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梦——《百年潮·中国梦》观后感

2024-10-30

百年追梦——《百年潮·中国梦》观后感(共14篇)

1.百年追梦——《百年潮·中国梦》观后感 篇一

《百年潮·中国梦》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视政论片,共了用五集的内容在这五集影片中分别从百年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筑梦天下等层面对 “中国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释论述,向我们系统的介绍了中国梦的内涵,使我们对中国梦更加了解。

在整部政论片中,紧紧围绕中国梦这个主题,通过采用同期声形式重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中国梦的阐述和一些重要的新观点、新论断;穿插了大量的人物采访,采访对象涉及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典型、外国友人以及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物、基层群众等,从党的领袖到普通人,大家从自己的视角表达着对中国梦的理解与期待。这样一种亲切温馨的共同探讨,使观众不仅加深了对中国梦精神内涵的理解,更增添了在党中央领导下团结奋斗、凝心聚力、齐心筑梦的信心和动力。

为了实现“中国梦”,一代代,一辈辈,曾付出了太多的艰难和努力。早在1840年,无数中国人就开始了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了不懈抗争,在之后的一个多世纪,留下了林则徐、魏源、谭嗣同、李鸿章、孙中山等一串串追梦者悲壮的身影,每一个中国人都尝够了梦之破灭的滋味,那都是一场场噩梦、凉梦、苦梦。上个世纪初,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描绘了新的“中国梦”,然而,那是一个永远未能完成的梦,那是一个残破的梦。“五四”以降,则开启了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涵的现代“中国梦”之旅,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都是梦之先觉者,他们彷徨过,叹息过,发出了一声声决绝的天问般的呼唤。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追梦的过程,步履蹒跚,涕泪交零,但追求“中国梦”的意志和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停下追梦的脚步,正是由于这些先觉者的前赴后继,筚路蓝缕,“中国梦”才在新的时代葳蕤绽放,蓬勃生春。

总书记说过“让每个人人生出彩之梦,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年轻人的未来决定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中国梦”汇成整个国家的“中国梦”。所以我们应该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国梦。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

这部片子能引起全社会的共鸣,能够有很强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能引起世界巨大的反响,因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要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当一个国家和民族有资格来谈论造梦的时候,这个国家则处于上升时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要全民参与,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奋发有力的斗志全力以赴。”

中国的百年强国梦走的极其辛苦,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牺牲了无数的生命之后,才有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梦想是更加富裕,全面奔向小康,在前进之余,我们应该思考下历史,回忆下百年来的经历,记住历史,才能激励自己,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加顺畅。

丰台西站 崔显文

2.中国梦中国动画百年夙愿 篇二

此次展览从内容上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铁扇公主》篇、《西游漫记》篇、《大闹天宫》篇和《产业应用》篇,在时间线索方面全面展示了《大闹天宫》前世今生及其影响,同时也再现了主角人物——孙悟空的形象在每一阶段的演变和发展,这也是国内动漫界首次对卡通明星孙悟空进行的全面、系统、规模化的形象展示,尤其在第二篇章中,张光宇《西游漫记》的全部图片,让观者深刻体会到孙悟空的形象从诞生时日起所表现出来的现实意义。

从文献的角度而言,本次展览除了展示影片《大闹天宫》的直接文献,如造型设计、线稿原稿、分镜头手稿、影片宣传资料等一批珍贵的文献资料外,还专门展示了动画电影在不同时期、不同产业之间的直接影响和衍生品应用。如连环画、火花、糖纸、烟标、磁卡、手绢、织绣、陶瓷等数十件,可以说卡通明星孙悟空的主体形象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重要的是,这些衍生品的开发多数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下产生的,这对于发展今天的动漫产业依然有着清晰可见的借鉴意义。

毫无疑问,动画片《大闹天宫》是上世纪中国动画发展的巅峰力作,它代表着一个时代动画创作的最高水平。从1964年到2014年,《大闹天宫》已走过了50个春秋,伴随着中国动画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动漫时代。在这期间,它见证着中国动画的风风雨雨,有辉煌、有落寞、有复苏、有振兴、有冲击、有飞跃,但不管怎样,《大闹天宫》始终如一座雄伟的丰碑,傲然屹立着,影响着中国动画不断向前超越。

