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

2024-09-08

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精选10篇)

1.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 篇一

公用经费支出科目核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用于公务活动所需的公务费、设备购 置费、修缮费、业务费等项开支,

发生各项公务经费开支时,借记“公用经费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 目,

期末,将公用经费支出科目余额转入经费结余帐户,借记“经费结余”科目, 贷记“公用经费支出”科目。

例:1995年10月10日,某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某建筑公司支付办公楼维修费 10000元。

借:公用经费支出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2.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 篇二

►►一、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基本情况

中小学公用经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为推动教育教学活动发生的开支, 主要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 师资培训, 学生实验或者实习以及各种文体活动发生的开支。二是为支持教育教学而发生的后勤服务等开支, 如水电, 材料购置、教学器械、校舍等的维护等。当前, 我国中小学数量众多, 在校生人数也较为庞大, 2010年, 初中阶段和普通小学教育在校生人数分别达到5342、9940万人, 而经过调整, 目前中西部、东部地区小学均经费分别达到500、550元/年, 初中分别达到700、750元/年, 以此测算, 公用经费的数额将相当庞大, 因此, 加强和改进公用经费管理尤其重要。

对于中小学公用经费的管理, 目前主要采取三种模式, 一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即学校发生支出后, 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将资金支付给收款人。按照规定, 这一制度适应于已经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在地的学校。二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这一模式下, 学校的会计核算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而不再进行单独的核算, 学校通过设立报账员或者会计人员来处理公用经费, 按照规定, 这种模式适用于当前执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地区。三是财政部门直接划拨, 即财政部门按照预算将经费直接划拨给学校, 学校在接受监督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核算与开支。这种模式适用于未实行集中支付和集中核算的地区。

►►二、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用经费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异常重要, 是其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 但当前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各类经费支出弹性过大

经费支出弹性过大是指公用经费内部各种支出之间没有形成量化的、相对固定的分配制度, 从而导致各类经费开支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由于各地、各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 国家相关制度没有对公用经费支出项目的比重进行量化控制, 如《浙江省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仅对教师培训费进行了量化规定, 其他则无具体的约束性指标, 多采取定性描述的方式, 这就使得本应该用来支持教育教学的经费可能被用于后勤服务如交通差旅、房屋维修等, 从而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公用经费支持教学活动的效应。

2.公用经费挤占挪用现象仍然存在

公用经费挤占挪用是指公用经费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用于相关支出, 而是被用作他途,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公用经费被学校挪用, 即属于该校的经费被用于各种政策性开支如用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与住房公积金这“三险一金”开支, 用于学校基本建设开支等, 这种现象较为容易发生在负债或者资金紧张的学校。另一方面, 公用经费被地方政府挤占挪用的现象也并不罕见, 即地方财政的公用经费难以及时、足额的按照预算划拨, 给经费管理带来了挑战。

3.公用经费管理制度有待细化

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制度有待细化是指由于形势的变化以及制度的深入实施, 公用经费管理制度中出现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首先, 从资金配置来看, 公用经费以中小学学生数额为基础来进行资金配置, 这在部分地区适龄儿童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 特别是大量的农村儿童转移到城镇上学, 农村地区学校学生数量大量减少, 部分边远学校甚至出现只有少数低龄班级, 几十个学生的状况, 按人数支付公用经费显然不利于这些学校的发展。其次, 从资金的监督来看, 在集中核算和集中支付背景下, 学校难以全面掌握公用经费是否足额、及时到账, 核算中心也难以实时的对经费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 从而不利于经费的管理。

►►三、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 可以从进一步量化规范化公用经费支出, 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公用经费监督, 强化配套改善公用经费运行环境等方面着手。

1.量化规范化公用经费支出

首先, 要科学的量化可能量化的公用经费支出项目, 如对于招待费、差旅费、报刊订阅费等明确单次和总额支出上限, 从而确保有限的经费能被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其次, 要进一步规范公用经费支出项目, 对于发生的公用经费, 要严格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会计核算,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防止各种不规范的会计处理行为。特别是在会计集中支付制度下, 要防止帐实分离即经济活动与原始凭证不相一致等问题的发生, 从而规范支出行为。

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公用经费监督

首先, 要进一步健全中小学公用经费监督体系, 在充分利用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等制度优势的基础上, 可以探讨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的资金核算中心, 以此来强化对公用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其次, 要进一步引入各种监督力量, 在强化公用经费公开制度的基础上, 引入舆论监督、学生及家长监督乃至社会公众监督等监督力量, 以此来构建立体化的监督体系。再次, 要明确职责, 强化责任追究, 要以公用经费的使用为主体来分解中小学校长, 财政、教育部门的职责, 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3.强化配套优化公用经费管理环境

首先, 要加强重视确保预算资金落实到位, 财政部门要建立一种公用经费分期拨付制度, 并确保按时、足额的划拨, 从而为公用经费管理提供基础。其次, 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手段,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公用经费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来加强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的沟通, 对经费的划拨、使用情况进行信息传递。再次, 要加大投入, 建立富于弹性的公用经费配置制度, 要根据城市与农村中小学生源的基本特征, 以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为核心, 提高经费划拨、使用的弹性。

