势, 继续巩固基础化工化肥类产品在全国的领导地位, 增强市场话语权, 同时,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以劣质煤、节约水、煤层气为主, 突出多联产、高端化, 大力发展煤化工、燃气化工、精细化工及焦化下游产品, 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高端产品, 实现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建设百万吨级标志性大装置, 发展全国性龙头大企业。

电力产业

充分利用山西煤炭资源禀赋, 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重点推进煤电一体化。围绕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电基地, 形成规模化坑口外送电源布局, 总规模超过1 000万千瓦;因地制宜建设低热值煤发电装机, 总规模超过1 000万千瓦;结合城市热电联产和新能源发电, 在晋北建设300万千瓦以上的风力发电, 在山西省建设600万千瓦以上的热电联产装机。

装备制造产业

围绕煤机、轨道交通、重型机械、新能源设备、液压元器件 (系统) 、化工装备制造六大产业板块, 构建现代装备制造体系, 形成以太重集团、山煤集团、阳煤集团为主体的太原地区超大型机械装备制造生产基地。

燃气产业

利用山西省“气化山西”的契机, 省属燃气产业重点推进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四气合一”战略。煤层气以晋城矿区、阳泉矿区、潞安矿区、离柳矿区、西山矿区等五大煤层气抽采利用区为支撑;天然气重点利用“西气东输”、“陕京一号”、“陕京二号”等管线给山西省预留口供应天然气;焦炉煤气以焦煤集团的焦炉煤气甲烷化循环园区项目、煤销集团焦化园区等为重点;煤制天然气以同煤集团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为示范, 进一步进行推广, 实现市县的气化全覆盖。

物流贸易产业

省属物流产业以煤炭经销物流为中心, 整合上中下游物流环节, 构建大物流网, 形成全供应链模式, 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体系。能源交通公司通过整合重组地铁、能源、物产、汽运集团, 打造以铁路煤炭物流体系为中心, 生产资料物流、普通商品等非煤商品物流为辅助的综合性物流体系;山煤集团、煤销集团继续发展壮大煤炭经销物流, 生产供应物质物流和国际物流板块。

冶金产业

冶金产业各企业加快从产品制造商向材料服务商的转型, 围绕生产, 发展生产服务业和深加工产业。通过兼并重组, 整合省内资源, 逐步提高产能。优化工艺流程, 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建设发展以太钢集团为主的钢铁精品、中条山阴极铜、同煤大同钢铁、阳煤氧化铝与电解铝生产基地;海外巴西铁矿、澳大利亚铁矿、缅甸贡山镍矿、美国内华达铜矿等和国内袁家村铁矿、中条山铜矿等两大矿产资源保障基地 (主要战略矿资源自给率达50%以上) 。

新能源、新材料及其他产业

加快省属企业在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的整体布局、分类发展、各有侧重、协同推进, 迅速扩大产业规模, 形成规模效应。以煤为基, 发挥硅、铝等资源优势, 将资源综合利用向深加工拓展, 发展循环新材料产业;发电向高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延伸, 发展光伏产业链、铝产业链;发展LED、电缆等高科技新能源产业。

3.中国零售企业做强做大浅析 篇三

[关键词] 零售企业做强做大

中国的零售业虽然发展起步晚,但较为迅速。一批零售企业抓住政府政策倾斜的契机,抓住零售业发展不足、竞争弱、利润空间较大的市场机遇,大胆引进新兴业态,成为国内零售业的领袖。但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尤其是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以后,我国的零售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零售业的各种新兴业态迅速出现,零售市场趋于饱和,国内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显激烈;另外,国内市场国际化使国内零售商被迫和国际零售巨头同台竞技。国际零售巨头凭借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全球采购的规模优势,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大型综合性超市等业态中已经占有了相当比重,其在中国势如破竹的发展将国内零售企业的竞争升级。中国零售业已经到了一个避不开的新的调整期,这意味着中国零售业奉为圭臬的“做大做强”发展模式必须向“做强做大”转变,以增大对抗新竞争的能力。“做强才能做大”成为2006年第八届中国连锁业会议的主题,中国零售业试图用“做强做大”来寻求发展出路。

一、零售企业做强做大的内涵和必要性

简单来讲,“做强做大”意味着先做强再做大。具体来说,“做强做大”的涵义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零售企业的发展顺序是“强”先“大”后。做“强”是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才能建高楼大厦,规范在先规模在后,在规范中做大规模;第二,“强”不但指零售业内部管理完善,内功卓绝,更是指零售业通过内功修炼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强”和“大”不是孤立的,二者之间在先强后大的发展顺序中最终走向统一。零售企业的“做强做大”的口号将成为新一轮零售业调整的最强音,它顺应了环境的变化,用它来作为战略指导的零售企业更能实现新形势下的突围和长久的发展。零售企业运用“做强做大”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1.“做强做大”是国内零售企业导向转变的要求

现在中国比较成功的零售企业,都是在“做大”的指导下,不惜一切寻求规模效应。门店越多、销售网络越大,零售企业的影响力越大,从而零售企业对上游供货商的控制就越大,也就意味着零售商可以凭借终端的控制力来增大和供货商的议价能力,这恰好是零售商的根本目的所在。零售企业寻求“做大”,从本质上来说是从企业出发,它是一种内在导向式的发展,这种导向到了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失败。“做强做大”则不同,“强”来自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使消费者满意,最终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强不强最终由消费者双腿投票决定。