追溯《大闹天宫》的成长史,不论是从孩提时的万氏兄弟自创皮影戏“孙悟空跳出如来佛掌心”开始,至上世纪40年代孙悟空的卡通艺术形象在《铁扇公主》中首次亮相,还是从上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到2012年的3D版《大闹天宫》,可以说《大闹天宫》在中国动画发展的道路上就没有间断过,这对于动画艺术的拓荒者万籁鸣而言,《大闹天宫》贯穿了他的一生,但对于中国动画来说,一部《大闹天宫》史,几乎贯穿了中国动画的百年发展历史,同时它又凝聚着几代动画人的共同努力。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的主创作者已纷纷驾鹤西去,而孙悟空,依然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许多动画、漫画,甚至在生活产品中都能看到孙悟空的影子。

3.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后感 篇三

——《百年追梦 全面小康》读后感

学校:铁二处小学 三(1)班 姓名:章逸凡 指导老师:孙学芬

我们小朋友会做梦,没想到我们的国家也有梦。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建党一百年要建成小康社会,建国一百年要实现现代化。而且这些都不是白日梦,不是黄粱一梦或者南柯一梦。是我们每个人都相信一定能实现的梦。那些受苦受累的先辈们要是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估计睡着也能笑醒。

我知道,为了这个梦很多人在努力。鱼王王文科的梦实现了,江南水乡成了鱼苗之乡;高铁人的梦圆了,世界变小了;草莓书记的梦成真了,农村也能招商了。我们的梦做得好,走的实,一带一路让美国总统也坐不住了。

有那么多人在感动着我们,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了,郎平又在创造奇迹了,阎肃的歌又唱起来了。大国工匠徐立平头发又少了。在看看身边吧,阜阳的路更宽更平了,公园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美了,便民的小绿也越来流行了。我感到我们的梦就要圆了。

我也要行动起来了。为了让公园更美,周日我和爸爸去义务植树;为了勤俭节约,我们要加入光盘行动;为了有身体好,我和爸爸妈妈去徒步;为了有知识,妈妈每次给我从当当网买的书,我都如饥似渴的读完。

4.《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后感 篇四

今天的中小学生都是十分幸福的,大家都生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里,生活在富强的新中国里。是谁为我们创下美好的生活?是我们敬爱的领导人们带领我们的先人,为了人民的幸福,艰苦奋斗,不断探索,才赢得了今日的辉煌。当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央缓缓升起的时候,就代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可以自己当家作主了!

黄继光是一个爱国英雄。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部队在零号阵地半山腰被敌机的火力点压制了,前进受阻,这时,黄继光挺身而出说:”请把任务交给我,我一定能够完成这项任务的。”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正在扫射的机枪射孔,他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创了一条前进的道路。

5.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后感 篇五

对中国和世界而言,“中国梦”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欲使这个新兴的概念被世人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践行中的自觉行动,我们必须完完全全的理解“中国梦”这个词中所孕育的深刻含义。

我认为中国梦是国家,民族,个人三位一体的复合梦。叶再春认为,“泱泱大国的中国梦,不是,也不可能是单向度的梦。”从个体看,他是中国儿女的富民梦。从集体看,他是强国梦;从名族看,他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复兴梦。富民梦是基石,强国梦是关键,复兴梦是目标,三者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只有三个梦全都实现,中国梦才算完整,完美。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6.百年影像里的中国梦 篇六

2014年5月末,这张照片将与其他119张摄影作品一起,远赴法国巴黎展览,共同展示《中国梦——中国的文明与道路》主题。

“我想借此表达的,是中国人百年来寻梦的过程,而不是寻梦的结果。”策展人、新华社高级编辑陈小波如此说。

几个月前她接到这个策展任务的时候有些懵:“中国梦?谁能说清到底什么是中国梦?”但在翻阅了新华社档案库中几十万张老照片之后,她慢慢找到了答案:中国人寻梦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在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语”中,她写道:“我们试图回答读者的疑问:这个占世界人口1/5的群体,如何在悲欣交集中坚持自己菲薄的梦想,这些梦想怎样一次次被打碎,又一次次被重新燃起……”

中国生存智慧渗透在中国人的骨髓里

1921年,年轻医生林巧稚考入北京协和医院,和同学们在解剖室学解剖。这位把五万个婴儿接到人间的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在这里开始了她一生的跋涉。