参考文献

3.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 篇三

关键词:规范 中小学 公用经费管理

规范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可以更为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金资源,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从实际来看,当前我国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费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基本情况

中小学公用经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推动教育教学活动发生的开支,主要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师资培训,学生实验或者实习以及各种文体活动发生的开支。二是为支持教育教学而发生的后勤服务等开支,如水电,材料购置、教学器械、校舍等的维护等。当前,我国中小学数量众多,在校生人数也较为庞大,2010年,初中阶段和普通小学教育在校生人数分别达到5342、9940万人,而经过调整,目前中西部、东部地区小学均经费分别达到500、550元/年,初中分别达到700、750元/年,以此测算,公用经费的数额将相当庞大,因此,加强和改进公用经费管理尤其重要。

对于中小学公用经费的管理,目前主要采取三种模式,一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即学校发生支出后,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将资金支付给收款人。按照规定,这一制度适应于已经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在地的学校。二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这一模式下,学校的会计核算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而不再进行单独的核算,学校通过设立报账员或者会计人员来处理公用经费,按照规定,这种模式适用于当前执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地区。三是财政部门直接划拨,即财政部门按照预算将经费直接划拨给学校,学校在接受监督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核算与开支。这种模式适用于未实行集中支付和集中核算的地区。

二、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用经费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异常重要,是其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但当前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各类经费支出弹性过大

经费支出弹性过大是指公用经费内部各种支出之间没有形成量化的、相对固定的分配制度,从而导致各类经费开支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由于各地、各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国家相关制度没有对公用经费支出项目的比重进行量化控制,如《浙江省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仅对教师培训费进行了量化规定,其他则无具体的约束性指标,多采取定性描述的方式,这就使得本应该用来支持教育教学的经费可能被用于后勤服务如交通差旅、房屋维修等,从而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公用经费支持教学活动的效应。

2.公用经费挤占挪用现象仍然存在

公用经费挤占挪用是指公用经费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用于相关支出,而是被用作他途,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用经费被学校挪用,即属于该校的经费被用于各种政策性开支如用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与住房公积金这“三险一金”开支,用于学校基本建设开支等,这种现象较为容易发生在负债或者资金紧张的学校。另一方面,公用经费被地方政府挤占挪用的现象也并不罕见,即地方财政的公用经费难以及时、足额的按照预算划拨,给经费管理带来了挑战。

3.公用经费管理制度有待细化

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制度有待细化是指由于形势的变化以及制度的深入实施,公用经费管理制度中出现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从资金配置来看,公用经费以中小学学生数额为基础来进行资金配置,这在部分地区适龄儿童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大量的农村儿童转移到城镇上学,农村地区学校学生数量大量减少,部分边远学校甚至出现只有少数低龄班级,几十个学生的状况,按人数支付公用经费显然不利于这些学校的发展。其次,从资金的监督来看,在集中核算和集中支付背景下,学校难以全面掌握公用经费是否足额、及时到账,核算中心也难以实时的对经费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不利于经费的管理。

三、加強和改进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可以从进一步量化规范化公用经费支出,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公用经费监督,强化配套改善公用经费运行环境等方面着手。

1.量化规范化公用经费支出

首先,要科学的量化可能量化的公用经费支出项目,如对于招待费、差旅费、报刊订阅费等明确单次和总额支出上限,从而确保有限的经费能被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其次,要进一步规范公用经费支出项目,对于发生的公用经费,要严格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各种不规范的会计处理行为。特别是在会计集中支付制度下,要防止帐实分离即经济活动与原始凭证不相一致等问题的发生,从而规范支出行为。

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公用经费监督

首先,要进一步健全中小学公用经费监督体系,在充分利用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等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可以探讨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的资金核算中心,以此来强化对公用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其次,要进一步引入各种监督力量,在强化公用经费公开制度的基础上,引入舆论监督、学生及家长监督乃至社会公众监督等监督力量,以此来构建立体化的监督体系。再次,要明确职责,强化责任追究,要以公用经费的使用为主体来分解中小学校长,财政、教育部门的职责,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3.强化配套优化公用经费管理环境

首先,要加强重视确保预算资金落实到位,财政部门要建立一种公用经费分期拨付制度,并确保按时、足额的划拨,从而为公用经费管理提供基础。其次,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公用经费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来加强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的沟通,对经费的划拨、使用情况进行信息传递。再次,要加大投入,建立富于弹性的公用经费配置制度,要根据城市与农村中小学生源的基本特征,以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为核心,提高经费划拨、使用的弹性。

参考文献:

[1]蒋有慧,程方生,范忠茂.关于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8;11:27-30

(责任编辑:韩晓兵)

4.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 篇四

为加强我校内部经费管理,规范学校财务行为,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经费支出内控稽核的基本目标:

(一)规范学校财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四)保证学校能及时发现风险并控制风险。

二、学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基本规范,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

(二)平等性原则:约束全校内部涉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制度的权力。

(三)系统性原则:涵盖全校内部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四)牵制性原则:保证学校内部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互相制约、互相监督。

(五)谨慎性原则:强化校内约束机制,以有效防范各种风险为核心。

三、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一)做到所有会计事项必须由两人以上经办,审批与经办分管,钱与账、钱与物、账与物分管,对各项会计业务必须进行稽核。

(二)严格遵守国家现金管理条例。备用金必须控制在会计核算中心核定限额之内,不得坐支现金,备用金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收入现金要认真验证货币真伪,误收假币由当事人负责赔偿。发现长短款,必须及时查找原因,造成损失由当事人负责。

(三)财务审批程序

1、学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因工作需要经费支出时,须事先报校长同意后方可执行。

2、学校单项(批)经费支出在500元以下的,由经办人、验收人、学校经费支出审核人员签字,由财务审批人审批后,报学区管委会审核;500元及以上的,在经办人、验收人、学校经费支出审核人签字、财务审批人审批的基础上,须由学校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签字后方可报学区管委会审核。严禁伪证签字、严禁手续不完备报销。

3、每项财务支出业务须经审批后才能执行,未经领导审批擅自执行的,不予报销。审批的支出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规定,合法、合理。财务人员要按照财务制度严格把关,对于不按规定、手续不全或凭证不实的,不予报销,属于重大财务事项集体决策范围的需附会议纪要。

5、学校财务人员应在月初将上月收支明细报学校主要负责人审阅。

(四)预算管理控制

1、建立健全学校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等管理制度。学校的一切收入、支出必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2、学校必须按照上级部门批复的预算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严格控制无预算支出。

3、学校预算经批准后严格执行,一般情况下不予调整。若有突发事件和不可预测事项需要调整时,须经分管校领导同意,学校办公会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修改和调整预算。

4、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将实际执行数据与预算对比,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完成。

5.机关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篇五

第一条 根据财政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改革 等管理制度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为规范省农委机关公 用经费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农委机关公用经费管理要严格遵守《党政机关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条 省农委机关公用经费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合理编制 部门预算,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认真执行财经纪 律,切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严格国有资产管理,努力节约经费 支出,保障机关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第四条 按照统一管理的原则,强化公用经费预算管理,按照预算定额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大力推进机关公用经费管理 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第五条 省农委机关公用经费是指省财政厅批复的部门预 算中的公用支出,主要是办公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印刷费、邮寄费、电话通讯费、差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离休人员特需费、离休人员公用经费、退休人员公用经费等。

第六条 省农委机关公用经费的使用分处(室、办、局)记账、单独核算,所有经济业务经财务审计处处长或分管副处长

经财务审计处处长或分管副处长审核,由常务副主任签批。

4、处级以下(含处级)工作人员出差,一般不允许乘飞机 和火车软卧,因工作需要必须乘坐的,要在事前填写乘坐飞机(软 卧)审批单,由常务副主任签批后乘坐。

5、出差人员应当按照《黑龙江省省直单位出差和会议定点 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在出差地的定点宾馆住宿;出差地 没有定点的,要按照定点的住宿标准自行选择宾馆住宿。

6、报销差旅费必须按规定认真填写差旅费报销单,票据粘 贴整齐,栏目填写齐全,住宿票据必须写清楚姓名、日期、天数、单价、金额等,经本处(室、办、局)领导签批后,由财务审 计处处长或分管副处长签批后报销。

7、出差人用公务卡支付出差费用的,在完成报销审批手续 后,将票据交付财务审计处,由财务审计处负责将报销资金转入 公务卡使用人的公务卡账户,完成还款。

8、工作人员出差返回后,需在一周内结清账务,保证及时 办理公务卡账户还款。

9、出差补助费、交通补助费、宿费等按照省财政厅《黑龙江省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黑财行[ 2007 ]56 号)文件规定执行。

6.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制度 篇六

一、公用经费来源与分配

我县义务教育学校经费实行以县为主、“校财局管”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由县教育部门统一核算、管理、监督义务教育学校经费使用。

1.公用经费的组成。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学校正常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生均公用经费,现行补助标准为小学500元/生·年,初中为700元/生·年;二是各义务教育学校的事业收入及其他收入。

2.公用经费的分配原则。依据上一学期核定的在校学生人数和省财政资金下达情况分配各校。在开学时,中小学财务核算中心按公用经费总额的10%预拨学校,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剩余资金逐月报账。在每学期结束时,依据学校的实际学生人数,同时兼顾不同规模学校运转的实际情况,适当向偏远山区、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倾斜的原则与学校结算。

二、公用经费的使用范围与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参照以下范围和标准实施。

1.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主要用于:上级主管部门、县进修学校组织的学校管理人员及教职工的培训,以及学校自行组织的校本级培训所需的培训费、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住宿费等。对学校自行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讲座、学习考察,将严格审批制度。对学校教师培训计划所列培训内容、时间、地点、人数和费用进行认真审核。严禁无实质性内容的培训、学习考察,坚决杜绝借培训之名进行公款旅游的行为。