2.“做强做大”是国内零售企业积聚力量和国际零售巨头抗衡的要求

中国零售业发展运用了“拿来主义”,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营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零售业态被中国企业在短期内引进并大行其道。不断引进需要消化,消化需要时间,而时间又仓促,因此中国零售业发展步履多少显得蹒跚。走路尚不稳,却已走到和国外零售巨头的竞技舞台中央。国内零售企业除了有一些本土化的相对优势外,的确有太多让它们不自信的地方。有人甚至担忧国内规模较大的本土零售企业,如果一味寻求规模,一旦资金链绷断,很有可能被国际零售巨头吃进。资料显示,2004年以来,全国有150家超市公司相继倒闭,倒闭的直接原因大都是发展太快,导致流动资金缺口。2004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也指出,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在快速扩张中出现“反连锁化现象”,连锁店铺越多,盈利能力越差。因此,如果说一味扩张在与本国零售企业的竞争中可以取得成功的话,在与国际零售巨头比拼时就显得力不从心。要比资金实力,国际巨头比中国企业大得多,从规模扩张这一点来讲,它们更老练并会更快。这样看来,苦练内功,反而显得更加重要。

3.“做强做大”是国内零售企业稳健发展的要求

零售企业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盈利能力,每个零售企业的经营都必须通过经营活动获取企业维持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利润。例如日本伊藤洋华堂,它们的每一个分店都要求盈利。而国内有些零售企业在资金条件并不具备的条件下仍然在扩张规模,他们的办法主要是占用供货商的货款,大量无息货款为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但是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做法一方面使供货矛盾变得尖锐,另一方面也为其资金链条的安全埋下隐患。世界零售业老大沃尔玛在扩张时也是非常小心谨慎的,山姆·沃尔顿虽然热衷于开店,但一直奉行滚动式发展,力图步履稳健。

二、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零售企业

零售企业“做强做大”表现为在企业成长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根据其所处阶段的特点和外部环境,进行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和经营战略、策略方面的相应变革,提升自身竞争力和企业价值,使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不断积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能,从而实现和完成企业各阶段的目标、任务,顺利地实现持续增长。

1.管理模式的变革

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要从苦练内功开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目前我国零售企业和国外零售企业的差距是较大的,中国零售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平均是2.3次,发达国家流通企业平均20次以上。外资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2.06万元,内资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为1.4万元。中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平均为9%,而外资零售企业平均为24%。为了提高效益,零售企业要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经营导向。顾客忠诚不仅仅指顾客更喜欢哪个商店,它意味着顾客是忠实的。零售商建立顾客忠诚的途径有以下几种:首先,进行准确的定位。它是在顾客心目中通过对零售组合的设计和实施,以树立相对于竞争对手的零售商形象。其次,提供体贴的服务。零售商可以通过提供出色的顾客服务来建立顾客忠诚。再次,使用数据库零售。即利用有关顾客资料和消费模式的计算机软件,制定并实施零售方案以建立顾客忠诚度。最后,提供特色商品。零售商很难通过商品来建立顾客忠诚,因为竞争对手们会很快采购并销售相同的产品。但零售商可以通过开发商店自有品牌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2.与供应商建立和保持战略伙伴关系

目前国内零售商与供應商的关系是建立在“分割一块利润蛋糕”的基础上。双方都只关心自己的利润,而不注意另一方的收益。当一方得到这块“蛋糕”的大部分,就意味着另一方得到小部分,所以这种关系是“赢——输”的关系。这种关系走到一定时候必然土崩瓦解。零售企业要打造核心竞争力,必须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双赢”的关系,战略伙伴关系的成员彼此依赖,深信不疑;它们有共同的目标并在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3.低成本运营

所有零售商都关心提供零售商品所要花费的成本。如果零售商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与竞争对手相同品质的商品和服务,那么就可以得到比竞争对手更高的边际利润或以潜在利润吸引更多顾客并提高销售量。从价值链的观点来看,零售商获得成本优势,其视角不在于创造出高于行业平均收益,而在于满足顾客的需要,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它们会把这种成本优势转化为价格优势,让顾客感到更加物有所值,从而吸引顾客,留住顾客,并最终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在低成本运营方面,沃尔玛无疑是零售企业成本领先战略最彻底的实施者和经营典范。首先,降低进货成本。沃尔玛采取以下做法降低进货成本:一是采取中央采购制,尽量实行统一进货。二是买断进货,并固定时间结算,这可以大大降低进货成本,赢得供应商的信赖。三是通过和供应商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高效率降低进货成本。其次,降低物流成本。沃尔玛花巨资建立强大的配送中心系统,投资建成全美最大的私人卫星通信系统和最大的私人运输车队,所有分店的计算机都和总部相连,大大节省配送中心从收到店铺的订单到向生产厂家进货和送货的时间。沃尔玛的物流费用率比美国另两家大型折扣店凯马特和达格特低60%以上。再次,控制其他费用。沃尔玛的各级管理人员办公室的办公用品都尽量简单。公司还经常鼓励员工尽力为节省开支出谋划策,并不断奖励和提拔那些在损耗控制、货品陈列和商品促销上有创意的员工。沃尔玛商店装修简洁,商品多采用大包装,同时店址决不会选在租金较昂贵的商业繁华地带。可见,沃尔玛的成功在于始终如一的坚持了山姆·沃尔顿的立业原则之一:比竞争对手更加节约开支。这也成为沃尔玛立身之本。

4.红酒企业如何做强做大? 篇四

同志们:

刚刚,大家就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做了很好的发言,如城投集团提出通过提升投融资能力,优化资产结构化解债务,建立市场化的项目运作机制,围绕主业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稀土集团提出做大做强稀土板块,打造非稀土矿产资源整合平台和对外投资管理平台,积极谋划企业上市,力促产业转型升级;市政集团提出打造“四大板块”,推进水务集团上市,推进集团多元发展;旅投集团提出以整合重组之机健全集团体制,以机遇叠加之机提升项目建设,以顶层设计之机破解发展瓶颈;交控集团提出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活水引入,强化机制创新,强化风险防控;国投集团提出“加强两大建设、打造两大平台、主攻两大板块”。说明大家结合企业实际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思考,总的来说工作思路清晰,问题导向明确,工作举措有力,望在工作实践中抓好落实。同时,市国资委将坚持监管和服务相结合,认真梳理、积极采纳有益的建议,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我谈六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部署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打造国企改革的“江西样板”,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市委、市政府也出台改革意见和整合重组方案,对推进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做出部署和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做优做大国有企业部署要求,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切实增强推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加快市属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虽然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较快增长,但资产总量、企业规模仍然偏小,发展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总体来看,平台公司多,实体企业少;企业困难多,效益好的企业少;小企业多,规模企业少;以及发展不平衡,产权关系不清晰、管理体制不顺、业务重合同质竞争等突出问题。发展方式适应不了现代化、高质量的要求,原有的发展路子越走越窄、难以为继。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加快振兴发展、决胜全面小康的有力举措。未来几年,是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期、同步全面小康的决胜期,市属国有企业大有可为。无论是落实中央三大攻坚战,还是打好我们自己的六大攻坚战,都离不开市属国企的积极参与。市属国有企业要勇于担当,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切实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在××振兴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坚持问题导向,努力破除改革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要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及时发现、认真解决整合重组和改革发展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做到不回避、不绕路,以问题的解决推进工作的进展。

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及时梳理问题。特对于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企业的实际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抓住主要矛盾,把握主要方向,提出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也考验我们的智慧和魄力。比如城投集团要做强做优做大,就需要将项目融资难、存量债务大、资产不实不足等问题统筹解决;市政集团要做强做优做大,就要切实推进资产证券化、实现整体上市。而稀土集团不从根子上、机制上解决矿山环保问题,打造国家级稀土集团就是无本之木、无从谈起。其他如旅投集团如何破解项目融资问题、发投集团如何解决借款逾期问题、交控集团如何转型发展、国投集团如何开展资本运营,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系统解决。

一方面要迅速处置、及时解决问题。问题就是工作节点,问题就是努力方向。我们要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就要坚持问题导向,不仅要善于发现、及时梳理问题,更要群策群力,大力破解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实现轻装上阵。对于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市国资委能解决的,各分管领导、各科室要以最快速度予以处理;需其他政府职能部门解决的,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予以处理;需市政府解决的,及时请示汇报市政府协调解决。

三、把握重组契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市属国企整合重组不是简单的1+1,要真正凸显和实现1+1>2的改革成效,就要把握市属国企整合重组带来的框架重构、机制重建、资产重置、人员重组的有利时机和重要契机,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机制创新、管理提升、运营高效、融合发展。

一是健全内部运行机制。

尽快理清各集团内设部门和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架构和管理模式。加强基础管理,强化对标考核,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建立和完善行政管理、财务内审、项目投资、党建廉政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二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推进董事会建设;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三是加强企业风险管控。

要健全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风险防范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各集团要抓好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经营、债务和法务风险防控,确保不出现系统性风险。

四是推进市属出资企业公司制改革。

落实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将市属国企整合重组与公司制改革、清理僵尸企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年底前完成市属出资监管企业公司制改革。

五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鼓励非国有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除承担国家政策性职能企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外的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以及企业经营管理。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重组等方式与非国有企业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企业推进员工持股试点。

六是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四同步”要求,完善党建机构建设和党务人员配备,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七是主动对接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已经印发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方案,我们将调整、精简、优化一批监管事项,加快实现监管方式、重点和路径从管企业为主转为管资本为主,从事前管理为主转为事中事后管理为主,从直接管理为主转为间接授权管理为主;我们将完善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的制度体系,制定并即将印发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干部人事选拔、违规经营责任追究等多项配套改革制度。各出资企业要积极主动做好承接准备,做到思想上重视,机制上健全,制度上对接,人力上保障。

四、深化开放合作,推动市属国企开放发展

按照突出重点、规范有序、量力而行、防范风险的要求,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

一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融合发展。

积极引进行业龙头、领军企业、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引进更多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参与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企业产权结构,推动融合发展和活力提升。对接省市“映山红行动”计划,遴选若干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企业,加快推动改制上市,提高市属国有资本证券化水平。

二是推动开放合作,推动共赢发展。

积极推动市属国有企业面向中央企业,面向珠三角、闽三角等尤其是广州、深圳等国内发达地区,利用央企入×、×港经贸合作等重要经贸交流平台,精心准备、梳理推出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和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发展。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制造业合作、现代服务业合作、现代金融合作、科技创新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五、推进转型升级,推动市属国企转型发展

积极培育新经济新动能。市属出资企业要立足主业、着眼未来,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推动市属国有资本优先布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型经济,特别是在关键价值链上积极布局,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良性循环,发挥国有经济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结合我市实际,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公司的投资融资、产业培育作用,发展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态环保、军民融合、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加大研发投入。稀土集团等企业要推进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和产业化。我们将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把研发投入情况作为企业考核的重要指标,将当年新增研发投入视作利润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

大力推进人才强企。坚持人才强企战略,积极对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和省“双千计划”,大力开展引才育才行动。完善企业人才引进培育体系,建立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长效机制。完善创新人才收益分配机制,加大对关键骨干人才的中长期激励,努力营造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六、找准着力点,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落实三年主攻工业战略、深入推进××振兴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自觉学习贯彻省委×届×次会议、市委×届×次全会精神,增强大局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明确自身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找准着力点,主动服务六大攻坚战,主动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在落实三年主攻工业战略上发挥引领作用。

稀土集团、发投集团等企业要充分利用工业平台和融资平台的优势,加大工作力度,拓宽投资方式,强化科技创新,增当好推进主攻工业排头兵。

二是在服务保障城市运行上发挥骨干作用。

城投集团、市政集团等企业要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以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城市建设,提高供水供气和公交服务水平,并充分发挥市属国资的引导、杠杆作用,吸引中央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我市建设发展。

三是在破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发挥表率作用。

城投集团、国投集团、市政集团在破解城市发展难题上勇于作为,积极参与,在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促进就业、城市公交、保障市场供应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