1931年,戏曲家梅兰芳与西方朋友站在一起,身穿典雅的短襟外衣加长袍,其他人西装革履,而神色上则显出完全的平等与尊重,让人感慨中国人对于西方文明不卑不亢的态度。

1949年,一位父亲与大大小小14个孩子站在一起,男孩穿短衫,女孩着素色旗袍,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位父亲是一名律师,刚刚获得政府颁发的“最佳父亲奖”。

1949年,漫画家张乐平与《三毛流浪记》剧组在一起,“三毛”的扮演者王龙基个子瘦小,瞪着大眼睛,顶着三根头发,蹲在半人高的墙上。

1957年,河南,群山峻岭中,几名身穿棉袍的儿童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操。尽管没有像样的操场,四周环境看起来也颇为恶劣,孩子们的动作却一丝不苟。

1957年,某个光线昏暗的下午,老技师多宝臣正埋首案前,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修复文物。在故宫,有许多传统技师与他一样,一辈子与文物相伴,度过几十年孤独又充实的光阴……

这些都是《中国梦——中国的文明与道路》主题展览即将展出的照片。年代悠久的黑白摄影,经过时间的淘洗与沉淀,透出一种既庄严又感伤的味道。

尽管这是一次官方展览,这些影像却没有像以往类似项目那样,老套地聚焦于戏剧性的生活表象、跌宕起伏的大事件、工农业生产成就,反而更多关注不同年代中普通人的生活样式和生活态度。也正因此,观者将从这些影像线索中发现已经失落的记忆,追溯中国人百年里的来路,或许也将从中隐约找到未来的去向。

陈小波在电脑上浏览着这些照片的小样,一幕幕日常场景在她眼前飞快掠过:“对外报道不是宣传,我们不能硬塞给别人人家不想要的东西。好好说话,不用太大声音,人家自然能听得见。”

为了选出参展的120张照片,三个月中,她至少浏览了30万张新华社的老照片。她惊叹感慨,从上世纪初到五六十年代的老照片中有大量迷人的作品,它们让人感到今天我们早已遗忘的中国人曾经拥有的纯净、笃定、蓬勃。

相比之下,70年代的照片相对难选,因为内容千篇一律,多半是全国各地的红宝书、红袖章、大批判、工农业生产的简单记录……照片数量也显著下滑。原来优秀的摄影师们,不是离开了一线工作,就是被迫放下了相机。

80年代初情况稍有好转,照片里的内容多元丰富起来,往返于城乡间的长途车上挤着鸡鸭鹅,烫着波浪头穿着喇叭裤的青年在广场约会,天主堂的修女们逐步恢复日常宗教活动。

进入新世纪,摄影作品的数量和内容更是呈爆炸性增长,让选片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在反复筛选比较的过程中,陈小波逐渐找到“中国梦”的答案,这也将是这次展览的核心主题:“你会从中感受到,中国人面对困境独有的气质,那就是含蓄、隐忍、苦中作乐、随遇而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些中国生存智慧,它真的已经渗透在中国人的骨髓里。”

不看金牌,只看志愿者

《中国梦——中国的文明与道路》主题摄影展,是为了配合中法关系五十年,由新华社组织承办的一次大型摄影展览。展览在位于法国巴黎圣奥诺雷郊区街85号的 “新华影廊”举办——这里于2012年被新华社买下,是新华社在海外的第一个实体影廊。

圣奥诺雷郊区街在巴黎名声显赫,不逊于国人熟知的香榭丽舍大街,这里汇集着全球顶级的旗舰店、艺术画廊和拍卖行,距离影廊不远处的55号就是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法国媒体开玩笑说,很难想象法国人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买一家400平方米的大画廊。

2013年,“新华影廊”已经举办过一次大型展览,主题为《回眸——中法关系五十年》,展览当日,很多法国政要、学者来到展厅,前总统吉斯尔卡·德斯坦和一些见证中法关系发展的人惊讶地从照片上看到几十年前的自己。这个展览策展人正是陈小波。

陈小波说,策划如此大型的国际展览,需要不断调整思路:“我会想外国人到底想看什么?他们会在什么样的照片面前停下来?”

