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广告营销策略初探

2024-09-16

报纸广告营销策略初探(精选8篇)

1.报纸广告营销策略初探 篇一

美资银行营销策略初探

指出我国加入世贸后,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无疑使银行业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探究外资银行在华的营销策略,当能使我国银行业知己知彼,以积极的方式求得生存、发展的出路,这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中美银行的`比较分析阐明了美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以及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近5年内应采取的对策.

作 者:曾华 王峰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刊 名: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4(3) 分类号:F830 关键词:美资银行   营销策略   银行业  

2.报纸广告营销策略初探 篇二

关键词:媒介融合,地方报纸,营销策略

21世纪以来媒介技术的变革, 带来了传媒业全方位的洗牌。新媒体的诞生, 使传统媒体纷纷从单一媒介向多媒体和全媒体转型, 逐渐发展成媒介融合的大趋势。新媒体的发展使地方传统媒介产业的发展出现瓶颈, 特别是报纸产业面临着经营管理困难、受众分流、发展停滞、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尔普·迈尔对报纸寿命作出预言:“到2044年, 确切地说, 是2044年10月, 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 (1) 。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还认为, 任何媒介都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报纸也不例外, 它的消亡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报纸正处于衰落期。在媒介融合时代, 报纸如何认清所处形势, 加大媒介发展的营销策略研究, 实现媒介变革中的可持续发展, 是地方报纸当下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一、媒介融合下的地方报纸发展现状

全球范围兴起的信息数字化技术, 使原本泾渭分明的传统媒体逐渐消融, 多种媒介形态走向融合。媒介融合是一场影响空前的产业革命, 传统广播电视、出版与电信等部门的内容生产、传输和接收三个价值链环节不断横向聚合 (2) 。媒介融合使地方报纸媒介的发展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 媒介经营压力大

在全媒体时代, 报纸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冲击下正经历着严寒, 《德国金融时报》停刊, 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新闻周刊》结束出版纸质杂志, 专门以电子版形式面对读者……中国报业的颓势也逐渐显露出来, 具体表现则是广告经营普遍滑坡。2013年1月24日, 信息服务提供商梅花网发布的《中国报刊广告投放年度报告》显示, 2012年中国报刊广告市场规模整体跌幅12.6%。据尼尔森网联媒介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 在电视、报纸、杂志和电台四类传统媒体中, 仅在2012年第一季度广告收入保持正增长, 其他均出现负增长, 其中报纸的广告收入降幅最为显著, 达到18.5%, 而网络以及新媒体的广告刊例收入增速惊人, 接近甚至超过报纸媒体。地方报纸的经营情况也不乐观, 比如《扬州晚报》为扬州市区较有盛名的报刊, 近几年加大媒介营销力度, 其广告收入几近裹足不前, 在9000万左右徘徊。广告经营是媒介的最大盈利点, 但在其不尽如人意的同时, 媒介的其他经营成本却呈现上升的态势:记者队伍变大, 开支也增大;新闻纸、油墨和销售的费用增多;报刊的发行量上不去……一切都让地方报纸的经营和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困难。

(二) 受众结构老龄化

新的媒介技术催生了新的媒介形式, 也分化了媒介受众。在年轻的受众转向并热衷于新媒体、网络媒体的同时, 报纸的受众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3) 。以《扬州晚报》为例, 扬州晚报的发行销售对象往往是习惯于阅读的45岁以上年龄的受众, 年轻受众不到10%。媒介的未来在于年轻人, 而失去了年轻人的青睐, 也似乎注定了媒介的生命时长。我们知道, 媒介的受众结构决定了报纸的发行量, 报纸的发行量又决定了媒介的广告营收。地方报纸的受众群体在吸引广告商方面大大降低, 也让报纸媒介的前途黯淡无光。

(三) 新媒体叫好不叫座

面对新媒体的崛起, 一些地方报纸媒介也积极进军网络媒体与新媒体, 并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网站甚或手机报, 但是收益不够理想, 甚至出现传统媒体反哺新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情况。比如扬州日报社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但囿于只是刊登报纸媒介上的信息, 导致其经营状况并不够理想, 报业集团甚至每年要投入100万元补贴网站。实际上, 地方报纸虽然顺应报网融合的发展潮流, 但由于没有认清网络媒介的特性, 只是报纸的网络版而已, 并没有真正实现传统报纸媒体的有效转型。

二、媒介融合下地方报纸的营销策略

营销是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 旨在满足消费需要、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 (4)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 地方报纸的营销主要包括自身的变革与发展, 以及适应并运营新媒体的环境。

(一) 本土化:地方传媒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内容是报纸躲避互联网打击的第一道防线 (5) 。无论媒介如何变迁衍变, 传播高质量的信息内容, 是传媒立足的根本。地方报纸与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竞争的法宝无疑是满足当地受众的本土化新闻与文化。为此, 深耕本土新闻与文化, 并植根于当地民众的心理, 是地方报纸赢得营销的首要因素。

重视并充分挖掘地方新闻和本土文化, 不仅会密切与本地受众的联系, 还会提高报纸的覆盖率和影响力。为此, 从本土受众的关注心理出发, 全面挖掘地方新闻资源, 将市民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做大做透;沉淀并挖掘地方的历史事件、人物, 立体化呈现本土文化;围绕本土文化, 进行新闻评论、图片传播以及对国内外新闻进行信息的选择;时时、事事、处处为本地人民服务;加强与本土民众的情感认同和归属, 增强历史文化的厚度, 加快本土新闻传播的时效与深度等等, 都有助于人们对报纸的关注, 形成强大的报纸影响力。比如《扬州晚报》作为地方媒体, 这两年就深耕本地新闻和本土文化, 将扬州所有具有新闻价值和文化影响的事件、人物网罗殆尽, 从而保证了该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始终保持着生命的存在:在新媒体的冲击下, 其发行量却稳中有升, 由2010年的10万份上升到2012年的11万份左右。

(二) 与新媒体在互动中实现价值增值

在全媒体时代, 报纸媒介要冲出电视、网络以及新媒体等媒介的重围, 就需要以积极的姿态进入数字市场, 稳抓媒介融合这一发展机遇, 与新媒体在互动中实现信息的增值。为此, 传统报业要突破平面媒体的限制, 整合媒介渠道, 建立报业立体渠道, 以各种数字平台为纽带创新业务组合, 实现数字化生存 (6) 。

1. 建立信息数据库。

报业集团可以建立针对报纸资源、读者等资源的信息数据库。首先是对报纸新闻资源的开发, 把报纸的诸多版面及其版面内容存储在报纸新闻资源的数据库中, 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报社内部成员查阅资料, 也方便集中处理过往的新闻资源。对某一块新闻内容有偏好的受众, 可以在报纸网站实行个性化订制。其次是对读者资源的开发。通过报纸网站的用户注册对报纸读者的年龄、爱好、职业、收入、学历、婚姻状况等的调查, 建立更细分化的受众数据库, 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版面内容进行策划, 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