四是在推进××振兴发展上发挥示范作用。

旅投集团、交控集团等企业要结合企业工作实际,服务×振兴发展和瑞兴于试验区建设,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不断夯实我市国有经济基础。

5.习近平:做强做优做大国企 篇五

推进数月的国企改革再被中央“点名”。昨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就国企改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习近平强调,国有企业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李克强也在批示中表示,要坚持不懈推动国企改革,瘦身健体提质增效。这既可以看做是对相关部门和企业加速推进改革的喊话,更是对未来改革方向的规划,重新确认了国企的地位。

为国企“撑腰壮胆”

习近平表示,要坚定不移深化国企改革,尽快在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对此,业内评价称,这一表态可以看出,中央正在释放信号,要求国企改革工作进一步提速。具体到改革方向上,习近平不仅强调国企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而且提出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各类要素活力,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李克强还表示,要依托“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创新技术、产品与服务,提高主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目前,国企改革正处于启动全面深化阶段的转折点上,中央的表态为改革做出了规划。”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指示和批示对国企的地位和作用重新进行了确认,并重申了国企改革的方向,尤其是“做强做优做大”的终极目标以及不断增强活力的具体目标,而这些内容也是针对前期国企改革效率不高、活力不足提出的对症下药。李锦特别指出,之所以习近平要强调“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就是因为前期不少国企对自身改革态度不硬、自信心不足,指示对这些问题提出委婉批评的同时,也更多地为国企“撑腰壮胆”。

兼并重组成本轮改革标志

事实上,自2014年底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合并以来,国企兼并重组浪潮声势渐大,领域越来越广、频次也越来越高。仅去年一年,我国就有6对12户央企完成重组,3户电信企业还完成了铁塔公司的组建工作。其中,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重组获批、中电投和国家核电随之敲定合并,国企改革的领域从最初的铁路装备开始蔓延到石油、矿业和航运业。

进入2016年,国企重组势头依然强劲。继年初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宣布筹划重组后,6月2日,中国五矿集团与中冶集团召开大会,两家世界500强央企公开宣布重组整合工作已迈开实质性一步。此外,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中国船舶工业(俗称“南船”)与中国船舶重工(俗称“北船”)也多次传出合并传闻。业内普遍认为,大型国企兼并重组已成为本轮国企改革的突出特征。

在李锦看来,国企兼并重组之所以在上述领域抢先落子,是因为经过长期发展这类企业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先行先试的条件较为充足。而在传统产业,例如煤炭、钢铁等,通过兼并则有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武钢和宝钢两家公司,都面临着较大的过剩产能压力,兼并重组于它们而言是个调整窗口”,国企改革专家祝波善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而五矿和中冶的合并,则是为了争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的资格。

核电、航空或成重组热门

在中央表态后,有专家预计,未来三年国企重组“瘦身”将进入更加活跃的时期,参股、控股、收购兼并、通过产权市场出售资产等多种形式的整合将会加速。而随着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组建,并购重组也将迎来新局面。

李锦表示,随着国企改革“十项改革试点”落地,围绕国企改革的市场化重组大潮还将加剧。新一轮大规模兼并重组,将首先集中在商业类国企领域,特别是完全竞争性行业,资源要素将会进一步向大企业大公司集中。其中,核电、航空、航运、军工、铁路等五大行业的重组预期较高。下一步,处于竞争性行业、产品同质化高、国际竞争激烈的央企最有可能发生集团层面的合并,一些在国际竞争中缺乏优势的产业也可能通过兼并重组来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

祝波善也认为,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及产业转型需要,未来一段时间国企兼并重组仍将持续,“例如包含中建、中交建和中能建在内的八大建设集团,在国资委成立前分属不同部委,但企业性质较相近,在当前国企数量精简的政策背景下,上述公司近期兼并重组可期”。

谈及如何防范兼并中可能出现的行业垄断问题,祝波善直言,破解行政性垄断,应加强立法,在石油等利用全社会资源开采的领域,明确定价依法依规;而针对市场性垄断,就要利用已成文的《反垄断法》,通过严格审查,将不合规的兼并重组方案予以驳回,从源头根治。

6.红酒企业如何做强做大? 篇六

——关于汉川市纺织服装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汉川市政府办公室

一、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依托传统优势,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集群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一是产业块头增大。我市纺织服装集群从染纱制线起步,经过几年的发展,产业块头不断增大,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纺织企业43家,2004年总资产达10.3亿元,比上年增长77%。骨干企业有3509纺织总厂、裕华化纤、宏基、裕丰、博奥、洁丽雅等,纺纱规模达75万锭,主要生产涤纶丝、巾被、化纤丝、棉纱等产品,年产量过7万吨。

二是企业扎堆发展。马口镇形成了纺织企业聚集的“洼地”,园区精纺业从2001年9家7.9万锭猛增到2004年38家60万锭,相关从业人员达到2600人,不仅辐射到168家个体私营企业、17个专业村,而且带动了庙头、马鞍等地纺织企业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湖北轻纺第一镇”。目前,马口镇纺织服装产业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3%、利税的80%。预计今年上半年可实现销售产值10.5亿元,销售收入10.3亿元。

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我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 —1—

染沙制线的传统,在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纺织业得到长足发展,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形成了以化纤、纺织、织布、印染、制线、服装及包装、印刷、纺机、配件等一条龙的产业集群。

四是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04年,纺织服装产业占市属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比重达22%。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63%。共吸纳社会劳动力1.6万人就业。此外,还拉动了交通运输、建筑、商业等产业的发展。