2、设备购置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10%安排。用于课桌凳、图书资料、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师生所需生活设施等的购置,其中专项用于课桌凳购置的费用不得少于公用经费总额的5%。设备购置必须严格按相关程序办理:各学校必须根据可用资金,区分缓急,通过集体讨论决定后,书面向县教育局上报购置计划批准执行。按规定应纳入政府采购的设备购置实行政府采购。

3.修缮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15%安排。用于校舍维修、校园文化美化建设、教学及生活设备等的维修。各校应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和资金总额,在开学一个月内经集体讨论决定后向局校建办和财统股报本学期维修维护及校园文化美化建设预算。初中、中心小学达5000元以上,村完小达元以上的单个项目,需报分管领导审核后实施,项目预结算报局校建办审核。大型修缮项目按政府议事规则及有关程序实施。

4.招待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2%安排。各学校业务招待费支出必须坚持勤俭节约、从省从简的原则,严格执行“八项规定”要求。对各类活动和迎接上级检查确需招待的,原则上安排在学校食堂就餐。同时严格控制接待标准、接待范围,坚持同城不吃请。

5、业务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35%安排。用于教育、教学业务与管理所需费用。如教学教研活动经费、教师学生各种竞赛经费、文体活动经费等。

6.办公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30%安排。用于支付印刷费、水电费(含学生饮水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务费、信息技术教育维护费、教师用教材、学生音体美活动及音体美教学费、学生实验实习费、实验耗材、专用材料费等。

7.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3%安排。指除上述以外从公用经费中支出的费用外的其他费用。

三、公用经费使用、管理与监督

1.中小学财务核算中心受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负责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的经费核算,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管理制度,规范教育经费收支行为,统一实行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确保教育经费有效使用。

2.强化预决算编制执行。各学校要严格遵守《江西省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和本《管理办法》的要求,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科学编制学校预算。中小学预算以校为基本编制单位,村小(教学点)纳入其所隶属的中心小学统一编制。学校必须在开学两周内编制好经学校行政会、教职工会讨论通过的本学期经费预算,并附预算编制说明一并报局批复后执行。预算批复后,原则上不作调整,因国家政策发生变化或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因素,确需调整的必须经学校行政会讨论决定并通报教职工后,及时书面按程序报批,以严控经费支出的随意性。调整幅度在5%以内(含5%)的,书面报县局备案;10%以内(含10%)的,报分管财务局领导审批;15%以内(含15%)的,报局长审批;15%以上(不含15%)的,报局长办公会研究批复。同时,严格坚持“预算总额不突破”原则,单位预算调整后都加的,则应在其他小项中相应调减。

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要成立财务监督小组,实行民主理财,每月定期在公示栏中公开学校财务收支情况,接受教职工的监督。财务监督小组成员由1名副校长、1名中层干部和3教师代表组成(副校长、中层干部和教师代表由每年的教师代表大会产生),副校长为组长。学校财务每学期结束时还须向全体教职工集中公开公示一次。

4.严格把好“三关”,确保经费安全使用。一是严格把好预算执行关。二是严格把好发票审核关。中小学财务核算中心要认真检查学校票据相关项目填写是否规范、完整,各项支出发票必须有经手人、证明(验收)人,分管财务领导审批后方可报账,对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中小学财务核算中心应拒绝报销。三是严格把好经费支出关。对不符合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的项目,中小学财务核算中心应拒绝报销。

5. 完善财务制度。中小学财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校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中小学校各项收入应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严禁设立“小金库”,严禁账外设账,严禁公款私存。各乡镇中心小学不得以任何名义集中或调剂所属村小及教学点的生均公用经费,不得变相从所属学校经费中列支。中小学校食堂应当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在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下,实行单独核算,定期公开账务。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借债务或提供担保。

6.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市物价局、市教育局《关于转发省发改委、省教育厅<关于规范我省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坚持学生自愿和非营利原则,向学生收取规定允许的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即时发生即时收取,据实结算,严禁强制服务,或只收费不服务。义务教育学校除按省、市文件规定允许的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7.加强资产管理。完善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中小学校资产处置监管。中小学校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借、出售、出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等,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严防国有资产流失。要建立健全校舍设施安全预警机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做好防盗、防火、防水、防自然灾害工作,确保学校财产安全。

8.强化监督检查。中小学校应当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校长应将每学期学校财务收支情况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并在校内公示,接受教职员工的监督。县教育局每年开展一次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内部审计,审计面不低于学校总数的30%。对离任的中小学校长进行校长离任审计,对未经县局批准同意面发生的学校债务,由任内校长个人承担。