2. 对相关信息重新包装并在新媒体上传播。

以往报纸媒介与新技术的融合, 更多的是将报纸版式和内容上传到数字发行平台, 但由于报纸媒介只是简单地进行网络化传播, 实际上信息增值的能力有限。因为报纸的网络化由于没有任何费用, 必然减少人们对报纸媒介的阅读, 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报纸的经济利益。而根据网络媒体的特性, 对记者采写的内容进行重新包装, 则有助于实现信息的网络增值。实际上, 报纸与网络媒体以及新媒体的联姻与互动, 并不是简单地将信息借助网络以及新媒介再传播的问题, 而是要根据网络以及新媒体的特性, 重新包装, 重新分栏, 以满足不同年龄、职业、收入等的受众的深度阅读, 甚或将重新包装的信息用收费的方式来获取信息的增值。

3. 与移动数字媒体联姻互动。

移动数字媒体指的是如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与网络相比, 它携带方便;与报纸相比, 它们更具时效性和互动性, 因此针对移动数字媒体发展而来的数字化报纸、手机报等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 这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报业发展新媒体的主要阵地。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迅猛上升以及年轻受众日益成为手机上网族, 报业如能及早介入新媒体, 将其在内容、品牌、资源、资金等方面的众多优势及早转化为数字化报纸产品向这类网络终端发布, 可以有效争取到一大批新型读者 (7) 。

(三) 媒介产业实现外延式扩展

媒介之间的竞争, 光靠信息的售卖是不够的, 还应该增强外延式竞争能力,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而建构大型活动策划和运作中心以及加大媒介的多业经营, 是不断拓展媒介的外延能力, 提升品牌价值和经济能力的基本途径。外延式能力的扩展有助于为媒介竞争奠定品牌形象和物质基础。很多学者引入西方的“Media Event Marketing” (“媒介活动营销”或“事件营销”) 这一概念, 认为“媒体活动就是通过主办或参与举办各种活动树立自身的整体形象, 达到扩大知名度与影响力的目的, 最终获得受众与广告主青睐的营销手段” (8) 。媒介的日趋产业化以及媒介之间竞争的加剧, 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大型活动”已经发展成为媒体发展新的增长点。而借助媒介的资金和资源优势, 实现多业发展, 不仅能够提升媒介经济实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还能在媒介竞争中抢占先机。事实上, 媒介产业化就是资本产业化的过程, 如何实现资本的膨胀, 促进竞争力的提升, 已经成为媒介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 借助政策实现地方报业与广电的整合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在使得受众面临更多的媒介选择的同时, 也使得媒介竞争更趋激烈。地方市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经济规模和社会影响都难以在竞合时代形成竞争优势, 而其“割据”一方又使得在面对国家、省 (市) 级各类媒体以及新媒体竞争的同时, 还要互相竞争, 在人力、信息、广告以及新媒体市场上不断角逐, 甚至形成博弈, 并进一步弱化了媒体自身的竞争力量。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 不管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 都会受到冲击, 只有实现本土媒体的整合, 合力做大做强地方传媒, 才是传统媒体实现突破的新选择。不过基于报业与广电业的整合问题牵涉面较大, 这需要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政策推动。为此, 报业与广电业领导应该摒弃前嫌, 通过分析地方媒体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危机, 重视在全媒体时代各自竞争的弊端, 积极向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建言献策, 让其了解实现本地媒体整合改革, 能够有效解决地方传媒业资源配置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 从而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实现地方报业与广电业的整合, 一方面有利于整合后的地方传媒实现对本土新闻的垄断, 更好地发展本地传媒业,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党和地方政府对整合后的地方传媒的管理。

结语

新媒体的发展在对传统报业产生强烈冲击的同时, 也为传统报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正视目前传统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内容的本土化的深耕、与新媒体的联姻与互动、在竞争中实现外延式扩展, 以及通过政策实现广电媒体与报纸媒体的整合等, 都是报纸媒介在全媒体时代实现地区传媒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这也需要媒介经营者与生产者以及政府机关协力合作, 共同应对媒介融合对地方报纸媒介的冲击。■

参考文献

①菲利普·迈尔.正在消失的美国报纸[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7:233-234.

②肖赞军.西方传媒业的融合、竞争及规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1:28.

③张雪思.新媒体时代我国市场化报纸生存探析[D].山西师范大学, 2011.

④唐平.市场营销与技巧[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3:2.

⑤王正鹏.报纸突围——数字时代传统媒体变身记[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0:5.

⑥姜帅.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的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⑦乔改红, 乔丽敏.新媒体挑战下传统报纸营销策略探究[J].现代营销, 2013 (1) .

3.微信营销策略初探 篇三

关键词:微信;营销侧略;优略发展

微信作为目前最方便、时尚的社交工具,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等各个领域。微信营销的兴起是随着微信的产生而出现的网络营销方式,它是一种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模式,具有其他社交软件无法比拟的营销优势。本文通过阐述微信营销的产生,分析微信营销的发展模式及其优势和劣势,研究微信营销存在问题和相应解决对策,探索微信营销在未来的前景发展,以及带给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微信营销概述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研发出的一款借助网络迅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以及文字,能够实现群聊的社交软件。发展至今,微信具备多种功能,它支持快速发送语音消息、视频、图片与文字、支持多人群聊和语音对话,具备强大的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和二维码扫描功能,并和QQ逐渐交融,可以接收QQ消息、邮件及微博等信息。

微信营销就是借助微信这个工具和平台实现营销,以此宣传自己产品或者形象的目的。通过查找微信号、添加QQ好友等多种方式获得微信好友,通过微信向好友传达企业的产品信息,树立企业和产品形象。