二、我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作法

(一)兴建园区,打造发展平台。抢抓国家“压锭改造”政策的机遇,大力发展纺织服装,利用马口镇的纺织优势,兴建纺织工业园,打造发展平台。马口工业园区建于2002年,是湖北省第一批38家重点乡镇工业园区之一,也是我市规划建设“三大工业区块”的重点项目。园区总体规划1316亩,第一期规划面积716亩,已开发建设完毕。目前正实施第二期开发,启动了规划路硬化工程,配套建设了下水道、人行道,完成了马口110KV变电站改线及二期增容工程,基本上实现了五通一平,园区的承载功能、辐射功能和吸纳功能大大提高。

(二)招商引资,壮大集群经济。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沿海纺织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同时瞄准武汉“退二进三”纺织企业,每年深—2—

入开展“访百引十”活动,去年引进宏丰、凯丰、嘉华、凯迪、中海、华泰等纺织企业11家,今年元至五月,又引进企业7家,注入资金达2亿元。园区现落户纺织企业32家,装机规模60万锭,年可创产值20亿元。马口镇已成名符其实的湖北轻纺第一镇。

(三)优化结构,推动升级。依托精细纺织,以裕华化纤、生力纺机等为骨干,配套发展上游产品;以博奥、宏基、裕丰等为骨干,进一步扩大纺织规模;以鱼鹤、天马、洁丽雅等为骨干,配套发展面料、服装、毛巾等下游产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大力扶持有实力、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壮大企业块头,做大做强,仅今年上半年,马口镇有9家纺织企业扩能均在1万锭以上。

(四)紧盯市场,出口创汇。鼓励纺织服装加快产品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洁丽雅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洁丽雅商标”是国家驰名商标。嘉华服饰是一家出口创汇企业。今年以来,我市支持企业紧盯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行情,抓住国家取消纺织品出口关税的机遇,投资800多万元,开发了几款深受欧盟、日本、韩国等市场欢迎的产品。

三、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前景

一是从行业属性看。纺织服装工业是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部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 —3—

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城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二是从产品结构看。目前纺织业尽管处于市场饱和状态,但从产品质量和结构上看,发展还很不平衡,纺织业仍然有着巨大空间。由于市场上纱线档次逐步拉大,高支纱、高支密度、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纱线产品仍然销路好、利润大。

三是从外部环境看。从今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尽管纺织品市场仍将面临经常性的贸易摩擦,但并不会从根本上动摇我国纺织行业的竞争优势和增长趋势,同时,由于世界经济保持良好增长,棉花等原材料价格回落,2005年纺织行业的外部环境将优于2004年,行业整体将保持良性增长,增幅不会低于20%。

四是从自身发展实际看。我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优势明显。首先,地域优势。汉川紧邻大武汉,水陆交通便捷,融入武汉城市圈后,对于承接武汉纺织企业转移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其次,劳动力资源优势。纺织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市拥有劳动力资源62万余人,其中剩余劳动力约12万人,可满足一定的用工需求。同时,由于纺织服装业是我市的一个传统产业,造就了一批熟练的产业工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第三,市场优势。汉川纺织服装产品通过华中市场,辐射到全国各地,产品不仅畅销国内20多—4—

个省市,还出口到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四,产品结构不断升级。纺纱制线是汉川的传统产业,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已由过去30—60S系列产品发展到60—90S,甚至更高档涤纶系列,而且做到了纺绦、纺棉、纺针织系列高档产品。

四、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生产要素协调。纺织品后配额时代的到来,为我市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针对纺织服装业发展的现状,合理调度电力供应,加强银企协调,破解资金难题,引导劳动用工,促进纺织服装行业强势发展。

二是加快产业聚集。加大扶持马口纺织业的力度,切实加强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制订优惠政策,打造纺织业发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沿海纺织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同时瞄准武汉“退二进三”纺织企业,进一步壮大马口纺织企业实力,促进纺织服装大发展。力争2—3年内,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过30亿元,占市属工业总产值2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0家120万锭,其中,过3万锭规模的企业15家,包括博奥、蓝天、鑫源、惠丰等,过10万锭企业2家,包括3509纺织总厂、宏基公司。

三是推进产业升级。国内纺织发展的实践经验证明,纺织产业要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一定要从传统粗放型增长转 —5—

向集约型增长,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高。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依托精细纺织,以裕丰、惠丰、洁丽雅、天马等企业为骨干,壮大织布、巾被、染纱、服装和包装等产业,更加凸显集群效应。要培植骨干企业,大力扶持有实力、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壮大企业块头,做大做强。要加快产品创新,切实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大力发展高支纱、高支密度、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打造精品名牌。

四是大力扶持产品出口。我国纺织业是典型外向型经济,随着配额取消,国际市场势必进一步扩大,而我市纺织产品多是实行转口贸易。因此,要积极引导企业外向发展,力争更多企业获取自营出口权,同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五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针对我市纺织企业联系不紧、各自为阵的实际,政府要加强引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联合纺织服装企业对外争取市场,塑造知名品牌,对内统一质量标准,解决行业事务,避免恶性竞争。

(叶新安执笔)

7.红酒企业如何做强做大? 篇七

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队。今年7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重要批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适应“十三五”时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大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扎实推进做强做优做大。

一、增强发展信心,积极主动作为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复苏远不及预期,全球贸易投资增长低迷,对国内外大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2016世界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负增长了11.5%和11.3%;美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负增长了4.2%和11.1%。我国大企业发展虽然相对较好,但是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2016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首次出现微弱的负增长,尽管实现净利润总体增长了6.3%,但企业分化有所加剧,亏损企业数量和亏损额较上年均有较大增加。

形势越是复杂严峻,我们越要清楚地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总体上看,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产业升级拥有巨大的潜力,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和落实,这些都正在为企业转型发展创造新的空间。中国企业500强自身的发展同时说明,凡是主动适应新常态、重视创新和质量效益的,发展态势都比较好;反之,困难压力就比较多。广大企业要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积极主动作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市场和环境的倒逼机制,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矛盾和问题不回避,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向管理要效益,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坚持战略引领,强化创新驱动