7.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 篇七

对于三公消费, “从表面上似乎不如贪污受贿、贪赃枉法那么危害深重, 但是, ‘三公消费’却更普遍, 无论是对干部, 还是对社会、对人民所造成的影响都很坏, 败坏党风政风民风, 必须下大力气治理”, 从温总理的讲话, 不难看出, 三公消费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廉洁高效政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指出, 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除了“三公”经费以外, 还把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也作为加强财政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特别是加强会议费支出管理、旅差费用的支出管理等, 大力推进“三公”经费向社会公开的工作。

一般性财政支出包括:会议、接待、购车、出国 (境) 、文件、通信等行政经费开支;党政机关新建楼堂馆所以及装修的支出;出国 (境) 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就目前的统计研究指出, 差旅费、会议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居高不下, 行政审批效率低, 因此要着重加强这两方面的管理支出。

三公经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 (境) 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支出。三公消费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一现象的持续存在无论是对干部, 还是对社会、对人民都会造成持续的不良影响, 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 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意识的增强, 人们越来越关注公共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效果, 要求政府提高对公共财政支出的透明度, 因此三公经费的公开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推行三公经费公开

2011年5月初,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 强调加大力度、重点公开“三公” (出国 (境) 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支出工作。公开三公经费, 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 更是强化民主建设的雷霆手段, 势必产生深远的积极意义。

2.1 三公经费公开的意义

三公经费的实质, 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使用财政收入为其正当公务行为提供便利和条件的消费行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 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意识的增强, 人们越来越关注公共财政支出的使用结果, 要求政府提高对公共财政支出的透明度, 因此三公经费的公开和透明通过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进而实现社会的监督权, 最大限度地将经费压缩在合理的范围内, 而且是权力部门接受社会监督的一个新起点, 是遏制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有益尝试, 必将进一步唤醒中国公民意识。除此之外, 三公经费的公开有利于限制不合理的“三公”消费, 降低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 规范政府部门正确有效地行使权力。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加快推进预算公开的决心, 也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公共权力监督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体现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趋势是日趋于透明, 便于推行财务公开,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2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公车配备、使用失控, 超编超标配车现象严重, 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大于编制数;公车私用极为严重, 中央乃至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 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2) 公务接待虚实不分, 公款吃喝费用显著增加, 目的盲目, 借公务接待之名, 行以权谋私之实, 增加了支出费用。

(3) 公费旅游屡禁不止, 有些行政人员假借学习、培训、会议、考察等名义, 而无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出国 (境) 考察。

(4) 项目预算的编制不够细化, 以致于有些预算执行单位可以随意在项目经费中列支接待、差旅、交通、会议、考察等费用, 使得三公经费的预算流于形式。

3 财政支出中会议费旅差费的管理

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运转的形势下, 财政的供求矛盾日益加重, 行政支出费用不正常增长的原因, 即政府规模过大, 财政预算编制不合理, 事业单位改革滞后, 以及对成本意识的淡薄等, 下面就会议费和旅差费两个方面来探讨支出管理。

(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议费的不断增长, 会议费平均每年增长20%~24%, 加剧了财政行政经费的支出量, 使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因此要加强会议方面的支出管理的措施。一是定点制, 即固定开会的地点、场所, 标明会场费;二是审批制, 即编制会议经费支出预算, 列清会议级别、规模、人员、天数、开支项目等;三是档级制, 根据各单位的行政管理性质 (金额、差额、自收自支预算管理) , 核定一个档次基数;四是标准制, 即财政部门主动与政府部门根据历年会议费支出情况, 并参照会议级别、规模、人员等统一规定每个会议费开支的范围和标准;五是监控制, 即由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组成一个联合检查组, 对会议费开支情况进行检查、审计, 予以通报, 对节支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 对超支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经济处罚, 超支严重的应追究行政责任。

(2) 目前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借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变相公费旅游 (包括国际旅游) 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支出中, 公费旅游开支中已占有相当比重, 而且很难控制, 因此对此费用的支出要加强管理。严格实施费用考核, 即对每一项费用的支付要核实无误, 各地逐级采取核实措施控制差旅费的支出;控编人员, 严格控制人员的分配, 对不同的工作分派合适的人员, 减少不必要人员带来的支出负担;制定合适的差旅政策与计划, 保证旅行成本在预算额之内;利用互联网实现差旅管理信息化, 使支出及时反馈, 便于统计, 增加行政人员的自觉性。

4 结论

8.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 篇八

为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管理,更好地贯彻“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规范公用经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按照《预算法》和《会计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 公用经费来源及使用范围

第一条 学校公用经费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经费。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核定的生均公用经费。

第二条 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

第二章 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原则与办法

第三条 我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原则:集中监管、统筹使用、分级预算、计划调控。

第四条 学校会计加强对学校公用经费预算编制指导及使用的监管。学校费用由经手人经主管副校长核准后,再报校长审批列支。学校费用收支在学校账套内分部门核算,以准确反映各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

第五条 学校预算编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既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更要考虑到学校财力实现的可能性。预算编制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1.编制收入预算,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政策,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预测学校的全年收入,尽量避免赤字隐患。

2.编制支出预算,要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在确保正常开支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事业发展 支出。学校公用经费预算要落实到具体项目、科目,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不留缺口,确保每一分钱用到学生身上。