二、微信营销发展模式及其优劣分析

(一)微信营销发展模式分析

微信营销发展模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草根广告式,即“查看附近的人”,这种营销模式以地理位置进行发送信息,并在主页的签名栏打广告或宣传促销的信息,用户在点击附近的人或摇一摇时就可以看到并将信息传播出去,这是一种聚合周围用户的广告模式,受众明确,互动性及宣传效率高。二、口碑式营销,即“微信朋友圈”,这种传播方式是把手机应用、PC客户端、网站中的精美内容或个人发布的文字图片快速发送到朋友圈中,能够以网页链接方式打开,可借助开放平台、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达到口碑式分享。三、品牌活动式,即微信“漂流瓶”,是传播主体将相关产品的消息放入瓶子中,用户自动“捞取”得到信息的一种营销模式。如:招商银行利用“漂流瓶”进行宣传活动,倘若用户在捞到招商银行的漂流瓶后并展开互动,招商银行就可以借助“小积分,微慈善”平台扶助自闭症儿童。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造就众多潜在的客户群,而且能够提高招行的知名度,达到宣传目的并获得多数客户的认知。四、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营销带动线下消费)折扣式营销,即“扫描二维码”,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以此添加好友实现互动的一种营销模式。把取景框放于二维码图案上进行扫描,就会获取会员折扣、企业优惠或是一些新闻讯息。这种营销形式的用户主动性较高,主动进行扫描说明用户对产品是有兴趣的,因此这种营销模式获得的是比较忠诚的用户。五、互动营销式,即“微信公众平台”,它是微信的认证账号,是一种专有发送信息的模式。传送主体大部分是微博中的“大V”(明星,名人)、媒体、企业等,形似于微博,传达主体在公众平台中发送一条消息,受众凭借微信应用就能够接收。

(二)微信营销发展模式优劣分析

微信营销的核心优势为维系老客户,开拓新客户,并实现自我分裂式的推广,事实上,这也是微信营销成功关键与否的核心。以老客户来发展新客户,才是微信营销的精髓,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加收益的同时,树立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不断发展新的客户,实现一举多得。总的来说,它具有成本低廉,方式多样,传播效率高;精准的人群定向营销;独特的互动式体验;良好快速的口碑营销;内容上的趣味性,形式上的多样性等多种优势,已被大众所接受,所认可,势不可挡。

但是,由于微信营销正处于初级阶段,界面设置和功能的发展虽然逐步完善,但是还没有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微信营销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安全隐患,商品质量无保障,无有效维权途径;用户保持性过低;推送内容、频率及信息回复不合理;产生信息的真实性没法识别,不能确定信息的有效性;用户主动性及查阅率低等问题。

三、针对微信营销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实行实名制,加强信息内容传播的可信度

实行实名制虽然有着一定的实施难度和弊端,但这一模式可以让传播非法内容的传播者受到法律制裁。对商家来说,应增强微信营销的管理工作,保证在传播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传播环节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设立相关的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监管体制和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义务。

(二)提高用户关注的持续性

企业首先要向用户推送有价值的信息,并保证企业对用户的服务质量。其次企业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产品信息,才会使用户逐渐的信赖你并和你变成朋友,慢慢购买你的产品。再次,企业应采用更具吸引力的手段引起用户关注的兴趣。对于链接点击率低被查阅率差的问题,链接内容的标题应当要引起用户的注意激起用户的兴趣,内容应简洁有趣、简练明确,多采用图片,适当增添趣味性。

(三)兼顾实用性及趣味性合理推送信息

在推送信息内容是,要结合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向用户推送有价值的内容来达到用户的需求。在发送的频率方面,既不可以过高也不可以过低。可两三天发送一次,具体的推送时间,可在上班前、下班后、临睡前进行推送,推送的内容更容易被查看。在回复信息方面,对于一些常见问题可设置关键词实行自动回复的形式操控,其他的问题还是实行人工的方式回复,以防答非所問挫伤用户与商家沟通的积极性。

(四)降低门槛增加点击率

首先企业应降低集赞的个数门槛,使用户认为集到一定个数的“赞”不是较困难的事情;其次提高礼品或者优惠的份量以吸引客户,礼品最好具备实用性和时尚性,能使客户感觉到实行的优惠;第三,实行内部员工进行转发链接,不但完全免费且执行力强;最后,可将转发集赞的方式改为转发抽奖的活动方式,不但没有数量门槛,并且迎合了用户的一种侥幸心理。

4.报纸广告营销策略初探 篇四

关键词 旅游饭店 绿色营销 策略

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纪,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绿色时代的到来对世界各行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饭店业也不例外。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政策上、法律上对我国饭店的经营行为作了规范,要求饭店必须实现营销绿色化;国际环境保护的潮流也对我国饭店产生重大冲击,要求饭店按国际环境标准从事营销。实施绿色营销是21世纪国际营销战略的大趋势,也是我国旅游饭店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 绿色营销策略概念

绿色营销这一概念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关于绿色营销,各企业对之尚未有统一的规范,理论界对它的确切定义也未有统一的表述。归纳起来各种观点都认为绿色营销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是对企业自身而言的,即微观层面的,是为了企业的利益;其二是对全社会而言的,即宏观层面的,涉及道义问题。可见,利益和道义决定了绿色营销的动机和行为的多层次性。

从道义层面来看,绿色营销强调在营销过程中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全社会的全局利益,促进宏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只着眼于企业本身。从利益层面来看,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符合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在竞争中获取差别优势,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机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相应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时,绿色营销亦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良好形象,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 饭店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旅游饭店占领市场和扩大市场销路

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追求物质享受,过度地消费自然资源将加深这个星球和人类自身的危机。以保护环境为特征的绿色消费正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世界各国连年掀起绿色消费的高潮。饭店通过绿色营销,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绿色产品,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饭店占领市场,使饭店发展前景更广阔。

2.2 可以营造绿色文明,促进旅游饭店企业塑造绿色文化

绿色营销可以推动新型的绿色文明的发展,绿色文明是一种以追求环境与人类和谐共存和发展的新型文明。通过绿色营销的活动,可以协调“企业――保护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使经济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和威胁,而是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通过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旅游饭店企业家得到良知的安慰和道义的满足,旅游饭店成员也会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满足,而消费者也会由于自己的绿色消费行为,帮助了饭店绿色营销的最终实现而感到满意。饭店业通过实施绿色营销使全体员工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并在此观念指导下实施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在饭店业内部营造清洁、绿色、环保、安全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保护企业职工身心健康,更有利于培育饭店业“绿色文化”。

2.3 有助于旅游饭店提高经济效益

绿色营销的过程就是饭店努力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减少污染环境或不污染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化经营的过程。通过这种过程,饭店可以从比较深的层次来考虑技术开发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饭店经济增长的质量。同时,随着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购买绿色产品成为时尚和趋势,通过实施绿色营销则有利于饭店占领市场、扩大饭店的市场份额。

3 我国旅游饭店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策略探讨

3.1 创建绿色企业文化,培育饭店业员工绿色意识

绿色意识即是“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创建绿色企业文化是饭店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先导,是培育员工绿色意识的重要工具。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广大员工共同遵守的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标准,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辐射等功能。绿色企业文化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消耗、促进资源持续利用;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以社会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系统思考为原则,综合考虑饭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基本特征。绿色企业文化要求饭店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切实做到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及社会生态平衡。饭店业实施绿色企业文化能最大限度地凝聚饭店业员工,使他们牢固树立绿色意识并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饯行绿色企业文化,为饭店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提供重要的人员保障。