现阶段,世界经济竞争格局正在进行重大调整,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对企业战略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势越复杂,困难越严重,越要保持战略清醒。广大企业要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切实转变在经济高速增长中形成的发展模式,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明辨发展方向,确立发展重点,结合自身情况,做好“十三五”的规划布局,以前瞻性的战略引领发展。中国华融在“创新转型、适度增长、效益优先”的长期战略引领下,逐步发展成为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实现利润最多、资本回报率最高的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亨通集团坚持“领军国内线缆制造业,跻身世界同行前五强”的长期发展战略,近年来发展迅猛,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这些都是实现战略引领的成功典范。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要谋求更大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条件的大型工业企业应该设立工业实验室,以解决工业问题,推动发展。华为经过20多年持续高投入的创新研发,如今已经突破技术跟随者的发展阶段,未来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汇聚全球科学家的思想和智慧,承担起引领行业发展的更大历史责任。协鑫集团突破技术封锁,打破了多晶硅原料由欧美独霸的历史,并且通过光伏高效组件、能源互联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领域的持续创新,取得光伏全产业链的国际领先优势。兵器工业集团以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为统领,积极推进转型升级、深化改革、管理提升,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稳健增长和质量效益型可持续发展。这些企业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将创新贯穿于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让创新在企业内部蔚然成风。崇尚科学、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但企业员工也要有兼收并蓄、宽容失败的认知。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要素,抓创新要高度重视发挥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稳定有效的创新投入机制,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上多下功夫,创造一切条件让更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静下心来,心无旁骛搞创新。

三、深化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升级

中国大企业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是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的主体,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近年来,不少大企业主动收缩战线、做强主业、转型升级。美的集团在2011年产销两旺之时,毅然选择沿着“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三个方向进行瘦身转型。2015年集团收入与2011年同样是1300多亿元,但是利润却从原来的66亿元增长到136亿元。娃哈哈在做强饮料主业的同时,正致力于高端装备技术的开发与产业拓展,目前已完成多款机器人的本体研发,自主设计研发的机器人全自动化生产线已经正式投产。

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优化供给和淘汰落后,需要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当前我国消费升级正从传统消费驱动转向新兴消费驱动,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催生新的消费热点。通讯、大健康、现代农业、金融、品牌消费、教育、娱乐、休闲养老等领域存在大量的商机。广大企业要密切跟踪国内消费升级的热点和趋势,不断随需而变地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正视我国优质日用消费品供给不足的现状,主动提升质量和技术标准,以产品和服务升级吸引更多的海外消费回归国内;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精益求精成为每个生产环节和岗位的工作精神和劳动态度。对于没有出路的落后产能,要按照政策的要求和部署,妥善处置人员和资产,依法依规抓紧淘汰。

四、着力推进跨国经营,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

当前正是我国加速拓展海外利益的关键时期,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快。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实现对外投资1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7%。2016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为14.4%,在海外收入萎缩的情况下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大企业整体加大了海外投资和并购力度,并取得显著进展。

大企业是配置全球资源和参与国际分工的主导力量。紧紧抓住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对我国大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大企业勇攀高峰,积极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先正达、大连万达收购美国传奇影业、海尔收购GE家电、中联重科收购特雷克斯等海外并购成为全球热点,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公司不断亮相国际舞台。我国大企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在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展开的背景下,更加注重统筹国际国内资源,千方百计利用全球资源补齐发展短板。要以重大战略项目和境外园区建设为依托,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走出去;以国际工程总承包为抓手,带动我国技术装备和劳务输出,利用海外基础建设热潮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注重防范国际化的非商业风险,加强合规和绿色低碳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树立受人尊敬的国际形象。

8.按规律把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做好 篇八

如果承认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显著成绩主要是探索并遵循规律的结果,那么要想进一步把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做好,就必须在深化改革中继续坚持按规律办事不动摇。因为只有坚持按规律办事,才能把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奠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基础上,从而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并开拓中国国有企业做强做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独特道路;才能用事实证明既有成绩不是“靠垄断”、不是“靠搭全球化便车”、不是“靠政府偏爱”等方式取得的(因为靠这些取得的成绩是暂时的、不可持续的),从而更加坚定地做到“两个毫不动摇”,使“中国发展模式”焕发更大活力。

按规律把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做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从政府方面说,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解决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市不分、干预失当、监管失灵等突出矛盾,为国有企业按规律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提供有利有力有效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法律体制和市场体制,为国有企业按规律治理企业提供良好体制平台、政府监管和服务。

从企业方面说,要通过深化内部体制机制的改革和转变,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做到决策科学、定位精准、管理规范、执行有力,能有效抵御“国企病”、“大企业病”、“内部人控制”等病毒的侵袭,做到以人为本、政通人和,充满科学发展的生机活力。

从社会方面说,要通过经理人等要素市场,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建立、发展和完善,通过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通过社会舆论监督环境的优化与完善(要反对神化国企和妖魔化国企两种倾向),形成有利于“优胜劣汰”的社会氛围,为国有企业主动自觉地按规律办事营造必要、广泛而深厚的土壤与条件。

按规律做强做大做好国有企业并非易事,可以说是知难行更难。不然的话,就不是“世界性难题”。其知难,一是难在事物本身的动态复杂性,使规律性的东西本身就难以把握;二是难在人们观念的片面性,如过去有些人大肆神化国企,现在有些人又大肆妖魔化国企,这就妨害了人们按照国有企业自身运行的规律去认识。其行难,除了各种错误观点、认识或片面性的误导外,更难抵御各种狭隘利益群体或利益集团对按规律做强做大做好国有企业的强力干扰。

9.企业如何做大做强,营销赢天下 篇九

企业家都是一等一的演说高手,对语言掌控的越好,企业凝聚力越高,您是否也在思考以下关键:

1.如何通过演讲统一思想轻松管理企业做大做强?

2.如何通过演讲建立个人影响力成为行业领袖?