以前常见的对外交流展览,大致是一个不漏地梳理大事件,国庆、军演、港澳回归、奥运金牌……再加上唐人街、留学生、各式舞龙舞狮划龙舟民俗活动,“基本就是一片红,但西方人并不理解每张照片上莫名其妙没有内容的笑容。”

2007年开始,陈小波几乎每年都在国外做展览,她注意到:那些简单地分为“政治篇”“经济篇”“文化篇”的“八股式”策展,西方观众很少有人理会。这是为什么?

2009年,陈小波携新华社展览《中国: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参加欧罗巴利亚艺术节,后来她在策展论文《温和的展览,坚定的立场》中这样写道:“我们将如何锤炼自己沟通的诚意,拿出更具专业水准、更具文化深度的展览?我们将如何锤炼自己的世界眼光、如何找到可以通用的国际语境,说大家能听懂的话?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努力把宣传的意味降到最低,把中国真正的好东西源源不断地拿出来,让西方人不至长时间迷惑在红灯笼、舞狮、唐装、功夫、茶等唐人街符号里?我们需要有怎样的常识、耐心和胸怀,才能回答西方人提出的种种问题……”

陈小波将选择照片的标准归纳为三点:历史性、诗性、情感力量。她尽可能避开大事件、名人,“中间状态是我们最可以表现的,也是最有空间的。”

从2009年欧罗巴利亚艺术节开始,很多在国外进行的展览采取的是双策展人制,陈小波认为,这种东西方文化沟通非常必要。比如和比利时策展人邮件讨论要不要选2008奥运会的片子,要不要汶川地震的片子,对方明确说,他们不想看中国得了多少金牌,更想看奥运会上中国志愿者的表现;不想看汶川地震惨烈的景象,更想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在地震中的反映。

陈小波的选片原则逐渐清晰:中国老百姓独特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中国传统、中国文化延续与传承;中国人独有的精神状态;画面信息量大、有发展、变化的痕迹;符合西方读者视觉阅读的图片;会在时间和历史中说话的照片。不选的图片是:过于贫穷、边缘;过于欢乐、做作;极端事件;国家建设、大型工农业……

“原来中国也能拿出这样温和平实、真实的展览。”每次展览结束,陈小波都会听到这样的评价,她认为这是最高褒奖。

拂去新闻元素还能存在的照片才是好照片

1983年,陈小波大学毕业进入新华社摄影部做编辑。从年轻时开始,她就常泡在档案馆翻阅老照片。那时图片没有电子化,要在贴着小片和说明的小本子上翻,每次翻上一二十本,鼻孔就会被灰尘弄黑。她隐约感觉到:摄影是记录更是记忆,这些饱含记忆的照片就是历史。

后来,通过采访新华社老摄影家、做图片典藏,陈小波对新华社老照片的熟悉程度与情感与日俱增,这让她可以驾轻就熟在资料库800万张照片中选择出最有价值的部分。

相对老照片的挖掘,筛选新照片反而更加困难。如何以有限的图像概括当下中国人的生存与精神状态,陈小波说,比大海里捞针还难。“我要的是状态、状态、状态,但现在记者大都追着新闻事件,拍的都是事件、事件、事件。”

她认为,多年后,无论是典藏还是展览,那些拂去新闻元素还能存在的照片才是好照片。那些更默默追寻梦想的状态才更有力量。

有时,陈小波会直接向周围的朋友索要照片——他们饱满而丰富的生活,更能诠释“中国梦”。

她随口就能举出一连串例子:80年代中国芭蕾舞团首席舞者王艳平,今天成为一名收藏家、摄影家;女诗人、雨林学者李旻果与丈夫马悠二十多年来扎根西双版纳,把一片片芭蕉林变成雨林,丈夫去世后,她带着两个女儿继续跋涉在山谷;社会学者画儿在泸沽湖边一个只有28户人家的小村庄驻扎十年,把文明带到那里,把摩梭人真实的故事带出来;物理学博士棉布,如今在798打理画廊,每日作诗作画……