实施饭店绿色企业文化,第一要积极造就企业模范人物,模范人物是饭店员工学习的榜样和动力,

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饭店中贯彻企业文化突出的员工,并要大力进行表彰和宣传。第二,要创立饭店企业文化礼仪。要在饭店中创立工作惯常礼仪、纪念性礼仪等。第三,利用内部非正式沟通网络。创立饭店业绿色企业文化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积极构建饭店业内部非正式沟通网络,使饭店业员工更好地接受绿色企业文化。最后,要在饭店业内营造饭店绿色企业文化氛围,使广大员工能真正溶入到绿色企业文化氛围中去,培养自己的绿色意识并真正贯彻绿色意识。

培育饭店业员工的绿色意识同时还要求饭店业员工要转变两种观念,一是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不会污染环境,二是环境投资会增加饭店负担,影响饭店经济效益。创建绿色饭店先期需要较大的投资,高额的投入又使得饭店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偏高,这对于饭店经营者和消费者都难以承担。饭店绿色之路似乎是赔钱的买卖,但事实并非如此。实施绿色管理是创建绿色饭店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和替代原则,可以使饭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化。

3.2 设计绿色组织结构

设计绿色组织是饭店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制度保障。由于环境责任需要组织内所有成员共同承担,因此需要各部门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在饭店外部,饭店与顾客、供应商的关系不仅是产品供应与消费的关系,而且更是交流与合作的关系,都需要可持续发展,都需要重视环境绩效,所有这些都要求饭店对旧的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以使饭店的组织结构更加柔性化、网络化和决策权的分散化。加强绿色管理,饭店应在董事会设置环保董事,具体负责有关环保方面的一些事务,定期进行环保分析,监督环保经营战略与目标的落实,为公司雇员和管理人员提供环保培训;设立“绿色经理”或可持续发展小组,以负责管理饭店的环保政策与实践。

3.3 推出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

推出绿色产品饭店的主要有形产品是客房产品和餐饮部供应的菜肴和饮料。因此,推出绿色产品主要是指推出绿色客房和绿色食品。

(1)开辟“绿色客房”。“绿色客房”是指讲究环保的客房,当然客房的物品应尽量包含“绿色”因素,如床单毛巾最好是纯天然的棉织品或亚麻织品;肥皂宜选用纯植物油脂皂;另外客房应摆上一两盆植物,使客房有生气、有春意。同时引导入住客人成为资源的节约者、环境的保护者。客房使用的物品要尽可能地反复使用,把一次性使用变为多次反复使用或调剂使用;延长物品的使用期,推迟重置时间,凡能修理的就不要换新的,决不要轻易丢掉,可将有些用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而不是用完之后一扔了之。如饭店为客人一天一换床单、毛巾等棉织品,为此饭店每天有大量的床单、毛巾等棉织品要洗涤,用水量大大增加。而在不影响卫生标准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客人反复使用床单等用品,从而减少用水量和对水的污染。

(2)创办“绿色餐厅”。第一要使用“绿色”蔬菜。肉类和其他绿色食品,即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蔬菜、食品。为确保“绿色”蔬菜、肉类的供应,应借鉴麦当劳、肯德基的做法,设立专门的生产基地,一个地区的几家饭店可联手开辟;二是不食用珍稀野生动植物及益鸟、益兽。传统菜肴中因珍稀动植物而扬名的,应研究出它的替代品。

(3)提供绿色服务。所谓绿色服务,是指饭店提供的服务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宗旨的,并能满足绿色消费者要求的服务。绿色服务不仅体现在产品被消费时而且还包括提供产品和产品被消费之后。以饭店客人就餐为例,在客人点菜就餐时,餐厅服务员在推荐、介绍菜肴时不能只考虑推销产品,为企业盈利,还应考虑到客人的利益,力求做到经济实惠、营养配置合理,资源不浪费;向客人推荐,提供绿色含量高的菜肴、饮料,在就餐后,必须根据环保要求对快餐容器等进行有效处理,使之不污染环境。若客人有剩菜还必须提供周到的“打包”服务。有些饭店还提供代客保管剩酒的服务,供下次消费饮用。

(4)进行饭店绿色促销。绿色促销,就是有利于环保、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促销方式。绿色促销与传统促销方式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饭店绿色促销增加了许多“绿色特性”。它通过媒体传递“绿色”产品及“绿色”饭店的信息,引起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要求及购买行为。在绿色促销中,绿色广告、绿色公关、绿色人员推销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同传统的广告、公共关系、人员推销等有所不同。一是绿色人员推销。绿色饭店产品多是新产品,很多消费者一开始并不认同。推销人员可以直接向消费者宣传饭店产品的功能及其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并可当场回答消费者的提问;二是绿色广告。绿色广告同其他广告相比更强调饭店产品的“绿色”特性,宣传饭店的绿色形象,把绿色产品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刺激消费需求;三是绿色公共关系。绿色公关是树立饭店及产品绿色形象的重要传播道路。在绿色营销中,饭店应通过良好的公共关系,显示自己在绿色领域的努力,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饭店形象。绿色公关能帮助饭店更直接更广泛地将绿色信息传送到广告无法达到的细分市场,增强饭店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卢勇.论饭店的绿色营销[J].旅游学,(3)

2 刘景志.北京饭店业的绿色工程[J].现代酒店,2002(4)

5.报纸广告语 篇五

《北京青年报》————新闻是有分量的

《21世纪经济报道》————新闻创造价值

《国际金融报》————资讯创造财富

《南方都市报》————办中国最好的报纸

《深圳晚报》————办市民最喜爱的报纸

《新闻晨报》————追求最鲜活最实用的新闻

《广州日报》————追求最出色的新闻

《华商报》————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

《北京娱乐信报》————新闻一条是一条

《星传媒》————娱乐是一种精神

《都市快报》————新力量媒体

《晶报》————阳光媒体,非常新闻

《解放日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新华日报》————追求卓越、与时俱进

《东方早报》————影响力至上

《新民周刊》————我们影响主流

《文汇报》————我们因你而精彩

《新民晚报》————读晚报当然读新民晚报

《上海星期三》————生活之精彩尽在上海星期三

《钱江晚报》————实力造就美誉

《南方日报》————高度决定影响力

《新京报》————负责报道一切

《南方周末》————老百姓心中有面镜

《生活报》————好人好报好生活

《深圳商报》————百“姓”早茶

《经济观察报》————理性,建设性

《财经时报》————指点“钱”途

《经济日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然要看经济日报

《中国经营报》————发现·传播·共享

《劳动午报》————早也报,晚也报,又新又全看午报。

《北京晨报》————看晨报,信息时代醒得早

《每日新报》————报纸还是新的好,报纸还是早的.好,新闻早知道。

《今日早报》————今日生活从早晨开始

《上海青年报》————服务于大都会最活跃人群

《南国都市报》————市民的需要第一

《华商晨报》————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

《新快报》————知情就是力量

《三峡晚报》————关注民生 彰显公信

《东南快报》————更亲民 更好看 更实用

《京华时报》————北京人的都市报

《信息时报》————通达民情 生活至上

《江海晚报》————天天刷新南通!