3.如何通过演讲整合行业上下游资源成为全国领导品牌?

4.如何通过一场演讲成交2000万业绩的批发式演讲系统?

5.如何通过演讲打造企业超级团队,提升10倍效率?

6.如何快速掌握内部培训系统?如何即兴发表演讲?

7商业模式落后,缺乏赢利链

8、组织结构不合理,老板太忙

9、系统不标准,难以复制连锁店

10、品牌定位不清晰,营销渠道单一

11、没有长期规划,前景迷茫

12、执行力差,效率低下

13、定价不合理,利润不高

14、人才留不住,企业文化差

学习八大收获

1、帮你重建成功企业家的商业思维。

找准定位,理清企业发展方向,建立平台思维、系统思维、上市思维,帮助企业走向可持续化发展,实现多条腿走路,实现企业家从创业家到投资家的跨越转型。

2、创新和打造装饰企业独具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3、建立可持续发展自动运转商业规划系统

掌握基业长青的企业文化系统,让企业上下一心,自动运转。

4、掌握20种营销渠道、70种营销系统工具,轻松提升业绩300%。

5、建立工程部标准化流程化管理系统。

6、掌握企业“亮剑”团队可复制系统,让企业不再缺人才。

7、学习企业家财富自由的密码,实现人生家庭、事业、生活的自由和平衡。

8、通过平台,找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伙伴

参加对象: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股东,部门经理等高管 培训对象:

主讲嘉宾简介:杨智伟老师

10年来杨老师和我们的团队研究并总结了100家中国区域第一品牌装饰企业的成功方法,100多位成功企业家的思维与经营智慧,1000多位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分析。迄今为止,通过我们的精心研究,现已出售的主要著作有《中国装饰企业营销大全》、《中国装饰企业管理大全》、《家装企业系统管理资料》,成功开设的精品课程有《中国家装卓越团队执行系统高级研修班》、《超级口才与魅力领导特训班》、《颠峰销售绝对成交训练营》等。

他计划35岁实现财务自由,成为亿万富翁,他计划每年写2本书,成为百万畅销书作者,他写下108个目标,他计划帮助1万家装饰企业建立自动赚钱系统,让80%的家庭选择装饰企业装修,他希望让3亿家庭实现快乐装修服务,他是装饰行业的传奇人物,他没做过家装,2000年11月18日进入家装企业工作当天下午请教专家5小时学会家装知识和谈单方法,当月仅12天的时间签单25万,3个月成为经理人,个人在经理任期内月月超越目标,每年个人成交200多户,在展会中4天创下个人签单42单的业绩至今无人打破,2003年10月他开始为装饰企业提供营销咨询培训服务,他没有做过咨询培训,5年内协助12家企业实现亿元产值,45家企业实现5000万目标,300多家企业业绩突破千万,2007年7月他开始从事装企培训,短短2年受全国装饰行业协会和行业网站邀请至上海(篱笆网)、浙江协会、成都协会,湖南协会,昆明协会、沈阳协会、福州协会、南昌协会、常州协会等地区进行演说,成为全国装饰行业第一演说家,他曾向30多位世界大师学习,他拜访了全国100多位区域第一装饰名企学习成功经验,他的故事激励着数百万装饰行业从业人员,他获得多位装饰行业亿元名企董事长的推荐,2010年他又将经理人课程再次升级,2010年他将带领汇众创造行业奇迹实现产值10倍速成长,2010年经理人班学员人数突破12000人,他就是装饰行业奇才杨智伟。

10.红酒企业如何做强做大? 篇十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促进企业做强做优发展

——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深秋时节,红叶正浓。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在全国、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关注下胜利召开。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所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会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于中国未来发展具有深重而又长远的影响,注定将被载入历史史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亲历这一伟大盛事,参与国家的改革与建设,我感到无上光荣。胡锦涛同志的报告高屋建瓴、深刻务实、催人奋进,是我今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指导。结合工作实际,我将学习本次会议精神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会议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一、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是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对于新形势下实现企业改革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内容深刻、立意高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特别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的全面部署十分切合当下中国发展的实际,令我感同身受。我认为,十八大报告对于以往党的执政理念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对于时下经济社会的“新变化、新挑战”作出了生动准确的回答,特别是为中央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从60年代一路走来的中年人,我历经了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进程。我始终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深感国家与社会发展改革的巨大成就完全归功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并因此更加坚定了卯足干劲、勇往直前、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无疑为我们带来了一股新的春风,这也是各基层党组织、各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丰富理论体系的良好契机。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央企的负责人,我要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当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一方面要认真学习研究党的最新的理论知识和要求,在思想上、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国资委以及集团暨股份公司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更要学以致用,用十八大会议精神指导我的现实工作。学习十八大精神是一堂人生必修课,我一定要利用这个宝贵的契机把党的精神学好、用好、宣传好,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做优做强企业,努力为集团暨股份公司发展、为央企事业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集团暨股份公司领导讲话精神是做好中冶建设当前工作的重要前提。“磨刀不误砍柴功”。企业在专注于经营发展的同时更要在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方面狠下功夫。因为只有深刻领会党中央和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将上级的部署和要求作为我们行动的纲领和指南,才能紧紧跟随集团暨股份公司的发展步伐。

11月17日上午,集团暨股份公司召开学习传达党的十八大精神会议。中冶集团总经理、法定代表人,中国中冶党委书记国文清在会上传达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并发表重要讲话。身临会议现场聆听国书记的讲话,我备受激励和鼓舞。国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语重心长、实事求是,对于解决中冶集团目前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于实现中冶集团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从集团暨股份公司领导的一系列讲话(包括在8月17日召开的干部会议、9月5日召开的企业负责人会议、9月26日召开的规范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会议、9月28日召开的应收账款专题会议以及11月17日传达贯彻十八大精神会议)中,我深切感受到,在当前形势下,集团暨股份公司的改革发展已到了生死攸关的关键时期,必须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奋力自救。作为集团子公司负责人,我对于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集团暨股份公司的各项决策和部署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几次会议上领导的讲话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了。我深感肩上的担子比以往更加沉重了,在这个关键时期我绝不能辜负集团领导的重托和信任。我坚信,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科学经营理念的引导下,中冶集团一定会攻坚克难、轻装前进,勇往直前迈向美好的明天!