7.《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后感 篇七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这本书让我知道了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以前的人们没有鞋子,就用草绳来编成草鞋;他们上学的书包也是自己做的,用布来缝制的;房子也很简陋;他们吃饭也是有上顿没下顿,吃的菜也是野菜……这本书里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背残疾同学上学: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河北巨鹿4名小学生4年背残疾同学上学的故事,感动着许多的人。乔良川因患先天性脊柱开裂从小就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只能靠四肢爬着前行。到了上学的年龄,小良川哭着对爹娘说:“我也要上学!”娘说:“路都走不了,怎么上学啊?”“爬着我也要去!”良川擦干泪水说。上学不久,良川所在的学校离他家有2公里,这段路使良川“求学梦”变得遥不可及。不得已,良川放下书包,天天看着其他小伙伴去上学。就在这时,四双温暖的小手圆了良川的求学梦。年仅10岁的胡晓威、靳秋业、薄愠腾、张浩宇同学和往常一样用熟练的动作,背着比他们重近10公斤的同学乔良川去厕所、去课外活动。日复一日,坚持了4年。一天在学校,拄着拐杖挪动的良川摔在教师的走廊,疼得直咬牙。帮助他的4名同学看见良川摔倒,把他扶人起来,把他背进了厕所。第一次背良川后,他们就商量着天天背良川上学,就这样,4个6岁的孩子背一个12岁同学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教室、走廊、操场、厕所的路上……冬天下了大学,教室到厕所有100多米,由于路滑5个人一起摔倒在雪地上,摔了就爬起来继续走,4年来,雪里雨里摔了多少次多的已无法计数。升入四年级后,教室由原来的一楼搬到了二楼,每天上下许多次,这也给那4名同学出了又一道难题。但靳秋业说:“为了帮大哥哥良川上学,再苦再累也不怕。”他们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而且一坚持就是一年多,再过不久就要升初中了,他们不约而同的决定,初中还要一起上同一所,继续照顾良川,一起背着他走更远。在4名同学的带动下,在良川上下楼梯时有更多地同学愿意帮上一把,争着背一程,至此这成了学校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这个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那4名同学乐于助人的精神让我深深的触动。助人是快乐之本,关心体贴他人,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给予帮助,急人之急,帮人之苦,忧人之忧,救人之危,这是一个人的高尚行为,我也要向他们学习,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8.百年追梦——《百年潮·中国梦》观后感 篇八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是爱国。爱国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生应尽的社会道德,也是我们中华民主最伟大的瑰宝。我们的先辈们为了我们民族的生存,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作为一名小学生,其次我们是要好好学习,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只要我们做到了,并且是持之以恒的,我相信,我已经为我们的祖国贡献了自己一份微小的力量,因为现在的中国还在持续发展中,需要我们新时代的少年们来传承下去。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还要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为我们的国家节省有力的资源。我们还可以把自己不看的书本和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给山区里的孩子们,让他们也有书读。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诚实守信,不欺骗他人。在生活中遵守规则,不在商场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规则。

9.百年追梦——《百年潮·中国梦》观后感 篇九

范绪箕1914年1月5日生于北平,时值“一战”爆发,家国动荡。1933年,范家从长春去哈尔滨,途中遭劫掠,火车倾覆出轨,哥哥肩部中弹。事发时,日机在上空盘旋、轰鸣,俯冲,在人们惊愕中又飞掠而去。遭此凌辱,范绪箕愤怒异常。一个航空救国的梦想,在中东铁路上就此扎根。

1934年,在留美的哥哥资助下,范绪箕来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在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后,又继续攻读了航空工程硕士。就在忙于撰写博士论文时,万里之外的祖国已是山河破碎。应母亲“病危”急召,范绪箕来不及完成博士论文,就匆匆回国。

彼时“一穷二白”的中国现实让他深知,没有完整的航空实验设备做基础,航空科研、制造都将是“空中楼阁”。于是,他有了第一次科研转向,潜心研究风洞,并决心投身教育事业,通过培养更多的航空专业人才为中国的航空事业奠定基础。

风雨中的坚持

1956年7月,范绪箕被调至南京航空学院任副院长。在南航的23年,是他生命中的黄金时代,也是他经历风雨最多的时期。

1958年,他在国内率先提出研制无人机。这一年,中国正处于“大跃进”时期。8月,范绪箕带着靶机研制任务兴冲冲回到南航,没想到一进校门就遭痛批。有人说,现在要大炼钢铁,师生都得参加,你搞靶机项目就是冲击毛主席的大练钢铁。