《南京日报》————责任铸就形象

《厦门商报》————海峡西岸第一财经都市报

《城市晚报》————解读人生 尽读城事

《广州日报》————追求最出色的新闻 塑造最具公信力媒体(追求最出色新闻 塑造公信力媒体)

《新闻晨报》————追求最鲜活最实用的新闻

《武汉晚报》————为百姓谋利益

《武汉晨报》————新闻成就人生

《每日商报》————新闻创造财富

《济南时报》————我们的时报 我们的时代

《海峡都市报》————阳光 空气 都市报

《燕赵都市报》————一纸风行燕赵

《生活新报》————打造昆滇最有价值平媒

《生活日报》————全心全意为济南人民服务

《西安晚报》————引领生活 影响未来

《重庆商报》————主流 好看 轻松 有用

《重庆时报》————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

《重庆晚报》————责任传媒 民生立报

《重庆晨报》————新闻立报 读者为本

《长江日报》————影响有影响的人

《天府早报》————新锐媒体 财富早报

《成都商报》————创新 务实 理性 开朗

《深圳商报》————经济视野 文化追求

《城市假日》————幸福生活就在于,你比别人多懂一点点

6.经典的报纸广告 篇六

系列一:主标题:回家路上,华灯开放

内文:生来就在这里。习惯了各式各样的店铺与商场,习惯了车水马龙、人流不断,习惯了城市每天都在变得更好,习惯了越来越多的人看好这里,习惯了城市这里的繁华,习惯了,回家,一路华灯开放。华辰·星光名庭,占据城市繁华中心,让城市取悦你的生活!

系列二:主标题:决定留在这个城市

内文:是时候选择留下来了。在很久的漂泊与疲惫之后,开始欣赏这里的繁华生活与经商活力,欣赏熟悉的生意伙伴与生活氛围,欣赏这里每天的进步、每天的完善,欣赏这个城市的质朴、勤劳与和善,欣赏,所以,选择华辰·星光名庭,选择不再犹豫。华辰·星光名庭,占据城市繁华中心,让城市取悦你的生活!

系列三:主标题:从这里走向未来

内文:总在城市里为了理想拼搏。相信鳞次栉比的商铺里流动着机会,相信繁华的城市生活更适合我的发展,相信现代城市生活将让我学到更多、享受到更多,相信我的人生会跟这片土地一起升值,相信我在这里,努力,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华辰·星光名庭,占据城市繁华中心,让城市取悦你的生活!系列四:主标题:无限城市生活

内文:城市比想象更缤纷。眼睛沉醉于霓虹闪烁、衣着光鲜,沉醉于城市每天的多姿多彩,耳朵习惯了笙歌绕耳、人声喧笑,身体迷恋着各个欢乐场景的更替,迷恋着一路的繁华,思想执著地渴求生命的更加丰富

渴求,能将华彩归于己有。华辰·星光名庭,占据城市繁华中心,让城市取悦你的生活!

7.散客旅游营销策略初探 篇七

从有限的社会实践和目前可得的资料中得知, 对于这一问题, 旅行社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做法。较为传统的做法是依旧坚持以团体包价旅游产品为主要业务, 散客所占比例并不大;第二种是旅行社的团体与散客业务量平分秋色。这种社大多已经设置了“散客部”来专门承接散客业务, 已将其提升到了主体业务的高度;此外, 还有许多旅行社的业务偏重于那些与其有固定关系的客户, 特别是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的客户, 对散客业务不予以特别的重视。

2 团体旅游与散客旅游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2.1 团体旅游发展现状

团体旅游是指人数不少于15人的旅游团, 由旅行社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和编制旅游活动项目, 并负责全部或部分服务工作的旅游方式。

团体包价旅游预订周期较长, 计价、结算手续较简单, 易于操作, 组织管理相对简单, 比较适应我国旅游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以及旅游设施不足的现状。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 团体旅游的全程活动安排使游客感觉方便易行;经营者的批量购买可以给购买者带来一定的优惠折扣。

近年来广受关注的奖励旅游、会议旅游, 其主要形式也是以团体包价为主的观光或度假游。这些旅游形式摆脱了旅游季节性强的弱点, 且平均消费较高, 又由于其对商务活动的有益作用而受到旅行社和商务组织两方面欢迎。它们的进一步发展, 也是团体旅游的极大市场。另外, 对于大部分的老年旅游、修学旅游来说, 由于旅游性质的限制, 也更多地采用团队出游的方式。

由此可见, 团体旅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不可否认, 团体旅游的确有着自身无法解决的弊端,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旅游经历不断丰富, 这些弊端会变得愈加明显。如参团旅游的约束性, 有悖于旅游消费的个性化趋势;个别旅行社为了寻求经济利益, 将旅游项目安排得过于集中, 使游客对景点只能走马观花, 无法尽兴。

2.2 散客旅游发展现状

散客旅游的特性就在于自主、灵活、多样, 在旅游产品的购买上强调“点菜式”或“量体裁衣”, 游客自愿结合, 随走随买, 而非一次性付清旅行费用或完全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旅游项目。

对于消费者来说, 散客旅游意味着在旅游项目的选择上更加独立, 即需要更多的旅游经验, 通常也意味着相对于团体旅游来说更高的价格;就旅行社的角度, 在从长期偏重团体业务到向散客业务的转移过程中, 难免会有一些困难。例如:散客需求多以零星方式购买, 交通票预计周期长, 变更率高, 特别在旅游旺季购买困难;部分旅行社旅游产品种类少, 结构单一, 在散客进行个别购买, 随意组合时没有能力为之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因为散客旅游多样化、重个性的特点, 要求旅行社在促销、产品提供等方面投入较大。而零星购买的风险大, 利润低, 如果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这一市场就没有开发的价值。

事实上, 随着团体旅游与散客旅游的并行发展, 二者在模式和内容上都有了一些变化, 都在克服自身的弊端, 结合对方的长处, 产生了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形式, 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例如有的团体旅游不再实行统一的全包价, 包价的内容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要求灵活设计。散客业务中也出现了选择旅游等方式, 相对地结合了团队旅游批量购买给予价格优惠的优点。

3 散客旅游发展营销策略思考

目前, 我国大部分的旅行社还处在大众化的旅游阶段, 所处的市场发育程度也远远不够。具体到面对旅游市场团体与散客的变化时, 旅行社应针对其特点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