第六条 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或活动资金支出超出2000元必须经学校校委会集体研究决定,方可实施。学校要对照预算的总体目标,定期分析公用经费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经费的正常使用。

第三章 公用经费使用要求与标准

第七条 公用经费使用要严格按照教育、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及内控计划执行,做到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学校公用经费不得用于教师奖金、福利(按规定标准计提的福利费除外)的开支、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第八条 相关公用经费支出项目执行要求与标准。

1、教师培训费

按照学校日常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培训费、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住宿费以及大型培训讲座等费用的开支。

2、差旅费

①学校要建立健全出差审批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出差人数、天数和差旅费用。

②差旅费开支范围:包括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

3、设备购置费

设备购置费:指学校购置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由上级有关部门组织实行政府采购。

4、维护维修费:指不改变用途的各种设备(不包括车船等交通工具)日常开支的维修费用;各种房屋建筑物的不改变用途的维修费用和平房不改变结构、不增加面积的落地翻修费,校内公共设施,如道路、管道等设施的日常维修费用;房屋内部的装修及内部管线等改造支出;为保证网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日常维护支出。

第四章 公用经费管理使用的开支计划和公示监督检查 第九条 学校应按照教体局《中小学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及本校经费预算测算表编制全年公用经费使用开支计划。

第十条 学校要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固定资产等管理制度和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各校要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进出库、保管、领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做到账实相符,安全有效。每学期学校对帐物建册进行自查,学校定期组织人员核查。

第十一条 学校要将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在校内公布,采用上墙公示,接受师生的监督。同时,要定期进行公用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金收支管理。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6年3月起试行,如本办法规定要求与上级部门规定要求有抵触的,则按上级规定要求执行。

9.《经费支出管理办法》 篇九

为进一步规范我局各项经费的财务管理,强化财务监督,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效率和资金利用率,现依照《预算法》、《会计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相关的财务规则、制度、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一、公用经费

1、办公费:反映购买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日常办公用品、书报杂志等支出。

办公用品、用具、书刊订阅统一由办公室采购,采购前先列出具体采购清单,报分管领导审批。办公器具、办公用品采购计划经领导审批同意后,符合政府采购目录范围的,必须按照政府采购的规定程序进行采购。需用办公器具、办公用品时,由使用人到办公室签领。

购买办公用品单张发票金额1000元以上且发票不能逐项列示采购内容的,发票后面必须附有供货单位提供并加盖其公章和本局经办人签字的清单作附件。

2、印刷费:反映单位的大宗印刷费支出。

大宗印刷需办理政府采购招标手续。各科室部门要积极提倡无纸化办公,从严控制公文、材料的印刷、打印。

印刷、打印费用发票不能逐项列示采购内容的,发票后面必须附有供货单位提供并加盖其公章和本局经办人签字的清单作附件。

3、通讯与邮寄费:反映本单位的信函、包裹、货物等物品的邮寄费及电话费、传真费、网络通讯费等。

通讯与邮寄费用必须是邮电部门开具的正式发票方可报销,单位缴纳的电话费,凭电信部门出具的话费发票据实报账。

4、燃料汽修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的燃料费、维修费等。

要强化车辆维修管理,落实专人负责,严格维修费用的申报审批制度,坚决制止公车私用现象。对私驾公车发生意外事故的,责任自负,单位不承担任何费用。车辆维修费用票据必须有维修厂家提供的有经办人签字的《维修作业单》作附件。

5、交通费:反映单位租用各类交通工具的租金、各种公务用车的停车、看车、过桥过路费、保险费等。

要强化车辆管理,严格控制机关租赁车辆,特殊情况下租用私车的,必须凭正式的运营发票报销入账,不得以其他形式的发票代替。

6、差旅与考察培训费:反映单位工作人员出差或外出考察、培训、学习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公杂费、讲课费等。

差旅与考察培训费报销单据应由本人填写,别人代填的应由本人签字确认。出差或考察培训学习的人员按照公务实际出差地点、时间,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标准,住宿费、车船费用等必须取得正式发票,否则不予报销入账。外出考察培训学习费用报销时还必须将本次考察培训学习的计划(或通知、及工作回报)等相关文书资料作为附件报送审批。

7、会议费:反映会议中按规定开支会议房租费(含会议室租金)、伙食补助费、交通费、办公用品费、文件印刷费、奖牌证书制作费等。

表彰奖励经费不在会议费中列支。局机关召集的会议,应于会前报局长审批。各部门召集的会议,主办部门应于会前报分管局领导审批(会议审批表应包含会议的目的、名称、主题、时间、地点、会期、参会人员及费用预算等内容)。会议不准超标准和超范围安排食宿,会议费实行一会一结制度,单位在报销会议费时,应同时提供会议批件、会议代表花名册、正式发票等一并作为会议费报销凭证。