在大炼钢铁运动中,南航为了完成炼钢指标,把暖气管、大门都拆下来用来炼钢。为了保护学院的资产,他把全校仅有的两台计算机和准备用于建造风洞的钢材藏了起来,又引来一场更严厉的批判。

此后,中国的政治活动愈演愈烈。1965年和1969年,他分别被派到江苏铜山县和句容县参加“四清”及拉练。

每天,他被迫接受工宣队教育,打扫卫生,清理厕所,背“红宝书”,晚上写交代材料,天天挂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牌子。一个雪夜,工宣队突然把他叫去,让他交代在国民党航空研究院时是否是特殊党员。他说不知道什么叫特殊党员,他们上来就扇一巴掌,让他到外面清醒清醒。他在雪地里站了一两个钟头。

他在逆境中坚持工作,1970年10月,由他主持研制的高速风洞调试完毕,1971年,南航研制的长江一号无人机试飞成功。

三十年解甲不归田

1984年3月,范绪箕卸任上海交大校长一职,时年70周岁。

回眸70年,半世奔波拓荒,筚路蓝缕,退休了,他解甲不归田,大隐隐于校,继续带研究生,游刃于科研教学的自由天地间。

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为了帮助学生查资料,他介绍他们到北京国家信息中心去查,还打电话到美国,让亲友们帮助复印资料、文献,再邮寄回来。生活上,他让他的学生饮食无忧,专心科研。办公室里冷,他给学生买个皮马甲。学生写论文辛苦,他每天早上给带两个包子。如此,他三十年如一日,每天工作六小时以上,以学生为骨肉,以航空科研为志业。

年事渐高,但他的思维仍然敏锐。每天,他关注着世界航空最新的前沿技术,并不断根据由新技术产生出的新课题来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

87岁,他出版《范绪箕论文选集》;90岁,出版《气动加热与热防护系统》;94岁,他还带着学生,坐着面包车,外出寻找耐高温的陶瓷材料;95周岁,出版《高速飞行器的结构分析与应用》;98岁,他还向所在学院申请,还希望指导博士生。100岁时,他仍是每天早晨7点起床,8点半到办公室,工作到下午3点钟。2015年,他躺在医院里,仍不忘工作,仍有英文论文发表。

2015年11月21日,范绪箕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2岁。十余小时前,他还打电话给弟子汪激,询问一台旧仪器的去留问题。

10.百年追梦全面小康 篇十

聊城市东昌府区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四年级四班 任馨琪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的梦是中国梦,中国的梦是我们的梦。

中国梦是由亿万中国人的梦想共同构成的。这些梦想有很大一部分也是我们少年儿童的梦想,也就是所谓的“少年中国说”。作为千千万万个少年儿童的一员,我们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并为之付出百倍的努力。周恩来总理年少时就树立了自己的伟大理想,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好好学习,向着自己的理想去奋斗,理想和梦想就一定能实现。每个人的个人梦想实现了,中国梦的实现还会遥远吗?追自己的梦,践行中国梦!我的梦想是当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因为我认为教师可以教书育人,传播正能量,使更多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使学生汲取更多的文化知识,使他们成为世上有文化的人。而且,我小时候很喜欢收集一些五颜六色粉笔,在黑板上面写字画画,编织自已的教师梦。有空,还给妹妹她们当老师,教她们写字画画。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实现我的梦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大量阅读各类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从小就注意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从我做起,从小事情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去年寒假,我组织我们班几位小同学一起去环城湖边捡垃圾。每当我捡起一个垃圾,心里就想着又为大地母亲减少了一点污染,心里就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我们这是为环保事业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也希望能因此影响和感化来往游人,能自觉地减少随手丢弃垃圾。这些事情,看似和我的理想没什么关系,但这实际上是我实现人生理想的心理基础,拥有一颗公益的爱心。

今后,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一切,努力学习,快乐学习,坚持不懈地去实现我自己的梦想。同学们,让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指引我们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共同努力,一起来构筑梦想,让梦想照耀中国,闪亮世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放飞梦想,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学校地址:嘉明京济路

电话:*** 评语和推荐意见:

任馨琪同学这篇《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写出了少年与国家的关系,其实少年一代只有担当起自己的历史重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错,自己的梦实现了中国的梦就不会远了。文章写了小作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师梦在不懈的努力,是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中国有了这样的好少年又怎能不繁荣昌盛?中国梦当然不会远了。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次清晰有条理;语言流畅,整篇文章内容完整,振奋人心,富有号召力!