首先进行市场细分, 识别消费者群体的不同类型。根据旅游者的不同特点, 可以将散客分为三类:独立型散客、成熟型旅游者和尚未成熟型旅游者。

独立型散客的旅游经验极其丰富, 独立意识强, 将旅游视为自我实现。他们的旅游基本上是独立于旅行社服务项目之外的。这类游客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类似于徒步探险, 征服雪山, 深入少数民族部落的民俗旅游者, 都属于这一类型。成熟型旅游者将旅游作为必不可少的消费, 具有较成熟的旅游消费意识。所以在外出旅游时, 在对所去旅游目的地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 要求旅行社提供各种单项旅游服务以供其选择, 并代办车、船、机票及酒店预定等服务。这一类型是旅游发达国家中散客旅游者的主体, 理应也是旅行社开展散客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于旅游经历和支付能力的提升, 他们不再满足于团体旅游的限制, 而是选择了旅行社辅助下相对自由的旅游方式。他们中的许多人热衷于自驾车旅行。尚未成熟型旅游者在外出旅游中基本上也不借助于旅行社的服务。他们是旅游的初级消费者, 缺少足够的旅游经验, 之所以独立于旅行社服务范围之外的原因在于, 对旅行社服务的陌生及不信任态度。

与旅游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国内旅游市场仍处于未成熟阶段。对比我国游客中散客所占比例和旅行社经营散客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 考虑我国目前的旅游发展阶段, 可以判断, 我国国内散客市场的大部分属于第三类。对于我国来说, 这部分也是旅行社开展业务的潜在市场。

应该说, 我国所接待的入境散客及小部分国内散客属于成熟型, 大部分国内散客属于尚未成熟型。针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及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特点, 旅行社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

3.1 对待成熟型散客

在产品方面, 为达到方便顾客购买、符合顾客意图的目的, 必然对旅行社的经营能力和所提供的单项服务种类提出更高的要求。否则, 消费者在产品采购选择及进行产品组合时就不会有充分的选择空间。

在分销渠道方面, 通过在旅行社组织结构中增设“散客服务部”, 将散客业务从作为团体旅游的附属提升到主体业务的高度。另外, 随着我国网络旅游者日益增多, 必然要求旅行社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散客预定系统和信息咨询系统。这种措施, 不但方便了网上预定业务的顺利开展, 而且加强了与零散旅游者间的有效沟通, 也能给一些缺乏旅游经验的网络自助游爱好者以必要的旅游知识和信息咨询服务。

3.2 调整营销观念, 尽量挖掘国内的潜在市场

在很多情况下, 需求会对产品供给的变化做出反应, 即供给量也是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我国市场上大量存在的不成熟型散客需求, 一定程度上也是目前旅游供给的不成熟所造成的。如果国内的旅行社不能承担起引导消费观念的责任, 那么这块潜力巨大的市场将被不久以后进入中国的拥有更强大品牌、资金及网络优势的外资旅行社所抢占。

从世界旅游发展的轨迹来看, 散客旅游的发展是旅游业进入更高层次、更新阶段的产物, 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 旅行社行业应该做好一切准备来应对这种变化。但发展成熟的散客市场, 除了旅行社的全面参与外, 还需要有多方面的支持条件, 如良好的旅游环境、便捷的交通、良好的治安环境, 还与游客的文化素质、旅游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此同时, 旅行社业的市场化进程也会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我国,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公有制制约着旅游市场的成熟和开放。私有资本的介入、公有制企业的体制改革, 都是旅行社迈向市场的有益尝试。

摘要:近年来, 全球性散客旅游迅速发展。在欧美国家主要旅游接待国, 散客市场份额高过80%。在我国, 散客也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根据目前我国旅行社团体与散客业务现状, 分析了团体与散客旅游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并提出了散客营销策略。

关键词:团体旅游,散客旅游,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英]维克多·密德尔敦.旅游营销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0.

[2]何光伟.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2001)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3]白琳.我国散客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浅析[J].商业研究, 2000, (05) .

8.蜂产品市场营销管理策略初探 篇八

【摘要】 蜂产品以其绿色、健康形象,在保健品市场逐渐占有一席之地。蜂产品市场有其行业的特点,也面临各种内外因素的挑战。本文主要从蜂产品的市场出发,对蜂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探求适合蜂产品市场发展的营销管理模式,从而促进蜂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蜂产品 蜂产品市场 营销管理策略

项目基金: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经费资助

【Abstract】The bee roducts has holded the small sace gradually in the healthy roduct market by its green and healthy roducts. The bee roducts market has its rofession characteristic, but also facing kinds of challenges from inside and outside factors. This article mainly embarks from the bee roducts' market and discusses the existence's roblem of the bee roducts market in order to exlore the marketing management strategy which good to the develoment of the bee roducts market,and romotion the healthy develoment of the bee industry.

【Key words】 Bee ProductsBee Products MarketMarketing Management Strategy

引言

蜂产品不仅营养丰富、全面,而且具有各自独特的生理、药理功能,是医食同一、食药同源、食药兼优的特殊物质,被称为是人类永恒的保健食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追求生存环境的天然化,崇尚天然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蜂产品以其绿色、健康的形象,在食品、药品、化妆品、轻工、农牧业等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1]。但是蜂产品的营销很大程度上还是局限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模式,加上国内外市场蜂产品安全问题的存在及其他琳琅满目的保健品的冲击,蜂业市场遭遇了发展瓶颈。本文主要从蜂产品的市场出发,对蜂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寻求完善蜂产品市场的有效的营销管理策略。

1.蜂产品行业市场概况

蜜蜂产业是我国传统农业之一,我国蜂产品年产量及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是世界蜜蜂产业大国[2]。蜂产品主要分为:蜂蜜系列产品、蜂胶系列产品、蜂花粉系列产品、蜂王浆系列产品、蜂蜡系列产品等。我国是蜂产品的生产大国,年产蜂蜜在2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蜂蜜总产量的2/5,出口峰蜜在8—10万吨左右,约占总贸易量的1/4;年产王浆1000吨左右,出口700—800吨;年产花粉约2000吨,出口约1000吨[2]。根据上列数字可以看出我国不仅是产品生产大国,更是出口大国。但按人均消费量来说,我国却是蜂产品的消费小国,年人均蜂蜜消费量仅130克,王浆消费量仅0.2克,花粉消费量不足1克,国内市场可开发的潜力很大。长期以来,我国的蜂产品制品大多停留在对原料的初级开发和应用上,蜂产品生产者盲目跟随,蜂产品市场雷同现象严重,缺乏创新和突破,国内蜂产品无差异市场严重。国际蜂产品相对饱和,出口蜂产品面临绿色屏障。相比较其他保健品而言,蜂产品宣传不够,国人对蜂产品了解不深,真假蜂产品辨别不真。近年来,面对国内蜂产品无差异市场争夺,蜂业企业纷纷挑战市场,做出选择,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进行差异化市场争夺,占领市场份额,涌现了许多蜂业的知名品牌。