8、招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接待费用。

招待费实行总额控制办法,由各部门本着节俭的原则,认真执行局机关制定的接待制度及招待标准。公务接待费报销须依据正式的税务发票。各科室、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转嫁应负担的费用到下属单位以及企业等单位报销。公务接待费全部在“公务接待费”科目中明确反映,不得列入其他费用支出科目。

9、礼品费:反映单位按规定购买用于公务走访、交际的礼品支出。

礼品费报销须依据正式的税务发票。各科室、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转嫁应负担的费用到下属单位以及企业等单位报销。购买礼用品单张发票金额1000元以上且发票不能逐项列示采购内容的,发票后面必须附有供货单位提供并加盖其公章和本局经办人签字的清单作附件。

10、水电暖物业费:反映单位由于自来水费、饮用水费、办公室取暖、制冷以及办公用电的费用。

水电暖物业费报销须依据正式的税务发票。在由中间单位代收代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代收代付单位开具的收据,但还需附代收代付单位缴纳当期水电暖物业费的正式发票复印件。

11、借调人员工资:反映聘请外单位人员协助工作所支付的工资费用。

凡因特殊业务需聘请外单位人员协助工作的,报经局领导研究同意后,方可聘用并发放劳务费。劳务费支付必须纳入单位基本账户核算,不得以任何名目在下属或外部单位报销费用。

12、维修费:反映单位日常开支的固定资产(不包括车船等交通工具)修理和维护的零星费用,网络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费用,以及按规定提取的修购基金。

维修费不作固定资产增加的账务处理,报销时须依据正式的税务发票。

13、其他公务费支出:反映单位上述各项经费支出科目中未包括的日常公用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主要包括:行政赔偿费和诉讼费、会员费、来访费、广告宣传、其他劳务费及离休人员特需费等其他公用经费。

二、其它资本性支出

1、办公设备的购置:反映用于购置并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的支出。

如购置空调、打印机、复印机等,必须办理政府采购手续。根据现行规定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单件或同一批办公设备超过1000元的,必须同时作固定资产增加的账务处理。

2、大型修缮:反映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允许资本化的各类设备、建筑物、公共基础设施等大型修缮的支出。

大型修缮在做经费支出账务处理的同时,作增加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4、信息网络购建:反映政府用于信息网络方面的支出。

如计算机硬件、软件购置、开发、应用支出等(如果购建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等不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不在此科目反映)。同时,作固定资产增加的账务处理。

三、专项经费及专款支出

国家、省、市安排的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要单独建账核算,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不得任意改变项目内容或扩大使用范围。专项经费支出时在专用经费支出明细内独立核算。行政单位分别在“拨入经费”科目的“拨入专项”二级明细、“经费支出”科目的“专项支出”二级明细内核算;事业单位分别在“拨入专款”和“专款支出”科目按项目明细核算。各单位不得截留、挪用、挤占。

四、经费支出的报销

(一)预借款的报批程序

1、因公务出差、组织会议、安排外出学习、参观或考察等事务性工作需要预借资金的,由经办人根据具体业务的实际资金需要填写借款单,先交部门负责人核准后送分管局领导审签,在报经局领导批准后再到财务部门办理借款手续。

2、借款(现金)金额超过5000元时,必须提前1天通知财务室。超过100000元时则须提前2天通知财务室。

3、到外地办理业务需要大额资金时,在不是必须支付现金的情况下,报经批准的借款可直接转入借款人的个人帐户。

(二)经费支出的报销

1、为了减轻财务人员的业务压力,更有利于机关对外结算业务的顺利进行,机关内部的经费报销时间原则上每周只安排一天,即每周的周五作为机关民主理财日。当周五与节假日冲突时,则提前至本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2、所有的经费支出票据必须通过规范的审核程序,用于报销的票据必须是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齐全的合法票据。费用支出票据应该有附件的须提供附件。附件主要有:

(1)发票开具单位提供并加盖其公章,有本单位经办人签字的清单。

(2)有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的会议通知、培训通知、采购审批表、会议审批表等。

3、票据审核程序为:

(1)业务经办人先将整理好的费用票据送交本部门负责人做业务的真实性审核。审核人同意时须在要报销的所有票据上签署意见。(2)经办人将经过初审的票据送财务室,由财务人员对票据的合规合法性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所有票据应加盖“已审核”章,对未通过审核的票据应给经办人支出明确的否决理由。

(3)经办人将通过部门负责人和财务室审核的票据报送分管领导审签。(4)经办人将通过部门负责人、财务室和分管领导审签的票据报局领导审批。

4、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以及应附附件不齐全。属于专项经费或专款的支出,报销的部门负责人须在签署审核意见的同时,明确标示该项支出所属的项目(或用途),否则财务人员不予报销。

5、正常情况下,经办人必须在业务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到财务室报销结账。当审核人、审批人外出不能审核签字时,可适当延长报销期限,但必须在审核审批人返回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报销结账。

6、每次报销应结清借款,特殊情况不能清账时,须提供标明还款日期并经有关领导审核、审批的借据。

7、凡有借款未还的,财务室不得给付新借款。因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全部由借款人承担。附则