11.百年潮中国梦 观后感 篇十一

今天,我们全体生科院的学生在共同观看了《百年潮,中国梦》的历史纪录片。纪录片分为《百年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筑梦天下》五集。纪录片开头就谈到了2012年11月29日,在习近平的带领下,党中央的政治局常委们共同来到国家博物馆,观看复兴之路。这这条道路上,一代又一代中国中产当人,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高蹈宏略,波澜壮阔,回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脚步声。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踏上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在国家博物馆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殿堂,习近平,向全世界庄严昭告了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他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一种期盼,它体现了中国族的整体利益,是蒸锅中国儿女的共同期盼,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坚信,在国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总书记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让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让我更加坚信了中国未来的光明前景,给了我为建设伟大祖国而不懈努力的信仰。

这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别开生面的集体亮相,深谋远虑的集体发声,无疑这是一次历史承诺,更是一次政治宣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宣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对于动员团结全体人民,开辟现代化事业新境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梦和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紧密相连的。

中国梦的提出也引发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共鸣,也引起了世界的很大反响,爱好和平负责人的中国人的共同梦,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主国家的梦,不是掠夺社会资源,而是为世界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840年的鸦片战争,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中国人深陷战乱的贫困之中,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打破是实现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梦想,在民族危难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破茧而出,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无古人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大革命失败后的南昌暴动、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到古田会议创立建党建军路线;从 开辟井冈山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横空出世;从历经九难十八险的万里长征到高擎起抗日救亡的大旗;从“九一八”民族蒙难到赢得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西柏坡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到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长达28年金戈铁马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争中,无论其历史规模与社会内涵,都为这个积贫积弱的东方民族注入了勃勃生机。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的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就在这一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个不再被人欺辱的民族,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开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唯有自身文明曾经繁荣昌盛过的民族,才有资格提出复兴的目标;唯有承受过艰难困苦而始终不曾放弃梦想的民族,才有力量提出复兴的目标;唯有真正伟大的民族才不会在苦难中沉沦,反而会从苦难中奋起。我们要复兴,我们要崛起,因为我们是一个有梦想的民族,我们是一个有着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

梦想的太阳,不再像一个半世纪前那样遥远,甚至也不像一甲子前可望而不可即,它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万道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12.《魔境仙踪》:百年童话梦 篇十二

《绿野仙踪》最早是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1900年出版的童话,讲一个堪萨斯小女孩桃乐丝被龙卷风卷到“奥兹国”以后与一头狮子、一个稻草人和一个铁皮人的历险故事,童话大获成功,鲍姆在20年里共写了14本续集,再加上其他作家的创作,这个“奥兹国”系列故事已经蔚为壮观。从英文直译来看,鲍姆的第一本书名其实叫“奥兹国的大魔法师”,续集也均以“奥兹国的××”来命名,所以这个系列也被称为“奥兹国历险记”。不过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在1949年前就将鲍姆的首著译为“绿野仙踪”,流传至今已约定俗成,广义指整个“奥兹国”系列,狭义仅指鲍姆的第一本书。而如今这部《魔境仙踪》的片名可硬译作“奥兹威武大帝”,现被通译为“魔境仙踪”,自然是沾了陈伯吹先生雅译的光。

一般认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揭开了现代童话的帷幕,从说教、杀戮的古典趣味进入到奇幻、冒险的现代基调。《绿野仙踪》正是应和了这一潮流,在勃兴的大众文化工业中被迅速改编为多种产品形式——早在1902年,原作者鲍姆就将首著改编为舞台剧;而在1939年,米高梅更是根据此作推出了彪炳影史的歌舞片《绿野仙踪》,令山姆·雷米着迷的,也正是这个版本。

《魔境仙踪》的“始作俑者”是编剧卡普勒,他一直想为《绿野仙踪》写个前传,不过2003年百老汇推出了《绿野仙踪》的“前传”音乐剧《魔法坏女巫》,讲述奥兹国里那几个女巫以及狮子、稻草人和铁皮人的来龙去脉,使得卡普勒不得不另辟蹊径,将故事聚焦在原作中那个招摇撞骗的翡翠城魔法师身上。