2.蜂产品市场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蜂产品市场总体上说,一些蜂产品老企业发展平稳,拥有品牌优势,如江西汪氏蜜蜂、上海冠生园、颐寿园蜂产品等,科研带动产业迅猛发展,如产学研结合的福建神蜂科技公司。但大部分蜂产品市场营销目前还处于传统产品的运作阶段,很多蜂产品企业都只是家族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的营销规划和营销策略,品牌观和市场意识不足。许多蜂产品企业的发展要么不愠不火,要么困难重重。具体而言,目前的蜂产品市场营销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蜂业市场面临安全挑战

2.1.1 蜂产品行业整体信誉不高

我国蜂产品行业存在的一个普遍性且致命的问题就是诚信问题。市场上随处可见各种“假”蜜,混杂在真蜜的市场中,消费者难分真假;蜂产品衍生产品市场混乱;夸大蜂产品功效,以保健产品代替药品,误导消费者;“概念炒作”现象比比皆是;国家标准无强制力,产品标签随意标注; “价格战”激烈[3]。这使得正规企业在竞争中输在价格战上,利润降低,利益受损。

2.1.2 国际市场处处碰壁

国际上欧盟委员会出台的抗生素残留限量标准垒起了一道高高的绿色屏障,大批中国蜂产品因为氯霉素超标被阻挡在欧洲市场之外。如果不尽快从源头上解决蜂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我国蜂产品将面临被国际市场封杀的危险,从而危及整个养蜂业[4]。根据蜂产品商会秘书处的报告,由于监控检查中发现中国产蜂蜜发生了违反食品卫生法的案例,2008年8月29日,日本厚生省下发关于强化监控检查文件,决定将进口中国蜂蜜的监控检查频度提高到50%。按惯例,如再次发生违规案例,有实行命令检查的危险。

2.1.3 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

监管力度不够,蜂产品标准体系不完善,特别对农残药残等规定不全,缺乏统一的鉴别真假蜂蜜的标准,相关部门对产品质量监管不力。缺乏统一的产品技术标准、生产和检测标准,蜂产品从审批,到研发、生产和流通都缺乏有效监管。造成了审批后没人管,生产过程没人管,流通过程缺乏管理的被动局面[5]。同时暴露了我国养蜂业在质量安全、法律制定、标准建设、检测手段、科研技术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2.2 蜂产品的生产大多尚处于简单加工阶段,同质化产品多,技术含量低

由于很多蜂产品生产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的,他们比较注重对传统产品诸如蜂蜜、蜂王浆等的生产,而深加工或在其他领域广泛应用还较少,使得企业在对市场的投入方面重视不足。市场上的蜂产品大同小异,多数企业陷于同质化恶性竞争的状态。企业科技投入少,知识产权意识普遍不强,甚至淡化。大多数企业用于新产品研发的投入及科研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很低,对蜂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仍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高新技术在蜂产品加工中的应用很少[6]。蜂产品原料及粗加工产品相对过剩,而精深加工产品却较为缺乏,产品样式少,加工技术水平严重滞后于自身产业的发展。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市场导向的营销意识,企业处于一种产品好,市场自然就好的自我欣赏的销售状态。不注重市场调查,不注重消费者研究,导致产品细分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相符合。

2.3 市场教育力度不够,营销手段单一,推广力小

蜂产品营养丰富,是食疗的佳品和药品,但由于蜂产品行业和企业缺少对产品的宣传和对消费者的教育,宣传力度不够,使得消费者对蜂产品的功效并没有得到全面认识[7]。例如很多消费者认为蜂蜜结晶是由于掺了糖而不愿意购买结晶蜂蜜,而有些糖尿病消费者则误认为蜂蜜的甜味是因为含有过量的糖成分,而拒绝购买蜂产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潜在消费者的流失。而营销渠道也仅仅局限于超市、副食品商店、专卖店销售,在其他销售渠道上看不到产品的陈列。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保健品,蜂产品无法突出自己的产品特色。蜂产品企业之间也无法形成一种差异化的运营模式,不能很好地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2.4 蜂产品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竞争——合作机制,缺乏本行业产品的名牌

尽管中国蜂产品协会将蜂产业的运作模式概括为“三化”,即产业化经营、现代化管理、规范化发展,但由于各个地区、各个企业在行政区隔、利益驱动等方面原因,很难实现真正的合作[8]。尤其是蜂产品企业之间,把竞争列第一位,缺少必要的合作意识,不是把市场蛋糕共同做大,而总是千方百计地想瓜分对方的市场,这在一方面加剧了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也浪费了产业资源和企业资源。

3.蜂产品市场营销管理策略

通过对蜂产品市场的分析,蜂业企业在蜂产品的营销策略上应该在注重产品质量、新产品开发、促销运用、渠道革新、以及客户服务、降低成本及提高销售效率等方面不断提高,以不断增加对顾客的价值。在品牌建设方面,既要加强自身企业品牌的优势特征,带动产品品牌,通过强化产品内涵和品牌形象保护市场份额;还应加强企业形象宣传以及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关联性的建立,实行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的差异化管理[9]。具体表现为:

3.1 蜂产品市场要走向规范

要实现蜂产品市场的健康长远发展,首先要规范蜂产品市场,解决蜂产品的质量问题。解决蜂蜜药物残留超标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养蜂户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认真对待,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应改变“家家户户齐养蜂”的传统格局,尽快建立以养蜂科学技术和国际标准化为核心的养蜂基地,对蜂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提升传统工艺,逐步实现养蜂组织化、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以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经济实力的蜂产品加工型、经营型龙头企业,通过蜂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带动蜂农,建立优质蜂产品原料基地,从源头把好蜂产品质量关,才能重新赢得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主动权。此外,还要加强各部门的监管力度,彻底消除假蜜存在的土壤。

3.2 生产开发品质高、多样化的蜂产品

3.2.1 狠抓产品质量

我国转入市场经济后,特别是加入WTO后的今天,所生产的商品要适应市场,靠的是产品的质量,厂家的信誉,所以说“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10]”是所有商家、企业的共同宗旨。市场竞争应有序,而其根本就是在如何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建立并恪守信誉上下功夫!只有生产出优质的蜂产品才能赢得市场。提升蜂蜜的质量,要严把纯度关和浓度关。只有在消费者认同和支持下,蜂产品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站稳脚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2.2 开发差异化产品