深入系统地组织学习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学习十八大及集团领导讲话精神不仅仅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客观需求,更是我们提升工作能力、加强自身修养的主观要求。学习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我们要将学习贯穿人生的始终。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困难时期,我们更要潜心学习,学习新形势、新理论、新思想,并通过运用这些学习成果来研究解决企业难题。

我主张,学习十八大,不仅要学习十八大政治报告的内容,学习党章和相关文献,更要学习理念和方法,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我要求公司在此次学习活动中实现“六个结合”:第一,要自身与组织学习相结合;第二,要将学习与当前重点工作相结合;第三,要将学习与谋划未来和企业发展相结合;第四,要将学习与深化改革相结合;第五,要把学习与加强党组织建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相结合;第六,要将学习与惩防体系建设相结合。总之,要通过全面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迎接每一份机遇积蓄能量。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中冶建设计划分阶段在公司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首先第一阶段,年底前要求全体领导干部通读十八大文件;第二阶段,是在春节以前通过“三会一课”制度,做到党员干部集体学习、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支部学习以及特邀专家进行集体辅导等方式,制定周密学习计划;第三阶段,是在明年6月份以前,继续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巩固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挖掘对于公司发展的指导意义。要在整个过程中对各阶段学习成果实行监督、检查、验收、总结和评比,并通过多项手段和措施,促进学习工作和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深入系统地完成好各项工作,确保学习取得实效,从而更好地为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发展动力。

我认为,对于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学习绝不能停留在表面,更不能兴于一时,我要在今后一段时期,时时反复研读十八大文件和集团领导系列讲话精神,将学习贯彻文件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抓住机遇,乘势发展,在集团暨股份公司的坚强领导下做好企业各项工作!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学习活动与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变压力为动力,全面完成今年工作任务

学习的最终落脚点还在于贯彻落实。通过近期一系列的学习,我们抽丝剥茧、抓住主要矛盾,梳理出当前中冶建设的27项重点工作。我要求公司领导带好头,到各项目和经营单位现场逐一进行督导、调研,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完成今年工作目标。

一、务必全面完成今年预算指标,不折不扣执行集团公司各项决策部署。完成今年的预算指标是中冶建设的第一要务,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重点的工作的推进和落实,要切实体现在不折不扣执行集团暨股份公司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切实体现在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和预算指标上来。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完成预算指标开展,查找问题难点、制定推进措施,严控债务风险,千方百计、不折不扣地完成今年的预算指标,努力做到“给集团添彩,绝不给集团添乱”,这是作为集团子公司的义务和责任。

二、加强管理提升工作,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切的体会到,当前经济形势下,正是企业苦练内功、眼睛向内,为后续发展积蓄能量的大好机遇。管理提升是一项长期工作,是企业强基固本、应对形势变化的良好契机。要把学习十八大及集团领导讲话精神落在实处,落在管理提升的每一个细节,指导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调整策略,通过加强管理提升工作,切实提升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降本增效,向管理要效益。抓好成本管理是当前形势下企业克服困难,寻求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内在要求。为此,中冶建设从年初开始下大力气加强成本管理,确定了成本控制总体目标:一是通过积极探索低成本融资渠道,合理安排融资规模和融资结构,努力降低融资成本;二是通过降低各级管理费用和间接成本,限制非生产性开支,至少降低20%管理费用;三是通过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定公司内部的定额标准,有效降低工程项目建设成本。为实现上述目标,了相应措施保证工作取得实效: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管控;加快清理处置存货和低效闲置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力资源和薪酬管控,严控人工成本增长;建立集中招标采购管理体系,降低采购成本等。

四、清理整顿领导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维持公司良好运转的关键,也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我认为作为中冶人、中冶干部,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要顾大局、识大体,在大是大非面前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集团领导保持高度一致,在利益面前端正位置,服从组织安排,做学习的模范、工作的先锋、群众的学生,并在创新争优活动中作出表率;第二要讲政治、树正气、担责任、比贡献,要学会包容、做好团结,不能脱离群众,群众既是智慧的来源,又是力量的源泉;第三要落实责任、敢于担当,领导干部必须要不怕困难、不怕责任、勇往直前,走在前面、想在前面、干在前面,为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榜样;第四要雷厉风行、立竿见影、令行禁止,注重效率和效益。当前,中冶建设正按照集团暨股份公司要求,有条不紊地推进“规范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干部回避制度”、“干部出境管理”等工作。我认为,集团暨股份公司各项规定和制度,就是红线、是杠杠,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坚决服从,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不折不扣的执行和落实。

五、紧紧抓住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创新商业模式,给企业创造商业机会和盈利空间,科学谋划公司未来发展。今年以来,中冶建设全体干部职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奋发图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方面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面完成今年工作任务,抓紧抓早安排明年乃至今后的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最有力的行动。

党在十八大报告和新的党章修正案中重点强调今后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为顺应国家发展趋势,保持经营理念的先进性,中冶建设在设计公司未来发展规划时将绿色、低碳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首先利用实施静海大邱庄示范小城镇项目的机会构建绿色社区建设平台、践行特色房地产板块的绿色环保理念,通过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成果在企业中的转化,为社会贡献更多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并进而继续拓展视野,在公司全员、全产业链推广低碳环保标准,努力打造中冶建设的绿色品牌,成为行业领跑者及标杆企业。以践行十八大报告中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上一篇:工会hse职责下一篇:党规党纪知识测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