1、本办法没有明确的其他支出管理,根据国家有关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规定执行。

2、本办法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其他相关经费管理制度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注:正式票据包括:

1、由正式票据印刷公司印刷的,带有红色“**税务局监制”章的各种“税务发票”;

10.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 篇十

一、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力度不够

一是预算编制程序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学校负责人重视不够, 不能及时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充分酝酿和论证, 而是直接推给财会人员一手完成编制全过程, 校长及分管领导缺乏必要的研究、审核及批准。二是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主要表现在:目前大部分中小学预算编制采用增量预算法, 仅凭往年的决算情况来编制, 没有考虑到学校实际情况, 使公用经费预算规模逐年增大, 导致公用经费预算松弛, 经费浪费。三是公用经费预算执行进度不合理, 没有加强预算执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学校有钱就花, 没有统筹考虑全年用款计划, 造成公用经费使用过程中前松后紧。

(二) 公用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印刷费及办公耗材费支出比例较大, 而学生艺体发展, 教师培训、图书购置费比例较小, 造成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在于公用经费除工会经费、培训费等有比例标准外, 大多公用经费项目如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电话费等没有固定的分配标准, 从而导致经费开支随意。

(三) 公用经费使用效益评价机制及审计监督制度不健全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公用经费使用效益评价体系, 目前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效益进行评价时, 更多使用的只是各种教学硬件设备的达标率, 而预算支出完成率指标又只能反映出学校对预算的执行完成情况, 不能用于对学校经费投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从学校内部来看, 学校对财会工作重视不够, 大部分学校把会计当作收付款、记账的工具, 没有让会计参与到经济活动管理的全过程, 财务人员没有发挥对公用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作用。从公用经费管理模式来看, 实行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 学校经费使用通过结算中心审核, 学校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对经费的规范、合理使用监管力度不够, 积极性不高, 不利于经费管理。

二、规范公用经费管理, 提高公用经费使用效益的建议

(一) 完善预算编制体系, 提高预算管理效果

首先, 预算编制应当从基层开始, 全面审查核实现有财产物资, 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 鼓励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预算, 组织各部门负责人组成预算编制小组, 进行充分考虑论证, 共同编制公用经费预算。其次, 预算编制程序应当参照中央部门预算“二上二下”的编制程序, 采取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摒弃传统的以上年的预算数据为基础的增量预算法, 采用更为合理的零基预算法。学校各个部门在学校整体计划指导下, 提出各部门预算方案, 由学校预算管理部门进行汇总, 并进一步组织各部门商讨研究, 提出预算总方案。预算执行过程中, 要了解每一笔预算的流向, 及时发现问题, 处理问题。强调预算的刚性, 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数额进行规划, 超预算部分应该履行必要的预算调整程序, 重新执行预算批复程序。适时测评预算执行进度, 可以按月或按季度考核评估预算执行进度情况和资金投放的合理性, 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差异, 分析差异形成原因, 促进公用经费按预算执行, 避免预算执行前松后紧。

(二) 调整经费支出结构, 合理量化经费支出

学校应该本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 明确支出范围, 量化支出标准。对公用经费中的特殊项目, 有的应该明确规定使用的量化比例控制, 例如:教师培训费、日常维修费、图书购置费等, 有些应该明确规定支出的上限金额, 例如:招待费、差旅费、报刊订阅费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费、外出旅游性活动, 确保经费真正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常规性费用如水电费、办公费、电话费等如果与往年支出相比出现较大变化, 要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 避免浪费。财会部门应根据《中小学会计制度》的规定及《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经济分类中类级科目“商品和服务支出”具体明细项目规定的经费支出范围, 正确恰当进行明细项目的核算, 严禁会议费在培训费中列支, 或者在会议费中列支招待费, 避免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含混不清, 杜绝人员经费和项目经费占用公用经费的现象。

(三) 建立健全公用经费使用绩效考评制度

公用经费使用效益考评主要考评公用经费预算比例的计划性、使用情况的完整性、收入支出情况的变动性、支出项目的结构合理性等方面。除了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公用经费使用效益进行民主评议外, 还应该采用可量化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除利用预算支出完成率指标用于考核学校预算完成情况外, 还应利用公用经费支出占教育经费支出的比率指标, 与学校以前年度及兄弟学校相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用于考核学校公用经费支出项目的结构合理性。

(四) 强化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审计监督力度

中小学校应当建立健全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内部信息公开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以及各种责任追究制度, 学校可以设立督导处, 定期检查和公示学校的公用经费使用情况, 也可以通过学校教代会, 公布学校上年度公用经费支出情况。教体局、财政局作为中小学校的主管部门, 应当定期联合审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公用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及时纠正违规使用公用经费的行为, 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崔运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理论与实务[M].上海:立信会计, 2015-1-1.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讲解研究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讲解[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4-28.

[3]毛太田.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3-9-1.

上一篇:辩护词格式下一篇:安底镇中心完小财务开支自查报告