蜂业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造差异产品,形成合理产品结构。一是质量、式样、造型等方面发生改变,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顾客需要,如开发可用于餐饮烹饪,新功能蜂蜜产品,满足高端人群需要,同时增加特种蜂蜜,满足高档人群对产品功能的要求;二是根据消费者习惯,将产品分为便利品、选购品、特殊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要,根据在调查中发现女性在蜂产品购买中占有一定人群基础,因此可增加花粉产品;三是进行有效物质提取,形成高品质的保健品,来满足高档消费者的需求。高档礼盒中主要以蜂王浆胶囊、蜂花粉、蜂胶胶囊为主,蜂蜜为辅,满足顾客对产品功能的要求;四是增加附加产品投入,如服务、广告、顾客咨询、送货、售后服务等,让顾客满意,促成顾客购买欲望,以获取全部的附加服务和利益。

3.3 加强蜂产品业的健康有效宣传

市场经济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营销观念抛进了历史的记忆,各种各样的宣传、广告成为了产品市场营销的先导和重要手段,如脑白金的广告让家家户户都认识了脑白金。当消费者的耳目中充斥着琳琅满目的广告,而蜂产品却又“默默无闻时,这枝天然营养的奇葩就很容易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所以要打开国内蜂产品市场第一步就要下功夫做好宣传。

3.3.1对蜂产品的行业和蜂产品知识进行科普性宣传

广大消费者对蜂产品既知道又陌生,许多消费者想了解蜂产品和掌握一定的常识,进而享受蜂产品。因此,对蜂产品进行科普性的宣传,这是其他广告宣传形式无法替代的[11]。其可以使消费者全面地了解、掌握蜂产品知识,并科学消费蜂产品。蜂产品虽然历史悠久,但大部分消费者对蜂产品了解很少,甚至有错误的认识和理解。如许多消费者认为蜂王浆是甜的,是从蜂蜜里提炼出来的,是蜂王产的;蜜蜂采花粉酿蜂蜜;蜂蜜必须高温消毒等错误认识。而如果正规对消费者进行科普宣传,许多错误认识不攻自破,消费蜂产品的热情也会大涨。

3.3.2 采取多种方式对具体产品进行宣传

通过宣传使蜂产品深入人心,宣传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报刊上发表介绍蜂产品知识的文章;在电台、电视台举办蜂产品知识的专题节目;各从业单位可举办宣传蜂产品为主题的社会公益活动;各企业也可结合自身的产品和自身实力选择当地媒体进行广告宣传。蜂产品行业虽然陆续进行过类似的宣传活动,但广度还不够,影响力和轰动效应不大,尤其广告宣传尤为欠缺,今后应作为工作重点予以加强。

3.4打造、树立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21世纪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针对新的竞争环境,蜂产品企业必须适应新的情况调整战略,除了密切注意蜂蜜等产品价格行情,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准,还要塑造企业文化,建立起一个有生命力的品牌。

3.4.1 实施品牌化建设

据了解,我国蜂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享有较高信誉的知名品牌很少。而目前蜂产品市场上产品琳琅满目,但消费者只知道蜂产品,却很少了解生产蜂产品的企业,这就对蜂产品企业的品牌化建设提出了客观要求。因此,蜂产品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品牌化建设是必然之路。蜂产品企业只有在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品牌,形成独特的差异化形象,消费者也才能形成对企业的认知,从而产生忠诚购买和重复消费。创建知名品牌,树立品牌意识是关键;优良产品是创品牌的基础;规模经营是创品牌的核心;科技创新是创品牌的根本途径;优良服务是创品牌的重要环节[12]。

3.4.2 塑造企业的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蜂产品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我们应依着历史,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创造企业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成一种价值导向,为企业赢利目标服务[13]。没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企业是不能走远的,特别是没有营销文化的企业,是不能够稳定占有市场的。蜂业企业应该建立强有力的市场营销队伍,从而创造更多满意的顾客,进而为企业创造市场;争取获得各界的指导和帮助;雇佣市场营销专家,特别是在一流企业里工作过的专家;进行内部培训,建立理念,形成企业市场意识和价值导向,建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3.5加强蜂产品企业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形成促进蜂产业发展的竞合机制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旋律,但竞争不代表你死我活的博弈,在合作中共赢同样也是竞争的另一种表现方式[14]。对蜂产品企业而言,建立蜂产业发展的上下游价值链的整合机制,对促进企业的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作用。如蜂产品企业可以与蜂农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指导蜂农养蜂,获取高品质的蜂源产品,实现共赢局面。因此,蜂产品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本着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在必要的时机,与其他蜂产品生产企业或从事与蜂产品有关的企业、机构等建立基于在产品、资金、人才等方面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促进共同的发展。

结论

在人们崇尚健康的21世纪,天然、绿色的食品成为了食品行业追逐的对象。蜂产品以其独特的保健作用,在保健品市场占据越来越大的分量。蜂产品市场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如何在日新月异的保健品市场立足,蜂业企业需要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探求适合整个蜂业发展和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营销管理策略,才能在国内外市场上逐渐走出自己的品牌。

[参考文献]

[1] 胡福良.我国蜂产品保健食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蜜蜂杂志.2005,(6).

[2] 杨慧芳.蜂业现代产业营销管理方略[J].蜜蜂杂志.2007,(11).

[3] 杨寒冰,钟一鸣.国内蜂产品市场开发初探[J].改革与发展.2007,(2).

[4] 孙翑.蜂产品市场营销的探讨[J].蜜蜂杂志.2007,(7).

[5] 孙向芳.蜂产品市场要走向规范[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4,(9).

[6] 于斐.透视2003年保健食品行业行销及其发展趋势[EB/OL].中国健康产品网.

[7] 陈奇锐.保健品营销的发展趋势浅析[EB/OL].中国营销传播网.

[8] 张云起.国际蜂产品的加工现状及趋势[J].世界农业,2003,(12).

[9] 郭芳彬.蜂产品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竞争[J].蜜蜂杂志.2000,(6).

[10] 陆关权.讲诚信,甜蜜事业更甜蜜[J].蜜蜂杂志.2003,(6).

[11] 李勇.科普书籍-宣传促销蜂产品效果更好[J].蜜蜂杂志.2003,(2).

[12] 陶琼,刘秋剑.我国蜂产品保健食品营销策略探讨[J].蜜蜂杂志.2005,(7).

[13] 董丛文,易加斌.对蜂产品企业构建科学营销系统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4,(24).

[14]杨扬.春节保健品营销攻略——访蜥蝎团队总经理何访[J].市场营销,2004,(4):53—55.

林雅玲 (1983.10—),女,福建漳州,硕士生,从事蜂产品药理药性研究。

上一篇:我的元旦作文小学生下一篇:水解酸化-好氧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