在原作中,此人本就是乘坐热气球而来,利用投影科技制造假象,伪装成魔法师来统治城中人民,最后独自乘着热气球离去……《魔境仙踪》正是着力打造了这位魔法师的前史,将其塑造成失意的马戏团魔术师,而他利用现代声光科技伪装成魔法师的情节,也与原著巧妙对应——主人公奥斯卡先说向伟大魔术师胡迪尼致敬乃是虚晃一枪,骨子里还是在向托马斯·爱迪生致敬:他利用爱迪生发明不久的电影技术(当然发明权有争议)制造幻象的情节,不仅是向前作,也是在向电影本身致敬。

《绿野仙踪》中桃乐丝在大病一场后醒来,发现奥兹国中的人很多都是现实中人的化身,这一点也在《魔境仙踪》中得到继承:瘫痪的小姑娘对应着断腿的瓷娃娃,现实中奥斯卡治不好她,在奥兹国里则粘好了她的双腿;飞行的猴子对应着奥斯卡的助手,现实中被奥斯卡颐指气使,奥兹国里则和他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现实中奥斯卡差点失去的女友,摇身一变成奥兹国里与他终成眷属的善良女巫……这样的对应还很多,可见山姆·雷米颇得原作精髓。

13.《百年潮中国梦》观后感 篇十三

人因梦想而勇敢,因梦想而成长。如今梦想又被提及,成为一个很真实的话题,是习总书记的号召,将梦想一下拉到现实,并且鼓励我们前进。而观看《百年潮·中国梦》也使我对“中国梦”的理解更为深刻。观看这部片子之前,我对中国梦的认识很片面,也不透彻。不知道中国梦与社会主义道路有什么关系。看过之后明白了中国梦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这条道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影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阐释了中国梦,既从宏观角度讲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又从中观角度讲了国家民族的逐梦道路,还有微观角度的个人实现自己梦想的事例。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切入,从“百年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筑梦天下”五个方面,很好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对中国的意义、中国梦对世界的意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每个中国人都向往着为民族作出贡献的君子精神。每个人都可以是君子,负载着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共同促成这个国家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中国梦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共产党人的鲜血和汗水。我们更应该坚定信心跟党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流媒体时代,良莠不齐的各种讯息满世界飞。我们需要正能量的东西。新闻人也应该坚守新闻道德。百年潮中国梦来的是时候,中国需要这样的纪录片,年轻一代需要正能流量的引领。中国梦是一个意义深远、内涵丰富的宏图佳构,以短短5集的有限容量要包罗波澜壮阔的百年时空,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创作团队面对各种素材、数据资料、媒体报道等内容,如何在片中进行合理选择和取舍中体现了创作集体的审慎、睿智和勇气。

14.《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后感 篇十四

什么是小康?我本不懂,是《百年追梦 全面小康》一书给了我答案——小康:指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正是认知了“小康”的寓意之后,我才真正读懂了爸爸为什么总是一心为民谋福利、全意带村奔小康。

两年前,我爸爸根据组织安排当上了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从此之后,下乡和加班就成了爸爸的家常便饭,常常把我冷落一边。于是,在爸爸又一次加班时,我终于向他表达了愤懑:“爸爸,你这是什么工作啊,老是加班加点的,把我都快遗忘了。”爸爸闻言后放下了手头工作,耐心地答道:“女儿,你不知道,有好大一部分人至今还生活在边远落后的农村,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居不安,所以爸爸要帮扶他们,给他们支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早日过上富裕殷实的好日子。”“真是这样吗?”“是啊。”原来是我误解了爸爸。

通读《百年追梦 全面小康》后,我不但彻底消除了对爸爸的误解,还开始由衷的佩服起爸爸来。书里告诉我,百年追梦,追的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既是当今全中国人民的理想,也反映了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在百年追梦的征程上,我的爸爸是千千万万个追梦人之一,因此,我佩服,我骄傲、我自豪。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是,对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于国而言是国之大事,于人而言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为之努力。

上一篇:C语言课程设计——飞机订票系统源代码下一篇:高中数学优秀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